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剧篇1
【关键词】校园戏剧;校园文化建设;特点;作用
高校是传承优秀文化、创造先进文化和沟通世界文化的前沿阵地,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具有开放性、多元性、时代性、示范性等特点。校园戏剧是一种特殊的戏剧形式,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具有独特的内涵和特点。近二十年来在武汉高校蓬勃发展的校园戏剧成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劲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据统计,目前武汉市高等院校已发展到85所,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总数已达到118.33万人,位居全国、全球大城市中第一名。武汉地区大高校以戏剧社团为平台,积极开展戏剧活动,在具有地区特色的同时也具有高校戏剧活动的典型性。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产生了华中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话剧社团。
2007年至今,武汉市委宣传部、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武汉市文联、武汉市文化局等单位已成功联合主办了四届武汉地区高校大学生戏剧节,集中反映了在汉大学生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武汉大学生创作的优秀剧目在中国大学生戏剧节以及各类舞台上大放异彩,打造了一张张武汉地区高校校园文化的金名片。
有感于此,笔者展开了调研,调研对象为武汉地区拥有成熟且具有代表性戏剧社团的高校。符合条件的高校数目众多,笔者仅选取6所,分别为华中师范大学(师范类院校)、武汉大学(综合性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理工类院校)、中南财经***法大学(财经类院校)、武汉理工大学(理工类院校)、中南民族大学(民族特色院校)。涉及九个话剧社团,分别为晨雨剧社、勾沉剧社、未名剧社、蓝天剧社、文华剧社、踪点剧社、首义剧社、溯源剧社、月亮化石剧社。
调研结果显示,校园戏剧是校园文化与戏剧文化的交叉点,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的智育、德育、美育培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价值日渐成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主流”形态之一。
一、校园文化与校园戏剧
校园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学校文化”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华勒提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对校园文化的界定主要从社会学观点出发,认为它是一种亚文化,属于社区文化的范畴。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可视为大学社区当中以师生共有的价值观为核心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以及其在物质与精神上具化的文化形态。
校园文化由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方面构成。校园物质文化具有空间物化的特点,属于显性的载体文化,而校园精神文化指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导,以校园精神为依托,以师生为主体共同创造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高校的精神文化在文化形态上可以分为“智能型文化、观念型文化和素质型文化”。“智能型文化”主要指能够增长知识、开发智力的课延文化。“观念型文化”包括思想、价值、伦理、审美等观念。“素质型文化”指一所高校长久积淀的校园风气和校园精神。
因此,相较于校园基础设施、规章制度等物质文化,本文更注重讨论校园戏剧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作用。
而中国话剧的产生和发展,是以学生业余演剧活动为基础的,校园是中国戏剧的摇篮。校园戏剧的发展经历了两次高潮,一是“五四”之后以“爱美剧”为代表的演剧运动,二是以1984年北京师范大学北国剧社成立、1985年上海师范大学话剧社的组合短剧《魔方》在大学生戏剧汇演中声名鹊起为标志的南北呼应的校园戏剧浪潮。武汉地区高校的戏剧活动较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稍显滞后一些,虽然1984年武汉大学就成立了青骑士戏剧社,但地区性影响并不大,直到1997年华中师范大学晨雨剧社成立才开始武汉地区各大高校复兴校园戏剧的进程。世纪之交,华中师范大学勾沉剧社,武汉大学踪点剧社、文华剧社,华中科技大学蓝天剧社,中南财经***法大学首义剧社,中南民族大学月亮化石剧团相继成立,壮大了武汉地区校园戏剧的队伍,也逐渐在全国性的校园戏剧舞台上崭露头角。
1949年前,“学生演剧”被界定为“以学生为主的戏剧团体的演剧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急速变化的社会和大量涌入的新理论新思潮重新唤醒了青年学子的创作激情,而话剧以其冷峻的思想性与强烈的社会意识再一次成为大学生倾吐心声的重要形式。校园戏剧的定义和内涵也随着历史发展而改变。为了与早期的“学生演剧”、“学校演剧”相区别,新时期学者们认为:“‘校园戏剧’这一概念应该在两个层面上使用:作为校园文化的类型和作为戏剧的类型。作为校园文化的类型,它是一种区别于校园歌曲、校园舞蹈的文艺样式;作为戏剧的类型,它是一个与主导意识形态戏剧、大众商业戏剧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当今戏剧舞台上的一种戏剧类型。‘校园戏剧’是指以在校师生为创作主体创作、演出,体现校园人的价值判断、审美情趣和思想观念的非专业戏剧活动。”
而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武汉地区非戏剧专业高校中依托戏剧社团(不包括戏曲社团)为平台,以大学生为主体编导、演出,体现时代特色、价值判断、审美观念的校园戏剧活动。
二、高校戏剧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当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对大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试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因此素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
校园文化的一大特点就在于它具备非常丰富、充实的课延文化,学生能够通过参加学术讲座、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活动来全面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养。在这一系列活动当中,校园戏剧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因为校园戏剧具备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训练大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开拓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当代大学审美教育,传承高校精神等功能,从而有利于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素质型、智能型精神文化的建设。
(一)有利于提升综合素质
戏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要求参与者了解文学、表演、舞美、音乐等各个门类,并且在团队的协作中共同进行艺术加工或创造。经过笔者调研发现,90%的大学生在参与校园戏剧活动之前从未接触过戏剧,而对话剧仅有的了解来自于高中课本的《雷雨》节选。因此大部分的大学生在校园戏剧活动参与之初是“摸着石头过河”,全靠学长学姐的指导与课余时间的自我摸索一点一点地了解戏剧。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通过研读戏剧文本,观摩戏剧演出,参与剧组排练,选修中外戏剧赏析的通识课程等方式来进行自我提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高校戏剧社团在招募新成员时会根据大学生自身的特长划入不同的职能部门,但实际的情况却是,与专业剧团的细致分工不同,高校戏剧社团当中的活跃分子通常都是多面手,他们兼具编导、表演、音乐剪辑、舞美设计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并不是他们刚加入社团时就具备的,而是通过四年的打磨与锻炼造就的。
戏剧活动带来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通过一部戏的自我释放,原本腼腆内敛的成员变得自信张扬乐于自我表达;原本不知话剧为何物的成员,因为亲眼见证了一部话剧的诞生,他们直观地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戏剧的规律。参加过戏剧社团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各个院系当中的佼佼者,他们中有的像一块璞玉,因为参与戏剧活动而被开发了潜力,被各种历练打磨得闪亮;有的原本就有较强的表现欲,热爱舞台,喜欢创作,参加戏剧社团之后,他们变得更加优秀,锦上添花。
(二)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
虽然在刚刚接触戏剧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选择搬演已经非常成熟的经典作品,但随着经验的增加,他们便拒绝复制,加之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戏剧理论教育,经典和权威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任何的束缚,这为大学生进行原创和改编提供了很好的土壤,如华中师范大学晨雨剧社前社长雷志龙在排演《雷雨》过程中深受启发,于2004年编剧、导演并主演话剧《有雷无雨》,获当年中国大学生戏剧节“优秀剧目奖”,迄今已被至少50所高校近百个戏剧团体搬演。
武汉大学的文华剧社以其优秀的原创话剧目闻名华中地区,但他们不甘于循规蹈矩,热衷于探索更青春、更前卫的自我表达方式。2007年6月11日由文华剧社***策划、***编剧、***拍摄、自行投资、自我监制完成的青春励志电影《梦影长空》在武汉大学上映,该片展示了武汉大学学子积极向上、不畏困难、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内在品格和精神风貌,受到了各门户网站的大力支持,并为该影片特别提供专访页面以及***链接。该影片还荣获第四届“未来影像――亚洲国际青少年作品展映”最佳编剧奖。相较于致力扮演经典的剧社,文华剧社已经在高校戏剧活动的形式和平台的探索方面先行了一步。
(三)有利于开展审美教育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上世纪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之后,艺术教育已经进入了高校课程,但直到今天,人们提到艺术教育仍然会将其等同于“音乐与美术教育”。校园戏剧有利于大学生审美观念的培养,也应属于高校美育的范畴。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包含丰厚的文化内涵,总是能给人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西方戏剧的“酒神精神”、“日神精神”,中国戏剧中的“人文关怀”、“忧患意识”,能够“净化人类心灵、消解社会焦虑、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大学生素质”。
每当校园里涌现了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校园戏剧便成为了最生动、最感人的宣传方式。华中师范大学一位来自尼日利亚的留学生阿达姆建立“留学生志愿服务队”长期对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帮扶,事迹感动了武汉三镇。该校师生以此真实事迹创作舞台剧《爱源华师》,还原了“洋***”阿达姆在武汉春苗小学义教的场景,在场的观众都留下了感动的泪水:“爱在华师,阿达姆做的事让我们真真正正体会到华师人博爱的精神。”
因此,大学生能够通过激烈的戏剧冲突感受人物曲折的命运,受到美与崇高带来的心灵净化,经过审美的间离效果之后复归理性的反思,以消除和解构鄙陋和罪恶,完善人格同时提升文化品格。
(四)有利于传承高校精神
高校戏剧是在校园这个场域之中开展的,必然会受到高校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滋养,而校园戏剧活动反之又会丰富校园文化,传播校园文化,其中最显著的一环就是对高校精神的继承和宣扬。
2006年6月武汉大学文华剧社原创大戏《珞珈往事》上演,该剧反映了武汉大学自建校到西迁乐山再重回珞珈的七十年历史变迁,以叶教授一家的悲欢离合为主线,重现了武大学子在变革的洗礼下的心路历程,娓娓诉说两代珞珈人用全部生命去追寻的爱和梦想。这部剧的主创人员均为文华剧社大一、大二的成员,虽然艺术手法稍显稚拙,但依旧在武汉大学校园内引起了轰动,并且受邀前往上海东剧场公演三场。这部全景式的话剧能够成功,原因就在于它反映了武汉大学师生在艰苦岁月中卓绝的毅力和才情,体现了武汉大学“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精神,尤其是那一份家国责任感引起了全体师生的共鸣,使得他们为前辈的精神感动也为自己身为武汉大学一份子而感到自豪。
可见,校园戏剧的创作受到了校园文化的润泽,而校园戏剧又通过自己独特的魅力感召大学生传承高校文化,弘扬高校精神。
充满朝气和激情的大学生是当代中国戏剧的生力***,也是戏剧未来发展的希望。而校园戏剧是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劲旅,它丰富了当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传承了代代积淀的校园精神,提升了大学生的文化品格,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相信未来的校园当中一定能走出更多的孟京辉、邵泽辉,为不断建设中的高校校园文化代言。
参考文献
[1] 王民,张瑞金.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J].思想***治教育研究,1997(04): 8-10.
[2] 张幼梅.早期学生演剧与文明戏的戏剧范畴[J].中国话剧研究・第五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159.
校园剧篇2
【关键词】售票;校园戏剧;校园文化
中***分类号:J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049-01
中国话剧起源于校园,繁盛于校园。中国话剧的成长与复兴、理论构架与艺术实践无不与校园话剧休戚相关。时至今日,校园话剧仍在社会专业话剧之外延续着一条与之并行,对其影响巨大而又具有独特个性的发展道路。[1]
从中国话剧诞生之日起,校园戏剧便被深深地打上了“贫困戏剧”的烙印,即使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校园戏剧仍然“贫困”。似乎,学生话剧就像是个无底洞,只有投入却没有实质而快速的回报。目前,国内的校园戏剧演出售票的并不多见,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是西北大学的小黑剧社。
一、校园戏剧售票对学生话剧制作的影响
(一)在剧目的选择上相对灵活。当今的校园戏剧绝大多数是先锋戏剧,因为先锋戏剧适应大学生贫困戏剧的要求,布景简单、花费较少,而且更加灵活多变、因地制宜。但长此以往,制作者和观众都会忽视现实主义的戏剧,与现实渐行渐远,也失去了戏剧本身反映生活,教育人、教化人的意义。
以小黑剧社为例,每年的年度大戏都会售票演出,每次票价都是几元钱,但上座率高,即使采买道具服装,也基本收支平衡,制作者也不会因为花费而刻意避开某些开销大但意义重大的话剧,在剧目选择上相对灵活自由。
(二)校园戏剧售票使制作更加精湛。有了相对充足的资金,在服化道等硬件设施的投入更大,效果更好。更重要的是,一旦售票,便意味着要对观众负责。每一位成员对演出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还有一份沉甸甸的成就感。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话剧不再是自娱自乐,而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努力、负责地完成作品,自觉向专业水平不断靠拢,使得学生话剧逐步走向精湛制作。
二、校园戏剧售票对剧社运作的影响
(一)售票制度对剧社本身的管理意义重大。大学生话剧售票有利于剧社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使剧社的内部分工更加细化、明确,协作更加科学、高效。因为要售票,从前期宣传到后期资金管理,以及剧目本身的制作,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庞大的工作,迫使他们学习专业剧团,细化分工,从宣传到制作再到资金管理,使得剧社一步一步走向专业化,也使得剧社更加和谐、高效、专业。
(二)售票制度使得剩余资金出现。校园戏剧售票解决基本经费问题,使学生话剧不再依赖于学校拨款,不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四处拉赞助,能够专心做话剧。
据小黑剧社反馈,近几年,年度大戏售票略有剩余资金。剩余资金对剧社的发展意义重大,极大地鼓舞并促使社员更积极努力地投入到校园戏剧当中。对于剩余资金的利用也显得尤为重要,维护设备、采买服装道具、买专业书籍供社员参考学习、买话剧票让社员观看学习……无论是用在这其中的哪一方面,都是对校园戏剧极大的推动。
三、校园戏剧售票对于话剧观众的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一)校园戏剧售票有利于培养话剧观众,有利于提高观众审美能力。话剧是一门小众艺术,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在大学校园售票演出,票价虽低但仍能起到初步筛选观众的作用。通过买票卖票,制作者与观众之间也实现了有效的互动交流,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关注戏剧,走进剧场。
于戏剧市场而言,大学校园是培育戏剧良好风尚的最佳土壤。大学生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很快会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在大学时期为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剧习惯和审美能力,能够使他们迅速成为戏剧消费的主力***,而且有利于打破制作与观众审美庸俗的恶性循环。
(二)校园戏剧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戏剧有利于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创造和谐的氛围,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大学生通过创作、表演、观摩、欣赏,关注社会,增加了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通过话剧表演,大学生弘扬真善美抨击假丑恶,营造了和谐的校园氛围,使他们不仅在精神上得到了美的享受,在思想上也得到了积极的教育和启迪。
四、结语
校园戏剧售票不是盈利而是自食其力,不是商业运作而是文化宣传,于剧社本身,于观众,于学校,于社会都有积极而重要的贡献。只要在运作过程中保证其纯粹、艺术、科学、合理,这种做法应该得到倡导,通过多方努力,推动校园戏剧,甚至中国戏剧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新平.校园话剧文化与学生素质拓展[J].四川戏剧,2007(6).
[2]王莹.戏剧艺术中校园话剧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初探[J].艺术研究,2013(2).
校园剧篇3
京剧进校园到底要采取怎样的形式?又要普及到什么程度?应该怎样把握好这个“度”呢?
京剧教学的目标不单纯是教会每个学生唱几句京剧唱腔,因为教唱京剧只是京剧教学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让京剧通过多元化的方式走进课堂,希望学生都能学会欣赏京剧,每个孩子都变得高雅、能够静下心来去欣赏艺术。
一、把握京剧教学的兴趣点
1.采用趣味化的教学方法。例如用锣鼓经敲击入手,简单有效,能够多次在课堂上运用,使学生很快直观地体验到京剧的音乐场景,引发学生兴趣。比如,我在讲到“京剧伴奏乐器”时,以文场、武场为例。文场主要是为唱腔伴奏,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并且需要一定的专业训练。而武场则不同,可以在课堂上现学现练。主要的乐器是锣鼓镲,我选用了简单的“慢长锤”:仓切台切―仓切台切:和“滚头子”:仓台台―切台切台―仓台台―切台切台―仓台切―切台仓:。用备好的打击乐器,先采用念、拍手、拍桌子等形式掌握基本节奏,然后把各种乐器的敲击方法示范给学生,节奏明快的乐感,吸引着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一显身手。还可以让学生感受有趣的形象,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京剧脸谱就具有色彩丰富、形象有趣的特点,所以,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欣赏、画画等手段感受京剧独特的表现手法,并且通过脸谱的含义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浸润。
2.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由于京剧是综合性艺术,因此要通过多姿多彩的***片、引人入胜的视频让学生更完整地体会京剧音乐的情绪和内容,尽量提供名家名段的录像让学生欣赏,多方位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唱段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从学生实际能力及特点出发,选一些京剧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自唱一唱、做一做、演一演,让他们切切实实做一回票友,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京剧的魅力。京剧大师们不只是在京剧的技术表面上下工夫,更是在京剧的韵味上下工夫,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探索用音乐表现特定人物的情感与内涵。戏曲的唱腔流派,其魅力就在于各自不同的韵味,这是最深刻的文化积淀与结晶,以此来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由于京剧的演唱需要一定的基础,在各年级分阶段学习京剧,更容易让学生理解。确定的曲目,尽可能找篇幅不长、唱腔简单、很容易学唱的唱段。在有限的课时里让学生了解京剧的有关知识和音乐特点,提高其鉴赏能力,不能只听不练,这样学生没有切身感受,心理上就会对京剧有距离感和陌生感。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模仿演唱、念白,甚至表演等,体会京剧的音乐韵味。哪怕唱一句也行。例如,书上提供的京剧唱段,学生也会唱得饶有兴趣。同时教师要敢于在学生面前展现良好的唱功,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基本功过关。这样通过师生间各种演唱表演的模仿活动,既提高了他们的表演能力和音乐素养,又使其感受到了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自然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喜爱之情。
4.感受京剧大师的魅力。给学生提供京剧表演艺术家的演出剧照以及他们的生平介绍,学生会流露出强烈的好奇心,然后再欣赏京剧大师们的唱、念、做、打等表演片断,在其中渗透京剧的有关历史知识、文化价值、表演特点等,并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京剧的音乐,这样的学习方式会使学生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
二、把握京剧教学的难点
京剧的难点还体现在音乐上,如京剧的京调为什么和其他音乐形式不同,西皮、二黄怎么划分,各种板式的辨别,各种行当的细分,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的区别等,教师要多研究、多学习才能帮学生解答以上疑问。
1.上好京剧内容的课,教师不能简单满足于演唱技巧的教授,而应将曲目背后的故事,如何理解京剧这种传统艺术形式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这不是随便拿着书和课件就能解决的,教师只有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京剧教学也可渗透在语文、美术等其他学科里,比如语文课可以把京剧和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用京腔来唱古典诗文;美术课可把京剧和脸谱欣赏、制作结合起来进行;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走进京剧》的小型讲座,或者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去查询资料、听赏结合的方式感受京剧名段的美妙,把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能在课后欣赏京剧时不会觉得遥远与陌生。
三、以京剧为载体,在深化京剧内涵的同时,拓展京剧文化的外延,创设以京剧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民族文化氛围
1.在整个校园营造浓郁的京剧氛围,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板报和文化橱窗等宣传媒体的作用,努力普及京剧文化知识。比如,在教室或走廊里可以悬挂京剧名家宣传画或者京剧脸谱;校园广播站定期播放京剧经典选段;聘请专业京剧团到校演出,带领学生欣赏观看;也可以将京剧文化为内容的知识体系编成校本课程(包括京剧发展历史、京剧流派与名角、京剧脸谱与服饰、京剧乐器知识、京剧的唱腔与曲调、京剧名段欣赏等),发给学生每人一本,这样学生每天都会在学校耳濡目染,接受京剧的熏陶。
2.成立京剧社团,聘请京剧团的专业演员与音乐教师共同努力给学生排练,或者通过举行每年一届的京剧艺术节等形式,让更多的孩子爱上京剧。
校园剧篇4
导演阐述
导演的话:
每个人都有一个值得思索的青年时代,或少年——憧憬、或中年——追忆,而居这之间则是一个分水岭,一边汇入大海,一边被蒸发,有关成长的话题,我选择沉默,你用什么来诠释它......
关于主题:
写一群青年学子在大学的迷失,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现实的迷茫,在履如薄冰的心态中走过了自己的青春,期间有冲动、有爱情、有幼稚、有无奈、有失败、也有成长,更多的是青春的困惑,最后留下了一串串的伤感和怀念。
剧名:《似水流年》
体裁:校园dv实验片
题材:反映大学生活的校园短片
风格:情景剧
影片时长:30分钟
故事梗概:附
关于人物:
衣俊卿郝状高竹
水草美玉
人物性格表:
衣俊卿:富有艺术气质,自负而又轻狂,爱耍小聪明,有些滑头,却有些矜持
属温文儒雅的学生类型
[原型]:生于草长莺飞的江南水乡,常年受清清河水的洗涤,被滋润成一才子帅哥
不但才华横溢,而且帅气逼人,名列江南四大才子之中,位居唐伯虎之后,因拥“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神韵,遂独善其身,自诩“黄金光棍”
郝状:活泼、开朗、为人性格干脆利落,却有时不近道义,自我意识强烈
属运动朝气的学生类型
[原型]:关内第一大猛汉,脖子长块头小,很讲江湖道义,当面为朋友两肋插刀,转背插朋友两刀,但本性是善良的,只是误入草莽,于是多了一分野性,少了一点人性
高竹:好表现,喜欢出风头,但为人憨厚老实,胸无大志,却能把小日子过的有滋有味
[原型]:平凡中不乏闪光,庸俗中又不失雅致,既幽默风趣又大话搞笑,所有的不可能在他的身上演绎为可能,所有的可能最终铸成不可能
水草:美丽大方,心地善良
属大家闺秀风范的类型
美玉:大胆泼辣,敢爱敢狠
属疯丫头的类型
音乐:征集校园原创音乐,面向合肥各大高校(片头和片尾曲)
摄像:根据分镜头剧本完成对人物的拍摄,一般要求三台机器同时开启,从正面、背面、侧面三个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拍摄,也可以在不违背剧本大的场景下,加入自己对影片的拍摄理念。
场记:负责记录拍摄的镜头,及时存档,提供给剪辑,并讲解拍摄现场情况。
剧务:负责摄制组的后勤工作,如场景的选景地点、道具、机器等
剪辑:阅读和研究分镜头剧本,多采用蒙太奇的艺术手法完成对影片的后期加工,并向导演提出拍摄建议,以利于影片质量的提高。
校园短片摄制组:
前期拍摄
剧本:故事梗概、剧本大纲、剧本、分镜头剧本
剧组:制片总监监制策划导演编剧副导场记摄像剧务音响非编演员配音
音乐:片头插曲片尾
演员:男演员女演员群众演员友情客串
场景:内景、外景
器材:3部以上摄像机(迷你dv)三脚架滑轮话筒.....等
道具:开拍记录服装灯光剧情道具(如单车)含演员化妆
校园dv工作室:
后期制作
软件支持配音电脑特技补景
放映宣传
校园网电视台电台报纸海报
影视协会
《似水流年》青春摄制组
樱花校园dv工作室
电影海报
海报语:致悠悠无尽岁月,在梦里,我们试着怀念我们曾经有过的年轻!
剧本
[宽屏幕]
一尾金鱼在蓝色的水中沉浮,吐着泡泡。(水珠呜咚声)
制片人:xxx
(原创音乐始)
草坪,一大群人围着烛光,喷着啤酒,滋着烧烤,倾听颓废歌手的轻吟低唱,“小头爸爸”夺过“大头儿子”手中的一串羊肉串,向不远处跑去。
“大头儿子”追上去:你敢抢我的羊肉串,我跟你拼了。
小头爸爸:大哥,最后一根献给我吧!我的肚皮会永远记住你的。
大头儿子:还是让我的牙齿在上面刻下痕迹吧!
侧脸,去咬羊肉串,被大头抢先一步[两男子呈接吻姿势]
“咔嚓”被人抢拍。
总策划:xxx
画面划过清晨,闪过大学的每个角落。
夕阳下的校门
斑驳的教学楼
古老的***书馆
垂柳下的池塘里的水漂
运动的球场
破烂的宿舍楼
拥挤的食堂
热闹的礼堂
幽幽校园小径
不动的垃圾箱
(被一个家伙狠狠揣上一脚)
拍摄指导:xx
编剧:xxx
总监:xxx
(原创音乐止)
字幕:毕业了,我们在想什么?
导演:xxx
草坪夜色上的烛光,呈“似水流年”字样
“似水流年”黑幕白字
[淡入]
大字幕:
谨以此片献给所有留念草色校园的朋友们!
外景闹市中心白天
(画外音)在这座城市的森林里,我每天都在为了生活而奔波。(xx生活小区前)早晨8点,准时上班,然后挤车;(xx电视台)下午5点,准点下班,坐车.每天就这样朝八晚五的重复着一切单调的重复,生活毫无起色,我觉得自己就像一只蚂蚁,在这座钢化的森林里,我显得是多么的渺小而迷茫…….
注:(丛林般的高楼建筑物,神色忡忡的走在路上,车辆的喇叭声,xx生活小区前,看表,人潮中的特写,xx电视台、夜色的末班车.蚂蚁特写——爬墙壁——掉下——再爬——掉下.再爬……)
路过小杂货店,递出一张纸币:老板,给我来一包烟。
而后坐在天桥的阶梯下一个人孤独的抽着烟,望着城市华丽的灯光,恍惚中仿佛看见房间里的烛光。
晚上独自回家,房间里一到晚上就是一片漆黑,屋里没有灯。桌上有一瓶矿泉水,一只透明的口杯。
握着矿泉水瓶倒向杯中的水发出一阵清脆的声音,甚是好听,那股泉水直冲肠胃,在喉咙里发出咕咚咕咚声,喝后却大口大口的喘气。
画外音:
这,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也是大学毕业后的第一年。
我并没有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有着参加工作后的喜悦,相反我反而时常陷入了一种空前的孤独。我感觉我是缺少些什么,但又无法表达它确切是什么,它或许是一个点,而这个点就在我的眼前,可我却看不到它……
(画面出现一些混乱的场景)
切入
内景xx办公室校门白天
一位男生毕躬毕敬的从系主任手里接过毕业证,毕业证的上面烫着一行金字.随后,只见他背着一个印有xx广播学院字样的行李包走出了校门,在门口他停了下来,转过身往回望了一眼,朝生活了四年的地方瞥了最后一眼,也就是这最后一眼,让他眼睛里情不自禁的闪出了异样.(睥睨青春最后一眼)
切入
内/外景***书城白天
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总会来到***书城翻翻新书,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对知识露出一副渴望的表情.由学生步入社会,他完成了一个阶段的转型.四年的大学生活没有把他培养成一个社会精英,便毫不留情的把他抛进了社会的炼钢炉,溶进了就业的大***,他感到自己充其量是个假冒伪劣产品.在日益高淘汰率的商品经济人才战中,他备感压力.
(人头攒动的人才招聘市场.研究生面谈.本科待仪的纸牌)
内景房间黑夜
'嚓'......'嚓'......'嚓'三下电火花的迸放,黑暗中一支烟被点燃,映着一张支离破碎的脸,只见他衔着烟嘴猛吸了一口,轻轻的释放出来.接着房间里只剩下一只晃动的火星,慢慢的被燃完.
外景楼层街道白天
-(画外音)有时候,我会在周末的早晨爬上九层楼顶,去体会着一份黎明前的黑暗。
-(画外音)有时侯,我会举着一张人民币,仰着头,映着日光,分辨着它的水印,我希望它不是假的。
-(画外音)有时侯,我走在炎热的马路上,看见前边有一棵大树,我就像解了渴似的,躲到它的树荫下,再也不想出来。
-(画外音)有时侯,脆什么都不干,只是一个人站在天桥上,俯视着底下干道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和熙熙攘攘的人流,看那些与我陌生的人和物,似流水浮云.
内景咖啡厅白天
他走进一家咖啡厅,要了一杯咖啡,独个儿看着那杯冒着水气的黑色液体,露出麻木的表情,许久,他抓住杯子大口的灌了下去,味道很苦很苦.他皱着眉头忍气的吞了下去,他觉的咖啡的苦涩比起他的生活,要甜.
内/外景工商银行白天
校园剧篇5
1、《冰糖炖雪梨》是由朱锐斌执导,吴倩、张新成领衔主演,周历杰、楚月、曹博、何宣林、魏天浩、韩玖诺、秦天宇主演的青春爱情竞技成长剧。
2、该剧根据酒小七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速滑少女”棠雪在大学校园里重逢“冰球男神”黎语冰,两人在追逐冰上梦想的过程中,收获真挚爱情的故事。
3、该剧于2020年3月19日在江苏卫视、浙江卫视首播,并在优酷视频同步播出。
(来源:文章屋网 )
校园剧篇6
关键词:校园话剧;创作题材;表演效果
中***分类号:J8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9-0026-02
一、前言
1907年中国留学生在东京上演了自己创编的《黑奴吁天录》,标志着中国话剧的诞生。中国的话剧始于校园,如全国一流北大、清华、复旦、同济、武汉大学等重点大学都拥有校园剧社。很多大学校园剧社,如北师大的北国剧社、北理工的太阳剧社都已成为校园里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中国话剧的摇篮是朝气蓬勃、自由开放的高校校园,话剧这种高品位、高层次、高质量的独特舞台艺术活动初始源于校园艺术文化,在质朴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充满激情活力的校园青春气息中得以繁盛。
校园话剧是指学生在大学校园舞台上由学生演员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为学生观众当场表演故事情节的一门综合性艺术。校园话剧作为二度创作艺术这种非盈利的一种戏剧形式,包括两个重要组织部分,其一,舞台演出的戏剧文学是学生自由参与创作的,以校园学生生活为题材;其次创造舞台形象是学生实验性的表演艺术,反映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创作题材与表演效果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二、创作题材类型
(一)效仿经典题材模式进行变体
校园话剧剧本创作者基本上是大学生,校园话剧形式包含着各种内容的作品,许多学生社团招募新生后往往要进行创编,一般都有经典剧本作为本社团保留剧目提供给他们,如 《茶馆》、《雷雨》、《浮士德》、《第十二夜》等经典话剧,鉴于学生的个体风格和主导人员的偏好不同,剧本在排练过程中往往和原作品会有差异,有的面目全非,经典的作品在演绎过程中不断改编变体,形成学生主观意愿的经典作品,效仿经典题材模式进行变体已成大学生话剧社一种创作的基本手法。
(二)独创思维模式创作实验话剧题材
校园剧本没有成型的剧本,与传统剧本明显的不同,固定的人物十分模糊,有的根本就没有,主题思路不清晰,一个构思就可以进行创编,最初可能只有不成形的想法,情节与细节十分含糊,都是在排练的过程中反复推敲,一起讨论出大致的发展方向,慢慢推敲成型的。提炼主题、选取素材、剧本构思、表现手法、表演技巧等多方面是在“理论一实践一再提炼一再实践”的话剧排演模式中产生的,大学生话剧理论指导作用并不是通过戏剧理论课和话剧创作专题讲座实现的,而是在排演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编演水平。
(三)“评论会”或“话剧沙龙”实现校园小品创作题材
小品脱胎于曲艺,说唱逗捧是这种小品的主要形式。话剧小品是小品的另一种形式,唱的形式不多,以说为主也有逗捧场景。校园小品就借鉴这种模式,但形成来源于主要是学生生活。校园小品短剧指学生自创的反映校园生活或社会热点焦点的短小精悍的作品,学生根据自己对校园和社会各种现象、热点焦点问题的捕捉和思考,创作出剧本初稿。校园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学院社团活动形式多样,好的剧本在演出后,同学们会经常聚集在一起进行评论,进而形成“评论会”或“话剧沙龙”形式,在这个空间学生们畅所欲言,想象丰富,打破戏剧原有模式,以感性认识为创作主流实现小品创作题材,校园中自创的小品短剧广受学生们的好评。
(四)受后现代荒诞派戏剧影响派生新奇作品
校园话剧创作也带有一种时代气息.受现代思潮的影响塑造出了大量新奇的作品。当代以各种前卫姿态出现的新式话剧题材,如计算机、网络、动漫、太空、穿越、克隆等领域都成为学生创作表现题材。这种题材扩宽了演员的行动表演,将校园话剧同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后现代荒诞派戏剧形式在校园文化渲染下派生出具有校园风格的与时代并行的新奇文艺作品。
(五)大学生心理困惑形成校园心理剧
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如下:
据调查17%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困扰大学生的四大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际困难、学习就业压力大、恋爱情感波动、人格缺陷。自豪感与自卑感的矛盾冲突,强烈交往的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等一系列问题为校园心理剧创作提供了素材,为在校大学生解开心理困惑提供了窗口,搜集素材、明确主题、场景设置、剧本的完成都来源于学生们自己心灵深处的感受,在校园剧中刻画学生感情生活的真实写照更受广大学生的欢迎,也更能体现校园生活中大学生的现实状况,有利于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矛盾。
(六)高校横向联合的新形势形成融合性话剧
融合性的演出是校园话剧近年来新的发展方向,是各高校在坚持***创作的同时开始的一种交流表演活动,好的话剧在交流过程中开始成为几个高校戏剧组织共同的产物。更重要的是融合性的演出极大地丰富了***创作的空间,同时也提高了表演技能和管理水平。例如台湾当代颇具影响的话剧《暗恋桃花源》,这是一出既遵循“三一律”又打乱时空编排代表话剧最新走向的剧目。对学习和爱好文学的学生来讲,知晓“三一律”是从文学知识的角度学习,而参与排演与观赏则是从艺术实践和临场感受的角度去把玩历练。各高校剧社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观摩、相互品评、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学习的这个过程,促进了大学生们敏锐多思的头脑及激情创作表现欲望,大大提高了高校话剧社创作表演中审美能力。
三、表演效果的不足表象
话剧本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应该说是缺一不可。大学生剧社创作涉及经典话剧、实验话剧、新式话剧和校园小品短剧等,从现实生活到跨越时空的幻想;从写学校生活到社会问题剧;从表扬好人好事到创造人物形象;从展览事件到事件的矛盾冲突;既有描写英模事迹也有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创作的知识、创作的技巧、创作的题材向真正的艺术创作层次迈进,其高校剧社在选取题材的同时对演出的效果也具有不同层度的体现,效果好坏褒贬不一,表演效果的不足表象如下:
(一)舞台性不强
话剧演出是借助于舞台来实现的。大学校园话剧演出的剧本创作各种样式,手法上融合了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荒诞手法及后现代主义创作特点,演员表演剧情往往在题材上比较狭隘,立足点不高,追求形式多样性,不能伸层次思考生活的含义,当代青年所赋予的社会责任感不明显,观众不能从多个角度找到不同层面的共鸣全面透彻的欣赏剧情。
(二)直观性不强
演员的行动是话剧的基础,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塑造为主要手段;表演是戏剧活动的中心环节,对话、独白等通过演员的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给观众以主体的形象感;校园剧社学生思想活跃,但缺少了控制力,激情演绎往往和剧情有差距,内心的真诚表达不能显现,对创作的人物构思把握不是十分准确,不能从观众的感受充分考虑剧情发展。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功底十分薄弱,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对构思有选择性地进行梳理、简化或强调的情景不多,直观性不强。
(三)综合性不强
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校园剧社学员从步入表演开始就是效仿剧情及人物表演,简单复制经典、模仿经典,对校园剧作品创作思维能力与个人潜在的艺术力融合不够,表现个人欲望强烈,契合校园文化的精神特质较少,人物表现单一,单纯表现先锋、反叛、宣泄,一味追求时尚,青年人的理想、追求和信念与时代精神不相符合,青年群体效应不够完善,综合性不够凸显。
(四)对话性不强
戏剧的语言风格表现为诗意的语言、极简的语言、诙谐的语言。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战线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故事的人物设定、特定时空环节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带有象征和隐喻的叙事则通过旁白现幕间的转换,是戏剧独特的的语言风格。校园剧社中,学生们对经典话剧了解不深,很少有大学生感兴趣,里面经典的对话语言不能深入探讨,创作的校园剧本也只是摸索阶段,喜欢“先锋”话剧,并且都是各自为营,没有比较没有鉴别,掌握对话技巧、把握语言风格不够全面,对话性不够强。
四、总结
校园话剧的发展要依托话剧艺术本质的发展规律,要重视话剧艺术的理论知识,侧重于对教育改革的促动,加强美学观念和文学思潮,将剧本付诸舞台形象,以演员表演为中心环节,以自己的身体语言为创作工具,同主题产生思想感情,去塑造人物、展示生活,将话剧内容传达给观众,为校园话剧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校园话剧在高校中开展艺术活动的创作题材丰富多彩,表演的形式也各具特色,题材多样化与自主创编的表演效果为大学生带来了无尽的创作空间,其创作题材与表演实际效果到底怎样还有待专家学者们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李康.电视表演艺术[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2]杜湖湘、饶平山.艺术概论[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彭维熹.试论在高校开展话剧艺术活动的意义与价值[M].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
[4]韩菁.校园心理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探索[M].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
作者简介:
校园剧篇7
本届校园(大学生)戏剧节参演剧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有展示校园生活的青春故事,有改编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有反映***校题材的***旅生活,有刻画大学生支教偏远山区的动人画面,有取材学生家乡生活、塑造农民形象的感人故事。从总体上看,众多的参赛剧目在内容、题材、风格等方面的多样化成为本届戏剧节的看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原创剧目的多样化
鼓励大学生们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在舞台上创造出独特的表达,是举办大学生戏剧节的初衷。相对于上届大学生戏剧节,我们欣喜地发现,本届大学生戏剧节在创作、演出、舞台呈现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和发展。无论是原创剧目还是对经典名剧的重新演释,都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们对生活的思考,对社会的认识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以校园生活为主题的作品仍是本届校园戏剧节参演剧目的主体。青春励志话剧《紫藤花开的日子》(陕西科技大学演出),描述了家境贫困的大四学生管勇在大学毕业前夕,遭遇了“保研”失败、学费被骗、爱情终结等一系列打击后,整日沉迷于网吧,母亲来学校找他也躲着不见。在辅导员和同学们的热情关心和耐心帮助下,在好朋友小耗子不幸身世及为帮他不慎触电而亡的触动下,管勇终于从颓废中走出,勇敢面对自己和生活,找回了男子汉的自信和人生的目标,重新站了起来,开始走向新的生活。该剧主题突出、情节真实感人,演员表演淳朴自然,把当代大学校园生活演绎得生动多彩。
话剧《我和你,在一起》(西安交通大学学生话剧团演出)取材于西安交大的校园生活,是一部以交大人为创作原型,并在交大学生话剧团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排练下,集体创作完成的原创剧目。该剧艺术地再现了一群活泼可爱、性格各异的当代大学生,带着初进大学校门的懵懂,在经历了一系列迷茫和选择之后,在饮水思源的这片土地上,热情奔放地开始书写着属于每个人的青春故事,反映了他们对友情、爱情、责任的深刻理解与认识。该剧在演出中运用了许多音乐元素,并与剧情结合得十分紧密,起到了很好的烘托、渲染的作用,使观众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话剧《友情,永不逝》(咸阳师范学院演出)、《三零八宿舍的几个瞬间》(渭南师范学院演出),分别以大学校园生活为背景,前者以大学生张峰的生活、情感为主线,展现了大学生的舍友情、学友情、师生情和爱情,以及在大的灾难面前显示出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表现了当代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心理成长过程。后者描写了共同生活在一个宿舍的五个女生,在对待人生、生活和事业等方面的态度和追求。二者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出当代大学生充满理想和乐观的精神世界以及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人看后对当代大学生有了新的认识,让人充满希望和感动。
音乐剧《大山的呼唤》(西安工程大学演出),讲述了女大学生李小涵毕业后放弃家里为她安排好的舒适生活,毅然奔赴贫困山区支教,在山洪来临时为抢救学生而被洪水卷走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一个普通女大学生成长为一位热心公益事业的人民教师的成熟蜕变过程,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该剧采用音乐剧的形式来表现,让人眼前一亮。富有魅力和感染力的音乐,让人在观赏剧情的同时,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小品《琴声》(宝鸡文理学院演出)讲述了一位农村出身的女大学生和男友在旅游时,碰见自己的盲人养父在拉琴卖艺挣钱。爱慕虚荣的她借故支走男友并呵斥养父离开,无奈中养父拿出积攒的一袋子零钱交给她准备离开,受到良心谴责的她懊悔不已,跪在养父跟前请求宽恕,感恩之心此刻油然升起。学生演员的精彩表演令在场观众潸然泪下、感慨万分。作品着力刻画了一位农村父亲对养女的无限呵护和关爱,赞美了人世间父爱的伟大和宽厚之心。此外,还有诸多参赛院校演出的原创剧目,恕不一一赘述。
二、前卫的戏剧观念和艺术创新能力
在本次大学生戏剧节上,由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多出先锋话剧,引起了专家的关注,成为演出的一大看点。先锋话剧以其大胆前卫的观念、***反叛的立场、勇于创造的激情、不断实验的方式,领异标新,实现着其思想的深刻性、精神的先锋性、形式的探索性,对当代话剧艺术的变革和发展,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在话剧界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为我省戏剧艺术的整体发展涂抹了一笔亮色。
先锋话剧《光着脚去追梦》(西安电影培训学院演出),叙述了在浮躁喧嚣的都市里,四个怀着梦想的青年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在寻找着自己的梦想,想变得美丽漂亮的、想成为贵族富豪的、想成为大艺术家的、想当飞人的……一系列梦幻之后,带给人们一系列启示:梦想要靠脚踏实地的努力去实现。该剧创意大胆,构思巧妙、立意颇新,充满了喜剧色调和荒诞韵味,作品反讽反叛的另类主题也充分得以呈现,显示了大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对新事物的敏锐洞察力。
话剧《桃花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演出),是台湾戏剧家赖声川的戏剧作品。该校学生作者对剧中部分内容进行了改编加工,增强了作品的现实针对性,保留了原作强烈批判现实的思想锋芒和平民立场,体现了学生自己的风格,使全剧得以在矛盾中推进,在自嘲与反讽中显现了他们对自身的超越,呈现出当代大学生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此外,在一些学生自编自演的小品中,也有明显的荒诞意味,如学生改编演出的小品《疯狂的变异》、《空城歌友会》、《昭君出塞前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演出),小话剧《白雪公主》(陕西国防工业学院演出)、《我不是天使》(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演出)等,这些作品构思巧妙,语言幽默风趣,表演夸张搞笑,以喜剧的手法表达了大学生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演出效果。
“大学生们显示出的创作激情和艺术才华,使我们专业的艺术工作者感到一种挑战,现在看来我们在很多方面显得有些墨守陈规了。有些作品充分显示了创作者的超前意识。同学们用现代手段诠释古代故事,显示了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对新事物的敏感。”陕西省文联副***、话剧表演艺术家刘远在谈到大学生们创演先锋话剧时谈了自己的看法。
三、演绎古今中外的经典名剧
在本届大戏节上,一些走向成熟的校园话剧社团在搬演经典作品时,注入了当代大学生的理解,用 自己的方式重新演绎经典,创新了讲述和呈现方式,为经典剧作带来了别样的新意。
歌剧《***的女儿》,是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民族歌剧经典作品。剧中一些优美的唱段曾经深深打动着广大观众,是一部红色经典中的当代优秀作品。本届大戏节上由安康学院搬上舞台重新演绎这部经典剧目,这在陕西省校园戏剧节尚属首例。该剧以其荡气回肠的故事情节,精湛细腻的壮美风格,展现了***先烈们曾经度过的艰难岁月,让人们重温***的光辉历程。安康学院艺术系师生本着博采众长、勇于创新的精神,对这部歌剧进行了再加工,不仅向我们再现了这部歌剧的精华,更让观众感受到一股新意。
西安培华学院的同学们排演的经典话剧《原野》片段、西安欧亚学院的学生演出的移植话剧《女店主》,同学们在准确把握原著思想内容、主题风格的同时,在表现形式上大胆创新,演员表演富有激情,尤其是语言台词功力不俗,值得称道。他们对名作内容的独特理解、主题把握、表现方式和表演水平等,令人刮目相看。另外,西安工程大学学生改编的《孔雀东南飞》、《奋斗》等,均取得了较好的演出效果,既显示了同学们对经典的尊重和继承,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前卫的创新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难能可贵的是西安医学专修学院学生演出的秦腔独角戏《荒郊义救》和秦腔经典剧目《周仁回府・哭墓》片段,扮相演唱颇为出彩,显示了当代大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继承。
四、专家现场点评与精彩互动
专家现场点评与学生互动是本盾陕西省校园戏剧节活动的一大特点。每场演出结束后,均由专家评委进行当场点评,在肯定他们演出成功的同时,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起到了现场传授戏剧知识的作用。同时,评委即兴登台与同学们互动,演出精彩唱段和拿手绝活,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和欢迎,收到了“言传身教”的效果。
连任两届大戏节评委、陕西省艺术研究所所长丁科民评价:“本次戏剧节上的参赛剧目表现手法多样,比上届戏剧节有所拓展,出现了歌剧、音乐剧、戏曲等。尤其是音乐剧,如《爱的谎言协奏曲》(长安大学演出),能够把音乐作为一剧的主体,贯穿整个故事情节,还是相当不错的。有些学生已经显露出一定的创作才华,将来有望加人专业的戏剧队伍,我们对陕西戏剧的明天充满信心和希望。”
校园剧篇8
【关键词】中小学安全教育情景剧 风险评估 应急能力
一、国内外校园风险评估与能力提升的现状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先进成熟经验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美国在推行学校教育社会风险的过程中,由学区来制定学校教育社会风险评估的指标,美国学区安全标准包括7个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以及相应的三级指标,每个指标下面均有相关法律的规定和实施细则。目前,中国风险研究更多集中在自然灾害和工业生产的风险源识别与评估方面,对于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且重点大多集中在地震、火灾、人员密集场所、暴恐防范和公共卫生等单因素风险评估理论与标准化方法研究,不足以从宏观上系统的分析校园突发事件的风险,更没有一套比较全面的风险源识别与评估体系。在校园应急能力提升方面也存在着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缺少系统教学设计、教学形式单一、对学生单纯灌输防灾知识、忽略学生和教师的参与和体验等问题。综上所述,借鉴国际先进的全面学校安全(CSS)风险评估体系,结合我国校园实际情况,研制一套科学合理的校园安全风险评估与能力提升工具,不仅有利于提高师生对校园安全的意识和应急能力水平,更有利于教育管理部门提高校园安全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推动平安校园的建设。
校园剧篇9
一、编演课本剧实行主题管理
我校在推进课本剧活动的过程中,采用主题管理,分别为:走近课本剧、编写课本剧、排演课本剧、感悟课本剧。
1.走近课本剧
开学初,我校组织语文教师,利用一个月左右时间和学生们共同学习我们的课本剧校本教材来了解课本剧的相关知识,学习一些优秀的课本剧剧本,观看课本剧视频,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激情,为下一阶段的编演课本剧作好铺垫。
2.编写课本剧
在走近课本剧的基础上,我们组织全校师生依据年级特点,以课本为基准,编写课本剧剧本,并且设立奖项,评出优秀作品。《两小儿辩日》《黄纱巾》都被改变成为可演性很强的剧本。因为前一阶段学习有基础,再加上评比奖励机制,所以全校师生都积极参与。
3.排演课本剧
在前两个阶段工作的铺垫下,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语文、音乐、美术老师,动员全体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先确定优秀的,可演性很强的剧本,在班级内部确定演员,语文老师指导熟悉剧本,音乐老师协助排练,美术老师帮助设计道具。我们举办了一次“课本剧艺术节”,全校设置集体一、二、三等奖,另外还设立了优秀道具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演员奖。
4.感悟课本剧
经历前三个阶段后,尤其是排演阶段,老师、学生感悟都很多,我们安排学生写一次以《我与课本剧》为题的作文,老师可以撰写与之相关的论文,把课本剧活动由实践向升华到理论。
二、校园内编演课本剧的好处
1.编演课本剧,深化学生文本阅读
要创作出优秀的剧本,学生就必须深入领悟课文内容。除了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有效引领,帮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还应要求学生读透内涵,熟知背景,明晓主题,既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也要梳理清楚课文的故事情节。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我精读文本、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有效地理解文本,领会文本的深刻内涵,尤其是人物语言的描写对人物性格的有力揭示。
2.编演课本剧,变革语文教学模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讲授为主,学生在知识的灌输中备受冷落。而“编演课本剧”吹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号角,学生是知识的自主者、合作者、探究者,教师则成为引导者、促进者、交流者、讨论者,师生共同成长。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创新,内心情感不断丰富,形象思维得以加强,创新能力逐渐提高,他们用心灵与作者对话,与书中的人物为友,深刻感受生命的美好。编演课本剧,为我们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方式。
3.编演课本剧,丰富语文教学内涵
课本剧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元因素于一体,比单纯的文学读物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果教师要求班级的学生上台来演一演文本中的某些片断,学生的兴趣自然来了!学生不仅有“戏”可看,而且可以看出其中的内涵。变枯燥乏味的文字阅读为立体的、生动的舞台演出。孰优孰劣自不用言说。
4.编演课本剧,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看,课本剧的编演也可称为艺术教育。陶行知十分推崇“教学做合一”,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又是三件事”,做是学生的中心,也是教师的中心。而学生演剧就是“做”的一种具体形式,编演课本剧,学生可以在自由放飞的时间和空间里,得到个性的充分发展,这是对校园文化的充分渲染。《两小儿辩日》在最后环节补充了科学知识,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里增长了见识。
在课堂里、校园中,最适合演出的就是情趣高雅的课本剧,在编演剧本的过程中,学生对鞭笞“假、恶、丑”,弘扬“真、善、美”了然于胸。他们始终站在文学作品中正义的一边。虽然有些学生演的是反面人物,但他们也能在实践体验中厌恶世界上的不和谐因素。
校园剧篇10
一、振兴民族文化的尝试――“京剧进校园”
京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也曾经历过跟其它文化艺术一样被淡忘的命运。我们曾经的课堂上是没有戏剧的,许多学生不知道戏剧是什么?我们只看到一批批的外国人到北京和西安来观赏中国的京剧或秦腔,而我们的学生很少有人对戏曲感兴趣,这是不正常的现象。事实上,京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涉及语言、动作、服装、音乐等,对学生的综合艺术成长是非常有利的。2007年“两会”上教育界提出关于“京剧进校园”提案的商讨与实施,促成***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有关京剧的教学内容,并且在全国10个省市区进行试点。“京剧进校园”成为文艺界热议的话题,也成为振兴民族文化的一种尝试。
这些年在“京剧进校园”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听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主要分为两派。赞同派认为京剧进校园是一件大好事,认为中国许多的传统文化都渗透在国粹艺术之中,将传统文化的标志之一京剧纳入教育体系,通过普及传统文化艺术培养我们的下一代,是对我国千年文化遗产的保护。他们同时也认为要让京剧艺术为大众所接受和喜爱,最为重要的是给它创造一个环境氛围,让这种传统文化能够在适合它发展的社会环境中自然生长。或许需要给学生们一些灌输,但这只是暂时的,这种文化氛围中,学生自然就会对京剧艺术产生一定的爱好。而质疑派认为京剧艺术的发扬光大并不是靠着学唱几首京剧样板戏就可以实现的,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又岂是学几个“样板戏”就能深刻认识的?推广京剧教育,振兴传统文化,本意虽好,但若行之无效,所得到的效果就未免会南辕北辙了。
二、 “京剧进校园”的实际意义――对一个群体的问卷调查研究
传承文化是教育承担的一项重要功能,保护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更要引起各级***府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民族传统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积淀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承载着中华文化的血脉和精华。京剧进校园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广大学生能更进一步的了解我国璀璨的传统艺术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那么最有发言权的也同样是这项***策所要执行的对象即广大学生了。笔者以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展开一系列的问卷调查与研究。希望通过对一个群体的调查研究,从一个层面来探索“京剧进校园”的实际意义。笔者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问卷测试并得出结论:
1、作为一名正经历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你所成长的20年左右时间中通过各种途径所接触过的戏曲艺术中,究竟学到或了解到多少关于我国传统戏曲的知识?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选择第二项答案。这些学生所了解的戏曲知识仅仅是知道我国大概有京剧、越剧、川剧和黄梅戏等等戏曲种类,或者知道戏曲里有生、旦、净、末、丑等人物角色和戏曲表演里面有弹、唱、打等演出形式,都是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
2、作为一名大学生,试想如果让你从小在义务教育中能够接受戏曲艺术的熏陶,在你以后的成长中对戏曲的欣赏与热爱能否起到有效的作用?
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五成多的学生认为从小培养他们对我国戏曲艺术的兴趣,在他们今后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戏曲艺术的欣赏与热爱能起到积极的作用。首先,他们认为我国的戏曲艺术作为我国悠久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优秀产物,综合了音乐、舞蹈、文学、诗歌、武术、杂技等多方面艺术形式的精华,成为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国粹艺术,它的继承与发扬是绝对有必要的。其次,他们认为戏曲艺术要得到传承与发扬,更多的需要靠新一代的青年人。但是在今天人们的成长过程中,充斥于耳边的几乎都是各式各样的流行音乐,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方式,也使得传统的戏曲艺术被忽视。
由此看来,戏曲艺术要得到传承与发扬,无论是戏曲中的表演形式与演唱风格都应该不断的改良与普及,这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相对来讲,对于此项***策,也有持质疑和反对态度的学生,但是他们并不是从根本上拒绝戏曲艺术的推广与发扬,只是在执行的方法上有些意见。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是特殊的个体,他们都拥有不同的爱好和选择自己爱好的权力,再加上戏曲艺术本来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难度,学习京剧不仅仅只要会听会唱就可以,我们更多的是要求去体会艺术的内涵与精髓。由于京剧艺术是一门从衣着行头、伴奏乐器、韵律唱腔、舞台语言的以及故事和人物形象的刻画都具有十分严格的特定性、专用性的艺术形式,而青少年时期的学生还处在审美意识的形成期,其审美鉴赏能力一般还有待提高,对高深的艺术形式还缺乏鉴赏能力。因此,往往对内涵丰富的戏曲艺术会因缺乏欣赏能力而不感兴趣。同时,一些年轻学生看待事物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如果迫使他们接受不喜欢的艺术教育,可能结果会适得其反。
3、现在的很多流行歌曲中也融入了一些戏曲元素的成分,你认为究竟是传统戏曲艺术形式更吸引你,还是融入了戏曲元素的现代流行歌曲更能吸引你,从而让你想去学习和欣赏更多戏曲艺术形式,并让你从中学到戏曲知识并形成爱好,请说出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的学生还是不太能接受传统的戏曲艺术,转而喜欢当下带有中国风的流行音乐,其实就是在里面融入一些戏曲的元素,给流行音乐添加另一种特别的带有古老韵味的元素,让听众耳目一新。从早期的融合摇滚与京剧细腻唱腔的《one night in 北京》到后来李玟所演唱的《刀马旦》,曲调带有浓郁的戏曲特色;流行音乐创作才子陶以京剧名段《苏在起解》为蓝本,将京剧“苏三起解”的流水快板改编成一曲“Susan说”,当中还将“苏三”成为同音谐音“Susan”,并对苏三的故事感怀而创作新词,特别是音乐前奏部分的京剧唱腔,让歌迷在瞬间就有一种时空交错的心灵震撼,让京剧艺术以一种新的感觉为大家所欣赏。而现今最出名的R&B两大天王周杰伦与王力宏也极力推崇创作“中国风”的音乐。《盖世英雄》中不但有京剧的元素,而且对有戏曲“化石”之称的昆曲进行了大胆的音乐解析,的确给人不一样的感觉。《花田错》一出京剧的戏码喜剧中夹带着浪漫的爱情,而王力宏引用了这个美丽的名字改编成一首凄美的情歌“花田错”。 来自西洋乐风R&B的自由转音其Free的唱法正与京剧里特别将唱词中单个字拉长转音的戏剧性相似,“花田错”的精采之处正是王力宏巧妙的融合了R&B与京剧唱腔,让聆听者心中有古典耳中有新意。而周杰伦在给电影《霍元甲》的主题曲谱曲和演唱时,加入一段现代韵律感的京剧花旦唱腔。这些流行歌曲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并且通过这些流行音乐引发了人们对戏曲的兴趣。
因此,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我们想要继承并发扬传统的戏曲艺术,就应对传统戏曲做更好的改良,让它更适应社会,将那些不能顺应社会发展速度的内容做修整并且增添一些更贴近我们现代生活的元素。戏曲艺术从它产生至今也经历了长期的提炼与升华,在唱腔、配乐、韵味上也曾经过许许多多历代艺术家的修改,它从来都不是不变的,在这方面,我国民歌的发展也类似。我国的民歌经历了从以前单一的“原生态民歌”形式,发展到了现在的“新民歌”形式。在进入21世纪以后,社会进入了文化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传统形式的民歌虽然也是我们传统艺术的精华,但是它已经不再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当今社会各种文艺形式如戏剧、电影、广播、电视、现场音乐会等得到大量的普及,这使人们的娱乐形式大大增加,演唱民歌随之大量减少。在这种语境下,民歌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必然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创作者把传统民歌的旋律填上新词的民歌形成了“新民歌”。这种民歌改变幅度各有不同,小的可能只是改变几个音或节奏,大的可以扩充结构,适当改变其旋律。它的特点就是在原有旋律与内容基础上做一些改变,让新的民歌与人民当代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目的是为了表现新社会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的需要,从而找到适合自己发展与生存下去的途径。民歌与戏曲艺术同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形式,既然民歌都能顺应社会的发展做出改变,那么我们的戏曲艺术工作是否也能找出一条适合戏曲艺术发展的出路呢?
三、振兴民族文化之路――任重而道远
“京剧进校园”为推广京剧艺术提供了一个渠道、一种可能,也表明了国家在振兴民族文化上的不遗余力,但振兴民族文化的路还很漫长――任重而道远。京剧虽有国剧之称,但由于观众流失等原因,在文化多元的今天,其地位已不复当年。这说明:当传统面临现实的挑战时,如果它仍然不能同现实社会做一定的融合,使其能够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那么它就没有办法将它的内涵与文化通过作品带入社会中去,就会形成一种“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境遇,这是我们许多从事传统艺术的工作者都要面对的问题。
与“京剧进校园”相对应的是,各种民族传统文化在全国各地也逐渐走入校园,为振兴民族文化做出了贡献。在四川:北川中学将体现羌族特色的民族文化标志的羌族锅庄等羌舞引入校园,普及了羌族歌舞,对地震后濒危的羌族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扬做出了贡献;双流县唯一一所成都市国学经典试点学校东升小学将川剧搬进课堂,让孩子们学习“变脸”、“滚灯”等川剧绝活,博大精深的川剧艺术让孩子们大开眼界,使孩子们加深了对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了解,提高了文化艺术修养,激发了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凉山州昭觉县组织编写了类似于汉族传统社会中的“三字经”、读起来琅琅上口、特色鲜明的彝族传统文化读本《彝族传统道德教育读本》,并于2007年9月开始作为一门课程进入全县中、小学课堂,该读本主要取材于彝族传统德育经典《玛木特依》以及彝族“尔比尔吉”(谚语、格言)和有关彝文典籍,以彝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中小学生中进行德育教育,为促进彝族地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际和谐,也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南部县马王乡小学将人物造型独特、人物个性鲜明、表现形式多样、被誉为“中华一绝”的民间艺术马王皮影戏引进小学课堂,使马王皮影这一陷入后继无人窘境的民间艺术瑰宝得到大力传承和发扬。在上海:金山农民画、南汇锣鼓书、奉贤滚灯、彩豆画、花泥画、烙铁画等民间艺术成为上海青少年民族文化系列培训活动的鲜活教材,使广大青少年通过不同的培训受到优质的民族文化教育,激发起对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在孩子们心里播下了“民族文化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