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10篇

利率市场化篇1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市场分割、资产负债管理、金融创新、利率波动

十五计划纲要在第五篇改革开放中提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2000年6月,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也宣布要用3年的时间渐次的实现利率市场化,作为先导,中资银行外汇贷款利率在2000年9月21日就放开了。利率是金融市场的价格,若价格不是由市场决定的,整个金融领域的市场化就无从谈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主义市场经济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并逐渐完善的道路,但经济各领域市场化的步伐很不均衡,商品市场尤其是消费品市场的可以说是先行了一步。金融市场的管制虽说有松动,比如商业性金融机构有一定的利率浮动权,全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金融债券回购等货币市场的利率已走向了市场化,但占社会融资份额绝大比例的存贷款方面的利率仍是由中央银行制定并报***批准,由此可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仅处于初步阶段。价格、利率、工资能否解除管制或能否实现市场化,实际关系到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功能能否充分发挥的重大问题,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离不开利率的市场化。

一、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以麦金农为首的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由于金融压制的存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实际受到了,因此提出金融深化的主张:主要是放松金融管制,让利率自由浮动以反映资本市场的供求状况,从而把资本配置到效率最好的部门去,解决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的问题。当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否存在金融压制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般认为 ,实行人为的低利率导致实际利率很低甚至为负数是金融压制的重要表现之一,根据2000年的《中国金融年鉴》,1996年8月23日和1997年10月23日的一年期整存整取的利率分别是7.49%和5.67%,同期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是108.3和102.6,所以我国的实际利率在各年有正有负,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严格的利率管制并没有导致我国储蓄存款的减少,而且储蓄率一直居于全球前列,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虽然很复杂,但利率管制没有带来储蓄下降是客观事实,其副作用主要不是导致资本量减少而是导致资本配置不当,大大降低了资本这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效用。在我国 20多年的改革中,国有和国有银行一直没有实现商业化经营,软预算约束和投资饥渴症直到最近出现的局部买方市场才有所改善。***府配置资本可以有力的约束投资膨胀,但也带来了投资效率低下和阻碍资本市场发育的问题。

在利率自由化的资本市场上,资金的价格由供求决定,因此稀缺的资金能配置到最有效率需求最迫切的部门去。由于利率管制和歧视***策的存在,我国的金融市场多年来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被分割成两个孤立的部分,一是国有企业和受***府支持的其它重点企业为需求者,国有银行为供给者的金融红市场;二是民营企业为需求者,民间放款者和违规发放资金的国有金融机构为供给者的金融黑市场(樊刚)。前者的利率要受到严格管制,虽说***府要根据经济形势不断调整利率,但利率基本上不是由市场决定的,该市场的参与者除了接受***府制定的价格外,还要符合***府规定的其它参与条件,如入市资格等。金融黑市的价格基本上由供求双方单独决定,由于市场里的***策性风险很高,因此利率水平也很高。在金融黑市上筹集资金的项目需要有很高的投资回报,大量在正常市场上具有可观收益的项目由于不符合金融黑市的高利率要求被淘汰了。金融红市场利用***策优势控制了大部分的社会金融资源,甚至有***府的直接扶持,所以利率水平较低,大量的资金被配置到较低甚至无回报的项目中去了,从而降低了整体资本的配置效率。

在自由定价的市场上,商品的价格由商品的特征(平均收益、风险、税收待遇和流动性)决定。由于金融市场上资金的需求者千差万别,所以每笔金融资产的特征各不相同,其价格(利率)也要采取区别对待的方式。如果一视同仁的将利率定在市场平均水平上,有可能出现逆向选择的问题。谨慎的资金需求者对偿还借款是很在意的,因此他们愿意支付的利率也相对较低。资金的供给者如果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要求所有的借款者支付相同的利率,谨慎借款者的预期收益就会下降从而将首先退出市场,市场中就主要剩下高风险的借款者,资金供给者的收益会进一步下降,为了弥补失去的收益,资金供给者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利率,这将使风险次低的借款者出局,剩下一批风险更高的资金需求者。因此在逆向选择的情况下,资金供给者可能陷入利率提高,风险提高,收益下降;利率再提高,风险更高,收益再下降的恶性循环。资金供给者为了追求最优的预期收益,就必须改变一刀切的利率水平,对风险小的谨慎贷款者提供较低价格的资金供给,对风险大的贷款者提供较高的资金供给。在利率管制下,金融机构没有资金的定价权,没办法使风险和收益相对称。实践中的许多企业支付的资金成本远高于***规定的利率,只是这部分利率剩余被个体或小集团寻租(黄金老,2001),没有反映在金融机构的报表中。多年来屡禁不止的“储蓄大战”和账外经营就是利率管制的一种扭曲反映,也是产生金融机构的大量不良资产的原因之一。

利率与汇率向来是互动的,一国的利率水平高会促使国外的资金流入该国进行套利,从而使本币升值;一国的利率水平偏低会促使国内资金外逃,抛售本币而使汇率下降,因此利率管制导致金融市场的不均衡是冲击固定汇率体制的重要力量之一。在固定汇率下,汇率***策和利率***策相得益彰的组合遭到破坏,如果利率不能完全放开,外资流入引起的货币供应增加和通货膨胀压力的增大无法通过利率的变动得到缓解,同样也无法通过利率的上升阻止资本的外逃。(我国的利率水平低于国际金融市场约2----3个百分点,资本外逃的压力很大。)在汇率不可能短期放开的情况下,实现利率的市场化至少可使国内金融市场处于均衡的状态。根据国外的经验表明,利率管制解除后,为了反映金融市场的供求也可能是出于对长期压抑的补偿心理,利率水平会有一定的上升,从而可以缓解本币贬值的压力。

一国实行利率管制无非出自以下目的:一是维持资金的低成本,以期鼓励投资,促进经济的增长;二是保持经济的血脉——金融系统的稳定,避免激烈的竞争,维护金融安全;三是为了实现特殊的目的,如集中社会资源支持关键部门的发展。但付出的代价是投资的低效率,金融配置的不合理;金融系统寻租泛滥,企业实际承担的成本并不低;金融风险难以化解,金融安全不断受到威胁。利率管制的好处正在消失而弊端日益显现,利率市场化成了一种新的均衡,关键是选择何种条件下、什么时候废除利率管制,即时机是一个最重要的约束条件。

亚洲经济危机后,我国经济由供给约束型转变为需求约束型,投资水平严重下降。自1996年5月1日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连续7次降息而且国家还开征了利息所得税,目前一年期存款的税后利息只有1.80%,但居民储蓄还在不断的增长。利率处于低水平,投资饥渴症由于机制转换已得到遏制,金融市场上资金供给充裕,为利率市场化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因此解除利率管制不但有必要性而且有可能性。

二、利率市场化的风险

长期受到压抑的利率一旦放开,在短期内可能有一个上升的过程,之后才会随市场行情作不规则的波动。根据萨奇的(1996年),实行利率市场化后,在名义利率资料完整的国家和地区中,15个出现利率上涨,5个出现利率下降;在实际利率资料完整的18个国家中,只有波兰在推行该***策后实际利率下降了,其余17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解除利率管制后,我国的利率水平到底会上涨多少及能否承受住利率上涨带来的压力,这是利率市场化需要稳定和谨慎推进的重要原因。2000年9月1日,大额外汇贷款利率放开后,该利率就小幅上涨了10%。因此,利率升高和利率作不规则的波动是利率市场化的主要风险。

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府直接掌握了利率的制定权和调整权,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面对的主要是***府无规则变动利率的风险。由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利率市场化后的存贷款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在竞争的金融市场中,客户有选择金融机构的自由,所以针对相同顾客的资金定价会趋于一致。我国金融机构体系表面看来是以国有商业银行为首的寡头垄断格局,但由于分支机构数量庞大,因此不太可能造成寡头合谋抬高贷款利率的情况。由于风险和收益的替代关系,利率市场化后各金融机构可能会对不同的顾客根据风险的大小采取区别定价的策略。但金融机构无法获得借款者的完整信息,区别定价就很难有准确的依据,金融机构将陷入两难选择:保持高利率,可能把风险小的优良借款人吓跑,从而降低了金融资产的质量,使得预期收益反而下降,;保持低利率,则可能也面临收益非最大化的危险。假定收益在利率为R*时最大,降低和提高利率都会导致金融机构预期收益的减少,因此选择最优的R*是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的一大困境。

利率市场化后导致利率随市场行情作不规则的波动对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经营稳健的银行力求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相匹配,从而消除利率波动对银行经营的冲击。在银行存在缺口的情况下,如果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则金融市场利率的下降会导致银行蒙受损失;如果利率敏感性负债大于利率敏感性资产,则金融市场利率的上升会导致银行蒙受损失。我国金融机构受诸多因素,不良资产的比例较大,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要转移给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就达12000亿。如果不良资产得不到充分化解,利率市场化带来利率升高和利率波动的风险会进一步增大金融机构的经营困境。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负债大部分是居民存款,而居民能随利率的变动迅速调整存款的构成,所以银行的大部分负债是利率敏感性负债,其资产主要是对国有的贷款,它们对利率的变动反映不敏感,在利率上升时会导致银行收益下降。如何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尤其是解决累积的就成了利率市场化后金融机构的一大困难。当然,经营比较冒进的银行可能会有意识的留有缺口,期望获得利率变动带来的好处,但利率市场化初期利率很可能是上升,因此即使保留缺口也是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而现在国有银行的情况正好相反。

利率市场化会不会对投资带来影响呢?亚洲金融危机后,***府为了扩大内需出台了一系列的***策,2000年我国的GDP增长8%,CPI指数上涨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3%,这表明我国整体运行出现了走向良性循环的重要转机。利率市场化后出现的利率上升和利率波动是否将对社会投资产生负效应从而使来之不易的大好经济形势受到影响呢?得益于债转股降低财务费用等一系列措施,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和脱困的目标基本实现,但因为对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贷款的风险较大,取消利率管制会导致这些企业的利息负担可能有所反弹,国家还需承担国企财务恶化的风险。从整体来说,利率升高和利率波动会影响投资规模,不利于经济增长。但我国的情况有些特殊,首先是金融市场是分割的(请看第一部分的),利率市场化后规模稍大的民营企业可以逐渐告别高利贷的民间或地下借贷市场,在正规的借贷市场上获得稳定和合理的资金来源;其次是竞争会导致优良企业的贷款利率下降,扩大这些企业的投资规模;再次是资信低的企业通过付出较高的利率可重返借贷市场,一些对利率不敏感的国有企业并不会大规模的减少投资;第四是利率管制的废除有助于金融创新,花样繁多的金融工具给个人投资与消费提供了多种选择。所以利率市场化后,社会投资总量不会减少,主要的影响是投资构成发生了变化。投资构成的变化给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一时难以精确估计,但劣质国有企业的财务可能难免进一步恶化,国有企业改制的任务仍很艰难。

根据中美1999年11月及随后与有关WTO成员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的协议,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的程度会越来越大,直到最后取消对外资金融机构在华经营方面的地域限制和客户限制乃至实现“国民待遇”,国际金融大资本就可很方便地在中国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进行大规模的资金调动。在利率自由浮动的开放金融市场中,我国的利率水平与国际稍有差距就可能引发大量国际游资的套利活动,从而诱发金融动荡和冲击人民币的汇率体制。在加入WTO之际实行利率市场化,一方面可以促进金融竞争,为经济输送源源不断的金融养分;另一方面又解除了抵御金融风险的一道防火墙,对我国的汇率体制改革和金融监管的完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截止到2000年底,我国***府的国债余额约为12000亿,但因为实行扩大内需的***策央行频繁地连降利息和***府开征利息所得税,国家近几年发行国债的利率较低,2000年发行的三年期国债利率是2.89%,五年期国债的利率是3.14%。利率市场化后,各金融工具之间竞争的加剧会导致金融工具收益进一步的趋同,国债利率必然走向市场化,因此***府付息的成本将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并且在短期可能上升,市场利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财***负担将增加100多亿元,这对我国比较困难的财***无疑是一个挑战。

三、利率市场化下利率风险的化解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创新风起云涌,金融期货、金融期权、利率互换、掉期等应运而生,金融创新的原因之一是化解或转移基于利率波动产生的风险。利率管制使利率风险得到固定,但也削弱了金融创新的动力,由于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利率是高度自由化的,即使利率管制国的金融主体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也同样面对大量的风险,这些国家的金融机构在利率管制废除后必然将国际市场上规避利率风险的金融创新引入国内业务,因此鼓励创新是化解或转移利率市场化产生的风险的有效途径。由于国内市场经济尚未发展成熟而且许多金融产品是从国外引进的,客户的金融意识不强,对金融创新产品的接受程度有限;另一方面,国内银行的内控体制和监管制度也不健全,对金融创新产品在支持、内控保障、规章制度等方面难以配套,也客观上限制了金融创新的发展。当然,金融创新如衍生金融产品在交易中蕴藏着巨大的获利空间,为投机创造了条件,可能衍生出巨大的金融风险,所以稳健的金融主体开展金融创新业务主要基于规避或化解风险的套期保值而不是追求投资收益,否则这柄双刃剑可能会害了自己。

利率市场化后,监管当局不再用行***手段来管理利率,但由于利率波动频繁,监管当局的责任实际更重了。从各国的经验看,监管当局一般要控制基准利率,由基准利率影响市场利率。美联储控制的是联邦基金利率和联邦贴现率,可供我国中央银行选择的是再贷款利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的利率水平。公开市场业务由于其温和性、主动性和可控性等特点,成为各国中央银行日常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国债券公开市场业务于1996年启动,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大了公开市场的交易量,全年共进行了60次操作,累计交易量达7075亿元,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投放的基础货币增加额为1920亿元,占全年基础货币投放总量的52%(谢多,2000)。公开市场业务的最终目标是货币供求平衡、保持币值稳定,但在利率管制下,利率不能自由浮动,公开市场业务无法用通行的货币市场短期利率作为操作目标,难以把握操作的方向和力度,利率市场化可促进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同时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又方便央行稳定利率。由于金融市场上稳定的预期对防止利率波动很重要,如何公布信息和传递信息对市场预期的形成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加大监管当局决策的透明度和拓宽信息传递的渠道就很必要。

在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货币供求的对比状况,根据货币主义学派的观点,如果一国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多余的货币就会流到国外,导致国际收支出现赤字;如果一国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不足的货币就会从国外流入本国,导致国际收支出现盈余。在现实中由于国内和国外利差的存在,大量的资金为了套利频繁地在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间流动,因此也对汇率制度产生着冲击。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实际过程中央行要维持1:8.3的美元和人民币兑换比例。国外资本的流入,货币当局需要收购外汇,增发人民币,可能导致货币供给过大,在经济过热时容易促长通货膨胀;国内资本流出,货币当局需要出售外汇收购人民币,可能导致货币供给的过小,在经济下降时期容易促进经济萎缩。所以在利率市场化后,由于要维持汇率制度的稳定,货币当局的货币***策可能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背,不利于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利率市场化需要我们做好一些配套工作,包括汇率的自由浮动、货币***策目标的坚持等。

黄金老,2001:《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经济》 1 期

利率市场化篇2

[论文摘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趋势

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府逐步放松对利率的直接管制并取消间接影响利率水平的调控方式,让市场供求在利率水平决定中发挥主导作用,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形成一个以国家间接调节为指导、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参照、市场利率为主体的多元化利率体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诸多因素推动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入世”也使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成为必然趋势。加入世贸组织之后,随着过渡期的结束,银行业将全面开放。这就意味着中国银行将与外资银行共处于中国的经济舞台,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是与国际接轨的要求。

为了利率市场化的顺利进行,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很多成效。1996年国家在上海建立了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放开了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与此同时,国债发行也引入了市场机制,由承销商竞价来确定发行价格,交易利率由市场决定。1999年3月,央行将金融机构对人民币的贷款利率在基本利率的基础上自主浮动扩大为最低下浮10%、最高上浮30%。1997年7月,央行放开外资银行人民币借款利率,随后又开放了保险公司大额长期人民币存款利率。2000年9月21日央行决定改革我国外币利率管理体制,放开外币贷款利率,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和客户协商制定,小额存款利率水平由中国银行行业协会制定,经中国人民银行核准后对外公布。中国人民银行在2003年2月20日的《2002年中国货币***策执行报告》中公布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2006年11月15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并于2006年12月11日起施行。至此,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一直在积极而谨慎地持续进行。

二、我国现阶段利率市场化进程存在的问题

1.国有商业银行应对挑战的心理准备。自2003年以来,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的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造,先后在香港成功发行上市。作为应对外资银行挑战的一项重大举措,实施股份制改造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和国家金融稳定而言,都是输不起的改革。正如***所言,这是背水一战。(1)由于体制的特殊性,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可能会遇到一些颇具“中国特色”的体制约束。国有企业迄今为止仍为我国银行信贷资金的主要使用者,它们占用全部银行资金的70%左右。而问题的严重性则在于,国有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结构并未达到完善,其行为更多倾向于非市场化,且其在资金使用方面的风险约束机制和利益推动机制尚不健全,大多数企业只负盈不负亏,基于此,这些企业的经济行为仍然是缺少利率弹性的。同样,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各级***府尤其是地方***府,依然是不可忽视的信贷资金需求者。然而,尽管身份不同,结果却相同:只要***府介入资金配置过程,它们的行为就如同国企,首先关注资金的可得性,而对于资金的成本则考虑甚少。(2)一位金融学家打了个形象的比喻:银行过去与***府是一个家庭,经营得好坏银行本身的责任没有多少,反正都是一家人最后推给***府。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率低、管理层级多、流程不够合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健全、创新与营销机制不够完善、激励不足与约束不力并存。(3)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仍以利率收入为主要利润、逐步同***府脱钩的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也实在难以承受。利率市场化将引起金融机构在争夺客户方面展开激烈价格竞争,最有可能出现的局面是贷款利率下浮存款利率上浮,这就意味着银行存贷款的息差大大收窄,大大压缩我国银行业的利润空间。(4)迄今为止,我国的银行业还没有做好准备去应付真正的利率风险。此外,如何留住国有商业银行优秀的人才和核心人才,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巨大挑战。

2.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缺陷。利率市场化本身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没有好的机制和市场环境,则可能欲速而不达。(1)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还不高,许多方面都与成熟市场经济的要求有很大差距。(2)我国的金融监管因不能摆脱行***干预而缺乏超脱性和真实性。另外,监管标准、手段和技术也不能确保监管的信息质量和使金融机构采取稳健和审慎的经营原则。(3)我国的准备金制度也存在问题。为了解决准备金业已提取但却不能发挥准备金功能的矛盾,各商业银行分支行便有了保留一定超额准备金的需要。较高的超额准备金率,客观上发挥了缓冲货币***策冲击的作用,致使大量的货币***策操作只能对商业银行发生轻微的影响。(4)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缺陷。迄今为止,我国货币***策的中介目标依然是货币供应量。这种货币***策框架也会对利率市场化的进展形成约束。(5)基准利率的缺失。市场化的基准利率的缺失,是制约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又一个因素。

3.中央银行的制度缺陷。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调控目标并未摆脱对国家计划和经济增长目标的依附,中央银行甚至还承担着大量的财***职能。在这种央行与***府关系难以理顺的条件下开放利率,很难保证中央银行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来调节利率。

4.外资银行带来的巨大挑战。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了WTO,承诺在5年内全部取消对外资银行的地域限制,从这时起外资银行挑战的萌芽就开始成长。总的说来,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体现在它所经营的业务的国际化特征。外资银行有丰富的在市场经济中历练的经验,面对各种问题,可以采取更有效的方法去解决。同时,在外资银行的收入来源中,中间业务占了比较大的比例,应对利率变化风险的能力强于我国的商业银行。虽然目前外资银行的许多市场份额还不占优势,但其业务基本是盈利业务。伴随中资银行市场份额的减少和优质客户的流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将丧失很大一部分盈利业务和盈利的区域,极有可能进入亏损状态。国有商业银行不仅历史包袱沉重,而且开展新的业务必须顾及国家利益,因此不盈利业务的比重也无法避免。与此同时,不可否认外资银行的服务也较中国的银行更为全面、更加人性化,对人才的培养和重视程度也是中国银行无法企及的。

5.利率市场化改革与财******策、产业***策等宏观经济***策的协调配合问题。目前,在我国利率管制条件下,利率***策承担着财***分配职能。国家可以通过规定利率水平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协调发展的目的。但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后,利率将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资金将随着利率流动。国家将无法通过制定利率水平对资金在不同区域、行业和产业予以分配。

三、应对利率市场化道路上存在问题的对策

1.构建真正的商业银行。在市场化利率制度中,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充当央行货币***策中介,另一方面又要根据货币***策的意***调控企业和居民的行为。商业银行的这一中介地位,要求它必须是自负盈亏和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实体,否则无法起到中介传导作用。对此,我们只有加快国有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的步伐,才有可能实现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运作。首先,我们认为所有制决定体制,体制决定机制,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要继续完善,解决我国国有银行长期所有者虚置的现象,实现国有银行所有者和经营者激励兼容的市场化运作。其次,按照现代企业的组织原则,重组国有银行的内部组织和机构体系。再次,建立规范透明的财会制度,强化股东、外部监管机构对会计信息的监督和。继续完善利率定价机制,强化内部利率管理部门的职能,明确管理的原则、决策程序、授权管理办法等内部规章制度,建立法人集中统一的利率管理机制。最后,建立科学的成本定价、内部授权、利率风险预警等先进的管理制度。此外,我们还应放宽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组建一批新的商业银行,为利率市场化引入竞争机制。

2.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利率开放之后,要保持资金市场秩序,不能像过去那样靠行***命令来实现,而必须依赖灵活有效的金融监管。首先,金融监管要摆脱行***干预,***自主地进行;其次,要落实金融监管责任制,实行层层负责;最后,要尽早制定科学的监管标准,引入先进的监管技术和监管手段。

利率市场化篇3

来自工行的分析人士表示:市场化是汇率改革坚持的方向,这对企业和市场来说都是好的。当前中国正沿着市场化方向稳步推进汇改,最大的特征就是要让市场供求决定汇率。这一提高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的措施适应了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发展,也为正在推进的各项金融改革创造了条件。

中信银行***委员朱加麟:利率市场化没有改变客观存在的金融服务需求,但利率市场化却显著地改变了银行业提供金融服务的能力。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只能在有限范围内为客户提品和服务,而随着利率管制的放开,商业银行经营自主性提升,能为客户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从而通过更好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取得更大的发展。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这是一个重大的***策变化(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充分表明了央行向真正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坚定的一步,但估计对短期利率并不会带来冲击性的影响,造成利率的实质性的变化更多根据资金的紧张状况而改变。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埃斯瓦尔・普拉萨德:中国央行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是走向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也是建立更有效金融体系的必要条件。中国新领导层已从口头和行动上释放出推动市场化经济改革的强烈信号。中国***府已认识到,这些改革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平衡和可持续增长非常重要,同时也有助于减少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蕴藏的风险。

英国巴克莱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常健: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是央行和新一届***府推进更加市场导向改革的信号,但短期来看这一措施“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德国北德州立银行金融专家弗雷德里克・昆泽表示:中国进一步放开存款利率管制值得期待。过低的存款利率阻碍了大多数中国人的财富积累,因此导致消费和内需不发达。

总把关:苏丽霞

栏目主持:黎 风

利率市场化篇4

[论文摘要]经过多次利率***策调整,我国利率体系改革积累了不少经验,这在当前宏观经济稳定、金融市场初具规模、人们对利率波动敏感性和预期心理不断增强的形势下,无疑已使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向前推进了重要的一步。但是,现行利率管理体制中利率改革的基础条件、传导机制与外部环境尚不完备,直接影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全面实施。

一、利率市场化的内涵

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的过程。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如果市场竞争充分,则任何单一的经济主体都不可能成为利率的单方面制定者,而只能是利率的接受者。

利率市场化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内容。

(一)金融交易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金融活动不外乎是资金盈余部门和赤字部门之间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金融交易主体应该有权对其资金交易的规模、价格、偿还期限、担保方式等具体条款进行讨价还价,讨价还价的方式可能是面谈:L招标,也可能是资金供求双方在不同客户或者服务提供商之间反复权衡和选择。

(二)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应由市场自发选择。同任何商品交易一样,金融交易同样存在批发与零售的价格差别;与其不同的是,资金交易的价格还应该存在期限差别和风险差别。利率计划当局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对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进行科学准确的测算。相反,金融交易的双方应该有权就某一项交易的具体数量(或称规模)、期限、风险及其具体利率水平达成协议,从而为整个金融市场合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利率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

(三)同业拆借利率或短期国债利率将成为市场利率的基本指针。从微观层面上看,市场利率比计划利率档次更多,结构更为复杂,市场利率水平只能根据一种或几种市场交易量大、为金融交易主体所普遍接受的利率来确定。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同业拆借利率或者长期国债利率是市场上交易量最大、信息披露最充分从而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市场利率,它们将成为制定其他一切利率水平的基本标准,也是衡量市场利率水平涨跌的基本依据。

(四)***府(或中央银行)享有间接影响金融资产利率的权力。利率市场化并不是主张放弃***府的金融调控,正如市场经济并不排斥***府的宏观调控一样。但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府(或中央银行)对金融的调控只能依靠间接手段,例如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影响资金供求格局,从而间接影响利率水平;或者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影响商业银行资金成本,从而改变市场利率水平。在金融调控机制局部失灵的情况下,可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金融行为进行适当方式和程度的窗口指导,但这种手段不宜用得过多,以免干扰了金融市场本身的运行秩序。

二、利率市场化的动因

(一)利率市场化的最主要动因在于,它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就在于,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而资源的配置首先是通过资金的配置完成的。这就要求资金的价格商品化,由市场供求决定,使投融资主体根据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要求公开自由竞价,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利率管制。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竞争垄断模型来分析利率在管制和市场化情况下不同的福利效应。

完全竞争的借贷市场暗含着的前提条件是:第一,构成借方的诸多借款人是完全竞争的,构成贷方的诸多贷款人是完全竞争的,资金的借贷双方也是完全竞争的,因而,借款和贷款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左右借贷市场的价格,只能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第二,借贷双方都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借方或贷方,任何一方影响市场价格的变动另一方立即会做出有利于其边际效益的理性反映。第三,借贷双方对信息的占有是充分的。

(二)由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率市场化动因。①加入WTO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国际化成为世界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也带动了国际贸易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金融业应进一步创造条件逐步实现与国际金融接轨,而条件之一就是以利率和汇率为中心的金融商品价格形成市场化。②迎接网络经济的需要。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网络经济无疑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网络银行是银行业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一项创新。网络银行迅猛发展的一个原因在于它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由此带来服务的价格优势。

三、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决定了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会也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根据国际经验,结合我国目前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总体思路。根据实际情况,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总体思路可考虑为:

(一)放松对商业银行的利率管制与培育货币市场并举,提高货币市场上形成利率信号的导向作用,逐步形成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有管理的同业拆借利率,初步建立起以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为引导、以同业拆借利率为基础的利率体系。

(二)在放松商业银行不同货币利率管理中,应当先放松对外币利率的管制,后放松人民币利率的管制;对商业银行的不同业务品种,应当依据不同市场主体对于利率信号的敏感程度,遵循先批发、后零售的顺序,先放开贷款利率,后放开存款利率;对于存款利率,先放开大额存款利率,后放开小额存款利率。

(三)在放松贷款利率管制的进程中,及时扩大利率的浮动幅度,简化利率种类,逐步健全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体系,并在国有银行完全商业化的基础上,使我国的金融业与国际接轨。

四、推进利率市场化的***策的配合

当前,利率市场化的思路和方案已经基本明晰,当务之急是积极创造条件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防范和化解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蕴藏的各种风险。从目前看,推进利率市场化应当有以下***策的配合。

(一)加快进行国有企业的债务重组与制度创新,硬化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特别是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对投资效益、资产质量、财务状况的出资人约束机制,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借贷行为的合理化。

(二)推进商业银行制度建设,强化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加强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金融监管,确保银行体系内的有序竞争。

(三)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尤其是货币市场,放宽中央银行对货币市场的限制,以便发现资金的市场价格,并以此作为中央银行进行利率***策操作的参照指标,依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灵活进行调整。

(四)加大货币***策的实施力度,发挥中央银行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创造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保障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顺利进行。

(五)把握好利率市场化与金融业开放的关系。吸收东亚地区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教训,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时,一定要把握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节奏。

参考文献:

[1]李凤玲,《对利率市场化的浅析》,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第6期。

利率市场化篇5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银行;启示

引言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利率市场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一方面扩大了银行业的投资领域和投资渠道,并对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产生巨大影响,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增加银行的投机性和冒险性。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实现利率市场化,而在我国直到1996年才逐渐开展利率市场化改革,随着市场的发展,这一改革已逐渐步入攻坚阶段。

自2010 年底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再次提出“推进利率市场化”以来,利率市场化已成为当前的金融热点之一。重提推进利率市场化,是通货膨胀压力及人民币国际化加快背景下宏观调控的需要,是规范民间借贷、加强金融监管的需要,更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

国际经验

(一)美国

美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开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1980年,美国颁布了《吸收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标志着利率市场化正式启动,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的进化过程,采取放松利率管制的举措,即放松美联储Q条例的管制,使金融体系逐步实现自由化。并针对法案和***策在实际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缺陷进行有效的完善,从而不断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深入进行。

由于利率改革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初期,Q条例对银行资金来源管制的放松程度不够,导致脱媒效应仍然存在,利率市场化程度不够。直到1982年《加恩-圣杰曼吸收存款机构法》的出台,才从根本上解除了Q条例对金融市场的管制,使得各个金融机构可根据市场利率的整体水平来制定市场策略,从而使美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大大加快。到了1986年上半年,大多数的商业存款利率以及贷款利率均不再受到限制,标志着美国已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

(二)日本

日本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日本建立了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扩大金融市场,为利率的市场化构建了优良的市场环境和基础,然后,日本出台了一系列的***策和法规,为日后利率市场化提供了法律依据,与此同时日本致力于建立利率市场化的配套措施,例如放宽对金融机构、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限制,放松自主定价,并使交易自由化。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一方面根据法规暴露出来的问题不断完善法规与***策,使利率市场化得以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用法规来约束利率市场行为,使金融改革在市场规律中稳步前进。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到1994年日本已经全面放开了利率限制,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应当说日本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相对成功的,然而日本利率市场化也有失误之处,例如利率市场化的同时也促成了银行投资的冒险性和投机性,导致银行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及股票等市场,市场上自由资本大幅降低,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损失了大量的资金,引发了经济危机。

(三)俄罗斯

俄罗斯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较为激进,在经济转轨的初级阶段,俄罗斯出台了一系列***策,旨在迅速推行金融自由化,以便早日实现利率市场化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俄罗斯首先大刀阔斧地采取金融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手段,打破原本银行体系国有垄断的局面,实行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并行的双轨制银行体系,一时间各种私人银行、外资银行以及股份制银行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一方面,多元化的银行体系将有利于各个银行之间的公平竞争,促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另一方面由于***府放松了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控制,在改革初期又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和管理经验,以及金融法律制度方面的不健全,导致了恶性竞争等搅乱市场的行为,从一定程度上不但没有使银行、金融业得到发展,反而使得银行工作效率下降,因此,俄罗斯激进式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效果不佳,被公认为是金融改革较为失败的国家,可引以为戒。

(四)阿根廷

阿根廷是第一个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拉丁美洲率先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家,早在1971年,阿根廷***府即开始部分利率市场化方面的尝试,但由于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率先实现了市场化,使得商业银行的大量资金被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吞噬,导致阿根廷第一次利率市场化改革不幸夭折。在1975年,国内通货膨胀加剧,阿根廷重启金融改革,试***再次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首先,***府取消了贷款的利率限制,并逐步放宽对储蓄存款利率的限制,直至取消。从而阿根廷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全面实现了利率自由化。但由于相关配套法规的缺失,导致金融市场秩序的混乱,一时间,国内利率迅速上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放贷热情高涨,而借贷的企业由于还不起贷款而纷纷破产倒闭,使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坏账增多,大量资金外逃。与此同时,由于利率长期被高估,导致实际利率脱离了经济面,随着时展,终究要迅速降低,由此引发了债务危机。此后,阿根廷又重新对利率进行管制,之前为利率市场化改革作出的努力全部付之东流。

对中国的若干经验启示

(一)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从世界上较为典型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可以得出,要使利率市场化稳步进行,降低金融风险,就必须首先要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从俄罗斯和阿根廷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来看,若没有宏观经济的稳定作为基础,利率市场化就会根基不稳,最终成为“空中楼阁”。例如在国内财***赤字严重或者货币供过于求的局面下,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为脆弱,难以承受利率的波动幅度过大,如果此时贸然开展利率市场化改革只会加剧金融风险,进而可能会导致经济和金融全面的衰退,引发经济危机等。因此,要开展利率市场化改革,前提就要保持财***收支平衡,同时控制货币的供求关系,加强宏观调控措施,稳定物价水平,防止通货膨胀,保持实际利率的稳定,只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才能增强***府的底气和国民的信心,增强人们对市场的预期,从而使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在平稳中前进。

(二)金融业务的创新

从美国和日本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功经验来看,要想使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入,还要打破国有银行垄断的局面,进行金融界的产权改革,同时需要创新不受利率限制的大额金融产品,并不断推出新的银行业务,放开利率管制的同时,创新出具有市场性质的金融新产品,与此同时要配套相应的法律法规使这一些列经济活动有法可依,使金融创新与利率市场化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推动,从而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私人银行以及股份制银行数量稳步增长,随着***府一系列金融***策的出台,***府正逐步放松对金融市场利率的干预,而随之而来的是银行及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陆续推出了各类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的利率不受限制,因其品种丰富、利率较高、可选择性较强等特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这些理财产品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储蓄存款的单一方式,一方面使广大群众从投资市场中受益,并逐渐从心里潜移默化地接受利率市场化的概念;另一方面也使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得以保证。因此,采用金融业务的创新,可以使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行得以顺利推进。

(三)建立健全高效率的银行体系

从美国和日本利率市场化改革相对成功的经验及其他各国失败的教训中可以看出,如果说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是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础,而进行金融产权的改革以及对金融业务的创新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手段,那么建立健全高效率的银行体系则是利率市场化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实际改革过程中,***府要发挥指向性作用,引导建立健全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效率的银行体系。要建立健全高效率的银行体系,首先就要规范好银行、金融机构的市场秩序,对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绝不姑息,坚决严惩。另外,要努力提高金融机构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市场积极性,优化市场配置,使银行体系得以高效率的运行,以此带动整个金融市场体系的改革。

应当看到,当前我国在建立健全高效率银行体系方面的业务正在逐渐开展,但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由于历史以及传统的原因,某些国有银行的产权改革进程相对滞后,导致其在银行体系中处于薄弱的一环,与众多商业银行及外资银行等相比其运行效率较为低下,严重影响了利率市场化整体进程。因此,要进一步深化银行产权改革制度,加快其市场化脚步,使国有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逐渐同步,同时进一步降低***府对银行利率的干预,在银行内部建立顺应时展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其业务水平,提高自主定价的能力以及抗金融风险的能力,从而提高银行的效率,促进利率市场化的发展。

(四)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从各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经验来看,要想使利率市场化在改革过程中不出差错,或者即便出现问题也能及时发现并及时得到解决,就必须加强市场的监管力度,以防止金融市场的不良行为和扰乱市场秩序的事情发生。

在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同时征服适当放宽了对利率的限制,各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有了自主定价的权力,在有利于市场良性竞争的同时也给了恶意竞争行为以可乘之机。因此,为了防止有利用不正当手段而损害金融业整体利益的行为,***府以及银行业协会要加大对银行定价行为的监管力度,杜绝恶意抬价等现象。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成立时间较晚,因此缺乏相关的监管经验和对紧急事件应变的能力,表现在各个监管部门在监管工作上的配合协作能力不足以及监管机构设置不科学等。同时由于没有相对成熟的金融业监督制度,同时监督手段匮乏,导致监督工作效率低下,使我国金融监管机构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借鉴西方国家在金融监管工作中的成功经验,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完善金融问责制度,使金融监管规范化、制度化,要按照市场化要求不断完善一套与国际接轨并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关监管法规制度。同时要建立行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并提高监管工作的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监督的工作效率,使利率市场化改革能够得到持续、健康、有序的运行。(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许崇正.中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J].经济学家,2011,(1).

[2]孔丽娜,郑新.拉美国家利率市场化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金融,2011,(4).

[3]胡荟,刘明彦.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趋势及影响――基于国际经验的分析[J].银行家,2011,(5).

[4]江春,刘春华. 经济转轨国家利率市场化的制度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2006,(1).

[5]胡新智,袁江.渐进式改革: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理性选择――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2011,(6):132~145.

利率市场化篇6

存款利率市场化不是利率完全市场化的标志,也不是利率市场化的结束。 利率市场化完成的标准

不了解利率体系和功效的人也许会认为,存款利率放开了,利率市场化就完成了。事实远非如此。

贷款和存款利率是商业银行的利率,存款利率市场化了,也只是商业银行的利率完全市场化了,商业银行通过市场机制可以自主定价,从而形成一个市场价格。

但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后的价格未必是市场均衡价格,也未必是市场决定的价格,因为商业银行的利率定价机制或利率形成机制并不清晰,即商业银行的利率是根据什么机制形成的?这个问题没有回答。因此,存款利率放开不是利率完全市场化的标志,即使存款利率放开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依然没有结束。

利率市场化完成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利率市场是统一的,资金价格是统一的,而不是多元的、多重的。比如,我国曾经有过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阶段,生产资料的价格市场化就没有完成,我国也曾经有过人民币汇率多轨制的情况,有***汇率,有调剂汇率,有黑市汇率,汇率市场化就没有完成。股票也有过多轨制价格,国有股、法人股、流通股,不同股的价格不同,这些都是市场不统一、价格不统一的表现。

利率市场化是否结束,是否完成,还需要看利率是否存在多重价格,资金市场是否统一,如果商业银行的资金依然区分为数量管制和非数量管制,表内和表外的资金价格就很难统一,即使放开了存款利率,也不能说利率完全市场化了。表外业务的资金价格可能高于甚至远远高于正常的资金价格,或者完全相反。这是因为被管制的资金数量有限,而脱离管制的资金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央行利率能够有效地发挥调控作用,具有敏感性是利率市场化的根本标志。贷款存款利率是商业银行对存款人和贷款人的利率,是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价格的市场化,不能说商业银行的存款贷款利率市场化了,利率市场化就结束了。还有商业银行、金融机构资金交易价格——资金拆借利率的市场化,即使这部分利率市场化了,不过是金融机构的利率市场化,不是全部利率市场化。

利率体系中,起重要和决定性作用的是中央银行利率,中央银行的利率是基础利率,是市场调控利率,也是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利率,商业银行和市场的资金价格——利率都是跟随央行利率变动而变化的。

因此,利率市场化的真正标志是中央银行的利率实行了市场化,这才是完全的利率体系的市场化。央行利率市场化的标志是什么?市场对央行利率的调整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央行利率的调整在市场形成了有效的传导效应,否则,即使央行形成了调控利率,但这个利率不能有效引导市场资金配置,利率市场化依然没有完成。

央行利率具有有效的调节和调控作用,取决于三个因素:

一是商业银行自身是否完全是市场机制,即自负盈亏,有破产倒闭机制,如果商业银行一出现风险和市场压力,中央银行就提供流动性保护,或者作为最后的贷款人出手援助,利率市场化就不完全,也不会对商业银行形成压力,利率市场化就是形式主义,为了市场化而市场化。

二是社会形成了长期国债收益率曲线,而在我国要形成长期国债收益率曲线不容易,它需要社会相对形成了合理的平均利润率曲线,如果行业利润率差距太大,资金集中到少数部门,社会对国债收益率变动不敏感,就无法形成有效的长期国债收益率曲线。长期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形成,还需要社会物价相对稳定,并处于较低水平,如果物价波动太大,或长期物价水平过高,也难以形成有效的国债收益率曲线。

三是商业银行的生息资本必须频繁大量交易。有专家认为,银行每天交易的资本占银行生息资本50%-60%才行。如果银行生息资本交易不频繁、规模小,其对央行利率就不会敏感。 利率市场化后的资金价格

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告诉我们,商品价格是由商品的供求决定的,而影响商品价格波动的因素则远非商品供求所能解释,货币供应、预期、投机、局部不均衡、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本身也影响商品价格。

如果承认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也应该承认资金的价格是由资金的供求决定的,商业银行的存款和贷款本身虽然也有资金供求,但是,这不是决定性的。社会资金的最终供给人和决定者是中央银行,货币是中央银行发行和印刷的,因此中央银行的资金供求和资金价格才是决定市场资金价格的本源。当然,和商品价格波动因素复杂一样,中央银行的资金价格也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流动性状况、经济和资金结构、经济增长速度、就业、国际收支状况、外汇占款、物价水平等,其中中央银行在不同阶段关注的目标不同,对资金价格影响也会不同。

中央银行的资金供求决定价格到底如何形成?这好说不好做。

实际上,央行的资金供求也只是影响价格波动,真正决定央行资金价格水平的依然是其他参照指标,尤其是社会平均利润率和物价水平,而不是国债收益率曲线。在长期国债发行之前,中央银行已经存在了,中央银行的利率也已经有了,无论它调控的是央行自身利率,还是商业银行利率,央行利率的参照系已经存在,而这个参照系是什么呢?就是社会物价水平和社会平均利润率水平。

社会平均利润率水平决定着借贷者的利率水平,商业银行的利率不能把企业的利润全部吃掉,中央银行提供的资金也不能把商业银行的利润全部吃掉,因此,社会平均利润率水平决定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利率水平;而资金一旦在社会形成供求,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才能放款,商业银行就必须考虑与存款人分享收益,整个收益的分享决定了存款利率必须低于贷款利率,而存款利率低于贷款利率的水平多少,需要考虑社会物价水平和存款意愿、投资渠道、资金管理成本等。商业银行考虑的这些因素,也是中央银行的基础利率必须考虑的。

随着市场的发展,中央银行的利率决定不仅要考虑存款和贷款利率水平、物价水平,还需要考虑资产价格变化和泡沫,预防金融危机,保障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等。当国家债券市场产生以后,需要考虑国家债券的价格,因为国债也是从国家利益角度考虑问题的,央行利率原则上不能过分推高国债利率,增加国家债务负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欧洲央行把基准利率降低到零,就是考虑不能增加***府债务本息负担。

由此可见,央行利率形成机制很复杂,但基本上应该遵循社会平均利润率曲线、长期物价曲线、国债收益率曲线和资产价格曲线去考虑,有时候甚至要考虑汇率,但基本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前两个因素,其他因素是后来增加的。当决定央行的基准利率因素多样化以后,不同因素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情景下的作用不同。

有时候抑制泡沫因素重,就提高基准利率,促进增长和就业占据主导地位,就降低基准利率,美国、欧洲救助危机则将基准利率降低到零,而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亚洲危机国家则大幅度提高隔夜拆借利率。

为了吸引资金和汇率升值则提高基准利率,有些国家则降低利率汇率升值,如2009年-2012年金融危机期间的欧元区利率降低,汇率则升值。当这些因素的力量不一致甚至矛盾的时候,看哪个因素更重要,利率工具调节无效,则采用货币数量工具或其他***策工具。 利率市场化目的与当前特征

利率市场化就是要消除对利率的行***管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形成统一市场和统一资金价格;消除市场垄断和市场壁垒,有效地引导资金和资源合理配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正义、秩序和规范,促进经济和金融稳定可持续发展。利率市场化不是为了市场化而市场化。

当前机制下,利率市场化仍然是一个有限的市场化。

中央银行仍是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商业银行没有破产倒闭机制,也没有存款保险机制,市场流动性紧张,中央银行即提供流动性,以致商业银行期限错配引起的流动性紧张,中央银行也保障供给,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风险的担心和救助,使得目前的利率市场化不是市场在起决定性作用。

商业银行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状况没有发生根本扭转。这种国家信用表现为商业银行董事长、行长是中央任命的,而副行长级是中组部同意的,地方商业银行领导是地方***和***府任命的,***和***府办银行的机制没有改变,不是完全的市场行为,因此,其信用也是国家和地方***府信用。

不仅如此,主要商业银行,中央***府、地方***府或财***占有很大的股份比重或股权。

商业银行、地方***府融资平台、国有企业现在及今后一个比较长的时期之内,难以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破产倒闭机制。以上特征决定了商业银行的信用的***府化和国家化,也意味着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人员的使用和业绩考核机制难以市场化决策、考核、奖惩和淘汰。

因此,完全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更多体现在民间金融而不是正规金融体系。

利率市场化的二元现象非常突出。银行表内业务严格监管,表外业务相对宽松管理。表内资金需要交纳存款准备金,存贷比率有控制,资本充足率、贷款拨备率有要求,贷款规模增加有增量控制,而表外业务没有这些控制;两种资金价格机制。

存款利率有管制有浮动,而贷款利率已经市场化,存款管制利率与理财市场化利率并存。

境外人民币和境内人民币的利率存在差价,本土人民币离岸金融与在岸金融并行;体制内和体制外——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并行。前者利率水平相对合理,管理规范,风险可控,是国家信用,破产倒闭可能性小;后者利率完全市场化,存款和贷款利率水平相对较高,具有市场吸引力,管理成本低,但不规范,缺乏国家信用,一旦风险失控,企业信用不足以树立民众的信心,存在破产倒闭的可能。

利率市场化的二元结构,对银行来说,催生表外业务发展,催生理财产品膨胀,催生追逐表外业务的高利率,导致存款和贷款利率高企,利率没有形成竞争;对国债和股市来说,高企的利率导致国债价格下跌,股市资金成本提高,对股市长期发展不利;对企业来说,资金成本提高,资金集中到利润率高和回报高的企业,尤其是房地产等企业,抬高了社会成本和物价,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国际收支来说,吸引外币资金进入,资金套利增加,本外币资金跨境套利合法化、制度化,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

当前利率高企原因及影响

利率高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长期以来民间融资的利率高。虽然我国很长时期内实行利率管制,但民间借贷利率在贷款利率市场化之前就一直很高,年化利率至少在15%-30%之间,民间借贷往往将司法解释的贷款利率4倍作为借贷的标准,甚至远远超过。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是贷款利率市场化之前高利率的典型缩影。

我国民间融资利率高,不仅是历史习惯,也是因为民间对资金需求大,农村土地、林地、蔬菜大棚等承包权、经营权不能抵押,宅基地等不能抵押,在《担保法》规定的担保物之外,应收占款、库存、半成品、原材料等大量动产和不动产不能抵押,使得民间借贷资金成本高昂,企业利润相对微薄。

这种长期以来的习惯,形成了中国金融和实体经济的特殊生态,尤其是农村经济和金融的特殊生态。受高利率和资金需求的驱动,正规金融也将相当一些资金投入到民间借贷。

民间融资高利率也在于高风险,利率要覆盖成本,但根本问题在于食利者过于贪婪,高利率成为习惯、社会风气之后,高利率提高了劳工成本、社会生活成本,所有金融机构的资金也都参与其中。

二是宏观***策调控本身。首先是***策确定的利率高,我国贷款利率远远高于同期的国际贷款利率。2001年以来,我国利率远远高于国际利率,即使在美国欧洲金融和债务危机阶段,国际商业贷款利率只有1%-2%之间,我国人民币贷款利率在5.8%-7%以上,目前更高。***策确定的利率高,是因为我国物价水平相对高。但物价高,又是外汇占款高、货币供应量宽松乃至过快增长所导致。

其次是***策调控,抬高了受控制行业的资金价格。2007年以来宏观***策压缩所谓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钢铁、有色、水泥、玻璃等行业信贷受到控制,而2009年危机以后,这些行业的发展超出了***策的判断,不仅价格高涨,产能也迅速扩张,这些行业以高利率吸引资金,催生了信托、理财和委托贷款、承兑汇票等影子银行业务的发展,资金大量流向这些行业。由于价格上涨幅度大,企业可以承受高利率。

目前,虽然钢铁、有色等行业产能过剩,价格下跌,承受不起高利率的资金成本,但它们也愿意从银行贷款(或者银行希望它们贷款),然后企业放高利贷去谋取利润以弥补损失,银行也愿意借助大企业把贷款指标用出去。而房地产的价格持续走高,吸引大量资金直接和间接从事房地产项目投资。2007年以来,房地产企业实到资金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37%,2013年1月-10月占36.44%,预计2013年房地产企业实到资金有望达到16万亿元多人民币,比去年增长33%以上。房地产企业2012年上半年筹集资金的成本达到20%-30%,2013年只有10%-15%,虽然有所下降,但带动了全社会的资金利率走高。

最后是***策反复。金融危机以来,***策在早期阶段支持地方***府融资平台发展,使地方从中获益很多。但地方债务加重以后,***策开始限制融资平台从银行直接获得贷款,迫使地方***府通过银行表外业务获得资金,这也抬高了资金价格。由于行业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周期景气,地方***府融资平台的需求,也催生了大量信托和理财产品,从而使资金价格居高不下。虽然目前对***府融资平台控制趋向严厉,但地方***府变着花样吸引高利率的资金,助长了利率高企。

三是二元金融制度下的利率市场化逆向改革推动资金利率上升。2010年以来,为控制信贷规模扩张,中央银行恢复了表内业务——信贷规模数量控制,而表内和表外业务两种管理制度,民间金融和正规金融两种体制,在利率市场化机制下,导致市场出现两种资金价格,表外、民间资金价格远高于表内、正规金融资金价格,其幅度在50%-100%以上。

为规避监管和数量控制,为追逐高利率,银行则尽量做大表外业务,或者与民间金融机构联手放高利贷,表外业务迅速扩张,而表内业务增长相对缓慢,从而导致大量存款搬家转变为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和委托贷款、承兑汇票等,有些银行的表外业务甚至超过表内业务。

金融改革和利率市场化的方向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让市场从分割、垄断走向统一、公平和竞争,让资金从多重价格趋向统一价格,但目前的体制却将统一市场拆分为二元市场,将原本统一的资金价格制造为合法的两种价格,让金融体制在某种程度上回到了以前的价格双轨制、汇率双轨制和股票双轨制时代,出现了利率和贷款的双轨制度,让利益集团合法合理谋取暴利。

信贷数量控制和利率市场化结合,是利率高企的制度因素。

四是银行等金融机构自身原因。首先,存款指标和利润考核、工资挂钩等压力,迫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将利率抬高。

其次,银行机构之间的竞争,让存款人有了很多种选择,使银行不得不上浮存款利率,或者把存款转化为理财产品。

再次,期限错配。一些银行追逐利润,发展了大量的表外业务,而表外业务的相当部分资金是长期资金,尤其是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项目,银行不断发行新的理财产品来替代到期产品,产品一旦到期不能兑现,就必须从银行间市场进行短期拆借,银行间市场利率就会飙升,这反过来推高理财产品利率。2013年6月和12月的银行间市场利率大幅度上涨,使理财产品的平均利息大大提高。

最后,银行内部信贷指标和行业信贷控制等,使借款人和放贷人以及各种中介变着法子从银行将资金套出,而这也加大了资金成本,抬高了利率。

利率高企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贷款利率放开以后,银行贷款利率并未形成竞争,大中企业议价能力强,不缺乏资金,利率本来就低。而小微企业、效益差些的企业,得到的资金更少,贷款利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提高了。企业贷款出现了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两极分化现象。对大中企业的贷款也没有形成竞争,中小银行缺乏资金实力和降低贷款利率的实力。

虽然我国企业的利率承受力历史上好于国外,但长期下去,实体经济为金融打工,风险增加;利率高企,使得国债资金和企业债资金等成本提高,发行困难,银行资产期限错配导致资金紧张,会使利率长期居高不下。理财产品利率提高,将导致存款利率上浮的全面执行,而这加剧银行利率竞争。

目前,在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一种现象:很多企业不愿意从事实体经济及其研发投入,好的企业越来越好,因为效益好、发展好,银行愿意贷款给企业,而企业将这些资金再做民间借贷;差的企业越来越差,筹集资金成本越来越高,不堪重负,很多小微企业面临破产倒闭压力。

二是有利于抑制房地产价格。2014年及以后可能是房地产市场的转折年份。高利率对房地产已经持续了多年,目前的供求状况发生了转变,城市核心区与郊区价格冰火两重天,核心区住房成为奢侈品,有价无市,如果税收和登记制度出台,甩卖的增加会导致价格下跌。

利率成本提高,使得住房贷款负担增加,也使得银行表内业务的贷款量相对减少。国际经验表明,高利率持续时间越长,离危机的时间越短。目前,房地产价格已经在顶部,利率高成本不堪承受,北京400万元以上的住房出手困难。

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雾霾的恶化,将导致环境治理力度加大,企业成本提高,个人收入下降,购买力将下降。此外,银行利润增长下降,也使具有购买力的就业人员工资减少,购买力下降。投资购买住房成本加大,风险加大,购买将大大减少。按照目前的贷款利率偿还,外加税收成本,未来住房盈利的空间有限。这些因素作用下,住房的价格下跌,可能来得快,也可能缓慢,但总体是下降。

有利于抑制股市泡沫。高利率对股市不是好消息,会导致股市价格暴跌。尤其是银行间市场利率提高时更是如此。

有人认为,房价下跌,大家把住房卖掉,很多资金会到股市去。虽然会出现这种状况,但股市的容纳量太大了,市场没有那么多流动性来抬高股市价格,而是在一次一次地下跌,让进入的资金损失。大家都卖房,价格下跌,房地产股票急剧下跌,金融股下跌,这两个权重股下跌,市场难以有好的投资预期和氛围。股市价格的相对稳定,有利于抑制股市泡沫。

总的来说,利率高企难以判断其好坏,也许,中国需要一段时间的高利率来促进结构有效调整。

上述分析的结论是,在二元金融背景下,很难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关键在于统一资金管理制度,或者对表内和表外都进行数量控制,或者都不进行数量控制,只有这样,利率市场化才能实现公平和正义。

利率市场化篇7

首先,利率市场化能够辅助商业银行划分客户,根据市场反应出的风险针对不同客户进行定价。对风险小、信誉好的客户适当放宽利率水平;对风险高、信誉较差的客户则提高贷款利率,以弥补未来成为坏账所造成的损失。同时,针对客户推出不同层次的金融产品,实现“产品导向”向“客户导向”的转变,达到利润最大化。[1]其次,利率市场化会刺激我国银行提高业务水平,改进经营方式。目前我国已经放开贷款利率,利率水平可以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由商业银行自主决定,这就避免不了“打价格战”,贷款利率下调;而未来存款利率放开,也会由于竞争导致存款利率上浮。这就会压缩存贷款利率差,降低银行业的传统业务盈利。所以,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在未来逼迫商业银行进行自主创新,研发新产品,寻找新的盈利和经营模式,并与较为发达的外资银行自由竞争,破除垄断,从根本上解决因经营模式单一、产品范围窄而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阻碍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许多积累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也随之显现,阻碍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

(一)部分国有企业行为不规范,市场竞争环境不公平并非所有国有企业产权都很明确,产权不清导致企业缺乏预算和成本约束。出于***绩考虑,管理者更多关注扩大企业规模,因此就会出现盲目融资等情况,而忽略了融资成本可能过高的问题;经营效率低下、资源使用的浪费,也使国有企业对利率缺乏弹性,资金得不到充分和灵活使用。此外,部分国有企业盲目跟风、过度涉及无关产业链,会增加逾期风险,甚至影响主营业务盈利性。同时,由于银行信贷是国有企业主要融资方式,一旦经营出现问题,银行面临的违约风险也将进一步上升。反观民营企业,融资条件苛刻,***策扶持力度不够,经营环境无法与国有企业相媲美;再加上近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进出口行业有所下滑,内外环境的压迫使部分中小企业破产倒闭,更加剧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这种利率上的不公平竞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对资金供求状况的判断,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和利用。

(二)国有银行垄断经营阻碍利率市场化首先,我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界定不明晰,激励机制不健全,还无法成为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他们都在各自的主要营业范畴中处于垄断地位,导致银行业竞争不充分,其他金融机构不能正常参与市场竞争,阻碍了利率市场化。失真的资金价格不但会影响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还会影响中央银行对货币供求状况的判断,甚至使货币调控偏离正确方向。当然,利率市场化会引起金融机构展开激烈的客户竞争,很有可能促使存款利率上浮和贷款利率下调,甚至有可能出现“利率倒挂”现象,这会阻碍针对不同客户群进行差异化定价;[2]如果没有有效监管,很有可能违反规定发放“人情贷款”,加剧金融腐败。另外,随着我国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加上社会以向国内银行贷款融资方式的比重在逐年下降(见***1),以贷款为主营业务的银行也将有利润下降趋势。[3]这就使得银行必须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丰富金融交易种类,完善团队服务,从而在激烈竞争中拔得头筹。其次,外资银行可能依靠自身信誉优势,从国际金融市场获取低成本资金,再以较低利率贷给国内企业,进行“信贷倾销”,国内银行很可能遭受空前竞争压力。

(三)金融市场不发达,很难化解利率市场化风险完善发达的金融市场可催生多种金融产品和工具,从而能有效规避利率市场化风险。但是当前,严重分割的金融市场阻碍了不同金融产品的替代,市场流动性较低,不同金融产品利率差异性较大,尚未形成真正市场化利率体系。此外,我国的基准利率一般是以银行存款利率为标准;而根据利率市场化比较发达国家的经验,基准利率一般是以国债利率为标准。但是当前我国利率种类不足,国债利率种类远达不到市场要求,货币借贷市场、国债回购市场和票据市场之间联系不够,无法形成真实有效的基准利率。并且,多数国债利率是要高于银行存贷款利率的,银行融资受到国债市场挤压,影响经济发展。

(四)金融预警风险能力不强,监管体制亟需改进目前,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在风险预期方面尚有欠缺,无法保证未来利率水平平稳。同时,部分金融机构的无序竞争也体现出我国监管体制漏洞,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促使我国加强交叉业务,开拓混业经营模式,但目前分业监管还难以有效适应这种趋势。2.金融机构监管模式主要是合规式,缺少风险防范的高科技手段,金融风险无法得到有效预警,监管效率较低。3.对外资金融机构监管力度不够,还缺乏对外资银行风险掌控的能力。这要求必须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体系和风险防范意识,从而缓冲和防范利率市场化风险,保护我国金融市场安全。

三、利率市场化的对策建议

回顾国际市场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教训,成功的利率市场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管理部门和市场主体同心协力,不断深化改革。

(一)建立现代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创造公平市场竞争环境首先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使国有企业向公司制、股份制等多元化企业迈进,真正做到产权明晰、***运作、自负盈亏。其次,在资金使用上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和效益最大化机制,提高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能力,充分发挥市场对资金的有效利用,顺利传导和实施利率改革***策。第三,关于当前部分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低、营业范围杂等问题,***府应积极引导国有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模式,根治资金滥用问题,防止其因涉及过多无关行业而破坏金融市场竞争秩序。此外,平等、公平的竞争环境是利率市场化的前提。因此,***府应当公平对待每一家企业,资源成本、税款征收和财***补贴应使用统一标准,彻底改变当前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局面。

(二)健全商业银行经营体制利率市场化会刺激我国银行业改革,促其向更广和更深层次发展。少数银行会在激烈竞争中因规模较小、产品单一、管理落后等被逐步淘汰。但多数银行会从正面迎接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拓展经营范围,改善监管模式,有更广阔发展前景。我国银行业要积极改革创新,完善经营体制。一要建立有效的产品定价机制。商业银行应根据利率市场化成功的发达国家案例,改变过去围绕法定利率上下浮动的原始定价方式,采用科学的利率定价模式,例如贷款定价法、资本收益率定价法、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法等。二要拓展多元化经营。商业银行要创新经营模式,转变以往对存贷款这一主营业务的依赖,提高经营效率和非息收入的比例,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三要逐步消除垄断经营。大力发展非国有商业银行和中小型银行,完善监管体系,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四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应该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针对不同市场、不同客户群进行差异化经营。大银行由于具有雄厚财力和高层次人才,应主要扶持国家重点项目,创新金融产品,开拓海外市场;中小型银行则应重点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服务。

(三)加快金融市场建设,完善利率结构完善、健全的金融市场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完善利率市场结构。第一,要大力发展货币市场。不断增加国内外市场参与者和货币产品的交易种类,构建统一的结算体系,从而使中央银行能更有效地调控我国货币市场,使之成为具有核心影响力的金融市场。第二,加大直接融资力度,扩大融资工具开发,使存款得到有效利用。第三,加快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扩大金融期权、期货市场规模,丰富产品品种,完善期限结构,从而降低投资风险,吸引更多银行及企业改变传统投资方式,以提高其参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积极性。第四,结合中国国情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基准利率,如国债利率或再贴现利率,使之具有市场化、基础性和传导性的特点,加强基准利率对市场的引导作用。

利率市场化篇8

一、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

即使同样都是渐进式利率市场化,由于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初始禀赋,包括不同的经济结构、发展阶段、金融深化和监管程度等,在利率市场化完成前后也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利率市场化对于整体经济的影响不可一概而论。这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是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因此,我国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利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后一跳”,亟需营造满足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制度环境和市场条件。

建立统一的市场基础利率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基础。以基础利率为主导的市场利率体系结构既为银行提供定价基准,引导建立银行内部定价和资金转移体系,也为中央银行提供利率间接调控的监测和操作提供依据。因此,市场基准利率的形成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当前国内银行的金融产品利率定价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定价体系:存贷市场利率定价体系和资金市场利率定价体系。在资金市场上,我们已初步建立了以Shibor为代表的基准利率体系。但银行存贷款利率定价却与银行资金市场利率定价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割,特别是负债项下由于各银行存款占绝大部分,主动负债比重较低,制约了存款与核心负债之间的利率传导能力,而存款的期限结构基本上与央行设定的存款基准利率期限结构一致,一旦存款利率放开,现有的存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失效。因此,我们还需要继续完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适时将货币市场报价机制进一步拓展至信贷市场,为金融机构自主确定信贷产品定价提供参考。这也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的目标和任务的根本原因。提高各类经济主体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是利率市场化的内在要求。利率市场化最大的作用是优化资金资源配置,在经济学上的含义就是“价高者得之”,谁愿意为资金付更高的价格,谁就有拿到贷款的优先权。当然,也不是越高越好,还存在所谓的还款风险,由此产生了风险和收益的平衡问题。借款者是否承受得起相应的风险还要取决于它的资金性质、投资策略,甚至风险偏好程度。如何做到收益和风险相匹配,确保市场化利率真实反映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和交易的风险收益状况?这就需要参与利率决定的交易主体,包括各类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具有一定的风险意识,提高风险识别和风险承受能力,在培育信用机制和风险敏感度的基础上,各类主体需要对其资金交易的规模、价格、偿还期限、担保方式等具体条款进行自主议价。

财务硬约束是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条件。一方面财务硬约束的企业与软约束的企业放在一起竞争,会出现大量问题。在我国,目前国有部门包括以企业名义的各类***府融资平台在经济活动中仍居于比较重要的地位,与民营经济完全的市场化运行不同,国有部门被普遍认为是一个财务软约束的部门。对一些国有部门来说,投资行为有时并不会充分考虑回报,资金的可得性比资金的成本更重要。如果市场上充斥大量这样财务软约束的主体,以企业形式运作,而我们金融机构往往又是支持的,那么就会出现一个问题——金融资源配置往往失效。另一方面,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推行利率市场化,就是要由财务硬约束的金融机构来做资源配置。财务硬约束就是要有风险识别和风险定价能力,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自主地科学定价,而不是始终围绕存贷款基准利率波动。现在,央行取消了贷款基准利率,建立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机制,希望对贷款定价有一个参照性。但那只是最低利率参考,各家银行还是要有自己的定价策略、定价能力。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存款利率放开的配套条件。存款利率完全放开以后,金融机构竞争加剧,往往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投资高风险资产来消化成本压力。在经济、金融波动等市场变化较大情况下,金融机构特别是小型金融机构倒闭的概率加大。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则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利率市场化后的金融稳定性。当前,建立更为透明有效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已经越来越紧迫。当然,我们也要关注存款保险制度本身所带来的风险和成本:一方面存款保险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而赔付额度的限制有可能会引起存款在银行间的大量转移。另一方面,存款保险制度在缺乏有力监管的情况下,可能会提高银行道德风险,加大银行风险发生的概率。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成功的保障。利率市场化改革成功的国家和地区,都是通过建立严格高效的金融监管体系,抑制银行经营风险,从而弥补改革***策设计不足,减缓金融市场风险波动程度。从中国金融管理的实践来看,随着包括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率、资本充足率、“逆周期”拨备要求等在内一系列金融管理手段和措施的逐渐完善,为利率市场化提供了较好的***策管理环境。但是,中国宏观审慎管理还需要总结和储备相应的管理经验、技术手段来对市场利率风险进行有效预测和防范。同时利率市场化完成以后,金融市场将更为活跃,金融创新将不断推出以及经营业务模式将更为综合,这些将对中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有效运行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利率市场化是全局性的改革

利率市场化篇9

[关键词]SHIBOR基准利率利率市场化

一、 引言

利率是借贷资金的价格,是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联系实物部门与金融部门的一个变量,是货币***策传导机制的主要枢纽。因此,它历来是经济学家探索和研究的重要领域,是各国***府力***控制和掌握以为其***治和经济发展***策服务的工具。随着世界各国***治经济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经济往来的日益频繁,各国中央银行货币***策目标和工具的改变,以及金融创新的推动,世界范围内的金融自由化、利率市场化此起彼伏。为了充分发挥货币***策的效果、应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商业银行改革、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求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我国也推动了利率市场化进程。

在整个利率体系中起主导作用或核心作用的是基准利率,央行能够通过变动基准利率及时有效地带动中间目标利率的变动,进而牵动其他各类利率的变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培育起了自己的基准利率,如英国的LIBOR和美国的联邦基准利率。以美国为例,联邦基准利率即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最主要是指隔夜拆借利率,它不仅直接反映货币市场最短期的价格变化,是美国经济最敏感的利率,也是美联储的***策性利率指标。在做出加息或减息的***策决定后,美联储通常并不直接调整联邦基准利率本身,而是通过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直接进入金融市场买卖***府债券,调解金融机构的超额储备规模,影响联邦基金利率水平,从而使金融机构相互借贷时的实际利率向预定的利率目标水平靠拢。然而在我国,却一直缺少一个基准利率,货币***策也是倾向于使用数量型工具,基准利率的缺失成为了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一个桎梏。2006年,央行推出了SHIBOR(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上海同业拆借利率),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培育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指导货币市场产品定价,完善货币***策传导机制。”SHIBOR的推出是否真的能够肩负起中国基准利率的重任,还有待于其进一步的发展。与我国曾采用过的其他基准利率相比,SHIBOR即有其优势,在目前情况下也存在着种种不足,本文即在讨论其优势及不足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推动SHIBOR的进一步发展。

二、 我国曾采用过的基准利率

在相当长时期内,被用作基准利率替代选择的主要有银行存贷款利率、国债现券利率、国债回购利率和央票利率。

以银行存款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的替代,一方面是因为传统上它一直是利率体系的基础,是测定其他利率的标尺,很多金融产品的定价都以其为参照。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居民的金融资产结构比较单一,多为银行存款,因此银行存款利率的影响力比较大。而随着金融市场利率逐渐脱离银行存款利率而自由变动使存款利率缺乏主导性,而且期限不够完整、合理。

国债信用高,规模和流动性提高很快,利率机制也基本市场化,在其他金融产品的定价中作用日益重要。但其品种结构和交易分布过于集中、市场分割严重,导致参照性受到影响,同时流动性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回购交易量大,利率形成已完全市场化,且导向性强,但缺少足够的期限分布。

央票利率虽也是反映资金供求和资金成本的重要参照,在特定条件下还被用作传达货币***策意***的工具,但其基准性作用的发挥其实并不显著。

以上几种利率都具有一定的基准性,但是各自特点和适用条件不同,因而中国的利率体系显得较为混乱,缺乏统一的标尺。

三、SHIBOR推出的进步意义

1.从生成机制看,SHIBOR是由信用等级较高的多家银行组成报价团,对各类期限的资金拆借自主报价所形成的,每个期限利率都是根据16家报价行报出的16个价格,去掉两个最高报价和两个最低报价后,将剩下的12个报价进行平均得出的。解决了此前基准利率报价不透明、不连续和一对一交易过程中的低效率以及信息不透明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SHIBOR为货币市场供求所形成,市场的相关性较高。运行以来与其他重要货币市场利率的相关性很高。目前Shibor报价基本参考了回购利率和央票利率的水平,一个月以下的利率报价水平与回购利率水平比较接近,而一个月至一年期的利率与央票利率较为接近。二是拆借的期限品种更加多样化,有助于形成完整的基准利率曲线。Shibor基准利率指标体系中共有16个期限品种,即1天、7天、14天、21天以及1个月~12个月等16个品种。三是SHIBOR是以较高级别的信用为基础的,无风险性较好。参与SHIBOR报价的是16家在国内市场上具有较高信用级别、较强定价能力和较好信誉的商业银行。同时,央行为了防止参与银行随意报价、干扰市场,将建立一套跟踪监控和惩罚制度,以确保SHIBOR 的权威性和代表性。四是SHIBOR是以拆借利率为基础,根据多家大银行对各期限资金拆借品种的报价报形成的基准利率,符合国际惯例。国际成熟金融市场多以同业拆放利率作为基准利率,如LIBOR。

2.为央行的金融调控从数量型转向价格型调控奠定了基础,即将现行的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策框架,转变为以通胀或利率为中介目标的框架。价格型工具调控的好处在于,央行只需要通过影响基准利率释放***策信号,***策发挥作用的效应是渐近的,央行执行货币***策也能更加自由和***。而近年来,我国的货币***策调控一直偏重贷款总规模、货币供应量等数量型工具,价格型调控难实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央行没有实施这种调控的依托和基础。若SHIBOR逐步培养成基准利率后,央行的价格型调控就有了一个支点,从而使利率取代货币供应量成为货币***策的中间目标,理顺央行货币***策的传导链条。

3.为金融产品定价提供了基准。金融产品定价与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密切相关,是金融机构经营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是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份。但是长期的利率管制,使金融机构没有必要也无法学习定价技术。SHIBOR的推出将促进金融机构掌握定价技术、正确定价及推动与债券和利率相关的衍生产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在SHIBOR正式上线之后,出现了相关的衍生产品 。如汇丰控股旗下的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在SHIBOR推出首日就进行了基于SHIBOR的无本金交割人民币利率掉期(NDIRS)交易,这是金融机构在海外推出的第一只以SHIBOR为基准的衍生产品。花旗银行和兴业银行则完成了中国国内银行间第一笔基于SHIBOR的标准利率互换,在每三个月利息期开始之前按照最新三个月SHIBOR确定的浮动利率,期末双方交换利息净额,了每七天确定一次利率并且计算得利带来的繁琐。

4.推动利率管制的进一步放开。SHIBOR的生成是建立在市场化基础之上的,其波动变化也反映了金融机构以至整个市场的利率预期。SHIBOR使整个货币市场的利率水平趋于市场化,而且会对依然实行管制的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产生影响,促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因为在资金可以自由流动、筹资主体和投资主体有多种金融工具可以选择的情况下,面对货币市场利率水平的变化,银行存贷款市场不可能不受任何影响而无动于衷。

总之,SHIBOR的推出对货币当局更好的实施价格型货币***策工具,对市场基准利率的有效形成及对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SHIBOR存在的不足

1.针对于SHBOR的形成机制来看,首先,虽然参与报价的银行信用均较高,它们之间的信用级别仍可能存在差异,SHIBOR信用差异溢价仍可能存在,而目前市场机构在进行SHIBOR报价时,一般默认交易对手是相对信用等级最高的机构。由于SHIBOR的形成基于信用基础,是货币之间的直接交易,不用转换成产品如债券形式,这决定了它的效率要高于回购利率。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中国缺乏有效的信用评级体系,银行就很难为银行间融资交易中的不同机构进行全面信贷风险定价,这就导致了定价困难。因此,做市商可能还是更偏向用回购的方式提供资金,而不是用信用方式。其次,依SHIBOR进行的交易量不够大且交易的期限分布不均衡。SHIBOR目前的变动主要还是以现有货币市场利率作为基准,SHIBOR各品种利率的信息虽然每天都公布,但市场真正据此作为成交依据的情况还不多。2006年,银行间市场回购交易量27万亿元,拆借交易量2.14万亿元,后者仅占前者的7.93%。交易量相差如此之大,导致SHIBOR的基准性与回购利率相比,非常悬殊。至少在初期,SHIBOR推出后并未立即赋予拆借市场显著的优势;其一段时间内的市场需求仍将是有限的。我国货币市场的交易主要集中在短端,拆借和回购大部份都为七天以内品种,而SHIBOR后,这种集中在短端的局面未变,远端报价的合理性值得怀疑。

2.我国利率市场的双轨运行状况阻碍了价格型货币***策的运用。目前我国的利率实际上还处于管制状态,即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被人为限定,而与此同时,货币市场的利率水平却基本实现了市场化,由此也产生了我国利率风险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在经济发达国家,金融市场比较成熟,各种金融工具之间的关系根据其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等特点,最终由利率的高低反映出来。正因为各种金融工具之间存在着这种联系,所以当国内的金融***策和国际金融形势发生变化,都会通过不同市场参与者的套利活动体现到各种金融工具的利率变化上。参照成熟的市场,如美国,理想和科学的利率结构应为:

再贴现利率

这个序列主要考虑了主体的风险状况和诚信状况,还考虑了利率的期限长短,遵从了利率与风险的匹配原则。再贴现业务通常由联邦国民银行进行,安全系数高,故而利率很低。国债是由联邦***府或地方***府发行的。由于***府有充足的储备与较高的信誉,所以它的风险在所有的投资中是较小的,低风险便对应低利率。而美国的大部分银行是纯粹市场化的商业银行,包括国民银行、州成员银行等等,它们都要同样面对破产和倒闭,将资金存进这些机构就会有风险,且要高于国债,故其利率也就应高于国库券。对于美国的同业拆借利率,考虑到其风险性以及银行的盈利性需要,它应当高于存款利率而低于贷款利率。证券市场证券价格瞬息万变,利率风险最高,所以它的利率也最高。

而在我国,货币市场利率已经低于再贴现利率(3.24%),商业银行的贴现利率也在很大程度上低于央行的再贴现利率,使得再贴现机制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而且,虽然中国人民银行通话各银行调整本行的贷款利率,但只是在一定的范围里调整,贷款利率和市场利率之间的联系依然很小,尽管1年期的基准贷款利率目前定为6.12%,但1年期SHIBOR仅为3.0%,而1年期企业短期融资债券的收益率是4.2%。

五、推进SHIBOR成为真正基准利率的可行措施

1.从SHIBOR生成机制来看。央行规定商业银行每天能够调度的资金头寸有限,因此,若能改变目前对于资金头寸的硬性限制,给予临时性的资金头寸使得,允许做市商在短期内实行浮动头寸管理,能够改善市场交易量和活跃度受局限的状况。

若SHIBOR报价行只负责报价而并不依此切实进行拆借,则SHIBOR的应用性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央行应该多加以监督及管理,使报价行切实地负责任地报价。同时,在报价过程中应该考虑实际交易中必须考量的不同银行间的信用利差因素。

对于SHIBOR期限结构的合理性问题,央行也应该采取措施进行引导。如丰富公开市场操作的期限品种以发挥其价格发现功能或建立起对市场机构的激励机制,推动报价团的调整优化,引导其合理报价交易,改善流动性分布的结构性失衡状态,从而引导基准利率曲线的形成。

2.从利率结构来看,央行需要在操作层面做出一些相应的改变。美联储在实施以利率为目标的货币***策时,往往是调整再贴现率与公开市场操作并举,然而在我国,再贴现机制几乎无作用,而其原因之一则是巨额的外汇储备增长而使央行外汇占款急剧增加,由此带来了充裕的流动性。解决的关键在于要改革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打破外汇储备与基础货币供应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使央行再贴现工具的作用得以真正发挥,这样才能使价格型调控型工具的想法得以实现。

3.推动衍生金融产品的发展,使SHIBOR得以应用。目前我国在为金融产品时较多采用一年定存利率和7天回购利率为基准。但是前者不能随市场浮动,在规避利率风险方面有缺陷;而后者则主要对短期资金波动敏感,难以反映市场利率水平变动及趋势。因此,SHIBOR推出和运行,促进以SHIBOR提供的利率曲线为基础的金融产品如浮息债、利率互换、利率期货、利率期权等的发展也能够推动利率市场化。

4.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将占有重要地位,从SHIBOR推出到为市场所认同需要时间的检验,SHIBOR表现出了它的优势,承载着央行及人们期望,但它仍存在着种种不足,要真正地发挥基准利率的作用,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还需要不断地完善,需要国家***策的支持,来鼓励市场主体参考SHIBOR进行金融产品定价,货币***策调控也应更多的参考SHIBOR走势,从而促进SHIBOR成为有效的基准利率。当SHIBOR成为较为有效的市场基准利率以后,拆借市场流动性充分提高以后,最终可以进一步过渡到基于实际交易基础的SHIBOR,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真正的基准利率。

参考文献:

[1]艾洪德等: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金融机构利率风险管理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利率市场化篇10

央行副行长易纲和前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并肩而行。在回答《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关于“央行如何着手选择基准利率”的提问时,央行副行长易纲笑着指了指身旁的杨凯生说:“这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你要多听听杨行长的建议。”

此言印证了另一层深意:利率改革进入最后攻坚,商业银行等市场化机构将在基准利率的选定上起到重要作用,市场化力量将可能主导改革的关键步骤。

“事实上,从银行角度看利率市场化,已然非常深刻。”浦发银行行长朱玉辰坦言,除了存款利率上限尚受管制外,其他已全部放开。而人们曾担心的“存款搬家”、储蓄理财化等伴生问题,也早已见怪不惊。

因而,改革的最后一块硬骨头,便聚焦在基准利率――这一整个金融市场利率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起基础性作用的“锚”。

而对于开头提及的问题,杨凯生的回答是,“这需要市场来抉择。”他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央行票据发行利率、央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国债收益率等几大利率体系,未来将可能以“一揽子基准利率”的形式共存。

由此,必然要求央行从数量型行***性直接调控,向价格型经济性间接调控转变,并将空前触及到现有的货币***策框架结构调整。改革,也将不仅仅要求央行提升调控能力,亦要求其从调控手段、效果和货币***策传导方式等方方面面,向自己“动刀”,。

市场化利率之锚

“有***府批准还有担保公司代偿,我必须要回本息。”一位去年因常州市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生违约风险被“套牢”的陈姓投资人说,这样的债券,***府能批就不能赖账,自己的本息“一块钱都不能少”。

当记者问及是否意识到高收益伴随高风险时,他摇摇头,反问说“没有基准参数做对比,怎知风险高低”?

此基准参数,即市场化利率之锚――基准利率。现有的参考标准,一为被视作无风险利率的国债收益率,二为央行把关的银行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

一位匿名的银监会官员说,以基准利率的差价来衡量金融产品风险和收益,是金融市场的通行原则,但这在中国几乎是缺失的。刚性兑付、市场活力偏低、***府隐性背书以及担保市场混乱、债券市场长期割裂等诸多问题,都源自于此。

“***、央行、证监会等数个部委均各自定规则、定规模、定管理办法,金融市场割据已经成为实体经济融资不畅的大难题。”该官员称,缺乏统一的基础制度安排,资金流通每道“关卡”时均逃不过“买路钱”,造成了大量资金脱实就虚的扭曲现状。长此以往,将拖累整个经济发展。

去年11月,***首次了一、三、五、七、十年等关键期限国债及其收益率曲线,意在完善利率市场化环境下的基准利率体系,铺设了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块重要基石。 以基准利率的差价来衡量金融产品风险和收益,是金融市场的通行原则,但这在中国几乎是缺失的。

当时负责编制和提供国债收益率曲线的中债登公司副总经理王平曾表示,此举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这一要求的落实举措,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

但另位匿名人士称,仅有关键期限的国债收益率曲线还不够,很难充分发挥市场定价功能,无论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大部分对其知之甚少,不懂怎么用也不敢轻易用,仍旧继续以往的经验判断,“市场教育还差了很大一截”。

“现有的参考作用不大。”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坦言,不少金融机构都还未学会定价时紧盯国债收益率曲线,更别提普通投资者了,市场活跃度也因此无法得到提高。

倘若基准利率体系形成,企业无论是从银行机构直接获取信贷融资,抑或从债券市场等间接融资,只要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和行业前景,市场上的评级机制便能为其未来收益和风险作出精准定价,全社会的资金使用效率将大幅度提升,实体经济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也能寻到出路。

上海银监局局长廖岷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利率市场化接下去的最大难点,在于全社会有效的、相对统一的无风险收益率基准的选择和制定。而对此,国债收益率曲线优选。因而,相关部门和市场主体应该共同研究如何培育市场,形成以国债为基础,加信用利差和流动性溢价等进行定价传导的机制,让这条收益率曲线在我国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中真正发挥其作用,推动刚性兑付、各种软约束、隐形信用等问题的逐步解决。 央行倾向于积极推动市场化改革。

“一揽子利率”

然而,不同声音出现在基准利率的具体选择上。

廖岷就明确表示,国债收益率曲线因其作为“基础设施”的特性,是为优选。但央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巡视员徐诺金却指出,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REPO更适合作为我国利率市场化之后的基准利率。

从交易规模、期限完整性、报价连续性的角度来看,我国货币市场上的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包括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央行票据发行利率、央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国债收益率等几大利率体系,均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基准利率也大致会从上述其中进行选择。

徐诺金表示,在交易量上,2013年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累计成交158.2万亿元,日均成交6327亿元,同比增长11.2%;同业拆借累计成交35.5万亿元,日均成交1421亿元,同比下降24.3%。无论是成交量还是增长势头,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金额都高于银行间同业拆借金额。期限结构上,隔夜品种交易最为活跃,年均回购和拆借隔夜品种的成交量,均分别约占各自总量的八成左右,因而银行间市场债券隔夜回购在交易量上具有明显优势。

并且,REPO的稳定性也较高。

通过对2007年至2013年SHIBOR、REPO和IBOR的日度数据进行分析,可发现各种利率的标准差与期限总体上正相关,仅SHIBOR三个月期的标准差小于7天期,隔夜利率的标准差都小于7天和3个月。隔夜利率中的标准差由大到小排列为IBOR,SHIBOR和REPO,SHIBOR,这恰好反映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市场敏感性。

事实上,一个好的基准利率应该具有六个属性:市场性、基础性、相关性、稳定性、可测性和可控性。而如何选择基准利率并切实体现其六个属性,也正是央行实施货币***策、调控市场的主要抓手和关键所在。

前述六个属性中,市场性指其形成以市场供需为基础,真实反映市场上资金的供求状况;基础性,即基准利率为其他利率的基础,对其他利率的形成具有引导性和成因性影响,是货币市场有效运行的核心要素。

其他几个属性中,相关性则指基准利率通常是货币当局制定和实施货币***策的重要依据,其变化应该与其他利率的变化紧密相关,进而影响金融主体的投融资行为;稳定性则指基准利率的变动要稳定在一定幅度范围之内,不宜大起大落、大幅波动。

“此外,还要看参与主体。”央行金融市场司相关人士认为,央行在选择基准利率时必须考虑其适用范围。

记者统计发现,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和同业拆借的参与主体相对广泛,包括大中小型银行、证券及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外资金融机构以及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社保基金、投资公司、企业年金和其他金融机构。而SHIBOR却仅由18家市商提供报价,参与主体较少。

“最可能的,是由数个关键利率组合为‘一揽子基准利率’。”前述央行人士透露。

挑战管理框架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基准利率的六大特性中,最重要的是可控性――即央行能否利用货币***策工具对基准利率进行有效调控,使其朝着央行所预期的方向变动。

目前,作为价格型货币***策框架的重要基础,基准利率既要灵敏充分地反应金融市场资金供求的匹配状况,又要充分及时反映央行的调控意***。可以说,它是连接市场与央行的重要中介,既是央行货币***策操作的重要目标,也是金融市场的定价基础。

那么,基准利率究竟由央行决定,还是由市场形成?这是决定货币***策框架的本质,究竟是行***性直接调控,还是经济性间接调控。

此前,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地发挥***府作用。其意即让市场在价格形成和资源引导中起决定性作用,***府则在此基础上以经济性手段发挥间接调控作用。这一指导思想反映到货币***策框架结构中,就必然要求央行从数量型行***性直接调控,向价格型经济性间接调控转变。

“央行倾向于积极推动市场化改革。”前述央行人士称,原因有三:一是只有高度市场化的利率才能准确反映整个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二是只有通过市场形成的基准利率,才能成为市场定价的基础,获得市场认可;三是央行只有通过对市场形成的基准利率进行观测,才能真正识别出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准确把握市场。

而央行扮演的角色,包括一方面充分培育市场,使基准利率在市场充分竞争中形成,另一方面作为基准利率形成过程中的主体之一,以主导性作用来使基准利率朝着预期目标和方向运动。

“建议央行设置基准利率目标区间,在区间内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利率水平和波动,超出区间上下限时,则进行引导和调控。”前述银监会人士指出,以此才能保持基准利率相对稳定。而这一切,势必对央行现有调控手段、渠道提出挑战。

他建议,未来调控可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方向性调控,依据货币***策最终目标,包括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来决定基准利率的上下走向变化;二是波幅调控,即央行要维持基准利率的基本稳定。

具体说来,在方向性调控方式上,如果通胀上行、通胀缺口减少或经济上行、产出缺口缩小,则在允许区间内上调基准利率,反之则下调。

波幅调控方面,则可以设定利率波动幅度范围,例如每日变化不超过若干基点,若超出则进行调控。

而前述这两类调控可用的货币***策性工具,一类是通过超额准备金利率、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等***策利率的方向变动,以及数量操作的配合来引导基准利率的方向性调整。另一类,则是日常***策性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公开市场操作。

由此,利率市场化之后,央行面临的一大问题便是工具箱里的货币***策工具是否够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利率市场化10篇

学习

百日邀请函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百日邀请函,内容包括百日邀请函怎么写,宝宝百日邀请函。4、家儿(女)________,喜迎亲朋,为答谢各亲朋好友厚爱,特设薄宴,欢迎携眷光临,时间: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某时入场某时开席。地点:________,诚挚欢迎您与您的家人的到

学习

垄断竞争市场10篇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垄断竞争市场10篇,内容包括垄断竞争市场利弊分析,垄断竞争市场快速讲解。***府垄断国民经济的命脉部门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及其体制基础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学习

跳蚤市场作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跳蚤市场作文10篇,内容包括跳蚤市场作文范文大全100个字,跳蚤市场活动的作文。下午第一节课,跳蚤市场正式开始,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去挑选自己的最爱。我对聂小翔的变形金刚心仪已久,我问他多少钱。“10元。”“便宜一点吧。”

学习

货币市场基金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货币市场基金10篇,内容包括货币市场基金通俗解释,货币市场基金收益排名。与股权、债券类基金相比,货币市场基金具有高流动性、低风险性、投资成本小,收益较稳定等特点。因而近几年来发展较为迅速,基金规模持续走高。而货币生产

学习

描写雨的四字词语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雨的四字词语,内容包括写雨优美的四字词语,描写雨的四字词语哪些。3、大雨如注:注:灌入。形容寸下得很大,雨水象往下灌似的。4、雨过天晴:雨后转晴。也比喻***治上由黑暗到光明。5、风雨凄凄:凄凄是寒冷之意。风雨交加,清冷凄

学习

法制学习心得体会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法制学习心得体会,内容包括法制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简短,法制教育心得体会范文大全。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家、学校和社会的影响。社会这个大家庭,形形色色的东西鱼龙混杂,有的对我们身心大有益处,有的则对我们有害,这就要求我们

学习

四边形教案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四边形教案,内容包括四边形复习教案,四边形的认识优质教案带设计思路。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4、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二、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及计算。三

学习

市场占有率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市场占有率10篇,内容包括电车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比较分析。传媒市场上的客户资源主要指的是阅听人(受众)和广告商,他们从需求的角度决定着传媒的生产和运作,具体地说,他们的需求(无论是已经表现出来的还是处于隐含状态的)是传媒

学习

数据库审计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数据库审计10篇,内容包括数据库审计系统,数据库审计功能大全。数据仓库的建设是以现有业务系统的积累为基础。数据仓库建设是一个工程,是一个过程。数据仓库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成不变的,需要平时不断地收集和整理。根据数据

学习

毕业典礼发言稿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毕业典礼发言稿,内容包括毕业典礼发言词大全,小学毕业典礼家长发言稿。大家上午好!转眼之间,六年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我从-班同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开始作为你们的班主任,看着你们一天天长大,作为老师的我也非常的高兴。现在你们

学习

汇率论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汇率论文,内容包括汇率论文,人民币汇率走势论文。在人民币汇率的讨论中,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一直是焦点话题之一。它是人民币汇率水平被高估还是低估,低估多少的论证基础,也是支持升值和反对升值论的论证基础。国内不少学者试**

学习

结对帮扶工作方案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结对帮扶工作方案,内容包括结对帮扶工作协议书,结对帮扶计划和措施。二、工作目标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9%突破万元目标,努力实现全镇农民收入在去年的基础上有较大幅度增长。并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增收渠道包括经

学习

乡镇纪委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乡镇纪委,内容包括乡镇纪检委实习工作日记20篇,乡镇纪委办案故事。中央文件叫停“乡镇纪委改革”这个消息一经出现即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极大关注。2007年,四川省开始推行乡镇纪委改革。当年7月,中央成立了预防腐败局。为此,中纪

学习

美工工作总结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美工工作总结,内容包括美工主管工作总结及计划,美工试用期工作总结。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以十七大精神为动力,***治思想取得新突破2010年是我们国家大事频频的一年,既有让人期待的北京奥运会,也有令人心

学习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内容包括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论文,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表模板。【摘要】利率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在为商业银行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机遇。本文立足利率市场化改革,分析

学习

利率市场化及其影响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利率市场化及其影响,内容包括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背景,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影响。利率市场化是我国近几年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在感到压力的同时也面临着机遇。本文首

学习

利率市场化下贷款定价策略

阅读(87)

本文为您介绍利率市场化下贷款定价策略,内容包括利率市场化后银行贷款定价,银行贷款利率定价分析报告。利率是资金的价值体现,是所有金融系统与市场环境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自身经营管理中的利率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