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文化论文第1篇
一、晋商影视剧满足现代
山西人的文化归属需要人们对社会事件的反应取决于人们对事件的心理表征,受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影响。(1)而传受双方的心理距离,会随着传受双方之间的差异而存在,又会随着传受双方之间的相似而进行调节。晋商在明清时期曾辉煌一时,当年仅在太谷县城内就有八家大的票号。连嫁给山西太谷土财主孔祥熙的宋家大小姐宋霭龄,初到太谷都为当时的晋商辉煌大为震惊。再加上当时的祁县、平遥等地的票号商号,使当时的“祁、太、平”号称“中国的华尔街”。现存的晋商大院也为拉动当地的旅游业做出重大贡献,无论是庭院格局、民俗艺术还是当地的风味小吃,都是受众从晋商影视剧中对“晋文化”认同的延伸。《乔家大院》中乔致庸决定南下武夷山贩茶时,曾说:“就是因为大家都害怕送命,都知道去了很可能茶路通不了反而送上性命,我才偏要去!没有人做的事,这里面本身就蕴藏了多大的商机。如果我不去,大家都不去,那么就现在这个生意越来越不好做的形势发展下去,大家最后都没的银子赚!”他带着各商家不怀好意的股银踏上了艰难的贩茶之路。这无疑是晋商胆识过人、有勇有谋的集中凝练。当包括亲戚在内的众商家传言乔致庸遇难,抢着瓜分乔家财产时,乔致庸历经磨难,打通了茶商之道,带着各家的茶叶回来了。此时,乔致庸的“义”与各商家的“私”形成了鲜明对比,凸显了晋商身上的“诚信”“仁义”。受众从晋商影视剧中获取对“晋文化”简单的认知,由对像乔致庸等“仁义礼智信”于一身的晋商形象情感认同,到对晋商的核心价值观,即以孔孟之道经营商道的儒商思想的理性认同,最终达到的是对中国几千年厚重绵长的传统文化精髓的高度一致。从这一角度看,晋商影视剧不仅传播的是有异于其他文化的“异”文化,更重要的是从典型人物的塑造中凝练出了中华子孙共同敬仰和遵守的“同”文化,达到了文化认同的至高境界,极大地拉近了与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以产生情感和文化认同上的共鸣。在受众群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山西人。当这一部分受众在收看晋商影视剧时,虽然时间距离较长,也可能身在异乡,但是从晋商影视剧中雕梁画栋、错落有致的晋商大院,熟悉亲切的乡音缭绕,醇厚朴实的乡土人情,红红火火的民俗礼仪哪一样不是极大程度地缩短了山西人的空间距离。乔致庸一句高亢的“走嘞——”,这个带着乡音的词,拉近了多少山西人的心理距离,情感和理性的认同交织在一起,水***难分,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大家怀揣着对祖辈的敬重以及对“晋商文化”内涵的认同,达到的不仅是地缘归属,更重要的是文化层面的归属。一方面,身为山西人,为自己的祖辈有这样的成就感到自豪和骄傲;另一方面,身为晋商的后代,应继承和发扬祖辈不畏艰辛、诚信经商、以商救民、以商富国的优良传统。对祖辈传承和发扬的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以及情感共鸣,这样的态度决定了现代山西人对自身发展以及对新晋商文化内涵传承延绵的行为。
二、晋商文化的内涵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人会试***达到更高层次的需要满足。在这一过程中,低层次的需要伴随其中。对晋商文化从好奇心的满足开始,达到文化层面的归属及认同。在此基础上,更多人在思考,如何从晋商影视剧中优秀的人物身上找到自身的不足,探究自我实现的空间。认知因素、观察学习、自我调节过程以及个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都会对人的自我实现产生深刻影响。心理学家班杜拉非常强调社会认知的作用,十分重视通过模仿他人获得行为的过程,即“榜样的力量”。(2)
1.晋商影视剧中的“榜样”。无论是《驼道》《白银帝国》《乔家大院》,还是《走西口》,纵观晋商题材的影视剧,每部作品中都成功塑造出剧中的灵魂人物。这些灵魂人物以其豁达的胸襟、善良的本性、豪爽的为人、智勇双全的果敢令受众折服。在他们的人生经历中,遇到的波澜起伏、坎坷磨难是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可是他们的处事态度、胸襟气度也是常人所没有的。《乔家大院》中乔致庸为平息高粱霸盘之事,为避免再生矛盾,原谅了逼死自己大哥的元家,并与元家结为相与。乔致庸将个人恩怨化小,心中以大局为重,让人心生佩服;乔致庸北上恰克***与俄国人做贸易,南下武夷山开辟茶商之路,期间所受的艰辛与遭人暗算可想而知。然而,在贩茶回乡后却在每包茶叶中多出一两的斤称,宁愿自己损利而绝不让百姓吃亏,与元家、水家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商人爱财,取之亦有道,真实诚信为本,以义制利的做法为乔家的生意赢得了美誉;面对土匪的逼迫,为保乔家上下老小,乔致庸甘愿下跪受辱,责任和担当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爷们儿形象;在内忧外患之时,乔家多次向国家捐献钱财以救助国家保卫疆土“;天下汇通”的宏大理想早已超出一个商人的“自我”利益,那是利天下、利百姓之大事。如此有情有意,心系天下商人的晋商形象在尔虞我诈、见利忘义的现代,已然使人心生敬佩,这是一种充满正能量的“榜样”。再来说说有“山西第一抠”之称的乔致庸岳父陆大可。他抠到连喂鸽子掉的一粒米都要捡起来,多泡的茶叶也要捏出来,一生拥有金银无数,可最终为了帮助乔致庸实现“汇通天下”的宏大理想,用二两银子买了口薄皮棺材了却此生,使我们感叹凄凉之余,更多的是看到他的勤俭治家、造福天下商人的博怀。他抠了自己,成全了天下商人,这是另一种无声的“榜样”。陆玉菡自嫁与乔致庸,一心为了丈夫的事业日夜操劳,危难时鼎力相助,互敬互爱互助的夫妻感情,又是一种暖心的“榜样”。《走西口》中田青不畏困难走西口,勇于开拓创新,不计前嫌,危难时帮助“瘦猴”改过自新,吃苦耐劳,最后将田家大院变卖,捐给孙中山的***组织,这是超越商人的普通境界,而展现出晋商在民族大义前心怀天下的广阔胸襟。这是充满民族气节的“榜样”。晋商影视剧中的诸多“榜样”,虽表现细节不同,但他们身上却有着晋商文化的共性,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概括起来便是“仁、义、礼、智、信”。对待相与、对待掌柜伙计,拥有仁爱之心,互相帮助,便是“仁”;先义后利,心中有家有国,国家危难时慷慨解难,百姓受难时,及时捐助,有大义民族气节,便是“义”;对待东家、掌柜、伙计有严格的号规、商规,对待长辈遵循礼制,夫妻间互爱互助,便是“礼”;能吃苦耐劳,有勇有谋,勇于开拓创新,便是“智”;重信义、诚信为本、童叟无欺便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标准之一——“信”。受众在接受这些“榜样”传递出的信息时,在认知、认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学习,进行自我调节,进而影响到自己的行为。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为人夫者该如何担当家庭的责任;为人妻者,该如何尽妻子的本分;从商者,是否做到先义后利,“义”字当先;每一个普通受众,是否关心国家命运胜过自己利益而这些思考的过程,本身就是受众对晋商文化核心内涵的认同过程,也是探究自我实现的过程。
晋商文化论文第2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晋商;管理熵;管理耗散结构
一、 引言
近年来对晋商兴衰与其文化关系方面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影响的积极文化因素,这方面的研究众多。如陶宏伟(2008)认为晋商文化主要概括为唐晋遗风的管理思想、崇拜关公的商业伦理、源于地缘贸易的创业精神和乡土轴心的理财理念、人本思想的企业文化;白明东(2009)认为晋商商业伦理有崇尚儒学、尚义求利、以诚为本、崇商敬业、自强不息;欧人(2001)认为晋商的商业伦理精神包括吃苦耐劳、以义制利、富而不奢、崇奉关公、乐业敬业;周玉萍等(2003)将晋商商业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概括为诚实经营、讲求信用、爱国济民、同业互助、谦和礼让、严谨陋习等;陈晓荣(2011)认为晋商文化表现在诚信文化、创新文化、重商文化和勤劳智慧等;刘建生等(2003)认为晋商以乡土关系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是其号规和管理制度的基础。另一方面是影响晋商的消极文化因素,贾丽平(2005)认为晋商文化中的缺乏竞争、缺乏创新、认知危机、缺乏***的商业人格、人治传统因素是导致晋商衰败的消极因素;张志文(2009)认为晋商创新的停滞导致其衰败。另外,晋商的衰败是处在清朝末年国势衰微、帝国主义对华进行侵略和掠夺、官府腐败不堪的特殊时期,有学者结合当时的历史社会背景和复杂的内外因素进行了研究,刘建生等(2003)认为官商结合策略对其商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高春平(2007)认为日本***国主义侵华是晋商衰亡的直接原因。
本文认为,传统文化对晋商的兴起和衰败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传统文化观念是相对稳定的,但在不同的历史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影响却不同。本文以管理熵和管理耗散结构理论为基础,结合内外部因素,研究传统文化在晋商兴衰历程中产生的影响,为现代本土企业的文化管理提供借鉴。
二、 管理熵和耗散结构理论
熵定律是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Clausius在1865年提出的。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能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变到另一种形式,是守恒的、不灭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则进一步说明,能量的转化只能是不可逆转地向一个方向转化,即从有效的状态到无效的状态,从可利用的到不可利用的。熵,就是指这种不能再被有效利用、不能再被转化的能量的总和。将熵的概念引入系统科学,熵指的是系统中无序的混乱的程度,熵增就是系统的紊乱程度增加的过程。
将熵的思想引入管理科学中,得到管理熵。管理熵理论指出,任何一种管理的组织、制度、***策方法和文化,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组织系统运动中,总是呈现出有效能量逐渐减少,无效能量不断增加,而且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这也就是组织结构中管理效率递减规律。组织文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式,也符合熵定律,即组织文化的效率递减规律。
组织为了抑制内部的熵增,必须不断从外界引入负熵,这样才能使组织自身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由无序趋于有序。在负熵输入低于熵增时,组织趋于无序化;当负熵输入不断增加,组织趋于有序化;负熵的输入超过一定值,组织实现了从低层次有序向高层次有序的演化,形成了耗散结构状态。
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物理学家普里戈金(I. Prigogine)提出来的。他认为一个原理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环境不断的交换物质和能量,在一定条件下会由无序到有序,新的结构和新型的组织就会自发地形成,这种自发形成的有序结构称作“耗散结构”。将耗散结构理论引入管理中,形成了管理耗散结构,指一个远离平衡态的管理组织,不断从外部环境中吸取能量、物质和信息,使组织内部各单元产生相互作用以增加负熵,使之大于组织内部的熵增,从而使管理组织有序度的增加大于无序度的增加,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新的有序结构和新的组织。耗散结构的组织能够快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实现持续发展。
因此,根据管理熵和管理耗散结构理论,组织内部的熵增和外部能量的吸入是组织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两个过程同时存在,负熵输入与熵增对抗的结果决定了组织文化管理的效率是增还是减。
三、 晋商兴盛时期的耗散结构
1. 晋商内部的传统价值观。晋商的价值取向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精髓的“仁、义、礼、智、信”内化到山西商人的思维和行动之中,是他们初创时期经营和管理思想的文化底蕴。我认为在晋商中,传统文化表现最突出的是自强不息、地缘乡土关系、诚信仁义和忠君事国。
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在初创时期,晋商极富进取心,坚忍不拔,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山多而地少,气候干燥而多雨,十年九旱,很不利于农业生产,恶劣的地理环境磨砺了山西人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精神品质,并且对山西人“走西口”投入茫茫商海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支撑着山西商人客服重重艰险,坚韧向前。晋商大多是白手起家,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他们开拓了西北、蒙古以至中俄恰克***的贸易,经历了过草原、越沙漠、顶烈日、冒严寒的艰难,凭着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开拓了通往沙俄的贸易之路。
地缘乡土关系。晋商用人的基本原则是雇佣同乡而不用亲戚,他们认为“同事贵同乡,同乡贵同心,苟同心,乃能成事”,通过合伙经营、会馆等组成以乡人为主的商帮集团,形成了一个“本地人”的范围。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的掌柜负责制、职工薪金制、人身顶股制、同业之间的“相与”关系等都从不同侧面体现了晋商基于地缘乡土关系之上的经营管理机制。
诚信仁义。晋商以“诚信”著称天下。在经营活动中,晋商信奉关公,把关公的“诚信仁义”作为规范商业行为的指南,以关公的“义气忠心”作为凝结同乡的精神支柱,以关公的不取不义之财的气节训练约束同籍商人,不仅“重廉耻而惜体面”,并且将“严守信誉”,形成良好的商业道德。如果企业间、行业内有人失信,则亲友指责、乡人鄙视、同行不齿,并难以再在行业内就业。可见,晋商的诚信制度,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非正式关系基础之上,带有比较浓的人彩,是以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的约束机制。
尊奉儒家“忠君事国”思想,恪守“廉商诚贾,以义制利”。清王朝大规模的***事活动许多得力于晋商的赞助,山西票号为清***府汇兑官款、解缴税款、捐纳酬饷等,清王朝则给晋商种种经济和***治特权。晋商鼎盛时期,做了很多行善的义举,诸如兴办或捐助教育、修桥铺路、赈济灾民等。晋商的这些义举显然传承了儒家“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思想,同时在精神上也有以为君王“勤王事”引以为荣的价值取向。
2. 晋商与外部环境的能量交换。晋商注重对外部环境的把握,在外出经商的开放系统中,不断地与环境进行信息和能量交换,使负熵流入,晋商组织从低级向高级演化。
经济上,充分把握外部经济环境。明朝以来,为了稳定和巩固统治,***府采取了一系列修养生息的***策,商品经济异常活跃。明朝的开中制的实施,使晋商获得盐业的专营权,为晋商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中俄《恰克***条约》签订后, 边境贸易更是日趋活跃,晋商远涉戈壁、沙漠,几乎垄断了中俄之间的茶叶贸易。
地理上,善于利用优越的地理条件。山西居天下之中,向北、向南、向东北以及向东南方向的对外交通都比较方便,水陆交通畅通,又与长安、开封、北京相邻,使山西有明显的外向型经济联系特征。同时,山西又与边塞接壤,成为与边塞少数民族通商的必经之地。因此,山西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为山西商人开辟通商渠道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之,晋商利用了外部环境的有利条件和内部的传统文化价值观,通过自我学习和自我改造,晋商独创了经理负责制、学徒制、人身顶股制的资源管理和激励制度、订立严格的号规和账簿制度,并实现了财东和掌柜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后来,为了适应地理跨度巨大的贸易,创办了“山西票号”,避免了现银交易的不方便、不安全,使原本凝滞的商业血液顺畅起来,积累了大量财富,缔造了“山西票号”强大的金融帝国。这正是耗散结构理论中,通过外部要素结构和内部要素结构的互动关系,外部能量的负熵输入大于内部的熵增,使晋商的内部系统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形成耗散结构,缔造了晋商的辉煌历史。
四、 晋商由盛转衰的熵增表现
1. 官本位思想渐趋强化。明朝初年,山西商人北到西伯利亚、莫斯科,南到香港,东跨日本海,西到伊犁、喀什噶尔,形成了“凡有麻雀飞过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之势,缔造了商界的奇迹。早在明朝时期,晋商利用明朝的开中制获得盐业的专营权。到了清朝,顺治帝御封晋商为内务府的“皇商”,迅速成为中国最富有的商帮。
随着与清***府关系的日益密切,到鸦片战争后,清***府的命运,直接影响着晋商的兴亡。山西票号一开始做汇兑业务,只汇商款,不做官款,“款不分巨细,客不分生熟,只要汇兑、存款都给办理,并且办业务不分昼夜,随到随办,给予充分的便利”。但19世纪50年代以后,清***府支持票号汇兑官饷,晋商的业务方向也逐渐转向***府,“对普通商人和百姓的小额存、放、汇业务不看在眼里,限定汇额非500两以上不办”。晋商成为清***府的财***支柱,而对工商业的贷款则淡出了票号的主营业务。
官本位思想渐趋强化,垄断带来的巨大优势,使晋商脱离了商品经济的基础,失去了竞争的推动力,对竞争性环境反应迟钝,丧失了祖辈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这是晋商内部熵增的具体表现。随着清王朝国势日下,受到清***府的巨额欠款无法归还、国外银行的冲击、各种***费摊派、***府盘剥课税日重等因素的影响,晋商组织内部向无序发展,外部负熵吸入枯竭,走上衰败之路。
2. 狭隘的“乡土地缘关系”制度。晋商的用人制度是以“乡土地缘关系”为基础的。其人员组成是以乡人为主,用人主张是避亲用乡。避亲,用人时回避亲戚,包括财东与掌柜也不能用自己的亲戚;用乡,即用人时用本乡人,排斥外地人才。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在许多企业里,广泛吸收和引进各种有用人才,打破了地方观念,其中也不乏任用外籍人士的现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晋商的用人仍然坚持用本地人,不用外地人,这就限制了用人的范围,使晋商不断地近亲繁殖,缺乏新的思想和方法的引进、交流,发展带来严重弊端,逐渐地失去了活力。
同时,以乡土地缘关系为基础形成的诚信制度只限于企业内、行业内,而企业外、行业外,市场上却缺乏正式制度的保障。在晋商发展后期,出现了有的经理伙友携款潜逃,有的提款供自己使用,使得以乡土关系和诚信义利等原则建立的管理制度遭到破坏,传统文化受到全方位的挑战。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尤其20世纪初现代金融业的兴起,外国银行进入,现代市场逐渐形成,需要良好的法律和制度来保证其运行,以正规的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但在晋商的商号中,其规章制度并不是完全按照经济规律制定的,而是受到了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使得晋商在经营过程中人为因素过重,体现出浓厚的人治色彩,无法适应现代商品经济的外在环境。
3. 信奉“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晋商遵循小农经济的传统观念,信奉“以末起家,以本守之”,将全盛时期获得的大量商业利润用于营造华美的庭园宅院和购置良田,或者将银子窖藏于地下,或者奢侈消费。他们追求“守成求稳、知足长乐”,导致创新精神不足,不能开拓新的活动区域和经营项目。只有少部分山西商人将商业资本投入产业资本,大部分晋商没有兴办实业进行资本投资,以化解风险。
清末,在外商入侵,西方现代银行制度和企业组织形式传入后,在这一严峻的挑战面前,晋商仍固守原有的经营方针和管理制度,对外来文化的排斥,对改革呼声的漠视,创新的停滞,最终使自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
4. 对“诚信忠义”的盲目坚持。清朝末年,随着一系列内外战争和巨额的赔款支出,清***府的财***拮据,山西商人的捐输、报效支出则急剧增长。在鸦片战争赔款中,山西捐商共捐银200余万两,占整个战争赔款的14%以上。清朝覆亡,天下大乱,讲求诚信的晋商在如潮的挤兑中耗尽了最后的元气。例如大德通票号,中原大战阎锡山战败,发行的晋钞不断贬值沦为废纸。面对储户的挤兑,当时最大的票号之一——大德通票号决定坚守诚信,按照新币折兑给储户,几乎把全部积蓄都投入到“义赔”之中,最终造成三十万两白银的亏空,后来悄然歇业。
商业经营就意味着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但在传统道德观念下,人们把过多地强调经济利益认为是人的品质问题,这种观念上的局限性使晋商在外部大环境急剧变化的情况下,为维护信誉忽视了经商之本,从而导致商业经营的彻底衰败。
总之,晋商在经营管理上对一些过时的、封建的传统观念的坚持,使晋商无法建立适应性更强的“耗散结构”形式。当外部环境受到巨大冲击时,原有的部分价值观、经营理念不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熵增;而管理者受到已有的传统观念的束缚而因循守旧,产生熵增。系统内部的熵增大于外部能量的负熵吸入,导致管理效率的下降,最终晋商的衰败也就成为了必然趋势。
五、 晋商的兴衰对我们的启示
对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减少内部熵增。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说过,管理越能利用社会的传统、价值与信念,则管理的成就就越大。中国文化传统作为历史的积淀,已经内化到中国人的思维意识中,而商业运作及经营管理规则的选取也必须符合内部各成员的价值取向和心理认同。晋商文化对传统文化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不但继承了传统文化中艰苦奋斗、诚信义利的价值观,也改变了“重农抑商”的观念,形成了新的“学而优则贾”观念,并将“舍利取义”发展为“先义后利”,这些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都有利于晋商的创业和兴业。但在经商与官府的关系中,他们信奉官本位的思想,无法抵挡垄断带来的高额利润的诱惑,导致失去创新力而走向衰败。因此,在企业文化管理中,要做到对传统文化观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产生熵增的旧观念、旧思想,使企业保持与外部的信息交换,增加企业的活力。
注重管理层的观念更新,减少内部熵增。晋商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妄自尊大,保守僵化,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能做到超越自我而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开拓新的经营领域,而是囿于传统,固守旧的行业,从而失去了一次又一次发展机遇。因此,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必须培养企业家和管理人员勇于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注重更新观念,时时与外部环境的保持一致,减少内部熵增,有利于负熵流的引入。
注重外部环境的负熵流。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有敏锐的感知力,随时关注外部经济环境和***治环境的变化,并能够根据外部信息、物质、能量的输入迅速地调整内部结构,引入负熵流,使组织向有序状态演化,抓住机遇,顺势而动,引导企业朝着目标方向迈进,努力保证系统的熵变为负值。
参考文献:
1. 郭伟刚.基于管理熵、管理耗散结构理论的企业激励机制研究.企业经济,2009,(2).
2. (美)杰里米·里夫金、特德·霍华德著.吕明,袁舟译.熵:一种新的世界观.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3. 任佩瑜,,张莉.论管理墒、管理耗散结构与我国企业文化的重塑.四川大学学报,2000,(4).
4. 张铁男,程宝元,张亚娟.基于耗散结构的企业管理熵Brusselator模型研究.管理工程学报,2010,(3).
5. 张巩德.山西票号纵览.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
6. 孔祥毅.金融贸易史论.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基金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号:13YJC630036)。
晋商文化论文第3篇
晋商在历史上曾辉煌数百年,得益于其博大精深的晋商文化。晋商在道德上的义利诚信,精神上的自强不息,思想上的和谐兼容,经营上的勇于创新,管理上的竞合相融值得我们借鉴。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晋商文化精髓,提高现代旅游行***管理效能,促进山西旅游经济发展。
一、晋商文化的形成晋商,称雄于亚洲数百年,在世界经济学史上可与意大利商人相媲美。晋商最早出现于古代晋国时期,是中国最早的商人,发迹于15 世纪末的明初,在 16 世纪 70 年代的明仁宗年间进入鼎盛时期,形成了一个地域性的商帮,到 19 世纪 70 年代清朝光绪年间达到辉煌,贸易做到了欧洲,他们是当时国内势力最大的商帮,在国际贸易中也是实力雄厚的商业集团。晋商的商品经营(如绸缎庄、茶庄、颜料庄、布庄等)和货币经营(如票号、账庄、钱庄、当铺等)相互渗透,相得益彰。晋商的兴衰历经了五百多年,在这五百多年的时间里,晋商既是一个历史时期的代名词,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对山西商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文化财富。
晋商文化是晋商在特定的发展过程及经营实践中凝结起来的独特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它是山西商人在从事商业活动中将山西黄土文化与塞外文化相融合所创造的经营经验、商行制度、商业道德、商会组织等精神财富的综合。它具有自己的特性和个性,对外是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
晋商之所以称雄于世,就在于他们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晋商文化贯穿到经营和组织管理之中,使晋商文化成为其实践活动中最活跃的内在灵魂。晋商文化把传统的儒家文化精髓仁、义、礼、智、信渗透到整个晋商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们的灵魂,指导晋商经营管理活动。晋商文化可以主要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在道德上,义利诚信。晋商挟信义而经商,不畏艰难,辗转千里,输万货以为人,赢百利而利己,逐渐形成义利并重、义利统一的商业价值观。他们崇尚信义,在其重商立业的创业思想指导下,在义和利的问题上,有其独特的理解和行为规范,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古代中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孔庙、关庙,而很多关庙由山西商人所建。关庙作为祀奉关云长的地方,之所以被山西人百般信崇,均在于信义二字。晋商反对采取卑劣手段骗取钱财,宁可折本亏赔,也要保证企业信誉,使得各地百姓购买晋商商品,只认商标,不还价格。
(二)在管理上,竞合相融。他们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眼光敏锐,审时度势;积极主动,适机而上;协调关系,增强友谊;既能与人宽容共处,和平共事,又能让利经营,薄利取信。博大宽厚是晋商文化的底蕴所在和晋商群体赖以兴旺发展的精神支柱。胸怀宽广,眼光远大,使晋商具有在商海中游刃自如、审时度势、洞察机遇的锐利眼光;敏于观察商情,捕捉战机,采取主动,适机而上,乘势获取战果的机智头脑;宽厚待人,以义取财,以利厚人,增强友谊,在化解业务纠纷和协调师徒关系方面展现出大家风度。
(三)在思想上,和谐兼容。晋商信奉和气生财,重视与社会各方的和谐,在内部,相互信赖与忠诚,体现了择人委任唯贤是举的导向性和激励人、凝聚人、用好人的思想,注重发挥经理、掌柜的潜能和智慧,使经理、掌柜在工作中自我塑造,发挥垂范效应,把自己的行动与票号经营目标有机联系起来;在外部,尤其在同业往来中既保持平等竞争,又相互支持和关照,既能与人宽容共处,和平共事,又能让利经营,薄利取信。晋商精心选择各帮商人自己比较固定的商路和经营地域,各行其道,分区贸易,各帮绝不一哄而上。晋商还互相指定同行为相与,相与间都是经过了解,认为可以与之金钱往来的同行。同是相与,必须尽量互助,即使无利可***,也要善始善终,不中途绝交。
(四)在经营上,勇于创新。勇于创新是晋商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晋商首创人身股分配制度,员工没有资本,可以凭人力资本入股享有人身股,与东家的资本股银股同等分红。人身股从二厘开始,顶二厘的员工只能管点杂事。顶三四厘者可在柜台上应酬买卖,但重大事宜尚难做主。顶到五厘以上者行情一听就明,生意能否成交一语定夺。顶到七八厘者便成了行家里手,或来往于总号、分号之间,盘点货物,核算亏盈;或奔波于天南海北,拍板大宗交易。
顶到九厘者,已是花甲白领,日常营业一概不管,专事重大决断。若决策有误,不仅给商号造成经济损失,也影响到这些元老个人的声誉和利益。这一制度营造出外有压力、内有动力的良好氛围,营造出尊重人性、尊重个性的氛围,充分激发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了员工爱票号如家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同时这种制度将个人的名利与企业机制结合起来,责权利相统一,使得票号内部各方面的人员都能够恪尽职守,尽心尽力。
(五)在精神上,自强不息。山西地处黄土高原,自然条件差。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熏陶及客观地理环境的影响,造就了晋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他们也正是依靠艰苦创业积累的雄厚商业资本为金融票号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晋商文化论文第4篇
1.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有这样一则晋商小故事:太谷曹家计划在东北开办钱庄,曹财东招聘了一位掌柜并给他经费七万两白银,结果一年后,掌柜空手而归,曹东家非但没有责怪掌柜,还鼓励掌柜再次闯关东,结果掌柜又一次失败。曹财东客观分析失败的原因,认为造成亏损的责任不在掌柜,于是他再拿出七万两白银鼓励掌柜三闯关东。这一次,掌柜抓住机遇,从开办酒坊做起,不久就开办了钱庄,不仅完成了财东重托,而且为曹家在东北开辟了新的市场。在晋商的经营过程中,掌柜与财东的关系是建立在“信”和“义”的基础之上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东家和掌柜之间建立牢不可破的信任关系,对于晋商的发展尤为重要。2.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山西商人的诚信观还表现在他们尽职尽责,不畏艰辛,努力完成自己职责内的事情。由于财东的无条件信任和优厚的待遇,才使得掌柜、雇员有动力不畏艰苦,走南闯北去经商。山西榆次人秦必忠,早年经商,胆识惊人。嘉庆时期茶行兴盛,要到南方去贩运,途中水路险要,有一次南下,正遇上水灾,洪水淹没了十多个县城,他们被困在船上两个多月,后来绕到广东,回来后没有人不惊叹于此。虽然历经此难,可秦必忠照旧南下经商,丝毫没有退缩之意。这充分反映了山西商人“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忠信精神。(三)公开公平的商业活动1.发挥行会的作用。行会是在外地的山西商人自发组织起来的商业群体,在晋商经营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行会的建立可以帮助晋商联系情谊。设立在全国各地的行会,使在外的山西商人倍感亲切,也更加团结。每个遇到困难的山西商人,都会得到山西同乡的无偿帮助。其次,行会发挥管理规范的作用。行会通过制度来约束晋商的行为,如有人违背了公共道德规范,将会受到谴责,同时也无法在行会中立足。最后,行会还起到对外抗争、维护自身利益的作用。1840年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利用其强大的势力对国内商人进行敲诈勒索,行会团结起来抵御外国侵略,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因此,行会的建立和发展使当时的商业活动更加公平公正。2.将诚信贯穿于商业活动始终。晋商将诚信贯穿于商业活动的每个环节,首先,掌柜与学徒、掌柜与雇员、财东与掌柜上下级之间都是以信任为纽带,在合作经营过程中给予对方无限的信任以保证商业活动的良好运行。晋商在长期的经商活动中已经深刻认识到,只有信任才能够汇通天下。诚信是晋商管理机制的基础,也是票号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其次,晋商与客户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牢固的合作关系。俗话说,“诚招天下客”,只有诚信才能引来回头客。晋商在走南闯北的过程中,早已为自己“打造”了“诚信经营”的金字招牌,同时也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信誉。
二、晋商诚信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性
(一)晋商诚信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
“诚信待人,重义轻利”是晋商经营的基本准则,晋商在经营过程中把诚信的观念贯彻其商业活动的每个环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立足于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指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4〕诚信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包括晋商诚信文化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晋商活动没有法律和制度的保障,没有明确规定对失信行为如何处罚,仅靠道德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这就对晋商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阻碍。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口头承诺已经无法保障经济的有序发展,诚信体系有了一定的法律和制度保护。在对晋商诚信文化批判性继承的基础上构建的现代企业信用体系,不仅仅只是依靠道德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也起到很大作用。
(二)晋商诚信文化对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晋商诚信文化的宣扬与推进有利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利于营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新人。1.从宏观层面来看,诚信建设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从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首先,晋商诚信文化的宣扬有利于推进经济的深化改革。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5〕。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尤其是经济的深化改革需要诚信来支撑。当今市场经济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才导致市场混乱及商业行为的不公平。而晋商在其商业活动的始终都遵循诚信原则,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当今时代,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诚信建设能够有效地保障经济良性、有序、健康发展。其次,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牵引力。指出“: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6〕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诚信可以保证民主的充分发挥,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及社会秩序的安定,从而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的凝聚力。总的来说,诚信是使社会和谐最重要的基础条件。最后,晋商诚信文化的推进有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诚信文化不仅给社会带来物质价值,而且也带来极高的精神价值。诚信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传统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晋商诚信文化中的“利以相通,重利轻义”“,利以义取,信誉至上”等都是中国诚信文化的具体体现。在一个国家的文化体系中,社会价值观念是文化体系的核心,道德观念则是价值观念的基础,而诚信观念又是道德观念的基础。所以说,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内核,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道德支撑。2.从微观层面看,晋商诚信文化对企业和个人的发展都至关重要。诚信是企业的立根之基,是个人的立身之本。首先,诚信经营是企业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主体,诚信是其无形资产,企业只有诚实经营,遵守公平竞争原则,在商业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树立诚信意识,才能为企业争取好的信誉。晋商在经营过程中,严于律己,严格遵守诚信原则,绝不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欺骗消费者,从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更引来了无数的回头客。所以说,企业要坚持诚信原则,才能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其次,诚信对个人的发展来说,是立身之本,是做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诚信是个人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孔子曰,“信则人任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自我实现的重要保证,也是个人发展的内在要求。另外,诚信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在现代社会,诚信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行为规范与准则,一个人缺乏诚信,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总之,晋商诚信文化的宣扬,有利于加速个人和企业诚信观的形成,从而推动社会诚信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在全社会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三、晋商诚信文化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一)个人层面:发挥个人的积极作用
1.构建正确的个人诚信观。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人们对个人利益的追逐也得到了肯定,这就激发了人们内心的物质欲望,而这些欲望的驱使,使得一些人变得利欲熏心、唯利是***,甚至在面对物质利益时,禁不住诱惑,违背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作出危害社会的行为。现今某些企业主为了获得自身利益,弄虚作假,欺诈消费者,有的甚至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的层出不穷。晋商在商业活动中,坚持用诚信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但是,在当今社会,一些人却还没认识到诚信的作用,认为诚信“不值钱”,不能给自己带来利益。他们没有认识到诚信是无价的,只有树立正确的个人诚信观,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立足。2.严于律己,坚守诚信。在当今社会,我们常会听见这样的话:“他能那样做,我为什么不能那样做?”这说明,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没有界限的划定,认为别人能做的,自己也可以做。而晋商一直坚持恪守诚信、严于律己,即使在复杂的环境下也没有降低对自己的要求。目前,一些人热衷于跟风,人云亦云,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丧失自己的良心,例如:铺天盖地的短信诈骗;无处不在的小偷;产品质量不过关,危害消费者健康;人与人之间相互不信任。所以,个人在生活中应严格要求自己,诚信待人;企业更应遵守商业规范,不为不法利益所动,在维护消费者利益的同时获取自己的合法利益。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双赢。
(二)社会层面: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建立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机制。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以诚信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另一方面,要建立现代企业信用制度,着力打造诚信企业。晋商的经营管理就是以诚信为基础,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今天,企业应当汲取晋商的管理精髓,以信为本,保证良好的商誉。即便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也要坚持以诚为本的道德准则,建立企业自身的信用制度;对待客户应当做到保证商品质量,提供优质服务,与顾客互相尊重和信任。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商业活动氛围,建立公正、法治的社会。2.建设以人为本的诚信社会。相比传统的晋商活动,现在的市场经济具有公平、公开、公正的特点,同时还受法律的保障与约束。所以说,建立健全的、行之有效的市场机制需要将法律与道德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把诚信作为人与人交往的基石,但是,在拜金主义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这种道德约束已经起不到很大的作用,所以需要法律对人的行为进行强制约束。但是,不可否认,人是构成社会的最重要主体,人的发展决定社会的发展,所以应当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的诚信意识,构建诚信社会。
(三)国家层面:完善国家信用体系
晋商文化论文第5篇
当讨论到晋商精神是否可以以诚信为内涵时,李镇西院长和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崔满红更是各自坚持己见,话锋犀利,甚至把争鸣延续到了晚上的会餐中。
争鸣未有结果,新晋商当重树商业精神,本刊撷取各家精辟观点,以饱众人眼福。
晋商学科当整合、研究、传播
宋丽莉 山西省社科院晋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晋商研究已经热闹了30多年,但是目前缺乏理论体系支撑和一个官学商沟通的对话交流平台。
所谓的整合,首先是研究力量的整合。随着晋商成为更多领域,更多层次,更多人群关注的内容,以开放的视野,开放的姿态,开放的心态,搭建一个广泛的研究平台正得其时。第二个整合是晋商研究方向的整合。怎样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晋商,总结晋商,分析晋商,如何多元地展现,充分挖掘晋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商业内涵,如何积极主动的回应社会对新晋商的关注。又如何从现实和历史的角度进行沟通,把晋商和新晋商的精神文化传承沟通起来,这是大家需要琢磨的课题。
第二是研究,应该把晋商学的理论框架探讨作为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现在概念内涵外延界定不清晰,导致我们学界,商界,***界,对晋商的理解各不相同,由此带来了一些评价导向、理论框架界定等多个问题交叉。从整体研究的角度出发,晋商学理论研究应该把晋商学置于一个多学科交叉综合性的学科视野以下,探讨以晋商为代表,中国商业文明和金融贸易活动规律的理论框架之下。这是我们理论研究的重点。
第三是传播。我们的学术层次,群体比较多元,人员比较多,想要在晋商文化题材的开发上做一些努力,可以说在当前文化旅游产业战略性培养的前提下,晋商文化的开发已经从简单的旅游表层概念向深度开发转化。新方向新需求主要有两个表现。第一是一些新晋商在煤改以后开始致力于文化产业的开发,但是做什么样的文化还需要一个对接和方向指引。第二是晋商题材的影视剧内容目前还是偏向侧面展现,怎么深度剖析,深刻反思,让社会更加了解晋商,思考晋商,正视晋商这是我们需要琢磨的内容。
文化强省和金融强省
孙才仁 山西省证监局局长
晋商能否抱团干大事业,打大战役。需要文化上维系,志同方可道合。大家都知道山西的煤老板有钱,如果不团结仅凭个人力量,就相当于一个***团而已。山西要成为经济强省,长久的攻坚战还在文化上。
除了文化强省,我还要加一个金融强省。重温世界400年资本史。有两个最重要,一个是科技创新,一个是金融创新。结合山西具体的工作,一定要把金融作为经济发展重要抓手。 山西人虽然地处中西部,要搞金融就搞高起点的。以信息交流为主,以思想交流为主,可以引领企业家,为企业家提供金融服务。
打开山西转型之门的三把钥匙
李镇西 山西软科学研究院院长
研究晋商的意义和目的就是为了从晋商文化中汲取精神和力量,重塑区域文化,打造山西文化软实力,促进山西文化复兴和经济崛起。
在5000年三晋文化积淀中,真正能够形成具有山西特色的,主流文化并且产生了划时代影响力的应该说只有晋商文化。尽管从晋国到现在的主流文化就是晋商文化。我们要去纠缠细节,敢于冲破传统的价值取向:第一个是价值趋向,第二是艰苦卓越的创业精神,第三是誓死坚守的诚信美德,这三把钥匙就能打开我们山西的转型之门。
因为历史给出的答案不是基于推理,是提供一些现货的案例和实实在在的做法。它揭示的问题是具有本质性的。但是现在有一些领导对这些问题熟视无睹,不屑一顾。我们的专家需要提醒说服他们,有专家说历史的最大教训是人们从来没有认真的汲取历史教训。
寻找商业社会的精神家园
李留澜 原山西省社科院***组书记、院长
现在人们对商业的看法,对商人的看法和古人不同了。但是古代很多传统的观念还在,比如商人可以富不可以贵。价值体系,人生价值的最终的追寻目标,精神领域的问题是不是解决了?现在也是一个问题。商业化的社会下,伦理、道德啊,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把人的价值取向、社会的价值和主流的价值,作为一个比较大的题目,多琢磨琢磨这个事。因为从一个传统社会向一个商业化的社会,如果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园,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应还原真实晋商
崔满红 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研究晋商之后发现,山西的发展战略应该是文化兴省,金融强省。这才是山西未来发展的真正的潜力之路。
现在山西提倡主导以煤为基,转型发展。道光年间山西商人叫“以贸为基,转型发展”。转型之后形成金融为主,跨越发展。晋商真正成为中国商人的领袖之一,是因汇通天下。真正的货通天下是徽商。但是做金融做的确实是老大。所以说山西应该是金融为先,跨越发展。
晋商精神在于弘扬,财大的晋商研究,和大家之间的合作应该以弘扬晋商精神为主旋律。我们坚持既然是学术研究就必须要尊重历史,还原历史。作为一个学者,我认为我的责任在于还原并展现一个真实的晋商。
诚信不是晋商最亮的标签
李宏刚 《中国商人》杂志社社长兼主编
我写了一本书叫《晋商之死》,原来叫《打倒晋商》,感觉比较刺眼,第二个书名是《让晋商安静地死去》。写这本书本的初衷很明确,把原先研究晋商的概念重新换一个角度去挖掘,去反思。因为晋商太热了,热了30年了,这个时候经常会有一些统一的论调,甚至有一些粉饰的成分。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反思晋商在发展过程中有什么问题,才能更快地先进,更不是抱着过去的成绩不放,这是出书的初衷。
晋商文化论文第6篇
关键词:晋商文化;大众传媒;时代传播
一、新晋商文化的内涵
商业文化是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中商品经济活动产生的特有文化现象,它是随着商品交换的产生而产生,与商业实践相始终,商业文化也可以理解为是商人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从这个层面讲,新晋商文化就是当代山西商人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在长期的商业活动中创造出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
山西省新晋商联合会会长薛荣哲在《寄语新晋商―新晋商发展报告》中说明:世界范围内的晋籍商人,在山西注册经营的企业及经营者们,已经迅速成长为令人瞩目的新晋商群体。在这里,新晋商不仅要传承明清晋商“吃苦耐劳、诚实守信、义利并举、报国济民”的精神,在当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更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创新发展的理念,与时俱进的观念,热心社会的责任,合作共赢的态度。正如《新晋商宣言》中所述:传承与超越,是当代新晋商共同的愿望。遵循“诚信、勤奋、进取、敬业”之理念,传承晋商“节俭勤奋,明理诚信,精于管理,勇于开拓”之精神,以弘扬晋商精神、重振晋商雄风为己任,建设新晋商的宏大团队,实现当代新晋商的复兴与超越。
二、大众传媒时代中的新晋商文化
大众传播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一种传播形式,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在接受国家管理下,对受众进行大规模的信息传播活动。大众传播本身就具有文化传播的作用。“所谓文化传播作用又称为社会遗产或遗业的传递功能,是指通过大众传播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并不断教育已经离开了学校的成年人,使社会成员共享同一种价值观、社会规范和社会文化遗产。”经过百年风雨洗礼的新晋商,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弘扬新晋商精神、重振以前的晋商雄风、实现“新晋商”的复兴与超越,就要有效地传播新晋商文化,让更多新晋商们主动传承实践新晋商精神,让更多社会大众了解新晋商文化支持新晋商发展,让新晋商文化成为推动山西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三、新晋商文化在大众传媒时代中的传播不足
(一)纸媒上关于新晋商文化内容的传播方式大多表现为消息,专题报道、连续报道较少。比如自2012年开始举办的世界晋商大会,多数报纸仍是采用消息、通讯的形式进行报道。
(二)市面上流传的晋商题材影视作品大多是关于明清时期的旧晋商,以新晋商为主题的影视作品极少。近几年热播的晋商题材电视剧,像《乔家大院》、《白银谷》《走西口》,主人公背景大多处在明清时期或者民国初年,我们在银幕上很少看到以当代社会新晋商为题材的影视作品。
(三)关于新晋商的报道虽然大部分仍以正面报道为主,但是近些年层出不穷的负面报道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关于小煤矿的矿灾矿难事故报道,还有煤老板的奢侈形象报道,花样百出,让人应接不暇,《新闻联播》中播出的关于山西的新闻,八成以上都是煤矿灾难的负面报道。这些负面报道的大肆泛滥对新晋商文化的传播危害极大,也不利于新晋商的发展。
四、对新晋商文化传播的建议
(一)对传媒的总体建议。省内媒体作为宣传新晋商文化,树立新晋商形象的主要阵地,应该努力发挥传媒的传播优势。比如纸媒对于新晋商文化传播和新晋商最好多开辟几个专栏,加大对新晋商文化的宣传力度。专栏内容也要变得丰富多彩、海纳百川,包括新晋商人物创业故事,也可以适当刊印一些有关晋商历史文化知识的系列文章,还可以设置更多读者和新晋商双向交流的模块。最后,半一些关于新晋商文化传播的副刊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增加关于新晋商的正面报道,慢慢消除存在于公众心目中的负面形象。当然,对于新晋商形象的构建,包括正面形象和负面形象的双类报道。笔者在这里并不是建议媒体只报道正面形象,负面报道有时候也是必须的,所以必须把握好一个度。适时适量的负面报道能够引起新晋商群体对自我的重新鉴定和审视,看到新晋商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促进他们采取更完善的措施去促进自己的发展。随后,新晋商正面形象的构建仅仅依靠于几个人物专栏的创业故事是远远不够的,要突出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和社会贡献,适当的增加一些公益报道对扭转新晋商的负面形象是大有裨益的。
(三)最大可能的利用网媒并对它们加以完善。首当其冲,晋商网、世界晋商网、太原新晋商联盟网这三个领***网站的完善刻不容缓。网站在宣传晋商文化,设置栏目时应合理整合栏目资源,避免资源的重复浪费。不同网站之间也应该相互借鉴优秀的经验,互取所长,扬长避短。比如,世界晋商网设置的“晋商生活圈”栏目,包括了“房地产、新潮流、旅游窗”等6个子栏目,该栏目让晋商文化这一历史文化味道浓重的话题更贴近百姓生活,易于晋商文化的广泛传播。再如晋商网“投资山西”栏目,包括了“产业导向、投资程序、投资***策、资金***、技术转让”等12个子栏目,该栏目的设置有助于让社会各界商人了解山西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商业活动情况,有助于吸引社会各界人士来山西投资,促进山西经济发展。最后,网媒与纸媒和电子媒介之间可以多多联合,一起推出一些优秀的新晋商文化栏目视频,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整合。
五、结语
新晋商文化作为山西省文化强省战略中的一个强势文化品牌,其本身的发展和传播对山西省形象的宣传和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新晋商文化的传播不仅仅需要***府在***策和制度上的引导,更需要新晋商自身主动宣传。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新晋商和社会公众传播意识的不断提高,随着***府、新晋商组织、新闻媒体的共同努力,新晋商文化的传播一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参考文献】
[1]王醒,裴珍珍.对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化传播的探析[C].传播学论文集.书海出版社,2004
[2]李雪枫.论晋商的文化传播[C],以山西为背景的全球化与当地化关系研究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
晋商文化论文第7篇
【关键词】晋商文化 山西导游人才培养模式 再构建
文化,和人类历史相生共存,对于其内涵的定义,涉及到了文化内容、文化传承、文化效用、文化差异等多个方面,得到公认的是,文化不单单是上层建筑的某一方面,它包括“规范的、认知的、艺术的、器用的各方面”。[1]用最广泛的定义来讲“文化,或文明……是一种复杂丛结的全体。这种复杂丛结的群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任何的其他的人所获得的才能和习惯。”[2]从功能上看,文化具有满足需要的功能、认知的功能、规范的功能、凝聚的功能、调控的功能,而首要功能是教化人的功能。因此,将本土文化融合于高职教育培养本土化的导游人才是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的。
1 晋商文化的特征及其意义
作为中国历史发展中颇具地域特色的商人群体,晋商的意义和价值,已远超出商业的范畴。兴起于明代的晋商发展到清朝中期,已在“商路舞台、商业财富、商业伦理、商业组织、经营艺术、管理制度、商业技术、商业教育、城乡建设、庙宇奉祀、社会习俗以及商业精神等整个商业文明体系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伴随着晋商的发展与辉煌,一种明晰、独特的文化体系——晋商文化也逐步形成。基本特征如下:
1.1 有着丰富的人文教育内涵
晋商文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对中国传统的“仁、义、礼、智、信”进行了继承和发扬,在思想道德(信义观念)、经商立业、人生信条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而丰富的内涵。这种丰富的文化内涵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诚信为本,以义制利。在晋商看来,商人虽以获利为目的,但时时处处“义”字当先,义中取利,注重以“诚信”为本,讲求货真价实,信誉至上,用户至上,童叟无欺。义利关系是先秦儒家思想中的一对重要范畴,“义”在儒家主要解释为道德规范,而“利”则被解释为“利益、功效”。在儒家的价值判断中,人的社会活动要特别重视“见利思义”。晋商正是用行动践行了义大于利的儒家法则。
——艰苦创业,谦恭勤勉。艰苦创业后的晋商一直保持着勤勉、谦恭的为人处事态度。勤奋刻苦与谨慎稳健成为晋商的重要敬业精神。也因此晋商能够父子相继数代,打破了中国“富不过三代”的俗话。
——勇于创新,顺势而谋,适势而为。晋商在凭借贩茶、贩盐起家之后,建立了具有首创意义的票号。在国力衰微,清朝***府急需合作者来挽救经济危机之时,晋商顺势而谋,达成了与清廷的合作,并以此为契机取得了更大的发展。
作为一种已经成型的文化体系,其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以义制利的义利观,严谨勤奋的实践精神都是对中国传统思想的传承和发展,这些优秀的传统品质对于现代人才培养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旅游已经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选择。对于山西而言,“晋商文化”——无疑是旅游业发展最大的一张王牌,彰显着丰富内涵的晋商文化是旅游教育的重要资源。
1.2 晋商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
文化的要素构成了教育的内容,教育是传递文化的途径,正是借助于教育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融合,优秀的文化才得以延续和发展。晋商文化得以创造辉煌的原因,在于它不仅关注传承更关注创新,重视在传统文化中融入现代意识。因此晋商文化作为含蕴丰富的本土特色文化资源,产生出了很多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现象;在用人机制上,晋商采取“择优保荐”的措施;在激励机制上,晋商采用了“顶身股制”的激励制度。“顶身股制是对商号内业绩出色的职员的褒奖,凡是勤奋工作、才华出众的人,均有平等的机会顶上身股。”[3]这些理念、措施和制度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竞争力,在中国企业的管理发展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晋商文化中的创新元素和现代文化相互融合,从内容上为教育提供了众多的可挖掘点,选择晋商文化作为导游人才培养模式再构建的突破口,是对晋商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研究晋商文化,使学生逐步形成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文化的能力。
1.3 晋商文化具有支撑内涵的物化载体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长期交往中积累和积淀下来的物质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和。晋商文化是基于晋商发展史之上的文化体系,不仅有丰富的意识形态的内容,而且凝结在票号、大院、古城关隘、彩塑壁画、雕刻造像等古老建筑上的传统文化随着晋商文化“显学”地位的日益凸显,而闪烁出灿烂的光芒,不同领域的文化生长点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为学生张扬个性提供了舞台。当然由于导游专业的区域化特征,晋商文化更是培养职业人的重要内容。
2 基于晋商文化山西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构建
2.1 人才培养模式再构建的理念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观念、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方式多层面有机结合的产物,涉及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管理和质量控制等多个过程环节,其基本问题就是“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从这一概念可以看出,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支持培养目标并完成培养目标的功能,它的内涵旨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不仅要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更应该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更重要的是要坚持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整合企业、社会的硬件资源,还应该整合环境文化资源。培养出的人才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技能型人才,而应该是适应现代旅游经济结构调整的技能型创新人才。
因此,基于晋商文化山西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构建理念应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现代旅游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晋商伦理、晋商精神为素质教育基础;以晋商的管理制度、商业技术、城乡建筑、庙宇奉祀、社会习俗等为专业学习抓手;以区域的旅游资源为教学实训基地,以非连续型学程、工学交替、往复式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形成工学结合的、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2.2 人才培养模式
采取学年四段式的培养方案:
第一学年: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晋商文化调研——古城、大院专业体验——专业实践
第二学年:专业技能学习和培训——古城、大院专业体验——导游资格考试——专业实践
第三学年:职业能力培训——专业拓宽性学习——导游资格考试——顶岗实习
其中“专业体验”、“职业能力培训”是学院集中安排的一个学段,利用旅游旺季和节假日(不包含寒暑假),在本省区域内的具有晋商特色的景区景点以及旅行社,按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要求,从专业基本素养(如参观企业、学习企业文化)到专项技能(如讲解)再到职业能力要求(如带团)逐渐层层递进完成,一般情况下,学生每学年要有25-28天的时间用于此学段。“晋商文化调研”、“专业实践”两个学段是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学院采取分散式的按照学生兴趣特长组织定点式的专项实践。
3 再构建模式的原则
3.1 学生主体原则
在上述构建的模式中,学生、文化和行业的关系是主体、中介和客体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被当作主体,“因为人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现实有形的物质实体,另一方面,人来自自然界,从自然界中索取生活资料,并在征服自然中体现了主体地位。”[4]尽管对于客体有着不同的理解:“是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并反过来制约主体活动的对象。”[5]“是人认识和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6]但是,“客体是人实践活动的对象”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培养学生的最终指向将是旅游行业,旅游行业在此构建中成为客体。主客体之间需要通过路径建立连接,文化在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桥梁。在模式的构建中学生、行业、文化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依存。学生是促进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助推力,行业是促进学生在业务上成长的主导因素,文化则是使二者的关系结合得更加紧密的纽带和桥梁。因此只有积极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构建对晋商文化的新的理解,已达到提高职业素养的目的。
3.2 晋商文化渗透原则
导游专业的区域性特征,教学内容的本土化成为必然。要有意识以晋商文化为重点,编制乡土教材为抓手,以实训基地为载体,让学生了解和学***商对于中国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扬的精神内涵和勇于创新、顺势而谋,适势而为的创新气魄等,感受晋商文化的魅力。
晋商文化丰富多彩的内容,同样可以将其渗透到其他课程的教学中。例如大院的建筑风格、晋商的经营理念、发迹历史等内容都可以充实在基础课程当中,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学习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
同时,加强与晋商文化相关的景点、景区以及企业的合作,为学生亲赴一线体验实践创造条件;聘请晋商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前来开办讲座,举办和晋商文化相关的读书节、影视展播活动,营造有晋商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3.3 理实一体化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等育人理念为高等职业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上述模式中,课程设置要有颠覆性的突破,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与学双边在真实的岗位上,往复式的工学交替,教学做合一,学中有做,做中有学,学为了做。由于学生几乎要有一半时间在行业的真实环境中,接受着职业人的引领、企业文化的浸染,接受着晋商文化的熏陶、历史文明的启迪,因此不论学生的学识背景如何,真实的环境总能让他们找到兴奋点,促使学生在边学边干的过程中逐渐将就业手段的学习方式转变为生活方式,更有效的促进了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3.4 双证书原则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人才市场对导游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导游员素质高、职业能力强、上岗快。所以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完成上岗前的职业训练,具备***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双证书制度正是为此目的而探索的教育模式,职业资格证书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有力证明。行业对导游员有清晰的标准,一年一度的导游员资格证考试,就是行业对导游员的基本要求和录用标准,教学要围绕着资格证书的标准进行,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晋商的文化的资源,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坚持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加强实训基地和双师教师队伍的建设,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学院的考试要主动与行业考证对接,改革考试的内容和方式,以证代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不仅涉及教育资源的利用,且涉及到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手段的改革、实训基地建设、质量监控和评价的诸多方面,只有全方位的落实高职的教育规律学生的培养才能达到既定目标。
参考文献
[1][2]韦***通著.中国文化概论[M].长沙:岳麓书社,2003年,第3页、第2页.
[3] 东北财经大学.何宏.硕士论文.明清时期晋商经营机制的分析及启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