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成本核算篇1
一、加强药品收支核算管理的意义
医院药品收入在医院经济活动中有两个比重反映了医院与社会依存关系的程度。一是药品收入在医院业务总收入中的比重。这个比重反映医院现阶段三个补偿渠道——医疗收费、药品销售、财***补助之一的药品销售所占的补偿份额。二是药品收入与医疗收入立和中,药品收入所占比重。这个比重反映了社会投入医院的医疗总费用中医与药的结构情况。
医院是承担一定福利职能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以社会效益为主,讲来经济效益。若以上两个比重过高;会使药品收入成为医院补偿的重要来源,医院经济过分依赖药品收入,促使某些医疗单位的药品管理人员盲目追求利润,把进销差价大的高档药品推向临床,导致药品费用过高,加重国家、社会、个人的经济负担,不利于医院的发展。具体地说,医院药房中,基本药物与中高档药品的比例严重失调,药品进入医院时价格昂贵,购置成本过高,药品使用价值和价格严重不协调。同时,过高的药品采购成本使得医院的大部分流动资金被存货占用。目前,我国药品存货约占医院流动资金的40%-60%,而我国其他行业存货占流动资金的比率平均只有30%。如此巨大的资金停留在存货的物流中,使其丧失了在其他场合所能获得的收益,致使医院资本利息损失过大,无形中增加了储备成本。
由于医院药品支出在医院全年支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药品储备又占用了很大一部分流动资金,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药品收支核算管理,使药品收入在医院经济活动中的两个比重趋于合理,才能确保医院健康发展。
二、药品收立核算的规范要求
规范地进行药品收支核算,是正确计算药品收支结余的前提。
(一)药品收入核算
药品收入指医院在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时,向病人提供药品所取得的收入。按取得收入的地点不同,分为门诊药品收入、住院药品收入。同时,按药品属性分类,分为西药收入、中成药收入和中草药收入。
例:某月1日,门诊收费处报来“门诊药品收入汇总日报表”西药收入,现金支付48000元,医保结算500元。住院处汇总出院病人药品收入,西药35600元,其中现金支付2450元,预收医疗款24140元,医保结算9010无。
1、汇总门诊病人药品收入
借:现金48000
应收医疗款—门诊医保结算500
贷:药品收入—门诊收入—西药48500
2、住院处汇总出院病人药品收入
借:现金2450
预收医疗款24140
应收医疗款—住院医保结算9010
贷:药品收入—住院收入—西药35600
关于在院病人药品费用结转,应在月末时借记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贷记药品收入—住院收入—西药(中成药、中草药),月初时反方向冲账。在院病人药品成本费用必须做账务处理,否则将违背权责发生制原则。因此,用月末、月初冲账法,以便正确计算当期药品收支结余。
(二)药品消耗核算
月末,财会人员应根据有关账簿资料编制“药品消耗计算表”,并据以填制记账凭证,结转本月药品消耗额,借记药品支出—药品资—西药(中成药、中草药)和药品进销差价—西药(中成药、中草药),贷记药品—药房—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药品消耗计算表的编制方法有两种:1、药品综合加成率计算法:本月药品综合加成率=本月药品进销差价期末余额/(本月药品期末余额-本月药品进销差价期末余额)×100%,本月药品实际消耗金额=本月药品收入/(1+本月药品综合加成率)。2、药品综合差价率计算法:本月药品综合差价率=本月药品进销差价期末余额/本月药品期末余额×100%,本月药品实际消耗金额=本月药品收入/(1-本月药品综合差价率)。以上两种计算方法结果一致。
(三)药品进销差价核算
1、药品采购核算
借:药品—药库—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贷:银行存款
应付账款—××公司
药品进销差价—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2、药房向药库领药核算
借:药品—药房—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贷:药品—药库—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3、药品调价核算
价格上调时
借:药品—药房—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药品—药库—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贷:药品进销差价—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价格下调时,编制反方向会计分录。
4、药品损溢核算
正常盘报时:
借:药品支出—药品费—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药品进销差价—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贷:药品—药库—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非正常盘损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药品成本)
药品进销差价—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贷:药品—药库—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盘溢时:
借:药品—药库—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药品成本)
药品进销差价—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四)药品收支结余核算
例:月末将药品收入账户余额2300000元,药品支出账户余额2000000元,转入“收支结余”账户。
借:药品收入2300000
贷:收支结余—药品结余2300000
借:收支结余—药品结余2000000
贷:药品支出2000000
结转应缴超收款时,借记收支结余—应缴超收款,贷记应缴超收款。
三、正确计算药品收支结余
(—)准确计算药品收入。在工作中,影响药品收入准确性的原因有:1、收费人员粗心和责任心不强,造成“药品收入”科目与其他科目串户,导致医院门诊及住院收费报表中的“药品收入”数与门诊药房及住院药房的药品发出金额不一致,影响医院“药品收入”数的真实性。2、财会人员没有将“药品收入”账户的贷方发生额与药房药品发出数及时核对并进行账务调整,造成医院财务报表“药品收入”数与药房核算期内实际发生额不符,影响药品收入的准确性。因此,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完善奖惩机制,加强对药品的核算和管理,设专职财会人员从事药品管理及核对工作,实行收费处计算机“药品收入”科目与药房药品发出金额核对制,确保药品收入和药品收支结余的正确性。
(二)药品收入与药品成本费用必须相互配比。与药品收入相关的药品成本应根据药房每日处方计算的药品销售额及综合差价率或综合加成率计算,不应将当期的药品采购成本在接列支。防止造成药品收支结余计算上的随意性。
(三)合理列支资本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应从修购基金或事业基金中列支,不得从医疗支出或药品支出中直接列支。否则,将影响医院当期效益,影响药品收支结余的准确性。
药品成本核算篇2
关键词:药品管理 成本核算
医院的药品管理具有很强的***策性、法规性和业务性。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利用健全的信息系统控制医院药品核算的内部程序,并且管理好药品的合理摆放和储存,可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并提高药库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1、药品管理与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1、收支不统一
在新会计准则下,核算的“医疗收入”、“医疗支出”的范围有所扩大,包括了原“药品收入”和“药品支出”等科目。在实际的运转过程中,为方便患者,直接由相关用药科室从库房支出,而检查费和***费也被捆绑计入患者的医疗支出中,造成药品的支出虚假。科室的药品核算则被计入医疗器材支出,这样两者的统计口径不同,造成实际的药品与耗损情况无法统一,对药品的成本核算起到极大的干扰。
1.2、药品库存管理不善
药品的有效期及存贮条件均受到严格的限制,因此药品的库存管理一定要符合相关要求。有的药品需要避光、防潮,还有的需要冷藏、控温等。这些药品存贮的细节在很多医院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更有甚者没有将药品分类摆放,有的直接放在地上,有些外包装在拆除后随意丢弃。
1.3、药品核算与结算不及时
赊销药品在医疗行业较为普遍,药品从入库到支付货款往往周期较长,频繁的挂账与冲账给药品的会计核算及成本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医院应该支付的款项拖延至几个月后才结算,大量的查对与纠错工作,使得会计分录查找不方便,需要进行药房与药商的双重对账,效率受到很大影响。
1.4、信息化管理落后
医院的药品种类复杂,但是现在很多医院对药品的管理还停留在采用简单的文字表格处理软件进行统计,没有专业的药品管理软件,信息化程度低。人机分离的机制使得药品的进入库、核对、成本核算出现偏差,统计数据的效率非常低下,不能及时有效的纠偏,数据真实性不可靠且不易共享。
1.5、管理制度缺乏
随着药品种类、数量、保存条件等等的变化,制度已经适应不了新的环境。特别是医院新会计准则出台后,相应的条款应加以修改和完善,如药品的入出库登记、保管存放、月末盘点等均需做出调整。一些涉及管理人员的制度也需变更,应通过学习培训及重新考核,提高管理人员素质。而在很多医院并没有积极创造条件为相关人员提供自我提升的平台。
2、提升管理与成本核算水平的措施
2.1、药品的合理核算管理
在新会计准则出台以后,需要制定相应的配套管理措施来合理核算药品,以金额为主要计量单位,按实际的药品消耗量作为报销的依据。药库通过记录药品收发的明细单据,作好输入与输出的分类管理,并将其汇总制作成财务总表,月末盘点时交予会计部门,以确认账面与库存金额是否相符,这样能保证药品统计的合理性,能清晰的反映结存情况。
2.2、药品的合理采购管理
药品占医院资金量较大,因此,在保证正常需求下要做好合理的药品采购管理,这样对控制资金的合理流动具有重要的作用。库房管理人员要做好相应的记录,如根据使用频次、医疗实力、季节等提前确定采购量,这样可减少库存,避免浪费,最大程度保证药品的周转。
另外药品的统计、采购管理的不合理,将直接导致药品流动的不合理,由此带来药品的成本核算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因此,医院应该健全相关的药品管理机制,包括药品的采购、领用等,尽可能使管理流程化。药品的进入库管理也要更加完善,要做到账目清晰,有章可循,管理人员要定期对库存进行盘点核对,确定库存与账目的一致。
2.3、加强应付账款管理
为避免药品的成本核算管理中出现较大的差错,提高会计效率,通过设置“应付账款”科目来理清实际需要的药品账款,使其能准确、一目了然的监督药品的变动,还可以按供货商的单位设置子科目进行核算管理。月底时按照库房提供的发票及入库单一一核对,确认后录入凭证并分录,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如客户名称、票据编号、费用发生时间等。
2.4、完善药品对账制度
医院应完善药品销售与科室汇总核对制度,库房需每日对进出的药品进行结账处理,并按周、月、季进行总核对,以准确掌握药品的使用情况,为成本管控及药品预算的管理带来成效。这就要求医院及相关部门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并参考国家新会计准则制定合理的制度,从制度上减少漏洞。
2.5、做好药品库存管理
药品要做到分类可控,有迹可循,要求库房管理人员按照药理、使用频次、剂型、常规用药、处方药等进行分类编号。这样取药时能根据药品编号快速定位,提高工作条理性。这就要求在库房的建设投入中,做到专柜,如胶囊柜、急救柜、外用药柜、针剂柜等,还要购置冷藏用冰柜,室内加装冷热空调、除湿器等,为药品的存放创造有利的条件。药品入库要仔细检查包装及合格证,存放时要定期清理,出库时要确保质量合格、使用期限合理等。
2.6、加强拆零药品管理
大包装的药品被拆除支取在所难免,这使得同批次的、不同取用时间的药品的外观可能存在差异,这些药品的管理要做好入库的登记工作,通过定期清理及系统查找,确定在拆除规定期限外须予以销毁的药品,在对过期药品的处理过程中,要填写相应的报废单,方便会计成本核算。
2.7、加强信息化管理
在倡导精细化管理的时代,医院的药品管理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通过计算机能及时对药品的调价、对账、库存等盘点摸底,在多次重复使用的过程中,其效率也大大提高。使用专业的药品管理软件,及药品二维码或条形码扫描,能将其所有的信息均录入计算机中,方便药品查找,通过药效关键字能找出药品的替代药品,更将这些数据及时与财务汇总核对,方便成本核算。
2.8、加强员工培训及制度完善
医院应加强药品库管人员、科室药品领取人员等的自身修养及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业务素质。通过组织相关人员的定期培训、岗位技能评比、参观学习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从而保证工作效率。同时相应的药品采购、库存及人员管理的制度也需要跟上,在制度上尽可能少留死角,使得管理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而不是钻制度的空子上。
参考文献:
药品成本核算篇3
关键词:新医改 基层卫生院 零差价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对于基层卫生院来说,重点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价廉的医疗服务,特别是实施***府补偿***策以来,通过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现了药物零差价制度,配合医保和新农保的改革,基本实现了对城乡居民人人享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全覆盖,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医疗保健质量。新医院会计制度已实施多年,在新形势下的基层卫生院药品成功财务管理中实施新会计制度的过程中,如何确保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对药品成本进行科学核算,已经成为基层卫生院药品会计核算的重点工作。
一、新形势下基层医疗卫生院开展药品成本核算的意义和目的
对药品成本进行核算是基层医疗卫生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主要是通过运用会计手段来实现对药品流通中所发生的各类费用进行归类汇总,并给予核准和控制的过程。基层医疗卫生院通过对药品成本进行核算,可以真实的反映其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以此来促进基层医疗卫生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因此,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院的药品核算工作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新形势下基层卫生院强化药品成本核算的方法
(一)加强对基层卫生院药品预算管理
树立全面预算的管理理念,加强对医院药品在预算管理,如结合年度药品采购计划,编制药品预算方案,并对年末的各项药品发生额与预算进行比较,从而改进药品的预算管理目标。同时,对预算内容上,要结合医院资金的管理,包括对药品收支预算和参与药品招投标进行管理,还包括对非基本医疗药物采购的会计管理。对涉及到往来账款要进行有效的预算,如对当前药品成本占医院总经营成本的比例,如果比例过大,给医院的资金管理带来隐患,从而影响了医院的各项业务开展。
(二)加强对基层卫生院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改革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企业对于各类经济活动都实现了有效的监督。新形势下,基层卫生院虽然实现了基本医疗药品零差价,仍有必要通过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实现对药品的成本核算。具体来讲,内部会计管理制度,能够实现对各类药品进行准确的核算,并通过对内部会计人员的监督机制,运用财务管理的方法和程序,从价值上来实现有效的成本效率控制。主要从以下几点来着手,一是从责任的落实上,做好财务核算人员的职责分工,并结合定期的成本核算状况进行总结和分析,从汇集的财务信息中选择科学的方法来确保药品成本效率核算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二是从行***监督上来确保药品成本核算制度有效实施,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必须要从自我评估中来加强对药品成本的的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药品成本核算中的问题和漏洞,结合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加以修正和改进。
(三)加强对药品采购流程过程的成本核算控制
从概念上讲,药品的采购成本主要是从药品的采购到入库整个过程中的一切费用,而实施基本药品零差价销售以来,药品主要是在上级主管部门的主导下统一指标采购,更是从药品的采购渠道上进行了全面的分类汇总核算,以实现对各类药品的明确分类,并结合其药品价格进行明确,以便于实现对药品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核算。同时,在对于药品销售商的管理中,对于部分集中采购药品而进行的打折等情况,要通过对其进行准确的计算,从财务科目上增加折扣科目,以便于对医院药品采购中发生现金折扣的药品进行单独核算。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药品折扣,作为药品成本核算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基层医疗会计人员能够切实将核算工作做到实处。
(四)从药品的存储和领取过程中加强成本核算控制
在药品的存储和领取过程中,由于药品在库房之间的流动,从而产生一定的费用成本,而在药品成本核算工作中,必须要考虑到这一因素,并能够从加强对药品库房的对账管理来确保药品成本的一致性。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药品在售价上的调整,需要结合药品管理实际进行核算,并且不能违背基本医疗药物的零差价原则,并与药品物价监管部门进行及时的协调,切实从药品的成本核算控制中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院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五)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审计监督控制
建立会计审计制度,从各基层医疗卫生院的会计工作实际来强化监督,如在实施内部管理控制的条件下,通过对各项资产物资的管理监督、交接记录的分析,以及相关药品物价执行情况的检查等,以实现对各基层医疗卫生院会计工作的绩效考核,从而提升基层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六)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和提升
在做好基层医疗卫生院药品成本核算工作的前提,必须依靠高素质的会计队伍。为此,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上,来不断加强对成本核算人员的培训,通过继续教育,业务技能培训,来提高会计人员的纠错和防错能力,避免会计信息失真,使其既要满足“核算型”的要求,又要适应“科技型”的需要。同时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院的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以满足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全面提升的综合人才队伍的形成。
三、总结
总之,作为公益性的基层医疗卫生院,必须能够从过去的依靠药品单价来维持生存的工作态度中转变过来,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切实通过制度监督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成本核算机制。同时,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更应该从日常医疗卫生管理服务过程中,通过不断改进药品成本核算方法,执行好基本医疗药物零差价的惠民***策,以最低的花销为社区居民提供最满意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药品成本核算篇4
关键词:会计制度 药品会计 会计核算
中***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182-02
药品是医院提供医疗服务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资,药品消耗占医院全部物资消耗的比重很大。药品具有数量较大、品种较多、使用受到效期限制、领用次数较多、价格变动频繁等特点,因此,应加强药品数量、质量及价格等各个方面的管理,从而提高医院药品占用资金的使用效率。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医院药品的相关会计核算。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产生的背景
我国于1998年11月17日,并于1999年1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的《医院会计制度》(以下简称为旧制度)已经施行了十几年,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对公立医院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加强了公立医院的会计核算,并且有利于规范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但是,随着我国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旧制度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于2010年12月31日了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以下简称为新制度),并自2012年1月1日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旧制度同时废止。
二、新旧医院会计制度药品会计核算的主要变化
(一)原药品核算相关会计科目设置
1.“药品”科目。“药品”科目用来核算医疗服务中用到的药品。在“药品”一级科目下,设置“药库药品”和“药房药品”两个二级科目;“药库药品”科目设置“西药”、“中成药”和“中草药”三个三级科目;“药房药品”科目设置“住院药房”、“门诊药房”和“中药房”三个三级科目;该科目借方反映药品的增加,贷方反映药品的减少,月末余额表示期末库存的药品。
2.“药品进销差价”科目。旧制度中,药品是按零售价进行核算的,药品的零售价和成本价(购进价)之差在“药品进销差价”科目反映。在“药品进销差价”一级科目下,设置“西药”、“中成药”和“中草药”三个二级科目。售出药品实现的进销差价在借方反映,购入药品增加的进销差价在贷方反映,月末余额表示库存药品尚未实现的进销差价。
3.“药品收入”科目。“药品收入”科目用来核算医院按照药品进价15%的加成后销售实现的收入。在“药品收入”一级科目下,设置“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两个二级科目;每个二级科目分别设置“西药”、“中成药”和“中草药”三个三级科目;该科目借方反映药品收入的减少和结转本年利润的药品收入,贷方反映药品收入的增加,该科目月末没有余额。
4.“药品支出”科目。“药品支出”科目用来核算的是医院药品业务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和摊入的管理费用,其中主要是购入药品的进价成本。在“药品支出”一级科目下,按照费用种类设置二级科目。该科目借方反映药品费用的增加,贷方反映结转本年利润减少的药品费用,该科目月末没有余额。
(二)新药品核算相关会计科目设置
新制度取消了药品15%的加成,按照进价销售。由此,医院对药品的核算理念进行了改变,由原制度的按药品售价进行核算,改为了按药品进价进行核算,并取消了对药品进销价差的核算。因此,新制度取消了“药品”科目和“药品进销差价”科目,药品增减变动相关的事项,都在“库存物资”科目中核算。并且,将原有的“药品收入”和“药品支出”分别并入“医疗收入”和“医疗支出”科目核算,使医院的会计科目更加简洁明了。
1.“库存物资”科目。“库存物资”科目其核算范围有所扩大,含有原“药品”科目的内容。包括“药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和“其他材料”等二级科目;在“药品”二级科目下再设置“药库药品”和“药房药品”两个三级科目;该科目借方反映库存物资的增加,贷方反映库存物资的减少,月末余额表示期末库存的物资。
2.“医疗收入”科目。“医疗收入”科目其核算范围有所扩大,含有原“药品收入”科目的内容。包括“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两个二级科目;在两个二级科目下都设置“药品收入”三级科目;该科目借方反映医疗收入减少和结转本年利润的医疗收入,贷方反映医疗收入的增加,该科目月末没有余额。
3.“医疗业务成本”科目。“医疗业务成本”科目其核算范围有所扩大,含有原“药品支出”科目的内容。该科目按照医疗费用种类设置二级科目,其中包括药品费;该科目借方反映各种医疗费用的增加,贷方反映结转本年利润减少的医疗费用,该科目月末没有余额。
(三)新药品核算相关核算方法
1.购入药品。
借:库存物资—药品—药库药品—西药等
贷:银行存款等
2.调拨药品到药房。
借:库存物资—药品—药房药品—门诊药房—西药等
贷:库存物资—药品—药库药品—西药等
3.销售药品。
借:库存现金等
贷:医疗收入—门诊收入—药品收入—西药等
4.结转药品销售成本。
借:医疗业务成本—药品费
贷:库存物资—药品—药房药品—门诊药房—西药等
三、新旧医院会计制度药品会计核算的衔接
医院在开始执行新制度前,药品会计应当会同医院相关部门对本单位药库药品、药房药品进行全面清查和核实,对于发现的药品盘盈、盘亏、毁损等情况,要按旧制度规定处理完毕。
将原账中“药品”相关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转入新账中“库存物资—药品相应明细科目的借方,相应的会计处理如下所示:
借:库存物资—药品—药库药品—西药等
库存物资—药品—药房药品—门诊药房—西药等
贷:药品—药库药品—西药等
药品—药房药品—门诊药房—西药等
将原账中“药品进销差价”相关明细科目的贷方余额以红字(负数)转入新账中“库存物资—药品”相应明细科目的借方,相应的会计处理如下所示:
借:库存物资—药品—药库药品—西药等
库存物资—药品—药房药品—门诊药房—西药等
贷:药品进销差价—西药等
“药品”科目和“药品进销差价”科目做对应结转之后,原制度下的“药品”科目和“药品进销差价”科目将无余额,实现了新旧会计制度下药品会计核算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医院会计制度[M].2011
2.***,卫生部.医院会计制度[M].1998
3.黄华凤.浅析新医院会计制度几点变化[J].现代商业,2012(5)
药品成本核算篇5
医药费用过高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它已经超出了国家、社会和个人的支付能力。***体改办等八部门共同制订了《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卫生部和***也制订了《医院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暂行办法》。以上《意见》和《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对医院药品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药品收支结余上缴卫生行***部门,统一缴存财***社会保障基金专户管理,经综合管理考核后,统筹安排,合理退还。
一、加强药品收支核算管理的意义
医院药品收入在医院经济活动中有两个比重反映了医院与社会依存关系的程度。一是药品收入在医院业务总收入中的比重。这个比重反映医院现阶段三个补偿渠道——医疗收费、药品销售、财***补助之一的药品销售所占的补偿份额。二是药品收入与医疗收入立和中,药品收入所占比重。这个比重反映了社会投入医院的医疗总费用中医与药的结构情况。
医院是承担一定福利职能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以社会效益为主,讲来经济效益。若以上两个比重过高;会使药品收入成为医院补偿的重要来源,医院经济过分依赖药品收入,促使某些医疗单位的药品管理人员盲目追求利润,把进销差价大的高档药品推向临床,导致药品费用过高,加重国家、社会、个人的经济负担,不利于医院的发展。具体地说,医院药房中,基本药物与中高档药品的比例严重失调,药品进入医院时价格昂贵,购置成本过高,药品使用价值和价格严重不协调。同时,过高的药品采购成本使得医院的大部分流动资金被存货占用。目前,我国药品存货约占医院流动资金的40%-60%,而我国其他行业存货占流动资金的比率平均只有30%。如此巨大的资金停留在存货的物流中,使其丧失了在其他场合所能获得的收益,致使医院资本利息损失过大,无形中增加了储备成本。
由于医院药品支出在医院全年支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药品储备又占用了很大一部分流动资金,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药品收支核算管理,使药品收入在医院经济活动中的两个比重趋于合理,才能确保医院健康发展。
二、药品收立核算的规范要求
规范地进行药品收支核算,是正确计算药品收支结余的前提。
(一)药品收入核算
药品收入指医院在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时,向病人提供药品所取得的收入。按取得收入的地点不同,分为门诊药品收入、住院药品收入。同时,按药品属性分类,分为西药收入、中成药收入和中草药收入。
例:某月1日,门诊收费处报来“门诊药品收入汇总日报表”西药收入,现金支付48000元,医保结算500元。住院处汇总出院病人药品收入,西药35600元,其中现金支付2450元,预收医疗款24140元,医保结算9010无。
1、汇总门诊病人药品收入
借:现金 48000
应收医疗款—门诊医保结算 500
贷:药品收入—门诊收入—西药 48500
2、住院处汇总出院病人药品收入
借:现金 2450
预收医疗款 24140
应收医疗款—住院医保结算 9010
贷:药品收入—住院收入—西药 35600
关于在院病人药品费用结转,应在月末时借记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贷记药品收入—住院收入—西药(中成药、中草药),月初时反方向冲账。在院病人药品成本费用必须做账务处理,否则将违背权责发生制原则。因此,用月末、月初冲账法,以便正确计算当期药品收支结余。
(二)药品消耗核算
月末,财会人员应根据有关账簿资料编制“药品消耗计算表”,并据以填制记账凭证,结转本月药品消耗额,借记药品支出—药品资—西药(中成药、中草药)和药品进销差价—西药(中成药、中草药),贷记药品—药房—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药品消耗计算表的编制方法有两种:1、药品综合加成率计算法:本月药品综合加成率=本月药品进销差价期末余额/(本月药品期末余额-本月药品进销差价期末余额)×100%,本月药品实际消耗金额=本月药品收入/(1+本月药品综合加成率)。2、药品综合差价率计算法:本月药品综合差价率=本月药品进销差价期末余额/本月药品期末余额×100%,本月药品实际消耗金额=本月药品收入/(1-本月药品综合差价率)。以上两种计算方法结果一致。
(三)药品进销差价核算
1、药品采购核算
借:药品—药库—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贷:银行存款
应付账款—××公司
药品进销差价—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2、药房向药库领药核算
借:药品—药房—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贷:药品—药库—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3、药品调价核算
价格上调时
借:药品—药房—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药品—药库—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贷:药品进销差价—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价格下调时,编制反方向会计分录。
4、药品损溢核算
正常盘报时:
借:药品支出—药品费—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药品进销差价—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贷:药品—药库—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非正常盘损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药品成本)
药品进销差价—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贷:药品—药库—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盘溢时:
借:药品—药库—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药品成本)
药品进销差价—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四)药品收支结余核算
例:月末将药品收入账户余额2300000元,药品支出账户余额2000000元,转入“收支结余”账户。
借:药品收入 2300000
贷:收支结余—药品结余 2300000
借:收支结余—药品结余 2000000
贷:药品支出 2000000
结转应缴超收款时,借记收支结余—应缴超收款,贷记应缴超收款。
三、正确计算药品收支结余
(—)准确计算药品收入。在工作中,影响药品收入准确性的原因有:1、收费人员粗心和责任心不强,造成“药品收入”科目与其他科目串户,导致医院门诊及住院收费报表中的“药品收入”数与门诊药房及住院药房的药品发出金额不一致,影响医院“药品收入”数的真实性。2、财会人员没有将“药品收入”账户的贷方发生额与药房药品发出数及时核对并进行账务调整,造成医院财务报表“药品收入”数与药房核算期内实际发生额不符,影响药品收入的准确性。因此,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完善奖惩机制,加强对药品的核算和管理,设专职财会人员从事药品管理及核对工作,实行收费处计算机“药品收入”科目与药房药品发出金额核对制,确保药品收入和药品收支结余的正确性。
(二)药品收入与药品成本费用必须相互配比。与药品收入相关的药品成本应根据药房每日处方计算的药品销售额及综合差价率或综合加成率计算,不应将当期的药品采购成本在接列支。防止造成药品收支结余计算上的随意性。
(三)合理列支资本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应从修购基金或事业基金中列支,不得从医疗支出或药品支出中直接列支。否则,将影响医院当期效益,影响药品收支结余的准确性。
药品成本核算篇6
关键词:药品 购销 管理 核算
1.背 景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以下简称“基药”)制度,***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简称“基层机构”)实行零差率销售基药,现有的“以药补医”运行机制将随之淡出。基层机构的会计如何结合本职工作,对药品收支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相应调整,是当前面临的新任务。
2.依 据
我国基层机构执行国家***、卫生部制定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以下简称“财会制度”)。基层机构实行零差率售药,在财会制度尚未做出相应修改前,可以通过停止执行不适用条款和适度调整核算方法来完成新老制度间的衔接。调整工作在财会制度的总体框架内进行,卫生主管部门和基层机构有操作的空间。此外,零差率售药目前只在基层机构实行,未涉及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调整工作可只在财会制度的部分适用范围内进行。
3.现 状
进入21世纪以来,医疗机构药品的购销方式呈现多样化。如:药品的采购方式存在集中招标采购、委托采购、单位自行采购等多种;药品的“进价”存在中标价、代购价、发票价、结算价等不同价格;药品的“实际进价”受到打包折让、延期付款、量价挂钩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再具有唯一性;药品的“售价”有***府定零售价、指导价、市场价、中标药品零售价、惠民让利价等多种依据。此外,药品的经营主体也显现出多元化趋势。如:基层机构自主经营、系统内集中托(代)管、跨行业托(代)管、医药分离等多种模式。在药品成本核算中,采用不同的进销价格,“药品收支结余”的内涵相差甚远。特别是采用跨行业托(代)管和实施医药分离的单位,因财会制度中没有适合“权责分离”的核算路径,相关收益的账务处理方式存在“各自为阵”,结果影响到核算的可比性。总之,当下基层机构财会账面和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与财会制度规定有差距,需要进行统一规范。
4.走 势
基药制度要求基层机构零差率售药与现行财会制度允许药品有进销差价相悖。要切断基层机构利益驱动链条,杜绝继续以售药牟利,必须做好不同制度之间的衔接与配套。只有彻底关闭 “药品进销差价”的通道,才能调整基层机构经济运行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由“逐利”向“惠民”转型,走科学发展之路。
5.思 路
5.1.厘清经营模式,分类开展调整
目前,基层机构有多种不同的药品经营模式,单位账面库存药品的归属主体出现多元现象,在进行药品收支管理和会计核算调整前,应先厘清相关单位药品经营的实际模式,再根据不同模式进行分类调整,力求做到有的放矢,规范有序。根据医疗机构实行“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购药单位已经验收入库的药品,不论采用何种采购方式、也不计购药货款是否结清,均构成单位的库存药品,不应出现账外存货;反之,如存放药品的产权不属使用单位,不论所存药品是否供本单位使用,不能构成单位的库存药品。此外,凡由基层机构向购药人提供医疗机构收费票据的,不论出售药品的产权归属如何,均构成单位的药品收入;实行“医药分离”,购药人持基层机构医师开出的有效处方,在挂钩药店购药并获取商业发票的,不论出具处方的单位与相关企业有无“分利”约定,不能构成单位的药品收入。
5.2.确定调整程序,做好准备工作
药品收支管理和会计核算调整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①向主管部门和***门报告***策变化对药品收支的影响,调整单位收支预算;②制定药品收支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调整方案;③盘点药品库存和清查相关账目。
5.2.1.实行零差率售药,打破了相关单位现有的业务收支平衡关系,影响着单位的经济运行结构,要建立新的收支良性循环,先要弄清因***策变化对药品收支带来的实际影响,如实报告主管和***门,调整单位收支预算,争取***府支持。
5.2.2.为保证会计信息的一致性,调整方案最好由当地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同一地区的调整时间也应相对统一。在方案实施前,对基层会计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调整中开展必要的检查和指导。
5.2.3.实行零差率售药,理论上不应影响单位库存药品的进价。在实际工作中,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单位会计账面的“药品”和“药品进销差价”余额,往往与药品管理部门的实物、账卡不符。此外,各单位库存药品的进价与省集中采购中标价之间也有差异,为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在调整“药品”计价依据、清退非基本药物前,应对库存药品和供药单位的往来账目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库存药品的清查盘点工作,应坚持实地盘存制。完成实物盘点后,以“基药”与“非基药”为标志,分别汇总制表上报。清查中发现盈、亏和因变更计价依据出现调价损溢,按财会制度规定进行处置。为保证实施基药制度后,相关单位“药品”科目反映的会计信息,符合国家基药制度规定,在实物盘点结束后,应将库存中的“非基药”金额,由“药品”和“药品进销差价”科目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经主管部门核准后,按批复要求逐一进行清退等处理。
5.3.制定调整方法,建立新型体系
5.3.1.夯实药品零差率销售价格。根据规定基层机构使用的基药,以省为单元实行集中采购,故其“售价”应以省中标价格为依据;经当地卫生主管部门同意销售的“专科、专病用药”,应以所在区域统一的进货价为售价。
5.3.2.调整药品收支管理与会计核算方法
5.3.2.1.基层机构在开展医疗业务活动中,自行销售的中、西药品收入,仍在“药品收入”科目中核算;实行“医药分离”的单位,已经不存在药品经营业务,“药品收入”科目应停用。
5.3.2.2.基层机构的药品销售成本,仍在“药品支出”科目中核算。其中自行购销药品的单位,月末结转药品销售成本时,可直接按当月药品收入借记:“药品支出—药品费”,贷记:“药品”、发现实际“药品收入”与同期外销出库“ 药品”金额不符时,应按药品盈、亏处置;由企业提供药品基层机构实行“零库存”售药的,月末结转时,可按当月药品收入借记:“药品支出—药品费”,贷记: “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实行“医药分离”的单位,“药品支出--药品费”成本项目停用。
5.3.2.3.实行零差率售药的单位,要用好“医疗支出—药品费”科目,准确核算本单位医疗服务用药的成本。月末结转医疗成本时,单位自用药品(包括“含药费的医疗服务项目”用药)等按规定不能向病人另行收取药费的,借记:“医疗支出—药品费”,同时根据药品的不同来源,分别贷记:“药品”或“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5.3.2.4.实行零差率售药后,“药品支出”金额将大于“药品收入”金额,两者的差额反映药品的营销费用。笔者认为不含间接费用的药品支出,更贴近开展“药事服务”所需的费用,有利于测算和补偿药品营销费用。如卫生主管和***门同意,零差率售药单位的药品支出最好只核算直接费用,不再分摊间接费用。
5.3.2.5.在实行零差率售药的单位,应强调“药品收支总表”中“药品收入”与“药品支出明细表”中 “药品费”金额必须相等的钩稽关系。充分利用“会计报表”中的差率售药信息,强化对实施基药制度的财务监督作用。
5.3.3.理顺“药品”科目的核算对象
5.3.3.1.基层机构自行采购(含“集中采购”)的药品,除停止执行与“药品进销差价”相关的核算内容外,其余有关采购、验收、领发、销售等活动,仍按财会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核算。
5.3.3.2.企业提供药品,基层机构实行“零库存”售药的,因药品在出售前不归用药单位所有,企业存放在基层机构库房的药品,不应在“药品”科目中核算。
5.3.3.3.基层机构实行“医药分离”管理的,因出据处方的单位不参与药品的购销活动,“药品”科目应停用。
5.3.4.关闭“药品进销差价”科目。基层机构实行零差率售药后,通过进销药品获利的经济活动已经停止,与之相关的“药品进销差价”会计科目和相应的核算工作,亦应同时终止。
5.4.妥善处置价外收益,保证收支核算质量
基层机构使用药品的经营方式多样化后,出现了一些“采购规模效益”、“市场转让受益”等与药品购销活动有联系,但又难以计入具体采购批次或品种购药成本的价外收益。妥善处置这些“价外收益”,对保证药品收支管理与核算质量至关重要。在现行***策法规尚未指明处置路径前,对于这类收入最好计入单位的“其他收入”或按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账务处理。做好药品购销价外收益的账务处理,是杜绝药品购销活动中不正之风,实行阳光操作的重要环节,为使于监管不宜也不应计入“药品收入”或直接冲抵“药品支出”。
6.小 结
基层机构实行零差率售药,吹响了***府办医疗机构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号角。明确药品计价依据,统一药品计价标准、查清药品实有库存、调整药品管理与核算方法,建立“惠民”型药品收支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是基层会计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参与保障改善民生,实践重大制度创新的切入点,责无旁贷。实行零差率售药,打破了基层机构现有的收支平衡关系,影响着单位的经济运行结构,要建立新的经济运行良性循环机制,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甚多,实践中必须坚持***府主导、多方参与、上下联动、共同探索、有序推进、平稳发展。***策引领、制度保证、补偿支撑、社会认同等外部支持不可或缺。基层机构药品收支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调整,应体现“以人为本”,符合管理规范、核算统一、信息真实、方法简便,有利于改善民生,服务于基药供应保障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①***、卫生部 财社字〔1998〕148号《医院财务制度》1998年11月17日
②***、卫生部 1999年1月1日执行《医院会计制度》1998年11月17日
药品成本核算篇7
摘 要 为了配合我国医疗体制以及预算体制的改革,国家对旧的医院会计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于2012年在全国范围内执行。本文主要对新旧医院会计制度做出了全面比较和分析,对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成本预算做出了简单阐述。
关键词 新医院会计制度 成本核算 问题研究
最近几年,因为***府补贴的不到位,各大医院主要是依靠医疗服务以及药品的收入补偿医疗成本,与此同时,再加上患者对医学知识的了解、医学诱导需求的各种原因,逐渐形成了以药养医、看病贵看病难等各种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过去那种旧的医院会计制度早就无法满足新形势下,推进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以及公立医院改革的需求,所以,必须要对旧的医院会计制度进行全面改革,修改过后的新医院会计制度经过试点,于2012年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执行。新出台的医院会计制度规范了会计行为,同时也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各项所需,为市场竞争注入了活力。
一、新旧医院会计制度的差异
(一)新旧医院会计制度的成本核算比较
新医院会计制度将一定时期内,公立医院在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耗费,按照成本核算对象,对其进行核算、归集、汇总,计算出这段时间以内,公立医院总成本及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这种成本能正确、及时核算出医院实际总成本以及单位成本,为其提供正确的成本数据,为整个医院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考核了医院成本的计划执行情况,反映出了医院医疗业务的管理水平。通过成本核算,有助于医院加强成本意识,降低医疗业务成本,提高医院绩效,增强医院市场竟争意识。在过去旧的《医院会计制度》中,医院会计的成本核算把医疗业务成本分为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两个大的模块进行核算。制度中未强制性的要求医疗业务成本按照成本核算对象进行归集,有制度中没有要求医技、医辅及管理费用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摊。在新制度中对这几个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使医院成本核算对象的内容就更加的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新旧医院会计制度药品成本的核算差别
为了确保医院药品成本核算以及医院虚假开支得到有效的遏制,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中,把药品成本核算制定得更加严格和规范。而在旧的医院会计制度中,是用药品售价对医院药品进行的核算,药品的管理支出费用以及采购费用都在“药品支出”中进行核算,医院药品售价以及进价的差额在“药品进销差价”中进销核算。在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中,药品的成本核算是根据实际取得的成本入账。药品的领用都是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以及加权平均法算出药品的实际成本。在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中,药品成本核算方法让医院的虚假开支得到了非常有效的遏制,药品的成本制定更加完善和规范。
(三)新旧医院会计制度的核算差异
如果将费用以及成本的发生全部纳入到支出类的账户中,这样费用以及成本之间的界限就会变得非常模糊,对医院的医疗服务产生不利影响。所谓的公立医院,就是***府出资开办的医院,它是由***府纳入财***管理中的医院,同时也是国家出资金创办的医院。也可以看成是国立医院,公立医院分为了三个级别,一级是社区医院,二级是县级医院,三级则是市级医院。公立医院是整个医疗服务的主体。公立医院同样是体现公益性、解决基本医疗,解决人民看病难的主体,它的问题比较集中。想要将其转变成为公益性医院,就要改变传统强调医院创收的理念,让所有的民众都可以治大病、难病、重病,成为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平台。在过去旧的医院会计制度中,设有“医疗收入”、“医疗支出”、“药品收入”、“药品支出”等科目对医疗收支以及药品进行核算,规定了医院中药品的收入要按照加成的方法进行。因为在旧的医院会计制度中,把所有的费用以及成本的发生都纳入到了支出类的账户中,所以就出现了成本以及费用界限的模糊,对整个医院医疗服务的定价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对成本的优化
在新出台的医院会计成本核算中,对成本核算比较合理。为了顺应公立医院药品无差价的趋势,对其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的科目。医院的“药品”“药品收入”不再是一级科目,新制度中采取的是“库存物质”下设“药品”二级科目及“住院收入”和“门诊收入”下设“药品收入”二级明细科目进行核算,还原了药品的职能,让药品从原来的创收工具改变成为了医疗收入的一部分。在过去的实践中,因为支出情况的不可预测,资金用途的特殊性,科教方面的资金常常会被用到专用基金的管理中,并没有被纳入到收支管理。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中,特别设置了“科教项目收入”及“科教项目支出”,以此作为整个核算以及研究活动相关的收支,加强了医院科研投入的意识,对于公立医院而言,科研投入得到了较为清晰的反映,这样就便于医院对科研项目的管理。
药品成本核算篇8
财务软件的加深了公司有关人员对财务信息化的理解,他们意识到,电算化仅仅是一种工具,如果说用会计电算化取代手工记帐只是一种管理工具的升级,那么,在会计电算化基础上,利用财务信息系统对各种财务数据进行、管理和控制,才是一种管理的根本性转变。
于是,公司决定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2000年8月,双鹤药业公司采用用友最新推出的U8管理软件,解决以成本核算为中心的企业成本管理。产品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业绩的重要指标,它可以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为正确企业损益提供基础信息,因此对企业十分关键。在启用U8成本管理系统之前,双鹤药业主要采用手工方式核算产品成本,手工条件的成本核算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无法保证成本核算的正确性和及时性,且滞后时间过长、误差太大的成本资料对企业管理也没有价值。因此,双鹤药业公司必须将成本管理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借助财务管理软件来实现企业成本管理。
规范成本核算流程
借助U8管理软件,双鹤药业公司实现成本核算的基本流程包括基础信息设置、具体方法设置、日常数据录入、成本计算、成本分析几个部分。
利用管理软件来实现成本核算,首先必须进行基础设置,为成本核算的开展提供最基本的信息。基础设置主要包括:部门设置、存货设置、成本对象以及工序设置等等。在U8成本管理系统中,成本费用的来源有多种形式,如:可以手工录入,也可以直接从总账、存货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工资系统等子系统直接取数。双鹤药业成本核算基本数据主要来源于存货系统和总账系统。
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由三个分厂负责生产:注射剂分厂、片剂分厂和原料药分厂。从生产工艺而言,注射剂分厂和片剂分厂的产品生产属于单步骤生产,原料药厂的产品生产属于多步骤生产;从产品生产组织而言,前两个分厂属于大批量生产。因此双鹤药业公司分别采用品种法和分步法进行成本核算。
双鹤药业公司没有启用工资以及固定资产系统,因此,成本项目中的人工费用以及制造费用来自于总账系统;成本项目中的材料费用来自于存货核算系统。
双鹤药业公司的成本核算过程中,需要进行设置的费用分配率包括共用材料分配率、人工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分配率以及在产品分配率。经过对料、工、费的来源进行设置,双鹤药业公司已基本完成了成本费用的初次分配和归集的设置,即将大部分材料费用归集到各产品名下,将其他成本费用归集到各生产部门范围内。为了计算最终产成品的成本核算,还必须按部门归集的成本在部门内部各产品之间、在产品和完工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因此,在管理软件中,需要定义各种分配率,为系统自动计算产品成本提供完备的基础设置。
在成本管理系统中,提供两种成本计算方法:自动计算、分步骤计算。自动计算即系统一次性完成成本计算工作,不需要人为干预,省时省力;分步骤计算即按照手工成本核算的习惯分步骤计算成本,每完成一步,均可查询该步计算结果,如发现异常,可修改成本基础设置或日常资料。修改完毕,再进行计算。分步骤计算有利于确保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成本完毕后,可以随时查询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的汇总成本以及明细成本,可以按工序、按部门查询其产品成本。
成本的归集和分配一般于期初确定,并在成本系统、存货系统和总账系统中利用初始设置固定下来。方法一旦固定,期中只需要录入相关的业务数据,系统自动计算各产品成本。期中的工作,称之为成本核算日常处理。
期初,双鹤药业已经将各成本费用的来源进行了初始设置,需要进行成本计算时,可以在成本管理系统中,通过自动“取数”来完成料、工、费的获取。
月末,成本费用必须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因此,双鹤药业必须对本月完工产品和在产品进行统计,为成本分配提供依据。
根据所选的不同成本核算方法,双鹤药业还可以录入相应的其他资料,如实际工时日报表、工序产品耗用表、在产品约当系数表、分配标准表等等。
通过基础设置,可以确定成本核算方法、成本费用来源;通过日常处理,企业对成本费用进行归集,并确定成本分配具体依据。至此,进行成本计算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可以执行系统“成本计算”功能。
效果
通过企业管理软件实现企业的成本核算和管理,双鹤药业公司节省了成本核算的人工成本,提高了成本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计算企业期间损益、考核部门业绩以及进行成本分析提供了数据。
双鹤药业公司的成本管理系统可以自动进行部门业绩考核、进行产品获利情况比较分析。各生产分厂的业绩考核、各产品的获利情况分析,都需要以及时、正确的成本核算数据为依据。成本管理系统还可以将产品的计划价或实际价与该生产部门的产品成本进行对比,得出该生产部门的利润,以利于不同部门之间的业绩比较。成本管理系统不仅为企业考评提供了依据,而且为企业后续经营***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药品成本核算篇9
一、药品的管理
为加强药品的管理,堵塞药品采购环节的漏洞和不正之风,应成立药事委员会,由一名院长具体负责医院的药事管理,成员由采购员、药房主任、主管业务院长组成,药品管理应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药品价格***策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有关规定,按照《医院财务制度》及《医院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与管理,并遵循“计划采购、定额管理、加速周转、保证供应”的原则。为了管理与方便患者,设药库与开架式门诊药房和病区药房。
(一)金额管理、数量统计、实耗实销
要按规定实行“金额管理、数量统计、实耗实销”的管理办法。药房须设立库存药品明细账、本月药品消耗汇总表、本月领用药品汇总表、盘点清册及未付款进药明细表等。对特殊药品管理实行单独保管重点统计。建立处方管理,药房每天设专人统计药品处方消耗,实行实耗实销。月底编制“药品处方与金额汇总表”,作为消耗、内部核算及考核工作量的依据。药房坚持月底进行药品盘点,倒挤消耗,编制“药房药品消耗统计表”,并保证处方统计消耗与实物盘点消耗一致。如遇不一致情况,及时查找原因做出处理。这样做改变了以往以领代报、以存代销的局面,可以真实地反映药品进、销、存的动态情况。
(二)计划采购、定额管理、加速周转、保证供应
药剂科应根据历年药品消耗情况,在保证需要以及掌握市场供应的情况下,编制药品采购预算,实行计划控制,确定合理的药品储备定额,并实行药品有效期管理。适时监控药品库存数量、库存结构及失效期。
(三)药品的购入和领用必须建立健全出、入库制度
购入药品必须验收入库,填制一式三联验收单,药房支领药品要填制支领单。严格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采购人不能同时担任验收人。财会应及时与药库、各药房对账并盘点,因为盘点是发现管理漏洞的有效途径。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相符,对盘盈、盘亏要查明原因,按规定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四)药品零库存管理
药品“零库存”管理可使库存压缩到最低限度,从而减少因库存量大而占用较多的流动资金。通过少量、多次的药品采购来减少药品库存,加速药品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盈利能力。
二、药品会计核算办法
《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医院药库、药房药品统一按零售价计价。
(一)购入药品时
采购员将发票与验收单一同交财务审核、付款。按当月付款进药进行核算。借记:药品——药库药品;贷记:银行存款,贷记:药品进销差价,让利部分贷记:其他收入。对于赊销药品业务,月底由保管员将当月购进未付款的药品验收单按供药单位分西药、中成药、中草药进行汇总,填制“药库未付款进药明细表”与验收单一并上报财务部门。
(二)药房支领药品时
财务部门根据药房支领药品汇总表及支领单,核对无误,借记:药品——药房药品,贷记:药品——药库药品。
(三)月末结转销售药品成本时
财务根据药房上报的两张药品消耗统计表核对无误,计算药品综合差价率、结转药品销售成本,借记:药品支出——药品费,借记:药品进销差价,贷记:药品——药房药品。计算药品销售成本的方法通常有两种。第一种,按药品综合差价率计算:药品综合差价率=本月药品进销差价期末余额/本月药品期末余额×100%;药品销售成本=当期药品销售额×(1-综合差价率);第二种,按药品综合加成率计算:药品综合加成率=药品进销差价期末余额/(药品期末余额-药品进销差价期末余额)×100%;药品销售成本=当期药品销售额/(1+综合加成率)
药品成本核算篇10
关键词:医疗成本核算;现状;实践;发展
一、医疗成本核算存在的相关问题
1.医院信息系统持续建设升级存在的问题
《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是医院运营的重要基础设施 , 它用来收集、处理病人医疗、病人费用、统计查询、财务核算和决策分析信息,它的持续建设升级是提高和完善医院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措施,也是开展医疗成本核算的重要基础条件。目前,我国尚没有权威性、规范化的成本核算软件,使医院成本核算信息系统建设及升级存在较大问题。客观环境下,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无法适应因管理需求多变而开展的成本核算的需要,进而影响了医院成本核算的效率和效果,也就无法真正实现医院成本核算的标准化、自动化、网络化和实时化。
2.职能管理成本归集与分摊不科学问题
在全成本核算的具体运行中,很多医院会遭遇一些较难解决的问题,即如何科学合理地归集与分摊行***后勤部门等的职能管理成本,如何计提和分摊医院大型设备和房屋的折旧费。目前,管理成本的分摊方法较多,很多医院也都有一套实施办法,如以上缴任务、上缴管理基金、上缴发展基金等方式来间接分摊行***管理成本及后勤服务成本,各科室或各核算单元上缴的总金额一般按医院行***后勤服务成本的实际或预计发生数来进行归集和划分;或精确测算出总的管理服务成本,然后按人或病床数量进行分摊。但一种既准确又具可操作性的分摊办法至今尚未出现。所以把管理服务成本分摊好,把大型设备和房屋的折旧费分摊准,才能把医院的全成本核算工作搞好。
3.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不仅合理的问题
医院实行成本核算是增强职工成本管理意识的有效方式,其利用激励机制的经济管理手段打破绩效工资分配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的现象,并尽可能根据“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及“体现公益性、调动积极性”的原则进行绩效分配。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果单以成本核算的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依据,则极易造成科室重收入、轻服务、轻质量,带来不合理检查和用药、不规范收费等不良现象,甚至有些科室在减少或降低成本的利益驱使下,不引进先进仪器设备或新技术,而影响正常业务的开展和新技术的进步,或者在实施医疗活动中减工减料、减质减量而损害患者利益。医院工作性质特别,各个科室间的工作内容也不相同,在国家收费定价等因素影响下,科室的收入与结余并不能完全准确反映其所承担的工作量、工作责任风险、服务质量及服务效率,此种状况下,完全依照统一的成本核算模式对所有科室进行核算,并以此制定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则极易发生分配上不合理、不公平、责任风险体现不到位、安全绩效挂钩不靠实、服务效率难体现等诸多问题。医院要发展,就必须处理好积累、投入、分配与科学发展的良性关系。
二、医疗成本核算应在会计实务上寻求的突破与发展
医疗成本核算包括对资产、管理费用、现金流量等内容的核算,其中资产的核算又包括固定资产的核算、卫生材料的核算、资产减值的核算等。在医疗机构持续经营的前提下,医院会计实务应采取一系列的会计处理方法,保证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真实可靠,并将对资产减值的核算作为一个重点内容。
1.医院资产可能减值的核算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的各项药品、物资、材料均按历史成本计价,而不确认存货跌价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这使得各种原因造成的资产减值无法在会计核算中得到确认和计量。为了临床急救和日常业务的需要,医院往往会库存大量药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化验试剂等物资,每到年底盘存,存在部分材料过期失效或材料是完好的但因技术进步而没有使用价值,导致医院存货的减值风险增大,医院的固定资产和对外投资也存在减值风险。在成本核算的系统中,为解决资产可能减值问题,应增设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会计期末,存货可变现净值与存货成本比较,若发生减值还应计提减值准备;增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若医院固定资产发生实体损坏、技术陈旧等原因,造成其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则应考虑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从而确保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
2.会计实务在医疗成本核算中的引证与运用
在正常情况下,医院依循既定的经营方针和预定的经营目标一直持续经营下去,而不会出现破产和停业清算的情况。在持续经营的环境中,医院可正常使用其所拥有的资产,进行会计记录、据成本记账、确定折旧方法计提折旧费用或修购基金等。作为我国会计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医院会计制度在规范医疗成本核算具体内容、加强医院资金管理与提升医院服务水平上,应发挥更为积极、重要的作用。如取消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基金等科目,增设资本公积、盈利公积、事业公积、公益金、医疗风险防范基金、科研准备金等科目,且医疗风险防范基金与科研准备金按医疗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专款专用,至于收支结余和结余分配则保持不变。同时,根据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原则,将固定资产价值在取得时按成本入账、折旧按使用年限或按工作量分期摊销,无形资产的摊销、预提和待摊费用的分配等均依据相应的会计原则进行。
三、医疗成本核算的发展及研究方向
近十年来,我国医院将卫生经济学理论和方法逐步应用于医院经济管理中,其中药品成本构成的核算、不同病种
医疗成本的核算、大型医疗设备成本控制的核算成为多数专家和医院管理者眼中的重点医疗成本核算控制的内容。
1.医院药品成本构成的核算
医院零售药品成本是由药厂材料人工成本、药商销售推广宣传成本及医院差价让利成本组成的;药品成本的构成一直是物价主管部门多年来开展药价调查、指导药品定价、开展药品招标等诸项工作的重点;医院药品成本的核算也是医疗成本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多数医院的药品收入占医疗业务总收入的一半以上,以药养医导致药品费用上涨,严重脱离药品成本构成的虚定药价、高额回扣又推波助澜,造成药品费用增长居高不下、患者看病费用高昂。为此,我国医药体制改革将重点放在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加强药品监督管理、实行基本药品招标配送制度、规范药品流通领域竞争秩序等内容上,变以药养医为以技养医。目前,医院的药品成本核算主要有差价率法和药品加成指数法,其中差价率法更适合医院财务工作程序,将差价率分为购批差价和批零差价分别处理,或以购进发票价减折扣价,再核算批零价,能清晰地看出***策调整对药品成本的影响及药品折扣对药品成本及零售药价的影响。近年来,还有研究者应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益、成本—效用和成本—效能等分析方法引导医患双方合理用药,引导药商合理销药,引导药厂合理制药,药物经济学评价有望在确定基本用药目录、建立诸如增设药事服务费等新的补偿机制中担任更重要的角色。
2.单病种及混合病种医疗成本的研究及核算
drg制度是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预付款制度的简称,其指的是对疾病诊断相关分组进行组织、研究,并建立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预付款制度。 drg这个概念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组织和管理系统学院的汤普森和费特两人发明的。其基本原理就是建立一种确定医院各种病例类型的方法,以便对医疗服务的投入和产出做出全面和准确的评估,随后美国首先推行的疾病诊断分类定额预期支付制度,它对美国医疗市场诱导需求和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从内容上看,drg主要考虑反映病例特征的一些因素,并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医疗服务的强度对每个drg分别指定价格,病人在诊疗全过程中一次性向医院支付该指定价格的费用,并把传统的实报实销的后付款制度改为依据病种的预付款制度。我国一贯实行的医疗项目收费制度尚不能完全适应医疗制度改革的要求,drg制度在我国仍处于调研阶段,一套成熟、公认的方法体系仍有待商讨,但作为医疗收费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drg制度仍将突显其指导医院和医务人员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控制医疗服务中的不合理消费等积极作用,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部分病种实行的“单病种”定额付费报销制度就是drg制度在我国控制医疗费用中的应用和实践。带有几种病症的混合病种的成本研究、成本核算及费用水平控制仍处于探索测算阶段。
3.医院大型医疗设备及器械成本控制的核算
医院业务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便是大型医疗设备及器械的检查费用,因而大型医疗设备的引进和利用情况关乎医院经济发展状况,但对此类设备的引进属于医院内部长期投资,其投资大、变现能力差,若提前不经过科学的成本及效益测算和论证而盲目引进,便极易导致很大的浪费。目前,b超、ct、心血管造影机、彩色多普勒和伽马刀等是多数医院的重点引进设备,在对这些设备进行成本核算时,其成本测算模型主要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即每单位(一个检查病历)成本=分类系数×[∑(固定资产原值×年折旧率)+∑(变动成本×分类指数)],此外参考折旧年限、折旧年工作量、人员配备、日检查例数等要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配置标准予以成本控制。所以,成本管理须从测算水平提高到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评价和成本规划的水平,即经过测算——预算——决策——控制——评价——规划等一系列控制、反馈、再控制活动,并将投资回收期、回报率、现金流量及净流量、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折旧率等大型医疗设备的成本评价指标和成本预测值,参考初始投资成本及追加投资成本并与其对比分析,用以考查投资效益,即使是“医改”后***府负责投资大型医疗设备,进行成本核算、控制及投资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结语
医院实施成本核算,最初目的是通过有效管理、控制成本、增加收入,鼓励科室在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下节约成本,提高科室和医院的经济效益。但因初始时卫生部门未制定统一的成本管理方法,使得成本核算只局限于《医院会计制定》规定的会计核算范畴内,造成我国开展成本核算的大多数医院也未能建立起相应规范、合理、有效的成本核算体系;核算方法和绩效工资分配随意性强,则不利于调动科室人员的积极性和整合资源,有些医生用大处方追逐个人高收益,则招致患者强烈不满,都会使成本核算这一先进管理机制的实施受到极大阻力。为解决现有难题,《意见》最新提出在医院中定期开展服务成本测算,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科学考评医疗服务效率,探索建立全成本核算系统的思路,把看似医院管理方面的技术性问题,延伸发展应用到考评医疗卫生资源的运行效率并以此作为行业监管和***府补偿的基础。
即使是建立了全成本核算体系,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仍然要配套***府的绩效考评和监管,仍然要在实施科室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探索实施并推广全部医疗收费项目的全成本核算、病种的全成本核算,并以此来揭示并制定医疗系统人、财、物等资源的配比及分配关系,以达到用最少的卫生资源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重要的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信春 苏元福 王晓钟:医院成本核算的思考与实践.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4).
[2]刑 斌:医院成本核算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实践和作用.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1,17(4).
[3]刘艳红:论医院成本核算及其控制. 中华医学丛刊,2003,3(10).
[4]金 玲:对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局限性的探讨. 中国卫生经济,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