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药品篇1
(1)制定高危药品目录。参考I***P的分类[2],结合我院实际用药情况,由医务科、护理部及药剂科共同制定本院高危药品目录和管理制度,并编入我院的《护理工作制度》。护理部要求护理人员参加护理工作制度的培训与考核,人人过关并熟悉本护理单元中高危药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存放与警示要求。各护理单元根据护理部的要求对高危药品的摆放统一固定的存放区域,每种高危药品单独存放,并在存放处设置红底黑字警示性提示牌。医生在开高危药品的医嘱时,电脑系统均会显示红色、斜体、加粗字体,起到警示作用,更有利于护士在执行医嘱时提高警惕。
(3)建立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一是高危药品调剂和临床使用实行双人核对制度,确保调剂和使用的准确无误。二是高危药品在使用时,护士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执行单上盖上特殊章,双人核对病人姓名、床号、药品名称、药物剂量、浓度、用法及给药时间。三是加强病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证先进先出,并建立点账制度,病区药房每月点账一次,病区护士站每日清点一次。四是病区配备临床药师一名,参与医生的每日查房,做好临床用药监督和指导,随时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五是每季度排查医院内使用药品中与高危药品的外观相似、发音相似的药品清单,并及时做上相应的警示标志。六是医院院报中的“用药安全专栏”,定期刊出病患者安全警示、病人安全事件提醒等内容。七是定期(每半年)对高危药品目录进行更新,新引进高危药品须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及时学习。八是高危药品使用时建立巡视卡,护士定时巡视,及时发现不良反应。
2评价方法
实施高危药品管理前后,医务部、护理部质控小组、药剂科每月均对各科室内进行1~2次药品管理质量检查,科室质控员每月要检查药物的有效期、数量是否相符、药物质量是否完好,并做好登记。护士长及质控员随时检查科内高危药品的管理情况,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在科内质量检查本上,科内及时分析与整改。并结合科内的PDCA项目进行质量改进。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运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4结果
我院自从建立高危药品管理模式后,在高危药品的使用中降低了差错的发生率与调配差错的发生率,保障了病人的用药安全。护士对高危药品的知晓率、对高危药品的管理与操作规范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也取得明显效果。对2009年与2010年全院护理单元高危药品管理前后质量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5讨论
高危药品篇2
铁岭市中医医院药剂科,辽宁铁岭 112000
[摘要] 药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危药品成为继毒、麻、精药品之后,又一个我们全社会必须重视和了解的一类高风险性药品。本文通过对高危药品的概念、医院高危药品管理与使用的现状进行了阐述,浅谈了加强高危药品管理,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提出几点建议。
[
关键词 ] 高危药品;用药安全;医院管理
[中***分类号] R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049-02
药品指的是用于预防、***、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的物品。药品安全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人们群众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人们用药安全的意识越来越高,药品管理尤其是高危药品管理的问题逐步进入人们的视线,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我国高危药品的概念提出较晚,一些医务人员在观念上对其危害认识不足,在药品使用上各种流程不够完善,在管理上各种制度需要进一步落实。
1高危药品的概念
高危药品指的是药理作用快速显著,对人体容易造成伤害的药品。高危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和细胞毒化药品等[1]。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P)通过对给患者带来伤害药物的种类进行调查,发现少数特定药物频繁出现,并导致大量致死、致残的事件发生,首次提出了高危药品的概念。我国高危药品的概念由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李大魁教授首次提出,主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迅速,药品本身毒性大,使用不当极易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随着ADR报告的征集和整理,高危药品目录一直在不断的更新。2001年I***P首先确立了胰岛素、安眠药及麻醉剂、注射用肝素等5个高危药品,2003年确立了19类高危药品,2008年又增加了13种。目前颁布高危药品目录中药品在大部分医疗机构中均有涉及。尽管于高危药品所导致的ADR相对来说并不常见,但是一旦发生其后果往往很严重。近年来,随着ADR监测报告工作的深入开展,人们在专注毒、麻、精药品管理的同时,逐步认识到加强高危药品的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高危药品的管理现状
2.1人们对高危药品危害性认识不足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广大人民群众逐渐养成了“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店”习惯,方便患者看病就医的同时,也增加了ADR发生的几率。尽管中国医院协会自2007年—2010年患者安全目标中均提出提高用药安全性等要求,但是高危药品在近些年终才被提到,医护人员普遍还缺乏认识,在管理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2]。高危药品对于广大患者及部分医务人员来说很陌生,对其危害性的认识更是微乎其微,更谈不上如何防范了。虽然口服降糖药于2008年就被I***P确立高危药品,但是很多患者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随意更改药品用量,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2.2部分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过硬
部分医务工作人员由于自身业务水平不足,对高危药品的作用机制、吸收代谢、甚至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情况不是十分了解,在使用高危药品时对药品的适应症、用法用量没有把握好,加之医院药剂工作人员对临床医护人员使用高危药品提供的药学指导不到位,必然导致高危药品危害身体健康的事件的发生。
2.3规章制度少,落实不到位
由于高危药品的概念是近年才被提出,我国***还未来得及出台太多指导文件,只是中国医院药学委员会参照I***P的要求,针对医疗机构进行了学术性的规范,各医疗机构按照高危药品管理办法的要求,自行制定本医疗机构的高危药品目录,对其贮存、摆放、使用、监管等多个环节提出管理要求,结果导致大部分医疗机构都有一套自己的规章制度及要求,每家医院的高危药品从数量、标识、高危药品的划分到管理方法五花八门,各不相同[3]。同时,医院的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对于高危药品风险认识不足[4],在日常工作中对药品高危药品管理不够严格,未能严格审核高危药品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等,药品使用比较混乱。很多基层医院没有高危药品专柜,高危药品与其他药品混合摆放,未能做到专人管理,双人复核。个别医护人员对高危药品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在抢救车中高危药品的标示不够醒目,直接导致药品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2.4部分基层单位ADR报告上报不及时
尽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早在于2004年3月4日就公布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并于2011年7月1日,对该办法进行了完善,但是在一些基层医院、药店、药厂里工作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认识不足,认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是难以避免的正常现象,既然已经发生了,根本就没有上报的必要了,导致很多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被瞒报,从而严重影响了ADR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给更新高危药品目录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3 加强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3.1加强合理用药宣传力度,增加对高危药品的了解
要加强高危药品管理,要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及人民群众对高危药品的认识,初步了解其危害性和严重性。药剂科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日常的工作中与医护人员、与患者接触的机会,耐心、详细介绍高危药品的知识,利用合理用药宣传栏,对医院的高危药品目录进行公示,准确收集国内外的高危药品信息,并及时的传达给相关人员。定期面向药师、医师、社区医师及患者开展高危药品用药安全教育,使高危药品宣传工作深入临床、深入基层。
3.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技术水平
临床医务工作者作为高危药品的主要使用者,其个人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患者的用药安全。只有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学习,接受先进的医疗技术教育,掌握先进的医疗技术,有效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更加准确的掌握患者***过程中药品的适应症、作用机制、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信息,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接触病痛。各医院的临床药师在加强自身业务学习的同时,要拼接自己丰富的现代药学知识与临床医师一起,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为患者设计最安全、最合理的个体化给药方案,从根源上杜绝高危药品药害时间的发生。
3.3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医院作为高危药品的主要使用场所,在加强高危药品管理,减少对患者药源性伤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医疗机构内成立由决策层、管理层、基层构建的立体网络系统,决策层负责高危药品管理文件的制定,***策的公布,管理体制的确定,对高危药品使用过程中各环节(医师、护士、药师)进行全方位监察[5]。医院一定要按照是I***P及中国医院药学委员会的相关要求,详细制定好本医疗机构的高危药品目录,并在贮存、摆放、使用、监管等多个方面严格执行管。所有存放高危药品的部门均设置专柜或专区,避免与其他药品混放[6],并用黑色警示牌提示牌醒目的标示出来。严格执行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在使用高危险药品前临床药师要协助医师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明确适应症后方可使用,在调配发放时要严格执行双人复核,在临床使用时医护人员也要双人核对,确保用药的安全无误。在引进新高危险药品品种时,要组织药事委员会相关人员进行论证,确定其引进的必要性,使用前要将药品各项信息告知临床,确保药物合理应用。
3.4加强
ADR报告工作,确保信息的及时有效加大ADR报告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ADR报告工作的认识,要严格执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颁发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将ADR信息及时准确的上报出去,确保我国的高危药品目录的更新工作能够及时有序的进行。同时,临床药师要加强药品信息的收集工作,将有效信息进行总结汇总后,及时传递给临床医护人员。
虽然加强高危药品管理工作任重道远,但是只要我们健全对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形成医、护、药、患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切实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必将有效地提高我国的医疗技术水平,降低高危药品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带来的严重伤害。
[
参考文献]
[1]Graham S, Clopp MP, Kopek NE,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a high-alert medication program[J]. The PermanenteJ,2008,12(2):15.
[2]许金美,卜玲珍,姚志芳,等.持续质量改进在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1):81-82.
[3]马云坤.高危药品规范化管理建议[J].中国实用医药,2013,1(2):251.
[4]赵亮,徐炳欣,兰丙欣.高危药品管理策略的实践[J].中国药物警戒,2014,3(11):182.
[5]赵娟妮,刘林.构建高危药品使用管理立体网络的探索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2A):167.
高危药品篇3
关键词:高危药品;等级;管理。
高危药品的概念
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在使用错误时,有很高的机率对患者造成明显的伤害或危险的药品。
有关高危药品目录
细分为 3 个等级,分别为A、B、C 级。
A 级代表最高级别 ,是指使用频率最高 ,如果发生用药错误易导致患者死亡的药品,是本院管理的重点。
1、静脉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 (如肾上腺素) 2、静脉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药 (如普萘洛尔)3、高渗葡萄糖注射液(20% 或以上)4、胰岛素,皮下或静脉用5、硫酸镁注射液6、浓氯化钾注射液7、100ml 以上的灭菌注射用水 8、硝普钠注射液9、磷酸钾注射液10、吸入或静脉(丙泊酚等)11、口服及静脉用强心药 (如地高辛、米力农)12、静脉用抗心律失常药 (如胺碘酮)13、浓氯化钠注射液.
B 级高危药品是指使用的频率较高 ,使用不当会给患者带来严重伤害。 但伤害低于 A 级。
1、抗血栓药(抗凝剂,如华法林).2、硬膜外或鞘内注射药.如甲氨蝶呤注射液 3、放射性静脉造影剂.如碘化油针(进口) 4、全胃肠外营养液(TPN).如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1) 5、静脉用异丙嗪 6、依前列醇注射液 7、秋水仙碱注射液 8、心脏停搏液 9、注射用化疗药.如阿糖胞苷针(赛得萨) 10、静脉用催产素 11、静脉用中度镇静药(如咪达唑仑) 12、小儿口服用中度镇静药 (如水合氯醛) 13、阿片类镇痛药,注射给药.如度冷丁针(盐酸哌替啶) 14、凝血酶冻干粉
C 级高危药品是指使用频率相对较高 ,发生用药错误后也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伤害,但伤害小于 B 级。
1、 口服降糖药.如瑞格列奈片(诺和龙) 2、甲氨蝶呤片(口服,非肿瘤用途) 3、阿片类镇痛药,口服.如硫酸吗啡控释片(美施康定) 4、脂质体药物.如多柔比星脂质体针(楷莱) 5、肌肉松弛剂(如维库溴铵)与拮抗药 6、口服化疗药.如枸橼酸他莫昔芬片. 7、腹膜和血液透析液.如1.5%低钙腹膜透析液. 8、中药注射剂. 9、苯二氮卓类.如艾司唑仑片(舒乐安定)10、静脉用茶碱类。
高危药品的风险
(1) 高危药品本身具有较高的风险,本身毒性大,不良反应严重,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或因使用不当极易发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2) 使用不当产生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给药方式(如口服,肌注,静脉注射,静滴,动脉注射,鞘内注射)使用剂量,药物浓度,给药速度,药品配伍等环节"。
(3) 医院用药管理系统不完善产生的风险。
医院高危药品的管理
(1)高危药品的存放:医院的高危药品存放于药库或药房进行统一管理,不存放于病房。并在药库和药房设置高危药品的摆放专区和摆放药架,不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并做标示。在存放高危药品的区域和药架设置醒目黑色警示牌以提醒药学人员高度重视和注意。(2)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采取先进先出、近期先出的原则,对近效期药品及时进行报损,防止将过期药品发放给患者。(3)高危药品的调配:药剂人员调配处方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实行双人复核制,确保药品调配准确无误,保证有确切的适应证方能使用。(4)加强高危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着重关注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制定专人定期总结汇总,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并定期汇总小结,及时填报不良反应报告。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新引进高危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安全使用。
高危药品在临床使用中具有高风险,使用不当会造成患者严重伤害或死亡。目前国家对高危药品没有出台相关的***策和法规给予支持,医院应对高危药品提高警惕,并采取相关措施,将潜在的高危药品差错消灭在萌芽中。当前我国正处于药品风险的高发期和医患关系的紧张期,加强医院药品风险管理是保障用药安全、缓解医患关系的一个有效且重要的手段。然而,医院确定的品种目录较多,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做到全方位有限安全管理,主要针对风险大、用药量大的品种加大监管力度。医院药品风险管理又是一个涉及面广、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高危药品的风险防范涉及到医、药、护的每个环节,需要广大医务人员紧密配合,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和完善。必须得到医院领导的重视,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得到保障。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建立和健全医院药品风险管理系统,还应加强临床药师的培养,使临床药师能真正的参与到临床的诊疗活动中,重点加强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监测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监测患者用药,优化***方案,让临床药师在指导医生的合理用药过程中发挥更好的作用。通过临床药师和医生的紧密配合,把用药的风险降到最低,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卫医***发〔2011〕11号1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
[2] 许金美,卜玲珍,姚志芳,等.持续质量改进在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1):81-82.
高危药品篇4
[关键词] PDCA;高危药品;作用
[中***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6(c)-0145-02
PDCA(plan-do-check-action,PDCA)循环是由美国管理专家戴明于1954年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的,其特点注重的是细节量化,环节监控,全程互动[1]。PDCA循环通过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的管理,使工作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2]。美国安全医疗协会(I***P)将高危药品定义为当药物在使用错误时,有很高的几率对患者造成明显伤害危险[3]。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医院为了保证患者及时用药,病区常备一些高位药品,由于护理人员对高位药品重视不够,病区管理中常存在一些问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为了确保护理用药安全,探讨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效果,该院于2012年10月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病区高危药品进行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为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共24个病区。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护理部每月对各个科室高危药品进行质量管理检查。回顾实施前3个月护理部检查高危药品存在的问题有高危药品标识不清或不全、未按要求放置、药品基数不符、贮存不当、药品过期。分析其原因有临床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重视不够、缺乏药学知识、高危药品目录及管理制度不完善。
1.2 PDCA循环管理方法
1.2.1 计划(Plan) ①召开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邀请药剂科、医务科参加,根据检查中的问题共同分析原因,针对问题制定计划及实施方案。②制定对临床护理人员药物知识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的药学知识以及安全用药管理理念。③制定对高危药品的检查标准,使护士的工作有据可依。④制定该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规范高危药品目录、药品种类。
1.2.2 实施(DO) ①护理部、药剂科、医务科及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参考I***P对高危药品的定义,结合该院实际用药共同制度本院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规范高危药品的目录及药品种类。确定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丙泊芬、高渗葡萄糖注射液、胰岛素注射液、浓氯化钠注射液等10大类46种药品为该院高危药品。②护理部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培训PDCA循环,在全院护理人员中普及PDCA循环及安全用药管理理念,使护理人员能够自觉的将PDCA循环管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③加强高危药品知识培训,科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录、种类,收集高危药品药物说明书,制定成册,重点组织学习高危药品常用计量、极量、用法、禁忌、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潜在风险,提高护理人员药物知识,不再盲目的执行医嘱,真正把好临床用药的最后一关。④药品管理环节:科室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本科室高危药品的基数,并上报护理部备案;科室有专人负责高危药品管理;设置专区或专柜放置,保证高危药品与其他药品分区放置,并在放置区或药盒上以白底红色惊叹号做为警示标识,时刻提醒医务人员此为高危药品;建立高危药品交接本,每天清点,做到帐目相符,避免药品过期,使用后及时记录;高危药品领取后及时做好标识后放置;按照要求贮存,需20 ℃以下保存的高危药品放置冷藏柜中,如抢救车中的肾上腺素注射液需20 ℃以下保存,放置到冷藏柜中,在抢救车中清楚标识药品存放地点,便于抢救时及时取到;⑤高危药品使用环节:药品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双人核对;对正在使用过程中的高危药品做好床头交接班;用药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定期汇总,及时反馈。⑥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高危药品不良事件案例,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
1.2.3 检查(check)护理部建立以护理部、护士长、科室质控员组成的三级监控网络体系,采取科室质控员每天检查,护士长每周督查,护理部每月抽查的原则,重点检查高危药品的数量、标识、贮存、有效期以及药品使用过程中的情况,检查的问题及时反馈,科室持续跟踪问题改进情况,护理部不定期的督查。同时将高危药品管理纳入护理质量考核中。
1.2.4 处理(action)护理部汇总各级监控体系检查的情况,在护士长大会上反馈,对于管理中的亮点给予充分表扬,增加护理工作的信心,调动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做为下一个PDCA循环的管理重点。
2 结果
PDCA循环管理后病区高危药品管理检查中存在问题频次较管理前明显减少,见表1。
表1 管理前后3个月高危药品管理检查中存在问题频次比较(n=72)
■
3 讨论
PDCA循环不是一种简单的周而复始,也不是同一水平上的循环,每次循环都有新的目标,会使质量提高,这种螺旋式的逐步提高,使管理工作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4]。高危药品使用不当极易发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高危药品管理成为医疗风险的重要内容。护士是临床科室药品保管与使用的直接责任者,护士对药品知识的掌握程度、责任心强弱、直接影响临床药品的管理与使用质量,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有可能发生给药错误,从而引起各种不良反应,甚至导致严重后果[5-6]。该院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运用到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完善了病区高危药品管理规范,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药学知识,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及工作积极性,强化了环节管理与监控,有效规避了风险,使高危药品管理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有效减少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问题。表1显示 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问题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参考文献]
[1] 杨英华. 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31-132.
[2] 潘韶山. 现代护理管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212.
[3] 夏同霞,罗晓兰,王玉和,等.风险管理在该院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药房,2010,20(17):1552.
[4] 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3.
[5] 陈丽芳,彭幕莲,杨建群.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1):39-40.
高危药品篇5
[关键词]假药的认定;法条竞合;刑罚设计
作者简介 杜迎春(1972―),女,南昌市东湖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检察实务; 张 璇(1984―)女,南昌市东湖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科员,法学本科,研究方向为金融犯罪学。(江西南昌 330006)
鉴于打击制售假药行为的严峻形势,2014年11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关于办理危害药品安全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针对司法实务中部分争议较大的问题作出明确司法解释,一方面为销售少量根据民间传统配方私自加工的药品和销售少量未经批准进口的国外、境外药品的行为提供出罪的可能;另一方面将生产假药行为扩大至生产原材料、辅料、印制包装或从事生产假药某一环节的行为,明确生产、销售假药的金额作为销售假药罪“其他严重情节”和“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量刑标准,还将两种制售假药的行为认定为非法经营罪,加大对涉案的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惩处力度。但笔者认为新的司法解释中仍有值得商榷和尚待改进之处。
一、应区分刑法中假药的概念与药品管理法中假药的概念
1.现行刑法中“假药”的概念。《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本条所称假药,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属于假药和按假药处理的药品、非药品。《解释》也并未对刑法上和行***法上“假药”的概念进行区分。且《解释》第十四条规定:是否属于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的“假药”、“劣药”难以确定的,司法机关可以根据地市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出具的认定意见等相关材料进行认定。必要时,可以委托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设置或者确定的药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进一步确立了由行***部门依据行***法规判别刑法上“假药”。
2.“假药”概念混同的弊端。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药品管理法对于假药的定义,采取了法定定义与按假药处理的模式,而按照假药处理的情形,多是从行***管理的视角进行规定,是违反药品管理秩序的行为,这类药品本身并不意味着即是实然的假药。而依据《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三条规定,药品管理法规定按照假药处理的行为也当然构成销售假药罪。但将按照假药处理的药品定义为刑法意义上的假药,很有可能导致罪责刑不相统一,也使得惩治假药犯罪 变成适用行***刑法,即刑法是否适用、如何适用完全依赖于行***部门的鉴定、相关管理制度的执行。
就以日前引起社会极大争论的陆勇代购印度低价抗癌药被湖南省沅江市以销售假药罪提起公诉一案为例。犯罪嫌疑人陆勇2002年被查出患有慢粒白血病,需服用瑞士生产的“格列卫”抗癌药,每月花费23500元。2004年陆勇发现印度生产的仿制“格列卫”只需3000元每月,尝试服食后发现身体指标均正常。于是2004年8月,陆勇通过建立QQ群为其他病友从印度代购仿制的“格列卫”,上千人通过他代购,团购价最后降至200元每月。作为答谢,印度公司从2010年至今为其提供了价值一万多元的免费药物。2014年12月陆勇因违反药品管理法销售按照假药处理的未经批准进口的国外药品被提起公诉,后300多名找其代购药品的病友联名为其求情,希望法律以人为本。
学界有观点认为刚刚颁布的《两高关于办理危害药品安全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第二款“销售少量未经批准进口的国外、境外药品,没有造成他人伤害后果或者延误诊治,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可以适用这一案件,认定犯罪嫌疑人陆勇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可不作犯罪处理。但笔者认为单就新《解释》中“少量销售”中的“少量”二字本案就是极不符合的。从时间来看,陆勇从2004年帮人代购至2014年跨度时间近十年;从销售金额来看,即使以1000人每人200元的药品价格来计算,也达到了20万之巨,够上情节严重的标准;从销售获利来看,姑且不论代购药品本身是否收费,但陆勇因代购获取了价值一万多元的免费药物,应可视作代购的获利。这样的“犯罪”情节无论如何也谈不上情节显著轻微。但究其初衷,犯罪嫌疑人陆勇本来是希望更多的病友买到更便宜的药,能够有继续生存的可能,可当刑法依据药品管理法将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药品认定为假药并科以刑罚的时候,就会出现犯罪嫌疑人救的人越多自己的刑责将越重的情况,这显然与法的公平正义背道而驰。
3.将刑法意义上的假药与行***法意义上的假药予以分化,用刑法着力打击实害性较大的销售假药行为。不再以药品管理法有关假药特别是按假药处理的分类作为惩治假药犯罪的依据。特别是按假药论处的药品更多的是对国家药品管理制度的破坏,其规定的是一种应然的药,但刑法作为一种终极性的规制手段,其调整的应该是一种实然的药。从这个角度来考量,药品管理法中规定按假药处理的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验即销售的,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所表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药品,并不必然为刑法意义上的假药。以未经批准进口的国外、境外药品为例,如行为人有证据证明该药品在国外、境外合法生产、销售,且并未造成伤害后果的,应使用行***处罚,对以营利为目的的此类销售行为按照营利金额处以多倍罚金。
二、完善销售假药罪中“其他严重情节”和“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认定标准
3.完善销售假药罪的刑罚设计。第一,提高一般性销售假药罪的法定刑幅度。《解释》以重法优于轻法当作法条竞合的适用原则,是出于补充处罚的考虑,其根源在于对特别法条所配置的法定刑结构不尽合理,导致补充法条与普通法条法定刑失调,为不致因为适用特别法条有放纵犯罪之嫌,不得已才进行变通适用重法。立法上的缺陷不应以司法越权的形式解决,而应该通过完善立法来避免刑罚的倒置。因此笔者认为销售假药行为在刑事处罚与行***处罚不再混同后,应当提高一般性销售假药罪的法定刑幅度,具体可参照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刑罚规定,对没有造成危害结果的一般生产、销售假药行为,法定最高刑提高到五年,并取消拘役刑的设置,使销售假药罪与其他有竞合关系的犯罪的法定刑在横向上保持平等和协调,不需因迎合立法意***在法条竞合中适用重法优于轻法的处断原则。②
第二,增加尚未销售的货值金额作为“其他严重情节”和“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未遂情节的认定标准。现有的认定标准是实际销售金额,但一个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应与其具有的社会危害性成正比,而社会危害性又包括了行为对社会关系实际造成的损害或者可能造成的损害,因此即使处于未完成形态的犯罪也同样有情节严重与否之分。且现实中侦查人员往往无法查实全部的销售金额,却可以查获大量行为人囤积的假药,在这种情况下将尚未销售的货值金额作为“其他严重情节”和“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未遂情节的认定标准,无差别的对有制售药品资质和没有制售药品资质的犯罪分子从严惩处。笔者认为设定标准可以参照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中未遂形态的认定标准,当假药尚未销售的货值金额达到《解释》第三条、第四条规定的销售金额的三倍,就构成销售假药罪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的未遂形态。
医药安全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刑法严厉打击制售假药行为,维护公民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值得肯定。但如何把握刑法调节力度,也是销售假药罪修正之后随即面临的问题。两高出台的《两高关于办理危害药品安全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以法律实务经验为基础,针对近年制售假药类犯罪的特点,对学界和实务中争论的情节认定标准、罪名适用、未遂犯罪的打击等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但笔者认为,严厉打击假药制售行为的同时,以宽严相济***策为指导,同时参照刑法经济性理论,才能最终达成立法目的,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注释:
高危药品篇6
【关键词】化学实验 危险药品 管理 使用 回收 安全措施
化学实验为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化学实验室中的化学药品越来越齐全,并且足额的化学药品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都给化学实验提供了更多的充足性准备,也提供了更多的便捷性基础。但是在2015年天津地区所发生的化学爆炸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化学危险品如果不能妥善的安排和保管以及使用回收就可能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这给化学实验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基于此,以下对化学实验危险药品的管理、使用以及回收等等安全性措施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述,希望此项叙述能够给化学实验危险品的管理带去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1 常见的化学实验危险品种类分析
在化学实验药品管理过程中,主要涉及到的危险主要有以下几种,分别是易爆炸品,其中包含高氯酸以及硝化纤维和硝化棉。易爆炸品,主要有容易燃烧的固体,容易燃烧的液体以及自燃品。易燃的固体有红磷以及黄磷和镁粉、铝粉等等。液体主要有酒精和汽油,还有甲醇乙醇等等。遇湿危险品,主要包含金属钾、钠以及锌粉等等。除了这些以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以及高锰酸钾为代表的氧化剂。更有一些有毒药品,例如,氯化钡。腐蚀性的物品主要有硝酸、盐酸和磷酸以及甲酸。这些药品都属于化学实验的危险品,需要做好保管和处理工作,这样才能避免很多危险隐患,并且在后续的化学实验当中做好更多的储备。
2 化学实验危险药品的管理
首先要树立起正确的安全意识。在进行化学实验以前相关领导或者教师一定要遵守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原则,为了预防各种事故的发生,就需要将可能发生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做好化学药品的账目管理,每一种仪器以及账目都要做细,尤其是抵值易消耗品,账目和实物之间要有清晰的连接性,账目和实际相符合。
其次,对于化学药品的摆放,一定要秉承的原则是安全性和科学性,例如,易燃易爆危险品,一定要用相关的设备分隔开,做好双锁的管理,并且使用也需要进行多层次的申请,经过考核合格使用以后才能进行化学实验。除了上述几种方式以外,要建立起化学危险药品的档案,并且对此进行严格的管理,在演示实验以及探究性报告总结的基础上实施动态性的危险药品库存管理,相关档案存入档案册之中。这样在以后的使用中能够有据可查,另外危险药品的管理还需要注意季节的变化,如果是冬天,一些药品可能出现冻裂的现象,也可能出现破碎,危及周围人的安全,因此要做好保暖工作[1]。
3 化学实验危险药品的使用安全
首先,化学实验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化学实验人员要对实验的基本内容以及实验操作的步骤进行演示分析,在清晰化学实验操作流程的背景下,将安全放在首位,并且让实验有充分的保障,如果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演示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只有在充分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继续后续的工作,以免发生过多的遗漏[2]。
其次,规范实验操作演示实验。在演示实验中,要获取适量的药品,不能过多,也不能过量,以免因为造成成本的浪费,引发安全性事件,实验的步骤需要严格的规范。教师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危险事件的预防,如果发生事故要怎样解决。化学实验的安全性要经过反复的强调,让实验者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感受到规范化实验操作的重要性。作为化学实验教师还需要一一的将危险药品的危险性列举出来,例如,在使用试管的过程中,如果是危险药品的加热,那么就需要对试管做好倾斜性,试管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者他人,以免因为危险发生,对人的安全造成伤害。还有在使用高锰酸钾进行氧气实验的制取过程中,也有非常高的要求,每一个步骤和每一个细微的点都要讲述安全性的把握,事无巨细,只有这样才能让实验的安全性上升。学生在创新实验以及实验实践的过程中可能会使用自己家的资源进行实验,在这样离开监管的情况下进行实验那么容易发生危险的概率也比较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需要跟踪监督,可以使用望远镜设备,或者提前让学生自己讲出实验的具体步骤,查看是否存在危险的举动,教师在平时也可以深入到学生家中给学生做指导,动员所有的学生把握好安全实验的具体准则[3]。
4 化学实验危险药品的回收工作
化学实验药品的使用需要进行妥当的管理和安排,并且做好实验后药品的回收工作,有些药品在空气中静置的时间过长也会产生危害。不管是探究性实验还是演示性实验,都可以分组进行,每一个小组的整个流程都需要夯实,并且对剩余的危险药品做好及时的处理,主要方式有和化学药品的使用清单进行对照,每一种药品的使用量是多少,剩余多少,做好记录,并且有毒有害的药品也需要进行安全性理,规范操作流程,注重自身的安全性,以免给实验者造成过多的伤害。气体、液体和固体都不能泄露,以免造成更多的污染,伤害无辜[4]。
5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化学实验危险药品的管理、使用及回收的安全措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化学实验能够验证一些理论的真实性,还能提升操作者的实验能力,并且在此过程中让实验人员对化学知识有新的见解,但是化学药品危险品的处理也需要十分注意,这关系到实验人员以及整个实验的安全,希望本文的研究对化学实验安全有极大的促进性作用,提升人们的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陆燕.浅谈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药品的科学管理[J].文理导航(中旬),2014,14(4):52-52.
[2]王聃.化学实验药品存储环境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测试,2015,25(12):119-121.
高危药品篇7
1资料与方法
1.1方法活动阶段包括:制订工作计划,发现并提出问题,确立主题,现状调查,原因分析,提出改善措施,实施对策,效果确认,效果维持,活动总结和。1.1.1 确定主题 召开品管圈圈员会议,圈员针对本科存在的问题,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头脑风暴法,提出本次要解决的问题最重要的问题,即“如何更好的管理抢救车”。1.1.2 现状调查和原因分析 通过头脑风暴法,圈员提出了抢救车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具体如下:①抢救车内药品种类陈旧。随着临床研究的发展,部分药品已逐步被新药取代,但抢救车内仍有一些陈旧的药品,跟不上临床药品的使用趋势。②抢救车内部分药品基数无法满足临床的需求。部分药品用量虽然有所增加,但有些药品,如肾上腺素,多巴胺等仍无法满足临床工作中的需要。③同一药品混放,影响更新。在抢救药品进行补充的过程中,经常有不同生产批号和批次的相同药品混放,再加上部分药品使用频率较低,易造成药品过期。④抢救车药品布局不合理。如将常用药品摆在角落,药理作用相近的未摆在相近的位置,易造成药品取用不便延误抢救时机。⑤部分物品消毒期间无备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如拉舌钳,开口器,口咽通气管等应有设备备置数量不够,如遇多位患者同时抢救可致设备不够用,而延误施救时机影响抢救效果。⑥医护人员随意拿取抢救车的物品,导致物品缺失。如听诊器、手电筒或应急时随意拿取药物,事后忘记放回抢救车内,导致物品的缺失。⑦“高危药品”使用及保存不当。美国的医疗安全协会(I***P)将一些使用不当会造成患者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品称为“高危药品”,其特点是出现的差错可能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高危药品的认知度与保障患者的安全密切相关抢救车内属于高危药品的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硫酸镁、异丙嗪等。这些药品没有贴相应的高危标志,而且护理人员对高危的概念、储存条件、管理方法、种类及使用知识都缺乏清晰的认识。⑧交接班耗时,效益低 每班护士对抢救车内物品、药品进行清点、交接、登记平均耗时约15min,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时间的浪费,这不仅增加护士的工作量,同时可能会造成物品、药品的损坏[5]。提出改善措施及实施措施:①根据5W1H理论(5W为what,where,why,when,who,1H为how),圈员提出了如下改进措施:统一抢救车内固定药品、物品的种类、基数、摆放位置。根据专科特点及临床抢救实际的需要,增加所需的特殊药品、物品种类和基数,如抢救室的肾上腺素和多巴胺配备至少20支,输液室的肾上腺素和多巴胺配备5支等。②规范化设计抢救车示意***,统一放置内设药物。规范化设计抢救车示意***,并统一规范抢救车内物品、药品的放置位置,统一摆放顺序,将药物按失效期的先后从右到左摆放,另外要求医护人员熟悉药品、物品的摆放位置,避免因不熟悉而延误抢救。③建立“药品有效期提示卡”,“封条式”集中分类封存急救药品。抢救车上层建立“药品有效期提示卡”,对于最近3个月到期的药品,在卡上登记药名、数量、有效时间(年-月-日),对于即将过期的药物提前一个月送至药房更换,并用红色记号笔在药品瓶身上方醒目处画一圆圈做出标识,以便急救时先取用带有标识的药品;抢救车下层的急救药品进行集中、分类封存,建立整理盒如“心肺复苏盒”、“气管插管盒”等。“心肺复苏盒”内放置以连接好氧气管的简易呼吸器1套,面罩1个,无菌纱布1小包,压舌板2个,多头带1付。物品整理经两人核对无误后,盖上盖子,将整理盒两侧夹闭,在2条纸质胶带上注明消毒有效期,整理人和复核人分别签名,将胶带分别封于整理盒两侧夹上。急救时只需检查封条有效期,撕开胶带即可使用,交接班时只需查看封条上的有效期及封条是否完整即可。另外,整理盒表面可贴以标签,内容分为两部分,左边为整理盒名称及盒内物品名称、数量,以便整理复核;右边为该操作的流程***,可在急救时对操作护士进行指导。④抢救物品一律不外借,以便应急使用。严禁其他科室借用本科室抢救车的一切药品及物品,所有药物做到应急备用状态。⑤对于“高危药品”,药剂科协同参与管理。药剂科提供本院高危药品的目录和需特殊保管的药品目录,包括需避光保存,冷藏保存的药品。将目录发放给各科室,制定高危药品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保证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时药剂师每月定时下临床检查督导抢救车及高危药品的管理情况,对全科医护人员进行药品知识的培训,提高专业素质,保证药品能够按要求存放,有利于保证药品的质量,避免毒副作用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减少护理差错事故[6]。将高危药品的使用注意事项制作成宣传板,贴于抢救室内。1.1.3 统计指标 采用自制量表对改进前及改进后医护人员配合的满意度,正确取出物品的时间差异进行调查,对攺善前后抢救患者的成功率进行统计分析。1.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行统计学处理,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讨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圈员学会了使用品管工具来解决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大家收到共同协作的快乐及与他人建立友谊的快乐,取得了良好的无形的成果,极大的加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增加了集体凝聚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8]。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推进了抢救车的管理,保障了急救药品、物品的完好性,简化了工作流程便于护士熟知熟记药品、物品的种类、名称,摆放位置,以便于查找和取放,节约了护士的人力资源,提高了护士在临床抢救危重患者的工作效率,既保证了急诊护理工作质量又为抢救争取了时间,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本文来自于《华西医学》杂志。《华西医学》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高娟 单位:江苏省中医院急诊科
高危药品篇8
卫计委:患者无支付能力急诊不能拒收
国家卫计委近日《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要求院前急救人员必须及时、有效地对符合标准的急危重伤病患者实施急救,不得因患者因身份不明、无能力支付医疗费用等理由拒绝或拖延救治。在院前医疗急救中,针对各种若不及时救治病情可能加重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其症状、体征、疾病符合急危重伤病标准的急危重伤病,院前急救人员必须及时、有效地对上述急危重伤病患者实施急救,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拖延救治。其中包括休克、呼吸困难、呕血等多项急症以及心脏骤停、呼吸衰竭、烧烫伤、电击伤等危重症疾病。急救流程包括接到指挥调度中心指令后2分钟内派出救护车转运至相关医院等。急诊救治范围主要针对急症患者中的危重症,即濒危和危重病人。包括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予病人相应处置及***。据国家卫计委***解读,诊疗规范只是针对各种急危重伤病的最基础和最必须的***手段,而不追求急救技术的高精尖,也不考虑生命体征平稳后的下一步***。
药监局:含毒性中药饮片成分需公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修订含毒性中药饮片中成药品种说明书的通知,规定凡处方中含《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所收载28种毒性药材的中药饮片,或其他已被证明具有毒性、易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中药饮片的中成药品种,生产企业应注明警示,涉及国家秘密技术的中成药品种也不例外。不过中药一级保护品种的处方组成在保护期内仍无需公开。目前获得国家中药一级保护品种为10余个,包括云南白药的云南白药散剂和云南白药胶囊、片仔癀、武汉健民龙牡壮骨颗粒、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雷允上六神丸、东阿阿胶、上海和黄药业的麝香保心丸等。一级保护品种属于绝密级中药制剂,是可以享受长期保密的,还是可以不在国内产品说明书上注明药品成分。成分与中药配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中药成分的公开意味着中药配方部分信息的公开,但并不等于配方的全面公开。中药配方作为一个制备中药产品的完整技术方案,包括药味组成、药味配比、制备工艺和剂型等多种因素。如果一个药品的工艺技术含量高,公开成分也不必担心产品完全轻易被仿制。
高危药品篇9
关键词:动物产品;药物残留;危害;对策
中***分类号: S85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273-1
兽药在畜牧生产中被广泛用于促进动物生长、防治动物疾病、改善畜产品品质,但不可避免的一些兽药原体及其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会残留在动物体内和环境中,这就是兽药残留[1]。因此,必需重视兽药残留带来的危害,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
1 药物残留的危害
动物产品中药物残留的原因主要有使用劣质、禁用兽药及其化合物,防治畜禽疾病时产生残留兽药,动物饮食被兽药污染的饲料,突击性使用兽药等这些都造成部分畜禽产品兽药严重残留、超标而带来危害。
1.1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兽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致使人体产生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毒性作用以及是人产生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这些后果都是不堪设想的。
1.1.1 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 四环素、青霉素、磺胺类和某些氨基糖苷类药物在动物体内残留时,被人体吸收后就有可能产生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对于易感人群来说,这部分药物残留会使其致敏,对于非过敏体质者长期食用含有以上残留的食品则可能使菌株产生耐药性。其中以青霉素类引起的过敏反应与变态反应最为常见。此外,长期摄入这种含有抗生素的动物食品,还容易破坏人体为肠道内菌落平衡,导致人消化功能紊乱,维生素缺乏。
1.1.2 毒性作用 兽药残留对人体的毒性作用又可以分为急、慢性毒性作用,“三致”作用。药物残留的毒性作用大多是通过逐渐蓄积或长期接触而造成的。若一次摄入残留物的量过大,还会出现急性中毒反应。如:盐酸克伦特罗超标会引起人急性中毒。氨基糖甙类可导致耳蜗神经和前庭神经的损害引起听力下降、眩晕;“三致”主要是指致突变、致癌、致畸作用,这种影响是要通过长时间才能表现出来的,如:氯霉素能引起人骨骼造血机能的损伤,引发人的再生性贫血[2];磺胺二甲嘧啶能诱发人的甲状腺癌等。此外,某些激素类药物会引起人生理机能紊乱,影响儿童的正常发育,更严重的有些具有致癌性。
1.1.3 人产生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现今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一方面是由于医院不合理用药所引起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兽药残留。这由于动物长期使用抗生素,在体内(尤其是动物肠道内)的敏感菌产生耐药性,而人体食入后,往往对医药上使用的同种或同类抗生素也产生耐药性或交叉耐药,人类感染后使用抗生素无效或药效下降,甚至可能出现抗生素无法控制人体细菌感染的情况。
1.2 污染环境
这主要是指残留在动物体内的兽药,随着动物的排泄物进入土壤中,挥发入气体中,形成对环境的污染。兽药破坏土壤中的微生物的平衡,还能转移到水生细菌中,传播到环境中危险性极大、毒性极强的细菌身上。
1.3 影响畜牧业发展
近年来,由于兽药残留问题给消费市场造成负面影响,降低了消费者对国产畜产品的消费信心,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此外,绿色壁垒的门槛日益高筑,若出口的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超标,还会直接影响贸易交往,成为我国动物性食品出口的主要制约因素[3]。
2 药物残留的控制对策
2.1 加大监管力度
提高各检测机构人员的素质,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加大对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食品企业严格按照GMP、HACCP等管理体系,监督企业依法生产、经营、使用兽药。加大对非法生产和使用禁用药物、添加剂企业的处罚力度,禁止使用伪劣或者过度使用兽药。
2.2 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途径大力宣传兽药残留危害的科普知识,使兽药生产和经营企业提高认识,使消费者及***府产品部门充分认识到畜产品药物残留对人体的危害,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还要大力加强企业诚信道德教育,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规范生产合格的动物性食品。
2.3 开发研究高效低残留兽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药物生产企业应积极开展高效、低毒、无公害、无残留的绿色兽药及添加剂,用以替代残留量大、易产生抗药性的兽药,国家应增加对研发新药的人力和财力投入,重视中草药兽药、微生态制剂的研发,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此外,大力推广绿色畜产品生产技术,扶持绿色畜牧业发展,建立健全药物残留监控检测标准体系,开发新的兽药残留检测方法及技术,这都有利于减轻兽药残留带来的危害。
3 小结
动物性食品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一大类食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重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越来越受到欢迎。鉴于兽药残留对人们健康、环境及我国畜牧业发展造成的危害,必需摸清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手段防控兽药残留,最大限度地保障畜禽产品的安全,提高我国动物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高思汉,黄世娟.动物、动物产品药物残留及应对措施[J].中国动物检***,2008,25(10):19.
[2] 李志友.兽药残留对畜牧业造成的危害及应对措施[J].养殖与饲料,2010,3:103-104.
高危药品篇10
关键词: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
如今人们对食品的安全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对于食品和药品的安全工作也逐渐重视起来。实验室内经常配备一些危化品,由于危化品本身就具备易燃易爆的风险,而且种类和数量也多,这就会造成在储存和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安全和污染环境的隐患,这种隐患是持久性的损害并且不能够消除。所以加强危化品的管理,检验危化品的安全性,处理好“三废”,是每个相关人员应承担的义务,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导致使用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损伤,引起重大事故的话还有可能会导致检验机构的经济损失。
1 危化品的定义
不同的国家和组织对于危化品的定义都有所差异,我国将能够自燃、自爆,或者是容易爆炸、燃烧和腐蚀的液体、固体以及气体等统称为危化品,氧化剂和有也属于危化品。危化品的数量众多,种类也繁杂,但是又具有各自不同的性质,例如易燃性、易爆性、毒性、腐蚀性、放射性和反应活性等。
2 危化品安全管理的现状
对于危化品的安全管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硬件方面和软件方面。每个方面我们都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让我们来了解我国危化品安全管理的现状:
2.1 硬件方面
很多实验室的储存条件根本达不到国家的安全规范与标准,空间小导致危化品与一般药品没有分开储存,也没有保持设备之间的安全操作距离。有限的资金投入不能保证配套设备的更新,设施陈旧就引起通风、防火方面的安全隐患,这些硬件因素都会放大危化品的危险性。
2.2 软件方面
化学、制药、生物等学科实验室就相当于一个“小工厂”,如果危化品的放置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突发性、不可预测性的事故,导致严重的后果。而且在对危化品的安全教育与培训上重视也不够,总是将“安全第一”挂在嘴边,却缺乏实质上的行动,一些工作人员心存侥幸,不具备对自己和对他人的责任感,用自己不娴熟的操作技能任意妄为,造成重大事故。企业的监督制度也不够完善,对危化品的检查力度不够,仍然使用废弃的危化品,也没有处理紧急事故的能力,增加了实验室的危险性。
3 危化品的管理原则
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应该持有化学分析专业上岗证,对于试剂储存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懂得将药品放在防火、防雷、防爆、适温、无静电的安全地方,保持良好的通风以及干燥的空气,温度一般不宜超过28℃。尤其是的放置,需要锁在专门的柜中,建立双人双管、双人收发、双人领用、双本帐、双人双锁的领用制度。每个试剂瓶上应贴有字迹清晰的标签纸以便于分辨不同的药品,使用完后做好消耗登记。不同的药品还配有不同的消防器材,使用时不能混淆每个危化品所对应的消防器材。
4 危化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实验室的工作环境非常特殊,需要在高温、高压、强电流、微波等条件下进行实验,特别是一些制造药品的企业实验室,需要接触到大量的易燃易爆和有毒的物质。这些物质如果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加注意,极易引发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实验室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人员较为密集,很多昂贵的实验设备和资料还必须存放在实验室中。面对众多的危险品,如果企业不加强管理,直接影响到实验人员的安全,影响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企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迫在眉睫。
5 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的措施
5.1 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只有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实验室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有明确的限定,并形成文字。对实验室中的行为进行规范,建立起安全管理规则、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办法、压力气瓶安全使用管理规定等,保证工作人员的工作有章可循。
5.2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管理的责任确定到人,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找到负责人进行处理,同时主管实验室的领导、实验室主任和各个部门的安全责任人层层签署安全责任状,将安全生产落实到位。可以将实验室的安全责任人和安全员的名字张贴在实验室的门口,同时要求各个实验室要对房屋、水电、灭火器以及门窗的状态进行检查并签字,将安全生产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5.3 加强安全基础性工作
需要采用标准化的方式实现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制定详细的操作标准,保证基础设施的正常使用,实验室设备的完整性。实验室的布置应当科学,通道必须畅通,安全标志使用正确,安全抢救设备配置齐全,并根据各个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做好安全操作标准准则的制定,将安全基础性工作做到位。加大对安全设施的投入,根据危险的存在情况进行适当改造,并在实验的过程中配置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品,对基础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4 加强危险化学品的管理
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在实验室中是不可避免的。通常情况下,实验室中的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多,使用数量少,管理不易,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化学品的危害程度,对其进行科学管理和使用,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制度。药品的管理工作需要有试剂专门管理人员,对于毒性很强的试剂,需要由双人共同管理。在使用药品的过程中,需要详细记录药品的使用量。根据药品的性质科学摆放药品。
5.5 加强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管理
实验室中的人员流动性很大,这无疑之中加大了其管理的难度。对于进入实验室工作的人员,需要进行准入考试,必须保证其接受安全教育知识,对实验室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对实验室中的仪器和使用规范有清楚地认识。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建立起实验室准入制度,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对外来人员进入实验室的情况进行准确记录,包括人员的基本信息以及进出实验室的时间。
6 结束语
药品质量的检验工作是目前产品质量检测的重中之重,社会对于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也相应提高了不少,因此对于实验室里的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也加大了力度,危险品的分类保存已经广泛实施于现在企业实验室里,企业也对管理者和使用者进行了相关教育,不仅仅在药物的存放上建立起规定,对检验过后遗留下来的废液也要及时处理,避免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方来华.危化品生产储存使用全过程安全监控与监管系统[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9(7):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