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教育10篇

人才培养教育篇1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所构建的特定的由培养目标、教学目标、能力和素质结构、教学装备、评估和反馈等因素组成的一个方程,是一个教育的系统工程。

***《有关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摘要:高职教育“要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明确了高职的培养目标是摘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体现的是“重应用、重技术、重技能、重现场”的教学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人才培养模式,而培养同一类型的人才,其培养模式不是惟一的,而是可变和多样的;但对于某种类型的教育模式,为实现其特定的培养目标,其风格或特征必然有较为稳定的基本范型。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主要任务,教育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此,培养目标的选择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的适应性。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整体优化,这就要求有关方面从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实训环节、考核评价、教师培训等一系列环节入手,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实施办法,并整体优化,达到最佳效果。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在专业设置上以市场为主导

专业是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载体,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对接是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必要条件,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和高职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学主动、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关键环节。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自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在专业设置方面,和地区的市场需求、职业岗位要求具有更直接、更紧密的联系,专业方向也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面向区域经济建设主要方面,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设置专业,将陕西省产业结构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向作为确定专业主体框架的依据,采用“交叉复合、分合有序”的方法,实行多专业方向,大类化、市场化、个性化教学,以扩大毕业生就业适应面。

制造业、物流业、现代服务业将逐渐成为陕西“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相关行业的人才将成为人才需求的重点,根据此趋向,可以采取如下的方法摘要:一是新增现代服务业的空中乘务专业;二是把一些相近专业先复合起来,然后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和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条件,逐步分设若干专业方向。如在原营销和策划专业中增设机电产品营销、金融保险营销方向;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中增加物流连锁、市场营销连锁方向;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中开设财务方向和税务方向;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增设导游方向和酒店营销方向。并以人才需求市场为导向,每年调整一次专业设置方向,为社会培养急需的人才。

通过以上专业设置的改革,建设起来的专业将具有几个特色摘要:第一,具有快速反应能力,能够较快适应社会职业需求热点的转换。第二,重点突出,特色较为明显,能够充分适应行业或产业结构长期变化和发展的趋向。第三,节约教学成本。专业设置范围不离“群”,在教学条件、师资、实训等方面可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益。

(二)在教学设计上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宗旨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一种或一类职业的能力。遵循高职人才培养的规律,借鉴国内外高职院校的做法,形成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宗旨的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教学设计模式。这个模式是以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为出发点布置课程,达到培养学生从事一种或一类职业能力的目的。本文以营销和策划专业为例进行说明摘要:

第一,分解岗位能力。对有关专业(或专业方向)进行职业综合能力的分析和分解,这是高职专业教学设计中最重要、最具特色的一项工作。由企业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参和,依据一线市场营销人员的岗位(策划人员、销售人员、市场调查分析人员、客户管理人员)能力要求,对岗位(群)所需要的基本能力进行分析并具体分解,有选择地确定该专业的学生能完成哪些具体岗位工作,确定本专业人才定位。

第二,确立专业核心能力。根据岗位(群)所需要的核心技能,确定岗位核心技能,形成销售能力、营销沟通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客户管理能力4个专业核心能力。

第三,构建能力课程模块。依据岗位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要求,构建职业道德和身心素质、营销策划能力、营销沟通能力、销售能力、客户管理能力等5个能力课程模块,并由此建立专业的支撑能力课程群。各能力课程模块中分别设置工学结合课程,并以工学结合课程为支撑,培养学生相应能力。

第四,依据企业活动流程,布置各能力课程模块在教学过程中的顺序,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同时完成配套教材、教学课件、精品课建设等教学资源方面的建设,形成以职业活动流程为主线、能力培养为主导、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第五,根据社会需求灵活布置教学进度。在对企业用人需求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培养目标,对每学期的教学进度进行灵活布置。在企业经营销售的旺季,及时把学生送到企业工作岗位上,用真实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企业用人需求旺季过后,学生再回到学校课堂,总坚固践经验,有针对性的学习理论知识。用灵活的教学节奏,建立灵活的半工半读、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同时达到服务社会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这种专业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对教学进程进行简单的计划和布置,而且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围绕高职专业的培养目标,从一线营销人员职业岗位(群)分析入手,充分体现岗位核心能力,以工作流程布置课程教学顺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际工作过程相一致,最大限度地缩小所学知识和实际工作岗位之间的距离。

(三)在课程模式上采用工学结合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仅仅依靠在学校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应有足够的时间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和对环境的感受是和在课堂完全不同;现代企业理念、良好行为习惯、应变能力、新的实用技能、创新能力也只有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才能学到或形成。培养什么样的职业岗位人才,就应该有什么样的职业岗位教育环境;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只能在工学结合中实现。

一是建立讲、学、练相结合,教师学生互动的情境授课模式。在各门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穿行来自生产实际的典型案例讲解、虚拟环境演练等综合性模拟练习,通过角色扮演给予学生思维的空间,使理论教学更加鲜活。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将课堂教学内容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突出职业岗位操作技能的实现,为今后的职业活动打下基础。

二是学习场地的多元化。根据教学的需要改变原有单纯在教室上课的模式,分别在教室、实训基地、企业和工作现场实施教学,实施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对于理论性较强、需要讲解、讨论、练习的内容,可以在教室展开;对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以及有效利用陕西经济、文化现有资源,实施现场教学,把实际工作和教学过程融为一体,在和工作岗位的零接触中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直观认知度,培养学生工作适应能力。如西安高职院校在上《旅游文化》课中讲到饮食文化时,可在西安饭庄上课;讲到建筑文化时,可在钟楼、鼓楼上课;讲到宗教文化时,可带学生去大小雁塔、法门寺心得等。

三是推广应用任务教学法。将职业活动过程设计成课程任务,通过带领学生对任务的一项一项完成,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新问题的能力。商品学、消费者行为、商务谈判技巧、营销软件应用、ERP沙盘模拟等课程可逐步采用任务教学法。

四是利用项目承接锻炼学生应用能力。首先充分在校内挖掘可供专业教学和能力培养利用的活动项目,由学生来承接一些校内的项目。例如校庆、运动会、校园艺术节等活动的策划,毕业生回访、学生状况调查等的调查报告的完成可以交给学生来做,并将完成项目的情况作为课程考核的指标,使学生能力的提高在实际项目的承接中完成。在此基础上,由学校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和一些其他途径,承接校外的策划、调研等项目,既培养学生能力,又利用学校资源服务社会。广告理论和实务、卖场管理、营销策划实务等课程可实施项目教学法。

五是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真切地负责特定的工作岗位,练习学生的市场调研、人际沟通、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能力,并以工作业绩作为考核能力的方式,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四)在师资上建设“双师型”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难度很大、费时较长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拟采取以下一些办法。

聘请技能实训教师和兼职教师。聘请相关专业的行家里手担当专业课和技能实训课教师。这种做法所具有的好处是摘要:一是弥补技能实训课教师的不足;二是保证教师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三是加强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四是保持学校师资结构的灵活性,有利于专业的调整和提高学校办学效益。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对于没有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分期分批地派遣他们到工商企业实习、顶岗锻炼,参和企业的财务管理、产品营销和职工培训等,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进行教师资格认定。逐步在专任教师中(不含公共课教师)根据个人不同的经历、资格和能力,分别进行“双师经历”、“双师资格”、“双师等级”教师的资格认定,并提出相应的要求。

通过合理设置和调整专业,精心设计教学,采用多样化的课程模式,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职业技能培养和工学合作,打造“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摘要:

1.***《有关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李建求.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特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和实践.职业技术教育,2001

3.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陕西省***府网站,2007

人才培养教育篇2

【关键词】高职教育;培养模式;人才培养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是高职发展的一个热点,是借鉴国际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是探索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大胆地在实践道路上勇往前行还是适时停下脚步进行理论反思是每个高等职业教育者都可能面临的困惑。

一、正确认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一般认为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等构成要素。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直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以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主要途径和手段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确定的具体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和保障机制的总和。

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教育理论、教育实践一体化的操作体系,研究其模式,必然要从其构成要素入手,研究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内容。

二、准确把握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性

(一)人才层次的高级性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研究型和工程型教育;以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及较高的技术技能和操作水平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无论这种技术技能岗位多么趋前、工作内容多么具体、动手程度多么高,它都必须通过专科层次的教育才能获得,仍然属于高等教育培养的范畴,这就是人才层次的高级性。

(二)知识、能力的职业性

高职教育是针对职业岗位群来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它对学生进行的是某种职业岗位生产技术技能和管理知识的教育,它是以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安排教学计划,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工作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明确列出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而组织教学。

(三)人才的技术性、技能性

高职人才不但掌握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技术技能和组织能力,能够将研究或者工程型人才的设计意***或工艺思想应用到具体技术技能操作的实践中去,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培养手段的多样性

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培养手段的多样性。在教学形式上,不仅有一定的理论教学,而且尤其注重实验、实习、设计、实训等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人才培养模式既然是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整体优化,这就要求我们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与管理、过程控制与学生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等一系列环节着手,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实施办法,并整体优化,达到最佳效果。

(一)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是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应适应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定,应考虑到以下几点:⑴所设专业是否和区域、相关行业的现实和发展对所需求的人才相适应;⑵学院与区域、相关行业联系是否密切、是否能根据人才币场有效需求灵活设置新专业或调整已有专业的服务方向、优化专业结构,学院能否完成当年招生计划;⑶所设置专业均有基本的办学条件,并逐步提高,以满足提高教学质量的需求;⑷所设置专业课程内容应紧紧把握科学技术发展动向。

(二)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与基础,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应有科学完备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以下以下几个方面: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岗位知识与能力调研分析报告、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意见等。通过知识与能力调研分析报告确定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依据和目标,培养方案是对培养目标的具体设计,专家论证意见是对设计方案的审定,三个环节相互联系与制约,构成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三)教学改革与管理

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际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1.理论教学方面:⑴每个专业应该根据培养目标要求,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恰当设置课程;基础课教学体现“以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专业课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⑵基础课与专业课。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⑶初步形成以职业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各门课程的地位、边界、目标清晰,课程之间衔接合理。

2.实践教学方面:⑴每个专业都应构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实施效果良好;⑵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在校内(外)实训基地中受到与现代生产技术水平相对应的岗位实际业务训练;⑶每个专业的毕业生应达到“会操作、会应用软件、会上网、会应用计算机收集与处理信息”(简称“四会”)的计算机教学目标;⑷每个专业的实习、实训、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⑸高职高专应逐步增加选修课比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方面:⑴高职高专应全面开发教学方法与考试模式改革,教师应能够改变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积极实行启发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考和创新意识。重视因材施教,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探索适应高职高专教育要求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模式,并在教学中取得一定成效。⑵课程教学应使用投影、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4.实践实训方面:高职高专的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情况,探索建立相对***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要及时吸收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践,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教学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过程控制与学生评价

过程控制是指在实施教学计划全过程中,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而采取的手段,它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关键内容。过程控制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师资配置、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岗位能力培养要求的实验实训设备配置、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书资料配置、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信息资源配置、教学过程控制与监督制度、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制度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要有师资、实验实训设备、***书资料、信息资源来保障,同时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从而构成教学过程控制保障体系。

学生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培养目标而确立的考核标准与评价方法,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性目标。学生评价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学生日常行为考核标准与评价方法、学生思想品德考核标准与评价方法、学生基础理论考核标准与评价方法、学生职业技能考核标准与评价方法、学生毕业考核标准与评价方法等。学生的日常行为、思想品德、基础理论、职业技能、毕业考核,规范了学生的学习和确立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构成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学生评价保障体系。

(五)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高职高专院校应按照高职教师队伍特点,认真抓好教师队伍建设:⑴着力抓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教师既冥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⑵应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实行专、兼职结合,改善学校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化的需要;⑶应淡化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的界限,逐步实现教师的一专多能。教师队伍在数量上逐步满足的同时,要严格标准和要求,逐步提高质量以满足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确保教师质量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郑国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纵论[J].职教论坛,2005,(8).

[2]高原,等.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职高专网.

[3]张典兵.关于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6,(3).

人才培养教育篇3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构成要素。它回答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高职教育我认为其根本的指导策略应该是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面向基层的具备相对的专业知识和很强的实践能力为的一线技工人才为目的,以校企合作为途径,走产学研结合德发展道路,建立培养学生大量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时代对它提出的要求是: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高职的培养目标,一是强调“—线”,二是强调“应用”,三是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其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就是就业。高职培养目标的现实性,要求高职的教学必须强调岗位的针对性,强调技术教育,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理论成份应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受普通高校学科型教学的影响,偏重于“学”的熏陶,淡薄于“术”的传授,“应然”要求与“实然”状态难以和谐一致。因此,目前的高职教育应该面向就业,大力改革教育方式,砍掉过多的理论教育和没有必要的基础课,大力加强实际动手的实践课,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在相关操作的实际经验。但是又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他们往往跟某一个大型企业建立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毕业的学生大部分分配到那些大型企业中,因此从一开始他们都建立的是订单式教育模式,企业要求上什么课,就开什么课。我国的高职教育目前还没有发展到那个层次,而我们目前的高职毕业生就业面不仅仅面向一个企业,往往是很多个,因为一个企业要不了那么多的毕业生,而这些企业有一些是相关的属于同一类型的,有一些则是不同的,不相关的。因此我们不可能按照某一个企业的要求从一年级开始就进行所谓的订单式教育,因为中国的人多,外国的人少。不过,这一过程可以从二年级或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把整个毕业生按照不同的就业取向分成小的班级,把订单式教育的时间从国外的一年级就开始改成二年级,订单式教育的时间相对缩短为一年或一年半的时间,留下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让学生到相应的企业去实习,而实习的时间以长一些为好,当然要能切实的加入到企业的工作中,不能在那里只进行扫地打水等的简单工作。这些都要依赖于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各大高职院校要尽可能的通过各种手段与企业尽量是大型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签订订单式教育的培养合同,甚至于可以让老师到企业去学习或到企业内部兼职,在兼职方面各高职院校要尽量支持如此更能提高老师的职业教育指导水平,不应该去扼制。还可以让企业当中的资深员工到学校教一段时间的书,虽然有些企业职工只善于自己做,不善于教,不过我们可以让他们先培训教师,再让教师去培训学生。总之,方式多种多样,要尽可能的与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合作开发我们的职业教育。

二、实践构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具体实践上述方针***策时需要注意如下问题:

1.专业设置

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方面,必须有自己的特点。其专业方向应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在专业设置上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要树立市场意识,主动适应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要解决好专业口径的宽与窄的问题,设置复合型专业,拓宽学生的就业适应面。三是要处理好专业调整和相对稳定性的关系。一个专业的成长需要时间、人力、物力上的保证。专业建设不仅要满足现在的需要,也要考虑到未来的需要。

2.培养目标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设计型人才,又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它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1)知识、能力的职业性。高职教育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制定教学计划,在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2)人才类型的技术性。高职毕业生的工作是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转变为现实,解决在转变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因此,他们除应具有必须的专业知识外,更应具有较强的管理和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鲜明的特色。(3)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因此高职人才毕业去向具有很强的基层性。

3.教学体系

高职人才的教学过程应该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做任何一项工作,首先要提出任务,而要完成任务是有一个过程的,并且是按程序进行的。如果我们把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分解成一个个环节,或一个个项日,在教学中,把完成每一个—工作环节(或项目)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结合进去,做到“教学做合一”。当然,教学模式还可以多样化,比如大家正在探索、试验的先打好专业基础知识平台,然后对专业能力培养实现模块化教学等。这样做,就能使学生学到有用的东西,学到真本领,能够顺利就业,实现“零距离”上岗。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可以是模拟的,也可以是真实的。无论是模拟的,还是真实的,都将引发一场对传统的学科型教学体系的大变革,包括教材编写(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控制和教学质量检测,等等。

4.产学结合

人才培养教育篇4

我国高职教育自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迅猛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应用型技能人才。然而,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反思、解决和完善的问题,其中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缺位是一个关键问题。只有科学认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在人才的教育培养中把握好方向和重点,才能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才自身的发展产生深远的积极作用。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目标的缺位主要表现为过于以“就业”为导向。当然,高职院校以市场需求为风向标、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一味追求“能就业、好就业、高就业率”就过犹不及了。这具体表现在:

1.1专业设置过于追求实用性。当前市场急需什么专业就开设什么专业,未能充分考虑将本校的特色及教学师资能力,专业设置的功利性过重,导致学生实际学到的知识、掌握的技能有限,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不强,未来学生发展空间有限。

1.2课程体系设置过于狭窄,重技术轻人文,忽视品质修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些高职院校简单认为高职教育强调实用技术,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存在这样的问题:专业课知识往往是学些皮毛,素质课一带而过或者完全忽略,实践操作往往是手把手教学生掌握步骤一二三,甚至直接“下放”到某些急需工人的工厂去以实习的名义做“短工”。导致的结果是既达不到学术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又形成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学生的理论功底不深、动手能力不强、个人修养不高。

1.3教学管理、考试管理、毕业把关过于宽松。很多高职院校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顺利毕业、顺利就业,在处理学生无故旷课、长期缺课、考试作弊、毕业论文水平极低等问题的过程管理中存在严重的“放水”现象。

1.4鼓励学生盲目考证。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一些高职院校花费很大精力动员学生去考证,让学生参加各种培训班,去考各种各样的证书,而实际上学生花费重金得到的这些证书对提高动手能力并无多大裨益。

1.5将学生就业压力分摊在授课教师身上。同样是在就业导向下,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很多高职院校明确将推荐学生就业作为对授课教师的考核指标之一,较大程度束缚了老师们“传道、授业、解惑”的专业能力的发挥。

2高职教育院校要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从***的发文精神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期望是培养德才兼备的技术应用性人才。然而,正是社会上很多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认识的缺位,造成在人才培养中存在一些偏激的行为,导致社会各界对高职毕业生产生了这样的偏见:高职毕业生属于低层次人才、人文素质偏低、个人修养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创新意识不强等等。人才培养目标是职业教育思想的基础,决定着职业教育的教学观和质量观。高职院校有必要对人才培养进行准确认识和清晰定位,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用于指导实际操作和规划设计。高职毕业生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才能更符合社会需求和群众期待呢?个人认为,高职院校在加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要着重培养学生以下素质和能力:

2.1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要注重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个人修养。引导学生摒弃社会上过度追求个人物质利益、强调个人价值的思想,在工作和生活的点滴中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保有一颗仁爱之心、谦让之心。

2.2培养较高的综合文化素养。当今时代,随着科学、经济和社会观念的发展,社会更加需要复合性人才,知识的综合、学科的交叉、文理的交融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这不仅要求大学生成为专才,更要求他们成为全才、通才;不仅要知识广博、有技术专长,而且还要情趣高雅。在人才的成长、成熟过程中,较高的文化素养往往是“厚积薄发”的强大助动力,有利于提高个人创新能力、社交能力,适应能力,对培养科学的价值观、正确的审美观和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2.3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员工自身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敬业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比经验、知识、技能更为重要。后者可以在岗位上、在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培养,但前者必须从学校教育时抓起,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高职院校要通过必要的教育与训练来培养学生树立公正廉洁、踏实诚信、高度责任感的职业道德和勤奋爱岗、乐于奉献、业务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2.4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虽然社会上竞争日趋紧张激烈,但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尤其作为竞争团队,成员间各自为***、个人英雄主义、一盘散沙是无法取得成功的。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竞争意识,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培养谋求共赢、共同发展的优良品质。

2.5培养积极进取、主动参与的精神。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依赖性比较强,各方面的自立性欠缺;另外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面对名牌高校的学生时,或多或少存在自卑心理,因而更容易滋生不思进取、随波逐流、羞于表现自己的行为倾向。高职院校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尊自信、敢于争先、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

2.6培养善于***思考、积极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社会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一般善于创新者,都有***主见,善于思考,敢于弃旧***新,勇于迎难而上、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恰恰是绝大部分高校毕业生所欠缺的。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自己重实训、强操作的优势,锻炼和培养学生***思考、积极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7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向他人展示自己的能力,即在与他人沟通时,良好的表达自己、恰当的表现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即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协调合作、融洽相处的能力。现在许多大学生在陌生人面前或人多的场合讲话脸红,甚至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也有的说话做事极少考虑他人的感受,无法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别说与他人密切合作了。

2.8培养善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当今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各种知识、技术、观念更新换代日新月异。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自学书本知识的能力,也要培养他们在各种场合通过各种途径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能力。学无止境,只有会学习、善学习,不断汲取新的营养,才能充实自己,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

2.9培养较强的抗挫折能力。大学生正处于心理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的时期,他们面临着角色的转换、环境的适应、学业的竞争、社会的挑战、人际关系的困惑等,在各种压力之下容易产生心理挫折,给学习、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高职院校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磨炼学生意志,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正确引导和调适大学生的挫折心理。

3结束语

人才培养教育篇5

摘要: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需要更高素质的人才,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也日趋增高,使家庭教育的地位越发显得重要。本文根据家庭教育活动规律,从家庭教育的作用、特点及方法的教育问题逐一阐述,为孩子走向成功提供了最佳的教育方案。 关键词:家庭教育 人才 走向成功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和前提。如果孩子从小没有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将会对其一生产生不可弥补的损失。当今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不断凸现,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教育方式的误区,已逐渐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高度重视。因此作为家庭教育主体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承担了对孩子的生理上的精心照料、智慧的正确诱导、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塑造的责任。 1.家庭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孩子从出生到正式步入社会,是在一个特定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着,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家庭教育的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之前,培养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孩子打开走向成功之门。 1.1“学会做人”,是家庭教育的起点和基点 教子做人,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的和根本的任务。教子做人,就是要重视子女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孩子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不懂事到懂事,从不能分辨到能够分辨事物的好坏对错,都是在家长的行为中获得的。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纠正不良习惯,形成好的习惯,就有利于孩子道德认识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健康发展。如果做父母的由于对孩子的溺爱,对孩子犯下的错不及时地给予纠正,有的甚至袒护,影响了孩子道德的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发展。因此,提高孩子鉴别能力,针对问题及时指导,提高孩子德分辨的能力,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是做人的关键。 1.2“学会求知”,是家庭教育培养子女智慧开发的前提 教育子女“学会求知”,这是家庭教育子女智慧开发的前提。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重知识、重能力、重创造、重发展是人才的重要标志。家庭教育在子女的智力开发和文化知识学习上,培养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是重要内容,孩子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为他今后的学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再聪明的孩子在困难面前也会半途而废。好习惯的养成是孩子自主发展的动力。没有动力,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就会受到限制,甚至会影响到孩子潜力的开发。学习能力指不仅具有知识运用的能力,还具有把握知识并提出符合客观规律要求的标新立异的主张和想法。在“求知”上机械照搬、因循守旧,在人生的道路上是不会成功的。 1.3“学会劳动”,是家庭教育培养子女综合能力的关键 “学会劳动”,就是重视教育子女从小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及社会公益劳动等。如果父母培养子女的自理能力及劳动习惯,子女从小学会劳动,将终生受益。调查表明,目前有许多家庭,“劳动”已成为家庭教育中被忽视的角落。据统计,基本不做家务劳动的初中生和高中生占一般以上。专家指出,当代中国少年儿童突出的道德缺陷是懒惰、懦弱和自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勤劳、勇敢、奉献是良好品德的基础,安排好子女参加家务劳动,引导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既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课和基础课,也是培养子女综合能力提高的关键。 2.把握家庭教育的特性,才能更好实施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就是父母、长辈对未成年孩子所实施的综合性教育。家庭教育特点归纳为三个方面。 2.1家庭教育的早期性 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之师,如果孩子从小在家庭的怀抱里接受父母良好的教育,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对所有的家长来说都是不可轻视的。从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看,幼儿期的孩子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因为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习惯、性格等,因此家庭教育的早期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 2.2家庭教育的连续性 孩子从小到大,几乎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甚至可以说家长以一种连续不断地、随时随地的自身言行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着子女,中国传统家教注重“身教重于言教”。 父慈子才孝,兄友弟则恭。父母的言行举止,犹如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会潜移化地对孩子产生终生影响,甚至具有强烈的暗示和感染的力量,这种教育对

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作用相当大,甚至伴随着人的一生。 2.3家庭教育的及时性 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家庭教育的及时性就是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使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应根据孩子特性和个性,采取不同形式和不同方法的教育形式,对孩子因材施教,为孩子走向社会奠定成功的起点。 3.家庭教育方法是塑造成功人才的关键 教育不是一件只凭本能就可以做好的事情,它必须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性,既要面对客观条件和教育对象千差万别,又要在实施教育中必须具有随机性和创造性。作为父母,教子必须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如果方法错误,孩子的潜能与才干不但无法被发现,反而会被误导,影响孩子的一生。 3.1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重智轻德。以分数衡量孩子的成功,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品德个性、行为习惯、情绪情感、思想志向、兴趣爱好不闻不问,完全忽视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培养。有些家长生怕一些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孩子的学业。二是重“金”投资。许多独生子女的家长们认为自己只要舍得投资,就会有收获,不惜耗费重金和精力,然而结果却适得其反。三是对孩子.娇宠溺爱,提供过多关心和帮助。家长们对孩子包办过多,替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一切。结果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性,孩子的意志力、坚韧性得不到锻炼,自立自理能力较弱。父母的教育的误区使许多孩子缺少对他人和社会的关心,缺乏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修养,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缺少丰富的个性和创造性,缺少创造性思维和活动,***思考能力和动手的实践能力较差。过弱的文化熏陶,使学生的人文素质不高;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学生的学术视野不宽,学术基础不牢;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全面素质培养与基础训练不够。对孩子的“轻德”、“重金”、“溺爱”只能导致未来社会人才的“淹没”。现代对人才的要求是知识水平、适应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要求,这些家长要高度重视。 3.2现代家庭教育的内容 培养、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教导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具有基本生活技能、社会规范、理想志趣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现代家庭教育的主要目标。因此现代家庭教育的内容:一是人才品质的全面发展,即德、智、体、劳、美五个方面的发展。德是做人的前提条件,智是智能开发关键,体是人才发展的保障,劳是技能和习惯养成的途径,美是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条件,它们每一个环节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补充的。二是身心健康素质的提高。科学的头脑和科学的生活方式,积极的人生观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人的全面发展所不可少的。三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力培养不仅是智力上的发展,更需要生活能力和解决事情的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家庭教育对创造力的开发,应贯穿于整个生活环境、整个身心发展、整个日常行为之中。因此,作为家长要为孩子提供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人文环境,使环境成为孩子创造力发展的课堂,引导孩子质疑、探究和发现,引导孩子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引导他们走出课本、体验生活、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实践,引导他们多方面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智慧优势,从而拓展孩子学习知识的渠道,拓展孩子发展的空间。 3.3现代家庭教育的方法 每一个孩子都不同于任何其他孩子,每一个孩子未来智力与才能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不相同的,父母必须根据孩子性格和能力发展不同特点实施教育:一是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就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及身心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和要求,使孩子按照德、智、体、心理全面而健康的发展。二是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循序渐进是根据孩子不同时期发展特点进行教育。通过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的教育过程。现代心理学已证明,人的思维发展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阶段性,应依据不同层次和阶段特点实施教育。教育是两个***主体之间的事情,父母要保持正确的心态与沟通的方法,对孩子要有信心和耐心,目的是重视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这样才能获取孩子信赖、实行无障碍交流奠定基础。三是隐性教育的方式。隐性教育主要指家庭教育环境,家庭环境对人的一生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早年形成的人格结构会在以后的心理发展中打下深深的烙印。良好的家庭环境与氛围是孩子个性发展的重要场所。在家庭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影响着子女的认知、思想、性格、特点、兴趣等。优良的环境

条件对孩子进行熏陶,耳濡目染,就是我们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参考文献: [1]郭齐家.《中国教育思想史》[m].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1987.6. [2]田秀云.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赵忠心.家庭教育[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9. [4]邓佐君.家庭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 [5]李润强.中国传统家庭形态及家庭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李丽.浅谈当前家庭教育的特点[j].当代教育论坛,2004, (2) . [7]刘美丹,刘晓艳.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与影响[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7(6). lunwenwang.co

人才培养教育篇6

职业教育的特色就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一线人才。这样,实训环节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校园内的教学实训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实践动手的需要,因为校园内一是实习设备不足,二是实训指导教师欠缺。这时候,校企合作中的校外企业资源利用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使部分专业课和实践课程在企业一线进行,在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把学生分散到多个企业一线,让学生在企业一线工作环境中与企业师傅开展“师傅带徒弟式”的实习教学,这样,既充分利用了企业资源,又可对学生实际工作技能进行最为直接有效的培养。在高职教育实践环节中教学资源不足非常突出,实践实训课中经常是一个干多个看,或者干脆是学生看老师操作。这种教学环境会使学生对实践学习失去兴趣,实践教学收效甚微。而且实践教师数量不足,根本达不到企业里“一对一,手把手,师带徒”的教学效果,直接导致高职高专学生在实习环节达不到预期规划的学习效果,进而使毕业生失去竞争力,产生自卑心理。与此相反,企业恰好拥有大量的就业岗位和能工巧匠师傅,校企合作办学,是现阶段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既拓展了学校的实训条件,扩大了教学资源,又为企业提供了就业市场,使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实现双赢。学生可以通过在企业一线实习、参观访谈、跟师学艺、动手操作、课题跟踪等多种形式的实习实践活动,充分了解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文化、运营流程,了解企业配用新员工的意向,直接或间接地获得有用的就业信息,以便毕业时缩短适应期,顺利地被用人单位录用,或者直接被留在他们顶岗实习的岗位上顺利就业,很快融入企业员工团队,增强团队力量;并且可以为企业节省人力工资成本和教育培训成本。平职学院的学生就曾到深圳富士康、平顶山中南汽车贸易公司、平顶山市天鹰创新苑等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后直接被企业留用一部分学生,满足了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

2校企合作建立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全面转型的关键性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紧迫,我院煤炭主体专业毕业生也面临更严重的冲击。生源匮乏、行业萎缩、就业质量不高,导致高职院校生存日益受到威胁,只有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才足以保证高职院校就业渠道的畅通及办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校长期稳定的发展。借助订单式人才培养,实现校企双赢,达到以下六个对接:第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第二,专业建设与企业需求对接。第三,课程标准与岗位标准对接。第四,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对接。第五,顶岗实习与就业对接。第六,学校培养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对接。平职学院对于订单班还进行了考核方式的改革,用过程评价考核方式取代传统试卷考核模式,加大职业技能考核分值,引导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硬性规定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获取1~2个职业资格证书。

3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

人才培养教育篇7

关键词:非理性教育;高职教育;高职学生;人才培养;基本策略

非理性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

(一)非理性教育的基本内涵

非理性教育是针对理性教育而提出来的。理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理性意识、理性精神和理性能力的教育,是培养人的概括、判断、推理等认识能力,对行为方式和目的的选择、判断能力以及对情感、意志的协调能力的教育。而非理性教育是发展人的非理性能力的教育,非理性能力主要包括形成目的和动机的能力、灵感和直觉能力、想象能力等,表现形式主要有本能、欲望、需要、动机、情绪、直觉、灵感和信念等。

(二)非理性教育的基本特征

在教育实践中,理性教育与非理性教育既相互制约,又相互渗透,既相互促进,又相互补充,但非理性教育较之理性教育又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与功能。

非理性教育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从某种意义上讲,理性教育是格式化教育,而非理性教育把一个人和其他人区别开来,使人具有不同于他人的个体性。非理性教育站在人的角度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关注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充分尊重人的个体差异,让人的价值、尊严、自由和创造潜能得到充分体现。因此,非理性教育是个性化教育。

非理性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非理性教育提倡学生自由思考,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直觉去探索事物,激励学生提出别出心裁的想法,使学生在精神上充分地投入。非理性有时是发挥人的创造性的催化剂,科学技术史和艺术发展史上的无数事例给了我们最好的证明,如牛顿因苹果落地引发灵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门捷列夫在一次梦中突然编制出了元素周期表等等。

非理性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非理性教育就是育“心”、育“性”、育“情”,对学生进行人文艺术的陶冶,发展和完善学生的感觉,使学生陶冶情操、砥砺品行、增强意志、开阔胸怀和启迪心灵,与理性教育相得益彰,构成完整的教育形式。

非理性教育在高等职业

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

(一)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与教师现状

一方面,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是高考最后一批录取入学的,属于高考的受挫者,入学后情绪自然低落,他们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人文素养也相对缺乏。另一方面,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并没有经历过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学理论的系统学习,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在教育、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的理念等人文素养尚有欠缺,与在教学中引导、激发学生的自觉意识、自尊意识,使其主动地寻求自我发展和进步的目标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存在误区

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如果从1991年***《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算起,时间不过20年,其人才培养模式从传统的学科教学型转变到现在的工学结合型,一直处于探索和改革中。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培养干活的人,一切以就业为标准,过于强调职业教育的功利性。事实上,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师徒关系,教师应是学生人生的导航者。

(三)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终极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不仅仅是专业技能的培养,也是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来看,不应该把这种人才培养等同于经过短暂培训就上岗的过程。中国科学院院士贺贤土指出,仅仅对高职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从某种程序上限制了高职教育的发展,甚至是将高职教育等同于就业训练班,从长远看这不利于高职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发展。处理好人际关系,建立相互尊重、信任、宽容、友善的良好合作关系从而提高个人竞争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是对人才培养的基本理解。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非理性教育恰恰弥补了学生除了专业技能与动手能力外的不足,对高等职业教育来说,非理性教育是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织部分,是非常必要的。

用非理性教育培养技能人才的基本策略

非理性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几乎是一个空白,即使存在,也只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笔者认为,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运用非理性教育,可以采用以下一些基本策略。

(一)淡化教育功利,正确对待成功

教育具有功利性和非功利性双重功能,前者体现为发明技术、产业带动等,后者则是提升境界、陶冶情操、确立信念、丰富生活、和谐关系等。非理性教育是超越功利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川指出,受过高等教育不是指“上过大学”,也不是指获得了某种学位、具有某种学历和文凭,而是指具有某种品质:严正而宽容,深邃而单纯,执著而潇洒,真诚而练达,勤勉而从容,刚毅又柔情,豪放又儒雅,平实又不断追求人生更高的生命境界。高等职业教育当然也不例外,它培养的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一纸专科学历和几个职业资格证书,还要教育学生追求人的生命高度。

长期以来,人们总有一种误解:以为学校教育是通向上流社会的阶梯。其实,教育只是通向智慧的道路,成功不能用金钱和权力来衡量,幸福也只是一种态度或一种体验,都不能用理性教育的方式对成功和幸福用具体的量化指标对学生进行灌输。因为它们更意味着建立爱的关系,增长个人才干,享受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以及与其他生命和世界维系一种有意义的联结。唯有兼顾事业、家庭、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人生其他层面的和谐才是真正的成功与幸福。这都是通过非理性教育的方法才有可能实现的。淡化教育功利,正确对待成功,就是除了以就业为基本导向外,还要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真正目的和意义,使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打下扎实而宽广的人生基础,让学生在更高层次上有选择的空间,使全体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积极生活、个性张扬的基本理念,并终身受益。

(二)重视人文素养,培育情感智慧

美国行为与脑科学专家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coleman)针对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提出了情商(emotion quotient)的概念,又叫情感智慧,是指一种受到理性控制的情感力量,包括五个方面的能力:自我情绪觉察能力、自我情绪控制能力、自我激励能力、了解他人情绪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显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非智力因素。戈尔曼认为,在人的成功因素中,智商最多只占20%,而80%要归功于以情商为主的其他因素。从人才成长的规律来看,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比智力因素的作用更为巨大。统计资料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使工作成功率与个人幸福达成率达85%以上;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因素中,85%决定于人际关系,而知识、技术、经验等因素仅占15%。人际关系好坏已成为人生与事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智慧应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使学生成为内心世界丰富、具有一定人文修养的人。要在教学中充实学生的内在情感,提升他们的情感智慧,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师一方面要充分挖掘课程的精神实质与文化内涵。如通过体育课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抗挫折能力和团队精神;学习商务礼仪,为学生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和拥有高雅的气质与修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数学,帮助学生“辩证而又唯物地了解自然”(恩格斯语);学好本国语言,对于培育民族精神、孕育民族情结、弘扬民族文化都有极强的凝聚、教化作用;学好一门外语(但不是为了考试),就掌握了一种工具、一种文化,等等。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进行精神启迪和培养。如通过营造积极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体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教师的职能是更多地创造师生交往机会,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宽宏,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指导、忠告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受到精神教育。

(三)塑造健康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健康人格是人性和谐发展所能达到的境界,是人的本质追求和发展的价值目标。健康人格是一种在结构和动力上向崇高人性发展的人格状态,主要表现为人格的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等特征的高度发展与和谐,是人格诸多特征的结合与有机统一。学校教育在学生健康人格塑造中起着主导和关键作用。在高职院校校园里,所有的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是为提升自己、成为合格公民在接受教育。学校要为营造健康的人际交往氛围创造条件,在非理性教育中渗透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更加关心学生的情绪、情感,师生更加相互尊重;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探讨、互相交流,形成和谐的教学环境;学校积极探索精神文化、课程文化、制度文化等校园文化的各种途径,从而形成优秀的高职校园文化与优秀的高职教育品牌。在这种氛围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与真诚了,因而更增添了一分人文关怀,而减少了一分压抑与控制,同时也塑造了学生的健康人格。

人生的境界一是指“人的内在精神修养所达到的水平或境界”,或人性所能达到的高度;二是指人生活于其中的“心境”或“意义领域”。人生的境界已关涉到人的精神世界或心灵世界,而不是指世俗的、外在的东西。古人强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达到崇高的境界。高职院校不能只局限于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还应使学生在精神层面上获得对人生意义、生存目的与动力等的理解。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唯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的功利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职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人生境界进行追问,对“人品”问题、“幸福”问题、“生命价值”问题和“自我认同”问题等作深入的思考。

众所周知,教学不只是学生知识增长和智力发展的过程,同时还应是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毅力,养成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形成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和责任心的过程。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学生本人、家长和全社会对教育的共同期望。因此,要通过公共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等课程学习,同时在校内外的实习实训和各类学生活动中加强非理性教育,既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又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既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又保证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霞.非理性教育,当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2):103-105.

[2]树伟.高等职业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培养高技能人才[j].职业技术教育,2004,(24):47-49.

[3]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106.

[4]肖川.教育的智慧与真情[m].长沙: 岳麓书社,2005:23.

[5]曾繁仁.现代美育理论[m].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6:72.

[6]金生.理解与教育[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130.

[7]王兰锋.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25(3):111-113.

[8]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135.

人才培养教育篇8

随着我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的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战略性步伐的不断加快,各高等师范院校对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予以高度重视,再结合全国幼儿园对专业体育教师的需求,大力发展体育教育本科学前方向人才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与契机。培养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本科学前方向专业性人才要统筹全局做好专业建设,优化课程设置,拓展教学方式,这有助于培养更多的优质型专业人才,进而满足市场的需要,提高我国体育教育的总体水平。

关键词:

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学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一直以来是我国大力发展的教育专业,是指通过教学培养出具有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竞技比赛等工作的中、小学体育老师或管理人员。从现有的体育教育本科人才培养规划方案上来看,我国各高等师范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主要培养的是针对中、小学体育老师这一方向,而在学前方向人才的培养相对较弱。随着我国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各大幼儿园对体育教育本科学前方向人才的需要也越来越强,这为各大师范高校提高本科体育教育人才的就业率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范高校对体育教育专业学前方向人才的培养。体育教育本科学前方向人才的培养是指以幼儿园为依托,培养出有针对性的幼儿体育老师。专业人才在到职后能够根据自己的业务专长,为幼儿制定相应的有计划性、有目的性的体育学习任务,并组织幼儿一起通过实践完成任务,最终提高幼儿的体育能力,为幼儿提供优质的体育教育服务,这与我国以往的体育教育本科培养中小学老师有所不同。但是目前高校在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前方向的人才培养上却没有相应的成效,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各高校原来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还没有意识到学前方向的开阔市场,对学前方向体育生的培养不够重视,并且缺乏相应的体育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最终使得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前方向人才培养的这一模块不能满足市场上的需要。因此,教育要与时俱进,我们国家有必要改革教育模式,在体育教育专业上细分学前人才培养方向,并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与优化,分析与探讨对体育教育专业学前方向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界定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指导下,按照指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现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客体是人才培养活动,与之相匹配的培养条件则为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需求和教育目的,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会有与之相辅相成的各条件方面的要求,具有针对性。人才培养的模式并不是统一具体的,而是根据目标的不同而设立不同的教育体系,不同的大学相同的专业也有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但一般来说,人才培养模式遵循这样一个简化的公式:目标+过程与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管理和评估制度+教学方式和方法)=人才培养模式

二、体育教育本科学前方向人才培养现状以及培养意义

理论联系实践,科学理论系统的指导对于培养体育教育本科学前方向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博硕士学位论文和相关书籍,我们不难发现,有关体育教育本科学前方向的相关资源并不多,研究的专业化程度也限制在某些方面。相对研究体育教育专业中学方向和小学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书籍却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还没有把培养学前体育老师这一更加精细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规划到各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人才发展方向中来,导致高校在培养本科体育师范生时忽略了这一方向上的人才培养,对这一方向进行教学和调研的老师也相对较少,并且未设立专门的研究中心,必然会导致研究体育教育专业学前方向的相关著作较少,不能给我们以后学前方向人才培养的教育实践予以理论上的支持。所以,我们国家应该从战略性的角度出发,优化现有的体育教育专业方向模块,引导各高等师范院校注重对学前方向体育生的培养。各高校也要对国家教育***策予以支持,加大投资力度建设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前方向人才培养调研室,并定期引导高校体育教师开展有关体育教育本科师范生学前方向人才培养的座谈与讨论,共同探讨对学前方向体育生的培养方案,不断优化对学前方向人才的培养模式,利用多项举措提高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学前人才的发展能力[1]。在现今各中、小学体育教师已走向饱和,本科体育师范生队伍却不断壮大的趋势影响下,我国大学体育师范毕业生毕业就失业、就业难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影响着我国的发展,而幼儿园体育老师市场的需要便成为解决我国体育师范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学前方向体育师范生的培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经济压力,并且可以弥补社会上的空缺职位,为我国形成完整的、系统的教育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体育专业学前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一)学校要统筹全局,做好专业建设

高等师范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是为社会和国家打造并培养职业化体育老师的人才孵化地。学前体育方向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发展需要融合各方的共同努力。通过对我国高等师范学校学前专业的调研发现,很多高校虽然应国家要求规划了体育教育本科学前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并在专业建设上投入了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是却没有设立与之匹配的教研室,缺乏科学的调研理论指导使得体育教育专业学前方向在实践发展道路中遇到了障碍,造成发展瓶颈。所以,各高校应该尽快加强对学前体育方向的重视,做好专业建设,以其广阔的发展前景来制定科学的目标战略。学前专业本科体育教育的目标建设是为幼儿园培养出专职的教育人才,所以高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时要结合幼儿园对学前体育老师的综合性需求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各类高等师范学校要统筹全局,意识到体育专业学前方向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做好专业建设,制定相关的人才培养规划,就能够促进我国体育专业学前方向人才队伍的建设,促进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2]。

(二)优化课程设置

当前普通师范高校体育专业学前方向人才培养的发展尚在初级阶段,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人才,所以,我们需要首先在课程设计上有所行动,然后逐步的进行接下来的建设工作。一方面,目前我国的一些高校过多关注学生对专业理论技能知识的学习,课程的设计也多为了满足学生的体育发展和锻炼的需要,直接与职业针对相关的比例很少,这与学前专业培养幼儿园老师的初衷相违背。在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前方向人才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让学生学会教,能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教育幼儿的实践中,这才是最重要的一点[3]。所以,高校在设置课程时要对课程的实施不断的更新调试,突出体育课程的职业针对性,准确定位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把有关幼儿身体活动能力和生理心理接受能力添加到课程设置中,让高校师范生进一步把握幼儿发展特点,使其更具有教育幼儿的综合素质[4]。另一方面,我国一些高等师范学校对体育教育学前方向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中理论技能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安排的不合理。一些高校仅仅安排整体学时数量的百分之九进行理论技能知识方面的教学,却在实践教学中安排了长达六周的教学方案。理论与实践教学课时比例严重失调,会让没有把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学生在实践中走向误区,最终达不到教育应有的效果。所以,高等师范学校在设置学前体育方向教学课程时,要注意两者的平衡,适时的扩充对学生的教育理论与技能培训的课程比例。与此同时,学校应该有计划性的设置相关幼儿园体育教学的基础技能课程内容,让学生在校学习时就可以把握幼儿教学有关通识性的内容知识,进而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三)拓展优化教学方式

伴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前方向人才的教学方式来说,也要与时俱进,不断的加以拓展和优化。体育课程不仅是为了满足身体上的锻炼,还需要具备职业针对性[5]。适时适度的删减一些有关技术性过强、不适合学前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内容,增加一些符合幼儿学前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的体育课程内容。还可以根据幼儿心理与生理的变化来对课程内容进行整体编排与设计。比如可以通过“小组比赛法”、“游戏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辅助途径,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进一步的体育教育学前方向的学生自主创新教学能力和对课堂的整体设计组织能力,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并真正的学以致用。

(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国的应试教育使得我国大部分学生在书本等理论知识方面占据强大的优势,在现实中的实践能力却普遍弱于其他国家的学生,这正是教育改革的直接原因。对于高等师范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学前方向人才的培养我们要吸取教训,强化本科生的实践能力[6]。针对目前我国幼儿园开展的常态体育教育活动,包括早操、亲子游戏活动、户外体育课程等形式,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活动创编技能进行培养,培养学生对幼儿体育活动进行整体性的组织和人性化的设计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另外,要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组织操作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教育工作的责任意识,让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幼儿园体育教学进行良好的组织与控制,为幼儿带去良好的示范,优化教学效果。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高等师范院校还可以通过与各大幼儿园沟通协商建立高校实习培训基地,加强交流,安排学生到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实习,进而促进学生对学前专业体育教育活动的反思与收获,以期培养更具有实践能力、教学能力的专业人才[7]。

综上所述,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在学前方向人才的培养和专业的建设中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然而,体育教育专业学前方向有着很广阔的社会发展前景和就业前景。为了促进我国师范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的系统化发展,需要来自国家、社会、学校多方面的努力,三者合力,培养业务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体育教育学前方向人才,为我们祖国的花朵带去体育教育方面的保障,促进我国体育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作者:郭剑华 单位:长沙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杨莉君,曹莉.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4).

[2]刘勇,饶平,蒋炳宪.地方师范院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2(5).

[3]步社民.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问题[J].教师教育研究,2005(3).

[4]高虹.对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改革和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17).

[5]刘伟.徐州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开设体育教学学前专业的可行性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3(4).

人才培养教育篇9

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优化的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做法,借鉴西方等发达国家的做法,将教育类的课程单独列出,为今后可能从事体育教师的学生设置必修课程,并以该课程的成绩作为教师资格证的评定依据。体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可以向强化教育类课程、拓宽体育教育课程、提升体育教育技能素质等方面转化。当前,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公共基础课程占课程总量的2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公共基础课则占到了30%左右。体育教育专业公共基础课程比例较低且不够科学,造成了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理论基础整体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所以,加大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的调整显得非常有意义。调整的内容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学科与术科的比例等。改革的总体特征是通过压缩课程总学时的措施,降低必修课的比例,提升选修课的比例。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时,规范体育教育专业的限选课。通过加大与中小学的科研合作等,及时了解中小学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能力结构等,为提升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提供科学的课程设置依据。

二、重视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提升大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教育实习,是进一步巩固与检验在校学习到的知识、技能的有效平台。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实习管理,加大对实习过程的控制,是保障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教育实践以见习、实习为主。这一模式在灵活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教育目标窄化、教育实习指导不充分、教育实习时间不能保证等问题。相关的调查表明:当前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教育实习时间大约为8周,教育实习的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较少。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实习的方式有定点集中教育实习、分散型教育实习、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教育实习等。不管是教师还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普遍认为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安排的时间不足而且过于集中。蜻蜓点水式的实习往往让刚刚熟悉体育教学的大学生无奈地结束回校,这也造成了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无法进一步对所学的知识与实践进行教育检验。其次,教育基地的不稳定性也是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实习质量的重要因素。教育实践基地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同样会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实习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构建稳定、规范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基地,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之一。

三、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促进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自我发展意识

在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改革的理念与学校体育教学的方式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因此,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由传统的全能型体育教育内容向精细化、基础化、多样化发展,让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具备体育教学能力、组织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高校的体育课堂也要从记忆教学向活动教学转变,尤其是在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方面,要进一步地提升他们对运动技能掌握的全面性与扎实性,充分利用4年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时间,保证每个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掌握3~5项可以从事体育教学的运动技能。在不断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保证体育教育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大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职前与职后培训,提升专业发展的连续性

为了有效地改变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学校体育工作的现实差异,需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等工作具备一定的前瞻性,让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形成一个系统的过程。例如: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要从单一型转变为综合型的人才培养,让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引领基础教育发展的人力资源队伍。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机构上,加大对师范院校的重组,通过高校的教育学院等,做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职前学习与职后培训工作。在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的基础上,形成校内外结合、上下结合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体化机构。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方面,要注重养成教育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加大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人文意识、健康意识的培养,保证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在工作以后能够快速地适应体育教学训练等需要。

人才培养教育篇10

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不少成人高校也正在不断推动自身教学改革,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成人高等教育会计专业就是以成人为招生对象,但我国高职院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实践技能训练不够,部分成人院校在成人会计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对会计实践技能训练重视程度不够。成人高等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和普通高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有所不同,其更重视对学生财会方面的实践技能的训练,培养目标更侧重于“实用”和“技能”。然而,部分院校由于受到招生规模扩招以及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财会专业实际训练硬件设施紧缺,学生会计专业技能的训练受到影响,许多成人高等院校在学生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发展等方面的建设严重滞后,这些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成人高等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的实现,学生毕业之后的竞争力受到弱化。第二,人才培养过程中针对成人教育会计专业的课程建设、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课程评价等多个方面都与当前社会发展对成人高等教育会计人才的需求存在矛盾。成人高等教育虽然与普通高等教育同属国民教育序列,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普通高等教育一直都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针对高等教育会计专业方面的课程理论研究也都自然而然地集中到了普通高等教育这一方面,成人高等教育会计专业人才的课程理建设长期受到忽视,使得当前成人高等教育会计专业课程理论建设进展缓慢,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体系等多个方面不能与时代、社会发展同步,成人教育特色不明显。第三,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制约着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在人才培养中居于核心地位。应该看到,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职类院校与成人院校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当前我国成人高等院校在师资力量方面依然较为滞后,主要表现在专业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不高,尤其是“双师型”教师人数在整个教师队伍人数中比例较低,这也不能不说是影响和制约成人高等教育会计人才培养的一个主要因素。

2进一步加强成人高等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进一步加强成人高等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各个成人高等院校因地制宜,以自身实际情况为准,努力改善当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性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着重加强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坚持以能力为准的人才培养目标。成人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的应该是各个企业所需要的实用性的会计人才,因此成人高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进行会计专业技能的训练,改善当前普遍出现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忽视实践技能训练,人才培养与社会、企业需要相脱节的现象。成人高校应尽可能地增加投入以及专项资金,与当地企业建立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多样化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第二,加强成人高等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针对当前成人高等教育会计专业在课程建设、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理论界和成人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在这方面的研究,坚持以成人教育为基准,以能力培养为方向,将学历教育和会计专业技能相结合,以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实际需要为准绳,促进成人高等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在课程体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的积极转变,不断适应社会、企业实际发展需要,培养出更多能够胜任大中小型企业的专业会计人才。第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进一步提高成人高等教育会计人才培养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切实以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核心,努力提高会计专业教师队伍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反思能力、职业教育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努力通过提高会计专业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来推动和促进成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转变和进步,发挥教师队伍在转变人才培养方式、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的核心作用,真正实现成人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3总结

人才培养教育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人才培养教育10篇

学习

机械加工技术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机械加工技术10篇,内容包括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机械加工技巧和思路。1、概述1.1工序工序是指一个或者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者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进行的连续完成该部分工艺的过程。区分工序的主要依据就是工作地点或者

学习

桥梁施工监理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桥梁施工监理10篇,内容包括桥梁施工方案和监理细则,桥梁监理实施细则范本。施工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在监理合同约定的范围内,依据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标准对建设工程的设计实施监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

学习

专家职称论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专家职称论文,内容包括国家级刊物职称论文,专家如何评审职称论文。作者要申报中级职称,可能也是第一次,可能对于刊物要求就不那么高,只要是国内CN期刊上正规出版发行的就行,不需要太高的级别,一般是省级刊物论文1-2篇就可以了,但

学习

工伤保险实施细则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工伤保险实施细则,内容包括工伤保险答疑合集,工伤保险法实施细则全文。第二条本市行***区域内的国家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事业单位、企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

学习

秋季问候短信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秋季问候短信,内容包括秋季雨天问候短信,秋天早上给朋友祝福短信。当瑟瑟的秋雨渐渐飘落,才发现浪漫的秋天已悄然来临,这一刻什么都有可能忘记,唯一不能忘记的是对你说声——天凉了,请多加件衣裳。短信传达我的心声,手机发送我的

学习

土建施工监理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土建施工监理10篇,内容包括监理工程师土建案例讨论,监理土建案例怎么评分。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基建投资项目也在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土建监理安全问题也逐渐增多。土建监理安全问题造成的安全事故对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

学习

企业发展战略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发展战略10篇,内容包括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事例,企业发展战略范本。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于1997年成立,至2003年已全部完成一期至二期投资建设,现已经形成年产40万台发动机和3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前两期工程都拥有各自的轿车

学习

机械制造加工设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机械制造加工设备10篇,内容包括各种生产加工机械设备,口碑好机械加工设备制造。最近几年,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在快速的发展,与之发展的是机械制造工艺以及机械设备的加工技术。在这样的社会发展形势下,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已经远远

学习

室内设计合同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室内设计合同10篇,内容包括室内设计合同正规范本,合伙合同十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结合室内装饰的特点,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甲方委托乙方承担室内装饰设计,并达成如下协议(包括

学习

钢结构预算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钢结构预算10篇,内容包括钢结构预算入门知识,钢结构预算报价入门的书。1概述如下***1所示,是钢结构件加工制造企业进行钢结构件的价格预算的主要流程示意***。通常情况下,钢结构件加工制造企业,在进行钢结构件的加工以及制造价

学习

粮油加工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粮油加工10篇,内容包括粮油加工项目都有哪些,粮油加工的基础原理有哪些。10.橡胶籽油精炼的研究与实践罗晓岚,朱文鑫,何键,李林开11.浓缩鱼油乙酯的氧化稳定性研究刘文生,邓晓云,周磊12.棉籽生物柴油及其调和油理化性能的研究朱

学习

钢结构设计规范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钢结构设计规范10篇,内容包括钢结构设计规范2003,钢结构设计标准。钢结构设计;欧洲规范;系统设计;截面等级;有效截面;ObjectARX中***分类号:TU391文献标志码:B0引言20世纪70年代,欧盟国家为消除贸易过程中的技术壁垒并且协调各成员

学习

有色金属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有色金属10篇,内容包括中国有色金属的趋势图,全国十种有色金属。交变磁场对塑性变形后铝合金微观结构的影响张燕玲陈革新任兴利付宇明铅精矿中铜综合回收试验及工业实践罗科华赵志强贺***周长银某彩钼铅矿的可选性朱耀平化

学习

药品包装设计论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药品包装设计论文,内容包括产品包装设计论文参考文献最新,药品包装论文的参考文献。(3)声音警示。一般情况下,儿童误服药物都发生得悄无声息,当家长发现的时候儿童往往已经把药品打开进行吞咽,这时候再阻止就来不及了。所以,我们

学习

教育教师论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教师论文,内容包括教师教育论文文章词句,教育教学论文发表。教学改革需要根据实际,走学生的角度出发,因材施教,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自主学习力。努力鼓励其积极的思考,培养创新能力,学校的学生基本都具备了很好的文化知识,很

学习

教育发展研究论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发展研究论文,内容包括教育发展研究期刊论文,教育研究论文3000字。科技全球化是指科技活动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科技活动的成果全球共享,科技活动的影响超越国界,科技活动的规则与制度环境在全球范围内渐趋

学习

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模板,教育学本科论文范文6000字免费。概述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

学习

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内容包括劳动教育实践心得体会,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100字。二、群众主宰历史的事实永远不会变马克思指出,“历史的活动是群众的活动”。列宁也有过这样的论述,“我们不害怕群众在自觉进行建设时犯错误,

学习

传统美德教育论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传统美德教育论文,内容包括关于传统美德的论文范文,中国传统美德的论文。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市

学习

教育学类论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学类论文,内容包括有关教育学的毕业论文例文,教育学方面的论文题目参考。我国的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伟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一观点对养成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十分重

学习

养成教育论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养成教育论文,内容包括养成教育论文1000字,养成教育期末论文。在笔者教授的专业课中有人文训练的任务,包括二项内容:一是从专业课中体悟自然科学的真与美,二是从专业课中体悟人生宇宙的道理。每一章上完之后,在学生的课后作业中

学习

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材料模板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材料模板,内容包括教育教学交流发言稿,个人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标题。导演导好一场戏,需要演员来配合,当然主演是学生,教师只演一个配角。演什么?演一个学习者。有很多教师在上体育课时也特别注重给学生充分的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