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品10篇

美术作品篇1

那么,到底什么是美术作品?美术作品,是指绘画、书法、雕塑等以线条、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构成的平面或者立体的造型艺术作品。近现代名画家的一些美术作品有:西方的毕加索《亚威农的少女》、《格尔尼卡》、《梦》,达・芬奇《蒙娜丽莎》、《人像》,凡・高《星夜》、《向日葵》;中国近现代的齐白石《虾》、《不倒翁***》、《花卉》、《花卉草虫十二开册页》,徐悲鸿《巴人吸水***》、《奔马***》、《九方皋》、《田横五百士》,张大千《山水》、《仕女》、《黄山松》、《四屏大荷花》,吴冠中《北国风光》、《长江万里***》、《狮子林》,朱宣咸《夜》、《旭日红梅》、《迎风》、《今天是儿童节?!》,陈丹青《组画》,陈逸飞《黄河颂》、《古桥》、《踱步》、《大提琴手》,罗中立《父亲》、《荷花池》,等等。这些作品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灵魂上的洗礼,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美术欣赏以美术作品为对象,美术作品由结合为有机整体的内容和形式两部分构成。所以,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就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眼,进而整体地把握和理解美术作品――既体验审美感动又获得思想认识,既把握艺术价值又理解社会价值。

美术作品通过视觉接受作用于人的精神情感,这种作用主要来自美术作品的精神内涵(即内容)。美术作品的内容是美术家在作品中以一定的美术形式表现出来的,即美术形式是美术内容的存在方式。美术欣赏作为从视觉接受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美术形式无疑具有先行性,欣赏者必须通过对作品形式的感受、释读、体验,才能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即内容)。注意这里的“内容”不是狭义上指一些主题性绘画中的故事、历史人物或情节,而是指所有美术形象所具有的审美的精神内涵。

在对美术作品的欣赏的同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恰当的心理准备和审美态度。欣赏美术作品首先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审美心理准备。恰当的心理准备和审美态度,不仅可以调动欣赏者已有的美术认识、文化修养和审美经验,而且是欣赏者艺术地、审美地与美术作品进行交流和对话的心理基础。

2.调动积极的审美联想和想象。一方面,美术欣赏的形象思维的特点要求欣赏者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力。另一方面,美术作品是美术家的联想和想象力的创造物,欣赏者要领悟其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的奥妙,也必须调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的审美能力。欣赏者的审美联想和想象,有助于将各视觉感受联结起来,以便完整地把握和领悟美术作品的美感和意蕴。

3.融入真实情感,把握审美体验。审美欣赏是饱含情感的体验活动,欣赏者只有融入真实的感情,才能获得审美感动和审美体验,欣赏者的情感一方面因作品的感染而发,另一方面也可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到美术形象中,从而构成审美共鸣,达到强烈的审美体验。

美术作品篇2

艺术是人类应用物质的感情特征把本人对理想的审美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以专门供人欣赏的审美对象。只要依照美的规律停止的各种创作,确的确实地反映真、契合善的自在方式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才具有艺术美的魅力。

艺术美是一种范畴广大、品级层次十分丰厚的美,艺术家则把理想生活不集中的、不充沛的、不丑或不美的要素混杂在一同的东西经过提炼、概括、加工,熔铸成比理想美显得更为集中、精练,更具有典型的意义的艺术美。别林斯基谈到绘画的时分深入而抽象地指出:“有才干的画家在画布上一切的景色,必优于自然中任何美妙的风光。由于在画幅中,没有偶尔和多余的东西,一切的局部都附属于构成一个美丽的、完好的、共同的东西。理想自身是美的,不过它是美在实质、成分和内容上,不是美在方式上。就这一点而论,理想好似地下矿藏中未经洗练的纯金,迷信和艺术则把理想这黄金洗练出来,熔化在美的方式里。”

艺术家在发明方式美的进程中,必需把本人激烈的思想感情倾注于艺术抽象之中,把他对生活美丑的一定或否认态度,把他的审美理想熔铸到作品之中,作为作品的血肉和灵魂。他所表现的意思比理想生活自身更为感性化。正如黑格尔所讲:“艺术理想的实质就是在于这样使内在的事物复原到具有心灵性的事物,因此使内在的表象附和心思,成为心灵的表现。”例如文艺复兴时的画坛三杰之一拉斐尔的名画《圣母像》,画面上,圣母在幸福地逗弄着本人心爱的婴儿,给人以仁慈、端庄、纯真与咄咄逼人的美感。拉斐尔画圣母既不照模特,也不凭幻想象,而是本着画家本人的审美理想来构思。他在1514年致友人卡斯特里奥的信中曾讲:“为了发明一个完满的女性抽象,在下不得不察看许多美丽的妇女,然后选出最美的一个做在下的模特。……但由于选择模特是困难的,因而在创作时,在下不得不求助于在下的头脑中已构成的和正在努力搜求的理想美的抽象。”从拉斐尔的绘画,俺们可以看出,美的艺术作品总是倾注着作者的审美理想。

理想美是一时一地的,只能供人一时一地的欣赏,遭到日子的空间的局限,艺术家则经过物质手腕把理想美和审美心思凝结在作品之中,成为获得固体抽象的艺术美。它不只对事先外地的人是美的,对他时他地的人也能够是美的。人们可以从艺术作品中欣赏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理想美,感遭到不同时代的审美心思。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汉代帛画,为俺们提供了一幅事先人们有关天上人世乃至地域的梦想现象及事先的审美心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从商业、交通、漕运、修建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角度,经过陆上车马喧嚣,河中舳舻相接,人生鼎沸、车轿穿行,闲者酒楼欢宴,劳者辛勤操作等节日盛况的淋漓尽致地描画,生动地再现了12世纪在下国都市社会生活的相貌,集中反映了那个历史时期的***治、经济、文明、社会风气及审美心思、情味,成为一件赢得各时期各阶级观众所喜欢的内容极端丰厚的艺术珍品。

艺术美育即经过各种艺术美的方式和内容所停止的审美教育。它是美育体系中最重要的方面,具有任何其他方式的美育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艺术的审美方式和日子,总是无限的,但它所表现的、传达的情致、神韵却又是深广有限的。如徐渭、八大、石涛等人的写意画,淡淡的几笔勾勒反映出来的意味和给人的审美教育,往往是十分深远有限的。中国艺术传统中常讲到“弦外之音”“弦外之音”,就简明地讲了艺术美育的无限与有限的一致。

艺术审美方式总是具有间接性的,而在这种间接性的方式引导下使人领悟到更深广的道理,这又是它的直接性。在停止艺术美育时,不只要经过艺术抽象美间接给人以美感教育,而且要擅长开掘抽象所包括的内在的美的意蕴,并引导受教育者展开联想,去取得更多更片面的审美享用, 从而遭到美的启示和教育。比方徐悲鸿画幅中的《奔马》,在欣赏这一艺术作品时,不只可以间接从奔马的抽象中欣赏到奔马的英姿、气势、壮美, 还透过这一抽象,直接地领会到艺术家的生活情味、肉体面貌以及鼓励人们奋进的意蕴。总之,在艺术美育中只要坚持间接性与直接性的一致, 处置好两者的关系才干收到最佳的美育效果。

人的审美感受才能,是从生理感受开展而来的,但促进人的艺术审美感受力开展的动力首先不是艺术,而是人类临时的社会理论。人的审美才能和审美兴趣的开展和进步是受特定的历史条件、社会理论的广度和深度制约的。因而,在运用艺术的方式停止美育时,就要留意依据人们的社会理论的不同、思想程度的不同、欣赏才能的不同、年龄层次的不同,区别看待,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例如格勒兹画的《乡村的订婚》,一个对婚姻爱情生活缺乏切身体验的人,他对表现这类题材的艺术作品的感受力就会遭到影响。再如《泉》《青春期》等如缺乏指点,还能够地道出于猎奇,甚至于寻求感官安慰去欣赏作品,这就会走向艺术美欣赏的背面,变成了关于假、丑、恶的追求。

美育的义务是要不时进步人们的感受、鉴赏、发明美的才能。开掘存在于先生们中的崇高的品德、美妙的情操,不时扩展生活的视野,积聚社会理论经历,只要酷爱自然、酷爱生活、酷爱人民的人,只要对社会生活具有丰厚体验和深入看法的人,才干够真正品味到艺术美醇浓郁的芳香。

美术作品篇3

[关键词]美术作品;保护作品完整权;利益平衡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8091

美术作品是人类思想的可视性表达,是作者智力劳动的产物。其中“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1]”美术作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著作权法最初是为保护文字作品而制定的。值得注意的是,在保护作品完整权上,美术作品的保护方式与一般作品并无差别。但是美术作品在客体性质上与一般作品有着重大区别,在适用现有法律时,若不加以适当解释则难以实现充分保护,也难以实现权利人与利用者的利益平衡。

1侵害美术作品完整权的构成要件

11歪曲篡改

111因对作品的改动而构成的歪曲篡改

改动即是存在着对美术作品物理上的改变。这里的改动应当做严格的理解,依照客观标准进行判断。但是存在着改动并不意味着一定构成“歪曲篡改”。如果将一切改动都认定为构成歪曲篡改,无疑会导致作者权利的绝对化,有违公平原则也不利于作品的利用。因此需要对改动进行限定,以确定构成“歪曲篡改”的改动。

美术作品表达的是美感和作者持有的美的观点。美术作品的表达分为核心内容与一般内容。当作品的核心美感或者作者的核心观点无法体现的时候,则应当认定为侵害美术作品完整权。但是对于美术作品的核心表达,不能以文字作品的因素去考察,而应当用美术作品的考察因素去衡量。美术作品是三维的,对其表达我们不能平面地理解。例如,对于一般作品来说,大小并不影响作品的核心表达,但是大小是某些美术作品的表达方式。如微雕作品就是如此。因此,改动行为要构成“歪曲篡改”则需要达到危及作品核心表达的程度。且对于核心表达的判定应当以美术作品的考量因素进行衡量。

112其他侵害行为构成的歪曲篡改

其他侵害行为即没有对美术作品进行物理上的改变,但是在使用该作品的过程中使^众无法正确接受作者原本欲在作品中表达的意思。我国《著作权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此种情形应当认定为侵害保护作品完整权,但是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多对《著作权法》进行扩大解释,将这种情形纳入保护范围。“张敏耀诉长江日报案”[ZW(]参见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1999〕武知初字第7号民事判决书。[ZW)]、“王文海诉隋建国案”[ZW(]参见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2006〕朝民初字第28850号民事判决书。[ZW)]都是如此。

对于其他侵害行为是否构成“歪曲篡改”不应当绝对地以作者主观标准进行判定。由于其他侵害行为并不构成对作品本身的改动,其要对作者权益造成损害的关键在于利用者的利用过程中,一般观众是否会因为利用者的利用方式而误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意思。因此其他侵害行为要构成“歪曲篡改”需要达到足以导致观众误解作品的意思表达的程度。

12是否有损作者声誉

121立法旨意

“艺术家创作时,将其部分人格折射到这个世界中……遭受的损害也不仅限于经济性的,因此需要对作者进行保护,以免其人格受到伤害。”[2]设置保护作品完整权的目的在于维护作品的同一性,保护作者人格免受侵害。作品作为作者思想的表达是作者人格的外在体现。一方面,现实中对于作品的评价一般情况下最终都会成为对作者的评价,例如对美术作品是否具有美感的评价会最终成为对该作者的创作水平的评价。由于作品与作者在精神利益上的一致性导致当作品因他人的原因与作者的思想表达不一致时,作者依然会因此承担作品所可能导致的社会风险,这显然与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则不符;另一方面,作者都不希望自己的作品遭受篡改,人人拥有自由表达的权利是公认的基本人权,作为思想外化的介质,作品如果可以被任意改动,那么表达自由难以保障。因此法律需要为维护作品的同一性提供相应的保障,确保作者的人格利益不受侵害。

从保护作品完整权的立法旨意上来说,其保护的是作品的同一性而非作者的声誉。那么判断美术作品完整权是否受到侵害也应该是考量该作品的同一性是否受到破坏,而没有必要考量作者声誉是否遭受损害。

122美术作品的特殊性质

“权利对象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保护方式。”[3]文艺成果据此与有体物有了不同的保护方式,性质不同的作品在侵害保护作品完整权的构成要件上也应当与一般作品有所区别。如今,计算机软件因为其性质的特殊性在保护作品完整权中应当被特别对待已经成为学界通说。而与一般作品相比,美术作品的特殊性也十分显著。美术作品著作权客体的脆弱性,表现为灭失的高风险性和维持同一性的困难性。“知识产权的对象是特定的信息”[1]。著作权所保护的“特定信息”依赖于载体物的承载,相对来说载体物的数量越多,“特定信息”灭失的可能性越小。而长期以来美术作品通常是作为奢侈品存在的,维持作品的稀有性是保持其价格的关键。作者的主要利益也来源于对作品原件的出售,因此作者本身并没有复制作品的动力,相反更热衷于维持作品载体的唯一性。这使得美术作品所承载的“特定信息”的灭失风险较高。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歌至今仍然有数百首传世,但是李白的美术作品却仅存《上阳台帖》一件。[4]另外,美术作品维持同一性极为困难,对于同一个画面的美感不存在替代性的表达方式,就像不能要求达・芬奇用完全不同的画面表现与《蒙娜丽莎》相同的美感。且美术作品的核心表达往往表现得极为微妙,不能以物理的比例来衡量。例如《蒙娜丽莎》核心的表达是微笑,但是如果对嘴角部分稍作改动,微笑就会消失,整个作品也会丧失其核心表达,但是那一点被去掉的颜料在整个画面中却显得微不足道。这就意味着对画面稍作改动,都可能造成作品核心表达的丧失,作品的同一性也随之丧失。

从美术作品的客体特征上来说,客体的脆弱性致使美术作品在保护作品完整权上需要更加严格的保护方式才能实现有效保护。为此,德国《著作权与接权法》将美术作品的复制形式仅限于拍摄,因为在拍摄的情况下美术作品一般不会被歪曲[5]。较低的保护水平会加速美术作品的灭失,而一旦灭失便无法进行传播和利用。若将“有损作者声誉”作为美术作品的保护作品完整权侵权判定要件,会降低美术作品的保护水平。由于美术作品的改动较为容易,若以“有损作者声誉”为侵权构成要件,则很可能出现作品同一性受到严重破坏时,却由于不构成“有损作者声誉”而不构成侵权。更有甚者,当作品已经灭失的时候,因为不构成“有损作者声誉”,仍然不会构成侵权。这显然与保护作品完整权的立法旨意不符。

综合以上因素,不应当以“有损作者声誉”为美术作品完整权侵权构成要件。

2侵害美术作品完整权的特殊情形

21出版性复制和有效复制

出版性复制是为了实现对美术作品的宣传介绍而进行的复制行为。有效复制是指为了再现美术作品的全部美感而进行的复制行为。

对于一般作品,并不存在区分出版性复制和有效复制的必要,因为一般作品的复制难度较低,出版性复制可以完全再现作品的内容。但是美术作品却存在区分出版性复制与有效复制的必要。对于美术作品而言,出版性复制难以再现作品的全部内容,出版性的复制品对于美术作品来说类似于电影海报之于电影,尤其是对于雕塑作品而言。美术作品的核心在于通过艺术语言所表达的美感,而要实现这一美感的再现就需要艺术语言的再现。然而与文字语言不同,色调、大小、比例乃至三维空间等因素都是艺术语言的组成。出版性的复制品显然只能复制美术作品的部分。

区别出版性复制与有效复制意义在于:其一,可以规范对美术作品改动的认定。如果不区分载体物的性质,将会对唯一载体物的改动都认为是对作品的改动,如此将潜藏着重大的社会风险。对此,基于利益平衡原则,是否构成对美术作品的改动应当以载体物是否为有效复制件进行确定。其二,可以规范对美术作品灭失的认定。美术作品的实质是特定信息,这些信息的消灭会导致美术作品的灭失。但是,并非所有载体物都能完全承载作品的完整信息,故不能认为只要存在载体就认定作品存在。而美术作品是否存在也应当根据载体物是否为有效复制件来确定。

22侵害美术作品完整权的特殊情形

221特殊的改动行为

对于美术作品有效复制件的改动。《美国版权法》在确定“视觉艺术品”的保护范围时将复制件也列入其中[ZW(]参见《美国版权法》101条。[ZW)],而我国《著作权法》没有对复制件给予直接保护。但是当美术作品的有效复制件成为作品的唯一载体的时候,对于有效复制件的改动会造成作品的改动,由此可能构成侵害保护作品完整权。

对于美术作品出版性复制件的改动,由于出版权利穷竭,对其进行改动并不会导致作品遭受改动。但是对出版性复制件的改动仍然可能导致侵犯保护作品完整权。当对复制件的改动,导致观众误解作品的意思表达时,构成其他侵害行为,侵害保护作品完整权。

222美术作品的灭失

保护作品完整权是永久性权利。而作品只要其所具备的特定信息不完整则应当被认定为已经灭失。那么,保护作品完整权是否及于保护作品不被灭失呢?如果保护完整权的范围及于保护作品不被灭失,会存在一种长久的社会风险即在逻辑上存在保护作品完整权的永久性与作品必然灭失性的矛盾,作品载体的持有人将永久承担这一灭失风险,因为在逻辑上存在作品的唯一载体,所以终有一天会有人承担作品灭失所引发的责任。但是如果认为保护作品完整权不包括保护作品不被灭失的话,也会存在一个逻辑上的问题,即作品的灭失与作品的改动一般情况下只是一个程度的问题。当作品遭受改动,且该改动造成作品所具有的特定信息不完整也无法恢复的时候即是作品的灭失。既然保护作品完整权对作者希望作品不被歪曲、篡改的精神利益加以保护,那么作品灭失所会造成的作者精神利益损害会更加严重,对于灭失所造成的精神利益损失,保护作品完整权为何不加以保护。

保护作品完整权保护的是作者的精神利益,作品作为“作者之子”与作者具有人格上的关联性。当作品都不存在的时候,这种关联性也无从谈起。保护作品完整权保护的是作品与作者思想的同一性和一致性,当作者失去思想表达的介质的时候还谈何保持同一性。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保护作品完整权保护的是作者不希望自己的表达被歪曲的精神利益,那么举轻以明重,作者更不希望自己的表达被歪曲到无法恢复的地步。因此保护作品完整权应当包括保护作品不被灭失的权利。至于随之引发的社会风险则可以通过对保护作品完整权的限制得以控制。

3完善美术作品完整权的构想

31严格保护

由于美术作品具有客体的脆弱性,导致美术作品维持同一性十分困难,且极易导致作品的灭失。作品的同一性依赖于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严格保护。

311法律适用上的严格保护

基于美术作品的特殊性质,不能将“有损作者声誉”作为侵害美术作品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权构成要件。针对美术作品,在适用《著作权法》第10条第4款时应将“歪曲、篡改”严格理解为“存在改动或者其他侵害行为且改动危及作品核心表达或者其他侵害行为导致公众误解作品表达”。

以美术作品的考量因素确定作品核心表达。美术作品的表达“语言”与一般文字作品有着明显区别,对于美术作品的核心表达,直接套用文字作品的认定方式难以准确认定。所以应当从美术作品的角度,通过美术作品的考量因素去衡量,除了考察作品的平面特征之外,还应当考虑作品的三维特征,例如大小、比例等。如此才能实现对美术作品核心表达的正确判断,才能进一步判断作品是否遭受“歪曲、篡改”。

通过对保护完整权的范围做扩大解释将美术作品灭失囊括其中。美术作品的灭失对作者的著作人格权的损害程度要高于歪曲篡改,既如此根据当然解释,举轻以明重,保护作品完整权的范围当然及于美术作品灭失。另外根据目的解释,保护作品完整权的范围也应当及于美术作品的灭失。

312立法上的严格保护

设立作者的接触权,保障保护作品完整权的实现。在大多数情况下,美术作品的持有具有隐蔽性,且美术作品大多数以唯一原件的形式存在。由于作品在形式上是呈现于唯一原件之上的,而唯一原件的持有者基于物权对作品载体实施控制。在持有者不公开展示作品原件的情况下,作者很难了解作品的现状,由此更无法判断自己的保护作品完整权是否遭受侵害。因此需要设立作者的接触权以切实保障作者的保护作品完整权。

立法上区分出版性复制与有效复制以正确_定作品遭受改动和灭失。有效复制品具备作品的全部的特定信息,而出版性复制品只具备部分信息。不区分出版性复制与有效复制,在确定美术作品是否遭受改动时容易给利用者苛加严格的义务,在确定作品是否灭失时会对权利人的权利进行不当减损。因此需要区分二者,为美术作品的改动和灭失确定合理的认定标准,平衡利用者与权利人的利益关系。

32行业习惯法律化

美术行业习惯在我国存在了数千年之久,造就了我国灿烂的美术成就。《著作权法》要适应我国美术行业发展的需要,在我国的社会环境中实现对美术作品的充分保护和权利人与利用者的利益平衡,就应当吸收具有我国特色的行业习惯。在保护作品完整权方面主要有三种情形需要进行法律化。

装潢剪裁,作为作品得以最终呈现和恢复的必经步骤,装潢剪裁的某些步骤会在客观上造成作品的改动。但是这种改动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是为行业习惯所认可的,因此应当在法律上排除其侵权性。

鉴赏印记,作为一种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行业习惯,虽然在客观上会造成作品的改动,但是这种改动为社会普遍接受,且对作品本身意义重大,因此也需要在法律上排除其侵权性。

作品载体物的自然损耗,作为作品存在而不可避免的一种情况,只要持有人没有过错导致其损耗加速,那么这种情况下造成的作品改动也应当通过法律排除其侵权性。

参考文献:

[1]张玉敏知识产权法学[M].2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2]Martin RoederThe Doctrine of Moral right:A Study in the Law of Artists,Authors and Creators[J].Harvard Law Review,1940(53):557

[3]李雨峰中国著作权法:原料与材料[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4]赵天琪李白的上阳台帖[A].郁贤皓中国李白研究(2001―2002年集)――纪念李白诞生13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马鞍山:黄山书社,2002,471

美术作品篇4

美术课时少,欣赏课更少,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渴求;美术欣赏课的内容不充分、信息量少,而且作品的选择有的缺乏代表性和典型性;教材内容多而不够严谨,课题多与课时少的矛盾突出,给学生造成不科学的印象。教学实践证明,每周一节美术课不适合美术教育的特殊性,尤其是训练课,但美术欣赏课却可以每周一节,而又不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学生从中有所受益。因而,在无法解决课时与课题内容矛盾的情况下,每周一节的美术课最适合开设美术欣赏课;另一方面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对美术欣赏课有强烈的渴望。再者,目前中学生每周一节的美术课如果是以美术欣赏课型出现的话,能够暂时地缓解当前学生的学习压力,在精神和心理上相对减轻负担,使情绪在某种程度上能得到一定的放松。同时,在欣赏课中又能扩大视野,丰富知识,提高一定的审美力,并调节了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与同是美术课的训练课型相比较,所获知识要多得多。

一、尽可能创造一些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上好鉴赏课的前提

要在文化情境中来认识和理解美术,“情境”,即指影响各个时期美术的***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美术作品中所反映的各种思想、观念,都与艺术家所受到特定的***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的影响有关。

比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可以放一段中国古筝名曲《高山流水》,这样一方面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使其进一步理解山水画面的意境;有时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文学情节的作品供学生欣赏,如,在欣赏任伯年的作品《苏武牧羊》时,教师可吟唱起“牧羊北海边,雪地又冰天”的词曲,使学生能尽快进入到作品欣赏的情境中来。

二、学生如何在欣赏中与画面交流

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审美经验、知识修养的不足,能对美术作品积极主动地欣赏是比较困难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讲过:“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怎么唤醒沉睡的人?”我想这句话应该能给我们以启迪。在美术欣赏教学中需要教师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和激发,其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其一是引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可帮助学生分析美术作品的形象、情节,特别是一些引人入胜的细节,如蒙娜丽莎的神秘的微笑等等,再通过生动恰当的语言描述,以此为突破口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其二是适当提出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想象,但是问题不要太多,要少而精,重点要突出。其三要以肯定的态度来评价学生的回答,这一点很重要。

三、通过比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美术作品篇5

1987年制作的《蜡染包、蜡染服装》获吉林市民间工艺美术展三等奖,同年加入吉林市民间美术家协会会员。

1997年,在云南西双版纳工作期间,以蝴蝶翅膀为材料 ,创作的蝶翅画成为98年昆明世博会的旅游产品销往国内外。

2009年师从吉林市王砚方老师学习刀画艺术。2010年开始学习研究起源于东汉时期的菩提裟佛像画工艺,结合现代绘画艺术及绘画工艺经过三十多次试验,终于在2011年底画出第一幅作品《富贵牡丹》。现在平均每天可以画一幅。

一、作品名称:1、《长白天池》、2、《童、象 迎春》、3、《牡丹争国色》。

二、作品类型:叶脉画

三、材料:菩提树叶、黄 角树叶、橡胶树叶等。

四、作品规格:15cm × 11.8cm; 21cm× 8.5cm;24cm× 20.5cm; 24cm×10.5cm

五、展销低价:1、叶脉画:100~150元/幅

2、蝶翅画:350~400元/幅

丁哲艺术简介:丁哲,女,自幼随外婆学习剪纸,后随师傅继续深造学习剪纸文化,并成立剪纸工作室制作销售剪纸。

美术作品篇6

[中***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5--01

实际上,美术心理学是心理学在艺术领域中应用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借助美术心理学进行欣赏,并且在美术作品创作与欣赏的过程中,会将人的心理活动作为重要的切入点,从而将美术作品作为重要的媒介,将作者的情感贯穿于美术作品之中,使得作品更具灵性,更能吸引欣赏者的眼光,并且欣赏者能够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欣赏美术作品。

一、美术心理学的应用能够了解创作者的创作心理完成美术欣赏

从某种角度上看,美术家也是心理学家的一种,美术家的视觉与思维比较独特,用这种独特的视觉和思维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从而将创作者的心理与情感真切地表达出来。在美术家创作的过程中,主要根据自己的感觉而创作,用作品来描述自己的心理与情感。我们也可以认为,对于任意一个画家而言,在创造一个作品的时候都是其心理激荡的过程[1]。之后利用线条、色彩以及体积等等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将其创作为美术作品。但是,美术作品的创作完成并不代表整个创作过程的完成,其原因在于作品还未必与美术欣赏联系在一起,只有经得起考验与流传的美术创作才能够被称之为是优秀的美术作品。

如果欣赏者想要完全的林谷与理解作品的内涵,就需要不断地追寻美术家创作的心理状态与新路轨迹,从而使得欣赏之与美术创作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为此,美术作品无论所隐含的意义多么复杂、难懂,创作者都会将自己的心理冲动利用绘画语言表达出来。从美术心理学的角度看,美术创作者常常会有一种利用绘画语言形式将创作的冲动物化为视觉形象。创作者正是由于视觉形象的存在,激发了创作者美术创作的心理动因。

二、欣赏者从作品蕴含的社会心理因素进行美术欣赏

实际上,美术作品主要是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一种反映的产物。换言之,是人类对社会生活或者对世界的认识物化形态。这也表明人和一部美术作品都不是创作者在大脑中的凭空想象,它是创作者的生活历验与社会、历史结合的产物。一般而言,美术作品的创作都需要将社会历史作为创作的源泉,从而侧面的反映出创作者的心理以及思想上的情感[2]。另外,社会还需要应用美术作品去宣言一些真、善、美行为,斌企鹅鞭挞社会上的一些假、丑、恶行为。如科林伍德所说:“社会之所以需要艺术家的存在,其原因在于没有任何一个社会对自己内心完全了解;同时由于社会没有对自己内心的这种认识,便会在这一点上欺骗自己,对于这一点的无知代表着死亡。”

美术欣赏过程中,怎样去把握美术家特定的审美意识与心理新宿,怎样争取的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社会内涵,对于欣赏者而言这几个方面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欣赏者往往需要更深层次的去欣赏美术创作品,这对提升欣赏者的欣赏能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一,不仅能够深刻地认识到美术作品中的内涵、时代背景以及创作意***等,还能够把握与理解美术作品的寓意;第二,欣赏者能够从本质上领悟美术作品创作的目的,从而使得自身欣赏水平进入更高的阶段。这与美术心理学生的“美术欣赏活动会将欣赏者推向一种陶醉的体验当中”观点类似。美术家从创作到意趣方面的观看,不仅是欣赏者应该认真解读的内容,还是欣赏者对美术作品欣赏情感的一种沐浴方式。

除此之外,美术欣赏中,欣赏者还需要与自身心理感受特征与表现相结合进行欣赏[3]。欣赏者在欣赏作品的过程是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心物感应与物我两忘过程,需要欣赏者用心体验

美术作品篇7

摘要: 儿童美术作品中处处流露出纯真、自然、随意的美感,是很多绘画、设计大师的创作灵感来源。儿童美术作品是否可以将其美学特征和日常生活中的产品相结合,进而走进我们的生活呢?本文针对这一观点,提出了其可行性以及儿童美术作品产品化的构想。

关键词:儿童美术作品 产品化 文化产业 构想

中***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儿童美术作品是孩子们纯真心态的自然流露,是自我思想表现的一种形式,蕴含着他们的情感变化,充分表达着他们的个性,无拘无束地反映着他们所认识的世界,抒发着他们单纯质朴的情感。粗粗一看,儿童美术作品显得散漫、随意、杂乱,有时还似乎十分荒诞离奇,但细细品味,儿童画每幅作品都不失造型艺术的特征。他们用笔着色大胆,不加修饰,形象简练、概括,带有夸张,甚至加入自己对表现对象的幻想成分,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和虚幻的情境在儿童手下一起幻化成了富有情趣的形式,生动地反映了儿童不同于成人的认知方式和情绪情感。儿童美术作品除了本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以外,如果能将其和生活中的产品结合起来,让孩子美术作品中的独特美感,以多种形式点点滴滴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将会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

二 儿童美术作品的美学特征

美国有一句谚语:“每个艺术家内心都是一个孩子,每个孩子内心都是一个艺术家。”儿童绘画把握对象的能力远不及成人那样熟练,但这并不重要,人们关心的是儿童所再现出来的是一个朴实、自由的合理世界。他们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透射出巨大的魅力令人感动。现代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们从这些纯真的作品中吸取营养,造就了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开创新一类艺术时代的先驱。这些大师们收集并研究儿童艺术,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儿童艺术,甚至有的时候只是简单地将儿童艺术合成为新的作品。不言而喻,儿童画对于现代艺术有着重大的影响。儿童美术作品中所具有的稚拙之美、纯真之美、变幻之美、欢快之美,令人陶醉。

1 稚拙之美

稚拙美是儿童美术天然拥有的一种美学特质,“稚”指稚气,“拙”是笨拙。“稚”与“拙”是儿童心智未开发时固有的天性。稚拙美是种独特的美,它是原始的、质朴的、合乎常情常理而又令人惊奇的、赞叹的、异常明净透彻的美。对于儿童美术作品来讲,稚拙就是它的一种艺术本能。不流畅的线条、随意涂抹的色块、夸张的形态、趣味的构***,都体现了儿童美术的稚拙之美,这正是儿童美术的可爱之处。

2 纯真之美

纯真――稚嫩、纯洁、真挚和美好,是儿童生命固有的品质,是童真美的表现,同时也是儿童美术作品的特征。儿童一直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他们最清晰、最灵敏、最真挚的内心感知着千变万化的世界,并且默默地给我们最经典、最崇高的提示。儿童艺术与艺术的最高境界有着奇妙、神秘的关联。中国艺术里有崇尚赤子之心的观念,如中国现代画家齐白石作品体现出的天真童趣,令人难忘的单纯和率真的表现,就含有儿童艺术纯真之美的因素。

3 变幻之美

变幻之美是指儿童美术作品中所具有的幻想、荒诞、动态美。儿童美术与成年人的绘画语言、创作语境有很大的区别,儿童美术是表达儿童内心世界的无声的语言,它借助自己独有的视觉角度,用符号、色彩及抽象的***形来叙述他们自己独有的思维方式和对世界的认识。在儿童世界里,一切事物都是互相渗透的――自我与外界、梦与清醒、现实与幻想、昨日与明日。在艺术思维活动中,儿童没有任何功利性,无拘无束、忘我投入,他们可以上天入地,可以投入地与画面事物同喜同悲,或许画面中的形态、故事情节本身就不存在,孩子只是描摹自己想象中的场景。因此看来,儿童的美术作品中有着比成人更敏锐、更丰满的想象力。

4 欢快之美

儿童美术活动是快乐的,这种活动是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就开始用自己的心灵去涂鸦的。当几个月的幼儿拿起笔来,随意在纸上拉出一根随意的线条的时候,这种快乐的情感就已经驻扎进了孩子的内心。成人完成一幅作品要通过构思――草***――正稿――修改正稿――绘制正稿等许多复杂的程序,之后才能算是一幅完整的作品。而孩子的绘画往往是一次性完成,下笔流畅、线条大胆,涂色随心所欲,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保留了一种游戏的精神。在欣赏儿童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跳跃的线条、丰富的色彩、趣味的情节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孩子发自内心的快乐之情。

三 儿童美术作品的产品化可行性因素

儿童美术作品体现了艺术本真的特征性,单纯从欣赏的角度去评价,远远不能够开发其内在的价值。在商品普遍同质化的今天,消费者开始更加重视个性化的需求和精神方面的愉悦,需要种类丰富、形态多样、情感细腻的产品走入我们的生活,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要求产品的独特个性能让人产生亲近、生动和愉悦的心理感受,同时印象深刻,让人喜欢接受。如果将儿童的美术作品和生活中的产品结合起来,使儿童的艺术风格融入我们身边的生活,将会使儿童美术作品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儿童美术作品的产品化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具体内容分析如下:

1 儿童美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美感

儿童美术作品产品化可行性的重要因素就是其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美感。儿童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他们具备超乎常规的想象力,对万物充满了好奇。其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不仅让儿童自身感受到快乐和亲切,还温暖和感染着很多的成年人。儿童美术作品中稚拙的形态、醉人的色彩、幽默的情节等等,让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找寻到了自己的童年纯真,感受到了孩子们内心的丰富情感,温暖了我们的内心。

2 儿童产品的市场需求

当下,市场上目之所及的儿童产品绝大多数为成人从儿童的角度进行开发设计的。这种以成人思维开发的儿童产品不免会留有很多成人的痕迹,给儿童的心理造成一种冰冷、乏味的感受。儿童产品的设计应该充满创造力,成功的产品应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更大地促进儿童形象思维能力、超常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对于儿童来讲,儿童美术作品和儿童产品的结合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能使孩子们从心理上获得某种认同感,更能从内心打动孩子,激发孩子本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儿童创意产业的开发空间广阔

文化创意产业起源于英国,之后美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的创意产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中国在上世纪末接触了这一新生事物,并于2004年以来在国内一些大中城市延伸开展起来。由此可见,中国的创意产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与儿童产品相关的创意开发更几乎是一片空白,儿童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可谓十分广阔。儿童创意产业虽然不能成为各个城市经济发展的生力***,但将儿童美术作品和产品相结合,对于企业而言也是新的创意点,能够在原有产品领域开发出新的特色产品,带动儿童创意产业的发展。

四 儿童美术作品的产品化的构想

基于以上儿童美术作品具有的美学特征及产品化可行性分析,可以看到儿童美术作品产品化的实施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儿童美术作品的产品化过程中不仅需要儿童的参与,还需要设计师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从而生产出具有特色风格、符合市场需求、表达强烈情感特征的文化产品。在此过程中,儿童的美术作品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设计师或者美术教育者需要选择适合的主题,采用更丰富的表现材料,营造良好的环境,尽最大能力的去调动孩子的创造激情,形成最为生动的艺术作品。儿童美术作品产品构想方案如下所述:

1 ***形或立体形态的直接应用

儿童美术活动中会留下很多浑然天成,非常精彩的美术作品,这些艺术作品包括平面***形和立体形态。我们生活中的墙面壁纸、纺织品、装饰绘画等产品中,可以直接将孩子的绘画作品作为装饰纹样和装饰***形进行使用,进行儿童房间、幼儿园或者相应场所的艺术装饰。另外,儿童绘画***形还可以通过印刷、浅浮雕、镂空等工艺的处理和一些个性文化产品相结合使用。例如,在文具产品、个性胸章、小型的工业产品中,多样化采用儿童美术作品,可以为产品增加艺术性和趣味感,增加更多的产品附加值。

儿童美术作品在产品中的直接应用,保留了作品中最原始的稚气之美,装饰儿童环境或个性产品时,儿童内心得到了某种潜在的认同感和亲切感、成就感。虽然,这些形态不是自己亲自所为,但却是孩子们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让孩子们深刻地体会到,评价美的艺术形式的参照并不是“像”与“不像”,而应该是情感最真实的感受与自由的表达,进而认识到自己也可以成为艺术家。同时,对于成人而言,把玩着儿童***案的个性产品,也会给都市中疲惫的心灵一些温存的关怀和甜美的愉悦。

2 ***形或立体形态调整完善后应用

儿童美术作品除了可以直接使用以外,还可以针对不同的设计产品,由设计师对美术作品的局部形态进行调整或重新整合后使用,具体实施步骤为:首先,根据产品需要组织儿童进行主题性创造,或者在儿童自由创作的作品中选择特色形态,儿童处于主导地位。其次,设计师将儿童作品中的特色形态进行提取,并根据产品风格,在保留儿童作品主体风格的基础上进行细节调整、完善,并和企业相结合完成产品的制作,进而投放市场。在此过程中,设计师和企业起主导作用,设计师根据对市场的了解提取出儿童美术作品中最具特色的形态特征,并结合产品特色进行整合,企业的作用是进行产品的生产和市场运作。例如,儿童创作完成了立体的大树形态,在设计师的参与下强化形态的特征,进行形态的再调整和处理;并与陶瓷、金属等材料相结合,在工厂中结合适合的制作工艺,批量生产成家居生活中的小型装饰雕塑投放市场;消费者购买后来装点艺术生活,进而完成儿童美术作品产品化的生产过程。

儿童美术作品在产品中的调整完善后应用,需要产品设计师具有很强的把握***形和洞悉市场的能力。儿童美术作品中很多趣味性强的***形和符号,被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演绎整合以后,能够更突显儿童作品的本质之美。另外,设计师还要了解市场需要什么样的艺术风格,这种艺术风格怎样和孩子的作品相融合。例如,孩子画了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小兔子中最动人之处是夸张的耳朵和趣味的表情,而小兔子的动作和服装的表现都不出彩,这时设计师可以将风格鲜明的形态进行突出表现,简化其他的形态特征,让作品的风格更鲜明、更具有欣赏性,然后将调整后的形态根据需要和产品相结合。

五 结语

产品本身只是某一空间的器物,当它与每个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时,也就具有了全新的意义,它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给予人们众多不同的感受和乐趣。儿童美术作品的产品化构想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激发对产品新的理解和认识。在设计中,不仅要从美学上提升产品附加值,更要努力创造特色的产品文化。儿童美术作品的产品化构想的实现,不是几个人能够实现的,这需要最大强度地调动孩子们的创作积极性、设计师的独具慧眼、企业给予的密切配合。同时,对于企业而言,尤其是在开发新的产品时,投入的创意文化含量越高,企业效益就越大,充分结合儿童丰富的创意文化这一活的资源,可以为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当然,各个地方儿童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府的大力支持,只有艺术、技术、市场、社会的高度协调一致,才能促进产业的顺利发展。

注:本文系河北省科学技术厅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0457277。

参考文献:

[1] 吕学武、范周:《文化创意产业前沿》,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 杨景芝:《中国当代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年版。

[3] 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0》,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4] 卜希霆:《创意起底――文化创意产业先锋思维解码》,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年版。

[5] [法]罗斯琳娜・达维多:《涂鸦解密:儿童绘画心理透视》,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作者简介:

王晓强,男,1977―,河北张家口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工作单位:衡水学院。

美术作品篇8

一、可以触摸到的美

民间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内容一般都是创作者看见、听见或触摸到的事物。这些花草、鱼虫、人物、日月星辰都有它们自己的运动节律。我们可以触摸到的山水、花草、树木等都成为民间艺术家创作的题材和主要材料。就地取材,这些山野中、田地里最普通的材料,如藤条、树叶、泥土都可以成为创作的材料。这些可以触摸到的材料经过各种各样工艺的加工变成了具有乡土气息的工艺品、实用品。通过它们,我们可以经历花开花落,看见一树一叶,闻到花香,听到鸟鸣,感受春夏秋冬的轮回交替。

1.快乐的美

大自然的花开花落、春夏秋冬、风雨雷电、高山流水是最美的。呼吸和心跳的快慢是最真实的心理反应,是我们自身的内心节奏。民间美术作品大都能表现出人们的内心世界,不论生活多么艰苦,人们都能从生活中发现和表现美。寻找快乐是我们民族的天性。乐观、坚韧、开朗是民间美术作品最善于表达的内容。祈福辟邪、繁衍生存是民间艺术家表现的主要内容,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实,这些心理节奏是人们最平实的感觉,它好像和美关系不大。但是,若自然节奏的变化刚好和人们心理节奏同步,人们其实对外部的美或者变化就会发生反应。泥土的芳香、平凡的日子、小孩子、小燕子、鱼虫花鸟、风雨雷电,这些都是人们心里理想的美,这些美都是快乐的源泉。

2.有序的美

美的视觉形态应该是符合人的生理喜好和心理喜好的,两者相适应才能产生美感。不同感官接受外部信息是以相似的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的,大脑在分辨方位、先后、强弱、大小上必须要有一定的信息编码秩序。大自然充满神秘与美丽,并有自己独特的美丽密码,而人们生活在其中不易察觉,但在艺术家眼里一切都充满了活力与张力。不论构***饱满还是简单,民间美术的表现方式都是有序的。如,鱼鳞的表现、羽毛的勾画,有序而生动。人类的大脑对无秩序信息会很快地产生疲劳,从而产生排斥性。有序的线条和形状容易让人产生美感,有美才会有想象力,从而让我们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欣赏美。

3.真实美

一幅作品或形象给予人们视觉上的愉悦不仅仅是美,更是情感上的共鸣。民间美术作品最能表现出老百姓最朴素、最真实的情感。在民间艺术家眼里,不论是夸张的作品还是写实的作品,都是反映真实生活的现实作品,因为情感的真实才能表现出作品的真实。表现出创作者的真实情感和感染人,这正是民间美术作品吸引人的地方。不论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还是简单明了,真实的生活才是最吸引人的。不做作,不虚假,正是民间美术的魅力所在。4.情感共鸣和欣赏者产生情感共鸣是民间美术作品平实美的又一体现。情感的共鸣不仅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民间艺术家的创作意***,产生美感,更重要的是情感共鸣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心理反应,牵涉到社会和人们的情感体验与情感态度。当一个作品引起人们的注意时,人的视觉意识及时进行捕捉,人们联想到的是自身体验过的美的经历。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不一样,一个微笑,一顿美食,一个记忆,这些或美好或痛苦的记忆瞬间被人们回忆起来。这就是情感的共鸣。

二、生命的节律

大自然中的每个生命都是珍贵和平等的,生命的节律和大自然的节律一样在不断地运动着。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命轨迹,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个性,有自己的情绪,有自己的喜好和人生经历。民间美术作品表现对生命的尊重,表现人们的生存环境、记忆、情绪、色彩等对感官的刺激和联想。当人们动情时一定是打动过其的情感延续,这可能是快乐或者痛苦的情感,也可能就是一个瞬间的穿越。生命的节律其实也是情感的节律。

1.平实的直线

民间艺术家喜欢表现最平实的情感,认为快乐是根本。线条是民间艺术最基本的表现元素。***条中,直线的特点是稳定,从构***和色彩上来看,其用以表现习以为常的意象、色彩、构***,这些均能带给我们稳定的感觉。作品中的构***、色彩、意象不同可以体现创作者个性和情感表现的不同。直线给人以挺拔、力量感,可以让人们感到平稳、刚毅。直线外在的自然平直让我们联想到其内在的坚强和力量。

2.有活力的曲线

曲线给人以自由、活泼、温柔的丰富感受,其产生的美感让我们联想到自然界的美。如,人体的美、花朵的美、白云蓝天的美,等等。曲线是自由与丰富的联想美。自由不仅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更体现在人们的思维和想象里。曲线让人们的生活有了自由联想的空间。

3.生活的美

平实的美其实就是最简单的美,它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只要表现出情感,最普通的美也能引发人们的情感萌动。游鱼、飞鸟、青蛙、蝴蝶、花卉、虫草、人物都是我们日常所见的普通的生活场景,但在民间艺术家眼里,就成了无穷的创作之源。这些都是充满生机和富有生命的事物,正是这些最普通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简单和快乐。

三、象征性的美

民间美术作品善于表现生活中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想象力。如,在剪纸作品中,“年年有余”中的“余”就是“鱼”;在木刻艺术中“鱼”表现“如鱼得水”;在编织物中“鱼”成为美的象征;在刺绣作品中“鱼”变得可爱而灵动。

1.温和品质

民间美术作品很少表现紧张、松弛、恍惚、烦闷的情绪。剪纸、刺绣、编织、玩偶、风筝、泥人、陶瓷等民间美术作品均可传达出喜悦、热烈、温和、坚定的感情,体现出劳动人民坚韧、快乐、平和的性格特点。

2.开朗的性格

民间美术作品造型多蕴含象征性的语言暗示,包含一定的纳福求吉、辟邪消灾、生存繁衍的信息。这些作品有年画,染织工艺中的蜡染、绞缬,藤编中的桌椅,竹编篓子,活灵活现的木刻,夸张变形的剪纸,会动的皮影,质朴的陶瓷,会飞的风筝,美丽的玩偶等,都代表着开朗的性格和顽强的生命力。如,白头鸟暗示白头偕老,喜鹊暗示喜庆,如意暗示万事如意,等等。这些都表现出劳动人民开朗的性格。

3.理想美

美术作品篇9

关键词:水彩;立意;创作

刘永健先生的水彩艺术作品,惟妙惟肖,无论是画面所诠释的民族文化还是人文特征,乃至画面环境,都恰到好处呈现出了水彩艺术的各种艺术特色和艺术魅力。尤其是画面给人的观感,最突出的是呈现出一种涵盖文化意蕴,承载民族风情的"灵韵"之美。其"灵韵"的呈现使得刘永健先生的水彩艺术作品给人一种轻盈,灵动,纯情,清新的美感,是水彩艺术的精美表现。本文拟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下其画面上的几种"灵韵"表现及艺术手段。

首先,刘永健先生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诠释,赋予了水彩艺术画面独具特色的"灵韵"之美。

从外形上来看,刘永健先生画面人物的着装,挂饰的质感以及色调等都带有水彩艺术及少数民族文化特有的"灵韵"之美。例如刘永健先生2004年创作的《趟过清水河》,人物的服装细致,复杂,且华美。色调凝重的粗布长裙上配以古拙细致的花纹,极有年代感,是当地审美文化的长期积淀。镶在衣服上的挂饰属于是金属制品,分量感极强,形态复杂且各自不同,但是每一种***形都传达着当地的传统信仰,例如画面最前的少女腰间部位那块接近于爱心形状的挂饰,这是民间广为流行的长命锁。她们腕上的手镯粗厚且线条粗犷,体现了大气质朴的民族性情。正中间那位少女手中所提的的油灯,它在黑暗中光线显的极为凝聚,金属质地的挂饰在它的强光下变得晶莹透亮,看着十分的灵动可爱,映衬得少女更为端庄秀丽。这幅画体现的是来自乡野村寨的民间生活情调。

刘永健2006年创作的水彩艺术作品《吉祥》也是一幅民族艺术"灵韵"感极强的作品。画中五个女子均身着暗灰色的棉袄,棉袄上被一串串颜色鲜亮的珠子所点缀,色调以黄蓝红为主,二者间色调的对比造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反映了当地粗犷野性的民族性格。画中人物所戴的帽子类似牛角,同样也被珠子所点缀,这种帽子在当地被称作"町玛",象征孔雀得头冠,身子背后系着的白色羊皮称做的"改巴",这一整套衣冠被称做孔雀服饰,在当地象征了吉祥与美丽。画面所显示的节奏与灵动,极具色彩韵味与形象韵味,体现了民族传统和审美习惯。

其次,刘永健先生水彩艺术作品的画面通过人物神态和身体动态所融入的民族信仰和民族风俗也充满了水彩艺术的"灵韵"之美。

例如《吉祥》描绘的就是少数民族的宗教文化之美,它是位于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的阿里普兰地区,是一个宗教朝圣地。画中五个身着孔雀服饰的少女正虔诚地向神祈祷,她们眼神清澈单纯,表情肃穆庄重,有的笔直站立,有的微微埋头,双唇微抿,有的闭目沉思,有的埋头祷告,有的侧身思索……通过这一系列的动态和神情,刘永健先生将当地民众朝拜时候的情景和心情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观众眼前了。体现了当地传统的宗教文化。另外,刘永健先生2007年创作的《家园》也是一幅描绘少数民族生活风俗的作品,当地民众过着放牧为生的草原生活,画中的牧民头系白色头巾,与古铜色的面庞之间形成很强的对比,丰富的水草,肥壮的牛羊,传播着生活富足的喜气,体现了游牧人的朴实和勤劳之美。

再次,刘永健先生经常深入生活,所以他对人物生活状态的表达把握得非常准确,所以他的作品中赋予了许多关于人性的"灵韵"之情。

人们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是人们幸福安详的纯情展现,例如《沐浴阳光》,描绘的是一个家庭主妇怡然自得的家居生活。太阳升起,东方初白,一缕阳光给阴暗的屋子带来了生气,女主人欣喜的放下手中活计,沐浴这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疲劳渐失,阳光下的她神情舒缓,充满了快乐和满足。人物的神情与阳光的细腻变化充满了流动性和韵味感。例如《趟过清水河》描绘了五个着民族盛装的女子参加完一个大型的民族盛会后结伴回家的情景。服装的华美,月色的皎洁,女子的快乐灵动暗示了她们的族人正处在幸福与欣欣向荣的生活状态中。例如《家园》一个草原牧民正在感受劳动与丰收的喜悦。再如《一米阳光》生活美好,两个孩子无忧无虑,正在享受他们的快乐童年。这是人性之美,也是人间真情。

还有,刘永健作品还不断地展现一种积极进取的昂扬朝气。体现了一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美好人文精神。

例如《家园》,牧民正不辞辛劳的为营造一个美好幸福的生活环境而努力,流动的羊群和牛群代表着未来的希望。再看《沐浴阳光》,画面中女主人家里的陈设都极其简陋,墙壁因为年代的久远已经发黄,挂在墙壁上的那盏油灯已然也锈迹斑斑,但是女主人勤俭持家,缝缝补补,相信只要凭借双手便能创造出未来的美好。清晨的阳光正预示着光明与希望,阳光下的她美丽端庄,眼神游离,似乎已经看到了自己创造的美好未来,所展现出来的"灵韵"之美使观者叹为观止。再如《吉祥》画中女子皮肤灰暗粗糙,这让我们了解到当地自然环境的恶劣,虽然如此,但她们依旧充满朝气和希望,快乐地穿着当地最美的孔雀服饰,憧憬着未来的吉祥与美丽。在《一米阳光》中,两个孩子眼神机灵活泼,思维活跃,他们是未来兴旺繁荣的希望。

美术作品篇10

摘 要 小学美术手工作品教学需要配合现代化信息技术,特别是在展示和营造氛围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有助于小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 手工作品;小学美术;信息技术

中***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1-0132-02

1 前言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阶段,在小学阶段通过美术教育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价值。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兴趣非常浓厚,而且大多数创造性思维能力强、动手能力强,非常适合开展手工作品教学。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优化手工作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从而通过手工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只有善于运用各种多媒体信息化的教学手段,配合美术教学中的手工教学,才能够提升小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探索相关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要善于积累经验,注重在日常教学中创新各种手工教学方法,这样更有助于小学美术教学对于小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升。

2 小学美术教学中手工教学现状概述

当前,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很多手工作品的教学往往停留在动手能力培养上,并没有真正把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出来,不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特别是部分学校仍然运用陈旧的美术教学方式,不利于小学生通过手工作品学习开拓自身创造性思维。在传统美术教学观念中,小学生对手工作品的创作仅仅停留在学习自行动手进行组装,而没有让小学生通过运用综合思维能力,进一步学习组合式思维,不利于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课堂效益。

要解决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困境,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改良当前美术教学方式。这一方法的关键就在于采用新的教具和学具,鼓励小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提升对美术教学、手工创作的热爱,这对小学生的发展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一种教学方式,可以避免美术教学过程沦为机械化的理论灌输,让小学生更加灵动地参与到手工创作中[1]。

3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改良手工制作教学呈现模式

小学生的求知欲望比较强,同时也具备强烈的好奇心,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以引导和运用。对于小学生而言,***思考能力相对比较差,这也决定了小学美术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课堂具备主导作用。所以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需要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小学生形成学习美术手工的兴趣。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是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小学生很难对手工创作产生较大兴趣。运用信息技术,能够让小学生更好地投入美术教学中的手工制作课程中。对于小学生而言,信息技术能够配合多媒体等方法,让小学生认识到手工制作的魅力,特别是色彩鲜艳的手工作品,更能够引起小学生学习美术课堂中手工制作的兴趣。

在小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示各种手工作品的具体形态,或者手工作品的制作过程。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采用Flash技术,将上述内容展现在多媒体平台上。对于小学生而言,鲜明的***形更能够引起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也能够推动小学美术课堂中手工制作的教学进程[2]。

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看到如何选择不同的手工制作材料,并且在不同的材料影响下,能够获得什么样的手工制作的作品。因此,小学美术课程在进行手工制作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材料对于作品的艺术效果影响。

小学美术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电子幻灯片技术。如在教剪纸时,由于剪纸是一种距离小学生现实生活相对比较远的手工制作知识,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要理解剪纸的美感,或者感受到剪纸艺术本身的独特感染力,相对而言都是比较困难的。这也决定了小学美术教师不要单纯地采用口述或者示范剪纸的教学方式,而应该根据小学生学习和认知的规律进行教学。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播放的形式,展现出不同颜色的纸,然后分过程进行裁剪,让小学生关注剪纸艺术的魅力。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更加调动小学生学习的吸引力,也更为清晰地展现手工作品制作的流程,帮助小学生更轻松地进行手工制作,对于美术学习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从而投入到剪纸手工教学过程中。

4 运用视听信息技术优化手工制作教学模式

视听技术是信息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视听技术可以提高美术课堂中手工制作教学的效率,特别是在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小学美术教师在教手工制作过程时,要注重对课堂氛围的营造,采用视听信息技术,让小学生能够更快地接触到不同的美术手工作品所具备的魅力。比如在手工制作课程中教导小学生理解对称的概念,可以通过一些***片进行展示。小学美术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收集相关的照片,然后制作成为视听信息技术类的幻灯片,通过让小学生观摩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等对称的建筑物,让他们理解手工制作课程中,手工作品之所以要采取对称的方式,其目的是为了让手工作品更加具备美感。这是通过视听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投入学习,美术课堂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氛围。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注意力不强,可以采用视听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对小学美术课堂的关注。比如通过视频信息技术,小学生看到同龄的小学生也在制作手工作品,出于比较的心态,很多小学生也能够静下心来参与到手工制作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可以通过这种视听技术,激发小学生投入手工制作课程的学习兴趣。这是一种教学上的引导。对于小学美术教师而言,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其最关键的还是引导小学生能够主动地热爱美术学习、热爱手工制作[3]。

对于一部分小学生而言,无法很快掌握手工制作的方法。在视听技术的引导下,小学美术课程中的手工制作也可以通过慢动作呈现的形式,让小学生可以细致地学习美术手工制作的方法。通过视听技术,可以让各种手工动作放慢下来,从而让小学生仔细观摩,学习模仿视频中的手工制作方法,有助于小学生树立学习手工制作的信心。

5 结束语

综合上述分析,对于小学美术课堂而言,采用合适的信息技术能够促进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手工教学,并且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技能。特别是信息技术可以调动小学生学习制作手工作品的兴趣,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视听技术的支持,让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更加具备吸引力。只有通过提高小学生的兴趣,才能够让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更具备效率。小学生作为一个非常热爱新事物的群体,通过新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小学生投入小学美术教学以及手工制作教学。因此,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手工作品教学,具备非常重要的教学实践价值。小学美术教师应该通过积累的方式,逐渐形成用不同方法开展美术手工制作教学的模式,促进小学美术教学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爱年.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兴趣激发[J].美术教育研究,2012(5):136-136.

美术作品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美术作品10篇

学习

灌溉设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灌溉设备10篇,内容包括灌溉设备十大品牌,国内十大灌溉设备品牌。二、补贴原则1、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分结合、务求实效的原则;2、坚持充分尊重农民购机的自主选择权的原则;3、坚持操作程序科学、简便、高效的原则;4、坚

学习

写字楼装饰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写字楼装饰10篇,内容包括写字楼装饰排名榜前十,写字楼装饰设计价格清单。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产生了一大批商业写字楼,这是全球化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而我国的各地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在写字楼室内装

学习

高危药品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高危药品10篇,内容包括高危药品种类怎么记,高危药品最新的叫法。(3)建立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一是高危药品调剂和临床使用实行双人核对制度,确保调剂和使用的准确无误。二是高危药品在使用时,护士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执行单上盖

学习

智能灌溉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智能灌溉10篇,内容包括智能灌溉近三年的参考文献,智能灌溉的实际案例。经济发展给人们带来便利的生活同时,也带来了能源危机。若要避免能源危机对国家的不利影响,就要研究新能源,并加快新能源在日常中的用。目前,水资源短缺已成

学习

食品药品安全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食品药品安全10篇,内容包括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举例说明,食品药品安全法。一、甲方职责(一)对本行***区域内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全镇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协调机制

学习

三峡水利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三峡水利10篇,内容包括三峡水利重组,三峡水利资源丰富的原因。档案,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治、***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表

学习

游戏美术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游戏美术10篇,内容包括游戏美术外包平台,游戏美术作品100例。2游戏美术对手机游戏的重要意义2.1丰富手机游戏界面内容人们对于一款游戏的评价除了游戏的娱乐性外,主要从视觉方面评价游戏的优秀与否。在游戏设计过程中,充分运

学习

个性化服务论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个性化服务论文,内容包括酒店个性化论文范文,区域活动的个性化论文。一、信息化社会读者的变化人文服务的实质是服务于人,所以在了解人文服务之前,首先要了解人。人文主义***书馆学认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发展的,人也必定随着

学习

少儿美术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少儿美术10篇,内容包括少儿美术作品点评大全,少儿美术题材大全。造成这种混乱的原因主要有两大因素。其一,市场经济冲击少儿美术教学。近年来,各级各类名目繁多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少儿书画展览、少儿书画大奖赛、少儿书画评定会

学习

创业方案计划书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创业方案计划书,内容包括创办你的企业创业计划书,艺术培训机构创业计划书。

学习

集团人事工作计划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集团人事工作计划,内容包括集团人事工作计划,集团人力年度工作计划表。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267-02进入21世纪以来,电力行业进行了重大改革,随着厂网的分开,许多大型发电集团随之产生,这是现代企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种组织

学习

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方案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方案,内容包括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管理监管指引,***商业银行绩效考核办法。一、引言随着我国银行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经营考核的理念和方法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革,绩效考核在保持商业银行稳健经营、战

学习

汽车装饰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汽车装饰10篇,内容包括汽车装饰自媒体文章,汽车装饰最畅销的产品。据统计,95%以上的汽车座椅采用纺织面料。对汽车座椅面料,不但要求花纹***案设计精美,而且要求高耐磨性和抗紫外线以及能降解。座椅面料的耐磨时间应该与汽车的

学习

养殖业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养殖业10篇,内容包括养殖业的商业模式和思路,养殖业的简介。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府应当将渔业养殖与增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护水域环境和生态安全,促进渔业养殖与增殖的发展。县级以上人民***府统一领导、协调本

学习

美术作品欣赏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美术作品欣赏10篇,内容包括美术作品欣赏10年,现代美术作品欣赏。美术作品通过视觉接受作用于人的精神情感,这种作用主要来自美术作品的精神内涵(即内容)。美术作品的内容是美术家在作品中以一定的美术形式表现出来的,即美术形式

学习

美术作品鉴赏范文精选

阅读(96)

本文为您介绍美术作品鉴赏范文精选,内容包括美术作品鉴赏范例,美术作品鉴赏论文400字。美术作品鉴赏篇1摘要: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不一样的历史背景和不一样的情感积淀产生风格迥异的美术作品,这就要求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要对作品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