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篇1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的三个层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具有其自身的理论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道德范式、***治方向、文化基础、伦理基础与结构。包含: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倾向、中国特色、伦理基础、社会范式自信、个体发展与社会一体的伦理范式

[2]。

(一)在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内容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极大***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创造出更加发达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对于物质文明或者说物质利益的追求,是生存和发展之本,古已有之。司马迁 史记《货殖列传》说,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於有而废於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艘嬲茫?失?嗽蚩臀匏?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古人尚且知道追求物质文明和提高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及重要性,更何况在当今时代。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们***的基本主张,实现国家昌盛、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是一个能够凝聚起亿万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宏伟目标。这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

(二)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价值导向上的规定,是立足于中国社会层面提出的科学要求。实现自由、崇尚平等、保持公正、法治立国,都是在社会层面体现出来的价值规定,社会主义要发展,不能偏离这个轨道。

(三)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 ,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各个方面。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人***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精华,全面性和系统性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立足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本质比较

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经济核心价值观、***治核心价值观、文化核心价值观、生态核心价值观、社会核心价值观以及人本核心价值观,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同样包括这些。两者除了在生态核心价值观方面存在共同点之外,其它的核心价值观都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3]。

(一)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是建立在个人主义基础之上的。

资本主义价值观的理论源于资本主义的“天赋人权”。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内涵是个人主义,即个人权利至高无上。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目的还是要推行资本主义的***治制度,对外输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观价值观。资本主义价值观具有它的正面因素和消极作用。正面的积极的因素主要包括反封建专制主义、个人的生命、自由和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以及“天赋人权”等。资本主义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因素首先在于对个人权利的极端推崇,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个人权利至高至上。资本主义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因素其次是它能够引发西方社会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比如说美国屡屡发生的涉***犯罪案件、对其它国家的干涉造成的对本国发展的影响。因为美国把向全世界推行美国***治价值观作为其施***的三大战略目标之一;要在推行“民主”上加大投入,对中东地区进行“民主”改造。为了确保美国国家安全,在全球扩大美国的利益和输出美式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的内涵更强调的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目的是为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民族合力和精神动力,结成团结和睦、积极奋进的精神纽带,从而带领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实现富强、富裕。两种价值观从本质上是相对的。综合比较起来社会主义价值观是符合人类历史的科学发展规律的一种更加科学的价值观。中国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容易扭曲人们的三观,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市场经济对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了影响,催生了诸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以及享乐主义的不良倾向。要反对“四风”,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志曾经寄语青年人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奋斗拼搏在人生广阔的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的价值和青春的风采。在为***、国家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来提倡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一)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确立国家价值目标。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是一种***治理想、***治境界的国家目标。第二,从社会导向上来看,要树立良好的社会价值追求。社会价值的追求,其目的和目标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做到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诚实守信、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样的社会才是和谐的社会。第三,从个人角度来讲,就要注重个人的行为准则。个人的行为准则来源于对个人价值的遵循,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个人发展的意义重大。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对“三观”进行正确的引导。

要倡导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三者的和谐关系。第一,兼顾国家、社会和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第二,实现***治理想、社会导向和行为准则的有机结合。第三,实现国家目标、社会价值追求和个人价值遵循的有机结合。只有把三者科学地统一起来,并加以正确的引导,才能够使我们的青少年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获得精神和物质两个文明的双丰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富强以及个人价值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篇2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基本关系

中***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5-0022-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在价值层面上的具体表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核心价值体系得到高度概括和提炼升华,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核心价值体系的应有之意。因此,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的指导地位,助推我国价值哲学的发展,进一步奠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底蕴和哲学基础,都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和深厚的现实价值。

一、相关内涵的科学界定

从哲学意义上讲,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它反映的是客体的存在对主体需要的效用、意义、关系和某种需要的满足。核心价值指的是一定社会群体中人们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理念或价值原则,它在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指导地位,表明某些事物对人们具有普适性的、一般的有用价值。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通常是在统治阶级的号召或倡导下形成的,它对于维护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提升本民族的认同感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它在一个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所谓价值观,就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关于价值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它是在价值评判、价值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言行准则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某一事物的原则立场、价值评判、态度需求等。价值决定价值观,价值观通过多种形式反映价值本身。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所谓核心价值观,就是在一个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核心理念,就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尺度和理论守则。***的十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哲学层面和价值领域的根本表象,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稳固的生产关系及价值目标追求的集中映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表现和价值升华。它纵观于社会主义的理论学说、现实运动、根本制度和社会形态中,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驱动和内在需要,是一个相对稳固的思想理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关系

从实质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关联,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偏重于横向解析的话,即偏重于经济、***治、文化、社会等宏观领域方面的内容的话,那么核心价值体系则更倾向于纵向解构,即更倾向于理论、理想、精神、道德等意识层面。只有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提供稳固深厚的价值支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追求和实现提供坚强保障。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旨归和价值指向

工人阶级由自在阶级转为自为阶级,由自发斗争转为自觉斗争,其目的就是要资产阶级的统治,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压迫,在生产力极大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构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联合体,这个联合体本身就是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在价值层面的同义表达。这一最高价值观本身就内蕴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的核心价值理念,这正是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价值追求和价值表现,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导向和价值抉择。

马克思在依据作为主体的人的生存发展状况,把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形态: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中,从宏观的社会场域来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国家作为整体的价值取向,即在集体主义价值原则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微观个人层面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又内在地包含着个人生活得到富裕、***治权利得到保障、文化修养得到提升、人际关系得到改善等内容。可见,既注重国家的整体利益,又不排斥个人的合理诉求,既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又尊重和保护个人的正当权利,而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只有借助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只有具体落实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上,才能真正得到最后实现,才具有现实性、普遍性、彻底性和人性。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内核

在中国***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在生产这种社会主义能集中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愿望、和要求,它时刻折射出公正、平等、共享和改善民生的人文理念,因而它本身就具有内化为大众信念、外化为群众生活实践、转化为人民生活能力的诉求,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我们为社会主义奋斗,不但是因为社会主义有条件比资本主义更好更快地发展生产力,而且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彻底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的社会现象。

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价值标准,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终极价值取向。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和强调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合规律性的要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合目的性的要求。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合规律性的又是合目的性,必然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内核。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升华和高度概括

一方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是坚持、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因为爱国是具体的、历史的,国家必须以一定的社会制度表现出来,爱国也就转化为热爱一种社会制度的行为,在现实中国,这种制度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同时,爱国从本质上看,也属于一种集体主义,或者说是一种最高形式的集体主义。因为国家就是一个“放大”了的集体,是单个集体的社会化。所以,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就是高扬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旗帜。体现时代进步的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这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和主义的重要品质,能够被人民群众以一种平等的主体姿态、共同持有的自觉信仰、精神价值取向和现为规范准则,从而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表征。

另一方面,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指引和价值准则。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树立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因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人***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精华,为提升广大人民群众道德修养达到更高境界提供了最核心的价值导向。

三、结语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既有内在关联性,又各有侧重点,相互区别。从某种角度上说,二者是表象和内容、外延和内涵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前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发展和递推式演进。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合理内核和最高抽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和精神,决定着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根本走向,引领着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范式和潮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通过人民群众把核心价值体系建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个坚实感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吴向东.重构现代性—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陈章龙.冲突与建构—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陈章龙,周莉.价值观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篇3

关键词 十 核心价值观 中国梦

中***分类号:A262 文献标识码:A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今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焕发什么样的精气神,才能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在追逐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弘扬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更加强大?“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这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发展起来以后的中国,对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的关注更甚以往,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尤为强烈。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的热烈讨论,折射出人们对道德良知的珍视与焦灼;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司法公正一再成为舆论焦点,道出了人们对社会规则的态度和期望;构建现代文明的国家理念,体现了为公民营造踏实的幸福感、让国家铸就更强软实力的理想和追求。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三个“倡导”的指导要求,正对应这三个层面的时代要求,可谓大势所趋、正当其时。这是***的十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发热议、产生认同、赢得共鸣的原因所在。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虚。失去了理想信仰,内心没有约束,行为没有顾忌,再多的外部要求,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丢失了主导价值,没有了明确准则,冲破了道德底线,再丰裕的物质生活,也难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重要内涵,就是在寻求国家的价值内核、实现社会的共同理想、构建国民的精神家园。在这样的意义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从知与行的角度,发掘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意识,外化为群体和个人的行为规范,才能产生凝聚力、焕发战斗力,夯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基础。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我们就能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

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总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任何******、社会组织、社会群体都是靠着某种共同的价值观凝聚起来的。而在价值观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统领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任何社会都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以此来引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共十以继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后的又一重要理论创新成果,已经在实践中显示出科学性和真理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非常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1)在学习中磨砺品质。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治。没有正确的***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有了灵魂,方有品质;勤于学习,就有提升。

(2)在工作中锤炼作风。中华民族历来就有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要提倡实干,反对空谈。强调“凡事务实,勿事虚文”,倡导务实精神。实干精神体现在不畏困难,体现在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上,要始终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先,只有真抓实干,在遇到困难时不缩手,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和业务技能,干不成功不罢手。

(3)在努力实践中增长才干。要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只有牢固树立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才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实践中积极为实现中国梦而奉献智慧和才华。自由和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是遵循人自身发展规律的,是在共同的社会规范、价值共识的基础上的个性人格的高扬,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

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自由和平等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属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人的一贯价值追求。我们***自成立起,就把带领人民实现自由、平等写到自己的旗帜上,并为之而不懈奋斗。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又把这些目标写到社会主义旗帜上,使之成为激励人们发愤***强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民主***治的深入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越来越强,自由平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正是适应广大人民群众这种新期待、新要求,我们***更加自觉地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理念深入扎实地体现到***的各项理论和实践之中。由此可以看出,自由、平等是当代中国***人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为民、坚持依法治国伟大实践的集中价值体现,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 吴潜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J].道德与文明,2007(0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篇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既存在重大区别也存在紧密联系。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产生背景、社会制度、社会形态、价值理想、价值信念、价值信仰、价值指向、价值原则以及各个核心价值范畴的具体内涵和践行现状等方面。二者的联系主要表现为:在继承中超越,在批判中吸纳,在解构中建构,在竞争中长期处于并存状态的复杂关系。

关键词: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区别;联系

DOI:10.15938/ki.iper.2016.05.010

中***分类号:C08;D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6)05-0047-05

在全社会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经常碰到一些人提出一种困惑: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些资本主义核心价值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否表明我们接受了西方的所谓“普世价值”理念?这种困惑实际上涉及到一个比较价值哲学论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在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和比较价值哲学看来,任何时代、民族、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之间都不是孤立分割而是相互联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之间也一样,我们应该从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出发科学地分析二者的关系,纠正在这一问题上的诸多教条主义、形而上学的错误认识。具体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既存在重大区别也存在紧密联系。

一、二者区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区别主要表现在产生背景、社会制度、社会形态、价值理想、价值信念、价值信仰、价值指向、价值原则等等方面不尽相同,各个核心价值范畴的具体内涵和践行现状等方面更是似同而异。

1.产生背景

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于西欧封建社会,资产阶级思想家以自由对抗神权和王权束缚,以民主对抗王权专制,以平等对抗封建等级尊卑特权等等,最终解构了封建社会的价值秩序,摧毁了腐朽的社会制度。相对于封建社会来说,它理所当然是一种进步;相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在思想观念、价值意识上更是一次意义深远的超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和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几乎同时问世,但是其甫一诞生剑指其天敌,就是为了批判并超越资本主义社会。最终慢慢形成了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

2.社会制度

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治上层建筑,***治上层建筑决定观念上层建筑。这一原理表明两种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区别更本质地表现为其背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属性。正是“社会主义”,这一表领属性质的定语,“体现了这一集合概念内所有价值在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向度的社会主义内在规定性”[1]。在这里,“社会主义”首先意味着价值观的社会制度属性,意味着这些价值观是“中国人自己”的,是“马克思主义性质”的,“社会主义阶段”的[2]。

3.社会形态

“社会主义”属性还意味着这些价值观的社会形态属性。从唯物史观看,作为社会历史形态逻辑,“社会主义”是一种比资本主义具有更高文明性、先进性、正义性的社会形态,源于却高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高阶性逻辑地规定了“社会主义”是最大、最高的***治价值、神圣价值。同时,这种高阶特性规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符合人类共同价值的要求,在充满冲突和竞争的古今中外价值体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所当然应该具有社会历史形态上的超越性与人类共识价值的继承性,是三大传统价值体系的集大成者:中国优秀价值传统、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人类文明的优秀价值成果尤其是现代西方价值理念精华。[3]在这个意义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既是普适价值(universally adaptable values)又是普世价值(universal values)。

4.价值理想

所谓价值理想就是引导社会全体的奋斗目标、发展***景和前进方向的价值远景。“自我实现”是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高价值理想;超越了“自我实现”的“自由个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高价值理想。

“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这一资本主义最高价值理想,崇尚一个人人享有“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理想社会。但是,这种价值理想具有很强的虚假性――在最根本的资本逻辑的强大作用下,这种“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其自主性并没有消除自发性,其***性并没有摆脱对他人和物的依赖性,其自决性并没有融合自律性。所谓“自我价值实现的个人”实际上不过是“异化”个性、“偶然的个人”。个体实现的其实不是自我的价值,往往是资本的价值,使人的价值从属于物的价值,标记个人价值的往往不过是金钱、地位、权力,是被外在的“物”(金钱、地位、权力)、虚假的“自由”“民主”“平等”所异化的“单向度的人”。

“自由个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高价值理想。广义的“自由个性”是指每一个个体在自由劳动、自主活动、自我批判基础上最终达到全面自我实现和个性自由的主体存在形态,即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人”。狭义的“自由个性”是指每一个个体的自由个性,是相当于“异化”个性、“偶然的个人”而言的即马克思所说的“自由的(特殊)个性”“丰富的全面的个性”“有个性的人”“个性自由”等等。他们做真正依赖自己的人,而不是依赖他人或其他外物(如其地位、财产)的人。构成人的个性的各种因素包括人的体力、智力、才能、情感、兴趣、品质、审美等等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而人的个性极其丰富。[4]

5.价值信念(the belief of value)

所谓价值信念就是人们对事物的存在及其性质、状态、功能和变化等方面坚信不移的价值断定或确信。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信念是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具有最大优越性,奉行个人主义价值指向,推行遵循资本逻辑的私有制,资本主义社会是自由民主的世界,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形态。这种价值信念具有极大的唯心性和欺骗性,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严重阶级对立和利益差别,远不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信念就是信奉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形态。坚信人类终将消灭私有制,消灭人剥削人、奴役人的现象,社会主义必将在全球取代资本主义社会,按照生产资料公有制和集体主义逻辑建立真正理想的社会,并使每一个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得到全面的自由发展,过着有道德的幸福生活。

6.价值信仰(the faith of value)

所谓价值信仰是指特定文化共同体和生活于其中的个体一以贯之的共同选择的最高价值承诺。[5]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信仰是尊奉资本逻辑的功利主义。英国功利主义者将功利主义经济地表述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崇尚“算计理性”的功利主义本身并非罪恶。但其在现实中往往异化为尊奉资本逻辑的具有拜物性的功利主义,往往成为信仰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和其他各种拜物教包括商品、货币、资本拜物教、信仰权力至上的权力拜物教。恩格斯说:“在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确定人的价值:这个人值一万英镑,就是说,他拥有这样一笔钱。谁有钱,谁就‘值得尊敬’,就属于‘上等人’,就‘有势力’,而且在他那个圈子里在各个方面都是领头的。”[6]资本主义的这种拜物性的信仰先天地决定了其反自然、反人道、反自由的特性,造成了人与自我之间的恶性冲突尤其是价值虚无主义;人与人之间的恶性竞争尤其是导致劳动力异化为商品最终导致社会关系的普遍物化;人与自然之间的尖锐矛盾尤其是生态危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信仰是指马克思主义信仰(或科学共产主义信仰),就是坚信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价值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类信仰史上的伟大变革。这种世俗化的现实的科学的崇高的健全的信仰[7],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以无产阶级***和人类***为终极关怀,从而以确信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为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共产主义必然从理想转化为现实为基本内容的。

7.价值指向(the orientation of value)

二者的区别还表现在各自的价值指向上。价值指向是一定价值主体处理各种价值关系时所持的行为取向。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指向是个人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指向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资本主义”最大特色是私人拥有资本财产,投资活动是由个人决策左右,其名称本身即表明其价值指向是个人主义。所以罗伯特・贝拉认为:“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8]实际上,个人主义更是西方文化的价值指向。所谓个人主义是强调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以个人为本位,强调个人的权利、价值与自由,崇尚个人竞争意识,推崇个人奋斗精神的理念,特别崇尚“依靠自我”的“自立成功者”。作为西方文化共同体的一种价值指向,它像DNA一样早已复制到资本主义哲学人性论、、价值体系、***治理念、经济思想等等方面。理想形态的“个人主义”指“每个人都是自我约束、自我包容,并且理论上自足的实体,社会只是个人的集合体。”[9]如果丢弃“自我约束”这一内核,极端追求“个体本位”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其本身就蜕变成了“极端个人主义”“原子式的个人主义”,甚至是完全背离自身本质的“利己主义”或“唯我主义”,这就会出现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彻底***的危局,就从根本上瓦解了社会的合作关系,最终处于溃败的边缘。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则超越了资本主义个体主义。“共产主义者既不拿利己主义来反对自我牺牲,也不拿自我牺牲来反对利己主义,理论上既不是从那情感的形式,也不是从那夸张的思想形式去领会这个对立,而是在于揭示这个对立的物质根源,随着物质根源的消失,这种对立自然而然也就消失。”[10]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真正做到尊重个人的正当利益和“有个性的个人”的价值,坚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统筹兼顾原则,真正协调了社会整体和个体成员的关系,这是西方社会价值观的个体主义无法比拟的。

8.价值原则

价值原则分为根本价值原则、核心价值原则。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维护少数资本家的利益为根本价值原则,所以它以自由与民主为核心价值原则。这种根本价值原则具有较强的狭隘性,最终导致其自由与民主核心价值原则的强烈的欺骗性。这是因为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自由权利最终维护的却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资本主义的“民主”不过是少数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占据主导地位的那部分“民”的民主――有人说美国民主的实质就是“1%所有、1%统治、1%享用(of the 1%, by the 1%, for the 1%)”[11],民主不过是资本和官府之间的钱权“旋转门”的“钱主”游戏。社会主义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即人民当家作主。广泛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价值原则,所以它以公正和平等为核心价值原则。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价值原则与“社会主义”是直接的统一,直接体现在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公有制以及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公正原则中。它力求在形式、内容和实质上坚持公正和平等的原则,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追求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以公正和平等超越资本主义自由与民主,因为“公正高于仅仅从个人角度讲的自由”[12]。

9.核心价值范畴的具体内涵和践行现状不尽相同

卡尔・曼海姆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同样的词或同样的概念,当处境不同的人使用它时,就指很不相同的东西。”[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鉴吸收了反映人类共同文明成果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价值范畴形式,同时社会主义的社会实践和道路模式必然赋予其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尽管概念术语与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相同,但其外延和内涵却根本不同。”[12]但是,就些核心价值的具体内涵而言,中西方之间存巨大的***治、文化以及道路、模式的区别。

例如,所谓资本主义“自由”,实际上是一种建立在商品交换和贸易的自由[14]乃至劳动力的买卖自由的基础上的,最终资产者“合法地”占有无产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自由,这是一种“最彻底地取消任何个人自由”[15]的以至于“自由得一无所有”[16]的自由。在资本主义社会,自由的践行现状是“自由的并不是个人,而是资本”[17]。社会主义自由倡导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治、经济、文化自由权利;是更为广泛的、彻底的自由,是形式自由与实质自由、个人自由与社会自由的对立统一。

资本主义“平等”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这一根本不平等生产关系基础上的,是形式平等而事实不平等,是富人之间的平等和穷人之间的不平等,“平等原则由于被限制为仅仅在‘法律上的平等’而一笔勾消了,法律上的平等就是在富人和穷人不平等的前提下的平等,即限制在目前主要的不平等的范围内的平等,简括地说,就是简直把不平等叫做平等。”[18]在资本主义社会,财产权是一切权利的基础。生产资料私有制从根本上决定了在社会生产中和产品分配上,工人与资本家之间是不平等的。所以,平等不过是资产阶级平等雇佣工人的权利,正如马克思尖锐地指出的:“平等地剥削劳动力,是资本的首要的人权。”[19]

就社会主义平等相当于资本主义“平等”而言,首先既强调起点的平等,又强调过程的平等,还强调结果的平等。因为社会主义平等强调要消灭一切不平等的社会根源――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平等维护的是以劳动量为基础的社会产品的分配,即按劳分配。”[20]正是在这一点上,社会主义平等超越了资本主义“平等”。其次,社会主义平等继承了“资产阶级的法权的平等的权利”[21]即权利平等、机会平等,承认劳动者的“天然特权”(劳动者的不同个人天赋即体力、脑力)和婚姻、家庭上的差别,但是社会主义平等已经不再仅仅是法权的抽象平等,“此时的不平等仅仅是一般程度上的财富不平等,其不平等的程度比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财富不平等程度要低得多。”[22]再次,在更大范围、更加彻底地实现了平等。恩格斯指出:“平等应当不仅是表面的,不仅在国家的领域中实行,它还应当是实际的,还应当在社会的、经济的领域中实行。”[23]当然,社会主义平等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最终会被共产主义平等所超越。

二、二者联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之间不仅存在重大区别,还存在紧密联系。二者的联系主要表现为:在继承中超越,在批判中吸纳,在解构中建构,在竞争中长期处于并存状态的复杂关系。

价值观具有历史性和继承性,核心价值观更是这样的。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24]价值观发展史证明这一点:更高社会形态的价值观必须继承和超越历史上的优秀价值。例如,资本主义社会对封建社会的等级贵贱价值观进行猛烈的批判,同时在批判中吸纳了其关于自由、民主、理性、科学、节制、私有财产、法治、权利、公正、共和等重要观念,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民主、人权、法治”等等核心价值[25]。所以列宁曾经指出:“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比,是在 ‘自由’‘平等’‘民主’‘文明’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一步。”[26]最具先进性和进步性的站在人类价值共识的制高点上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发展成果的吸收是一种积极扬弃和批判,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更高级形式上的复活”①。

那么,如何在继承中超越呢?这主要是通过在批判中吸纳,在解构中建构的方式来实现。首先是在批判中吸纳,“必须超出资产阶级的狭隘眼界”[27],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彻底的批判,但是,这种批判是一种扬弃,所谓“扬”是指继承和发扬暂时作为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形式存在的人类共同文明成果诸如“自由、平等、法治、人权”等等范畴本身;所谓“弃”是指大力批判这些成果身上所附着的资本主义性质,批判其资本主义前提假设,包括理论前提、逻辑前提、物质前提、制度前提等等,揭穿其把自身少数人的根本利益冒充为人类普遍利益的虚伪性;剔除其披在身上“普世性”的欺骗性;识破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唯心性;超越其价值观哲学根基的资产阶级人性论的抽象性;打破其对人类共同文明成果如“自由、平等、法治、人权”的话语霸权性和解释垄断性,赋之以社会主义性质和人类文明的真实面目。其次是在解构中建构。最重要的是超越其理念性,在现实中践行这些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崇高的理想性和超越性,但是它必须表现出实践性和现实性,一步一步地建构其具体内涵。一方面,我们要批判和解构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虚伪性、唯心性、欺骗性”;同时另一方面,积极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性、唯物性和现实性” [28]。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会在竞争中长期处于并存状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会超越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真正实实在在地建构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终代替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毫无疑问必然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和艰巨的过程,我们要学会“在斗争中借鉴”,在竞争中融通,一步一步发展壮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了自由个性的价值理想、社会主义必胜的价值信念、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信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指向、维护广大人民的核心利益的根本价值原则与公正和平等的核心价值原则,超越了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制度上的不正当性、社会形态上低阶性、价值理想上的虚伪性、价值信念上的唯心性、价值信仰上的拜物性、价值指向上的冲突性、价值原则上的狭隘性,因此相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来说,毫无疑问是一种进步和超越。

三、结语

虽然在本质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践行和证“实”问题,但是在现实中,如果没有在理论上辨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势必导致其社会实践上的矛盾、混乱,所以有必要首先运用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和比较价值哲学深入分析并辨清二者的关系,尤其是十二大核心价值范畴的具体内涵和践行现状,例如社会主义自由、平等、民主、公正、法治与资本主义自由、平等、民主、公正、法治的异同和联系,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扫清认知障碍,从而提高国家价值整合能力和国家价值治理能力,成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真正达至“富者福存,法者尊存,德者善存,美者良存,信者敬存,思者慧存,合之则优存全存”[29]的境界。

注释

①恩格斯在《家庭、国家和私有制的起源》的文末引用了摩尔根《古代社会》中一段“对文明时代的评断”作为结语,其中指出“管理上的民主,社会中的博爱,权利的平等,普及的教育,将揭开社会的下一个更高的阶段,经验、理智和科学正在不断向这个阶段努力。这将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却是在更高级形式上的复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9.

参考文献

[1][3]操奇.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重根[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6):180.

[2]陈曙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元理论问题[J].学习与实践,2013(8):63.

[4]操奇,等.马克思“自由个性”说辨正[C] //陶德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194-195.

[5]万俊人.信仰危机的“现代性”根源及其文化解释[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22.

[6][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566,648.

[7]刘建***.论马克思主义信仰[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7(2):24-25.

[8][美]罗伯特・N・贝拉.心灵的习性――美国人生活中的个人主义和公共责任[M]. 北京:三联书店,1991:1.

[9]The New Encyclopedia Britannica(Vol.6)[M].Chicago: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Inc.,1993:295.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74.

[11]Joseph E. Stiglitz.Of the 1%, by the 1%,for the 1%[EB/OL].(2011-05-06)[2016-04-15].http:///news/2011/05/top-one-percent-201105.

[12]韩震.必须区分核心价值观与道德生活价值观――如何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管见[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3):46.

[13][德]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78.

[14][15][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59,161,159.

[16][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92,324.

[20]徐作辉.马克思社会主义平等思想的文本解读[J].******干部学刊,2014(9):19.

[21][23][2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4,448,306.

[22]俞德鹏.社会主义平等原则的内涵是机会平等[J].社会主义研究,2001(6):28.

[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5,86.

[25]袁银传,等.社会主义平等价值观及其培育路径[J].思想***治教育研究,2014(5):35-38.

[26]列宁.论资本主义[C]//中央编译局.列宁专题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4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篇5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06年3月4日,******在参加全国***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会上,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随后,***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继提出,是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次重大理论创新,为我国人民的社会道德实践生活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势下,它们的意义尤其重要。本文试***在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各自的含义、重要地位及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努力构建一条在全社会可行的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通道。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各自的含义、重要地位及意义

(一)解读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是处于一定社会中的人们,对荣誉和耻辱问题持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具体体现。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荣辱观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社会历史性,在阶级社会里又具有阶级性。恩格斯就曾明确指出:“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的荣辱观。”因而,在不同的国家和社会制度下,不同的民族和阶级的荣辱观是不同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进步的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在荣辱问题上对人民的基本要求。

***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基本内容的精辟概括。具体表述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逸为耻。“八荣八耻”这一概括,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给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和行为规范,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有深远意义。它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占有里程碑式的重要地位,必然会推动我国社会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二)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人类历史发展演变的长河中,每一种社会形态都蕴涵着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其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统领作用的则是该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一定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该社会的本质和基本价值取向,并指导该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也是这个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系必不可少的思想保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基本内涵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大力倡导社会主义社会基本价值理念,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第一次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概念和建设任务,并且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我国***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的提出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要求,体现了时代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在全国人民鲜明地亮出的一面旗帜,它要昭示的是人们在面对社会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时,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部位无论如何是不能动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是***和国家、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

二、正确对待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者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相辅相成,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过程中。

(一)“八荣八耻”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之一

《决定》鲜明地指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之一。一般而言,一定的价值原则决定了一定的荣辱原则。一个社会占主导地位的荣辱观是该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而社会主义荣辱观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表述和生动体现。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以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为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而准确的概括和表达,为当前社会成员进行正确的道德选择和价值取向,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和行为准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通过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道德要求,就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谐文化奠定基础。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导向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转型中人们的道德领域势必受到冲击。其中不乏是非不分、荣辱不辨等负面现象充斥人们的思想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划清了荣与辱的界限,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道德新风尚的形成。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出现这些不良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有一部分人偏离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离开了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导,人们评判荣辱的价值标准就失去客观性,造成荣与辱界限的混淆和模糊。

***中央适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正确的价值观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只有坚定正确的价值信念,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才能分清荣辱的界限并在二者间进行正确的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基础,就像一面挥舞的旗帜,指引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正确方向。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一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过程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和谐文化的建设。中国伦理学会会长陈瑛认为,“和谐文化,其核心的内容则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大力倡导社会和谐的理想信念,坚持和实行互助、合作、团结、稳定、有序的社会准则。”***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在全社会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念和基本的规范体系,形成一种能够统摄社会成员信念的社会共同意识,使人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动中产生共同的方向,这样社会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基本活动模式和秩序。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为内在规定的和谐文化。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鼓励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积极向上,追求“八荣”,摒弃“八耻”,做到趋荣避耻,宣扬了一种和谐统一的价值理念;代表着进步人类普遍的价值追求,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符合,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一致,因而也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成为当前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切入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社会主义荣辱观,每一对“荣与耻”褒贬分明,价值取向鲜明对立,对人们的行为有很强的直接导向性,在实践上也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又是其道德基础。由于以上两点,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切入点具有切实的可行性。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一)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荣辱观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现代社会,人不仅是环境的产物,更是教育的产物。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必须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内化到人的内心深处,才能对人的行为活动产生导向作用。在全社会开展广泛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通过各种传播媒介进行宣传,使人们摒弃落后、腐朽的社会风气的影响,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从思想上真正明确应该坚持什么和反对什么,只有这样才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到全体社会成员的具体言行之中。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即要面向全体社会成员。

第二,教育过程的持久性,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时间,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第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注重教育方式的多样性。

(二)在深化认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实践

理论只有付诸于实践才能产生实际的效果。在全社会普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最终目的是要以正确的道德价值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了一个共同遵守的价值尺度,明确了正确的价值取向,统一了人们的思想认识。但现实生活中,认识是一回事,具体行为又是另外一回事,如果认识与行为脱节,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则谈不上任何成效。

可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必须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实践相结合。事实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成员个人在道德生活中自我选择和自我监督的过程。因此,在道德实践过程中,任何一个道德个体都应充分认识到道德实践的重要性,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努力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要求。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切入点,还需要其他配套工作作为保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以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切入点的同时,应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全***全人民,抵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侵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应在全社会树立共同理想,凝聚人心,团结整个社会力量,实现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把握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应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铸就民族自信心,培育民族文化,提高民族创新能力,把握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只有将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共同建设,才能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基。

总之,紧紧围绕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两大任务开展工作,在理论上加强认识,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科学的价值观,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人民出版社,1974. 

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光明日报,2006-10-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篇6

摘要:公、平、正、义、和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升华。它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现实基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为时代背景,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了西方近现代文明成果,吸收了中国***在***、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亲身践行和倡导的价值理念。它集经济伦理、***治伦理、社会伦理和个人伦理于一体,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辐射力,可以在国家、市场、社会、家庭等各个领域进行价值引导。它形式简洁、内容丰富、拥有广阔的诠释空间,这使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适应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之价值需求成为可能,也为它的稳定性提供了担保。

关键词:公;平;正;义;和

中***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12)02-0000-05

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提炼出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体现中华民族特色、凝练我们***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以及能被全国各族人民广泛认同的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进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本文在认真总结学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以中国***在过去90年带领中国人民在***、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所践行和倡导的基本价值观为参照系,提出“公、平、正、义、和”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形式,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一、“公”

“公”是会意字,《说文解字》对“公”作如是解:“平分也。从八从厶。八尤背也,韩非曰:背厶为公。”“八”表示“相背”,“厶”乃“私”的本字,意为“个人”、“自我”。“八”与“厶”合起来表示“与厶相背”、“分厶为众”。其本义是把属于个人私有的东西平分给大众,并逐渐被赋予道德正值,比如克己奉公、一心为公、先公后私、夙夜在公、公正无私、公而忘私等等。将“公”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词之一,主要出于如下几方面的考虑:

第一,“公”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价值升华。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必定是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关系的反映。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它是区别于资本主义等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的基本标志,也直接决定着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应反映这一最根本的经济基础。电只有在意识形态领域同时确立以“公”为“基本内核”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保障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其他所有制经济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第二,“公”是人民民主的国家性质的要求。我国是建基于“在民”的根本原则之上的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广大人民群众在整个国家中占统治地位。人民民主的国家***权一方面是“天下为公”(“在民”)的民主理念的制度化;另一方面又是“天下为公”的民主理念的制度支撑,两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以,以“公”为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我国根本***治制度的意识形态表现,又是指导整个国家制度建构的核心理念,是引领和保证我国的制度设计和制度运行沿着社会主义方向行进的法宝。

第三,“公”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内核。集体主义的根本思想是正确调节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的大前提下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背景中,面对当代中国人的思想道德状况的实际,集体主义的基本道德要求又可分为三个层次:“一心为公”的最高层次,“先公后私”的中间层次和“公私兼顾”的基本层次。不难看出,“公”是贯穿以上三个层次的一根红线,是集体主义道德要求的灵魂之所在。

第四,“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核心。“国而忘家,公而忘私”、“以天下为己任”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核心,也是整个社会的最高道德原则,不断感召着无数中华儿女。在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中,凝练了许多以公为本位的脍灸人口、千古流传的名言名句,如“夙夜在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需要指出的是,“公本位”的传统精神往往还渗透在“家国”、“天下”、“民本”、“群己”等观念体系中。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首的“公”乃是对“以天下为己任”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

第五,“公”是现实公共生活的内在要求。随着市场经济和商品交换关系的发展,社会主体间的交往也随之普遍化和频繁化。在交往实践基础上所形成的公共生活日益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共生活中,由于交往主体的复杂性、交往范围的广泛性、交往方式的多样性以及活动结果的相关性等特点,就迫切需要有良好的公共生活秩序,否则人们的公共生活就无法正常进行。而良好的公共秩序的形成,不仅需要外在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则等的约束,还需要培养人们内在的公共精神和公共道德。公共精神和公共道德的养成需要社会成员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具有“公本位”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因此,“公本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往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是维系交往实践和公共生活有序进行的必要条件和内在要求。

总之,以“公”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内容,既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治制度的价值升华,又是对传统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和以“天下为己任”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继承,还是现实的交往实践和公共生活的内在需要,体现了崇高性和现实性的有机统一。

二、“平”

“平”在《说文解字》中乃指语气平和舒顺的意思,在《康熙字典》中,“平”有多种含义,如“平,正也”、“平,和也”、“平,齐等也”、“平,均也”、“平,均赋”、“水土治曰平”、“言天下普得其利,而均平,不偏陂”、“正义曰:平谓***教均平也”等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则取“平等”之义。

“平等”是非常古老的概念,它伴随着文明社会的产生而产生,自从私有制的产生使人类从原始的自然平等状态推向不平等的等级制社会之日起,人类始终没有停止过对平等问题的讨论和平等理想的追求。这一方面或许源于“一切人,作为人来说,都有某些共同点,在这些共同点所及的范围内,他们是平等的”这样一种古老观念,另一方面也许源于对不平等的社会现实的控诉和反叛。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和文明传承,平等作为一种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已经深入人心,以致哪怕是最龌龊的***治势力也不得不打上平等的旗帜。当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形态中,平等所指向的具体内涵是不尽一致的,不同的社会主体对平等的诠释也是大相径庭的。比如在西方的基督教中,平等实际上指的是一种“原罪的平等”或“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在儒家中则是基于性善论的“人人皆可以成圣”的“圣凡平等”,在道教中是一种“普得济度”式的平等,在佛教中则是一种“众生平等”,在农民运动的***治纲领中是“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平等,在近代的资产阶级***治哲学中则是个人权利的平等和“平等交换”,在无产阶级的哲学中则是指向实质性的社会经济利益的平等占有。

如果说在前现代社会中,人们主要是在宗教和道德等形上领域讨论平等问题的话,那么在近代社会中人们则将平等视为一种天赋的***治和社会权利,指向一种现实的利益诉求和***行动。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以普遍人性为基本假设,以理性为主要武器,向中世纪的王权和神权展开了猛烈批判。“权利的公平和平等,是18、19世纪的资产者打算在封建制的不公平、不平等和特权的废墟上建立他们的社会大厦的基石”。资产阶级高举“天赋人权”的旗帜,发起资产阶级***,了封建统治,实现了***治***,将生命、财产、自由等权利确定为不可剥夺的人权,平等也随之被确定为资产阶级法律的一条基本原则,使人类在追求平等的大道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是,由于滋生不平等的土壤——私有制——没有被铲除,资产阶级只能在形式上、在他们的理性王国中宣告平等的实现。资本主义的现实世界仍然是一个特权世界,“一切封建特权和***治垄断权合成一个金钱的大特权和大垄断权”。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抽象平等”进行了批判,认为资产阶级所谓的平等不过是“平等地剥削劳动力”、“平等竞争”、“等价交换”、“机会均等”,不过是“交换价值的交换的一种理想化的表现”。他们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应该超越资本主义的***治平等和法律平等,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实现实质性的平等。为此,无产阶级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使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同时尽可能增加生产总量,否则一切平等的美谈都是乌托邦。显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将人类平等权的最终实现寄望在资本主义之后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所以,平等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诉求和本质规定,平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追求平等、反抗压迫的优良传统。秦末农民起义中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壮语,实际上就是对世袭的特权***治的质疑和反叛;类似这种天真而乌托邦的平等观念在历次的农民起义中无不充当着一种具有极强***治煽动力的意识形态,这在清末的太平天国运动中得到了极致发挥。在这次运动中所制定的《天朝田亩制度》试***建立“共享天父上主皇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绝对平等的社会。的主要发起者康有为在《大同书》所建构的大同世界也是建立在“人类平等”这样一个“几何公理”之上的。孙中山所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理论体系,也是以平等为基本目标的,他说:“民族主义即世界人类各民族平等,一种族不能为他种族所压制……民权主义即人人平等,同为一族,绝不能以少数人压制多数人。人人有天赋之人权,不能一君主而奴隶臣民也。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等[者]压制贫者是也”。经过辛亥***的荡涤,传统的封建等级制观念受到强烈触动,平等、民主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并在随后的“五·四”启蒙运动中成为一个响亮的口号和旗帜。遗憾的是,不论是传统的农民阶级还是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由于未能真正找到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只是诉诸“天父”(洪秀全)、“几何公理”(康有为)或“天赋人权”(孙中山)等历史唯心主义的假设来诠释平等和寻找实现平等的路径,结果沦为空想的乌托邦。

平等是中国***在***和建设过程中始终依循的核心价值之所在,也是她始终不渝地为之奋斗的社会理想。中国***将传统的“大同世界”之平等理想置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础上,使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平等理想真正找到了实现路径。领导中国人民三座大山,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和人民民主的国家***权为国民的平等权的实现打下了经济基础和***治前提。***在已有的经济关系和制度前提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开放,着眼于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双重维度实现平等(“共同富裕”),并将之视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提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内在地蕴含着对平等权的追求,因为没有平等就不可能有自由发展的空间,也不可能有全面发展的前提。等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让全社会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所有这些无疑都是对平等理想的自觉追求和奋力践行。尽管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们仍存在很多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但平等始终是中国***所奋力追求的目标和倡导的价值理念。

总之,在当代中国,将平等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可能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就可能性而言,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制度前提以及现实的物质条件使中国人的平等理想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乌托邦;就必要性而言,在当下中国社会,平等——特别是社会经济领域的平等——并非是一种“实然”的状态,而仍然是一种“应然”的理想,现实存在的各种不平等的事实迫切需要平等的价值观来加以指导和引领,绵延两千多年的等级制观念也仍然有待平等的价值观来加以肃清,以此培育社会成员的平等观念和平等意识,特别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权人格的培育。更有甚者,平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和优越性的表现,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理应将平等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如果说资本主义倡导的是“自由优先”的理念,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则要奉行“平等优先”的理念,自觉扛起平等的大旗来引领时代步伐。而且在21世纪,平等理念已经具有新的诉求,不再是资产阶级意义上的抽象的***治权利的平等和法权人格的平等,而是更具实质性的社会平等和经济平等,在后一领域实现平等已成为新时代的呼唤。

三、“正”

“正”原意为不偏斜,在伦理学上,“正”往往与“邪”相对,是充塞于天地间的一种“正气”,在中国的语言系统中被赋予道德正值,比如忠正、廉正、正当、正直、正派、正道、正统、正义、刚正不阿、正确、正大光明、正人君子等等。所以“正”是道德的象征,且具有很强的辐射力,以“正”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全社会加以倡导和践行,必定能起到匡正驱邪之功效,使整个社会充满正气。以“正”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具有重要的传统理据。

我们知道,在传统儒家的德***体系中,“正”倾向于表征一种正当的***治伦理。在《论语》中,孔子多次将“正”与“***”联系起来,比如“***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所有这些都是提倡统治者要以身作则,公道办事,不徇私情,身正行直,藉以服众。在这种德***文化土壤的滋养之下,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诸如魏征、狄仁杰、寇准、于谦、文天祥、岳飞、包拯、海瑞、林则徐等一大批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仁人志士。并留下了许多千古传唱的有关弘扬正气、崇尚气节的名言佳句,比如孟子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的“精忠报国”等等。在近代历次的反侵略反压迫的***运动中,在社会主义***和建设史上,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生活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视死如归、正气凛然、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和英雄楷模,这与中华民族弘扬正气、扶正祛邪的文化传统是分不开的。

曾说过:“讲正气,是中华民族也是我们***的一个优良传统”。中国***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秉承并发扬了中华民族崇尚气节的优良传统。中共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岁月中,出现了无数的正气凛然、铮铮铁骨、清正廉洁、不怕威逼也不受利诱的优秀***员,留下了许多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气壮山河的《正气歌》,将中华民族的正义感和讲正气的精神升华到了以往任何时代所无法比拟的高度。***的历代中央领导人不仅是清正廉洁的典范,而且始终念念不忘地告诫全***要保持***气节,反对各种歪风邪气,并通过整风、反腐、教育等各种途径来维持***的***气节。

弘扬正气,既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治***治国的需要。一方面,***领导的社会主义***和建设事业本身就是反抗剥削和压迫,为最广大人民谋福祉的人类最伟大的正义事业。***在《论***员的修养》中曾说道:“***就是代表人类正气的。我们要发扬和提高这种无产阶级的正气,克服一切的邪气”。因此,树正义、扬正气,是历史赋予***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使命。另一方面,由于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滋生各种歪风邪气的私有制土壤仍然存在,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滋长的各种不良风气仍然时不时地侵袭着***、国家和社会的肌体,这就迫切需要在全***和全社会弘扬正气。弘扬正气,也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指出:“一个人必须树立正气,必须有正义感。有了一腔浩然正气,才能无所畏惧地前进,才能不屈不挠地为国家、为社会建功立业”。一个人只有一身正气,才会在国家危亡之际表现出民族英雄的节气,在生死考验关头表现出***志士的骨气,在逆境之际表现出卧薪尝胆的志气,在困难之际表现出顽强拼搏的锐气,在***面前表现出挺身而出的勇气,在是非面前表现出拍案而起的胆气,在利益面前表现出大公无私的爽气,在遇人有难之际表现出倾囊相助的义气,在路见不平之际表现出拔刀相助的侠气。一个人只有富于正义感,才能做到“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总之,将“正”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也是对我们***的优良传统的发扬;不仅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治***治国的要求,还是培育富有正义感的社会公民的要求。古人云:“正气直行,众邪自息”。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在全社会弘扬和提倡崇尚正气的精神,才能扫除当前社会中的种种歪风邪气,才能保持我们国家和社会永远沿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前进。

四、“义”

“义”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己之威仪也,从我羊”(繁体字为“羲”)。与“善”同意,故从羊。在《礼记·中庸》中,义通谊,指人的言行合宜得当,符合道德准则和要求。将“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出于对文化传统的继承,也是出于趋利性的市场经济的现实考量。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重义思想十分普遍,尤以儒家为甚。义在儒学中是个重要的道德范畴,在“五常”(仁、义、礼、智、信)中仅次于仁。义往往与利相对,“义利之辩”贯穿于整个儒学的历史演进过程。在儒学的历史脉络中,尽管不同的儒学形态在义利关系上的看法不尽一致,但整体而言则是沿用其鼻祖孔子的“义以为上”的致思径路,即义具有内在的价值和至上性的性质,不需要借助利获取合理性,与之相反,利则需要义的规约以取得正当性的理由。如果不合乎义的要求,则虽有利也不可取,这也就是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还一再告诫要“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并将义利的取舍视为君子和小人的区分标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更甚于孔子,把义视为比生命还重要,认为当两者产生矛盾时,应“舍身取义”。荀子在《劝学》中将义视为人与禽兽的界线:“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后来汉代的董仲舒以及宋明时期的理学家也都强掉义的重要性。概言之,传统绵延两千年多年的重义论思想一方面为我们重塑义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另一方面又为我们重新提倡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奠定了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将“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我们知道,缘于价值规律、优胜劣汰、效率优先等的刺激,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具有本能的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当下中国社会中的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实际上就是这种本能倾向得不到有效遏制的结果。为了防止这种本能的趋利倾向恶性滋长及由此而引发社会的混乱与不安,除了需要法律的强制外,还需要有道德的自主调节。通过重塑传统重义论的道德观念,或许可以对市场经济的趋利性本能起到一定的平抑和引导作用。也许有人会问,传统的重义轻利的观念是否会走向极端而不利于人们对功利的追求呢?这种担心如果在古代社会尚且合理的话,在现代的市场社会中则是多余的了。因为功利是市场经济的内在驱动力,追求功利是市场经济社会下人的一种本能。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让这种趋利的本能在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引导下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而不至于使整个社会因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陷入混乱。

总之,将“义”设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文化传统的角度是完全可能的,从市场经济的社会现实而言,也是十分必要的。

五、“和”

“和”在《说文解字》作“相应”解。“和”作为动词,表示协调不同的人和事并使之均衡,如《尚书·尧典》中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和”作为形容词,用以描述事物“顺其道而行之”的状态,即适度,不过分的意思,如《新书·道术》中的“刚柔得适渭之和”,《广韵》中的“和,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和”,乃指和谐、相安、协调、和合等意。与“义”一样,以“和”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所需。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范畴。早在西周时期周太史伯就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重要命题,认为五味相和才成佳肴,六律相和方为音乐,执***者只有听取不同的意见,才能形成“和乐如一”的***治局面,如果“去和而取同”就必然要灭亡。在儒、道、墨等诸子百家中,都从各自的角度对“和”作了重要论述,并共同汇聚成中国传统“和”的思想体系。比如儒家侧重于从现实的社会关系和人伦关系谈“和”,如《论语》中的“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孟子》中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中的“和则一,一则多力”。墨家代表人物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实乃从人际关系乃至国际关系视角谈“和”。道家侧重于从自然和天人关系的视角谈“和”,比如《老子》中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著名命题,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中的“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强调应遵从自然规律,“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之后的禅宗侧重于从理欲、身心等视角谈人内心世界的和谐,重“治心”、“安心”,倡导内外无著、返观心源、自性解脱。宋明时期的二程和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将“和顺”视为天道和自然本性。从中可知,中国传统文化对“和”的关注一以贯之,从未间断过。因此,将“和”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乃是对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的和谐理念的逻辑继承。

将传统的和谐理念提升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层次,对于我们当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由于工业的发展和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的开发,使得周围的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由于市场经济各种利益机制的刺激,很多人往往为了一己之利而不惜牺牲他人与社会的利益,使得个体与社会、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异常紧张;由于物欲的膨胀与有限的社会财富无法充分满足人们的欲望之间的矛盾,再加上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使得很多社会成员的身心关系失衡;由于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各种思想观念之间的紧张和冲突也日益凸显。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变革现实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机制体制,还需要借助于相应的价值理念来加以积极引导。而传统的和谐理念无疑是重要的思想资源,它对于调节各种社会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比如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之于当下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和为贵”的理念之于社会成员间的矛盾冲突、“协和万邦”的理念之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间的关系、“和而不同”的理念之于多元化的思想观念、禅宗的“心性和谐”思想之于社会成员的身心健康问题等,无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作用。

概言之,将传统的“和”思想提升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需要,亦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的呼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篇7

[关键词]《诗经》 优秀传统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中***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2-0013-02 

《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蕴含了儒家的***治和伦理哲学,有着真诚执着、知耻有节、乐观进取、明善负责等优秀传统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是在***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来的,而在***的十八大中则提出了“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而《诗经》中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属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培育和研究《诗经》中优秀的传统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诗经》中优秀的传统价值观 

“《诗经》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原典。每一个民族在它的文化特征形成时期都会出现一部分原典。这些原典体现着一个民族文化基本的价值观,基本的人生态度。”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根源和精神灵魂。《诗经》中真善美的传统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诗经》中优秀传统价值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之一。 

首先是真诚与执着的价值观。《诗经》中我们耳熟能详的诗歌是爱情诗,而爱情诗绝大部分是描写了男女之间对爱情真诚与执着的追求。《蒹葭》描绘的是主人公追求“伊人”的画面,表现了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诗经》中绝大部分爱情诗常常与婚姻联系在一起,即追求一个女孩子就是想与她组建一个温暖的家庭。从中可以看出,在中国社会中自古传承下来的对于恋爱、家庭婚姻的观念,其中的情感因素与家庭与道德三者合为一体,具有极大的关联性。孔子对《关雎》的评价是“乐而不***,哀而不伤”,体现了《关雎》所表现的情感具备了道德方面的纯洁和崇高的情怀,诗中表达的情感受到了理性的节制,感情适度、平和,不过于放纵、任其泛滥。《桃夭》是一首祝贺姑娘出嫁的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诗中带有一种喜庆、快乐的气氛,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美满家庭的真诚与执着。 

其次是乐观进取与知耻有节的价值观念。《箨兮》中“箨”有“枯叶”之意,这首诗鼓励我们要以一种生活中的美好情感冲淡来自时光流逝的悲伤。中华民族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意识,这对于生命具有很深的伤害,因此,便有了一种对及时享乐的期待,折射出古人乐观的态度,并且一部分古人还会通过建功立业来拓展自己的生命,对抗死亡的威胁,对生活积极进取。“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相鼠》通过以鼠为喻讽刺了无礼仪、不知耻辱的人。礼仪是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注重礼仪,行为举止自然得体。知耻有节是人的一种道德体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知耻有节。 

再次是明善负责的价值观。在《诗经》中我们还会读到一些关于战争的内容,对于这样的战争的描述基本是两个角度:比如一个是对君王的歌功颂德,唱诵其德行的高远,功德的伟大,二是从战士和战士家人角度写战争来表达人们对战争的情感。战士们有着保家卫国的使命,他们带着使命上战场,但不会因此而觉得杀人是他们的义务,在战士和战士家人眼中,战争永远是忧伤和无可奈何的。《诗经》体现了古人对战争秉持着正确的态度和认识,就是从不以一种盲目的态度赞美战争,而是看重战争的起源和自己的责任,强调“以德服人”,以一种威服的方式来诠释战争。“孝亲敬老”的理念延续几千年,不仅是我们需要持之以恒坚守的道德高度,更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蓼莪》的“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养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表达了子女自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并孝敬父母的情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表达的知恩***报的明善之德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子孙。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诗经》中优秀传统价值观的联系 

“作为社会主义形态的高度抽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特定的民族文化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只能在历史文化积淀基础上结合新的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予以创造性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有机结合的产物,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不断汲取新时代优良精神文化和不断融合当代社会发展。“10月15日,***在主持文艺工作座谈会时强调,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诗经》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诗经》中优秀传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源之一。《诗经》中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优良精神基因,有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和营养。《诗经》具有“仁爱孝悌,谦和好礼”,“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精神。《羔裘》曰:“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彦兮。”这代表了古代君子的形象,借助着对衣袍的描写,表现人的正直勇敢、宁死不屈的美好的品质。“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鹿鸣》表现了待客的热情和礼仪。“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木瓜》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感恩戴德的优秀品质。总之,细细体味你会发现,《诗经》中的优秀传统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都有所体现,可见,说《诗经》中优秀传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源名副其实。

另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具价值的一点是,它不仅是对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的继承,同时也有所发展,进而实现了创新和超越,达到新的高度,对《诗经》中的优秀传统价值观念亦如此。《诗经》中优秀传统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之一,深深地渗透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对《诗经》中传统优秀价值观的继承,以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为基础,兼容并蓄,包容万家,进而达到有发展地继承、有创新地超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我国国情出发,通过汲取《诗经》中优秀的传统价值观,与新时代的优秀道德精神文化相融合,具有与时俱进特点和符合国情的现实意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充分挖掘和汲取《诗经》中优秀传统价值观念这一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吸收其精华并进行总结提升,更好地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我们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有发展有创新地继承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且实现了两者的融合,以及与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相承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指导观念。 

三、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诗经》优秀传统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在当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重要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体现。《诗经》中优秀传统价值观念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别重要的一个组成成分,其传承发展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充实、丰富以及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将产生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实现我们民族的伟大的复兴之路意义重大,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可以体现出我国先进文化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要求,是我们走我国特色道路的体现。核心价值观念意味着整个国家以及民族的价值取向以及思想品质。如果一个国家或者民族树立了正确的核心价值观,那么该国家或者民族的发展以及进步都会事半功倍,核心价值观会起到思想指导以及确定发展方向的重大作用,成为国家民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因此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思想基础,融汇、发扬与其相承的传统文化,吸收《诗经》中优秀的传统价值观。通过多种途径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诗经》中优秀的传统价值观,使其充分发挥重大的精神和实践意义。 

首先,积极开拓大学《诗经》优秀的知识文化领域,使大学生更多地接触和深入了解《诗经》中优秀价值观。开拓大学《诗经》优秀知识文化领域的渠道,如开设《诗经》相关课程,让大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更多优秀的传统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诗经》文化课程的教育,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培养大学生的志趣,使《诗经》中优秀的传统价值观更好地深入人心。可以举行相应的诗文比赛,使更多大学生作品体现《诗经》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校园里开设《诗经》优秀文化趣味园,让更多的青年大学生参与其中,体会其浓厚的知识文化风味和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念,使更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要注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培养。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相关课堂教育中。现在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思想***治理论课和形势***策课,充分利用了课堂教育这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利渠道。同时,可以多进行一些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座和报告,使正确的价值观念深入不仅流于形式,更能够深入大学生的内心积极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不断加强自身道德和思想建设。 

最后,对于《诗经》中优秀的传统价值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只是理论上的引导,还必须将它们落于实处,也就是在具体的实践中积极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书面宣传与号召这些浅层面上,应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与认识其深刻意义,这样更有利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和传承。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为他人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如大学生志愿者参加“三下乡”活动。当今世界精神文化产品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品德情怀、文化心理和人格观念。大学生参加与之相关的志愿者实践活动,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可以加强道德修养、提升自身的思想与精神境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重要的思想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诗经》中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沉稳的积淀以及优良的美德的集中体现,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密切联系。培育研究《诗经》中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骆玉明.读出《诗经》中的美丽[OL].http://wzzx.71/2012/1108/693321_2.shtml. 

[2]黄岩.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J].理论与研究,2012(0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篇8

2006年10月,***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这一命题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学术界多层面多维度探讨。2012年1月在《光明日报》总结的“2011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位列首位。该文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在于:在国际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进而提高国家的文化竞争力,维护文化安全;在国内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增强民族凝聚力,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并引领社会思潮。[1]本文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旨在推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一、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研究

关于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问题,是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和确定其地位的前提。学术界对两者的关系有着诸多的理解和看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前提抽象”论[2]、“系统内核”论[3]、“形式内容”论[4]、“一般个别”论[5]等。尽管分析和表述的方法不一,但以笔者搜集的材料来看,目前学术界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部分持肯定态度。戴木才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6]张利华则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逻辑递升顺序排列为:社会生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治价值观、伦理价值观以及核心价值观。[7]尽管分析的理论起点各不相同,但是学界对于两者的一致性和统一性持普遍认同,认为“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和思想道德层面的延伸与展开,即形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8],是“一个问题的两种不同概括”[9]。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基础、最核心部分”[10]的认知,也有学者提出其核心“层次”的问题。禹国峰指出,“从概念的转换生成上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固然可视为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群,但是这一概念并未规定‘核心’的层次”。“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向系统论,那么便可与核心价值体系相互等同。反之,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趋近一级本质,也会发生与核心价值观相等同的情况”。[11]徐国民则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最根本、最核心的看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价值驱使和内在要求,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概念;后者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形成的对该社会近期奋斗目标的共识,集中体现在该社会制度和具体生产方式上。[12]

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条件的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条件,即在社会主义核心理念中,核心价值观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实践根据和理论渊源,主要有以下几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学界普遍认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的合理依据的理解,必须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价值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13]因此,只有“依据马克思主义构建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重要指导思想,充分吸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深厚的理论根基,又能有力地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规定”。[14]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应以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为基础。钟哲明认为,国人自古富有族群意识、国家情怀和“与时俱进”精神。因此,对于传统文化,“剔除其消极因素,传承其积极成分,并发展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15]王思敬指出,核心价值观只可能在历史沉淀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发展,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核心价值观之根。没有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16]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应面向实践、遵循规律。“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由我国性质决定的,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客观要求。众所周知,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王虎学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到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去寻找。[17]宋善文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能够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以有利于社会的全面进步为己任,把社会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引导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18]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应深入生活,反映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学者们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关照时代和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所以应当具有普遍性和大众性”,[19]与此同时,“深入生活与面向实践在逻辑上是一致的,深入人民大众生活是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内在要求”,“要特别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中生根、发芽、结果的发展历程和现实逻辑”。[20]宋善文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具有为全国各族人民所接受的全局性、整体性特征,反映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而不是仅仅反映部分地区、部分阶层、部分领域、部分行业的价值诉求。[21]

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凝练的研究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研究是学术界的另一关注点。就我们搜集的资料来看,学者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有60多种,涉及90多个具体的范畴。

1.以一个或多个要素并列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有以1个范畴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如“公平正义”[22]、“共同富裕”[23]等;有以2到3个范畴概括的,如“以人为本、民主公正” [24]、“以人为本、实事求是、***自主” [25]等观点。4个及4个以上的范畴则多达近50种,如“友爱、平等、互助、共富” [26]、“为公、诚信、人本、民主、公平、正义、仁爱、和谐” [27]等,因篇幅所限,不一一赘述。

2.以多个要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定位表述。所谓有一定目的的表述,主要体现在学者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分歧和讨论。有的学者认为,核心价值观应是社会首要和基本的诉求,以李抒望[28]、高希国[29]、陈延斌[30]等人为代表;有的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的核心价值观念,以兰久富[31]、孙武安[32]等为代表;还有的学者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为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和最终追求,以王占阳[33]、钟哲明[34]为代表。此外,部分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内容的若干要素应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王虎学就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社会主义的经济、***治、文化、社会建设的目标进行对应总结,[35]包心鉴则认为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应与核心价值体系有相互呼应的关系。[36]

3.从一定角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表述。主要有:(1)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个体修养。其中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对以人为本的价值认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关注民生民主的利益观,集体主义的道德观等。[37](2)强调我***的执***宗旨。具体表述就是“三个代表”。[38](3)强调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包括孝、悌、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等。[39](4)强调社会主义在国际国内经济、***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全方位展开。其表述为人民民主、共同富裕、中华复兴、世界大同等。[40]

2011年1~2月,《光明日报》的“核心价值”专栏连续刊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问题的大讨论,其中包心鉴、杨永志、王虎学等学者的文章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这一主题进行试探***锋,引发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韩震[41]、李汉秋[42]、陶东风[43]、万资姿[44]、虞崇胜[45]、等学者也纷纷撰文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方法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发展,为凝练核心价值观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思路。

四、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功能作用的研究

目前学界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作用的探讨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宏观方面,有学者指出,在变化着的当今世界历史背景下,面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面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价值观冲突,面对当代世界的现代性困境和价值危机,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实践所提出的迫切课题。[46]学者们共同认为,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和“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社会思潮的强大思想武器” [47]和“当代中国人民的主心骨”。[48]学者们还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4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机制系统[50]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思考。

微观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多学科已经全面展开,在哲学、社会道德领域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而随着2011年***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学界更为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领域的作用。从文化软实力建设[51]到引领文化自觉[52],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53]到与大众文化的契合[54],从对文化意义进行诠释[55]到对大众伦理生活进行透视[56],学者们都提出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观点,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作用的发挥。

***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特别是《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和国家的重要任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将更加深入,成果将更加丰硕。

注释:

[1]《光明日报》理论编辑部、《学术月刊》编辑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11年中国十大学术热点》,《光明日报》,2012-1-10.

[2][6]戴木才、田海舰:《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中国******干部论坛》,2007(2).

[3][7]张利华:《试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与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4).

[4]韩震:《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与核心价值观念》,《中国社会科学》,2009(1).

[5]李培湘:《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科学社会主义》,2009(5).

[8][24][36][37]包心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与建构》,《光明日报》,2012-1-14.

[9]陈静、周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探要》,《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6).

[10]王泽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光明日报》,2007-4-3.

[11]禹国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综述》,《道德与文明》,2008(2).

[12]徐国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辨微》,《兰州学刊》,2008(1).

[13]方爱东:《社会主义的价值学视域:原则与启示》,《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2).

[14][16]王思敬:《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光明日报》,2012-1-14.

[15][34][40]钟哲明:《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六字建议》,《光明日报》,2012-2-11.

[17][20][35]王虎学:《核心价值观研究应如何凝练》,《光明日报》,2012-2-11.

[18][21]宋善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光明日报》,2012-2-11.

[19]王泽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本质规定性及路径选择》,《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5).

[22]张小媚: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基础》,《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3).

[23]***自治区***宣传部课题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社科论坛》,2007(1).

[25]田心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实事求是、***自主》,《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11).

[26]杨永志:《也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光明日报》,2012-2-4.

[27][42]李汉秋:《核心价值观 呼之欲出》,《光明日报》,2012-1-7.

[28]李抒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科学社会主义》,2005(4).

[29]高希国:《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州学刊》,2007(6).

[30]陈延斌、邹放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刍议》,《光明日报》,2007-7-31.

[31]兰久富:《价值体系的两个核心价值观念》,《东岳论丛》,2000(1).

[32]孙武安:《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论研究》,2006(6).

[33]王占阳:《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科学社会主义》,2005(4).

[38]刘蕾:《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理论界》,2008(12).

[39]余洪波、刘余莉:《关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理论学刊》,2011(5).

[41]韩震:《展望新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光明日报》,2012-1-7.

[43][54]陶东风:《寻找核心价值体系与大众文化的契合点》,《光明日报》,2012-1-21.

[44]万资姿:《从价值体系建构走向核心价值观凝练》,《光明日报》,2012-1-21.

[45]虞崇胜:《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六大原则》,《光明日报》,2012-2-18.

[46]吴向东:《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的时代课题》,《光明日报》,2012-2-1.

[47]秋石:《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求是》,2009(11).

[48]张传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求是》,2009(5).

[49]黄士安、戴木才:《如何科学对待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光明日报》,2012-2-18.

[50]韩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光明日报》,2008-5-13.

[51]王玉鹏、孟献丽:《文化软实力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光明日报》,2012-1-1.

[52]房广顺、李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自觉》,《光明日报》,2012-1-8.

[53]刘长允:《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光明日报》,2012-1-7.

[55]李任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意义》,《光明日报》,2009-7-7.

[56]郭建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众伦理生活》,《光明日报》,2007-7-31.

作者 白纯:南京***治学院理论二系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治学博士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篇9

滕明***(1988-),男,山东青岛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北京100872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高抽象。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要凝聚共识、消除分歧,明确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把社会主义原则和***执***原则作为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根本原则。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社会主义原则;***执***原则

中***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10X(2013)0500750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问题是当前学术讨论的热点话题,曾被评为2011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之首。对该问题的探讨已经取得了诸多成果,但在凝练的原则上至今仍未达成共识,在具体内容的表述上差异很大。继续深化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首先要统一对其目的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统一对其原则的认识。

一、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始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2006年10月,***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主要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从国内看,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例如观念不断更新、理论创新加快、民族精神得到发扬、重视人的价值等,但也出现了拜金主义盛行、不良风气滋长蔓延、理想信念淡化、道德水准下降等问题;从国际看,十九世纪下半叶,西方国家开始对价值问题进行系统理论研究,进入新千年后更是利用自己掌握的网络、电视、电台等向世界宣扬自己的价值观、操控国际话语权的流向,对中国的价值观和国际话语权构成了严峻挑战。

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就具有了这样的重要意义:避免因多样化的社会思想、思潮而产生的模糊认识、思想分化,进而为和谐文化提供共同的精神纽带,为人们奠定共同的思想基础,提供心灵上的方向引导;有助于弥补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些人的价值真空和纠正一些人的错误价值取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建设;有助于提高中国在当今世界的软实力的影响,防止西方颓废的文化扩张和价值观渗透[1]。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国提供了精神支柱、价值信仰和抵御外来文化入侵的坚强屏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提出后,虽然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思想文化领域的不利局面,但随后又产生了一些新问题。例如,表述方式不符合中国传统的语言习惯,表述太长且不容易传播和记忆,涉及面太广且不容易把握最核心的内容等。这种局面不利于汲取中国传统中的智慧,不利于国家继续开展宣传教育,不利于人民群众记忆践行,也不利于借鉴外来文化精华、开展对外文化交往交流及扩大中华影响力等。于是,如何用更加简洁的语言凝练出社会大众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便提出来了。

二、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果(一)在要不要凝练的问题上取得共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问题不仅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也引起了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学界普遍认为,十报告中“二十四个字”的价值理念并不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最终表述,它以“倡导”的方式表明自身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这为学术界进一步研究讨论、提炼概括留下了空间,如是否需要补充新的价值元素,是否可以在十二个词中找出更核心的价值观要素,是否能够进一步简化,是否可以不用形容词和动词[2]。这反映了学界在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上已取得共识,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凝练。另一方面,社会大众对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热切期盼和积极参与,去年中国社会科学网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语及其论证文章,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各界投稿两千多篇,反映了整个社会对用概述性的语言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认同。

(二)在凝练的总体思路上基本达成共识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问题上,人们经历了从自发减少字数到自觉找寻凝练原则的过程,形成了先确立凝练原则再兼顾重大关系、最后形成文字表述的基本思路。目前单纯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表述的文章相对减少,讨论凝练原则和需要兼顾的重大关系的文章相对增多。

(三)“三个倡导”是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成果

***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三个倡导”虽然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表述,但其字数已从55个减少到24个,更易识记,更符合中国人对价值观的表述方式,赢得了相当多的人认同。十后,“三个倡导”成为人们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式,即“三个层面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反映的是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的是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反映的是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或者是这个范式转化版本,有人进一步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维解读:“执***之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谐之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发展之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5]。

三、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

(一)在凝练的原则上至今未达成共识

很多学者提出的原则是一些总原则,因而不免过于笼统、实际操作性不强。有人认为,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坚持普遍性原则、时代性原则、民族性原则、大众性原则等[6]。有的学者提出,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逻辑与历史、理论与现实相统一,借鉴外国价值观和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体现民族性和时代性基础上的大众化风格[7]。

于是,有人进行了细化处理,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能揭示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性要求,应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符合人民群众的语言和思维习惯,在尊重差异和包容多样基础上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8]。有人还将原则和要求一并阐发,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必须基于一些基本的规定或原则,这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意识形态的精髓,必须是国家社会制度价值取向的体现;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是真正目标性、理念性的价值观,而不能是工具性、手段性的价值观;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是基本性的、持久性的价值观,而不能是次生性的、短暂性的价值观;第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是更具解释力的价值观,而不能是包含在其他价值观中的价值观;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是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和具有世界意义的理念,可以吸引全人类的认同和向往[9]。

截至目前,张剑的“六大原则”说法得到了较多的社会认同。张剑指出,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遵循马克思主义有关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的基本思想,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突出中国***的执***理念,要反映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成果,要最大限度地表达社会共识,要便于传播和记忆[10]。但这只是社会认同度较高的凝练原则,距为全社会所接受的标准性凝练原则还有一定距离。

(二)具体内容表述风格差异大

很多学者从自己研究的领域、关注的方面提出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字表述,呈现“百花齐放”之态。概括地讲,主要有四种表述方法。

一是“单字表述法”。有人认为:“公、平、正、义、和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升华……公是核心,平、正、义、和是公在不同维度的展开和具体化。”[11]有的将中国核心价值观用传统儒家文化的几个基本范畴——“仁、义、礼、和”四字概括,认为它将会凝聚全民族共识,有助于克服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危机,并对当代世界文明做出独特贡献,还提出用最简单的语言将上述四个字今译:爱与责任、秩序与和谐,认为这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价值观[12](P346)。

二是“二字表述法”。有人认为应将民主、公正、和谐概括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9]。有人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是六个理念:自由、民主、公正、互助、改革、发展[13]。还有人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发展、改革、民主、公平、人本、和谐、科学等内容[12](P37)。也有人主张用旗帜、道路、理论、制度和精神来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为这反映了九十多年来中国***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过程和最新成果,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12](P208)。

三是“四字表述法”。有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要表述为以下四组词、十六个字:和平发展,民主公正,和谐自由,平等共富,其中“和平发展”是前提条件,“民主公正”是有力保障,“和谐自由”是具体体现,“平等共富”是追求目标[12](P1)。有人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科学内涵可概括为“以人为本,民主公正”[12](P12)。也有人认为,天下为公、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共同富裕可以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全部内容[12](P71)。

四是“句式表述法”。有人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内涵和前提,更是培养优秀青年的思想导向[12](P226)。有人指出“人民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12](P235)。还有人认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确保人民当家做主,坚持人民民主,发展壮大公有经济,始终坚持共同富裕,维护民族团结,努力捍卫世界和平[12](P369)。

总的来讲,这些成果都从一定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虽然仍没有一种提法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但多方面、多角度的概括为最终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良好的场域、丰富的素材,对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建议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明确目的,在明确目的基础上确定凝练的原则,“目的-原则”法应该成为深化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遵循的一条铁律。

(一)统一对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的的认识

要从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认识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充分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最本质内核。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在于:其一,为人们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在此基础上提供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和***策。社会主义社会同以往社会的历史发展不同,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据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自觉建立起来的,精神文明建设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十分重要。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14]***的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到了兴国之魂的高度,认为它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3]。其二,精神文明为人们进行物质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adhominem],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adhominem]。”[15](P9)作为精神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不能直接用来改造现实物质世界,但理论是行动的先导,通过理论上的构建,可以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行动纲领,运用科学理论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行动上的盲目性、片面性,增加行动的自由度和准确度。其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治制度的巩固完善和发展。指出:“一定的文化(当做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治和经济。”[16](P663)***在推动改革开放过程中,突出强调了思想文化领域的***对于科学认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其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诸因素中的重要方面,也是未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7]。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出现了思想道德滑坡、精神信仰真空的现象,在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些都需要我们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的物质和精神的全面发展。

因此,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作为手段层面来讲,其目的在于增强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的价值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形成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与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从而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目前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压倒一切的目的。就作为目的层面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方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维度。

(二)统一对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则的认识

原则根据目的来确定,反过来又服务于目的。反观前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的“五彩斑斓”,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目的不明确,原则更不统一。根据“目的-原则”法,社会主义原则和***执***原则应该成为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根本的原则。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核心价值当然要首先体现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这是国家性质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根本区别于非社会主义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反映社会主义最关键的、最根本的、最核心的东西,集中展现社会主义独特的精神气质。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体现构建整个社会主义大厦的经济基础——公有制。把握了这一点,也必然得出与公有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同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根本对立的。它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发生利益冲突时要求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但这种服从不是否定而是强调实现由个人组成的共同体的利益最大化,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这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集体主义不仅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更是中国力量的重要表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源于中国的集体力量,集体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来自集体主义。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重统一、尊集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每个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尊重历史就应该自信地扛起集体主义的大旗,用集体主义的智慧去实现中国梦、民族梦、个人梦。

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这已经成为中国治国理***的法宝。每个国家的社会核心价值观都是统治集团的愿望、意志和利益的集中反映,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然要体现***执***原则,而***执***原则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为人民服务。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的运动。”[15](P283)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18](P1094)

遵循***执***原则,就必然得出人民本位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这里的“人民本位”包含执***者“以人为本”,包含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体现在“人民当家做主”上。“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人民当家做主”就是要认识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要充分弘扬主体精神,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就是要认识到国家的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要珍惜自己的权力,时时监督自己让渡的权力,保证***和***府遵从人民意志行使权力;就是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和***府一切工作的标准;就是要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就是要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使之真正成为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原则和***执***原则是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方面,吸纳世界文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应为“用”的方面,而便于记忆和传播等应为其重要表现形式。主导方面、“用”的方面以及表现形式非常重要,但相对社会主义原则和***执***原则,这些只具有从属意义。

五、余论

社会主义不仅要有核心价值观以表明自己的意识形态属性,以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还要有一般价值观以体现人类社会文明的共性,来与其他社会形态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研究不仅要关注核心价值观,而且要关注一般价值观,即要研究价值观的内在结构问题。核心价值观与一般价值观形成一种“球体”结构:居于球心的是核心价值观,居于的是一般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体现一般价值观,一般价值观维护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不能脱离一般价值观,否则就脱离了人类文明的共性。换句话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是一般人类社会的价值观,然后才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然包含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不是自说自话、自我欣赏、自搞一套的孤家寡人,而是开放包容同时又不失个性。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用民主、平等、博爱等词语,不是因为这些“好词”被西方用过了、我们没法用,也不是因为这些词语是西方独有的、带有西方标签,而是因为这些价值体现的是人类对美好未来的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包含了这些价值的合理成分,我们没有必要再用这些词语,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这样的理论自信。参考文献:

[1]韩庆祥.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意义[J].******干部论坛,2007,(10).

[2]吴俊.“三个倡导”体现高度的价值自觉和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术研讨会”综述[N].光明日报,20130105.

[3].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09.

[4]龚群.三层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内在关系[N].光明日报,20130105.

[5]王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维解读[N].光明日报,20130202.

[6]中共中央***校***法教研部.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0829.

[7]黄蓉生,孙楚航.牢牢把握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准则[N].光明日报,20100928.

[8]学术月刊编辑部,等.2011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J].学术月刊,2012,(1).

[9]韩震.“民主、公正、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兼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及其原则[J].红旗文稿,2012,(6).

[10]曹建文.凝练核心价值观是时代重大课题——专访***社科中心副主任张剑[N].光明日报,20110225.

[11]张建忠.公、平、正、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试探[J].探索,2012,(2).

[12]周溯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语征文选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13]许耀桐.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问题[J].中共中央***校学报,2012,(4).

[1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6]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篇10

关键词:社会主义;r值观;国家;社会;公民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虽不断增强,但国际敌对势力也不断的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其中文化渗透是其重要的分化策略。在国际各种价值体系及价值观的较量中,发展和弘扬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观,提高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和人民发展与进步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巩固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中国力量,使人民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与共识。

对于民族精神和人民精神境界的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不同层面规定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公民的行动向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对建立人们丰富的精神境界和民族的精神家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心群众利益诉求和价值追求,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层级,区分对象和层次,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炼出价值诉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观,真正做到了贴近对象、有针对性和接地气。坚持理想信念的指引作用原则,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人们的社会主义远大理想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精神支柱。坚持创新的原则,不断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建设民众参与的平台。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践行路径

(一)有赖于渗透进国家的教育过程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融入校园、走入课堂,才能不断让青少年以耳濡目染的方式慢慢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品格,为此,学校、家庭、学生在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方面应形成合力。一是学校教育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有限,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中高职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全过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编入教材,设立必修课、选修课、公开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走入课堂,通过三尺讲台传遍国家每所学校、每个课堂、每位学生。核心价值观进入课堂必然离不开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因此学校应培育一批专业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以德树人,身体力行,不断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下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内蔚然成风。二是家庭教育,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家是孩子的第二成长课堂,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风,是青少年精神面貌的滋养地。家庭应携手学校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不断巩固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普及。三是学生本人应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只有学生本人意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积极学习、主动参与实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遵从的人生价值引领自身的成长方向,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品格并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

(二)有赖于社会舆论的宣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领社会思潮,同时社会舆论也能反向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除了通过学校、家庭传播和弘扬,也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参与。利用好新闻媒体、互联网等网络传播阵地、文化产业产品等资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一是通过各种渠道多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纳入各级***组织的学习计划中。二是新闻媒体应发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的宣传中,通过新闻媒体的力度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三是互联网社交网络已覆盖至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应利用好互联网这块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网络文化当中。

(三)有赖于法律机制的约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想真正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导向,真正成为每位公民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就必须完善约束规范机制,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制化和制度化建设。通过法律制定、法律执行和法律遵守,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权威性。

只有全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舆论宣传教育和法律制度的规范形成合力,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真正落到实处、落到有效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只通过外力也发挥不了真正作用,必须通过个人的积极主动学习,公民应认识到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当自觉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保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致。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篇

学习

核心技术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核心技术10篇,内容包括核心技术全部教程,核心技术攻关解读。1电路交换技术电路交换的英文全称为:CircuitSwitch,简称为CS。从通信线路资源占用的划分上,“交换”是按照空分和时分模式动态地分配传输资源,在通话过程中保持资源的

学习

大四个人学期总结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大四个人学期总结,内容包括大四学年自我总结范例6篇,学年个人总结大四。期:___________2021年大四学期末个人总结范文看着日新月异的校园,踏着更显成熟稳重的步伐,成了这个学校的“老大”。大四的我们,没有了大一的迷茫,没有了大

学习

学前班班主任工作总结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学前班班主任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学前班班主任总结汇报,学前班班主任工作总结幼儿园。本班共有学前班儿童36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13人。本班有3名周寄生,9名月寄生,10名通学乘车生,其余的学生全部由家长按时接送。二、指导思想认真

学习

温馨浪漫婚礼主持词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温馨浪漫婚礼主持词,内容包括浪漫主题婚礼主持词,交换戒指主持词浪漫温馨。对拜礼结束请二位新人交换结婚信物,请问***新郎你送给新娘的是礼物,你为要选择礼物,为不送个钻戒,呵呵开个玩笑,再问新娘你的礼物是,假如他要送你钻戒的

学习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核心竞争力10篇,内容包括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心得。一引言现今社会,竞争已经变得越来越激烈,大学生需要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而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就要求高校在制定策略时,以学生为中

学习

果业协会工作计划模板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果业协会工作计划模板,内容包括果业实施方案,果业运营计划。二、高新计划科主要职能:负责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培育和产业化工作;组织实施工业领域科技创新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等产业化计划、青年学术带头人带课题进

学习

就业竞争力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就业竞争力10篇,内容包括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途径与方法,就业核心竞争力。关键词:就业竞争力;中医专业;方法与对策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以及在校大学生,需要对自身就业竞争力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价或判定,以便为将来面临解决就业问

学习

岗位梳理工作计划模板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岗位梳理工作计划模板,内容包括岗位工作计划与安排范文,销售员岗位梳理模板。(二)对段上的制度办法、技术规章进行梳理2月份对段上下发的适用于本车间的制度办法、技术规章进行了梳理,目前已梳理35项,尚未完成梳理工作,预计3月份

学习

第三方检验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第三方检验10篇,内容包括第三方检验的弊端,第三方医学检验。一、简析工程第三方试验检测机构第三方试验检测主要是指在两个相联系的主体之外的另一个客体检测机构。第三方不仅可与两个主体存在相互联系,也能够单独成立在两个

学习

北大核心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北大核心10篇,内容包括北大核心最新版,北大核心价格。3、期刊的来源与范围不同《总览》以52种数据库或文摘刊物作为评价指标统计源,统计文献量总计达943万篇,涉及期刊1.2万种,通过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定量评价方法及定性评价,取各

学习

卫生员半年工作总结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卫生员半年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卫生员半年工作总结,卫生员工作总结怎么写。下队的艰辛,百姓的不理解,各种考核各种检查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对于一无所知的我来说感到压力巨大,都想要放弃,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以及院领导和各位同事

学习

接口电路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接口电路10篇,内容包括接口电路设计,接口电路的原理。文章编号:1004-373X(2010)12-0001-04I2CBusInterfaceCircuitAppliedinIF-PLLDemodulationHANHong-juan,LIFu-hua,WANGHan-xi

学习

核心竞争能力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核心竞争能力10篇,内容包括核心竞争力的100个方法,核心竞争力分析1000字。2企业财会核心竞争能力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对于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来说,最基础的要素就是企业财会管理体制。如果这一体制不好,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就根本

学习

测控电路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测控电路10篇,内容包括测控电路设计步骤,测控电路哪家好。1.3电力线路大档距孤垂测控和实践检查的方法创新大档距电力线路,一般面临复杂的地形和条件,可视条件差,即使采用测量仪器也难以进行精确测量,而且测量过程中还存在不小

学习

践行核心价值观10篇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践行核心价值观10篇,内容包括践行核心价值观收获心得,践行核心价值观绘画。所谓忠诚,即人民警察要永葆忠于***、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治本色。这是对人民警察的根本***治要求,也是人民警察的灵魂之所在。忠于***

学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篇,内容包括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践行的现实境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践行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具体成效如何受各种因

学习

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10篇

阅读(36)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教师在帮助学生获得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使他们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

学习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内容包括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要点。【摘要】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推动社会的进步,错误的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我国正处

学习

国外媒体社会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策略研究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国外媒体社会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策略研究,内容包括新媒体对于社会价值观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外传播。摘要社会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文化的基因,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任何国家都需要通过这个社会广泛认可的价值标准来

学习

白岩松:我们需要核心价值观么?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白岩松:我们需要核心价值观么?,内容包括正确的价值观是什么白岩松,白岩松说的一个男人的价值观。无论人民是否热爱CCTV,我们都无法否认,这个庞大的机构是当前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参与者。作为新闻评论栏目的执牛耳者,白岩松

学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视野、新内涵

阅读(37)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立足于核心价值观的全球视域、中国视域、当代视域,聚焦于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价值,融培育和践行于一炉,集实践养成与实际工作为一体,明确提出了培育

学习

核心价值观范文

阅读(106)

核心价值观范文第1篇到底什么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界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没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有人希望最好中央给个统一的说法,以免争论不休,误导社会。笔者以为这些争论问题其实完全从价值观的不同层次上加以归纳,理出一个头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