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型产业论文

知识型产业论文第1篇

1.核心能力论核心能力理论认为,企业拥有多种资源,但不是所有资源都可以成为企业竞争优势之源。能力与资源有着不同的内涵,能力是以人为载体的,是配置、开发、使用、保护和整合资源的主体能力。能力理论认为企业是“能力的独特集合体”,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的核心能力。陈劲等总结了国外有关企业核心能力的观点,归纳为八类:整合观、网络观、协调观、组合观、知识载体观、元件—构架观、平台观、技术观[7]。王国顺增加了发展过程观和资本观[8],朱开悉提出了财务观。财务能力是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术界对于财务能力主要基于两种视角:第一,外显财务能力观。企业财务能力是指一个经济实体财务状况的好坏与优劣程度,主要表现在财务比率指标方面。Beaver认为企业财务能力主要由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组成,他通过差异实证研究发现,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与企业的财务成功或财务失败有着高度相关的联系[9]。其后对财务能力的分析指向更多方面,包括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现金获取能力等方面,但基本点还是以可操作和量化的财务比率分析为主。第二,内隐财务能力观。企业财务能力是企业能力的一个分支。该视角认为基于传统财务理论的财务能力是一种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外在表现能力,是能力作用的结果,而非能力本身,外显财务表现能力的内在动力才是企业财务能力的内核。朱开悉提出了财务核心能力的概念,财务核心能力被认为是企业的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包括企业财务表现能力、企业财务活动能力和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而财务活动能力与财务管理能力最终将体现在企业财务表现能力上。罗宏和陈燕认为财务能力是对财务可控资源的作用力,财务核心能力是其中对企业价值起决定性作用的财务能力,即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核心能力作为“隐性知识”,具有模糊性的特点,需要通过财务的方式来解决核心能力这种专用性资产的识别和信息揭示问题;企业核心能力的财务能力包括财务营运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适应能力三部分,而通常意义上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属于财务表现能力,不能直接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但为更好地揭示企业核心能力信息提供了可能。综上所知,内隐财务能力观虽然较好地解释了财务能力的内核,但其较为模糊,不易测量。内隐财务能力最终还是要反映在显性的财务能力上。因此,采用外显财务能力观可以更好地表示财务能力。知识产权融资能力的核心能力论视角借鉴外显财务观的分类,将其划分为知识产权获利能力、知识产权营运能力和知识产权偿债能力,以此来反映知识产权融资能力的财务价值。

2.战略能力论Lenz首先提出了“战略能力”概念,认为是组织进行一系列战略活动以实现长期增长和发展的能力。Mahoney认为,能力是组织拥有的一种行为的技能,战略能力是超越基本能力的能力,它的特征包括对客户有价值、优于大多数企业、不容易被模仿或复制等。国内学者对战略能力进行了拓展研究,张文松提出战略能力是能够持续地增加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关键因素,其包括微观的企业内核能力,中观的企业网络能力和宏观的企业市场能力[12]。杨斌等认为战略能力是企业所拥有的产业先见与创新、战略性资源获取、战略性能力培育的一种累积性学识和技能,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原动力;战略能力以创新为核心,包括战略思维能力维度、战略资源管理能力维度和组织自适应与更新能力维度三个维度。邹心勇提出战略能力是企业在充满企业家精神的战略牵引下,组织内到企业网络间的制度与技术协同进化共同适应市场的能力;战略能力可以被分解为企业家能力、技术能力、制度能力、市场能力和网络能力[14]。战略能力所具有的核心性和协同性是分析知识产权战略能力的重要指引。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方面,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一般分为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管理等战略。有学者也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类型分为进攻型战略、防御性战略和混合型战略。进攻型战略指企业主动将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通过知识产权手段抢占和垄断市场;防御性战略指企业运用知识产权手段打破市场垄断格局、改善竞争被动地位。孙伟和姜彦福提出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的TMR模型,将知识产权战略划分为技术开发、市场开发和产权开发三个维度。技术开发维度含行业核心技术、国际领先水平、跨行业技术开发等;市场开发维度含产权转让、产权许可、引进技术产品等,产权开发维度含保护范围、维护时间和产权激励等[16]。知识产权战略类型在企业竞争实践中更多以进攻型或防御型战略为表现形式,进而体现知识产权的排外性或交叉性。综合战略能力和知识产权战略的分析,基于知识产权融资能力的知识产权战略决策,一方面表现为企业通过内部知识产权资产的战略规划、定位和组合所形成的规划独占能力;另一方面表现为企业借助知识产权资产与外部厂商许可、联盟所产生的开放协作能力。知识产权融资能力的战略能力论视角表现为注重企业内部战略运作的知识产权竞争能力和注重企业外部战略合作的知识产权合作能力。通过对核心能力论视角的知识产权财务能力和战略能力论视角的知识产权战略能力进行分析得知,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能力是指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商品化和产业化的过程中,利用合法拥有且有效的知识产权,依托知识产权的财务能力和战略能力,从金融机构、***府基金等主体获取资金的技能。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能力的特征

在梳理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能力概念的基础上,对比一般企业融资,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能力具有专有性、动态性和掌控性特征。

1.专有性知识产权融资能力所作用的对象资产不同于一般企业融资能力所作用的资产,前者是以某类知识产权资产作为融资保证,而后者是以某些固定资产作为融资保证。知识产权资产具有如下特征:其一,该知识产权资产能够形成可预测和稳定的现金流。以知识产权类别中的专利为例,现金流具有预测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评估专利运用所产生的收益,这包括以往收入数据的专利,也包括将来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专利;现金流具有稳定性是指专利所产生的收入波动幅度较小,有持续的收入来源。其二,知识产权的权利边界应当是清晰的,权利状态应当是稳定的。其三,权利归属主体应当明确。满足这几个条件的知识产权资产一般都具有“资产专有性”特征,即资产只能服务于特定产品和劳务生产的性质,一旦转化用途,其经济价值大为降低。知识产权资产的专有性使得知识产权融资能力具有独占性,其对潜在进入者构成一种进入壁垒,以保护垄断利润的获得;同时又对企业自身构成一种退出壁垒,这种退出壁垒对企业产生一种推动作用,激励企业家及高管团队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2.动态性知识产权权利的不稳定和知识产权资产价值的易变性使得知识产权融资能力具备动态性特征。知识产权融资能力一方面能够凭借知识产权的创新特性和垄断特性帮助企业创造利润或降低成本,获取有利的战略地位,创造知识产权的独特价值;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进步、技术替代或者技术模仿等原因,知识产权融资能力会突然变弱乃至消失,能力的突变性和灵活性较高。知识产权融资能力的动态性使得知识产权融资过程中对于融资规模、融资时限和融资担保等都有限定的要求,也使得融资的风险很难监控。

3.掌控性知识产权融资能力秉承知识产权的战略性,具有对相关产业的战略影响力。企业知识产权若处在产业链高端,对下游厂商有较强的影响力,则企业的竞争位势就高,相应的融资能力越强;反之,企业知识产权若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业影响力弱,则融资相对不易。此外,企业若拥有重要的产业核心知识产权,则能更好地防止竞争对手的市场进入和模仿,产生排他性优势,获取市场的独占收益,其融资能力则越强;同时,产业核心知识产权也可以使企业能够进入专利联盟、增加与外部厂商的知识产权谈判筹码、开展知识产权商业模式创新等活动,以此增强融资能力的可持续性。能力的掌控特性对于知识产权融资来说具有更强的收益获取和偿付保证作用,凭此融资的成功率更高。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能力的作用

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能力的界定,知识产权融资能力是企业吸收整合内外部资源,获取知识产权运用收益,取得企业战略优势,保证融资按时偿付等能力的综合表现,其可归纳为知识产权财务能力和知识产权战略能力,这两种能力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经营实力和经营绩效都有直接的作用。

1.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财务能力的作用知识产权财务能力是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资产的开发和利用来创造企业财务价值,增强企业经营实力的技能,分为知识产权获利能力、知识产权营运能力和知识产权偿债能力。知识产权价值直观地体现在财务方面,企业可以将知识产权成果,通过技术开发和扩散,形成生产作业运行系统的新工艺、新设备及新材料,进而通过大规模市场销售获取收益。于磊等研究了上市公司知识产权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贡献,经过实证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与样本公司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同时,知识产权所获得财务收益可以增强企业的整体资产实力,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便于企业利用整体资产来吸引常规的信贷融资,提高企业融资的规模、延长企业融资的时限、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此外,企业依托知识产权所形成自主产品,凭借其技术垄断优势能够快速地完成产品的周转,减少企业库存,帮助企业控制生产成本。

2.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能力的作用知识产权战略能力是企业通过对知识产权资产的内部战略规划和外部战略协作,谋求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优势的技能,分为知识产权竞争能力和知识产权合作能力。知识产权的财务能力是企业知识产权运用的外在表现,而知识产权的战略能力是企业知识产权运用的内涵依托。Levin等学者的调查研究表明,自1980年至今的20多年里,绝大多数产业的企业并没有采用通过专利来获得研发投资补偿的做法,专利机制与“时间领先优势”、“商业秘密”等创新回报相比,被认为是一种次优效率机制。但是相关研究发现,专利的战略性运作才是企业大量申请专利的重要原因。Bronwyn等通过与相关领域主要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者和经理层进行访谈,并结合1975-1995年间美国半导体企业申请专利行为的定量分析,认为专利产出率的提高是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结果,而不是因为企业研发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17]。具备知识产权战略能力能够使企业拥有阻挡外部竞争对手的谈判权和灵活地进入战略性市场的自由权,具有加入专利联盟的选择权,可以保证企业获得知识产权创新利益和垄断利益,极大增强对外融资的实力。

四、基于能力差异的知识产权融资模式选择

知识产权融资目前在国内开展较多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相关学者通过总结国内各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实践,大体将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分为***府推动类型和市场主导类型。如杨晨和陶晶研究认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府主要采取信用支持和财***支持两大***策支持工具,根据***策工具的配置情况,可以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划分为***府担保+补贴模式,***府担保模式和市场主导模式。付剑峰总结分析了目前中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开展的实践情况,提炼出***府推动型和市场驱动型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府推动型有***府出资分担风险的成都模式、***府强力推动的内江模式和***府创造环境的湘潭模式;市场驱动型主要有***府未参与、利益方互动的北京模式[18]。但是上述模式的划分缺少企业微观属性的分析,单方面从***府或者市场出发配置资源,忽视了企业的技术实力和经营状况,无法将知识产权资源优化配置到资金紧缺的中小企业中去,从而造成知识产权资金的浪费。如北京市海淀区2008年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策,每年拿出1000万元为中小科技企业融资贷款进行补贴,企业贷款利息的一半由***府买单。但一年多过去,1000万元补贴花了不到10%。为此,通过引入细分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能力,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将寻找到划分的基准立足点,厘清融资边界,帮助相关主体寻找到合适的融资方式。文章借鉴波士顿矩阵模型,由知识产权财务能力—知识产权战略能力构建一个四象限的分析矩阵,由此构建基于能力差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模式选择模型,如***1所示。

象限Ⅰ为明星型,企业知识产权财务能力和知识产权战略能力都高。处于这个区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通常经营实力较强、技术能力突出、发展前景较好,企业可以经由银行信贷、上市融资等渠道解决资金问题,一般不需要进行知识产权融资。象限Ⅱ为市场导入型,企业知识产权财务能力高、知识产权战略能力低。此类企业通过成长积累或者多元经营,有一定的财务实力,但是由于企业技术能力偏弱,知识产权资产的战略价值暂时不凸显,因此,在此区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采用市场导入型的知识产权融资模式,采用银行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来募集发展资金。象限Ⅲ为***府辅助型,企业知识产权财务能力低、知识产权战略能力高。大部分发展中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都处于该领域。此类企业技术能力较强,知识产权资产有较高的战略价值,企业发展前景较好,但是由于企业发展时间较短、公司财务实力较弱,一般无法满足银行贷款的条件。在此部分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运用***府辅的知识产权融资模式,比如***府支持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来筹措发展资金。象限Ⅳ为衰退型,企业知识产权财务能力低、知识产权战略能力低。这部分区域企业的知识产权资产战略价值偏低,企业财务实力偏弱,这种类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通常没有知识产权融资的价值。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的选择需要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和自身所拥有的资源情况而定,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融资模式。

知识型产业论文第2篇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不少西方学者对知识经济进行研究和阐述,在不断的探索进程中,知识经济的概念不断完善,它是重点以与物质经济和资本经济进行相区分而存在的一种形式,其基本涵义为: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内核之下,以知识为基础,通过知识的传输信息,进行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意义上的经济形态。而知识密集型企业,是在高科技的推动下而催生出的一种产业化结构,它与资本型和物质型相区别,是以对信息知识进行生产、存储活动为主要经营内容的企业,它分为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两类。知识密集型制造业涵盖了医药领域、计算机领域、航空、通信等领域,以高投入、高风险与高回报、高成长性为特点,代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涵括了信息咨询产业、文化教育产业等,也同样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即高知识度、高专业化和高互动度。

二、国内外知识密集型企业的资产管理研究概述

2.1国外资产管理研究概述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西方学者就开展了对知识密集型经济的讨论和研究,第一次抛出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概念,然后他们以上市公司为对象、以R&D费用的价值相关联为内容,估算了初期的研发成本费用及盈利估算,并把研发费用在盈利范围内进行分摊化调整,从而得出研究结果,即:调整后的费用及盈利价值相关性增加;无形资产在价值贡献上呈现出市场价值与企业重置投资行为的成本比值,即Q比例。在这个研究成果之下,显示出无形资产的专利性收入明显高于其他收入,其无形资产与企业的价值创造呈高相关性。

2.2国内资产管理研究概述

在国外的研究开发成果之后,我国也注入了大量的研究,不同的学者诸如:贾平、李晓强、刘远等都用不同的理论,即:股价模型理论、盈余回报模型理论和无形资产会计盈余等,论证得出了共同的结论:高新技术知识密集型中的无形资产比重相比于非知识密集型企业而言,具有对会计盈余极为深远的正相关性效果。

三、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无形资产特征分析

无形资产,应当理解为广义的资产概念,是不具备物质实体,但是由一系列具有相同特征的资产而汇聚的总称,它有助于知识密集型企业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无形性

它是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对称,它借助于一定的载体而存在,其载体的不同,则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比如:商誉和专利权,专利权就是以专利证书为载体而完成的无形资产形式。

3.2超额盈利性

它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最本质特征所在,这一本质特性,与投入成本和费用没有必然的关联,它仅仅体现在盈利水平之上,具有一般企业所无法企及的高额利润。

3.3不确定性

由于科技、竞争、风险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及不确定性,致使无形资产的盈利也跟随其变化而波动,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无形资产对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利用程度的变化,产生不确定性。

3.4高科技垄断性

形成垄断是知识密集型企业获得盈利的优势条件,它在***策的允许下可以得到来自法律、专利和自身的保密的保护,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和地域内具有某种垄断性。

3.5长久性

无形资产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累积的资产,其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实现不是短暂的、一次性的,而是与流动资产相比,具有长期而持续的创造企业价值作用,可以为垄断的知识密集型企业发挥长久的价值利益效能。

四、价值目标下的知识密集型企业无形资产管理路径

在上述特征的无形资产前提下的知识密集型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较高份额,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获取无形资产:自主研发和外源购进。

4.1促进无形资产会计先进化

知识经济时代下,无形资产会计与知识经济的发展现实出现滞后的态势,传统的会计模式无法适应未来的挑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下,传统的会计无法对其进行准确的确认和计量,而在价值目标驱动下,首先必须对无形资产的会计进行确认。在第一种情况下,是承认无形资产的确定性,那么,就要将无形资产具体确实地在财务报告中列出;第二种情况,若要承认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就要进行会计科目的具体反映。其次,要对无形资产的计量进行改善。知识密集型企业中的无形资产与收益呈正相关性,因而其计量方法与一般企业的资产摊销方法不同,要采取加速摊销法,使得知识密集型企业的价值创造体现,在前期得到快速的分摊,减少后期的分摊压力,这样对于知识密集型企业而言,是降低风险的稳健方法。再次,无形资产信息披露机制的完备。因为知识密集型企业全然依赖于商誉和专利,如果市场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会对知识密集型企业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因而要健全信息披露机制。

4.2严格无形资产内部审计制度

知识密集型企业为了保证长期和稳定的价值创造,要进行严格的内部审计。包括对资格控制: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必须经过严格的内部审查、资格审查以及制度审查,这是管理前提;对无形资产的研发经费审计控制:由于无形资产的保密性和垄断性等特征,需要在其研发阶段的费用投资巨大,我国应当加大无形资产研发力度,提高研发经费的投入,提升知识竞争力;对无形资产专属权益的审计: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商誉、专利等无形资产,是创造其超额价值的条件,要运用齐备的无形资产权益法,对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应有权益要予以保护。

5.总结

知识型产业论文第3篇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在制造业,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很快;在服务业,出现了许多完全基于知识的产业,如软件开发业、咨询业等。这些新兴产业具有知识密集型特点,已经成为当前新经济的增长点,并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推动着整个社会进步。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和结构的变化,为评价和制定***策提供依据,对这些“知识型”的产业进行统计,已经引起了各国***府的高度重视。

另一方面,由于知识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因而注重科学技术对经济作用的统计与量化分析也已成为当前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研究与实践的新的特点和趋势。知识型产业高度依赖于科学与技术,是以知识为主要输入而形成的产出。显然,知识型产业的统计为研究和分析科学技术对经济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手段。也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说,知识型产业的统计已成为科技统计的重要内容。

在此,“知识型”产业是泛指那些知识密集度比较高的产业。“知识型产业统计”是指以知识型产业为统计对象的统计。出于不同的目的,可以对不同的知识型产业进行统计,目前主要有高技术产业统计、服务业统计、信息与通讯技术(ICT)统计、知识产业统计这4类,在此,知识型产业统计是对这些不同统计的总称。

知识型产业的统计最先是从高技术产业统计开始的。起初,OECD采用美国制定的标准对成员国的高技术产业进行了统计,至1984年,以11个成员国的数据为依据制定了高技术产业的分类标准,1994年对标准进行了修定,提出了我们称之为“四分类”的标准。服务业的统计在60年代就开始了,当时的服务业R&D统计是很笼统的。由于高技术的渗透作用,导致服务业中知识型产业的出现,原有的分类和统计已不能满足需要,服务业中知识型产业的统计已引起了注视,《弗拉斯卡蒂手册》第5版对服务业的分类进行了调整,知识型产业予以单列。知识产业的统计则打破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界线,把高技术和高中技术产业与服务业中的知识型产业集中在一起进行统计和分析。ICT统计则是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信息技术与通信为研究对象。

知识型产业统计在OECD及其成员国受到重视,并被广泛采用。1999年OECD秘书处的科技工业司为OECD科技***策委员会部长级会议准备了一份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组数据》的文件,该文件就是描述OECD科学技术状况和趋势的一组指标。该《指标》共分6部分,其中有3部分都采用了来自知识型产业统计的指标。第2部分《教育、研究开发和创新的资源分布》共有9个方面指标,其中3个方面是知识型产业方向的指标,第4部分《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重要性》的5个方面的指标都与ICT统计有关,第6部分《科技产出及经济表现》有7个方面的指标,其中有2个方面来自知识型产业的统计。上述6部分共有34方面的指标,而与知识型产业有关的有10项,占30%。

二、各类知识型产业的界定

各类知识型产业统计的主要区别是分类系统不同。

1.高技术产业

OECD所制定的高技术产业分类标准,已为部分国家所采用,我国也借用OECD的这一标准,确定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范围。关于OECD的高技术产业分类,在此只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这一分类只适用于制造业,这样就把一些属于服务业的知识型的产业如计算机软件、通信排除在高技术产业之外,因而具有局限性。

·这一分类是针对整个制造业的,共划分为“高技术”、“中高技术”、“中低技术”和“低技术”4个产业组。在使用时,往往并不单独使用高技术产业一个类别的数据或高技术产业的某一项指标,而是把这4个类别及若干指标放在一起进行分析,以反映整个制造业产业结构也即知识密集程度的变化。

·以R&D投入强度作为判断技术密集度的唯一标准,其中既包括直接投入也包括间接投入。这些指标是:产业R&D直接支出与产值之比,产业R&D直接支出与增加值之比,R&D直接与间接支出之和与产值之比。然而,计算结果表明,考虑间接投入对分类影响不大。

·这一分类所确定的高技术产业,即使在OECD范围内,也并不都具有高的技术密集度。这种不一致性是由各国国情不同所决定的,这是按产业分类的固有缺点,难以克服。

·为克服按产业分类的不足,提出了按产品分类的方法。OECD制定的高技术产品目录主要用于外贸。

2.服务业

虽然服务业并不都是知识型产业,但经济发展的趋势表明,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份额越来越大,至1993年这一比例在OECD国家已达到45~68%,服务业R&D支出在企业部门R&D支出中的比例在部分国家也已达到15%~20%。服务业已经开始并正在取代、在部分国家已经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服务业已从使用技术的产业部门转变为生产技术的部门,如通信、计算机服务等。正因为如此,服务业的统计受到了重视。1993年OECD在R&D统计手册(即《弗拉斯卡蒂手册》第5版中,对科技统计中采用的企业部门的分类进行了修改,最重要的变化是服务业的分类比较详细,由原先的6类增加到11类,R&D投入强度高,即技术密集的行业予以单独分类。1997年,OECD在制定的《技术创新统计手册》修改版中,对技术创新的定义进行了修改,把对制造业的技术创新统计也扩大到服务业。

OECD根据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Rev.3)提出了一个目前在科技统计中采用的服务业的分类标准(表1)。表2是部分国家服务业R&D经费的分布情况,数据表明,服务业R&D主要分布在计算机及有关活动、通信、研究与开发、运输与仓储这4个行业。

3.信息与通信技术(ICT)

信息和通信技术是知识型产业的核心,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信息和通信技术作为一个行业,不仅其产值、增加值增长很快,而且还能为企业开辟新的市场提高工作和生产的效率而提品和服务。根据国际数据协会(IDC)的定义,ICT由以下3部分组成:

·信息技术(IT)硬件:计算机系统中心处理部件,存储设备,打印机,捆绑在一起的操作系统,数据通讯设备;

·IT服务和软件:IT软件,IT服务,内部IT消耗,其中包括信息系统运行消耗、定做的软件等;

·电信:公共的和私人的网络设备,电讯服务等。

根据这一定义和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Rev.3,OECD在技术创新调查中提出了ICT产业的界定范围(见表3)。

表3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的范围

ISICRev.3

制造业中的ICT

3000,3130,3210,3220,3230,3312,3313

服务业中的ICT

5150,6420,7123,7210,7220,7230

7240,7250,7290

4.知识产业

“知识产业”最早是美国经济学家马克鲁普于1958年提出来的。他在《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中提出,知识产业是指生产知识特别是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或组织机构,而不管这种生产的目的是什么。在该书中,他首次确定了知识产业的分类。其后,不少学者都对知识产业进行了研究。由于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中的知识型产业都只是知识产业的一部分,因而知识产业的提法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对知识产业范围的界定和分类有不同的说法。按OECD的提法,知识产业是指具有较为密集的技术和人力资源投入的部门,从统计的角度出发,涵盖以下范围:

·制造业中的高技术产业;

·制造业中的中高技术产业;

·服务业中的通信业,即ISICRev.2的72;

·服务业中的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务活动,即ISICRev.2的8;

·服务业中的社区、社会和个人服务,即ISICRev.2的9。

按上述范围,1994年,OECD全部成员国的知识产业的增加值占全部企业部门增加值的51%,其中高技术产业占2.9%,中高技术产业占6.9%,通信业占2.8%,金融保险其它商业服务业以及社区、社会和个人服务业占38.2%;1986~1994年间知识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而全部企业部门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2.9%。

三、统计内容与指标

知识型产业的统计,不需专门组织实施,只要按界定的范围和分类在已有统计的基础上重新进行汇总,就可以获得所需要的各种统计数据,具有简便、成本低、可操作等一系列优点,知识型产业的统计主要有以下内容:

1.研究与发展(R&D)统计

知识型产业都是一些新兴的产业,往往处于学科前沿,其发展与学科研究的进展密切相关。这就决定了知识型产业的R&D资源强度高、R&D活动频繁,这也是促使这些产业不断发展的先决条件。正因为如此,知识型产业的R&D统计及指标分析已经显得日益重要,大有取代原有的产业分类的发展趋势。例如OECD1999年出版的科学技术产业公报中有关企业部门R&D指标内容,主要就是从制造业的技术水平的4类(高、中高、中低、低)、服务业、ICT以及知识产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没有采用传统的产业分类。从各个国家出版的科技指标看,把本国的优势产业与知识型产业组合在一起进行分析,是采用较多的一种方法。

R&D统计的主要指标是R&D支出,R&D支出占增加值的份额。由这2项指标按知识型产业的分类,就可以对各种分类下的R&D资源的分布结构,各结构类别R&D经费增长率、R&D经费强度及变化进行分析和对比。

2.技术创新统计

知识型产业的技术创新最活跃,新的产品、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对这些产业技术创新的统计与分析一直是各国关注的重点,技术创新统计与分析如果不以知识型产业为研究对象也就没有生命力。例如,OECD在收集欧盟第二轮技术创新调查数据建立数据库时,就把ICT产业、服务业中的金融、通信、计算机及技术服务作为单独的类别,此外还把ICT方面的获准专利作为衡量经济竞争力的一项指标。技术创新统计还未形成统计制度,欧盟从90年代开始共进行过2次技术创新调查,目前正计划进行第3轮技术创新调查。

3.经济指标统计

主要是进行产值、增加值、销售收入和进出口产值统计。这些指标分别从总量与结构上反映了知识型产业的产出与进出口状况。其中,在产出分析中,各类知识型产业产值、增加值占GDP或总增加值的份额,在进出口分析中服务业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量的比重,制造业进出口中按高技术、中高技术、中低技术、低技术产业的分布等指标常常被采用。

知识型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

·作为产业,为社会提品和服务。这种贡献和作用可以直接从产值或增加值占GDP或总增加值的份额来表示。

·为产业部门提供具有高技术含量的设备,作为资产投入可以使其他产业部门形成产出。

对产值、增加值以及进出口的分析体现了上述第一种贡献。对知识型产业作为资产投入对经济的贡献,目前还处在研究阶段,例如,有人曾研究过,ICT作为产业部门其产值占GDP的份额在OECD各成员国约在2.5%~4.5%,ICT作为资产投入对各成员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约是0.13%~0.35%。

四、结论与建议

知识型产业的统计发展很快,受到各国的重视。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发展高技术是我国的国策,建立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知识型产业统计势在必行。

1.确定既与国家接轨,可以国际对比又符合我国国情的以高技术产业的核心的分类标准

为此,除了要对以高技术为核心的知识型产业进行界定外,还有一件极为重要的工作:建立我国行业分类与《弗拉斯卡蒂手册》中企业部门分类的对应关系。

2.完善我国的R&D统计

R&D统计是知识型产业统计的基础,完善我国R&D统计是搞好知识型产业统计的保证。

知识型产业论文第4篇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在制造业,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很快;在服务业,出现了许多完全基于知识的产业,如软件开发业、咨询业等。这些新兴产业具有知识密集型特点,已经成为当前新经济的增长点,并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推动着整个社会进步。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和结构的变化,为评价和制定***策提供依据,对这些“知识型”的产业进行统计,已经引起了各国***府的高度重视。

另一方面,由于知识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因而注重科学技术对经济作用的统计与量化分析也已成为当前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研究与实践的新的特点和趋势。知识型产业高度依赖于科学与技术,是以知识为主要输入而形成的产出。显然,知识型产业的统计为研究和分析科学技术对经济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手段。也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说,知识型产业的统计已成为科技统计的重要内容。

在此,“知识型”产业是泛指那些知识密集度比较高的产业。“知识型产业统计”是指以知识型产业为统计对象的统计。出于不同的目的,可以对不同的知识型产业进行统计,目前主要有高技术产业统计、服务业统计、信息与通讯技术(ICT)统计、知识产业统计这4类,在此,知识型产业统计是对这些不同统计的总称。

知识型产业的统计最先是从高技术产业统计开始的。起初,OECD采用美国制定的标准对成员国的高技术产业进行了统计,至1984年,以11个成员国的数据为依据制定了高技术产业的分类标准,1994年对标准进行了修定,提出了我们称之为“四分类”的标准。服务业的统计在60年代就开始了,当时的服务业R&D统计是很笼统的。由于高技术的渗透作用,导致服务业中知识型产业的出现,原有的分类和统计已不能满足需要,服务业中知识型产业的统计已引起了注视,《弗拉斯卡蒂手册》第5版对服务业的分类进行了调整,知识型产业予以单列。知识产业的统计则打破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界线,把高技术和高中技术产业与服务业中的知识型产业集中在一起进行统计和分析。ICT统计则是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信息技术与通信为研究对象。

知识型产业统计在OECD及其成员国受到重视,并被广泛采用。1999年OECD秘书处的科技工业司为OECD科技***策委员会部长级会议准备了一份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组数据》的文件,该文件就是描述OECD科学技术状况和趋势的一组指标。该《指标》共分6部分,其中有3部分都采用了来自知识型产业统计的指标。第2部分《教育、研究开发和创新的资源分布》共有9个方面指标,其中3个方面是知识型产业方向的指标,第4部分《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重要性》的5个方面的指标都与ICT统计有关,第6部分《科技产出及经济表现》有7个方面的指标,其中有2个方面来自知识型产业的统计。上述6部分共有34方面的指标,而与知识型产业有关的有10项,占30%。

二、各类知识型产业的界定

各类知识型产业统计的主要区别是分类系统不同。

1.高技术产业

OECD所制定的高技术产业分类标准,已为部分国家所采用,我国也借用OECD的这一标准,确定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范围。关于OECD的高技术产业分类,在此只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这一分类只适用于制造业,这样就把一些属于服务业的知识型的产业如计算机软件、通信排除在高技术产业之外,因而具有局限性。

·这一分类是针对整个制造业的,共划分为“高技术”、“中高技术”、“中低技术”和“低技术”4个产业组。在使用时,往往并不单独使用高技术产业一个类别的数据或高技术产业的某一项指标,而是把这4个类别及若干指标放在一起进行分析,以反映整个制造业产业结构也即知识密集程度的变化。

·以R&D投入强度作为判断技术密集度的唯一标准,其中既包括直接投入也包括间接投入。这些指标是:产业R&D直接支出与产值之比,产业R&D直接支出与增加值之比,R&D直接与间接支出之和与产值之比。然而,计算结果表明,考虑间接投入对分类影响不大。

·这一分类所确定的高技术产业,即使在OECD范围内,也并不都具有高的技术密集度。这种不一致性是由各国国情不同所决定的,这是按产业分类的固有缺点,难以克服。

·为克服按产业分类的不足,提出了按产品分类的方法。OECD制定的高技术产品目录主要用于外贸。

2.服务业

虽然服务业并不都是知识型产业,但经济发展的趋势表明,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份额越来越大,至1993年这一比例在OECD国家已达到45~68%,服务业R&D支出在企业部门R&D支出中的比例在部分国家也已达到15%~20%。服务业已经开始并正在取代、在部分国家已经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服务业已从使用技术的产业部门转变为生产技术的部门,如通信、计算机服务等。正因为如此,服务业的统计受到了重视。1993年OECD在R&D统计手册(即《弗拉斯卡蒂手册》第5版中,对科技统计中采用的企业部门的分类进行了修改,最重要的变化是服务业的分类比较详细,由原先的6类增加到11类,R&D投入强度高,即技术密集的行业予以单独分类。1997年,OECD在制定的《技术创新统计手册》修改版中,对技术创新的定义进行了修改,把对制造业的技术创新统计也扩大到服务业。

OECD根据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Rev.3)提出了一个目前在科技统计中采用的服务业的分类标准(表1)。表2是部分国家服务业R&D经费的分布情况,数据表明,服务业R&D主要分布在计算机及有关活动、通信、研究与开发、运输与仓储这4个行业。

表1服务业的范围与分类

名称ISICRev.3

批发、零售与车辆修理

饭店与餐馆

运输与仓储

通信

邮***

电信

金融媒介(包括保险业)

房地产、租赁和商业活动

计算机及有关活动

软件咨询和供应

其它计算机服务

研究与开发

其它商业活动

社区、社会和个人服务活动等

50~52

55

60~63

64

641

642

65~67

70~74

72

722

72(不包括722)

73

70.+71+74

75~99

表2服务业R&D占企业部门R&D的比例

单位:%

研究与开发计算机及相关活动运输与仓储通信其它服务部门合计

挪威23.79.90.32.45.541.7

瑞士4.522.70.90.24.432.7

加拿大8.84.90.32.813.830.6

美国1.88.5——4.611.226.1

英国9.55.30.13.00.318.2

法国——2.62.7——1.46.8

意大利6.02.50.11.80.210.7

3.信息与通信技术(ICT)

信息和通信技术是知识型产业的核心,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信息和通信技术作为一个行业,不仅其产值、增加值增长很快,而且还能为企业开辟新的市场提高工作和生产的效率而提品和服务。根据国际数据协会(IDC)的定义,ICT由以下3部分组成:

·信息技术(IT)硬件:计算机系统中心处理部件,存储设备,打印机,捆绑在一起的操作系统,数据通讯设备;

·IT服务和软件:IT软件,IT服务,内部IT消耗,其中包括信息系统运行消耗、定做的软件等;

·电信:公共的和私人的网络设备,电讯服务等。

根据这一定义和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Rev.3,OECD在技术创新调查中提出了ICT产业的界定范围(见表3)。

表3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的范围

ISICRev.3

制造业中的ICT

3000,3130,3210,3220,3230,3312,3313

服务业中的ICT

5150,6420,7123,7210,7220,7230

7240,7250,7290

4.知识产业

“知识产业”最早是美国经济学家马克鲁普于1958年提出来的。他在《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中提出,知识产业是指生产知识特别是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或组织机构,而不管这种生产的目的是什么。在该书中,他首次确定了知识产业的分类。其后,不少学者都对知识产业进行了研究。由于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中的知识型产业都只是知识产业的一部分,因而知识产业的提法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对知识产业范围的界定和分类有不同的说法。按OECD的提法,知识产业是指具有较为密集的技术和人力资源投入的部门,从统计的角度出发,涵盖以下范围:

·制造业中的高技术产业;

·制造业中的中高技术产业;

·服务业中的通信业,即ISICRev.2的72;

·服务业中的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务活动,即ISICRev.2的8;

·服务业中的社区、社会和个人服务,即ISICRev.2的9。

按上述范围,1994年,OECD全部成员国的知识产业的增加值占全部企业部门增加值的51%,其中高技术产业占2.9%,中高技术产业占6.9%,通信业占2.8%,金融保险其它商业服务业以及社区、社会和个人服务业占38.2%;1986~1994年间知识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而全部企业部门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2.9%。

三、统计内容与指标

知识型产业的统计,不需专门组织实施,只要按界定的范围和分类在已有统计的基础上重新进行汇总,就可以获得所需要的各种统计数据,具有简便、成本低、可操作等一系列优点,知识型产业的统计主要有以下内容:

1.研究与发展(R&D)统计

知识型产业都是一些新兴的产业,往往处于学科前沿,其发展与学科研究的进展密切相关。这就决定了知识型产业的R&D资源强度高、R&D活动频繁,这也是促使这些产业不断发展的先决条件。正因为如此,知识型产业的R&D统计及指标分析已经显得日益重要,大有取代原有的产业分类的发展趋势。例如OECD1999年出版的科学技术产业公报中有关企业部门R&D指标内容,主要就是从制造业的技术水平的4类(高、中高、中低、低)、服务业、ICT以及知识产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没有采用传统的产业分类。从各个国家出版的科技指标看,把本国的优势产业与知识型产业组合在一起进行分析,是采用较多的一种方法。

R&D统计的主要指标是R&D支出,R&D支出占增加值的份额。由这2项指标按知识型产业的分类,就可以对各种分类下的R&D资源的分布结构,各结构类别R&D经费增长率、R&D经费强度及变化进行分析和对比。

2.技术创新统计

知识型产业的技术创新最活跃,新的产品、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对这些产业技术创新的统计与分析一直是各国关注的重点,技术创新统计与分析如果不以知识型产业为研究对象也就没有生命力。例如,OECD在收集欧盟第二轮技术创新调查数据建立数据库时,就把ICT产业、服务业中的金融、通信、计算机及技术服务作为单独的类别,此外还把ICT方面的获准专利作为衡量经济竞争力的一项指标。技术创新统计还未形成统计制度,欧盟从90年代开始共进行过2次技术创新调查,目前正计划进行第3轮技术创新调查。

3.经济指标统计

主要是进行产值、增加值、销售收入和进出口产值统计。这些指标分别从总量与结构上反映了知识型产业的产出与进出口状况。其中,在产出分析中,各类知识型产业产值、增加值占GDP或总增加值的份额,在进出口分析中服务业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量的比重,制造业进出口中按高技术、中高技术、中低技术、低技术产业的分布等指标常常被采用。

知识型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

·作为产业,为社会提品和服务。这种贡献和作用可以直接从产值或增加值占GDP或总增加值的份额来表示。

·为产业部门提供具有高技术含量的设备,作为资产投入可以使其他产业部门形成产出。

对产值、增加值以及进出口的分析体现了上述第一种贡献。对知识型产业作为资产投入对经济的贡献,目前还处在研究阶段,例如,有人曾研究过,ICT作为产业部门其产值占GDP的份额在OECD各成员国约在2.5%~4.5%,ICT作为资产投入对各成员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约是0.13%~0.35%。

四、结论与建议

知识型产业的统计发展很快,受到各国的重视。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发展高技术是我国的国策,建立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知识型产业统计势在必行。

1.确定既与国家接轨,可以国际对比又符合我国国情的以高技术产业的核心的分类标准

为此,除了要对以高技术为核心的知识型产业进行界定外,还有一件极为重要的工作:建立我国行业分类与《弗拉斯卡蒂手册》中企业部门分类的对应关系。

2.完善我国的R&D统计

R&D统计是知识型产业统计的基础,完善我国R&D统计是搞好知识型产业统计的保证。

知识型产业论文第5篇

关键词:知识网络;知识管理;知识共享;知识获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管理已成为知识经济的中心问题。知识管理的出发点是把知识视为最重要的资源,将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作为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知识管理不仅涉及组织范围内的知识,还涉及组织外部以及与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知识。在组织与其外部的其他组织、机构的联系中,组织不仅可以获取大量有用的知识,而且可以通过知识的共享与转移来提高其创造价值的能力。基于对知识的需求以及知识管理的需要,每个组织均需与外界组织建立联系,实现知识在不同组织间的共享,从而构成集知识创新、知识整合和知识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结构体系,即知识网络。

一、知识网络的内涵

从国内外有关知识网络的研究文献看,“知识网络”一词具有多种含义。

(一)数字信息网络。广义上指Internet网络,狭义上指依赖局域网或Internet网络这一传输工具进行信息传递、存储的有形网络,通过多个终端互联成为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的手段,包括企业信息网络、***书信息网络等。其管理的对象是信息,注重内容管理,以IT网络为手段,注重对已有知识的利用。

(二)知识网络***。又称概念关系***或认知地***,是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诺瓦克和高温在奥苏伯尔的概念同化理论基础之上首次提出的,是一种由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知识之间关系的结构表征,是一种表征、检查、修正和进一步完善个体知识结构的认知工具结合形成的联系。

(三)还有一种知识网络,是指组织运作时,人们的知识和洞见的相互作用机制。其网络性有两方面:一方面知识本身因某种关联(如因果关系、逻辑关系)而相互影响形成的网络;另一方面知识载体之间的网络关系,如以企业信息为主体聚集的广义综合知识网。

二、企业知识网络的特征

知识网络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人们能够通过单一语义入口获取和管理全球分布的知识,而无须知道知识的具置,非常便利知识的检索。这是知识管理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全球分布的相关知识可以智能地聚合,并通过后台推理与解释机制提供按需的知识服务,达到这个目标的方法之一是知识提供者提供元知识,统一的资源管理模型将有助于实现知识服务的动态聚合,可以真正实现按个性需求提供知识,非常有利于创新的实现。这是知识管理的根本价值所在。

(三)人或虚拟角色能在一个单一语义空间映射、重构和抽象的基础上共享知识和享用推理服务,其中的相互理解没有任何障碍。知识网络还会使知识共享更加普适,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其他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

三、企业知识网络体系

知识在企业中的流动存在着一个由知识的获取、生成、转移、利用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通过不断地学习、融合、整合,创造出新知识,为企业创造新价值。知识的流动是需要载体的,而这些以知识载体作为节点,相互之间可以进行知识交流和知识共享的体系就构成了知识网络。

(一)企业知识网络的层次结构。企业经过一定时间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一般会依据市场及自身的特点形成一定的业务流程,企业的知识、资金、产品均在这些业务流程中流动,并最终为企业创造价值。在企业知识管理的大框架之下,企业把其所有流程视为知识,因而包括知识的创造、传播、更新和应用等一切业务流程都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为了便于研究企业知识网络这样一个抽象概念,突出知识主体的作用,本文将企业知识网络模型分为基于知识主体的个体、组织、产业集群三层模式结构。在个体知识网络中,个体知识主体为基本结点,包括知识专家和知识需求者,前者即拥有某一特定领域知识的个人,也可能是具有专家地位的个人。例如,企业家知识属于个体层次的知识范畴,也是最突出、层次最高的个体知识。后者是出于某种知识实践的需要,知识个体会对相关欠缺知识产生需求,成为识需求者。在组织知识网络中,网络化合作关系联结的组织和机构构成了网络的基本结点,具体表现为供应商、竞争者、合作机构、***府部门、专业的技术机构、中介机构等与核心企业相关的企业和机构等。根据组织在网络中所处的地位,可分为网络核心组织和网络从属组织。网络核心组织是积极引导知识共享活动的核心组织,所开展的各项知识管理活动贯穿整体组织知识网络的运作过程。在全球化分工体系的背景下,产业集群必然成为全球价值链上的一环,为吸取先进的技术和资源,本地组织和组织之外的跨国公司和其他机构形成广泛而复杂的网络联系,即组织知识网络,其知识关联类似于组织知识网络。

(二)企业知识网络流动分析。由于参与知识活动的主体有个体、团队(部门)和组织,根据参与创新活动主体的不同,可以将知识流动分为3种类型:个体之间的知识流动、团队之间的知识流动和组织之间的知识流动。其中,个体之间的知识流动和团队之间的知识流动都属于组织内部的知识流动或可成为内向型流动。组织之间的知识流动,包括处于平等地位的不同法人组织之间的知识流动和处于不平等地位的母子公司之间的知识流动或称为外向型流动。

内向型流动和外向型流动特点不同,它们区别于以下主要方面:

1、参与主体不同。组织内部知识流动的参与者是组织内个人或团队,团队既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

2、冲突的解决方式不同。组织内部不同个体之间、不同团队之间如果发生冲突,既可以相互协商解决,又可以由组织的管理者进行仲裁,并可以采用行***手段激励知识共享的实现。组织之间如果发生冲突,除相互协商解决外,只有通过法律或仲裁来解决,无法采用行***手段来激励知识共享的实现。

3、知识流动的难度不同。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在组织之间的流动难于知识在组织内部的流动,即外向型流动比内向型流动更加困难。知识流动的实质是促进知识资源的有效组合。创新是组织之间知识流动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知识流动实现了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只有能够提供创新所需的新生产要素,并对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做出独特贡献的组织,才能参与知识流动。

四、知识网络对企业知识管理过程的支持

知识网络是企业开展知识活动的基本形态,而知识流动机制具体表现为两种形态:单个网络层次的知识学习机制和网络层次间的知识转化机制。企业知识管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循环过程。企业正是通过这个过程,不断提升其知识存量和创新能力。

(一)支持知识共享过程。知识的有效共享是知识网络系统的主要目的之征集与形成企业知识缺口的知识节点有关的知识,员工可以积极地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搜集和提交。此外,知识网络系统准确地反映了人、存储知识的物理介质与企业业务流程的关联,使员工可以克服地域、时间的限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知识的共享。

(二)支持知识利用过程。知识利用主要是指利用知识获取和知识共享所获得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活动。知识网络系统主要由检索组件来完成对知识利用的支持。另外,分析组件和操作组件的相关功能也能提高知识利用的效率。知识网络系统的检索组件以企业的核心业务为依据组织检索界面,通过企业的核心业务将企业中所有知识载体都关联在一起,这种形式的知识网络符合员工的工作习惯,员工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他们想要的且能够帮助他们的知识,对企业业务的实现起到重要作用,也使知识能真正得到利用。

(三)支持知识创新过程。知识网络系统通过各功能组件实现对知识创新的支持。首先,论坛组件提供不受地域、时间和人数限制的广泛的交流平台,有效激发了员工就某一领域知识的思维碰撞;其次,利用分析组件抽取论坛日志数据中有价值的创意,整合成新的知识节点,有利于知识的创新。

五、结语

基于知识网络的企业知识管理过程支持模型是在分析开展知识管理的企业知识链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知识管理社会化模型的具体应用,清楚地体现出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平台的转变。企业在内部进行知识识别、获取、共享和创新的基础上,突破企业边界。这样,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和范围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求企业必须围绕这一平台转变的内在需要从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知识管理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结构、外部关系知识化水平等方面适应这个转变,在某种程度上说企业需要围绕这一平台进行针对性的流程再造和机制设施完善。我们首先需要完成这样管理思想的转变,才谈得上展开基于知识网络的知识管理的规划与实施,开展相关知识管理项目。

主要参考文献:

[1]盛小平.基于知识网络的知识管理研究[J].***书情报工作,2004.6.

知识型产业论文第6篇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在制造业,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很快;在服务业,出现了许多完全基于知识的产业,如软件开发业、咨询业等。这些新兴产业具有知识密集型特点,已经成为当前新经济的增长点,并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推动着整个社会进步。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和结构的变化,为评价和制定***策提供依据,对这些“知识型”的产业进行统计,已经引起了各国***府的高度重视。

另一方面,由于知识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因而注重科学技术对经济作用的统计与量化分析也已成为当前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研究与实践的新的特点和趋势。知识型产业高度依赖于科学与技术,是以知识为主要输入而形成的产出。显然,知识型产业的统计为研究和分析科学技术对经济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手段。也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说,知识型产业的统计已成为科技统计的重要内容。

在此,“知识型”产业是泛指那些知识密集度比较高的产业。“知识型产业统计”是指以知识型产业为统计对象的统计。出于不同的目的,可以对不同的知识型产业进行统计,目前主要有高技术产业统计、服务业统计、信息与通讯技术(ICT)统计、知识产业统计这4类,在此,知识型产业统计是对这些不同统计的总称。

知识型产业的统计最先是从高技术产业统计开始的。起初,OECD采用美国制定的标准对成员国的高技术产业进行了统计,至1984年,以11个成员国的数据为依据制定了高技术产业的分类标准,1994年对标准进行了修定,提出了我们称之为“四分类”的标准。服务业的统计在60年代就开始了,当时的服务业R&D统计是很笼统的。由于高技术的渗透作用,导致服务业中知识型产业的出现,原有的分类和统计已不能满足需要,服务业中知识型产业的统计已引起了注视,《弗拉斯卡蒂手册》第5版对服务业的分类进行了调整,知识型产业予以单列。知识产业的统计则打破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界线,把高技术和高中技术产业与服务业中的知识型产业集中在一起进行统计和分析。ICT统计则是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信息技术与通信为研究对象。

知识型产业统计在OECD及其成员国受到重视,并被广泛采用。1999年OECD秘书处的科技工业司为OECD科技***策委员会部长级会议准备了一份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组数据》的文件,该文件就是描述OECD科学技术状况和趋势的一组指标。该《指标》共分6部分,其中有3部分都采用了来自知识型产业统计的指标。第2部分《教育、研究开发和创新的资源分布》共有9个方面指标,其中3个方面是知识型产业方向的指标,第4部分《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重要性》的5个方面的指标都与ICT统计有关,第6部分《科技产出及经济表现》有7个方面的指标,其中有2个方面来自知识型产业的统计。上述6部分共有34方面的指标,而与知识型产业有关的有10项,占30%。

二、各类知识型产业的界定

各类知识型产业统计的主要区别是分类系统不同。

1.高技术产业

OECD所制定的高技术产业分类标准,已为部分国家所采用,我国也借用OECD的这一标准,确定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范围。关于OECD的高技术产业分类,在此只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这一分类只适用于制造业,这样就把一些属于服务业的知识型的产业如计算机软件、通信排除在高技术产业之外,因而具有局限性。

·这一分类是针对整个制造业的,共划分为“高技术”、“中高技术”、“中低技术”和“低技术”4个产业组。在使用时,往往并不单独使用高技术产业一个类别的数据或高技术产业的某一项指标,而是把这4个类别及若干指标放在一起进行分析,以反映整个制造业产业结构也即知识密集程度的变化。

·以R&D投入强度作为判断技术密集度的唯一标准,其中既包括直接投入也包括间接投入。这些指标是:产业R&D直接支出与产值之比,产业R&D直接支出与增加值之比,R&D直接与间接支出之和与产值之比。然而,计算结果表明,考虑间接投入对分类影响不大。

·这一分类所确定的高技术产业,即使在OECD范围内,也并不都具有高的技术密集度。这种不一致性是由各国国情不同所决定的,这是按产业分类的固有缺点,难以克服。

·为克服按产业分类的不足,提出了按产品分类的方法。OECD制定的高技术产品目录主要用于外贸。

2.服务业

虽然服务业并不都是知识型产业,但经济发展的趋势表明,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份额越来越大,至1993年这一比例在OECD国家已达到45~68%,服务业R&D支出在企业部门R&D支出中的比例在部分国家也已达到15%~20%。服务业已经开始并正在取代、在部分国家已经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服务业已从使用技术的产业部门转变为生产技术的部门,如通信、计算机服务等。正因为如此,服务业的统计受到了重视。1993年OECD在R&D统计手册(即《弗拉斯卡蒂手册》第5版中,对科技统计中采用的企业部门的分类进行了修改,最重要的变化是服务业的分类比较详细,由原先的6类增加到11类,R&D投入强度高,即技术密集的行业予以单独分类。1997年,OECD在制定的《技术创新统计手册》修改版中,对技术创新的定义进行了修改,把对制造业的技术创新统计也扩大到服务业。

OECD根据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Rev.3)提出了一个目前在科技统计中采用的服务业的分类标准(表1)。表2是部分国家服务业R&D经费的分布情况,数据表明,服务业R&D主要分布在计算机及有关活动、通信、研究与开发、运输与仓储这4个行业。

表1服务业的范围与分类

名称ISICRev.3

批发、零售与车辆修理

饭店与餐馆

运输与仓储

通信

邮***

电信

金融媒介(包括保险业)

房地产、租赁和商业活动

计算机及有关活动

软件咨询和供应

其它计算机服务

研究与开发

其它商业活动

社区、社会和个人服务活动等

50~52

55

60~63

64

641

642

65~67

70~74

72

722

72(不包括722)

73

70.+71+74

75~99

表2服务业R&D占企业部门R&D的比例

单位:%

研究与开发计算机及相关活动运输与仓储通信其它服务部门合计

挪威23.79.90.32.45.541.7

瑞士4.522.70.90.24.432.7

加拿大8.84.90.32.813.830.6

美国1.88.5——4.611.226.1

英国9.55.30.13.00.318.2

法国——2.62.7——1.46.8

意大利6.02.50.11.80.210.7

3.信息与通信技术(ICT)

信息和通信技术是知识型产业的核心,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信息和通信技术作为一个行业,不仅其产值、增加值增长很快,而且还能为企业开辟新的市场提高工作和生产的效率而提品和服务。根据国际数据协会(IDC)的定义,ICT由以下3部分组成:

知识型产业论文第7篇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

中***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487(2016)02-0179-04

0引言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具有高附加值、高知识含量和低能耗、低污染排放的显著特征而成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家发展的整体战略布局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其高初始投资和低成本复制的生产特性又决定了知识产权保护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学者对知识产权保护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机制和路径进行过系统研究,本文就尝试从理论和经验两个角度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1知识产权保护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影响路径理论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就是创新,因此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创新上面。Horii和Iwaisako(2007)基于美国的数据分析了激励制度对农业私人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私人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1],而Hu和Mathews(2005)基于东亚五国的数据则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显著为负[2]。虽然这两个经验研究的结果截然相反,但是仔细分析却并不矛盾,这是因为美国属于发达国家,而东亚五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两国无论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在制度完善程度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这就启示我们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创新能力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而是与某些中间变量密切相关。余长林和王瑞芳(2009)通过理论和经验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越能促进该国的技术创新[3],因此我们猜想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中间变量,其中的逻辑如下:当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其本身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储备较少,因此难以实现创新,此时其主要是通过向发达国家学习和引进前沿技术来实现增长,此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会阻碍技术的扩散从而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由此本文提出第一个理论假设:假设1:经济发展水平会通过创新能力来影响知识产权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才会有效激励创新,从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集聚式发展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其不仅可以降低集群内部企业的交易费用和生产成本,而且能形成整体品牌效应,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降低创新的投资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存活率,还可以加速创新信息的扩散,从而有利于整个创意产业集群的升级和发展。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集群发展水平较高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同时也需要较高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这样才能有效发挥集群的“增长极”功能。张杰、刘志彪(2007)通过理论分析指出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低的创意集群中,企业间的模仿现象十分严重,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创新收益,最终导致创新的消失和集群的衰落[4]。孔伟杰(2010)进一步利用实证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对产业集聚具有促进作用,其能够有效影响企业的空间分布[5]。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产业集聚是知识产权保护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又一重要中介变量。当某一地区的创意产业集聚到一定程度时,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加强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将显著提高,这其中的逻辑为在同样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下,集聚程度的提高会通过外部规模经济和知识溢出的显著提高来更好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由此我们提出本文的第二个理论假设:假设2:集聚程度会影响知识产权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当集聚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提高会通过外部规模经济和知识溢出的显著提高来更好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市场经济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外部保障,只有在一个有效的市场环境中,生活要素才会实现最优配置,社会需要也才能得到释放和满足,更重要的是,有效的竞争才能实现。在一个低效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竞争取胜的关键并不在于创新,而在于其与资源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典型的比如***府,因此在这种条件下,即使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高,也不会对创新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发挥有效作用。只有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竞争是较为公正的情况下,创新才能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此时知识产权保护的激励作用才能发挥出来,因此我们认为市场化的发展是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由此得到本文的第三个理论假设:假设3:市场化的发展是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才开始变得显著。

2知识产权保护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影响路径的经验分析

2.1模型选择与构建

通过上文的理论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路径均与另一个中间变量密切相关,而且随着中间变量程度的变化,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甚至是方向都可能发生改变,也就是说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路径是非线性的,因此我们考虑在实证检验中使用门限回归模型对于本文的理论假设进行验证。由于实证检验所使用的数据为2003~2013年30个省级行***区的面板数据,因此本部分最终使用的模型为面板门限回归模型。与同样用来发现数据结构突变的邹检验不同,面板门掀回归模型的突变点并不是人为设定的,而是通过对数据的客观分析得出的,因此其更加科学和严谨。下面我们以单一门限回归模型为例对理论假设1进行分析,其他两个理论假设的验证过程依此类推。我们假设经济发展水平对于知识产权保护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存在单门限效应,且门限变量的值为γ,因变量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测度变量Y,Z为控制变量,X为知识产权保护的程度,th为门限变量,δ、β1和β2分别为相应变量的系数,μi为个体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扰动项,β0为截距项,由此我们建立如下的单门限回归模型:在获取门限值后,我们还需要对门限值的显著性进行检验,以确定模型的估计是无偏稳健的,下面,我们就结合中国2003~2013年30个省级行***区的数据对本文的理论假说进行验证。

2.2数据与结果

根据前人的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主要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需求方面,我们使用人均GDP来表示,既可以衡量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可以衡量经济发展水平;二是供给方面,我们主要使用每万人的大学生数量来测度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核心投入要素的人力资本;三是外部环境方面,我们主要使用城镇化水平,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外部的环境因素。因此我们主要选择经济发展水平GDP,人力资本水平HUM,城镇化率CITY三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在门限变量方面,根据前文理论假设,我们主要选择经济发展水平GDP、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水平DIS和市场化程度MAR作为门限变量,并分别包含在三个不同的模型中,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既是控制变量,也是门限变量,说明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是双方面的。我们首先使用Bootstrap方法对门限效应的模型进行选择,一般是在单门限、双重门线和三门限模型之间进行选择,对于以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门限变量的模型1而言,其模型检验结果见表1前三行,以产业集聚水平作为门限变量的模型2,其检验结果见表1中间三行,剩余三行为以市场化水平作为门限变量的模型3的检验结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模型1、模型2还是模型3,只有单一门限回归模型是显著的,其他均是不显著的,也就是说,三个门限变量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仅具有单一门限效应。表2进一步给出了各模型对应的门限值,可以看出,当人均GDP超过5.02万元人民币时,当文化创意产业本身的集聚水平超过1.16时,当市场化水平超过0.60时,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将会发生结构性变动,至于这种变动的程度和方向如何,我们还需要在使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进行进一步分析,其结果见表3。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首先,无论是以经济发展水平、产业集聚水平还是以市场化水平作为门限变量,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城镇化的积极影响最明显,这说明城镇化是推进一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最有效手段,这显然与城镇居民较高的收入水平和精神追求有关系;其次,与一般的理解不同,人力资本水平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只有在以市场化水平作为门限变量的模型中,人力资本水平的估计系数才在10%的水平上显著,但是其影响程度也较低,这与我国的教育体制有密切关系,人力资本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创新能力和思想上,但是现在的教育体制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严重不足,这直接导致我国人力资本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不显著;最后,三个门限回归模型中对于门限变量影响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间关系的估计结果与本文的理论分析是一致的,因此初步验证了本文的三个假说。具体来说,当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即人均GDP收入在5.02万元人民币之下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程度不仅不能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反而会显著阻碍该产业产值的提高,这显然是与不同收入水平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机制不同所造成的,当收入较低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主要是靠模仿实现的,此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会限制这种模仿,从而抑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相反,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人们的精神需求更加高端更加多样化,单纯的模仿已经不能有效满足居民的需求,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创意已经越来越少,此时模仿的空间大幅缩减,创意创新成为下一步发展的关键动力,此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维护创新者的创新收益从而激发创新积极性,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当人均GDP达到临界值之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才是有必要和有积极意义的;当门限变量为产业集聚水平时,表3的估计结果表明当产业集聚水平达到临界值(1.156)之后,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提高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会显著提高,这与本文的理论假说2也是一致的,其逻辑在上文中已经论述,在此就不再赘述;当门限变量为市场化水平时,从表3的估计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出,只有当一个地区的市场化水平达到临界值0.603时,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提高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才是显著的,其逻辑我们在上文中也已经论述,在此不再赘述。需要注意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不仅存在门槛效应,还存在双重路径,即直接的促进路径和间接的突变路径,这在之前的文献中也没有人发现。由此可见,知识产权保护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是非常复杂的,本文从理论和经验两个角度探讨了经济发展水平、产业集聚水平和市场化水平等三个因素对于这种影响路径的作用机制,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更好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结论与***策建议

本文从理论和经验两个角度系统探讨了知识产权保护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机制和路径,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集聚水平和市场化水平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都具有单门限效应。首先,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不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反而会对其发展产生抑制作用,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加深才会显著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其次,产业集聚水平虽然并不会改变知识产权保护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方向,但是当集聚达到一定程度后,其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却显著提高;最后,市场化程度是知识产权保护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只有当市场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才能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否则其作用并不能得到有效发挥。根据这些发现,我们提出如下能够促进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策建议:第一,知识产权保护***策的制定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能一刀切,也不能一味冒进。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提高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之间并不存在单纯的统一关系,两者之间发生作用还需要借助于其他重要变量,比如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搞清楚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能力提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理论逻辑是制定科学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的基本依据,这也是本文的主要贡献所在。第二,在加快产业集聚的同时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增长。产业集聚和知识产权保护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依存关系,一方面,产业集聚可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效用,另一方面,知识产权保护优势产业集聚良性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地方***府在推进产业集聚的过程别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的建设,这也是地方***府职能转变的题中应有之义。第三,继续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建设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通过有效的市场竞争来发挥知识产权体系的有效功能。在改革开放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企业能否在竞争中获胜更多的是依靠其与***府的关系,而不是创新,这就导致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形同虚设,也使得社会整体的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低下,从而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继续不遗余力地推进市场化建设,加快***府职能转变,使企业能够通过正常的方式特别是创新来赢得竞争,这样知识产权保护才有存在的必要,其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作用才能得以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RyoH,TatsuroI.EconomicGrowthWithImperfectProtectionof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J].JournalofEconomics,2007,(1).

[2]Mei-ChihH,JohnA.Mathews.NationalInnovativeCapacityinEastAsia[J].ResearchPolicy,2005,(9).

[3]余长林,王瑞芳.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只是线性关系吗[J].当代经济科学,2009,(3).

[4]张杰,刘志彪.利行为、技术溢出介质与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困境与突破[J].当代经济科学,2007,(3).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知识型产业论文

学习

物理期中考试总结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物理期中考试总结,内容包括物理期中考试总结与计划,物理期中考试总结反思。一、信息技术高考具备的条件信息技术进入高考具备了哪些条件呢?首先,信息技术课程进入高考,不是为了给学生增负,不是为了给某些人谋取私利,而是为了符合

学习

血液制品管理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血液制品管理10篇,内容包括血液制品管理规范及技术指导原则,血液制品的种类归纳总结。第三条***卫生行***部门对全国的原料血浆的采集、供应和血液制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府卫生行***部

学习

公路工程施工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公路工程施工10篇,内容包括公路工程全套施工资料范例,公路基础工程方案范本。一、公路工程路基施工的基本特点及常见问题分析公路工程路基施工是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公路路基施工具有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

学习

公路绿化10篇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公路绿化10篇,内容包括公路养护春季绿化文章,公路绿化种类大全。Keywords:highway;greening中***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公路对自然景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公路构造物与自然景观相互协调,尤其是公路穿越旅游区或旅游景点

学习

水利施工安全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水利施工安全10篇,内容包括水利施工全套安全技术规范,整套水利工程安全资料及表格范本。(1)预防为主原则。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原则中,预防为主原则为最重要的内容,旨在预防安全事故发生。通常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①

学习

骨干教师事迹材料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骨干教师事迹材料,内容包括模范教师典型事迹材料7篇,骨干教师个人事迹300字。(1)该同志在教学工作上注重钻研,勤奋努力,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不断创新,在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成绩突出。从2002年7月参加工作至今,该同志一

学习

煤矿自动化控制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煤矿自动化控制10篇,内容包括煤矿自动化控制管理制度,煤矿防爆电气自动化。伴随煤炭产业近年来的飞速发展,煤矿现代化程度不断增加,而这一成果的达成则同大量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的应用密不可分,譬如井下瓦斯涌出量的监测、井下

学习

基坑支护质量控制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基坑支护质量控制10篇,内容包括基坑支护质量控制风险点,基坑开挖与支护质量控制要点。引言近年来,随着建筑物的高度的不断增加,基坑深度越来越深。由于城市建设用地的局限性、周边环境的严峻性以及基坑工程在开挖和维护过程中

学习

公路工程质量控制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公路工程质量控制10篇,内容包括公路质量控制创新,公路工程质量控制策略。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公路有了更多的功能要求,然而,公路工程的使用价值始终没有一个统一性和固定性。随着我国公路工程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公路工程功能的

学习

小学生学习方法总结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学习方法总结,内容包括小学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总结,小学生归纳总结学习方法。一、利用回顾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总结回顾法是一种较为传统的课堂总结方法,利用回顾法引导学生反观课堂所学内容,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有利

学习

舞弊审计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舞弊审计10篇,内容包括舞弊审计经典案例分析题,财务舞弊审计案例大纲。目前,国内外逐渐转变了对待舞弊的态度,都明确了审计职业界对舞弊应该负有必要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该对舞弊加以审计,积极承担起

学习

错误原因分析报告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错误原因分析报告,内容包括出错分析报告范文,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报告。1材料与方法1.1对象本组38例出现血型报告错误。1.2血型报告错误的原因1.2.1血型测定的错误血型检测时因用了不洁的玻璃器皿出现假阳性,又因红细胞与血清的

学习

西风的话教案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西风的话教案,内容包括西风的话教案设计,西风的话教案反思。2、通过学习歌曲,初步了解乐段及乐段的构成。3、通过演唱歌曲了解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的作用,感受秋天的不同色彩。教学重点:1、能够准确视唱旋律谱,唱准五、七度的大

学习

网站建设技术解决方案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网站建设技术解决方案,内容包括网站建设流程笔记,网站建设方案集锦9篇。收稿日期:2010年9月6日1中国移动G***和TD-SCDMA网络融合需求分析当前中国移动G***网络已实现全国无缝覆盖,其拥有基站数量、用户人数等多项数据世界第

学习

养成教育论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养成教育论文,内容包括养成教育论文1000字,养成教育期末论文。在笔者教授的专业课中有人文训练的任务,包括二项内容:一是从专业课中体悟自然科学的真与美,二是从专业课中体悟人生宇宙的道理。每一章上完之后,在学生的课后作业中

学习

中国大学生论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大学生论文,内容包括中国青年论文参考范文,中国学生发表毕业论文。(二)传统美德观念淡化儒家思想将德行列于首位,强调仁爱、克己复礼,在人与人相处时也要注意美德,以“恭、宽、信、敏、惠”指导着人们处理人际关系。然而,当代

学习

电视传媒论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电视传媒论文,内容包括广播电视新媒体论文选题,关于传媒的论文免费。媒介产品作为一种精神产品,被当作商品投放入市场,就应该具有其一定的社会功能,媒介经济学通常将媒介产品的社会功能分为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推销商品和提供

学习

房产测绘论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房产测绘论文10篇,内容包括房产测量论文题目大全最新,测绘专业论文十篇。一、房产测绘的内容进***地产测绘一般为对房地产的产权拆迁和交易管理,开发、产籍管理等实施鉴定和仲裁,收费和征税及评估,且还核查房地产的管理之中

学习

网络经济学论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网络经济学论文,内容包括完整的经济学论文,网络经济学论文选题怎么选。(二)企业理论基础经济学分析的第二个基本组成部分是给出制度安排。基于个人假设的基础之上,相应给出特定的游戏规则,目的就是研究在什么样的制度下可以实

学习

信息化教学管理论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信息化教学管理论文,内容包括教育信息化论文题目,教学过程与信息化论文。3.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质是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运用信息技术将知识转化成学生有效获得的一种知能结构体,其目的在于

学习

作风建设论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作风建设论文,内容包括作风建设课题研究论文,作风建设年方案范文。1.个别干部作风建设不强。一是思想作风方面,***性意识,宗旨意识淡化,不能正确处理“德”与“得”的关系,思想懈怠,因循守旧,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变化,与时俱进

学习

医院成本核算论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医院成本核算论文10篇,内容包括医院成本效益分析报告范文怎么写,医院成本核算方案范文怎么写。目前我国完整的医院成本核算理论尚未真正建立,医院成本核算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现有医院成本核算原理与核算方法都是借鉴或模仿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