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材篇1
关键字高校教材人才培养定位务实精神回访机制
1高校教材使用现状分析
1.1现状透视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所教授的知识是学习各个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不仅内容相对较少,而且是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的理论和知识。因此,国家教委可以组织全国的专家和学者统一编写,教材使用中的问题也就相对少些。但是对于高等教育,一方面其涉及的学科和专业种类繁多、另一方面许多学科还在发展和研究当中,同时还有许多新学科和知识在不断产生,所以像中小学教育那样统一编写、使用教材是不太现实的。
目前,高校中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由权威机构或权威学者编写的教材,另一种则是由任课教师自行编写的教材。
权威教材数量相对较少,其中也有差别。通常由国外引进的教材在教师和学生中是比较受欢迎的,一方面在许多领域国外的研究水平是领先于国内的,比如管理学、经济学等;另一方面,在引进的时候也是选择了国际上相对权威和知名度较大的教材。而国内的权威教材则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除了研究水平的缘故之外,国内的学术环境还经常要受到与学术研究无关的因素影响,这也使得权威教材的认定事实上常常不是将学术水平作为最重要的依据。
高校中大量使用的是任课教师自行编写的教材,这些教材则是良莠不齐。有许多教师本身就是该专业的研究者,他们将自己多年的实践研究成果写入教材,这样的教材不仅教师用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也觉得与实践联系紧密。但是也有不少教师为了评定职称或其他一些非学术的原因编写教材,编写的过程通常是东拼西凑、四处节录完成。使用这样的教材,教师要不时指出其中的问题甚至是错误,有些教材更让学生根本无法学习。
总体而言,当前让教师和学生满意的教材并不多。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反映在大学里不过是学到了学习的方法、毕业后就把教材卖掉等现象也充分体现了当前高校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1.2根源探索
笔者以为造成当前大量高校教材不受欢迎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清,二是学术界务实精神不够,三是教育界对高校教材的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1)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许多高校都已经开始考虑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但大多数高校都是一个定性的定位,即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但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满足这样需求的人才应该具有怎样的知识结构、应该掌握哪些技能等等一些具体且需要定量回答的问题却少有人提起,而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确定一个高校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即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
由于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清晰,那么将直接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也就没有有效、规范和明确的监督机制。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教材就可以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随意性,自然那些量多质次的教材就有了生存空间。
(2)学术界的务实精神问题。我国学术界务实精神不够的问题应该是老生常谈了,关于学者们的文章著作相互抄袭的报道是屡见不鲜。
并非中国的学术界不提倡不鼓励务实精神,而是无需务实精神同样可以在学术界生存,甚至可以得到认可和推崇。学者们相互抄袭的报道常常只能把学术界外搅得沸沸扬扬,但学术界内多半还是波澜不惊,权威还是权威、教授还是教授。如此,专心致力于研究的学者就少了许多,而投机取巧沽名钓誉者则是源源不断。质量上乘的研究成果和专著自然也就不多,高校教材量多质次也就在情理之中。
(3)教育界对高校教材的态度问题。近几年来,高校发展很快,特别是在高校扩招后,而随之带来得问题也大大增加。因此教育界主要将注意力集中于资金投入、人才争夺、毕业生就业、教师待遇等较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而对提高教学质量这样一个牵涉面广、且需要长期努力的问题则关注相对较少。教材只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因素也就几乎没人在意,这就导致了高校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基本上是混乱无序的状态。
2对高校教材编写与使用的建议
笔者以为高校教材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应当引起教育界和学术界的重视。提高高校教材的质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2.1建立毕业生回访机制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关键,也是编写和选用教材的根本依据。高校若能建立毕业生回访机制则能够比较好的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
首先,毕业生进入社会后一般还都会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他们最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当前需求甚至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且,毕业生工作后,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指出所学教材中内容与实践脱节和错误的地方。因此,向毕业生了解的市场需求是一般而言最客观和正确的,甚至比许多专家的研究更有价值。
其次,毕业生往往都对母校有深厚的感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都是愿意为母校服务的,向他们进行回访和咨询成本是比较低的。所以,向毕业生了解市场需求也是非常经济有效的途径。
2.2鼓励授课教师编写教材
相对于教材,许多学者更热衷于编写专著和论文。因为,教材多是讲述专业内相对成熟和基础的理论知识,而专著和论文多是阐述专业内比较前沿和先进的研究成果,它们更有利于肯定学者研究的价值。因此需要多多鼓励授课教师编写教材。
鼓励授课教师编写教材其实是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入教材,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取前人的精华。高校教师一般都要承担本专业的科研任务,及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传授给学生可以尽可能的减小教学与专(行)业发展的脱节。教师编写教材的过程中也要参考前人的成果,可以筛选精华、剔除糟粕。再者,教师使用自己编写的教材也能更好地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虽然鼓励授课教师编写教材有可能产生更多质次的教材,但从另一个方面看教材越多、教师的选择越多、学生的参考书越多,教材市场的竞争就越激烈,编写出优秀教材的可能性就越大。只要在选用教材的时候相关部门没有过多的限制,比如要求使用***推荐的教材,教师和学生最终可以使用在竞争中取胜的优秀教材。
2.3建立健全教材评比机制
建立健全教材评比机制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优秀教材能够脱颖而出。
现在有许多教材评比,但那些获奖的教材也常常是错误百出、水平不高,总让人怀疑评比的标准和评比的过程是否客观公平。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教材评比机制。
高校教材篇2
【关键词】高校 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高等教育事业的基本建设之一,是高校的基本建设,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工作。面向21世纪的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已经启动,其改革的力度和成果的体现最终落实在教材上。因此,教材建设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成败,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学术性、思想性与前沿性、系统性和层次性、科学性与启发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等原则。
教材建设要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胜任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出发点,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创新精神的培养。自编教材数量多少,质量高低,是衡量一所高校师资力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学校必须花力气,下功夫,加强组织管理,抓好教材建设。
(一)要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教材建设规划
教材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学校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学校应制订教材建设规划,既有较为长期的打算,亦要有短期的具体计划。教材建设规划的制订,要依据教学计划课程的设置,对国内外现行教材的分析,和学校,系,教研室的编写力量,全面考虑,确定重点。实践证明,切合实际的建设规划,可以保证重点,形成特色,加强计划性,避免盲目性,保证教材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二)规范教材编写要求
教材内容要以最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为依据,有效保证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要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出发点,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的要求,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要体现改革的精神,反映本学科教学研究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成就、新技术。正确阐述本学科的科学理论,理论联系实际,既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又要有较强的教学适用性;既要有突出的学术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因此教材的编写要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方面下功夫,通过阐明“为什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勇于创新。探索和研究教材建设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对于高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要遴选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教材主编,实行主编负责制,把好质量关
选好主编是提高教材质量的关键,学校要注意从教材编写人员中推选学有专长、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主编,并发给编写教材委托书,实行主编负责制。鼓励高校教学名师、优秀学科带头人跨校、跨区域联合编写教材,鼓励编写适应优势学科、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的特色教材。实行主编负责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处理好主编与其他参编人员的关系,主编既要全局在胸,勇于负责,又要善于发扬民主,发挥其他教师所长,使大家各负其责,协同配合,保证教材编写的质量和进度。
(四)要有不断调动教师编著教材积极性的***策措施
一本好的教材,既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又是科学的著作,教师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因此,学校要把编写出版教材作为教师教学科研的重要成果,在职称评定时,作为晋级的重要依据,所得稿酬根据承担任务的不同情况,较大部分发给作者,这些都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完善的特色教材编写体系、评估体系、服务体系。新时期下的高等教育更多的是关注教育的普及面和如何服务社会,因此教材建设就得考虑和解决好怎样能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深度和广度、拥有更广泛的适应能力、具有更高的素质。为此,教材编写应与同类民办高校中学术及教育的领***人物共同研讨、协商后组成联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以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为依据,鼓励编写适应优势学科、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的特色教材,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使用,提高育人质量。
(五)搞好教材建设,关键在于加强领导
教材建设实行学校、系两级管理。学校设立教材建设委员会。其任务是:审定全校教材建设规划以及相关的教材管理规定;指导和协调各学院教材建设小组工作;负责学校规划教材立项的申报和评审工作;检查落实教材工作各项方针、***策和措施;组织学校教材评估和优秀教材评奖工作;指导教材研究和评介工作等。
教务处是教材建设与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具体的组织协调工作,制定教材建设规划;组织各级规划教材的立项申报和选用审定工作,包括公共课程和通选课程教材的征订和发放;组织教材研究、对教材的检查评估和各级教材评优;实现教材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落实教材建设的有关***策等。
各系应按其承担的任务做好具体落实工作。系、教研室应有以为主任分管教材建设工作,定期研究情况,落实教材编写计划,了解教材编写进度和解决编写中存在的问题,为教材编写创造条件,了解师生对使用教材的意见,统计核算教师编写教材工作量,推动评选优秀教材,以及建立有关教材工作的资料档案等等。
高校教材建设必须以服务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提高教材质量为核心,以创新教材建设的体制机制为突破口,以实施教材精品战略、加强教材分类指导、完善教材评价选用制度为着力点,为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通本科院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贯彻实施及计划编
写指导实务全书
[2]王南华浅谈应用型本科教育教材建设[J] 常州师范专科
学校,2004,(3)
[3]章金萍基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高职教材建设[J],职业
技术教育,2010,(26)
高校教材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材建设
[作者简介]郭佳萍(1966- ),女,吉林柳河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分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史晶(1969- ),女,吉林德惠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分院,副教授,研究方为PLC控制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李峰(1983- ),男,吉林长春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分院,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液压与气动技术。(吉林 长春 130033)
[中***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5-0135-01
教育目的的实现离不开教材,培养高质量人才也是以教材为基础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和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教材质量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建设,以满足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一、加强我国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的意义
1.加强教材建设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客观上要求许多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要随之进行变化,高职教育体系也要不断进行调整与之相适应,这就对高职院校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教材的编写内容比较陈旧,知识体系不尽合理,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必须在教材编写中引入新知识、新技术。
2.教材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关系到高职院校能否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质量的教材是教学改革有效推进的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把教材建设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工作来做。
3.加强教材建设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需要。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工具,既是联系教与学的主要媒介,也是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职教育改革成果的凝结与体现。
二、高职院校现有教材的弊端
1.教材理念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脱节。目前,许多高职教材过于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基础理论知识部分在容量上远远大于实际应用技能部分,实践内容匮乏,这与高职院校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相适应。此外大多数高职院校是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地域、经济环境与社会人文环境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由国家统一组织编写的教材就不能完全满足高职院校的需要。
2.教材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脱轨。《职业教育法》要求高职院校实施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以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国内高职院校的许多专业都要求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而目前高职教材的内容很多不是针对职业岗位(群)的需要,讲述内容、案例与企业生产融合深度不足,与学生从事某工种需要具备的职业技能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脱离,不利于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三、高职院校教材编写的对策
1.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材建设为专业建设服务,在教材建设中,要认真分析专业培养目标,找出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能力素质,突出职业性,建立以能力为主线的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体系。
2.组建合理的教材编写团队。编写人员的水平直接影响教材建设的质量,团队协作是编写高质量教材的基础。教材编写团队应由以下三部分人员组成:一是工作在教书育人第一线的“双师型”教师,他们了解企业文化和学生特点,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定的企业经历;二是教研人员,他们熟知高职教育发展的动态,能在客观上把握教材编写方向;三是从事本专业的企业兼职教师(工人技师和工程师),他们具有深厚的实践经验,能为教材的实用性上提出指导性建议。
3.教材内容的选择原则。(1)基础性原则。是指教材编写时主要关注相应专业的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教材的容量以“必需、够用”为度,不要过度追求教材的容量。(2)职业性原则。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高职教学的重点已经转移到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职业技能培养上,因此高职院校编写教材也应以能力建设为本位,结合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合理安排实训内容。(3)适应性原则。教材内容的选取应与学生特点相适应,要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特点、需要、兴趣和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和综合能力的培养。(4)发展性原则。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就业者的职业岗位变化频繁,需要不断面对新知识和新技术。因此,确定教材内容时不仅要关注企业一线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注意结合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将新工艺、新方法、新标准纳入教材。(5)统合性原则。教材是教学思想和培养目标的载体,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是教材建设的基础,教材内容要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改革相结合,将知识点融入实际项目的开发中。(6)人文性原则。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确立,具有时代特征和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人文教育必将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在精神方面和情感方面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为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健康人格的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四、高职院校教材建设中的注意事项
1.通过调研确定教材内容。(1)对现行教材进行调研。调研时,教材编写团队主要应针对现行教材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等方面进行调研,认真倾听使用者(学生、受训人员或其他教师)对所用教材的反映,分析比较国内外同类教材的优缺点,以取长补短形成特色教材。(2)进行企业调研。通过对企业进行广泛的调研和岗位分析,形成教材编写或修订建议报告。召开企业行业专家论证座谈会,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研讨,构建社会需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在学校办学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选择既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又与企业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项目(可以是企业实际生产项目,也可以是虚拟项目)充实到教材中,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体系。
2.提高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可读性。(1)吸纳新国标。为保证教材的先进性特征,教材编写要跟进国家标准,体现最新的标准。这样,教材不仅可以作为教科书供学生课堂上使用,也可作为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和自学使用。教材在编写上,词汇、符号和专业术语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便于学生***学习和自行建构知识。(2)联系学生的知识经验。教材应尽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产实例进行比喻和说明。将全国或本地区近期使用的成熟技术等引入教材,这既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通俗易懂,有感染性,易唤起学生的共鸣,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职业能力。(3)表述方式生动形象。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可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现,融入示例、***表、案例等资料,使教材***文并茂,提高其可读性。而且采用学生熟悉的表达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郭佳萍,张继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材建设的研究[J].中国新产品新技术,2010(2).
[2]***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刘庆林.以课程设置为依据,完善高职教育教材建设[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08(12).
高校教材篇4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教材;管理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205-02
教材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教材管理部门应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加大教材管理改革的力度,适应成人教学改革的需要。高校成人教育教材管理需根据实际变化实现管理工作创新,不断探索工作中的新思路、新方法,积极改进落后的管理形式,提高管理水平。
一、教材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教材建设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教材是体现成人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成人课堂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成人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成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材的质量。从我国成人教育的实践来看,成人学生的在职业余学习,“教”与“学”处于半分离状态,成人学生获取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自学教材或其他教辅资料。因此,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抓好教材建设。对于成人高等教育来说,教材是课程的主要体现,课程要求学什么,需要掌握什么等,都必须借助于对教材的学习来完成。因此,建立配套的、高水平的成人高等教育专门使用的系列教材,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自学效果的目的。
教材建设是实现成人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作为以在职人员或准就业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成人教育,主要定位是高等学历补偿教育、职前培训教育和职后继续教育。在当前国民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成人教育在招生、办学环境和学校建设等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目前,成人学生的“学以致用、注重能力提升”意识不断增强,企业和市场需求也在悄然变化,“订单式”“菜单式”教学、“定向式”就业的技能应用型培养模式成为发展的趋势,客观的现实迫切要求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变化和调整,加强教材建设,实现教学培养与学生职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二、教材选用
在高校成人教育教材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教材质量关,订高质量的教材、正版教材,按时保证教材的到位。成人教育教材选用坚持的原则是:选用的教材应符合本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选用的教材在内容上应具有科学性、思想性、理论性和知识性;在形式上应具有启发性和教学的适应性,同时应为学生的思维和训练留有足够的空间。选用的教材在形式和内容上应体现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也应体现本课程相关学科发展的水平和要求;选用教材时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要求尽量选用近三年来出版的课程教材、国家规划教材、***推荐的教材以及公认的优秀教材;选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优秀教材;选用学校批准立项的规划教材;每门课程只能选用一种教材纳入学校的教材预订计划。因教学需要,可为学生推荐教学参考书,为减轻学生经济负担,教学参考书不纳入学校教材预订计划,不得强迫学生购买。
教材选用程序是:任课教师根据教材选用原则提出申请,推荐一种首选教材和两种备用教材;各教学单位按照课程开设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教材选用原则,对提出的教材选用申请进行认真的审核,确定各门课程选用的教材版本;教材一经选定,不得随意改动,更不能因任课教师变动而更换教材版本。确因教学计划调整、课程变动和教学内容更新,可以重新选用新教材。
三、自编教材
日校生的大部分教材毕竟并不适合成人高等教育的学员使用。学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编写适合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质量、有特色的教材,以及配套的自学指导书,以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素质的培养。
为了防止滥编教材,成人高等教育对自编和协编教材工作统筹提出了如下几点原则。第一,先由教学院系和主编人员提出编写计划,报成人教育学院教务科和主管院长审批,审批后方可着手编写。第二,成人教育学院在审批时要对编写人员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思想***治教育寓于教材之中;要以本门课程在教学计划的地位和作用为依据,精选教材内容,以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不超过教学大纲规定内容的范围;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反映社会科学的新情况、新观点,反映技术革新中的新产品、新工艺,反映农村经济的新品种、新技术;结合成人教育的特点,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要理论联系实际,特别要注意联系学员生产和工作实际,在引用生产和科学实验实例时,注意通用性;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抓住关键问题,把重点阐述透彻,难点讲解清楚;在技术和技巧上,要做到标题醒目、层次分明、文字通顺、说理清楚。第三,经成人教育学院审批后编写的教材底稿,须交成人教育学院审验,符合要求后,需正式出版的,作者和成人教育学院教材科签订供求合同;不需要正式出版的,交成人教育学院教材科联系印刷,成人教育学院负责印刷数量,付印刷费,作者负责校对,教学院系从提取的函授经费中按付给作者稿酬。这些教材涉及学校所开办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各个专业。
四、教材评价
为提高教材质量,保证优秀教材进入课堂,满足教学需要,各教学单位每学期都应组织师生对所选用教材进行评价。教材评价的对象包括学校正在开课的所有必修、选修课程教材以及校内自编教材。
教材内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国家统一,坚决杜绝有悖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各类教材进入课堂。在此基础上还应对教材在如下几方面进行评价:教材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符合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富有启发性,利于能力培养;教材内容的科学性:理论论述科学、准确,与实际联系紧密;教材的先进性:及时、准确地反映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与文化成果;教材内容的表达水平: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文字与***表科学、严谨、规范。文字通畅、生动、可读性强,适合学生的阅读水平,体现成教特点;教材印刷装订质量:印刷质量好,装订规范;教材价格:教材价格适宜。
每学期的课程结束后,各教学单位都要组织师生对本课程选用的教材进行集体评价,作为下一学年教材选用的重要依据,对于教学效果欠佳、反映不好的教材,不得再使用。
五、教材书库的管理
教材书库的管理是一门学问。第一,它是国家的财产。管理好能减少损失,甚至没有损失;管理不好,就会带来极大的损失和浪费。学员们所用的教材、学习辅导材料等,每一本少则几元钱,多则十几元、甚至几十元钱。如果因管理不当,出现丢失、霉烂、虫蛀或人为的损失甚至火烧、水泡等现象,损失轻则数十元,重则不可估量。第二,它直接影响着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如果因管理不当,教材被损坏或发放时错发、漏发,就会给学员学习带来困难而影响正常的教学,影响学校的声誉。
在高校成人教育教材管理的实际工作中,要做到科学计划,加强管理,降低损耗,减少报废,降低成本,以求得利润,满足劳动所得。成人教育教材管理工作是一项量大、繁琐的工作,成人教育教材的计划、组织、调控、管理和发放都不能出现问题,否则将不能保证成人教育教师学生课前到书,影响成人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为了加强对教材书库的管理,高校成人教育学院一方面对书库管理人员加强思想***治教育,使其提高认识,树立主人翁精神,增强责任心;一方面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同时建立《教材书库管理规章制度》和《教材书库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使教材书库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教材书库管理规章制度》的内容为:书库管理员必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忠于职守,履行职责;出入库教材均有出入库凭证,任何人不得私自拿走一本书;科学管理书库,不同专业的教材不得混放,要做到排列、堆放自然有序;教材书库必须经常保持清洁、干燥;注意安全,防火、防盗、防水;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有关人员汇报。如因管理人员不负责任而造成经济损失者,量其大小,给予经济处罚或追究刑事责任。《教材书库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的内容为:书库管理人员须加强思想***治学习和业务能力的培训,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技术水平,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出入库教材时,认真清点,填写出入库单据教材发放时,负责填写“教材发放清单”、包装、邮寄等;负责对零散、积压教材的零售和处理工作。负责整个教材书库的清洁卫生、安全保卫工作。
六、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
高校成人教育教材管理手段要实现现代化。管理人员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可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教材管理的改革。成人教育教材管理工作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计算机和教材管理软件进行内部管理,还要积极与学校的校园网对接,在网上实现成人教育学生对教材的预定,收集成人教育学生教师对教材使用情况的反馈信息。同时,各高校成人教育学院的教材管理部门还可利用网络技术,联系出版社和教材发行商,建立教材供应网络平台,方便教师网上优选教材,实现教材的网上预定和采购。
总之,高校在成人教育教材管理中要制度严密,措施得力,管理得当,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对学校为社会输送大量的有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也为建立和健全成人教育教材体系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胡格.新时期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特点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5).
高校教材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英语校本教材 建设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定位,紧扣地方经济的发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利用校本资源,开发符合地方特色的高职英语教材。
一、高职院校校本教材建设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首先明确大方向:培养目标,一线岗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内容,校企共研;培养方法,工学结合。高职各门课程都必须围绕目标展开教学,为目标服务。高职英语课程也须遵此。***《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规定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必需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具有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相关英语文献的初步能力,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打下一定基础。强调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定位,紧扣地方经济的发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利用校本资源,开发符合地方特色的高职英语教材。然而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从教材选择、教学环节到教学方法大体上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未形成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课程体系。”[1]加之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学习的差异较大,且受客观条件所限,不能开展小班化教学。尽管国家制定课程标准、国家组织专家编写教材,虽兼顾了不同的学生群体,然具体到各地区、各行业、各学校就缺乏灵活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更不能很好的反映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因此,高职院校英语教学重在结合校本情况及毕业后就业岗位,内容要以应用为主,语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却受制于教材的开发。”[2]因此,“职业院校要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量身定做具有本学校和专业特色的教材迫在眉睫。”[3]而“优质、高效的校本教材必定是教材开发者在全面考察市场及企业需求之后选择教材内容的,……如此培养出的人才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3]才能真正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加速高职院校校本教材的开发成为必然。
二、高职院校校本教材建设的原则
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开发英语校本教材不是帮助学生把英语理论知识学得更系统更精深,而是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就业时用得上的基本语言知识和外语交际能力,突显英语的工具性和实用性。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学生毕业后就要走上工作岗位,这就决定了英语教学也必须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英语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根据岗位需求进行教材建设,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教材内容,……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调整教材内容,……围绕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针对专业职业能力构成来组织内容,以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以及这些知识与技能在工作过程中的排列顺序组织教材内容。”[3]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它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任何外语教材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一定的教学思想、方法和手段,体现语言基础和语言应用能力之间的关系。“校本教材建设是未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基本取向。”[3]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也应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及时对劳动力市场变化做出反应。根据用人单位岗位技能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以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未来员工。
高校教材篇6
关键词:校本教材;教学现状;教学目的;开发原则;意义
中***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165-02
一、校本教材的含义
1.校本的概念意义。汉语“校本”一词来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掀起的教育重建运动。西方教育文献中,多个表达方式中均含有“校本”概念,如school-based,school-focused,school-centered,school-site等,其核心词均为school,即“学校”: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焦点,以学校为中心,以学校为场所。这几项英文表述可以完整地诠释适用于高职院校的“校本”概念,即,教学改革以及教学活动,以学校现有软硬件教学资源和学生资源为依托,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以学校为主要实施场所。
2.校本教材的概念意义。基于以上对“校本”概念的阐述,笔者认为:校本教材就是高职院校根据本校的办学宗旨,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为基础,以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为目标,依托学校的自身资源,以及与之合作办学的企业资源,为强化专业特色、优化课程设置,在行业专家指导下,由学校组织校内外力量自主开发、编写、审定、出版、使用的教材。高职高专英语校本教材有其自身的显著特色。首先,依据高职院校自身各方面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发设计,赋予教材鲜明的区域性与针对性。其次,高职院校培养一线生产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规定其英语校本教材必然具有职业性与实践性。再者,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学生的流动性要求高职本教材需具有开放性与创新性。
二、高职英语的教学目的
高职英语的教授不是为了让学生把英语知识学得多精深,也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习英语专业知识。英语只是一个工具,一个增加学生就业机会的筹码,高职英语教学是帮助学生掌握就业时用得上的基本语言知识,所以,高职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要突出岗位实用性,在教材的内容选材上,以培养学生英语知识与岗位技能相结合为目的。高职英语教材编写要淡化基础英语概念,突出口语运用能力,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教材应当与岗位技能之间具有高度的相融性。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还要与学校的专业相结合,例如,学校开设建筑技术,那么,教材就要对建筑技术应用所需要的主要专业术语进行收集整合,教师就可以以教材为蓝本,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使学生能够掌握将来的工作岗位需要的基本英语知识。
三、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2008~2012年高职录取分数线一直在250到270分之间,2013年更是降到了200分。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差,这是不争的事实。在高职,英语课已不再像在初高中时那样是一门主课,英语课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很多学生会觉得学不学无所谓,学生们更愿意把精力放在专业课上。现在英语四、六级证书已经不与毕业证挂钩了,学生们更不愿再在英语上下功夫了。另外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们经常可以捧着手机玩一两节课。英语基础差,学习态度不积极是高职生英语学习的普遍现象。
2.教师。教师是不怕学生英语基础差的,但是学生们学习英语的态度让教师们非常寒心。一节英语课在听讲的学生屈指可数,大部分学生因为听不懂不想听都在玩手机、睡觉。很多教师看到这种现象会觉得自己讲的内容无所谓,反正学生也没有在听,就开始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授课内容随意,敷衍学生。
3.教材。高职教材通常都是延续高中教材风格,以语法为主。并且是通用教材不分专业。这样的教材对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的高职生来说不太合适。
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可以说是与高职英语教学目的想背离的。这就需要我们所有一线的高职英语教师努力开发出一套全新的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英语教材。
四、高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则
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突出行业职业特点职业能力,指的是完成一项职业任务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经验、判断、决断、实施、态度等。在人才培养实践中,高职院校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突出自身办学特色和办学吸引力。因此,英语校本教材开发既要考虑通识能力的培养,也要考虑职业能力的培养,依据这两方面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根据高职人文培养目标和目标岗位要求来构建教材体系以及学生所应具备的相关能力培养体系;其中需设置职业能力培养和训练模块,加强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认识和语言学习规律,注意循序渐进,便于学生自学,帮助学生在校期间既锻炼了英语应用能力又积累了专业技能,实现从学校到工作的良好过渡。
2.适应市场需求,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共同研发。《***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指出:“鼓励行业企业全面参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要以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基本依据,遵照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组织教育教学。”该《意见》还提倡发挥行业在教材建设中的指导作用,以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因此,需要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努力研发英语校本教材。一方面,教师更为了解本校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基础以及英语实际面貌;另一方面,企业专家更为知晓现实职场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校方与企业方的充分接触与沟通,才能达到学生培养预期目标与岗位要求的最佳切合点,以实现校内学生与校外企业的有效对接。
3.创新性与时效性相统一。开发校本教材,需要围绕学校、学生这一主体,将专业相关的各类资源整合在一起,要求编写者首先具备创新意识,敢于尝试,使自身开发的校本教材具有不同于统编教材的创新性,并为使用者留有再创作和发展的空间。高职教育是利用现有的资源为将来的职场岗位培养人才,随着岗位要求的变动,校本教材的内容也应做出适时调整,所以其信息内容也应具有时效性,及时更新专业知识与专业表达方式,为学生就业上岗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五、校本教材开发的意义
1.形成特色教学。每个学校都应当有自己的特色,学生也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没有哪套教材可以适应一切学校教学需要。可以实施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通过优化教材,改变评价体系,最终确立一套符合本校特色的、切实可行的校本教材。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教材,就可以把它建设成为带有学校特色的教材,就可以有效地提升学校在这一领域中的影响力,从而打造学校的特色教学。
2.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一味地死教教材,学生一味地死学知识,这种模式显然已经逐渐被社会淘汰。在新的课程体系下,要培养新型的人才,高职英语教师需要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并且要有广博的知识,要成为全能型的教育工作者,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为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天地。为了开发校本教材,高职教师需要钻研教法,分析学校学情,深入地对某一领域开展研究,这样就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技能的提升,充分挖掘每一个教师的潜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六、结语
高职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是顺应时展的,是一个长期而且系统的工程,是一件非常有益于教学的事情,高职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也是任重而道远的。作为一名高职英语教师,应该积极面对,认真钻研,不断拓展,探索与专业相结合的英语校本开发新方向,同时,用热诚和关爱去感化学生,让英语学习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伟红.“校本”的内涵与要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1):46-49.
[2]***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
[3]***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意见[Z].
高校教材篇7
教材是实现教学大纲的重要保证之一,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策略的主要来源之一。教材是教学理念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规定着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模式,它不仅是教学的工具,而且是一定教学目标、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教师以教材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学生从教材中获取语言知识,训练和提高语用能力。21世纪初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材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这些教材反映了先进的语言、学习和教学理念,考虑了学习者的个性差异,具有丰富的支持性教学和学习材料,符合教师教学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其系统的语言知识有利于平衡发展学生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语言技能。此外,这些教材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配有课件光盘,甚至还自带学习软件系统。尽管如此,教材从编写体例到练习设计主要还是结构主义的,还是体现以教师为中心传统教学模式。一些老师为了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在实施教学时不得不抛弃原有的练习,自己设计新的课堂活动。有的虽然是融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等教学法为一体,但全面照顾,练习编得越来越多,课本编得越来越厚,配套教材越来越多,教师学生都不堪负担。尤其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差,兴趣弱,进步慢,他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考试,因此英语学习不应围绕基础理论知识,而应与其专业相关,学习专门用途的英语。那么,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教师在编写英语校本教材的时候就应考虑以下原则:
一、教材的整体性
要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就需要有一个平台,能把听、说、读、写几种技能融合在一起训练和使用。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的基本英语技能,我们的英语教材基本都有相关配套练习系统,如视听说教材,自主学习用书等,然而,不少教材只是在单元内正副课文中形成同一主题,听说读写教材并不是同一主题。它们各有自己的课文主题和一套练习系统,这就很难开展真正意义上的主题教学法。把单个能力分开训练的做法虽然操作方便,针对性强,但并不符合教学规律。真正主题化教材是把听、说、读、写材料融合在同一个主题上,这样才有利于主题教学的开展,有利于语言综合能力的训练。
二、教材的实用性
教材的实用性即教材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实际情感、思想和生活经历,并兼顾学习者目前和将来对语言的使用。编著前期,编写人员要分析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确保通过该教材的学习,做到获取知识、掌握技巧、提高使用能力的三结合,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也就是说,学生学的东西不但是他们感兴趣的,还要是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派上用场的,突出实用性和操作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方便。不要出现学的不用,或用得少,要用的知识教材上又没有或涉及不深,甚至再次出现第一、二代英语教材造成的大面积“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现象。
三、教材的多样性
这里所说的教材的多样性应首先体现在文章题材的多样性。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经济、文化以及各国综合国力都在迅猛发展,学生们有各种获取信息,接触新事物的途径,然而在教科书上接触文化、科技、法律、宗教、体育、环境保护、城市建设、旅游安全、家庭婚姻等题材的相关信息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词汇量的最有效途径。其次,体裁的多样化:说明文,叙述文,议论文散文,诗歌等都应涉及。第三,语域的多样化:新闻报道,戏剧小说,学术文体及口语体的文章历来为我国大学英语教材所忽视,但是它们却是学生了解地道外国文化和人文风情的重要途径。
四、教材文章语言的真实性
普通高中毕业生的英语基础词汇量基本在2500左右,而高职院校学生,尤其是经过单独招生进校的学生,其词汇量更低,有的甚至不足1500。因此,教材编写过程中,编者普遍会采用一个原则:先对原材料进行删节,使其长度和难度适合教材,再对原文材料进行修改,如把难句改写得简单一点,对难词用较简单的同义词或近义词来替换,使之不要超纲。这就导致许多学生读完大学英语课程,有的还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但是在阅读英语报刊、书籍时仍然困难重重。所以,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尽量选择难度不大的文章,尽量少地修改原文,保证所选材料语言的真实性。
五、教材的知识性
教材如果没有系统的语言知识的安排,就不能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进行培养,对语言知识的系统把握是体现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内容要能够提供当代大学生普遍感兴趣的知识,如文化知识、社会知识、民俗知识、生活知识、交际知识等等,把语言学习潜隐到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中去。英语学习不再以显性的语言知识为指标,而是在有价值的信息交流和对共同感兴趣的热点话题讨论中实现对目的语的自然习得。我们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导向作用,希望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使教师把课堂的主导地位还给学生,激活学生内在的知识系统,要让学生掌握各种学习的方法,要帮助学生通过真实有效的语言交际任务的完成来提高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
六、教材的立体性
高校教材篇8
关键字高校教材人才培养定位务实精神回访机制
1高校教材使用现状分析
1.1现状透视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所教授的知识是学习各个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不仅内容相对较少,而且是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的理论和知识。因此,国家教委可以组织全国的专家和学者统一编写,教材使用中的问题也就相对少些。但是对于高等教育,一方面其涉及的学科和专业种类繁多、另一方面许多学科还在发展和研究当中,同时还有许多新学科和知识在不断产生,所以像中小学教育那样统一编写、使用教材是不太现实的。
目前,高校中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由权威机构或权威学者编写的教材,另一种则是由任课教师自行编写的教材。
权威教材数量相对较少,其中也有差别。通常由国外引进的教材在教师和学生中是比较受欢迎的,一方面在许多领域国外的研究水平是领先于国内的,比如管理学、经济学等;另一方面,在引进的时候也是选择了国际上相对权威和知名度较大的教材。而国内的权威教材则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除了研究水平的缘故之外,国内的学术环境还经常要受到与学术研究无关的因素影响,这也使得权威教材的认定事实上常常不是将学术水平作为最重要的依据。
高校中大量使用的是任课教师自行编写的教材,这些教材则是良莠不齐。有许多教师本身就是该专业的研究者,他们将自己多年的实践研究成果写入教材,这样的教材不仅教师用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也觉得与实践联系紧密。但是也有不少教师为了评定职称或其他一些非学术的原因编写教材,编写的过程通常是东拼西凑、四处节录完成。使用这样的教材,教师要不时指出其中的问题甚至是错误,有些教材更让学生根本无法学习。
总体而言,当前让教师和学生满意的教材并不多。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反映在大学里不过是学到了学习的方法、毕业后就把教材卖掉等现象也充分体现了当前高校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1.2根源探索
笔者以为造成当前大量高校教材不受欢迎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清,二是学术界务实精神不够,三是教育界对高校教材的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1)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许多高校都已经开始考虑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但大多数高校都是一个定性的定位,即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但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满足这样需求的人才应该具有怎样的知识结构、应该掌握哪些技能等等一些具体且需要定量回答的问题却少有人提起,而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确定一个高校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即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
由于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清晰,那么将直接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也就没有有效、规范和明确的监督机制。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教材就可以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随意性,自然那些量多质次的教材就有了生存空间。
(2)学术界的务实精神问题。我国学术界务实精神不够的问题应该是老生常谈了,关于学者们的文章著作相互抄袭的报道是屡见不鲜。
并非中国的学术界不提倡不鼓励务实精神,而是无需务实精神同样可以在学术界生存,甚至可以得到认可和推崇。学者们相互抄袭的报道常常只能把学术界外搅得沸沸扬扬,但学术界内多半还是波澜不惊,权威还是权威、教授还是教授。
如此,专心致力于研究的学者就少了许多,而投机取巧沽名钓誉者则是源源不断。质量上乘的研究成果和专著自然也就不多,高校教材量多质次也就在情理之中。
(3)教育界对高校教材的态度问题。近几年来,高校发展很快,特别是在高校扩招后,而随之带来得问题也大大增加。因此教育界主要将注意力集中于资金投入、人才争夺、毕业生就业、教师待遇等较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而对提高教学质量这样一个牵涉面广、且需要长期努力的问题则关注相对较少。教材只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因素也就几乎没人在意,这就导致了高校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基本上是混乱无序的状态。
2对高校教材编写与使用的建议
笔者以为高校教材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应当引起教育界和学术界的重视。提高高校教材的质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2.1建立毕业生回访机制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关键,也是编写和选用教材的根本依据。高校若能建立毕业生回访机制则能够比较好的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
首先,毕业生进入社会后一般还都会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他们最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当前需求甚至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且,毕业生工作后,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指出所学教材中内容与实践脱节和错误的地方。因此,向毕业生了解的市场需求是一般而言最客观和正确的,甚至比许多专家的研究更有价值。
其次,毕业生往往都对母校有深厚的感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都是愿意为母校服务的,向他们进行回访和咨询成本是比较低的。所以,向毕业生了解市场需求也是非常经济有效的途径。
2.2鼓励授课教师编写教材
相对于教材,许多学者更热衷于编写专著和论文。因为,教材多是讲述专业内相对成熟和基础的理论知识,而专著和论文多是阐述专业内比较前沿和先进的研究成果,它们更有利于肯定学者研究的价值。因此需要多多鼓励授课教师编写教材。
鼓励授课教师编写教材其实是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入教材,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取前人的精华。高校教师一般都要承担本专业的科研任务,及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传授给学生可以尽可能的减小教学与专(行)业发展的脱节。教师编写教材的过程中也要参考前人的成果,可以筛选精华、剔除糟粕。再者,教师使用自己编写的教材也能更好地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虽然鼓励授课教师编写教材有可能产生更多质次的教材,但从另一个方面看教材越多、教师的选择越多、学生的参考书越多,教材市场的竞争就越激烈,编写出优秀教材的可能性就越大。只要在选用教材的时候相关部门没有过多的限制,比如要求使用***推荐的教材,教师和学生最终可以使用在竞争中取胜的优秀教材。
2.3建立健全教材评比机制
建立健全教材评比机制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优秀教材能够脱颖而出。
现在有许多教材评比,但那些获奖的教材也常常是错误百出、水平不高,总让人怀疑评比的标准和评比的过程是否客观公平。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教材评比机制。
高校教材篇9
关键词:羽毛球;高校体育教材;发高远球;动作要领
2000年后,很多中等职业学校陆续步入高校行列,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随着教改的呼声日益高涨,高校体育教学教材也加快了更新的速度,其中有许多教材是“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或***推荐及各省重点教材。
工作之余,笔者在研读相关高校体育教材之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试欲比较教材的适用性与实用性。好的教材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动作,以提高技术水平。笔者以羽毛球教学中发高远球这一技术为例,通过对教材的对比分析,力求发现对发高远球这一技术要领剖析的差异,为今后编写教材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与意见。
一、教材汇总情况
现查阅67本高校体育教学教材,具体出版时间见下***。
从***中可看出,2008、2009、2010年为教材出版的高峰期。
二、教材分析与结果
发高远球是羽毛球的基本技术之一,发球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比赛的主动与被动。所以,教材中所涉及的有关发高远球的动作要领、内容应清楚明了、简单易懂。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各教材中发高远球的动作要领进行分析。
1. 站位
羽毛球比赛有它特殊的规则――对角区域发球,这点必须清楚地告诉学生。那么站在哪个位置发高远球对初学者比较合适呢?在对67本教材对比分析中可以得出的结果是,32本教材写明站在离前发球线1米左右,贴近中线的位置,其余教材没有给出明确的站位。笔者认为,在教材中,正确的站位是非常有必要阐明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男生相对女生在力量上要更好,所以女生可以适当靠前30厘米,以能将球发到后底线为标准。
2. 准备姿势
(1)脚尖方向。在29本教材中写明脚尖向网,37本教材并未说明脚尖方向。
(2)持球法。笔者认为,持球者手拿羽毛与球托交接处较合理,但对教材对比分析发现,只有4本教材如上所述。有19本教材给出的定义是夹住球,有1本教材要求手拿羽毛部分,有29本教材没有相关说明。另外,有2本教材分别出现文字上的错误和手拿球的毛杆的不规范说法。
(3)持球方向。在67本教材中,主要有三种答案:左前(2本)、右前(26本)、体前(12本),其余27本教材没有给出说明。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持球在左前方(右手持拍)明显是误导学者,需要重新修订。
3. 击球
(1)击球点。众所周知,击球点这个技术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初学者会找不到正确的击球点,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才会逐渐明白。很遗憾的是,在33本教材中并未提及,需要补充这一概念。
(2)发力动作。击球的发力动作是发球的关键。在67本教材中大部分教材都有提及该要领,在这里就不作重点说明。
三、结论
在67本高校体育教学教材中,近1/3教材是“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或***推荐及各省重点教材。虽是重点教材,在以发高远球为例的动作要领阐述上并不清晰,甚至出现错误。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有几本教材注有易错动作及其纠正。希望今后在编写教材过程中,编者能将练习时易错动作加以总结与纠正,旨在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广大教师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水平。
高校教材篇10
关键词:高师院校教学改革声乐教材
教材是体现一定教学内容与思想的载体,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和基本依据;是教学理论发挥功效与实践媒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关键因素。教材建设是一项宏伟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涉及教育外部,又要涉及教育内部;既涉及各个学科问题,又涉及教学心理领域;既有科学求真问题,又有技术革新与美学意义;既有理论探索问题,又有实践问题;既有教与学的问题,又有管理的问题;既包括教材的自身建设问题,又包括教材的教学工作;既有教材的研制问题,又有教材的出版发行问题。那么,如何加强高师的教材建设,编写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满足教学和社会需要,突出高等师范教育特点的教材,这是高师院校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师院校声乐教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学校的规模更大了,数量少了,专业设置多了,办学条件更好了和招生人数更多了。然而,作为高师院校基本建设之一的教材建设,却滞后于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步伐,以至于许多高师院校的学生缺乏适用的教材,这势必影响高师院校的教育质量,也不利于高师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些教材建设发展缓慢,教材的编写组织管理不力,以致高师教材不能自成体系;二是有些教材内容陈旧,缺乏科学性、先进性与针对性;三是由于一些教材的缺乏,有些院校不得不采用一般本科院校的教材,而这些教材往往与学生的能力、要求不相符合,与实际不相符;四是有少数教师不愿选用高师教材。许多高校教材的选择权在教师,教师使用老教材驾轻就熟,而使用新的高师教材往往要受到一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院校选用的声乐教材是由教师根据个人的演唱特点及欣赏习惯自选出来的,以一对一的单兵训练方式教学;有的教材将声乐理论、声乐教育理论与歌曲集混合编排,有的教师对声乐教学中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有自己的取舍与偏爱,这些因素增加了教材内容选用的随意性。由于两种唱法教材的使用缺乏必要的系统性,造成有些学生只学技巧,不爱学文化的现象,这与高师音乐人才的培养规格、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的结构很不一致。这样,必然导致教材无法贴近高等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实际。
二、声乐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探索
(一)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探索出一条符合高师音乐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声乐教研室的老师经过长期的努力,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高师音乐教学特点的声乐教学道路,摸索出符合高师音乐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如针对学生的程度和嗓音特点的不同,课时分配和授课形式也有所不同,采用分级教学的手段来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从而达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通过声乐四级考试的要求)的量化标准的教学改革目的,促使每一位学生完成学分。教学当中采取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把声乐技能训练、演唱、作品讲解、分析研究、理论知识、教学方法融为一体,达到了课程的整合。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突出表现在教材不够规范、进度不够明确、考核不够严格等方面。这些问题存在,涉及传统教学模式本身,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教学有着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随着教学规范化要求日益广泛地得到重视,教学的量化管理和教材的系统、规范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这要求每位教师在执行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把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进度表、教案、授课内容保持一致,又要求老师们在教学思想上、教学方法上、教材选用上、考试形式上施行行之有效的改革,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声乐教学要遵循其教学规律、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等因素,突破“声乐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的模式。声乐教师要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声乐教学大纲、声乐教学计划,教师要选择接近学生性格的曲目,能使其很快地进入“角色”,从发声练习中有意地从情绪上引导学生,从歌唱站姿、呼吸、打开喉咙、共鸣、咬字、吐字、声情并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意识、创造能力和舞台表现能力,创造性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歌唱技巧,增强对作品的想象、理解能力,使技巧与情感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表达真实自然的歌唱情感。这样,通过挖掘培养学生的歌唱情感,为学生提供富有创意的课堂设计和生动丰富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推出如“启发式”“生成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模式,遵循教学相长的原则,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所获、有所得。
(二)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探索出一条符合高师音乐专业特点的考核方式
声乐分级教学不以年级划分教学进度,声乐考核不以年级区分专业水平,而以学习程度划分等级,体现循序渐进教学要求的规定曲目的程度分级教学、分级考核。该教学模式按学生的程度和声音条件,划分为女高音、男高音、女中音、男中(低)音,民族女高音及民族男高音六大声部八个级别,每个级别、各个声部均按4首中国作品、4首外国作品的标准来制定曲目,力求教学作品在声乐教学中具有代表性和典范性。这是制定分级教学规定曲目的基本原则。作品的遴选,着重注意选择高师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经常采用的优秀中外传统民歌、艺术歌曲及歌剧选曲。这些作品经历长期教学实践的验证,表现了鲜明的专业特征和突出的教学价值,较充分地显示出艺术性与技术性的统一,是进行声乐技巧训练,提高歌唱能力的典型教材。考核方式可针对声乐理论、声乐训练和演唱等内容进行评价。要评价对声乐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可采用观察、谈话、讨论、问卷法、小论文习作展示等方法,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为辅。对声乐训练和演唱的评价,可采取观察法、论文式测试、调查问卷法、等级量表法、会谈讨论法、声乐艺术成长档案袋的运用等。在考试中采取集体评分与主课老师评分相结合,独唱与重唱、小合唱相结合,他人伴奏和自弹自唱相结合,课外艺术表演和实习相结合等多元化考核方式。教学中结合典范作品的学习,融系统的声乐理论于严格的声乐技能训练之中,最终通过作品演唱,表现出学生对歌唱技能的娴熟运用程度。明确划分声乐作品的程度,实行科学合理的声乐分级教学。当然,按不同程度分级教学的办法,主要为了方便高师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系统规范地选择教材,科学合理地把握进度。同时,通过学习情况和教学质量的分级考核检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师的教学责任感,引导声乐教学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促进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因而能够作为声乐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三)反复实践和组织,精心编写高师声乐教材
高师声乐课是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声乐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具备一定的范唱能力,能够较准确地理解和演唱不同类型的声乐作品,胜任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任务和声乐辅导工作。声乐教学是一门授课艺术很强的专业教学,既要求把学生训练成声音优美、可以灵活调节、自如控制的“乐器”,又要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敏锐的音乐感受能力、准确的艺术处理表现的“演奏者”。声乐教学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熔理性讲解、技能训练、情感表现和艺术创造于一炉,因而形成了独特的因材施教的授课方式。正是基于承认客观上个体嗓音条件、心智状况、音乐感受和接受能力上的差异,承认学生入学时专业程度的差异,承认同一年级存在着授课要求和教学进度的差异,所以因材施教成为声乐教学的突出特征。分级教学改革了传统的声乐曲目汇编的形式,制定了按程度明确分级的规定曲目,并以此作为声乐教学的选材依据。规定曲目的制定是对二十多年来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广东省示范专业)教学的不断认识、不断提高的结果,体现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全新思维,有利于声乐教材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建设,从而为形成规范化的声乐教材奠定了基础,这对于声乐教学的学科建设无疑具有长远的影响。在音乐艺术领域,声乐作品以其“短、平、快”的优势,紧扣时代的脉搏,迅速直接地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精神风貌、大众心态和民俗伦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声乐创作的发展,声乐分级教学规定曲目也将不断更新,日臻完善。
三、加强声乐教学改革,促进声乐教材建设
一直以来,在高师院校中,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心,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提高质量是教学管理工作永恒的主题。狠抓学生的专业基本功,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已成为高师院校的办学理念。声乐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两者应紧密结合起来,教学才能落实在教材上,教材才能有针对性。
(一)改革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
声乐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在教学中应建立“教学——研究——演唱——进修”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避免教材功能与培养目标的脱节,打破教学观念与教材选择的局限性,协调好学生水平与教材内容,平衡教学时限与教材的使用,改变考核与教材使用的单一性。
(二)按照师范性的要求去培养
要培养高素质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方面的教学,学会科学地“教”,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基础训练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乐理念,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始终把情感的表达放在首位。高师声乐教学首先要增强师范性,按“师范”的培养目标去培养。把握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循序渐进,注重教学技能、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贴近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必须体现教学内容与师范音乐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原则,提高中国传统声乐作品学习的质量,使之系统化。
(三)教材要选择合适的曲目
选择曲目要适合学生声种的声乐作品,也适合学生学习的程度,要符合大纲的要求,针对学生的条件和问题,不选择高难度的声乐作品;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曲目,从着重于声乐技术的基础训练到考虑一些音域比较宽、曲式结构较复杂的歌曲来演唱;要在声乐技巧难度上有所区分,如对气息的控制、声音位置的把握、声音音色控制、作品力度、歌曲的音域等。因此,要选择得当合理的声乐曲目,首先切合高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演唱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
(四)增强教材的传统文化意识
出版的声乐教材内容应做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特色各具。但特色、优秀的音乐教材也应体现音乐艺术的审美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声音训练功能,应包括必唱曲目、浏览曲目、欣赏曲目,同时注意中西教材的合理搭配,在传统文化中革故鼎新,把声乐教育看成是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课程,并将民族文化与民族唱法的特点体现并运用在教学上。
总之,教材建设的规律是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在教材编写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声乐教学教材内容应按着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去选编,有一定的涵盖面,同时贯彻“少而精”的原则,认真精选内容。声乐教材要体现高师教育特色,不偏重理论知识,不使用质量不高的成人高教教材或一些教师自行编写的低劣教材。教材内容要新,要与实训内容相结合,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编写教材时应重视启发性原则,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科学性研究方法的培养,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研究方法,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把教材内容体系建筑在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主旨上来。
声乐教学改革最终应落实到教师的素质提高,声乐教材建设最终应落实到学生技能的发展。教师要转变观念,要转到高职教育的理念上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好、选好、用好高职教材,坚持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实施教学,为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兰芝.高校教材管理理论与实践[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
[2]刘大巍.高师声乐教材编撰的设计思路[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29-133.
[3]吕环.高等师范声乐教学改革之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