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篇1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
一、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自去年以来国内农产品涨价压力持续升温,而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流通环节较多,造成了农产品损耗大、物流费用高等一系列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很大程度是由于农产品供应链的不稳定性引起的。因此,保持供应链的稳定性对农产品供应链的正常运作和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对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的研究是做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鲜农产品是指种植、养殖形成的,未经加工或初级加工的农产品,包括蔬菜、食用菌、瓜果、畜禽及其产品、水产品等,是除粮食以外农产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类,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购买频率最高的商品。生鲜农产品具有地区性、季节性、易腐性、不耐存以及价格波动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比一般商品供应链存在着更多的不稳定,因此,加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的研究,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成功运作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造成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不稳定的原因
供应链的稳定性是指供应链抗干扰能力的大小。如果供应链受到扰动,偏离了原来的平衡状态,当经过调整,扰动消失后,供应链能够以足够的准确度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则供应链是稳定的。而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性就是以生鲜农产品为研究对象的供应链抗干扰能力的大小。
(一)传统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模式
随着第三方物流组织的发展及超市这种零售业态的出现,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模式不再只是传统的供应链模式,出现了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或以连锁超市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现展模式,但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传统供应链模式仍占主流。而这种传统的供应链模式,中间环节过多,信息畸变严重,生鲜农产品的损耗过高,物流效率低下,导致交易成本提高,增加了整个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条上交易的不稳定性。
(二)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自身的脆弱性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自身的脆弱性表现在:
1、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环节众多,包括生鲜农产品生产资料的供应商,生产者,加工企业,批发市场以及生鲜农产品的零售企业,涉及农业、流通以及销售三大领域,使得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比一般工业、商品供应链结构组织更具复杂性,也增加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不稳定。
2、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所处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例如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而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受到各种制度标准的检验等,使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受到外界环境的各种冲击。
3、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经营主体自身的复杂性增加,例如小规模的农户组织化和农业产业经营的发展,使组织内部的不稳定性增加。
(三)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上存在的各种风险
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作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有: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合作风险以及信息风险。这些风险往往会造成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效率下降、利益受损,若这些风险不能进行很好的防御,一定会造成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不稳定,严重的将导致整个供应链解体,所以,对供应链上存在的风险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四)市场变化快,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化程度低
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是构成现代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贯穿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始终,从产前、产中到产后,在供应链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信息都应做及时的处理。但由于生产者(农户)居住分散,都是一家一户式的经营模式,信息网络不健全,流通渠道不畅,造成市场供求信息不能快速传递,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就有盲目性,难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三、保持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的对策与建议
保持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是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系统良好运作的前提条件,是防范供应链风险的有效途径,更是弱化供应链上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手段,因此,提出以下几点保持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的对策及建议。
(一)积极探索、发展新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模式
传统的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流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而且加快了我国农业市场化的进程,但这一流通模式存在固有的弊端,所以要积极探索、发展新型的适合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的流通模式。可以通过组建、培养其他核心企业的方式,例如建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或以连锁超市为核心的供应链流通模式,而这些新型模式的建立,目的是为了增加生产农产品的附加价值,缩短中间流通环节,减少因流通环节过多造成的信息传递不对称等问题,保证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发展。
(二)加大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上节点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上节点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府的大力支持,首先在节点建设上,***府应大力扶持当地农户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建设,在收费上实行一定得优惠减免***策,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加大对生鲜农产品基础设施的投入,支持保鲜库、冷库的建设,完善生鲜农产品冷藏供应链,将易腐烂、易损坏的生鲜农产品从采购、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处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之中,这样可大大降低损耗率,保持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供应链稳定发展。
(三)推进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共享程度
信息化建设是保持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的重要因素,推进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化建设可通过建立电子虚拟市场,使生鲜农产品的交易更加简单、快捷,提高了供应链的运作效率,降低了运作成本;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实时采集并各种生鲜农产品的生产、流通、价格以及其分析信息,增加生鲜农产品信息的透明度、准确度和及时性。通过诸如此类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共用、资源共享,农户可通过网络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利用网络完成交易,提高对市场的响应度,促进与流通、销售企业更好的交流,稳定供应链发展。
(四)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评价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性
采用科学合理的数学评价方法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进行有效的评价,解决实际运行中存在的不稳定问题,首先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再通过对指标的量化分析对正在运行中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做正确的评估,找到供应链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影响因素,有效改善现行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状态。通过对其稳定性的分析可对供应链制定长期发展,对供应链上成员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叶飞.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探究[J].现代商业,2009(9):16-17.
[2]康定华.论供应链稳定性的研究视角扩展[J].商业经济,2010(12):18-19.
[3]刘沛,刘超.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规避与物流优化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17):74-75.
[4]柴磊.农产品供应链的构成及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篇2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快速响应
1.引言
生鲜农产品作为一类特殊的易腐易损农产品,包括新鲜的果蔬、奶制品、蛋类、肉类,鲜活的水产品和畜禽等六类农产品。在自然常温的环境中,由于生鲜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其产品的属性,包括新鲜度、营养价值、口感等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在采购、装卸、物流、销售等各环节中,容易造成数量损失和鲜活度降低。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生鲜农产品的价值和数量对时间的反应更加敏感,消费者需求波动性增强,时效性、保鲜性是吸引消费者的有效手段,因此对生鲜农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应对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供应链必须以柔性的生产和管理为前提,在保证速度快与成本低的基础下,尽可能提高整个供应链周期中每个环节的快速响应能力,压缩生鲜农产品从加工包装到运输储存及最终配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时间,及时地响应消费者需求以获得竞争优势。
TOC理论(The Theory of Constraint)是以色列物理学家、企业管理大师Dr・Eliyahum・Goldratt基于他早期的优化生产技术(Optim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OPT)上发展创立起来的。约束理论率先提出从企业全局的效率和利益角度出发,识别企业中的瓶颈环节,然后运用逻辑化、系统化的思维流程,使瓶颈产能最大化,从而使企业各环节同步、整体改善的生产运作管理方法[1]。目前,国内外对TOC理论以及TOC在生产运作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研究,但是对于约束理论在快速响应中的运用研究不多,本文将TOC理论引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识别物流配送中的制约因素并加以突破,从而提高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竞争力。
2.基于TOC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快速响应总体思路
生鲜农产品物流系统快速响应可降低库存量,加快库存周转率,保证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生鲜农产品流通的各个环节中,通常都会出现瓶颈,进而影响供应链整体的协调运作。运用TOC管理方法构建一个从快速响应出发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及时发现瓶颈,打破最薄弱环节,并对该环节进行充分利用,以平衡其他资源,最大化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基于TOC理论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快速响应可归纳为:分析整个供应链各环节,找出影响快速响应的制约因素,即物流配送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然后消除这些制约因素,从而提高供应链效率。依照TOC聚焦五步法:第一步是识别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存在的约束,根据瓶颈识别算法,找出系统中存在的最大约束; 第二步是最大限度地挖尽瓶颈和利用制约因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第三步是使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其他活动服务于第二步中提出的各种措施,只有其他活动的配合,才有供应链效率的提高;第四步是打破瓶颈,此时系统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瓶颈已不再是企业的瓶颈;第五步是重返第一步,重新识别新的约束,持续改进。TOC理论最终就是要寻求顾客需求与企业能力的最佳配合, 对约束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 其余的环节相继地与这一环节同步。
3.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
生鲜农产品从田间采摘到运输配送至消费者手中,耗费的时间越长,新鲜度越低,其新鲜度决定了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好坏和价值高低。这里的新鲜度包含两种:一是随着流通时间的延长,缺失水分、活性降低,只是看起来不新鲜;二是随着温度、环境的变化,大范围损坏,发生腐烂变质。综上所述,为了描述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特点,本文定义一个随着运输配送时间变化的反映生鲜农产品质量的新鲜度因子θ, 0≤θ≤1。假设不考虑生产商田间采摘的过程,生产商打包装车时的生鲜农产品新鲜度为1,在运输配送途中随时间的增加而递减,直至生鲜农产品全部腐烂, 生命结束, 新鲜度降为0。生鲜农产品新鲜度函数为 ,其中T是生鲜农产品的有效生命周期,t为生鲜农产品从生产商到分销商至零售商的流通时间,且 。对生鲜农产品新鲜度函数关于流通时间求偏导:
, ,由***1看出,新鲜度因子θ是随着流通时间的延长而加速递减函数。
3.1找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存在的瓶颈
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快速响应有利有弊,在成本投入较高后才能为企业带来丰厚的收益。如***2所示,当响应不足 ( deficiency in response) 时,则不能达到快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水平,企业虽然只投入较少的成本却失去了更多的机会和利润;若响应过度 ( surplus in response),即响应能力超过恰当水平, 企业利润增加的同时会带来了成本激增的问题。因此,本文解决的就是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瓶颈问题――快速响应,探讨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响应能力,寻找最佳响应能力以避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响应不足和过度。
3.2最大限度利用瓶颈
生鲜农产品具有较强的易腐易损性,在生鲜农产品从生产地运输到消费者的各环节中,会随着时间的延长持续发生变质,信息共享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瓶颈。因此,提高各环节的快速响应能力压缩流通时间,是增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掌握市场变化趋势、订单详情,提高供应链对消费者需求的响应速度、应变能力和服务水平,第一时间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保持稳定的市场占有率。
3.3所有其他因素迁就上述决定
3.3.1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需求预测
进入大数据时代以来,生鲜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口味,更加青睐鲜活程度高的生鲜农产品,对物流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速响应能力必须以准确的需求预测为基础,否则反应越快、品种越多,库存积压问题也就越严重。为了更好地适应和满足消费者随时变化的消费需求,提高对市场环境复杂变化的应对能力必须摆脱落后的管理方式,对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和运作模式做出创新性的变革,实现供应链上下游成员之间跨组织信息集成,使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整体运作达到同步性和一致性,提高供应链系统内部的运作效率。
消费者对于生鲜农产品的需求受到购买意愿和收入水平的影响,企业既要抓住宏观经济形势,预测消费者的支付能力,积极采取措施拉动消费;同时加强农民的市场经济观念和现代物流意识,指导农民关注生鲜农产品的市场动态,拓展思维;还需设计开发体验式APP,形成生产商、零应商、消费者等协同参与的交互式模式,当季时令蔬果、牲畜出栏率等数据;通过信息共享和大数据挖掘技术,并广泛收集消费者偏好,快速准确地获取消费者需求信息,及时采集、传递产品信息,使供需无缝对接。从现在的产销环节逐渐向农民生产采摘环节集成,结合自身的经营管理战略和利益目标,选择合适的切入点,不断提高对顾客需求的响应速度。
3.3.2加强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
为提高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快速响应能力,必须加强核心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广泛普及物流信息技术。我国生鲜农产品的发展以个体企业为主,信息化基础和意识都非常薄弱,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应该从自身的战略定位和功能角度考虑,选择合适的信息化路径,综合运用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等技术手段,实现物流标准化、信息化、集成化。
通过使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对生鲜农产品的各环节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全程质量跟踪,消费者通过扫描射频标签可以对生鲜农产品进行产地追溯,将实时的物流信息反馈给物流企业和消费者,以便企业应对突发紧急情况快速做出响应。将时间―温度指示器(TTI)安装在生鲜农产品上,能够实时反映出其所黏附农产品在运输和储存期间的温度变化过程,对温度进行实时监控,掌控农产品的新鲜程度。同时,结合全球定位系统(GPS)随时跟踪货运车辆,来解决合理调度车辆、实时监控车辆在途状况及生鲜农产品品质的问题,保障整个物流过程的快速运转。提升农产品物流园区的信息化水平,促进物流信息自动采集、数字化仓储、智能分拣、车辆调度优化、在途监控等关键信息技术的建设与普及,形成应变能力强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通过上述物流信息技术的综合利用,构建物流企业的内部信息网络,满足农民针对种植准备、仓储库存、上市时间、市场价格等全方位的信息需求,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快速响应提供技术支持。
3.3.3构建供应链物流网络
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将生产源头、物流企业、零售商、消费者整合,统筹构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快速响应模式,组建成一个高效复杂、满足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物流网络。它使信息资源更加协调化,提升生鲜农产品物流主体组织化、专业化程度,对避免农民生产的风险、增加收入利润、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都具有重大意义,从而实现物流效率最大化。
通过信息共享、资源协同,将大量分散的资源和单个企业的物流网络整合,有效解决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和供应链响应速度过慢的瓶颈。搭建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从价格、渠道、品质与服务等方面入手,结合市场趋势制定营销策略,以最低成本、最快速度响应消费者需求。重点培养与壮大生鲜农产品核心企业、专业养殖农户,朝着“合作社+农户”、“农超对接”和“公司+基地”等模式转变,建立多种模式的物流配送体系,更加灵活快速地响应消费者的需求,如VMI、田间超市直配、自提等补货策略。通过O2O模式实现联动发展,协调线上线下合作机制,增强供应链应对市场变化和不确定性的应变能力。建立少数量、多批次的快速补货机制,缩短补货周期,从而降低库存、流通实体损耗和价值流失。
3.4提升瓶颈的效率
快速响应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获利能力和服务质量带来了明显的改善,如:销售额增加、库存降低、损耗减少、消费者满意度提高。设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响应收益函数为R=f(QRC),响应成本函数为C=f(QRC),净利润函数为P(QRC)=R-C。根据微观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益递减法则,若不断加大对快速响应能力的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边际响应成本随着响应能力的递增而递增,边际响应收益随着响应能力的递增而递减,所带来的利润就会下降。如***3所示,当边际响应成本等于边际响应收益时,即为最佳响应能力。
3.5 重返第一步, 别让惰性成了瓶颈, 即持续改善
约束理论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通过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分析,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应尽可能的缩短物流时间,保持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提高快速响应能力,根据TOC五步法,总结出以上基于TOC理论的快速响应机制,如***4所示。
4.总结
本文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入手,分析系统中存在的最大瓶颈,运用TOC理论对其快速响应能力提出有效解决措施,加大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共享程度,寻求最佳响应能力,减少物流在途时间,将物流成本降到最低,增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只是就TOC对快速响应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如快速响应能力的因素构成及评价指标;如何协调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利益分配;怎样合理布局网点,优化资源配置,使物流企业集散功能强大,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柔性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Goldratt E M, Cox J. The Goal: A Process of Ongoing Improvement[J]. Measuring Business Excellence, 1992, 56(5):351-355.
[2]李季芳. 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思考[J]. 中国流通经济, 2007, 21(01):17-19.
[3]徐良培, 李淑华, 陶建平. 基于时间竞争的我国农产品供应链运营模式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0, 09期(9):2320-2324.
[4]崔南方, 易林华. 基于TOC理论的分销系统库存控制模型[J]. 工业工程, 2008, 第2期(2):133-137.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篇3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策略;产品新鲜度;期权合同
中***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11)05-0042-06
Fresh Produce Supplier’s Pricing Decisions Research with
Circulation Wastage and Options Contracts
WANG Jing, CHEN Xu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610054, China)
Abstract:The Options Contracts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fresh produce supply chain ordering decision models, and the huge circulation wastages both from quantity and quality were taken into account the two stage models in one period. Firstly, it is supposed that the demand would be affected by the produce’s fresh degree. Secondly, the retailer’s optimal procurement decision and the supplier’s optimal carrying decision both without options case and with options case are gotten by building models. Thirdly, the conclusions are gotten after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models, the retailer’s optimal produce ordering quantity without options is more than the optimal produce ordering quantity with options, but less than the optimal total ordering quantity. The retailer’s maximum profit with options is more than the without options one, and the supplier’s maximum profit with options is more than the without options one under some conditions. Finally, the conclusion after numerical study is gained that the supplier’s maximum profit is negative correlative to the circulation wastage rate and positive correlative to the produce wholesale price.
Key words:supply chain management decisions; fresh degree; options contracts
1 引言
生鲜农产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从整个国家到每一个人,它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一方面从农田到餐桌,生鲜农产品必须经过长时间的流通运输;但是,另一方面生鲜农产品极易腐烂、极易变质、生命周期短、产品鲜活程度要求高的独有特性,导致其长时间流通的高风险性;我国每年在运送路上腐烂的果蔬3.7万吨,可供养两亿人的生活[1]。因此,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结合生鲜农产品特性和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现状,如何有效进行生鲜农产品的风险管理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为更好地管理供应链的高额风险,期权合同的运用正变得愈加切实有效。相关的成功运用有IBM的打印机事业部[2],Sun公司[3]和HP公司[4]。陈旭[5],Chen和Parlar[6],Ganeshan等人[7]研究期权的报童模型对零售商订货的影响;崔爱平和刘伟[8]考虑Stackelberg主从博弈下供应链的协调;胡本勇等人[9]分析单、双向期权机制对易逝品供应链柔性契约的影响;Barnes等人[10]用报童模型来分析期权的两周期需求模型,表明当执行价格线性分段才能达到供应链协调;Burnetas和Ritchken[11]考虑期权合同的引入对产品批发价和零售价的影响。然而,上述有关文献都没有考虑生鲜农产品这一类极具易逝品特性的重要产品,更加没有对该产品的流通损耗方面进行相关研究。近年来,研究学者越来越关注生鲜农产品的研究,有关供应链的协调与优化问题的研究可见文献[12~16]。然而,在这类文献中,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多数是采用控制库存成本最小或供应链协调的决策方法,没有文献结合运用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手段尤其是期权合同工具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策略进行相关研究。
与此同时,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引入期权合同,也得到了相关文献的论述。高志杰等[17]以发达国家农产品期权市场的发展规律为例,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我国推出农产品期权的必要性及相应的操作建议;涂国平等[18]介绍期权期货合同引入农业产业化供应链模型优化。据上述文献的研究,将期权合同引入农产品供应链,一方面能够为订单农业提供“风险避口”,为订单企业和农户提供简便易行、风险较小的保值和避险工具,为稳定和保护农民收入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又能够满足农场、经销商等的不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风险管理手段;在期权合同用于农产品供应链的实际当中,既能够借助现代金融市场打破订单农业交易系统的封闭性、寻求风险外化通道,又能够在农产品期货市场不断成熟的条件下,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市场稳定性与安全性。
2 问题描述与假定
研究一对一供应链的单周期两阶段模型,以供应商只提品(即无期权时)为基础,重点考虑供应商既提品又提供期权合同(即有期权时)的情形,研究和探讨期权合同对供应链管理策略的影响。同时引入产品数量损耗率β(0
由命题5可知,有期权时的零售商订货包括订购产品和期权,其中,订购产品和期权的总订货量是要大于无期权时的订货量,但是,就订购的产品数量而言却要比无期权时的订货量小。
5.2 期权合同对零售商最大期望利润的影响
命题6 有期权时的生鲜农产品零售商最大期望利润大于无期权时最大期望利润。
由命题6可知,有期权时零售商的最大期望利润大于无期权时的零售商最大期望利润。也就是说,零售商如果能够同时订购产品和期权,那么获得最大期望利润要比仅订购产品时的高。
5.3 期权合同对供应商最大期望利润的影响
命题7 满足条件h
由命题7可知,当生鲜农产品供应商提供期权合同时,供应商的产品持有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时,有期权时的最大期望利润大于无期权时的最大期望利润。也就是说,如果供应商能够为零售商同时提品和期权,只要供应商的产品持有成本控制适当,同样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
综合命题6和7可知,供应商在产品持有成本控制下向零售商同时提品和期权,能够有效激励零售商的订货策略,供需双方都能够获取比无期权时更高的利润。
6 数值实验
为了讨论简便又不失一般性,假设市场随机因子服从均匀分布,即令f(x)=1/(b-a)。
6.1 产品损耗率与供应商最大期望利润的关系
从***1和***2可以看出,虽然最大期望利润随各参数取值的不同而不同,但变化趋势相同。考虑期权前后,供应商最大期望利润都随β的增加而减少,有期权时的最大期望利润(***中虚线)始终要大于无期权时的最大期望利润(***中实线)。也就是说,产品的损耗率与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的最大期望利润成反比,即不论有无期权,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的最大期望利润都是随产品损耗率的增加而减少;反之,其最大期望利润都随产品损耗率的减少而增加。
6.2 产品批发价与供应商最大期望利润的关系
从***3和***4可以看出,虽然最大期望利润随各参数取值的不同而不同,但变化趋势相同。考虑期权前后,最大期望利润都随wo的增加而增加,有期权时的最大期望利润(***中虚线)始终要大于无期权时的最大期望利润(***中实线)。也就是说,产品的批发价与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的最大期望利润成正比,即不论有无期权,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的最大期望利润都是随产品批发价的增加而增加;反之,其最大期望利润都随产品批发价的减少而减少。
7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展望
本文考虑了生鲜农产品流通损耗的特性,结合金融衍生工具期权合同,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对零售商订货策略和供应商运送策略进行研究,得到了以下有意义的结论:(1)有无期权时,生鲜农产品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和最大期望利润、供应商的最优运送量和最大期望利润都存在并且是唯一的;(2)有无期权时,生鲜农产品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都与产品新鲜度成正比;(3)无期权时的零售商最优产品订货量大于有期权时的最优产品订货量,小于有期权时的最优总订货量;(4)有期权时零售商的最大期望利润大于无期权时的最大期望利润;(5)供应商成本控制下同时提品和期权,能够有效激励零售商订货,供需双方都能够获取比无期权时更高的利润;(6)通过数值实验得到:供应商最大期望利润与产品损耗率成反比、与产品批发价成正比。
本文在假定的市场需求函数下,通过引入期权合同,考虑到产品流通损耗以及产品新鲜度的因素,不仅得到了有关零售商的订货策略,而且还从供应商的角度验证了期权合同管理供应链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相比于以往研究文献,例如,文献[8]论证了Stackelberg主从博弈下得到期权契约可实现供应链协调,并提高双方期望利润,然而,本文是以生鲜农产品的损耗率和新鲜度为特性,从建模及模型之间的对比论证中得出,期权合同不仅能够提高供应链双方期望利润,同时,供应商成本控制下同时提品和期权,能够有效激励零售商订货,供需双方都能够获取比无期权时更高的利润;文献[12,14,16]分别从成本分担机制、新鲜度衰减函数、损耗控制等方面论证了生鲜(时鲜)农产品的供应链协调问题,然而,本文是将期权合同引入,研究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策略,并通过建模及模型论证得出,期权合同的引入将同时提高该供应链上供需双方的最大期望利润,在规避一定供应链风险的同时也有利于激励供应链的管理。
然而,本文考虑的是一个比较简化而且较为理想的交易环境,是对期权引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尝试,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及其风险管理研究进行一种崭新的研究实践。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多零售商和多供应商之间、考虑供需双方相互博弈的期权合同和产品现货互相结合等多种情况,逐步提高理论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参 考 文 献:
[1]刘培松.我国农产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8):91-92.
[2]Bassok Y, Sirnivasan R, Bixby A, et al.. Design of component supply chain contracts with commitment revision flexibility[J]. IBM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997, 41(6): 693-764.
[3]Farlow D, Schmidt G, Tsay A. Supplier management at sun microsystems[R]. Case Study,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CA, 1995.
[4]Tsay A, Lovejoy W S. Quantity flexibility contracts and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J].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1999, 1(2): 89-111.
[5]陈旭.考虑期权合同供应链的零售商订货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6,9(3):17-23.
[6]Chen F, Parlar M. Value of a put option to the risk-averse newsvendor[J]. IIE Transactions, 2007, 39: 481-500.
[7]Ganeshan R, Boone T, Aggarwal P. Optimal procurement portfolios when using B2Bs: a model and analys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9, 118(1): 146-151.
[8]崔爱平,刘伟.物流服务供应链中基于期权契约的能力协调[J].中国管理科学,2009,17(2):59-65.
[9]胡本勇,王性玉,彭其渊.供应链柔性契约与单向及双向期权模式选择[J].系统管理学报, 2009,18(2):165-171.
[10]Barnes S D, Bassok Y, Anupindi R. Coordination and flexibility in supply contracts with options[J].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2, 4(3): 171-207.
[11]Burnetas A, Ritchken P. Option pricing with downward-sloping demand curves: the case of supply chain options[J]. Management Science, 2005, 51(4): 566-580.
[12]肖勇波,陈剑,徐小林.到岸价格商务模式下涉及远距离运输的时鲜产品供应链协调[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2):19-25.
[13]LodreeJr E J, Uzochukwu B M. Production planning for a deteriorating item with stochastic demand and consumer choi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Production Economics, 2008, 116(2): 219-232.
[14]但斌,陈***.基于价值损耗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J].中国管理科学,2008,16(5):42-49.
[15]Pathumnakul S, Piewthongngam K, Khamjan S. Integrating a shrimp-growth function, farming skills information, and a supply allocation algorithm to manage the shrimp supply chain[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09, 66(1): 93-105.
[16]陈***,但斌.基于实体损耗控制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29(3):54-62.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篇4
关键词:鲜活农产品;直配供应链;供应链成员企业
中***分类号:F252.8;F76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和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健全,发达地区鲜活农产品在生产和流通领域正在逐步形成诸如联盟、共同投资、产销一体化、农超对接等等直配供应链企业合作形式,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供应链成本,对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实现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但是从整体上看,重庆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过多、流通成本过高,农产品特别是生鲜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状况一直没有大的改观,如何将联盟、共同投资、农超对接等直配供应链形式推广,从总体上降低重庆农产品流通成本,让农民受益,让供应链各环节受益。本文尝试从直配供应链的角度进行探讨。
1.重庆鲜活农产品直配供应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所谓直配供应链是指农产品从生产者手中直接到达超市、农贸市场等终端消费市场所形成的供应链条。农产品直配供应链包括生产主体和以超市、农贸市场为主的销售终端两大成员主体(见***1),主体少、流通环节少是农产品直配供应链的主要特征,它克服了三段式流通体系(见***2)环节多、流通时间长的弊端,保证了消费市场对农产品安全、营养、新鲜、快捷的要求。但是直配模式的运行是需要严格条件的:一是规模化生产,二是规模化生产基地具有初级农产品物流的快速处理能力,三是生产基地与终端销售主体具有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重庆市在构建农产品直配供应链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比如构建大规模生产基地布局;2010年11月选择重百、新世纪(002280)、永辉3家超市,与万州等10个区县的2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农超对接”。为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重庆还将在江津建设一个500亿元级的农产品贸易城,使之成为西部最大的一级农贸城。同时,在万州等多地分别建立二级和三级农产品批零兼营市场或专业特色市场,承接带动功能。
1.1生产主体规模日益扩大,但组织化程度依然有待提高
在重庆市农委确定的“立足大平衡、面向大市场、推进大生产、打造大品牌、促进大流通、实现大升位”的产业发展思路指导下,全市逐步形成了以潼南县40万亩核心基地为重点并包含铜梁、璧山等地的遂渝高速公路沿线蔬菜生产优势带、以武隆县30万亩核心基地为重点的高山反季蔬菜生产区、以辣椒生产县石柱和榨菜生产区涪陵为重点的三峡库区加工蔬菜带的三大重点区域布局。同时也逐步构建了主城区蔬菜供应核心基地、区域中心城市蔬菜供应支撑基地和县城蔬菜自平衡供应基地的三个梯次结构的供应基地。并逐步分别建成了连片的大面积高标准生产基地,为蔬菜产业的规模化生产和流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鲜活农产品的直配模式运行提供了基础条件。各生产基地按照“公司+协会(合作社)+大户+农户”主体结合,逐步实现“投资+管理+种植”的分工,完成各基地蔬菜等农产品的生产与营销。
到2015年重庆规划蔬菜大规模种植基地近100万亩,但是截至今年蔬菜标准园种植面积才达到1,3万亩。重庆农业仍以小农生产为主,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较低,经营分散,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农产品生产难以形成批量效应,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缓慢,且经营不规范。目前重庆市内大型超市到农村采购农产品,主要仍采取与当地商业、农业主管部门、村社负责人联系的方式,与农户或生产合作社直接联系并形成购销关系的比例偏低。
1.2以超市、农贸市场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终端销售体系日益完善,但核心企业缺位
近几年来,重庆百货、新世纪百货、重庆名豪等大型连锁超市快速发展,在重庆不断开张新店,并在2010年,纷纷响应重庆市商业委员会号召,全市重百等7家大型连锁超市的112家门店,统一挂牌“两翼”地区农产品销售专区。各超市注重农产品包装、运输、储存等实际问题,正在陆续建立大型配送中心,提升农产品的多销快销。截至2010年1月,重庆市拥有农贸市场622个,其中450多个正在改造升级,另外正在新建农贸市场817个,改造及新建工作计划在2012年底完成。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主城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为核心,远郊区县农贸市场为基本的框架农产品市场体系。但是重庆市大型的农贸批发市场少,即使其交易规模较大,但经营设施简陋,交易手段落后。绝大多数的服务设施不配套,尤其缺乏贮藏保鲜设施。交易基本是以传统的现货、对手交易为主,结算还不普遍。至于实行会员制,采取竞价拍卖、远期合约交易和期货交易方式尚处于萌芽阶段。服务功能单一,服务意识不强。很多市场只是提供集中交易的场所而已,稍好一点的配有一定仓储设施,供客商存放货物周转之用。再好一点的引进少量必需的服务机构进场,如银行、运输公司等,提供资金、运输服务等,但大多都由客商自行办理。
重庆地区以超市、农贸市场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终端销售体系虽然日益完善,但在整个鲜活农产品直配供应链上,能够雄踞核心企业地位的却几乎没有。
1.3直配供应链双方合作关系有待加强
近几年来,重庆地区以农超对接为例的直配供应链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据统计,在***府的发动下,相关超市和生产基地的合作时间签订一年,合作比例30%左右,“农超对接”的农产品量约占15%,使农产品流通成本平均降低10%至15%。但由于“农超对接”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对接面不够广泛、对接关系不够稳定、扶持***策不够完善等问题,物流配送尚待完善,结账周期长也影响对接积极性。
1.4重庆鲜活农产品直配供应链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生产基地及销售终端保温保鲜仓库、保温保鲜运输设备是鲜活农产品保质保价销售的重要设施设备,但是重庆大多生产基地及销售终端尤其是批发市场保温保鲜仓库稀少、简陋、甚至是没有;大多运输设备不具备保温保鲜功能,致使重庆市80%以上的鲜活农产品未进行初级加工,使鲜活农产品流通损耗较大,交易率较低,经营风险增大。这种现状极大地阻碍了我市鲜活农产品业的发展。
2.促进重庆鲜活农产品直配供应链的发展的建议
2.1提高直配供应链上生产主体的组织化程度
生产主体的组织化程度目前已经成为制约涉农供应链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建立紧密型直配供应链、进一步降低涉农供应链运作成本,有效解决卖难和买难,切实提高农民收入问题,都必须解决生产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网调查研究后指出,“专业农户+专业合作社+专业加工企业(公司)+行业协会”的以专业合作为主线的“四位一体”农业组织化体系,对于当前适应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以及推动农业经营体制创新也具有重大参考价值,它是比较理想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模式。
推进农业组织化进程,首先从重塑专业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即培育适度规模经营的专业农户这一基础人手,促进农业生产者从分散经营的自然农户向企业化运作的法人农户转变;其次要凸显专业合作社的主干功能,不仅发挥产中环节的生产功能,更要发挥产前、产后环节的合作营销服务功能。再次,引导众多同类专业农户、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加工企业组建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是专业化生产程度比较高的区域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专业化农业经营体制中的不可或缺的一个中观调控环节。
2.2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成员企业之间的紧密协作程度已逐渐成为供应链成本降低以及各方共赢的关键,但现有的农超对接活动大都是***府部门牵头发起的,是短期的、一次性的、临时的、被动的,由此所形成的直配供应链也是松散的、不紧密的。不论是***府、公司化种植企业、大型超市、大型农贸市场还是第三方农业物流企业。都要首先认识到形成紧密型供应链的价值,然后积极探索建立紧密供应链的手段和途径,力争建立起长期合作的、紧密联系的直配供应链体系。
2.3培育以现代化物流企业为代表的核心企业
整个直配供应链运作的好坏以及整个供应链竞争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因此,目前直配供应链构建的重点是培育核心企业,以此构建紧密型直配供应链并带动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发展。
针对重庆鲜活农产品的仓储、运输、配送以非专业物流企业从事为主、技术状况差的状况,***府及相关部门务必要引起足够重视,通过***策和资金等各种途径加大专业物流企业培育力度,使之能为农产品供应链制定和实施适宜的物流战略,定制专门的包装、仓储、运输工具、集装运输及搬运设施,建立区域性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立高效率的专业农产品直配供应链系统,促进重庆鲜活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
2.4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篇5
关键词:冷链物流;农产品;风险管理;发展策略
中***分类号:F252.24;F3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1-0178-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01.045
Operational Risk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QIN Fang
(Xianni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Xianning 437100, Hubei, China)
Abstract: From view of the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the operational risk preven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were analyzed, and feasible measures in favor of coordination construction for transportation lin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were proposed. Lastly the realistic demands in packaging and storage systems of the high-yield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China were briefly analyz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fresh-keeping transportation, warehousing, and sales of the high-yield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China.
Key words: cold chain logistics; agricultural products; risk management; development strategy
r产品冷链物流运作系统的打造一直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最为常见的现象就是由于运输渠道不够畅通,导致农产品批发环节出现问题[1]。销售环节的风险产生主要是由于基层零售部门对接工作失误,造成农产品供应到消费者餐桌上“最后一公里”困难的问题。中国生鲜农产品的产量比较高,如果冷链物流动作系统出现问题,将会给农户群体造成较大的打击,同时影响千千万万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2]。做好农产品冷链物流风险防控工作,重点是要做好农产品物流市场的管理工作。
1 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风险
现行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系统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中,空间布局不够合理和运输设施设备不够先进,导致生鲜农产品的运输速度不快;信息化水平落后导致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市场对接不够准确[3]。在产品加工环节分析中,生鲜农产品深加工功能的欠缺导致远距离、长时间生鲜农产品运输活动难以实现,这对西北、西南海拔较高、交通运输条件较差地区的农产品供应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影响。目前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够健全,导致冷链物流系统中对于农产品冷藏环境的规范要求不够统一,出现了农产品冷藏质量和效果参差不齐的问题。
根据生鲜类农产品的特点,做好保障农产品品质相关的工作,需要不断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供应体系,防范农产品销售和运输环节对接中可能存在的不同运作风险。在冷链产品制作环节,开展更加科学的冷藏汽车长途运输和冷藏汽车短途运输对接设计工作。在物流操作风险防控中,运输线路设计不合理,交通工具选择不适宜,往往会导致运输时间过长,很容易引发生鲜农产品变质问题[4]。在生产作业环节优化中,做好冷链物流环节的科学设计工作,对防控运作风险很有必要。选择小型冷库、冷柜陈列销售的方式,可以保证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品质。同时可避免由于农产品货物中转和路途颠簸中造成的产品损坏问题。
2 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风险防范及发展策略
2.1 农业部牵头,引导产销双方交流合作
在鲜活农产品多环节物流运输模式的打造过程中,当地农业部门应该做好牵头和引导作用,积极倡导批发农户、大型农场主与运销商之间的广泛交流与合作。逐渐放开产地批发市场的农产品引进环境,采用打造农业销售绿色通道的方式,建立产地批发市场与销售地批发市场的对接链条。
在销售地批发市场基地建设工作中,强调对于超市、农贸市场、销售点生鲜冷藏保障系统的基础性条件建设,保障农产品冷链运输在最后的环节不出现质量问题。将品质较高、风味纯正的农产品供给批发酒店宾馆、企事业单位食堂和普通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建立恰当的物流节点,利用本地区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优势,满足农产品运输的需要。其中,当地***府应该充分发现本地区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特色的农产品冷链加工与销售产业。利用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基础的优势地区,对其农产品销售运输行业进行扶植,制定强有力的经济刺激***策,从而满足物流运作标准的现实性需求。
2.2 正视消费需求,打造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
应该正视经济迅速发展和消费者对于农产品消费需求增加的现状,积极开展冷链加工系统的规模扩大化建设[5]。在发展本土冷链系统的过程中,还应该处理好影响农产品冷链运作系统的各类威胁,通过推行冷链系统升级的方式,积极应对国外优秀冷链物流企业的竞争。理清物流市场细分中的工作细节问题。在农产品冷藏供应链条一体化打造过程中,应该重点做好农超对接工作。鼓励农户积极加入农民合作组织,从而逐渐发展和壮大生产基地。
在产地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建设活动中,农业技术人员应该做好产品流通加工工作,重点集中当地的产品资源和冷链物流设施满足龙头企业的打造需求[6]。建设大型的产销地批发市场,从而缩小零售商与农贸市场之间的距离,拉近消费者与农贸市场之间的距离。在生鲜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活动中,工作人员应该做好货源组织工作,从物流环节优化的角度出发,积极进行配送环节的流程优化工作,实现配送环节与零售环节的无缝对接,防止出现物流系统冷链断裂造成的严重损失问题。
2.3 提高物流效率,建立标准化物流冷藏体系
针对生鲜农产品的易腐蚀问题,应该开展标准化物流冷藏体系建设工作,通过增强物流运输的组织化程度,减少流通环节的方式,解决生鲜产品的易损耗问题[7]。建立更加科学和完整的生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解决农产品运输过程中存在的地域性和周期性问题。
通过优化冷链基础设施条件的方式,有效地减少由于季节性因素和地域性因素造成的产品易变质问题。在物流运转风险防控活动中,技术人员应该做好供应链体系优化工作,采用更加先进的信息化交流体系进行货源组织中物流环节的遥控指挥,及时地解决物流环节中可能存在的调度障碍等各种问题。打造农产品运输的稳定低价体系建设工作,可以显著降低物流运输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损耗问题,确保农产品供应的稳定性提高,保障物流运作中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应倡导更加合理的生产计划,以满足农产品冷链物流流畅销售的目标追求。从货源组织体系建设活动出发,技术人员应该做好商品加工工作。从规范化生产和标准化冷藏型食品加工的角度出发,实现现代化仓储配送中心完整销售体系的建设。
2.4 引进电商模式,提高生鲜产品产销效率
通过优化配送环节和零售环节的方式,减少生鲜农产品流通活动中可能存在的运输问题。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积极应用互联网经营方式与农产品销售活动的对接服务模式,从而有效地推动生鲜农产品电商流通模式的高效变革,最终实现生鲜农产品电商的流通目标。
在平台型电商营销模式打造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该利用网络平台,缩小供应商与消费者之间的差距[8]。以实体店为依托,实现地方型电商中对于电商拓展与垂直体系的建设。在生鲜电商市场消费的发展阶段,技术人员应该做好消费群体客户的定位工作。从主流客户的投机式购物分析入手,做好非常规生鲜发现式购物,以及非主流客户搜索时购物的常规生鲜仓储工作,从而满足不同种类消费者的需求,积极抢占市场,实现经营农户效益最大化建设。降低生鲜农产品流通难度,需要技术人员加强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效率。立足于生鲜农产品冷链运输的困局,技术人员应该针对产品需求刚性进行分析,正视物流行业产品流通正外部性因素。采取有效的刺激手段,做好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的运作风险防范工作,积极开展物流运输的系统优化工作,从而提高本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竞争力。
2.5 实现模式创新,强调冷链生产作业环节科学建设
强调冷链物流生产作业环节的建设模式创新,强化对于水果和蔬菜、海鲜和鲜肉货物冷链柜的使用环境温度标准建设,从而保证保鲜类食材在连续运行状态下的使用正常。保鲜类的水果、鲜肉的设定温度范围应该在2~15 ℃,同时还要启用备用保鲜电机能源供应系统,防止自动启动或者停机状态下的物流运作风险。对于冷冻的水果和蔬菜、鲜肉和海鲜,应该根据冷冻型农产品储存的标准,将温度设定控制在-18 ℃左右。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作业流程规范的建设活动中,应该从冰温储存生产加工标准控制入手,设立12 h冷藏环境农产品储存情况检查标准。对于冰温储存的农产品,应该进行全程监控,确保冰温储存状态下的货物始终处于完全冷冻状态之下,确保商品的风味和使用状态不会影响二次销售活动的实现[9]。
2.6 强化信息管理,提高物流运作科学调配效率
对于保鲜储存标准要求下的农产品,技术人员应该从提高装修搬运的工作效率入手,建立全天候农产品检查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检查冷藏保鲜农产品的Υ孀刺。在冷藏保鲜状态下,建立全过程冷藏标准执行下的货物运输体系,满足批发环节和零售终端作业的科学性规范需求。
建立科学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评估体系,对于有效规避冷链运作风险有重要意义。建立安全评估体系的重点是要对货物运输的信息进行采集,根据物流运输信息的更新情况,建立科学的产品运输与销售的反馈机制。在冷链物流选择评估方法活动中,需要对物流系统中的多个环节进行评估。其中,技术人员应该对冷库的控温设备进行检测,并且确保搬运设备和检测设备的使用正常。检查送货车辆的密闭效果,并且推行完成程度更高的绩效管理使用方案,实现物流运输系统的完整性建设。在农产品冷链安全检查活动中,安排具有专业资质的工作人员对冷藏状态下的农产品品质进行考察。应该对现有的农产品保鲜方法和保鲜技术进行升级,认真开具农产品状态质量的证明文件,并且对供应商的能力和信誉作出评估,实现对零售商检验检测技术的责任担保。
3 中国高产农产品冷链物流实证分析
在流通时长的标准化控制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该考虑到农产品的耐藏性标准需要,根据不同的储藏期作出对应的产品调取优先分配安排。积极提高商品的销售转化效率,既要提高单位送货时间标准下的销售效率,又要满足农产品保质期销售范围的效率需求,根据定量分析的结果满足消费者在途时长销售活动的需要。
中国生鲜农产品产量比较大,品种相对比较丰富,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产品开展不同的冷链保护系统设计,对于做好农产品冷链物流风险防控工作有较强的现实意义。2012年中国的蔬菜产量为61 800万t,水果产量为20 396万t,肉类产量为7 642万t,牛奶产量为3 518万t,禽蛋类的产量达到了2 741万t。2013年蔬菜产量为63 800万t,水果产量为21 401万t,肉类产量为7 925万t,牛奶产量为3 570万t,禽蛋类的产量达到了2 765万t。在国家菜篮子计划的刺激与扶植之下,中国的生鲜农产品产量稳步提升,不同类型的农产品都有一定的产量增加。到了2014年,中国的蔬菜产量为67 700万t,水果产量为23 100万t,肉类产量为7 950万t,牛奶产量为3 825万t,禽蛋类的产量达到了2 775万t。在对生鲜农产品进行包装检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认真检查包装标签的完整程度,从而根据包装材料特性和被包装产品的不同特性,设计合适的包装。在温度采购效率实现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该做好温度偏差采购效率的控制工作,实现温度控制效率的稳定性提高。
4 小结
在冷链物流系统打造的过程中,地区农业经营者应该积极寻求国家***策的支持,在地方***府大力扶植之下,实现生鲜农产品冷链系统做大做强的标准化体系建设需要。在自营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活动中,当地农业部门应该做好生产指导工作。从打造更加完备的自营化物流配送体系出发,实现物流运输系统产业链条的完整化建设。积极引导以农户为主体的农民合作组织与农业生产基地的科学性建设,在货源组织的过程中实现产品采购、流通加工与仓库储藏环节销售方式的创新。采用有效的手段,尽量减少由于残酷的市场竞争导致的储存损耗、加工损耗、配送损耗和滞销损耗问题的产生。
保障农产品生产-销售链条的安全,对于维持广大人民群众日常消费食品质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打造更加科学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从而减少鲜活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产品腐败变质问题。在鲜活农产品多环节物流模式建设活动中,工作人员应该做好批发系统各个运输和销售分路的线路协调性建设,保障消费者的农产品购买和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1] 喻庆芳.生鲜农产品国际冷链物流网络节点选址优化与风险评价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5.
[2] 李国平.佳沛(ZESPRI)公司生鲜农产品冷链供应链物流问题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5.
[3] 邱祝强.基于冷藏链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网络优化及其安全风险评价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7.
[4] 林荣辉.供应链环境下生r农产品的冷链物流研究[D].山东淄博:山东理工大学,2014.
[5] 王 雷.天津绿海公司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6] 李 超,刘翠娟.基于SWOT分析的河北省果蔬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策略[J].农业经济,2014(1):124-126.
[7] 宋 薇,李 红.基于SWOT分析的***出口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4(10):233-235,296.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篇6
摘要:农产品供应链是供应链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我国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末端的超市,可追溯体系及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息化方面,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展望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道德风险、利益分配、信息流通和物流配送体系等方面的发展前景,应建立新型产销一体化供应链和流通体系,实现农产品流通的网络和信息化管理,使我国农产品进一步融入全球供应链。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可追溯体系;电子商务
abstract: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is one of the hot issues in the researches 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t causes wide concern of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reviews those researche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theme,organizational model,traceable system,e-commerce,etc. it also discusses its future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moral hazard,interest distribution,information flow and logistics,distribution system,etc.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offer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key words: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organizational model;traceable system ;e-commerce
一、引言
在20世纪50年代物流研究的基础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90年代以来成为研究实践的热点。hau l.lee(1992,1995)、stevens(1993)、evens(1994)、harrision(1996)、phillip(1996)、wjndell(1995)等从不同的侧重点,给出了涉及不同范围的供应链定义。houlihan(1985)、jones(1984)、sterens(1984)、slott和west brook(1991)、lee和billingfon(1993)、lamming(1996)等认为供应链是物品从供应商向下流动到客户,而信息向着两个方面流动的一个由供应者、制造者、分销者、零售商和客户构成的系统。国内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马士华、林勇(2003)给出的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售、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从研究危急中的美国杂货店开始的。目前关于农产品供应链源物质的定义和分类尚存在混乱,相互之间存在着包容关系而没有澄清和理顺,以至我们无法用适当的标准对其进行命名并定义。国外与此研究领域相关描述主要有“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agri-supply chain”和“agro-supply chain”,以及昆士兰大学peter nicholas教授使用“agribusiness supply chain”和华盛顿州立大学kenneth cassavant使用“food and agriculture supply chains”的表述,上述表述在国内目前尚无权威统一的译法。国内与此研究领域使用较多的名称有“农业供应链”、“农产品供应链”、“涉农供应链”、“食品供应链”、“食用农产品供应链”等。农产品供应链是一个为了生产销售共同产品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组织系统(孙剑,李崇光,2006),它类似一种超级组织(w.stern,1996),它包括交换过程中的各种关系,是交换的推动器(e.pelton,2002).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是指对农产品生产的原料供应、生产加工、产品物流和销售等环节参与者的关系的管理,具体的组织形式表现为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的战略联盟(johnson,hofman,2004)。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理论在农业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它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个有机整体,并对其中人、财、物、信息、技术等要素流动进行组织、协调与控制,以期获得农产品价值增值的活动过程。
根据国外农产品供应链成功运作和农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国内外研究者和农业管理者均得到以下结论:农产品供应链可以改变传统农产品生产、流通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生产者、中间商和消费者个主体之间链接不紧密的关系,提高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方面工业化程度,是农产品经营者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农产品供应链可以解决农业及其关联产业所涉及的效率与竞争力问题、公共健康与生物安全问题、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并使我国的“三农问题”得到逐步缓解,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现状
现如今发达国家如荷兰、日本、美国、欧盟等,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冷志杰(2006)指出国际上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一般被用来在最低成本下改进农产品质量,同时也是保障食品安全和检验质量管理的有效渠道,更多地被用于战略、战术和可操作的供应链规划、供应链的设计和绩效管理等。供应链理事会(supply chain council)、国际食品和农业关联企业管理协会(international food and agribusiness management association,简称iama)、世界银行、国际食品和农业综合企业管理协会、wageningen农业大学及农业链能力(acc)中心都在致力于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开发与推广,他们对农业供应链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在会员中分享经验和成果,提高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效率。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逐渐成为学术界、***府和农业企业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与国外相比,国内对供应链管理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问题的研究起步更晚。我国从1999年起开始有了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利用cnki检索表明,国内首篇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文献刊发于2000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所要求的硬件设施及其管理理念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其研究仅局限于对整个或部分供应链进行初步分析、提出问题,给出***策阶段,缺少模型分析工具和建立供应链的方***。因此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链在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中都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领域等待开发。不仅需要新的理论研究来支撑,还需要研究者进行较多的实证定量研究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形成原因、发展过程、现存组织模式、合作机理模型及各环节上的利益分配机制和相关理论分析等方面。笔者将在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农产品供应链内涵、主题、结构、要素、组织模式等方面进行综述。
基于农产品供应链研究主体的不同特性,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主要涉及:食品供应链、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蔬菜供应链、一些重要经济作物的供应链(棉花、非散装谷物等)及畜产品供应链(***品、猪肉等)等领域。农产品供应链微观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供应链各环节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消费者主题的研究,宏观方面的研究有***府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宏观调控,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有效的预警、监督管理和惩罚等。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上主题关系的研究有:合作激励模型构建、投入信任理论分析、利益分配机制研究和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流通等问题。孙剑、李崇光(2006)指出,农产品经营管理的战略重点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效率阶段、质量阶段、快速反应阶段。效率阶段存在于以生产为中心的供给经济时代,主要通过降低农产品经营成本、提高效率获得竞争优势;质量阶段发生在农产品逐渐由供给经济时代向需求经济时代的过渡,这一时期市场更加关注农产品质量;在农产品需求经济时代,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偏好变化迅速,对产品质量、产品服务和产品特色等要求更严格。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日益呈现扩展、深化、精细和外部交融之势,许多农产品供应链研究涉及并结合了iso9000、haccp、tqm、透明化、冷链配送和可追溯性系统等已有的技术和理论。目前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是以蔬菜、水果、禽、蛋、肉、奶制品、水产品等生鲜农产品为研究主题。方昕是我国生鲜供应链初始研究的最有代表性的学者,他指出生鲜供应链资源整合的关键环节是生鲜加工配送中心,连锁超市集团的生鲜加工配送中心是一个连接上、下游的重要环节,生鲜供应链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农产品供应链下游的产后加工、流通和消费。黄祖辉、鲁柏祥(2005)等从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要素入手,指出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不能仅依据一般的现代物流管理思想与时间,而要考虑产品特性、技术支持、营销与竞争、组织成熟度、公共***策诸因素。蒋侃(2006)以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从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围绕核心企业组织供应链资源、建立信息共享激励机制、建立协调的利益一体化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等方面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进行优化。韩美贵、周应堂(2007)指出生鲜农产品具有特殊的品质特性,从生产到销售整个供应过程中都有导致污染和不安全的因素存在。通过生鲜农产品安全产供销一体化制度的建设,逐渐形成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题,以生产基地为组织载体,以生鲜超市和综合超市为销售载体,加强流通环节的物流管理,可以促进生鲜农产品安全产供销一体化制度的建设。
国内以生鲜农产品为主题的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黄祖辉、傅新红关于生鲜蔬菜供应链的研究,黄祖辉构筑了生鲜蔬菜链形成的物流主题的组织化程度和物流活动的综合程度的二维空间理论模型;卢凤君、孙世民自2000年来一直致力于大中城市高档猪肉供应链构建的研究,他们指出构建以规模养猪场生猪供应商、大型屠宰加工企业为猪肉制造商、超市和专卖店为销售商、中高收入的理性消费者为最终用户的优质猪肉供应链是提高我国猪肉质量的最终途径;除此之外,还有陈易一关于***品供应链、徐晔关于水果产业链管理等研究。
(二) 农产品供应链现存组织模式的研究
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农产品供应链有别于制造业供应链的特殊性,主要是源物质和产品自身的生物性、物流控制的管理的高难度性、主体构成的复杂性、时间竞争的局限性和质量安全的重要性等。农产品加工业的日益深入引发了农业的深化改造,加之农产品供应链特殊的市场需求,这将促使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组织模式进行整合以提高链条的效率与绩效。国外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已较为成熟,我国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其进行了探讨和摸索。将上游广大分散农户有机地组织起来,与中游加工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同时加快“农改超”进城,以城市连锁超市或大型仓储为主要消费地点,提供安全、快捷、高品质以及高附加值的农业加工企业,打造一条以加工与配送为核心的供应链,是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张雨、吴俊丽(2004)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给出了农民销售合作组织、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组织和食品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三种比较成功的食品供应组织模式。谭涛、朱毅华(2004)从农产品供应链组织的动因出发,提出了我国现行以加工企业为核心和以物流中心为核心的两种主要的供应链整合模式,营造了一个符合当今转轨经济和开放经济环境下,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和运作约束机制的有效的组织模式。李晓明(2006)认为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还是应以农民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为核心,即将上游广大分散农户有机地组织起来,与处于链条中游的加工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打造一条以加工与配送为核心的供应链,是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邓俊森、戴蓬***(2006)基于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中物流损耗大、流通成本高、流通渠道长、流通主体混杂等现状,提出了以企业化的批发市场和超市为核心企业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农产品流通模式。胡定寰(2006)指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同农产品的“供应组织机构”有密切的联系,提倡采用“超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农户”的新型农业产业化模式来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杨为民(2007)指出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模式是农业生产松散性的再造,更是供应链管理理念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思路。
(三) 农产品供应链可追溯体系的研究
市场拉动因素对未来农业产生的影响,促进了对可追溯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可追溯性是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的一个预防性策略,确保食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可追溯性,实现能够检测和组织食品安全危险、保留新鲜食品卫生及特性的认证和诊断测试,是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基本因素。欧盟管理法规no.178 (2002)要求从2004年起,在欧盟范围内销售的所有食品都能够进行跟踪与追溯,否则就不允许上市销售。2002年6月28日,日木农林水产省正式决定将食品信息可追踪系统推广到牡鲡等水产养殖产业,使消费者在购买水产品时可以通过商品包装获取品种、产地以及生产加工流通过程的相关信急。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 (fda)要求在美国国内和外国从事生产、加工、包装或掌握人群或动物消费的食品部门,于2003年12月12日前,必须向fda进行登记,以便进行食品安全跟踪与追溯。
樊红平、冯忠泽(2006)指出食品可追溯体系是一种旨在加强食品安全信息传递,控制食源性疾病危害和保障消费者利益的信息记录体系,目前已成为很多国家管理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袁康来、杨亦民(2006)指出农产品供应链上实施可追溯的技术可分为可追溯技术和追踪技术,产品及供应链活动的准确、及时的可追溯性已成为影响食品和农业综合企业健康发展的一个新因素。胡定寰(2007)指出严格意义上需要对安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加工过程和流通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农产品的可追溯体系是建立在供应链管理基础之上的。超市的发展为我国生产安全农产品创造了条件,超市内的大型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以保存和有效使用农产品可追溯体系中的所有信息资料。
(四)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供应链
加入wto后农业发展的障碍由生产领域转向市场流通领域,而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中信息流的复杂性、不通畅性和不稳定性,以及由此带来的信息滞后及不对称和交易手段的单一,使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gimnez and ventura(2003)提出信息和通讯技术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相当重要,可以为农业关联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增加市场份额提供机会。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依托以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工具体系和基于信息技术的电子商务,用先进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使农产品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建立协同关系提高整个链条的竞争力,使供应链整体向着系统化、集成化、精益化方向发展。
国内学者的研究中,王宁、黄立平(2005)认为企业首先应从内部整合抓起,建立共同的物流目标和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机制与协作机制并加强信息化建设;当企业的整合普遍达到一定程度后,通过在农产品供应链中搭建不同层次的信息平台进行外部整合,以形成供应链各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邓俊森、戴蓬***(2006)通过对行业协会信息服务职能和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的需求分析,认为我国应建立以农产品行业协会为主的第三方组织,构建信息平台来协调各环节信息与利益,保障信息畅通、利益均衡和食品安全。员巧云(2006)讨论了涉农供应链管理中信息流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完全性等性质及其信息的有效和标准化、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控制模式,强调对信息流的管理是涉农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易法敏(2006)提出,可以参照其他行业成功运行的电子商务模式,建立网上农产品流通中心和集成化的农产品交易平台。袁康来、杨亦民(2006)提出了产业结构、产品复杂性和农产品交易的高接触性是影响农业综合企业及其供应链向b2b电子商务转换的三个决定性因素,从产业结构、市场和产品专长、住址发展三个方面构建了农业供应链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成功策略。
三、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现存问题和发展前景
通过查阅国内外资料和阅读相关文献,可以发现,与发达国家农产品供应链相比,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才刚起步不久,还没有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不管是农产品供应链所要求的硬件设施还是管理理念都存在非常大的差距。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呈现这样一些特点:(1)农产品生产市场主体比较分散,以分散经营的农户生产为主,市场意识薄弱,缺乏有效的供求信息;(2)我国缺乏实力雄厚的农产品核心加工企业,供应链组织困难;(3)物流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农村道路、通讯条件差,加剧了物流的不畅通;(4)供应链一体化程度低。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应该从重视组织体系的支撑,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系统等方面,从而完善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
国内外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已经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有借鉴价值的成果,这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我国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末端的超市、可追溯性体系及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息化,在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共享、设计和协调等研究方向有了一定的进展,虽然在深度上还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但确实能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当然,已有的研究文献还存在一些不足,集中表现为现象描述比较多,深入的定量分析比较少等,如果对农产品供应链经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可能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此外,通过上述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基础设施薄弱,相关的***策管理体制不健全,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没有拓展到农村,系统介绍国外农产品供应链的经验较少。全球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农产品供应链成本分析、利益分配机制、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管理、电子商务融合农产品供应链配送系统的设计,将是未来农产品供应链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热点。
四、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展望
农产品供应链中的道德风险问题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农产品供应链中不完全信息及信息不对称及牛鞭效应的存在,会引起大量的不确定和道德风险,并影响最优委托权的安排。而目前针对此问题的研究还未有学者进行深入的探讨,因此随着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如何最小化农产品供应链中的道德风险是个重要的研究主题。
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利益合理分配机制是值得关注的研究焦点。运用利益分配机制模型,指出供应链各参与主题的能力和努力程度取决于供应链中的利润是否有效配置,而努力程度与能力水平决定了农产品供应链的整体绩效。农产品供应链的系统效能,来自于农产品供应链中各成员企业的真诚协作。由于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都是***的经济实体,任何合作伙伴都不会为了其他合作伙伴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合作伙伴合作的最强大动力。因此,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实现合作伙伴间合理的分配收益是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与运作成功的关键。
在全球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量逐年增加,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构建和发展农产品供应链,将成为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研究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全球农产品供应链的形成,将使得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变得更加畅通,它不仅将增大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总体效益,还能使单个农产品企业借助庞大供应链的整合优势,在竞争中更主动、更有发言权。同时将具有生产成本优势的我国农产品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这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实践有所发展,但对农产品物流配送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极少有文献对农产品物流配送做出专门的深入研究。建立新型产销一体化供应链和流通体系,实现农产品流通的网络和信息管理,使我国农产品进一步融入全球供应链。与此同时,物流配送系统设计早已成为物流研究领域的重要话题,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如何运用已有的配送系统设计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特点,设计出高效的农产品配送系统,也是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研究中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韩美贵,周应堂.生鲜农产品安全供给几个关键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686-3689.
[3] 朱小平.农业供应链中影响b2b电子商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j].物流技术,2007(5):84-86.
[4] 凌宁波,朱锋荣.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91-94.
[5] 张莉.供应链管理文献综述[j].管理宝鉴,2004( 11):45-46.
[6] 李***民,朱有志.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提升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能力[j].江苏农业科学,2007(2):12:54-57.
[7] 黄祖辉,鲁柏祥.中国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和供应链管理的思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1):9-13.
[8] 季绍波,曲刚.国内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主题及方法述评[j].运作管理,2006(9):59-61.
[9] 方昕.生鲜供应链现状与发展方向分析[j].远程交易专刊:15-19.
[10]杨为民.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模式初探[j].农村经济,2007(7):33-35.
[11]胡定寰.建立健全农产品可追溯体系 强化食品安全[j].专题论述,2007(3):8-9.
[12]樊红平,冯忠泽.可追溯体系在食品供应链中的应用与探讨[j].生态经济,2007( 4):63-65.
[13]袁康来,杨亦民.农业食品供应链的可追溯性研究[j].物流科技,2007,29( 4):121-123.
[14]白云峰,陆昌华.实施可追溯体系的相关问题分析[j].中国禽业导刊,2006,23( 14):36.
[15]陈小霖,冯俊文.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综述与展望[j].经营有道:183-185.
[16]王凯.中国农业产业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17]谭涛,朱毅华.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4(5):24-27.
[18]杨为民.中国蔬菜供应链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论文,2004:24-36.
[19]donna b.the global food chain,dairy foods [j].proquest agriculture journals,1999,100(3):41-43.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篇7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共同配送;Swap Body技术;云物流
中***分类号:F252.1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Due to the shorter shelf life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mpared with general merchandises, so higher service level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rely on sale terminals which control the quality and delivery time of this products. This article analyzes cold chain logistics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wuhu city through numerous and detailed datas, and then goes on the study on joint distribution mode, thus we can establish a cooperative joint distribution model based on Swap Body technology, cloud logistics and 3PL companies.
Key words: fresh produce; cold chain logistics; joint distribution; Swap Body technology; cloud logistics
2015年,国内最大的冷链生鲜农产品服务电商云平台――“宇培吉品网”正式在芜湖市落户,这标志着芜湖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将迎来一个全产业链的开放式平台。所以芜湖市作为安徽首批入选国家电商示范创建的城市就更应该为生鲜农产品寻找出路,为保证芜湖市在国家***府扶持力度加大、电商发展良好的环境下,在不久的将来打造出一个适合本土化、过硬技术加创新平台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网络。
1 相关概念
1.1 生鲜农产品。生鲜农产品在传统意义上主要包括水果、蔬菜、花卉、禽蛋肉、奶制品和各种水产品。
1.2 冷链物流。冷链物流是指各种生鲜商品在生产、储存、运输、配送、流通加工、包装再到销售,要保证始终处于对应生鲜品规定的低温环境,减少商品腐烂变质、损耗的供应链系统。
1.3 Swap Body。Swap Body的中文名称就是交换集装箱,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1965年,Ack-ermsnn/Fruhauf公司研制出了德国第一只交换集装箱。它的最初思想就是借用港口集装箱的标准化运作原理,每个用于交换的集装箱都是标准型号,便于运输配送工作中的衔接工作。基本实施过程如下:(1)将运输车倒进交换箱体支架空档内;(2)启动举升系统,举起交换箱体;(3)拔下支腿,并将其放置在支腿托架内;(4)落下举升托架,旋紧连接锁具,再连接示廓灯线。
优点:(1)底盘和箱底可分离,一车多厢,货物可预装、后卸,车辆利用率和运输率高;(2)厢体可做临时仓库,货物可分拣、装箱,能够有效缓解作业场地压力;(3)用户可以选择在自己的空闲时间完成货物装卸,实现均衡作业;(4)可以对交换集装箱进行分离、维护保养作业。
1.4 云物流。一般来说,云物流是以供应链自身上下游的企业为基础,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企业间建立基础信任后分享大数据,在云平台上进行云计算程序处理,从而调度和指挥各类物流资源将货物送至客户手中。
1.5 共同配送。共同配送在该文中就是对芜湖市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要素的各个企业进行横向集成,从而实现集约化配送,以此取得规模经济效益、降低成本。
2 芜湖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芜湖市的冷链物流起步晚,人力、设备设施并不是十分完善,在实际的操作运营中存在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亟待解决,尤其生鲜农产品的特殊性就更加决定了冷链物流的高难度性,所以首先要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最后才能对症下药。芜湖市与国内冷链物流发达省份的冷链物流对比如表1所示。
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未实现系统化。据不完全统计,芜湖市每年果蔬、肉类的腐损率达30%~35%;另外,芜湖市的生鲜农产品在流通环节中货损率也相当大,且在没有正规的冷链物流保证下进行加工、运输、销售的生鲜农产品占有很大比例等。芜湖市目前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条块分割严重,冷链设施没有建立起来,冷链资源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整个冷链的产业链相互衔接不够。
2.2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3PL参与力度小。主要是由于芜湖市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较为落后,使得芜湖市大部分生鲜农产品的配送业务基本上是由生产商/销售商完成的,所以芜湖市本身虽然有生鲜电商企业在蓬勃发展,但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冷链物流力度不强,冷链物流发展缓慢。
2.3 冷链的基础设施落后。芜湖市目前冷链物流行业现有的专业化冷藏车数量不足,配套设施不能够及时更新换代,用于生鲜冷链物流的车厢没有监控,而且车内温度控制做得也不够精确。
2.4 信息化水平低。芜湖市的相关企业对于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储藏、运输、销售全过程的控制和检查管理力度不足,没有紧跟云物流、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媒介,构架适合于芜湖市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平台。
3 技术+平台+共同配送在冷链中的必要性及作用
3.1 共同配送的必要性。要解决好上述提到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满足芜湖市市场需求,实现共同配送是非常必要的。共同配送可以将众多规模小、难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物流企业集中起来,由配送中心统一指挥调度为用户实行共同配送,统一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标准,实现规模效益,在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3.2 技术-Swap Body运作(如***1所示)。运作原理:(1)A企业的车辆到分拣中心收取生鲜农产品,进行货物的分拣、加工、包装,将不同温层的生鲜农产品装入不同温度条件的储柜中;(2)大型专车带着分拣好的生鲜农产品开往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转运中心,将大型专车上的各个厢体分别转移到各类小型专车上;(3)由小型专车依据规划的冷链物流配送网络路线分别送往各个配送点。
利用共同配送车辆,进行厢体交换,由前面介绍到的Swap Body技术的优点,可以减少车辆停靠时间,提高配送效率,实现规模经济,绿色、环保、经济、低碳。
3.3 云物流平台。在共同配送系统中,生鲜农产品的供应商联合物流配送中心、最终用户三方通过云物流平台相互协作,信息共享,降低物流成本。
在云平台上,所有的生鲜农产品供应商、3PL服务商、目标消费者等整合成资源池,各种资源相互展示,按需达成协议进行相互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降低供应链成本,优化整个系统。
4 PEST可行性分析――芜湖市未来实现Swap Body+云物流共同配送
4.1 ***策优势。安徽省已经建立连接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物流集散、配送中心。2011年,出台《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建立主要品种的冷链物流体系;2014年,芜湖市***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实施意见》,提出推进现代化生鲜农产品快递物流建设。此外,芜湖市还出台《加快物流业发展的***策建议》。近日,安徽省又正式了《关于贯彻国家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这对芜湖乃至全省都是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
4.2 经济优势。初步核算,2014年芜湖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 307.9亿元,增长10.7%。完成财***收入426亿元,增长11.6%。物价涨幅保持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芜湖市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市***府继续积极鼓励电子商务发展,出台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多项***策,“宇培吉品”于2015年3月正式落户芜湖;同时新建三山物流园、芜湖县商贸物流园等。通过农村公路建设、内河航运跨越工程、高速公路网工程等,全面加快芜湖市建设畅通、绿色、安全、环保的综合交通体系,为芜湖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竞争力的提升保驾护航。现代物流的迅猛发展为芜湖市的经济提速提供有利条件。
4.3 社会自然条件优势。芜湖市是皖南地区生鲜农产品较富饶的地方,2013年,芜湖全年蔬菜产量405.2万t,水果56.0万t,肉类总产量25.6万t,水产品产量14.6万t。丰富的生鲜农产品资源、得天独厚的地形地貌,带来了资源供给上和地理上的优势。
4.4 技术优势。生鲜农产品物流技术是实现和保障冷链物流各项功能的手段,是提高物流服务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保障。芜湖市拥有A级以上物流企业30家,高校、研发机构数量较多,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为物流技术的发展保驾护航;其次,芜湖市高铁、城际铁路的建设,也为芜湖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提供了便利通道。
5 传统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
5.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同产业间的共同配送模式。在实践中,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方式:
(1)生鲜农产品企业各自分散***拥有设备和配送中心前提下,根据企业间协商决定分期使用某个企业的运输配送工具,依据需要配送货物数量、目的地,定制路线,开展共同配送的活动(如***2所示)。
(2)生鲜农产品企业间将食品的外包装统一标准化,使得后期的装卸搬运配送问题迎刃而解,在此基础上企业之间共同出资建立一个物流配送中心,合资购买运输相同规格包装货物的配送车辆,均由该配送中心根据每个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和自身的配送能力来统一制定冷链物流配送路线,以此减少配送车辆的空载、往返运输等不合理的物流运输配送问题,降低物流成本(如***3所示)。
5.2 异产业间的共同配送。指生鲜农产品冷链产业与其他产业生产的商品集中起来,通过配送中心统一配送。在实践中,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方式:
(1)这种配送模式类似于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超市采购前端,以大型零售业主导的异产业间共同配送,各种商品的提供商会通过大型零售企业指定或合作的3PL来集中配送(如***4所示)。
(2)实际生活中,有的是采购商直接采购少量产成品,有的是生产商生产的小批量产品,这些商业活动都是小批量、多批次的,都需要运输配送到相应的目的地,为了应对小批量、多批次的采购或生产活动共同出资建立小量商品配送中心,共同建立,共同使用,完成集约化配送(如***5所示)。
综上,通过分析比较,笔者认为上述四种配送模式不能很好地应用于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中,所以可以利用――技术+平台打造最理想的共同配送模式。
6 基于技术+平台+共同配送模式打造的高度集约化配送
在芜湖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体系中,信息平台非常重要,因此构建好一个服务于冷链配送体系的信息平台,可使得这个基于技术+平台+共同配送模式打造的高度集约化配送网络系统得以实现。所以,笔者认为这是芜湖市未来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趋势所在(如***6所示)。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篇8
关键词:超市;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
随着农产品经营模式的变化,农产品已经成为超市和大卖场中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各年《超市食品安全调查报告》,消费者在大卖场和超市两个主要的渠道中,选购了他们日常生活中大约70%的生鲜食品。同时,消费者一直都认为超市是最安全的购买场所,2009年通过对5,000名消费者的调查,消费者对超市的放心度、满意度都是最高的。但是,仍然有20.2%的城市消费者认为当前食品安全形势“问题太多,令人失望”。超市农产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超市农产品质量控制有重要意义。
一、超市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的构成
根据对北京市超市的走访调查,一般超市的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分为供应链的选择、采购环节的控制、加工、配送环节的控制、内部控制几个环节。
(一)超市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选择。超市的农产品质量控制是以供应链模式的选择为开端的。为提高进入超市的农产品整体质量水平,超市目前在选择供应商时,会借助一套考核标准体系和程序来对不同农产品供应商的质量保障水平进行评价。
以家乐福超市为例,在选择供应商时,家乐福设有三道关卡:“证照检查”、“现场审核”和“产品检测”。在双方谈判之前,供应商必须提供其有效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所有的供应商都必须提供合格证件后才能进入真正意义上的谈判环节。家乐福在中国始终坚持供应商审核制度,在正式合作前都需要接受家乐福的第二方审核,由家乐福区域食品安全经理和相关产品的采购负责人共同完成审核。通过第二方审核的供应商还将面临家乐福邀请的专业第三方审核公司的审核。进入家乐福之前,供应商的产品还将接受抽样验货,家乐福分布于全国的10个专业实验室将对产品做出科学的检测,检验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双方的合作。
(二)采购环节的质量控制。采购环节决定着超市农产品的质量水平,收、验货环节的严格把关更是成为超市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的核心。各超市在收货环节都有一整套的流程,一般包括收验货程序、收货标准,包括卫生质量要求、分类分级要求、修剪要求、包装要求、保存要求,另外还包括不同种类的农产品的具体验货要求。
家乐福向中国区的供货商采购农产品时,也严格遵守了其全球统一的农产品采购标准和程序要求:一是定期调研,研究竞争对手所售农产品的价格与质量,以作为采购谈判的依据;二是收货检验。根据家乐福严格的验收货制度,农产品在进入超市前就要接受全面的质量检验,并必须符合其统一的农产品收货标准。
(三)加工配送环节的质量控制。在农产品物流中,配送环节是保证农产品安全的关键一环,连锁超市销售的食品中,生鲜农产品是最复杂和最容易在物流过程中引起质量问题的产品。
家乐福超市要求对于采购的符合质量标准的农产品,配送中心必须遵照相关规章和流程在规定的期限内配送到超市的各个门店中,生鲜农产品还应迅速送入冷冻、冷藏库内保存。由于家乐福没有自己的物流系统,对于冷冻冷藏农产品等高危食品,只能走供应商渠道。为保障供货不出问题,家乐福除了做好冷冻农产品的门店快速接收外,还会对产品进行抽样检测,检测其中心温度,对达不到温度要求的产品,家乐福将拒收,并作为不良信息进行记录,反馈给供应商。对于采用第三方物流机构的供应商,家乐福也有相关的严格要求和进行相应的检测,并把检测结果反馈给供应商,从而为供应商选择第三方物流机构提供参考。此外,每隔两个月,家乐福中国区总部会派出专门的质检人员,对全国各分店包括采购环节在内的农产品质量控制进行全面检查并评分。
(四)内部控制。农产品配送到门店,在出售前有一定的储存时间,需要严格的内部控制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包括内部质量检测和库存控制。
1、内部质量控制。这一过程由6个环节组成:收货区质量控制(温度、新鲜度、产品证件)、冷链(温度控制)、清洁和消毒(专业清洁和消毒设备产品)、个人卫生(清洁的制服、干净的手、口罩和手套、健康证),标识(供应商信息、保存条件、保质期)、产品保质期(定期检查、及时将过期产品下架)。家乐福由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在农产品质量和卫生方面做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同时,家乐福还通过外部的第三方公司加强农产品安全的监控和抽查。外部第三方公司会以“神秘顾客”等身份到各家店铺监测农产品安全,定期反馈给家乐福进行修正。
2、库存控制及缺货管理。库存控制和缺货管理均是超市农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两个环节的目标是保证超市的一次订货量、订货频率适当,以确保农产品的新鲜度,并减少在超市的损耗。为实现库存控制及缺货管理的目标,家乐福的做法是要求配送中心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结合历史销售量,确定不同类别农产品的库存量。其中,肉类食品的库存量控制在能保证l~2天的销售量之内;水果为保证2天;蔬菜保证l天;鱼科则要求做到无库存,即当天卖不出去的就必须扔掉。对于各个门店,则要求依据电脑反映的销量来定货,尽可能做到零库存;对门店当天没有销售完的生鲜农产品,只有达到家乐福存货标准的才可以在第二天继续销售,否则必须当天扔掉。
二、目前超市农产品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超市农产品供应链监控薄弱。2009年的超市食品安全调查显示,可能给超市食品带来危害的各项因素中,供应商和产品的管理是最重要的因素,是排在第一位的因素。据调查,消费者投诉主要集中在食品变质、有杂物异物、过期食品销售(包括赠品过期)、添加剂超标等,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连锁超市在食品安全供应链控制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如上提到的农药超标、食品添加剂超标的农副产品和生鲜食品,之所以会流入超市,实质上是对供应商的监控不力。有的超市为了不降低自己的毛利率,往往一味压低供货商的进价,而忽视对供货商所提供食品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检测,从而导致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而对于农超对接,大规模企业能够从源头进行监控,但是很多中小超市企业没有足够资金,也没有相应的人员配备,根本无法实现对小规模农户生产过程的监控,也很难控制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二)超市联营和租赁经营的农产品质量管理存在明显漏洞。加盟店对农产品安全监管的力度不够。按照惯例,加盟店30%的货物由超市配送中心统一配送,另外70%可以自行采购。对于自购部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超市很难进行有效的监管,甚至可以说基本处下失控状态。联营和租赁部分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对于这部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超市也有待加强管理。其中,超市对承租者的货物销售一般会进行统一结算,但对其进货渠道却不可能进行有效控制。失去了对进货渠道的控制,也就失去了对农产品质量的控制权,从而难以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三)冷链体系不完整。目前在我国,完整***的农产品冷链体系尚未形成。调查显示,29.67%的超市拥有自己的冷藏车,36.26%的超市是由供货商自己的冷藏车为超市配送生鲜食品,而13.19%的超市由生鲜供货商自己寻找第三方物流,而5.395%的超市自己寻找第三方物流。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农产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农产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
三、完善超市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的思路
(一)强化供应链管理。在现阶段,超市要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控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必须强化供应链管理思想,构建符合现代物流思想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
农户是我国农产品生产的主体,个体商贩又是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体,以点多面广、分散经营为特征的小农户生产、小商贩经营,如果缺乏必要的约束制度和激励机制,就难以满足超市农产品质量控制的需要,因而要通过合理的契约设计来加强生产、流通环节的质量控制。近几年江苏苏果、福建永辉等超市农产品经营的成功经验证明,“超市+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超市+专业合作组织+农户”、“超市+行业协会+生产基地+农户”等供应链模式,可以实现生产、流通、零售环节的有效连接,通过合理的契约设计可以使生产者、经营者等供应链主体的行为符合超市要求,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超市农产品质量控制目标的实现,利用契约加强生产、流通环节的质量控制。
(二)加强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根据农产品种类不同,可将其分为储存型、中转型、直送型和加工型四种商品类型。针对不同的商品类型、不同的加工工艺和保存要求,对农产品的安全检测流程不同。(***1)
(三)构建生鲜农产品流通冷冻、冷藏保鲜链。超市要提高生鲜农产品经营的竞争力,必须着力建设生鲜农产品冷冻、冷藏保鲜供应链,使易腐、生鲜农产品从产地收购、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直到消费,即从田头到餐桌各个环节都处于低温环境之中,以保证生鲜农产品的自然属性不受损害,减少损耗,防止流通过程中变质和被污染。(***2)
生鲜农产品冷藏链由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冻运输和冷冻销售四个方面构成,在相关设备的支持下构成了生鲜农产品的安全保障体系。冷链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仅靠超市企业很难完成,需要物流企业支持和***府的补贴。
总之,超市农产品质量控制需要社会各部门的协力。农产品质量控制是关联整个供应链的系统问题,涉及众多行业、主体和区域,并受一个国家整体的经济水平、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生态环境等,以及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消费观念等条件制约,因此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超市食品安全调查报告[R].2009.
[2]商务部.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报告[R].2008.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篇9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农产品;网络信息技术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的有效流通涉及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及质量,涉及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的根本利益。供应链管理引入农业为农业产业的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目前,国内外的经济社会条件和实践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国际经验来看,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利器;从国内现实来看,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尚处于发展初期,本文力求就网络信息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一定的理论探索,为我国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
1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涵义
1.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特点。供应链管理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让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能高效率运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中[1]。供应链管理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因此,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是追求供应链整体效率化。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供应链整体最优。供应链管理将供应链上的业务和各相关者视为一体,以整体最优为目标。(2)企业间的相互协作关系。实现供应链整体最佳化优,需要企业间的合作,这种协作关系就是“合作伙伴关系”。(3)供应链管理要求采用系统的、集成化的管理方法来统筹管理整个供应链的各个功能。(4)支撑供应链管理顺利进行的是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1.2农产品供应链的涵义及特点。一般而言,农产品供应链即农产品从收购、加工、运输、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这一过程所组成的环环相扣的链条[2]。农产品通过供应链管理可以降低总成本,增加农产品的效益及附加价值。由于农产品的诸多特性,导致了农产品供应链不同于工业供应链,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参与者众多,系统复杂。在产前、产中、加工、运输、销售和最终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上都有众多参与者,包括农产品生产者、批发市场、零售终端和最终消费者。另外农产品的数量特别大,品种繁多,各品种的品质特性差别很大,使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衔接问题更加复杂。(2)市场不确定性较大。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分散性,经营者难以取得垄断地位,市场信息极为分散,人们难于全面把握市场供求信息及竞争者、合作者的信息;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农产品上市时如果在短时间内难以调节,会使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此外农产品的鲜活易腐性限制了农产品在跨区域间和跨季节间的即时调节,这使农产品供应链具有更多的风险。(3)农产品供应链对物流的要求较高。由于农产品生产具有区域性,而人们的需求是多样性的,因而需要不同区域间进行流通交易。然而农产品的鲜活易腐性,使流通成本上升,这限制了农产品流通路径。特别是在生鲜农产品,对物流仓储、运输、配送的要求更高。
2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1)市场主体过于分散,缺乏供应链的概念。由于农业产业链的主体主要是分散经营的农户,市场意识薄弱,总体素质较低,即使是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也是以小业主或个体经营户为主体经营,用供应链的观点考虑农产品的经营是很难实现的事。(2)物流技术比较落后。“新鲜”是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由于鲜活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会大大限制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因此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在,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链中的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很大。有数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达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3]。(3)物流成本过高,不利于农产品供应链合作伙伴联盟的建立。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物流成本仍然偏高,而且很不稳定,运销成本的波动较大。由于农产品具有鲜活性,生产上的区域性、季节性、分散性等特点,同时农产品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具有消费群体小的特点,造成农产品交易成本较高,容易导致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的投机行为,不利于稳定的供应链合作伙伴联盟的形成。(4)农产品供应链各主体之间信息流通不畅。由于诸多原因,对信息化的意识不强,从而造成我国国内农产品供应链的总体信息化程度很低。国内农产品市场上几乎没有一个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系统,各企业之间信息化程度差距较大,发展很不平衡。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以供各企业进行信息交流,造成本应多边共赢的企业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阻碍了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长期以来,农民对市场供求信息的获取渠道单一,手段缺乏,滞后失真现象严重,赶不上市场变化。这也是目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3网络信息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应用的关键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农业带来的效益是明显的。在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中,应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的优势,如EDI、GPS、条码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提高供应链运作的效率,也可以增强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交流。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农产品供应链必须依托网络信息技术,纵向优化,横向集成,并逐渐形成行业、区域性的中心节点,使资源和信息实行共享,整体资源得到优化,并通过实现成员间的连接和与目标终端用户之间的连接,促使各成员共同创建新的利润空间。通过对农产品供应链过程的跟踪整合管理,可使农产品物流活动的每一环节为了共同的目标保持协调一致,有效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服务水平和效率。首先,应该建立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与统一的信息平台。信息物质技术基础设施包括企业的外部网、内部网、知识库、电子数据库及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在完善的物资技术基础设施上,应用相关的软件搭建统一的信息平台。既保障信息提供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及时性,又实现对农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目前我国各地***府和大型企业建立了一批农产品专业信息平台,为沟通消费者与生产者、流通环节的联系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一个地方或企业必须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搭建与外部信息网密切联系的信息平台,使供应链中的神经系统运转正常。农产品供应商根据信息平台上经销商和零售终端提供的需求信息,向其上游的农户生产信息,生产加工企业、中介组织通过订单向农户收购农产品,这样减少了农户生产的盲目性,同时为农产品的销路提供了保证,不仅降低了农产品物流的成本,减少了农产品的损耗,而且有利于促进农业和社会效益。其次,建立不同层次的农产品信息网络,这是实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所必需的技术支持。农产品信息不畅是制约农业结构调整,造成农产品卖出难的主要原因。加强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是开拓农村市场的重要途径。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或农产品中介组织,建立农产品生产、流通信息网络,实现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基地、批发市场、农产品供应四位一体的农产品信息网络,最终形成农村地区农产品信息网络与大中城市及全国的联网。通过信息网络的建设,农产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对整个农产品的流通过程进行协同整合,降低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缩短了农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交易效率,减少了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农产品的保值期。农产品供应链成员通过不同层次的信息网络的集成,建立一体化的物流运作体系,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对生产、加工、配送过程中的物流环节进行设计,使农产品物流作业无缝衔接。将物流据点、农产品配送路线、运输手段等网络化,以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减少物流成本。另外,需要建立四个相关信息系统:一是信息管理系统。如收集和传递销往地农产品标准化信息和相关的***策法规。根据这些信息,对供应链全程进行监控,确保农产品跨越非贸易壁垒,顺利进入国外市场。二是信息共享系统。供应链成员共享有关库存、销售、预测、供应链绩效评价等信息,促进成员间信息沟通,有助于供应链成员间的互信与协同。三是电子银行结算与支付系统,使供应链成员能方便地进行电子商务活动。四是供应技术协同系统。零售终端的POS系统,收集消费者需求的第一手资料,能在第一时间反馈到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中和订单管理系统中,指导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供货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调动农产品的流动。实现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系统的无缝隙对接,加快供应链的营运速度,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农户、农产品供应商及农产品经销商之间的信息系统实现无缝衔接,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柔性,降低了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成本和风险,使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准确及时地到达供应链中的相关节点,使农业生产更有计划性,从而减少农民的市场风险,提高农民收入。最后加快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需强化***府在农业信息化中的主导作用,制定农业产品信息化的法律法规。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是一项涉及多行业、多部门的综合性基础工作,必须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因此***府要在这一进程当中发挥好其主导作用。各级***府要根据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明确建设方向、目标、重点,并具体落实相应部门实施。要从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予以重视,树立信息观念,增强信息意识。做好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产品信息化建设,还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包括立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在内的动态系统,为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制框架和法律环境,为农业信息化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但是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需要制定的法律法规具备灵活性,因地制宜,有所区别。
4结束语
本文论述了网络信息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给出了可行的建议。该建议有利于提高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规模效益。伴随农业问题的日渐突出以及信息化建设在我国的整体推进,我们相信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建设也会越来越受重视。同时农业行业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确定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战略,使农产品供应链进一步向系统化、集成化、精益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篇10
1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涵义
1.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特点。供应链管理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让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能高效率运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中。供应链管理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因此,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是追求供应链整体效率化。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供应链整体最优。供应链管理将供应链上的业务和各相关者视为一体,以整体最优为目标。(2)企业间的相互协作关系。实现供应链整体最佳化优,需要企业间的合作,这种协作关系就是“合作伙伴关系”。(3)供应链管理要求采用系统的、集成化的管理方法来统筹管理整个供应链的各个功能。(4)支撑供应链管理顺利进行的是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1.2农产品供应链的涵义及特点。一般而言,农产品供应链即农产品从收购、加工、运输、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这一过程所组成的环环相扣的链条。农产品通过供应链管理可以降低总成本,增加农产品的效益及附加价值。由于农产品的诸多特性,导致了农产品供应链不同于工业供应链,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参与者众多,系统复杂。在产前、产中、加工、运输、销售和最终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上都有众多参与者,包括农产品生产者、批发市场、零售终端和最终消费者。另外农产品的数量特别大,品种繁多,各品种的品质特性差别很大,使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衔接问题更加复杂。(2)市场不确定性较大。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分散性,经营者难以取得垄断地位,市场信息极为分散,人们难于全面把握市场供求信息及竞争者、合作者的信息;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农产品上市时如果在短时间内难以调节,会使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此外农产品的鲜活易腐性限制了农产品在跨区域间和跨季节间的即时调节,这使农产品供应链具有更多的风险。(3)农产品供应链对物流的要求较高。由于农产品生产具有区域性,而人们的需求是多样性的,因而需要不同区域间进行流通交易。然而农产品的鲜活易腐性,使流通成本上升,这限制了农产品流通路径。特别是在生鲜农产品,对物流仓储、运输、配送的要求更高。
2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1)市场主体过于分散,缺乏供应链的概念。由于农业产业链的主体主要是分散经营的农户,市场意识薄弱,总体素质较低,即使是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也是以小业主或个体经营户为主体经营,用供应链的观点考虑农产品的经营是很难实现的事。
(2)物流技术比较落后。“新鲜”是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由于鲜活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会大大限制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因此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在,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链中的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很大。有数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达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
(3)物流成本过高,不利于农产品供应链合作伙伴联盟的建立。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物流成本仍然偏高,而且很不稳定,运销成本的波动较大。由于农产品具有鲜活性,生产上的区域性、季节性、分散性等特点,同时农产品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具有消费群体小的特点,造成农产品交易成本较高,容易导致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的投机行为,不利于稳定的供应链合作伙伴联盟的形成。
(4)农产品供应链各主体之间信息流通不畅。由于诸多原因,对信息化的意识不强,从而造成我国国内农产品供应链的总体信息化程度很低。国内农产品市场上几乎没有一个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系统,各企业之间信息化程度差距较大,发展很不平衡。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以供各企业进行信息交流,造成本应多边共赢的企业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阻碍了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长期以来,农民对市场供求信息的获取渠道单一,手段缺乏,滞后失真现象严重,赶不上市场变化。这也是目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3网络信息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应用的关键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农业带来的效益是明显的。在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中,应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的优势,如EDI、GPS、条码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提高供应链运作的效率,也可以增强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交流。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农产品供应链必须依托网络信息技术,纵向优化,横向集成,并逐渐形成行业、区域性的中心节点,使资源和信息实行共享,整体资源得到优化,并通过实现成员间的连接和与目标终端用户之间的连接,促使各成员共同创建新的利润空间。通过对农产品供应链过程的跟踪整合管理,可使农产品物流活动的每一环节为了共同的目标保持协调一致,有效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服务水平和效率。首先,应该建立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与统一的信息平台。信息物质技术基础设施包括企业的外部网、内部网、知识库、电子数据库及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在完善的物资技术基础设施上,应用相关的软件搭建统一的信息平台。既保障信息提供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及时性,又实现对农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目前我国各地***府和大型企业建立了一批农产品专业信息平台,为沟通消费者与生产者、流通环节的联系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一个地方或企业必须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搭建与外部信息网密切联系的信息平台,使供应链中的神经系统运转正常。农产品供应商根据信息平台上经销商和零售终端提供的需求信息,向其上游的农户生产信息,生产加工企业、中介组织通过订单向农户收购农产品,这样减少了农户生产的盲目性,同时为农产品的销路提供了保证,不仅降低了农产品物流的成本,减少了农产品的损耗,而且有利于促进农业和社会效益。其次,建立不同层次的农产品信息网络,这是实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所必需的技术支持。农产品信息不畅是制约农业结构调整,造成农产品卖出难的主要原因。加强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是开拓农村市场的重要途径。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或农产品中介组织,建立农产品生产、流通信息网络,实现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基地、批发市场、农产品供应四位一体的农产品信息网络,最终形成农村地区农产品信息网络与大中城市及全国的联网。通过信息网络的建设,农产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对整个农产品的流通过程进行协同整合,降低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缩短了农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交易效率,减少了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农产品的保值期。农产品供应链成员通过不同层次的信息网络的集成,建立一体化的物流运作体系,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对生产、加工、配送过程中的物流环节进行设计,使农产品物流作业无缝衔接。将物流据点、农产品配送路线、运输手段等网络化,以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减少物流成本。另外,需要建立四个相关信息系统:一是信息管理系统。如收集和传递销往地农产品标准化信息和相关的***策法规。根据这些信息,对供应链全程进行监控,确保农产品跨越非贸易壁垒,顺利进入国外市场。二是信息共享系统。供应链成员共享有关库存、销售、预测、供应链绩效评价等信息,促进成员间信息沟通,有助于供应链成员间的互信与协同。三是电子银行结算与支付系统,使供应链成员能方便地进行电子商务活动。四是供应技术协同系统。零售终端的POS系统,收集消费者需求的第一手资料,能在第一时间反馈到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中和订单管理系统中,指导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供货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调动农产品的流动。实现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系统的无缝隙对接,加快供应链的营运速度,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农户、农产品供应商及农产品经销商之间的信息系统实现无缝衔接,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柔性,降低了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成本和风险,使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准确及时地到达供应链中的相关节点,使农业生产更有计划性,从而减少农民的市场风险,提高农民收入。最后加快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需强化***府在农业信息化中的主导作用,制定农业产品信息化的法律法规。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是一项涉及多行业、多部门的综合性基础工作,必须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因此***府要在这一进程当中发挥好其主导作用。各级***府要根据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明确建设方向、目标、重点,并具体落实相应部门实施。要从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予以重视,树立信息观念,增强信息意识。做好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产品信息化建设,还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包括立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在内的动态系统,为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制框架和法律环境,为农业信息化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但是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需要制定的法律法规具备灵活性,因地制宜,有所区别。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