建筑类毕业论文

建筑类毕业论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 土建类 可持续发展能力 构成要素 培养途径

【中***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061-03

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为建筑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但是,高职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较弱,导致个人职业生涯后续发展困难重重。本文通过分析影响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探讨高职土建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与培养途径。

一、影响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通过对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问题的梳理,笔者认为影响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学历方面先天不足。不考虑博士、硕士等研究生阶段教育,同为普通高中考入,学制4年的本科毕业生和学制3年的高职毕业生,由于高职毕业生持有的是大专学历,要想获得工程师等职称就需要更多年限,要想考取建造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安全工程师等也需要更多年限。

例如,在获得助理工程师方面,本科学历毕业后,1年见习期满后,考核合格,认定助理职称资格;大专学历毕业后,2年工作经验,考核合格,认定助理级职称资格。获得工程师方面,获得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4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5年以上。综上分析,如果同一年高中毕业分别进入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正常流程下,本科毕业生会比高职毕业生早一年获得工程师职称。

再如,在一级建造师报考条件方面,取得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工作满3年可以报考。取得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大学本科学历,工作满4年可以报考。取得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大学专科学历,工作满6年可以报考。综上分析,如果同一年高中毕业分别进入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正常流程下,本科毕业生会比高职毕业生早一年获得一级建造师报考资格。

获得工程师、建造师等时间的延迟,直接导致高职毕业生担任项目经理等职位的延迟,放缓了其职业发展的步伐。

(二)基础知识薄弱。高职的任务是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但由于社会对高职的认知还停留在“高职是大专”的认识,绝大多数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读书不是本人或家长认同高职教育,而是因为高中没学好基础知识,高考成绩达不到本科线,进职业院校读书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而不是主动的选择,这种情形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普遍比较薄弱。作为建筑类工科生,甚至不熟悉三角函数、对数指数等,严重影响大学期间课程的学习。

(三)知识结构不合理。高职毕业生有一定的技术能力但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有所欠缺。很多高院校认为专业技能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任务,一味地通过课程改革减少基础理论课程,以达到培养专业技能的目标,如压缩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与学生专业技能无直接关系的课程。由于高职毕业生在校期间基础课课时较少,课时大多安排在专业类课程,致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由于综合素质较差而后劲不足。

学习内容方面,学生功利性强,重视实践技能,看重专业实践。反映在学习目标方面,公共基础课及格就行,专业理论课也不太受重视,最重视的是专业实践课。即使在专业课方面,也是删掉了许多基本的计算,降低了高职毕业生的计算和思考能力,使学生形成简单直观的思维方式,只知道怎么做,不知道为什么,缺乏从表面现象到事物本质、从外因到内因的分析能力。理论知识学习不足,导致高职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难以有创造性的表现,比如针对一些小的工程变更也无法设计计算。

(四)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高职学生大多在高中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由于在学校养成考试前几周突击学习的不良习惯,进入工作岗位后平时很少看书学习。如遇到岗位考试、职业资格考试等,平时不学习,靠突击学习。某些资格类考试缺考的考生中,高职毕业生占很大部分。

(五)缺乏可靠的再教育途径。抽样调查显示,90%以上的高职毕业生都渴望再学习。但是,除少数大型企业有内部培训外,绝大多数企业职工再学习目前只是停留在短期或利用周末培训的层面,专项能力训练主要通过师傅徒弟的口碑相传或者自学摸索完成,缺乏可靠的再教育途径。

二、高职土建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

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内容复杂,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身体健康是从事一切工作的前提,高职土建类毕业生的初次就业岗位大多是在建筑行业一线,工作环境较为艰苦,更加需要健康的身体条件。建筑行业牵扯面广,需要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业主、***府监督部门合作协调,建筑行业也要应对工程条件变化、天气变化、业主变更等临时的变化,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协调沟通能力。

(二)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毕业生在职场履行合同的品质。既包括在工作中遵纪守法、服从行业规定、尊重合同、维护公司利益、尊重客户等,也包括在离职后维护前公司的合法权益,还包括离职过程的合法合规。部分毕业生急功近利,追求眼前利益,甚至违背合同,丧失信誉,给其后续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

(三)较强的专业能力。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要有建筑识***的能力,了解建筑物的构造;具备各建筑材料的识别和检测能力,同时能利用一些材料检测设备检测材料的性能来把握工程质量、控制施工进度;具备建筑测量能力,如建筑施工放线、建筑轴线的引测、各楼层标高的控制、抄平、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竣工测量等;具备建筑施工组织的能力,在管理过程中能合理把握工期、正确调动人力物力,使得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获得利润最大化;具备基本的力学与结构知识以及建筑工程质量的检查与控制能力等。

(四)必要的专业理论基础。必要的理论基础包括熟悉建筑力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建筑材料、测量放样、读结构***施工***等。必要的理论基础是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必要的理论基础,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有创造性的成果。

(五)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就是毕业后根据需要自学的能力。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日益发达的建筑科技对个人的必然要求。只有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适应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等的要求。

(六)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学毕业前后是人生身份的重大转折,周围环境也截然不同。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在毕业后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态度和状态,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使毕业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更快速地进入新工作岗位的角色,也会惠及毕业生以后的职业生涯。

(七)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在建筑领域不断提供具有更高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随着建筑工人数量的逐年减少,建筑设备的推陈出新,施工工艺、施工组织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建筑材料也相应地变化。对于这些变化,高职土建类毕业生不但要适应,而且要根据形势,敢于率先创新。

三、高职土建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途径

针对目前高职毕业生可持续发展方面能力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达到提升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补强高中没学好的基础知识。针对某些高职生在高中的数学、力学等基础知识过差的问题,可以通过在大一开设选修课,或者在前两周集中开展培训的方式,补强所必需的函数计算等问题,以便大学期间学生顺利学习“建筑力学”“工程测量”等课程。

(二)均衡配置基础课。现在高职很多专业出于让更多学时给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考虑,删掉了“高等数学”课程,严重阻碍了高职毕业生的后续发展。例如,职业资格考试会考到“高等数学”,结构设计计算也涉及“高等数学”,因此“高等数学”课程必须予以配置。另外考虑到土建类高职毕业生在工作中会写很多的公文、通知、报告等,可以开设类似“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等课程。

(三)适当增加专业理论计算类课时。目前比如毕业设计,由于高职生专业理论计算能力的缺失,一般安排的是施工组织方案的编写和建筑***、结构***的绘制,而不安排结构计算内容。导致毕业生在施工中遇到小的变更也无法自行设计,削弱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必要的结构设计计算,也可以锻炼学生查阅文献、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合成人教育、自考等打通学历发展的途径。学历低会直接影响工程师的评定、职业资格考试,延缓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学历的提升会开阔高职学生视野,提高专业知识。一般的高职院校都有成人***门,应通过宣传,鼓励广大高职学生提高学历。

(五)保持专业实践技能的相对优势。高职毕业生的相对优势体现在专业技能较高,丧失这个优势就很难有竞争力。必须在现有基础上,探讨项目化教学、校企合作教学等,保持专业技能方面的相对优势。

(六)参加各级技能大赛,把握行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参加各级专业技能大赛,可以对比各院校在学生培养中的差异,寻找不足,找到改进方向。专业技能大赛也反映了行业发展的方向,跟踪并参与专业技能大赛,可以把行业的最新工艺技术反映在教学中。

(七)结合R悼展“创业实训”课程,提高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高职毕业生的发展状态,归根结底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结合目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潮流,结合高等院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在“创业实训”课程可以结合专业,巧妙设计创业项目,锻炼高职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思考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等。

(八)探索高职毕业生的再教育问题。考虑到很多企业再教育制度不完善,可以探讨由母校组织的再教育问题。根据毕业生在工作中碰到的问题,适当设置相应课程,聘请行业专家讲授,形成有效可靠的再教育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建奎.高职毕业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状与对策[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2(12)

[2]学林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3)

[3]喻永均,张光春,王莉.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与培养途径探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3)

[4]栗建.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工作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12(9)

【基金项目】2015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土建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与培养途径研究”(桂教职成[2015]22号4)

建筑类毕业论文第2篇

收稿日期:2013-09-08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3010479),黑龙江工程学院教育科学规划项目(JG1201)

作者简介:武鹤(1963-),男,黑龙江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学研究与教学管理工作,(E-mail)。

摘要: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文章结合土建类专业特点及建筑教育发展趋势,分析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多学科团队式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模式。

关键词:土建类专业;多学科团队式;毕业设计;培养模式;教学研究

中***分类号:G642.423;TU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1-0123-04

毕业设计是全面培养学生工程系统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工程类专业尤其是土建类专业本科教学最重要的实践性环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毕业设计题目和项目内容在适应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但毕业设计教学大多还停留在“一师多生、一师多导”的传统模式上。

高等工程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应用性专业教育,其所培养的人才应是能够将科学理论应用于实际,能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师。随着用人单位对工程技术人员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单一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方式,由于视野的局限,其毕业设计成果无法与实际建设工程紧密结合,无法将现代工程建设多学科、多专业、多工种合作的特点融入毕业设计[1]。据用人单位反映,不管是重点院校还是普通院校的工科毕业生,都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专业面窄、合作沟通能力不足等问题[2]。

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多学科团队模式的构建,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大系统观、大工程观以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以适应现代工程建设的需要[3]。

一、土建类专业的特点及团队式毕业设计的内涵

(一)土建类专业特点

土建类专业主要包括建筑学、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和建筑电气工程等专业。一项实际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必须由这些专业人员相互配合协作,共同完成。土建类专业具有涉及学科多、专业口径宽,实践性、创新性、综合性强,人文素质要求高等特点。近年来,建筑技术飞速发展,建筑与工程实践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多学科跨专业的技术结合也成为工程建设发展的方向。因此,加强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尤其是加强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尤为重要,它是架在学校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一座桥梁。

(二)团队式毕业设计的内涵

“多学科团队式的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就是将学院土建类专业,包括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毕业生有机组合,共同完成一项综合性建筑工程的设计。通过对实际工作环境的模拟, 搭建一个有利于各专业学生相互沟通、互相配合、共同设计的工作和交流平台, 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工程设计中多专业、多工种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操守, 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也可有效解决传统建筑类专业毕业设计各自***、互不往来、缺乏交流、不成体系,以致设计成果缺乏应用价值的问题,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进入角色,适应社会需求,这对培养适应现代大工程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当今,土建类学科的教学及实践日益开放多元,特色成为学校追求的目标,创新性和实践性进一步得到加强,人才市场对毕业生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毕业生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培养学生系统建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是土建类专业教育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是其根本方向。

(一)国内团队式毕业设计的研究

工程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培养规模占高等教育总体培养规模的30~40%,位居世界第一[4]。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已基本建立了结构较完整合理、规模最大、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体系。毕业设计是学校和社会需求之间的一座桥梁。由于各种因素,目前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学生毕业后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岗前培训,才能适应用人单位岗位的要求[5]。毕业生无论是实践经验、知识应用能力、创新意识,还是团结协作精神及与人沟通交流能力都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6]。作为教学重要环节的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国内一些学科已经进行了跨专业、团队式毕业设计改革的初期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针对土建类多学科的毕业设计改革,研究成果还较少[7]。

(二)国外团队式毕业设计的研究

“团队协作”毕业设计教学,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实践与研究的历史,其特征就是将实际工程项目的运作模式引入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将社会实际需要作为条件和任务融入毕业设计,使各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能理解并掌握合作的方式和策略。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平等交流和相互探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的欲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系统能力的目的。

德国土建类专业指导教师大多配备相当数量的多学科背景的工程实践人员,学生只有圆满完成基础理论的学习和涵盖大量工程实践环节的专业学习后,才能受到认可,才能被社会所接受。实践证明,团队协作的互动交流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其更快地进入岗位角色。

三、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存在问题

(一)各自***,缺乏协作与配合

目前,土建类各专业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大多***开展,相互之间缺乏协作与配合,在设计计算时缺乏整体考虑。而建筑设计是一项整体工程,建筑、水、暖、电等多个专业既要各司其职,又应紧密配合、相互协作,才能顺利完成设计任务。

以建筑学专业为例,作为设计的龙头,建筑专业应当负责给其他专业提供准确详尽的平面条件,并对所设计的建筑提出设计文字要求作为基本依据。如果不了解相关专业的要求,不经常进行沟通交流,就无法协调一致,增加后续过程的返工量,甚至造成设计上不可更改的缺陷。缺乏相互协作的平台,也不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二)选题上存在的问题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决定毕业设计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土建类各专业在毕业设计选题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脱离工程实际,忽视“产、学、研”的结合。设计题目多年重复使用,同质化程度高,差异性不强。选题的难易程度也把握得不够理想,出现选题太难、太大或者太易、太小的现象,未能调动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不高。

(三)指导教师的问题

指导教师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核心和关键。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高度的责任心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应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而实际情况是在各建筑类院校中这类“双师型”教师相对匮乏,特别是高校扩招,使师资队伍的发展落后于学生数量的增长,生师比过高,毕业设计的指导效果难以得到保证。由于种种原因,真正意义的校企合作又难以实现,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中来自设计单位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数量过少。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将极大地妨碍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

(四)学生自身的因素

由于高校规模扩大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学生忙于考研或参加各种招聘会和面试,急于落实工作单位,以致用于完成毕业设计的时间有限,精力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毕业设计创作激情,常常是以敷衍勉强的心态完成设计任务,毕业设计成果质量自然难以得到保障,甚至出现下滑趋势。

四、土建类专业团队式毕业设计模式的构建

(一)制定毕业设计多学科团队模式改革方案

多学科团队式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涉及建筑学、土木工程(建工、道桥、隧道)、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因此需要结合各个专业对毕业设计的要求,来制定多学科团队式毕业设计实施方案。应明确研究内容和目标,协调各专业之间的分工协作,确定实施的具体步骤及措施。同时加大与建筑设计单位校企合作的力度,以解决设计选题、补充师资、学生就业等诸多问题。

(二)确定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选题

确定毕业设计选题是毕业设计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步骤。毕业设计选题不仅要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还必须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此外,选题还应该紧密联系本专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沿技术,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多学科团队式毕业设计的选题除了要具有以上特点外, 还必须满足不同专业的毕业设计要求。各子课题任务分工明确,设计合理,研究内容相互联系。

笔者所在的黑龙江工程学院2013届多学科团队式毕业设计以“鹤岗—黑河高速公路二所至长青段(含大型服务区)”为工程设计背景,分为交通土建项目(包括道路设计、桥梁设计和隧道设计三个组)和大型服务区建筑设计项目(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暖通设计三个组)。设计选题与工程实践结合,整体性强,内在联系紧密,能有效反映团队成员间的实质性协作与配合。同时设计理念定位也紧密结合北方寒区的自然条件及地域生态文化特征,与专业发展趋势保持一致。

(三)构建高素质多学科的指导教师团队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和基础。黑龙江工程学院充分利用长期形成的校企合作优势,成立了由企业导师和各专业教师组成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团队。其中校内指导教师主要由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持有国家职业注册资质证书的双师型教师组成;校外指导教师则由来自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交通科研所、黑龙江建设集团、哈尔滨建筑工程大学建筑设计院、方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等的资深工程师组成,校企指导教师共同负责跨专业的毕业设计团队的指导工作。通过导师的引领,给学生以更深入的指导和影响。同时,有助于探索建立校企合作育人的有效新机制。

(四)开展多学科的学生团队合作

土建类毕业设计团队多由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等多学科、多专业组成。各专业学生如何分工与合作,如何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如何提高学生在工程设计中处理多专业、多工种需求的协调能力,是多学科毕业设计团队应着力研究的问题。

黑龙江工程学院2013届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分为道路设计、桥梁设计、隧道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暖通设计等6个团队;每个团队不少于3名学生。毕业设计团队并不需要全部由精英型的学生组成,关键是指导教师要合理引导,通过布置调研任务、师生讨论会等考察学生的能力,使人尽其能;可安排动手能力强、善于沟通的学生为团队负责人,把各成员凝聚为一个有共同目标而又相互配合的团体。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土建类专业特点及团队设计模式,采取分阶段讨论式教学指导方法,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根据规定的进度框架,由学生团队***完成每一阶段的设计任务,并做阶段性成果汇报,由教师组织讨论和评阅。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考虑到毕业设计是以提高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环节,指导教师应采用师生讨论互动的方式,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从知识型向知识能力型转换。

建立毕业设计实施过程的“阶段性控制体系”。毕业设计实施过程的五个阶段分别是“设计准备阶段的调查分析”、“设计前期的快题式总体构思”、“设计分组子课题的实施与完成”、“各专业设计方案的协作与深化”、“设计成果的表达、评价与反馈”。每个阶段设定关键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逐层深究,特别是在面对复杂、综合的问题时,能够借助一种系统的和循序渐进的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此增强设计的系统性和可操控性。

(六)确立评价标准

制定合理、有效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标准,体现学科的交叉性,突出“大工程、大系统、大视野、大土木”的理念。

毕业设计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指导教师评阅成绩、评阅教师评阅成绩、答辩成绩等四部分组成。对多学科团队式毕业设计而言,尤其应重视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考评,再结合平时讨论、阶段汇报、中期评审、学生答辩等,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多学科团队式毕业设计一般采用联合答辩形式,由各分项组长介绍课题总体成果,各成员分别作个人工作汇报,并介绍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对于一些涉及多专业的问题,可允许学生团队成员讨论回答。

(七)建立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及质量监控体系

为保障学生毕业设计过程的顺利实施,应建立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及质量监控体系,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与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不同, 多学科团队毕业设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 平时较为分散, 管理难度更大。因此, 应建立严格的团队毕业设计管理制度,如院长巡查制、组长负责制、团队工作制、导师交流制、阶段汇报制、中期评审制、督导抽查制等一系列过程管理措施,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和进度。

五、结语

多学科团队式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充分利用多学科交叉的优势,注重学生综合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为各专业学生搭建有利于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共同开展项目设计的工作平台,帮助学生树立“大工程、大系统、大视野、大团队”的工作理念,提高学生适应现代工程多专业、多工种需求的能力,对培养土建类专业宽口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继龙,张建华,等. 面向区域创新建筑人才培养模式[J]. 中国高等教育,2009(7):34-35.

[2] 路忽玲. 小议建筑教育改革[J]. 信息科技,2009(26):356.

[3] 武鹤, 等. 实施“卓越计划” 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J]. 高等建筑教育,2012(z):15-17.

[4] 张亦静, 何杰, 肖芳林. 基于团队协作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探讨[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22(3):107-109.

[5] 张长森, 等. 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团队培养模式的构建[J]. 理工高教究,2009,28(6):118-121.

[6] 李富荣,荀勇,王照宇.土建类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11,(11):140-141.

[7] 武鹤,等. 基于CDIO理念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2013,(3):119-121.

Innova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graduation design based on the multidisciplinary team

WU He, ZHANG Lijuan, MA Guijun, GE Qi, PAN Weiying

(Civi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50, P. R. China)

建筑类毕业论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类 高职毕业生 就业质量

【中***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33-01

一、当前建筑类高职教育的创新研究

(一)普及新的教育观念

(1)正确理解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每个人的职业目标都是不同的。并不排除在建筑类高职院校,有部分学生入校伊始就憋足劲要升入高等学府深造,所以在每年举行的专升本考试中,都有一部分建筑类高职毕业生成功通过升本考试,开始本科学习生涯,将来可能还要考研。因此,建筑类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者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理念的同时,应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实际发展,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富有弹性的发展空间,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将专业技能培养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2)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培养“德才兼备”人才。高职院校教师由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组成,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高质量就业,就要求教师转变思想观念,将专业技能的传授与综合素质的提高融合在一起。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并不是上思想***治理论那几十节课所能实现的,它需要在高职三年的学习、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

(二)加大投入与支持力度

(1)***府应加大对建筑类高职教育的投入。第一,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的建设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岗位适应能力。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加大实训基地资金投入。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类高职院校要使学生高质量就业,就要培养适应行业需要的人才,因此,实训基地的设备仪器应有适度超前性,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②充分体现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加强建筑类高职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邀请建筑行业及施工企业专家到实训基地进行指导,为学生实训做现场指导和目标引导,使学生在实训中能够掌握切合岗位需要的技能,将大大提高实训基地的实用性。第二,教育经费预算仍需向建筑类高职教育倾斜。

(2)加大社会、家庭对建筑类高职教育的支持力度。社会、家庭应改变对建筑类高职教育的认识偏见。由于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更侧重于技术教育,导致家庭、社会、企业对高职生依然存在很多认识偏见。与建筑类专业本科生相比,建筑类高职生学历稍低一等,但从目前的就业形势看,高职生的实践能力较本科生强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可。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北京的《2014年教育蓝皮书》显示,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最高,甚至高过重本院校。而且,据青年时报2014年5月11日报道,国家***的改革方向已经明确:一半的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

二、构建“三结合”人才培养及质量评价模式

(一)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人才培养紧贴企业需要

(1)建立“跟踪调查―信息反馈―调整培养”教育体系,培养企业需要人才跟踪调查。具体调查方法有:①利用班级QQ群或微信群。学校可在学生入校时,要求各班建立QQ群或微信群,由辅导员管理,利用这一网络平台,了解毕业生就业及工作情况。②开展网上论坛,利用BBS就某个就业问题展开讨论,既能让辅导员了解学生毕业后的情况,也能就一些问题给予指导,为学生答疑解惑,给予职业生涯发展指导。

对反馈信息进行分析、总结。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毕业生在社会竞争中的优势和弱点,继而了解社会对建筑类专业高职毕业生质量方面的总体要求,并撰写调查报告。

调整培养。将调研结果反馈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扩大优势,弥补差距,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适应社会对人才素质能力方面的要求。

(2)定期邀请知名校友来校交流,加深对职业世界的了解

往届校友们的就业信息、求职历程对在校生来说是宝贵的资源,将帮助在校生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因此,知名校友对在校高职生来说是活生生的榜样,不仅能为在校生的健康发展灌输正能量,而且校友资源可为学校提供人、财、物、信息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贡献,是学校的宝贵财富。

(二)第一课堂与第二、三课堂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第一课堂中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交叉融合。一方面,理论教学引入实际知识。要求教师做到:第一,将建筑设计、施工、检测等实际知识引入第一课堂,让学生亲临其境,增强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视度和理解力;第二,开展学科及技能竞赛,培养和锻炼学生运用知识分析、研究、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第三,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适应行业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实践教学以任务为中心,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

(2)第二课堂中以校园活动为抓手,加强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建筑类高职院校的校园活动指的是在校园里,由学校或组织举办的面向全校师生涉及文化、娱乐、户外素质的拓展活动及其他相关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校园活动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整体上反映一所院校师生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充实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3)第三课堂发挥假期社会实践的作用,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鼓励在校学生进行与专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以下优势:第一,巩固专业知识、拓宽视野、提高实践能力;第二,缩短岗位适应时间。毕业生在校期间从事的与专业相关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将帮助其提前了解行业规范、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岗位要求具备的能力及个体发展空间,更好地培养学生职业意识,促使毕业生更加理智、慎重地选择职业,将大大增强其职业满意度。

(三)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十报告提出的“加速城镇化进程”,为建筑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该行业需要大量具有较为全面的建筑施工、设计与管理知识及专业技能,同时具有较好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建筑类高职教育要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共同提高,从而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类专业人才。

总之,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建筑类高职院校应坚持“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以素质为目标”。在教会学生专业本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适应、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本领。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参考文献:

[1]陶新南.基于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15-16.

建筑类毕业论文第4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 建筑类 毕业生 就业心理

中***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rchitecture Graduates in Ordinary University

QI Jiabin, LIU Xiaohui, LIU Yanzhu

(Hebei Institute Of Civil Engineering, Zhangjiakou, Hebei 075000)

AbstractThe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is not good in nowadays, but not the graduates in architecture major. Those students usually prefer jobs which are safe and easy, but the profession characteristic decides most graduates need to engage in flowing or hard work. This contradiction causes many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architecture graduates. This paper states that the key points to solve this problem are to innovate their employment view, strengthen their psychological heath teaching, and guide them to adjust themselves.

Key wordsordinary university; architecture; graduate; employment psychology

1 普通高校建筑类毕业生择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误区

(1)急功近利。这是普通高校建筑类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最为常见、最难避免的一个心理误区。主要表现为在就业时没有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值,好高骛远,一味追求经济收入高、社会声望高的职业和向往经济发达地区的心理倾向。

(2)消极依赖。指毕业生在就业目标选择上,期盼依赖家人、学校和老师帮助的一种心理倾向。他们一直生活在学校这座“象牙塔”里,缺乏求职择业的社会经验,仅拥有较为简单的与家人、老师、朋友等社会关系。他们在面对重大的人生选择时,难免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心理。

(3)情绪波动。指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其情绪极容易出现波动,产生不良情绪,多表现为焦虑、抑郁等。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择业前焦虑抑郁普遍存在,尤其是建筑类专业的女生,焦虑水平和抑郁水平都高于男生。

(4)盲目跟风。指毕业生对自身情况缺乏正确认识,如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实际能力等,在择业过程中目的不明确,盲目从众,对择业缺乏全盘考虑,往往会经受不必要的挫折,延误甚至丧失就业机会。

(5)“专业好,就业就好”。部分毕业生存在 “只要专业好,不论专业成绩有多差,都能找到好工作”的错误观念,不注重本专业的学习与钻研,甚至旷课,浪费了大学时光,把找工作寄希望于专业优势上。

2 立足就业观念创新,解决影响普通高校建筑类毕业生就业的心理问题

2.1 高校要注重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就业心理健康教育

(1)普通高校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教育建筑类毕业生正确处理好国家需要与个人意愿间的关系,自觉把国家需要与个人利益统一起来;教育建筑类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加强有关就业***策的教育和引导,鼓励建筑类毕业生到基层去、到生产一线去;帮助建筑类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鼓励他们创业,提高他们适应激烈竞争的能力。

(2)普通高校要完善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加强职业指导工作。将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贯穿于大学各个阶段。从低年级开始,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与职业规划能力;第二阶段,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使其掌握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培养自身实践能力;第三阶段,培养毕业生提高自身就业技能,帮助毕业生掌握面试的具体技巧,克服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3)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做好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校园网、宣传栏等多种途径,积极宣传就业心理咨询的性质和作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建筑类毕业生解除疑虑。开展定时定点、专人负责的就业心理咨询门诊,一方面帮助建筑类毕业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心理,另一方面要帮助他们了解建筑行业对个性心理的要求。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要有普适的指导培训,又要有个体的心理辅导,缓解因就业压力而产生的各种不良情绪,更要特别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和女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引导建筑类毕业生树立合理的就业期望,确定适当的择业目标,正确认识就业挫折,增强其就业自信心,走出就业心理困境。

2.2 建筑类毕业生要正确地评价自己,学会自我调适

建筑类毕业生只有进行全面客观的自我评价,才能确立合理的择业目标。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主要应做到:

(1)自我反省。在择业过程中,建筑类毕业生面对各种问题和矛盾,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认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只有通过全面、客观地自我思考,才能合理地评价自己,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2)社会比较。建筑类毕业生要正确地评价自我,在客观上需寻找评价的参照尺度。参照尺度可以选择其他社会人员,特别是与自己情况相似的人,避免孤立地评价自己。也可通过其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或自己参加社会活动的结果来评价自己。

(3)职业测验。建筑类毕业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职业指导专业人员的帮助下,选择合适的标准化测验表,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价值观、职业技能等进行测验,认清自己的个性特征,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类型,避免择业时的盲目性。

建筑类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要学会自我调适,以缓解心理压力、消除不良情绪。自我调适的常见方法有:

(1)转移法。当择业过程中的不良情绪难以控制时,可以采取转移的方式,把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它活动中,如学习一种新技能、参加有趣的活动等,使自己减轻或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2)宣泄法。当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遇到挫折而产生不良情绪时,不能把这种情绪藏在心底,应进行适当地宣泄。不良情绪隐藏得越久,自身受到的伤害就越大。向别人倾诉或者参加运动量大的活动都可以很好地宣泄不良情绪。但宣泄时一定要适度,注意场合,并且无破坏性。

(3)自我安慰法。当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挫折,尽最大努力仍无法解决时,应找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理由,承认并接受现实,说服自己不必苛求,保持心理平衡,以缓解心理压力。

(4)理性情绪法。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情绪,往往是由毕业生的某些非理性观念引起的,如果把非理性观念转为理性观念,就可消除这些不良情绪。例如有的建筑类毕业生认为“建筑类毕业生就业应该是顺利和理想的”,遇到择业挫折便消沉苦闷、怨天尤人,从而产生不良情绪,引发心理问题。如果转变这些非理性观念,不良情绪就会得到调适。

参考文献

[1]李贞涛,闰荣双.论新形势下高校就业心理指导体系的构建.青少年研究,2005(2):40-41.

建筑类毕业论文第5篇

关键词:工程监理;毕业设计;改革;实践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本科院校和专业院校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环节就是毕业设计的改革。在工程监理专业设计的改革过程中,训练和检验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设计建筑工程的能力是各大院校需要加强关注和重视的。现阶段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工程监理专业的毕业设计都在沿用这个模式。随着教育事业的逐渐发展,对高职教育目标的培养具有深刻的认识的,对于工程监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加强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该专业学生日后在社会上的更好发展。

1毕业设计改革背景

该专业主要为建筑施工企业、工程监理单位培养施工技术员和监理员,学生应重点掌握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及建设工程质量、进度、投资控制的能力和技能。而传统的毕业设计是进***屋建筑及结构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及预算,主要是训练学生建筑设计和结构计算能力以及施工组织设计与预算能力,这与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业务规格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基于以上认识,在最后一学期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综合训练,取消传统的毕业设计,并以职业技能综合测评取代毕业设计答辩。改革效果较好,学生动手能力逐年明显提高,受到了建筑企业的普遍好评。

2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工程监理专业的毕业设计的改革对该专业学生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作用,其主要是将毕业论文答辩的方式取消了,只是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检验和训练,这样一来,该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难度降低了很多,对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实现该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的有效落实,还有就是通过毕业设计的改革,有效的统一了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了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同时也完善了该专业的毕业考核,科学合理的统一了专业规格和考核内容。最后能够促使该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日后在社会上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样一来,对于专业能力掌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能够被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在一定程度上,高职的教育特色能够完美的体现,同时教师的教学质量也能够得到较大的提高,促进学生更好的就业和择业。

3职业能力(技能)实训

根据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和人次业务培养的要求,工程监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实训分为三个阶段,一共具有17周的时间。首先第一个阶段,建筑工程施工***纸的设计实训阶段,其的时间共需要5周,这个阶段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该专业学生的建筑工程的设计能力、建筑制***能力和识别建筑施工***纸的能力。第二个阶段是建筑工程监理规划的设计实训阶段,共有2周的实践,这个阶段主要的目的是培养该专业学生立足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设计***纸进行工程项目的监理规划的设计能力。这两个阶段的职业能力的实训工作主要表现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纸设计成绩和工程项目的规化设计成绩的评定。最后一个阶段是建筑施工和建筑工程监理的实训,这个过程共有10周的时间,主要的内容主要是训练毕业生的现场技术和现场监理工作,这个阶段有利于毕业生施工组织、施工技术和施工监理等基本工作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的实训完成之后,毕业生的职业技能的综合测评需要及时的进行,然后将第三阶段实训的测评成绩与前两个阶段实训的测评成绩进行相加处理,最后形成毕业生的最终成绩。

4职业技能综合测评

4.1测评组织。由建筑设计院工程师、监理公司监理工程师、建筑工程质量检查监督站工程师、建筑工程公司技术员及我系建工教研室专业教师组成A、B两个工作组。A组为建筑工程施工测评组,B组为建筑工程监理测评组。

4.2测评试题。试题侧重技能操作和能力测试,由专业教师及施工、监理企业的专家共同编写。试题分为A、B两类。A类一建筑施工能力(技能)试题:包括技术员实务、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建筑施工方案、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材料使用及检测等。B类一建设工程监理能力(技能),包括监理员实务、建设工程监理概论、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建筑工程进度控制、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等,题型为案例分析。

4.3测评程序。由工作组秘书组织学生依次到A、B测评组参加测评。被测试学生随机抽取试题,需抽取A类试题建筑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施工实务或管理各一题,抽取B类试题一道。抽取试题后(试题原则上不得更换),准备10~15分钟。然后学生对测评试题进行分析回答或现场操作,答题和操作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各组评委根据学生答题情况,现场打分,平均分作为学生该项成绩。

5成绩评定

最后综合成绩由建筑施工***设计、监理规划设计、施工技术和工程监理实训、综合测评等四部分成绩构成。

5.1建筑施工***设计成绩(15分)。根据房屋建筑施工***设计阶段表现、施工***质量、运用理论知识的准确程度、设计说明书等综合评定。

5.2监理规划设计成绩(15分)。根据监理规划设计阶段的实训表现,以及监理规划设计的质量、规划的合理性等综合评定。

5.3施工技术和工程监理实训成绩(10分)。包括施工表现、实训日记、实训报告(总结)、答辩成绩。

5.4综合测评成绩(60分)。其中建筑工程测量20分,建筑施工内、外业管理实务20分,由学生抽取A类试题现场测评;建设工程监理能力(20分),由学生抽取B类试题现场测评。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监理专业的毕业设计改革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其是大势所趋,对工程监理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具有良好的发展机会,通过毕业设计的改革,学校和社会能够很好的检验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从而有效的增加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经过调查显示,各个建筑企业和公司对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可以通过完善和健全工程监理专业的毕业设计,可以有效的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学生的专业要求,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还能够促进我国教育行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朝升.对工程监理人才问题的思考[J].建设监理,2015(8).

[2]黄云龙,刘大成.工程监理为农发项目保驾护航[J].当代农村财经,2014(9).

[3]韩玉英.工程监理的现状及出路之我见[J].建设监理,1998(4).

[4]王家鼎.浅析工程监理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建设教育,2007(10).

建筑类毕业论文第6篇

关键词:地方高校;就业岗位;高年级建筑设计课程;复合型人才;课程教学

中***分类号:G6420;TU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3009405截至2010年底,全国就有286所高校设有建筑学专业,每年毕业生高达9 000多人[1]。经济危机爆发以来,欧美城市建设速度放缓,海外建筑事务所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一些海归建筑师及时转战国内,加之近两年国内房地产调控带来的建设降温,而毕业生数量不减反增,造成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学生自身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处于“建筑老八校”和“职业技术院校”夹层中的地方建筑类高校,只有及时调整培养目标,改革“与老八校同质化发展”的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才能更好地适应时展需要。本文结合南阳理工学院教学改革项目“校企合作开发高年级建筑设计课程研究与实践”,对五年制建筑学专业高年级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一、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查与分析

南阳理工学院自2005年开始招收五年制建筑学本科学生,截止到目前,共毕业5届学生,合计429人。毕业生就业去向汇总如表1。

由表1中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毕业生绝大部分进入设计单位工作,而且大量集中在d类小型的设计机构中。这一类的设计机构,不同于前三类的设计单位,通常不设置专门的方案所(室),而是由1~2位方案主创建筑师带领设计人员完成方案的创作及表达任务。毕业生进入这些设计机构后,跟随主创设计师加入设计团队,主要进行建模推敲形体、方案局部修改、平彩渲染、文本制作等工作;有的要参与动画漫游、实体模型制作、现场方案汇报工作;方案中标或批准后,部分人员还要继续完成施工***的设计、***纸交底与施工现场服务。可见,就业市场对地方建筑类高校毕业生,不要求具有太强的方案原创能力和理论素养,而是要求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表1南阳理工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汇总表(2005届~2010届)行业考研设计单位行***主管部门房地产公司其他行业人数12abcd93174202合计:316人214337比例3%74%5%10%8%注:表中a类设计单位为中国建筑设计500强设计院,b类设计单位为除a类外的综合甲级设计院,c类设计单位为员工人数为50~200人的中型设计机构,d类设计单位为员工人数为50人以下的小型设计机构。

二、设计单位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自2012年开始,笔者所在课题组连续3年跟踪毕业生,调查就业单位意见、收集学生诉求,了解在校期间学生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及所掌握的能力对工作的重要性。对在设计单位就业的学生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00份,问卷汇总分析如表2~表4所示。

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到目前地方高校所开课程与毕业生工作岗位需求存在着较大偏差,突出体现在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重基础、轻技能,重艺术、轻技术,反映出地方高校建筑学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及课程体系构建与社会脱节的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地方高校的教育模式趋同于重点名校,而毕业生就业去向却异化于重点名校,导致人才培养滞后于特定的社会需求。一直以来,地方高校开办建筑学专业都是以“建筑老八校”为楷模,无论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与“建筑老八校”大同小异,甚至连课程设计题目也克隆或模仿。

然而由于地方高校在社会声誉、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生源质量等方面都落后于建筑名校[2],毕业生在考研和就业上都无法与之竞争。重点名校的毕业生毕业后或通过考研、保送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或进入中国建筑设计500强的大型设计机构从事设计研究,他们需要培养的是研究型或技术研究型的人才;而地方高校的毕业生则多集中在中小型的设计公司工作,需要培养的则是工程技术型或管理技术型人才,即“生产型”建筑师[3]。学生所在的单位规模和所扮演的工作角色不同,导致对教学要求也有所不同,学生在完成低年级所应具备的通识性理论知识和技能后,高年级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所培养的能力也应有所差异。

三、 地方高校建筑设计高年级课程现状分析

民用建筑设计I~VI是建筑学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作为主要的教学科目贯穿于本科学习的全过程,包括公共建筑设计、住宅建筑设计、建筑群体设计、高层建筑设计、大跨度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细部设计与建筑构造、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等。设计题目由简到繁、由浅入深,训练学生的方案创造能力、空间建构能力、技术分析能力,以及对人和场所、活动和设施之间关系的洞察能力[4],在建筑学专业培养目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民用建筑设计V、VI是建筑学专业高年级建筑设计课程,也是毕业设计和就业前的先导课程,在建筑学专业第7和第8学期开设,教学对象为大四学生。这些学生在前6学期的教学活动中,已经储备了专业所需的建筑制***、建筑构成、建筑历史、建筑物理、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简单的绘***设计技能,能完成三级以下小型建筑的方案设计。但还需要通过高年级建筑设计课程的训练,弥补前6学期的知识缺漏,缩小教学和就业岗位之间的差距,从而做好毕业设计前的综合能力训练,以满足就业市场及用人单位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结合社会调研结果与企业反馈信息,不难发现当前地方高校高年级建筑设计课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教学与实践工程训练脱节

在校期间课程设计多为“假题假做”,理想的设计条件和实际工程现状存在着较大差距;设计要求较为宽松,学生只需满足功能流线要求、掌握好形式构***、加强表现能力,即可完成一份良好的设计作业。设计中学生往往盲目追求方案的与众不同和表现手法的绚丽夺目,较少关心建筑形式和内容、建筑材料和结构、使用功能和经济投入等因素的必然联系。这种理想主义的思维方式催生出“奇奇怪怪”的创作构思,与实际工程的要求相差甚远,从而造成学习内容与工作要求之间的严重脱节。

(二)缺乏对建筑技术的运用训练

课程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对学生建筑功能划分、形体造型组织、空间构成能力的培养,而对建筑构造技术缺乏关注。学生的注意力仅仅停留在建筑形式、立面色彩和空间造型方面,不会用学过的构造技术知识去追求形式与功能的统一,难以做到建筑造型、建筑细部构造与建筑结构的有机结合,更欠缺对方案的解说与模型建构能力。这种状况导致就业后无法快速适应建筑市场所要求的文本、动画和模型、答辩于一体的综合能力要求。

(三)学业成绩评定形式单一

教师在评***时只针对方案设计能力和***面表现质量进行考察,较少考察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缺乏多角度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新型考核方式。

(四)缺少“双师型”教师

任课教师中缺少具有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无法接触实际工程项目,实践训练较少,无法将课堂学习向就业岗位有机延续。同时由于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也无法及时引导学生熟悉建筑设计市场现行的法规、***策与规范。

四、地方高校建筑设计高年级课程改革措施

(一)修订教学目标

修改过去“深化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创新研究能力”的教学目标,通过既定的设计题目及过程训练,加强建筑技术与建筑法规方面内容的拓展深化,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设计能力,使学生具备主动分析环境,以及把分析结果转换成设计目标的能力、协调复杂关系的能力、建筑设计成果的实施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在实践中表达和学习的能力,适应职业建筑师所需的工程实践、工程创新、工程研究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需要,缩短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期,满足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前延的需要[4]。

(二)优化教学内容

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安排,以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培养为导向,重构建筑学专业民用建筑设计课程V、VI的教学体系。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特点,以项目为载体,以工程实际问题和岗位要求为主线来优化教学编排与设计,及时增加学科前沿新知识和现代建筑技术内容,进一步强化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工程意识的培养,以及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应用型的课程体系。

重新编排课程设计任务书,立足实际工程,以当地规划局核定的规划设计要点为依据,增加对***策、环境、气候、经济方面的设计要求。将民用建筑设计V的题目设定为流线复杂的综合医院建筑方案设计(包括门诊楼和病房楼)和兼顾文脉、结构、技术的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训练学生处理复杂流线和功能的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建立建筑的文化特性和工程特性间的关联关系。将民用建筑设计VI整合为集居住、办公、商业、文化、交通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建筑方案及施工***设计,通过前期调研、过程草***、工具模型、概念设计到方案文本、施工***设计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建筑从前期策划到开工建设所需经历的复杂程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经济、技术等对建筑方案的制约因素,掌握工作岗位中常见的几种建筑类型的功能关系、空间组合、相关规范及设计原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为大多数学生积累就业所需的技术素养的同时,也照顾到少数考研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渴求。

(三)改革教学方法

摒弃传统的“灌输式”传授知识方法,树立“学生为本”的课程教学观,按照职业建筑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态度三个模块来安排教学。

1.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任务书发放后,引导学生查阅文献,组织学生参观已建成的典型建筑或进行现场教学,要求学生撰写调研报告、PPT讲述,教师启发、诱导、帮助,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述、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的能力;结合方案成果的展示与演说,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让业主接受其设计理念的能力[5]。

2.团队协作能力的训练

改革过去各自为***的设计模式,参照设计院的项目组模式,组建设计团队。学生每8~10人为一组,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专长,共同完成方案文本、表现、动画、模型、施工***、汇报和答辩工作。通过项目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也便于每个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专业特长,明确就业方向。

3.动手操作能力的强化

重视模型制作对培养学生建立多维空间的重要性, 强化成果模型的制作和表现能力,使学生深入理解建筑与建构的概念,将艺术型建筑教育体系改为技术应用型建筑教育体系,从传统的画建筑、描建筑向做建筑、造建筑转变,做到画、做、造的有机结合。

增加对BIM系列绘***软件操作能力的培训,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设计软件市场的更新换代。

(四)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改变评定设计成绩时拍脑袋、凭感觉等缺乏准确性、科学性的做法,制定建筑设计课程质量标准,使教师在工作中“有法可依”。将调研报告、课程论文、课堂讨论与课程设计过程草***的成绩评定共同作为课程的考核手段。

在课题结束时的评***环节,改变过去的“关门评***”为“开门评***”[6],指导教师不担任评审教师,评审团主要由建筑设计、技术方向的教师,校外的专家和外校的教师组成。每个学生通过讲述设计过程,解读模型,播放动画,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评审教师通过询问***纸细节,捕捉创作思路,从而领会设计者的创作动机。

(五)强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选择实际场地,真题真做,训练设计能力[7],逐渐积累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教学项目,充实到课程设计题目库中,加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建设,筹建项目库、案例库。

依托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有计划地培养青年教师。可安排他们在设计单位参与实际项目,积累工程经验,通过建筑设计实践为教学提供案例素材;同时筹建兼职教师库,外聘和引进职业建筑师与校内教师组成课程组,通过结合、带动,提高现有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经验。

五、 结语

目前,国内开设建筑学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在建设部人事教育司备案的就有74所,通过建筑学评估的有35所[8]。在毕业生逐年增加的形势下,就业问题更为严峻。地方高校建筑学专业要想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瞄准就业市场,针对岗位要求适时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培养具有工程实践经验、动手操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自2012年开始,学校着手对高年级民用建筑设计课程进行改革,通过近四年的探索,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完善课程体系,使之逐渐适应就业岗位需要。2014年,在国内建筑设计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学校建筑学专业仍然达到92%的初始就业率,说明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当然,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改革思路还会随之调整,需要继续探索、创新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袁敬伟,韦宝畏.我国建筑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4):78-81.

[2]刘瑞杰,高力强.地方高校建筑类教育差异性发展之探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8):83-87.

[3]吴农,王浩哲.从普利兹克建筑奖看我国高等建筑教育中的问题[J].高等建筑教育,2015(1):5-8.

[4]赵敬辛,韩博,李勇. 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特色探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3(5):21-25.

[5]刘勇.当前建高校筑学教育中的实践性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7):43-44.

[6]龚恺.东南大学建筑系四年级建筑设计教学研究[J].建筑学报,2005(12):24-26.

[7]张淑润,宋晓庆. 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10):138-139.

[8]. 地方中低端高校建筑教育办学方向的思考[C].北京: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2009.

建筑类毕业论文第7篇

毕业论文写作是大学生学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写毕业论文是当代大学生必 备的能力之一。

由山东建筑大学商学院教师参与撰写的《工商管理类毕业论文写作指导》,为 工商管理类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了基本规范和重要参考。本书在毕业论文选 题、资料的获取和整理、结构设计、写作与修改等各个方面都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倌 息,指出了毕业论文中经常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了毕业实习规范和 毕业论文各环节工作安排,最后,提供了三篇有专家指导性意见的具有工商管理类 专业代表性的毕业论文范文,以供读者参考。

本书以各位专业教师长期教学实践为基础,总结了工商管理类毕业论文写作 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作为工商管理类学生论文写作的指导,也可供其他专业 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参考,对洱望学习写作的人士也是一本理想的参考读物。

本书由王海滋、张笛、许娜、陈建华负责编写,王海滋对全书进行总纂定稿,商 学院2007级研究生徐丹、韩娜、陈超、张建明同学为本书的整理付出了辛勤的劳 动,山东建筑大学教务处给予了热悄的帮助,本书中的范文选自山东建筑大学商 学院2004级学生马燕燕、单一娟和刘成成(指导教师分别为姜阵剑、田存礼和吴永 春)的毕业论文,此外,本书还才参考了许多作者的优秀毕业论文写作指南,在此一 并表示感谢。书中若有不当之处,恳请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建筑类毕业论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建筑类毕业论文

学习

线上教育扶贫总结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线上教育扶贫总结,内容包括教育扶贫成功的数据,教育扶贫个人总结。通过全面实施和推进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六个到村到户”,确保我办事处2014年1350人贫困人口,已经脱贫585

学习

健康风险评估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健康风险评估10篇,内容包括健康状况与风险评估方法,健康风险评估论文集锦9篇。基于对风险的认识,以地下水作为研究介质,定义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为在一定时间和区域范围内,通过地下水这一环境介质产生的水质污染事件及其引起的

学习

医院成本核算研究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医院成本核算研究10篇,内容包括解析医院成本核算的优点与价值,医院科技成本核算方法。1、前言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医院的市场化推行,给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医院既要坚持服务大众的根本属性,为

学习

春季小班安全工作计划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春季小班安全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小班安全工作月计划,小班第一学期安全工作计划。二、“春检”目标及工作要求“春检”目标:个人无违章、岗位无隐患、班组无事故。工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关于立即开展火电工程春季安全

学习

证券风险投资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证券风险投资10篇,内容包括证券投资风险类型大全,证券的收益与风险投资学。

学习

文化节演出策划案模板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文化节演出策划案模板,内容包括文艺演出策划书范文案例,文娱活动演出策划案例。三、根据课改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验收方式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高职类学生先天学习习惯的缺失导致的学生在项目操纵过程中存在应付、

学习

公路交通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公路交通,内容包括公路交通伤人事件合集,公路交通标线大全。2.公路交通信息技术的第一次飞跃我省公路交通量调查是从82年开始的,当时车流量不大,国道上日平均最多不过1300~1400辆。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公路交通流

学习

电力建设进度管理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电力建设进度管理10篇,内容包括电力工程项目怎么来管理,电力工程进度简报。1.2对工程采购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在电力建设过程中,各项物资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很多物资需要进行采购,在这一过程中,若是采购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将会

学习

二年级数学论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二年级数学论文,内容包括二年级数学小论文写作,二年级数学小论文100个字怎么写。记得四年级,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出去玩,朋友的妈妈给我们俩出了一道题:1~100报数,每人可以报1个数,2个数,3个数,谁先报到100,谁就获胜。话音刚落,我便思

学习

药品成本核算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药品成本核算10篇,内容包括药品生产成本核算的步骤,药品的成本和利润率怎么算。医院是承担一定福利职能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以社会效益为主,讲来经济效益。若以上两个比重过高;会使药品收入成为医院补偿的重要来

学习

风险投资项目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风险投资项目10篇,内容包括项目投资风险数据分析报告,项目风险投资协议。所谓项目风险管理是指人们的主观行为,使各行为主体通过对某一项目实施过程中将要遇到的风险事件进行识别、衡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制订出适宜的防范控制

学习

风险评估管理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风险评估管理10篇,内容包括风险评估与应对的案例,风险评估的实施方案。第一条为加强大洼恒丰村镇银行风险管理,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承受度和风险应对策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

学习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气象灾害风险评估10篇,内容包括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修订说明,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引言在近几十年来,关于风险评估的理论得到迅猛发展,并深入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是针对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进行的研究却是为数不

学习

实训焊锡总结模板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实训焊锡总结模板,内容包括电子板焊锡实训报告,锡焊实训心得体会。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一年级学生。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训,能够识别和掌握焊接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焊接材料的基本知识。2.通过实训,学会使

学习

建筑节能技术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节能技术10篇,内容包括中国建筑节能最佳实践案例,建筑节能技术方案及措施。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环境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式下,建筑行业在在高速的发展。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

学习

建筑设计风格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设计风格10篇,内容包括建筑设计风格分类及特点,每天认识一个建筑设计风格。1建筑设计的含义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文明人对生活的私密性要求越来越高。人的很多生活方式不能暴露在太自然从而选择各种材

学习

旧工业建筑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旧工业建筑论文10篇,内容包括拆除历史建筑论文,新型建筑材料论文范例6篇。结合工业建筑的周边环境,将景观与建筑整体进行改造设计。从景观设计方面,增加林荫步道与草坪,给师生提供休憩的场所和必要的隔离,教学区的外部文化气氛

学习

工业建筑施工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工业建筑施工10篇,内容包括全套建筑施工方案,建筑施工100种做法。1.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建筑施工的安全文明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

学习

工业建筑发展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工业建筑发展10篇,内容包括国内工业建筑发展趋势,工业建筑知识库。一、工业建筑设计的发展历程工业建筑设计的兴起与发展是伴随着工业建筑发展的,因为有了工业建筑才出现了工业建筑设计,两者之间密不可分。追溯工业建筑的发展

学习

工业建筑设计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工业建筑设计10篇,内容包括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案例,工业建筑设计。一、工业建筑设计的发展历程工业建筑设计的兴起与发展是伴随着工业建筑发展的,因为有了工业建筑才出现了工业建筑设计,两者之间密不可分。追溯工业建筑的发展历

学习

建筑空间设计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空间设计10篇,内容包括建筑空间设计经典案例,建筑空间设计推荐。一、大空间建筑的特征(1)大空间高度高。这是形成温度梯度的主要原因。(2)大空间的外墙面积与地板面积之比大(***1)。这形成了外界界面对室内空间的自然对流影响

学习

现代工业建筑设计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现代工业建筑设计10篇,内容包括工业建筑设计作品赏析,现代建筑设计原理。工业建筑的发展进程十八世纪,随着工业***的到来,生产技术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大量的使用机器,带来了大规模的工业建设,许多新技术与新形式产生,工业建筑也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