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指标体系10篇

统计指标体系篇1

【关键词】统计指标,体系,改革设想

中***分类号:C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林业领域,其统计指标一般而言,多指在遇到一定的林业经济现象的时候,从其整体而言显示出来的某一特征的数值概念或者是其可以量化的具体数值。在林业的统计指标体系过程中,相对而言,林业的经济现象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总体,而且具有多层次性,因而在其统计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复杂情况,为了更为科学合理的做好各种指标的统计,就必须建立起一个统计指标明确,层次齐全,覆盖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因而,在进行林业的经济现象统计过程中个,要结合林业发展的客观需求,结合我国的统计制度和统计科学的发展状况来综合考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大胆革新,对各种统计指标作出适当的调整或者是重新构造统计指标。如此,可以让林业的统计指标体系更好的服务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科学分类林业统计指标体系的设想

明确林业统计指标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根据林业经济理论与实践以及国民经济的不同要求适时搜集整理林业经济现象的数量,以满足其不同的需要。是改革林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前提和出发点。林业统计指标的分类应有多种。

1.从林业统计指标的层次上划分,可分为全国的林业统计指标体系、地区的林业统计指标体系和基层的林业统计指标体系:!全国的林业统计指标体系,指用于反映和分析全国林业经济的各个方面现象的数量表现时所采用的统计指标总体系。 按林业统计指标的内容分,可把林业统计指标体系分为林业生产要素指标体系、林业生产过程指标体系和林业生产成果指标体系:

(一)林业生产要素统计指标体系也叫生产条件指标体系,它包括林业经营对象和手段,可用于投入的人、财、物,已形成的环境与条件等的统计,这些指标可以说明林业生产的规模、技术条件和发展潜力等;

(二)林业生产过程统计指标体系也叫林业投入统计指标体系,是指根据林业生产经营的工艺要求、管理需要而设置的一系列统计指标,它包括使用和占用生产要素、消耗人力、物力等的统计,这些指标可以说明林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程度、经营方式、作业方式和管理方式;

(三)林业生产的成果统计指标体系也叫林业产出指标体系。如有林地面积的增加量、森林蓄积增加量、活立木资产增加值等。这些指标与林业投入和占用指标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相应的林业效益指标和其他相对指标。按这种分类法所设置的指标体系便于投入产出分析,便于比较分析林业发展状况,指标用途明确,易于通过适当变化向社会提供各种服务。

2.按林业统计的专业性质分,可把林业统计指标体系分为:营林统计指标体系,森工统计指标体系,林产加工统计指标体系,森林资源统计指标体系,木材流通统计指标体系,林业社会化服务统计指标体系,森林灾害统计指标体系,森林综合效益统计指标体系等。这些指标体系有的已建立并形成统计制度,有的虽建立但不完善,有的仍然是空白,有待于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这种分类,可以从不同侧面反映林业经济现象的某方面特征,能为林业经济研究,为社会其他行业提供不同方面的专门统计资料。

三.林业统计指标体系改革的设想

1.要坚持林业统计指标改革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林业统计指标体系改革过程中,必须要能够严格遵守其改革原则。在我国现阶段的林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具体而言,就是要遵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首先,要立足我国的国情,要坚持社会主体市场经济体制,并以我国市场经济的理论做为改革的指导思想。其次,做好林业统计指标的分类,要能够让革新后的林业统计指标体系能够更为全面和广泛,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最后,要在林业统计指标革新过程中,能够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实际状况出发,并做到灵活应变,使得其统计指标体系能够更好的和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具体情况相适应。

2.做好林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分类

做好林业统计指标体系改革过程中,将林业统计指标体系作出严格科学的分类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统计指标体系的分类要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具有高效性,同时要能够带来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在此过程中,要能够突出第一统计指标的重要性,明确第一指标的作用,比如,可以严格按照一定的层次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全国范围,地区范围内,基层范围等林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在此过程中,要坚持统一分类内容。主要而言是要从林业统计指标体系,林业生产环节的统计指标体系,以及林业运营产值或是结果的统计指标体系,既可以让林业统计指标的分类更为系统全面,具有良好的层次性,也能够让分类更为具体详实,进一步让林业统计数据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具有更好的参考价值,更方便林业数据的使用者以此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决策,

3.要坚持核心统计指标的主体地位

在进行林业统计指标体系改革过程中,全国范围内的或者是中央级别的林业统计指标体系必须做宏观上作为各地区各基层的林业统计指标的改革核心,各地区,各基层的林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改革必须要在坚持这一核心的基础上进行,并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对具体的内容作出丰富和创新。要坚持核心指标的作用,要将一些核心指标规范,固定下来,让核心指标从宏观上可以更好的反映全国范围内的林业总体的发展趋势,在此过程中,各地区,各基层的林业统计指标可以为全国范围内的统计数据做出参考,各个地区和各个基层可以坚持公正,客观,真实,有偿的原则,将一些有用的信息提供给需要这些信息的决策团体或者是个人,如果有特别的需求,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专题统计数据指标系统,如此,可以让统计指标体系适用的范围大为扩展。

四.结束语

林业统计指标体系将直接关系到整个林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加强对林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改革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变化发展市场行情的客观需求,也是针对林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和不足所作出的重要调整,但是,总体而言,加强对林业统计指标的改革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庞大的工作量,复杂的程序,牵涉的多种利益主体,都使得这一过程更为艰难复杂,因而需要各个部门的全面配合协作,在坚持全国统计制度的基础上,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全面调整,改革,完善,丰富统计指标体系,让统计指标体系更好的为我国的林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翁贤忠 方荣杭 林业统计指标体系改革的探讨[期刊论文] 《林业经济问题》 PKU -2002年4期

[2]申艳宏 国内统计指标体系改革探究 [期刊论文] 《北方经济》 -2012年10期

[3]漆继明 叶福生 构建新时期综合统计指标体系[期刊论文] 《统计与决策》 PKU CSSCI -2001年10期

[4]侯小维 关于当前统计指标体系改革的几个问题[期刊论文] 《北京统计》 -2002年4期

统计指标体系篇2

关键词:道路运输业 供求均衡理论 统计与监测 指标设计

中***分类号:F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b)-0159-02

道路运输业的统计监测指标一直是国内相关学者研究的热点。但现行指标体系多企业层面指标,少行业或宏观层面指标,不能充分发挥行业监管与宏观调控的作用;多数量与总量指标,少质量与结构指标,不能及时了解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本文从系统性、层次性、综合性、有效性出发,构建了两层面七要素共43个指标的统计与监测指标体系,以便分析研究行业的实际运行及其动态。

1 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分析

道路运输业统计与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从宏观层面、行业或企业层面对现有指标归类汇总。宏观层面包含供需分析、社会贡献、保障机制、科技发展四要素,行业或企业层面包含运输生产、竞争能力、节能减排三要素。本文对新创或综合性较强的指标进行了解释说明。

1.1 道路运输业宏观层面的统计与监测指标

1.1.1 供需分析

总体而言,我国道路运输业的供给情况为总量不足且结构性矛盾突出,需求情况为增长迅速且层次趋于多样化。因此从供需角度构建指标,有助于研究供需的总量与结构平衡。

(1)需求角度。

需求角度构建的指标主要有道路运输的旅客需求量、道路运输换算周转量的比重。由于高速公路的数据取得方便、真实性强,故选用高速公路货车通行量、高速公路货车货总重这两个指标间接反映运输业的整体需求情况。本文仅对道路运输的旅客需求量和道路运输换算周转量的比重进行解释和分析。

①道路运输的旅客需求量:旅客需求量不等同于旅客运输量,但二者存在密切关系。我国道路运输业的运力明显不足,故不能按照运输量指标反映社会公众的出行需求。一般而言,道路运输规划设计的旅客运输量滞后于旅客需求量。因此,可以通过研究以前年度旅客运输量的数据并计算调整系数,即:

旅客需求量=旅客运输量×调整系数

②道路运输换算周转量的比重:该指标是指道路运输业完成的换算周转量占全社会换算周转量的比重,可以综合反映社会经济对道路运输业的需求程度,计算公式为:

(2)供给角度。

供给角度的指标从供给能力和供给结构两个层面进行构建。

①运输供给能力:运输供给能力可以反映道路运输业向社会提供运输能力的大小,包括旅客(货物)周转量、运输场站拥有量、从业人员数量、拥有的车辆总数及各车型车辆的数目、汽车维修企业数量、各种级别汽车监测站数量等指标。

②运输供给结构:运输供给结构研究的是道路运输业内外部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有机比例和构成,故包含的指标主要有道路运输业换算周转量占全社会换算周转量的比重、等级道路比率、各种车型车辆数的比例、公司化企业和个体企业比例、不同等级的从业人员比例。

1.1.2 社会贡献

道路运输业的社会贡献主要体现在推动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全社会的劳动就业率。因此选取的统计监测指标为道路运输业增加值增长对GDP增长的拉动率、道路运输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总就业人数的比例。本文仅对道路运输业增加值增长对GDP增长的拉动率进行解释和分析。

1.1.3 保障机制

道路运输业的保障机制可以从国家现行行业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府扶持力度的强弱进行分析。

(1)国家现行行业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

道路运输业法律法规的完善有利于规范行业的生产经营、增强其竞争力、稳定其发展。但该指标很难被量化,建议选用专家打分法进行评价,如“完善”打5分、“较完善”打3分、“不完善”打1分。

(2)***府扶持力度的强弱。

***府对道路运输业的扶持是其健康运营的基石。扶持的内容包括人员调度、资金配置、***策变动等方面,这些都将对行业的运行和发展产生影响。通过分析该指标可以研究并预测行业可能的发展方向。该指标也不易被量化,建议选用“强、中、弱”等评语描述即可。

1.1.4 科技发展

科技的发展有利于提高道路运输业的生产能力及水平、提高组织管理效率、提高竞争力、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构建的指标为科学技术水平和道路运输业的行业信息化投入比。

(1)科学技术水平。

该指标的构建时依据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即

式中:Q为产量,用道路运输业的总产值计量;K为资本;L为劳动力;

A为技术水平;α、β为指数。

它的对数形式是:

设:

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用回归分析法估计参数A,即可测度道路运输业的科学技术水平。

(2)道路运输业的行业信息化投入比。

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与行业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有密切的关系,该指标可以用来反映道路运输业的信息化水平,并通过与其它运输方式进行对比,衡量该行业的信息化投资力度和重视度。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1.2 道路运输业行业或企业层面的统计与监测指标

1.2.1 运输生产

运输生产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本文仅从道路运输业生产的投入、经营和使用三个阶段进行指标的构建。

(1)投入阶段。

道路运输业的特征之一是资本密集度高,因此投入阶段以固定资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选用的指标为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率和不同投资主体所占比例。

(2)经营阶段。

该阶段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投入产出效益进行研究来分析企业生产活动的合理性。本文选用客货换算运量综合投资产出收益和客货换算周转量综合投资产出收益来反映道路运输业的经营现状。这两个指标分别从客货运量和周转量占报告期的投资额比重来分析行业或企业投资的产出收益。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3)使用阶段。

道路运输业的投资回收情况可以反映生产过程的使用是否合理。通过投资回收年限、投资回收率等定量指标以及相关人员对客货源是否稳定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可以动态反映运输业的生产情况。其中投资回收年限的计算公式如下:

1.2.2 竞争能力

影响道路运输业竞争能力的因素很多,本文重点探讨运输规模大小和服务质量高低这两个因素。

(1)运输规模。

运输规模的大小可以通过车辆数和就业人员数来反映,选用的指标为总车吨(客)位日及就业人数增长率。其中,车日可以动态把握企业车辆数量的变化,而总车吨(客)位这个指标可以综合反映运输企业的扩张速度或规模大小。

(其中i为车型;为i型车的总车日,为i型车的标记吨(客)位)

(2)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的评价依赖于人的主观期望与实际体验的差异,它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本文从安全性、便捷性、经济性、准确性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安全性选用行车事故伤亡率;便捷性选用运送速度;经济性选用平均单位运价;准确性选用客运的发车正点率、货运的货物差损率。本文仅对平均单位运价进行解释说明。平均单位运价即每单位换算吨公里所需的费用,该指标从消费者角度评价其是否乘有所值、运有所值。

1.2.3 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意味着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利用供求均衡理论,道路运输业的节能减排可以从降低能源需求和增加能源供给来实现。本文从组织管理、需求调控、能源使用三个角度进行指标的构建。

(1)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主要从提高运输效率的角度对道路运输业进行统计与监测,选用实载率和拖运率两个指标。实载率是反映车辆里程和载质量利用情况的综合性指标,其与运输生产管理、货源的充足程度及其时空分布、运输组织方式等因素相关;拖运率指标可以反映运输业挂车的现状及使用效率,该指标的能反映道路运输业的运输组织质量、车辆配备及构成、***策制定及落实等情况。

(2)需求调控。

节能减排的重心是引导公众出行的理念,减少使用能耗较大的交通工具,提倡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故选取的统计监测指标为公共交通承担客运量的比例、使用公共自行车出行的人次和私家车的增长率。本文仅对使用自行车出行的人次进行解释和说明。

①指标的数据获得。

自行车租赁管理系统的功能一般包括:租车、还车、IC卡查询、租车还车记录查询以及后台管理系统,其中后台管理系统包括网点开通、运营等的管理、自行车租还信息、费用信息的统计等。因此,该指标可以依据自行车租赁的后台管理系统获得。

②指标的作用。

公共自行车有节能环保、方便灵活、缓解拥堵、提高道路资源的利用率等优势。通过对该指标的研究与分析,可以了解公众的环保意识、出行习惯,为企业租赁点的设置、自行车数量的确定提供数据支持。

(3)能源使用。

能源使用从传统能源的利用率和新能源的使用进行统计监测。交通工具消耗的常规能源主要是汽油和柴油,这些能源是不可再生的,使用时应提高利用效率。新能源因其绿色环保、低能耗、高效率等优良性质而备受关注。选取的指标有:百车公里燃油消耗量、百吨公里燃油消耗量、单位运输业增加值耗油变动率、新能源车辆的比例。本文仅对单位运输业增加值耗油变动率和新能源车辆的比例进行说明。

①单位运输业增加值耗油变动率:该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道路运输业增加值每增加一单位引起的耗油量变动,可以反映能源的利用率、投入产出效率、运输组织是否合理等。计算公式为:

②新能源车辆的比例:该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道路运输业使用的新能源车辆数占该行业车辆总数的比重,主要用来反映道路运输行业或企业对新能源的认知度以及环保意识。

通过以上对道路运输业指标的分析,本文构建的道路运输业统计与监测指标体系见表1所示。

2 结语

本文运用供需均衡及其他相关学科理论,构建了两层面七要素共43个指标的统计与监测指标体系,以便系统全面地反映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但指标体系的设计是建立在有关数据充分获得且正确处理、分析的基础上,实际操作中不一定能满足,因此需要***府加强对道路运输业信息传递机制的规范和监管。本文有些指标的设计仅从理论上分析探讨,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运用。此外,必须注意到道路运输业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应注重相关指标的改进和完善,以满足统计监测的需要。

(指导教师:袁长伟,张志俊)

参考文献

统计指标体系篇3

【关键词】劳动保障 统计指标 指标体系

劳动保障统计是劳动保障事业发展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项劳动保障统计数据既是制定劳动保障各项***策的重要依据,又是各项***策执行情况和社情民意的最直接体现。为了提高劳动保障统计的统计质量和效果,下文将在界定劳动保障涵义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来完善我国现行的劳动保障统计指标体系。中国论文联盟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相互关系

(一)劳动保障涵义

劳动保障是伴随着产业***和工人运动而产生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生产者与雇佣劳动者之间的尖锐利益冲突。在这种冲突中,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不可能通过自身的力量改变这种弱势地位,因而只能借助于国家权力这种外部的力量。从最初的英国1802年的《学徒健康和道德法》从保护雇佣者的角度对雇用学徒从事劳动的条件以及学徒工人的劳动待遇进行了规定,之后,各国纷纷仿效,从最底层的产业工人在劳动过程中的最基本的劳动条件和待遇问题,到对集体劳动关系的调整,结社权、罢工权、集体谈判权成为劳动保证制度的核心。发展到目前,以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成为劳动保障法律制度的重点。基于劳动保障制度发展的历史和发展,因此,劳动保障制度的目的就是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目的的,这是区别于其他对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制度。劳动保障是指以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和行为的总和。劳动者作为人力资源的所有者,在劳动关系中,凭借从事劳动或从事过劳动这一客观存在获得的应享有的权益,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等。

(二)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险的关系

社会保险,源于19世纪80年代的德意志帝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的社会保险方案,是与商业保险相区别而存在并被沿袭的。其采用保险的经营机制,但在保险关系的建立采用强制性,费用的交纳和保险待遇的获得方面不如商业保险直接。社会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了使特定社会成员在遭遇生活风险时能够获得稳定的物质帮助,利用保险机制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方案,其功能在于通过保险原理的运用而实现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和社会安定保障功能。其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生育、伤残、死亡等原因以及失业是其本人的生活来源或其家属的生活来源中断时提供的一种生活保障。

从其与社会保障的关系来看,不管是从广义的还是狭义的意义上来看,都属于社会保障的组成部分,使用社会保障的一般原理,具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一般特征。从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险关系来看,前者以针对劳动者的弱势地位而设立,后者针对生活风险而建立,不考虑主体的差异,因此社会保险是劳动保障的内容之一,但不是全部。社会保险的关系主体是劳动者和用人者的时候,才属于劳动保障的内容,两者有区别但是有交叉。

(三)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一词源于英文social security,***使用首先见于1935年美国的《社会保障法案》。但是在学界,对其概念的界定尚无统一认识,其定义不下二十多种。基于研究视角不同,以及各国社会保障的内容和范围不同,下概念的角度不同。有的从经济分配关系着眼,有的从社会分配关系着眼,有的强调社会保障的功能,有的强调其特点。但是从社会保障的历史发展来看,是国家和社会为公民规避和解决生活风险,进而保证公民的生存和发展,对公民生活进行干预的一种制度。而且,从social security一词来解释,security一词的中文含意是安全、保障,是针对风险而言的;social是社会的、社会性的意思,结合为一起social security就是针对生活风险所提供的一种社会性的帮助和保障,强调的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一种行为,经济性的不是其全部内容,或者说,不是起决定性的内容,如,社会互助。但同时,为实施这种社会性的活动,需要相应的组织举措和保障,所以其又具有经济性的内容,是社会财富再次分配的一种形式。因此,社会保障是通过国民财富的再次分配来实现的,但是国民收入的再次分配不是社会保障的全部内容。因此,在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在广义上是作为同一概念来使用的。如英国,在广义上,其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三个项目,但是在狭义上。狭义上,社会保障仅包括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以及最低生活保障。从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障来看,很明显,劳动保障只属于社会保障的一部分,属于种属关系。

二、我国劳动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现状

(一)我国目前的劳动保障指标体系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中央***部府和各级地方***府共同负责的计划。中央***府的职责是,制订全国统一的法规、***策和标准,对困难地区提供资金帮助;地方***府的职责是,根据中央的统一***策制定本地法规、***策和标准,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社会保障待遇。

中央***府管理社会保障事务的主要机构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部、卫生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管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项目;民***部负责管理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项目;卫生部负责管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负责制定社会保障的财******策和财务、会计制度,实施对社会保障资金收支的财***监督,为社会保障计划提供补助资金等。各省、市、县***府设有同样的行***管理机构,承担相应的社会保障职能。涉及劳动保障统计数据主要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为此,我国目前的劳动保障指标体系是基于我国统计法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年度的统计报表制度中的统计指标形成的。

(二)劳动保障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

1、是否全面系统。劳动保障指标应对劳动保障的全过程的主要特征进行反映和评价,能满足劳动保障业务活动各方面的需要。劳动保障的主要特征是要反映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看劳动保障指标体系是否全面,就是看指标体系是否反映了劳动保障的主要特征。具体来说,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要反映出是否保障了平等就业,是否建立了推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协调机制,是否能通过调解仲裁公正及时地解决劳动人事争议,是否建立了完善的有效的劳动保障监察制度等等。

2、是否可操作。劳动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描述功能,保证对劳动保障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有助于对劳动保障的运行进行科学管理和实施宏观调控,保障统计指标及其体系内容、名称、计量单位、核算范围、计算方法和相关要求,作出准确解释和规范,便于实施,易于操作,避免出现歧义,影响使用效果。

3、是否简明扼要。劳动保障统计指标与社会保障统计指标、社会发展指标和经济发展目标存在着相关性。因而,指标及体系的设计,必须简明清晰,准确合理,有利于依据劳动保障的基本要求和内容能简洁精要地评析劳动保障机制的运作。

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

(三)我国目前劳动保障统计指标体系之不足

从我国目前劳动保障统计指标体系实际出发,对照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现行的劳动保障统计指标体系不统一、不清晰、层次单一。具体分析如下:

1、指标体系缺乏系统性。现有的劳动保障统计指标来源于人力资源保障部的统计报表制度设计的指标及公开发行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等。尚无完整的相对统一的指标体系。

2、部分指标未列入,不够全面。就劳动保障的涵义而言,比如劳动者的劳动状况应该是反映劳动保障的主要指标之一,但目前的统计指标中尚缺少这些指标的统计。指标统计的缺失会影响指标体系构建的完整性。中国论文联盟

3、评价性指标过少。现行指标只是罗列了一些表面上的数据,以描述性指标为主,评价性指标过少。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应该充分考虑到分析的需要,应该包括关于劳动保障广度、密度、深度等评价性指标以及相互结合的更综合的指标。

三、我国劳动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完善方案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目的性原则

设计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是为了满足统计工作和统计研究的需要。不同的统计工作工作要求和研究目的的决定着统计对象的不同,这就必然要求设计不同的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用不同的尺度来进行不同的测度。

2、科学性原则

设计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必须以与现象有关的各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数学的理论阐述为依据,使指标的涵义、计算单位、计算方法的确定符合科学的要求。

3、适应性原则

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适应现象所处的时间、空间等客观条件。因为在不同的条件下,同一现象的性质往往可以由不同的测度特征来体现,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计量标准和不同的计算方法。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某些原有的统计指标也将因不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而需要增删修订,重新设计。设计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还必须考虑与我国***策和体制相适应,与计划指标、会计指标以及各种业务指标相一致,使统计指标对现象总体数量的测度切实可行。

4、可比性原则

统计指标所测度的现象的性质具有可比性。当需要认识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的数量差异时,要求对比的两个统计指标所测度的现象在性质上完全一致;当需要认识两种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的数量联系时,要求对比的两个统计指标所度量的现象在性质上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设计新的统计指标时,要求两个对比的统计指标范围一致,使统计指标的度量范围具有可比。当两个指标的度量性质相同时,要使用相同的计算方法,使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具有可比。

5、全局性原则

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还必须从定量分析的全局出发,根据现象在特定活动中的作用来进行设计,使所设计的各种统计指标在定量分析时能够互相配合,互相协调,形成有机的体系。

首先,应考虑怎样从各个不同侧面来设计统计指标,配合统计指标体系中的核心指标来全面地测度活动的成果。这样才能满足对这一活动的定量分析的需要。

其次,应考虑在对某一活动进行分析时,一个统计指标与其它统计指标在测定上的相互联系。

最后,应从各种指标的纵向、横向、上层、下层等交织的关系中对于统计指标相互衔接的要求来进行设计。

(二)我国劳动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完善方案

笔者认为,我国现行的劳动保障统计指标体系需要改进,主要要做到以下三方面:(1)明确概念、范围。正确理解劳动保障、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等概念,只有正确理解这些概念及其范围才能统一统计口径。(2)细化主要指标。对于反映劳动保障指标的核心指标要进行细化,从而能更准确地来反映劳动保障的目的。(3)加入特殊指标。除了利用我国现行统计报表制度中已有的描述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外,还需要加入一些评价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这些特殊指标,从而能更全面地反映劳动保障的内容。

通过以上分析,下面对于现行的劳动保障统计指标体系提出完善方案。

基于我国劳动法对劳动者权益的有关规定,能够准确反映劳动保障的指标体系,应当包括劳动者的总体就业状况、劳动者的劳动状态、劳动者与企业的劳动关系和谐程度、劳动者的维权状况以及劳动监察程度等多方面情况。为此,劳动保障统计指标的一级指标体系构成分为:就业状况指标;劳动者劳动状况指标;劳动者社会保障程度指标;劳动关系和谐度指标;劳动监察程度指标等等。在每一个一级指标基础上进行二级指标分解,形成劳动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见表1)。接下来对于二级指标的设置依据做一些具体分析,分析如下:

1、反映总体就业状况的指标。该指标主要要反映我国人力资源的总体状况,这是劳动保障体系指标的基础指标。劳动者作为人力资源的所有者,明确了人力资源的总体状况,也就明确了劳动保障统计的范围,才能确定其余劳动保障统计的统计口径。总体就业状况主要 通过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这两大评价性指标来加以衡量。就业水平指标主要通过反映人力资源数量的描述性指标构成,就业质量指标主要通过反映人力资源质量的描述性指标构成。

2、反映劳动者劳动状况的指标。该指标是基于国际劳工标准和sa8000标准的基础上确定的。sa8000的全称是“社会责任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它是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公约、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及世界人权宣言制定的,其宗旨是倡导保护劳工权益的人本思想。该标准有9个构成要素:童工、强迫劳动、健康与安全、结社自由及集体谈判权、歧视、惩罚性措施、工作时间、薪酬及相应的管理体系。为此,设立三个二级指标,分别包括劳动者基本状况、工作时间和工作报酬来总体反映劳动者的劳动状况。

3、反映劳动者社会保障程度的指标。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主要包括:(1)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或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2)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的制度。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之一。失业保险是推进企业改革和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保障。(3)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是为补偿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的一种保险。职工因疾病、负伤、生育时,由社会或企业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或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险。(4)工伤保险。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5)生育保险。生育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在怀孕和分娩的妇女劳动者暂时中断劳动时,由国家和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生育津贴和产假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国家或社会对生育的职工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偿和医疗保险的社会保险制度。由此,根据劳动者社会保障的主要项目设立相应的二级指标。

4、反映劳动者与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程度的指标。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和谐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和谐关系,包括人与人、人与物(自然环境劳动条件等)的关系。和谐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关系双方一种和谐融洽的良好状态。***和***府始终高度重视维护和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十七大报告要求“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2008年的《***府工作报告》又对建设和谐劳动关系作出部署。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协调劳动关系矛盾的迫切需要。和谐劳动关系应当是合同型的。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必须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不断提高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合同意识,依法签订并严格履行劳动合同,充分发挥劳动合同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积极作用。和谐劳动关系应当是法制型的。法律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手段,是规范人们行为的规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在构成、运行、处理等方面应当实现法制化,法律原则、法律方式应当成为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模式。和谐劳动关系应当是民主型的。民主化的劳动关系主要包括: (1)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各级人民***府劳动行***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共同参与劳动法律、法规、***策的制定与实施。(2)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调整劳动关系的最基本法律制度。也是工会从整体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手段,对涉及职工劳动权益问题,如工资、工时、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生活福利等,由工会代表职工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用以规范劳动关系双方的行为,体现了劳动关系的共同决定权,改变了劳动关系事务的处理由用人单位一方独占的局面,从而提升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和权利。(3)职工民主管理制度。职工民主管理是职工依法直接或间接参与管理所在单位内部事务,其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职工意志对用人单位意志的影响和制约,用人单位意志对职工意志的吸收和体现,从而使劳动关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我国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代表大会,应当加强职代会制度建设,依法落实职代会职权,使职代会成为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机制。和谐劳动关系应当是救助型的。劳动争议就是劳动关系矛盾的表现,劳动争议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影响范围比较大,看似简单的劳动争议,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引发,影响社会稳定。为此,根据和谐劳动关系的内在要求从劳动者合同保障、劳动保护、劳动者民益保护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等劳动关系和谐程度的观察点作为衡量和谐劳动关系的二级指标。

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

中国论文联盟 5、反映劳动监察程度的指标。劳动监察是指法定专门机关代表国家对劳动法的遵守情况依法进行检查、纠举、处罚等一系列活动。劳动监察的内容包括社会劳务中介机构和社会培训机构遵守有关规定的情况;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情况;单位招聘职工的行为;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企业遵守企业工资总额宏观调控规定的情况;单位支付职工工资情况;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收入情况;单位和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情况;社会保险金给付情况;单位遵守职工福利规定的情况;单位和劳动者遵守职业技能开发规定的情况;社会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及发放证书的情况;承办境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公民个人出境就业的机构维护境外就业人员合法权益的情况;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府劳动行***部门可以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制止,可责令改正。劳动行***主管部门作为核心劳动监察机构,承担着绝大部分的监察职能。劳动监察程度可以从监察主体及劳动监察机构的执行能力和监察主体对于监察客体的监察结果即监察力度这两方面来反映。为此将劳动监察机构的执行力和监察力度作为衡量劳动监察程度的二级指标。

以上着重对于劳动保障统计的二级指标作了分析,这些二级指标主要以评价性指标为主,对于每一个二级指标项下的三级指标部分借鉴了我国统计报表制度中的一些描述性指标,同时增设了一些评价性指标。劳动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整个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既要有科学理论与方***指导,又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能体现劳动保障的主要特征,又要与社会保障体系等结合起来;既要有反映劳动保障现状的数量方面指标,又要有反映劳动保障程度的质量方面指标;既要有总量指标,又要有反映结构和层次方面的分量指标。劳动保障统计指标体系仍然需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地从改进现行统计调查制度、统计指标和统计方法来加以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刘敏、彭程.满足市场经济需要的以职业分类为基础的人力 资源统计指标体系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2] 滕玉芝、李瑛珊.对我国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整体设计 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第2期.

[3] 张晓青.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j].南方 人口,2002年第1期.

[4] 潘杰义、刘西林.设计统计指标体系的原则探讨 [j].西北工 业大学学报,2003年6月.

[5] 孔欣.社会保障指标体系的构建[j].技术经济,2002年第7 期.

[6] 莫生红、陈伦华.企业和谐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 法探讨[j].经济论坛,2009年6月

[7] 郭麦生、方琴丽.基于sa8000的我国企业劳工状况的模糊 综合评价[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月

[8] 岳经纶、庄文嘉.转型中的当代中国劳动监察体制[j].公共 经济评论,2009年第5期

[9] 熊鸿***、戴昌钧.就业与失业统计指标的国际比较及借鉴 [j].商业研究,2009年10月

中国论文联盟

作者简介:

统计指标体系篇4

【关键词】现代物流;物流统计;指标体系

当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再加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卖到任何想买的产品,导致对物流行业的需求突然上升,物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不仅能带动我国经济的增长,还能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物流业由较其他国家起步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的还不完善,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健全的现代物流统计指标体系是重中之重。

一、构建物流统计指标的重要性

我国的物流经济发展虽然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要想在短时间内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就需要建立一套适用于我国物流业自身发展的物流指标体系。

1.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构建现代物流统计指标

20世纪80年代我国曾一度实行计划经济,这对我国刚刚起步发展的物流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冲击。由于受到冲击,使我国的物流统计事业一度停滞不前,在现如今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物流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运输,由此看来传统的物流指标体系更加不可能推动现代物流的发展。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新的完整的物流指标体系来适应当今的物流发展。

2.新兴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建立新型的物流指标体系

现代物流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它具有很强的产业联动效应,特别是物流业成挤身成为我国的十大产业之后,物流对我国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加速着产业结构的改善。建立一个科学实用、有效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能更加及时、准确、全面的反应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情况。

3.建立完善的现代物流指标体系能提高物流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现代物流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为了对物流企业的发展进行量化评价,找出不利于物流且发展的因素,进而研究出应对的策略。假如统计资料不健全很有可能导致企业因目标不明确而盲目的发展,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完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方法

根据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构建一套适合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物流指标体系,因为物流业涉及的产业是多方面的,因此在我们设计物流统计指标的时候也要从多个方面出发,找到核心指标。

1.物流需求规模指标

物流需求规模指标主要包括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两方面的指标。这两方面的指标又包含了物流产业总产值、物流产业增加值及物流总陈本等。用来反映物流产业投资效果的就是物流产业增加值,它是以实物形态来反应固定资产投资成果的指标。

2.经济效益的物流统计指标

物流业虽然作为一种服务大众的产业但是他也有自己的盈利性组织,它不单单只是为大众服务,它在为大众服务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自己的经济效益。反应物流产业经济效益的指标有好多种其中就包括固定资产产出率。固定资产产出率是反应物流业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物流业的独特性,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较大,涉及到的指标也比较广泛,主要有新增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投资和固定资产利用等等。

3.物流业的基础设施指标

物流业发展最终要的就是基础设施的建设,物流业基础设施的统计指标包含着货物的储存、包装、运输、加工和配送各个环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不仅能提高物流业的效率还能减少物流成本,保障服务质量,所以说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物流业今后的发展。物流行业涉及到的运输方式多种多样,上至航空运输,下到管道运输,中间还有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跟陆路运输,在所有运输方式中公路运输是运用最为广泛的,水路运输是运输量最大的且最便宜的,航空运输是最昂贵的,管道运输对企业来说涉及接触的相对较少,因此,我们要想办法在巩固其它运输方式的前提下发展管道运输。

4.物流服务质量统计指标

物流行业本来就是一种为大众服务的行业,物流行业要想走的深远就必须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客户对该物流企业的看法以及对以后对物流的选择是否会继续选择该物流企业。尤其是在这个以客户为中心的时代,物流企业应当以最优质的服务来服务客户,实现高效服务、快捷服务、安全服务。让客户来告诉企业服务的不足之处,以便进一步改进、提升企业形象。

5.物流的信息化建设指标

通过一系列活动实现对物流过程的控制就是物流的信息化。通过物流的信息化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现如今,我国的物流企业面临着与国外物流企业的竞争,物流的信息化就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钥匙,掌握了物流的信息化就等于是为企业在竞争的洪流中奠定了基石,所以信息化在物流企业的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物流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一套完善的物流指标体系物流指标体系只有构建的科学实用、适合当代物流行业的现状,才能更加客观的分析物流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效率,从而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但是现代物流统计指标的完善不是单单靠物流企业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这需要国家***府及各个部门的配合,需要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积累而成。

参考文献:

[1] 陈颖慧.物流统计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世界海运,2012,12(04):12-13

统计指标体系篇5

【关键词】 民生 统计指标体系 经济增长 社会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从1978年到2009年,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状态,尽管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2009年我国GDP仍实现335353亿元,较上年增长9.3%。但增长并不等同于发展,物质文明的进步并不能代表精神文明同步上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近日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显示,自2004年“民工荒”爆发后,农民工工资延续了6年的上涨态势,涨幅超过1倍,年均涨幅超过12.4%。可是就在这种情况下,深圳农民工一年的工资仍买不起当地1平方米的均价住房。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中国:医疗卫生、贫困和经济发展》中指出:中国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增长带来的贫困人口减少和社会发展的效果并不显著。GDP的增长,在给国家带来变革的惊喜,让国民产生自豪感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难题。

一个国家能否保持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有两件事至关重要:一是国计,二是民生。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是在强大物质文明的基础上使人民过上更舒适的生活。因此,近年来,我国开始注重用“民生指数”这种软指标来衡量国家的发展水平。那么,选取哪些指标,如何量化这些指标,用怎样的方法衡量民生改善及保障程度将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

二、民生问题在经济学与社会学中的意义

“民生”是***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首倡的一个***治主张。到了现代社会,民生的基本含义主要是指人民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人民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因此,民生工程建设是关系到执******地位牢固与否的头等大事,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当前我国应对全球性经济危机实现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1、经济增长对民生问题的解释具有局限性。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财富增加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最有力手段。因此,财富的增加似乎就意味着生活的舒适感更强烈。然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格伦・法尔博和哈佛大学的劳拉・塔赫却并不这样认为。他们在2005年8月14日召开的美国社会学协会年会上发表的研究成果表明:决定人们幸福与否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健康,其次才是金钱、文化程度和家庭状况。

GDP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作为解释人们幸福感受的物质基础,可是,在突破一定界线之后,它对幸福程度的解释力就变得很弱。由此可见GDP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却不能作为社会发展程度和人民幸福程度的根本性指标。

2、“以人为本”需要关注民生。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实现了从物本位的制度向人本位制度的转变。自古就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说法,现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更归纳为人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心目标。人的发展可分为几个不断上升的层次:第一层次是关心人的生存条件层面(衣食住行、预期寿命等);第二层次是关心人的发展条件层面(职业素养、流动机会等);第三个层次是关心人的心理感受层面(满意程度、幸福感受等)。对于一个社会而言,如果将“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基本原则,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那么,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人民幸福的最大化。

三、民生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1、民生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要求。民生问题点多面广,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构建指标体系时,我们应注意综合多方面因素,全面考虑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既要体现宏观方面民生问题的普惠性,又要保证微观方面指标体系覆盖面的协调性;既要注重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又不能放弃时时保持指标体系的创新性;在选取指标时,既要考虑到指标的可量化和可比性,又要预期到指标在未来实际操作中所带来的效益性。

2、民生统计指标体系的内容。基于“民生”的基本含义,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治、经济状况,民生问题大致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生计来源;二是生活质量;三是生存状态;四是生命安全。

按照上述民生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结合民生的基本内涵和民生问题上述四个方面,本文认为民生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应由10个类别,50个指标组成(见表1)。

表1显示了民生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体系中的十大类别体现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总体要求,50个评价指标中的每一项指标也都和人民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一一对应。

(1)消费领域。消费与民生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其势必将成为改善民生状况的重要途径。只有建立健全各种惠民消费***策,才能让广大人民在真正意义上体会到劳有所得,老有所养。

(2)收入分配领域。人均收入是直接反映一个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指标,人均收入的增长率直接反映出居民生活水平改变的幅度,当然在具体操作时还要考虑到同时期物价的变化因素。

(3)就业和社保领域。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民生问题不断得到改善的根本途径。就业机会的公平与劳动关系的平衡又构成了巩固民生之本的基本条件。而我国的社会保障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因此,将养老保险覆盖率等指标纳入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4)教育领域。教育是民生之基,是公民立足社会的基础,在知识经济社会尤其如此。当前,我们尤其要坚决普及和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5)居住领域。近年来持续升温的房价已成为人民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推出上述统计指标,可以反映***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努力情况。

(6)医疗领域。当前,看病贵、看病难已成为压在老百姓身上最沉重的包袱之一。这充分表明,健全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与民生幸福的实现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必须从老百姓的实际困难出发,进一步深化医疗改革,使医疗保障真正为民造福。

(7)环境领域。2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急剧膨胀,资源大量消耗,原有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引发了各种环境问题。监督和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8)公共安全领域。经过近30年的渐进式改革,市场化的力量开始渗透到中国社会各层面,因利益分化和整合产生的不平衡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我国现阶段公共安全的形势还不容乐观。

(9)文化娱乐领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改善,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意义,而具体的构建要求应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

(10)公共财***投入领域。公共财***如何投入才能老百姓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是国民关注的热点。上述统计指标对***门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的研究,切实发挥好机构调整后所赋予的决策、规划职能有监督作用。

四、结束语

本文结合我国目前现有统计指标体系的实际情况,构建出的民生统计指标和其他影响民生因素的指标体系。我们可以看到,民生统计指标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指示器,是检查“以人为本”,监测民安、民生、民富状况的重要工具。除了可以监督***府和领导干部是否执***为民,完善***绩评价体系之外,这一指标体系还可以改革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统计体制,在建立、健全、提高我国宏观调拉体系中发挥重要的补充作用。

(注:本文属***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0YJAZH078)和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0139)的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 白素珊:中国的中央地方财***关系[R].中国***府间财***关系国际研讨会报告,2007.

[2] 华娇:社会保障制度相对收入分配的实证分析[J].经济师,2006(12).

统计指标体系篇6

中 关键词:人力资源;统计指标

中***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人力资源的概念界定

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的概念。在我国,学术界对人力资源概念的界定一直存在分歧。许多学者在做研究时常常混淆人口资源和人力资源、劳动力资源和劳动力人口及人力资本,把它们简单地等同于劳动力人口,却忽略了人力资源的异质性。因此,有必要重新明确这几个概念。

1.人口资源和人力资源是相对而言的。前者侧重考察人口的量,后者既考察人口的量又考察人口的质。

2.劳动力人口主要考察劳动力的数量方面,它把所有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看成同质的;而劳动力资源则是劳动力量和质的统一,承认劳动力的异质性。

3.广义人力资源无年龄限制;而狭义人力资源,即劳动力资源,必须是有劳动能力且在“劳动年龄”内的人口。

二、人力资源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的原则

1. 以人为本。指标体系的构建要以人为本,把人力资源看作第一资源,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2. 可持续性原则。指标体系设计要兼顾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保持其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协调发展。

3. 可行性原则。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充分考虑统计数据获取的可能性,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执行和应用的可行性。

4. 可比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注意行业内、行业间、地区间和国家间指标数据的可比性。

三、人力资源统计指标体系内容

(一) 人力资源开发指标

1.人力资源现状指标

(1)反映现状的数量指标:人力资源总数,人力资源经济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劳动适龄人口变动统计,就业统计(包括正规和非正规就业),失业统计(包括显性和隐性失业),就业和失业率、平均失业持续期,职工工资总额及福利水平,平均(实际)工资,工资率及基尼系数等。

(2)现有人力资源的质量指标:平均预期寿命,文化构成,成人识字率、文盲率、平均受教育年限,每万人拥有的大学生数,各种专业职业技术人员的比重等。

(3)现有人力资源结构的指标:包括人力资源的自然、地域和社会经济结构。自然结构包括性别和年龄结构;地域结构包括其所在地的自然地理结构、行***区域结构和城乡结构;社会经济结构包括教育结构、家庭结构、就业结构及收入结构等。

2.人力资源存量核算

人力资源存量核算一般采取估算方法,通常将现有劳动力资源分类,按照各人力资本特质加权求和。由于我国劳动力认证体系不完善,劳动力市场不健全,且我国统计体系在人力资源核算方面存在欠缺,一些反映人力资源特质的数据(如技术等级、职称)不能确切反映人力资本存量及其贡献。因此,采取下述估算方法:将自然人力看作基准劳动力,权数为1,把各种劳动力折算成自然人力加权求和,即:

HR=∑(Pi.Ni)

其中,HR为人力资源存量,Pi为第i种教育层次的劳动力人数,Ni为第i种教育层次劳动力折算成自然人力的折算系数,即第i种人力资本劳动力的平均工资与自然人力平均工资之比。

3.人力资源投资指标

(1)健康投资及维护指标: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人数,社会保障覆盖率,各类社会福利机构和福利设施的数目,卫生保健费,人均医疗费用支出,个人医疗、保健支出总额,卫生机构、医疗设施及医务人员的数目,卫生产业占GDP的比重,恩格尔系数等。

(2)教育培训投资指标:教育事业支出总额,教育经费占财***支出(或GDP)的比重,人均教育事业经费,文教娱乐支出占家庭支出的比重,各类教育投资增长的数量及比率,科技投资占GDP比重,科技三项费,科学事业费,各类教育机构的数目、各类教育资源的利用情况及教育投资收益率,教育结构、专业设置等。

(3)迁移及信息收集指标:迁移方向及人数、迁移投资及收益、劳动力流转率。迁移投资包括宏观层面建立的针对流动人口的职业信息服务机构及相应的管理成本,流入地公共设施的改造,及为引进人才所支付的各项补贴及承担的相关费用;微观层面包括迁移者自身所支付的劳动信息咨询费、交通运输费、安置成本及离职成本等。迁移收益为由人力资源合理流动而带来的地区经济发展、企业效益提高及个人的比较利益。

(二)人力资源配置指标

人力资源配置指标:不同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的劳动力资源在不同部门、所有制、行业、产业、地区、企业间及企业内部的分布、余缺状况及、其他生产资料的组合状况及对不同部门、所有制、行业、产业、地区及企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劳动力市场提供的各类人才供求信息等。

(三)人力资源利用指标

对人力资源利用评价,采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人力资源利用率和闲置率。

人力资源利用率=已利用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总量

人力资源闲置率=未利用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总量

四、实施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统计指标体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人力资源统计数据。利用这些统计数据,可以了解人力资源的现状和供求状况,在此基础上,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和动态管理。

1.以人为本,促进人力资源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一国的人力资源存量是发展的决定因素。在我国,以人为本,开发具有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提高现有人力资源的质量,实现人力资源内涵式的增长,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形成真正有竞争能力和后续潜力的可持续经济的必要条件。人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会增加知识和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减少经济对资源的依赖性,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经济、社会、生态与人的协调发展。

2.对人力资源实施宏观调控和积极引导,根据供求状况,调整和改善供给结构,使其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宏观上,对人力资源进行整体评估和预测非常重要。国家和地区必须定期给出详尽的数据信息,反映人力资源的供求,为劳动力市场主体提供必要的决策信息,避免盲目开发和利用造成的人力资源闲置或低效配置。这是我国人力资源统计体系的薄弱环节,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极不完全,数据不准确或残缺不全,缺乏有效的统计手段和迅速及时的信息预测机制。另外,我国教育结构不合理,培养的人才结构与人力资源的需求结构不相协调,造成供需失衡。因此,国家必须完善这方面的统计,提供权威性供求预测信息并进行有力的宏观调控和调整教育结构。

3.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强软硬件环境建设。劳动力流动是现代经济的主要特征,是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人力资源的充分自由流动能够带来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国家必须提供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及相应的法律制度,并逐步消除户籍等人力资源流动障碍,为其合理流动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李鹤,***宇,程叶青脆弱性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2008,3(2):18-25

[2]王超,刘君企业人力资源系统脆弱性的生成与扩散[J].企业经济,2012(10):96-99

统计指标体系篇7

1绩效衡量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构建敏捷性保税物流系统需要物流企业从保税物流运营层面入手,在企业外部对目前最优化的通关模式进行分析以及灵活应用海关和外贸***策,同时对保税物流系统的绩效衡量应根据敏捷化的策略对运营管理的更高要求和保税物流运营面临更大的运营风险等特点,从效率、效益以及风险控制等多个维度对指标体系进行设计,应坚持以下原则。

1.1首先考虑风险可控制性和合规性保税物流系统与常规性物流系统(即物流活动不涉及到海关和贸易主管部门的监管)的最大不同之处是在于其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策法规变动所带来的风险较大,所以在设计敏捷保税物流系统绩效衡量指标体系时,物流企业必须首先保证运营过程符合***策和各类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维持整体风险可控制性。

1.2其次指标体系的设计重点是对敏捷化指标的衡量敏捷保税物流系统在构成完毕并运行后,企业应该将运营管理的重心集中在实现最大程度的敏捷化策略上,这是企业在保税物流系统运行上的竞争优势所在。所以敏捷保税物流的运营更加注重信息传递和对客户需求响应的及时性,而能否实现相关敏捷化的绩效指标则是衡量敏捷保税物流系统是否成功运行的标准。

1.3再次是保证运营结果的效益性和效率性物流企业在保证保税物流运营过程中风险可管理和敏捷化策略得以实施的情况下,通过对物流运营相关成本的降低以及运营效率的提高等途径来提高运营绩效,由此要求运营结果具有可衡量的效益性和效率性。

2敏捷保税物流系统绩效衡量指标体系的设计鉴于敏捷保税物流系统自身的特征,将平衡记分卡体系框架引入对绩效衡量指标体系的设计过程中,对指标体系进行演绎处理。特别是在对各类“软指标”如学习能力和风险控制等层面的考核,平衡记分卡体系是一个有效的战略执行工具。

2.1以平衡记分卡体系来构建指标体系平衡记分卡的概念最初由哈佛商学院教授RobertS•Kaplan和复兴全球战略集团总裁DavidP•Norton提出,由于平衡记分卡体系综合了多个层面的考核指标,所以比传统的主要从效益和效率层面的绩效评价体系有更全面的改进。平衡记分卡体系从战略目标出发,集中从财务、客户、内部运作以及学习和成长四个角度来评估有关对象的绩效,最后将抽象化的考核因素转化成可衡量的指标(***示1)。

2.2敏捷性保税物流系统绩效衡量指标体系的框架物流企业可以应用平衡记分卡体系框架,强调风险管理、经济效益、运营效率、响应客户需求敏捷化等多个方面的协调统一,从多个角度来评价保税物流在敏捷化策略层面的运营绩效,以促进企业从实现保税物流系统的敏捷化策略方面对运营进行管理和实施,在此可根据需要将敏捷性保税物流系统绩效衡量指标体系的指标群组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衡量指标体系可以在平衡记分卡体系的基础上示意如下***2所示。根据平衡记分卡体系的内容,可以对敏捷保税物流系统的绩效衡量指标体系从相关的财务、客户服务、业务流程以及学习和成长四个角度来分析。

2.2.1财务角度物流企业对保税物流运营经济效益的衡量反映了绩效衡量指标体系从财务角度对运营结果的评价。从财务角度来分析主要的衡量指标为:①存货的供应天数反映了资本在保税物流运营中以库存形式的占用天数,是指某个时期的物料、在制品、产品库存等形式占用的时间。②现金周转率这是一个贯穿保税物流整个流程的关键指标,衡量运营过程中现金在原材料、劳动力、在制品、完工产品直至变成现金的全过程。物流企业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产品流集成,协调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运作来构建保税物流系统,可以达到更快的现金的周转。③失去销售比率这从另一方面反映企业未能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运营方案,从而导致失去原本可能获得销售额,如果此比例较高,意味着企业在保税物流运营方面缺乏创新和竞争力,应该引起高度关注。此项指标可用失去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百分比来表示。④运输/库存破损赔偿率在考核的时间周期内,由于运输、仓储所造成的货物破损赔偿占在该时间周期内的物流业务收入的比率。⑤库存周转率和库存周转周期库存周转率是销售(出货)数量与库存平均数量的比率,库存周转周期是库存平均数量与每天平均出货数量的比率,库存周转周期越短,说明在特定周期内商品周转次数越多,商品进出就越频繁。

2.2.2客户服务角度对保税物流的运营而言,在客户服务角度所期望达到的绩效而采用的评价指标,应主要包括客户投诉率、回单返回及时率、客户服务水平、运营信息及时跟踪率等。①客户投诉率在规定的时间周期内,没有收到货物或对收到货物、或受通关等操作影响的客户向物流企业投诉的次数占已操作的总订单数的比率。这是体现物流服务中客户服务的重要考核指标。该指标的计算为:客户投诉率=客户投诉次数/总的订单总数。②回单返回及时率运输或通关单据在完成每笔业务后,在指定的时间内,运输和通关单据返还相关客户或部门备案留底的订单数占全部已处理订单总数的比率。根据客户的重要性的不同,该指标也有所差异,但在保税物流运营中,返回单据的时期一般不超过一个月。③客户服务水平客户服务水平是综合衡量物流服务质量的指标,是指在相对较长的周期内,客户对保税物流运营满足其需求程度的评价,以公式表示:客户服务水平=满足需求次数/需求次数。④运营信息及时跟踪率每一笔运输或仓储、通关的操作,物流企业向客户及时反馈相关信息的比率,这也是敏捷化操作的关键指标。该指标的计算可以根据在规定的时段内(一般为一周以内),企业跟踪相关操作信息的次数与总的订单次数的比率。对这个指标要求也比较高,应该至少为99%以上。

2.2.3内部流程角度从保税物流运营的角度而言,在内部流程方面进行绩效衡量以提高整体运营效率,主要有四个目的:减少提前期、提高响应性、减少单位成本、形成敏捷化。而保税物流运营从流程环节分类,可有运输、仓储、通关、订单处理。①运输操作在运输操作方面,主要的衡量指标有:需求满足率:是指对客户的保税物流运输需求,其中也包括一些特殊的物流需求,如罕见路线的运输、小批量的货物运输、各类特殊包装的增值服务要求等,物流企业能够及时满足的比率。货物及时发送率:在考核的周期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接到客户运输订单后,及时将货物发运到指定地点的次数与总订单次数的比率。货物准时送达率:按照客户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货物安全准确地送达目的地的订单数占全部运输订单的比率。货物完好送达率:按照客户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客户需求的货物无损坏的送达客户手上的次数占全部订单总数的比率。企业对这个指标应该是很高的,理论上应该达到100%,否则会极大地影响到服务水平,并给运营效益造成损害。②仓储操作库存完好率:某一计算时间周期内仓库货物保存完好的比率。计算公式为:在计算周期内,则库存完好率=完好库存/总库存数×100%。库存周报表准确率:在计算的时间周期内,库存报告的准确次数除以总的库存报告次数就是库存周报表准确率每周的库存周报表的准确率。发货准确率:仓管人员根据订单准确发货的百分数。具体计算为:发货准确率=1—在计算时间段内错误的发货次数/在计算时间段内的发货总数。③订单操作企业在衡量保税物流运营的敏捷化程度方面,对订单处理的敏捷化衡量是一个重点。其衡量指标主要有两个:订单完成提前期:此项指标测评企业完成客户需求订单的速度。运营的需求响应时间:此项指标衡量物流企业面对市场变化获得和维持竞争优势的灵活性。运营响应时间=客户需求订单处理时间+需求信息传递到内部制造部门时间+仓储操作时间+通关操作时间+运输操作时间。④通关操作通关操作是保税物流运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风险最大最难控制的环节,一旦通关数据和信息错误或操作失误不但延误货物的交付时间,并且可能会面临海关的处罚和对车辆或货物的扣押。主要的指标有:通关操作完成率:考核物流企业在接到通关订单后及时打印申报单据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海关完成申报的比率。此项指标也是保税物流运营敏捷化的重要考核方面,以公式表示为:通关操作完成率=按时完成通关申报次数/总通关次数。对于成熟的通关模式,该项指标至少应该达到95%以上。通关资料正确率:考核物流企业对报关的相关单证处理和控制关务操作风险的能力,以公式表示为:通关资料正确率=通关资料正确次数/总通关次数。由于通关资料的错误将给企业的保税物流运营带来极大的风险,所以对此项指标的要求原则上达到100%。通关异常率:由于在通关操作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类别的异常情况,如何处理这些异常情况将考验物流企业的应变能力,也是考核敏捷化的一个指标,各类异常情形包括:通关电子数据丢失、海关监管车辆无记录资料、海关和报关行操作错误、车辆中途出现事故等。以公式表示为:通关异常率=通关异常次数/总通关次数。原则上此项指标不应高于1%,否则很难实现敏捷化的策略。

2.2.4学习与发展角度对保税物流系统的改进以实现敏捷化对物流企业面议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主要通过三个方面进行。第一,重新设计保税敏捷模式及其流程;第二,通过企业信息化特别是通关系统和物流操作系统的集成对各环节间活动有效地调节和整合;第三,持续地研究和学习相关的***策法规以及分析国际贸易环境,以避免运营风险。从学习与发展的角度来设计的衡量绩效指标主要有:①保税物流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指标侧重考核物流企业对客户的知识增值,即对知识库的及时更新以及向客户通报和培训、分析有关知识的反应时间和内容的详细性以及对最新优惠模式的更新和应用。***策法规分析更新时间:此项指标考核企业对相关的业务***策和法律法规的敏感性和学习能力。可以一项与企业当前保税物流业务有关的***策法规出台后企业及时反应并进行分析,加入数据库的时间来衡量。最新模式更新应用时间:此项指标考核企业对相关的模式的敏感性和应用能力。可以一项与企业当前保税物流业务有关的模式在业界实施后企业及时反应并学习和应用,并将相关模式方案加入数据库的时间来衡量。实施高度敏捷化策略的物流企业通常会在一个月内更新和分析相关模式,并考虑是否应②保税物流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性指标由在保税物流运营的层面主要指***策和法规风险控制指标,由于其中操作风险可视为内部人为风险,原则上是可以避免或降低的,而***策风险和法规风险是由于***策变化和法律法规变化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是企业必须面对的。***策风险控制指标:对一项***策的出台及时分析和了解相关风险,并提出风险控制解决方案的反应时间以及解决方案的有效性。该指标反映物流企业对保税物流系统运行的***策风险控制能力。通常反应时间是在一周以内。法律风险控制指标:对一项法律的出台及时分析和了解相关风险,并提出风险控制解决方案的反应时间以及解决方案的有效性。该指标反映物流企业对保税物流系统运行的法律风险控制能力。通常反应时间是在一周以内。

统计指标体系篇8

【摘要】

目的: 探讨构建指标体系的一般方法. 方法: ① 通过对大量指标体系构建过程的研究学习,按照归纳法原理给出了统计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过程;② 介绍并论证了本体构建方法理论在指标体系构建中的应用. 结果: 由已经建立起的国家卫生统计指标体系及社区健康公平性监测基本指标体系俩体系验证了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的可行性及实用性. 结论: ①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构建指标体系之前,均需作需求分析;② 方式的选择,视具体情况而定,有时甚至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

【关键词】 指标体系 本体方法理论 主观法

0引言

统计指标体系作为一组相关指标的有机集合,比单一指标、综合指标等能提供给人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更强的功能. 然而,一个劣质的指标体系其利用价值及信息功能的发挥则会大打折扣,甚至没法利用. 我们拟对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方法作探讨.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包含变量[1-2]、统计指标[3]、指数(综合指数[3])等内容,如期望寿命、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 以这些资料为“基本素材”,通过本文介绍的方法可构造出功能强大的指标体系[4]. 指标体系以其具有的系统性使得其功能相对于单一指标更加综合和丰富.

1.2方法

1.2.1指标体系构建不管是基于某一领域综合性指标体系(或综合性统计指标体系),还是仅就领域内某一方面作评估用的指标体系,他们的构建步骤不尽统一,但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两种主要方式:

第二种方式,通常适用于体系构建之前没有现成指标或指标数目极少. 这种情况一般可通过专家(会议)法首先提出指标,接着利用现场调查对专家法提出的指标特性进行全面评价和初步筛选,第三步制定指标筛选标准并完成筛选. 这里主要指利用相关统计学方法,如离散趋势法(从指标灵敏度角度)、相关系数法(着眼指标代表性和***性)等统计学方法对指标进行科学筛选[5]. 当然,指标的筛选标准还包括指标易得性、特异性、有效性、可靠性等要求的考察[6]. 最后一步就是确定最终进入体系的指标,设计体系结构、内容,并完成体系构建. 当然,其中,对最终确定的指标需要进行定义,计算方法的描述等一系列规范过程;第一种方式则主要用于构建指标体系前,大量指标已经存在,只是各指标是零散的,无序的. 此时,我们需要广泛收集散在指标(为方便后续工作,可按一定形式对指标归类),之后采用专家会议法(主观法)和有关统计学方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待体系形成后,需对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等进行评价.

1.2.2体系设计原则易与前面提到的指标筛选原则及标准相混淆. 这种混淆不致产生太多麻烦. 只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谈体系的设计原则更多地侧重于体系科学性是否强,系统性是否高及体系的“质量”如何. 归纳一下体系设计原则(指共性原则,因为领域、专业的不同,个性原则须结合本领域特点)主要在: ① 数量: 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数量不宜过大,层次不宜过多. 在体系比较完备的情况下,指标数目应尽可能地压缩,使得层次结构清晰合理且以易于操作为限. 指标数目过大(或层次太多)将会使人们难以把握和采用,因而影响其利用率. ② 质量:主要是对体系科学性的要求. 主要体现为体系的系统性如何、体系中主要指标是否得到体现及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三个方面. 只有有一定质量的指标体系才可能会被更多的使用.

1.2.3体系构建方***探讨但凡一项规范工作的进行,总是有方***指导的,只是有些时候我们是潜意识的遵循着特定方***而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在指标体系构建之前,我们需对将要研究的领域的“本质”或“基本特征”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这就是本体论思想. 而这两个方面也正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本体(ontology)研究内容两方面的一个划分[7]. 本体论是方***、认识论的内在依据;本体论通过对存在的本质及其认知方式的说明,为人们认识和解释世界提供价值选择[8]. 基于本体已经形成了一套较规范的本体构建方法. 只是出于对各自学科领域和具体工程的不同考虑,构建本体的过程各不相同,目前尚没有一套标准的本体构建方法,一般认为,明确性和客观性、 完整性、 一致性、 最大单向可扩展性及最少约束5条规则是比较有影响的.

转贴于

2结果

对前面给出的体系构建的两种主要方式,我们分别通过实例对其作一说明:北京大学吴静的博士学位论文[9]“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中国健康监测系统》研究”中,对健康公平性监测基本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过程就采用了提出指标现场调查筛选指标确定指标形成体系的这样一个过程,即方式 2;近期建立的国家卫生统计指标体系则主要采用了第一种方式,即收集指标筛选指标确定指标形成体系评价体系. 最终形成的指标体系初稿见表1. 表1国家卫生统计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在参考英国与美国国家卫生系统绩效/质量框架的基础上,我们采用方式1,尝试性地构建了国家卫生系统绩效/质量指标框架,并用此指标框架作了演示,得出了部分结果(表2),但该框架的合理性尚未经论证,有待进一步研究. 表2国家卫生系统绩效/质量指标部分研究结果

3讨论

就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而言,各有不同,但大都要涉及指标获取方式、指标筛选方法,以及指标体系应用后的反馈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构建过程及最终形成的体系无所谓对与错,只有优劣及是否便于应用等方面的差别. 对指标体系“质”的总要求可概括为:结构简洁科学;内容易于理解;所含指标数目尽可能少(但要尽可能的全),且所需数据易于获得等.

我们所提到的构建指标体系的两种常见方式,在大量有关指标体系构建的文献、著作中均有所体现,也普遍为大多数所接受. 但作为方法学层面的探讨,这方面的文献还比较少,我们旨在从方法学及理论体系的角度对指标体系的构建作一阐述,希望对意欲构建指标体系的朋友能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杨树勤. 卫生统计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3.

[2] 孙振球,徐勇勇. 医学统计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

[3] 徐天和,苏颀龄,田凤调. 统计管理与健康统计分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6.

[4] 田凤调. 对卫生统计指标体系的构想[J].中国医药管理,1989:9(4):37.

[5] 方积乾,陆盈. 现代医学统计[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1-124.

[6] 李天霖.健康状况统计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专题笔谈[J].中国卫生统计,1988:5(2):1-4.

[7] Macehe A. Ontology learning for the semantic web[M]. Norwell: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 2002:15-17.

[8] 刘虹,张宗明,林辉. 医学与哲学[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55-56.

统计指标体系篇9

关键词:公路 统计 调查 指标体系

中***分类号:U4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b)-0208-02

公路货物运输统计是交通运输统计的组成部分,根本任务是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对公路货物运输情况进行统计,提供一定精度的统计资料,为公路货物运输的经营者加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参考并及时向社会提供公路货物运输量信息。鉴于运输生产信息在公路货物运输决策中的重要性,我国历来重视公路货物运输的统计调查工作,***于改革开放之前、1994年及2006年先后颁布了三套公路货物运输统计调查方法,初步构建了符合我国实际的公路货物运输统计调查方法体系,这些方法至今仍在我国公路货物运输统计调查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各地区均面临着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历史任务,在此过程中,地区经济的每一步健康发展都将依赖于充分、精确、有效的公路货物运输统计资料。此外,各地区对于公路货物运输统计数据日益增长的需求与现行部颁公路货物运输调查指标体系对地区适用性差之间的矛盾也愈发显著。因此,现有的统计调查指标必须不断强化和完善。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府职能的转变,柳州市***府、交通管理部门和人民群众对交通统计信息的需求大量增加,对其准确性、及时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沿用多年的交通统计工作体系,越来越不适应柳州经济社会特别是公路交通发展的客观需要,尤其是公路货物运输统计已成为困扰交通统计工作的一大难题,具体表现为:统计指标不全面,不能准确反映交通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致使数据信息不能很好地反映现实情况。因此,研究适合柳州市公路货物运输的统计调查指标体系,建立符合柳州公路运输行业科学、经济、可行的统计调查指标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1 我国公路货物运输统计调查指标体系的历史与存在问题

1.1 我国公路货物运输统计调查指标体系的历史

我国的公路货物运输统计先后经历了三个主要的时期:统计报表时期(改革开放之前)、抽样调查时期(1994之后)和统计调查改革试点期(2006年之后)。公路货物运输统计调查方法变迁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体制改革所导致的社会结构改变、思想观念转变以及利益格局的调整,使得公路货物运输统计调查指标体系不能适应当时社会经济的需求,无法如实反映运输市场的实际状况。

(1)统计报表时期。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的这20多年里,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为加强行业管理,建立了“集中统一、分级管理、***企合一”的运输管理体制,按照把公路运输纳入国家计划的要求,对公路运输市场实行“统一计划、统一货源、统一运价”的“三统一”管理。由于当时是将“运单”作为考核生产安排的完成情况和效益的主要手段,因此,这个时期的统计资料主要用于***府主管部门检查和考核公路货物运输的生产与执行情况。其调查表主要内容即调查指标是为考核而服务,包括运输量、生产时间、运输距离等,此时的调查指标是符合当时历史需要的。

(2)抽样调查时期。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和***府职能发生了很大地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致使原本与之相适应的公路货物运输统计调查指标难以满足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1992年***与国家统计局联合颁布了《公路、水路运输全行业统计工作规定》,并于1994年正式颁布实施《汽车运输量抽样调查方案》(简称为部颁1994方案),在一段时期内很好的满足了各方面的要求。

(3)改革试点时期。

进入21世纪以来,各地区的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运输市场进一步放开,而此时的环境已与1994方案部颁时相去甚远,部颁1994方案开始不再适用于当前的历史时期,各地区对于公路货物运输统计资料的要求也体现为多元化的趋势。***于2006年制定了《公路运输量统计调查试点方案》简称为(部颁2006试点方案),专用于公路运输量统计调查的试点工作。总体上看,部颁2006试点方案采用的运输量指标与部颁1994方案基本相同,但在一定程度上能进一步地提高数据质量。

1.2 我国公路货物运输统计调查指标体系存在问题

一直以来,尽管我国公路货物运输统计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目前的统计调查指标体系仍表现出调查数据难以满足地区层面决策的需要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如下。

从广度上来讲,部颁运输信息调查的调查指标,分为属性指标和运输指标两类。属性指标包括车辆的固有属性数据以及性能数据方面的内容;运输指标包括运输量、运输里程、运输时间、油耗等几方面的数据。与计划经济时期的调查指标相比,由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对运输信息要求的不断变化,部颁方案也适时地将经济收入等指标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当中,并适当增加了营业性质、运输时间、油耗等调查指标。

从深度上来讲,部颁方案中的调查指标虽然满足了国家层面对于公路货物运输统计调查指标的需求,但是随着各地区的分工区别日益加强、地区多元化趋势日趋明显以及企业对地区公路货物运输量数据的需求日益增加,这就要求各地区要针对自身特点制定符合实际的公路货物运输调查指标体系,这对公路运输量信息调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种变化,需要各地区制定符合各自实际需求的“自定义”运输信息,特别是不同类型不同种类的反映地区内实际特色产业发展水平的信息,如车型、各地区分货类运输量等。部颁2006试点方案调查表中仍然缺乏这些调查指标,以至于调查数据无法反映各地区实际特色产业发展的真实水平。因此,现有的公路货物运输统计调查指标体系欠缺细化,需要补充能够满足国家、地区、企业不同层次决策制定需求的指标。

2 建立柳州市公路货物运输统计调查的指标体系

通过调研柳州市的某些企业,获知这些企业在统计数据上急需了解柳州市主要货类运输量的数据以及每年的增长情况,这样的数据对国家、对行业非常有用,能够真实反应行业走向,不仅可以为企业制定下一步的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参考,也有利于体系区域的经济特色与产业方向,更有利于“比较优势”的发挥。企业对分车型的货运量指标也比较关注,分车型的货运量表示各种不同车型的货物运输量,该指标可对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从事汽车生产的企业开发市场需要车型的产品;且该指标为企业在购置车辆时提供依据,但柳州市以前的分车型的公路货物运输量都是按部颁的方案执行,所以应根据柳州市的实际情况来划分分车型运输量。

由于目前各级运输管理部门在进行运输量调查时使用的仍然是部颁1994方案及部颁2006试点方案。因此,为保证调查指标的数据口径符合各地运管部门实际报表需要、满足国家宏观层面的数据需求、保证公路货物运输统计调查基本工作内容的完成,在该研究中将采用原部颁方案调查指标体系,即满足国家宏观层面需要的调查指标体系,定义为柳州市公路运输量基本调查的指标体系,但是在具体指标的设置上,比如分车型的公路货物运输量,结合柳州市的实际情况,尽量满足柳州市的宏观层面、中观层面、企业微观层面对于地区运输量数据的迫切需求。

柳州市公路货物运输统计调查的指标体系,分为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和车辆燃油消耗量情况三个方面进行统计与调查。

2.1 货运量、货运周转量

(1)按车辆营业性质划分,车辆可分类分为营业性车辆和非营业性车辆。其中非营业性货运车辆是指未办理道路运输证、从事货物运输的车辆。根据柳州市的实际情况主要包括企事业单位内部用车等。

因此,按车辆的营业性质,柳州市公路货物运输量指标可分为:营业性车辆货运量、货运周转量;非营业性车辆货运量、货运周转量。

(2)按照车辆类型划分。

按照***的规定和柳州市道路运输行业协会印制的《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中的车型划分标准,应将车辆类型划分为2 t以下、2~4 t、4~8 t、8~20 t、20 t以上、集装箱、罐式类、冷藏保鲜、道路大型物件运输、危险品运输、农用运输车、农用拖拉机等十种车型;根据获得的柳州市车辆数据库的信息,柳州市的车辆数据库中车辆类型为冷藏保鲜车的只有几台,道路大型物件车辆只有十几台,与实际不相符的可能性较大,即将冷藏保鲜车辆和道路大型物件车辆单独进行统计的难度较大,因此将冷藏保鲜货物车辆和道路大型物件车辆划分到普通货物运输车中进行统计;根据调查了解到在柳州市没有对农用运输车和农用拖拉机进行明确的区分,柳州市区以及下辖的柳城、鹿寨等几个县的做法都是无论农用运输车还是运输拖拉机都按运输拖拉机进行系统录入。根据以上的分析,柳州市公路货物运输量指标可分为:

2 t以下货车的货运量、货运周转量;

2~4 t货车的货运量、货运周转量;

4~8 t货车的货运量、货运周转量;

8~20 t货车的货运量、货运周转量;

20 t以上货车的货运量、货运周转量;

集装箱运输的货运量、货运周转量;

罐式类车辆的货运量、货运周转量;

危险品运输车辆的货运量、货运周转量;

农用拖拉机的货运量、货运周转量;

非营业性车辆的货运量、货运周转量。

(3)按照货物类型划分。

按照货物类型划分的货物运输量,主要考虑柳州市大宗运输的货物种类,需要根据柳州市的特点确定。柳州市的大宗运输货物公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可分为:

石油的货运量、周转量;

煤炭及制品的货运量、周转量;

金属矿石的货运量、周转量;

钢铁的货运量、周转量;

矿建材料的货运量、周转量;

水泥的货运量、周转量;

木料的货运量、周转量;

非金属材料的货运量、周转量

化肥及农药的货运量、周转量;

食盐的货运量、周转量;

粮食的货运量、周转量;

机械设备的货运量、周转量;

化工原料及制品的货运量、周转量;

有色金属的货运量、周转量;

轻工医药产品及日用工业品的货运量、周转量;

农林牧副渔的货运量、周转量;

其它的货运量、周转量。

2.2 燃油消耗量

同上,柳州市公路货运车辆燃油消耗量指标可分为:

2 t以下货车的燃油消耗量;

2~4 t货车的燃油消耗量;

4~8 t货车的燃油消耗量;

8~20 t货车的燃油消耗量;

20 t以上货车的燃油消耗量;

集装箱运输的燃油消耗量;

罐式类车辆的燃油消耗量;

危险品运输车辆的燃油消耗量;

农用拖拉机的燃油消耗量;

非营业性车辆的燃油消耗量。

3 结论

在充分调研柳州市公路交通发展和对统计需求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公路货物运输统计调查指标的发展历程和存在问题,通过比较与借鉴,研究增加、修订部分能反映柳州市公路交通实际发展情况和满足服务经济决策的统计指标。这对于地方管理部门和决策部门进行柳州市的公路站场设施建设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理论支撑作用和辅助作用。望通过柳州市公路货物运输统计调查指标体系的研究,给柳州市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物流发展规划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地区的详细的柳州市公路货物运输量统计调查指标体系成为我们发展道路基础设施和城市运输系统的依据,为柳州市运输企业发展提供翔实的数据资料。

参考文献

[1] 孟祥兰.统计数据质量评价方法与误差分布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10):8-10.

[2] 刘东霞.浅谈抽样调查统计方法在公路运输行业中的应用[J].山西统计,2001(11):36.

[3] 龚敏庆.地区统计数据准确性质量的比较[J].统计与决策,2010(10):36.

[4] 杨美.中国统计网络流程的现状与再造[J].统计与决策,2011(6):5-8.

[5] 袁长伟,左庆乐.交通运输统计的国际比较与改进[J].统计与决策,2009(3):24-28.

[6]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2008全国公路运输量专项调查方案[R].北京:交通运输部,2008:35-38.

[7] 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tatistics[Z].Washington,DC:U.S.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Bureau of Transportation Statistics,2009:11-16.

[8] EU Energy and Transport in Figures Statistical Pocketbook[Z].Brussels: European Communities,2009:21-24.

[9] A Strategic Plan for Transportation Statistics 2003~2008[Z].Wash-ington, DC: Bureau of Transportation Statistics Research, Innova-tive Technology ***istration U.S.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2006:41-43.

[10] Christian Hungbaur,Sven Solterbeck. Example of Collection ofAir Traffic Data on the Level of an Airport based on Opera-tional Messages[Z].2004:65-66.

[11] 长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省公路运输统计工作长效机制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9:36-42.

[12] Commodity Flow Survey Survey Overview and Methodology[Z].Washington, DC:Research and Innovative Technology ***is-tration,Bureau of Transportation Statistics, U.S.Census Bureau,U.S.Department of Commerce,2007:55-56.

统计指标体系篇10

一、客观评价我国现代林业发展进程的必要性

(一)建立现代林业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准确评价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在衡量一个地区或企业林业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时,一直使用的是林业经济总量指标即林业产业总产值和林业增加值,在对比地区之间或行业之间林业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时,也多采用这一指标。这种用单一的经济总量指标来衡量林业发展水平的方法,不符合林业产业的多功能特性,衡量的结果,林业产业巨大的生态、社会以及生态文化方面的作用往往被忽略或低估;在分析比较时,林业就会处于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次要或从属地位,往往得不到地方******府的重视。广东省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多功能特性,衡量的结果,林业产业巨大的生态、社会以及生态文化方面的作用往往被忽略或低估;在分析比较时,林业就会处于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次要或从属地位,往往得不到地方******府的重视。广东省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年全省GDP实现26204亿元,占全国的12.43%,广东省林业产业增加值仅为368亿元,林业增加值仅占全省GDP的1.41%。而同期广东省制造业(41.52%)、批发零售业(9.7%)、房地产业(6.81%)、农牧渔业(4.61%)和交通运输(4.25%)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列广东省前5位,广东林业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明显处于劣势,林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率也远远低于其他行业。吉林省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远不如广东,但却是我国四大国有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全省有林地面积805.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3.2%,活立木总蓄积8.6亿立方米。然而,*年吉林省的林业经济总量仅为94.6亿元,林业增加值占吉林省同期GDP总量的2.2%,远远低于制造业(28.75%)、农牧渔业(13.52%)、批发零售业(9.41%)、建筑业(5.99%)以及采矿业(5.92%)等其他行业。

因此,衡量林业对社会的贡献,必须跳出故有的观念,要全面地、客观地从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和生态文化综合的角度做出综合的判断,准确定位林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并引导林业走向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现代林业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已成为地方林业发展实践的现实选择

面对地区之间巨大的经济发展差距,如何正确把握和判断林业发展进程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议题。尽管目前衡量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依然采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之一指标,但在吉林、广东两省林业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已经十分注重对生态的保护并强调在林业生产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广东是我国典型的南方集体林区林业大省,林业发展早已突破以木材生产为主的发展阶段。在*年,广东省就提出了《广东省创建林业生态县实施方案》,并相应提出了林业生态县的10条标准,初步形成了一个省级的生态林业评价体系,*年又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目标。

建国以来,受经济体制和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林业一直没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统计评价体系,不能准确评价全国及各地的林业发展进程和绩效,不能发挥指导和激励林业发展的作用。因此,这种只有一般数据汇总、没有评价的林业统计状况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林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现代林业的内涵

吉林和广东两省,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林业发展各具特色,但都涌现出了许多现代林业的元素和特征,预示了我国不同区域林业的发展水平和动向,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林业的发展目标—资源良好、效益提高、林兴民富

吉林省委、省***府针对国有林区森工企业负担沉重、机制不活、效益不佳、职工收入低等问题,提出了“整体改制到位、债权债务清理到位、职工身份置换到位、国有资本退出到位,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森工企业改革总体部署。吉林森工企业改制后,森林覆盖率提高了7.7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比1993年增加877.1万立方米。净资产收益率由改制前的2%提高到13%,职工收入增长了14%。一走进吉林森工集团下属的三岔子林业局和松江河林业局,看到的是林子长起来了,听到的是职工富起来了,感受到的是企业活起来了。

(二)现代林业的发展理念--公平、和谐、以人为本、协调发展

以人为本、公平、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顺利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松江河林业局改制后人员减少到4633人,减员幅度达73%。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减员分流,林业局没有简单地一推了之,而是本着以人为本保证林区社会和谐平稳的原则,将“改出就业岗位”作为企业改制的一项重要原则,提出将不断增加员工收入,改善员工生活质量,广泛有效拉动社会就业,让转换身份的人员有更大的就业选择空间。为了提高原有企业职工再就业能力,企业举办多种形式的就业培训,帮助3700名分流下岗职工实现二次就业。三岔子和松江河两个林业局在职工转换劳动关系的改革***策中,明确规定不能解除工伤、长病、内退人员的劳动关系,尊重他们对企业所作的贡献。注重城乡协调发展是广东省东莞市城市林业建设中的突出特点。该市1998年就制定了《关于培育森林资源,优化生态环境,推进城市林业建设的规定》,以1个市中心区(含4个街道办)和28个镇的组团式发展模式,共同推进城乡绿化平衡发展。为建设“生态绿城”,在实施新农村建设中,提出了城乡绿化平衡发展的要求,在镇中心区至少有1个面积10公顷以上的公园,各行***村至少有1个面积2公顷以上的公园,各村民小组至少有1个面积1公顷以上的公园。目前,全市已建成大小公园广场1157个,面积3545公顷。公园广场随处可见,不仅绿化美化了生活环境,还为市民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三)现代林业的发展手段—现代技术装备、管理信息化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吉林、广东两地将现代管理方法和经验不断引入林业,并开始用现代化技术设备装备林业,无论是在资源培育,还是在木材生产、贮运以及销售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实现了现代化管理,代表林业产业发展方向的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出现并逐步深化。松江河林业局已经采用现代信息手段管理林业生产,该局自行设计了一整套木材运、贮、销计算机管理和视频监控系统,所有木材检查站、贮木场关键岗位实现全覆盖,在生产管理环节已基本实现计算机管理,大幅度提高了管理效率。下一步他们还将针对企业采伐的每一根木材实行编码管理,真正实现木材由产品转变为商品。广东省林业部门现代化林业手段应用比较广泛,基层林业部门从资源管理、保护等方面基本实现了计算机化,互联网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根据广东省***府的要求,开通了林业民生热线,现场解答、督办林改等与林农群众密切相关的问题,解决了林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现代林业就是科学发展的林业,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林业,体现现代社会主要特征,具有较高的林业生产力发展水平,运用现代技术装备,科技进步对林业的贡献较大,能够最大限度拓展林业多种功能,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林业。

三、现代林业统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构建现代林业统计评价指标体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满足林业宏观决策需要为宗旨,以局***组确立的现代林业建设内容为依据,以前沿的统计评价理论与方法为指导,以现有林业统计指标为基础,紧扣林业发展的时代脉搏和趋势,设计并应用现代林业统计指标评价体系,发挥检验、衡量现代林业发展进程的尺度作用和指导现代林业发展的指针作用。

(一)现代林业统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原则和内容

建立现代林业统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是,紧紧围绕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根据现行林业统计指标的现状,构建科学、合理、实用的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准确衡量和指导我国现代林业的总体和区域发展进程,为林业发展宏观决策服务。

建立现代林业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原则,一是评价方法的科学性。现代林业发展进程是一个动态的、综合的过程,涉及自然生态、经济发展以及生态文化各个领域。因而,我们在评价时选择一个正确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方法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二是评价指标的合理性。选择评价指标应该遵循四个基本原则:具有代表性的关键指标,避免指标相互重叠;可以连续获得准确的统计数据,避免随机波动;具有可比性,能够反映现实林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便于进行区域比较;相关性和可操作性,评价指标要便于资料收集整理和进行相关性分析,保证指标的合适性。三是评价指标的权威性和一致性,采用国家统计局***统计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保证数据的权威性和一致性。四是评价结果的相对性。林业现代化进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而,评价的结果只是一个相对的参考数据。

现代林业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是林业生态方面,第二层次是林业产业方面,第三层次是生态文化及社会发展。

初步设想,现代林业统计指标评价的对象确定为省(含森工集团),待指标体系和条件成熟后,再根据实际需要逐步扩展。

(二)现代林业统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根据此次调研的结果和上述确定的现代林业建设目标、原则和内容,现代林业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将由三方面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是指标,具体分为标志指标、功能指标和要素指标;第二部分是全国现代林业实现程度指标,具体有权重、全国现代林业实现值和全国及各省实际值;第三部分是现代林业统计评价指标的综合指数(具体组成见表1)。

1、指标设计

指标设计包括三层指标:第一层指标按生态、产业、生态文化分为三大类,称为标志指标;第二层次指标共有7类,是在第一层次指标下设计的功能性指标,如森林资源总量、森林资源质量等;第三层次指标共有34个,是在第二层次指标下设立的要素性指标,如森林覆盖率等。

(1)林业生态状况指标

林业生态状况指标包括森林资源数量、森林资源质量及林业生态安全3个功能性指标。

森林资源数量指标包括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面积和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保护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3个要素性指标,用于反映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规模。

森林资源质量指标包括单位面积蓄积量、单位面积森林生长量、林分平均郁闭度、混交林比例和森林健康度5个要素性指标,用于反映森林资源的质量状况。

林业生态安全指标包括水土流失率、土地荒漠化比率、野生动植物保护率、国家重点公益林面积比率和森林年固碳量5个要素性指标,用于反映林业生态建设状况及建设成效等方面的内容。

(2)林业产业状况指标

林业产业状况指标包括产业发展和保障体系2个功能性指标。

产业发展包括平均林地生产率、木材供给率、经济林产品供给率、经过森林认证的木材比率、获得国家质量和绿色认证的林产品比例、木材综合利用率6个要素性指标,用于反映林业产业发展及变化情况。

产业保障体系包括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良种使用率、科技贡献率和林业信息化实现程度4个要素性指标,用于反映林业产业发展的支撑保障情况。

(3)生态文化状况指标

生态文化指标包括生态文化和社会发展2个功能性指标。

生态文化指标包括万公顷森林公园森林旅游人数、古树名木保护率、林业博物馆占博物馆的比率、城镇乡村绿化率和绿色通道绿化率5个要素性指标,用于反映生态文化宣传、成效等方面的情况。

社会发展指标主要用于反映林业可持续发展等与社会发展相关的指标,包括林业职工年平均工资占地方职工平均工资的比率、享受四项保险的林业职工比率、参加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比率、薪材占农村能源消耗的比重、义务植树尽责率和林业就业贡献率6个要素性指标。具体指标设计见附表。

2、全国水平的现代林业实现程度评价

这部分内容由全国现代林业实现值、实际值和权重三部分构成,设计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目的是反映全国和各省的各项要素性指标在全国水平上现代林业的实现程度。全国现代林业实现值是通过测算的、达到一定时期全国现代林业发展水平的各项要素性指标值;实际值是当年全国和各省各要素指标的实际发生值;权重是反映全国或各省实现现代林业程度的指标,计算的过程要经过指标数值的标准化处理和权重设计,本研究综合运用德尔菲法(Delphi)、层次分析法(AHP)和熵值法,主客观相结合确定权重。具体过程是首先运用德尔菲和层次分析法初步确定权重值,然后采用熵技术支持下AHP权数赋值方法修正上述计算结果。

3、现代林业统计评价指标的综合指数计算方法

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目的是反映全国和各省在全国水平上现代林业的实现程度。全国现代林业统计评价指标的综合指数实现值是达到一定时期全国现代林业发展水平的值,该值为100,综合指数实际值是通过加权测算当年全国和各省的实际发生值而得到的;权重是反映全国或各省实现现代林业程度的指标,用实际值占实现值的比例来体现。现代林业实现程度的综合指数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如下:

Y=Ye*λe+YI*λI+YC*λC(1)

公式(1)中:Y表示现代林业综合指数;Ye表示生态实现值,λe表示林业生态的权重值;YI表示林业产业实现值,λI表示林业产业的权重值;YC表示生态文化实现值,λC表示生态文化的权重值;λe+λI+λC=1。

Ye=y1*λ1+y2*λ2+y3*λ3(2)

公式(2)中:Ye表示生态实现值;y1、y2和y3分别表示林业资源总量、林业资源质量和林业生态安全的实现值;λ1、λ2和λ3分别表示林业资源总量、林业资源质量和林业生态安全的权重值;λ1+λ2+λ3=λe。

YI=y4*λ4+y5*λ5(3)

公式(3)中:YI表示林业产业实现值;y4和y5分别表示产业发展和产业保障的实现值;λ4和λ5分别表示产业发展和产业保障的权重值;λ4+λ5=λI。

YC=y6*λ6+y7*λ7(4)

公式(4)中:YC表示生态文化实现值;y6和y7分别表示生态文化的实现值;λ6和λ7分别表示生态文化的权重值;λ6+λ7=λc。

对于上述各功能指标(y1~y7)的实现值按下述公式计算:

y=∑yi*λi(5)

公式(5)中:以森林资源总量这一功能指标(y1)为例,y1表示林业资源总量这一功能指标的实现值;yi表示的下一级第i个要素指标的实现值,λi表示第i个要素指标的权重值;∑λi=λ1。其余各功能指标实现值均照此计算。

4、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设计的现代林业统计指标评价体系将用于定期评价全国及各省现代林业的发展进程。在此之前还要完成以下几个主要步骤,一是将指标体系下发各省征求意见(已完成),二是测算各指标的全国现代林业实现值,三是对指标数值进行标准化处理,确定指标实现程度和指标权重。

通过调研,课题组对国家林业局***组提出的现代林业建设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国有林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现代林业进程有了初步判断,对构建现代林业统计评价指标体系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我们认为当前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现代林业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发挥衡量、检验现代林业发展水平的尺度作用,引导现代林业的指针作用,减少现代林业进程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实现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统计指标体系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统计指标体系10篇

学习

一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一年级音乐教学计划,内容包括一年级学期教学工作计划音乐,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总计划。第1周9.1~9.5第一课上学歌1第2周9.8~9.12第二课闪烁的小星2第3周9.15~9.19第二课闪烁的小星第4周9.22~9.26第三课小袋鼠1第5周9.26~10.3

学习

统计分析法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统计分析法10篇,内容包括统计分析法和比较类推法,统计分析报告要遵循的原理和方法。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什么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这里我们给出一个相对全面的解释,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主要是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以指导国民经济运

学习

统计法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统计法10篇,内容包括统计法全文,统计实务常用公式。1.前言《统计法》的颁布结束了我国统计工作长期混乱的局面,依法统计是保证统计工作有序进行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施行的企业一套表制度为统计数据上报工作提供了便利。但是由

学习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0篇,内容包括麻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公式合集。数学的素质尤为重要,它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基础的意义.就如体质是从事一切体力劳动的基础一样,数学素质是从事一切脑力劳动的基础.在科学技术

学习

应用统计学专业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应用统计学专业10篇,内容包括应用统计学的专业分支,应用统计学专业考研。应用统计学专业就业前景应用统计学专业主要包括一般统计和经济统计两类专业方向,从培养目标上讲,主要是培养具有坚实的统计学基础理论,具有系统的研究方

学习

材料实训总结模板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材料实训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实训云周报总结模板,实训总结ppt模板。一、成本会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成本会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学校“双师型”教师很少,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成本会计教师很多都是

学习

英国文化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英国文化10篇,内容包括英国文化10个细节,快速读懂英国文化。英国率先开始科学***。近代电磁学理论的提出者迈克尔达拉第、进化论的创立人查尔斯达尔文、火车发明者乔治斯蒂芬逊、能量守衡定律的奠基者詹姆斯焦耳等在世界科

学习

统计数据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统计数据10篇,内容包括统计数据的感悟,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而反映在统计报表上则表明该科室的出入院病人并不少,经过此分析得出了该科室的经营效益还是不错的错误结论。这种并不是由于主观故意提供错误数据的情况是统计工作

学习

流量统计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流量统计10篇,内容包括统计流量词汇大全,流量情况分析数据怎么看。第一,流量计的质量。现场检定中经常发现部分新安装的流量计存在质量问题。第二,超范围使用。管道输送流量较小,却选用了测量范围较大的流量计;管道输送流量较大

学习

银行零售经理工作总结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银行零售经理工作总结,内容包括银行零售管理经理工作感悟,银行零售部门负责人总结。零售银行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的重要支柱在全球范围内,零售银行提供以账户、支付、消费银行、银行卡、电子银行、理财、基金、保险等为代表的

学习

医院医生组工作计划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医院医生组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关于医生工作计划合集8篇,有关医生工作计划集合八篇。医院组织文化是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医院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由员工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核心是为实现医院发展目标

学习

财务统计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财务统计10篇,内容包括财务每个月统计报表,财务统计软件。(一)数据来源相同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中最大的相同点就是数据的来源。二者在资产和负债方面对于数据的来源主要是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而利润的分配方面在财务会

学习

市场机制论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市场机制论文,内容包括分析如何使市场机制有效小论文,如何使市场机制有效论文1500字。1.2充分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市场参与者需要及时和可靠的信息来判断金融机构的良方,为实施市场约束提供决策依据。市场可得信息越多,市场

学习

表彰大会策划书模板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表彰大会策划书模板,内容包括优秀表彰大会策划创意,优秀表彰大会流程策划案。活动主办:数学与统计学院团总支活动承办:数学与统计学院学生会春蕾志愿社民间艺术社数学建模协会活动协办:活动赞助商、172校园活动网、合肥旅游网

学习

统计分析法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统计分析法10篇,内容包括统计分析法和比较类推法,统计分析报告要遵循的原理和方法。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什么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这里我们给出一个相对全面的解释,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主要是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以指导国民经济运

学习

统计法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统计法10篇,内容包括统计法全文,统计实务常用公式。1.前言《统计法》的颁布结束了我国统计工作长期混乱的局面,依法统计是保证统计工作有序进行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施行的企业一套表制度为统计数据上报工作提供了便利。但是由

学习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0篇,内容包括麻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公式合集。数学的素质尤为重要,它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基础的意义.就如体质是从事一切体力劳动的基础一样,数学素质是从事一切脑力劳动的基础.在科学技术

学习

应用统计学专业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应用统计学专业10篇,内容包括应用统计学的专业分支,应用统计学专业考研。应用统计学专业就业前景应用统计学专业主要包括一般统计和经济统计两类专业方向,从培养目标上讲,主要是培养具有坚实的统计学基础理论,具有系统的研究方

学习

概率统计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概率统计10篇,内容包括概率公式大全100个,概率统计的归纳与总结。A.=6.5x+17.5B.=17.5x+6.5C.=6.5x-17.5D.=-6.5x+17.52.已知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如表2,则随机变量ξ的方差Dξ的最大值()表2A.0.72B.0.6C.0.48D.0.24

学习

医学统计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医学统计10篇,内容包括医学统计大辞典,最新医学统计方法。针对医院财务会计核算,统计学主要是对医院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处理,财务报表中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三个静态要素和收入、费用、利润等三个动态要素,而资产、

学习

多元统计分析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多元统计分析10篇,内容包括多元统计分析实例汇总,多元解纷司法统计分析范文。1常用的评价指标目前,我们对财务进行分析时主要有三个常用的指标——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但是这三个指标各有自己的优、缺点。1.1盈利

学习

统计师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统计师10篇,内容包括高级统计师论文十篇,统计师高级职称论文。凡持有效的高级统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试点考试成绩合格证并符合《*省高级统计师资格评价条件(试行)》有关规定的人员,均可申报高级统计师资格评审。年龄在40周岁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