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变化篇1
(一)课标要求
1.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能作出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判断。
2.能够初步区分物质的性质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二)典例分析
例1 (安徽)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解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棉纱织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火药应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瓷器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B
例2 (福州)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铜丝作导线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天然气作燃料
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解析:A项,铜丝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此性质属于物理性质;B项,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易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冷凝成水滴的性质,此性质属于物理性质;C项,天然气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可燃性,此性质属于化学性质;D项,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此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答案:C
(三)专题演练
1.(镇江)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 B.冰川融化
C.水力发电 D.红磷燃烧
2.(南宁)下列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可燃性 B.延展性
C.酸碱性 D.氧化性
3.(安顺)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描述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哈尔滨)下列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5.(泰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涉及许多变化。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石灰浆涂抹墙壁后,表面有水珠生成
B.在口中咀嚼米饭或馒头时感到有甜味
C.用干冰作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
D.使用煤气作燃料烧饭做菜
6.(北京)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炼钢
B.硫酸用于除铁锈
C.干冰用作制冷剂
D.碳酸氢钠用于***胃酸过多症
7.(威海)物质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①电灯通电发光 ②煤制成焦炭 ③塑料老化 ④干冰升华 ⑤石油分馏 ⑥海水制镁 ⑦石块粉碎成石子 ⑧粮食酿酒
A.②③⑥⑧ B.②⑤⑥⑧
C.①③④⑧ D.①④⑥⑦
8.(百色)化学与我们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①氖气、②镁粉、③金刚石、④熟石灰、⑤食醋、⑥干冰六种物质,请按下列要求填空(填序号)。
(1)烹饪时用作酸性调味品的是 。
(2)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3)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4)用来制作烟花和照明弹的是 。
(5)玻璃刀刀口镶嵌的是 。
(6)用于制造霓虹灯的是 。
9.(漳州)充有钠蒸气的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常用于道路和广场的照明。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可以与氧气、水反应,在实验室里,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放在滤纸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盛有水(滴有酚酞溶液)的烧杯中,发现钠块浮在水面上,很快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偶有火星出现,溶液变成红色。依据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钠保存在煤油中”说明钠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2)“钠块浮在水面上”说明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3)“溶液变成红色”说明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 性的物质。
(4)根据所学知识解释钠“熔化成银白色小球”的原因: 。
10.(黑龙江)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可以用来制作轻便的球拍和鱼竿及赛车,在航空航天、核能等尖端技术领域中也用到了它。请你说出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哪些性质。(答三点)
二、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一)课标要求
1.认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认识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3.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
(二)典例分析
例1 (雅安)下列四个化学反应,对其反应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2CuO+C[高温]2Cu+CO2是复分解反应
B.Fe2O3+6HCl=2FeCl3+3H2O是置换反应
C.2H2O2[MnO2] 2H2O+O2是分解反应
D.CH4+2O2[点燃]CO2+2H2O是化合反应
解析: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是中考的热点。基本反应类型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这四种反应类型的概念,抓住反应的特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与类别。如化合反应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一变多”,置换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而复分解反应则是“双交换,价不变”。A项,2CuO+C[高温]2Cu+CO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B项,Fe2O3+6HCl=2FeCl3+3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C项,2H2O2[MnO2] 2H2O+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D项,CH4+2O2[点燃]CO2+2H2O,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C
例2 (上海)化学反应C+H2O[高温]H2+CO中的还原剂是( )
A.C B.H2O
C.H2 D.CO
解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氧的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得氧的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在C+H2O[高温]H2+CO中,C得氧被氧化,是还原剂;水失氧被还原,是氧化剂。
答案:A
(三)专题演练
1.(临沂)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S+O2[点燃]SO2
B.3C+2Fe2O3[高温]4Fe+3CO2
C.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D.CuSO4+BaCl2=BaSO4+CuCl2
2.(昆明)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4NH3+3O2[点燃]6H2O+2N2
B.Na2SiO3+H2SO4=H2SiO3+Na2SO4
C.2FeCl2+Cl2=2FeCl3
D.2HgO[]2Hg+O2
3.(北京)海水提镁的反应之一:MgCl2+ Ca(OH)2=CaCl2+Mg(OH)2,该反应属于 ( )
A.化合反 B.复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分解反应
4.(常州)铬酸铅可用作黄色涂料,常用以下方法制取:K2CrO4+Pb(NO3)2=PbCrO4+2KNO3,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5.(潍坊)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2Fe0+3Cl20][点燃][2Fe+3Cl3-1],反应前后,Fe和Cl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分解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置换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复分解反应都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6.(宁夏)以下是四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中不同的圆圈代表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置换反应的是( )
8.(宿迁)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B.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三” ①化合反应:4P+5O2[点燃]2P2O5
②分解反应:H2CO3=H2O+CO2
③置换反应:3CO+Fe2O3[高温]2Fe+3CO2 ①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②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合成材料
③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 C.对鉴别方法的认识 D.化学与生活 ①区分氮气和氧气――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②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后闻气味
③区分硫酸铵和氯化铵――加熟石灰粉末研磨 ①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
②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
③自行车支架喷油漆防锈 ]
9.(临沂)目前,在汽车尾气系统中安装催化转化器可将污染物CO、NO转化为无毒的CO2和N2(2CO+2NO[催化剂]2CO2+N2)。根据“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判断,该反应 (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10.(淄博)请对下表中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评价(填写评价序号),并注明化学反应类型。
评价序号:①完全正确;②反应条件不正确;③没有配平;④违背客观事实。
11.(怀化)置换反应是中学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已知:化合物A+单质B化合物C+单质D。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D为氢气,A为稀硫酸,则B应满足的条件是 。
(2)若D为铜,化合物A的化学式可能为 。
(3)已知在高温条件下碳与水蒸气可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水煤气的主要成分),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家中发生燃气(天然气)泄漏,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填字母)。
A.检查并关闭气源阀门
B.轻轻打开门窗通风
C.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4)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
Cl2+2NaBr=2NaCl+Br2
I2+Na2S=2NaI+S
Br2+2KI=2KBr+I2
由此判断,S、Cl2、I2、Br2四种单质中非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最弱的是 。
(5)在化学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判断,置换反应 (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三、质量守恒定律
(一)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认识化学反应。
3.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有关现象。
(二)典例分析
例1 (泰安)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若W为水,则X或Y必定为酸或碱
B.若X为化合物,Y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C.m的数值为32
D.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1∶4
解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了:10 g-2 g=8 g,故X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8 g;同理可以确定Z是生成物,生成的Z的质量为:30 g-8 g=22 g;W是生成物,生成的W的质量为:25 g-7 g=18 g;由质量守恒定律知,Y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22 g+18 g-8 g=32 g,故m的数值为:32+3=35。该反应的反应物为X和Y,生成物是Z和W。若W为水,则X或Y不一定为酸或碱,如甲烷等有机物燃烧也能生成水,A项错误;若X为化合物,Y为单质,无法确定Z和W的类别,则该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B项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C项错误;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8 g∶32 g=1∶4,D项正确。
答案:D
例2 (邵阳)在2A+B=2C反应中,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16 g B.16
C.32 g D.32
解析:解答此题需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物C的质量,以此为突破口,可以求得B的相对分子质量。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根据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知,2×28+x=2×44,解得x=32。
答案:D
(三)专题演练
1.(邵阳)用下列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未画出),能达到目的的是( )
2.(荆州)植物光合作用可表示为CO2+H2O[光照]淀粉+O2。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淀粉中一定含C、H两种元素
B.淀粉中一定只含C、H两种元素
C.淀粉中可能含有三种以上的元素
D.淀粉可能是一种单质或一种化合物
3.(河北)“气体烙铁”是一种以气体X为燃料的加热仪器,加热温度可达1300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13O2[点燃]8CO2+10H2O,燃料X的化学式为( )
A.C3H8 B.C4H10
C.CH3OH D.C2H5OH
4.(永州)16 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16 g A完全反应后生成 12 g C和8 g 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
A.1∶1 B.2∶1
C.3∶1 D.4∶1
5.(株洲)在2A+3B=2C+4D的反应中,已知8 g物质A完全反应生成11 g物质C和9 g物质D。若物质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16 B.32
C.48 D.64
6.(兰州)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X=0.4
B.丁一定是单质
C.甲和乙是反应物
D.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 11∶14
7.(湘潭)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
D.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8.(成都)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如下,用“ ”与“ ”代表A、B两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B.反应前后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C.反应生成物1个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A2+3B2=2AB3
9.(福州)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通过称量下列各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填字母)。
A.蔗糖和水
B.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C.铁和氯化铜溶液
(2)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质量变化如下***所示:
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为 。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g。
(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如下:
①该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为 。
②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和生成的丙物质分子数目比为 。
10.(连云港)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
(1)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①生活中,常会接触到下列物质:
A.铜丝 B.甲烷 C.过氧化氢 D.碘酒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字母,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 。
②根据物质在转化过程中的特点,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下列转化不属于这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
A.生石灰与水反应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C.中和反应
(2)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实验室中可用KClO3在MnO2催化下受热分解制取氧气,并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回收。实验操作如下***所示:(MnO2难溶于水)
①***A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B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②***C操作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 ;***D操作中,当看到 ,停止加热。
(3)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和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
①下列表述正_的是 。
A.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
B.每32 g S和32 g O2完全反应后,生成 64 g SO2
C.在化学反应aA+bB=cC+dD中一定有:a+b=c+d
②有机化合物R与足量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CO2和H2O,实验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 R O2 CO2 H2O 反应前质量/g 46 128 0 0 反应后质量/g 0 32 x 54 ]
则x= 。已知参加反应的物质R与氧气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3,则R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四、化学方程式
(一)课标要求
1.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2.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3.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典例分析
例题 (苏州)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
(2)锌和稀硫酸反应: 。
(3)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
。
(4)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5)硫化氢(H2S)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混合生成硫和水: 。
解析: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先根据题意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然后利用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不变将化学方程式配平,注意化学式要书写规范,另外,不要忘记书写反应条件、气体符号和沉淀符号等。(1)在点燃的条件下,镁条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点燃]2MgO。(2)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3)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4)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5)硫化氢(H2S)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混合生成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SO2=3S+2H2O。
答案:(1)2Mg+O2[点燃]2MgO (2)Zn+H2SO4=ZnSO4+H2 (3)HCl+NaOH=NaCl+H2O (4)2KMnO4 K2MnO4+MnO2+O2
(5)2H2S+SO2=3S+2H2O
(三)专题演练
1.(北京)下列关于S+O2[点燃]S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B.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
C.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
2.(镇江)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镁条在氧气中燃烧:Mg+O2[点燃]MgO2
B.古代湿法炼铜:2Fe+3CuSO4= Fe2(SO4)3+3Cu
C.用胃舒平[含Al(OH)3]***胃酸过多:Al(OH)3+3HCl=AlCl3+3H2O
D.用石灰石浆处理二氧化硫:SO2+ CaCO3+O2=CaSO4+CO2
3.(宜宾)下列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 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 A. CO+O2=CO2 化合反应 B. 2KMnO4[]K2MnO2+MnO2+2O2 分解反应 C. 2Ag+H2SO4=Ag2SO4+H2 置换反应 D. CuSO4+BaCl2=BaSO4+CuCl2 复分解反应 ]
4.(黄冈)已知M、N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M+2N=P+2Q。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M、N、P、Q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则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一定不变
B.M、N、P、Q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
C.若P、Q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若16 g M和64 g N能恰好完全反应,则M、N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2
5.(武汉)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O2[点燃]CO2+2H2O。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 )
A.X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
C.X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D.X属于有机化合物
6.(荆州)用适当的化学方程式说明或解释下列问题。
(1)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 。
(2)工业上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
。
(3)用石灰浆粉刷墙面,干燥后变得坚硬: 。
(4)服用含Al(OH)3的药丸***胃酸过多症: 。
7.(达州)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发生爆炸后,消防专家确认,大约40种危险品中就有700吨剧毒氰化钠(NaCN)。
(1)氰化钠(NaCN)泄漏可用过氧化氢溶液进行高效处理,氰化钠、过氧化氢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氨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氰化钠是工业上冶炼黄金的重要原料,工业上生产氰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X+2NH3=2NaCN+3H2
①X的化学式为 。
②NH3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 。
8.(常德)工业上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若要制取2.8 t氧化钙,则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
9.(南京)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用O2将HCl转化为Cl2,可提高效益,减少污染。
(1)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
。
(2)反应Ⅱ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 。
(3)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若要将4.6 g钠完全转化为氯化钠,则至少需要氯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10.(泉州)工厂的烟气脱硫工艺,不仅能消除二氧化硫,还能将其转化为硫酸钙(CaSO4)等产品,实现“变废为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O2+2SO2[高温]2CaSO4+2CO2。现用1.25 t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求:
(1)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
化学变化篇2
一眨眼,一个快乐的暑假过去了,新的学期扬帆起航了。今天一大早,我来到学校,哇!学校的变化可真大啊!
我们换班了:以前是活动板房,现在是宽敞明亮的楼房,真好。桌椅原来是木头的,现在是铁的了。学校的教学楼穿上了新衣服,真漂亮!还有我的老师换了,我好害怕,心里七上八下的……
开学的变化可真大啊!希望我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耶!
安徽宿州??徘?谑???(5)班二年级:王兴旺
化学变化篇3
一、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环保化学意识已经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逐步显现出来,在化学实验中体现一种新的理念——绿色实验、环保实验,这也是化学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又是时展对化学教学提出的一项新要求。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具有绿色化学、环境化学理念和意识,使参加化学实验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尽量环保一些。有实验表明,一节纽扣大的电池掉在水里,就能污染50吨左右的水,如果掉在土里,几年后,它周围几平方米土地就会寸草不生,变成一块废地。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新课程实施前的很多年都用氯酸钾加热或高锰酸钾加热的办法来制取氧气,不环保,加热就要消耗酒精并伴随二氧化碳的排放,都对环境有危害。而现在实验室制取氧气首选是用绿色试剂过氧化氢分解或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就可制取氧气,是非常环保的。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有的实验是可以微型化和替代化的,如氨的易挥发性,就可以用更小一点的烧杯,只要能看出现象,能证明就行,这样就节省了原料资源。而现在基本上是不用白磷做实验,用其它药品替代了。虽然初中化学实验所涉及到的影响环保的并不多,但在实验中的这种绿色化学的思想和意识的培养是一刻都不能放松的。
二、生活化学
新课程强调“两贴近”: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化学实验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解决学生在生活实际中遇到的与化学相关的问题,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利用碘遇淀粉变蓝的实验,就能鉴别我们生活中食用盐里是否含有碘,尤其在农村每年的春季做大豆酱和秋季腌制咸菜的时候,总有一些流动的商贩到各屯卖盐,还有散装的,都说是加碘盐。如何鉴别,老百姓一般是不会鉴别的,这时就可以利用碘遇淀粉变蓝的实验来鉴别,我们将土豆丝儿或片多洗几遍就能得到土豆粉(淀粉),放里几粒盐,如果变蓝就证明含碘,如果不变色,就证明无碘,商贩是骗人的。还有厨房中如何除去菜刀上的锈;如何除去水壶里的水垢;如何自制汽水等,都是利用化学实验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化学变化篇4
关键词:数学备课;化学变化;激发兴趣
中***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8-0154-01
一、备课标——要有“分解反应”
新的课程标准为广大教师科学地实施教学提供了依据,备课应该在新课程的指导下进行如何有效的解读课程标准的相关精神,笔者觉得:
(1)理解它的价值性。以统计的教学内容为例,其价值有如下几点:首先,激发一种兴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种思想在统计的教学中,体现尤其明显。统计的内容在一册的教材中,通常只安排2至3课时,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契机,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其次,经历一个过程。突出“过程”也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突出过程我们才能真正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作学生的成长历程。再次,掌握一些方法;统计的过程中,学生所掌握的一些方法,如,画一画,分一分,数一数,比一比等等,会让学生受用无穷。最后,养成一种意识。
(2)把握它的注意点。仍以统计的教学内容为例。在备课中我们应该把握以下注意点: ①统计学习的核心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而“观念”,绝不等同于计算、作***等简单技能,它是一种需要通过亲身经历去发展的感觉、认识和推断。②统计学习不能被作为“算术”学习来对待。统计观念的形成、统计知识的学习应当从经历统计活动而来。③“数字”与“数据”的区别。统计中的“数”都是“数据”,而非“数字”,即“数”都是有实际背景或含义的,不能简单地视其为“数字”。④统计教学内容选取应当注重生活实际,联系身边事例。
二、备教材——要有“还原反应”
数学教材的编写却受到诸如内容、体系等多方面的制约,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一呈现。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因此,身为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将课本中没有反映出的过程还原。
(1)生活原型引入给学生
数学教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对于一些单纯的技能性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采取适当地给数学知识配一个原型的的教学策略。如:减法的运算性质,可制作一段录像:小明拿10元钱到商店买东西,看到一只钢笔很好,就买了下来,又买了3本练习本,小华呢?直接买了一只钢笔和3本练习本,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他们各剩多少钱?这样把数学知识还原,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使学生能更好地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学的不仅扎实,而且有趣。
(2)数学模型揭示给学生
如学习完“10以内”加减法以后,教材进行整理和复习,加减法整理和复习呈现方式相同。首先出示了加(减)法表,再提出了两个问题:(1)看表里的加(减)法式题是怎样排列的。(2)任意指一道式题很快说出得数。笔者认为教材没有“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即:加法表的整理过程,当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加法表与以前学习的知识有什么联系,为什么要这样排列,它的排列是唯一的吗,不同的排列是否有不同的规律?
三、备学生——要有“置换反应”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因素。备课要备好学生,应当学会“换位”,即设身处地地想学生所想,有时甚至要有意制造一种“生疏”,形成与学生相近的认知水平与认知方式。
(1)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笔者曾有过这样的失误,在教学《人民币的互换》时,由于前一课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学生表现出较好的水准,我觉得这一课的内容又密切联系生活,于是我仅用了几分钟就教完了,余下来的时间进行练习,反复订正,学生却就是学不好。如:5角=( )分,许多学生不通,少数学生也有依葫芦画瓢(1角=10分)勉强得出结果。课后我进行反省,找到了失误的原因——高估了学生的能力与经验。事实上日常生活中,学生会遇到如:1角钱买东西用去5分应找回多少钱的事,可用1角钱去换10个1分的事几乎没有,更别提用5角换回50个1分,进一步分析发现,从“1角=10分”到“5角=50分”学生需要一系列的分析类比推理的过程,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怎能轻松达到。
(2)尊重学生自身的解题方式。对于某个问题,学生会有不同的解决方式,也会有不同解题策略倾向。这一点,一题多解之后的方法优化中表现突出。关于方法是否需要优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论怎样,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思维方法,切不可将老师的方法强加于学生,高明的教师总是通过巧妙选择题目,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知不觉达到方法优化的效果。事实上,什么方法最好?笔者以为学生熟悉的、学生喜欢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四、备教法——要有“中和反应”
俗话说:教有教法,教无定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不足的一面,一种教法也只有在一定的主观条件下,才能发挥它的优越性。
首先,选择教学方法要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目的、任务是通过具体内容的教学实现的,教学方法不但要符合学科的特点,还要符合课题内容的特点。例如,需要通过练习和操作才能获得的实验技能,适宜于选用操作的教学方法而不宜于用语言方法和直观方法;在内容太复杂或很简单的情况下,选用接受-复现法比较适宜。一般说来,理论内容宜选用讲解法、谈话法或讨论法;概念的教学宜采用讲解法、练习法。
化学变化篇5
关键词:自主学习 创新思维 探究能力
在新课标的实行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我们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化学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呢?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从不同的方面解决: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我根据教学实际就此谈几点看法:
1.探究性学习方法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
很多学生对新奇神秘的化学现象很好奇,但是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忽视了对不理解的事情进行深入研究,缺乏探究性。因此教师要在保护和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培养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激发探究意识,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一些专项训练,如对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课后通过实验、查资料、讨论等方法去找答案,检查学生的研究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通过这些形式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形成良好的创造品质是自主学习追求的目标。
首先是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信心。为了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创造的自信心,必须给其自由的环境。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重视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和问题。其次是培养创造的意志力。创造过程是一种探索过程,成功与失败共存于整个过程中。化学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化学领域中诸如科学家献身科学的感人事迹,激励学生增强创造意志。
3.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根本保证。
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更重要的在于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活动的自觉性、自主性、创造性。
二、发展学生的化学创新思维
1.灵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用创新性教法指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质疑、自主探究,不仅掌握知识的结论,而且懂得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讲到CH4气体燃烧的焰色时联想到H2、CO气体燃烧的火焰也是淡蓝色;讲到CO2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时,联想到用这套装置还可以制H2。
2.采用开放式教学,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开放式教学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心灵的开放,引导学生广泛关注世界发展与变化,鼓励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摄取广博的知识,学会多向思维、集思广益。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方法。比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可以使用传统的化合价升降法,还可以使用双重角色处理法、集合原子处理法、自身氧化――还原的“分身术”、多种元素化合价升降的“整体观点”等解题方法。不仅要使学生学到从知识的港湾游向大海的本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认识事物的深刻性和勇于创新的开拓性。
3.多元化教学途径,打好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思考、自己推断,从而去验证课本上定理规律的正确性,培养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思维,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采用传统课堂讲授和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的“以问题为基础”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三、发展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
1.探究活动的组织。
(1)感悟探究。教师要利用绪言课和第一单元的教学,引导学生感悟探究的方法。首先要做好教科书上的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等实验,潜移默化渗透探究的方法,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补充一些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水变牛奶,牛奶变水”、“会变色的小猫”,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然后做好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组织学生观察和讨论,归纳总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为进一步学习化学打好基础。
(2)引导探究。要引导学生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学习和发展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精心准备实验,鼓励学生登台和教师一起完成实验,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3)自主探究。可利用第八至十一单元有关金属、溶液、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盐的教学,促进学生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的兴趣,初步形成探究能力;补充有关酸、碱、盐的性质的试管实验,组织、引导和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探究方法的实施。
(1)对课本的实验进行改进,增强实验的探究性和可见度。教科书中有些实验本身也具有探究性,但由于其探究性不强,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可以对实验进行改进,努力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开展一些家庭小实验。学生不仅爱看教师演示实验,更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因此,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或易得的材料,鼓励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化学变化篇6
我们校园的东北角,在前段时间进行了改造。我们大家都很好奇那里在进行什么工程,但是由于周围有布围着,我们大家都看不见,只能猜测。
前段时间,那个地方的工程终于完成了,当那块围起来的布揭开以后,我们看到,校园的东北角,多了几个健身器材。这些健身器材和公园里的那种一样,刷着黄颜色的漆,崭新崭新的,漂亮极了。
我们大家看到学校的这个新变化以后都十分的开心,因为有了这些健身器材,我们在课间的时候,就又有了新的玩具,以后我们就可以在没事的时候,到这里锻炼身体了。
我很喜欢我们学校的这个新变化,希望我们美丽的校园能够越来越棒。
化学变化篇7
关键词:转变;思维训练;主张形式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人们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关注度逐渐提升,***府职能部门为了确保国民文化水平的稳步上升,提出了义务教育***策。这一***策实施以来,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迎合该***策,各版本的教材得到了修订使用。在这种背景下,小学数学教材“转化”策略发生了变化,将修订前后的教材予以比较分析,从而展现出“转化”策略的实际效用。
一、变化的内容是什么
为了迎合义务教育的需求,完善教学水平,小学数学教材“转化”策略的主要内容包括很多,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教学时间的转变
在以往的教材中,会将较难的部分安排在小学高年级阶段,而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教材中仅仅能学到一些基础知识,比如,数的认识,小数点等等。但是随着“转化”策略的实施,教材发生了变化,将一部分较难的知识点进行调整,以期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比如,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即转化,在教材修订之前该部分是安排在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而修订以后则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明确地看出教学时间的转变。
2.教学例题的转变
对比分析修订前后的教材可知,修订前的数学教材中,有两道例题,而修订以后则保留了一道例题。不仅如此,保留的一道例题本身也同样发生了转变,主要的转变形式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问题的提问方式发生转变,另一个是例题给出的***样示例变大。还是以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章为例,在教材修订以前,例题中提出的问题是“面积是否相等”,而修订以后的问题是“哪个面积比较大”。前一问题的提出,只能让学生回答相等或者是不相等,无法有效地让学生认真思考,而经过修订以后所提出的问题,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认真思考问题,进而谨慎地回答问题。
3.教学思路的转变
在教师上课之前要做到认真备课,以保证清晰的教学思路,从而确保学生知识点的掌握。而大多数教师备课依赖于教案,依据教案中的教学思路予以备课,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教学思路相对较少,比如,解决问题的策略当中提到的思路:一是指导学生是如何想到的,并在小组间交流;二是进行回顾,以往运用的转化策略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等等。而修订过的教材在教学思路上予以拓宽,以保证教师对学生予以深入的指导,比如,你是通过什么方式比较***形的面积,观察***形的特征,试想应如何转变,想到可以动手试试,完成转变以后,你的体会是什么,我们曾用到转化策略解决了哪些问题等等。通过对比分析,能够看出修订后的教材思路更加清晰,可以有效地丰富课堂教学。
二、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对于小学数学教材来说,实施变化具有一定的优势,既可以应对当前的教育需求,又可以展现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总的来说,小学数学教材实施变化的原因有许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迎合国家***策
在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义务教育***策以后,随之颁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该标准的颁布完善了数学课改的理念、目标,并明确地提出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以及基本活动经验,明确了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进而令课程改革得到了有效的落实与发展。我国教育改革的实施是完善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其改革的方向直接决定了教材建设的方向。所以,小学数学教材在修订过程中予以大幅度的改动,进而体现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2.拓展思维训练
小学数学学习的本质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整体思维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数学知识的存在、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中,都包含了数学思维活动。国内外数学领域中的专家、学者对数学存在的思维活动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进而总结出了一定的规律。比如,数学家G・波利亚在其著作《怎样解题》一文中指出,数学解题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即对题目的理解阶段、方案拟定阶段、方案执行阶段以及回顾解答问题的阶段。通过四个阶段的掌握,可以有效地呈现出教学思路,并将学生解题的全过程予以了解,为有效落实思维训练提供帮助。
3.呈现出育学育教的主张形式
我国的小学数学教材主张从最初的制订到现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期间经历了“便教利学”“导学引教”等,发展至今已逐渐形成“育学育教”的主张形式。依据这一主张内容,大多数人认为“育学育教”的主张重在“育”的方面,育学主要指的是丰富的教材形式,可以为培育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以期为实现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与愿景贡献力量。而育教则是指教材要对培育教师提供专项服务,进而令教师的教学水平逐渐提高,完善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总的来说,教材也可以称之为学材,不仅能够说明教与学的主要内容,还可以充分地展示出教与学的具体方式,令教师与学生可以同步学习,从而全面发展,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总之,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小学数学教材“转化”策略的实际功效,通过将修订前后的教材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明确地认识到“转化”策略实施以后的教学成果。通过了解变化的内容以及为何实施“转化”策略,从而进一步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实际效用,为新课改实施奠定一定基础的同时,可以令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深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为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仲崇恒.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转化”策略的变化[J].教学与管理,2015(20):54-56.
化学变化篇8
一、新教材带来的教学模式变化
在教材编者引领下,化学从“物理性质_+结构_+化学性质用途自然界的存在与分布制备”的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模式,改成了“用途自然界的存在与分布制备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性质”,先讲物质的用途和自然界的存在与分布,这样便于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探究的原动力,遵循了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化学必修I》中专题一就是很好的例子,从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物质分类及转化定量关系物质状态分离与提纯检验溶液的配置原子结构,这是人类探索物质世界的过程,也是化学家研究物质世界的过程,教材中这样的变化大大改善了学生学习兴趣,原来是老师带着知识、课本走向学生,尊重了知识体系,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求,现在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海洋,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在探究中学习,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自我需求的激发。这个变化应该说是教材编者的良苦用心,目前,大多数老师都已适应了这种教学模式,并且自觉内化了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内在需求被调动起来,科学探索的精神逐渐形成,思维的品质逐渐提高。
二、新课程理念带来的教学模式变化
化学变化篇9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创新;自主学习
中***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086-01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理念
在以往的教学中,一直是教材有什么,考试考什么;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一切都是由“我”主宰,学生的思维、行为完全都控制在教师手中,所以学生的问题和思维总在教师的掌握之中,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新课程理念要求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参与合作,师生互动,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引导学生自主钻研,鼓励他们求异创新,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问题相应就新颖而广泛,教师也会被他们的问题难住了。比如碳纳米管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特殊性能?什么是超导体?它有什么用?它的应用意味着什么?还有生活中的一些“希奇古怪”的问题等等。教师只能与他们一起上网、查资料,一起研究、学习。所以,现在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只能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甚至是他们的同学乃至学生。同学们设计实验,提出方案、实施计划,教师只起到一个参考作用,需要什么仪器、药品都由学生自行确定,不再是以往教师做、学生机械地看。在教学中,这一改变更加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牢牢地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学习方法。
二、由“实施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实施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在教学方式上,教师的身份是把前人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传声器”,而学生是吸收知识的“容器”。
例如,我们在课堂上传统的行为是“我教,你学;我说,你听;我问,你答”,以“教”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其表现是学生为教师服务,而不是教师为学生服务。实施新课改后,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所起的作用是点拨、指导、促进作用,可以是知识的、方法的,或者仅仅是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感到自己已有进步和收获,明确差距在哪、需要在哪些方面予以加强。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收益的也不仅仅是学生,而是师生双向交流,双方共同收益。
三、教学方式的改变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教学方式的变革,师生在交流合作中将实现成果共享。新的教学方式能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学生不仅探究到了书本上的知识,也探究了与人相关的空气、西红柿、黄瓜、饮用水、饮料、洗发水、护发素等的酸碱性,了解了厨房用的洗涤剂和卫生间用的洗涤剂的酸碱性的不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态度。这样能使一节枯燥无味的课变得兴趣盎然。还可以用多媒体或者***片卡片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许多不爱学的和学不会的学生轻松快乐的掌握知识。现在注重学生在知识、能力、研究方法上学到了多少,而不是只注重教而忽略学,这样才能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带来最大的收获。
四、学习方式的转变
自主学习是学生高品质的学习,所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就应该自主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原始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想做的事情就会有兴趣,就会越做越好,还能使学生开阔视野,自主查阅资料等去解决问题,老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事实证明,很多问题是通过学生们交流讨论得到解决的,这就是新理念中的“自主、交流、合作”。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可能有很多问题的知识方法是教师所不知道的,在双方的辩论下都能解决。因此自主、探究、合作并不是孤立的,在课堂教学中,三者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性、创造性,也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志品质;探究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思维方法:创新思维;合作学习则是学生适应未来全球化人才需求的一种前提保障。
总之,作为一名化学老师,不能不对新课改认真学习和思考,新理念下的教学要改变以往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改变多年来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工作方式,重塑自我,重构课堂,重建教学,倡导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训练学生获取新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我强烈地意识到:作为现代的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更新观念,勇于冲破束缚,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愿所有的教育同仁,能用新理念、新方式进行现代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注重过程与方法中树立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并能***创新的学习意识。
参考文献
化学变化篇10
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新教材突出体现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突出了STS思想。而物质的化学变化这一主题更是与社会联系紧密,是初中五个主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归纳、整理一些化学物质、化学现象的必要手段,所以对这一主题的教学是不容忽视的。
“物质的化学变化”共分为三个二级主题: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几种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本主题包括了初三化学很多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论性较强,它是以各物质间的化学反应为载体的,因此,各物质间反应的规律以及应用情况介绍和具体物质的性质,变化知识星湖联系,也和生产生活重点实际互相联系,紧密结合。故在本主题的教学中有着丰富的情景素材可供选择,另外老师也要设计一些典型的化学实验为教学服务。我在教学实际中主要是通过以法来传授给学生的。
一、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通过实验让学生获得理论知识,完成学习目标
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教学中,我常选择这些实验指导学生自己完成:水的沸腾,胆矾的研碎,纸张的燃烧,向硫酸铜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学生通过这四个简单的实验对比,就会从“有无新物质的生成”这一角度对两个变化有了深刻的认识。在讲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时,让学生亲身体验:向生石灰中倒入水,燃烧,木炭还原氧化铜这几个实验,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就会对这几个反应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这样老师常创设探究性实验,学生通过完成实验而得到一些理性的认识,既强化了学生实验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然,像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的探究,金属活动性的探究无疑也是我们需要通过探究性实验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法,不仅为老师省了“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生成性。
二、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
本主题内容在教材和教学过程中是分散安排的,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紧密衔接。教学每一个课题时都要注意夯实基础,也为以后的课题做好建基,一步一个脚印,不可急于求成,不能使任何一节课的知识成为学生脑中的空中楼阁。
三、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
自然界和生产生活的化学变化的现行时时都有发生。要善于运用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创设学习情境。如生活中有关缓慢氧化的例子、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例子等等,都可以作为教学时的情景素材,另外,老是平时收集的关于化学的一些小故事、化学新闻、化学趣事、科学论文、实物***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都可以用于创设学习情境,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四、化学俗语和化学韵语的使用,在增强学生学习趣闻性的同时,可以加深记忆
如本主题中涉及的内容可编为俗语如描述化学变化的:化学变化,颇有特征,不同物质,伴随而生,现象各异,五彩缤纷,放热发光,颜色变更,产生沉淀,生成气体。如质量守恒定律的韵语:反应前后、质量相等,原子数目、没有减增,客观事实、实验证明,原子种类、没有变更,原子相等、没有减轻,前后质量、必然相等。再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韵语:一解二设最后答,化学方程式不能差,准确寻找质量比,纯量代入不掺假,所有单位要一致,列式计算解决它。像这样的口诀在化学的学习中是很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