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10篇

化学平衡篇1

化学平衡常数是由温度决定的,反应温度不变常数不变。因此只要温度不变 就可以让化学平衡移动而常数不变 。

平衡移动的原因有很多:反应物的量多少、生成物是否及时分理出、溶液PH等等。

对于反应aA+bB=cC+dD :平衡常数和平衡的关系是K=A的a次方×B的b次方除以C的c次方×D的d次方。

化学平衡篇2

关键词 平衡 化学 教学

中***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在高中阶段,对于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我们主要就讨论温度、浓度、压强及催化剂这四个因素。对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压缩体积)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少方向移动;加入催化剂平衡不发生移动。这些单个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应该能轻松掌握,对于平衡的移动方向也应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小结:对于单个外界因素变化的平衡移动问题,只要运用勒夏特列原理(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因素,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即可解决。

2 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难点

3 如何破解平衡移动的难题

对于上面例子中出现的这类问题,仅仅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已经无法圆满解决,但只要引入化学平衡常数,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3.1 恒温恒容时平衡移动的判断

3.2 恒温恒压时平衡移动的判断

3.3 恒容时升温平衡移动情况

小结:恒容条件下,因升温引起的压强增大,因为没有改变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故对平衡没有影响。

4 在其它平衡中的应用

平衡常数不仅在化学平衡中存在,在其它平衡中同样存在。如在电离平衡中就存在电离平衡常数,在水解平衡中就存在水解平衡常数。在这些平衡中如果能巧妙地利用好平衡常数,同样能使其中的一些难题迎刃而解,做到事半功倍。

灵活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教学或研究,对一些平时说不明、理不清的抽象的化学平衡问题用清晰的数理方法进行分析,这样我们就能有效提高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化学平衡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化学平衡篇3

作为原理教学的一部分内容,它的形成是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不断循环进行归纳、演绎等逻辑推理的能力。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化学平衡教学反思范文,望大家喜欢。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范文一长郡中学教学开放周,我上了一节题为“化学平衡”的高三复习公开课。课后,感慨良多。化学平衡是一个重要的化学概念。化学平衡概念比较抽象,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也具有一定难度。“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教材必修块的内容,它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学习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卤化烃的水解、酯的水解的基础,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让学生能达到浅显易懂的教学效果就是课堂的最大收获,使之建立起清晰的化学平衡的观点是本节教学成功的关键。

本节课我的教学主线是:1.首先向学生灌输一种化学的思想,也就是化学究竟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举了工业上合成氨的例子,即如何来正确认识一个化学反应,提出了四个字“质”—质变,反应物可以生成生成物;“量”质量、物质的量;“能”能量的变化,即吸热和放热;“效”—效率、效果,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问题。以此来引入新课。2.回顾化学平衡知识点,提出可逆反应的定义,以及可逆反应的特征。3.从可逆反应入手,结合几个高考里面经常出现的***像,提出化学平衡的概念。并有学生归纳总结化学平衡的特征。4.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即化学平衡的判据。5.课堂练习题目巩固知识点。

进入高三复习已经两个多月时间,感觉自己还是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复习方法。归结起来也就是:“诊断练习”----“知识点回顾”-----“走进高考,高考真题赏析”-----“重难点突破”------“课堂练习”。两个多月下来,感觉效果不错,但是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就是课堂上学生活跃力不够。到了高三全是复习课,学生已经有了对知识的认知,以前总感觉这样很正常,但是听了师傅的课才发现,原来不是这样的。师傅的课堂,充满了所谓的“人文关怀”,师生配合非常好,学生的主体地位非常突出,而且有很多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这在我的课堂上是没有的。这段时间我也在反思这个问题,也请教了备课组很多专 家和老师。主要原因是,自己讲得还是太多了,生怕学生不会,生怕学生遗漏一些知识点。但是忽略了这是复习课,学生对于一些简单的、基础的知识点,已经通过自主预习、复习,早已经掌握,因此提不起兴趣也是很正常的。

其实从上次上完组内“硫及其化合物”公开课后,结合了很多老师给我的意见我也在进行自我调整,反思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多让学生讲,自己在旁边只是提醒、引导、点评。明显能感觉到学生的兴趣提上来了,而且非常高涨。当有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别的同学都能比较认真地听着,然后进行补充。学生的兴趣起来了,因此成绩的提高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个人认为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传给学生的是方法、兴趣、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审视问题的穿透力。让学生感到这门课学起来简单就是你的本事,这应是我们教师在教学教研上最该投入精力的一面,更是真正站在学生立场为他们着想,而且这样更能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范文二作为原理教学的一部分内容,它的形成是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不断循环进行归纳、演绎等逻辑推理的能力。

就我本人的这节课,由于学生已经掌握平衡常数的概念、意义,在此基础之上我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获知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平衡常数角度分析温度为什么能影响化学平衡,归纳总结温度对平衡的影响;然后让学生理性分析预测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根据所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提出实验方案-----讨论评价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获得信息-----验证预测,从而使学生亲身体验完整的探究性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与能力。最后本节课教师给学生点出外界条件改变引起的化学平衡的移动有两种情况,新的平衡状态一种是平衡常数改变,另一种是平衡常数不变的,这样为部分学生将来在研究有些题目中提到的等效平衡建立基础。最后通过学生解决问题来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

就这节课在实施过程中,对于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是通过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的,本节课更加注重了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预测、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方案、获得感性认识,与理性分析相结合,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科学实验探究能力。

在课的结束时通过合理设计习题,既巩固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让学生知道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体验学习化学的价值。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范文三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的这节内容也是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实验的探究相结合的,鉴于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教学经验。

一、在教学方法上,同样采取通过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充分运用交流、提问等手段,在这里为了理解和巩固知识,结合***像教学,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转换成***像。强化运用规律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

二、在内容的处理上。

1、鉴于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教学不足的地方,如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理论分析的能力,在这节内容处理上,先以一个实验作案例分析指导,在放手让学生独自探究,效果比上次好多了。

2、学生在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这两个知识点上容易混淆。

在这两个知识点上,既有联系性又有***性,在教学处理上,既要分开又要有机结合。例如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速率都会加快,但学生会错误理解为放热反应方向的速率减小。

化学平衡篇4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探讨与分析

高中化学是一门理论性与技术性较强的学科,其中化学平衡的移动是化学核心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平衡与对化学状态平衡的了解,也可以充分的掌握各种条件下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有利于学生分析与归纳以及总结的思维能力以及以现象看本质、从宏观到微观的看待事物变化的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习长期保持对化学的探究性与兴趣。

1.对化学平衡概念的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对化学平衡概念的分析一定要直观详细的传授给学生,特别是分析浓度、温度、压强之间的变化从而使得平衡移动现象的分析。例如:当V正≠V逆时,由V正与V逆的相对大小来决定平衡移动的方向,不能只对概念进行强制灌输,要重点分析概念得出的原因,引导学生探究思考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塑造。教师可以通过平衡球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再讲解分析探源,来分析平衡移动的具体原因,升温,吸热方向的速度增长比放热方向的速度增长是明显比较快的,平衡会往吸热方向移动。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平衡状态的移动规律,教师也可以较为形象的去解答平衡移动的方式,例如压强对气体反应主要是通过改变气体组成浓度来实现的。在讲解中不能说加压会使平衡往体积减小的方向来移动而确定移动的方向,必须强调气体在压缩体积的过程中,经受加压对体积减少的反应速度比体积增大的反应速度增长更明显。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是恒容通无关气体,反应体系各物质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恒压充无关气体,整个体系体积膨胀,整个体系的压强不变,但是这个过程相当于反应体系减压,平衡向着气体系数增大方向移动。

2.理清平衡移动与转化率的关系

反应物的转化率: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某一指定反应物转化的物质的量(或浓度或体积)与起始物质的量(或起始浓度或体积)的比值。转化率的变化主要是对反应结果的主要是两点的考虑,一是平衡正移,一般是指反应物转化率减小的情况,在教学中不能简单的认为平衡正移则是代表转化率大;二是平衡移动的认识,学生容易认为化学平衡移动发生了改变,转化率就一定有改变。

难点一:压强的影响 对于mA(g)+nB(g) pC(g)+qD(g)

若m+n>p+q时,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移动,A、B的转化率升高;

m+n

m+n=p+q时,压强变化,平衡不移动,A、B的转化率不变。

4.加入惰性气体或与平衡体系无关的气体

如果容器的体积不变(总压强增大),A、B的转化率不变。如果容器的压强不变(容器的体积增大):

①m+n>p+q时,A、B的转化率降低。

②m+n

③m+n=p+q时,A、B的转化率不变。

难点二:浓度的影响

(Ⅰ).反应物只有一种的可逆反应:

在一定温度下,2A(g) B(g)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A的转化率为a1,

若容器的温度和体积不变,继续增加A的量,再次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a2 ,则a1

若容器的温度和压强不变,继续增加A的量,再次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a3,则a1=a3

(Ⅱ).反应物是两种的可逆反应

aA(g)+bB(g) cC(g)+dD(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

①若只增加一种反应物的量,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本身的转化率降低。

若同时增加两种反应物的量,且与初始投入的物料之比成比例。

若a+b>c+d, 则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

若a+b

若a+b=c+d, 则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

②恒温恒压条件:不论该反应的气体分子数如何变化,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

③若同时增加两种反应物的量,且与初始投入的物料之比不成比例,一般先让加入量满足成比例,然后把多出来或少的物质看成是单独再加入或减少的,利用规律五中的①来解决。

总结:综上所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应该通过对教材的充分了解以及对教学元素的正确使用来进行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对概念的分析以及对平衡移动与转化率之间的关系来让学生真正的理清概念,打好化学基础,有利于学生在后期对化学其他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有效性,打造一个高效的化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汪志成.化学平衡移动的几个疑难问题辨析[J]. 教学与管理. 2006(01)

[2] 贾兆旭.一种判断压力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简便方法——等量抵消法[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4(05)

化学平衡篇5

易错点1 化学平衡移动与转化率

例1 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之后,改变下列某个条件,一定能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的是( )

A.选择高效催化剂

B.及时分离气体产物

C.增加反应物质量

D.增大体系压强(缩小体积)

错例 忽视两个反应物参与反应,加入一种反应物,反应物转化率增大,错选C项。

解析 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移动,A项错误。分离产物,平衡向正方向移动,B项正确。增加反应物的质量,若该反应物是固体,不影响平衡移动;若反应物为气体,该反应物的转化率降低,C项错误。对于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D项错误。

答案 B

纠错笔记 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2M(g)?N(g),达到平衡之后,增加M气体,相当于压缩体积,平衡向正方向移动,M的转化率增大。

易错点2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因素

例2 某条件下,在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W(g)=X2(g)+3Y2(g) [ΔH]>0。达到平衡后,仅改变下表中反应条件①,该平衡体系中随①递增而②递减的是( )

[选项\&A\&B\&C\&D\&①\&温度\&温度\&加入X2(g)量\&加入W的量\&②\&混合气体

摩尔质量\&平衡常数\&混合气体压强\&混合气体中

W体积分数\&]

错例 不会对两个平衡进行转化,错选D项。

解析 正反应吸热,升温,气体分子数增多,摩尔质量减小,A项正确。升温,平衡常数增大,B项错误。加入X2气体,混合气体压强增大,C项错误。加入W,相当于原平衡加压,平衡向左移动,W体积分数增大,D项错误。

答案 A

纠错笔记 (1)升温,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温,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2)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3)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4)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改变温度,平衡常数一定改变。

易错点3 化学平衡与***象

例3 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乙烯和水蒸气,发生如下可逆反应:CH2=CH2(g)+H2O(g)?CH3CH2OH(g) [ΔH]

[反应进程][乙烯体积分数][无催化剂][催化剂] [反应进程][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3P][2P] [反应进程][反应热] [3T][2T] [反应进程][乙烯转化率] [A B][C D]

错例 忽视催化剂对平衡移动无影响,错选A项。

解析 催化剂不能使平衡移动,A项错误。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反应物和产物都是气体,所以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压强增大,反应加快,所以压强越大,反应越快,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越大,B项正确。反应热只与化学计量数有关,与化学反应进行程度无关,C项错误。乙烯与水蒸气投料体积比越大,乙烯的转化率越小,D项错误。

答案 B

纠错笔记 突破***象三步曲:第一步,分析纵坐标、横坐标表示什么,起点、拐点、平台、斜线含义;第二步,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判断压强大小、温度高低;第三步,联系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易错点4 平衡常数、转化率与化学平衡移动

例4 工业上,利用乙烯合成乙醇原理:CH2=CH2(g)+H2O(g)?CH3CH2OH(g) [ΔH]

A.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乙烯转化率降低

B.充入水蒸气,反应速率和乙烯的转化率都增大

C.分离出乙醇,反应速率和乙烯的转化率都增大

D.选择高效催化剂,反应热[ΔH]和乙醇产率增大

错例 忽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错选C项。

解析 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A项错误。充入水蒸气,平衡向正方向移动,乙烯转化率提高,B项正确。分离乙醇,平衡正向移动,化学反应速率不会增大,C项错误。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所以不改变焓变和产率,D项错误。

答案 B

纠错笔记 转化率=[已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投入总物质的量],当投入总物质的量不变,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越多,如平衡向正方向移动,转化率会提高;当投入总物质的量增大,平衡移动时消耗的物质质量增大较小,投入总物质的量增大较快,转化率降低。

易错点5 化学平衡原理在化工生产中运用

例5 工业合成氨是生产肥料的基础。已知合成氨反应[ΔH]=-92.3 kJ・mol-1,ΔS(T=298K)=-198.76 kJ・mol-1。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某个条件。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

A.压强越大,反应速率和转化率越大,生产成本越低

B.室温(298K)合成氨的反应能自发进行

C.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

D.向平衡体积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物转化率降低

错例 忽视化工原理在生产中应用,生产过程中需要材料、能源等。

解析 压强过大,会提高生产成本,A项错误;T=298 K, ΔG=[ΔH]-T・ΔS=-92.3 kJ・mol-1 -298K× (-198.76 J・mol-1・K-1)=-33.1 kJ・mol-1,该反应能自发进行,B项正确。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C项错误。增加氮气的浓度,氮气的转化率降低,氢气转化增大,D错误。

答案 B

纠错笔记 化工生产中温度、压强、催化剂的选择要符合一个原则: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选择合适温度,提高催化剂催化活性温度。压强太大,设备材料、能源要求会加幅度提高,成本会增大。

易错点6 化学反应自发性判断

例6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2Cs+O2g=2COg] [ΔH

B.若[CaCO3s=CaOg+CO2g]在高温下自发进行,则[ΔH

C.若[4FeOH2s+O2g+2H2Ol=4FeOH3s]在任何条件下自发,则[ΔΗ

D.若[4NH3g+5O2g=4NOg+6H2Og] [ΔH

错例 不会用自由能复合判据,错选B。

解析 熵增反应,放热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A项错误;熵增反应,高温下自由能小于0,则焓变大于0,B项错误;熵减反应,在任何条件下自发进行,则焓减,C项正确;熵增、焓减反应,在较低温度下自发进行,D项错误。

化学平衡篇6

一、化学平衡***象题的解题方法:看***象想规律作判断

一看***象:从全局到局部,先看横、纵坐标的含义,再观线的走势(曲线的变化趋势、斜率大小等),最后寻找特殊点(曲线的起点、终点、交叉点、极值点、转折点等)思考意义。

二想规律:根据***象进行信息提取和挖掘,联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相关原理。

三作判断:在统摄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用数据计算得出相应的结论。

二、化学平衡***象解题技巧

(1)先拐先平,数值大:先出现拐点先平衡,对应的温度、压强值都增大。

(2)定一议二:当***象中有多个变量时,可做辅助线,即确定横坐标不变,讨论纵坐标与曲线的关系;或确定纵坐标不变,讨论横坐标与曲线的关系。

(3)三步分析法:一看反应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二看v正、v逆的相对大小;三看化学平衡是否移动或移动的方向。

三、典型例题

1. 速率(v)—时间(t)

例1 对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X+Y?W+Z,增大压强,则正、逆反应速率(v)的变化如下***,分析可知X、Y、Z、W的聚集状态可能是( )

[O][v(正)] [t][v(逆)][v′(逆)][v′(正)][v]

A.Z、W为气体,X、Y中之一为气体

B.Z、W中之一为气体,X、Y为非气体

C.X、Y、Z皆为气体,W为非气体

D.X、Y为气体,Z、W中之一为气体

解析 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由***象可知,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

答案 CD

2. 浓度(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转化率等)—时间(t)

例2 对于合成氨N2(g)+3H2(g)?2NH3(g) H

C]

解析 ***A探讨温度与NH3的体积分数的关系,由***知T1

答案 AC

3. 速率—温度、压强

例3 下列各***是温度或压强对反应2A(s)+2B(g)?2C(g)+D(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正确的***象是( )

C D]

解析 ***中表示的是速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寻找其特殊点:曲线交点表示建立平衡时的温度或压强。上述反应中,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压强的增大而增大,线的走势B与C错误。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v正>v逆 ,A***正确;增大压强,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v正

答案 AD

4. 某物质的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温度(或压强)

例4 有一化学平衡mA(g)+nB(g)?pC(g)+qD(g),如***表示的是A的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的转化率][O][T/℃][106Pa][105Pa][104Pa]

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m+n>p+q

B.正反应是吸热反应;m+n

C.正反应是放热反应;m+n

D.正反应是吸热反应;m+n>p+q

解析 ***象中有三个量,采用“定一议二”,即定一个量来分别讨论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先定压强,讨论T与A的转化率的关系:同一压强下,温度越高,A的转化率越高,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再定温度,讨论压强与A的转化率的关系:同一温度下,压强越大,A的转化率越高,说明正反应是体积缩小的反应,即m+n>p+q。

答案 D

5. 某物质的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时间—温度(或压强)

例5 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aA(g)+bB(g)?cC(g)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混合气体中B的质量分数w(B)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1

B.T1>T2,P1

C.T1P2,a+b

D.T1>T2,P1>P2,a+b>c,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解析 解答本题要综合运用“定一议二”和“先拐先平”的原则。由(T1,P1)和(T1,P2)两条曲线可以看出:①温度相同(T1),但压强为P2时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短,即反应速率大,所以P2>P1;②压强较大(即压强为P2)时对应的w(B)较大,说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则a+bT2;②温度较高(即温度为T1)时对应的w(B)较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答案 B

6. 其它***象

例6 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NO(g)+CO(g)?[12]N2(g)+CO2(g) ΔH=-373.4 kJ·mol-1,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正确的是( )

解析 该反应为气体计量数减小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生成物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平衡常数减小,A项错误;同理,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O的转化率减小,B项错误;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物质的量无关,C项正确;增加氮气的物质的量,平衡逆向移动,NO的转化率减小,D项错误。

化学平衡篇7

A. 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硅的产率

B. 若反应开始时H2为2 mol,则达到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 kJ

C. 反应至4 min时,若HCl的浓度为0.12 mol・L-1,则H2的反应速率为0.03 mol・L-1・min-1

D. 当反应吸收热量为0.025Q kJ时,生成的氯化氢通入100 mL 1 mol・L-1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2. 在甲、乙烧杯里分别盛装硝酸亚铁稀溶液、含KSCN的氯化铁稀溶液,溶液中存在平衡: Fe2+(浅绿)+2H2O?Fe(OH)2+2H+(甲); FeCl3+3KSCN?Fe(SCN)3(红色)+3KCl(乙)。若在甲中滴几滴浓盐酸,在乙里加入少量氯化钾固体(均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杯里绿色变深,乙杯里红色变浅

B. 甲杯里绿色变深,乙杯里红色变深

C. 甲杯里浅绿色变成黄色,乙杯里红色无明显变化

D. 甲杯里浅绿色变成黄色,乙杯里红色变浅

3. 在两个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两个可逆反应: C(s)+H2O(g)?CO(g)+H2(g)(甲); CO(g)+H2O(g)?CO2(g)+H2(g)(乙)。下列状态能表明甲、乙容器中反应都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②恒温时,气体压强不再改变 ③各气体组成浓度相等 ④反应体系中温度保持不变 ⑤断裂氢氧键速率等于断裂氢氢键速率的2倍 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⑦单位时间内,消耗水的质量与生成氢气的质量比为9:1 ⑧同时间内,消耗水蒸气的物质的量等于消耗氢气的物质的量

A. ①②⑤ B. ③④⑥ C. ⑥⑦⑧ D. ④⑤⑧

4. 700℃时,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反应:CO(g)+H2O(g)?CO2+H2(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1>t2):

[反应时间/min\&n(CO)/mol\&H2O/mol\&0\&1.20\&0.60\&t1\&0.80\&\&t2\&\&0.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在t1 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0.40t1]mol・L-1・min-1

B.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 mol CO和1.20 mol H2O,到达平衡时,CO为0.2 mol

C.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 mol H2O,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增大,H2O的体积分数减小

D. 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5. 向绝热恒容的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如***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 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

C. 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

D. [Δt1=Δt2]时,SO2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

6. 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 mo1 N2和8 mo1 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的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 )

A. 5% B. 10% C. 15% D. 20%

7. 在2 L密闭容器中,投入2 mol・L-1 PCl5(g),在一定温度下PCl5(g)?PCl3(g)+Cl2(g)达到平衡状态,测得c(PCl3)=0.5 mol・L-1

(1)在该温度下,化学平衡常数([K])= 。

(2)在该温度下,五氯化磷的转化率为 。若其他条件不变,再向该容器通入2 mol PCl5(g),达到新平衡时,五氯化磷的转化率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 。

(3)其他条件不变,采用下列措施能使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的有 。

A. 缩小体积 B. 升高温度

C. 选择高效催化剂 D. 减小压强

8. 在830 K时,可逆反应CO(g)+H2O(g)?CO2(g)+H2(g)形成的平衡体系具有某些特殊性:

[序号\&CO起始浓度\&H2O起始浓度\&平衡时CO转化率\&①\&3 mol・L-1\&0.75 mol・L-1\&20%\&②\&3 mol・L-1\&0.45 mol・L-1\&60%\&]

请结合反应分析上述数据,总结规律填空(设CO和H2O的起始浓度分别为a和b,平衡时H2浓度为c)。

(1)在多次实验中,若保持b不变,a增大,达到平衡时,CO转化率将 ,H2O转化率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当a=4 mol・L-1,c=1.5 mol・L-1时,则b= ;

(3)当a=2b时,则a∶c= ;

化学平衡篇8

关键词:无机化学 教学探讨

《无机化学》是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化工工艺专业等化学类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学习本课程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它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后继化学课程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一般无机化学问题的能力。

针对我校中职学生基础差的特点,为了让学生能掌握知识点,并能灵活运用,我对《无机化学》的重点章节——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内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探讨。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就是预期教学结束时所应达成的学习结果或终点行为。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是教学过程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在设定这章教学目标时围绕了两个重点展开。第一: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在教学中,我简化运算,强调运用,向学生讲明熟记、理解、运用内容。使学生学习起来更有目的性,做到心中有数。具体做法和要求是:

1.能写出化学反应速率表达式V=C/T,单位,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熟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能判断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

3.根据平衡示意***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

4.熟记化学平衡的特点,并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5.熟记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6.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能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

7.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在生产中的应用。

二、 教学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我直接采用演示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省略了理论推导。采用这种方法,现象更直观,能让学生加深印象,深刻记住结论,并能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要求方面,我做了以下工作:

1.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通过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情况的分析和判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强调药品的使用安全,讲明实验原理、目的。

4.教师在考试过程中要注意考中教,引导学生考中学。

3.考核

关于考核,我做了如下尝试:

考核分两部分进行:第一:技能考试;第二:理论考试,参加了技能考试方可参加理论考试。所谓技能考试就是自己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并对实验现象用理论知识解释。以下有五个问题需要学生需要抽取三个内容设计实验:

1.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5.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技能考试的优点: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生由被动、机械的操作变为主动、探究的实验,活跃了学生思维,开发了学生潜能,使学生成为了实验教学的主体,在实验中去发现、去感受、去探究,学生的潜力在实验的过程中得以挖掘。学生亲自做实验印象更深刻,这时学生变成操作者、实验者,思考问题变成主动。技能考试的缺点:知识面不能覆盖全章。这就有了理论考试,理论考试很全面,理论考试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无机化学》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这个部分教学的探讨,是我对《无机化学》教学进行了一次尝试,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研究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我深切感到:教学改革需要大家不断地努力、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胡育,张元勤等,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5月

化学平衡篇9

考点1、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及影响因素

1.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1)灵活应用“反应速率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浓度变化量之比=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这一公式求算化学反应速率,确定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书写化学方程式。

(2)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要指明具体物质,比较同一反应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时,一般采用“归一”法:①换算成同一种物质,一般换算成化学计量数小的物质;②把各物质的单位进行统一。

2. 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方向是一致的,但影响程度不一定相同

(1)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v(正)立即增大,v(逆)逐渐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特别提醒:固体、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定值,不因其量的增减而影响反应速率,但因表面积(接触面积)的变化改变反应速率。

(2)温度:①升高温度,不论正反应还是逆反应,不论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反应速率都加快,且对吸热反应方向影响较大,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②降低温度,v(正)、v(逆)均减小,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改变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是引起浓度的改变。且对液体反应方向影响较大。

(4)催化剂: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v(正)、v(逆)同倍增大,平衡不移动,ΔH不变。

【例1】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染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如下***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在0~50 min之间,pH=2和pH=7时R的降解百分率相等

B. 溶液酸性越强,R的降解速率越小

C. R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大

D. 在20~25 min之间,pH=10时R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04 mol・L-1・min-1

解析:在0~50 min之间,pH=2和pH=7时反应物R都能完全反应,降解率都是100%,故A正确;pH为2、7、10时,通过曲线的倾斜程度可看出溶液的酸性越强,R的降解速率越大,故B错误;***中无法比较同一pH条件下,R的起始浓度与降解速率的关系,故C错误;20~25 min之间,pH=10时R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2×10-4mol・L-1/5 min=4×10-6mol・L-1・min-1,故D错误。

答案:A

【例2】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KIO3)和亚硫酸钠可发生如下反应:2IO3-+5SO32-+2H+=I2+5SO42-+H2O。生成的碘可以用淀粉溶液检验,根据反应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某同学设计实验如表所示。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表中V2=________mL。

解析: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该实验研究的是温度、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由于实验1和实验2的温度相同,故实验2与实验3的溶液的浓度一定相同,即水的体积一定相同,因此V2=40 mL。

答案:探究该反应的速率与温度、亚硫酸钠溶液浓度的关系(或其它合理答案) 40

考点2、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

分析化学平衡移动的一般思路

【例3】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固体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

(1)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 。

A. 2v(NH3)=v(CO2)

B. 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C. 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 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2)根据表中数据,列式计算25.0 ℃时的分解平衡常数:

(3)取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固体放在一个带活塞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在25.0 ℃下达到分解平衡。若在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将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解析:(1)根据化学平衡状态判断标志是v正=v逆,各组分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由NH2COONH4(s)?2NH3(g)+CO2(g)可见该反应为不等体积变化(即反应物和生成物气体分子数不相同),可以得恒容状态下压强不变或混合气体密度不变时,反应即达到平衡状态,但上述反应中反应物无气体参加,因此生成物中各组分气体体积分数恒定不变。

答案:D

化学平衡篇10

化学平衡(第1课时)

化学平衡贯穿高中必修与选修内容,主要体现在必修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和选修四“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等主题中,承前而又启后,是学生认识化学、学习化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从化学平衡中抽象出的化学平衡模型往往是学生的认知难点,因此化学平衡这一节不仅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一、单元课程理念分析

本单元主题为“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从化学反应速率入手,延伸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最后过渡到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不仅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同时它也遍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工业生产中,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进行归纳总结。从课程基本理念来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要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包括生活经验以及前面已经学习过的化学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贯彻落实以化学实验为主的课程理念,使学生体验科学究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应该用更加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也应该主动的进行自我评价。

二、内容标准分析

在义务教育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过饱和溶液以及溶解度的概念,这对于学生理解蔗糖的溶解、结晶平衡很有帮助。在必修二“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以及浅显的化学反应限度问题,并学习了催化剂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炼铁高炉尾气中存在的化学反应的限度问题。但是前面学习的这些内容仅是学习化学平衡章节的铺垫内容,虽然有部分交叉,但却是螺旋式上升的知识结构,在内容标准的要求上也有很大不同,但是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内容标准对比:

教材章节

内容标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二节:溶解度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

3.了解结晶现象。

4.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①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探究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认识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重要性。

2.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①实验探究:温度、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②设计实验:证明某些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

1.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理论加以解释。

3.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①实验:温度、浓度对溴离子与铜离子配位平衡的影响。

②讨论:化学反应的趋势和速率。

③讨论:合成氨反应条件选择的依据。

从内容标准的动词上来看,从初中时期的知道、认识阶段,到必修二认识、了解阶段,再到本章节的探究、解释阶段,可见对于化学平衡的学习是一个不断进阶的过程,也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初中时期学过的溶解度概念是我们研究溶解、结晶平衡的基础;必修二中的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引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通过实验初步探究了可逆反应的限度问题,并认识到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而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要进一步深入了解可逆反应、可逆过程,掌握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的特征,描述平衡的建立过程,并能够将可逆过程的平衡状态迁移到化学平衡状态,能够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从活动与探究建议来看,实验探究贯穿三个板块,可见教师在讲授化学平衡这一章节时,一定要注重运用探究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合作意识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单元知识类型分析

从化学知识的分类上来看,本单元主要涉及化学用语、概念原理、化学计算以及化学实验四种知识类型。

化学用语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

概念原理

可逆过程、可逆反应、化学平衡

化学计算

浓度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化学平衡状态时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运算

化学实验

蔗糖溶解、结晶平衡,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的可逆平衡

四、单元概念***的概念编排顺序及特点

从这一单元的概念***来看,化学平衡是与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反应进行的方向同一层级的概念,不同的是,化学反应速率是化学动力学问题,而化学平衡与反应进行的方向是化学热力学问题。化学平衡下面是发散出的更加细化的相关的概念,化学平衡是基于可逆反应的平衡,因此可逆反应是下层概念,可逆反应又有自己的下层概念,即它自身具有可逆性和限度。化学平衡的改变带来的就是平衡的移动,因此平衡移动是与可逆反应平行的下层概念,而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以及解释平衡移动的勒夏特列原理又是平衡移动的下层概念。化学平衡常数作为衡量可逆反应是否到达平衡的有效手段,也是化学平衡的下层概念。影响化学平衡的三大因素作为影响化学平衡因素这一概念下的三个平行概念。不难看出,化学反应作为本节的中心概念向外辐射,概念与概念之间层层递进也层层细化。

五、教材分析

化学平衡这一节位于选修四第二章第二节,承接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的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同时也是选修四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理论基础,地位十分重要,同时也是教学的和学生学习的重难点。

栏目分析:

先行组织者分析——P25页第一段作为本节内容的先行组织者,通过例举了几个学生之前就已经接触过的化学反应,提出我们从前没有考虑反应的限度问题。然后通过物质的溶解引入溶解平衡这一物理平衡,引导学生在可逆过程平衡的基础上,构建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利于学生理解,进行知识建构;从哪可逆过程到可逆反应,从简到易,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

P25资料卡片——详细讲解了固体溶质的溶解、结晶过程作为可逆过程的特点,便于学生理解可逆过程以及可逆过程的平衡,同时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溶液理论。

P26资料卡片——对可逆反应进行了明确定义,并将反应限度为100%以及为0%的反应作为特殊情况处理,那么所有的化学反应就实现了统一。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于可逆反应的理解,在可逆反应的基础上建构化学平衡。

六、学情分析(三维目标起点状态)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解度的概念,明确蔗糖在水中不能无限溶解,在过饱和溶液中会有结晶析出。

2、了解温度能够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3、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催化剂与温度能够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5、对可逆反应有一定的了解。

过程与方法:

1、有一定实验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2、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但是不强。

3、抽象思维能力不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控制化学反应速率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意义。

2、知道在工业生产(高炉炼铁)中存在化学反应的限度问题,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可以提高转化率。

七、三维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溶解平衡这一可逆过程的理解和迁移,使学生建立起化学平衡的概念,并理解可逆反应,明确可逆反应的表达方式。

2、通过实验探究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实验探究能力、科学素养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2、通过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归纳出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特征。3、能用平衡状态的特征来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过程与方法:

1、从学生已有关于溶解的知识——溶解平衡,导入化学平衡,通过对溶解平衡的理解和迁移,使学生建立起化学平衡是个动态平衡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探究可逆过程、可逆反应以及化学平衡的特点。

3、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讨论并归纳出反应达到平衡时所具有的特征。

4、通过适当的练习让学生用已归纳的平衡特征来判断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某种程度时是否达到平衡。

5、通过课下查阅资料,提高搜集信息、筛选信息以及提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化学平衡普遍存在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工业生产中,改变化学平衡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化学平衡的核心内容——动态平衡,日常生活中的溶解平衡、环保等平衡问题与化学理论密切联系在一起——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八、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对可逆过程以及可逆反应的认识和理解。

2、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以及概念理解。

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4、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教学难点:

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以及判断。

重难点确定理论依据:

对于本节内容而言,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化学平衡展开,化学平衡这一节是下一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选修二“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延伸,无论在教材中还是在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是对于可逆过程以及可逆反应的认识和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以及概念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以及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都是教师教学的重点。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对可逆过程以及可逆反应的认识都比较浅显,而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化学平衡又十分抽象,不利于他们的理解,因此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以及判断是教学难点。

九、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提问法、谈话法、实验探究法、讲解法

十、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

环节一

可逆过程及平衡

【提问】:大家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思考一下,蔗糖能够在水中无限的溶解吗?

【讲解】我们以前就已经学习过蔗糖、食盐等固体是不能在水溶液中无限溶解的,因为他们都有一定的溶解度。

【PPT展示】展示一杯饱和蔗糖溶液,杯内仍有没有溶解的蔗糖固体。

【提问】大家思考一下,当蔗糖溶液达到饱和的时候,溶解现象还存在吗,如果存在,如何通过实验验证呢?

【教师引导】向饱和蔗糖溶液中加入继续加入蔗糖晶体,蔗糖晶体的总质量不会再减少,但是如果蔗糖晶体能够在别的地方析出,就能证明蔗糖在析出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溶解,因为在一定温度下,蔗糖的溶解度是一定的。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手段让蔗糖在别的地方析出呢?

【PPT展示】播放向蔗糖溶液中插入棉线并有蔗糖晶体在棉线析出的视频,验证先前提出的假设。

【板书】蔗糖溶液

可逆过程

在溶液达到饱和时,v溶解=v结晶

【总结】蔗糖溶解是一个可逆过程,溶液达到饱和时,并非是一个静止的过程,而是蔗糖晶体的溶解速度与析出速度相同。

【提问】既然溶液中一直存在着溶解和结晶的过程,那在溶液还未达到饱和前,这两种过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在过饱和的情况下,这两种过程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阅读P25资料卡片。

【总结并板书】

未饱和时:v溶解>v结晶

过饱和时:v溶解

【思考并回答】

蔗糖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因此不会无限度的溶解。

【仔细观察】通过观察***片确定自己回答的正确性。

【思考并进行交流】溶解现象可能仍然存在,只不过溶解过程与结晶过程速度一样。

【实验设计】通过回顾初中知识,想到向饱和蔗糖溶液中插入棉线,观察是否有蔗糖晶体析出。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得出饱和蔗糖溶液中同时存在溶解与结晶两个过程,且v溶解=v结晶的结论。

【思考并回答】在没有达到饱和前,v溶解>v结晶;在过饱和的情况下v溶解

回顾溶解度概念,让学生明确蔗糖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是有一定

“限度”的。

温故知新,在溶解度、饱和溶液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实验探究蔗糖的溶解是一个可逆过程,在饱和溶液状态下溶解与结晶达到平衡。

实验设计过程如果学生没有想到插入棉线,其他可行的方案也可以,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干预

明确蔗糖溶解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在达到平衡时正过程与逆过程的进行速度一样。在没有达到饱和前,v溶解>v结晶;在过饱和的情况下v溶解

环节二

可逆反应

【导入】我们刚刚研究了蔗糖溶解这一可逆过程,但是我们不仅接触过像蔗糖溶解这样的可逆过程,还接触过可逆反应,比如说在高炉炼铁中存在的焦炭和氧气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以及我们工业上的合成氨反应。

【板书】可逆反应

高炉炼铁:

2C+O2=2CO

工业及合成氨:

2N2+3H2=2NH3

【讨论】我们现在已经举出了几个可逆反应的例子,让我们来归纳一下,到底什么样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可逆反应应该用什么特殊的表示符号呢?

这个反应叫做可逆反应吗?

【总结】在相同的条件下能够同时从正向和逆向两个方向进行化学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可逆反应要用可逆符号来表示。

【回顾】回顾从前学过的可逆反应,以及他们在工业生产的体现。

【交流讨论】可逆反应是正向和逆向均能进行的反应,但是要在同样的条件下,氧气与氢气生成水的过程与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反应条件不一样,所以不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要用可逆号而不是等号来表示。

从可逆过程过渡到可逆反应,是知识进阶,也是知识迁移的一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把握可逆过程与可逆反应之间的关系。

通过交流讨论以及教师引导明确可逆反应的定义以及基本特征,能够判断可逆反应。

环节三

化学平衡

【类比探究】我们已经研究过,对于可逆过程,当它达到平衡时,存在v溶解=v结晶的动态平衡,那么可逆反应作为可逆过程的一种,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平衡呢?

【追问】那在达到平衡之前,这个可逆反应是怎样进行的呢?

【PPT展示】二氧化氮在容器里的反应过程,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气体颜色。预测达到平衡时的现象。

【继续PPT展示】将刚刚的实验装置进行热水浴操作,气体颜色改变,引导学生思考原因。

【讲解】气体颜色的改变意味着v正≠v逆了,说明平衡发生了移动,这意味化学平衡是可以改变的。

【回顾总结】在到达平衡时,这个体系有什么特点呢?

【总结归纳并板书】化学平衡

定义:

研究对象:可逆反应

标志:各组分浓度都不再改变

实质:v正=v逆

特征:

①逆:只有可逆反应才有化学平衡

②等:v正=v逆

③动:反应并没有停止,而是达到了动态平衡。

④定: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都不在改变。

⑤变:化学平衡是可以改变的。

【思考交流并回答】可逆反应同样存在这样的平衡,在达到平衡时v正=v逆,反应物不再减少,生成物也不再增加。

【回答】在到达平衡之前v正>v逆,,

反应物不断减少,生成物不断增加。

【观察并思考】

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v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装置里的气体颜色不再改变。

【思考并回答】NO2变少了N2O2变多了,反应进行的程度加深了一些。

【归纳思考并回答】到达平衡时v正=v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化学平衡会因为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通过类比推理、知识迁移,以及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发掘出可逆反应的平衡特征。

教师引导,通过类比和迁移,自我构建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思考、讨论交流等方式发现化学平衡的特征

通过归纳总结以及教师讲解,在化学平衡建立的基础上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

环节四

巩固提升

【习题巩固】

【例1】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

A.

C的生成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molB

C.

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D.

A、B、C的分子数比为1:3:2

【例2】

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反应:

在恒温下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B

A.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P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

C.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共存

D.反应容器内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例3】

下列说法可以证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C

)

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B.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C.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D.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

【教师讲解】

【思考作答】

回顾刚刚讲到的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并通过逻辑推理,简单运算等方式来确定答案。

【聆听讲解】仔细听教师讲解,审查自己的错误以及思维漏洞。

这是三道均是判断可逆是否达到平衡的题目,但是切入点却不一样,即从不同的方面来判断各组分是否还在变化,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有利于学生对化学平衡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他们逻辑推理能力。

环节五

情感升华

【PPT展示】合成氨工业在人类历史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合成氨工业,就不会有今天迅猛发展的农业,也就不能养活地球上的七十多亿人口,尽管合成氨工业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收益,但事实上反应:

2N2+3H2=2NH3

它的转化率并不高,而提高合成氨的转化率,仍然是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的问题,如何让反应朝我们希望的方向进行?请大家思考这个问题并查阅相关资料,我们下一节课会讲解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倾听、思考】感受化学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巨大贡献,并结合合成氨工业中的可逆反应,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印象,同时积极思考老师留下的问题并进行资料的查找。

通过讲述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应用以及贡献,让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增强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十一:板书设计

主板书

三、化学平衡

研究对象:可逆反应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浓度、质量、质量分数、体积分数)保持不变的状态。

标志:各组分浓度都不再改变

实质:v正=v逆

化学平衡特征:

逆、等、动、定、变

主板书

一、可逆过程

在溶液达到饱和时,v溶解=v结晶

未饱和时:v溶解>v结晶

过饱和时:v溶解

二、可逆反应

特点:在相同的条件下能够同时从正向和逆向两个方向进行化学的化学反应。

表示:可逆符号

到达平衡:v正=v逆

未达平衡:v正>v逆

副板书

练习题目的一些讲解

十二:教学设计反思

困难:

1.

不能准确判断一课时教学具体能够进行到什么地方,因为没有进行过具体授课,因此无法确定每一部分的教学过程具体需要多长时间。

2.

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只有习题和口头提问。

3.

教学设计过程中,不能准确判断哪一种教学活动更有助于学生理解。

解决策略:

1.

上网查找一些精品课程,同时学习老师发的一些案例,将一课时教学内容确定在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之前。

2.

应该设计导学案对学生进行评价。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化学平衡10篇

学习

第一学期后勤工作计划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第一学期后勤工作计划,内容包括第一学期后勤工作计划,后勤管理本学期工作计划。1、抓好后勤队伍建设。要做好学校后勤工作,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后勤队伍十分必要。首先要稳定后勤队伍,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通过学习、思想工

学习

初三化学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初三化学10篇,内容包括初三化学上册,初三化学全部内容。1明确学习目的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同时也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成就。中学化学教材编入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

学习

电子银行工作经验总结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电子银行工作经验总结,内容包括电子银行部工作总结,电子银行工作不足怎么总结。关键词:银;质量控制;标准样品;制备;均匀性;稳定性;定值银属于一类污染物,会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且能在动植物体内蓄积,不仅会对皮肤产生伤

学习

化学平衡常数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化学平衡常数10篇,内容包括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题。二、问题的解决(一)认识等效平衡问题情境:在一密闭容器中,CO和H2O混合加热到800℃达到下列平衡:CO(g)+H2O(g)?葑H2(g)+CO2(g)K=1.00。[4]该温度下,在一组容积均为1L的恒容密

学习

化学实验室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化学实验室10篇,内容包括化学实验室知识笔记,化学实验室设计。一、规章制度建设实验室的规范管理离不开一些具体的规章制度,以对实验室的仪器、药品等加强管理,保证各项实验活动的正常开展。首先,应制定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对仪

学习

烹饪顶岗实习自我报告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烹饪顶岗实习自我报告,内容包括烹饪顶岗实习心得体会总结,烹饪顶岗实习每月小结。《2012年中国餐饮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研究表明,餐饮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多年以来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从国家统计局统计结果看,2011年第

学习

化学发光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化学发光10篇,内容包括化学发光法有关书籍,化学发光的技巧。1.2实验方法1.2.1储备液的配制鲁米诺储备溶液:称取一定量的鲁米诺溶于1mol/L的NaOH溶液中,配制成1×10-2mol/L的鲁米诺储备液,储存在棕色瓶中,避光4℃保存。8-羟基喹

学习

三维通信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三维通信10篇,内容包括三维通讯获奖,三维通信对标。获取新专利,带来利好。公司与日立金属签订新的专利保护协议,为公司产品海外市场销售构筑竞争壁垒。产能上看,二者已经将同行业其他企业远远甩在了后面。产品制造工艺上,二者都

学习

通信软件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通信软件10篇,内容包括国内通信软件排名前十名,聊天通信软件。随着软件在通信行业中的应用和发展,如何保证通信软件的质量已经成为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贯穿始终的重要问题。然而软件质量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对于不同的通信软件系

学习

物业一周工作总结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物业一周工作总结,内容包括有关物业年度工作总结7篇,物业工作总结结尾精辟句子。有效的物流需求分析能使物流服务的供给与需求相对平衡,并保证物流活动高效率和高效益。考虑到总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可以反映物流需求的变化规

学习

普法履职报告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普法履职报告,内容包括年度普法数据及履职情况报告,普法工作总结及范文。此次履职报告评议会,由镇依法治镇办、普法办、司法所组织实施,通过查阅资料和组织现场履职报告评议会的形式,对镇公安分局、城管住建和农业农村局、宣传

学习

化学实验仪器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化学实验仪器10篇,内容包括化学实验仪器知识大全,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简介实验报告。我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多年,任教班级的学生数均在55人左右,为完成教研工作我所到听课班级的学生数也在55人左右。在这些班级,每次做演示实验时,只有

学习

化学变化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化学变化10篇,内容包括化学变化例子大全,化学变化实例及原因。2.能够初步区分物质的性质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二)典例分析例1(安徽)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解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学习

化学符号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化学符号10篇,内容包括化学符号背诵20个,二十个化学符号速记。

学习

化学平衡常数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化学平衡常数10篇,内容包括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题。二、问题的解决(一)认识等效平衡问题情境:在一密闭容器中,CO和H2O混合加热到800℃达到下列平衡:CO(g)+H2O(g)?葑H2(g)+CO2(g)K=1.00。[4]该温度下,在一组容积均为1L的恒容密

学习

化学平衡习题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化学平衡习题10篇,内容包括高考化学平衡大题,化学平衡填空题100道。则请回答下述问题:(1)A中X的转化率α(X)A为;(2)A、B中X的转化率比较:α(X)Aα(X)B(填“>”“(3)打开K后,保持恒温度不变,在达到平衡(Ⅱ)时,A点体积约为(用a的代数式,连通管中气体

学习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化学平衡教学设计,内容包括化学平衡教案人教版,化学平衡方程式怎么写。一、教材分析“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选修教材的内容,它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今后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卤化烃的水解、酯的水解等知识的学习起着

学习

化学平衡移动的应用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化学平衡移动的应用,内容包括化学平衡移动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化学平衡移动的总结。摘要:大多数化学反应的最终结果是化学平衡,而平衡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一旦外界条件改变,平衡就会发生移动。我们可以根据平衡移动的原理来控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