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病10篇

舞蹈病篇1

【关键词】舞蹈病 诊断 ***

舞蹈病是不自主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患者表现为不安,快速的、变幻不定的、无规则的、跳跃式的、无目的的动作,这些动作突然出现,不可预测。患者可尽量掩饰这些动作,将不自主动作变得像是有目的的活动。舞蹈动作可出现在身体任一或多个部位,让患者保持某一姿势(如伸舌,伸臂)常可暴露出来。严重的舞蹈动作可影响正常功能,导致构音障碍、吞咽困难、行走不稳、跌倒和手的动作笨拙。舞蹈动作易与肌阵挛和小脑性共济失调相混淆。

1 Huntington舞蹈病

Huntington舞蹈病又称慢性进行性舞蹈病、遗传性舞蹈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男女患病均等。患病率为4~7/10万。病理表现为底节,特别是尾状核及壳核,以及大脑皮层的变性和萎缩。其临床特征由舞蹈样动作、痴呆和家族史三联征组成。患者通常中年发病,起病隐袭,进行性加重。从发病到死亡一般经历15年左右,常见自杀。儿童期发病罕见(3%)。

1.1 临床表现 通常在舞蹈动作出现前或同时伴有行为、情感或精神异常。智力衰退随着病程进展而加重,数年内逐渐导致痴呆。痴呆和舞蹈症状进行性加重。患者沉默寡言,出现全身性舞蹈动作。

1.2 影像学检查 严重病例头颅CT和MRI检查可见大脑及纹状体萎缩,侧脑室及第三脑室扩大。

1.3 舞蹈病的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过去史:脑性瘫痪、核黄疸及中风、家族史:舞蹈病、痴呆及自杀者、妊娠和口服***药、药物接触史及接触的时间、全血计数(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形态(棘红细胞)、血沉、抗核抗体及狼疮抗凝物质(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功能检查、铜代谢检查(肝豆状核变性)、抗链“O”(风湿性舞蹈病)、血清钙(高钙血症)、CT扫描(底节梗死、出血、肿瘤、钙化等)。

该病须与晚发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和棘红细胞增多症伴发舞蹈症相鉴别。

1.3.1 晚发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发病年龄较晚,个别患者有精神症状,有的早期发展至痴呆。但患者以小脑共济失调症状为主,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征阳性。

1.3.2 棘红细胞增多症伴发舞蹈症:具有Huntington舞蹈病的某些临床特点,但较良性,痴呆不明显,10%以上的红细胞为棘红细胞。CK水平可升高。

儿童期发病者应与风湿性舞蹈病和核黄疸相鉴别。风湿性舞蹈病为亚急性起病,非慢性进行性病程,不发展为痴呆,预后良好。核黄疸也可于儿童期发病,但在新生儿期有血胆红素过高史。

1.4 ***精要

目前尚无阻止或延迟此病发生、发展的方法,***重点集中在心理与神经病症两方面的症状***,同时进行必要的支持***。

1.5 处方选择

处方1:氟哌利多醇5mg 3/d口服,若需要可渐增至10 mg 3/d口服。

处方2:硫普哌嗪5mg 3/d口服,若需要可渐增至30mg 3/d 口服。

处方3:匹莫齐特6 mg/d睡前口服。

处方4:用于伴发抑郁、焦虑的患者。氟西汀20~40mg/d晨1次口服。

1.6 经验指导

本病起病后一般存活10~15年,死亡年龄25~56岁,平均44岁,且发病年龄年轻者,神经病变及病情重,死亡早。患者多死于全身衰竭及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

2 舞蹈病的少见病因

2.1 棘红细胞增多症伴发舞蹈症

此病极少见,但较重要。为隐性遗传,中年早期(多于15~30岁)发病,具有Huntington舞蹈病的某些临床特点,但较良性。首先表现为口面部多动,然后出现肢体舞蹈动作、肌张力障碍和抽搐。可伴有行为障碍和情绪改变,注意力下降,但痴呆不明显。偶有癫痫发作。腱反射迟钝,有亚临床的运动神经病变。10%以上的红细胞为棘红细胞。血脂正常。CK水平可升高。

2.2 Sydenham舞蹈病

Sydenham舞蹈病又称风湿性舞蹈病,常为急性风湿热病的一种表现,但此病极少伴发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时难以发现或确定有无风湿热。抗链“O”滴度不一定高。儿童期和青春期发病,女性多于男性。亚急性起病,其临床表现为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肌张力降低,肌力减弱。数月内可缓解,可复发或在妊娠及口服***药时复发。与Huntington舞蹈病的精神症状逐渐发展成为痴呆者不同。

2.3 妊娠和口服***药

妊娠并发舞蹈动作极少见,可能是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或风湿性舞蹈病复发。临床表现相当严重,但分娩数周内停止发作,于下次妊娠时复发。口服***药也可出现舞蹈动作,但极少见,且是可逆的。

2.4 核黄疸

新生儿血胆红素过高可引起基底节损害,于儿童期出现进行性舞蹈和手足徐动。此外还可有智力减退、癫痫发作和锥体束征。

2.5 局灶发作性运动源性舞蹈手足徐动症

此病表现为短暂发作性强直、肌张力障碍或舞蹈手足徐动症样运动,由突然运动或跳起引发。发作不超过1~2分钟,可单侧或双侧发作。可用苯妥英钠控制症状。

2.6 家族性发作性舞蹈手足徐动症

此病常为显性遗传,酒精、紧张、情绪激动和咖啡因可诱发舞蹈手足徐动和肌张力障碍发作,持续数分钟。氯硝西泮可减轻症状。

2.7 中风

极少基底节区的梗死和出血(常位于丘脑下核)可引起对侧肢体急性舞蹈样动作。表现为上肢或下肢异常杂乱动作和近端肢体的投掷动作,称为偏身颤搐。常于数周或数月内缓解。若不***可造成肢体伤害和全身衰竭。儿童中风比成人更易并发舞蹈手足徐动和肌张力障碍。半侧舞蹈症偶然由对侧基底节的外伤或肿瘤引起。

参 考 文 献

舞蹈病篇2

1.1资料收集

本组收集2013-2015年的三例病例,男女之比为1:2,平均年龄72岁。三位患者患糖尿病多年,均未经正规***,临床上均以清醒时突发偏侧肢体不自主、无规律的抽动症状而紧急就诊。其中,两例出现单侧肢体舞蹈症。其中一例还在***恢复过程中突发对称肢体舞蹈症。一例出现双侧肢体舞蹈症,且伴有不同程度挤眉、努嘴、咬牙、表情淡漠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1.2检查方法

三位患者均以急诊入院。入院后即行螺旋CT检查,待症状稍平稳后行MR检查。检查时采用GE16排螺旋CT机及1.5TMR机。CT检查时采用轴位扫描,层厚、层间距均为5mm。MR检查时采用轴位T1WI、T2WI、FLAIR及DWI序列,层厚5mm、层间距1mm。

2结果

影像学特征:三例患者CT检查征象上,均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不对称的尾状核头部、壳核呈高密度影,周围无明显水肿带(见***1)。由于对该病的认识较浅,当时考虑为一般性脑出血,建议***后短期复查。两天后复查CT无明显变化,随即行MR检查。MR征象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不对称的尾状核、壳核短T1稍短T2信号(见***2),FLAIR及DWI序列上均呈低信号,周围无明显长T2水肿信号(见***3)。经综合分析,考虑为高血糖损伤基底节区灰质结构。经降血糖、营养神经及改善微循环等***后复查,一例临床症状消失,2月复查CT见病灶已软化;一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复查MR见病灶范围明显缩小,无MR血肿信号演变规律;另一例一侧临床症状逐渐改善,但突发对侧不自主舞蹈症。经CT、MR检查,发现该患者另一侧尾状核、壳核也出现高密度影及短T1信号。据此证明,该病有反复复发及多发的可能。

3讨论

3.1临床特点

舞蹈症是一组不自主、无规律的肢体抽动综合征,是多种疾病损伤基底节灰质核团,尤其损伤尾状核头部及壳核所致。糖尿病偏侧舞蹈症约占运动障碍性疾病的28%左右,几乎均发生在有多年糖尿病史且未经正规、系统***的老年患者,且女性多见。本组三例中两例为女性,表现为清醒时急性起病,而睡眠时症状减轻。临床上常出现三联征:高血糖、偏侧舞蹈症及对侧纹状体T1WI高信号。

3.2影像分析

糖尿病高血糖导致基底节损害,主要累及尾状核头部及壳核,也可累及苍白球,偶可延及到中脑,单侧或双侧受累。CT一般表现为基底节区高密度影,CT值约40-55HU,略低于新鲜出血(60-80HU),周围无占位效应及水肿带,短期复查基底节区病灶无明显变化。经正规降血糖、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基底节区密度出现逐渐降低征象,3-4个月后病灶则呈软化性改变。MR检查一般表现为尾状核头部及壳核T1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Flair及DWI序列呈低信号;有时合并急性腔梗或梗塞后微出血,Flair及DWI序列可呈高信号,周围无长T2水肿带。复查病灶,则无MR血肿信号演变规律,T1WI高信号可持续存在较长时间。

3.3病理机制

舞蹈病篇3

【关键词】 非酮症高血糖合并舞蹈症;临床特点;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00~2013年间内分泌科共收治5例糖尿病性舞蹈病患者。患者年龄63~83岁, 平均年龄73岁。其中男4例, 女1例。糖尿病病程1月~10年, 初发3例。诊断符合国际上通用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诊断标准(1999)。舞蹈病排除了小舞蹈病、习惯性痉挛、Huntington病、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药物诱发的多动症和躁狂行精神病等。5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3例;合并冠心病1例;合并脂肪肝3例。

1. 2 临床表现 5例患者均为急性起病, 神志清, 思维反应稍迟钝。3例患侧肌张力稍低, 2例肌张力正常。所有患者肌力正常。3例表现为偏侧舞蹈症;2例表现为双侧发病, 其中1例临床治愈出院后血糖控制不良, 再次发病, 病情加重, ***1周后舞蹈样动作减轻。偏侧发病者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不规则、快速的不能自主的舞蹈样动作。轻者累及一侧肢体, 重者累及头面部。双侧发病中较重1例表现为不自主行挤眉弄眼、张口困难呈咬牙状、说话不清、口角扭动、扭颈、上肢旋内屈曲、伸展, 站立不稳, 上肢重, 下肢轻。综合***、血糖控制3~10 d后症状减轻、消失。

1. 3 辅助检查 所有病例均行头颅CT或磁共振、心电***、胸片、腹部彩色多普勒、肌电***、下肢动脉彩超、血脂、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糖化血红蛋白等常规检查。5例患者空腹血糖32.3~45.0 mmol/L(复发1例患者血糖19.9 mmol/L);糖化血红蛋白11.2%~18.5%(参考值11.2%~18.5%);尿微量白蛋白38~240 mg/L(参考值0~20 mg/L);尿糖(++)~(+++);血尿酮体阴性;影像学检查:头颅CT检查3例患者对侧的壳核和尾状核可见斑片状高密度影, 无占位病变。1例头颅CT显示双侧苍白球、松果体钙化。1例患者发病当天头颅CT显示脑萎缩。

1. 4 ***及转归 所有病例确诊后立即应用胰岛素泵或“三短一长(每天3次短效+1次长效胰岛素)强化***方案, 症状轻者给以氯硝西泮(1~2 mg/d)、地西泮等, 重者加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氟哌啶醇1~2 mg/d(严重者可肌内注射3~5 mg/次), 如出现癫痫, 可抗癫痫***, 症状减轻减量、停用, 同时给以调脂、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扩管及***合并症。约3~7 d症状消失, 舞蹈样症状减轻先于血糖控制正常。4例患者出院后病情稳定, 1例患者出院后因故停用胰岛素舞蹈样症状再发, 2次入院时舞蹈样症状比第1次入院严重, 空腹血糖19.9 mmol/L, 尿糖++, 神志清楚, 四肢肌张力稍高, 肌力正常。第1日泵入胰岛素, 血糖下降过快(血糖2.82 mmol/L)舞蹈样动作减轻后再次加重, 给予氯硝西泮1 mg/次, 2次/d+氟哌啶醇5 mg肌内注射无效, 第2日2种药物剂量加倍, 症状减轻, 连用10 d逐渐减量, 出院后氯硝西泮1 mg, 2次/d维持1月左右症状完全消失。

2 讨论

有人认为舞蹈症的基本病理生理学机制为壳核中的γ-氨基丁酸( GABA) 能神经元受损, 壳核的GABA 减少导致运动障碍。糖尿病患者脑组织中的三羧酸循环被抑制, 致使大量GABA 被用于合成琥珀酸, 而无氧代谢产生的醋酸盐可抑制乙酰胆碱的合成, 使GABA 和乙酰胆碱水平下降, 丘脑-皮质反馈增强, 引起舞蹈症。病变主要为纹状体(尾状核和壳核)缺血和出血性损害。CT表现为壳核、豆状核、或同时伴有尾状核的片状高密度影, MR T1WI显示为高信号;病变为可逆性, 控制血糖、改善脑循环***后病变可缩小、密度减低或消失, ***效果欠佳者可于原病变部位出现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另外, 高血糖可导致外周血红细胞代谢紊乱形成棘红细胞和纹状体的抗原交叉反应, 参与舞蹈症的病理过程[1]。其临床特点为不受意识控制的、无目的、快速多变, 运动幅度大小不等的不自主运动, 可发生于躯干、肢体、头颈部、面部等身体各部位。常于紧张和压力下症状加重, 安静时减轻, 睡眠时消失。舞蹈样动作可以是发生于身体局部, 也可以发生于全身, 当只发生于一侧肢体时, 称之为偏身舞蹈病。

临床上糖尿病高血糖常见, 高血糖引起舞蹈症不常见。本组病例显示非酮症高血糖患者均为老年人, 未见青中年人, 糖尿病病程不一, 但都具有起病急, 神志正常、肌力正常特点。发病率男性略多于女性, 发病时血糖32.3~45.0 mmol/L, 血尿酮体阴性, 头颅CT检查4例提示基底节病变, 提示持续、进展的高糖毒性对老年人损害更大, 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明显。可能原因为:①老年人由于器官功能退化以及细胞凋亡等原因, 导致各组织器官代谢、功能下降, 特别是大脑作为体内代谢旺盛的主要器官, 功能障碍表现较其他年龄组突出。②老年人在高血糖基础上多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病变, 具有广泛的动脉粥样硬化基础, 特别是基底节区特殊的供血特点, 基底节区最容易产生供血不足, 在非酮症高血糖情况下更加重了基底节损害。③脑是体内能量代谢最活跃的器官, 葡萄糖是脑组织的主要能源, 脑所需之能量几乎全部来自葡萄糖的氧化。脑内葡萄糖的储存量很少, 需不断地从血液中摄取。酮体是脑组织的重要能源。糖尿病非酮症高血糖状态时, 胰岛素分泌较酮症酸中毒多, 足以预防脂肪分解, 但不足以防止肝糖过度释放[2], 出现酮体生成少、葡萄糖利用障碍, 脑组织能量代谢障碍引起脑功能异常加重。

该病的***首先是积极控制血糖及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降糖速度不宜过快, 一般平均为每小时4~6 mmol/L, 降糖速度过快也会导致舞蹈症加重, 同时根据舞蹈症发作程度不同联用镇静催眠药苯二氮卓类(一般为中效制剂氯硝安定)以及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氟哌啶醇, 症状减轻减量甚至停用, 出院后长期控制血糖***。大多预后良好。对本组患者随访半年, 血糖控制较好, 未在发作, 只有1例患者停用胰岛素后血糖增高, 导致舞蹈症再发, 继续***有效, 但舞蹈症控制时间延长。

参考文献

舞蹈病篇4

中***分类号:R743.3;R74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0)04 _0321_01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0.04.35

偏侧舞蹈症主要表现为单侧肢体和(或)面部不自主、不规则的舞蹈样动作的临床综合征, 将我院收治的2例急性脑梗死并偏身舞蹈症为首发症状患者,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患者,男,69岁,以“左侧偏身不自主运动1天”入院,1天前家属发现患者左侧肢体 不自主动作,上肢明显,走路不稳,伴挤眉弄眼、咧嘴,头晕,睡眠时消失,在门诊行颅脑 CT检查,CT显示左侧基底节区脑梗死。有高血压病20年,不规则服用北京降压0片,最高血 压180/100mmHg。入院查体:血压140/80mmHg,神志清楚,智能正常,颅神经正常。左口角 抽动,皱额、瞬目,挤眉弄眼,左侧肢体无规律、幅度较大、不能控制的舞蹈样动作,上肢 重于下肢,舞蹈样动作时患侧肢体可以部分完成指令性动作,四肢肌力正常,左侧肌张力减 低 ,腱反射正常,右侧Babinski征阳性。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和尿常规均正常。入 院后一周复查头颅MRI,提示双侧基底节脑梗死,诊断:1)急性脑梗死并偏侧舞蹈症;2)高 血压病3级,极高危。***:按脑梗死常规***,入院后给予氟哌丁醇片1mg,每日2次,口服 ,第二天加量为2mg,每日2次,服用4天后,舞蹈症稍减轻,但没有完全控制,中午再加氟 哌丁醇片1mg,睡前加氯硝安定1mg后舞蹈症状消失,但出现嗜睡,氟哌丁醇逐渐减量,总疗 程9天,停药后症状未出现,住院2周出院。

例2:患者,男,81岁,以“言语不利伴右侧下肢无力4天”入院。4天前家属发现患者言语 不利,右侧下肢无力,行走不稳,未***,入院后第二天开始出现右侧肢体运动增多,呈舞 蹈样动作,无规律性,紧张或情绪激动时明显加重,安静时减轻,入睡后消失,伴头痛头晕 。行头脑CT检查,显示右侧丘脑梗死。头颅MRI,提示双侧基底节、额顶叶缺血灶,脑萎缩 。有高血压病史1年,冠心病房颤病史50年,有吸烟史60年。查体:血压150/70mmHg,神志 清楚,智能正常,颅神经正常。右口角抽动,右侧肢体快速、大幅度、不规则、不自主舞蹈 样动作,以近端肢体为主,上肢明显,四肢肌力正常,右侧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浅感 觉正常,双侧Babinski征阴性。入院检测:血糖:16.1mmol/L,糖化血红蛋白14.3%,心 电***提示:房颤、ST_T改变,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均正常。诊断:1)急性脑梗死并偏 侧舞蹈症;2)2型糖尿病;3)冠心病伴心房纤颤;4)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按脑梗 死常规***,配合诺和灵30R降血糖,后给予氟哌丁醇片1mg,每日2次,口服,逐渐加量为2 mg,每日3次,配合氯硝安定片1mg,晚上口服,德巴金0.5,每日1次,服用一周后舞蹈症 明 显减轻,但没有完全控制,并出现嗜睡,氟哌丁醇片逐渐减量为2mg,每日2次,总疗程52天 ,停药后右侧肢体有短暂的不自主运动,好转出院。

2 讨论

偏侧舞蹈症为局限于一侧上、下肢的不自主舞蹈样动作。它可以是风湿性舞蹈、慢性进行性 舞蹈病的一种表现,亦可以是基底节发生血管性损害的结果。多见于中年或老年的病例,突 然起病的偏瘫或不完全偏瘫及瘫侧肢体的舞蹈样动作[1]。急性脑血管病并偏身舞 蹈症发生率有报道为0.67%[2],临床上往往漏诊或误诊,易与癔症、癫痫、帕金 森综合征、神经症混淆。偏侧舞蹈症病变位在基底节,与锥体外系有关。当纹状体由于脑血 管病发生血供障碍时其GABA功能减退,而壳核和尾状核的DA能神经元脱抑制而过度活跃,造 成肌张力减低和动作增多[3],引起偏侧舞蹈症。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偏侧舞蹈症的 ***,首先是病因***:给予抗血小板、扩血管、脑保护等***。对舞蹈征多用降低多巴胺 (DA)功能的药物如氟哌啶醇和安定类药物。疗效不满意也可用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托吡 酯、拉莫三嗪等。本组1例患者***9天后症状完全消失,预后很好。另1例***后症状有好 转,但遗留有轻度偏侧多动,可能与合并糖尿病有一定关系。高血糖可破坏血脑屏障,局部 脑血流降低,细胞内酸中毒[4]。患者在缺血梗死的基础上合并高血糖,加重了脑 组织的损害。提醒我们在临床上***脑梗死的同时,要注重调控血糖。

参考文献

[1]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北京: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766.

[2]凌芳,杨期明,刘小***,等.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33例临床分析[J].卒中与神 经疾病杂志,2009,16(5):301.

舞蹈病篇5

1.1一般资料

本院选取10例病患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在50岁到85岁之间。其中,有4例患者为冠心病史、有3例患者为高血压史、有1例患者为糖尿病史,有1例患者为并发高血压和冠心病、有1例患者没有此类病症。本组的10例患者中,在7例男患者中有4例患者是在短时间内达到了舞蹈症的巅峰,3例患者均是在1d以上出现该症状;3例女患者均是在1d以上该症状达到巅峰。

1.2临床症状

本组10例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均为偏侧舞蹈症状,患者表现出不自主的、没有规律的、迅速的肢体舞蹈运动,不过仅仅累积与一侧的肢体:肩部突出表现为向前向上的耸肩运动,面部突出表现为不自主的努嘴、挤眉弄眼、咬牙等。一般情况下,症状多数是在与旁人谈话、做动作、精神紧张等时加重,在安静或者是压迫患肢的时候症状会减轻。

1.3影像学检查

本组患者入院之后均对头颅进行CT检查或者是对头颅进行MRI检查。通过检查,其病灶位置主要位于:2例发生于尾状核,1例发生于单侧放射冠区,有1例发生于双侧放射冠区,有1例患者发生于内囊前肢,有2例发生于丘脑,有1例发生于颞叶、有2例发生于豆状核。

2***方法

通常情况下,该病的***均是按照脑血管疾病进行***的,同时还要给予患者2~6mg/d氟哌酸啶醇片,或者是10mg/d安定片。若是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或者是口服药物效果不佳者,需要静脉滴注100mg/d安定溶液或者是0.3~0.6mg/d东莨菪碱等以控制舞蹈症状。同时们还要给予患者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聚集剂,自由基清除剂以及脑细胞活化剂的***。

3结果

1)治愈:患者舞蹈症状完全消失,患肢的功能也恢复正常。

2)显效:患者的舞蹈症状明显的减少,且患肢功能基本上恢复正常。

3)有效:舞蹈症状稍微减轻,患肢的功能也有所改善。

4)无效:舞蹈症状以及患肢功能均无好转迹象。

本组的10例患者经过对症***之后,有5例患者治愈,2例患者显效,2例患者有效,1例患者需要进一步的随访。患者舞蹈症状的消失时间平均为5.5d。

4讨论

半侧舞蹈症主要局限于患者的一侧上下肢或者是面部,根据有关文献证明:该病主要是因为风湿热、脑肿瘤、慢性进行性舞蹈症以及脑血管疾病等损伤锥体外系造成的。所谓锥体外系主要是由多神经元而构成的不同功能的复杂的环路,只要其中一部分受到损伤都会引起患者相应部位的不规律、不自主的异常运动,尤其是纹状体,包括:壳核、尾状核、苍白球。当这些部位被损伤之后,导致苍白球的作用释放出来,加强对运动神经元的抑制作用,皮层所发动的运动没有办法中断、停止,并且还不能接受经过小脑-红核-丘脑-纹状体径路的冲动而导致患者发生半侧舞蹈症。

舞蹈病篇6

[关键词] 偏侧舞蹈症;氟哌啶醇;硝基安定

[中***分类号] R74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3(c)-177-02

舞蹈症是肢体及头面部迅速、不规则、无节律、粗大的不能随意控制的动作。表现为转颈、耸肩、手指间断性屈伸、摆手和伸臂等舞蹈样动作,上肢较重;步态不稳且不规则,重时可出现从一侧向另一侧快速粗大的跳跃动作;随意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加重,安静时减轻,睡眠时消失。局限于身体一侧的舞蹈症称偏侧舞蹈症,属于不自主运动,为锥体外系病变导致。锥体外系症状通常指基底节病变导致的姿势、运动异常[1]。笔者对18例偏侧舞蹈症患者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199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8例患者,男10例,女8 例,年龄40~79,平均56岁。病因16例为脑梗死,2例为脑出血,其中既往13例有高血压病史,6例有糖尿病史。2例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史。均急性起病,无舞蹈症病史,均否认有家族性疾病史。全部患者均经头颅CT扫描和(或)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血管病。

1.2 临床表现

舞蹈症状累及上肢 12例;面部及肢体同时受累 6 例。均表现为快速、大幅度、不规则、不自主的舞蹈样运动,多在情绪紧张时加重,睡眠中消失,其中6例面部表现皱额、眨眼、努嘴、吐舌、牵动口角、摇动下额等面部怪异多变动作。

1.3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全部患者均行头颅CT扫描检查,脑梗死患者24 h后行MRI检查,脑出患者3周后复查头颅CT扫描。病灶在尾状核8例,壳核5例,苍白球2例,丘脑3例。梗死灶直径为0.5~2.5 cm。2例为丘脑少量出血。实验室检查18例肝、肾功能均正常。其中血糖增高6例。

1.4 ***及预后

全部18例患者出现舞蹈症后均给予氟哌啶醇1~6 mg/d口服,同时根据病情不同,脑梗死者给予TXA2合成酶抑制剂、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制剂及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脑出血者用脱水剂等药物。

2 结果

1周内症状无明显好转者,3例加用硝西泮,15例效果良好。***18例患者症状在 2~4周内完全控制。在3个月后随访均停止服用氟哌啶醇,病情无复发。

3 讨论

脑血管病所致偏侧舞蹈症是发生在脑血管病急性期的一组症状,其发生率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2]。脑血管病常见于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本症的主要原因是急性脑血管病,包括面积较小的腔隙性脑梗死及脑出血。是由于硬化的微小动脉闭塞引起小灶性梗死,或微小动脉瘤破裂后少量出血引起。CT证实梗死多于出血。偏侧舞蹈症的发症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多数报道认为系基底节病变所致,累及纹状体,且以新纹状体为著。纹状体与大脑皮质及其他脑区之间的纤维联系相当复杂,其中与运动皮质之间的环路是基底节实现其运动调节功能的主要结构基础。包括:①皮质-新纹状体-苍白球(内)-丘脑-皮质回路。②:皮质-新纹状体-苍白球(外)-丘脑底核-苍白球(内)-丘脑-皮质回路。③皮质-新纹状体-黑质-丘脑-皮质加路。有学者认为锥体外系是由多种神经元构成的不同功能的复杂环路,环路中某一部分损害均可引起相应部位不自主运动,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是纹状体(尾状核、壳核、苍白球)。这些部位损伤后,使苍白球作用释放,增加对下运动神经元的抑制作用,皮层所发动的运动无法中断与停止,而且不能接受经小脑、红核、丘脑、纹状体经路的冲动而产生偏侧舞蹈症[3]。锥体外系统的活动主要通过多种神经递质进行,递质平衡遭破坏以及多种酶活性不足是产生症状的主要原因。一般正常情况下,抑性神经元γ-氨基丁(GABA)与DA神经元处于平衡状态。当纹状体系统受到供血障碍或其他病变,使GABA释放减少,而接受DA能神经元较多的尾状核、壳核、纹状体系统,DA能神经元脱抑制而过度活跃,造成动作增多和肌张力减低,从而发生偏侧舞蹈[4]。本组患者均系脑血管病,病变部位为基底节区,证实上述可能的发生机制。

本病的主要诊断依据:①多见于中、老年人,既往有长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动脉硬化病史;②突然发病,出现快速、大幅度、不规则、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以肢体为主,头面部表现为突然的扭颈转头、挤眉弄眼、努嘴吐舌,情绪紧张及劳累时加重,肌张力增高,安静时减轻,肌张力降低,入睡后消失;③头颅CT或MRI示壳核及尾状核头部斑点状梗死灶,脑出血者CT示丘脑高密度灶;④排除一氧化碳、慢性酒精与药物中毒性及Huntington舞蹈病等。

本病的***,除了原发病的***以外,对症***可选用氟哌啶醇、氯硝西泮等药物,一般首选氟哌啶醇,该类药物可阻断突触后膜多巴胺受体,减少多巴胺活性,可减轻来源于新纹状体和丘脑下部的冲动传递,而减轻舞蹈症状。但有嗜睡或昏睡、木僵、运动受限、舌根硬、发音困难、震颤、假面具、流涎等锥体外系副作用,因本病原发病变轻微,预后一般良好。本组18例均给予氟哌啶醇1~6 mg/d口服,部分1周内症状无明显好转者3例加用硝基安定,未留后遗症。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

[2]黄如训,梁秀玲,刘焯霖.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63.

[3]林小东.老年人卒中性偏侧舞蹈症[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3,12(5):303.

舞蹈病篇7

(一)对中老年人骨骼肌肉的影响

据研究分析,人类的在30岁,骨质达到最大值,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以每年1%,男性以每年0.5%的速度减少。骨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随之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增加。而有氧舞蹈的运动,使中老年人活动了颈骨,有助于关节的锻炼,骨骼的伸展,有助于改善人体的机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能量和物质代谢,这样便改善了组织营养,使更多的营养被肌肉吸收,缓解疼痛,疏通经络。

(二)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中老年人的呼吸系统也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变化,肺的弹性结构蜕化,肺泡体积扩大,减弱的呼吸肌的功能,致使肺扩散的功能降低,使中老年人呼吸无力。中老年人参加有氧舞蹈的锻炼,通过有氧锻炼的进行,加强了呼吸肌的锻炼,有氧舞蹈的运动,对于肺功能的减缓肺功能的下降,可以提高肺活量,增加呼吸肌的耐力,这样就减缓了呼吸系统的衰退。

(三)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中老年的饮食中蛋白质、高脂肪、高血糖的食物增多,这对中老年人的心血管造成一定的影响。近几年,中老年人高血压、高血脂的病况逐渐增加,同时由于中老年人的心肌萎缩,心脏的活动率下降,减少了有效的循环血量,导致心肌供血不足等病况。中老年人呼吸量的降低,降低了血管的调节能力,血管硬化,容易发生脑溢血等血管障碍病症。中老年参加有氧舞蹈锻炼,有节奏的锻炼提高了中老年人的心脏功能,减轻了脂肪,增强了循环,降低了血液黏度,增强了心脏收缩能力,降低了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对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四)对免***系统的影响

中老年人参加有氧舞蹈的锻炼,强壮了骨骼,增强了血液循环,提高了肺活量,这样便改善了中老年人的身体机制。有氧舞蹈增加了能量的消耗,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也随之提高,改善了神经系统,提高了中老年人的神经机能。神经系统的改善对于中老年人的免***力具有提高作用,有氧呼吸的增强增加了吸氧量,增强了对疾病的抵抗力,提高了体质。

二、中老年有氧舞蹈对中老年人心理的影响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步入中老年的人们对于工作、生活的改变,情绪发生了一些变化。中老年人的子女多数不在身边,退休后一时不适应无事可做的状态,容易产生一些负面、消极的情绪,例如抑郁、孤独、失助感、失落感等。心理的负面情绪容易影响中老年的心理健康,同时产生一些身体的疾病。有氧舞蹈增加了中老年参加集体活动的途径,为中老年的身体锻炼,与人交流,活跃身心提高了渠道。中老年有氧舞蹈,是一个集体的,有节奏的,具有一定和音乐性的运用,中老年人参加,使中老年融入了一个新的集体,在这个集体中不仅可以共同锻炼,而且增加了交流对象,中老年人们交流讨论,使负面的情绪可以及时的得以发泄,舒缓了心情。同时,中老年有氧舞蹈是一种艺术性、群众性文化,通过舞蹈的练习可以提高中老年的艺术修养,而艺术具有修生养性的作用,有助于中老年内心的闲定。群众性的文化,是丰富社区生活、群众生活的一种途径,中老年有氧舞蹈活动,增强丰富了中老年的业余生活,充实了中老年的生活、精神。在音乐的伴奏下,有氧舞蹈的练习活跃了内心,提高了情绪,使中老年的性格开朗,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三、中老年有氧舞蹈文化对群众文化的作用

(一)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老年的业余生活也愈加丰富,太极、合唱活动、书法活动等在中老年人群中开展。中老年有氧舞蹈的开展更加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中老年有氧舞蹈以舞蹈的艺术为形式,具有集体性、多样性,同时由于对群众的专业基础要求低,以此吸引更多群众的参与,受到群众的欢迎。中老年有氧舞蹈基于群众,锻炼群众,形式贴近群众,具有更强的动态性、生命力,对群众的文化生活具有建设性,娱乐了群众了内心,提升了群众的艺术性,增加了群众文化生活的多样性。

(二)促进社区和谐文化建设

中老年有氧舞蹈参与的人员多,对于人员、场地的没有过多限制,这样便使有氧舞蹈能得到更快、更好的普及。中老年有氧舞蹈具有集体性质,对于集体活动的参加,增加了群众之间的交流,使群众通过舞蹈活动的参加,相互交流、学习,从而使更多的群众融入社区活动,有助于社区的和谐。同时,中老年有氧舞蹈的开展,以音乐为伴奏,以舞蹈为载体,营造一种那个快乐、积极的氛围,增强了群众对于舞蹈、音乐等艺术文化的追求,提高了群众的艺术修养,为社会的文明建设有推动作用。中老年有氧舞蹈传播范围广、普及率高,群众容易接触,参与,有助于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锻炼习惯,从而提高整个社区、城市的形象,为构建文明、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三)增进群众文化活动的普及

中老年有氧舞蹈文化活动的开展,由于具有开放性、集体性,群众的参与容易,从而体现有助于群众能够文化的普及。在群众文化开展、建设过程中,有氧舞蹈的开展,音乐的节奏性强,场地的限制少,可以更好得吸引群众观赏。又由于有氧舞蹈的动作简单,群众学习起来更加容易,增强了群众的学习兴趣,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通过有氧舞蹈的练习,培养了群众开朗、乐观性格,激发了群众参与公共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使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更加容易,朝愉快、轻松的方向发展。

(四)提高群众艺术思维能力

中老年有氧舞蹈以音乐为伴奏,融入健美操、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通过有氧舞蹈的开展,群众的艺术修养、艺术思维能力得以提高。对于中老年有氧舞蹈的学习,学习容易,学习者无需具备舞蹈基础和艺术基础。但是,通过不断的练习,通过领导者的引导、指导,练习者逐渐从艺术的角度看待有氧舞蹈,从音乐的节奏感受舞蹈的动作,舞蹈的魅力,进而更好的学习有氧舞蹈。中老年有氧舞蹈,学习、参与者多为中老年,他们的业余时间充足,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他们将有氧舞蹈作为一种娱乐方式、生活方式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参与,这样就形成良好的氛围,在学习舞蹈,感受舞蹈、音乐的过程中,提高了艺术审美水平,增强了群众的艺术思维能力。

(五)传承群众文化

中老年有氧舞蹈具有传承群众文化的作用,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重大。我国的传统舞蹈内容丰富,种类多样,不同的民族、地域具有不同特色的群众舞蹈。然而,中老年有氧舞蹈,以音乐为伴奏,以健美操的形式改编舞蹈动作,吸取了时代特色,不同的音乐伴奏可以演绎不同的舞蹈动作,动作的随意性强,变现形式丰富。在不同的地域,可以融入其特色舞蹈,以音乐的形式进行改编,对于舞蹈基础较好的地域,中老年有氧舞蹈的开展,是一个艺术与娱乐的结合,是对传统文化的借鉴,是对现代文化的发扬。

四、结语

舞蹈病篇8

表 演 者:殷硕

表演团体:北京舞蹈学院

荣获奖项:获第八届全国文华艺术院校奖“桃李杯”全国舞蹈比赛青年组表演银奖、优秀教学剧目奖和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表演三等奖,优秀剧目奖,编导奖。

【编导介绍】

梁群,1970年生,湖北武汉人。1991年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国家一级编导。作品《萋萋长亭》荣获第五届桃李杯优秀教学剧目金奖、首届荷花杯舞蹈比赛编导银奖、表演金奖、首届CCTV舞蹈大赛优秀编导奖及作品表演金奖。《那片血色山冈》荣获第二届中国舞蹈节暨第五届“荷花杯”全国舞蹈比赛作品银奖、编导金奖,荣获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表演三等奖、优秀剧目奖、编导奖。《九歌山鬼》荣获第六届“桃李杯”全国舞蹈比赛编导银奖、优秀教学剧目奖。作品还有《洪波曲》、《咬定青山》、《家・梅表姐》、舞剧《桃花扇》、《柜中缘》等。

【创作手法分析】

一、作品选材

作品选材自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家》梅表姐的形象。《家》中描写了在之后在成都的一个大的封建家庭逐步走向衰败的故事,梅表姐是当时青年的一个典型代表:受当时影响,学习进步知识拥有着进步思想,奈何社会的大环境却还是封建落后的,一个过早清醒的灵魂接受的就只是痛苦罢了。梅奋力反抗但最终不得不屈服于封建的婚姻制度,加上当时战争的爆发,抑郁成疾,最终伤心病故。《家》作为文学作品经典,拥有大众基础,故事矛盾激烈具有可舞性,符合作为舞蹈素材的基本条件。

二、结构分析

(一)文学作品的解构。文学作品《家》故事梗概:其中描写了成都的一个大家族,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这三兄弟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各有各的悲剧。与梅相恋的是大家庭中的长子长孙觉新,但他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婚后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梅嫁与他人但不久却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了她无穷的痛苦。在战争爆发后的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文学作品与舞蹈作品的特性不同,除了表达手段(文字与肢体)的不同之外,文学擅于在叙事中抒情,而舞蹈直观且具有强烈感染力但舞蹈的叙事和人物的塑造则要进行虚化。舞蹈从文学作品中提炼素材时要从“表现主题”出发,不能烘托主题的细枝末节则需进行舍弃,从选取的这个人物的角度来表现故事。

(二)舞蹈作品的再结构。舞蹈结构(分为三段):1.舞蹈开始定位在觉新已另娶,而自己的丈夫去世,梅回娘家成都居住时常能看到觉新的时间点。2.梅拾起掉落的手绢,想起以往与觉新在梅园赏梅的无忧时光,心情雀跃激动。3.战争的爆发成了最后的一根稻草,梅不堪重负。手绢掩面“病逝”在梅花树下。

舞蹈结构没有单纯按照时间顺序而是采取插叙的手段,在梅逐渐病重的过程中加入一段往日的欢乐时光,对比明显,凸显时代给她一生造成的影响,产生一种悲剧美。

三、动作设计

梅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因心情抑郁而患病,严重时会咳血。因此她右手拎手绢,动作端庄中透着虚弱。以下选几个典型的动作造型进行分析:(一)舞蹈开场动作是梅静静伫立,右手拎手绢捂在胸口,左手端庄背后,右脚后踏步,侧对观众。后背是直的但气息下沉,虚虚站立,勾勒出一个人物的基本形象。(二)在舞台左前侧三个大幅度的定格动作后,身体下沉重心后移,脚下碎步移到舞台中央,停住,一口“血”吐在右手的手上。(三)上前一步并腿转,右侧上举的手中手绢飘落,梅回头,蹲下捡起。前面的动作情绪紧绷,这时一个掉手绢的状况外的动作,使整个动作节奏一懈,自然过渡到一种截然不同的情绪之中。(四)第三段中动作支离破碎,情绪爆发后一个深俯身,梅慢慢起身整理头发,恢复冷静,向前稳稳地迈了一步,双手端放在腰间。象征着一种回光返照,回看自己的一生。然后转身,静静死在梅花树下。

《家》中在梅表姐死时的章节中有着这样的一段话:老三觉慧在棺材四周绕了一转。跟别人一样他也向梅说了告别的话。他不哭,也没有悲哀,他有的是满腹的愤怒。这让人不禁想:这样的人还有千千万吧,都这样在整个社会的漠然中死去了。造成这种悲剧的是个人的一种极端的不自由和人们对他人甚至于对自己的一种漠视。幸而现在是新的社会了,这种得之不易的自由万万不可轻易舍弃。

【启示】

舞蹈作品最终目的是为了传达一种思想和意识,以及对世界的态度。舞蹈作品《家・梅表姐》以叙事性的舞蹈表达对文学文本中的梅表姐进行二度创作。以肢体艺术形式再度解读文学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将文学中的经典人物以更具象和鲜活的方式搬上舞台,站在当下去回首旧中国社会中的女性命运的苦楚与凄凉,从而引发观者的无限深思。

舞蹈病篇9

今天,艺术总指导王老师、一2班的何云婷和我兴高采烈得来到了上海大剧院观赏《舞韵讲座》。上海大剧院可壮观了。我们进了C1的大门,进去观赏讲座。进去之后,大堂的灯暗了下来,讲座开始了。

首先,主讲人——上海戏剧学院舞蹈老师李涛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在蒙古东部地区的一个名叫《安代舞》的蒙古名舞。这个故事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从前蒙古有一个小姑娘得了一种很罕见的怪病,她的阿爸为了治好她的病,在乡里请了很多医生,可都不见效。于是,他决定带女儿去城里治病。走了很远,突然车轴断了,女儿重重地摔了下来,这一摔可不得了,病情更重了。于是,阿爸便围着女儿以歌代哭,还甩起手臂跳起舞来,祈求上天保佑。嘹亮的歌声惊动了附近的村民,他们看到这情景,便也跟着一起跳。突然,不知哪儿来的力量,让女儿也站了起来,也跟着大家跳起了这舞,跳得大汗淋漓。就在这时,女儿的病就一下子好了。所以后人称这舞为《安代舞》。之后,我们还看了《顶碗舞》、《梦归》、《长调》……顶碗舞是一个难度性很高的舞蹈。演员要把六个碗叠在一起,并且把碗顶在头上。还要快速地自转、公转……这让在台下的我都看花了眼。最后,我还学到了一点孔雀舞的基本动作:如大幅度扭跨、一顺边、做小鱼手……然后演员还给我们跳了一段《孔雀飞来》。舞蹈动作优美,和音乐融合在一起,就好像一只真的孔雀在台上翩翩起舞着。让台下的我也禁不住跃跃欲试了。

在这次的讲座和表演中我知道了舞蹈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是人类最好的治病之药,同时心里也油然生出了一份感激之情,真心地感谢我的母校??世界小学为我创设了这样一次观赏的机会,让我对舞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喜爱。

我想说:“我爱舞蹈!我爱我的学校!”

舞蹈病篇10

关键词:体育舞蹈;老年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老年人在生活上达到衣食无忧后,自然地更加注重娱乐、健身等精神文化层次的高级需要。体育舞蹈具有强度低、容易学、受季节设备影响小等特点,是一种集娱乐功能、健身功能、社交功能于一体的有氧运动。近年来,在各大城市的清晨以及晚上广场、公园等空旷地上,老年人集体体育舞蹈成为最为常见的一景。城市高素质的人文、较强的经济、完善的健身设施都使得舞蹈健身事业不断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舞蹈在乡镇中也逐渐风行开来。老年体育舞蹈的推广,为我国老年人关心事业做好了基础。体育舞蹈不仅为老年增添了生活乐趣,更是为老年身体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体育舞蹈对于老年人的生理作用

1.1体育舞蹈对于老年人骨骼的作用。当人的年龄增长到四十岁以后,身体就开始逐步发生老龄化的现象。老龄化在骨骼上的表现是骨细胞活性的下降,人体内的骨吸收和骨形成不成正比。年龄的增长、营养摄入不平衡、运动技能下降或缺乏等因素,都会导致骨量逐步减少。这就使得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极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孙云霞对秧歌舞锻炼进行了持续一年的研究,研究对象为平均年龄为54岁的老年妇女,研究所得数据如表1所示[1]。两个测试组成员分别为30名,其中,实验组成员每周参加舞蹈锻炼3-5次,每次持续60-90分钟;对照组成员一年则没有参见有规律的体育舞蹈健身。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对比发现,实验组桡骨、尺骨的骨密度值分别为0.653±0.178g/cm2和0.666±0.182g/cm2,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3.2%和24.7%。实验组左足、右足的闭眼单足站立时间分别为9.25±7.10s和8.91±7.03s,也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42.5%和40.0%。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骨密度值和单足站立平衡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体育舞蹈能够使得全身各个器官都处于运动作用,体育舞蹈中一些甩肩、扭臀、挥臂等动作的运动,使骨组织的机械应力增强,从而提高了骨质细胞的活性,达到平衡骨量的功效。并且,体育舞蹈是强度适中的有氧运动,能够促进性激素的分泌,性激素其中的成分可以使得骨蛋白合成,从而增厚了骨质,防止了骨溶解,减少骨质的丢失。因此,适量的体育舞蹈对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积极的作用。1.2体育舞蹈对于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体育舞蹈对于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作用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血脂和心率。1.2.1是对血脂起到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心血管系统中的血清脂质和脂蛋白的含量都逐步发生变化。脂蛋白胆固醇受体是一种能够分解代谢脂蛋白胆固醇的分子,其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减少,导致脂蛋白胆固醇分解代谢能力不足,从而引起血液中的胆固醇增高。这就是老年人胆固醇偏高的主要原因。老年人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水平高的另一个原因是肠道吸收胆固醇能力增强而排泄能力减弱。并且,老年人脂肪组织增加、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同样也会导致胆固醇水平增高。血液中胆固醇增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汤跃等人对唐山市参加体育舞蹈锻炼的老年人分析了体育舞蹈对老年人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2]。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对照组两组,两组各含平均年龄为57岁的离退休职工356名。实验组成员自愿参加体育舞蹈锻炼,而对照组成员平时没有体育舞蹈锻炼习惯。在研究前对两组成员进行血清5项指标采取,从结果中明显看出在进行体育舞蹈锻炼前实验组的血清蛋白中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含量非常接近,分别仅相差0.4%,0.7%,0.7%和4.0%,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进行体育舞蹈锻炼前血液状态几乎没有差别。在参加了一年有规律的体育舞蹈锻炼后,实验组成员的总胆固醇含量变化不大,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了14.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了11.6%,总胆固醇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同时三酰甘油含量显著降低了17.4%。而没有参与体育舞蹈锻炼的对照组的血清蛋白指标几乎没有发生变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具有转运磷脂和胆固醇的生理功能,能够促进外周组织中胆固醇的消除,起着脂质“清道夫”的作用,能够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冠心病的发生。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从肝脏携带胆固醇,然而发生氧化后会沉积在血管壁内侧,久而久之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子。三酰甘油是人体内储存的热量的脂肪成分,其在血管壁的囤积会造成动脉硬化。因此,参与体育舞蹈锻炼的实验组出现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降低、三酰甘油含量降低的趋势对心血管系统具有积极健康的影响。从机理上看,长期坚持体育舞蹈这种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能够提高肌肉和脂肪酸的活性,使胆固醇和磷脂向高密度脂蛋白转移,提高了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使沉积在血管的壁的胆固醇能够转移到肝脏分解,有效减缓了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1.2.2是对心率的作用。众所周知,心脏会随着人的衰老而衰老。心脏衰老的首要的特征就是最大心率的下降。人的最大心率在年轻的时候能达到195次/m,而当老了的时候就只有155—160次/min。心脏衰老的另一个特征是每搏输出量的降低。这尤其表现在剧烈运用中,老年人在剧烈运动时,其每搏输出量要比青年人下降10%~20%。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的心肌细胞发生萎缩,***动脉粥样硬化,左心室舒缩功能减弱,心肌灌血不足及收缩力下降[3]。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当老年人在进行一段时间后的舞蹈锻炼,安静心率比没锻炼时下降了4.9次/min,收缩压下降了8.8mmHg,舒张压下降了3.7mmHg,这就表明了老年人在进行舞蹈锻炼时,中枢神经系统对心脏活动能力出现了一种记忆,从而使得安静心率出现了下降。舞蹈锻炼会使得心脏的容量增大,收缩能力也就相应的加强。

2.体育舞蹈对于老年人的心理作用

从当前研究数据的分析说明了体育舞蹈对老年人生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体育舞蹈还能够对老年人心理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社会工业化发展的形式下,老年人的子女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常陪伴在老年人身边,这就容易造成老年人在心理上的空虚。常年在家、较少参与社交活动的老人就容易产生内心的郁闷、甚至会患上老年痴呆。有些学者研究体育舞蹈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中,以对比的方式,通过对老年人的心率、心境、焦虑状况等进行测试,在参与实验的舞蹈组往往会出现活跃度、心情、抑郁性等指标的好转。舞蹈练习前后的老年人心理上出现不同的变化,表明了通过舞蹈锻炼后,老年人的心理出现了积极的转变,改善他们的抑郁状况。尤其是参与舞蹈练习的女性老年人,在反应能力、记忆力上都显著强于未参与体育舞蹈锻炼的女性老年人。这也反映了体育舞蹈运动具有增强记忆能力的作用。在体育舞蹈练习过程中,伴奏的音乐起到了舒缓情绪、愉悦心情的作用,同时也增强了老年人的听觉系统。在抑扬顿挫、节奏感强的音乐中,老年人进行肢体协调的体育舞蹈动作练习,必然对老年人平衡能力、反应能力、协调能力进行了锻炼提高,同时也缓解释放了老年人心理上的压力。再者,很多体育舞蹈都需要团体之间的配合,因此舞伴之间就自然会增加交流,提高默契度,起到团结合作的关系,这就有利于老年人开阔心胸,培养乐观开朗的精神气质。一些老年人通常因为生活中的一些烦恼而心情郁闷,子女又不在身边,心结就难以解开。而练习舞蹈后,舞蹈者就能相互沟通交流,舒缓自身的心理郁闷,从而对心理起到了良好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刚退休的老年人,对离开岗位还不适应,骤然失去了日常中同事之间的交流沟通,经常会感到孤独感和失落感。通过参与体育舞蹈,则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从而使得他们摆脱了离开工作后的烦恼,为老年人的生活重新注入新的生活乐趣,心情就能变得美好。

3.结论

从上述的研究上可以得出,老年人进行适量的体育舞蹈,对老年人身心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体育舞蹈一方面健美了老年人的身形,延缓衰老速度,有效减低了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另一方面,体育舞蹈也为老年人的生活注入了新的乐趣,有效改善了老年人心理健康状态,增强了老年生活的愉悦感。但是,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不能在户外进行长期的、过度的舞蹈锻炼,要注意老年人的在锻炼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如果超额运动,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甚至出现一些不好的情况。因此,老年人一定要量力而为,切忌盲目跟风。

参考文献:

[1]孙云霞.秧歌舞锻炼对中老年女性平衡能力与骨密度的影响.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1):119-120.

[2]汤跃,果召全,杨法香.体育舞蹈对老年人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5,9(36):100-101.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舞蹈病10篇

学习

招商基金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招商基金10篇,内容包括招商白酒基金,招商基金排名一览表。《投资者报》推出的“2009年基金经理赚钱榜”451位基金经理,张冰位列第10名:其***管理的招商优质基金和参与管理的招商核心价值基金共为基金持有人赚得23.8亿元。不走

学习

新护士试用期总结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新护士试用期总结,内容包括新入职护士试用期总结简短,120急救护士试用期实践总结。通过对我校近三年护士执业考试成绩的分析,说明深化中高职护理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功,为高职护理教学研究提供了依据。我校根据护士执业

学习

健康教育讲座总结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健康教育讲座总结,内容包括疾病健康教育总结800字,健康教育讲座内容30个。

学习

打新基金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打新基金10篇,内容包括怎么买打新基金,打新基金收益排名。此次新股发行实行新的规则,新规规定网下申购中不少于40%的份额,将向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配售。公募基金被***策扶上打新的头把交椅,相对于其他保险资金、券商、私募等机

学习

物业维修基金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物业维修基金10篇,内容包括物业维修基金费用清单表格,物业申请维修基金范本。1.维修基金缴纳人。《物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五十四条明确规定:“住宅物业、住宅小区内的非住宅物业或者与单幢住宅楼结构相连的非住宅

学习

乡卫生院工作计划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乡卫生院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卫生院工作计划汇编7篇,乡镇卫生院护理部工作计划。以病人为中心,创一流文明优质服务;以改革为动力,倡导竞争、敬业、进取精神;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努力提高全员素质;以质量治理为核心,不但提高医疗质量

学习

小区物业管理工作计划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小区物业管理工作计划,内容包括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计划,物业管理员2022年工作计划。二、目标和范围(一)目标:1、有效解决开发遗留问题,年底前整改率达到9xxxx;对存在工程质量问题的房屋要及时维修,维修及时率达到9xxxx。2、新建

学习

少儿舞蹈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少儿舞蹈10篇,内容包括少儿舞蹈比赛完整剧目,少儿舞蹈大赛完整版教育题材。一、情趣的转换少儿很容易对舞蹈活动表现出热情和兴趣,但是这种表现是浅层的,往往带有情绪色彩。我们要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将其浅层的表现眼成为积

学习

债券型基金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债券型基金10篇,内容包括债券型基金推荐依据,债券型基金代码有哪些。长盛债券基金成立于2003年10月25日,是一只偏债型基金,可以部分投资于股票。该基金对股票投资比例作了良好的控制,股票最高投资比例仅为16%,是比较注重仓位控制

学习

农业科技创新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农业科技创新10篇,内容包括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解说词,农业科技创新汇报。1.农业科技投入水平偏低,投入结构不合理,创新物质基础薄弱。虽然近年来扬州市现代农业的总体水平处于江苏省中游水平(农业基本现代化综合得分以74.07处于江

学习

债券基金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债券基金10篇,内容包括债券基金知识点大全,债券类基金前十。与一般债券会有一个确定的到期日不同,债券基金由一组具有不同到期日的债券组成,因此并没有一个确定的到期日。不过为分析债券基金的特性,我们仍可以对债券基金所

学习

田径社团活动总结模板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田径社团活动总结模板,内容包括田径社团活动记录表范文,田径社团活动收获与感悟。1.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本研究以“凝聚力”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搜索并***相关论文86篇,经分析后剔除与本研究无关的论文47篇,重点

学习

养生培训总结模板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养生培训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养生学习培训心得,养生培训总结心得体会文字版。我还要谈谈学生干部“创新思维”的培养。究竟什么是“创新思维”呢?其实,我们说的创新思维就是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

学习

舞蹈班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班10篇,内容包括舞蹈班初级文案,舞蹈启蒙班美篇文字。二年级:郭钟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