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土家语言是恩施州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承的载体。本文通过叹息土家语的概况,分析土家语的发展变化原因,对土家语进行抢救和保护,以寻找实现民族地区文化传承。
关键词: 土家语 传承 保护
土家语是土家族特有的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土家语支。在历史上土家族的人们基本都是以土家语言作为主要的交流方式,后来由于改土归流,一些上层的少数民族人士与汉族的人们往来频繁,逐渐接触汉族人们,将汉族的文化、语言融入到土家族人们的现实 生活中,但是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土家语作为第一语言的现状。在历史的记载中,元、明时期的一些当地人们使用土家语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的变迁,土家语也逐渐被取代。由于与汉族杂居后,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汉族语言逐渐成为大部分土家族人的第一语言。如明末清初容美土司田世爵、田舜年等,就积极推广汉语,推崇汉文,不仅他们本人知书识礼,而且他们还广交各地的名人志士,与汉族文人进行广泛的文化艺术交流,乃至他们的后人子孙大多都崇尚汉文,逐渐就被汉族文化所吸引,导致后来他们本人以及子孙都有汉书存留于至今。以湖北省恩施地区为例,这里的人们曾广泛使用士家语,在隋代就有荆州多杂“蛮左”,“其僻居山谷者,语言不通;在宋代,“施州之地”;“乡者则蛮夷,巴汉语相混”;清代中叶,还有“里籍老户,乡谈多不可解”的记载。由于五峰地区交通便利,土家族人民较早地与汉人接触,便用汉语作为交际工具,从而土家语在现实生活中消失了。
现在土家语正处在濒危状态。他的表现主要是在许多年前,土家族地区的人们还是会使用土家语,但是随着文化发展等各种原因,绝大部分的土家人将汉语作为了主要的当地语言。会说土语的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重庆、贵州毗连的武陵山地区,共有2个土家族自治州,24个土家族自治县,现有人口802万人,但是其中会说土语的人们却少之又少,会说土语的人们大部分集中在湖南的龙山县,湖南省的湘西自治州尚有部分土家人仍能说流利的土家语,其余各地会说土语的总人数不到湖南的五分之一。目前只有湖南的龙山县的土家语均保留较好,在坡脚、靛房、它砂一带,小孩多以土家语为母语,保存率也十分完美。大多数人通汉语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崇拜祖先信仰多神。至于湖北恩施州地区甚至有很多人们从小就是接受的汉族文化,对土语一概不知。会说土语的人们也是占少部分,除了来凤、宣恩、鹤峰等地还有土家语的残存外,其他地区再也找不到人会说土家语了,所以更不能形成土家语社区,在当地就没有更好的运用土家语言,将它传播与传承。除了上面提出的来风卯洞区的河东乡,宣恩沙道沟的苦溪、鹤峰太平区的马头村等地还有残存,但是其中大部分残存都是少数老年人从汉语中夹杂的一些土家生活用语,完好的土家语基本在人们生活中不复存在。在鹤峰的马头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可以用流利的土家语彼此对话,中年人只有部分能听懂,但是都不能流利的表达,青年人只懂得少量生活用语和单词,小孩子从小就没有土语的概念。由于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人们开始重视经济和***治的发展,与汉族在经济上、***治上的长期合作,以及文化上的相互渗透,从而自然地逐步融通,说汉语的多了,土家语就被取缔。这种社会现象致使汉语作为当地的民族语言,走出一条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道路,逐步走向融合。
虽然土家语言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被汉语所替代,但是21世纪的土家族地区现存的一些地名仍有一些古人留下的印记在里边。仍完好的保留至今,这说明了土家族在那个时期的影响,土家人们在历史上创造出的悠久历史,证明了人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证明了土家语在当时的普及,证明了土家语在某个时期长期的被广泛使用并传承。例如 “湖”是土家语“坡地”的意思,如大茅湖、横茅湖、茅湖坡等,都是一面山坡并无湖泊和水库。
土家语言在曾经被一代一代的土家族地区的人们广泛使用,作为土家族人类起源的形象,土家语为什么现在却处于濒危状态呢?
第一, 地域分布,人口杂居相处的原因。恩施分为8个县市,恩施、利川、建始、巴东、宣恩、咸丰、来凤、鹤峰。在划分区域的时候,鹤峰、来凤被划为自治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吐司土司辖区只有来凤、宣恩两县全境,鹤峰关内。土司辖区周边的地区如咸丰、利川等地由于土司制度废除较早,汉人迁徙较多,土家族人在聚居地的比例降低。再者建始、巴东历来就没有实行吐司制度,更少的人属于土家族人口。从地域分布情况来看,土家族人居住比较松散,与汉人杂居相处,在土家族人口较少的地方,汉化得比较快,基本被汉族地区的生活习性所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土家语的发展进程。
第二, 历史原因。恩施地区是一片***的红土地。有无数的***家在这里留下了战斗的足迹,对当地的老百姓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在1940年间,部队在土家族地区剿匪,由于不懂得土家语的意思,将说土语的人进行捆绑,吊打,认为他们是与土匪有暗号,在武力的逼迫下,使这里的土家人都不敢说土家话,使这里仅有的会说土语的人们也使用汉语进行沟通,战争加速了土语的消失。
第三, 土家语自身的局限性。由于土家语只是口头语言,并没有文字记载。当汉人来到土家族地区,人们相互友好往来,更多的是喜欢一种能够文字语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和语言的书面形式,为了土家族的繁荣昌盛,只有使用具有文字表现形式的汉语进行***治、经济上面的改革,来影响当时的人们,才具有说服力。自从大批的汉民杂居在土家族聚居区后,民族间的文化交融更进一步加深,民族与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频繁,都能够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土家语是一种濒危语言,他具有活力,但是渐渐在消亡,逐渐走向衰退。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土家语从历史到现在的发展变化都有其规律和特点,他赋有生命力和活力,我们科根据土家语的特征可以寻找保护好土家语的方法。面对土家语现有的濒危状况,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如何抢救和保护土家语的濒危现状?
第一、 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力度,组织力量对现有的恩施州民族地区所保留的土家语进行筛查,制作成为影响资料以保存。在民间安排会讲土语的传承人,将土语编写成书,开展土语教学活动,让恩施地区的所有土家族人了解土家语,会说土家语。
第二、 加强对土语的研究,为土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主要是搜集整理、发掘、录制各个地区的土语资料。重视理论学术研究,支持对土语研究的个人或集体,让人们有更多的热情去调查土语,设立民族文化研究奖项,提高人们的积极性。
第三、 提供更多的土语使用机会。当传承人传播到一定程度,可以举行演出汇报,土语比赛等类型的文艺活动,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更多的精力去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在恩施地区形成学土语风,不让我们本土语得以流失。
总之,土家语言是我们民族文化是否得以保护和传承的一大体现,为确保我们恩施州土家族地区的民族文化更好的发扬与传承,我们必须科学的、系统的整理与加工,必须请专业部门和邀请本土资深人士进行规划、策划、设计与包装,让本族的语言与文化得到肯定。我们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将我们的土家语言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从濒临消失的困境挽救并传承弘扬。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
参考文献:
[1] 《社会变迁中的土家语命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2] 《贵州土家族族源再探―陈国安》 《铜仁学院学报》2012
[3] 《西南地区三个区域文化传承类型与教育法律保障的思考》―阚*** 硕博学位论文2010年
[4] 《从语言学角度对恩施土家族称谓的关照》蔡芳 - 《衡水学院学报》-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