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期中考试总结第1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高考结构 构建
信息技术进入高考没有必要,不就是一些傻瓜的操作吗?如果你细细读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相信你就不会草率地说出这样的话。有人说,信息技术笔试进入高考荒唐之极,实践科目哪能一纸了事?如果你细细读过李艺教授主持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总结性评价研究报告》,相信就不会草率地说出这样的话。
一、信息技术高考具备的条件
信息技术进入高考具备了哪些条件呢?
首先,信息技术课程进入高考,不是为了给学生增负,不是为了给某些人谋取私利,而是为了符合新课标的理念,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地发展。李艺教授主持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总结性评价研究报告》为我们出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在新课改的方案中,信息技术的课程地位应该已经确立,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如果信息技术能成为高考科目,无疑会为信息技术教学带来强劲动力,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朝着有序的方向发展,而且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教研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高考允许具有语言属性的语文和外语存在,允许具有实验属性的物理、化学、生物存在,也理所应当允许具有实践属性的信息技术存在。最后,海南、山东等省已经将信息技术纳入高考科目,大部分省也将信息技术纳入会考要求。比如,江苏省在2008年高考宣讲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会考不通过者不能参加2008年高考。这说明上级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这门课的重要性,也为信息技术进入高考做了重要的铺垫。
二、构建合理可行的信息技术高考结构
在已经出台的信息技术高考方案中,信息技术在高考总分中所的比例却不尽如人意,有些只在总分750中占5分,而考试形式仅仅是单一的笔试形式。当信息技术有一天真的进入高考,那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将是如何考和分值为多少合适?下面我就如何构建合理可行的信息技术高考结构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考试形式为笔试和机考的有机结合。
《课标》“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部分第3点专门对“纸笔测验和上机测验相结合开展总结性评价”进行了叙述,其别指出:在组织期末考试等总结性评价时,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具体考试内容选择合适的题型和考试方式,综合运用纸笔测验、上机测验等多种评价方法。尽管李艺教授指出:“只要我们能够使用高质量的试题进行纸笔考试,其效果将比机考更好。”但没有机考的信息技术高考显然是不妥的。其中,李艺教授所说的“效果”不好主要是指机考试题的质量、机考考试系统、机考时出现的不稳定因素,等等。既然笔试能够命出高质量的试题,那么机考也完全可以,试题设计也能够充分体现过程化、人性化、面向三大目标三大基本的原则。目前,信息技术会考(机考)已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开展多年,机房设备日益完善,机考经验不断积累,机考系统日益成熟,如“河北省高中会考信息技术考试系统”,采用基于规则数据库的智能评分算法,完全基于静态结果评分,不拘于固定的操作步骤。由此看来,只要各级部门和人员给予足够的重视,机考效果不好的问题就可以得到大大缓解或彻底解决。再说,像同类的介于认知类和体验类课程之间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实验操作部分不易定量考查,而信息技术的机考完全可以做到,从这方面来说信息技术机考要必须进行。
再有一点,就是很多人反对机考的理由:机考时不能提供足够数量的微机供全体考生同时作答,这样难免降低了考试的信度。《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已进行多年,虽然也是采用分批次考试的方法,但并没有受到人们的质疑,并已深入人心。可能这是因为高考是一种高利害的总结性考试,万人瞩目。我们不妨对机考分数进行恰当的处理,以达到大家认可的程度。比如,机考成绩结果按等级处理,细分为A+、A、B+、B、C+、C、D七个等级,A+级为最高等级,D级为不及格。信息技术高考成绩以笔试成绩为基准,若机试等级为D,不管笔试成绩多高,均视为不及格;若机试等级为A+,则在笔试成绩的基础上加一定的分值,如10分,其他机试等级只作参考,不计入总分。
2.信息技术既作为全体考生的学业基础考试科目,又作为理工科考生高考选考科目。
2005年初的《海南省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指导方案》(第五稿)提出:建立全省普通高中学业基础考试制度,其中物理、技术分科合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物理80分、技术80分,共160分;建立全省普通高中课程选择考试制度,实行选择考试,有三种类别供学生选择,语、数、外3科必考外,文科选考***治、历史、地理,理科选考物理、化学、生物,工科选考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其中,信息技术既作为全体考生的学业基础考试科目,又作为理工科类考生高考选考科目,这无疑是该方案的一个亮点。作为全体考生的学业基础考试科目,难度系数较低,并以较小权重计入高考总分,这体现了课程本身的基础性和对每一位考生的必要性。作为理工科类考生的高考考试科目,难度系数较高,并以较大权重计入高考总分,这反映了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需要,满足个体发展不同的需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科类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切实体现了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改革精神,符合高考改革的选择性基本原则。虽然这一方案最终没有实施,也存在一定问题,但它为信息技术进入高考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高考是一种高利害的总结性考试。在现阶段,高考被赋予了太多的历史责任,不仅决定着考生的命运,而且决定着教师、学校的“命运”,甚至决定着当地***府的“命运”,因为它已成为当地***府追求***绩的一项硬指标。放眼看,在高考战场上流淌着多少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的心血。一切以考试成绩论成败,不管“素质教育”喊了多少年,依然是扎扎实实的“填鸭式”教学,依然是在搞大规模的“题海战术”,依然是在长时间重复的打拼。因此,信息技术期待进入高考,也期待信息技术的介入,构建一个合理可行多方面认可的高考结构。但事实告诉我们,这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课程本身还未成熟,课程专家队伍还待壮大,命题方法还待提高,人们固有的高考观念还需慢慢适应……这都是原因,所以我们还要期待。不过在期待的同时,我们也要为信息技术课程大厦的建设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司.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审定稿).2003.3.
物理期中考试总结第2篇
一、半开卷考试模式
即期终考试前一周,由任课教师发给学生一张16开印有“物理学复习考试专用纸(本专用纸可带入考场)”字样的白纸。“专用纸”使用规则为:①学生可将自己认为本期所学内容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抄写在“专用纸”上,纸张两面均可使用(内容不限);②每位学生的“专用纸”上所写的内容必须是本人手抄体,考试时“专用纸”上所写内容若是复印、复写则视为舞弊处理;③考试时“专用纸”不得相互传递、借用,否则视为舞弊处理。
二、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目的
1.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环境:与十年前相比较,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学环境可以说是“物非人非”。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在计算机CPU的运算速度可达到每秒35.86万亿次,而存储器的容量也相当大,一个硬盘可达60G、80G,这为计算机的高速运行和大容量的存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电脑的存储功能是人脑记忆功能的延伸,现在在计算机内、国际互联网上搜索资料非常迅速、方便。另一方面,目前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大幅下降,让学生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学习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应该更新获得知识的观念:信息时代知识的获取应主要靠“搜索”(靠死记硬背的方式“积累”而获取知识的时代距离我们越来越远)。所以,应该向学生传授更多更广的物理学知识,便于学生将来“搜索”更多的知识。
2.从本学科的教学要求来考虑:物理作为中专学生的一门基础课,其目的是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作铺垫,需要一般掌握和了解的知识内容比较多,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大量死记硬背物理学概念、定理和定律(当然,有些知识死记活用是必不可少的)。
3.学生在考试前复习、抄写知识要点本身就是一次加深学习的过程,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和综合知识的能力,对学生自学知识的能力也会有所帮助。
4.减轻由于期终各门学科考试相对集中给学生带来的学习、考试压力。
三、实施情况及分析
半开卷考试模式在本校网络00—1和电子00—1首先试行。当时主要考虑到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大幅下降这一特殊情况,我向物理教研组和基础科领导请示,就学生期终考试的具体问题进行详细的讨论,并且征得基础科和学校教学主管部门领导的同意和支持后,决定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进行试验。与后来的几次试验相比较,虽然第一次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是在期终考试前一周临时作出的决定,但得到的考试效果总体上来说却是最好的一次,基本上达到了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目的。对于平时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来说,他们通过这次归纳、总结性复习方式的抄写,对物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加深了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定理和定律的理解;对于平时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的学生来说,通过这种方式的复习,他们把平时没有学懂的知识进行了认真、系统的复习和抄写,在一定程度上也把平时漏学的知识补上了;当然,对于那些平时不学习或基础知识太差的极个别学生来说,无论哪种学习、考试方式对他们都没有多大触动。
第二次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是在电子01—1、电子01—2、微机01—1、化工分析01—1等几个班级的半期考试,但半期考试后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为两点:
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有所下降;
②课堂教学纪律比起前半期有明显松懈。
经过课后与一些学生的交流、摆谈才了解到:部分学生认为以后物理课考试很容易过关,期终考试前临时“打急抓”也能解决问题。所以出现前述两种情况。但为了总结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规律和特点,上述各班期终考试仍然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进行。考试结果统计表明:不及格率明显偏高,电子01-1班不及格率竟达到45%左右(表1);而化工分析01-1班成绩分布情况(表2)基本符合“常态分布”(3+2高职班),但高分人数略偏少。
通过成绩分布***线,可以更直观地看出:电子01-1班明显出现“负偏态分布”现象,化工分析01-1班基本处于“常态分布”状态。电子01-1班出现“负偏态分布”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经过对该班各类学生学习情况综合分析发现,该班学生受过早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负面影响最大,其它各班也不同程度地受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把两次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情况综合起来分析,出现考试效果各不相同的原因主要是:第一次引入是期终考试前一周才宣布考试方式的,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按传统闭卷考试的方式而准备的,平时的学习情况比较好,当宣布新的考试方式时,学生备考的积极性特别高,所以考试结果达到了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基本目的。第二次由于过早地宣布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使班级较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那些中等(中偏下)的学生误认为期终考试“很轻松”,所以出现了学习及课堂纪律下滑等问题。学生在进行备考时也过于松懈,认真程度不够,最终没有达到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理想效果。
第三次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是在机械02-1、电子02-1、化工分析02-1等几个班级进行,由于有了前面的经验,在对这几个班级的考试问题上,直到期终临考前学生都不知道考试方式。当学生突然得知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时,除了特别高兴外,还非常认真地去复习、准备物理考试,并且平时学习物理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基本没有受到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负面影响。最终达到了引入这种考试方式的目的。
物理期中考试总结第3篇
一、半开卷考试模式
即期终考试前一周,由任课教师发给学生一张16开印有“物理学复习考试专用纸(本专用纸可带入考场)”字样的白纸。“专用纸”使用规则为:①学生可将自己认为本期所学内容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抄写在“专用纸”上,纸张两面均可使用(内容不限);②每位学生的“专用纸”上所写的内容必须是本人手抄体,考试时“专用纸”上所写内容若是复印、复写则视为舞弊处理;③考试时“专用纸”不得相互传递、借用,否则视为舞弊处理。
二、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目的
1.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环境:与十年前相比较,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学环境可以说是“物非人非”。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在计算机CPU的运算速度可达到每秒35.86万亿次,而存储器的容量也相当大,一个硬盘可达60G、80G,这为计算机的高速运行和大容量的存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电脑的存储功能是人脑记忆功能的延伸,现在在计算机内、国际互联网上搜索资料非常迅速、方便。另一方面,目前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大幅下降,让学生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学习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应该更新获得知识的观念:信息时代知识的获取应主要靠“搜索”(靠死记硬背的方式“积累”而获取知识的时代距离我们越来越远)。所以,应该向学生传授更多更广的物理学知识,便于学生将来“搜索”更多的知识。
2.从本学科的教学要求来考虑:物理作为中专学生的一门基础课,其目的是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作铺垫,需要一般掌握和了解的知识内容比较多,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大量死记硬背物理学概念、定理和定律(当然,有些知识死记活用是必不可少的)。
3.学生在考试前复习、抄写知识要点本身就是一次加深学习的过程,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和综合知识的能力,对学生自学知识的能力也会有所帮助。
4.减轻由于期终各门学科考试相对集中给学生带来的学习、考试压力。
三、实施情况及分析
半开卷考试模式在本校网络00—1和电子00—1首先试行。当时主要考虑到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大幅下降这一特殊情况,我向物理教研组和基础科领导请示,就学生期终考试的具体问题进行详细的讨论,并且征得基础科和学校教学主管部门领导的同意和支持后,决定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进行试验。与后来的几次试验相比较,虽然第一次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是在期终考试前一周临时作出的决定,但得到的考试效果总体上来说却是最好的一次,基本上达到了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目的。对于平时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来说,他们通过这次归纳、总结性复习方式的抄写,对物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加深了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定理和定律的理解;对于平时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的学生来说,通过这种方式的复习,他们把平时没有学懂的知识进行了认真、系统的复习和抄写,在一定程度上也把平时漏学的知识补上了;当然,对于那些平时不学习或基础知识太差的极个别学生来说,无论哪种学习、考试方式对他们都没有多大触动。
第二次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是在电子01—1、电子01—2、微机01—1、化工分析01—1等几个班级的半期考试,但半期考试后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为两点:
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有所下降;
②课堂教学纪律比起前半期有明显松懈。
经过课后与一些学生的交流、摆谈才了解到:部分学生认为以后物理课考试很容易过关,期终考试前临时“打急抓”也能解决问题。所以出现前述两种情况。但为了总结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规律和特点,上述各班期终考试仍然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进行。考试结果统计表明:不及格率明显偏高,电子01-1班不及格率竟达到45%左右(表1);而化工分析01-1班成绩分布情况(表2)基本符合“常态分布”(3+2高职班),但高分人数略偏少。
通过成绩分布***线,可以更直观地看出:电子01-1班明显出现“负偏态分布”现象,化工分析01-1班基本处于“常态分布”状态。电子01-1班出现“负偏态分布”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经过对该班各类学生学习情况综合分析发现,该班学生受过早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负面影响最大,其它各班也不同程度地受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把两次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情况综合起来分析,出现考试效果各不相同的原因主要是:第一次引入是期终考试前一周才宣布考试方式的,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按传统闭卷考试的方式而准备的,平时的学习情况比较好,当宣布新的考试方式时,学生备考的积极性特别高,所以考试结果达到了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基本目的。第二次由于过早地宣布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使班级较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那些中等(中偏下)的学生误认为期终考试“很轻松”,所以出现了学习及课堂纪律下滑等问题。学生在进行备考时也过于松懈,认真程度不够,最终没有达到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理想效果。
第三次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是在机械02-1、电子02-1、化工分析02-1等几个班级进行,由于有了前面的经验,在对这几个班级的考试问题上,直到期终临考前学生都不知道考试方式。当学生突然得知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时,除了特别高兴外,还非常认真地去复习、准备物理考试,并且平时学习物理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基本没有受到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负面影响。最终达到了引入这种考试方式的目的。
物理期中考试总结第4篇
一、半开卷考试模式
即期终考试前一周,由任课教师发给学生一张16开印有“物理学复习考试专用纸(本专用纸可带入考场)”字样的白纸。“专用纸”使用规则为:①学生可将自己认为本期所学内容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抄写在“专用纸”上,纸张两面均可使用(内容不限);②每位学生的“专用纸”上所写的内容必须是本人手抄体,考试时“专用纸”上所写内容若是复印、复写则视为舞弊处理;③考试时“专用纸”不得相互传递、借用,否则视为舞弊处理。
二、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目的
1.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环境:与十年前相比较,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学环境可以说是“物非人非”。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在计算机CPU的运算速度可达到每秒35.86万亿次,而存储器的容量也相当大,一个硬盘可达60G、80G,这为计算机的高速运行和大容量的存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电脑的存储功能是人脑记忆功能的延伸,现在在计算机内、国际互联网上搜索资料非常迅速、方便。另一方面,目前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大幅下降,让学生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学习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应该更新获得知识的观念:信息时代知识的获取应主要靠“搜索”(靠死记硬背的方式“积累”而获取知识的时代距离我们越来越远)。所以,应该向学生传授更多更广的物理学知识,便于学生将来“搜索”更多的知识。
2.从本学科的教学要求来考虑:物理作为中专学生的一门基础课,其目的是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作铺垫,需要一般掌握和了解的知识内容比较多,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大量死记硬背物理学概念、定理和定律(当然,有些知识死记活用是必不可少的)。
3.学生在考试前复习、抄写知识要点本身就是一次加深学习的过程,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和综合知识的能力,对学生自学知识的能力也会有所帮助。
4.减轻由于期终各门学科考试相对集中给学生带来的学习、考试压力。
三、实施情况及分析
半开卷考试模式在本校网络00—1和电子00—1首先试行。当时主要考虑到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大幅下降这一特殊情况,我向物理教研组和基础科领导请示,就学生期终考试的具体问题进行详细的讨论,并且征得基础科和学校教学主管部门领导的同意和支持后,决定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进行试验。与后来的几次试验相比较,虽然第一次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是在期终考试前一周临时作出的决定,但得到的考试效果总体上来说却是最好的一次,基本上达到了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目的。对于平时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来说,他们通过这次归纳、总结性复习方式的抄写,对物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加深了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定理和定律的理解;对于平时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的学生来说,通过这种方式的复习,他们把平时没有学懂的知识进行了认真、系统的复习和抄写,在一定程度上也把平时漏学的知识补上了;当然,对于那些平时不学习或基础知识太差的极个别学生来说,无论哪种学习、考试方式对他们都没有多大触动。
第二次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是在电子01—1、电子01—2、微机01—1、化工分析01—1等几个班级的半期考试,但半期考试后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为两点:
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有所下降;
②课堂教学纪律比起前半期有明显松懈。
经过课后与一些学生的交流、摆谈才了解到:部分学生认为以后物理课考试很容易过关,期终考试前临时“打急抓”也能解决问题。所以出现前述两种情况。但为了总结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规律和特点,上述各班期终考试仍然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进行。考试结果统计表明:不及格率明显偏高,电子01-1班不及格率竟达到45%左右(表1);而化工分析01-1班成绩分布情况(表2)基本符合“常态分布”(3+2高职班),但高分人数略偏少。
通过成绩分布***线,可以更直观地看出:电子01-1班明显出现“负偏态分布”现象,化工分析01-1班基本处于“常态分布”状态。电子01-1班出现“负偏态分布”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经过对该班各类学生学习情况综合分析发现,该班学生受过早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负面影响最大,其它各班也不同程度地受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把两次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情况综合起来分析,出现考试效果各不相同的原因主要是:第一次引入是期终考试前一周才宣布考试方式的,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按传统闭卷考试的方式而准备的,平时的学习情况比较好,当宣布新的考试方式时,学生备考的积极性特别高,所以考试结果达到了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基本目的。第二次由于过早地宣布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使班级较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那些中等(中偏下)的学生误认为期终考试“很轻松”,所以出现了学习及课堂纪律下滑等问题。学生在进行备考时也过于松懈,认真程度不够,最终没有达到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理想效果。
第三次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是在机械02-1、电子02-1、化工分析02-1等几个班级进行,由于有了前面的经验,在对这几个班级的考试问题上,直到期终临考前学生都不知道考试方式。当学生突然得知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时,除了特别高兴外,还非常认真地去复习、准备物理考试,并且平时学习物理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基本没有受到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负面影响。最终达到了引入这种考试方式的目的。
物理期中考试总结第5篇
初中13科目全部纳入中考
《实施意见》强调,今后,将实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就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新中考”考什么? 《实施意见》指出,初中所设定的全部科目均列入中考范围,包括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信息技术等13门科目。其中外语包括听力,物理、化学、生物学包括实验操作。
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采取书面考试;体育与健康采取现场测试;信息技术采取上机考试;物理、化学、生物学实验操作采取实验操作考试;音乐、美术可采取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查相结合的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市积极探索外语口语测试。
和现在的中考相比,改革后的中考英语的分值降低30分,理科实验操作的分值增加,同时增加了地理和信息技术两个学科的分值。中考总分共计880分,具体为: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20分、道德与法治80分、历史70分、物理70分、化学40分、生物学40分,物理、化学、生物学的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各按10分计入相应学科总成绩;此外,体育与健康60分、地理40分、信息技术30分。初二开始分步考完13科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10个科目实行全省统考,由省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考试时间。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学实验操作等科目由各市制定***策,由学校组织实施。
听说新中考要考13门科目,很多学生和家长担心中考压力太大。别担心,这13门科目并不是一次考完的,而是分步考试,有的科目初二就完成了考试。
其中:生物学、地理、信息技术在八年级下学期考试;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在九年级下学期考试;体育与健康、理化生实验操作技能考试安排在每年4月底以前完成,考试日期由各市自行确定;音乐、美术等科目考试时间安排在相应课程结束时进行,具体时间由各市确定,学校实施。
考试方式上,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地理等科目实行闭卷方式;道德与法治、历史等科目实行开卷方式;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科目实行纸笔闭卷考试与实验操作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每个科目两项考试成绩合并计算作为学科总成绩;信息技术实行上机考试方式;体育与健康实行现场测试方式;音乐、美术可采取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查相结合的方式。
综合素质作为一科计入总分
据悉,将所有科目纳入中考,是为了克服一些科目 “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倾向。但“全科开考”又如何防止增加增加学生负担?
《实施意见》提出,在成绩呈现方式上,提出可以采用分数、等级、合格与不合格等多种形式呈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等级”呈现,克服分分计较;在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上,不是把所有的考试科目都纳入录取计分总成绩,除统考科目外,各市可针对不同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具体的考试、录取方式方法。
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可以分数呈现,也可以等级呈现;音乐、美术以等级或合格、不合格呈现,也可用分数呈现。具体呈现形式由各市自行确定。
目前,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还只是作为一种参考,中考录取仍是以中考分数为主要依据。但是,“新中考”方案提出,将综合素质评价视作一个学科,其结果以分数呈现或以等级呈现。基本方法为,先按综合素质评价5个方面内容分项以等级呈现,再将分项等级转化成分数累计成总分,最后再转化为分数或等级。
中考录取鼓励采取“4(语数外体)+6(***史地理化生)+1(综合素质评价)”模式。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录取依据。
全省2020年初一开始改革
考生和家长可以放心的是,中考改革并不会一蹴而就,新***策实施之前还有一个较长的缓冲期。
物理期中考试总结第6篇
【关键词】普通物理 试卷评析 难度 区分度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0-0067-01
普通物理是大学理工科的必修课程,不仅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然而普通物理课程特有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常常令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科学系统的试卷分析有助于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普通物理教学改进提供指导。为此,我们对普通物理试卷进行举例评估。
一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对象为2013~2014学年春季学期数学学院应用数学专业2011级四年制1、2班普通物理课程期末考试试卷。在教务处统一组织安排下进行考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试题由任课教师出两套,随机抽取。充足的试卷份数,保证了试卷分析的科学性、有效性。
2.方法
依据提前制定的标准答案,采用流水方式进行阅卷。数据处理:将每份试卷的总成绩和每小题的得分情况分别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运算,得出结论。
二 调查结果分析
1.试卷内容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试卷题数共30道。题型包括客观题(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和主观题(简答题、计算题)。其中客观题25道,分值为40分,主观题5道,分值为60分。试卷总分100分。
2.考试成绩分析
试卷成绩分析涉及学生总数、参加考试人数、缺考人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与全距。优秀、良好、及格与不及格的人数分布及百分比。
3.试卷质量分析
试卷质量分析指标有:试题难度、区分度等。
第一,试题难度。试题难度是说明试题难易程度的,以P表示。难度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试题难度越大表示试题越容易,难度值越小则试题越难。本次考试试卷难度值为0.81。
第二,试题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题对于被试反应的区分程度和鉴别能力,用符号D表示。其数值范围为[-1.00,+1.00]。试题区分度统计及评价见附表。
三 讨论
1.考试整体成绩分布
100份试卷,平均成绩78分,最高分92分,最低分23分,全距69分。及格人数91人,及格率91%,优秀率14.89%。
学生成绩呈近似正态分布。成绩正态分布性也反映了试题的知识点全面,难易程度适中。优秀率较高,表明学生对普通物理课程在知识结构和能力发展等方面已基本达到教学目标。但有的试卷卷面成绩不及格,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大班授课,部分学生学习效果较差。
2.试题难度
试卷难度为0.81,试卷总体偏易。没有复杂的计算、灵活性较大的难题。其中与中学物理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点(第2题)偏易,可适当增大难度。而涉及刚体转动惯量(第15题),麦克斯韦方程组(第22题),气体粘性力(第4题)的题偏难,应稍降低难度。其中有12道题属于难度适中题。如能量及能量转移(第11题)、静电场(第30题)、毕奥萨伏尔定律(第24题)等。可以看出,学生对力和运动部分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掌握得很理想。但在刚体上应给予适当地加强和引导。
四 总结
试卷基本上覆盖了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题型分布合理。本次考试的平均分是78分,成绩基本上符合正态分布。试卷的难度系数是0.81,相对偏易。区分度适中,基本能区别学生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孝玲.教育测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物理期中考试总结第7篇
初中13科目全部纳入中考
《实施意见》强调,今后,将实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就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新中考”考什么?《实施意见》指出,初中所设定的全部科目均列入中考范围,包括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信息技术等13门科目。其中外语包括听力,物理、化学、生物学包括实验操作。
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采取书面考试;体育与健康采取现场测试;信息技术采取上机考试;物理、化学、生物学实验操作采取实验操作考试;音乐、美术可采取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查相结合的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市积极探索外语口语测试。
和现在的中考相比,改革后的中考英语的分值降低30分,理科实验操作的分值增加,同时增加了地理和信息技术两个学科的分值。中考总分共计880分,具体为: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20分、道德与法治80分、历史70分、物理70分、化学40分、生物学40分,物理、化学、生物学的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各按10分计入相应学科总成绩;此外,体育与健康60分、地理40分、信息技术30分。初二开始分步考完13科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10个科目实行全省统考,由省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考试时间。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学实验操作等科目由各市制定***策,由学校组织实施。
听说新中考要考13门科目,很多学生和家长担心中考压力太大。别担心,这13门科目并不是一次考完的,而是分步考试,有的科目初二就完成了考试。
其中:生物学、地理、信息技术在八年级下学期考试;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在九年级下学期考试;体育与健康、理化生实验操作技能考试安排在每年4月底以前完成,考试日期由各市自行确定;音乐、美术等科目考试时间安排在相应课程结束时进行,具体时间由各市确定,学校实施。
考试方式上,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地理等科目实行闭卷方式;道德与法治、历史等科目实行开卷方式;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科目实行纸笔闭卷考试与实验操作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每个科目两项考试成绩合并计算作为学科总成绩;信息技术实行上机考试方式;体育与健康实行现场测试方式;音乐、美术可采取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查相结合的方式。
综合素质作为一科计入总分
据悉,将所有科目纳入中考,是为了克服一些科目“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倾向。但“全科开考”又如何防止增加增加学生负担?
《实施意见》提出,在成绩呈现方式上,提出可以采用分数、等级、合格与不合格等多种形式呈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等级”呈现,克服分分计较;在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上,不是把所有的考试科目都纳入录取计分总成绩,除统考科目外,各市可针对不同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具体的考试、录取方式方法。
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可以分数呈现,也可以等级呈现;音乐、美术以等级或合格、不合格呈现,也可用分数呈现。具体呈现形式由各市自行确定。
目前,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还只是作为一种参考,中考录取仍是以中考分数为主要依据。但是,“新中考”方案提出,将综合素质评价视作一个学科,其结果以分数呈现或以等级呈现。基本方法为,先按综合素质评价5个方面内容分项以等级呈现,再将分项等级转化成分数累计成总分,最后再转化为分数或等级。
中考录取鼓励采取“4(语数外体)+6(***史地理化生)+1(综合素质评价)”模式。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录取依据。
全省2020年初一开始改革
考生和家长可以放心的是,中考改革并不会一蹴而就,新***策实施之前还有一个较长的缓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