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肥城境内的陶山是泰山西麓支山之一,历史上在陶山附近曾存在一组规模宏大的敕建道教建筑,分别为护国永宁宫、五福观、报恩宫和十二重楼。
护国永宁宫:光绪《肥城县志》卷2《古迹志》载:“护国永宁宫:陶山东麓。有康熙三十五年(1696)刘文质(康熙肥城举人)撰碑云:前明万历年间,有羽士周姓者,为后宫宗人,赐真人之封。敕建此宫,额曰‘护国永宁’。前殿三楹,以奉关帝圣像,后殿如前,乃万历皇帝金容。左为五福观,右有报恩宫,十二重楼同时鼎新,岁六月六日,建醮设会,士女云集。”其宫在陶山东崦关王殿村北,20世纪50年代毁,至今遗址仍散落众多琉璃瓦、陶片及雕花砖石,犹可遥想当时壮观。
五福观与报恩宫:《岱览》卷32记载:“凤咮峰,迤南为报恩岩,岩北有白姑洞、黄姑洞,南有柏香洞。其下有关帝庙(按即护国永宁宫),庙南为报恩宫,奉元君……小泰山南下有五福观,观内古柏二株,大数抱,供洪范五福象。”根据前引刘文质碑记,五福观、报恩宫皆为明末与永宁宫同时兴建。
十二重楼:《岱览》卷32载:“(报恩)宫东南有十二重楼,明末镇守太监所筑,为母后祈福,旋经兵燹,仅存四重,四壁屹立,至今人犹称十二重楼也。”楼为方形,墙厚1米,4层高约20米,主体墙内外以方砖垒砌,中间以三合土填充,石材皆精工雕就。壁内残留檩条、梁头均为上等木材,后遭拆除。当地民间传说,楼原拟修12层,与小泰山相齐,修了4层后因兵乱停工。
在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的陶山之上,为什么会这般密集地出现皇家道观,实在耐人寻味。特别让人感到奇特的是,这里不仅有专为“母后”(按万历朝与泰山关系密切的“母后”,只有万历生母慈圣太后,故此楼祈福的对象当属慈圣太后)祈福的十二重楼,宫中还建有专门供奉万历皇帝金容的大殿,这些无不显露了陶山宫观与大明宫闱极为密切的联系。
“羽士周姓”应为周玄贞
刘文质永宁宫碑记称奉敕重建此宫者,为一“羽士周姓”。那么,此人是谁呢?
根据上引史料,陶山之宫观关联着万历帝、慈圣太后与镇守太监,而能将这三者联系在一起的泰山道士且又姓周者,只有一人,即周玄贞。
周玄贞(贞一作真)为五峰山洞真观之道士,其人与明宫有密切联系。清初李雨霑《重修五峰山碑记》:“逮我明有淡然子周法师,奏请神宗,封为保国隆寿宫,创建三元殿。”隆寿宫中建有九莲殿,祀慈圣太后。周玄贞还参与岱顶《碧霞元君护世弘济妙经》铜钟铸造。据今存于岱庙之万历四十二年(1614)铜钟铭文:“钦差总督泰山金殿等处工程御马监等衙门太监张忠、林潮、叶忠、陈承寿、齐芳,内官监太监崔登,管理太监李忠,领修金殿等工全真道士周玄贞仝奉旨造。”周玄贞连通宫掖,与皇帝、太后均有交际,频繁参与了泰山祭祀活动。周氏之阐教中心五峰山,又与陶山近在咫尺,其于五峰所建护国隆寿宫,与陶山护国永宁宫,不独宫名相近,性质亦完全相同。因此刘文质碑中的“羽士周姓”,指为淡然子周玄贞,应有极大可能性。
今承肥城友人王庆吉先生提供了一条最新发现的史料,证实了笔者上述推测。《肥城县丘氏族谱》录有明陕西布***使、长清进士李徽猷撰《重兴五峰山云清周法主墓表》,中云:
法主讳元(玄)贞,号云清,又号淡然子,肥城人,其姓丘。父宗尧,母张氏,梦神授道箓一书,觉有妊,默然而生,众奇之。年七岁就外傅,六尺游泮水,过目成诵,书通三教,医卜如神,尤长于兵法,咸以将相期之。第道根宿植,既冠,遂弃儒而取元(玄)。父母强迫之,为后嗣计,甫如愿,即出为汗漫游。从师周姓,遍历名胜,多得异人传。岁丙申(万历二十四年,1596)驻舄都下,神祖(万历帝)命主钵白云观。先数年,有董姓者梦彩衣载一木主,题曰“重兴五峰祖师周人”,莫知所谓。遂奉敕领经为五峰主者。法主之生,洵不凡哉!至以大兴山场为己任,奏请帑金创建三元宝殿、太平等阁。一切尝住道院,悉为崇楼,一石一砖,复非旧物。又建陶山报恩宫、群仙等殿。岁异荒,贫民道路相望,赖以全活者不下数万人。虽拮据,尤修藏注书,分镇名山等处。代上泰山进香,沿途设施,日不再食,迄归囊无一钱。忠孝似旌阳,刻苦若长春。恶衣恶食,不炉不扇,凡交际不可却者,尽以助婚助葬,拯难周急,瓢屡之外无长物。又有圣贤一芥不取、万物一体之风也。丁卯九月四日,沐浴更衣,谈笑自若,乃手书云:“余非尘世叟,奉旨到人间,令阐元(玄)中妙,故演妙中元(玄)。噫!只因速赴西池召,难留光阴七十三。七十三,人不识,不识真可惜,总然说得坠天花,焉动庸夫心与耳。若论浮生三哭三笑,三笑三哭,推周世数,吾崇降之。”和衣侧身而化去。生于嘉靖乙卯十月朔,化于天启丁卯九月四日。十月二十七日埋于宫左。(铭略)
此篇所披露周玄贞族系及生平,为其他史籍所未言,澄清了其生平诸多疑案。参稽其他相关史料,可钩稽玄贞事迹如下:
周玄贞(1555—1627),号云清,又号淡然子。原姓丘,谱名建中,肥城县西衡鱼(今石横镇衡鱼村)人。衡鱼邱氏系左丘明后裔,为肥城望族。明代肥城县属济南府,故玄贞所纂《皇经集注》中自称“山东济南小兆臣”(《道藏》第34册,632页)。少曾为生员,后弃儒为道,师从一周姓道人。万历二十四年(1596)入都,奉神宗之命“主钵”白云观。万历二十七年(1599)神宗将《道藏》颁赐“天下名山宫观”,遣其赍送一部于长清五峰山洞真观,自此遂住持于此观中。次年上疏奏请重修洞真观,神宗“特赐帑金”,令其“总领五峰山殿宇工程”,至二十九年八月竣工。三十三年(1605)三月,明廷赐观额为“保国隆寿宫”、殿额为“三元宝殿”,翌年于观中立《敕赐五峰山保国隆寿宫记》以记盛典。此后神宗屡遣内侍诣观斋醮,洞真观成为内廷一处重要祭祀场所。另外还曾参预《续道藏》编纂(据张琰考:《皇经集注》前序、誉录序、刊传疏文等处都提到玄贞修藏一事)。还纂有《皇经集注》10卷,收入《续道藏》中,此当即墓表中所言“修藏注书”事。万历末期,受命代神宗“泰山进香”(据墓表言时“岁异荒”,当指万历四十年前后山东大旱之事),参与了泰山金殿、御香殿铜钟、天启灵佑宫铜碑铸造等大型工程。卒于天启七年(1627)九月,年73,葬于五峰山洞真观左。
墓表提到周玄贞所建诸观中,列有陶山报恩宫之名。按此宫即为永宁宫之组成部分。《岱览》记云:“关帝庙(按即护国永宁宫),庙南为报恩宫。”得此墓表文字,遂可证刘文质记碑中之“羽士周姓”,为周玄贞无疑。
“后宫”之人应指周端妃
墓表记周玄贞行迹十分详尽,但关键一点却语焉不详——周玄贞作为一介山野道人,如何能交结宫掖、蒙受帝知,而成为“去天尺五”的通天人物?刘文质永宁宫碑对此提供一重要内容:“羽士周姓者,为后宫宗人,赐真人之封。”言明周玄贞乃后宫妃嫔本家,那这一妃嫔又系何人?
查考万历后宫中,确有一周姓后妃:《明神宗实录》卷122载:“(万历十年三月)甲子,上御皇极殿,传制册九嫔:周氏为端嫔,郑氏为淑嫔,王氏为安嫔,邵氏为敬嫔,李氏为德嫔,梁氏为和嫔,李氏为荣嫔,张氏为顺嫔,魏氏为慎嫔。” 又:“乙丑,升昭妃父刘应节为指挥佥事,端嫔父周清为指挥同知。”又卷279:“(万历二十二年十一月)戊寅,册封端嫔周氏为端妃,李氏为敬妃。”周妃生皇子常浩,封瑞王。妃薨年不可考,卒葬在天寿山陵区内。清初顾炎武《昌平山水记》记称:“又南为银钱山,有郑贵妃暨二李、刘、周四妃之墓,神宗妃也,制如二井,南向,今毁。”今尚存遗迹。周玄贞攀附之“宗人”,应即周端妃,其能进入明廷、蒙受帝知,当源于周妃之荐。
另外,今知周玄贞本出于肥城丘氏,与周端妃家族毫无血缘,惟师为周姓,可能与周端妃同宗且有交往。玄贞出于攀附宫闱之需,乃改从师姓,借之与周端妃认作本家,从而取得“后宫宗人”贵戚身份。最终通过这一关系,成功联结上万历皇帝。
永宁宫中的“万历金容”
陶山诸道宫中除供奉万历金容(明神宗铜像)外,同时还奉祀关羽(永宁宫前殿)与慈圣太后(十二重楼)。这样的祀神格局,又见于顺天府漷县(今北京市通州区境)诸道观中。
漷县永乐店为慈圣太后降生之所,万历三十五年(1607)太后谕命神宗于永乐店建佛寺及关王庙,神宗撰碑称:“爰建慈圣景命殿,复于其右创护国崇宁至德真君庙。”其中景命殿系用为“标表闾里,显扬灵瑞,祝我圣母慈寿于万万年”。而这一庙宇同时奉祀慈圣太后与“崇宁真君”(即关羽)。有研究者认为:“从其名‘崇宁真君’可知万历以此(神)卫母护国。”而陶山永宁宫更将万历与关帝同祀一处,则是借关圣灵神来“护祐圣躬”。此一特殊奉祀应得到万历本人同意或默许。如果参照万历三十五年前后万历帝隆兴关羽庙祀、御制关王庙碑等一系列盛举,陶山永宁宫的出现应在此“尊关”的高潮前后。又周玄贞曾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被万历帝派往茅山“印造《伏魔经忏》”(关羽信仰之经卷),为明廷关公信仰之推行者。故在其主持修建的永宁宫中,创置了万历、关圣同祀的格局。
另外,在庙中奉祀万历铜像虽然事殊特异,但并非绝无仅有,在泰山天庆宫(宋天书观)中,也有一尊相同造像。清人王相芬《敬迁九莲、智上二菩萨像于灵应宫碑记》云:“(天书观)内有铜像二,侍立女像各四,外又有坐像,状类美少年,亦范铜为之……前明万历,即观内建圣慈宫(应为慈圣宫),尊孝定皇太后为九莲菩萨……皆范铜为像。独美少年像,土人呼为‘某太子’,无考。”(《岱粹抄存》卷2)此少年铜像,有学者考证即为万历帝本人。慈圣太后薨逝后,万历帝尊母为九莲菩萨,设像立庙于岱麓,自铸己像似有侍母于庙堂之意。陶山永宁宫与泰山天庆宫中万历金容出现,彰示了这些道观与朱明宫闱的密切关联。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陶山护国永宁宫与万历宫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