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模板

社会学概论例1

一、学生的思路局限缺乏思辨能力

(一)学生思路的表现及原因

学生们由于多年受框式教育模式的影响,他们的思路总是很有局限性的,看问题只朝一方,想问题也非此即彼,要么全盘否定要么全盘肯定。条条框框的东西太多,思维被束缚住了,思考问题缺乏宽度和深度。例如,在讲到迪尔凯姆的《自杀论》关于整合程度高与自杀率的关系。有些学生一致赞成整合程度高自杀率高,另一些学生赞成赞成整合程度低自杀率高。没有学生想到整合程度太高太低都不好,整合程度适中才是最合适的。在问及对工薪所得的起征点提高的问题时,学生们都看到了提高个人所得税让百姓可以少交税而受益,却忽视了另外一个问题,交税意味着纳税人的权利,可以把自己与社会、国家紧密联系起来。在讨论离婚问题时,有些学生单纯强调离婚容易了标志着社会的进步,另些学生单纯强调离婚容易了标志着社会的退步。

(二)解决问题的探索

针对社会学中所涉及的理论及相关话题,教师在课堂上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让他们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不打断、不评判,对于他们的阐述要给予积极回应以示鼓励,然后通过梳理整合让学生自己意识到所述观点的缺憾,想问题的思路的单向性、片面性,教师多角度的分析、立体式地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全面地思考、深入地分析,不断拓展思路。学生通过在社会学课堂上的学习与教师的引导,逐渐使视野更开阔,洞察力与思辨力更深刻,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解释各种社会现象以及社会问题,进行自我提升与完善。

二、缺乏***的见解且羞于表达

(一)学生缺乏***的见解且羞于表达的表现及原因

大部分的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更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怕说错、怕说的和老师说的不一样,被教师批评、被同学嘲笑。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回答的对与错,答案的标准与否,而不是要与别人分享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创新点。这一点恰恰也正是中国学生的共性问题,他们时刻都要追求正确答案,不敢“标新立异”总是趋同,甚至有的同学在回答问题时只会说“不知道”“没有想法”“我和他一样”,即便是一样也要阐释一样的缘由,他们无法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表达显得很无奈语言也很匮乏。

(二)解决问题的探索

针对中国学生不敢“标新立异”这一现象,教师要常常鼓励学生对于任何问题,首先要去积极地思考,全面的分析,建立自己的判断,也要敢于表达出来自己的想法、看法,先不要考虑对错问题。不要因为对错而扼杀了创新的灵感、智慧的闪光,况且一个人的能力不可简单地用对错来衡量。为了改变学生这种状况,培养他们成为有自己对立思想的人并敢于把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想法表露出来,这是社会学课堂教学值得探索的。教师要选择最为生活化的实例,最为贴近学生的例子阐释理论说明问题,同时巧妙合理设计问题启发他们思考,联系他们的实际,从而引导他们进行表达自己的可能并非正确或成熟的观点,这样做最主要的目的无非是让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在众人面前,自信地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且能有机地组织好语言阐述自己的想法,做有***见解的人。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贴近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案例引入,让学生有话可说又很容易理解抽象的社会学理论。由简及难、由浅及深、由少到多,步步为营、层层深入、积极引导,学生在回答过程中不断思考着答案中也暗含着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样促成他们建立自己的***观点也能表达出来。

三、思想道德有失偏颇需要引导

(一)学生思想道德需要引导的原因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随着社会的开放程度越来越大,加之价值观的多元化,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其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成长过程的势必成为应该关注的问题,如何建立健康的思想道德对他们而言是一个挑战,但是如今大学生的道德状况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出现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滑坡的趋势,这值得整个社会认真的去对待。事实上,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不仅需要主观的努力,还需要多种客观条件的配合,更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教师身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同时也要引导学生的思想道德,帮助学生心灵打造健康阳光的精神家园。

(二)解决问题的探索

社会学概论例2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概论》课程教学方*** 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必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思想理论基础,是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概论》课程教学。这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感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成果从而深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的现实意义;就是要使广大学生在教师渊博的知识传输中熟悉中国***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增进他们对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坚定他们对中国特色的社会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从而时刻成为先进文化的方向和旗帜;就是通过活化教学内容和实践课程,增进同学们对于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的情感认同,使传承优秀民族精神的理念融入大学生的意识、品格、和气质之中,使力求创新的时代精神成为大学生的价值诉求,从而充分调动大学生群体的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帮助他们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就是要利用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要求融入在细微的、常见的生活中,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总结、自己领悟、自发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另一方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概论》课程的德育目标***的十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在改革发展的历史新时期,我们***立足实践、总结经验基础上凝练出来的,也是首次在***代会报告中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进一步切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指明了方向,也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治理论课的价值诉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概论》课程的备课过程中,应该把德育目标与这三个层面紧紧相连,要求教育者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过程中应该以此为基础,将学生是否实现这些要求作为课堂理论教学效果和实践性教学效果的评价依据,从而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真正实现在教学内容中有价值观的体现,通过教育者的身体力行传递出的信息导向,增强受教育者对其提出的践行要求的信任度,从而实现思想的共振。 二、融入《概论》课程教学全过程的教育方式创新思考 为进一步优化课堂效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治理论课程教学全过程的改革,我们必须直视课程教学实效性不高的现实,通过课堂教学增进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融入《概论》课程教学为契机,在教育方式的创新上多做思考。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概论》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的教育方式创新,不仅是引领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大众文化的需要,更是增强高校思想***治教育的实效性的客观要求。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即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个系统的理论,其自身有着极强的层次性、巨大的包容性、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能够统摄多元、规范多变。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当前大学生群体具有不同的社会家庭背景、不同的价值需求、不同的专业发展方向和不同个性特征,对这样一个复杂的群体来开展思想***治教育,就要求融入的方法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融入全过程可以运用价值体系来指导,选择学生大众接受教育的各种工作方法、路径、载体等方面的发展走向,极大地提升教育的针对性、提高了思想***治教育的实效性,为推动了思想***治教育学科自身的向前发展提供有利因素。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概论》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的要义在于明确思想***治教育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其重点在于方向主导、内容框定及方法转化。“融入全过程”的价值转化,至少需要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核心价值体系到大学生群体大众的思想***治教育的转化,主要解决理论过渡到教育实践的问题;第二阶段是大学生群体大众思想***治教育到大众价值观的转化,主要解决由内容转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实践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核心价值体系是理想信念的彰显、是价值标准的准则,是道德规范的体现,是内容丰富、层次鲜明的,“融入全过程”也必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简单的价值灌输和传授已经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转变人们的思想或实现价值诉求的转化,必然要通过教育的过程来实现。因为作为教育对象的人,毕竟是一个“具体的、现实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③是有个性和差异的,是活灵活现的,是追求尊严和人格的,而不是“片面的、抽象的人。” ④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概论》课程教学全过程,不仅仅需要我们在理论上进行一步地探讨,需要高校教师在更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总结感悟,更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情感需要,从而与时俱进地创新融入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探索出更多实现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思想***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机结合,在实现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的同时,增进高校思想***治理论课的魅力和吸引力。 作者:李宗艳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社会学概论例3

一、教学内容

社会学概论是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很难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进行详细的讲解,特别是在总的学时减少的前提下,例如,出于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的考虑,我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社会学概论》由原来的72学时减为54学时,这需要我们对整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编排和取舍。

1、明确课程性质

社会学起源于19世纪的西方世界,我国社会学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恢复重建,它是一门利用经验考察与批判分析来研究人类活动与社会结构的学科。其研究对象范围广泛,小到几个人面对面的日常互动,大到全球化的社会趋势及潮流。其研究重心很大一部份放在现代社会中的各种生活实态,不但注重描述现况,也不忽略社会变迁。现在社会学概论不仅是社会保障、社会学、社会工作的必修课,也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是公共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对于大学生来说,通过学习社会学课程,不仅可以对自己生活的环境又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更好的理解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结构,同时也能帮助其将来更好的融入社会。

对于非社会学专业的学生来讲,还需要面对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社会学与常识的的关系。因为社会学所涉及的内容大多都来自于日常生活,为人们熟悉。所以在一开始会有部分学生认为社会讲授的是众所周知的事物、是一些常识的集合。但实际上社会学有着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并得出了系统的、科学的社会学理论。关于理论与常识的区别吉登斯曾说,社会学的理论比之一般人由日常生活提出的看法更有组织也更自觉,社会学者的研究依赖相当的资料,社会学针对广泛的社会议题作总括性的思考。

2、合理布局课程内容

课程在简要介绍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通过对个人社会化、社会现象、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分析来认识和学习社会学。关于社会学概论性质的教材比较丰富,以彭华民、杨心恒主编的《社会学概论》为例,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绪论,主要讲解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地位及其应用;(2)个人与社会互动,主要包括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互动等;(3)社会结构,主要包括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区、社会不平等、社会分层与流动等;(4)社会制度,主要包括家庭制度、经济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宗教制度等;(5)社会变迁与发展,主要包括社会变迁、社会问题与社会***策等。这本教材的设置按照从微观到宏观的逻辑思维编排从个人的社会角色、社会化入手,逐步过渡到社会互动、社会组织、社会分层、社会变迁等。笔者认为,这种内容安排既保证了学生对学科有一定的整体认识,又能由浅入深增加学习兴趣。

3、注重理论与现实的结合

社会学的理论流派较多,每个理论流派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这对于非社会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有的理论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在讲授时就要做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例如,在讲授理论与学者时,可以从学者的生活背景、生平和学术生涯入手,这种方法十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在这方面《发现社会之旅》是一本十分不错的参考书籍。再者,在讲授理论可以结合最新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介绍,我在讲解迪尔凯姆的“自杀论”时,吴飞的《浮生取义》作为对中国自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这种内容安排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学校和学生对于满堂灌式的教学都已经持否定的态度,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我在教学中主要使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思维启迪法

改变单向灌输的教学方法首先就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让学生的思维跟随老师一起运转起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个人社会化”这一节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发现媒体对于个人行为的影响,笔者展示了四张不同影星抽样的剧照:一位中国男性、一名中国女性,一名外国男性、一名外国女性。让他们观察这四张照片的共同之处,共同之处一:抽烟,这一点很快被他们发现,当然这不是重点。共同之处二在我的提示下大家发现:四张照片都很酷、很有吸引力。继而提出问题:影视作品中的这些镜头为什么这样设置?这样设置对于青少年吸烟有什么样的影响?最后我又展示了一张现实生活中几个中学生抽烟的照片,这引来了一阵笑声,因为两者的反差实在太大。打开他们的思路,让他们思考。这样一方面增加了课堂的兴趣,另一方面提

高了观察探究思考的积极性。

赖特·米尔斯提出了“社会学的想象力”的概念,“社会学概论”课程的目的也就在于此,对于以后可能从事社会管理的公共管理类学生来说,主动思考,看到现象背后的实质是十分重要的心智品质。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实践性教学常用的方法,社会学研究的内容和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引出社会学理论,既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度,又是一次利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尝试。社会学的理论比较抽象,仅靠概念的诠释是不够的。如在讲授“社会学的想象力”这一概念时,仅仅指出这是“一种认识到个人经历与广阔的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心智素质”。很难让学生理解,我在教学中主要通过“喝咖啡”、“离婚”、“失业”等案例让学生思考这些事件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这些事件与世界经济、文化的关系。这样学生才能明白社会学想象力的意义,即“个人只有通过置身于所处的时代中,才能够理解他们自己的经历,并把握自己的命运,他只能变得知晓他所处的环境中所有个人的生理机遇,才能明了他自己的生活机遇。”

3、体验教学法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与人类行为的学科,所以,仅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真实的体验理解、掌握社会学知识。为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获得体验,如在讲授社会化这一章节时,我首先跳出自身回顾了自己二三十年来的经历,在我的带领下,学生们也回顾了自己的成长经历。通过回忆,发现在各人的成长中家长与社会通过服装、玩具在塑造着自己的性别角色,通过不断的奖励与惩罚塑造着自己的个性。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社会调查增加学生对社会的理解。社会调查是社会学获得研究资料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增加社会观察的一条重要途径。实地调查的感性体验使学生走出了象牙塔接触了社会,这有助于克服知识理想化、真空化的缺陷。

三、考核方法

成绩考核是整个课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考核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措施,对教师来说是总结教学效果、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

社会学概论例4

社会学概论课程反身性教学法的实施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我校“OBE”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是构建我校“113”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在教学方法方面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所谓反身性教学法就是借用英国南安普敦(Southampton)大学社会工作系主任丽娜•多米内利(Dominelli,2002c)提出的社会工作“反身性—***性”观点[1]所实施的一系列相关教育教学活动,从而完成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

一、反身性教学法的基本观点与教学实践

OBE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善用示范、诊断、评价、反馈以及建设性介入等策略,来引导、协助学生达成预期成果。“反身性—***性”观点十分符合OBE理念,它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持续不断的互动螺旋改变学生的观念,并让教师得以影响学生;同样地,在教师体验学生世界时,学生也影响着教师对学生世界的理解。这个互相影响的过程,使教育教学活动得以具有反身性,这样,在教师从事教学时能够捕捉到社会关注,并获得理解,如此,教育教学活动便对这些社会关注做出反应。[2]反身性教学法的实施目的在于改变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教什么、怎么教都由教师说了算,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安排来完成学习。通过反身性教学法的实施,使学生获得素质和能力来掌控他们自己的感觉和生活方式。借着这种个人力量,他们能够克服学习与生活的痛苦和困境,从中自信起来、站立起来、富有起来、强大起来,完成社会所需要的学习成果(毕业要求)。这种方法:一是体现了教育教学活动中关于个人发展和实现方面的特点,强调的是情绪和人际关系的反应,关心的是人的改变(协同化育人、家庭化培养、个性化指导)。二是体现了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反身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改变了教师和教育教学活动的特性,还因此改变了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论”(教学相长、教学方法改革等)。因此,在“协同化育人、家庭化培养、个性化指导”中深入贯彻落实这一教学方法意义重大,本学期我们在社会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中尝试践行了反身性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例如,本课程拟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4)规定“培养学生能以社会学的观点分析一个具体的社会现象或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通过对“第四章社会和社会运行第三节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的理论学习,开展了社会学概论课程反身法教育教学活动———课堂辩论赛:老人跌倒扶不扶(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的角度)?再例如,本课程拟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5)规定“对学生进行社会角色扮演和社会互动能力的训练,掌握常见的社会角色扮演和社会互动的技巧,初步具备对常见的社会角色扮演进行设计与分析的能力,为将来深入研究和解决社会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通过对“第三章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第二节社会运行的机制”和“第七章社会角色、第九章社会群体”的理论学习之后,开展了《社会学概论课程反身法教育教学活动———课堂讲课比赛》(角色扮演)。通过对“第八章社会互动第三节社会互动的类型”的理论学习之后,开展了《社会学概论课程反身法教育教学活动———小游戏1:心有灵犀》(暗示)和《社会学概论课程反身法教育教学活动———小游戏2:看动作猜词语》(模仿)。这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一方面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专业沟通、互动和社会角色扮演能力,应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焦点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对教师也给予了较为深刻的影响,使教师进一步走进了学生的世界,了解学生的需求、兴趣爱好,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协同化育人、家庭化培养、个性化指导”,也进一步改变了教师和教育教学活动的特性。

二、反身性教育教学活动建构的场域

反身性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社会建构是一个由社会(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意识形态等)、学校、个人[教师(包括其他教工)、学生]参与相互影响而成的复杂体。社会建构的三个场域对反身性教育教学活动很重要,每一个场域都会影响其他两个场域。一个是***治—社会—意识形态场域。在这个场域中,社会、***治和意识形态的改革形成了指引学校的***策,并形成了学校为自己而建立发展的目标。教师通过职业协会和其他组织,通过参与到社会议题中,作为行动分子、投票人或者著者,还通过学校的影响力,在其中起作用,从而提升教师本人和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另一个是学校—职业场域。在这个场域中,学校是教师(包括其他教工)和学生的集体组织,学校的上级机关和行业协会,就教学活动将如何运作这些更具体的要素上相互影响(如“OBE”理念和CDIO培养模式的提出和应用)。第三个场域是学生—教师—学校场域。本文主要是关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因此它是本文所涉及的最重要场域,我会随后进行更全面的探讨。这其中的每一个场域都会影响其他两个场域。每一个场域中包含的各个要素也会相互影响。例如,学生能够通过投票、集合行为及其他很多方式(如教学状况、教育教学质量、就业率、就业质量等),影响***治—社会—意识形态场域。他们通过大规模聚集行为或其他形式(如校长信箱、举报、教学反馈等)要求改善教学环境和条件,能够影响学校—职业场域,这将引发***策和教学活动的实质变革。在本文中,我们的焦点聚集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影响力螺旋的一个方面,引导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论:学生—教师—学校场域。教育教学活动总是从三个要素构建而来:学生、教师和学校。因此,关于教育教学活动一般性陈述及其理论,必须能够表达一个理解———一个关于建构如何发生的理解。在社会背景脉络里和现实的互动之中,社会建构得以发生。在教育教学活动的互动中,我们创造了教育理论,反过来,教育理论又和社会进行更广的接触。构建教育教学活动的力量有三种:一种力量能够创建并控制教育教学活动,使之作为一种职业活动(主要是第二种场域);一种力量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生,主动寻求教育教学活动的帮助,或被派送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主要是第三种场域);第三种力量编织了社会背景脉络,让教育教学活动在此之内进行运作(主要是第一种场域)。

三、教师、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把教师、学生和学校之间的关系描述为中心三角关系。教育教学活动是一项特殊的活动,人们用诸如“高校教师”和“大学生”等特定社会角色在其中互动,从而让这些角色部分地勾画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有时,教育教学活动的其他形式,如家庭化培养,制造了“家长”和“孩子”这对特殊角色;协同化育人,制造了“师傅”和“徒弟”这对特殊角色;导师制,制造了“老板”和“雇员”这对特殊角色。理解教育教学活动,涉及分析那些因素———它们建立了在社会关系复杂体中这些“演员”的社会位置。这些因素长期互动,在权力的背景脉络中互动。由过程性结果(比如参与者之间的关心和信任:家庭化培养、个性化指导的结果)而使得互动富有成效,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毕业要求)。教师是在与学生的相遇之中通过职业期望和教育教学过程建构而成的。职业期望是对教师是什么的有组织的陈述和理解;而教育教学过程把某些人定义为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多方面历史,以及它和其他职业团体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教师作为一种职业的特性。这种特性会随着社会变化而改变、增强,也可能消退。因此,教师所使用的知识和思想,也会随着社会变化而改变。许多教育者的著述忽视了学生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学生仅仅只是为理论所定义的一项活动目标。事实上,我们认为,他们通过成为所谓的“大学生”这一特殊人群的过程,部分地构建了该项活动。这个“大学生”的制造过程,依赖于社会对教育教学活动本质的一般理解,因此它本身就是由社会建构而成。过程稍有不同,会建构不同的学生,如“大专生”或“高职生”。当学生带着外面的世界进入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时,他们改变了教育教学活动的特性。在这个意义上而言,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反身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改变了教师和教育教学活动的特性,还因此改变了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论”。从特性来说,教育教学活动的特点是它在一个学校的组织性背景中进行,也就是说,人们组织在一起,来实现特定目标。学校是另一种形式的社会关系,社会建构通过它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在形式上,学校受到代表所服务地区的******机关、行业协会等的控制。作为组织,它们受到各种影响,经济的、***治的、组织的或理论的,等等。它们所受到的这些影响,不同于那些教师和学生所受到的影响。我们正在探讨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建构思想,把教师、学生和学校之间的关系脉络描述成是反身性的,其中的一方都会影响并改变另外两方。任何令人满意的教育教学活动模型,其本质特征是能够提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教学相长。一个理论,如果不能像学校体现学生需要一样,阐明学生的真实需要,可能仅会部分地被接受,或被其他理论取而代之。迄今为止,我们已经指出教育教学活动本身是反身性的,因为它回应着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会影响到教师。理论发展反映了这一点,因为那些理论如果没有满足实际所提出的需求,我们就会拒绝它们或对之进行修正。因此,理论经由参与者的中间媒介,在观点和现实的互动之间建构而成。学生如何经历他们的现实,会影响到教师如何思考其教育教学理论;学校对两者同时进行约束,也同时做出反应,它们一起就完成了一些教育教学活动。它们所做的教育教学活动,会影响“教育教学活动是什么”,以及它在其他领域是怎么被看待的。因此,一个教育教学活动理论必须通过学生、教师及其社会环境,去回应当代现实的社会建构;如果该教育教学活动理论没有做到这一点,那么它就是不成功的。认识到理论需要具备如此的反身性,是更现代的教育教学活动理论的一个特征,如生态系统理论和批判理论,就非常强调和环境的互动。根据这种教育教学活动理论观点,教育教学活动理论必须经常变化,以反映其参与者对教育教学的建构。因此,对教育教学活动特性的阐释不可能是普遍性的。相反,教育教学活动是各种活动,这些活动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大多数社会构建中具有共同的特征。即一个社会建构是一个(至少部分地)经过共同认可的世界观,它在社会团体里作为一个“现实”而被接受。也就是说,大家对此达成共识,至少是对世界的合理描述,帮助我们处理外在于我们的事务。因为理论描述并解释教师所做的事情,它必须也对其社会建构的种种现实做出反应,否则,我们就会拒绝它或修正它。所以理论是反身性的,允许我们通过教育教学来改变它、发展它;但同时,理论在我们之间也是确定的,改变它、发展它,要通过一个创造“正式理论”而不是“非正式理论”的过程。

社会学概论例5

中***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1-0217-02

《社会工作概论》这门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基础课,长期以来,这门课程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述而忽视弱化案例教学的方法。为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理论知识讲述的基础上,结合案例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科学理解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它是人们所经历的事件的截取[1]。案例教学就是指教师运用精选出来的案例材料,使学生进入某种特定的事件、情境之中,组织学生对事件的构成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因此,案例教学是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学方法。

社会工作最初是在西方国家兴起的。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特点,社会工作在我国的起步和发展都比较晚,该课程的开设也比较晚。以往的教学模式大多数采用理论讲解的方法,学生学完之后只是背诵记忆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而如何利用这些理论去解决现实问题,在教学当中很少讲述,所以很难培养出具有熟练的社会工作技能的人才。在此背景下,作者结合最近几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学习其他院校对该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针对该课程提出了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

二、《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案例教学的操作程序和教学策略

1.理论准备阶段。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特别是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及其之间的关系。在理论准备阶段应采取以教师理论讲授,学生背诵记忆为主的教学方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掌握理论知识的结构,对每章每节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形成有条理性的清晰的知识框架。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使用***示、表格等形式来讲解,直观地显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理解、记忆、贮存和提取运用这些知识点[3]。在《社会工作概论》课程的教学中,首先要讲述基础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具备基础的理论知识结构。比如什么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重点讲述社会工作的四种专业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和社会行***。在讲述专业方法的时候,要注意区分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专业方法使用的范围和技巧。

2.使用教学案例讨论阶段。使用教学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内容,其实施可分为两个环节。

(1)根据教学内容选取案例阶段。选择案例时要注意案例要有代表性,而且案例所反映的内容是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同时,选择案例还要考虑案例的启发性、真实性、疑难性等因素。当前现代电教技术广泛使用,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利用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声像手段呈现案例材料中所包涵的信息[4]。例如,与其通过一份文字教案来讲解什么是社会工作,倒不如通过观看某些影像资料来进行学习了解社会工作的内容是什么。因为教学影像资料更加生动具体,学生从中获取的信息和事实肯定会比从文字教案中得到的更加全面、真实和具体。例如在讲述各个领域的社会工作的时候,我们通过选取案例来讲述。比如在讲解儿童社会工作时,选取社会中贩卖儿童,***儿童等典型事件作为案例,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因为这种事件是目前社会中存在比较多的事件,具有代表性。而且,贩卖和***儿童事件严重的侵犯了和的权益,需要国家和社会工作者参与此类问题的解决,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

(2)案例的讨论阶段。通过对有关文字或声像材料的观看,学生对案例的有关信息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对案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讨论,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分析讨论的过程中,要解决好下面的几个问题:

第一,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教师首先要设计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讨论分析的兴趣。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比如,在呈现了某个社会工作模式的案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下列问题:该模式以何种思想和理论为指导?其主要内容是什么?适用于何种类型的任务?模式的实施程序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主要进行哪些活动?通过这一系列问题,有助于引导学生把社会工作理论知识的运用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联系起来,达到让学生思考问题的目的。比如在讲述儿童社会工作章节时,选取贩卖和***儿童事件作为典型案例,此阶段设计启发性的问题:根据案例思考,儿童社会工作涉及的工作内容和范围有哪些?儿童应该享受的权益有哪些?针对案例思考如何解决贩卖和***儿童的事件?

第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后,留出―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分析讨论。此过程可以采用小组学习、集中讨论和师生相互商讨等形式。在组织讨论案例事件时,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以班级为单位,5―8人一组,分组进行讨论。在案例的讨论中,老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成因。比如在讨论造成儿童贩卖和***的事件时,让学生讨论事件的成因有哪些?比如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造成这种社会现象的成因。并针对不同的成因思考对应的解决策略。在学生研讨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营造自由、民主、平等、生动活泼的讨论氛围,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提出的观点和看法下结论性的裁定。教师应用微笑的表情、信任的目光消除学生内心的紧张和疑虑,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发言。帮助学生养成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积极心理。

第三,教师对案例做出总结。学生经过讨论分析,都对案例问题有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是,由于学生本身存在个体差异,不同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也必然存在差异性,所以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因此,教师的总结主要是指出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并评定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角度是否科学合理,学生讨论的思路是否恰当,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否正确全面。例如,比如在组织讨论贩卖和***儿童案例事件后,老师要总结此案例中涉及到的基本知识点是什么?用到哪种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哪些组的学生分析问题比较全面,哪些组稍微差一些,并指出不足之处在哪里,让组员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在组织学生深入探究关于青少年犯罪的社会问题的案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研究此类事件的三条策略性方法:首先对事件进行定性分析;其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从社会、家庭、文化、学校等层面来进行原因分析;最后针对这些问题的原因来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所以,总结阶段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同时也是反思阶段,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不足之处。

3.创造运用阶段。案例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更重要的还在于使学生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更多的问题。因此,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要提供实践的机会来检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给学生布置各种实践型的作业。同时,为了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设计型作业时要坚持提倡创新、鼓励求异、谋求合作、集思广益的基本原则。比如,在讲解完某种社会工作实务方法之后,让学生们针对某个具体的社会事件来设计一个社会工作的方法,设计出具体的工作流程,工作模式、工作时间安排等。通过完成各种设计型作业,学生运用社会工作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社会工作概论》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是十分复杂的活动.文中强调本课程的案例教学,并不是否定传统的讲授法教学,而是要使两者相互补充和融合。在《社会工作概论》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讲授教学的方法,对社会工作的理论进行讲述,使学生建立起该课程的理论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再选取案例进行操作实务的讲述。只有将理论学习与案例操作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

参考文献:

[1]周***.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青年***治学院学报,2010,(2).

[2]高春凤.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综述[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4).

[3]杨柳.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的本土化探讨――生态系统概念的引入[J].现代教学科学,2011,(5).

[4]郭玉梅.高等职业教育实`教学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Research on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of "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 "

LIU Fang-na

社会学概论例6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3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

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

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被称为“社会学之父”的社会学家是

A.斯宾塞 B.马克思 C.涂尔干 D.孔德

2.在中国社会学的恢复和重建过程中,“五脏六腑”被用来比喻社会学的建设,其提出者是

A.杨庆堃 B.费孝通 C.孙本文 D.吴文藻

3.美国社会学家贝尔提出的社会现代化理论是

A.后工业社会论 B.信息社会论 C.世界体系理论 D.依附理论

4.在社会学研究方***中,遵循自然科学法则,用普遍的因果律研究社会现象的方法理论,被

称为

A.人文主义方*** B.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

C.实证主义方*** D.功能主义方***

5.在统计调查中,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选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总体调查研究对

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调查方法,被称为

A.问卷调查 B.抽样调查 C.普遍调查 D.统计报表

6.在研究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取个别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单位进行深入和周密的实地调

查研究,以推断调查总体的研究方法,被称为

A.访谈法 B.典型调查 C.观察法 D.个案研究

浙00034# 社会学概论试题 第1页 (共4页 )7.与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被称为

A.矿产资源 B.环境资源 C.生物资源 D.自然资源

8.由许多文化集丛结合而成的一个文化整体是

A.文化市场 B.文化模式 C.文化特质 D.文化产业

9.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统治集团倡导,并被多数社会成员所接受的文化,被称为

A.主文化 B.亚文化 C.次文化 D.大文化

10.费孝通曾经多次指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概括的是

A.文化震惊 B.文化融合 C.文化自觉 D.文化交流

11.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文化传递和教化过程,被称为

A.再社会化 B.正向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 D.基本社会化

12.关于社会化的有关理论中,弗洛伊德提出的观点是

A.自我分成“主我”和“客我”两个部分

B.一个人的自我形象是别人看他是什么样子的反映

C.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找到自己的道德价值观

D.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13.权利和义务是有较为严格而明确规定的社会角色,被称为

A.先赋角色 B.自致角色 C.规定性角色 D.表现性角色

14.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肢体语言以及某些符号,用含蓄

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影响,这种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是

A.暗示 B.交换 C.模仿 D.调适

15.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

A.仪式 B.符号 C.象征 D.语言

16.“无孩家庭”被称为

A.丁克家庭 B.重组家庭 C.留守家庭 D.失庭

17.以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为标准,可将其划分为

A.内群体和外群体 B.大群体和小群体

C.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D.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18.组织管理不只是和组织本身有关,而且涉及组织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组织管理者应根据不

同的环境和具体情况,灵活地决定组织的决策方式、领导方式和行动方式,持这一观点的是

组织管理理论中的

A.组织行为理论 B.权变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人际关系理论

19.如果个体越理性,群体规模越大,那么这个群体发生集体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小,这种解释集

体行为的理论是

A.乌合之众理论 B.价值累加理论 C.资源动员理论 D.搭便车理论

20.现代学校教育的潜功能之一是

A.社会选拔 B.减小就业压力 C.知识技术创新 D.社会化

21.在失业的类型中,由于经济波动所造成的失业是

A.摩擦性失业 B.周期性失业 C.残余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浙00034# 社会学概论试题 第2页 (共4页 )22.社区具有一系列的组织和设施,将社区共有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基本常识等传递给下一

代社区成员,或者教育新移入的居民,使他们能够融入到社区生活中来,这是社区的

A.社会控制功能 B.社会化功能 C.社会参与功能 D.社会保障功能

23.美国学者林德夫妇的名著《中镇》开创了社区研究中的

A.人文区位学理论 B.类型学理论

C.社区全貌研究 D.空间结构理论

24.社区发展的经费要在社区内自筹集资,社区发展的人才和骨干要在社区内物色、培养,社区

发展的物质资源要尽量就地利用和开发,这体现了社区发展原则中的

A.自力原则 B.民众需要的原则

C.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 D.民主的原则

25.在中国城镇化的三个阶段中,平稳起步阶段是

A.1949年~1952年 B.1949年~1954年

C.1949年~1955年 D.1949年~1957年

26.由于生产技术或社会体制变革而引起的规模较大的社会流动被称为

A.垂直流动 B.代际流动 C.结构式流动 D.竞争式流动

27.文化价值或兴趣上的冲突是造成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倡研究社会实际存在的利益关

系,这一观点来自于

A.价值冲突理论 B.社会解组理论 C.社会建构理论 D.社会病理学

28.结构性社会问题是指社会制度或社会***策失调诱发的社会问题,属于结构性问题的是

A.食品安全问题 B.腐败问题 C.***问题 D.自然灾害问题

29.在社会变迁的基本类型中,为了根本变革社会制度,改善生产关系,从而产生的急剧的、对

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被称为

A.社会改革 B.自发变迁 C.社会*** D.整体变迁

30.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涉及***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客观历史进程和趋势,同时

也是世界共同体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彼此之间的交往和交换关系进一步加强,彼此之间依存

性、关联性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被称为

A.现代化 B.世界化 C.地球村 D.全球化

二 、多 项 选 择 题 ( 本 大 题 共 5 小 题 ,每 小 题 2 分 , 共 1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

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按照偏差行为的表现方式,可将其分为

A.违法行为 B.违规行为 C.偏差习惯

D.偏差心理 E.偏差文化

32.社会学的社会管理功能的表现有

A.建立规范 B.提供模式

C.帮助人们自觉地完成社会化 D.帮助人们合理选择

E.反馈信息

33.1977年,中国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可分为

A.小资产阶级 B.工人阶级 C.农民阶级

D.知识分子阶层 E.无产阶级

浙00034# 社会学概论试题 第3页 (共4页 )34.消费社会的特征包括

A.消费是一种消费心理过程 B.消费成为社会的核心

C.消费水平和消费规模不断扩张 D.消费主义盛行

E.消费是一种文化

35.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有

A.社会性 B.普遍性 C.特殊性

D.集群性 E.复杂性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显功能

37.文化

38.婚姻

39.劳动

40.偏差行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简述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目标的实现。

42.简述社会学研究筹划阶段的主要工作。

43.简述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正面影响。

44.简述初级群体的特征。

45.简述当前我国社区发展的基本任务。

社会学概论例7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3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 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社会学概论例8

一、两难中的人文通识课

高等教育中的专业分化日趋精细,其弊端也日渐显露,对此,已有众多讨论。人文通识课便是作为补救方案最先在美国高校中被提出。在专业教育仍稳居主流地位的背景下,人文通识课也出乎意料的在国内外高等教育中被广泛认同。但理念上的认同与现实有较远距离,最明显的便是在所有的课程体系中,人文通识课无疑处于一个边缘的地位。而我们却希望人文通识课以其边缘地位的角色,完成打开学生全面知识视野,塑造其完整心智的目的。这是任何一位学人都希望达到的境界,也是自有教育以来,古今中外的任何一位教育家都孜孜以求的梦想,但哪怕尽其一生也只有极少数人能达到此水平,妄论一人文通识课!

(一)寻根溯源 无力回天

既然人文通识课两难处境的根源在于其地位和期望之间的不一致,其解决方案也就唯有两途:提高地位或降低期望,以使其地位与期望一致。所谓提高地位,意味着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舍弃其专业教育为主导的模式,而替之以人文通识教育。在这个层面上,人文通识教育与博雅教育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回归博雅教育。我国古代和西方中世纪的大学教育,不管是儒家的礼、乐、射、御、书、数还是西方的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这七种自由艺术,都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的知识领域,提供的实际上就是一种博雅教育,虽然中世纪的大学与宗教是分不开的。牛津大学可谓博雅教育的典范,自建立之日起其理念便是让受教育者了解自然、社会和人生。尤其是自大学摆脱了教会的仕女和附庸的地位后,大学培养的人不再是宗教界人士,而是改变社会风气的有知识、有教养的绅士。约翰·纽曼在其1853年出版的《大学的理念》一书中阐述了英国大学数百年的博雅教育传统。他认为,大学的目的是培养或造就有智慧、有哲理、有修养的绅士;大学的职责就是提供智能、理性和思考的练习。这是对英国博雅教育的系统总结,这一传统至今仍在一些大学延续,但已经不在高等教育中占据主流地位。现今的人文通识课可以回忆祖先的辉煌,却无力回天,因为高等教育的现实条件已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想提高人文通识课的地位,直至回归博雅教育,至今仍只能是教育家心中的“桃花源”:美好却寻之不得。

(二)斗转星移 认清形势

18-19世纪出现的新型大学对博雅教育理念提出挑战,这类大学最先出现在德国。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技术进步的影响,要求大学为社会培养高水平实用型人才。对这一新的大学理念进行系统论述并产生关键影响的是洪堡,他提出了著名的“洪堡五原则”,强调大学的知识传授与知识创新双重功能。1810年正式建立的柏林大学在他的带领下首先改制,对大学新功能进行探索。在洪堡大学理念的指导下,德国建立的新型大学既是已有知识的保护场所,也是新知识的发源地。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德国新大学逐渐在科学发展与高水平人才培养上走在世界前列,德国大学也因此成为世界大学的楷模。

社会学概论例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石,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高校思想***治理论课的四门主课程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蕴含在《概论》的教学内容之中。如何利用《概论》教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概论》教学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和灵魂。作为社会主义的大国,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多样化,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发生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与当代价值产生怀疑。《概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立足时代特征揭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引导学生在多元思潮的比较中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1.揭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价值。基本原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功能,是对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概括,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只要客观规律及客观规律起作用的条件仍然存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仍然可以发挥指导作用,适应不同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揭示客观世界最一般规律的原理,即辩证唯物主义所包含的基本原理;(2)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原理,即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所蕴含的基本原理;(3)揭示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些基本原理,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关于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等。这些原理至今仍然是有效的、合理的,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这些基本原理的运用和发展,就可见其当代价值和时代意义。《概论》教学中,要注意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间的渊源关系,以凸显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2.揭示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既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方***,为审视历史、评价历史,为观察当代问题、解决当代问题,提供了基本的方法。比如,马克思主义遵循实事求是的认识原则,强调从客观实际出发,立足于动态发展的社会现实来认识现实世界、批判现实世界和改造现实世界,这种认识方法具有永恒的魅力。又如,任何范畴既具抽象性,又有历史规定性,是抽象与具体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所践行的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至今仍是认识应当遵循的准则。再如,马克思主义全面突破了思想文化中的“地域性思维方式”,开创了一种世界性的思维方式,《***宣言》揭示了世界的整体性,《资本论》阐发了生产的国际性。这种思维方式为全球化时代认识现实、解决问题提供了基本方法。《概论》教学中,要通过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的运用,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3.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旨趣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一生坚持面向人民群众,以实现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为己任。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曾把自己的研究方向称为“人的科学”。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关注人类世界、人的生存,对人的异化了的生存状况给予了深刻批判;马克思主义关注人的价值、人的自由和人的***,对人的发展进行了深层思考。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人的存在方式和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趣。这一理论旨趣为中国***人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如此,也就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旨趣以时代意义。《概论》教学应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以人为本、人本思维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旨趣的内在联系,以展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立足时代特征揭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能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从而增进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与信仰。

二、《概论》教学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共同理想是民族、国家、******的精神支柱,当代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在中国***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共同理想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它把***的目标、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与个人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阶层的共同愿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助于整合力量,凝聚人心。《概论》教学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1.引导学生认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成就。对于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变化,人们的认识存在分歧。《概论》教学应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比如,改革开放把中国带进了现代化的快车道,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破除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民主***治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治权威从神圣化转向世俗化,全能***府向有限***府转变,国家治理由人治向法治转变,***治透明度有了提高,决策走向民主化,基层民主制度逐步健全,人权、法治、公平、正义、自由、***治文明等概念进入话语体系;文化得到发展与繁荣,大众文化兴起,文化产业发展,传统文化复苏,教育规模扩张,知识更新加快,科技领域有了新的突破;社会转型与社会建设开始起步,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各类社会主体的自扩大,社会结构分化加快、程度加深,身份体系弱化、社会流动加快,社会保障逐步建立起来。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概论》教学中也应当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说明问题的解决之道。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正确评价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变化,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具体内涵。

2.引导学生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的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概括,即“在中国***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这一概括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保证、强大动力、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阐明了***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概论》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内涵,以帮助学生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识。

3.引导学生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结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结构,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概论》教材体系实际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构的一种把握和解读。此外,《概论》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构的其他看法。有学者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三个层面构成:其一,认识论、价值论、世界观,包括实事求是的科学认识论、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论、统筹兼顾的思想方***;其二,关于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结论,包括社会主义时代条件论、社会主义以人为本论、社会主义本质特征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论、社会主义全面文明论;其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制度安排、路径选择、战略设计,包括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三步走”的发展步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举措,等等。[2]《概论》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构的讨论,有助于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

正确认识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结构,也就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质与远景。

三、《概论》教学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资源。《概论》教学中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说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如何?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学者提出,民族精神有两种表现形式,即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从某个特定的时空坐标来说,传统精神就是这个特定的时空以往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以往的活动中形成的表现民族整体面貌的精神内核,是一个民族社会存在的反映。时代精神则是一个民族在这个特定时空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体现民族精神面貌的精神内核,是一个民族所处时代的社会存在的反映。民族精神是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传统精神为民族精神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底蕴,纵深规定着民族精神的现实形态,是民族精神中具有稳定性、连贯性的内涵,也是民族精神的深层依据;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现实形态、当代表达,赋予民族精神发展的活力和动力。[3]这种观点较为深刻地揭示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概论》教学中讲授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相关内容时,首先应说明这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界定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内涵。尽管学术界对于民族精神的内涵有多种概括,但《概论》教学还是应当采用***的十六大报告中对民族精神的概括:“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4]这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系统、明确的概括,既强调了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精神体系中的地位,也说明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爱国主义居于核心地位,它渗透在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切领域。其中,团结统一是爱国主义在处理国内各民族之间关系上的要求,也是爱国主义最基本的要求;爱好和平是爱国主义内涵的扩展和延伸,是爱国主义在处理国家之间关系上的要求;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爱国主义的根本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和精髓。这五种精神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爱国兴邦这一主题。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和谐发展、以人为本”四个方面。其中,求真务实是前提,改革创新是核心,和谐发展是规范,以人为本是目的,这四个方面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之中。明确界定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内涵,才能让学生了解何为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3.阐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具体路径。《概论》教学中开展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教育,落脚点之一在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为此,应让学生清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具体途径,即通过先进文化建设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顺应时展要求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通过国民教育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通过纪念活动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运用各种媒介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同时,《概论》教学还要让学生意识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需要炎黄子孙共同参与,没有民族成员的共同参与,仅仅凭借***府部门主导、新闻舆论机构配合的运动式宣传,难以收到实际的效果。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和弘扬者、民族精神的创造者和培育者,都应当担负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责任。

明确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说明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内涵,指明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路径及当代大学生肩负的责任,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教育就能收到预期效果。

四、《概论》教学中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概论》教学中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开展,要解决如下问题:

1.明确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2006年3月,在参加全国***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逸为耻。”“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概论》教学应对其每一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2.明确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地位与特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基础的地位。它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求人们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又着眼于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回答了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的现代社会中,公民在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具有先进性的导向和广泛性的要求。当今时代,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通过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将能提高全体国民的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从而增强我国的软实力与国际竞争力。这些道理在《概论》教学中应当予以明示。

3.指明社会主义荣辱观有赖个人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仅要使“八荣八耻”的基本内容深入人心,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认识,更重要的在于全体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这就要求《概论》教学中对大学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明确要求,引导学生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结合起来。

总之,《概论》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平台,结合《概论》教学内容、教学实践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国***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1.

社会学概论例10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正在迅猛发展和完善,急需具有社会保障专门知识的人才。但是,在我国目前高校开设的社会保障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以前沿袭的传统教学模式,即以学科为基础,以知识为本位,在教学活动中突出的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已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近年来我校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开展了对社会保障概论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改革,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些思路。

一、社会保障概论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一)教学过程程式化。从整个教学组织过程看,固定的学制,相对稳定的教材,从头到尾的灌输等像流水线加工产品一样,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不能因材施教。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使学生缺乏求知的主动性,学生的创新之火被老师的说教所淹没,成了储存知识的容器,其个性才能不能得以全面展现。

(二)相对固定的教学计划,教材滞后,教学内容陈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有关的社会保障的观念与***策均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专业课教材长时间固定不变,内容陈旧,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三)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脱钩。以课堂和书本为中心,教学活动流于理论上的抽象说教,使学生学习起来如隔靴搔痒,不能触及要点。而且在较短的学习期间内,理论也难以系统化,基本技能又得不到掌握,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四)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并以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衡量学生水平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心理、社交、语言表达、合作与创新精神等综合能力方面的训练与培养,使学生走出校门后不能很快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缺乏发展的后劲。

二、社会保障概论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对《社会保障概论》教学的改革进行了全面论证和规划。通过对我国经济体制、***治体制、教育体制改革特别是国家人事制度、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研究,提出了“立足专业,面向社会,强化实践,注重能力”的改革目标。落实到教学上就是“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是要立足社会保障实践,依据社会保障工作本身的性质、特点及对人才的要求改进教学,使培养的学生能够胜任承担的工作。以能力为本位就是要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仅能更好适应社会保障方面工作,而且也能够适应其它相关的社会工作,以便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根据新时期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的要求,我们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对《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改革现行理论脱离实际、陈旧的教学内容,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重组和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突出基础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教学体系;改革现行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探索建立有利于培养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相对***并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方法体系;改革过去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自学为主、教学辅导、多媒体课件教学、实践教学等灵活多样的适合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师队伍理论知识较强、实践能力相对较弱的知识结构,努力配置适应社会保障教育特点的、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师资队伍;改革单一的课堂考试模式、闭卷考试方法和着重书本知识的考试内容,建立有利于知识的灵活应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的考核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改革人才培养途径,建立由校外专家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校外实训基地。坚持走产学结合、校企结合,师生与基层社会保障人员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

三、社会保障概论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探索

根据专业教学改革目标,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我们成立了学院社会保障教学改革领导小组。起草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改革可行性论证报告》、《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了由专家组成的专业改革指导委员会,对教学改革的各项阶段性成果予以审查并做出针对性建议。教师则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和实际工作情况,分别承担教学改革中各项具体能力的研究和开发。教师通过对社会保障基础知识与能力的研究和开发,拟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贯彻落实改革方案和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

(一)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目标

改革以前,我们把培养从事社会保障工作的中、高级专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社会保障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劳动与社会保障、民***等***府部门的管理岗位。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基层部门、非***府组织、民间机构等的大量出现,社会保障专业的培养目标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逐步转向了培养从事社会保障应用型专门人才。也就是说,社会保障专业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此,在教育观念上要实现下列转变:从偏重知识传授的教学观念转向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观念;破除唯书、唯分就是好学生的观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改变高分低能的状况;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向全面素质教育观念;由学生是客体的观念转向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念,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具有个性的人才。

(二)注重能力培养,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学生具备的能力应包括两个方面: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专业能力包括: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操作能力、熟知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能力、社会保障咨询和服务的能力。非专业能力包括:社会交往能力、应用写作能力、普通话和英语会话能力。从培养目标出发,我们对传统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和重组,创新理论教学体系,摒弃学科本位的思想,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按照社会保障岗位的实际需要设置教学内容。强调以基础素质教育为主,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专业基础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技能知识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体现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三)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社会保障概论》是实践性、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为落实改革的教学计划,我们加大了实践教学比重,加强了实践性教学软、硬件的建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计算机房和电子阅览室扩大学生视野;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接触社会,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创造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教育中普遍存在着教学方法机械、教学方式单调的现象,说教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主流的方法,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结合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改革和摸索,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

1、案例教学法。就是要求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将搜集到的各种典型案例用于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使学生巩固了理论知识,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判断分析和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

2、课堂辩论教学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倾向,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课堂辩论,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结合案例进行辩论,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

3、网上答疑法。任课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把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并放在网上,学生如果需要可直接上网查询;学生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要求不能直接向任课教师提出的,还可直接向有关教师的专用信箱发送电子邮件与老师进行交流、沟通。这样既解决了下课后学生无人可问的问题,又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使用水平。

4、强化训练法。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社会活动应用能力进行了强化培训。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定期举办对话晚会、演讲比赛、写作比赛、辩论大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和学习成果的机会,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提前作好准备。

(五)建立教学质量考核评估体系

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检验教学改革的成效,学校对考核制度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改革。学校建立了由学生、教师、教务处、专家组组成的四级教学质量考评体系。成立了教学质量督查小组,随机抽查教师的教学业务原始记录,定期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深入课堂听课,听取各方面的反馈意见,对每位教师进行测评;抛弃传统的纯粹书面考核制度,采取多种方式,把学生的能力测试提到了与闭卷考试同等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对社会保障概论教学新模式的初步评价

(一)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要求学生掌握社会保障基础知识和基本行为规范的同时,更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性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将知识溶于实践过程的开拓意识和创新能力。更加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摆脱了单纯的繁琐而空洞的理论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社会学概论模板

学习

小成本创业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小成本创业10篇,内容包括小成本创业项目合集怎么写,县城零成本创业。可能有人认为此方法欠妥,有对公司不忠的嫌疑,我认为只要掌握住一个“度”,该方法还是非常可行的,利用闲暇时间去开拓自己的事业并且增加收入也无可厚非。建议

学习

小学数学教研组计划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数学教研组计划,内容包括小学数学教研组秋季计划,七年级数学教研组长计划。二、工作目标。本学期的工作目标是:以新课程改革为主,以网络教研和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核心,充分开发远程教育的资源,用现代教育手段促进我校教学质

学习

微电子器件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微电子器件10篇,内容包括微电子器件期刊推荐,微电子器件光刻。为了防护微电子器件,电路设计者对电子器件进行静电防护。电路保护的设计要考虑很多的因素,要不断进行试验。其中ESD是对微电子器件一个较大的威胁。ESD严重影响着

学习

电子印章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电子印章10篇,内容包括电子印章样式组成,电子版印章。插入一个文本框,输入电子印章的文字内容,同样的方法设置文本框为无填充,无边框;在文字效果中选择转换,选择弯曲的文字效果;同理再添加一个横向的文本框输入需要输入的文字。按

学习

继电器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继电器10篇,内容包括中间继电器,继电器讲解较好的书籍。当线圈通电(电压规格有ac380v、ac220v或dc220v、dc24v等)时,衔铁及托板被铁心吸引而瞬时下移,使瞬时动作触点接通或断开。但是活塞杆和杠杆不能同时跟着衔铁一起下落,因

学习

沉淀资金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沉淀资金10篇,内容包括沉淀资金的运营方法,怎么看资金沉淀。一、财***沉淀资金的特点分析财***资金沉淀,通常是指在财***资金收入支出过程中,由于尚未安排预算,或者已经安排预算,部分财***资金本应按照预算支出使用但没有使用或

学习

续签合同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续签合同,内容包括员工续签合同范本3篇,续签合同小结通用版。二是合同期内,以顽强的毅力提高了个人的自身素质。两年来,在爱人的支持下,工作之余,我总是主动放弃休息和娱乐时间,抛开繁琐的家务,集中精力,积极主动地抓好业务学习,不

学习

资金缺口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资金缺口10篇,内容包括怎么报告资金缺口,资金缺口的汇报。截至2012年底,我国基本建立了覆盖全民的基本养老与医疗保障体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从2005年至2012年连续八年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10%。社

学习

电子签名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电子签名10篇,内容包括电子签名技巧大全,电子签名成功模板。电子签名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传统签名替代形式,它所带来的对传统签名方式的变革将会为人们从事电子商务活动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手段。然而,电子签名却是一

学习

资金监管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资金监管10篇,内容包括资金监管账户,资金监管的几大要点。(一)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不顺,财***监管难度较大在结存资金构成中,绝大多数为事业单位的各类基金,而基金构成的合理性取决于其收支活动是否真实与合法,更取决于事业单位的管

学习

死亡通知单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死亡通知单,内容包括死亡通知单电影解说,死亡通知单剧情详解。年轻人弯下腰阅读一笔笔数据,不禁大惊失色,原来早早收到三张带有“善意”的通知单了,他竟浑然不觉,任由“改邪归正”的机缘错过,落得人生告终。阎罗王听了也跟着不舍

学习

大学秋季学期个人总结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秋季学期个人总结,内容包括大学学期期末个人总结范文,大学学期总结范文大全。本班幼儿29人,其中男孩13人,女孩16人。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每位孩子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很多孩

学习

保险资金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保险资金10篇,内容包括保险资金有哪些优势,保险资金运用新规。一、保险资金投资的意义一般而言,在成熟的资本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机构投资者,而不是个人投资者。从国际发展趋势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养老基金、保险基金、投资

学习

乡村振兴驻村工作总结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乡村振兴驻村工作总结,内容包括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总结,乡村振兴驻村工作总结标题大全。认真学习为认真贯彻落实视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七一”重要讲话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

学习

医院体检科工作总结模板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医院体检科工作总结模板,内容包括体检科工作总结和计划怎么写,医院检验科工作总结模板范文经典。2、顺利完成了科室搬迁。2005年,检验科顾全大局,服从医院统一安排,从病房大楼搬迁至门诊大楼,科室全体同志为不影响临床常规检验

学习

人事管理工作总结模板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人事管理工作总结模板,内容包括人事管理总结怎么写,人事管理工作总结ppt。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用人环境,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真正做到人尽其才,达到人力资源最佳配置,重点做好拟发通知、组织实施

学习

银行表态发言稿模板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银行表态发言稿模板,内容包括银行旺季表态发言稿,银行工作表态发言稿2分钟。1、文章应依次包含以下信息和内容:中英文题目名(一般不超过20个字)中英文作者姓名中英文作者所在单位(部门)及邮编中英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

学习

职业生涯规划结束语模板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结束语模板,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结束语200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结束语。以前不是没机会来进行自我的剖析,而是一方面因为不知道方法,不知道怎么去做;二是因为懒惰形成的惯性让自己哪怕是有些奇特想法时也被玩

学习

招股说明书模板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招股说明书模板,内容包括招股说明书流程,百果园招股说明书***。

学习

幼儿园幼师论文模板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幼师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幼儿园幼师论文,论文模板范文幼师中班。(三)农村幼儿园缺乏科学的管理多数农村幼儿园的管理者学历偏低,而且多数是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缺乏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缺少幼儿教育管理的经验,园长缺少科学

学习

产品网络宣传推广模板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产品网络宣传推广模板,内容包括产品推广宣传模板,平台宣传推广策划方案模板。所以,要想最大化公司主页宣传作用,做网站推广,提高网站的访问量是关键中的关键。(二)地方性门户网站在地方性门户网站投放广告是另一网络宣传平台,其宣

学习

小学语文实习自我总结模板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语文实习自我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实习自我总结300字通用版,小学语文教育实习自我总结500字。课前准备是每个学生与老师都应该完成的一项任务。教师在课前准备中,要深入分析教材,做好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衔接,并且预想学生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