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和管理10篇

经营和管理篇1

媒介经营与管理作为新闻传播学教育领域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发展迅速,由研究生教育(由于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培养定位不同,本文并未将其纳入分析范围。)向本科教育扩散,并在本科教育中形成了以部(省)属高校为主、以***学院、民办高校为辅的三个主要办学层次。目前,本科开设媒介经营与管理专业(方向)的各类院校约二十所(见表1)。(本文将部分称为公共媒体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的院校纳入统计范围。)

面对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现实,在媒介经营与管理的专业教学中,我们如何才能避免新闻与商学“两张皮”?以何种模式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媒介微观领域的经营人才?就此问题,笔者到相关媒体进行了调研。目前,学界与业界都意识到了新闻学的理论教学与实践需求之间的脱节。2005年人民网上甚至出现了“新闻学博士不会写消息”的争论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这一现实。作为新闻与传播学的主流专业尚且如此,对新兴发展的媒介经营与管理专业而言,更应提早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培养传媒产业需要的人才,使专业具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从目前开办媒介经营与管理方向的院校来看,人才培养均定位为实用型,课程结构以“新闻+商学”为主,结合新闻传播学的学科特征,借鉴相关院校的办学经验,笔者尝试构建“四结合式”实践教学体系,以实践教学作为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突破口,逐步形成符合媒介经营与管理专业特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围绕实用型人才培养定位,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构建“四结合式”实践教学体系,有效促进学习迁移,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

1、实践教学有利于解决传媒产业需求的多变性与媒介经营管理类课程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

传媒产业的发展在制度与技术的双重驱动下迅猛变化,呈现出多变性的特征,而构成高等教育基础的课程又需要维持相对的系统性与稳定性。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无论是布鲁纳(J.S.Bruner)的结构主义课程论、瓦根舍因(Wagenschein,M.)的范例方式课程论及赞科夫(Bahkob,J.B.)的发展主义课程论,都强调课程的基本性、基础性,主张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概念,把规律性的知识教给学生。作为媒介经营与管理专业中的课程,也应符合课程的基本规律。强调课程的基础性、系统性,就会使得课程本身与迅猛变化的现实之间存在着客观的差距。如何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来缩小差距?

媒介经营与管理作为实践性强的专业,可以以实践教学作为突破口。在实践教学中,通过与传媒产业运作流程中不同环节、不同层面、不同接触点进行合理的融合,使传媒需求成为推动课程内容变革的原动力,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解决传媒产业需求的多变性与媒介经营管理类课程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使培养的人才的综合知识结构符合传媒产业发展要求。

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在知识的点一线一面一网的学习进程中,与之对应地构建实践教学的点一线一面——网,使实践教学能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习迁移,让学生学会学习。

高校教学的过程,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的理解,知识概念分类如下(见***1):

资料来源:***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06页。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J.R.Anderson)把个体知识分为两类:

一类为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这类知识一般通过记忆获得,因此也称为记忆性,知识。这类知识是静态的,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如教学大纲中的知识点、课程中的知识主线、多门课程综合构成的知识面。

一类为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程序性知识与实践操作密切联系,因而具有动态的性质。梅耶(R.E.Mayer)程序性知识包含策略性知识,即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是关于如何使用陈述性知识和智慧技能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性方法。对于媒介经营与管理专业而言,即要通过理论教学的点、线、面传授给学生专业的概念、原理等陈述性知识,同时,还要通过实践教学传授给学生程序性知识,即认知策略和心智技能,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使知识网络化,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高等教育知识传授的规律要求既要传授陈述性知识,又要传授程序性知识。因此,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也应遵循基本的路径:其一是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实践教学的基本路径(见***2),将实践教学作为高级阶段,以强化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其二是知识点——知识线——知识面——知识网的基本路径,在点线面网的循序渐进中。使学生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逐渐深入到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给学生提供自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融合的机会。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3、“四结合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见***3)。

(1)、点式结合。就具体的知识点,请媒体一线的记者、编辑、经营、管理人员给学生授课,让学生感受来自传媒一线的实践信息。目前,各院校纷纷开展了类似活动。但还并未将此规范化。考虑到媒体一线工作人员工作繁忙的实际情况,一般难以承担整门课程的系统教学,而只能就具体的知识点进行讲座式教学,因此,可选取课程教学中若干知识点进行点式结合,并将此类教学形式常规化、规范化,使学生从知识点中感受业界的发展动态。

(2)、线式结合——实践课程结合。

将理论知识在实践课程中进行结合。以课程为主线串起知识点。如湖北经济学院的培养方案中,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论两门课程的基础上加入了采写编评一体化实践课程;在媒介经营管理学、媒介经济学两门课程的基础上,加入媒介营销实践课程。这两门课程的实践学时与理论学时之比为2:1。通过这两门课程与媒体、相关部门合作,深入到媒体实际运营环节中去,寻找即适合教学需要,又满足媒体要求的关键点,如承办某个专题、某个专版、某个主题营销活动,以项目运作的形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3)、面式结合——基地实习结合。

与基地实习的结合,让学生跳出校园,从面上了解业界的现实需求,激活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进行融合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了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大多数院校均在各类媒体及文化传播类公司建立了实习基地。在实习基地中。学生将有较长时间深入媒体、公司,了解传媒一线的实际工作流程及规律。不同于编辑部门的“师傅带徒弟“式的实习模式,媒介经营与管理的学生实习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模式,是困扰学界与业界的共同问题。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认为可以以专题式调研为突破口,学生去实习之前,先行确立实习主题,如发行问题、收视率问题、节目交换问题等,以此激发学习动机,带着问题在实践中去寻找答案。

(4)网式结合——业务结合。

与承接外包业务的结合,让学生在面向市场的业务项目中自主地提升学习能力,将所接受的知识从点、线、面向网络状发展,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在实际运用中融会贯通,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通过循序渐进的“四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经营和管理篇2

影响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因素,一是外部环境因素,包括银行卡的受理环境和社会信用环境,二是监督管理因素。这里主要探讨影响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内外部监督管理问题。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商业银行的内部经营机制;二是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制度;三是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卡业务的监管;四是银行卡业务参与各方的协作关系。这四个方面既涉及到银行卡业务经营主体的管理能力,也涉及到了银行卡业务外部监管者的监管水平。

商业银行要完善银行卡经营管理机制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银行卡经营管理机制问题主要表现在经营管理模式和银行卡的卡种构成两个方面。

从发达国家(地区)的银行卡发展历史来看,在发卡机构的内部运营机制上,核算***、管理集中的利润中心化运作模式是一种普遍采用、行之有效的银行卡业务经营管理模式,这种经营管理模式推动了银行卡业务在发达国家的迅速发展。例如,美国花旗银行在全球信用卡发行量已达1亿张,银行卡收益占其纯利润的1/3。在香港,据估算,信用卡为香港各发卡银行创造的年收入总额达70多亿港元。而我国各商业银行大都采用分散式的管理方式,造成发卡机构众多,计算机系统、发卡、打卡等设备分散投入。截至2001年底,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发卡机构就达991个。再加上财务上统收统支,不严格核算成本和收益,促使一些商业银行片面追求发卡规模,造成重复投入大、资源利用率低,加大了经营成本,而且不利于开展统一的市场拓展、风险控制和客户服务。

从发达国家(地区)银行卡发展经验看,借记卡只是银行为满足部分客户需求的辅产品,具有循环透支功能的贷记卡才是赢利的主导产品,是银行卡业务收益的主要增长点,也是商业银行竞争优质客户的重要工具。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卡种构成基本以借记卡为主,准贷记卡占比很低,贷记卡仍处于发展初期。另外,在已发行的银行卡中,存在大量的睡眠卡和低效卡,银行卡业务资源浪费严重。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发展缓慢,使银行卡对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有限。

因此,商业银行要采取切实措施,对现有银行卡经营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借鉴国际同业的先进经验,实行集约化经营,完善卡种结构,充分发挥银行卡业务的利润中心的作用。

商业银行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制度

银行卡业务涉及发卡行、受理行、持卡人和商户等多方参与者,业务运营涉及储蓄、结算、信贷等诸多领域,涉及面广,技术含量高,集多功能于一体,风险较大。银行业务的主要风险例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操作风险都包括于其中,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则尤其突出。

在过去的十年里,万事达卡和维萨卡国际组织收到的信用卡犯罪损失报告一直呈逐年上升趋势。当前我国银行卡绝大多数是借记卡,银行对银行卡业务的风险缺乏深入的认识。我国的银行卡业务同时存在着无序竞争、不规则运作以及发卡机构内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这都将成为产生银行卡风险损失的漏洞。我们必须借鉴国际银行卡业的发展经验,未雨绸缪,改善和加强银行卡业务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内控机制。银行应根据银行卡卡种的属性、业务种类及其风险特点制定相应的业务规章制度,规范各类银行卡的资信审查、开户、授信/发卡和受理等操作程序,从制度上明确发卡行、受理行、持卡人和商家之间的责任与义务,实行谨慎会计原则,建立合理的成本核算体系,科学地设置组织架构和管理程序,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

其次,各商业银行要将银行卡业务的风险管理纳入银行统一的风险管理体系之中。银行卡是银行向客户提供传统的存、贷、汇业务的便捷渠道,扩大了银行的服务功能,提高了服务质量,但并没有改变业务的风险性质,风险可能还会更大,更不好控制。银行不能将通过银行卡开办的各项业务与通过其他方式开办的各项业务在风险控制上分割开来,要实现集中统一控制和管理。各商业银行要加强对客户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建立集中统一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强化对风险易发、高发环节的管理,逐步实现业务风险的集中控制。同时,要注意提高银行系统共同防范风险的能力,尽快实现各类客户信息,特别是不良客户信息的共享,利用银行卡业务联合的优势,共同防范各种可能发生的银行卡经营风险。

最后,要加强对银行卡业务的内部审计。银行要把对银行卡业务的审计工作纳入到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整体计划之中,对银行卡业务的操作程序、运行成本、经济效益、技术安全保障等进行全面审计,并切实解决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人民银行要对银行卡业务实施有效的监管

1.提高银行卡业务市场准入效率,鼓励银行卡业务创新。目前,人民银行对银行卡业务实行的是以审批制为主、备案制为辅的准入制度,准入工作主要集中在总行,市场准入工作相对较严。

银行卡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它逐渐成为银行业的主导产品。该业务自诞生以来,就以服务功能不断推陈出新见长,这就要求监管者跟踪市场,多思考新问题,多研究新发展变化,避免出现因监管能力不足而阻碍银行卡业务发展的问题。

进一步简化银行卡业务市场准入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尽量避免层层审批。改革银行卡业务市场准入制度,将以审批制为主、备案制为辅的准入制度逐渐过渡到以备案制为主、审批制为辅的准入制度,对部分卡种还可以实行事后或事前报告制度。突出市场准入工作重点,将审点放在风险较大的银行卡,例如具有透支功能的信用卡业务方面,从而提高市场准入效率。鼓励商业银行进行积极的金融创新,改革银行卡经营管理体制,

设计出有利于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先进模式,鼓励商业银行根据市场需要和管理能力开发新的功能和新的卡种。同时,要严格银行卡业务市场准入标准,对发卡人资格严格审定。

2.改善和加强对银行卡业务的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测。我国银行卡业务起步于1985年,经过17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成为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2年第一季度,按法人统计,全国共有发卡金融机构近60家,发行各类银行卡4.1亿张,其中借记卡3.84亿张;银行卡账户人民币存款余额4691亿元,外汇存款余额25亿美元;银行卡人民币账户消费信用20亿元,外汇账户1514万美元。可以预见,今后几年内,随着中国银联服务的逐步到位和银行卡的联网通用,银行卡业务在我国将会获得长足发展,会进一步渗透到广大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而且,随着外资银行、国际信用卡机构逐渐进入我国银行卡发卡市场,我国银行卡市场将呈现竞争活跃、蓬勃发展的局面。但同时风险也会增大。因此,人民银行在今后的现场检查中,应逐渐加大对银行卡业务检查的比重,将银行卡以及以银行卡为载体发生的业务统一纳入现场检查的范畴内,纳入统一的风险分析和评估框架中,从业务、技术和信息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同时,人民银行应进一步加强对银行业务的非现场监测,及时了解银行卡业务的发展动态,分析银行卡业务存在的风险和问题,防患于未然。

3.完善银行卡业务的监管法规框架。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了《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目前在银行卡业务管理方面的主要监管规章,但该规章法律层次不够,也存在许多操作方面的问题。目前,人民银行牵头起草的《银行卡条例》的草拟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银行卡条例》的出台,将确立银行卡发展和监管的基本法规框架。该条例出台后,我们还要进一步修改《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并针对银行卡业务的具体环节制定相应的业务规章制度,形成系统的银行卡法律框架,维护银行卡业务在我国的稳健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市场准入监管还是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督,人民银行对银行卡业务的监管,应坚持积极审慎的监管原则,既要求发展、求利润,又要保证质量和减少风险。

经营和管理篇3

关键词:林业;分类经营管理;对策

森林分类经营最早产生于18世纪的欧洲,在当时的森林经营管理(森林经理)的理论中,就明确提出了组织森林分类经营的理论,并在具体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把全球相互连接的、具有相同经营方向和方式的“森林块”化为森业的经营区;而把地域上不相连接,但在森林经营目的、方向、方式以及经营周期相同的小班,组织成森林经营类型(例如用材、防火、水源、涵养、特种目的森林经营类型等),把这些不同的森林经营方式与不同的类型,组成完整的森林经营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直到目前,我国的森林分类经营的方式,仍在原则上恪守这些模式。因此,森林分类经营的管理工作,要在森林分类经营的方式管理上,抓细抓全抓实抓准,务求逐类逐层落实到实处。

一、森林分类经营管理的***策和经营体制问题

在新时期和新形势的要求下,国家林业建设的目标是建立相对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想要达到国家林业建设的战略目标,就必须根据森林的不同功能和类型,实施分类经营、分区突破以及总体推进的发展战略思想。分类经营是林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新时期战略的基础和核心。林业分类经营直接影响到林业发展的方向,影响到林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影响到国家可持续发展经济利益。国家和地方的***策和法规是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管理的保障,经营体制改革是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管理的基本措施。但是目前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如下问题必须研究解决。

1.1没有把握住森林分类经营管理的核心,个别地方存在不进行区划界定的现象,只进行了分类规划,公益林没有做到落实到具体山头地块,老百姓没有知情权,也没有经营者的认可,甚至没有现场签定界定书,工作没有落到实处。

1.2对商品林则实施了放宽***策,这就和现行的体制相矛盾。干部群众拥护森林分类经营管理,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公益林可以得到补偿,其次是在管严公益林的同时,却放宽了商品林的经营税收***策,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这种改革思路还没有完全实现。

1.3森林分类经营管理体制尚不完善,我国的林业经营一直以来担负着两大基本任务: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民生活提供木质产品及其它林产品;改善国民生存环境。但事实上,我国林业一直奉行以木材生产为中心,重采轻造、集中过度采伐的林业经营模式。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管理就必须首先进行森林的分类管理。但在目前的实践中尚有未完善的林业分类经营管理办法。而统一高度管理体制之下,同样的体制、同样的模式去经营建设,带来的问题也很多。

二、森林分类经营管理相关对策和建议

2.1尽快制订和完善***策法规

森林分类经营管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各种***策及相关法规还不十分完善,都处在积极探索之中。建议国家林业局尽快出台林业分类经营***策和法规,各级地方***府再根据国家有关林业分类经营的法规法律,制订出适合本地区的相关***策,使林业分类经营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2.2成立公益林、商品林管理机构,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管理

建立与分类经营相适应的林业管理制度,把公益林建设纳入***府的行为范畴,做到事业化管理,建议国家林业局成立专门的公益林管理中心,统一组织公益林建设,把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天然林保护等公益林建设统一纳入其管理范围,避免重复建设。

2.3改进在分类经营下对森林的经营方式

根据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经营的不同要求以及特点,要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和经营方法。对于商品林建设,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标,根据市场的需求,采用高投人(包括高科技的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三高”模式的集约化经营。尤其要调整商品林布局和结构,满足社会、经济对林产品的需求。

2.4适度的调整林产品税费

林产品中尤其是商品木材在上缴税费方面,存在负担过重的问题,各省市反映比较普遍,林农和林区的干部们意见都很大,其他地方性附加税比例也很高,这样高的税收不利于林业的发展。建议适当的调低农林特产税及其它税费征收比例,让利于民,促进森林资源的有效发展。

三、结语

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工作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不应当只是林业职工的责任,应当全***、全民齐动员。改造生态环境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决不是林业职工自己可以管理好的,必须全民各行业一起动员起来协同林业共同对三大类型经营区进行管理、保护。另外,森林分类经营是项新生事物,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森林分类经营管理的重要性,以便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经营和管理篇4

一、热电厂经营管理现状分析

1.不具备经营管理的意识。

由于热电厂长时间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电厂管理人员对经营管理了解的还不是很透彻。只注重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没有重视到实际的经济收益,更没有给予成本核算一定的关注。电厂员工的思想认识依然还停在原来传统的经济模式上。只要生产就能获得经济利益,不会考虑热电厂投入产出的实际比例。由于管理人员对经营管理意识不强,致使电厂管理不上去,出现能源浪费现象,实际投入比产出高出很多。而现代电厂经营理念则是少投入、高产出的模式,一旦员工积极性缺少,就会导致电厂生产效率不高,造成电能供应不稳定现象出现。

2.经营管理体系的不完善。

热电厂由于没有健全的管理体系,致使只有在热电厂发生问题时才进行解决,而不会对电能生产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管理,过度的重视电厂实际产出和经济收益,忽视了对热电厂生产成本的有效管理,过于侧重事后反馈以及生产期间的管理,导致管理水平长时间得不到提升,电厂的工作效率低下等。

3.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

部分热电厂的管理水平不高,管理也相对较为混乱,专业技术性人才缺少,满足不了现阶段热电厂的发展。相关工作人员的的专业素质水平较低,大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只是凭借自身经验来进行工作,由于技术水平较差,电力生产队伍不稳定,相对培训难度也在不断提升,这些问题都影响了热电厂未来健康的发展。

4.生产设备的老化。

因为热电厂长时间过于重视电能的生产,成本的投入出现严重的不足。部分电厂的生产技术较为落后,生产设备、线路的老化都制约了电厂的实际发展,同时安全生产系数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由于生产工艺不具备先进性,机械设备老化程度高,没有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致使生产工人的安全得不到保证,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给电厂和个人都造成很大的影响。

5.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

想要在电力生产过程提高电能产出量,就要使用先进的监控平台以及通信渠道,因此,没有完善、规范的信息管理系统,就不能使电力生产得到保证,并且,热电厂生产数据、设备实际的运行情况、日常维护、相关文件的传达,都是要通过信息系统来进一步完成的,因此,信息系统的不完善也会造成热电厂发展受到阻碍。

二、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1.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明确管理中的不足。

随着电力行业经营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热电厂首先就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经营管理上的不足,需要对其管理机制进行逐步完善和健全。通过对自身管理情况的有效掌握,进一步提升热电厂管理的水平,达到提高综合管理的目的。因此热电厂就要充分结合未来发展对管理手段进行改革,提升相应的管理力度,并对管理内容进行更新,避免因制度不完善而带来不必要的隐患。

2.以人为本进行管理创新分析。

目前热电厂在管理创新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以人为本。分析人力资源的管理要求和创新能力,尊重电力工作人员的自主意识,促使电力工作人员能够站在企业发展角度进行岗位开发工作,并激发工作人员的创新精神、激励企业建立约束机制,提高员工的自我奉献精神。同时,还关注企业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站在工作人员的立场解决其较为关注的问题。将人性化管理作为管理基础,将制度化管理作为管理核心,促使电力企业实现科学管理,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3.以制度创新增强企业的经营管理。

想要制定和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体系,就要具备一套健全的分析方案,通过对企业内部管理成本条件进行分析、对外部影响因素及电力市场环境的考虑,明确电力企业的成本地位,可以对企业的外部特点和内部优势进行利用,明确企业将会面临的问题,这样企业就可以确定成本管理的内容,还可以制定相应的战略措施。例如:对价值链及优势进行分析,努力做到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进行准确预算。管理理念是引导企业正常运行发展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企业思维方式上,也是电厂进行管理的核心和灵魂。电厂想要在行业竞争中得到健康的发展,就一定要在管理理念上进行创新,打破原有管理模式上的不足,提升管理经营水平,进而保证热电厂电能生产的质量。尤其是电厂的管理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要真正提升自身素质,提升其技术水平,保证电力的安全生产,确保电厂能够长远健康的发展。

4.做好文化管理工作。

电力企业文化具备的约束功能、凝聚功能、导向功能等,是电力企业重要的战略实施手段,因此,国有热电厂企业应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这就需要对文化管理加强重视,构建具备***特点的企业文化。但是企业文化现在变革较为缓慢,企业战略实施受到制约,所以,企业文化一定要适应企业战略发展要求。首先,一定要制定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结合战略和文化进行管理,以促进生产力的提高,激发员工进行创新,这样企业文化才能够有明确的建设方向,最终实现最大化利润。

5.注重人才引进工作。

人才是保证电力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能够直接影响电力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而热电厂也需要不断的引进人才,推动电厂未来健康的发展。因此就要真正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注重人才引进的工作,定期对人才进行培训,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还要实行相应的奖励制度,带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尽可能的挖掘人才的潜力,更好的为电厂进行服务。此外,重视安全管理技术。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是保证电厂正常运行的关键,因此在安全技术管理方面要不断加强,进最大可能的避免安全事故法发生,降低电厂直接经济损失。

三、结语

经营和管理篇5

一、企业道德的含义及其管理效能

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经济实体,在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不仅会形成其独特的指导思想、价值观念、经营哲学、文化传统,还会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职业道德规范,以此获得自身的完善与发展。社会主义企业也不例外。

企业道德亦称企业职业道德。它是由企业自身的特征所决定的,在社会道德影响下形成的,用以调节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职工等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既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企业行为中的具体体现。

企业道德是伴随企业的产生和发展而自然形成的一种深刻影响企业的管理力量,而且它比纯粹的经济手段、行***手段乃至法律手段的作用更广泛、更深刻和持久。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以纯经济的眼光来组织、管理企业的经营活动,很难达到理想的经济目标,即使达到了,也是暂时的。因此,在***策的制定和方案的实施中,都必须体现某种价值观念和道德原则。这不仅表明企业职业道德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而且也证明它发挥着其它手段不可替代的管理效能,这种效能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企业道德能唤起和激励全体员工的职业热情,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最佳目的。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目标,只有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才能切实保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道德不仅仅反映而且发挥着自身的各种功能,去积极辅佐企业的经营发展,因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无疑会增加社会财富,促进社会发展,而这正是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之一。这就必须通过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强化企业道德自身的教育功能,使热爱本职、忠于职守、遵纪守法、诚实劳动、公平竞争、通力协作、敢于创新等价值观念,变成全体职工的信念和自觉行为,从而激发职工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对企业的责任心,以满腔的热忱,积极地投入到企业活动中,创造更多更好的产品。在这里,企业道德释放出来的是凝聚力和推动力,借以把全体员工与企业目标紧密连结起来,形成巨大的动力。

第二、企业道德能够阻止和抑制企业的负面效应,保证企业的正确发展方向。企业道德通过对企业行为的一些重大关系方面来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这就能较好地防止企业行为的负向投射,把企业纳入持续发展的健康轨道。比如,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上,企业道德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强调必须对人的生命价值、社会活动、消费者利益、社会精神面貌及自然生态平衡负有高度的责任。在竞争与协作的关系上,社会主义企业道德主张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商品成本等手段来加强竞争能力,反对采取不正当手法去损害他人利益。在企业与国家、个人利益关系上,企业道德强调兼顾三者利益,保证国家利益的权威性,保证企业职工的个人利益及企业的再生产需求。只有这样按照道德法则去行事,才能保证企业的正确方向和持久发展。

加强企业道德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忽视的途径。这不仅因为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是最基本的经济单元,而且因为在企业中集聚了千百万职工,他们是我国的社会中坚。因此企业作为“小社会”,其道德状况如何,会深刻影响着整个社会面貌。在一定意义上说,企业道德建设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

二、企业管理道德在企业中的作用

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现代科学管理认为,在企业的人、财、物等诸要素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的主体。管理道德就是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心从物转移到人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与管理科学和伦理学有密切联系的一门新兴的学科。管理道德又称为管理者道德,是管理者在实施经营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循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与企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对于经营管理者来说,管理道德是一种职工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道德因素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及经营管理者应当具备一些什么样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行为能力。

在企业管理中,实现决策目标过程中的行为控制不外乎采用两种方式。一是靠管理制度来实行控制,即通过制度和职权关系来确定企业成员的行为规范。这种控制方式是强制性的,往往引起职工的心理失衡,进而产生逆反心理和消极情绪。另一种是通过共同的价值观,由道德意识的暗示,强化自我意识来达到职工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这是一种基于对职工个人价值的尊重和充分信任职工的自觉性为前提的无形控制。这两种行为控制形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互补性,缺一不可。管理道德作为企业微观上层建筑中相对***的因素,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作用。

首先,在企业行为中,管理道德从企业及其职工对社会和他人的义务或利益关系中来认识现实,并借助道德情感、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理想等形式来表达认识成果。这种认识作用,实质上就是道德价值导向,它启发和引导职工去创造高尚的社会关系和完善自身人格。自觉遵守企业各种行为的道德规范,把从业人员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促进两个文明的建设。

经营和管理篇6

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作为活跃的一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很多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虽然取得了很多成就,也得到了广泛好评,但是我国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上还与世界发达国家的企业和跨国公司存在不少差距。

受法律、制度、经济、***治等多方面影响,我国企业在财务制度建设上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也会发生连锁反应,造成管理技术和人才培训方面等多个产生建设环节难以与国际接轨。这就造成企业融资环境不佳、社会诚信缺失等宏观环境出现问题。从国内众多企业的经营现状来看,资金缺乏依然是摆在它们面前的主要问题。这就使得很多企业都过分注重企业短期利润,重视产品销售环节,忽视财务制度建设。因此,很多企业会计账目混乱,管理无序,财务会计信息渠道不畅,从而对企业经营战略造成重大影响。

二、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不按规章制度办事。当前我国正出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很多制度都不太健全。很多企业存在经营不善,企业运作不良,效率低下等问题。具体到财务会计管理中,很多会计人员由于没有系统的会计专业知识的培训,他们很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压力的影响,出于小团体利益的考虑,他们往往不按照企业既有的规章制度办事,在经营中徇私舞弊、结***营私,甚至触犯法律的现象时有发生。

第二,重视财务核算,轻视财务会计管理。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往往都比较重视企业财务核算工作,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一般都视而不见。企业会计管理人员认为自己的工作职责就是记账、报账和核算,而没有意识到企业财务管理的另外一个层次:财务会计管理。因而,他们在工作中与其他部门的同事交流和配合的情况非常少,在各种财务信息的获取方面,没有真实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从获取的财务信息中,更多的是消耗成本、产量、产值、利润等方面,对于企业资金如何利用,怎样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盈利水平等方面的信息相对很少,难以从财务管理方面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

第三,企业财务核算简单,会计监管不力。目前,一些企业只重视察会计核算、记账、算账和报账,而忽视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从会计数据的来源上,对原始凭证的控制不够严格,不合要求的发票、收据、甚至白条都可以报销入账;从资产的管理与核算上,集中表现为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账实不符、账账不符,影响了资产信息的真实性;在对负债核算上,对于企业应付账款类入账时间随意性较大,导致月末对资产、负债的反映不符合真实性、及时性原则的要求;在收入成本的核算上,有些经营者为了获得更多的***治荣誉和经济利益需要,收入的确认和成本结算上随意性,亏损的可以做成盈利、盈利的可以做成亏损,当年利润可以埋伏到下年度体现,多计少算或少计多算现象普遍存在,形形色色的“经理利润”、“厂长利润”。有不少企业只重视会计核算,但核算方法简单,同时还忽视了会计监督,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三、提高企业财务会计经营效率的路径

第一,摆正会计工作的位置。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意味着我国企业必须遵照国际贸易规则开展贸易,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必将加速融合。会计作为国际贸易通用的商业语言,如果企业仍然把服务定位在企业经营领导者利益就与现实中所需求的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指端的管理,也正是如此,作为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摆正会计工作的正确位置,以期能够适应全球化发展的经济形势,进而增强企业的国际化趋势。

第二,加强会计部门与兄弟部门的沟通,强化互动。会计部门是企业在管理中的一个经济职能部门,而在企业内部,还有着诸多的人力资源部门、业务部门、营销部门等。会计部门的任何业务都与其他部门密不可分,而会计部门自身所具备的特点对兄弟部门也起着一定的参谋性。所以说,会计信息与其他部门的合理分析,可以有效的加强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发挥共同作用,促使企业发展更进一步。

第三,合理利用现代化科技服务会计工作。伴随着经济一体化全球进程的快速发展,企业发展挑战性加大,如何能够灵活性、快速的转变以适应经济发展是企业发展的重点。而作为企业经济的核心,会计经营也必须适应新的形势,不再是传统的手工和半手工状态。这就要求企业能够扩大对于信息系统的投入力度,以实现会计经营的现代化,使得会计信息能够成网络化,为各个部门提供资源共享。

经营和管理篇7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搞好土地经营管理,珍惜、保护、利用好每一寸土地,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近几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各项***策规定,积极探索新的运作管理机制,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土地延包工作扎实有效。全市已延包的村达到2337个,占应延包村的99.2%,共签订“一证一书”68.15万份,土地延包面积235.1万亩,占应延包面积的97.9%。在延包工作中,一是抓好宣传贯彻。层层制定活动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积极落实***策。完成了136个应延包而未延包村的扫尾工作。全市果园及“五荒”延包面积达10万余亩,养殖水面和矿区塌陷地延包面积5万余亩,签订延包合同和发放承包经营权证书5.6万份,解决了***策落实的空白点和盲点。对超留的机动地全部按公平合理的原则重新分包到户,清理整顿了“工资田”、“奖励田”等违背***策的承包地。三是彻底纠正“两田制”。在税费改革中,集中进行了“两田制”的彻底整改工作,制定了六个方面的***策措施,确保因村施策。四是探索土地承包***策落实的工作机制。成立了枣庄市农村集体经济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设立了仲裁庭。目前全市共有县级仲裁机构6个,仲裁人员76人,乡镇调解委员会61个,村调解小组2748个。

(二)土地流转工作步伐稳健。重点抓了土地流转机制的建立和流转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探索。一是抓好土地流转试点。市农业局直接抓了3个区(市)、4个乡镇的土地流转试点,各区(市)及重点乡镇也相应开展了试点工作。在试点和摸底的基础上,全市统一制定了规范流转的6条原则,明确流转的具体程序、标准,建立了申请、担保、审核、鉴证等制度,初步形成了延包后土地流转新的运作管理机制。二是积极引导土地流转。在***策宣传、典型示范的合力推动下,采取土地互换、租赁、入股等6种流转形式,有效解决了农业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等用地问题,纠正了基层干部习惯采取大规模调整土地的违规操作。三是依法加强管理。切实严格程序,签好合同,搞好跟踪服务,做好合同鉴证,规定村里必须建立土地流转台帐。目前,全市共补签和新签定流转合同11.9万份。

(三)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力度加大。我市农村土地后备资源总面积达113.23万亩,相当于全市耕地面积的42.1%。目前,全市已开发的土地后备资源面积达61.3万亩,总收益约3.6亿元。在开发中,我们积极引导,规范管理,探索形成了几种开发力度大、经济效益高的开发方式。一是拍卖承包开发。采用这种形式开发的后备资源面积达24.6万亩。二是户均承包开发。村集体将“四荒”等后备资源平均承包给农民开发经营,开发面积约有18.9万亩。三是集体或种养大户单独投资开发。面积约有4.3万亩。四是吸引外来资金投资开发。面积约有3.8万亩。五是项目带动开发。积极争取各级复垦资金,高标准、大规模进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开发面积达10.98万亩。近期,市***府将出台《关于加快农村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进一步扩大后备资源开发利用规模,提高开发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基本农田保护明显加强。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近几年来,我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吃”地和农业生产“留”地的关系,突出加强了基本农田的规划、管理与保护。目前,全市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为21.35万公顷,保护率达88%。在基本农田保护中,一是强化领导,实行行***制约机制。认真执行基本农田保护行***首长负责制,层层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并将基本农田保护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部分乡镇还推行了风险抵押金制度和分片包干制度等。二是完善保护体系,严把用地审批关。成立了基本农田保护办公室,对各类非农用地实行压“源头”控制,切实把好审批关。加大土地***监察力度,切实制止乱圈滥占现象。三是严格占补平衡,确保基本农田数量动态发展。认真执行“占一补一”制度,狠抓土地规模性开发整理。今年共完成市级以上立项26个,投入资金2520万元,新增耕地2.4万亩,既适应了经济建设的需要,又维护了全市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二、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正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统一,***策落实没有完全到位。一些地方和少数部门没有正确认识和对待农村土地问题。有的土地延包后忽视和放松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工作;有的频繁调整农民土地,强行收回承包地进行高价发包;有的村“两田制”纠正工作不彻底或没有得到纠正,个别地方有二轮延包遗留问题,没有按***策规定进行整改。近一两年来,涉及土地上访的案件明显增多,引发了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是存在违规征占用现象,补偿机制不完善。土地征占用存有强迫命令和不当行***干预问题,土地征占用补偿价格偏低,有的甚至无偿占用集体土地;土地征占用补偿资金拨付管理体制不理顺,不能定向使用,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就业问题难以保障。个别单位受利益驱使,多征少用、早征迟用或征而不用,造成了一定的土地浪费。

三是土地流转不够规范,稳制活田矛盾突出。土地流转存在无序性和无偿性,操作程序不规范、流转中介不健全、流转中***府定位不当等问题较为突出,没有有效地建立起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流转机制。农业结构调整、经济园区建设、城镇化进程推进、公益事业发展等,都涉及调整或占用农民承包地,“稳定”与“发展”之间存在矛盾,亟待妥善解决。

四是监督机制不健全,依法管理土地措施乏力。虽然全市初步形成了人大、***协有效监督,有关部门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土地经营工作的格局,但管理配套措施跟不上,尤其是对土地使用违规问题处罚力度较小。***府职能转变不及时,信息引导、技术指导、资金扶持土地流转开发等社会化服务跟不上,科学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工作上水平

(一)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为重点,创新土地经营管理机制。一是认真做好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着重抓好落实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策的完善工作,确保承包期限、地块、合同、经营权证书“四到户”。积极推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策,严格土地小调整程序,除依法进行必要的调整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整农户承包地。二是彻底纠正二轮延包遗留问题。对现存的“两田制”及“结构调整田”、“奖励田”等二轮延包遗留问题进行清理,制定具体清理措施,确保今年秋种前全面完成。三是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监督管理。进一步强化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基础性管理,做好土地承包合同的签订、鉴证及监督等工作,依法维护承包合同的严肃性。充分发挥农经部门对土地承包合同的纠纷调解仲裁职能,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策的贯彻落实。

(二)以推动土地规模经营为重点,创新土地经营流转机制。一是坚持原则,引导流转。在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在流转的方向上从自发、零星、无序、无偿流转向连片、集中、有序、有偿流转转变;在流转推进上从行***手段配置土地资源到行***引导、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为主转变;在流转目的上,从主要解决人地矛盾,用于粮、棉、油生产,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转变。二是制定优惠***策,鼓励流转。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策措施,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服务,全力搞好土地流转指导、合同签订及跟踪服务工作,抓好土地流转管理及规模经营示范乡镇试点。三是完善机制,规范流转。在试点的基础上,区(市)、乡镇、村三级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介机构,建立农村信息储备库和土地流转市场,推进土地流转市场化。依法规范流转合同,严禁强迫农户流转土地或截留、挪用农户流转收益。

经营和管理篇8

[关键词]华安县;森林经营方案;编制问题

1引言

目前,资源环境的恶化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其中,就比如植被覆盖率,尤其是森林植被覆盖率,由于地区经济、地理面貌等现实情况的不同,各地区植被覆盖率也表现不同,但由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至少能占到六成因素。近年来,伴随世界环境保护浪潮的兴起,我国提出了“中国绿”这一先进生态文明思想与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利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过去的17年的时间里,中国新增绿色面积的42%来自植树造林,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森林为地球之肺,也是生态平衡的支柱,其所具备的功效是巨大的,也是丰富的,比如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以及净化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等作用。而森林生态、经济以及社会效益的实现,依赖于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经营,编制森林培育、保护及利用的中长期规划尤为重要。

2华安县森林覆盖情况

华安县地处福建省南部,漳州市北端,带着“全国示范县”“国家生态县”以及“生态功能县”等多项殊荣,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然成为一个亮丽的名片。截至2018年年底的统计数据来看,华安县林地面积为101000.87公顷,全县的森林覆盖率高达72.73%,县建成区森林覆盖率33.75%,县建成区绿地率39.9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84平方米,形成整个县域范围内山、水、林、城相融合的绿色生态网。

3华安县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森林经营方案囊括有森林经营的各个方面,其不仅是林业生产单位编制各种林业计划及作业设计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生产成果的重要标准。与此同时,科学与合理的森林经营管理也必不可少,其是现代林业建设的永恒主题,也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础。目前,华安县林地资源总量较大,而且林地的利用率也在不断提升,与之相对应的管理也在有效跟进,逐步实现规范有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华安县林地保护利用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而这也集中反映出现阶段经营方案编制和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3.1缺乏林地保护利用科学依据

目前,华安县仍然缺乏一个整体性、统一性规划,对于林地的保护大多只是被动地满足用地单位的需要,并不能够做出足够主动性、适应性的调整,可以说缺乏林地保护利用的科学依据,加之林业经营的长周期性,一旦发生失误的情况,那么很容易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乃至对于整个地区的林业发展将会构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3.2林地保护与林地利用之间的冲突突出

受现阶段我国土地***策的影响,对于土地尤其是耕地,给予极大的保护,由此一来耕地的可供建设资源就十分有限,甚至可以说是少之又少。那么,相对应的各类建设用地则又势必会向林地转移。而此时,林地保护与林地利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会越来越突出,林地不仅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而且还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于建设用地的需求,目前仍不能对两者做以有效权衡与协调发展。

3.3林地保护与林地整理之间的冲突突出

由于相关部门的管理与认知存在不足的原因,导致在一些山区下部和丘陵中下部地带存在交叉重叠之处,而且受各部门所不同的概念与认定的不同,又会导致管理的混乱,缺乏一个统一而明确的标准和指导。与此同时,在耕地严控***策及建设用地奖励机制作用之下,国土部门通过整理土地来获取耕地以此来换取建设用地增量指标,尤其是针对一些丘陵及缓坡地块,而这些地块当中所包含的林地如经济林地则会被整理。由此一来,林地保护与林地整理之间的矛盾冲突仍然存在甚至是越发突出。基于上述三点突出问题的论述,可见目前华安县对于林地的保护过程当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与此同时也反映出现阶段经营方案编制得较为笼统不够细致,而且管理工作也有待提升。

4华安县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和管理的对策

4.1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新时期,应充分结合华安县自然生态与经济社会所客观存在的具体条件,基于林地落界成果及落界补充调查成果,进一步构建并充分利用华安县森林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功能,针对华安县森林资源的特点加以科学分析,对于全县经济及社会发展对林地的需求加以预测规划,对于林地可供给能力以及资源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制定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林地保护利用的具体目标,以及对林地的利用、保护及开发所相对应的时间与空间上的安排加以编制。具体来讲,文章认为可以将华安县林地划分为以下四个不同的区域,即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重点开发区以及优先开发区。针对各个区域,开展有计划性、有针对性地科学保护与利用。

4.2有效缓解林地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冲突

为有效缓解林地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冲突,就必须要做出相关具体的、明确的、有效的规定与办法,严格按照规定与办法来实行。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积极推进一系列生态工程项目建设,比如加速推进森林公园、矿山治理以及在抛荒地开展退耕还林等,以此来进一步拓展华安县绿色生态空间的同时,使林地面积得以大幅补充。二是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其中尤其是针对林地保护的普法宣传活动,将设计林地征占用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基于各种各样丰富而灵活的宣传方式来告知于普通群众、建设用地单位等,使大家认识到保护林地就是保护自己赖以生活、生存的环境。三是要依法追求乃至处理一些违法行为,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林地,比如基于《森林法实施条例》等相关规定,来对违法占用林地的项目给予处罚,对于非法占用林地的相关项目坚决予以关停,而在此过程当中各乡镇林业站要积极而充分地发挥监督检查的作用,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以此来有效提升华安县林地保护管理水平的同时,保证林地得以依法使用。

4.3提升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质量

编制森林方案的质量的高低,不仅会影响方案本身的实施,而且还会直接决定着方案最终的实施效果。而提升编制森林经营方案质量,则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其一,要保证各项基础数据资料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即要实事求是地依据林情、局情等来编制出具有可靠性、可操作性以及适用性的方案;其二,要注重整体性、长远性的部署与规划,既要立足于当下实际,又能够做到高瞻远瞩,同时还能够遵循并落实因地制宜以及分类指导等原则;其三,要进一步加强编制森林经营管理方案人员的整体素质及技术水平,这也是编制森林经营方案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

4.4借助科技及时掌握与变更林地信息

比如,可以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加速推进林地保护档案管理制度,将林地及林木的所有权、使用权加以调查并输入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同时,对于林地利用或变更的情况要加以动态监测与记录。这样一来,可以更为准确、真实而及时地掌握全县林业利用动态变化及规划实施情况。当然,在此过程当中,针对违反规划的行为,既要做到及时发现,又要做到及时纠正甚至处理。具体来讲,可以借助数字影像信息技术,构建华安县森林资源分布一张***、资源数据一个库以及资源管理一个系统的建设的一体化检测系统。

5结论

总而言之,华安县森林生态、经济以及社会效益的实现,依赖于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经营,与之相对应的有关编制及管理工作则必须有效跟进。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应向着更深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章礼拐.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9(5).

[2]王玉峰.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主要技术环节[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9).

[3]王芳.浅议森林经营方案在编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林业勘查设计,2018(5).

[4]王丽丽,李卫忠.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中的冲突与协调[J].林业资源管理,2014(10).

经营和管理篇9

关键词:高等教育;私立大学;经营与管理

一、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中国现今的高等教育

现在中国大学主要有公立大学、***学院、民办高校三类高校,其中公立大学和***学院都属于公办教育范围,民办高校则是民办教育。在法律上,国家规定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同等对待,但在实际的国家财***支持上,公办教育每年都会得到资金支持,而民办教育则无法得到这方面的支持。这样的结果是,在法律上,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平起平坐,但实际上却是差距甚远,实际的操作与法律上的不一致也是导致中国民办教育无法较快发展的原因之一。

高等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一个国家整体的竞争力。广度指的是大学的数量;深度则是大学的质量。在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被提到很高的地位,这些发达国家除了发展公立教育之外,也在***策上大力支持私立教育,而且私立学院的教学质量又普遍高于私立院校。就算是在2008年金融风暴,美国依然向外国留学生发放奖学金,这个是国家和教育形成的共识,在美国每一个人都能享受教育机会,而且美国为世界提供了总学生人数的80%,这些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人学成后就留在美国,为美国做贡献。对中国来说,中国的大学越多,创新性人才就会更多,会更好地决定中国整体竞争力。国家也意识到这一点,这就导致中国高校扩招和建设校园。大学扩招的同时,有一点并没有做好,就是中国大学生在人数增加的同时,素质反而下降了,课堂学生容量在不断扩大,而师资力量比没有同比例的增加,学生整体素质就不能很好提高。所以,只有公办大学好,而没有民办大学并不能很有效地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还需要民办大学来跟公立大学一起竞争,同时也是在填补公立大学教育的空白。如果只有公办大学,那就变成纯粹的精英教育了,

(二)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应该由公立教学体系和民办教学体系组成,民办教学体系形成以后会跟公立教育形成一个竞争的问题。就像国有企业一样,属于垄断状态,服务、价格都没有保证,当教育形成垄断之后,学校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教授队伍多好,都无所谓,国家给学校名额后学校就可以招生,形成这样一个局面以后,公立大学竞争的积极性不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就很难提高到更高的层次。

参照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学校构成。据1993年数据,美国的私立小学占学校总数的24.4%;日本的私立小学占10.1%。1990年,私立小学和中学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百分比,欧洲的法国为15%和21%;英国为5%和9%;西班牙为35%和32%;亚洲的韩国为1%和41%;菲律宾为7%和36%;印度尼西亚为17%和50%;南美的阿根廷为19%和29%。中小学阶段如此,高等教育阶段更是比例巨大。在美国的高校中,属于私立性质的高校的比例为55.3%;在日本,这个比例则高达84.6%。

从上面的数据看出,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论是欧洲、亚洲还是南美洲,私立学校都是各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阶段,私立学校更是成为学校教育的主体。

回顾中国私立学校的发展史,中国第一家私立大学是1919年由张伯苓创办的南开大学,它是在1904年严氏家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之后中国的私立大学就进入发展期,到1927年前,中国大陆出现了厦门大学、复旦大学等一批私立大学。从结构上看,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形成了公立大学、私立大学、教会大学共存的局面。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统计数据,192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主要分布情况是:公立(含国立、省立)大学7所,私立大学13所,教会大学17所;1935年,公立(含国立、省立)大学53所,私立大学与教会大学51所;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公立大学的数字为39所,私立大学与教会大学27所。可见,这是一个三足鼎立的高等教育格局,公立大学、私立大学与教会大学平分秋色,携手并进,共同推进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20世纪中叶以后,私立大学被迫停办,原有的大学或不在了或被转为公立大学,之后私立大学经历了30年的真空期之后,在80年代才出现民办大学,这中间30年的断层至今仍为弥补上来。

从国外私立教育和中国自身私立教育体系的历史看,中国现在的教育体系缺乏私立教育体系来补足,未来私立教育的发展将是推动中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国内外私立大学几种模式的分析

私立教育原则上可以分为两类:模式一是盈利的私立教育;模式二是非营利性的私立教育。

模式一中,资金主要来源是资本家投入,是想要取得合理回报的,私立学校属于资本家的个人资产。这种模式下,是以投资者为主体组成的学校董事会是学校最高决策机构,校长则是董事会聘用的最高行******。另外,学校为个人资产,其运营性质属于营利性的。学校在为社会提供“服务”、满足社会的需求的同时,也是要通过学校赚钱,使其投入的资金获得尽可能多的回报。如像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将教育看成是一个企业来运营,最终做成上市公司,为投资者带来应有的收益,而美国又是全方位的,包括大学、中学、小学、培训,还有教育***书、教育技术等等有众多上市公司。

模式二中,私立大学是完全慈善性质的私立教育,一般都是由个人捐款、校友捐款、企业捐款,此种模式,虽然学校资金也来源于社会,但是学校本身是全社会共有的。但是学校仍可以用这些捐款去外面赚取利润,同时还需要靠其他的来源使资金增长,类似于哈佛、耶鲁这样的学校就是这种模式。这种模式下,其运营性质只能是公益的、非营利性的,学校就不能以赚钱营利为目的。它的存在是为推进科学与文化事业,为高等教育培养人才。

以上两种模式就像是慈善基金和非慈善基金,慈善基金就不需要向国家交税收,而非慈善基金,要靠基金赚钱,需要向国家缴纳税收。慈善基金的要求要多于非慈善基金,慈善基金的资金来源于社会,属于共有性质,是公共财产;但非慈善基金就像是一个企业一样,基金自己要做好企业管理。

三、从财经眼光看未来中国私立大学经营管理

结合现在中国的现实,模式一更适合现在的中国,即营利性的私立大学,具有一定的回报更容易吸引资金进入斯理论教育这个领域。但从长远来看,非营利性的私立大学更加能代表中国私立大学的发展方向。

下面从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眼光来设想中国非盈利性大学的运营和管理。

首先,学校的运营不需要国家的资助,完全由私立大学设立的基金承担。学校的一切收入都纳入这个基金,而且一切开支也都由这个基金负担。这个基金相当于整个私立大学的心脏,为整个大学提供血液。基金的主要收入来源可以包括校友的捐助,其次是企业的资助和学费收入;支出部分主要是学校的硬件建设,运营费用,以及科研经费和奖学金。这和国内现在大多数的高等院校不同,维持现在国内大学的费用来源主要是学费和***府资助,还有一部分的银行贷款和校友捐助,但这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这种模式下,学校要取得研究经费或是颁发奖学金都是不***的。而***的基金运营可以保持学校的***性,同时可以自由控制收支。除此之外,学校基金管理者的另一个任务是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管理。

其次,学校的经营管理也有一定的依据。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私立大学本质上是“公共产品”,学校的日常经营管理,以及发展策略都是围绕这个核心价值来展开的。公共产品即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对私立大学来说,学校所要创造的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价值,让相关人员能够从学校的这种不可替代价值中受益。具体来说,就是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只要能不断地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并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以保持教学质量,长期下来,学校所拥有的“公共产品”的价值便会不断增加。此外,学校的影响力越大,校友们就会拥有一种自豪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能够为校友们带来更多的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网;这种归属感也能更好地维持学校的传统,又保持了其核心价值。

最后,学校为维护核心价值,还要通过日常的管理上实现。一是对学校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待遇问题,学校通过重金聘请好的教师和研究人员提高学校的学术研究,或是聘请国际知名学者来学校做讲座,而这些优秀的教师又会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这些优秀的学生正是学校核心价值的基础。现在国内的一些私立大学则是热衷于招收要一些“富家子弟”,这不仅破坏了学校的学术成就和社会声誉,也会破坏学校的核心价值,这对于学校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二是保持学校核心价值和校友之间的互动。由于学校基金收入主要来源于校友的捐赠,为维持学校的运营,学校必须通过这个核心价值来吸引更多的捐款。如学校的各类建筑上,各种树木,包括桌椅板凳等等都可以刻上捐助者的名字,这些捐款能够增加学校的核心价值,同是也提供更多的价值给校友。

总体来说,此种设想下,未来中国私立大学的经营哲学应是认清自己的核心价值,即“公共产品”的属性,并通过日常的运营管理来增加这种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经营和管理篇10

强化管理堵漏洞完善措施勤考核开创我矿经营管理新局面

进入2005年以来,我矿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和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我矿“三百万、管理年、增效益、促发展”的奋斗目标,和我矿大经营、大管理格局的实现,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内控机制,严格落实责任、考核奖惩,进一步规范了经营管理秩序,使我矿2005年经营管理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下面做以总结汇报。

一、2005年1-10月份经营指标完成情况:

1、2005年1—11月份商品煤质量实际完成:综合灰分27.87%,其中:外运煤灰分31.46%,入洗煤灰分:25.56%。

2、1-10月份全矿发出商品煤275.1万吨;其中:入洗煤152.3万吨;外运102.3万吨,平均售价246.15元/吨,比去年同期价格提高58元/吨;已组煤销售165万吨,价格上升50元/吨;地销21.5万吨,价格比去年同期上升80元/吨。

3、今年1-10月份,我矿吨煤材料费消耗为:46.3元/吨。全年预计为:47元/吨。

4、2005年,我矿职工人均收入预计由17385元/人,提高到23128元/人,人均增加工资5743元,增幅达33.03%。

5、2005年预计实现回收价值850万,复用价值800万,实现修旧利废750万元。

二、2005年我矿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纪律约束,经营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围绕集团公司和矿2005年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矿实际情况,先后出台和完善了《材料费管理与考核办法》、《我矿煤质管理规定》、《我矿煤质管理风险抵押考核办法》《物资修旧利废和复用办法》、《关于加强劳动力管理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办事员管理实施意见》、《我矿劳动力市场管理办法》、《关于工人技术大拿、技师、高级技师评聘考核办法》、《我矿职工奖惩工作规定》、《我矿副职干部工资发放考核规定》、《工资科内部控制制度》、《我矿内部承包管理办法》等管理规定和办法,规范了我矿的经营管理工作,提高了经济运行可控性、可操作性。

(二)、以煤质管理为中心,想尽一切办法,确保提质增收。

2005年1—11月份商品煤质量实际完成:综合灰分27.87%,其中:外运煤灰分31.46%,入洗煤灰分:25.56%。与去年同期相比,综合灰分降低0.71个百分点,外运煤灰分上升2.1个百分点,入洗煤灰分降低0.9个百分点。2005年商品煤质量预计完成:综合灰分28.38%,其中外运煤灰分31.85%,更多经典尽在入洗煤灰分26.73%。

2005年1—7月份入洗煤灰分均在23%以下,创3年来首次入洗煤质量连续数月优质。

2005年杜绝了商务纠纷和质量事故,创连续3年来我矿商务纠纷和质量事故均为零的记录。

2005年煤质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

1、2005年初,我矿根据集团公司2005年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建立、健全、完善了煤炭生产、运输加工、储装、质检和销售等环节的煤质管理体系。成立了煤质管理小组,建立了月煤质分析会制度。我矿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并实施了《我矿煤质管理规定》和《我矿煤质管理风险抵押考核办法》,其中《我矿煤质管理规定》是根据我矿煤层赋存条件和市场对煤炭产品质量的要求制定的切实可行有效的管理办法,今年8月份我矿又根据集团公司下发的“煤炭产品质量成本浮动考核办法”的有关规定,并结合第四季度井下的具体情况,又制订并实施了“我矿煤质管理补充规定”。这三个文件的实施,加大了奖罚力度,提高了全矿干部职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确保了煤质措施的落实。

2、立足源头,严把质量关

(1)、加强掘进和采煤工作面的现场毛煤管理,对不同采面、掘进巷道,坚决落实分掘、分采、分运措施,杜绝煤矸混出,以保证毛煤质量;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井上、下所有煤仓及运输系统和己二排矸仓,对不同煤种和不同质量的煤实施分时、分运、分储、分装,确保按用户的要求装车发运;加强煤场管理,保证地销煤质量。

(2)、煤质管理人员分区、包头、包面、明确责任,重点头面专人负责,现场跟班,落实一头一面一措施。

(3)、坚持采、掘工作面定期采样化验,根据采样化验和检查结果及时调整煤质管理的重点并修改完善煤质管理专项措施,增强煤质管理的针对性和预见性,实现动态管理。

(4)、加强煤楼振动筛、螺旋筛的使用管理和煤楼系统的手选工作;充分利用快灰检测仪和矿洗煤厂的水洗、风洗作用,堵塞煤质管理漏洞,杜绝了商务纠纷和质量事故。

(三)、紧盯客户需求,优化产品结构,加强市场营销,实现了产销平衡。

1-10月份全矿发出商品煤275.1万吨;其中:入洗煤152.3万吨;外运102.3万吨,平均售价246.15元/吨,比去年同期外运下降39.4万吨,价格提高58元/吨;已组煤销售165万吨,比去年同期多100吨,价格上升50元/吨;地销21.5万吨,价格比去年同期上升80元/吨;实现了产销平衡。

今年运销工作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今年集团公司统一销售后,运销站、销售科等相关部门团结协作,密切联系集团公司相关处室,加强攻关,多要车皮,保证了原煤外运和直达专列准点运行,满足了用户的需求,赢得了市场。

2、充分用足用好集团公司有关***策,做好田庄洗煤厂、焦化公司等单位的售前售后服务工作,大力加强了已组煤的销售。已组煤销售连创我矿历史新纪录。并且杜绝了质量纠纷,实现了产销平衡,为我矿利润增长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其中元月份首创已组煤外运22万吨历史纪录,10月份有日装车255车的历史最高水平。

3、今年4、5月份,煤炭市场发生了一些变化,市场需求下降,造成原煤库存8万吨;与此同时,由于下半年生产条件变化,煤质出现了较大的反复,这些问题一度给给销售工作造成很大压力。对此我们想方设法,顶着压力,迎难而上。首先争取了集团公司有关部门的支持,积极加强与新、老客户的沟通与联系,大搞优质服务、用真情打动用户;其次是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分储分运,做好落地返装;再次是拓宽销售渠道,加强地销工作,使煤场及时“消肿”,为全年的销售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四)、增强成本意识,严控材料消耗,努力实现节支降耗。

今年1-10月份,我矿吨煤材料费消耗为:46.3元/吨。预计全年为:47元/吨。超出计划的原因主要是井上、下质量达标大幅增加和采掘战线材料消耗过大所致。今年材料管理方面我们主要把好了“四关”:

1、把好“成本关”,围绕降低吨煤成本做工作,严格控制材料消耗。

今年出台了«材料费管理与考核办法»。对公司下达的60种定额物资指标进行了明文规定。即:实行定量与定额双向控制;有定量没有材料费指标不能领,有材料费指标超定额不能领。同时,加大了考核力度,把定额指标分解到各战线乃至区队,并与战线材料费指标挂勾,节奖超罚。

对部分定额物资中的小型设备及工具,实行租赁,按使用时间,使用周期和易损程度,折算收取材料费。避免了重复投入,提高了使用率。

严格对各单位小仓库和留矿物资进行逐项盘点,实行交旧领新制度,控制了新品投入。

2、把好“计划关”,促进了材料消耗规范有序。

对各用料单位报来的下月度材料消耗计划进行认真汇总、审核、对库,避免重报、漏报、错报。使物资计划的准确率、涵盖率、兑现率达95%以上,计划的领用率达到100%,临时计划控制在5%以下。对安全生产急用料,及时上报临时计划,合理安排到货时间,催促驻矿进货,保障物资供应。

我们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会同我矿各战线、各部门,根据明年预计原煤产量、开拓进尺、材料消耗、安全生产等需要,统筹考虑,合理安排,认真编制出2006年度我矿物资需求和材料消耗计划,并及时上报了驻矿供应站。

3、把好“审批关”,加强材料使用的跟踪管理,杜绝材料消耗漏洞。

严格、认真地审核物资的使用范围,控制非生产用料。对各单位领用物资从计划、审批、发放、使用、库存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管理;现场落实使用去向,建立健全各类物资管理台帐;每月对各战线、各队材料消耗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找出材料管理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反馈给各级领导,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准确的依据。

对各单位领用材料实行配送管理,实现批料、发料、用料三方协同作业,互相监督,杜绝跑、冒、滴、漏。

4、把好“检验关”,加强监督管理,做好物资质检验收工作。

质检人员明确责任,强化市场意识,深入市场,走访厂家、用户,全面调查了解相关物资的价格、规格、质量等相关信息,对发现问题的物资,无论牵涉到哪个部门,哪个人,采取坚定的措施,该换的换,该退的退。保障我矿的安全生产,维护了我矿的整体利益。

搞好市场调查,从十一月份起,建立了信息反馈单制度,对物资价格、质量、数量及时反馈公司有关专业科室、矿领导和有关部门,有效控制物资采购价格和质量,从源头上控制材料成本。

(五)、加强现场物资管理和搞好回收复用:

1-10月份支架库回收矿工钢21951根,预计全年回收25951根;生产回收矿工钢25685,预计全年回收矿工钢28985根;供应各单位使用16921根,预计全年完成20121根;修理21231根预计全年完成25231根;回收铁道31690米全年37690米;回收管子33442米全年39442米;回收轨枕5840块全年6040块;回收边管6116根全年7016根;回收坑木2798根;回收撑架3969个,全年预计4769个。

2005年预计实现回收价值850万,复用价值800万,实现修旧利废750万元。

1、出台了«物资修旧利废和复用办法»从制度上规范和加强了旧品的回收,修旧和复用工作。对井上、下回收的各种废旧物资和小型设备,配件分品种、类别,进行加工、修理、改制、复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2、充分发挥锚杆调直机的作用,加强对支护材料的修理,特别是锚杆、锚杆梁的修复力度、对各类小件和小型电器的修理,如煤电钻、潜水泵、手拉葫芦、电铃等。

3、加大对大型材料的回收力度,对各施工现场物资实行编号、建档管理,监督并考核相关单位按期回收入库,修理复用。充分利用四厂(机修厂、更生厂、机械化工厂、开拓工厂)的修理能力,减少新品投入,降低材料成本。

4、增加改制、加工材料的种类,能自已加工的决不外购,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了现场物资管理力度,强化回收复用,实行现场物资编号管理,狠抓落实,严格考核,上半年对采煤队两巷回收物资累计奖励万元,因丢失罚款万元。

(五)、工资及人力资源方面

2005年,我矿职工人均收入预计由17385元/人,提高到23128元/人,人均增加工资5743元,增幅达33.03%。地面、井下辅助、采掘三类人员收入比例由04年的1:1.493:2.198调整到1:1.602:2.412,进一步趋于合理,切实践行了企业发展、职工富裕的集团公司发展理念。

1、为深化劳动工资各项基础工作,加强劳动工资管理,促进我矿劳动工资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我们认真领会矿******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矿实际,整理拟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劳动力管理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办事员管理实施意见》、《我矿劳动力市场管理办法》、《关于工人技术大拿、技师、高级技师评聘考核办法》、《我矿职工奖惩工作规定》、《我矿副职干部工资发放考核规定》、«工资科内部控制制度»等。加强劳动工资和人力资源的制度建设,规范了作业程序,和财务内控制度、材料费管理、煤质管理、安全管理的经济制约、调节作用。

2、在2005年,我们对工资运行情况对比分析、召开战线工资分配会议,合理调整2005年工资承包基数,增加了职工收入,进一步合理调整了三类人员工资收入比例关系,推行岗位效益结构工资制。

3、结合04年度工资运行情况,与上年同期对比分析,我们组织各战线、区队相关人员召开了工资分配会议。根据与会人员所提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加大了向采掘一线苦、脏、累、险岗位倾斜的力度,于2005年元月、7月份、10月份三次合理调整了各战线工资承包基数,努力使职工收入随我矿经济效益的而增加,三类人员收入比例关系进一步优化。同时,推行岗位效益结构工资制,使各战线各单位的工资收入除与本单位效益挂钩外,还与安全、工程质量挂钩,实现了由岗效工资制向绩效工资制的转变。

4、合理整顿劳动组织,优化了我矿人力资源配置。我们根据矿生产布局的调整和机电设备的变更情况,配合采、掘、机电等战线,对各单位定员人数重新进行了核定,并对各单位各工种人数详查,与定员对比分析,剖析各岗位超员或缺员的原因,找出了各单位劳动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并拿出了我矿劳动组织调整方案。

5、积极配合并参与集团公司在我矿进行的“双定”试点工作,对矿属各单位劳动组织配备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矿劳动定额完善修改意见,为我矿劳动定额、定员标准的制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配合天安上市工作,整理完善基础资料、界定人员范围。同时,逐步规范了用工秩序,对长期不上班人员、长伤长病人员、外来工、副业队等,进行点名写实,考核整顿,制度化管理。

本年度,我们还加强了工伤保险工作,对全民职工工伤数据库资料核对调整,建立了集体工、外来务工人员工伤保险数据库;制订了工伤人员辅助器具管理、家庭病房管理、三轮车管理办法;及时组织工伤人员参加伤残评级、及落实伤残津贴发放***策等,体现人文关怀,确保了矿区稳定。

(六)、关于清欠工作:

今年我矿落实集团公司文件精神,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的清欠小组,建立健全了清欠台帐和清欠例会制,制定了严格的清欠措施,责任到人,奖罚结合,效果显著。今年1-10月份共清欠外欠款150万元,得到了公司领导首肯。由于客观原因,还有一些死帐、呆帐没有得到很好处理,我们将努力攻坚,力争在最后的一两个月内有所突破。明年清欠工作要加大力度,争取外欠款再下降100万元,为矿上减少损失。

三、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个别采掘单位煤质意识淡薄,源头管理不到位。

2、今年8月份起,公司新的煤质管理文件实施后,我矿还有少部分商品煤质量达不到公司文件的要求,应加强管理,堵塞漏洞。

3、为加强物资管理,提高回收复用率,减少提升和运输环节,从长远考虑,应在-320大巷建一个断面16m²,长150m的支架库,对回收物资进行修理,调剂和周转。

4、-320火药库严重失修,极为影响我矿的安全生产,上级部门多次检查督促,要求停用,并重新建一个火药库。

5、因井下条件千差万别,特别是我矿为高突矿井,随着开采深度地增加,地质条件越来越差,安全投入随之加大,加上以前安全生产投入欠帐较多,建议在制定我矿定额物资指标时,应充分考虑我矿生产的实际情况,适当放宽部分物资的定额指标,

5、各战线在进行工资分配时,存在着不尽合理的人为平衡照顾现象,效益优先,按劳分配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个别单位工资分配中没有真正打破工资级别。

6、劳动组织整顿力度不够,长伤、长病、长旷、长期外借人员较多,下一步需清理、安置。

7、未实行技师、高级技师、工人技术大拿评聘,未能发挥高技术工人的作用,形成学技术、比贡献的扭转氛围。

8、“带帽工资”现象仍屡禁不止,下半年要加大对“带帽工资”的检查力度,对查出单位进行严肃处理。

9、本年度由于客观原因掘进战线材料费耗较多,但主观上也有管理不到位,导致材料重复投入多;皮带运输管理差,投入高;材料的丢失、浪费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锚杆盘等小件丢失多,也是材料耗的一个主要因素,下一步要加大这方面管理考核。

四、2006年度经营管理工作总体安排和工作思路:

(一)、煤质工作是2006年的工作重点

2006年我矿己15煤层是入洗煤的主要战场,但己15煤层在我矿地质条件较复杂,煤层厚度不稳定,毛煤灰分偏高。外运动力煤的主战场是戊组中区的戊0煤层和戊组东区的戊9、10煤层。加大入洗煤和外运动力煤的质量管理力度,是2006年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2006年要努力全面完成公司下达的煤质计划,杜绝商务纠纷和质量事故。

1、充分发挥煤楼振动筛、螺旋筛的作用,加强筛上物的人工手选管理,并根据井下毛煤灰分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煤楼螺旋筛的筛孔,以满足用户对煤质的要求。

2、对重点头面,要实行一头一面一措施,特别是戊0—20160和戊9、0—21190采面的夹矸和顶板管理。

3、充分发挥洗煤厂水洗、风洗的作用,充分利用快灰仪,做好煤质检测,杜绝商务纠纷和质量事故。

(二)、2006年运销工作安排:

1、各单位要紧密联系集团公司相关处室,加强攻关,及时了解信息,多要车皮,争取***策支持,全力保证外运煤催装发运,和直达专列的顺利完成。

2、切实做好已组煤的销售。已组煤是我矿的主要利润支撑点,这项工作做得如何,关系到全年利润计划能否实现,关系到我们能否顺利实现提质增收,关系到我们全矿各项经营指标能否实现,应该说责任十分重大。所以要求运销站、销售科要想方设法,在2005年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寻求扩大销售渠道,力保产销平衡。这要做为一项硬任务,必须保质保量完成,不能打折扣。产销力争达到100%。我们必须照这个目标努力。

3、销售科、运销站要密切配合,积极联系铁运处、运销公司,加大攻关力度,继续坚持优质诚信的服务意识,做好我矿原有老客户、地销大户和直供户的工作,明年还要切实做好售前售后服务,保证不出现煤质纠纷。

(三)、2006年物资管理工作思路:

2006年我们将以完善机制为主题,降低成本为重点,以“务实、创新、高效”为宗旨,全面推行材料消耗目标管理,强化执行力;在完成矿和战线下达任务的同时,自我加压,寻找差距,力争实现计划管理、材料消耗、回收复用、修旧利废等项工作有新的突破。

1、加强计划采购,提高管理水平。

针对现在项目多、各单位上报计划不够及时、以至材料需求临时计划偏高的状况,为了确保各单位物资供应,2006年我们将重点把计划管理放在首位,提高计划工作的严肃性、科学性,降低临时计划提高准确率。对特殊材料、加工周期较长的材料要提前以书面形式提给驻矿站督促其提前备料,确保特殊材料不影响矿生产进度。

完善物资供应流程,灵活运用市场信息,库存信息,合理利用仓库,降低物资价格成本,控制库存储备,降低储备奖金占用;减少现场的物资管理环节,根据仓储时间、存货数量,提高供应效率,加快租赁物资周转率,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对各单位用料过程实行动态管理,降低临时计划,提高准确率及供货及时性。

2、加大管理力度,提供物资信息服务。

由于近来我矿材料消耗上升幅度较大,我们除按照计划及时供应外,还派人员深入生产一线,了解生产一线单位计划编制、材料消耗等全过程的第一手资料,超前制定材料供应方案;根据留矿物资和各单位库存情况,每月编制物质信息,并及时反馈至相关部门,并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提高材料信息的准确性,为各单位提供可靠的物资信息服务和决策参考。

成立信息反馈单制度,相关部门每月定期召开物资管理例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为相关部门和领导提供有效的第一手参考资料。

3、以生产一线满意为准绳,全面提升服务意识

在新的一年中我们将继续完善各项服务承诺,注重物资管理人员的意识培养,树立用户为主的服务意识。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生产,我中心今年将在去年基础上,继续实施配送制,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效率,减少各用料单位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更重要的通过多跑勤送减少各单位的库存和材料浪费流失。

(四)、2006年劳动工资及人力资源方面工作:

1、要在2005年度深化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收入继续向苦、脏、累、险和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倾斜及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整合人力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合理进行人力资源配置,精减分流富余人员,提高劳动生产率,并进一步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强化工资分配,实现由岗效工资制向绩效工资制的过渡。

2、要认真配合集团公司在我矿进行的“定员、定额(双定)”工作,协助公司制订出适应现代企业生产需要的集团公司现行的“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矿生产布局的调整及机电设备的变更情况,按照“一线满员精干,井下辅助定岗定员,机关科室定岗定编,地面模拟市场动行”的原则,进行我矿“双定”工作,合理调整我矿劳动组织,优化我矿人力资源配置,并建立我矿内部劳动力市场,安置精减分流人员,形成干部能上能下、工人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走出一条减人提效之路,从而使我矿快速迈进高突条件下的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行列。

3、深化工资制度改革,修订完善工资分配办法,实现由岗位效益工资制向绩效工资制的过渡,稳步提高职工人均工资收入。2006年度,在集团公司工资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我矿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本着效率优先,公平合理的原则,遵循职工收入稳步提高的道路,在2005年基础上,争取2006年人均增加工资2000元以上。在工资分配中,我们要引入OPM全方位精细化管理,加大对基层单位及个人的量化考核力度,进一步合理工资分配,使职工个人收入切实与安全、工程质量、效益充分结合,使人本安全、本质安全的理念深入人心,实现由岗效工资制向绩效工资制的过渡。另外,还要进一步完善单项承包单位内部工资分配办法,规范各种有资假期工资支付,加快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提高我矿经济效益。

4、建立技师、高级技师、工人技术大拿评聘制度,以充分发挥高技术工人的作用,形成崇尚技术的氛围。

5、进一步加强外来工和多经三产人员管理,使我矿外来工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合理化,多经三产人员真正纳入大矿劳动用工管理,杜绝私招乱雇和冒名顶替现象。

总结:

建章立制是经营管理的关键所在。2005年是我矿的管理年、制度年、流程再造年。2005年又是我矿提出大经营大管理格局理念后的第一年。在经营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制定和完善了内控体系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成功地完成了由旧的经营管理模式过渡到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各单位、各工种业务范围、岗位职责明确了,制度严明了,执行力、监督力加强了,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规化、程序化、科学化的轨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经营和管理10篇

学习

体育与健康论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体育与健康论文,内容包括体育与健康论文怎么写,体育精神论文1000字。一、以往的成绩考核评价的局限性由于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只重视学生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体育教育的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只重视期末成绩的考核,单纯用分数的

学习

汽车制造厂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汽车制造厂10篇,内容包括汽车制造厂经历的过程,汽车制造公司简介模板简短。1.汽车制造厂冲压件成本控制的意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渐完善,市场的竞争压力也随之增大,给我国各行各样的企业带来了极大的考验,所以,为了增强企

学习

银行综合岗工作总结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银行综合岗工作总结,内容包括银行综合管理岗简历个人工作总结,银行放款岗工作总结。一、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1.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岗位是高职金融类专业毕业生进入商业银行工作的

学习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房地产开发与经营10篇,内容包括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全过程,房地产开发经营案例第一次分析。一、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存在的风险1.社会***策和治安风险***府***策的出台,其目的都是积极的,但是对于房地产投资商和开发商来说,却可能成

学习

辅导资料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辅导资料10篇,内容包括学生辅导资料汇总,辅导资料100例。一看基础是否扎实,不是死记硬背,而要灵活应用;二看是否善于分析问题,是否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三看会不会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用来解决综合题和实际问题,敢于探索陌生的新问题.

学习

模拟经营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模拟经营10篇,内容包括模拟经营游戏,模拟经营的技巧和方法。1、“哑铃型”的概念及特征。为了便于对企业的核心能力进行定位,这里把企业的价值活动按经营结构分为四个部分:(1)研究、开发、设计部分(研发功能);(2)生产部分(生产

学习

医疗器械经营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医疗器械经营10篇,内容包括医疗器械经营好的做法,医疗器械的经营流程盈利模式。二、经营条件发生变化,不再符合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未按照规定进行整改的;擅自变更经营场所或者库房地址,扩大经营范围或者擅自设立库房

学习

学校社团活动总结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学校社团活动总结,内容包括篮球社团活动总结100字,学校社团活动总结200字。心理社团活动已经进行了一学期,作为参与社团活动的指导老师,在实践过程中也是边摸索边实践,将高效课堂进一步拓展延伸。我们心理社团主要是想给学生开

学习

半导体制造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半导体制造10篇,内容包括半导体十年介绍,半导体制造全流程下篇。《半导体制造工艺基础》以施敏所著教程为例,该课程在对基本原理介绍的基础上注重对工艺过程、工艺参数的描述以及工艺参数测量方法的介绍,并在半导体制造的几大

学习

助理工程专业技术工作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助理工程专业技术工作,内容包括助理工程师申请专业技术总结,助理工程师本人专业技术工作述评。**年12月,我在唐山一中第二教学楼工程项目部任技术负责人。工程质量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而要想获得好的工程质量,就要求技术治理

学习

房地产经营管理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房地产经营管理10篇,内容包括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全过程,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学习心得。引言品牌经营是房地产企业核心经营的核心,它对消费者和房地产企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提高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要求转变企业的经

学习

标准化建设汇报材料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标准化建设汇报材料,内容包括标准化推进汇报材料,标准化建设成果汇报。某某县某某中学是某某县一所全日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初级中学。学校始建于1967年,学校前身为“永靖县杨家桥小学”,原校址在永靖县某某城。1967年由于刘家

学习

加工制造业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加工制造业10篇,内容包括加工制造行业新政策,加工制造产品有哪些。1.1企业利润低,陷入生存与发展困境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处于产业链价值低端的加工制造环节,外商控制技术、品牌、市场,而我们只是凭借廉价的土地、大量的技术工

学习

建筑设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设备10篇,内容包括建筑设备的未来发展趋势3000字,建筑设备的发展3000字。1.建筑设备安装管理的现状对于现阶段我国建筑设备安装管理的基本现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对施工材料的管理松懈,对于现在有些建筑设备安装管理过程中

学习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房地产开发与经营10篇,内容包括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全过程,房地产开发经营案例第一次分析。一、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存在的风险1.社会***策和治安风险***府***策的出台,其目的都是积极的,但是对于房地产投资商和开发商来说,却可能成

学习

模拟经营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模拟经营10篇,内容包括模拟经营游戏,模拟经营的技巧和方法。1、“哑铃型”的概念及特征。为了便于对企业的核心能力进行定位,这里把企业的价值活动按经营结构分为四个部分:(1)研究、开发、设计部分(研发功能);(2)生产部分(生产

学习

医疗器械经营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医疗器械经营10篇,内容包括医疗器械经营好的做法,医疗器械的经营流程盈利模式。二、经营条件发生变化,不再符合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未按照规定进行整改的;擅自变更经营场所或者库房地址,扩大经营范围或者擅自设立库房

学习

房地产经营与估价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房地产经营与估价10篇,内容包括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的区别,房地产经营分析模型。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是继课程整体设计之后的教学实施阶段,是课程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高职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时,必须以该课程对应的典型工作岗位

学习

企业经营范围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经营范围10篇,内容包括企业经营范围最新模板,企业主要经营范围范文。一、实业公司经营范围要求1、内资实业公司经营范围内资实业公司除了可以经营电子产品、日用百货等产品的销售,还可以从事会务礼仪、企业管理咨询等咨

学习

经营之道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经营之道10篇,内容包括婚姻经营之道,经营之道100个经典。不等不靠,看准时机转变经营才有发展北京治堵***策实施到现在也有段日子了,虽然有些具体***策还有待逐步完善。但从总体看,***策的执行还是比较顺利,比较平稳的。不过对于

学习

差异化经营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差异化经营10篇,内容包括超市差异化经营,差异化经营的成功案例。20年来,邮***储蓄通过在负债业务上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自己在基础零售金融业务方面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1)网点优势。目前,邮***储蓄拥有储蓄营业网点3.6万个,

学习

特许经营权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特许经营权10篇,内容包括特许经营权价值对照表,供热特许经营权。《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规定,特许人必须是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的企业;《商业特许经营备案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申请备案的特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