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绘画作品篇1
对幼儿绘画作品欣赏、评价,对于教师来讲是对幼儿绘画作品进行分析讲解和提出看法的一种美术教学方法,它既是对本次作业的总结,又是对下次作业的指导。因为幼儿绘画教学是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为目的,决定了我们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标准必须建立在幼儿创作意***和绘画心理的基础上,只要是幼儿能够解释作品都应给予肯定,凡是能够体现出幼儿的创作思想、纯真天性、大胆手笔、积极情感的作品,即使其中只有一个细小的闪光点,就可以认为是好作品而给予赞赏。对于家长来讲,要评价、欣赏儿童绘画首先应该了解、理解儿童的各个方面的特点。不要用成人画的审美观来要求儿童画,以成人画的标准评价儿童画,要站在孩子的立场来看待儿童画。成人的态度和评价对孩子会有相当的影响。如果评价不好,可能会打击、挫伤儿童绘画的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好地判定儿童绘画作品的差别呢?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欣赏绘画作品的:
一、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
现在大多数家长、老师都把模仿作为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标准。“像真的”就是优秀作品;“不像”就认为是水平不高,这些都阻碍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抑制了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所以,评价幼儿作品首先应当从理解幼儿的角度出发,借孩子的眼睛,借孩子的一颗童心去看作品,不应用“像”与“不像”、“对”与“错”成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更不应用专业眼光或教师主观的眼光去评价这些特殊的作品。评价是一种导向,肯定幼儿作品,有利于树立孩子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再创作的信心。
二、成人要有爱心和细心
成人评价时要有爱心和细心,应该经常用鼓励的话语:“你画的真不错”“真好”来肯定幼儿的成果。曾经有一次,我教幼儿画太阳时,有个孩子画了一个绿太阳,我一见就想说:“世上哪有绿色的太阳?”可又一想,还是听听孩子的话。他说:“我的妈妈天天在地里干活,让火辣辣的太阳都晒黑了,而且满头大汗,我就想让太阳变成绿色的,给妈妈一片绿荫,妈妈就不会热了。”多美好的愿望呀!多大胆的想力呀!如果老师不分清红皂白地去说:“哪能有绿色的太阳?”那么结果就是幼儿失去了想象的翅膀,失去了创造的空间,所以适应的鼓励是培养幼儿自信心、增强想象力的重要方式。
三、是否真实地反映了儿童的生活经验
我们儿童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多儿童绘画的内容空泛,形象概念,构思和表现内容雷同。比如:画“六一节”就一定要画歌舞表演,画“祖国”就一定要画五星红旗等等。绘画中表现的内容应该体现出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体现出儿童自己的态度。不能只注重技法、技巧的学习而忽略观察、感受生活的这一重要环节。应该提示儿童描绘具体的生活,画自己熟知的事物,表达内心的情感。逐渐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使自己的绘画内容更加充实、饱满。
四、作品是否有“童趣”
评价幼儿绘画应着眼于“童趣”。老师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可以用富有童趣的奖品来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在教学中,我常常用一些富有童趣的印章或颜色鲜艳的剪纸作为奖品,不同的奖品代表不同的绘画水平,让幼儿自选。如布局饱满、色彩鲜艳、想象力丰富的作品,就可以让幼儿选择最喜欢的一种奖品。
五、要给幼儿创设互评与自评作品的机会
幼儿互评美术作品是一个提高幼儿审美能力、集思广益的过程,要让幼儿人人参与,积极地发表看法。每一次画完可把全班幼儿的作品一张一张贴出来,让幼儿互相审视、交流,同时还可以让孩子们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想和怎样画的。有的孩子就会像讲故事一样述说自己有趣的构思,这时教师不要给幼儿的作品打分,不要对任何幼儿的作品下结论,避免造成幼儿的恐惧心理。
孩子们经过审视、互相观察,他们心里明白,谁的颜色搭配的好,谁的画构思有主次,谁的画想的新鲜有趣,自己的画有哪些不足……通过大家品评,幼儿的自信、自强、自爱逐步增长,他们的创造性会更强,画面更有动力。
幼儿绘画作品篇2
【关键词】绘画教学 改变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中***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8-0162-01
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形象化、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审美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独特的作用。幼儿的绘画活动则是幼儿美术教育必不可少的形式,是幼儿天生喜爱的一种活动,对幼儿的个体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激发幼儿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智慧。对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对幼儿一生的精神素质和文化修养有奠基作用。那么,幼儿园应怎样更好地进行绘画教学呢?
一 改变传统的模仿教学模式
以往的绘画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应首先根据活动目标进行课程的导入,然后再进行教学内容的示范,接下来便是幼儿的模仿绘画,之后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这样的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绘画教学模式,一方面不能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幼儿的个性发展,束缚了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教师需改变传统的模仿教学模式,让幼儿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则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适时地做好幼儿的支持者和合作者。
在绘画活动的教学中,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进行课程导入之后,让幼儿了解教学内容而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示范,让幼儿通过观察、想象探索事物的美、感受事物的美,从而表达事物的美。表达的过程也就是幼儿创作的过程,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便可适时地介入,做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改变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传统绘画教学模式,放开教师的双手,让幼儿大胆地想象、创作,孩子们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另外,绘画活动评价也是幼儿绘画活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正确应用评价手段,有目的、系统地对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价。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评价往往侧重于模仿的好不好、画的像不像,将绘画活动的评价变为甄别作品的“优劣”,而不是促进幼儿的发展。
对于幼儿作品的评价,应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作品,从而去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那么,要评价幼儿的作品就要了解幼儿作品的内容,要了解幼儿的作品内容,就必须静下心来听幼儿讲述,而不是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的作品。大多数幼儿的作品如果不仔细倾听幼儿的讲述,很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他画的是什么。
客观、合理地评价,能增强幼儿的绘画自信心、激发幼儿绘画的创造力,从而促进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使幼儿爱上画画。
二 改变绘画活动的教学方法
幼儿园绘画教学的方法有:观察分析法、讲解演示法、游戏练习法、形象比喻法、情境激励法、丰富联想法等多种方法。但是,再好、再丰富的教学方法都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基础。只有兴趣才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掌握绘画教学基本方法的同时,更要将幼儿的兴趣放在首位。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更能让幼儿尽快地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活动中。
教师采取游戏化的绘画教学方法可以让幼儿的绘画活动不再是单一、枯燥的绘画技能练习,而是幼儿喜爱的绘画游戏活动。只有游戏化的绘画活动才能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以及表现的欲望。
三 尝试多种绘画活动形式
在日常的绘画教学中,大多以彩笔画、油画棒画作为幼儿绘画的主要形式。其实绘画的形式多种多样,单从绘画材料来看便可分为:手指印画、印章画、线描画、水粉画、版画、刮画以及传统的水墨画等。但是,实际教学中受绘画材料的局限,绘画活动往往以彩笔画、油画棒画为主,局限了幼儿对绘画活动的认知,大大降低了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
尝试各种绘画形式,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绘画材料、工具,拓宽幼儿的绘画视野。同一绘画内容,可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
总之,幼儿园的绘画教学应以《幼儿园工作规程》为依据,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要顺应幼儿的思维方式,注重幼儿的创作,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不能变为强加在幼儿身上的负担。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在绘画的活动中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李慰宜.走进幼儿绘画世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幼儿绘画作品篇3
关键词:绘画;多元化;创新
绘画是美育内容之一,可是在传统的绘画教学活动中,无论是目标构成、教学方法和形式,还是绘画的工具和材料都比较单一,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很容易使幼儿在活动中陷入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之中,阻碍他们的思维和想象,扼杀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为此,我尝试开展多元化的绘画活动,创设多元化的绘画环境,通过多元化的绘画内容和形式,提供多元化的绘画材料,利用多元化的绘画教学方法等,创新幼儿园绘画教学。
一、制订多元化的绘画活动目标
幼儿绘画是他们自主表达的方式,因此,绘画教育的目标不只是技能技巧方面,对于幼儿来说,更重要的是情感方面,让幼儿感受绘画的快乐,除此之外,还应该包括认知能力、创造力等方面的目标。如:小班绘画《下雨了》活动目标可以是:
1.尝试用不同长短的线条表现下雨,学习画短线的
技巧。
2.知道雨水的用途。
3.感受绘画的快乐。
另外,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因此,我们制订的目标也不应是统一标准,而应该具有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多元化的绘画形式
幼儿绘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每种形式的绘画都有不同的乐趣。而在我们以往的绘画活动中一直狭隘地认为绘画就是幼儿用记号笔和油画棒在纸上作画,绘画的内容也比较单一。因此,我尝试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绘画活动。
1.丰富绘画活动内容
根据幼儿绘画兴趣和需要,将不同形式的绘画内容融入绘画活动中,如:线描画、水粉画、蜡笔画、粘贴画、写生画等多种绘画形式,以及主题画、意愿画、创意画等多种绘画内容,这些不同内容和形式的绘画合理安排有机融合,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幼儿园绘画活动,同时也开阔了幼儿的视野,大大提高了幼儿绘画的积极性,培养了幼儿绘画自主性、创造力、想象力。
2.丰富的绘画材料和工具
绘画活动材料是幼儿进行绘画的必要条件,各种各样的绘画活动材料和工具为幼儿绘画增添了新的乐趣。我尝试将生活中的各种材料作为绘画工具运用到幼儿绘画活动中,如:小班孩子的积木印画,孩子们利用积木蘸些颜料在画纸上作画,这种绘画工具减少了对小孩肌肉协调性的要求,幼儿更容易有成功体验。还有带橡皮头的铅笔、玉米棒、毛笔、印章、小球、吸管等幼儿意想不到的工具以及手指、手掌、小脚等身体部位,都可以成为幼儿绘画的工具。另外,我还善于从大自然中寻找材料,如:捡一些树叶进行树叶粘贴或树叶拓印画等,这些不同材料的运用不断丰富幼儿的绘画内容,提升幼儿绘画的兴趣。除此之外,我鼓励幼儿在不同的“画纸”上作画,如:生日蛋糕盘、油泥盒、鸡蛋、礼盒、纸筒等,只要是可以进行绘画的幼儿都可以进行创作。这些生活化、游戏化的绘画让幼儿充分感受了绘画的乐趣,让孩子在快乐绘画中享受快乐生活!何乐而不
为呢!
三、运用多元化的绘画方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绘画活动是艺术表现的一种形式,我们根据活动的不同需要,组织幼儿以不同的方式作画。
1.***绘画活动
幼儿***是幼儿绘画的主要形式,幼儿根据教师要求***完成自己的作品,***作画可以更好地表现幼儿独特的个性,使每位幼儿注意到自己作品的完整性、协调性,也便于幼儿作品欣赏和讲评,可以在比较中分析每幅作品的优缺点,也便于教师了解每位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情况。
2.合作绘画活动
合作绘画活动是指由两名或两名以上的幼儿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幅作品。合作绘画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与同伴的协调能力,培养幼儿互相帮助的品质。同时,合作绘画也可以让幼儿能力得到互补,使作品画面更丰富。如:在国庆节到来时,我组织幼儿描绘了《我爱祖国》的长卷画,孩子们在一张长长的画纸上作画,有的画了北京天安门,有的画了大街上张灯结彩的热闹场景,有的画了各族小朋友跳舞,还有的画了白鸽、气球等,整个画面表现出人们庆祝国庆节的欢乐气氛。
3.亲子绘画活动
家长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家长是第一任老师,幼儿教育要取得成功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亲子绘画是绘画的形式之一,家长在与孩子一起作画中,了解幼儿的作画方式,也可以更好地进行个别指导,同时在绘画活动中家长和孩子边创作边交流,不仅培养了幼儿参与绘画的兴趣,而且增进了家长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也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小班《亲子拓印画》活动中,我们就邀请了家长一起参与,活动中家长帮孩子在手掌涂上颜色,印在画纸上,再由家长和孩子一起添画,一只只小手印一会儿就变成了一幅幅有趣的作品,有了家中的参与,整个活动充满欢乐,其乐融融。通过亲子绘画活动,家长对幼儿的绘画也有了更为正确的认识。
四、选择多元化的活动方法
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喜欢新鲜的事物,只有多元化的活动方法,才能更好地激起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爱。
1.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园主要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们要善于运用游戏法来开展活动,用游戏情境来感染和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如:绘画活动中,教师在范画时,可用变魔术的方式进行,可以说:“老师今天带来一支有魔法的笔,看老师变出了什么?你们的魔术棒会变出什么?你们也来变一变吧。”这种轻松的游戏方式,更易于幼儿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
2.观察法
观察是绘画的基础和前提,观察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把握事物特征,在绘画活动中我注意引导他们学会正确观察。观察可以是范画观察,还可以是事物观察,无论是观察静态的还是动态的,都要有重点、有目的地引导。如:绘画《小鸡》,观察范画可以重点观察小鸡的特征,看看头长什么样,身体长什么样,如果是事物观察则重点观察它们的动态,小鸡怎么走路,怎么吃食等。当然,还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学会观察。
3.示范法
示范法并不是传统的模仿画,它是根据绘画的需要帮助幼儿掌握一些必要的技巧,包括使用材料的方法,在绘画中也可以采用教师示范、幼儿示范、师幼共同示范等不同的示范方法,通过示范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必要的绘画技巧,了解幼儿绘画中的重
点、难点,对个别指导有一定的作用。
五、采取多元化的绘画评价,关注幼儿个体
评价活动是绘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绘画活动评价对幼儿绘画起着至关重要的激励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激情、自信。影响幼儿下次绘画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去发现每个幼儿在绘画中的闪光点,促进每个幼儿更富有个性地发展。
1.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在对幼儿进行绘画活动评价时,我们应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与多元化,不仅要注重技能方面的发展,还要坚持从素质教育出发,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公正合理、全方位地对孩子作画时的行为习惯、构***创新、用色搭配、与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幼儿主动性、自信心、持久性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要尽量发现幼儿各自的优点和长处,以促进幼儿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为评价目的。如:在评价时不能只关注作品把握程度、涂色均匀、画面整洁、色彩鲜艳等绘画技巧方面,还应关注到绘画过程中幼儿行为习惯方面,如:及时收拾绘画材料,绘画中幼儿互相帮助等习惯或品质。也可以将一些建议或意见也作为绘画内容,如:***描画《线描树》的评价中,我是评价的:“你画的树真大,树干真粗壮,如果叶子再茂密一点,那在树荫下乘凉该多舒服。下次可以试试看。”这样既挖掘出他的闪光之处,又委婉地提出了建议,既保持了幼儿自信心,又有了新的目标。
2.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在绘画活动中,评价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长处和局限性。因此,在进行绘画评价时,还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教师评价、幼儿自评和同伴互评等多种方式。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对自己的绘画过程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我们在评价时要尊重幼儿独特的感受,让幼儿讲讲自己在绘画中的想法和感受,不仅满足了幼儿的表现欲望,做到动静交替,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绘画《太阳》中,有幼儿画了多彩的太阳,我们可以让他讲一讲“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画五颜六色的太阳,这样的太阳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同时,每个幼儿都是***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我们在评价中也要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用信任的眼光尊重他们的看法,用心倾听孩子们的解释。如:可以将所有作品张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讲一讲哪一幅最美,什么地方最好。另外,教师作为幼儿绘画的指导者,对整个绘画有全面的了解,教师的评价应该更全面、更有针对性。所以,结合这三种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扬长”“补短”,提高孩子绘画的积极性,同时激发幼儿的创新愿望,注重幼儿个性的发展。
3.评价语言多元化
幼儿绘画作品篇4
一、评价目的
评价是一个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过程,是进一步发现幼儿创新思维的过程。教师通过评价,了解幼儿绘画发展的特征及当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以往的教育活动做出反思,并进一步改进今后的教育策略,制订出适合幼儿年龄水平并能促进其发展的教育方案,从而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
二、评价标准
1.评价符合幼儿的年龄水平。
受年龄和心理方面的影响,各个阶段幼儿认识和表现事物的特点有所不同。小班幼儿正处于涂鸦期,喜欢用线条和圆形,并根据自己的想象经验对两者进行随意的组合和命名,且常常会把画面弄得脏脏的;中班幼儿正处于象征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绘画基础,绘画开始倾向写实,但表现的物体多半是粗略的、不完全的,往往会遗漏部分特征,没有整体感;大班幼儿正处于形象期,绘画形象力求逼真,能够注意一些细节来表现事物的基本特征。了解了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绘画特征,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
2.评价尊重幼儿的个性特征。
每个幼儿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的个性和生活经历,他们先期的能力、经验具有鲜明的差异性,这些都会导致幼儿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感受自然各异。因此,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重视这种差异,尊重每个幼儿的情感体验,给他们充分的绘画自由、创作自由,让绘画成为幼儿表达情感的一种媒介,一种语言。
3.评价依据幼儿的纵向发展。
纵向评价是一种自身评价,通过与自己的过去比较,评出提高的幅度。教师在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时,应尽量避免横向比较,而应多采取纵向比较,观察他们今天的作品是否比昨天有了些许的进步,是否在原有水平上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提高,教师评价可依据幼儿近几次的绘画作品,从幼儿本身的发展去衡量,客观全面地指出他们的进步和不足,为他们指明改进的地方和努力的方向。
三、评价方法
1.评价应多鼓励少批评。
不管幼儿的绘画作品属于“精品”还是“拙品”,教师均应努力发掘每一个幼儿的闪光点,欣赏每一名幼儿的奇思妙想,给予他们激励、肯定的评价,尤其是对于平时缺乏自信和表现不佳的幼儿更应如此,因为教师对幼儿的评价直接影响幼儿怎样看待自己。对于幼儿来说,鼓励、表扬的效果远胜于批评和指责,幼儿的作品一旦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他们便会获得自我成就感和自我满足感,便会表现出更大的创作热情,进而对绘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就会越画越多,越画越好。
2.评价应重过程轻结果。
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常常直观地依据作品结果的优劣,强调画面整洁干净、构***比例适当、着色均匀和谐等因素,而忽视去了解幼儿绘画过程中的思想感情、创作意愿等,这种过分注重画面效果而轻视创作过程的评价,使得一些极富想象却苦于绘画技能不佳的幼儿,由于得不到老师的帮助、肯定而失去信心。因此,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教师应多观察幼儿的表现,参与到他们的绘画过程中,对幼儿进行随机、及时的点拨和评价。
3.评价应面向全体。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往往指向于一些好的或差的作品,对于好的,教师会要求精益求精,对于差的,教师则耐心、细致地指出其不足的地方,并给予积极地鼓励。而对于那些占大多数的处于一般水平的作品教师则常常忽略评价,既没有指出其进步的地方,也没有指出其不足在哪里,应努力的方向是什么,造成了教师对两个极端发展水平的幼儿过多地关注,忽视了大多数中间段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评价时,要注意面向全体,给每个幼儿机会,使每个幼儿的创新思想都得以展现,获得成功感。
四、评价主体
1.重视幼儿的自我评价。
幼儿绘画作品反映的是他们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只有幼儿自己能看懂、说清,很多作品成人是难以理解的。因此,教师在评价幼儿绘画作品时,应多问幼儿,放手让幼儿自己来说说自己的画,给幼儿充分表述自己创作意***的机会,教师在倾听同时,了解幼儿的创作想法,理解其作品的涵义,保护幼儿个性化的表现方式。
2.加强同伴的相互评价。
在重视幼儿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加强同伴间的相互评价,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去比较、去辨别,谁的画颜色搭配得好,谁的画构***新颖,谁的画形象可爱,自己的画有哪些不足,一旦他们发现了,就会自己去改正,去学习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让幼儿相互评价,用孩子的眼光欣赏孩子的作品,是老师无法替代的,通过相互评价,幼儿的欣赏水平、鉴美能力、绘画水平会不断提高,当听到同伴们一致地表扬肯定时,他们对绘画就会有更大的兴趣,对创作就会有更大的动力。
3.鼓励教师的激励评价。
凡是能够体现出幼儿创新思想、积极情感的作品,即使其中只有一个细小的闪光点,教师都可以认定其是好作品,都应给予赞赏。珍惜幼儿的创新,努力发掘其中的优点和成功之处,不轻视和忽略任何一个幼儿的作品,给予每位幼儿激励性的评价。
4.支持家长的参与评价。
幼儿绘画作品篇5
《纲要》指出: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应视幼儿为创造的主体,给幼儿创造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技巧。那么如何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呢?在实践教育工作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现于大家分享。
1亲近生活,进行美的熏陶,激发幼儿创造美的情趣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因为它提炼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并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美术教育更是通过生活中那些直观、生动具有美感形象的事物来进行的教育。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就要让孩子尽可能多地亲近生活,到大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去感受美、发现美,从而萌发创作欲望。
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让幼儿看到大自然的色彩。这一点不仅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还很好的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幼儿能够运用到绘画中。从而 达到“新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培养幼儿在快乐中学会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
2创设具有美术氛围的活动环境和活动区域引起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是以线条,结构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美术以它的直观性,可观性,形象生动,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力,每个幼儿都好奇,他们的兴趣往往来源于直接的形象体验,他们对看到的每一样新事物都会产生兴趣。于是幼儿园的整体设计、活动室及走廊的都采用了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各种绘画作品为装饰,在这些绘画作品中有老师的,而更多的是孩子们的作品,当幼儿置身于其中时,有的幼儿发出了赞美,有的发出的是惊叹,而更多的流露出的是羡慕,所有这一切均激发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孩子们有了画画的愿望和想法,幼儿的作品被挂进照片区里,幼儿就会十分高兴,当家长来接时,就会带着爸爸妈妈参观自己的作品,幸福的笑容会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
3以生活化、游戏的形式诱发幼儿绘画的兴趣与乐趣
我们以游戏的方法进行绘画活动,因为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把绘画融入游戏中,在绘画时幼儿感到是在做游戏,他们的兴趣就高了,也不会感到害怕了,创造自己的绘画方法、特点,这样才能真正把幼儿的创造潜力挖掘出来,才能真正体现对幼儿的尊重。由于小班幼儿年龄的限制,生活经验的缺乏,幼儿脑中积累的表象极其有限,这样制约着他们想象力的发展,因此,我们为幼儿选择绘画的内容是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喜欢的、简单的事物。引导幼儿从有目的涂鸦向创造简单的***形推进,因此在幼儿的作品中开始出现***形,一般为圆形,我们又设计了“摘果子”、“画笑脸”引导幼儿用圆和线条组合创造成更为丰富的画面,慢慢深入,于是幼儿的作品中出现了太阳、树木、花朵等,甚至于人物和动物,从以上活动中幼儿体会到了绘画活动的乐趣,从而使幼儿喜欢了画画。
4运用积极评价,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感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能力,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幼儿开始画画时,非常注重成人对他们作品的态度,因此教师应以表扬为主,鼓励幼儿多参与讲评,使他们愿意介绍自己作品,充分体验绘画过程中的乐趣,并引导幼儿说出对事物的不同画法和表现,使每位幼儿受到启发,想出更多的绘画方法。所以教师应充分了解幼儿每个阶段的艺术活动特点,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从幼儿角度感受,理解幼儿作品,这样才能找到幼儿作品的优点及独特的创意,给予幼儿应有的鼓励。
幼儿绘画作品篇6
一、了解幼儿绘画的年龄特点,适时引导掌握绘画技法
在幼儿的会话活动中,一直以来,研究者都在为是否要传授给他们绘画的技巧而争论。我认为,传授给幼儿一些必要的技巧,可以帮助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减少摸索的过程,更好地用绘画表现自己的思维,关键在于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教给幼儿,让幼儿感到有必要学,学了就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教幼儿绘画技能,教师应了解幼儿绘画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顺序:线由涂鸦期的乱丝线、圆弧线、曲线到垂直线、水平线、斜线;形由圆形、方形、三角形到组合形;色彩由三原色到三间色;人物画贯穿于幼儿绘画始终,让幼儿逐步了解人物、动物的主要结构、简单动态。幼儿只有在掌握了绘画技法之后,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创作出真实而富有感情的作品。
二、创设无拘无束的绘画空间,激发独特情感的表达
每个幼儿都喜欢标新立异,他们的画往往是造型夸张,构***出格,想象奇特,如鱼可以游到天上,太阳、飞鸟、白云画在地上。对于这样天马行空的幻想,教师要表示赞赏,千万不能作贬低性的批评。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无拘无束的绘画空间,可以大胆表现的绘画氛围,提供多样化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来刺激幼儿的操作欲望,来支持幼儿求异的行为。这样幼儿才会有别出心裁的表现。如在一次主题为《我的妈妈》的绘画活动中,我在巡回指导中发现牛牛小朋友画妈妈时,给妈妈画的头发特别漂亮。我满意地说:嗯,牛牛画得真好。可当我再次回到他身边时,好好的一个妈妈脸上画上好多大大小小的黑点。开始我以为他是特意在乱画,真想批评他,可一问才知道,“因为妈妈有时候脸上会长痘痘啊。”他天真地说。我呵呵地笑了,幼儿的观察多仔细,想象力多么丰富,我差点错怪了他。
我们应该珍视这份童心,让更多的幼儿在自己的绘画世界中尽情地泼墨挥毫,表达他的思想感情。放手让幼儿自己画画,错与对的界限变模糊了,幼儿再也没有拘束和压力,不仅敢画而且爱画了。
三、站在幼儿的视点看世界,指导幼儿创造性表现
绘画是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在幼儿绘画教学过程中,我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他们成为具有一定成就的画家,而是以培养兴趣为主,通过绘画,使幼儿得到健康发展。每一次绘画活动,教师都应给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使他们自始至终沐浴着温暖快乐的气氛,重视他们在创作中的情感体验与态度倾向,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达到活动的目的。不能着重于作品的完成,而忽略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为了和幼儿更好地沟通,教师要把握好指导和幼儿创造表现之间的关系,学会站在幼儿的视点看世界,来指导幼儿创造性地表现。
1.多和幼儿讨论。提出一些问题和幼儿一起讨论,听听他们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以便更好地与幼儿沟通。
2.多观察幼儿的表现。当幼儿的绘画作品与教师的作画要求不相同时,教师要细心观察,及时给予鼓励,既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又增强了幼儿继续创作的自信心。
3.多向幼儿学习。我发现当幼儿解释事物时总是紧密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而且非常生动贴切。因此,我们可借此机会可以了解幼儿认识和解释某些事物的特点,积累这些能被幼儿接受的有趣的语言,并及时运用到教学之中。
4.多和幼儿反思。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反思、讨论、修改并适时给予指导,帮幼儿创造出更丰富的绘画作品。
四、用童心去感悟幼儿的作品,为幼儿搭建展示作品的舞台
在绘画教学中,很多教师不能读懂幼儿的画,作品评价大而化之,影响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究其主要原因,是没有用一颗童心去感悟幼儿的作品。一幅儿童画就是一个小心灵的探索。现实生活在幼儿的心灵里留下许多美好的印象,形成了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使他们获得了大人们所体验不到的生活情趣,他们的画也因此而透露出一股天真烂漫的稚气。因此,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的时候,要用一颗童心去感悟,去读懂幼儿的作品。
这里所说的展示,并非是单纯地将幼儿的作品张贴在作品栏,如果只是把作品纯粹张贴展示,这样只能说明教师还没有真正了解幼儿的需要。无论是多么简单的作品,对幼儿来说都是他们的智慧结晶。每一件小小的作品,他们都能讲出一个生动的故事。例如,一次《太阳》绘画活动结束后,一位幼儿拿着一张涂满黑色线团的画纸上来请我张贴,旁边的另外一名幼儿看了大声嚷起来:“你错了,你没画太阳,而且画得好脏。”这名幼儿马上反驳:“我的太阳被乌云遮住了,要下雨了。”我听了之后,就请他拿着自己的画给大家讲了画中的故事,并肯定了他的作品,他非常高兴。
幼儿绘画作品篇7
[关键词]幼儿园 油画棒教学策略
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对油画棒教学最熟悉,因为其使用频率极高。孩子们天真纯朴,想象力丰富,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去发掘美、创造美。这也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注意发展幼儿个性,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合理组织教育活动、科学辅导绘画内容。
1 问题的描述与分析
问题一:忽视幼儿的“心灵感悟”,绘画采用固定模式,给自由表现设置障碍。长久以来,我们已习惯了让幼儿欣赏范画作画,当这种教育方式终被摒弃时,孩子们仍是大多坐在教室里,手握画笔,并不大胆地在纸上涂涂画画。没有了范画,但也没有过多目识心记的东西让他们展开联想,怎能自如地表现?
问题二:着重于作品的完成,而忽略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纲要》中指出:“激发兴趣需要贯穿艺术活动的始终”。绘画是儿童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美的体验强调:做事情是为获得真正的乐趣。
问题三:教师不能读懂幼儿的画,作品评价大而化之,影响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究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用一颗童心去感悟幼儿的作品。一幅儿童画,就是一个对孩子幼小心灵的探索。现实生活在孩子们的心灵里留下许多美好的印象,形成了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使他们获得了大人们所体验不到的生活情趣,他们的画也因此而透露出一股天真浪漫的稚气。
问题四:绘画教学内容单一,枯燥乏味。由于生怕幼儿在绘画中乱涂乱画或者弄乱了色笔、蜡笔等,通常教师不敢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绘画、涂色,时间长了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就会减弱。
2 幼儿园油画棒教学的优化策略 2.1 保护幼儿绘画兴趣,使其自然表现。
2.1.1 用鼓励的方法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幼儿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不管画的好坏,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评讲孩子的作品时,对不满意的作品绝不能简单粗暴地说:“你画的是什么?撕掉重画。”如果这样批评孩子,孩子对绘画不但没了兴趣,还会失去信心,相反,如果换个方法,说不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1.2 在绘画课上教师多运用生动的语言,不但能激起幼儿的绘画兴趣,还能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达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2.2 根据幼儿的特点,选择绘画内容。
2.2.1 儿童对有丰富认知和生活经验的事物比较乐于表现,也易于表现。因此,在选择绘画内容时,一定要选择幼儿熟悉的并且感兴趣的事物。
2.2.2 对幼儿在绘画中出现的不同情况作灵活地指导。绘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幼儿在创造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和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问题,然后进行正确的引导,以帮助幼儿扬长避短。
2.3 掌握幼儿发展水平,进行必要的技能指导。
2.3.1 心中有目标。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绘画的直接指导者,心中有目标是进行指导的重要前提。这个目标,大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绘画这一领域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小到每一个绘画教育活动甚至每―个教育细节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教师在开展幼儿绘画教育活动时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通过绘画活动我要培养孩子什么样的能力、提高孩子什么样的水平?我要通过怎样的形式和手段来开展活动?活动的重点是什么、难点应该怎样解决?能思考这些问题就是教师心中有目标的体现。有了目标,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幼儿的绘画技能才能正真得到提高。
2.3.2 绘画本身就是一种游戏。游戏化的绘画指导方式适合幼儿实际发展水平,能让幼儿轻松地接受技能的指导。特别是一些幼儿难以掌握的、学习有难度的美术技能,教师应采用游戏化的情景,儿童化的语言来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获得愉悦、新奇的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提高参与绘画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自然地接受技能的学习。
2.4 启迪创造意识,不固定绘画模式。
2.4.1 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宽松自由的环境、丰富的材、极少的限制,能激起幼儿绘画的积极性和创造的欲望。多种多样的绘画工具,更易使幼小的孩子敢于和乐于“挥毫”改变传统的绘画材料,积累丰富的色彩、线条表象。这个开放、自由、放松的环境就能启发、刺激幼儿再绘画活动中的创造能力。
2.4.2 各种类型的绘画对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起着不同的作用。其中包括主题画、故事画、诗画、装饰画、自由画等等。
幼儿绘画作品篇8
问题一、忽视幼儿的“心灵感悟”,绘画采用固定模式,给自由表现设置障碍。长久以来,我们已习惯了让幼儿欣赏范画作画,当这种教育方式终被摒弃时,孩子们仍是大多坐在教室里,手握画笔,并不大胆地在纸上涂涂画画。没有了范画,但也没有够多的目识心记的东西让他们展开联想,怎能自如地表现?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绘画活动就是将眼睛所见,引起内心冲动而通过手的动作描绘出一个“无中生有”的世界的活动。美国专家认为,孩子们的涂涂画画实际上包含着积极的视觉形象思维。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灵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幼儿走进自然,感受生活,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曾参与过这样一次活动。春天,万物复苏,有两组幼儿同时到郊外写生。刚到目的地,孩子们还来不及喘口气,更没有来得及顾暇周围宜人的环境,只听一组教师说:“开始作画吧,你们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我观察着幼儿的反应,有的目光散乱无焦点,有的“埋头苦作”偏不看......十分钟过去,一组幼儿的作品大多成形。我又来到二组,场面可热闹啦!孩子们三三两两,有在柳树下观察抚摸,叽叽喳喳的,有弯着腰嗅花香的,有正在争论那些树的造型是人工还是自然生成的,教师蹲在孩子们中间也兴奋得涨红了脸。又是十分钟过去,当一组已结束了绘画活动时,二组幼儿才开始作画,不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而是迫不急待地想用画画来表现自己此时的心情。
结果可想而知,二组幼儿的作品充满了灵气,想象力丰富。当然,我们不能说一组教师的“看到什么画什么”的方式就是错的,为什么收效甚微呢?是她并不了解幼儿作画是画其所知而不是画其所见,强调观察,而忽视了引导幼儿观察与体会。让幼儿通过对话----同伴对话、师生对话互相交流,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对所观察到的事物加深印象,有利于绘画过程的实施。
问题二、着重于作品的完成,而忽略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绘画是儿童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美的体验强调,做事情是为获得真正的乐趣。我们教幼儿绘画,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而是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通过画画使幼儿的认知、情感等得到健康发展。每一次绘画活动,都应给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使孩子自始至终沐浴着温暖快乐的气氛,重视他们在创作中的情感体验与态度倾向,方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达到活动的目的。
教师在开展绘画教学活动时,有几类常见现象。
现象一:活动多以上课形式进行,过程规范,观察——讲解——作画——评价,似无纰漏。幼儿是否全身心的投入无人理会,只要看到孩子们在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作画,教师的欣慰感、成就感溢于言表。殊不知幼儿作画的动机就是出于游戏的愿望,他们看重于画的过程,并从中得到愉悦。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游戏的手段,安排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不断变换形式,才能给幼儿的创作活动带来乐趣。
现象二:组织活动时目的性太强,不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如引导幼儿画一种小动物,教师不应只着重于其外部形态特征、线条的勾画等,更多的要考虑幼儿的情感倾向。1、是否喜欢这种小动物。2、为什么喜欢?3、愿意画它吗?4、你想怎样画。在这个过程中,实施以下情感教育:1、人类和动物是好朋友。2、爱护小动物。3、绘画的兴趣和信心。这是一个绘画过程,也是一个体验过程,如果我们只要求幼儿画好“它”,而不顾及其内心感受,不抓住此类教育契机,往往事倍功半。
现象三:幼儿正在专心作画,教师按照备课计划,选几幅幼儿完成的作品开始讲评,另一部分幼儿,只好在教师的强令下停笔,可又有谁在看在听呢?有的烦燥不已,有的意犹未尽......教师在对少部分作品评价并给予表扬的同时,严重地打击了大部分孩子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绘画的热情降低,对自己的作品丧失信心。我认为这种做法在幼儿绘画指导中应杜绝,否则,艺术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问题三、不能读懂幼儿的画,作品评价大而化之,影响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究其主要原因,是没有用一颗童心去感悟幼儿的作品。一幅儿童画,就是一个小心灵的探索。现实生活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里留下许多美好的印象,形成了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使他们获得了大人们所体验不到的生活情趣,他们的画也因此而透露出一股天真浪漫的稚气。
经常看到教师们以布局是否合理、线条是否流畅、画得象不象、美不美等来评价幼儿的作品,而对于看似一塌糊涂,实则思维独特的画置之不理或予以否定,这简直是扼杀了幼儿的创造力。一次到美术班看幼儿作画,教师拿出两幅画(***1、***2),说了两句评价的话:“瞧,这画的什么,乱七八糟(***1)”,“这幅画画得不错吧?(***2)”的确,一幅看似精美,一幅难以看懂,但再细一体会,又有了新的看法,一幅在构画技巧及色彩运用上略胜一筹,但无大胆创作的迹象,缺乏想象力;另一幅呢,想象丰富,构***大胆,是幼儿自由表现的结果,这幅画展现了暴风雨将要来临的景象:乌云、东倒西歪的树、大块的黑色......此时,我似乎感受到了孩子作这幅画时烦闷的心情,瞪圆的小眼睛......
对于幼儿的作品,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以成人画的框框去评价。对于优秀的作品,大而化之的评价不能激发幼儿再创作的欲望,对看不懂的作品,不能拒之门外,而应该去领悟孩子为什么用这种画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我认为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遵循发展规律。
幼儿绘画有其一定的发展过程,从涂鸦——再现——创造,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面逐渐扩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评价幼儿的作品应有不同的方式,教师如果采用不得当,可能会使幼儿绘画兴趣从此被淹没,影响了今后的正常发展。
二是尊重个体差异。
一个班的孩子,其绘画水平不是一条线,个体差异在任何教育活动中都存在,在绘画中也不例外,有的聪明灵活,有的思维较呆板,绘画作品也就千姿百态。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正确的评价,促进整体提高。
三是激励保护的原则。
幼儿绘画作品篇9
方法
【中***分类号】 G6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8―0118―01
幼儿教师在教幼儿绘画时,不仅要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意识,还要培养他们的绘画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绘画兴趣。在绘画教学中,我以启蒙引趣、寓教于乐为主导思想,指导幼儿绘画,使他们的绘画技能得到了提高,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赏画于玩――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为幼儿提供学习绘画的环境,培养他们的绘画兴趣,是幼儿学画的先决条件。教师要经常引导幼儿欣赏一些世界名画和一些画刊上的绘画作品,给他们讲有趣的故事,和他们一起在美术区角中作画等,用浓厚的绘画气氛熏陶幼儿,使他们对绘画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同时教师还必须要加以科学的引导,以便充分调动幼儿欣赏作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突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活动指导原则,为幼儿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和调动幼儿参与美术欣赏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还可以要求家长带领幼儿去观察大自然,激发他们描绘自然万物的兴趣,并要求家长对孩子的画多关注,多表扬,多鼓励,或者常和来访的客人一起欣赏孩子的作品,不定期地为幼儿举办“家庭画展”等,以此来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二、学画于嬉――保持和强化幼儿绘画的兴趣
幼儿最初学画纯属游戏性质,他们只是在乱涂乱画中寻找快乐。要让幼儿一步步按照教师的要求去画并不容易,这是由于幼儿的空间知觉尚不完善,故在绘画中常会出现比例失调的现象。例如,幼儿在画人物画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用硬纸片做成各个关节都能活动的人形纸偶。分出正面和侧面两种涂上鲜艳的色彩,幼儿人手一件,先激发幼儿操作纸偶的兴趣。
在实际绘画中,可鼓励启发他们解决问题,使其较快地理解和掌握人体动态的各种变化,为学习人物画的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教幼儿画人物侧面跑的动作。教师先提出问题,如:小朋友走时都有哪些姿势?然后启发幼儿去操作纸偶,并将观察到的不同姿势分别画在纸上。幼儿所画的人头比身体大,胳膊比腿长,这是幼儿绘画中出现的很正常的现象,作为教师不应批评,更不能讥笑。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教师要以儿童的眼光看待他们的作品,多加鼓励,提倡神似不强求形似。作为教师,不仅应看幼儿绘画的结果,更应重视绘画给他们带来愉悦的过程。在幼儿绘画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时,再适时指导他们学习一些绘画的技巧。
三、教画于乐――提高幼儿绘画的技能
一是给幼儿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由于幼儿的观察能力较差,他们画的仅仅是他们知道的原型而不是见到的原型。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幼儿通过游戏、娱乐去观察、去感受、去体会。例如,让幼儿观察天空中飞行的飞机,感受事物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让幼儿从侧面和正面观察小朋友的脸,说说小朋友的眼睛、鼻子有什么不同,让他们知道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事物就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
幼儿绘画作品篇10
关键词:观察;发现;表现;创造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绘画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绘画有助于发展人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在健全幼儿思维,提高智力素质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幼儿绘画是训练右脑功能及创造性思维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幼儿绘画具有其特殊的教育功能:儿童绘画与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紧密相关;儿童绘画与常识、语言等科目密切联系;幼儿把绘画作为自我表现的重要手段;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喜欢画画。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在幼儿绘画教学中,借助情景化的过程设计来唤醒孩子的情感,用教师的机智激励他们主动去观察,并借机鼓舞孩子主动学习绘画表现技能,发现美的绘画语言,使孩子们在人文情感的熏陶下获得表现美的技能和情趣。搞好绘画教学对发展幼儿智力、丰富幼儿知识、培养幼儿积极观察、大胆表现生活、养成良好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引导幼儿观察美、发现美
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是以线条,结构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美术以它的直观性,可观性,形象生动,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力,每个幼儿都好奇,他们的兴趣往往来源于直接的形象体验,他们对看到的每一样新事物都会产生兴趣。观察是了解事物性质的重要途径,观察是认识的萌芽,它影响着一个人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儿童的世界很大,大自然、大社会都是他们知识的宝库,教幼儿观察周围人们的生活、事物,幼儿园老师有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
由于幼儿观察能力的局限,他们通常不能自已有目的、有意识地、全面细致地观察事物。所以,在组织幼儿观察时,教师必须要给与指导。一是观察之前,要向幼儿提示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二是在观察过程中,要教会幼儿观察方法,使其能有顺序、有条理地进行观察,以把握事物的主要特征及细节,获得关于事物的全面、清晰的印象,并且要不断用语言、提问方式,组织、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三是在观察之后,要组织幼儿进行总结性谈话,让幼儿都谈一谈看到了什么,帮助幼儿丰富、巩固、整理所获印象,使幼儿更准确、形象地表现事物的形体。
我平时注意引导幼儿在一日生活环节中观察、表现发现许多有教育价值的事物。如春天在校园散步,我引导孩子们看小树发芽、小草吐绿、桃花怒放……每天都有新发现,孩子们欢呼雀跃,甭提有多高兴了!他们纷纷拿起了画笔,画起自己心中美丽的春天。有“绿绿的小草点缀着美丽的小花”、“蝴蝶在花上游戏”、“蜜蜂在采集花粉”、“小树发芽”、“天空有红红的太阳,云在上空游荡”、“小朋友放风筝”,最可笑的是有一位小朋友在他画的草地一边用黑色画了许多弯弯曲曲的东西,他自己说“我画的是蚂蚁搬家”。在画“我的幼儿园”时,一位孩子特意画上大门口的保安叔叔,他说:“保安叔叔很辛苦,我们不能忘记他”。孩子的画虽然稚拙,画面也有些凌乱,却有它的美。这些活龙活现的画面,是从观察中得来的。
2.鼓励幼儿表现美、创造美
创造是由观察和想象加深而来。幼儿时期是创造力培养的主要阶段,在培养幼儿想象能力的同时,我们必须大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想象的能力。我们应该为他们打开创作的大门,让他们在这个广阔自由的田地里进行创作。利用有效的手段,诱发无穷的创造能力。另外。我们通过想画、绘画、说画提升孩手的想像力,引导他们把所想说出来、画出来,把头脑中想像的稍纵即逝的表象、幻想,通过画笔变成清晰的、具体的、永久保存的***像,通过语言再次整理、丰富自己的想像,使语言能力的发展和自主性绘画的表现相得益彰,最终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
我班级晨间区域活动的美术区,成为了幼儿写写画画的平台,幼儿随时随地观察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在选材上多下功夫,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绘画特点来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如幼儿喜欢的小动物、交通工具等,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中,幼儿在玩耍时不知不觉、很自然地接受绘画技能。在绘画中找到乐趣,大大提高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如我们在观察了小鸡后,生成了“小鸡”这一活动,孩子们不仅了画“尖尖嘴”、“小小脚”,还展开想象的翅膀,于是作品中出现了“小鸡在捉虫”、“小鸡在奔跑”、“小鸡做游戏”、“小鸡在帮助好朋友”、“小朋友喂小鸡”等各种动态。又如在“太阳”这一绘画活动中,我只示范画了太阳圆圆的脸,通过与幼儿一起讨论,我们把太阳光当成是太阳的头发,让幼儿来为太阳设计发型,这时幼儿积极地、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于是一幅幅生动可爱的作品诞生了,在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每个幼儿自己的想法。汶川大地震牵动了亿万人的心,孩子们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社区活动等获得了大量的信息,我们和幼儿一起收集了社会各界援助灾区的***片,激发幼儿的同情心、爱心,我们在开展募捐活动的基础上,激发了幼儿帮助灾区人民重建美丽家园的热情,争当建筑设计师,设计了各种防震的居民楼、学校、幼儿园、商店等建筑物,其创造性的想象力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处于极其活跃的状态。
3.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告诉我们:知识的获取必须要有一个认知的过程,首先教师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环境,再给刺激,使他产生对于知识的渴求,通过思考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知识的获得过程就成为孩子智慧闪光的过程。幼儿对绘画活动有着潜在的兴趣,需要教师去诱发、引导、培养和保护,我平时注重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儿童色彩的环境,让幼儿置身与一个优美的环境中,受到美的熏陶。我还经常选择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片、画、挂历等采用欣赏、讲故事等形式,让幼儿感受。特别注意使活动室的墙饰和活动角营造一种美好和快乐的氛围,以此激发幼儿的愉快情绪,让幼儿感受并喜欢园环境,发现环境中的艺术美,并积极参与环境创设。
在绘画活动中,注意游戏性和趣味性,用形象化的语言鼓励和帮助幼儿绘画,使幼儿成为积极主动的参加者。情绪与情感是幼儿绘画的动力因子,也就是幼儿绘画的内部动因,只有在情感、智慧的带动下,才能激发幼儿绘画创作的欲望。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我们以游戏的方法进行绘画活动,把绘画融入游戏中,在绘画时幼儿感到是在做游戏,他们的兴趣就高了,也不会感到害怕了,这样才能真正把幼儿的创造潜力挖掘出来,才能真正体现对幼儿的尊重。由于小班幼儿年龄的限制,生活经验的缺乏,幼儿脑中积累的表象极其有限,因此,我们为幼儿选择绘画的内容是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喜欢的、简单的事物。我就设计了“下雨了”、“开飞机”、“毛线团”等绘画游戏活动去满足幼儿的涂鸦需要。然后开始引导幼儿从无目的的涂鸦向有目的涂鸦推进,进而设计了“快乐的虫宝宝”、“小兔过生日”、“小熊家的花园”等绘画游戏活动,引导幼儿从有目的涂鸦向创造简单的***形推进,因此在幼儿的作品中开始出现***形,一般为圆形,我们又设计了“糖葫芦”、“一袋小圆糖”引导幼儿用圆和线条组合创造成更为丰富的画面,于是幼儿的作品中出现了太阳、树木、花朵等,甚至于人物和动物,从这些活动中幼儿体会到了绘画活动的乐趣,从而使幼儿喜欢了画画,在绘画活动中自由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和五彩奇妙的的世界。
4.绘画与其它领域相融合
绘画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围绕各个主题活动,将认知、语言、艺术等结合起来开展综合美术活动,渗透了知识的多元性,体现了课程的整合要求。例如:在圣诞节来临之际,我班集体画一棵大大的圣诞树,我让每个幼儿都发表自己的意见,介绍自己想画什么礼物,这样一方面满足了幼儿的愿望,另一方面增强了幼儿的自,并且循序渐进地教给幼儿商量的内容、方法,帮助幼儿取得目标的一致性。如先商量画些什么内容,再商量如何布局,最后商量具体的作画分配。在分组商量时,由于面对的是熟悉的同伴,幼儿都能畅所欲言,不受约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每个幼儿都有发言的机会,平时较内向、胆小或能力较弱的幼儿也有了锻炼的机会。画好后,又请小朋友讲讲合作画了些什么。幼儿在看、听、讲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口才,也发现了同伴的优点,向同伴学习,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促进了幼儿社会性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幼儿旅游回来,我请他们画画祖国的大好河山,介绍美丽的景色、雄伟的建筑等,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同时,幼儿在绘画中对数的概念、几何***形都会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5.科学评价幼儿的作品
教育是一个互动的整体,虽然绘画教学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却折射出教育的整体价值。我们在引导孩子学习绘画、培养其艺术表现能力的同时,也拓展着孩子观察、想象、思维、情感、人格、合作等能力的发展。由此,一幅儿童画的评价标准,绝非以其外在表现形式可断言,更不能以“像”或“不像”来判断。很多时候,画面外的价值更为重要。用孩子的眼光理解孩子的作品,引导幼儿在欣赏中体验充满情感美的绘画内涵,是幼儿绘画教学最重要的价值。
欣赏孩子的画,第一要点便是善于发现孩子画面中的情感,用孩子的眼光看懂孩子的画。而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孩子在欣赏中获得审美情感感受的同时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向上爬。在幼儿完成作品时,我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地方,让幼儿在相互欣赏,交流中共同提高,而教师则要读懂幼儿的每幅作品的,充分理解幼儿的作品及创作心理,肯定幼儿作品中的点滴进步,给予赞赏和鼓励,使幼儿在每次绘画活动中都充满信心,以激发幼儿下次创作的愿望。
对于正处在敏感期的孩子来说,用笔画画是他们的内在需求,从涂鸦期到蚂蚁人时期再到稻草人时期,我们给予孩子成长最大的帮助就是倾听他们的心灵之语,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艺术之美,在情感熏陶中提升审美情趣,在活动中提高绘画技能,获得心灵感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