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主题论文

德育主题论文第1篇

 

1.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实践方略

2.高中班主任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

3.新媒体时代下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探析

4.初中班主任德育功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5.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6.提高班主任德育素质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关键

7.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特点与实施策略

8.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与分析

9.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探究

10.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11.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与对策

12.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有效实施激励策略的途径分析

13.试论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14.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研究

15.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16.提高职业院校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强化策略探讨

17.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18.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浅析

19.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经验与思考

20.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现状调查

21.浅谈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22.中小学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构建与提升

23.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系统化分析

24.新时期班主任德育工作16条原则(下)

25.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研究

26.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27.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研究

28.用系统化的理念引领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

29.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研究

30.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

31.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与对策

32.浅谈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时机把握

33.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

34.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分析

35.探讨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36.新时期班主任德育工作16条原则(上)

37.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微探

38.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

39.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

40.新形势下提高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的措施研究

41.润物无声用爱心播种希望——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

42.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强化策略

43.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

44.如何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策略研究

45.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探究

46.正能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积极心理学解读

47.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

48.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

49.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

50.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谈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

51.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

52.班主任德育方法探讨

53.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54.关于改善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举措的探讨

55.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讨

56.关于高中班主任德育创新工作探讨

57.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58.促进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实践探索

59.新形势下提高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的措施探讨

60.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提升与德育教育方式解读

61.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研究

62.以爱的视角谈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63.浅谈技工学校班主任德育预设

64.应用网络平台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

65.网络时代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66.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实践方略

67.浅析初中非班主任教师德育职能弱化现象

68.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策略探讨

69.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探讨

70.探讨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71.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72.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探究优先出版

73.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分析

74.浅析提高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75.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76.关于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思考

77.春天只做春天的事——浅谈技工学校班主任德育预设    

78.浅谈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

79.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80.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要注重创新

81.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策略

82.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83.班主任德育的时代境遇与突破路径

84.传统的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反思

85.当思想品德课教学遇上班主任德育工作

86.试论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87.浅析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施策略

88.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研究

89.浅议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90.问题解决取向心理咨询理念在班主任德育工作应用

91.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后进学生转化之我见

92.班主任“德育失效性”探析

93.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路径探究

94.试论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95.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的研究与分析

96.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

97.浅谈技工学校班主任德育预设

98.班主任德育工作点滴谈

德育主题论文第2篇

 

1.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实践方略

2.高中班主任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

3.新媒体时代下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探析

4.初中班主任德育功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5.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6.提高班主任德育素质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关键

7.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特点与实施策略

8.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与分析

9.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探究

10.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11.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与对策

12.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有效实施激励策略的途径分析

13.试论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14.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研究

15.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16.提高职业院校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强化策略探讨

17.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18.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浅析

19.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经验与思考

20.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现状调查

21.浅谈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22.中小学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构建与提升

23.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系统化分析

24.新时期班主任德育工作16条原则(下)

25.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研究

26.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27.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研究

28.用系统化的理念引领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

29.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研究

30.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

31.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与对策

32.浅谈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时机把握

33.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

34.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分析

35.探讨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36.新时期班主任德育工作16条原则(上)

37.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微探

38.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

39.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

40.新形势下提高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的措施研究

41.润物无声用爱心播种希望——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

42.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强化策略

43.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

44.如何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策略研究

45.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探究

46.正能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积极心理学解读

47.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

48.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

49.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

50.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谈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

51.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

52.班主任德育方法探讨

53.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54.关于改善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举措的探讨

55.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讨

56.关于高中班主任德育创新工作探讨

57.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58.促进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实践探索

59.新形势下提高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的措施探讨

60.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提升与德育教育方式解读

61.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研究

62.以爱的视角谈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63.浅谈技工学校班主任德育预设

64.应用网络平台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

65.网络时代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66.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实践方略

67.浅析初中非班主任教师德育职能弱化现象

68.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策略探讨

69.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探讨

70.探讨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71.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72.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探究优先出版

73.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分析

74.浅析提高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75.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76.关于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思考

77.春天只做春天的事——浅谈技工学校班主任德育预设    

78.浅谈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

79.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80.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要注重创新

81.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策略

82.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83.班主任德育的时代境遇与突破路径

84.传统的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反思

85.当思想品德课教学遇上班主任德育工作

86.试论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87.浅析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施策略

88.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研究

89.浅议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90.问题解决取向心理咨询理念在班主任德育工作应用

91.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后进学生转化之我见

92.班主任“德育失效性”探析

93.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路径探究

94.试论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95.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的研究与分析

96.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

97.浅谈技工学校班主任德育预设

98.班主任德育工作点滴谈

德育主题论文第3篇

(一)市场经济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的挑战

现代市场经济所包含的个体本位、优胜劣汰等原则,往往会使一些学生对个人利益的要求更加强烈,奋斗欲、成就欲也更加迫切,而当这些欲望膨胀到一定程度时,便会诱发极端个人主义,从而可能淡化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群体意识。且市场经济的逐利性特点,也容易诱导大学生急功近利,重利轻义,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二)信息网络化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

网络的虚拟化易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必然会影响和改变其生活方式,产生人际障碍,人际关系淡漠和人际距离疏远,并导致孤独、苦闷、焦虑、压抑,甚至情绪低落、消沉、精神不振等。同时,互联网的发展方便了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这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理想信念、道德伦理、民族认同感等会造成潜移默化的扭曲、侵蚀和消磨,而且也使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效果受到极大的削弱。

二、大学生主题班会对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主题班会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最基本、最常用的途径之一,是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和道德素质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和阵地,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高校领导的重视,借助主题班会来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一)增强思想教育的吸引力,帮助大学生明确思想认识

大学生对社会接触较少,社会经验往往不足,且个体之间经历不同,在认识层次、认识水平上存在一定差异,对社会上存在的问题以及个人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认识也就不同,难以避免片面性和模糊性,有的甚至比较偏激,这就需要相关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而主题班会一般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取材,内容大多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新颖的主题班会可以吸引学生充分参与,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探究,从生动的体验中获得对世界、人生、自我的认知,让他们学会***思考、***生活、***生存。

(二)增强班级向心力,促进师生交流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班集体,并不是若干个大学生的一种简单组合,它的建立有一个过程,需要大学生由彼此陌生到互相熟悉最终到互相了解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向心力进而产生凝聚意识,这是大学阶段的班级得以牢牢维系的根本所在。而一个高质量的主题班会氛围轻松活泼,能够调动全班同学参与活动,有助于增强班级成员的自豪感、凝聚力、自信心,同时在这种环境中互动,更容易拉近老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并且班导师在参与班会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提升他们的判断力、思考力,从而辅助其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三)有助于学校、院系德育工作的开展

班会时间可以被充分利用来积极宣传落实学校、院系的各项工作、规章制度、文件精神,增进大学生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了解。同时大学生对学校的态度也被及时反馈到学校。这样,有利于扩大学校德育工作的宣传范围,增强其宣传力度,提高影响度,取得思想教育的效果。

三、我国大学生主题班会的现状

目前,随着大学生的思想***治教育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各大高校也将主题班会列为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内容。我国高校开展主题班会较为积极,尽量朝着内容多样化的方向努力,组织也做到正规有序,确实起到了一定思想教育的作用。但是我国大学生主题班会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主要不足如下:

(一)对主题班会没有一个明确的功能定位

不明确的功能定位导致主题班会职责不明确,效果得不到保证。且班会的主题大都空泛,使得主题班会往往流于事务性和形式化,并未真正发挥主题班会的思想教育的作用和价值,从而降低了主题班会课的教育效果。

(二)开展过于频繁

很多高校从大一开始就不断地举行班会,少则两周一次,少则一周举行两三次,过于频繁的班会占用了学生太多时间,且内容也因此无关痛痒没什么实质性意义,一次班会往往点个名,有事即说,无事便散,有些班会甚至只有短短十几分钟,让参加的学生苦笑不已,甚至产生对主题班会教育意义的质疑。

(三)内容空洞枯燥,索然无味

虽然高校们也正努力打破班会无聊,没有收获的僵局,试***做到班会内容丰富多样化,但显然这种努力远远不够,成效也不明显。大部分班级的班会以点名和通知事务的形式为主,不然就是班导师和班干部的单方面灌输,形式也突破不了传统的讨论与文艺节目,久而久之难免使学生丧失积极性,引起不满。

四、针对现阶段我国大学生主题班会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发挥班导师在班会中的指导作用

班导师是班级的主心骨,班导师对待班会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待班会的态度。因此,班导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班会工作之中。班导师对班会的内容、形式与大学生进行研究,达成共识后一锤定音,不再更改,但要把握好班会的方向;之后,班导师要根据内容,与班干部讨论,从而采取好的形式,精心设计班会,确保每次班会都在班导师的宏观指导之下完成,可以防止大学生在一些问题把握上的不稳定性,班会的威信也可以更好地在大学生中确立起来。同时,班导师在班会上要用饱满的热情真诚地赞美一切美的事物和现象,抨击各种不良的行为。要将自己的人格与正义融入一言一行中,用楷模的力量去引导学生,熏陶学生,启迪学生的道德觉悟,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随着班导师指导班会的次数增多,学生干部就会汲取经验,掌握举行班会的重点与要点,这时班导师就可以放权交给学生自行开展,但也要定时参与到班会当中来。

(二)丰富内容

结合国际、国内大事,重要节日、纪念日,学校、院系的工作状况班级工作的实际以及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上的需要,广泛宣传和教育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交流解答疑难困惑,并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重要内容渗透进来,使班会不再是追求形式的敷衍,而令学生确有收获。这样,在满足大学生的需求的同时,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德育效果。

(三)适度安排班会组织的频率与时间

尽量少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做到数量适中但却不失为精华。丰富班会开展的形式,可以采用不同学生轮流主持,演讲,小组讨论,辩论赛的形式,使更多的学生更好地参与进来。最好还能将班会的地点扩展到室外,举行一些主题活动,实践演练,帮助学生在实际参与中了解班会的内容和要旨,并产生对班会工作的信心与浓厚兴趣,从而获得学生们的支持。

(四)善于总结亮点与不足,借鉴其他班级的经验

德育主题论文第4篇

纵观思想品德课教学轨迹,仍是通过课题与课题的教学,渐趋推进和教学累积而运行的。按照教学大纲编写的六年制全套思想品德课教材,总共有140多个课题。从总体看,这些课题有些什么特点呢?

(一)品德规范性

思想品德课着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和个性心理品质教育。这就决定了思想品德课题的提炼不仅讲求语言简洁明快,而且要画龙点睛,将相应的品德规范凸现出来。认真研读思想品德课题群,就不难发现它集中展示了小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所应恪守的品德规范,表明哪些是可取的,应当具有的,哪些是不应当具有的,或要避免的。这种用品德规范“定格”的课题,大致有如下四种类型。第一类课题中有“要”字。诸如《要按时上学》、《要听别人的劝告》、《要诚实》、《要尊重他人》、《要学好各门功课》、《做事要有始有终》等等,“要”字后面的词语,是强调学生应当具有的某种认识、态度以及应养成的行为习惯。例如《要按时上学》,“要”是一种强调,“按时上学”是学生必须遵守的纪律。该课题是想从认识和情感方面引发和调动学生“按时上学”的内驱力。第二类用“不”字限定。诸如《不打扰别人》、《不说谎话》、《不娇气》、《不挑吃穿》、《不上当受骗》等等。“不”字后面的词语,表明是要改变、纠正的行为,同时还有劝告性情感因素。例如《不说谎话》,用否定词“不”加以限定,既是从道德观点上对说谎的否定,而且携带有对说谎不满意的情感因素。第一类的“要”与第二类的“不”,是分别从正负方向对学生的呼唤,以牵引他们“入范”。第三类课题语词中嵌有“爱”字,诸如《爱清洁、讲卫生》、《我爱爸爸妈妈》、《爱惜学习用品》、《爱惜粮食》、《热爱家乡》、《爱护公共财物》、《爱护幼小》等等。俗话说,爱由情生,情是爱的基础,爱是情的升华。这类课题强调要培养学生对祖国、祖国的象征物、中国***、集体、劳动、家乡、他人、公共财物,劳动成果要热爱的思想感情。第四类是用道德名言、警语、俗语、格言作课题。诸如《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珍惜集体荣誉》、《劳动光荣》、《我要读书》、《集体力量大》、《身在福中要知福》、《珍惜时间》、《讲信用》等等。这些名言、警语、俗语、格言是道德智慧的精髓。它把相应课文的教育主旨点明,有利于学生体认、品尝,作为最佳道德营养吸纳,有终生受益之效。

(二)展示层次性

思想品德课题是一个网络结构。九大教学内容,犹如九条教育主线,伸展在小学各年级的思想品德课中,而课题则是缀在这些“线”上的“明珠”。它们在所属教育主线上有确定的位置,分别展示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教育层次和坡度。例如《我爱爸爸妈妈》、《关心父母》、《孝敬父母》三个课题,均属热爱人民的教学内容,然而教育的层次、坡度则各不相同。低年级的《我爱爸爸妈妈》完全是口语化句子,表现了孩子对父母的亲昵,洋溢着依恋之情,这一课题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父母养育儿女很辛苦,要爱父母,尊敬父母,对父母亲有礼貌,要听从父母教导。中年级的《关心父母》,按照关键词“关心”的提示,情感培养内容又上升了一个档次,它要求学生不仅从父母那里受爱,同时还要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困难。这一课题主要是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导,平时要关心父母,主动当好“小帮手”。当父母遇到伤病时,应尽力照顾。高年级的《孝敬父母》,情意因素更浓。这一课题主要是借助元帅纯真的情怀,以激发和陶冶学生孝敬父母的情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他们做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上述三个课题,犹如三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热爱人民的教育主线上。我们只有以“线”驭“珠”,才能吃准每一课的教学目标。

(三)语词的情境性

对于思想品德课题,不能简单停留在弄清它的字面意义,关键是要把握课题语词的思想道德意义。常常有这种情况,许多课题用了相同的中心词,然而同样的词,思想道德意义却不完全相同。原因何在呢?因为同样的词,出现在不同的道德情境中。例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2册)、《今日事、今日毕》(3册)、《做事不能马虎》(4册)、《做事要有始有终》(5册)、《多为集体做好事》(6册)、《做事要负责任》(8册)和《有事大家商量》(9册),这些课题中的七个“事”,依托于不同的道德情境,其思想道德意义也不完全相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中的“事”,是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如穿衣、洗脸、洗脚、洗手绢、洗袜子、铺床、叠被等。《今日事今日毕》中的“事”,是指学生的功课,主要是作业。《多为集体做好事》中的“事”,前面用“好”这个形容词加以限定,是指能给集体带来好处的事。《有事大家商量》中的“事”,是指集体的事,不是个人的私事。这个课题强调集体的事,应该大家商量着办,要多听集体成员的意见,少数服从多数,不能一人说了算。从以上例子不难看出,只有结合课题勾勒的具体道德情境,审度课题语词的意义,才能把握课题的内含和涵盖范围。

(四)表现主体性

学生是受教主体,学习的主人。思品课新教材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这一教育思想渗透到了课题中。当我们用“主体性”观点研读教材,就能发现不少课题犹如学生心灵的自我倾述,情感的自我表达,从课题的字句之间,仿佛能看到学生亲自投入的身影和心态。例如《我爱帮助同学》,课题中的“我”,既是指学生所要认识的客体(教材中的“我”),也是指教室内的每一位同学,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员,当发现集体其他成员有困难时都要热情帮助。显而易见,作为道德主体的“我”,已活灵活现地进入到了课题中,不是课本上写的要有什么认识,有什么情感以及怎么做,而是“我”自己要有这种认识,要投入这种情感,要这样做。又如课题《腾飞吧,祖国》,无疑是洋溢中国人民自信心、自豪感的强音符,如果从主体性视点看,又像是学生道德情感的抒发,是道德主体“我”的衷心祝福。思想品德课题的这种主体性特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点拨、揭示和激发,在得到学生的认同和情感共鸣后,课堂上才会出现学生主动学习的局面。

(五)生动活泼性

这是指组构课题的语言形式而言。思想品德课题的字数不多,如《谦让》仅两个字,句式很短,词语浅显易懂,生动活泼。例如《和好书交朋友》,采用拟人修辞手法,将好书人格化了。《谁勇敢》采用设问句式,把教育主旨凸现出来,辨析性强,能引发学生思考。又如《做妈妈的小帮手》,“帮手”在一般情况下使用显得平淡,然而在“帮手”前加一个“小”字,表明是做妈妈的“小帮手”,课题就显得生动活泼了。它不仅呈现了“是什么”、“要什么”,而且有意识地要从情感和态度方面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影响。

二、关于思想品德课题的备课与教学

认识思想品德课题的特点,是为了更好地驾驭课题,充分发挥它在统领教学全程的作用。为此,需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教师在备课这一环要认真进行课题分析。课题分析一般分初识课题和终审课题这两步。初识课题是指首次触及课题时,推断这篇教材会写什么,以求对全课有一个直觉的、整体性感受。终审课题在初识课题基础上进行,一般作法是先精细地分析课文、插***、练习的价值以及编者的意***,然后再立足整体,终审课题。具体内容有:1.课题语词的结构与特点;2.课题的思想道德意义与本课的教学目标;3.课题的关键词与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只有对课题进行一番钻研,弄清其内含的思想道德意义,把握其特点,才能得心应手地驾驭,并发挥其为教学导航的作用。

其次,教师在揭题这一环要重视把课题中关键词的思想道德意义凸现出来。笔者以为,课题的这些功能能否发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教师是否正确理解和准确揭示关键词的含义。如果对关键词的理解和揭示不准,教学就可能失之于“浅”或失之于“偏”。相反,对关键词的理解和揭示很精当,就能引发教学思路正确运行,并为全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奠定很好的基础。例如《做事要有始有终》,“终”是关键词,如果对于“终”的理解仅仅是指做一件事要做完,教学显然达不到应有的深度。相反,教师如果能将“终”字的思想道德意义揭示得更全面,更准确,它不仅指做一件事要做完,而且要按照规格和要求把这件事做好。学生基于这种理解,就会围绕这个“终”,进行道德努力,每做一件事都不分心,有耐心把它做完做好,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学实现既定的目标,而且能让课题真正潜入学生的心中,自始至终为他们的学习导向。

最后,教师要提高教学艺术,善于借助课题出示,增强教学魅力。既然思想品德课题具有品德规范性、展示层次性、语词的情境性、体现主体性和生动活泼性的特点,我们就要利用课题的这些优势,在课题出示方式上,因课而异,灵活多样。

(一)课首揭题目的是启动学生的直觉思维,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这课要讲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为执教《国旗国旗我爱您》,开课先打出一幅投影:全校学生在操场上举行升旗仪式,接着教师示意学生全体起立,奏起国歌,师生一齐向国旗致敬。通过这一情境的引渡,点燃了学生道德情感的火花。教师接着说:“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是:《国旗国旗我爱您》”(板示课题)。像这样课首揭题,学生参与其中,既能满足他们乐于表现的需要,同时又为课堂构建了庄重而和谐的氛围。

德育主题论文第5篇

班会课上,赵明正用萨克斯演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那优美的旋律使人产生无限遐想。朱晓楠的小提琴《幽默曲》时而欢快、活泼,时而舒缓、悠扬,轻轻地扣动着学生们的心弦。不一会儿,他们便合着曲子轻轻地打起了节拍。一个个神情专注,如痴如醉。就连平时爱跟同学唱反调的刘煜也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微张着嘴,侧着脑袋倾听,眼睛里充满着光彩。

我***于教室一侧,默默地享受着这期待已久的温馨与和谐。

不知不觉中,思绪已回到了一年前……

当时,由于该班班主任的儿子不幸在车祸中丧生,这位老师精神受到打击后有些失常,不到一年时间该班就成为全校出名的乱班。有相当一部分男生受社会上不良习气的影响,抽烟、玩电子游戏,打群架成风。有几位男生竟自称黑社会老大,每人领着一帮兄弟,整日无法无天。跟老师顶嘴、吵架已是家常便饭。课堂上打得头破血流的事也时有发生。更为过分的是,老师批评两句,有的甚至拿饮料瓶、文具盒往老师身上摔。不但严重扰乱了课堂纪律,还威胁到师生的身心健康。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连续换了几位班主任都不见起色。并且这种坏的班风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有时,他们课堂上打架被叫到办公室后,同年级的老师只要上前询问情况,他们就眼露凶光,拒绝回答。孩子在这样的班级里学习,家长也常常提心吊胆,怨声载道。当时,作为年级组长的我,每天更是如履薄冰。除了上好自己的课,管理好自己的班级外,还得随时准备着处理来自该班的突发事件,一种大祸临头的预感时时笼罩在心头。当我亲眼看到他们在老师面前那种气焰嚣张的模样,真的是又急又气。急的是:都已经四年级了,还不知道操心学习,小学根基打不好,将来无法完成学业,,必将贻误前程。气的是:小小年纪性格竟然扭曲成这样,如果不及时扭转,即使文化课学得再好将来还不照样会成为社会祸害!

与其说是一种使命感还不如说是眼前的处境迫使着我于2003年6月向学校提出了担任该班班主任及语文老师的申请。

对此,人们看法不一。有人长出一口气说:“这下四二班可有救了!”有人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来咱学校十几年了,经常接差班,身体都搞垮了,这次还是慎重考虑考虑再说吧!”而有人则认为我是在处心积虑地为自己捞什么***治资本。

真诚的劝说,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同志间的关爱。但恶意的讥讽,还是重重地刺伤了我,我在欲哭无泪中体验着一种感觉——羞辱。

几天后,我毅然做出选择:走自己的路!

刚接班的那段日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度日如年!一节课下来,就如同上了一次战场,身心俱惫。你说这,他扯那,净扯那些跟学习无关的话题,有的男生再不分是非地跟着瞎起哄,课堂纪律异常混乱。几个自称“黑老大”的人,谁也不服谁,课堂上也摆出一副剑拔弩张的阵势,动不动就想冲下座位去拼个你高我低,教室里整天是乌烟瘴气。几个新转来的学生被这种情形吓呆了,开学刚三天就有两位转学生因不堪忍受课堂上的纪律当堂哭着离开教室,闹着要家长给他们转班。我的工作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但作为班主任的我知道在这种时候任何急躁、抱怨的情绪都非但无济于事,还会带来更大的副作用,因此,我积极调整心态,做好“长期抗战”的心理准备。

为了深入了解班级情况,大约半个月左右的光景,我竟然把华佗的“望、闻、问、切”全用上了,这是我后来才悟出来的。原本指望依靠家长的力量来救我于为难之时,但掌握了大量信息的我并不乐观。全班60人,家长有正式工作的只有9人,以卖羊肉串、卖煤、开电子游戏厅、摆地摊为生的就有30多人。有6位同学已经上到五年级了,家中还没有一本课外读物,不知道郑州还有个购书中心。更让我吃惊的是,有一位家长竟将“人善被人欺”写到学生的语文书封面上,以此告诫孩子到学校不要太老实,遇事要先下手为强。一时间,我忽然理解了孩子们的所作所为。因为一些不良习惯的形成,是与家庭教育的空白和学校教育的薄弱分不开的。

但值得欣喜的是经过短时间的接触,我已经了解到孩子们的心底是纯真的、善良的。他们不是朽木,而是一棵棵未经修剪的小树,等待着我用全身心的爱去浇灌、去护理。

一、以《爱的教育》为突破口,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刚开学的一段日子,尽管我苦口婆心地劝说,但打架骂人的事还时有发生。每当这时,我从不训斥,而是耐心地帮他们查找原因。处理的“案子”渐渐多了,是非根源也渐渐明朗化了。无非就是你去年骂我一句,今天我跺你一脚之类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说白了,还是不注意细节修养的缘故。自己出口骂人,抬脚踢人,又要求别人尊重自己。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就从日常生活细节开始,引导他们加强品德修养。我曾把刘备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送给学生,要求他们时时处处牢记这句话,并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爱的教育》这本书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也一次又一次地打动了我的心。我坚信我的学生也一定会被它而感动,而得到灵魂的净化和情感的升华。

于是,我精选一些篇章念给学生们听,刚开始学生心绪非常不稳定,一副躁动不安的样子。我不管那么多,只管念,想听的就听,不想听的就让他们出去玩。由于故事感情细腻,贴近学生生活,所以念着念着,全班学生都静静地听了起来。因为这些故事是我结合班级实际精心挑选的,所以针对性极强。每讲完一个故事,我就让他们结合班级的实际找一找差距,有时真的会使某些同学面红耳赤,羞愧难当。改正起缺点来也特别及时、彻底。到了最后,他们竟然对这本书着了迷似的喜爱。我一进教室,学生们就会异口同声地说:“念故事。”有时候,我会故意几天不给他们念,他们急了,有的甚至也买一本《爱的教育》看了起来。直到今天,孩子们还对《吵架》、《小石匠》、《卖碳者与绅士》等故事记忆犹新。每当有人不尊重他人,同学们都会拿书中的故事来教育他。

当打架大王娄源在日记中写到,他在公交车上给人让座被南一的学生看到后也争着给人让座受到乘客表扬一事时,我在日记后面给他写了这样一句话:“非常感谢你,不但能自己让座,还带动南一的同学让座,多好啊!我坚信这种美好的品质会像鲜花一样美化我们的环境,净化人们的心灵。”当我把娄源的日记连同我的评语念给同学们听后,教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他们用一双双羡慕的目光看着娄源。一向在斥责声中“宁死不屈”的娄源此时却红着脸低下了头。不久,以黑社会老大自居的陈东,竟然会帮一位上学途中手部擦伤的小弟弟包扎伤口。

听学生讲甜甜同学一次过马路时,见到一位老奶奶手中拿着两元钱对一位叔叔说:“我给你两元钱,你扶我过马路吧。”正当那位叔叔伸手去接钱时,甜甜跑过去说:“奶奶,我扶你过马路吧,我不要钱。”

我一次又一次地被孩子们的故事感动着。

我知道,受《爱的教育》滋润的他们,正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做人。

二、鼓励学生写成长日记,把握思想动向,及时耐心疏导。

十二三岁,正是孩子生理、心理突变的时期,许多的困惑、烦恼也随之而来,老师除了从情绪、态度、举止、兴趣、爱好等方面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外,还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尤其是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因此我鼓励孩子经常写成长日记,并答应为其保密。这样学生就会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老师听,老师可以成功地采取疏导策略。实践证明,抓住“兴趣点”加以疏导,有利于消除、淡化不良兴趣,诱发积极兴趣;抓住“需求点”加以疏导,尽力创设条件满足少年儿童正当合理地要求。例如:复习期间,各门功课都很紧,学生常常有力不从心之感,非常向往班级搞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我知道后就提议开一个演奏会,同学们兴奋异常,学习热情更高。抓住“情感点”加以疏导,以情生情,以情动情,可以避免情感障碍,培养孩子健康情感,调节控制情感的能力。最近,于智阳在日记中用了整整两页的篇幅写到他学英语的烦恼:毫无兴趣可言,在家长的强压之下学习,厌恶、痛恨之极。当我向他了解情况时,他哭得泣不成声。我就给他讲了东晋画家顾凯之和他的“渐入佳境”的故事。告诉于智阳学英语也和吃甘蔗一样,有一个过程,只有坚持下来,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尝到甜头之后才能越来越想学,越学越好学,这也叫渐入佳境。于智阳听后会心地笑了,一脸愁云转眼间烟消云散。抓住“荣辱点”进行加以疏导,以赞扬、奖励来促进孩子向良性轨道发展;以适当的批评,小小的惩罚来鞭策学生前进。

写成长日记,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养成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还使学生找到了抒感的芳草地,再加上老师的引导点拨,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和谐地发展。

三、对症下药,把班会课上到学生的心坎里。

每到班会课,我都会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或歌颂母子之爱,或赞扬朋友之谊,或抒发爱国之情,或感悟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让学生体会到他们的成长处处凝聚着父母、师长的关爱。从而使他们和老师、家长的教育保持一致,消除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但有时及时引导他们自我反省也是很有必要的。有一段时间,部分学生浮躁不安,影响班级纪律。五月十二日母亲节这天,我组织学生召开“感受母爱”主题班会。不少学生都讲出了自己母亲育儿的辛苦。当淘气大王周知强讲到自己母亲为了供自己上学,整夜守在摊前卖羊肉串,熬坏了双眼时,情不自禁地哭了,全班都跟着哭了起来。

我轻轻地问:“家长这么辛苦,你们来到学校不好好学习,对吗?”学生们都羞愧地低下了头。

这次班会课没有说教,没有斥责,有的只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感悟。我想它的教育力量远远胜过千句说教,万句斥责。

去年刚接班的时候,针对相当一部分男生迷恋电子游戏(全班32位男生,迷恋电子游戏的就有14人,经常逃学、旷课,偷偷从家拿钱)不能自拔的状况,我组织学生开展“电子游戏危害知多少”系列班队活动。引导他们收集有关电子游戏危害健康及生命的资料,在教室里传阅、翻看。老师选出典型事例组织大家进行讨论、分析。个别典型事例张贴在教室的墙上时时警示大家。并让深受电子游戏危害的田鸿飞、张中华、湖海洋等同学上台发言,说出真实感受,告诫大家远离电子游戏。

一年下来,全班已无一人迷恋电子游戏,只有两人承认偶尔还会在家长的带领下去一次。

四、重视家校互动,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教氛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一个优秀人物背后必有一位好长辈给过他终生受益的教诲,一个坏人的背后,也往往有一位不称职的长辈给过他一辈子难以摆脱的误导。”这些都说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我特别重视家校互动,力争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一)、定期召开全班家长会,普及家教知识,提高家长的家教意识。

2003年9月28日,刚刚接班一个月的时候,我就召开一次全班性的家长会。主要介绍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让家长了解到孩子许许多多的习惯都是在家中养成的,父母一定以自己良好的品质、人格、性格去影响孩子,熏陶孩子。告诫他们一个遇事急躁、经常暴跳如雷的家长,很难培养出一个做事有耐心的孩子。一个悲观失望,成天唉声叹气的家长,很难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人。一个家庭成天吵吵闹闹,孩子难免会沮丧、颓废、精神压抑。并给家长提供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

1、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2、一个能自律的人;3、一个随遇而安的人;4、一个随和的人;5、一个遇事看得开的人;6、一个情绪平和的人;7、一个爱说爱笑的人;8、一个做事有标准的人;9、一个善于合作的人;10、一个懂得爱和被爱的人。

鼓励家长多看家教方面的资料,丰富家教知识,提高家教水平。

(二)、中小型家长会和个别座谈相结合。

根据部分和个别家庭状况,采取中小型家长会和个别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因为这样做针对性强,所以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月份以来,我发现齐思迪、杨露霞两位女生情绪极为低落,尤其是杨露霞竟几次在日记中流露出厌世情绪。通过了解发现他们的父母脾气暴躁,非打即骂,家里整天乌云密布,战火不断,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我连夜家访,采取个别谈话的方法让他们意识到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和谐的家庭环境。家长有责任、有义务去营造这种氛围。

张乘、邵天凯、陈东、魏东东等人有明显的攻击,当我了解到与父母的家庭教育有关时,召开了一次小型家长会,向家长陈述利害,让家长认识到健康的人格远比分数重要得多。

我们班的戚垒同学是父母结婚前偷生的孩子,从小跟着爷奶在农村长大,三年级时转入我校。他爸在事业单位上班,因为担心受处分,(他还有一弟弟从小跟父母一起住。)不让他跟爸爸一姓,对爸妈的称呼是大伯、大娘。不让他在家里住,9岁的孩子自己一人租房住在小杜庄。种种遭遇形成了他怪僻的性格,经常旷课、迟到。仇恨爸爸妈妈,敌视同学老师,厌倦城市生活,经常偷偷逃回乡下老家。当我在家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时,我马上通知其父母来到学校。没想到他爸爸口口声声说孩子不好,是朽木不可雕。我对他说:孩子很聪明,本质也不坏,但是他太小,父母不应该逃避现实,推卸责任,让一个幼小的孩子去独自一人面对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的种种压力。他现在的表现不令人满意,这责任不全在他,只要你们敢于承认他、接纳他、教育他,他一定会成为一个很出色的孩子。”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我一次又一次的家访,直到他父母亲口答应接他回家。今年,戚垒学习、性格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五、言传身教,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作为班主任,我时刻牢记“亲其师,信其道。”“其身正,不令自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的古训。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用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育学生。说来也怪,接了这个班以后,我很少训斥过学生。但以前爱打架的不打了,爱耍横的不耍了。别的老师都很奇怪,问我用了什么魔法,问得连我自己也开始觉着奇怪了。班会课上,我半开玩笑似地问他们为什么不打架了?是怕我批评吗?他们摇了摇头,半天答不上来。忽然,魏冬冬站起来说:“老师,平时你和蔼可亲,讲课生动有趣,我们都喜欢亲近你。但犯了错误以后就怕你,因为……因为你身上有一股正气,压住了我们的邪气。”其他男生赶紧点头表示认可。我心头一震:也许这就叫人格魅力?

闲暇时,我最喜欢钻到学生堆里去,听他们读日记,背古诗,讲新闻……不知不觉中,班里的学习风气越来越好。现在,已经形成一种习惯,每天都有一组同学背古诗,读日记。今天轮到谁,明天轮到谁,他们记得可清了,一次也不会放过。不少学生说突然感觉到学习原来是这么有趣!张山的爸爸告诉我,原来张山经常回家抱怨一节课40分钟太长了,再也熬不完。而现在觉得40分钟实在太短了,让人回味无穷。记得张中华在摘抄本上写了这么一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我看见了忙帮他纠正应该是“苦”作舟,不料他微微一笑说:“我认为学习很快乐,所以就改成了乐作舟。”宋诗怡同学自写的名言“听日记是一种享受,读日记是一种快乐。”道出了大部分同学的心声。

以学为乐的他们还有什么高峰不能攀登?还有什么海洋不能横渡?

如今的五二班以健全的班级组织、良好的道德风貌、团结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出色的学习成绩,赢得了全班家长的高度认可和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明年的他们会不会表现得更出色?

一阵热烈的掌声把我从回忆中惊醒,原来是娄源在用口风琴演奏“太阳当空照……”

娄源?我诧异了,……接着便是一阵欣慰。

细细想来,一年来倾尽心血的劳动,也使我的身体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清晰地记得从九月份接班到十一月份仅仅三个月的时间,我的体重就从九十六斤一下子降到了八十二斤,走起路来常有轻飘飘的感觉。随之而来的是心率不齐,四肢麻木,脑血管痉挛……记得在一次班会课上,我曾开玩笑地对几个调皮的学生说:“教咱班三个月我就瘦下来了十几斤,再教半年,我都要飞起来了。”学生们一阵大笑之后都羞愧地低下了头。慢慢地,那几个调皮的孩子也越来越懂事了。

德育主题论文第6篇

[关键词]德育原理学科问题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理论基础

“德育原理”或称“德育学”、“德育学原理”,作为一门学科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但从建国到1985年,我们没有德育原理的学术著作和教材,更多的是对领袖人物言论的学习和研究以及对***策的注解。因此,从我国德育研究历史的事实来判断,我们对德育的研究更多地是从一个问题领域来进行的,而不是从学科理论体系建立本身进行探讨。1989年,胡守菜教授主编的第一本《德育原理》教材出版.开启了对德育学科问题进行探索之路。德育原理(或称德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科学),究竟是研究什么的,是什么性质的学科,这是学科研究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我国最初的几本著作和教材初步回答了该问题,可存在许多分歧和问题。时至今日,我们从出版的著作和教材来看,学科问题的研究仍十分有限。

一、关于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问题

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得以成立和研究的最基本条件。***在《矛盾论》中说:“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可见,“德育原理”要真正成为一门学科,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但对该问题学术界至今未有一致的认识。

胡守菜认为:“德育原理就是研究德育的本质,德育在社会现代化中的作用,德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德育的目标、内容、过程以及如何实施德育等问题。简言之,德育原理也就是研究德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华中师范大学等六院校编写的《德育学》认为:“德育学是研究德育规律的科学。”又说:“德育学作为一门科学,它应当全面研究德育规律,既要研究思想教育规律、***治教育规律,又要研究道德教育规律,不能有所偏废。……德育学研究的对象既包括德育规律。也包括品德形成规律。”

胡厚福认为:“德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德育问题。”并进一步指出.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德育一般问题或德育问题一般。包括普通中小学德育一般问题……但从根本上说,德育学原理研究的是整个德育领域中最一般的问题,德育的共同本质和一般规律问题,是最基本的德育理论问题”。

赵瑞祥认为:“德育学是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下,研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德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刘秋梅认为:“学科德育论是研究学校德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研究的是学校中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规律和方法的教育理论,属教育学科范畴。”

刘惊铎认为:“德育学研究的对象必须反映德育的特殊的矛盾性,即通过德育现象的广泛深入的研究,提示德育过程内在的、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及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换言之。德育学就是研究德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冯文全同志认为,德育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德育规律,不是德育现象,也不是德育问题,而是“学校范围和条件下的德育理论与实践(包括实践中产生的德育经验与德育思想)”。

夏国英认为:“学校德育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条件下之德育工作及其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就是在学校条件下的德育实践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经验与思想。”

综合上述各种观点,关于“德育原理”(或德育学)的研究对象共有五种说法:一是德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德育现象及其规律;二是德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德育规律;三是德育问题;四是德育理论与实践中的经验和思想;五是德育实践及德育经验与思想。

笔者认同“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德育的一般问题,但我们首先要对研究对象的规定性进行认识。所谓规定性就是指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的本质属性,是使该事物异于其他事物而同于同类事物的特性。我们认为对“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德育原理”研究对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研究对象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选择,这种选择背后有其一定的社会基础和理论背景。德育现象包罗万象,而首先进入人们研究视域的是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这种意义上看。“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人们对德育现象中的众多问题的一种选择。只有被选定的问题,才能成为这时的研究对象。所以,把“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界定为德育问题较为妥当。当然,这里的德育问题,应该是德育现象和德育实践中面临的最一般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应能对德育实践产生重大的指导意义。可见,任何研究对象的确立,既是问题的客观存在所致,又是主体对客体的选择,是二者的辩证统一。只有当德育问题在人的尺度中成为“存在”,与思维主体建立联系,才能为人们感知和研究。因此,“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对象化了的客观存在,是主观与客观的整合。

(二)“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问题事实与问题价值的统一

德育问题是主观化了的客观存在,这就使得德育问题不可避免地成为事实与价值的统一。“教育理论主体并非是绝对自在地探求真理。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价值因素、非理性干预、文化传统的惯性,构成了其不可回避之网。”德育问题本身的道德属性,以及众多外在社会因素的介入,必然使德育研究成为一种价值性的研究;而研究者在观察和研究问题时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带着自己先有的价值观念。在众多德育现象中,何者具有研究价值,哪一种德育问题适合进入自己的研究视域。均涉及到研究者的价值判断问题。研究者在确定研究课题之后又会从不同的视角出发.采用不同的方***进行研究,从而实质上赋予了德育问题不同的价值取向。因此。“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问题事实与问题价值的统一。

(三)“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的统一

德育问题按照其解决的程度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已经完全解决了的问题。这类问题出现较早,经过前人研究已经得以解决,但是部分问题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又有其新的含义。此类问题兼有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色彩,研究时应在透视历史的基础上拓展新的现实研究视野。例如,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现代化问题、传统德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就属这类问题。第二类是以前有所研究,但是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此类问题在当时产生的条件下属于时代问题。但是由于其特殊意义和价值而转变成了永恒问题,这种问题带着历史表征走进了新的现实,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整合。此时讨论的“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问题就是此类问题.前人有所研究,但不够完善,时代的发展赋予德育研究新的内容,就需要重新审视研究对象问题。第三类是新的时代出现的新的现实问题。这类问题前所未有,时代特征非常鲜明。例如,多元文化对道德教育的冲击问题、网络发展与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等。由此可见,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要有效整合历史与现实两个时间跨度。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要以史为鉴,以现实为着眼点对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进行解读。

转贴于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认为:“德育原理”(德育学)是以客观存在的德育现象为基础,研究德育的一般问题的科学。当然,通过对德育一般问题的研究和揭示,可以发现规律。这是隐藏的功能,是学科发展之根本目的。但德育规律并不是直接的研究对象,是学习和研究德育原理目的之所在.不能把研究目的作为学科的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仅限于学校德育原理的研究,因此,这里的德育原理研究对象也就是学校教育中最一般的德育问题。

二、关于“德育原理”的学科性质

“德育原理”学科性质具有复杂性,这是因为德育问题是多学科共同研究的问题。由于“德育原理”这门学科首先是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的。对于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的认识,将有助于我们对“德育原理”学科性质的解读。教育学是一门社会科学.这是我国教育学界多数人的看法:也有人认为教育学是一门人文学科;还有人认为。教育学的性质是指教育学这种知识所具有的内在特征.主要由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决定,尤其研究方法对教育学的性质影响重大,以此分析得出体悟、总结赋予教育学经验性质。反思批判赋予教育学哲学性质,实证、实验赋予教育学科学性质,价值沉思赋予教育学文化性质;等等。石中英教授认为,“教育学在本质上是一类价值科学、主观性科学、文化科学”。还有许多人认为,教育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同时还是一门专业思想教育学科。陈桂生教授对这种“三栖学科”现象进行分析,说出了对教育学的“厚望”和“薄待”的反差现象。

教育学学科性质的纷争对于我们思考德育原理的学科性质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少数学者在著作和教材中涉及到“德育原理”的学科性质问题,但一般没有充分展开论证。刘秋梅同志认为:“学校德育论是一门具有鲜明***治思想性的社会科学,其次,学校德育论又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以理论为基础的应用学科。”赵瑞祥认为:“学校德育学是***性很强的一门科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科学,是一门涉及多种科学知识的综合性科学,是一门以理服人的应用科学。”我们认为,“德育原理”的学科性质首先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因为德育首先关照是人的道德养成问题,是研究如何使人至善的学问。其次,“德育原理”又是一门理论研究为主兼有应用性质的学科。“德育原理”主要研究德育活动中最一般的德育问题,研究德育的可能性、必要性问题以及揭示人的道德发展成长规律,这些属于理论的、思辨的研究;同时,“德育原理”还要阐明如何运用原理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从这方面看,又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质。这也是理论研究服务实践的本性所决定的。最后,“德育原理”还是一门多学科关照下的具有综合性质的学科。德育问题不仅是“德育原理”研究的对象,道德哲学、社会学、文化学、法学、品德心理学等等学科也都研究此问题,相关理论研究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使得“德育原理”的学科性质具有综合性。这也是现代科学综合发展的趋势在德育学科发展中的具体反映。

三、关于“德育原理”的理论基础

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和发展,都需要相关学科理论和知识的支撑。特别是当代。科学发展呈现出分化与综合的趋势,整体发展以综合为主要特征。“德育原理”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就应该有其相应的理论基础;否则,这门学科的产生是没有理由的,其发展也是没有根基的。从目前我国出版的“德育原理”(或德育学)著作和教材中来看,关于德育学科的理论基础的研究是比较薄弱的。在众多著作中,对德育成为学科(或科学),论证其理论基础的并不多。鲁洁、王逢贤两位教授主编的《德育新论》,对德育的理论基础进行论述,主要从哲学、文化学和心理学方面阐述。对该问题有较充分研究的著作是戚万学教授的《现代道德教育专题研究》一书,该书用三章的篇幅论证了德育的道德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和社会学基础。其他书籍很少系统研究此问题,这不能不说是德育原理学科建设研究中的一个缺憾。

我们认为,确定学科的理论基础应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学科产生具有奠基作用的学科知识.是学科存在和发展必要的知识;二是对学科发展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的学科知识:三是对发展学科知识具有创新力的方***知识。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认为“德育原理”的学科理论基础应包括以下几门学科的知识。

(一)哲学知识(含道德哲学)和心理学知识

著名道德教育专家柯尔伯格说:“道德哲学和道德心理学是探讨道德教育的两个基本领域。道德心理学研究道德发展‘是什么’的问题,道德哲学则考虑道德发展‘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要为道德教育提供一个合理的基础,就必须把心理学上的‘是’和哲学上的‘应该’这两种探讨结合起来。”可见,哲学知识有助于德育学科从世界观、方***知识来建构知识体系:心理学阐明人的品德发展过程和规律,对于建构科学的德育策略有重大影响。

(二)社会知识和文化学知识

道德不仅是个体现象,也是社会现象,道德教育更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所以研究“德育原理”就要借助于社会学的知识,特别是职业道德、家庭伦理和人际关系伦理。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只有放在社会学知识的背景下,才有意义,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服务社会、***人类。

而道德现象又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文化的产物,“德育原理”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就要考虑民族文化传统对道德教育的影响。中国文化实质上是一种道德至上的文化,中国的道德教育有着优良的传统。今天的德育要继承部分的文化传统,所以“德育原理”要以文化学为基础。

(三)教育学知识

德育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当然要依托教育学的知识。“教育学”作为“德育原理”的“母学科”,“教育学”是德育研究的基本学科。

四、关于建构“德育原理”学科理论体系的思考

建构一门学科的理论体系,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确立学科的逻辑起点,其次是思考这门学科成立的依据。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认为,“德育原理”是使人成为人的科学,是使人认同和理解社会道德规范、践行社会道德规范、使人臻于至善的一门学问。因此,其出发点就是教育对象----人。以此为出发点构建的“德育原理”的知识内容其逻辑体系是这样的:

1.教育对象为什么要接受德育;

2.教育对象能否接受德育;

3.德育原理成为科学的理论基础;

4.德育思想的历史经验(中外);

5.德育学科的产生及学科问题;

6.什么是德育(德育本质);

7.为什么德育(德育目的);

8.德育载体(德育内容与德育课程);

9.谁对谁实施德育(德育主体与德育对象);

10.怎样进行德育(包括德育过程、德育模式、德育方法、德育组织形式、德育途径和手段、德育环境、德育艺术和德育管理等内容);

11.德育结果怎样(德育评价);

12.新中国德育理论与实践的经验与教训;

德育主题论文第7篇

[关键词]德育原理学科问题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理论基础

“德育原理”或称“德育学”、“德育学原理”,作为一门学科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但从建国到1985年,我们没有德育原理的学术著作和教材,更多的是对领袖人物言论的学习和研究以及对***策的注解。因此,从我国德育研究历史的事实来判断,我们对德育的研究更多地是从一个问题领域来进行的,而不是从学科理论体系建立本身进行探讨。1989年,胡守菜教授主编的第一本《德育原理》教材出版.开启了对德育学科问题进行探索之路。德育原理(或称德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科学),究竟是研究什么的,是什么性质的学科,这是学科研究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我国最初的几本著作和教材初步回答了该问题,可存在许多分歧和问题。时至今日,我们从出版的著作和教材来看,学科问题的研究仍十分有限。

一、关于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问题

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得以成立和研究的最基本条件。在《矛盾论》中说:“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可见,“德育原理”要真正成为一门学科,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但对该问题学术界至今未有一致的认识。

胡守菜认为:“德育原理就是研究德育的本质,德育在社会现代化中的作用,德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德育的目标、内容、过程以及如何实施德育等问题。简言之,德育原理也就是研究德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华中师范大学等六院校编写的《德育学》认为:“德育学是研究德育规律的科学。”又说:“德育学作为一门科学,它应当全面研究德育规律,既要研究思想教育规律、***治教育规律,又要研究道德教育规律,不能有所偏废。……德育学研究的对象既包括德育规律。也包括品德形成规律。”

胡厚福认为:“德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德育问题。”并进一步指出.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德育一般问题或德育问题一般。包括普通中小学德育一般问题……但从根本上说,德育学原理研究的是整个德育领域中最一般的问题,德育的共同本质和一般规律问题,是最基本的德育理论问题”。

赵瑞祥认为:“德育学是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下,研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德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刘秋梅认为:“学科德育论是研究学校德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研究的是学校中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规律和方法的教育理论,属教育学科范畴。”

刘惊铎认为:“德育学研究的对象必须反映德育的特殊的矛盾性,即通过德育现象的广泛深入的研究,提示德育过程内在的、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及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换言之。德育学就是研究德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冯文全同志认为,德育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德育规律,不是德育现象,也不是德育问题,而是“学校范围和条件下的德育理论与实践(包括实践中产生的德育经验与德育思想)”。

夏国英认为:“学校德育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条件下之德育工作及其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就是在学校条件下的德育实践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经验与思想。”

综合上述各种观点,关于“德育原理”(或德育学)的研究对象共有五种说法:一是德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德育现象及其规律;二是德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德育规律;三是德育问题;四是德育理论与实践中的经验和思想;五是德育实践及德育经验与思想。

笔者认同“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德育的一般问题,但我们首先要对研究对象的规定性进行认识。所谓规定性就是指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的本质属性,是使该事物异于其他事物而同于同类事物的特性。我们认为对“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德育原理”研究对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研究对象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选择,这种选择背后有其一定的社会基础和理论背景。德育现象包罗万象,而首先进入人们研究视域的是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这种意义上看。“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人们对德育现象中的众多问题的一种选择。只有被选定的问题,才能成为这时的研究对象。所以,把“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界定为德育问题较为妥当。当然,这里的德育问题,应该是德育现象和德育实践中面临的最一般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应能对德育实践产生重大的指导意义。可见,任何研究对象的确立,既是问题的客观存在所致,又是主体对客体的选择,是二者的辩证统一。只有当德育问题在人的尺度中成为“存在”,与思维主体建立联系,才能为人们感知和研究。因此,“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对象化了的客观存在,是主观与客观的整合。

(二)“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问题事实与问题价值的统一

德育问题是主观化了的客观存在,这就使得德育问题不可避免地成为事实与价值的统一。“教育理论主体并非是绝对自在地探求真理。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价值因素、非理性干预、文化传统的惯性,构成了其不可回避之网。”德育问题本身的道德属性,以及众多外在社会因素的介入,必然使德育研究成为一种价值性的研究;而研究者在观察和研究问题时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带着自己先有的价值观念。在众多德育现象中,何者具有研究价值,哪一种德育问题适合进入自己的研究视域。均涉及到研究者的价值判断问题。研究者在确定研究课题之后又会从不同的视角出发.采用不同的方***进行研究,从而实质上赋予了德育问题不同的价值取向。因此。“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问题事实与问题价值的统一。

(三)“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的统一

德育问题按照其解决的程度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已经完全解决了的问题。这类问题出现较早,经过前人研究已经得以解决,但是部分问题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又有其新的含义。此类问题兼有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色彩,研究时应在透视历史的基础上拓展新的现实研究视野。例如,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现代化问题、传统德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就属这类问题。第二类是以前有所研究,但是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此类问题在当时产生的条件下属于时代问题。但是由于其特殊意义和价值而转变成了永恒问题,这种问题带着历史表征走进了新的现实,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整合。此时讨论的“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问题就是此类问题.前人有所研究,但不够完善,时代的发展赋予德育研究新的内容,就需要重新审视研究对象问题。第三类是新的时代出现的新的现实问题。这类问题前所未有,时代特征非常鲜明。例如,多元文化对道德教育的冲击问题、网络发展与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等。由此可见,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要有效整合历史与现实两个时间跨度。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要以史为鉴,以现实为着眼点对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进行解读。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认为:“德育原理”(德育学)是以客观存在的德育现象为基础,研究德育的一般问题的科学。当然,通过对德育一般问题的研究和揭示,可以发现规律。这是隐藏的功能,是学科发展之根本目的。但德育规律并不是直接的研究对象,是学习和研究德育原理目的之所在.不能把研究目的作为学科的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仅限于学校德育原理的研究,因此,这里的德育原理研究对象也就是学校教育中最一般的德育问题。

二、关于“德育原理”的学科性质

“德育原理”学科性质具有复杂性,这是因为德育问题是多学科共同研究的问题。由于“德育原理”这门学科首先是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的。对于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的认识,将有助于我们对“德育原理”学科性质的解读。教育学是一门社会科学.这是我国教育学界多数人的看法:也有人认为教育学是一门人文学科;还有人认为。教育学的性质是指教育学这种知识所具有的内在特征.主要由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决定,尤其研究方法对教育学的性质影响重大,以此分析得出体悟、总结赋予教育学经验性质。反思批判赋予教育学哲学性质,实证、实验赋予教育学科学性质,价值沉思赋予教育学文化性质;等等。石中英教授认为,“教育学在本质上是一类价值科学、主观性科学、文化科学”。还有许多人认为,教育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同时还是一门专业思想教育学科。陈桂生教授对这种“三栖学科”现象进行分析,说出了对教育学的“厚望”和“薄待”的反差现象。

教育学学科性质的纷争对于我们思考德育原理的学科性质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少数学者在著作和教材中涉及到“德育原理”的学科性质问题,但一般没有充分展开论证。刘秋梅同志认为:“学校德育论是一门具有鲜明***治思想性的社会科学,其次,学校德育论又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以理论为基础的应用学科。”赵瑞祥认为:“学校德育学是***性很强的一门科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科学,是一门涉及多种科学知识的综合性科学,是一门以理服人的应用科学。”我们认为,“德育原理”的学科性质首先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因为德育首先关照是人的道德养成问题,是研究如何使人至善的学问。其次,“德育原理”又是一门理论研究为主兼有应用性质的学科。“德育原理”主要研究德育活动中最一般的德育问题,研究德育的可能性、必要性问题以及揭示人的道德发展成长规律,这些属于理论的、思辨的研究;同时,“德育原理”还要阐明如何运用原理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从这方面看,又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质。这也是理论研究服务实践的本性所决定的。最后,“德育原理”还是一门多学科关照下的具有综合性质的学科。德育问题不仅是“德育原理”研究的对象,道德哲学、社会学、文化学、法学、品德心理学等等学科也都研究此问题,相关理论研究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使得“德育原理”的学科性质具有综合性。这也是现代科学综合发展的趋势在德育学科发展中的具体反映。

三、关于“德育原理”的理论基础

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和发展,都需要相关学科理论和知识的支撑。特别是当代。科学发展呈现出分化与综合的趋势,整体发展以综合为主要特征。“德育原理”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就应该有其相应的理论基础;否则,这门学科的产生是没有理由的,其发展也是没有根基的。从目前我国出版的“德育原理”(或德育学)著作和教材中来看,关于德育学科的理论基础的研究是比较薄弱的。在众多著作中,对德育成为学科(或科学),论证其理论基础的并不多。鲁洁、王逢贤两位教授主编的《德育新论》,对德育的理论基础进行论述,主要从哲学、文化学和心理学方面阐述。对该问题有较充分研究的著作是戚万学教授的《现代道德教育专题研究》一书,该书用三章的篇幅论证了德育的道德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和社会学基础。其他书籍很少系统研究此问题,这不能不说是德育原理学科建设研究中的一个缺憾。

我们认为,确定学科的理论基础应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学科产生具有奠基作用的学科知识.是学科存在和发展必要的知识;二是对学科发展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的学科知识:三是对发展学科知识具有创新力的方***知识。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认为“德育原理”的学科理论基础应包括以下几门学科的知识。

(一)哲学知识(含道德哲学)和心理学知识

著名道德教育专家柯尔伯格说:“道德哲学和道德心理学是探讨道德教育的两个基本领域。道德心理学研究道德发展‘是什么’的问题,道德哲学则考虑道德发展‘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要为道德教育提供一个合理的基础,就必须把心理学上的‘是’和哲学上的‘应该’这两种探讨结合起来。”可见,哲学知识有助于德育学科从世界观、方***知识来建构知识体系:心理学阐明人的品德发展过程和规律,对于建构科学的德育策略有重大影响。

(二)社会知识和文化学知识

道德不仅是个体现象,也是社会现象,道德教育更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所以研究“德育原理”就要借助于社会学的知识,特别是职业道德、家庭伦理和人际关系伦理。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只有放在社会学知识的背景下,才有意义,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服务社会、***人类。

而道德现象又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文化的产物,“德育原理”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就要考虑民族文化传统对道德教育的影响。中国文化实质上是一种道德至上的文化,中国的道德教育有着优良的传统。今天的德育要继承部分的文化传统,所以“德育原理”要以文化学为基础。

(三)教育学知识

德育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当然要依托教育学的知识。“教育学”作为“德育原理”的“母学科”,“教育学”是德育研究的基本学科。

四、关于建构“德育原理”学科理论体系的思考

建构一门学科的理论体系,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确立学科的逻辑起点,其次是思考这门学科成立的依据。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认为,“德育原理”是使人成为人的科学,是使人认同和理解社会道德规范、践行社会道德规范、使人臻于至善的一门学问。因此,其出发点就是教育对象----人。以此为出发点构建的“德育原理”的知识内容其逻辑体系是这样的:

1.教育对象为什么要接受德育;

2.教育对象能否接受德育;

3.德育原理成为科学的理论基础;

4.德育思想的历史经验(中外);

5.德育学科的产生及学科问题;

6.什么是德育(德育本质);

7.为什么德育(德育目的);

8.德育载体(德育内容与德育课程);

9.谁对谁实施德育(德育主体与德育对象);

10.怎样进行德育(包括德育过程、德育模式、德育方法、德育组织形式、德育途径和手段、德育环境、德育艺术和德育管理等内容);

11.德育结果怎样(德育评价);

12.新中国德育理论与实践的经验与教训;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德育主题论文

学习

银行新员工年终工作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银行新员工年终工作,内容包括银行员工最新工作总结,银行员工的年终总结。3、群策群力,挖掘存款源安排有较强活动能力的周山华专攻市场营销,有效充实公存力量。同时鼓励员工献计献策。并制定出奖励办法,有力地激发了员工拉存款

学习

垃圾治理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垃圾治理10篇,内容包括垃圾治理零报告制度大全,农村垃圾治理倡议书范文。1存量垃圾治理的意义广东省“十二五”期间要治理的66座填埋场,估算存量垃圾总体积约9000万立方米。实施存量垃圾治理具有资源再利用和重获土地使用价

学习

大气污染治理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大气污染治理10篇,内容包括大气污染治理总结计划,大气污染防治这十年。在这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一直贯彻的是发展第一的固定思维模式。为了发展,我们可以暂且牺牲一些利益。这种利益的牺牲,包括对大自然,包括对生态,包括对人

学习

三农新闻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三农新闻10篇,内容包括三农头条新闻推荐,三农十大新闻。先说说农民吧。笔者仔细观察了身边的农民,结果发现,现在的农民已经不再只懂得面朝黄土背朝天了,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离开家乡,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在他乡创出了自己的一

学习

烟气治理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烟气治理10篇,内容包括烟气治理方法大全,烟气综合治理现状分析。1概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201

学习

水土流失治理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水土流失治理10篇,内容包括水土流失科学治理方法,水土流失的成因与治理。1徐水县水土流失状况徐水县地处京津冀三角腹地,西部为丘陵山区,海拔高程在50~150m之间。山区面积为91.3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67.5km2。徐水县水土流失主

学习

服务三农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服务三农10篇,内容包括我服务三农你服务三农文案,服务三农话语。“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始终是农林高校追求的目标,近年来,农林高校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办学理念,深化农林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

学习

源头治理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源头治理10篇,内容包括源头治理的效果,源头治理工作的五个过程。1车辆超限超载的危害性1.1对公共安全的漠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把超限超载行为视为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因为,车辆超限超载后,对其转向系统、制动系统、轮胎负

学习

库存物资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库存物资10篇,内容包括库存物资进出表,库存物资明细表。医院;库存;物资管理近年来,医院的竞争日益加剧,医院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收入的同时必须严格控制运行成本,其中,库存物资管理就是其中关键性的一环。加强医院库存物资管

学习

道岔故障应急演练总结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道岔故障应急演练总结,内容包括道岔故障应急处理总结,道岔故障实操培训。1.1广州南站地理环境广州南站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广州火车南站内首层地面以下,为远期七号线、佛山三号线合建换乘站,并与广州火车站南及远期十二号线换乘

学习

优秀团干部事迹材料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优秀团干部事迹材料,内容包括学校年度优秀团干部事迹材料,企业优秀团干部先进事迹材料。在校期间,他表现突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上:积极上进,酷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戴中国共x产x***的领导,关心国事,关注身边小事;积极参

学习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内容包括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和方案,美丽乡村建设案例参考。1、概况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农业大国之一,并产生了光耀全球的灿烂农耕文明。然而,工业***后的中国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却在拉大,越来越

学习

公司治理结构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公司治理结构10篇,内容包括公司治理结构有关的简单的案例,公司治理结构基础知识。公司治理效率就是公司治理制度的有效性,通常用是否到治理目标来衡量。行之有效的公司治理制度能够使得相关主体的收益最大化以及治理成本最小

学习

旅游安全论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旅游安全论文,内容包括旅游安全论文,旅游景区安全管理及对策论文范文。二、旅游安全的表现形式旅游安全的表现形式在实际生活中是各种各样的,而且常常是交叉出现。按照旅游研究对象划分,旅游安全表现为旅游主体安全、旅游客体

学习

会计毕业生毕业论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会计毕业生毕业论文,内容包括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完整版,本科会计毕业论文范例6篇。一、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选题失误毕业论文的选题是毕业论文的第一步,学生需要结合自己在工作单位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自

学习

数控机床论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数控机床论文,内容包括数控机床维修论文,数控机床毕业论文。在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中,保证机械加工的精度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提高数控机床的质量,二是采用误差补偿技术,本文着重从误差补偿技术进行精度提升的研究。误差补偿一般

学习

数字电路论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数字电路论文,内容包括数字电路设计及答案,数字电路设计的基础论文。1立足于教学目标,展开教学1.1知识目标熟悉布尔代数的基本定律,掌握卡诺***与公式化简法;掌握数字电路中常用的基本单元电路和典型电路构成、原理与应用;掌握

学习

矿山测量论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矿山测量论文,内容包括关于矿山测绘的论文,矿山开采论文范文。1.2矿山测量为煤矿开采工作人员生命保驾护航大部分的煤矿往往深埋在地底下面,这样就为煤矿开采工作人员增添了较大的难度。在煤矿的下面,常常由于地形的复杂多样

学习

林学专业论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林学专业论文,内容包括林学论文题目,林学方向论文。(二)实践教学体系的考核实践教学体系的考核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层次的考核。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有教师评价、实验(实践)报告评分、毕业设计答辩等形式,对教师的考核方式主要包

学习

营销论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营销论文,内容包括营销论文范文大全集,营销论文最新的案例。1.1的简述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型的、特殊的有价证券,在当今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融入到居民的消费中,它的产生、生存、发展有着一定的发展规律。是***府批准的

学习

建筑工程专业职称论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工程专业职称论文,内容包括建筑工程专业职称论文,建筑工程职称论文题目推荐。1.相关部门工作不到位。由于部分职改部门对建筑私企不够了解,就职称工作对建筑私企发展重要性认识的不充分,工作措施缺位,尤其与建筑私企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