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第1篇
陈 明 阚春红
人教版语文必修5选录了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笔者为了加深学生对“套子”的理解,在PPT中制作了“套子”的基本词义解释:1.做成一定形状、套在外面的东西;2.应酬的话;3.被子里棉絮;4.绳子绕成的活套;5.固定的格式、办法;6、美国新近发明的一种防弹的隐身战服(Ricardo)。在完成分析别里科夫形象等教学环节之后,笔者让学生在上面六个选项中作出合乎课文“套子”含义的选择。学生大多选择了第5项。笔者也就“套子”的基本词义作了简单的归纳,即“套子”分有形的和无形的。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探究讨论别里科夫这一形象的意义。话题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套子”吗?别里科夫这一形象对我们有什么现实意义?学生甲列举了很多“套子”:“如:骄傲、虚荣、嫉妒、自私、金钱、名望等,这些套子无处不在,严重束缚了我们的思想,阻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就如别里科夫的套子。”笔者就此作了个小结:学生甲列举的这些套子在我们现实中的确存在,它会产生消极的作用,危害极大。笔者话音未了,学生乙立马举手说:“老师,刚才甲同学说得不错,套子有消极的,但是也有积极的。”此时,教室寂静。师生都露出惊异的神色。这个学生的发言出乎意料,笔者在备课前未曾想到,纯属一次“课堂意外”。笔者稍作镇静,并鼓励学生乙畅所欲言。学生乙:“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制约、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思想,我们制定了规矩,比如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这些‘套子’很显然有益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难道说不是积极的吗?”教室掌声一片。学生丙也作了一些补充:“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如果有些法律法规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合理呢?我认为有一些家规、班规就不怎么合理,那就应该摒弃、废除,就修改、完善。”笔者也认为俩学生言之有理,点头赞同。于是也乘机借题发挥,来个顺水推舟,作了如下小结:“看来‘套子’真的无处不在,我们就生活在各种‘套子’中,哪将如何面对各种‘套子’?我们应该向鲁迅先生学习:拿来,不要回避,要理性、辩证对待‘套子’,要善于鉴别什么是消极的‘套子’,什么是积极的‘套子’,不可像别里科夫一样盲从、守旧,不能作茧自缚,不能落入怪‘套子’,要剔除陈旧的思想模式。但也要守规矩、懂纪律,更要勇于创新,社会才能和谐,才能可持续发展。”学生也露出了赞同的神色。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过程。”语文课堂动态的课堂,是最容易发生“意外”的课堂,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教师在备课时虽然作了一些预设,但是不可能全面预测。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新的所有细节,而在于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如何将随时发生的意外化为生成教学的契机?教师是“生态”课堂构建的引领者,所以,教师应该善于引领。第一,积极引领。特别是一些消极的意外,不能让学生信马由缰,老师要利用教学智慧和积极的“三观”正确引领。否则,就无法掌控课堂,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目标无法实现,教学任务也无法完成。这样的课堂肯定是消极的、无效的课堂,更谈不上精彩生成。第二,有效引领。创设优质的情境是有效引领的保证。“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新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良好而愉悦的氛围中,师生之间就有了一种信赖与亲近,有了一种对等的民主,有了一种无障碍的沟通。这种“顺势”的引领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热情,点燃学生思想火花,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究,从而使教学获得高效。有了优质的情境,设置有效的师生对话,生生交流,理性解读文本,强化合作交流意识,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真正的协作、分享与共进,促进教学相长。
发生课堂意外并不可怕,只要老师机智应对,以生为本,有效探究,突破预设,把握契机,语文课堂就会“出彩”,更具生命力,充满动态发展的活力。
作者单位:湖北咸宁市咸安区青龙山高级中学;湖北咸宁市咸安区青龙山高级中学。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第2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别里科夫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能力目标 学习小说中幽默讽刺手法,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旧事物的辨识能力,张扬创新个性。
教学重点:1、认识沙皇卫道者的***腐朽统治。
2、理解别里科夫的典型形象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3、品味语言的幽默讽刺性。
教学难点:1、分析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及时代意义。
2、揣摩作品的讽刺意味。
教学方法:1、读 结合背景,充分阅读课文,理解别里科夫与众不同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为更深刻的探讨其时代意义做好准备。
2、析 分析当时社会中各类人的形象特点。
3、演 面对别里科夫的死,表演出其应有的状态。
4、研 联系实际扩展丰富的社会内涵,从而获得启示。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1、整体感知,理清作者思路。
2、具体分析别里科夫生活上和思想上的套子,初步认识其性格。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过的小说,塑造了行侠仗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花和尚鲁智深;聪明敏感的千金小姐林黛玉;中举发疯的范进......形形,林林总总,都免不了打上时代的烙印。今天,我们还要学习这样一位被时代烙印了的人――别里科夫。
二、 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是19世纪俄国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优秀的短篇小说家和剧作家,一生创作了3470多篇小说,有“短篇小说之王”之称。著有《第六病室》、《带阁楼的房子》《套中人》、《姚内奇》。
三、背景介绍:
19世纪末。正处在无产阶级***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三世即位后加强了恐怖统治。
四、读课文并疏通字词: 查词典完成下列词语解释
辖制、 安然无恙、周济、讥诮、六神。
五、默读课文并思考(需要可讨论):1、在别里科夫身上有哪些有型、无形的套子?请学生发言,教师板书总结:
有型的套子
服装套:雨鞋、伞、棉大衣、表等。
行为套:摇摇头、低声说、心慌等。
环境套:卧室、床、帐子、被子等。
无形的套子
语言套: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思想套:告示、报纸、法令、常规、规矩
2、综上,可看出别里科夫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讨论并发言)
封闭,怀旧,极力维护旧秩序,胆小多疑,乐于告密,行为僵化等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 1、理解别里科夫的典型形象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2、品味语言的幽默讽刺性。
3、套子深层社会意义。
一、 回忆别里科夫的性格特点,这样一个人结局如何?明确:死去
二、一个人的逝去对于他周围的人来讲无论如何是一件大事,每个人的心中不能不有所触动,那么,面对别里科夫的死,他周围有哪些人,这些人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根据这些人的性格特点,表演出来。
周围的人:科瓦连科
华连卡
促狭鬼
全城其他人。
把学生分为四大组,每组又分两个小组,每小组六个人。四大组分别表演科瓦连科、华连卡、促狭鬼、全城其他人(选择感兴趣的一类人)。两个小组对同一人物的表现***构思,可体现创意的丰富性。强调:先总结性格,再合理创造。
组内总结-----组内编剧-----分组表演
可能有如下表现:
科瓦连科-----破除旧社会套子的先进代表和别里科夫正好相反
先是吃惊,然后大笑,不悲伤
华连卡-----活泼、开朗,不受束缚的新女性。
开始有点吃惊,有些黯然,但很快想通。
促狭鬼----敢于反抗,但又有所顾忌。
窃喜
全城其他人-----受辖制之人
庆祝,但也短暂,一切又恢复了就样子。 (美不胜收,全情投入)
三、同学们在表演时悲喜交加,喜什么?悲什么?
答:喜的是:他死了,这个人的言行与思想都是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觉维护着旧制度旧思想。
悲的是1、他死了,他套住了别人,也套死了自己,可叹!它既是受害者,也是害人者。
2,他死了,在婚姻上,他试***挣开套子,这一行为却让他失去生命,可怜!
3、他死了,不久生活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既脆弱又顽固,也体现了沙皇制度的脆弱和变本加厉,这正是黎明前的黑暗。
四、在同学们的表演中,或多或少体现除了讽刺和夸张,本文哪里体现了这一特色?
1、 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
2、将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放在一起。
3、 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
4、 含蓄的对比。
五、学生讨论:在现实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那样的“套子”?该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中的各式“套子”?同时教师总结全文。
明确:别里科夫走后,给世人留下一个“套子”的话题,这“套子”不仅过去有,现在也有,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套子。虚荣是一种套子,名望是一种套子,金钱是一种套子,考试是一种套子,升学率是一种套子……可以说“套子”无处不在。人都是社会中的人,都与别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社会为维护一种秩序,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就会制定各种各样的套子(规矩),宣传各种各样的人生观念,以制约人的行为和思想,人一生下来,似乎就要落入套子,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各种套子之中。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套子:人虽然离不开套子,但也不能完全愚昧无知地被套子套住,人应该有理性,要敢于怀疑,善于鉴别反思,跳出洞穴,破除迷信。
板书设计
科瓦连科
华连卡 别里科夫 促狭鬼
城里其他人
教学评价:
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较为流畅;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第3篇
上世纪50年代以来,《装在套子里的人》一直被选人多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而且也是许多高校中文系外国文学课重点讲授的作品之一,堪称中国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本。本文将就《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研究和教学做如下综述。
一、《装在套子里的人》研究综述
传统教学和学术研究领域对主人公别里科夫的评价几乎成为定论:别里科夫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可憎、可恶、可鄙的丑恶角色。对作品的主题概括也明显带有浓重的***治色彩:作者塑造别里科夫形象,揭露和批判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朽及其对人们思想的毒害性。诸如此类的分析和论断,往往偏于某一视角,不够完整和全面;没有遵循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规律,立足文本,发掘主人公形象的丰富意蕴和现实意义。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很多专家、学者、中学教师逐步摆脱了过去单一的批判视野,开始将作品主题阐释、艺术风格鉴赏和人物形象分析扩展到人性挖掘的角度,上升到理性思考的层面上来,教学探究和学术争鸣也富有了深度和广度,极具思想意义。
1.作品主题
通达小说主题的途径,自然不是唯一的,或从人物的角度,或从故事情节的角度,或从创作背景的角度……倘若把握得当,自可准确达到既定的目标。
王峙月从人物性格角度挖掘主题,认为别里科夫不仅是当时社会的牺牲品,还象征着那时是个吞灭一切新鲜事物的黑暗时期,塑造这个形象是对那个吃人社会提出的最为犀利的指控。宋寅展认为作者对别里科夫的描写,不止停留在他的滑稽可笑,尤其注重表现其丑恶的内心和虚弱的精神面貌,揭露沙皇专制统治外强中干的本质,具有典型的社会意义和艺术力量。刘雅琴认为契诃夫创作《装在套子里的人》等作品,“主要问题不在于小说主人公本身的价值是什么,他在国家和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是什么,而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是如何生活的”,作者敏锐地洞察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现实生活的困境,提供了一个文学家内心深处的谜题却无法开出解密的药方。
孙绍振则从作品中特殊的外貌描写和荒诞的故事情节着笔探究文本深刻的主题。他认为文章的情节构思看似荒诞,实则是作者运用了反讽的语言和戏剧性的调侃和讽刺,这样的生活事实看似匪夷所思,却暗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生活不能没有目标,只有摆脱奴性,祛除只满足于个人幸福追求的庸俗,才能获取真正的人的自由。
有些研究者则从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写作背景角度思考作品主题。吴长青认为契诃夫苦难的生活阅历与写作背景使他的作品具有了同情与怜悯的温情,独特的创作体验让他的作品立足于生命的本真,而极少带有功剩性。齐哲则认为,作品表现了作者的救世思想,作者想通过夸张的形式唤醒人们内心的善良、美好、纯真,希望人们从“套子”中走出来,永远保持思想的自由。吴秀也从作品的时代背景人手,体察到19世纪俄罗斯大***来临前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表达了自己救世的思想和意识。
尤其值得提及的是,很多学者都注重从“套子”内涵角度着笔挖掘’主题。朱冬民认为“套子”具有多重含义,“套子”隐喻的多义性使这部小说具有丰富的意蕴和深远的现实意义。季星星认为作品中“套子”具有两个层面的内涵,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沙皇俄国制度的抨击,对***势力的厌憎,对俄国未来新生活的向往等是非取向。孟红梅认为“套子”并非尽指“行为规范”,也非特指“沙俄的***统治”,它更应指社会与人本身的异化,及这种异化对人的自由本性的压制,也指人与人之间互相的束缚及人的精神上的自我束缚等。
2.艺术特色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以其思想内容的深刻和艺术技巧的精湛而享誉全球。他“扎根于俄国文学的土壤,从普希金和托尔斯泰那里借鉴朴素,从果戈理那里学习讽刺,从屠格涅夫那里体会抒情,从陀思妥耶夫斯基那里感悟到‘小人物’的悲哀”。同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又独树一帜,具有其独创的特质。很多研究者都以《装在套子里的人》为例,窥豹一斑,探究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独特的艺术特色。
尚觉民认为幽默和讽刺是契诃夫艺术创作的主要手段之一。他认为本文作者的幽默就是通过“含泪的笑”来表达的,其讽刺的形式已不单是一种艺术表现,更是一种批判和鞭挞。契诃夫笔下的幽默和讽刺融入了深广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内容。
马卫红认为本文是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完美结合的杰作。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成功运用了象征、暗示、隐喻、对比等象征主义手法,并赋予其深广的现实内容。体悟文本的象征内涵和现实背景,无疑是解读契诃夫作品深层意义的有效途径和钥匙。
张连举、周玲和季星星都通过对《装在套子里的人》《变色龙》两文的比照阅读,探究契诃夫作品的艺术特色。张连举、周玲认为作品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1)关注日常生活和平凡人物,通过描述现实生活的琐屑碎事来揭示重大的社会问题。(2)运用了简洁、凝练的写作手法,使文章结构严整匀称、情节平中见奇,人物塑造简笔传神,语言质朴含蓄。(3)采用交织对立面的手法,蕴藏着浓烈的辩证艺术。季星星的观点与张连举、周玲基本相似,需要提及的是,季星星认为作品的人物设计极具戏剧性。契诃夫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常常采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将不同性格的人物置于冲突的地位,从而使每个人物映衬得更加鲜明。
刘建中结合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孩子们》《渴睡》等作品,对其艺术特点做了较为深入、全面的探究。他认为契诃夫小说的艺术特色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客观冷静、含蓄不露;(2)寓哭于笑,悲喜结合;(3)短小精悍,简洁凝练。
与上述研究内容类似的论文还有很多,如:常戚薇的《含泪带笑的人生悲欢:果戈理和契诃夫小说中的讽刺艺术比较——以<外套)与(套中人)为例》、安春华的《从(套中人)看契诃夫创作的现代意识》、刘书萱的《契诃夫短篇小说的“简单特色”》、谷祥云的《莫泊桑与契诃夫》等等。这里不再详述。
3.人物形象
韩法良对别里科夫形象进行重新辨析,指出了他不过是精神上被沙皇***统治扭曲了的“小人物”,极端的利己主义使他不自觉地阻碍了社会变革,成为人们憎恶厌弃的反对者。钱志华、谢华南认为别里科夫仅仅是个教希腊文的小人物,一个连组织小家庭都没有力量的可怜虫,“他之所以成为畸形、怪人、可怜虫,甚至断送性命,正是这种旧制度、旧秩序,这种令人窒息的社会气氛毒害的结果”,“他是一个令人可憎又可悯的小职员的艺术形象”朱冬民认为:读别里科夫,要注意其社会性,更要注意其个性。别里科夫是一个具有“蜗牛”性格的人,他代表着保守主义:封闭、落后、自我欣赏、妄自尊大、畏惧新事物。他如此过度保护自己,结果只有让自己孤立起来,被社会所淘汰,毁灭自己。李海林认为:别里科夫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奴才,他从根本上丧失了人物本性,他思想上的套子实际上是丧失自我的表征。
刘长关注到了作品主人公“得病”的灵魂和孤独绝望的内心。他认为《装在套子里的人》写的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知识分子得病的灵魂设有被治愈的故事,作品凝聚了作者对人的生存及其本体命运的困惑和关注、迷惘和思考。别里科夫身上隐隐约约传达出作者作为现代人所体验到的生存的困惑、无奈和孤独。
朱立方将“别里科夫”和“全城人们”综合起来探究作品人物形象的内质。首先,他认为别里科夫只求安安稳稳地做定封建统治下的奴隶,完全泯灭了一个自由人的思想意识;“而别里科夫辖制全城的根源只能是小城顺民百姓们的自我精神奴役,是渗透于骨子里的奴性束缚了他们的要求与自由”。其次,他还深刻指出,全城人们自己的生活得过且过,对别人的生活冷眼旁观,别里科夫及全城人们噤若寒蝉的生活还源于他们“渗透于入骨子里的漠然”。
4.删节问题
小说原文入选人教版教材时经过了删减,删减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原文开头兽医伊凡·伊凡尼奇和中学教师布尔金展开闲聊的场景;(2)中间作者细致描写华连卡形象的段落、描写躺在棺材里的别里科夫神情的重要细节等;(3)结尾作者描写俄罗斯乡村夏夜的段落、伊凡·伊凡尼奇为布尔金的故事所感染而联想到自己身边的套子生活而展开的议论抒情部分等。研究者发现,这样的删节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作品原文结构是故事里套故事,“这种框套式结构由来已久,但契诃夫作品的框套式结构与传统的框套式结构大相径庭,他把第一叙事和第二叙事在主题上放到了平等的位置,两种叙事表达两个***的主题”。李海林认为,删掉原文,就删掉了读者与故事、与别里科夫的距离,也就“删掉”了作者;作品主题就无法上升到一种对生活的诗意憧憬,对平庸的灰色生活的嘲弄和审判的高度;就无法使小说的镜头从别里科夫身上拉开,转向俄罗斯的灰色乡村和城市。孙绍振认为教材编者并不了解契诃夫,这些语段(句)透射出了作者思想探索的焦点:生活不能没有目标,“删减这些内容把小说的思想阉割了”。朱冬民认为从叙事学的角度看,删减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往往会使中学师生很容易忽略小说的叙事结构、形象的文化意蕴、主旨的深层隐喻和象征,不利于提高学生感受和理解文本语言的能力、解读文本的能力。
刘蕾从原文中三个主要人物(布尔金、别里科夫、伊凡·伊凡尼奇)着手挖掘,探究作品深刻的意义内涵。她充分尊重小说原文结构、内容的探究成果,无疑更接近契诃夫创作这部作品时的内心世界。
二、比较有代表性的三种教法
在我视野之内,本课比较有代表性的教法主要有以下三类:
1.尊重学情,创设活动情境,实施学生问题研讨法、逐步引导教学法、专案调查探究法。
(1)学生问题研讨法。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倪成生精心设计一份学案——“阅读体验报告”,指导各学习小组展开交流;教师批阅学案后,集中学生的存疑问题,指导学生在课堂中展开讨论,阐述本组的见解。讨论交流环节中,教师明确讨论要求,师生互动,最后教师展示自己对学生问题的深入思考。7个研讨问题如下:①别里科夫怕出什么乱子?②别里科夫思想的套子是什么?他为什么怕骑自行车?③别里科夫为什么要管闲事?④别里科夫的死亡原因是什么?⑤如果没有自行车事件,别里科夫的婚事能成吗?⑥文中的“我”说,埋葬别里科夫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但谁也不愿露出愉快的表情,这是为什么?⑦别里科夫的性格是怎样的?
(2)逐步引导教学法。陈德明、刘亮生首先明确本课的教学重点:了解别里科夫形象的典型意义,了解讽刺手法的具体运用。接着展示教学步骤:阅读作品原文,了解选文删改内容;品读关键词句,解决疑难问题;运用***表理解法,探究“套子”线索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讽刺手法的运用;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感受插***中的人物形象,逐步理解“套子”内涵,思考主人公婚事失败的原因,探究别里科夫形象特征和社会意义。
(3)专案调查探究法。陈晓峰首先引入打油诗《“老掌柜”难舍芭蕉扇》,导入文本分析;然后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接着重点进行立案调查,引导学生从案发背景、现场勘查、个人档案材料、有关人士采访、结案报告等角度合作探究别里科夫的死因;最后指导学生设计墓联,拓展延伸。
2.立足文本,展开深度阅读,实施“紧贴文本”教学法、“原文选文比较”阅读法。
(1)“紧贴文本”教学法。李淑慧设计五个教学环节,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鉴赏艺术手法、探究作品主题:①读漫画,初步感知幽默讽刺手法;②揭套子,欣赏漫画式的夸张,分析别里科夫性格;③看婚姻,欣赏戏剧化的情节;④找根源,挖掘套子思想形成的原因;⑤思套子,讨论别里科夫形象的普遍意义。
(2)“原文选文比较”阅读法。郑艳主张在教学中引入教材选文删改的部分内容,与原文进行比教阅读。她主张:引入文中对华连卡的三段描写;引入原文描写别里科夫决定结婚却犹豫不决,迟迟不敢向华连卡求婚的心理状态的描写语段,还原一个立体的别里科夫形象;引入原文结尾伊凡·伊凡尼奇联想到“身边套子”展开的抒情语句和呼唤自由的语句,引导学生全面理解文本深刻的主题;引入别里科夫和华连卡坐在校长太太替他俩预定的包厢间的外貌描写以及别里科夫躺在棺材中温和、愉快、高兴的神情描写,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绝妙的讽刺艺术。
3.关注课堂生成,找准小点切入法。万安以别里科夫的“怪”为教学切口,创设了4个活动环节,每个活动环节精心设计探究问题,进行了预设教学的新尝试。这四个活动环节是:(1)研究一份奇怪的档案;(2)研究一段怪异的婚恋;(3)研究一个怪诞的死因;(4)给别里科夫拟写一个墓志铭。
三、我的两种教法
1.标题导读法。围绕课题“装在套子里的人”,我设计四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探究文本内涵:(1)探究“套子”形象特征:别里科夫的“套子”形象体现在哪些方面?作者刻画了他怎样的“套子”性格?作者是如何运用讽刺手法刻画他的“套子性格”的?(2)探究作品的“套子”形象的深层内涵:题目一“装在套子里的人”是“装”还是“被装”?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见解。(3)探究“套子”形象的典型意义: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很多,如《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小公务员之死》中的切尔维亚科夫等,他们与别里科夫的形象特征有何异同?作者塑造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有何深意?(4)探究“套子”形象的社会意义:周围人对套中人——别里科夫的态度有何异同?有人认为周围的人也是套中人,你是否认同?
课堂教学中,我从标题人手,以标题为线索编织整个课堂流程,既注重课堂的整体性,也注重各个环节的具体落实。教学过程中,我立足文本,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语言内涵,感受文中人们的“套子”形象,鉴赏作者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探究“套子”形象的典型意义和社会意义,直接触及契诃夫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救世思想,力求引导学生读懂别里科夫,真正走入契诃夫的内心世界。
2.以“学法”定“教法”。从文体特征人手,指导学生读懂经典文本,是训练学生阅读小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实施任务驱动法,并落实在三个教学环节中。第一环节,感知全文,解读主人公形象。(1)阅读课文,有哪段哪句话你最不理解?(2)本文以什么线索贯穿全文?本文分为几个部分?(3)文章从哪些方面刻画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4)作者是如何运用幽默讽刺的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的?(5)别里科夫与《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一个小公务员之死》中的切尔维亚科夫形象特征有何异同?(6)作者塑造别里科夫人物形象有何深刻用意?第二环节,品鉴故事情节:(1)作者设置“骑自行车事件”有何用意?(2)华连卡的人物形象有何特点?请结合教材删去的有关华连卡的描写段落,比照鉴赏。(3)作者塑造华连卡姐弟形象有何用意?第三环节:品析社会环境:(1)为什么周围的人被“战战兢兢”的别里科夫辖制了十五年?(2)为什么埋葬完别里科夫后,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3)文章结尾处有两段删去的内容:俄罗斯乡村夏夜的描写段落,伊凡·伊凡尼奇联想到“身边套子”展开的抒情语句。请结合全文,谈谈这两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教学实践中,我首先研透契诃夫原文,读懂文本的深层内蕴,明确教学重难点;然后设计预习学案,发动学生质疑、思考;探究过程中,集中学生质疑的重点问题,关注课堂的有效生成,引导学生着力挖掘;解读文本时,引导学生从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等角度去理解、鉴赏、探究,突出层次感;在品味文本语言深层含义的基础上,随时引入相关课程资源(如契诃夫描写“小人物”的其他作品,教材选文中删去的相关内容等),进行比较阅读,体察作者塑造人物、安排情节、描写环境的独特匠心等。一言以蔽之,只有立足文本,尊重学情,关注课堂生成,突出教学重难点,才能真正实现经典文本阅读的教学价值。
①王峙月《(套中人)之别里科夫形象特点》,《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第1期。
②宋寅展《读契诃夫的(套中人)》,《语文教学与研究》1979年第3期。
③刘雅琴《忧伤——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小人物生活》,《芒种》2012年第11期。
④孙绍振《挣不脱精神“套子”的悲喜剧——(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主题和副主题》,《语文建设》2014年第6期。
⑤吴长青《关于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另一种解读》,《名作欣赏》2005年第5期。
⑥齐哲《从(套中人)看契诃夫的救世思想》,《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6期。
⑦吴秀《契诃夫救世思想在(套中人)中的体现》,《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第4期。
朱冬民《不能删去的开头和结尾——从叙事学角度再读(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8期。
季星星《契诃夫和他的短篇小说——兼谈(变色龙)和(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学语文教学》1998年第6期。
孟红梅《人在套中无处寻——对(装在套子里的人)“套子”及主题再认识》,《语文建设》2005年第9期。
尚觉民《以“含泪的笑”再现人生——契诃夫短篇小说幽默与讽刺的艺术特色》,《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
马卫红《(套中人)与象征主义》,《辽宁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9期。
张连举、周玲《浓郁深刻的感人力量——从(套中人)和(变色龙)看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盐城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刘建中《试论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国外文学》1983年第3期。
常戚薇《含泪带笑的人生悲欢:果戈理和契诃夫小说中的讽刺艺术比较——以(外套)与(套中人)为例》,《黑龙江杂志》2009年第9期。
安春华《从(套中人)看契诃夫创作的现代意识》,《中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刘书萱《契诃夫短篇小说的“简单特色”》,《湖南农机》2012年第9期。
谷祥云《莫泊桑与契诃夫》,《阜阳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4期。
韩法良《<套中人)新辨》,《开封师大学报》1999年第3期。
钱志华、谢华南《(装在套子里的人)主题探幽》,《语文教学通讯》1985年第11期。
李海林《(装在套子里的人)删节别议》《语文学习》1990年第2期。
刘长《畸形的时代变态的灵魂——(套中人)的另一种解读》,《名作欣赏》2005年第4期。
朱立方《渗透于人骨子里的奴性与漠然——(套中人)的另一种解读》,《名作欣赏》2007年第4期。
麦迪娜·努尔买买提《契诃夫短篇小说叙事特征浅析》,《作家》2011年第9期。
刘蕾《契诃夫(套中人)的深刻意义内涵研究》,《作家》2012年第10期。
倪成生《走进别里科夫的世界——(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教学实录》,《中学语文教学》2001年第6期。
陈德明、刘亮生《<装在套子里的人)精讲导读》,《语文教学通讯》1985年第8期。
陈晓峰《巧教(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11期。
李淑慧《无人不在套子中——(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简案及思路简说》,《语文教学通讯》(A刊)2008年第7-8期。
郑艳《(装在套子里的人)选文与原文的比较阅读》,《语文建设》2008年第11期。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第4篇
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建档
理顺装备档案管理布局结构
首先做到一点、一线、两块、三面。一点即装备档案管理中心点――教育技术装备办公室;一线即从档案柜和计算机文档形成一条立体交叉档案管理线;两块即城区和乡村;三面即中学、小学、幼教,点、线、面、块各有专责。其次做到科室档案建设系统化,制定并落实了科室和中小学装备档案管理岗位责任制。
实行文件资料分类归档
把文本档案分类装盒入柜,每个档案盒都有标签,便于查找和归档。我们把文本档案分别装入30多个专用文件盒。分别设有部级、省市级装备文件夹及建室标准和仪器、设备、器材标准,包括各年度省市和本市装备工作计划和会议要点、装备总结和工作汇报、方案等。也包含一些农远装备、***书装备、小科装备、“四室”装备、历年中小学功能室建设情况等。此外,还包括一些配备统计、装备投入等资料。
除文本建档外,还实现了计算机管理。装备办电子档案分别建有15个电子文档类别,与纸质文本档案相对应,包括规划(省规划、市规划和本市装备五年规划、农远规划等)、计划(省计划、市计划和本市各年装备工作计划)、总结(省总结、市总结和本市各年装备工作总结、加试、工程项目总结等)、方案(农远方案、各功能室装备方案、会议方案、活动方案等)和全市教育自然情况及功能教室建设情况、装备配置等详细数据。现在装备办公室存有教育技术装备文档800多种1 300份,电子文档600多种1 200多份,有些资料特别珍贵。
制定严格执行档案归还制度
新来档案资料要及时归档,档案资料用后要归到原文件盒里,做到装备文本来了有专位存放,查找随手可拿,填报表准确无误。通过档案规范化管理,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带动办公室其他方面的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分类指导,加强基层中小学装备档案管理
在做好市级装备档案管理的同时,我们还通过制定装备档案目录指导检查,举办装备档案管理培训班和年终督导检查等形式,加强基层学校装备档案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在中小学校实行“三配套”管理
“三配套”即要求各学校管理队伍配套,规章制度配套,管理设施配套。仪器陈列表、实验目录、规章制度、仪器账目、资料软件、四室安全卫生、档案本身管理实现规范化。要求各校及时把新到仪器录入到长春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软件系统里,实现对全市教育技术装备的网上动态管理。“三配套”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建立,为装备档案管理提供了保障,使档案管理人员有章可循,责任明确,使榆树市装备档案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昔日的杂乱无章,计算机满桌面都是文件夹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规整、清晰的装备档案体系。
统一装备档案管理方法,做到五统一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第5篇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对于所穿着服装的个性化、风格化有了更高的需求。以插画为载体来演绎服装的视觉艺术,俨然转身成为了启动奢侈时装新价值的点金术。从而如何正确地将插画元素与服装设计相结合,需要我们仔细去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插画;服装设计;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文化的交融碰撞以及社会思潮的影响,插画的含义不仅单单局限于表现对插***本身的解释和补充,更深层次的让观赏者在准确理解表面含义的基础上得到感性认识并受到艺术的感染,从单独的解析变成传达设计师的艺术理念。为现代服装的表现增添了新的时尚元素。
1.插画在服装上应用的背景
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工业***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为19世纪出现的时装业奠定了充分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准备,服装上的服饰***案从优美、典雅、和谐的以平面化、程式化为主的古希腊服饰***案;明快安定、色彩强烈、技艺精巧的以对称大结构花卉纹样的文艺复兴时期服饰***案;浮华、俗艳绮靡、构***缜密、色彩丰富以写实花样为主的巴洛克风格服饰***案;纤细轻巧、华丽繁缛以非对称为特点的洛可可风格服饰***案到外形狭长卷曲、线条流畅柔美,内部填充各种花卉、几何***案的佩兹利***案;到取材自然、对称构***,以装饰性织物为主题纹样的莫里斯***案;到1965年伊夫圣洛朗的蒙德里安主题服饰开启的波普***案。延续传承至今,我们可以在服装的装饰上越来越多的看到夸张的卡通,幽默的logo语言,报纸印刷的版质***案,明亮多彩的涂鸦,色彩变幻的肖像拼贴等等在插画艺术形式下设计出来的现代服装。
2.对DOLCE&GABBANA品牌的插画形式的探究
2.1插画中应用的色彩
从14年春夏演绎文艺怀旧范儿的希腊女神风格,13年秋冬以“天主教廷的璀璨遗梦”为主题,13年春夏将浓郁闲适的地中海风情融入到设计,12年秋冬以西西里岛风光和巴洛克宗教传统为灵感,到12年春夏全场洋溢的亚平宁风情。DOLCE&GABBANA的服装一直都以天主教妇女身上的黑色为主,南欧的宗教色彩也只是转移在小面积的***案表现上。从08―09年开始,杜嘉班纳逐渐将插画艺术形式大量应用到创作中后,以黑白灰等中色系的色彩灵感得到了升华。从2013年秋冬至2014年春夏的时装秀场上可以看到,同样是来自多尔奇的西西里情结,却将色盘上的鲜艳之色运用的如此轻快、和谐,将源于地中海、西西里的罗曼蒂克风格尽情挥洒在服饰设计中。
从2012年春夏到2014年春夏,近几年杜嘉班纳将这种艺术形式运用到了极致。成为其秀场中的一个主题系列,甚至可以说成为了这个品牌的一种风格形象和代表。色彩上有暖色系的红橙黄、冷色系的绿蓝,有金、银灰色的点缀,有黑色为底的色彩衬托,有大小色块与插画的搭配,有与珠片、立体装饰的花朵和暗红、墨绿、蔚蓝色的宝石相组合的画面之外的色彩,它们延伸了插画的意境、升华了服装的设计主题,与其他材质的搭配使得整体服饰统一中富有变化。
2.2插画中应用的形式
插画艺术形式在DOLCE&GABBANA的应用,基本上以对称型、中心构***型、几何型、中心为主向两边拓展型这四种形式。使设计主题明确、风格突出。延续着品牌对历史,建筑、文化以及艺术领域的“临摹”与诠释,创造出更具西西里风情的妩媚性感女子装扮。浪漫的风情爬满轻盈的纱裙,耳畔腰间依旧陪伴着华丽的装饰,凸显了好似正漫步在西西里街头婀娜身姿的女孩们。
对称型,多以前中心线为轴。将***案分布于胸前两侧甚至扩大到左右袖片。构***平衡使服装端庄大气、稳重优雅,再加上大面色块的冲击和其他材质及配饰拼贴的肌理对比,在和谐中起到了装饰、强调的作用。常用于连身裙、高腰裙、套装、外套、上衣等多种款式。
中心构***型,以前身衣片为中心,用素色或单一色为底色并通过印染或珠绣等方式突出插画***案,集合了视觉中心。如胸部、腰部等醒目部位,***案面积往往随装饰部位的面积变化而变化,且在造型、色彩、工艺上表现多样化,呈现出丰富新颖的样式。构***明确、主次分明,使服装主题风格突出、简单中富有看点,这是插画形式应用于服装设计中最常用到的形式。在杜嘉班纳的设计中常见于连身裙、吊带裙、套装、外套、上衣等款式。
几何型,将插画在服装中转化为圆形、菱形等几何形态再将它以点的元素运用到服装设计中,使自然形象向抽象形象转化,就它的大小、疏密而言,可以带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就大小而言,越小的点给人感觉越强烈,越大的点越有面的感觉;就疏密而言,单个点易集中人们的视线,形成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与强调的作用,给人统一的美感,多个点给人变化丰富的美感。将插画形式作为几何点状运用于设计中,可以用点的大小、虚实、疏密表现明暗层次,主从关系。常用于连身裙、高腰裙、短裙、套装、外套、上衣等多种款式之中。
中心为主向两边拓展型,就是以一个主插画为中心根据其颜色、***案、主题表达在衣摆、领口、肩头、袖子甚至是衣服的整个其他部位都填充上与主插画相统一的色块或是***案,将中心插***延展达到满地的效果。仿佛是一张张完整的画作活灵活现的在观者的眼前跳动,秀场上让你分不清是这些精细的插画印在人身上,还是人游走在插画的迷墙中。常用于胸衣、短裤、连身裙、高腰裙、短裙、套装、外套、上衣等多种款式之中。
2.3应用在配饰中的插画表现
DOLCE&GABBANA将插画多以印花、刺绣、镶贴的方式表现在服装上。运用多种材质的肌理对比来表现。有璀璨耀眼的立体反光面料,也有哑光效果和立体廓形感的面料,有酒椰材料和玫瑰***案的夸张珠宝点睛,还有以纯手工的方式用珠子在缎面串成的宗教形象,再配合上蕾丝与薄纱,和纯色皮草,体现了杜嘉班纳的高端大气,将插画延伸到配饰便是最好的点缀。
经典的爱奥尼亚式圆柱建筑等比浓缩为高跟鞋的鞋跟,古代人像金币成了如拳击手束腰般腰封上的装饰,宙斯和阿波罗也成为腰带、鞋履以及各种配饰的灵感,覆上金线锦缎大片花朵悠悠地躺在其中的手包。流苏、串珠、甚至于有着亮丽色彩的雕刻木偶皆用于了体量感夸张的耳饰之中。彩色丝缎发带拢起了DOLCE&GABBANA女模全部的碎发,让夸张大耳环有了十足的展示空间。眼镜的色彩纹路也完美的切合了上衣的色彩,真是细节处的极致完美。西西里风情是DOLCE&GABBANA秀场永恒的主题,每一季的DOLCE&GABBANA都将西西里式的民族风融入了颇具奢华感的配饰设计之中。
3.结语与展望
插画艺术形式越来越多的被国际知名品牌Louis Vuitton、Prada、Versace、Celine、Fendi等运用到服装设计当中,无论你是否承认插画已经成为了时装业的新经济增长点。面对当代艺术风格的多元化趋势,应该不断地找出两者的结合点,并相互碰撞用服装的艺术语言来解读、推广插画,用插画的艺术行为解构、创新服装,推动中国服装自主创新与行业创新的结合,实现商业价值。(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服装学院)
参考文献:
[1] 孙玲著.霓裳羽衣――国际服饰新世界[M].上海文艺一大印刷有限公司.2008
[2] 徐静.王允著.服饰***案[M].东华大学出版社.2011
[3] 刘欣欣著.插画艺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第6篇
服饰***案设计的探讨
服饰***案设计的用途是什么呢?它在服装生产所起的作用有多大呢?人们常说“衣食住行”可见穿衣在人们日常生活时的重要。在远古的时候,人们就已经懂得用各种美丽的兽皮或各种贝类等等来装饰自己的衣服,这或许就是最早的服装服饰了吧。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便会在衣着方面考虑得更多,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人们对服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一件服装的构成,除了面料、颜色、做工等等之外,再者就是***案的装饰了,尤其是童装,***案装饰所起的作用就更大了。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标志、***案绣在胸前都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而整套服装的档次也随之提高、增色不少,最终的结果就是整套服装的价值提高了。这个例子说明装饰***案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到底如何设计整套服装的装饰***案,怎样的装饰***案才算是成功之作呢?其实说到底,服装的装饰***案就是通常人常所说的服装设计的一个组成部份,它事实上只是平面设计的一个分支,它的构成要案一定要与服装的款式、面料及颜色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不能款式走款式的路,***案走***案的路,最后只是将二者硬性的拼合上去,这样的话势必造成一件服装最终的不协调,成为一件不成功的产品,而这样的设计非但不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反而使整服装失去了它本身的价值。那么,服装服饰***案的设计该从何入手呢?首先,它一定要以服装的款式为依托,再辅之以各种设计的技法,结合市场的需求来进行。
服饰***案设计的教学应用
职业美术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事物的跟踪关注能力极为重要。通过服装***案设计的教学实践,在指导学生应用能力方面,我们在教学设置上,把服饰细分成男装、女装和童装,现对***案的应用进行举例说明。
近年来,女装***案有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如题材的多元化,包括怀旧的设计装饰性很强的设计、少数民族和民间传统设计。人类对于童年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亲近,使舒适放松成为现代人的渴望和追求柔和阳光下的水色,与大自然森林色调相配时发出缕缕的清香,变得鲜艳轻盈。对于信息高度发达的现在,地球已经小到只是一个村落,多元文化的集合正是当今世界的写照,多民族、多肤色,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的文化大拼盘。在服装的世界里没有色彩跳跃、充满对外来文化的拒绝,有的是各青春活力的***案和配色。
男装的款式应体现其阳刚之气,女装(套装、裙子等)要体现其秀美、柔顺的气韵,而童装则应着重表现出一种稚拙之气,一套童装如果辅之以各种色彩艳丽的装饰***案,那么它很有可能就不是一件成功之作,在市场中也就得不到它所应得的位置,童装的装饰设计一方面可根据它的款式,大小和男女之分,尤其是宝宝装就更为通用了,所以,在设计时,如有男女之分的款式,我们所设计的***案就应有所区别地加以发挥。现代的儿童是伴随着卡通片成长的,众所周知,与儿童相关的产品只要有了卡通的意味就会有一定的市场。现在有很多的童装企业都注意到了这至关重要的一点。如喜洋洋与灰太郎卡通形象的应用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童装的***案设计多数以具体***像为主。实际上儿童对抽象***案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我们应适当加以引导,这样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
结语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第7篇
ぃ酃丶词] 《傲蕾•一兰》;黑龙江流域;达斡尔族;萨满;原生态服饰
2010年5月,笔者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郊的哈拉新村考察,进村便见到当地标志性的人物雕像高高竖立,据说该雕像是根据电影《傲蕾•一兰》中女主角――傲蕾•一兰的形象雕塑的,突然想起童年时曾看过《傲蕾•一兰》,于是重温该片。
这是一部反映中国少数民族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片,故事发生在清代1643~1654年间,沙皇俄国入侵黑龙江流域,对当地人民施以野蛮掠夺与屠杀,达斡尔族姑娘傲蕾•一兰,联合鄂温克、赫哲族等少数民族人民共同抗敌,彰显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该片成功塑造了傲蕾•一兰这一英雄形象,并以她的姓名命名,傲蕾是名字,达斡尔语是“山”的意思,一兰是部落名称,又名“依兰”,即现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傲蕾•一兰,即“依兰部落的傲蕾”之意。
影片所展现的黑龙江流域,并非贫瘠的“亘古荒原”,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蕴藏着极其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鱼类资源及森林资源。“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形象描绘出其丰饶景象。在这片神奇黑土地上生活的达斡尔族、鄂温克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形成了以狩猎、渔猎、游牧和农耕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黑龙江流域各少数民族人民已完全融入自然怀抱,视己为自然之子,渴望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并信仰原始宗教――萨满教,崇拜自然万物。各民族人民把对大自然的崇拜、依赖、期盼等原生态民俗信仰都通过服饰表现了出来,创造出独特的原生态服饰。这里的原生态是指自然界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其特征是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片中三个少数民族的日常服饰及萨满服饰都充分显现出这种原生态特色。
《傲蕾•一兰》中ず诹江流域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日常服饰
达斡尔族是契丹人后裔, “达斡尔”意为“开拓者”。鄂温克族,其族名意为居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因为饲养驯鹿,又被称为使用驯鹿的鄂温克人 。曾为“东方雄族”的赫哲族,是黑龙江流域原始群团之一。赫哲,意为居住在东方及江下游的人们。黑龙江流域的气候条件和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在三个少数民族服饰上均留下了浓重的印痕,其服饰就地取材,因此创造了人类以兽皮、鱼皮及桦树皮为材料的原生态服饰。
(一)兽皮服饰
片中傲蕾•一兰所戴的狍头皮帽,栩栩如生,很有特色。狍头皮帽是将狍子头皮连角整个剥下来熟制后制成的,帽子毛朝外,双耳、双犄角耸立,并用黑白色布或玻璃球做眼睛。狍头皮帽的产生与原始狩猎有关,猎人打猎时,戴上狍头皮帽,将兽皮毛朝外披在身上,伪装成野生狍子模样接近野生动物。狍头皮帽在鄂温克和赫哲人中也普遍流行,极富传奇色彩。
达斡尔人的兽皮服饰,多用狍皮制成。狍子是黑龙江流域数量最多的一种食草动物,其皮可制作皮衣、皮裤、皮套裤、皮坎肩、皮帽、皮靴、皮手套等。达斡尔人的皮衣宽大厚重,多为右衽袍服。男子袍服的狍皮光面朝外,其衣领、袖口处镶细毛皮,袍前下摆中间开衩,便于骑马,男子束腰带,脚穿绣花皮靴。男子兽皮服饰分为狩猎皮袍、务农皮袍等不同类型。除狍头皮帽外,男子还戴狐狸、水獭、貂、猞猁等动物皮毛做的帽子。片中的女子冬季服饰以皮袍、皮裤、软皮靴为主,女袍较长且装饰位置有别于男袍,其左下摆开衩,并补绣黑皮剪花,既美观又可防开衩处破裂。皮手套有三种形式,其中套袖手闷,由筒式套袖和手闷组成,套袖用狍腿皮制作。手闷的四指尖端呈半圆形,拇指上装饰着鹿头***案,在拇指上端横开一个口,手可伸出,便于劳动;另一种五指手套,用狍子短毛皮制成,狐狸皮镶边,五指上补绣指甲、关节***案;还有一种儿童狍皮手闷子,用皮条连接两只手闷,以防丢失。
鄂温克人的兽皮服饰多以马鹿、驯鹿、袍皮、罕皮制作,其中鹿皮最多。女子服饰中,鹿皮束腰对襟长袍最有特色,在长袍的大翻领、紧袖口边及裙下摆处都镶着红、蓝、白色条饰。长筒软底靴上饰以蓝色为主的云卷纹及鹿角***案。鄂温克人的皮制背带式挎包,粗犷而雅致,其长方形包上有蓝色镶边装饰的皮制复盖,上面补绣以红色为主的对称***案,底边垂皮条穗饰。
赫哲人在清代一直沿袭着夏用鱼皮衣、冬穿兽皮装的习俗,兽皮中的狍皮、鹿皮、狗皮等都有应用。男子穿动物毛皮缝制的长袍,衣襟宽大,袖口适中。下穿长裤,寒冬时长裤外套裤管肥大的狍皮套裤。男装下摆多镶黑色云纹装饰,赫哲人崇敬黑龙江乌黑的水色,因此,服饰中多用黑色。
黑龙江流域各少数民族的兽皮服饰,充分体现出古朴稚拙、粗犷豪迈的原生态服饰情致。
(二)鱼皮服饰
影片中赫哲人总是伴着渔船、渔网出现在江边,因为捕鱼是其主要谋生手段,赫哲族服饰用料仍就地取材以鱼皮为主,故有“鱼皮部”之称。赫哲人以大马哈鱼、鲤鱼、鲢鱼等鱼皮为原料,通过熟皮工艺使鱼皮变柔软,数张鱼皮拼剪后用鱼皮线缝合,便制成了长衣、套裤、}B、帽子等鱼皮服饰。
女子穿鱼皮长衣,很似旗袍,其腰身窄、底摆呈扇形,袖管短宽。长衣的领口、袖口、衣襟、裙摆上分别用补花等手法饰以鱼皮、鹿皮***案,形成别具一格的浅浮雕效果,并用染色的皮、布镶边。冬季戴瓜皮状鱼皮帽,帽顶用兽尾或羽毛装饰,两侧有帽耳,内缝紫貂皮,帽下连着绣花披风。柔软的鱼皮五指手套多为土黄色,手背绣云纹***案。女子爱戴由鱼骨、鱼刺磨成的佩饰,展现出北方渔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
男子亦戴绣花鱼皮帽,穿大襟长袍,并用鲶鱼骨纽装饰。男女都穿鱼皮}B鞋,像半筒靴,包括}B身、面、三部分,其鞋帮和鞋底是用整块鱼皮做成的,并用鱼皮条做带子。冬季在}B内蓄些乌拉草或套上狍皮袜头,深受赫哲人喜爱。
赫哲族鱼皮服饰中,***案纹样具有很强的原生态特色,如鱼皮自身的鱼鳞形***案,保持着天然鱼鳞痕迹,清新自然、风格独特。受自然现象启发产生的抽象纹样,如太阳纹、月牙纹、星纹、云纹等;受水波启发的水波纹,几乎均为“S”形***案,是典型的赫哲波型纹饰。还有源于黑龙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的旋涡纹及受渔网启发的网纹等,浸润着浓厚的渔业文化气息。
赫哲族鱼皮服饰不但古朴美观、轻便耐磨、防水抗寒,而且用布能做的服饰,赫哲人用鱼皮都能做,可见“鱼皮部”名不虚传。
(三)桦树皮服饰
黑龙江流域桦树丛生,这里的人民接受了大自然的给予,使桦树皮变成了桦树皮帽、桦树皮鞋和桦树皮针线盒等 。《傲蕾•一兰》中,人们夏天戴的桦树皮帽呈锥形,似斗笠,帽面装饰花纹,十分美观。桦树皮帽的制作方法是将桦树皮卷成锥形,用麻线缝好,用桦树皮制成帽箍放于帽内,帽檐内外用桦树皮贴边,在接缝处涂些松脂,既避雨又遮阳。
鄂温克族是使用鹿纹装饰最多的民族,桦树皮服饰的装饰纹样多以鹿角纹、鹿头纹为主,装饰技法多以压花、刻花、画花、点刺花和拼贴为主。
赫哲族桦树皮帽的帽檐上刻有云纹、花纹、水纹、鱼纹及鹿纹等,轻巧美观。
达斡尔族的桦树皮帽的装饰手法中,镂刻纹和绘画纹是其他民族没有的,是一种艺术创新。原生态桦树皮服饰表现出狩猎民族的纯真情趣,装饰风格粗犷豪放。
从《傲蕾•一兰》中我们看到,由于各族首领向王朝进贡,皇室以布匹、绸缎等作为回赏。清代后,布匹开始输入三姓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并逐渐普及到民间。因此,片中黑龙江流域的少数民族已开始接受穿着布制服饰了,条件好的人甚至可以穿丝绸服饰了。
《傲蕾•一兰》中拉杜儿•西窝土的原生态萨满服饰
萨满教是以万物有灵信仰为基础的原始宗教,萨满是人扮的神,传递神灵旨意,沟通人间与鬼神世界的联系。正如影片中沙皇远征***队长――叶•哈巴罗夫所说:“萨满是本地土著的神权代表,他负责传递神的意志,谁也不敢违抗。”片中,在雅克萨,鄂温克萨满拉杜儿•西窝土声讨侵略者时说:“我们信奉萨满教的神是实实在在的,是天地、风雨、雷电、高山、大河。”侵略者叶•哈巴罗夫说:“我们让你当总萨满,连你的法衣也给你换成用红色锦缎做的袍子。”萨满答道:“不,为什么要穿你们的红袍子,这块土地跟你们沙皇毫不相干。”这里提到的法衣即萨满服饰,在进行祭祀等活动时,萨满要穿着最能显示本民族神灵崇拜的萨满服饰,包括:神帽、神衣、神马甲、神裙等。
从拉杜儿•西窝土的萨满服饰中,明显看出自然崇拜的痕迹,是古老的崇拜天地、大河、高山、树木、雷电等意识的再现。如在萨满神帽、神衣袖、神裙上都挂有红、黄、蓝等色布条,象征着彩虹,萨满神灵附体时,便由这条彩虹通向天空。在萨满服饰上,还悬挂有日、月、星辰及雷神装饰,如蓝色马甲背后,有一公一母的雷神装饰,雷神本是灾神,但人们渴望其能变成善神而加以崇拜。马甲后背上边绣有红色圆形日神和黄色弯月形月神,下边悬挂五面铜镜,中间的大铜镜为太阳神,在太阳神铜镜的四角各挂一面小铜镜,代表四方神。原始狩猎时期人们对日夜交替、时辰变化都是依据日月星辰变化来掌握的,萨满服饰表现出以大自然中天体为内容的原生态民俗信仰文化。在鄂温克萨满服饰中,以山石树木为内容的大自然崇拜也有所反映,如裙腰及裙带条上,绣有山石树木河流等***案,其中绣的“托若”树,即白桦树,代表宇宙树。
在鹿皮制作的鄂温克萨满服饰中,依然可见***腾崇拜内容,服饰镶挂着各类兽禽***案及其骨、羽,如仿鹿的骨骼、皮毛、血脉等形体结构制作的装饰,是萨满教灵魂观的表现。帽顶铜制的两只鹿角,代表神灵与鬼相斗,鹿角杈数的多少是萨满等级的象征,这种原始鹿***腾风格的萨满服饰与原始狩猎关系密切,因野生动物是狩猎者衣食的主要来源,形成了人们对动物的崇敬、恐惧等意识,从而产生了***腾崇拜,重近百斤的萨满服饰,充满了原生态神秘色彩。
萨满服饰绝非简单的日常装,而是原生态宗教服饰,其中任何物件都与萨满教观念融为一体。由于各民族信仰萨满教的背景不同,萨满服饰略有差别。
由于达斡尔族有语言而无文字,其民族史只靠口口相传,因此傲蕾•一兰这一人物是否存在无从考证,但她就是历史上抵抗沙俄入侵的达斡尔族女英雄的一个缩影。这部由上海电影制片厂1979年摄制的影片,不但丰富了我国少数民族电影,更为重要的是为人们再现了17世纪中叶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独特的服饰,影片中如此丰富且多姿多彩的原生态服饰,真实得让人有返璞归真之感。该片能获得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其服装设计师功不可没。
[参考文献]
[1] 李延芝.富饶神奇的黑龙江[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2] 鄂晓楠, 鄂•苏日台.原生态民俗信仰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