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材篇1
从学校教育的实际出发,针对广大学生提出的创新学习,其中的“创新”一词的涵义与科学家、艺术家们“从无到有”那种意义上的创新是有区别的。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所谓创新.就是利用已有知识(基本概念和规律),结合新的实践环境和面临的问题,发现事物的新关系,提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有时甚至就是在本人事先并不知晓的情况下,去重复前人的创造活动、领会前人的创造思路。这种重新组合型的刨新,虽然达不到“独创”的高度,但经过这种“创新”训练的学生,在自我知识重组过程中激发出的思维火花,是最可宝贵的,他们日后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定是会高于普通人群的。
利用教材中的常规内容,开展创新学习,打破“创新”的神秘感,启动学生创新意识,一项经常进行的创新学习活动。在《恒定电流》一章讲“电压表和电流表”一节时,教材直接指出“电流表的满偏电流一般都比较小,测量较大电压时要串联分压电阻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测量较大电流时要并联分流电阻把小量程的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教材中这十分简朴的一句话,的我们师生留下了很大的创新学习的思维空间:这种改装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即前课所学串联分压和并联分流原理),前人怎么就能想到这个办法?(其实就是基本规律的重新组合与迁移应用),假如你生活在两表尚未出现的年比。你能设计两表的改装吗?对已有的两表你还能有什么改进吗?对后面两个问题学生虽不能肯定回答,但都会进行认真的、甚至是激烈的思维。随着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学生中都有一番积极的思考和一阵强烈的呼应,学生主体对教学的参与,已从课堂表层的热烈.深入到思维层次的活跃。这种学生主体的自主探索与思考,不正是创新学习所追求的境界吗?在该章随后的《专题——多用电表的原理和使用》中,教材直接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应当怎样设计这个简易多用表的整个电路呢?”对这样直接提供出来的好素材,循着“怎样设计”这一思路,利用的面已有的两表改装的知识,学生容易理解“直流电流档”和“直流电压档”的设计,而在欧姆档的设计中,同样可以提出上述几个问题,同样能引发学生积极的甚至是“痛苦”的思维活动,但最终总能使学生思维统一到一个共同点,即利用已经学过的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知识,在已有电流表的基础上,根据I=ε/(r+Rg+R+RX),即可知I与Rx的对应关系,并据此设计出相应电路,这样又让学生从中体会创新“成功”后的喜悦。类似的物理学基本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创造性应用,在现行教材中比比皆是,可以说是构成丰富多彩的创新教育素材,任凭师生发掘选用。只要选准切人点,抓住时机、善于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必然能摩擦出“创新”思维火花,这将有助于打消学生对创新的神秘感,这对启动学生心灵深处的创新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现行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是新版教材中推出的。它虽然在应试教育中派不上用场.一却可以在素质教育和创新学习中大显身手、同样是素质教育、创新学习的极好素材。对这一素材的恰当使用.便能经常地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而产生意想不到的创新学习效果。《电场》第八章“电容器”后的阅读材料“电容式传感器”,因为高考不涉及,所以一般被当作常识一读了之。其实,这里介绍的用来测量角度θ、测量浪面高度h、测定压力F、测定位移x的各种装置,不仅仅是介绍了传感器知识本身,这同样给我们留下了极大的创新思维空间。教师应安排必要的时伺,给予学生创新学习的机会。创新学习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该阅读材料指出了将“非电物理量转换成电学量”这一传感器的本质,就将学生的思维带人十分广阔的创造天地。学生可以沿着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等许多方面向人们提出的各种新要求、新功能去展开思路、思考我们怎样运用所学物理基本规律,创造出新的仪器或器具。这无疑是一个颇具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反应十分热烈,其中不乏创新思维火花的闪现,这对激发创新精神有独到的作用,这样的学习效果,怎是让学生会解几道计算题所比得了的。在这样的学生激情背景下,教师可以“离题”提出新的课后实践题:医院体检用的“B超”机、“心电***”机,是用怎样的原理生成各自的***象的?用到哪些物理基本规律?体检时贴在人体上的部件各起什么作用?问题一提出,学生思想闸门一下大开,课堂议论纷纷,学生兴趣盎然,学生通过课后的访问请教,资料查询,可以得到一些初步的答案。这一过程对学生创新精神的激发既有感性体验又有理性认识,受激程度是很高的。教师甚至还可再提一个问题:世界上的发明是不是都被前人“发明”完了?我们还有机会吗?这些不言自明的问题,对学生内心深处创新精神的激励,其影响是很大的。
在相当一部分人心目中,解答物理习题,是学习物理的终极目标,似乎会做物理计算题,就算完成了物理学习的任务。其实这是一个误解,诚然,为了巩固所学物理知识,解答一定量的物理习题,是必要的,物理课本也设置了为数不多的物理习题。这些精心挑选的题目,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仍然蕴着创新学习的好素材。教师应当充分揭示、发掘这些题目对创新学习的意义、作用,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我们的目标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为解题机器,而是将其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在《磁场》一章的B组习题中,对于速度选择器、质谱仪、磁流体发电机等问题,就不应把重点放在布列方程及其计算解答上,而应当放在前人是怎样把物理基本规律用于该装置的思维启发上,哪些是已知基本原理?每一种装置的“创新”之处何在?其中课本特别指出“磁流体发电是一项新兴技术”,这无疑给我们青年学生留下了施展创新才华的时间和空间。这表明,从现在起就培养创新能力,显得多么重要。发掘这类题目中的创新学习素材,必将为学生日后的创造性工作打下基础。可以肯定地说,把这些习题当作创新学习的素材来发掘,比起只当作计算题来解答,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知要强多少倍。同样,《电磁感应》一章B组习题中的延时继电路、高频焊接、电磁流量计等,都是教材编者精心选择、特意安排的。对这些问题的发掘与处理,与前述磁场中习题的处理一样,定将收到异曲同工之效。教材习题中的这种创新学习好素材,也是俯拾即是的。只要我们恰当发掘与处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其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物理教材篇2
我是一位物理教师,每个教学班都有基础不同的学生,面对青春、快乐、充满活力的学生,我要使孩子们在物理学习方面多有所收获,使学生在综合能力方面有所提高。我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第一小组为基础较好接受新知识较快的,第二小组为一般学生,第三小组为较差些的。然后针对每一小组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案,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适时进行个别辅导并进行答疑解惑,课后及时巩固。
在我十几年来教学别注重对教学设计的思考和研究。我认为,只有认真研究所教内容,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设计,才能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才能实现教学目的。那么,怎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呢?首先必须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学习特点,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去制定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案,常常一节课会有几种不同的教案出现,这又需要做最后的甄别,才能得到教学需要的实际教学设计。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很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重课堂提问
每个班级都有优生和学习困难生,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然后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要求,做到因材施教。具体地说,对于优等学生,由于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较强,老师提出的问题相应的要加深难度,以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也要设计相应程度的问题让那些学习程度不好的学生来回答。特别注意的是,对于简单的问题应该鼓励学习不好的学生优先回答,以提高其自信心,使他有兴趣参与学习。
二、注重练习设计
课堂中的练习是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由于学生本身存在着客观的个性差异,对知识的认知程度有着层次上的差异,所以在新课改理念下,课堂练习要有针对性、比较性,而且要选择多样化、新鲜的练习方式,设计灵活多变,富有新颖独特,联系生活的练习题,为学生创造宽阔有趣的学习思维空间,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注重作业设计
教师留给学生的课堂作业也一定要难易结合,有层次和梯度。
物理教材篇3
摘要:在高中物理课程改革中,科学方法教育被提高到与知识教育相提并论的高度,在教材中显化科学方法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为例分析其对科学方法教育的显化现状,进而从“以科学方法为主线的形式组织教材、开设专题介绍科学方法、利用物理学史显化科学方法教育、设置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这四个方面提出了显化科学方法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材;科学方法教育
中***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3-0089-03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师范大学“4+2+1”教师教育项目“高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研究”的研究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科学方法教育在物理教育研究中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无论从当前课程改革的实践还是从提升民族整体素质的角度考虑,做好物理科学方法的教学工作,都具有鲜明而深远的时代意义。在高中物理课程改革中,科学方法教育已经被提高到与知识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普通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之一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在“课程具体目标”中要求学生“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这意味着在物理教学中必须重视科学方法教育。“与科学知识相比,科学方法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用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比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
科学方法教育有隐性和显性两种方式,其中隐性教育方式是指在教学中不点明科学方法的名称,不对科学方法进行解释,而是隐蔽地发挥科学方法的指导作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显性教育方式指在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时,明确指出科学方法的名称,说明科学方法的原理,揭示科学方法的本质与科学方法的操作过程。教师有意识地公开宣称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学生处于有意识地接受科学方法的状态。科学方法本来就比物理知识抽象更难于理解,因此,采取隐性方式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只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国际科学教育研究者认为,“从隐含的印象中得出的认识将是混乱不清的和一堆零散的概念,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必须明确地加以讲述。”这充分说明了科学方法教育显化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科学方法教育离不开知识教学,两者必须有很好的融合,否则科学方法教育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知识教学又依赖于教材,所以实施科学方法教育必须先从教材入手。教材作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第一手资料,其对科学方法的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着科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教材中适当显化科学方法能够加强科学方法教育的实施,同时可以指导教师很好地把握科学方法的教学,进而保证科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分析其对科学方法教育的显化现状,进而提出在教材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显化策略。
二、人教版教材中科学方法教育的显化现状
与传统教材相比,人教版新课程高中物理教材对科学方法的显化意识有所加强,在介绍相关物理知识的同时通过旁批和正文直接介绍的形式显化了相应的科学方法。
1.旁批处介绍科学方法。教材中分别对理想模型法、控制变量法和比值定义法在文中适当的位置以旁批的方式进行了显化,有助于为学生提示并解释随时出现在正文中的科学方法,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容易使学生在学习领会科学方法的同时,增强对科学方法的重视。下面以理想模型法为例予以说明:例如,物理1在“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一节中,在给质点下定义的同时,用旁批的形式介绍了理想模型法。“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质点就是这种物理模型之一”。这样,在教材中直接给出科学方法的具体名称,让学生初步体会科学方法的内涵,对于科学方法的训练是非常有效的。
对于典型的物理科学方法在文中适当的位置以旁批的方式加以显化,很容易引起学生对相关科学方法的注意,并明确其含义。然而,如若在恰当的时机加以显化,则更能有效地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2.正文中直接介绍科学方法。教材在正文中对科学方法教育进行了显化处理,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重视。例如,物理3-1在“库仑定律”这节中再次对理想模型法进行了显化,教材先是对库仑定律进行了描述,其中涉及点电荷的概念,接着进行展开“什么是点电荷?任何带电体都有形状和大小,其上的电荷也不会集中在一点上。当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自身的大小大得多,以致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分布状况对它们之间的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这样的带电体就可以看做带电的点,叫做点电荷。”接下来将点电荷与质点进行类比“点电荷类似于力学中的质点,也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此处对理想模型法进行了显化,对类比法采取了隐性处理。
教材尽管已经重视了科学方法的教育,但是纵观人教版新课程高中物理教材,其中科学方法教育显化的力度依然是不够的,全套教材仅显化了理想模型法、比值定义法和控制变量法等几种常用的科学方法,这给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挖掘和显化科学方法预留了空间,同样也增加了难度。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四种显化科学方法教育的策略,力求通过不同方式显化科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的实质,并逐步形成应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中科学方法教育的显化策略
1.以科学方法为主线组织教材。传统教材往往以知识为主线展开,从而忽视了科学方法这一线索。虽然也能使学生从中学到一些科学方法,但学生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肤浅的,并且是零星的、不连续的,往往收效甚微。人教版教材虽然加大了科学方法的显化程度,但仍有不足之处,其总体显化程度还略显不够。所以应该以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两条线索去组织教材,使知识线和方法线在教材中同时展开、并行前进。在以物理知识体系作为课程内容展开主线的同时设计一个物理科学方法体系。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伴随知识发展过程中所蕴涵的科学方法为基础,按知识的发展过程及其间所运用的科学方法整理出线索进而组织教材。
例如,物理1中“牛顿第二定律”这一节可以这样组织:先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进行猜想:物体所获得的加速度与它所受到的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假设法);如何研究问题:实验验证加速度与质量和力的定量关系(实验法);如何实验:设计实验探究框架(控制变量法);如何选择实验数据(误差分析法);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借助***像直观地展示实验结论,控制实验误差(***像法);如何得出定律的表达式(综合归纳法)。科学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样来进行“牛顿第二定律”的教材编排,把科学方法体现在知识的认知过程中,按照学生的认知模式进行编排,使学生清楚地了解知识与方法的发展历程,进而指导学生经历这一过程,从而使学生真正领略到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的内涵与本质,使其能力得到提高。
2.开设专题介绍科学方法。美国Physics:Principles and Problems物理教材第一章是物理工具箱,直接系统地介绍了学习物理和研究物理所必须具备的科学方法。在“科学方法”模块,教材是通过将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与科学家研究物理的过程进行对比而展开的,让学生了解观察、实验、建立模型、提出理论解释、得出实验结果或预测新事物,这些都是科学方法的基本要素,教材还系统地介绍了模型、理论、规律之间的关系。美国教材用一章的篇幅,以显化的方式系统地介绍全书中所要用到的物理科学方法,并且通过融入科学家研究物理的过程增加了科学方法的趣味性,这种显化科学方法教育的策略值得我们借鉴。
我国物理教材中多数将科学方法隐含在物理概念与规律的教学中,很少在教材中以较大篇幅直接介绍物理科学方法。教材对科学方法采取隐性教育的方式存在着某些弊端,一些专家学者已经开始倡导显化科学方法教育。然而,美国物理教材中科学方法的显化方式为我国教材显化科学方法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我国教材同样可以单独开设一章将一些比较重要的科学方法以显化的方式呈现在教材中,在学完一册教材的知识之后在教材最后一章设置“科学方法”专题,对本册出现次数较多的重要科学方法做系统性总结,使蕴含于知识中的方***因素明朗化、系统化。
3.利用物理学史显化科学方法教育。新课标教材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融入了较多与物理学史相关的内容。在教材中融入物理学史内容,并在展现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突出科学方法教育,可以使学生领略到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及思维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在教材中融入物理学史,学生可以更全面、更系统地体会科学方法。
例如,在“原子结构”一章,可以先总结性地描述“原子”这个概念的建立过程,使学生在对原子的结构有比较完整的认识的同时,领会到“假说法”和“模型法”是物理学研究中的一般方法。在教材中可以向学生提供相关史料,这样不但使学生深入了原子结构知识的学习,而且深化并显化了科学方法的教育。在教材中融入相关的物理学史,重点在于剖析一些重要概念、规律、假说、模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融入物理学史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展现科学发展的历程,为科学方法教育提供生动而丰富的素材,进而使学生更全面、更系统地体会科学方法,这无疑是一种有效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方式。
4.设置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科学方法教育的目的所在,只有掌握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学生的能力才会按一定规律不断增长。对于物理学来说,思想和方法是其灵魂,为了掌握一些典型的科学方法,教材中需要设置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题目力求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科学方法。例如,大雾天气,司机突然发现汽车已开到一个丁字路口,前面是一条小河,为了避免危险,司机是应当采取紧急刹车措施还是紧急转弯措施?解这道题需要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这两种理想化模型,汽车紧急刹车所滑过的距离为匀减速运动的位移,紧急转弯滑过的水平位移则是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
对于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白是针对什么物理现象和事实提出,然后要将其转化为物理模型,最后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就要用到理想模型法、等效法、近似法等具体科学方法,重要的是将一定的物理现象或物理情景转化为物理模型。其中又会用到分析、综合、概括、抽象等科学思维方法。然而教材中有必要在解析中将所用到的科学方法明确地指出来,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科学方法,使其明朗化。教师也可依据教材从方***的角度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指导,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提出不同见解,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变化了的条件下也能***解决面临的新问题,达到科学方法教育的最终目的,这也体现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在高中物理课程改革中,科学方法教育被提高到与知识教育相提并论的高度。通过在教材中显化科学方法教育,可以将科学方法更明朗、更系统地展现在学生与教师面前,使学生不仅有宏观的认识,而且有微观的体会,还可以指导教师更好地把握科学方法的教学。在进行科学方法显性教育时,要把握科学方法的本质,体会科学方法教育的逻辑力量。科学方法教育虽然不教给学生具体的学习内容,但可以使学生形成一种科学的求实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教材中科学方法教育的显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涂艳国.论科学教育的基本要素[J].教育研究,1990,(9):63-66.
[3]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学物理分会.高中物理方法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2.
[4]李正福,李春密,邢红***.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显性教育[J].教育科学研究,2011,(1):54.
[5]张大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6]姚天勇.在物理教学中追求显化的科学方法教育[J].教学参考,2010,(8):8.
[7]邢红***.论中学物理教育中的科学方法教育[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增刊:139.
[8]Paul W.Zitzewitz.Physices:Principles and Problems[M].McGraw-Hill Compnies,2005:8-10.
[9]袁博.中美教材科学方法教育的比较研究及启示[J].物理通报,2011,(5):89.
[10]胡尊华.实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意义和途径[J].教学与管理,2005,(1):84.
物理教材篇4
1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自主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获得知识应当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犹如他的机体吸收营养,只有他自己才能完成,别人是不可能替代的.别的学生能帮他做习题、写作文,但他本人不会因此而获得知识;教师可以讲解、答疑和指导,但也必须通过学生有意义的自我活动,才能完成获得知识过程.
建构主义的这个观点确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学生是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只能起指导和组织作用.教学的过程不应当是学生跟着老师转,而应当是教师如何在教学上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条件做好服务工作.教育从本质上讲是认知个体在一定环境中的自我发展,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最终只决定一个自变量的函数.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中就明确提出:“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这里的“促进自主学习”,表明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教师等只能对“主体”起到“促进”的作用,只有主体能“积极”、“乐于”、“勇于”和“勤于”进行有意义的活动,才能获得“知识与技能”.
《物理通报》编写的物理教材中,精心设计了观察、思考、推理、猜想、测量、计算、制作、上网和社会调查等多种学生的自主性活动,从教材的结构就促使学生处于自主学习的地位而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初中教材中,就有“我的设计”、“我的制作”、“自我评价”等多种自主性活动;在高中教材的第一个模块的第一章中就有学生要参与的各种活动30多个.
2建构主义认为主体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新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在基础教育中,认知主体在获得新知识前,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就构成了学生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这是他能获得新知识的基础.当他遇到新的情况时,会用这个认知结构与新情况发生联系,用这个结构去认同(应顺、适应、平衡)新的知识,逐步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这是建构主义确认的主体的认知过程,这就是所谓的“建构”.
按照这种观点,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对于他学习新东西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每个人的知识,都是在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慢慢地构建起来的,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只有这样一个途径.
因此,学生具备一个好的认知结构对于他获得新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良好的认知结构应当具备三个条件:存储的信息量大;有序化程度高;开放性好.一个学生在学习某一物理教材之前,他脑子里原有的物理知识内容及其组合,就构成了关于物理的认知结构,是学习这本新教材的起点,也是他个人认知结构的一部分.
中学物理普遍反映难学,一方面可能是学科本身的原因,它不会像小说、电影那样直接对人的情感和感官产生共鸣或冲击,很快把人吸引住.因为物理学的魅力和美丽要通过学习者的努力(对有些人可能是烦恼)才能看到.另一方面是教材的原因,传统的教材普遍缺乏学生的活动.老师讲,学生记,单一的教学方法,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对学生原有的物理认知结构的研究,未把这个结构作为教学的起点,而这个结构恰恰是决定学生学习效率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因素.
《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二条中就指出“应重视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自觉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条基本理念首先就注意到了全体学生的共同的认知结构;其次是考虑到不同类型的学生由于各种不同原因而形成的不同认知结构,可以选择不同的物理模块进行学习.在内容的选择上,提出了“要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就是为了给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物理认知结构.
《物理通报》编写的物理教材中,非常重视学生原有的物理认知结构,强调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差不多在每节教材的开始,精心设计了各种情景,这些情景通过一些现象和提问,来激活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经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把它与即将要学的新知识联系起来.
在教材编写中,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除了考虑各模块应有的不同特点外,在同一模块中,还设有“小资料”、“课外阅览”、“物理***”、“发展空间”等学生活动栏目,充分满足具有不同认知结构的各类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
3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主体主动的探究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应当是单纯的输入和接收,而应当是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先是对新知识发生质疑,进而产生猜测、思考、观察、测量、分析等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然后到理解和认同.这个过程是对原有认知结构的调整和改变,是新、旧知识之间双向互动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而且能使学生获得能力和方法.这对于学生走进现代社会、对于学生的今后发展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有了这种能力和方法,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有了继续扩充知识的本领,并有可能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活动.所以建构主义认为,探究问题的过程,要比知道问题的答案重要得多.
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应当掌握多少知识?一个教师应当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这是一个很难确定的数量.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让我们越来越看到,某些知识会过时,某些知识有局限性,有的专业知识在面世后的头三年,一半都变了样.现代科技知识的更新更快,计算机的书籍二三年就更新换代了.经验表明,任何一个人不可能记住他在学校学过的全部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识.因此,建构主义认为对速变化着的现代社会来说,人的能力往往比他存储的知识重要得多.
学生在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强度会决定认知主体获得知识的质量.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比如,先在一个盒子里装上东西,不告诉学生装的是什么,而是让学生通过掂量、晃动、听声、测量等各种方法,经历一个过程,再说出盒子里可能装的是什么东西,并说明他猜测的理由.这个过程对学生会有深刻印象,他对盒子里究竟装着什么,会念念不忘,总要想方设法把这个结论找出来.但如把盒子里装了什么直接告诉学生,学生会觉得意思不大,不会引起他多大的兴趣,他的好奇心、探索精神、探究的能力都一概被扼杀了.主体的主动性没有了,他不能体验和了解真实世界的丰富与刺激,他不可能进入知识探索者的角色,不能体验到获得成功的愉悦.他很快就会忘记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如把盒子里装的“东西”当作是“知识”,由于上述两种情况相互作用过程的强度不同,学生获取知识的质量显然有很大的差异.我们也一定会有这样的经验:对于某件事情的认识,听到的不如看到的,而看到的总不如亲身经历的.传统的教育观念,主张记忆和背诵,注重的是知识的量.而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主张学生经历过程来获得知识,重视的是知识的质.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有限时间里,不是记住的知识越多越好,而是获得能从教材上、从老师那儿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属于自己的能带得走的知识.
《物理课程标准》在教科书编写建议中就明确提出:“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动手实验、查阅文献等,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并提出了“在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来构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在教材的编写上又指出“在内容选择、呈现方式等方面为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创造机会和条件.”
《物理通报》编写的物理教材,以《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为基础,确定教材基本结构和内容,重视过程与方法,突出了实验探究这个栏目,它包括“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选定实验器材、进行实验、立表作***、写出实验结论、对实验结论进行分析”等完整的探索过程.这种探究几乎每章都有,具有探究性质的各式活动,几乎每节都有.
4建构主义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调整个人的认识偏差
建构主义认为,虽然建构知识是由认知个体来完成的,但由于认知的经验和对外部世界理解的不同,原有的认知结构会因人而异,所以必须在建构知识的同时,要与别人讨论、协商、合作、竞争,进行多方面的接触,从而使自己的认识更为准确,更加全面.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之间发生认知上的接触和碰撞.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对某一问题的探究中,相互交流、讨论,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互动.这样做,能超越一个学生自我的认识,获得更准确的理解.这种互助交流的学习,比学生封闭学习,然后进行单一的书面考试重要得多.
在《物理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就提出“根据内容选择恰当的形式,进行交流”,并提出“教学中要提供学生当众交流的机会”,在教学案例的分析中,提倡“集体智慧是学习的共同财富”,而不提倡“学生封闭式地学习”.
物理教材篇5
编写这样的必修课本是一个新的课题,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编写过程中我们有以下一些考虑。
一、编写的基本思想
编写必修物理课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
现代社会是充满科学技术的社会,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工作,他们都要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同时,社会主义民主要求公民积极地参***议***,如果没有足够的科学技术知识,对于当前的许许多多问题就很难发表意见。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各种技术科学的基矗因此,对于21世纪的合格公民,较为全面的物理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作为一门基础科学,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思想方法已经深深地渗入各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甚至社会科学中,对于我们的社会文明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尽管将来学生会在各种不同领域中工作,接受较多的物理学的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科学素质,都是十分必要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现代社会的科技含量在迅速增长,新技术、新设备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地在我们身边出现。新时代的公民应该欢迎和期待这些新事物,愿意了解它们,希望利用它们而不是拒绝它们、排斥它们,这是在现代社会中做出创造性工作的一种必需的心理素质。通过物理课的学习,要破除对于新技术、新设备的神秘感、畏惧感,增加一些亲近感。在文化课的学习中发展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必修物理课本希望在这方面做出努力。
总之,对于多数只学必修物理课的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不一定需要他们应用物理学的具体知识进行大量的直接操作,他们学习物理学,主要目的是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因此,必修课的教材打算从更广阔的角度,把物理学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向学生介绍。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编者试***解决下面的几个问题,并努力使课本具有自己的特点。
二、试***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这不仅是学好物理课的手段,而且也是物理课的教学目的之一。学习是一生的事情,有了兴趣才能不断学习,不断上进。对周围事物的浓厚兴趣和好奇心是创造力的源泉。
要让学生有兴趣首先就要让学生学得会,学不会不可能有兴趣。编者为此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学要求适度
不可否认,在只学必修物理课的学生中,许多人的理科基础不太好,因此,教学要求必须切实可行,不能随意拔高。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真正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
2.循序渐进,为学生搭好“台阶”
许多学习中的困难是由于学习环节中的过分跳跃引起的。新编必修课本将在研究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上为学生搭好高低合适的“台阶”,力求做到每个新知识点对学生都是“既要付出努力,又是力所能及”。
3.重视物理情景的建立
一些学生物理学习失败的原因之一是不能明白定律、公式所代表的物理情景。新编必修课本在提出物理问题时和得出结论后都将通过实验、叙述、插***等,着重描述相关的物理情景。
(二)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必修课本将继承过去课本联系实际的好传统并有所加强。考虑到大多数只学必修课的学生将来的去向,联系实际除了联系各种产业外,还特别注意联系日常生活和身边的事物。这样能使学生感到物理有用,并能增加学生对于科学技术的亲近感。
(三)强调物理学和社会的联系
在只学物理必修课的学生中,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将来要从事人文学科方面的工作。这部分人的心理特点之一是对“人”的兴趣重于对“物”的兴趣。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这种优势。新课本中将渗透从社会角度对物理学以至对一般科学技术的评价,让学生体会科学和技术、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科技成果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福利以及不恰当地使用科技成果对人类社会构成的潜在威胁。
必修课本还将注意渗透科学思想史,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熏陶。
(四)恰当安排习题
一些学生常说物理难学,其实他们说的是物理题难做。一般说来,习题的难易表现在物理情景是否熟悉、已知条件是否隐蔽、题目所问是否明确、知识的综合程度是否较高、数学运算是否繁难。编者从这些方面对题目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依照本文所述的编写思想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降低了习题的难度。
另一方面,考虑到学生特点和他们以后工作的需要,必修课本将适当增加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的题目、非数学的逻辑推理的题目、口头或文字叙述的题目。
(五)注意数学工具的应用
有一种看法,认为将来不从事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工作的学生,他们所学的物理学应该尽量少用数学工具,以降低课程的难度。这种看法未必全面。物理离不开数学,只有数学才能最明确、最简洁地表达物理思想,这也是必修课本要渗透的思想之一。实际上,高中物理用到的数学知识远少于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数学知识在物理课中能发挥很大的作用,恰当地运用数学工具会有利于物理课的教学。
新课本注意“抓两头”,即注意用数学方法表达物理问题和分析数学结果的物理意义。这其实是在除了纯粹数学以外的一切领域中应用数学工具时都要注意的两个方面。这也是新教材要渗透的思想之一。
在新课本中,数学公式除了用于计算之外,也尝试着用来对物理过程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新课本为了在数学运用方面降低难度,主要作法是在习题中和课文中都避免繁琐的代数运算,也不要求运用学生所不熟悉的数学技巧。
三、新课本的特点
由于只学必修课的学生将来很少有机会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物理学,所以必修课的知识面应该足够宽。新课本增加了较多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选读。阅读材料是按照本文所述的编写思想选取的。在叙述方式和深度控制上力求做到使学生愿意看,看得懂。
全书的表达力求思路清晰、明确,不节外生枝,这样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编者还力求做到语言流畅、繁简适度、可读性强。
物理教材篇6
二十六年如一日,坚守着忠诚于***的教育事业的信念,肩负着培养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无怨无悔,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佳绩,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毕业生。他,就是江苏省淮阴中学物理高级教师、优秀***员、优秀园丁、优秀班主任,淮安市物理学科带头人——XX老师。
二十六年前,他来到母校XX省XX中学这片热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支点。课堂是他实现梦想的殿堂,那里有他的理想!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不懈地努力着,充分发挥着一名普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了上好每一节课,他虚心向老教师求教,深入钻研教材及教学大纲;经常查阅资料、撰写教案直至深夜,长期坚持,一着不让,优化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积淀了丰富教学经验的他,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中物理教师。
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促进后进学生转优成才方面张老师做得尤其出色。他放弃了大量的休息时间,深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求,调查摸底,搞清他们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做到了因材施教,对他们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相帮,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最可信赖的朋友;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还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在师爱的氛围之中,有力地诠释了“爱心育人”的至高境界;他的“促进后进生转优”经验在全市高中工作会议上介绍。担任班主任十年,班风正,学风浓,成绩好,本科升学率均在96%以上,任班主任的十年中所教班级十次被评为先进班级,他还在市教科所组织的班主任培训班上作了《促进学生转化,提高整体质量》的经验介绍。
多年的教育实践,使他逐步确立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理念,以“培育高素质的现代中国人”为育人目标和坚持“把方法教给学生、教导学生人人会学”的教学原则,并形成了“以物讲理和见物思理”的教学特色和“师生愉快合作,共同研讨提高”的教学风格,深得学生的敬爱、家长的尊重,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他担任十三年高三毕业班教学任务,所教班级在高考中屡创佳绩,连续12年名列淮安市第一;作为省级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高级教练员,他指导的学生在全国中学物理竞赛中成绩优异,40余人在省物理竞赛中获一等奖,为这些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深知,教育科研是教育教学的先导,是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对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内涵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他以实践的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展开深入的研究,先后在省市级刊物上十多篇。近年来,他结合实施高中新课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课题,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先后参与学校省级课题研究4个,主持市“十一五”立项课题《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并顺利结题,获得专家组的一致好评,课题研究成果得到很好推广,在更大的范围内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他积极参与《高中物理教学与评价》、《高中物理复习题精选》、《普通高考学业水平测试课时化随堂讲义》等多部共几百万字著作的编写工作,带领校物理组骨干教师主编的《高三物理复习资料》80万字即将出版。由于科研成果出色,他于201x年获学校“优秀科研奖”。 XX既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又是一名出色的师者之师。从教师到师者之师,是为师者的提升与飞跃,而其中尤为难得的是他作为师者之师的“出色”,这种“出色”表现在他不仅是班级学生爱戴的核心,而且是青年教师敬服的核心,而在这“出色”二字的背后,是谆谆的教诲,是默默的奉献,是如春蚕般的吐丝作茧,是如蜡烛般的发光发热,——他以自己对教育的赤诚与热爱谱写了一曲***员的奉献之歌。
物理教材篇7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创新型人才有着迫切的需求。为顺应全国高校的教学改革,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效率,我校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改革热潮。《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科学生在大学期间必修的基础课程,由于民办院校学生理科基础普遍较差,我们对《大学物理》课程进行分成教学。现如今,我们的授课教材不宜于教学改革的趋势,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本文就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物理分层教学教材编订等内容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
民办本科;大学物理;教材编订
一、前言
民办应用型高等院校是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等学校,该类高校以造就实践型和创新型的人才培养为主要内容。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各大民办本科院校积极配合***的指示开展教学改革工作。21世纪以来,大学物理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但是效果却不是很理想,比如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考试通过率比较低等。物理教师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必须针对不同的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甚至选用不同的教材。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大学物理教材基本都是针对有一定高中物理基础的本科院校学生学习的,而对民办高校物理知识较为薄弱的本科学生来说,弄懂这些书籍里的内容及通过相关考试简直就是难上加难。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最主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学过程的重要衔接纽带,是学生课外学习的主要依据。市场上流通的民办高校大学物理多层次教学专用的教材非常稀少,更多时候教师们只能自己编订讲义进行授课。南昌工学院根据学生的物理水平的基础由高到低依次分为A、B、C三个层次进行分层教学,我们基础教学部理化教研室的教师们经过了2年的努力,逐步有了适应本学校学生的物理教学讲义,整个讲义具有完整、新颖的物理知识结构体系,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这种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是没有固定的教材给学生授课,始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本课题是南昌工学院为例对民办院校本科分层教育的物理教材进行探究与开发,有效地研究这个课题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大学物理》教材编订的基本思路
本文主要选南昌工学院(典型的民办本科学校)为主要代表,学校已将分层教学作为改革的先导,在这个基础上再根据各专业对大学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因材施教,着重从各专业方面考虑教学模块选取进行专项教学。下面对《大学物理》课程的教材编订事项主要思路进行阐述。
(一)准备阶段
首先,现场及问卷调研本科各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大学物理知识的程度、现阶段已经掌握的知识水平、对大学物理教学的学习兴趣和满意度。比如:建筑工程学院的学生对建筑建材等力学方面及电学的知识等认知水平。其次,通过以上调研写出相关调研报告。再次,根据调研报告制订A、B、C层次的教学大纲,A类为对物理基础较高要求的大纲;B类为对物理基础基本要求的大纲;C类为对物理基础较低要求的大纲;分别在A、B、C层次的大纲中体现各专业方向的相关物理知识。最后,根据大纲,可详细编写A、B、C三个层次大学物理专用讲义、教案、习题集、例题集初稿。
(二)实施阶段
首先根据A、B、C三个层次大学物理专用讲义、教案、习题集、例题集初稿开始在各二级分院试行。一学期过后,组织教师对现场及问卷调研教师和学生对本次的大学物理的专用讲义、教案、习题集、例题集初稿试行的评价反馈。
(三)完善阶段
根据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反馈完善本科A、B、C三个层次大学物理专用讲义、教案、习题集、例题集。反复试行三次,正式编订成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物理A、B、C三个层次教材。经项目组成员依次核对无误后发表三本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材。
三、《大学物理》教材编订的步骤安排
(一)分组和计划流程
课题组成员分成三组,分别负责研究A、B、C三个层次的教案初稿。全组一起开教材开发的流程讨论研究组会,主要内容有:准好相关调查报告的内容;整理并完善前阶段大学物理三个层次的讲义、习题集、例题集的内容;熟悉并掌握出版教材所需的审批文件以及出版教科书所必需的条件。
(二)调研和编订教材
主要开展行动研究与调查研究,正式探究与开发大学物理教案。根据第一阶段的研究计划各小组派代表走访2个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对本课题相关问题进行调研活动,整理调研结果写出分析报告;整理报告和前期的教学大纲、教学标准等资料完成教材的编写工作。
(三)出版教材进一步明确教材出版的流程,联系并调研合适的出版社,出版针对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物理三个层次的专用教材。组织全组成员总结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整理成论文并予以发表,筹备并完成课题总结汇报会。
四、《大学物理》教材编订的重难点
《大学物理》教材编订的重点在于学生《大学物理》学习水平及需求程度的调研、教学内容的选取、教材的出版;其难点在于教学内容的选取、教材的出版。
五、《大学物理》教材编订的主要目标
完成本科A、B、C层次等三个层次学生大学物理的学习水平、必须掌握的大学物理知识程度、学习兴趣和满意度调查研究报告;完成三个不同层次的大学物理教学大纲、专用讲义、教案、习题集、例题集各一份;完成本科A、B、C三个层次大学物理专用教材各一本。完成教材试用后的教师和学生的反馈调研报告。
六、创新之处
本文创新之处在于可为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开发出大学物理分层教育的专用教材,为广大应用型院校的教师提供了有利的参考。
七、结语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本科院校提高很好的大学物理分层教育的专用教材,为更好地培养技术创新型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龚玲 单位:南昌工学院基础教学部
【参考文献】
[1]王丽梅,曹晓君,曲艳玲.应用型工科类大学物理教材的开发与教学实践[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4(4).
[2]安玲.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大学物理教学研究[J].大学物理.2007(8).
[3]李胜.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理论教学衔接的对策研究[J].华章.2010(30).
[4]赵亚娟,陈浩.大学物理教育如何与中学物理教育更好地衔接[J].物理通报.2010(11).
[5]韩桂华,王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6).
[6]庞娟.对如何提高大学物理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J].时代教育.2009(7):.
物理教材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 新教材
一、转变教育思想
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讲过,教育思想的转变,是用好教材,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前提。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初中物理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课程,必须为实现这个总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过去的许多年中,初中物理教学在改革方面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始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干扰,忽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教学要求被不适当地拔高,讲授往往是“满堂灌”,作业训练又是“题海战术”使本来有趣实用的初中物理,变成对多数学生负担过重的课程。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惯性”极大,致使有的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喜欢用应试教育的眼光审视现行教材,结果是既不适应,又不放心,害怕现行教材降低了难度,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升学率。可见,转变观念,是用好现行教材的前提。只要我们在观念上真正完成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跟上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改革步伐,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发展,现行教材的使用必将既能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又能培养四化建设需要的各类高素质人才。
二、把握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
与传统教学相比,新课程彻底打破了旧的课程结构。其课程标准虽是教学的依据,但标准是弹性的。这就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和学生学习留下了巨大的空间。在新课程中,主体体现的是探究的部分,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习物理知识,在内容的安排上与以前的教材大不相同,主要有以下特点:
1、新教材紧跟新的时代要求和素质教育理念。教材力***体现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2、新教材注重教材内容的开放性,体现鲜明的时代感。教材加大了拓展教材内容的来源和范围的力度,力求构筑开放的教材内容体系,提供尽量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兴趣和需要,呈现出新颖、即时性等新的特点。
3、新教材重视展示教材内容和更广阔的信息资源之间的开放性联系。教材重视沟通教科书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使物理学习和其他课程的学习结合起来。
4、物理教材从学生的兴趣和认识规律出发,调整了各部分教材内容的顺序和关系,将学生最感兴趣的声、光放在最前面,将最易进行探究活动的电放在第一学期末,精心创设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更多地采用感受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三、要用继承和发展的态度对待课改,在教学实践中既要求新又要务实
新课程基本理念强调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教师要研究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特点和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改理念的各类不同课型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到,好的接受式学习对知识的获得和理解是有效的和经济的,但从长远来说,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对待事实证据的科学态度、探究所需要的多种智能,接受式学习显得力不从心,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加强探究式学习的原因。但这并不是要否定接受式学习,因为探究式学习需要较多的时间和较多的空间,间接获得知识仍然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各种学习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功能。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当认识到探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应该针对具体的情况灵活选择学习方式,将探究的方式与其他的方式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物理教材篇9
关键词:教材;作业;思考
新的教学大纲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基于上述目标,初中物理(人教版)教材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设计了如下作业与训练栏目:《动手动脑学物理》、《想想议议》、《想想做做》、《科学世界》、《网络互动》等,旨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学习、勤于思考、终身受益的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我市初中学段于2003年全部进入课改,初中物理一直使用人教版教材.八年来,课堂教学确实发生很大的变化,从教学设计到教法的研究都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根据这些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教材(人教版)作业编排与使用的体会.
1教材作业题的统计与分析
人教版教材的作业训练栏目中的《动手动脑学物理》相当于以前教材中的《练习》.本人重点对这个栏目的内容进行了统计.《动手动脑学物理》作业题分类统计
从作业的总体设计看:一是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特点.习题的总量为82个,共338道题.知识点一般只涉及本章节的单一知识点,避免了烦、难、偏的现象,小制作实验题、调查查阅资料、写调查报告、科学小作文等,丰富了学生课后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都有较大提高,真正把学生从题海中***出来.
二是充分体现了“见物说理”的学科特点.作为刚接触物理学科的初中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的好习惯,是学好物理的基石.教材作业训练题中,简答说理题占总题量的近40%,说明编者充分重视了“见物说理”的物理学科特点.
三是作业题的难度设置较小,消除学生学习物理的畏难情绪.基础练习题中,只要学生能认真学习本节内容,练习题都可在课堂上当堂解决,对学生建立学习物理的兴趣大有好处.
2教材作业设计与教学中的困惑
21中考题的设置与教材作业题相差甚远
纵观课改以来全国各地的中考物理题,大致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作***实验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计算题)等题型.中考题中注重了学生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各地试题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注重社会难点、热点问题,特别是计算题的难度与课改前相比有较大的降低,但对题意的物理过程分析、运用知识的灵活性有较高的要求,知识点的综合与教材习题相比,难度增加较大.如果让学生只练习课本习题是不能适应中考要求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市场资料漫天飞,老师不得不另辟蹊径,寻找大量的习题训练学生.学生也买来大量的资料练习,以应对中考.笔者详细地调查了一个班的学生手中的资料,一个近60人的班,学生手中名目不同的物理资料达14种之多.可见中考的改革还需与课改同步,使考试的形式和内容符合课改要求,彻底把学生从题海战中***出来.
22部分作业题实施难度较大
对于农村初中学生来说,学生的父母一般都进城打工了,大部分都是留守学生.加上网吧到处都是,根据学生的家庭状况和社会环境,学校为了学生的安全,基本上都实行了封闭管理,学生在校期间是不能随便走出校门的,一般一个月才能放假几天.而教材在作业类别设置中,小制作实验题有47道,占总题量的1391%,调查查阅资料题30道,占总题量的888%;写调查报告和科学小作文11道,占总题量的325%,此三类题占作业总量的2604%.这类作业如果不让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实际调查和参加社会实践是无法完成的.对于农村初中学生来说,这些作业题老师只能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学生也只能在学校完成这些作业,完成的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3练习题的编排思考
31加强学生说理能力训练
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练习题的编排中,观察说理简答题共有134道,占练习题总量的近40%.
近几年,我市在中考中设置了简答题,尽管题目的难度不大,但学生得分很难,一般得分率在30%~40%左右.
作为简答题,具有取材广泛、内涵丰富、立意新颖、设计巧妙、思维容量大、能力要求高等特点.而作为初中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十分欠缺.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好象知道怎么回答,但在答题过程中找不准采分点,答题思路不清晰.造成回答问题时,东拉西扯,本末倒置,抓不住论点、论据,回答问题的随意性较强.依据学生实际必须加强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主人,让学生多说,多发表意见,多提出疑问,讨论交流,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
32加强学生计算能力
从这几年的学生中考答题情况看,学生的计算能力明显下降.课标教材中涉及基本公式的计算题共58道,占总题量的1716%,所占比重略显偏少.
课改以来,计算题的难度和量都有较大的降低和减少,把学生从死的计算题中***出来,确实有好处.但是,不能在降低计算难度的同时降低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只有通过一定量的综合运算题的训练,学生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较好地综合起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因此,教材中涉及有关计算的练习题的比例应有所增加,避免教师在备课中到处找资料,习题难度也很难把握准确,影响教学效率.
33加强学生解答综合题的训练
在教材的各个练习中,每道题只涉及本节知识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显得过于单一,这对于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欠佳.教材能否在每一章W完后,增加一套综合练习题,把本章知识和前面已学的知识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知识把握的系统性.习题的编写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联系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既能巩固知识,又能了解社会、生活和科技.同时也为教师对学生的训练提供一个合理的标高和尺度.真正把教师和学生从题海中***出来.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当前先进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优势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强备、教、辅、改、考各个环节的研究和改革,着眼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物理教材篇10
[关键词]物理 教材 教育观念
物理学科反映试题难命,按传统方式,拟题不是太容易就是超纲,这说明现行教材的确不合应试教育的口味。因此,如何使教师尽快克服传统教育思想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惯性干扰,正确使用现行教材,使我省初中物理教学全面转入素质教育的轨道,是目前教材教法研究中的一大课题,笔者认为,要真正用好现行教材,提高教学质量,根本在于转变教育观念,关键是熟悉、掌握教学内容,出路为教法改革。
一、转变教育思想
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讲过,教育思想的转变,是用好教材,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前提。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人才奠定基础。初中物理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课程,必须为实现这个总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过去的许多年中,初中物理教学在改革方面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始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干扰,忽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教学要求被不适当地拔高,讲授往往是“满堂灌”,作业训练又是“题海战术”,使本来有趣实用的初中物理,变成了对多数学生负担过重的课程。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惯性”极大,致使有的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喜欢用应试教育的眼光审视现行教材,结果是既不适应,又不放心,害怕现行教材降低了难度,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升学率。可见,转变观念,是用好现行教材的前提。只要我们在观念上真正完成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跟上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改革步伐,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发展,现行教材的使用必将既能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又能培养四化建设需要的各类高素质人才。
二、掌握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
与原教材相比,现行教材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生动活泼,简明轻快,***文并茂。现行教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现象、故事、实验引入课题说明概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概念和规律的讲述简明轻快,不过分追求严格,浅显易懂;大量漫画式的插***启发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有的以***代文,寓教于乐。现行教材一般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前有问题,节前带问号,节后设“想想忆忆”,章后总结“学到了什么”。编排灵活,不似以往那么刻板。
2.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调整合理。现行教材的编排是由常见的简单易学的运动、声、热、光等物理现象到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然后学习抽象概括程度较高的电学和能的基本知识,符合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认知规律:现行教材的“章”小,包括的知识点少,两周左右换学一章新内容,初学者既有新鲜感,又容易把握各知识点的关系,形成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信心。
3.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致同学们”“引言”,到各章中的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想想忆忆”和“学到了什么”等内容,教材总是企***更换课堂教学形式,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在课堂上保持积极主动的主体状态。
4.教材难度明显降低。现行教材对有些知识的处理,只要求“知其然”,不需非要“知其所以然”;计算题明显减少,难度也有所降低;增加了声现象和原子能知识,使教材更加贴近素质教育的需要,知识体系趋于完整。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了,知识面却有所拓宽。
5.加强了物理实验的教学作用。现行大纲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中的各类实验和实验性习题明显增多,感性认识的积累有助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养成尊重事实、勤于动手和按科学办事的良好习惯。
三、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