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10篇

汉语词典篇1

其实,班里有十七八个同学家里有汉语词典,我第一次统计时,他们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可随后都没见拿来。我私下一打听,很多同学说得很直接:“又不是人人都有,拿到班里大家乱用,坏了谁赔?”“拿了也白拿,又没什么奖励!”“我爸说,法不责众,大家都不拿也就算了。”……

我决心“曲线救国”。

周一,早早地,我把家里的汉语词典偷偷放到讲台上。第一节语文课,我快步走进教室。孩子们一边疑惑地看着那部厚厚的大词典,一边看看我,有的还窃窃私语。

“啊!哪位同学贡献出的这个大宝贝?”我故作惊讶,“请这位同学站起来!”

同学们都用目光前后左右扫描。

“哈哈,这位同学还不好意思呢,那我们就不为难他。来,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位无名英雄!”我带头鼓起了掌,孩子们笑了。

我拿起词典,有意识地一抖,两张粉色的小纸片轻轻散落出来。

我弯腰捡起纸片,读出声来:“给同学们的一封信!”

孩子们侧耳倾听。

“同学们,这是我十岁生日那天远方的姑姑特意送给我的。说真的,一开始我的心思也和大家一样,舍不得把它拿到班里。后来,听了老师的话,我明白好东西是需要与别人分享的。我想起了《巨人的花园》。因为巨人不懂得分享,他的花园里整日充满寒冷和萧条,他的生活也就注定无聊、无助而孤单——是他的自私挡住了春天的脚步。我们生活在班集体这个大家庭里,只有大家团结友爱,我们才能成长得更加健康、快乐!

“现在,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比如自私自利,也进入了我们的校园。来,让我们手拉手,积极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献出一部字典、词典开始,向不良社会风气宣战!——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小不点”

教室里一片静寂。从孩子们的眼神里,我能读懂他们的内心。

事情并没有结束,接连几天,孩子们一直在寻找那个无名的“小不点”……

汉语词典篇2

迄今为止,有关《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丰硕了。“据统计,《大词典》出版以来,直接以其为研究对象的专著有十余部,论文千余篇。”[1]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李申先生等著的《〈汉语大词典〉研究》(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以下简称《研究》)是一部很有分量、很有特色的论著。

《研究》正文共有“引言”“《大词典》特点简论”“《大词典》订补”“《大词典》未收词语例释”“关于《大词典》修订的理论探讨”“结语”等六部分,核心内容又可以概括为两部分,一是关于《大词典》的具体订补,二是关于《大词典》修订的理论探讨。由于作者长期从事相关研究,既有扎实的语言学功底,又有良好的辞书学素养,因而订补词典疏漏,实事求是,可信度高;探讨修订理论,高屋建瓴,实用性强。

订补《大词典》疏漏无疑是全书的重点。具体包括两项内容: 一是订正《大词典》现有条目中的疏误;二是补充《大词典》未收录的词语。第一项内容从“释义不确”“义项不全”“例证晚出”“缺少书证或书证不充分”“词形不全”“引文有误”“其他失误”等七个方面对《大词典》进行全面排查,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逐一提出订补意见。其中释义问题343条,书证问题811条,立目问题61条,其他问题138条,总计1353条。第二项内容补充并考释《大词典》未收录的词语,共171条。两项合计1524条。可见,《研究》对《大词典》的订补,面非常宽,涉及词典编纂的方方面面;量也非常大,只有长期钻研、全面排查才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1. 重视近代汉语语料

作者认为,“衡量一部大型历史语文辞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它是否充分地反映了近代汉语词汇的面貌”,而“以往的大型历史语文辞书在编纂中普遍存在着重雅轻俗、贵远贱近的倾向”,故把订补近代汉语条目作为研究重点。《大词典》内容极为丰富,凭个人之力,要对所有条目都进行考察和研究,显然是不可能的。作者长于近代汉语研究,而《大词典》在近代汉语词语收释方面相对比较薄弱,问题也比较多,所以该书把近代汉语作为主要考察对象。这种策略是对的。如谓“和缓”可泛指医生、“道长”可指御史官员、“不耐烦”有“身体不适”义、“制度”有“安排,处置”义、“气质”有“脾气,性气”义、“朦胧”有“欺骗”义、“郑重”有“重视”义、“问诸水滨”有“投水自尽”义、“端然”有“依然,仍然”义、“总然”有“总是,一直”义、“做”有介词“替,为”义、“同”有介词“替”义等,见解新颖,结论可靠,支撑语料就是近代汉语。再如“气死风(风灯)”“显微镜”“窝窝头”“穷光蛋”“开后门”“酒精”“风车”等,《大词典》或举现代作品例,或未举例,《研究》谓书证可提前至清代,靠的也是近代汉语语料支撑。

2. 善于用方言作佐证

《研究》在“词语考释上除重视书证外,特别重视征引方言口语活的语言材料”。造成辞书失误的原因很多,古今语言隔阂,文献材料不足,都会导致误解或费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借助活的方言,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作者正是这样做的。如《大词典》“阿搂”条:“揉搓。元李寿卿《度柳翠》第二折:‘抖搜的宝钏鸣,]u的云髻松,阿搂的湘裙皱。’”作者认为释义有误,这几句写柳翠将被斩、被“吓杀”的情景,“抖搜”“]u”“阿搂”均为颤抖貌。今徐州一带仍说“阿搂”,音近似“合搂”,正是晃动、抖动、搅动义。又如《大词典》“割闹”条:“方言。指碎草,细料。”作者认为释义不够准确,“割闹”不是碎草或细料,而是碎草、树叶等混杂物,也写作“各闹”。《聊斋俚曲集・慈悲曲》第四回:“见哥哥已咱把各闹打扫了一大堆,还在那里扫。”董遵章释曰:“各闹,带尘土的碎草残叶。”李行健《河北方言词汇编》:“各闹,碎柴草。”并其证。再如《跻春台・巧姻缘》:“你去买少妻,反得老东西,看你这个人,还是点儿低。”同书卷三《心中人》:“爹爹呀,未必然,点儿低疾病临时变了症。”“点儿”“点儿低”是什么意思?作者根据东北方言释“点儿”为机遇、运气,释“点儿低”为时运不济,文献、方言互证,说服力就很强。

3. 辨析词义精细准确

《大词典》是精品辞书,要找出并纠正其中存在的差错,难度可想而知。《研究》借助搜集到的第一手语料,综合运用各种训诂方法,发现和解决了许多问题。作者往往从细微处入手,辨难释疑,得其真诠。例如,《大词典》“哑酒”条:“俗谓哑巴酒。喝酒而不行令猜拳。”作者认为,释义过窄,应是喝酒而没有游艺助兴。因为古代不唱曲、不玩武艺而喝酒也可称“哑酒”。“芳名”条:“……②对他人名字的美称。”作者说,释义过宽,“他人”可指女人,也可指男人,但男人的名字不能称“芳名”,《大词典》所举三例均指女性。“村牛”条:“蠢牛。对文盲的贬称。”作者认为,释“蠢牛”尚可,后加“对文盲的贬称”,画蛇添足,因为被称为“村牛”的不一定就是文盲。也有正本清源,破旧立新的。例如,《大词典》“都抹”条:“方言。嘟起嘴巴不吭声。《醒世姻缘传》第四八回:‘狄希陈都抹了会子,蹭到房里。’”作者认为,释义误,“都抹”义为徘徊、磨蹭,又写作“笃么”“独磨”“突磨”“杜磨”……“都”“笃”等字当系“踱”的借字,与噘嘴无涉。“梳拢”条:“①旧指第一次接客伴宿。”作者援引10个例句,排比归纳,得出结论: 《大词典》释义中动作发出者为“”,而各例中“梳拢”的动作发出者均为“***客”,因而这个解释有误,正确的训释应是“***客出高价让尚是处女的伴宿”。“压子”,《大词典》不收,或释为“养子”,或释为“典押给人做抵偿的儿子”,作者通过文献梳理和民俗印证证明,“压子”指借助过继儿子或用泥娃等方法来压住风水,以便促生儿子的风俗。除了辨析疑难词语以外,《研究》对《大词典》其他方面的订补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如《大词典》“切云”条:“上摩青云。极言其高。《楚辞・九章・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作者指出,例句为一对句,“长铗”与“切云”相对,均为名词。“切云”当为“切云冠”,古时的一种高冠。“通成”条:“方言。全部,整个。《醒世姻缘传》第四三回:‘到了那里,通成不得了,里头乱多着哩!’”作者指出,“通成”非一词。“成不得”意即“不成;不行”;“通”,义为“全然,完全;根本”。“通成不得了”意即“全然不行了”。诸如此类的精彩例子,俯拾即是。

探讨《大词典》修订理论是《研究》的又一项重要工作。作者认为:“虽然现在订补《大词典》方面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但总的看其研究也有明显不足: 一是微观考察较多,宏观研究太少。二是重视修订失误的实践,尚缺乏理论层面的探讨。”的确,现有订补《大词典》的著作或论文,绝大部分都是具体指出它在立目、释义、义项、书证等方面的疏失,并提出修改意见。这是一种微观研究。这种微观研究对《大词典》的修订和完善是十分必要的,可为《大词典》第二版的编纂和修订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对于《大词典》这样一部大型历史性语文辞书而言,光有微观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如果不能对整部辞书从宏观上加以审视,进行综合性考察,做更为系统深入的研究,那么书中隐藏着的许多问题可能就很难发现”。基于这种认识,《研究》专设“关于《大词典》修订的理论探讨”这个部分,以七十多页的篇幅,从七个方面入手,探讨第二版应当如何更好地规划全书,如何进行全面的修订和从整体上提高全书的质量。

这七个方面具体是: 词目增补类析,关于方言词语收录的标准问题,关于同义条目释义问题,义项排列顺序问题研究,对书证不一的专题考察,从史料笔记看《大词典》的修订,关于“死亡”义词语的调查研究。内容也涉及立目、释义、义项、书证等方面,订补条目约300条。这里观察其中几个专题。

关于词目增补类析。作者认为,《大词典》词语失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汉语词汇的一些特殊现象关注不够,在许多方面造成系统性缺失。因此,在第二版修订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七类词语――羡余词语、“反词同指”词语、缩略语、配套词、同素逆序词、异形词和别名异称。针对《大词典》在这七类词语方面失收的情况,提出按照类别从整体进行考察的建议。这对《大词典》修订时的收词立目工作肯定是有助益的。

关于方言词语收录的标准问题。作者认为,《大词典》非常重视方言词语的收录,但难称尽善尽美,主要是方言词语收录标准存在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提出《大词典》收录方言词语应坚持“三为主原则”,即以文献载录的方言词语为主,以古代方言词语为主,以古今重要作家和作品中的方言词语为主。此外,作者还对《大词典》处理现代汉语方言词语提出了要把握好“三条注意事项”。收录标准厘清了,其他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关于义项排列顺序问题研究。作者认为,《大词典》相当多的词语义项排列存在颠倒、错乱现象。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首先需要从理论上加强探讨,明确义项排序原则,并力求厘清一个个多义词的词义系统,注意释义的层次性和义项的层阶性,并用适当的方法予以体现。通过“刀”部“列”“利”“刺”“制”“剥”“割”六个词和“穴”部“窄”“窠”“穷”“窃”四个词的实例解剖,分析了《大词典》义项失序的情况及类型,提出了正确排序的策略。这些观点新颖务实,对大型历史语文辞书多义词的义项排序富有参考价值。

探讨《大词典》修订理论是《研究》的一大特色,它与订补《大词典》具体疏失部分相辅相成,又是后者的拓展和升华。其中许多见解不仅对《大词典》修订有直接帮助,对其他工具书的编纂和修订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从《研究》的上述优点和特色可以看出,它为《大词典》的修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功不可没。但如果求全责备,《研究》本身也还存在一些小问题,可以进一步完善。今就微观研究部分整理几条,向作者和读者请教。

1. 有些条目释义还可斟酌

例如,谓“只好”有“大约”“差不多”义,表示估量,举《警世通言》“年纪也只好二八”、《照世杯》“离着杜景山只好七八尺远”等例。这种用法的“只好”当释为“只有”,表示数量少。近代汉语用例甚夥,如《西湖佳话》卷六:“闻说苏姑娘只好二十余岁,为何就死了?”《雨花香》第十种:“即或向岳父挪借,也只好些微,决不有六百两助我。”《后西游记》第三十九回:“原来真解没甚繁文,多不过一卷两卷,少只好片言半语。”并其证。谓“周章”有“周遍”“周全”“完备”义,举《飞龙全传》第五十二回“诸事都宜预备,免得临时局促,不及周章”一例。“周章”用在“不及”后面,当是动词,这一用法近代汉语词典多有提及,义为“张罗、办理”。谓“梢”可指“事物的结局(结果)”,“梢”又作“稍”,举《跻春台》“保佑你不久日就把稍翻”“早早翻梢赎儿身”“无有银钱去翻稍”“只要有钱翻了梢”等例。其实,“梢(稍)”即赌资、赌本,“翻梢(稍)”即翻本,也指转运、翻身,《大词典》均已收释。谓“沦”有“浇”“泡”义,举宋洪迈《夷坚志》“倾水沦茗”“携瓶沦茶”两例。“沦”,实作“瀹(yuè)”,义为煮,《大词典》即收有“瀹茗”“瀹茶”两条。谓“补丁”可指“宴席间增加的饭菜”,举《孽海花》第三回“(雯青)想得出神,侍者送上补丁,没有看见,众人招呼他,方才觉着。匆匆吃毕,复用咖啡”一例。此“补丁”即布丁,指用水果、面粉、牛奶、鸡蛋等制成的一种西餐点心,与“补丁”字面意思无关。

2. 有些条目义例不够密合

例如,“可笑”条谓《大词典》列“好笑”一个义项,还可补一义。“用作程度副词”,相当于“甚,非常”,凡举两例,次例为《敦煌变文集・燕子赋》:“燕子被打,可笑尸骸: 头不能举,眼不能开。”唐五代以来,“可笑”有程度副词很、非常的用法,学者多有论及;但此例“可笑”仍是“好笑”的意思,“尸骸”义为模样(多含贬义),如果释为“非常模样”,不可通。“清楚”条谓可补“将财物交割完毕”“偿还”义,引了很多例证,其中《跻春台》两例是“我的生意一本一利,交算清楚,还要说冤枉话”“众人收送清楚,尽都去了”,这两例“清楚”是形容词,为一般用法。该条下面又说:“有时亦作‘给楚’,例如《跻春台・巧姻缘》:‘不够开消,遂将铺子顶了,各会让些利钱,方才给楚。……’义同。”“楚”也有结清、还清的意思,但“给楚”不是一个词,“给”是用在动词前加强处置语气的一个虚词。“手尾”条“首尾。犹瓜葛。比喻互有牵连”,《大词典》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例,《研究》溯源到明代《鼓掌绝尘》第六回:“黄昏那一服药,却是你的手尾,我直要到五更时候才吃。”义与例不合。“首尾”是多义词,《大词典》义项八释为“指一手经办的事”,《鼓掌绝尘》的“手尾”应是此义。

3. 有些条目例证过于单薄

这种情况在第二部分“义项不全”一节里较为突出。这一节是补充义项,有些条目只有一个书证,虽然绝大部分是可以成立的,但似乎说服力还不够强。下面试举两例。如谓“时议”可补“商议”“商讨”义,举《续西游记》第十二回“只为一宗心事,特来时议”一例。《古本小说集成》本作“rh”。颇疑“时议”为“计议”之误。该书多用“计议”,如第十一回“众妖计议”、第十六回“见众僧纷纷计议,乃察探得知情由”“众妖计议已定”等,“计议”与“时议”形近(简化字“时”早已有之),先误作“时h”,后又作“rh”。“计议”有“商量”“商议”义,见《大词典》。又如谓“沿”可补“离”“差”义,引《水浒后传》第六回“(猛虎)咆哮剪尾,扑这道人,只沿一尺多近,不能到身”一例。“沿”,有的本子作“隔”,《古本小说集成》本作“沿”。“沿”恐为“没”之形误。笔者以上推测不一定正确,但从字面看,“时议”“沿”不该有如此奇特的意思,光有一个例子很难下结论。

书中存在这些小问题可能与学生参与了部分写作有关。些小疏失,无伤大雅。从整体看,《研究》毫无疑问是一部研究《大词典》的上乘之作。

附注

[1] 具体可参阅本文所评《〈汉语大词典〉研究》370页附录一“有关《汉语大词典》的成果目录索引”,下文对引自该书的文字不再注明。另外,专著还可补充一部: 周掌胜《汉语大词典论稿》,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至于书名或论文题目中没有出现“大词典”字样而内容涉及《大词典》的,那就更多了,难以一一统计。

参考文献

1. 李行健.河北方言词汇编.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5.

汉语词典篇3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收录了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掀起轩然***,反对者认为此举损害了汉语文字的***性和纯洁性。然而,分析认为,《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符合词典的编纂目的,切合目前汉语吸收新词的实际状况,能够体现其现代性与包容性;且以单独列出的形式收录西文字母词,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汉语原有字词的意义,并不损害其纯洁性,因而其收录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并无不妥。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词典》 西文字母

2012年6月1日,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该词典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写,除常规性的增删、修改外,新版汉语词典还研究和处理了一些前5次修订尚未触及的问题。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对“西文字母词语”的收录。在这本词典的汉字正文之后(第1750页到第1755页)加入了“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共计239个。

在这些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中,有西文字母和汉字混用的,如“α粒子”“AB制”等,共46个;有汉语拼音的缩写,包括“GB”“HSK”“PSC”“RMB”“WSK”,共5个;其他的则多是英语单词或英语词组的缩写,如“TV”(英语单词“television”的缩写)、“USB”(英语词组“universal serial bus”各单词首字母形成的缩写)、Wi-Fi(英语词组“wireless fidelity”各单词前两个字母形成的缩写)等。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收录的这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反对收录的人认为这损害了汉语文字的***性和纯洁性,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其中一部分人还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要求撤除“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一节。而与此同时,赞成收录的声音也很多。一场汉语词典是否应收录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的论争已经揭开序幕。笔者认为,赞成者和反对者的论争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就其定位而言,《现代汉语词典》应收录那些在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西文字母词。但反对者认为,汉语词典作为汉语使用者交流的标准,不管口头交流的词语如何变化,都须保持其纯洁性和一致性,而纯洁性和一致性则与汉语命脉的延续息息相关。然而,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在1978年8月所作的《现代汉语词典》前言,这部词典是“以记录普通话语汇为主的中型词典”。既是“记录”,就应忠实于语言的实际使用状态,而现代汉语的实际使用的确包含了西文字母词语的使用。此次收录的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中,绝大多数都是日常汉语语境(口语与书面语)中频繁出现的词语,如“A股”“B超”“CCTV”“IP地址”“DNA”“MP3”“pH值”“SIM卡”“T恤衫”“U盘”“X光”等。谈到证券交易,人们就会用到“A股”“B股”“H股”;说起医院检查,人们就会用到“B超”“CT”“X光”。西文字母的使用,并不影响其使用者的身份――汉语普通话的使用者。在中国移动营业大厅告诉服务人员“我是来剪SIM卡的”,并不会让对方以为他面对的是一位外语使用者。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有西文字母的词语已经被汉语使用者在实际语境中广泛使用。很显然,《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语顺应了时代潮流,是大势所趋。

就汉语吸收新词的实际状况而言,《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也不足为怪。反对者认为,其他语言中吸收外国语言词汇的现象都是通过内化成本国语的形式完成的,如英语中的“guanxi”(来自汉语“关系”)、“tsunami”(音译自日语“津波”),日语中的“パスポト”(音译自英语“passport”);汉语也有能力转化大部分外来词,可以把西文汉化成象形文字,如“汉堡”(音译自“hamburger”)和“咖啡”(音译自“coffee”),以此保持汉语的“纯洁性”。照此逻辑,只要把“X光”“Wi-Fi”等词用汉字表示出来,就可成为光明正大的“汉语词”,否则免谈。然而,实际上,无论是将“X射线”还是“爱克斯射线”纳入词典,都是对这一舶来品的承认,究其实际而言,都是汉语对外来新词的吸收,只是形式稍有不同。将这些先进且有益的思想或实体伪装成方块字,一来稍有虚伪之嫌,二来或许难以实现。汉字是象形文字,单独成意,“爱克斯射线”仅有汉字之形,从其读音及内涵而言,仍能让使用者深知其舶来身份,用“X射线”也无伤大雅。“IP地址”“MRI”等词能用汉字表示成“网际协议地址”“磁共振成像”,但“B超”“Y染色体”叫人如何是好?退一步,把“B超”称作“乙型超声”,“Y染色体”还是让人难以汉字化。实际上,《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一些常用的西文字母词体现的是汉语的包容性。

从“保持汉语纯洁性”的角度判断,收录西文开头的词语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如英语中的“USB flash disk”,汉语中可以称“USB闪存驱动器”“U盘”或“优盘”。“优”字在汉语中的意思与“USB(universal serial bus)”毫不相干,仅有“美好”“充足”“优待”“演戏的人”及作为姓氏这五种用法。使用“优盘”而非“U盘”的结果,就是“优”字会慢慢开始带有“通用串行总线”(USB)的含义。现在的“的”字正是如此。从最初成为“taxi”的音译用字开始,“的”字慢慢就承担了“出租车”的含义,就连发音也被从三种(de,dí,dì)增加到了四种(增加了dī)。这时,虽然词语使用方块字组成,但已失去了用汉语书写的意义。按照保持汉语纯洁性的逻辑,对于汉字意义的“玷污”应比对于汉语字面的“玷污”更加不可宽恕。这样看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以单独列出的形式收录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汉语字词意义的纯洁。

汉语词典篇4

关键词: 汉英惯用语 词典 收词

一、汉英惯用语词典的定义

1.惯用语词典的定义。

想了解什么是惯用语词典,首先就要知道什么是惯用语。惯用语是语言中的一种口语化的固定词组,结构灵活,其意义主要为字面义的比喻义。而词典是“收集词汇加以解释供人检查参考的工具书”(《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3)。根据以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惯用语词典就是“用来收录和解释语言中一种口语化的、结构相对固定的、有双重意义的(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不相同或不完全相同)词组的工具书”。

2.汉英惯用语词典的定义。

在探讨汉英惯用语词典的定义之前,我们首先看看双语词典的定义,因为汉英惯用语词典是属于双语词典,它不可避免地会有双语词典的特点。在杨祖希、徐庆凯编纂的《辞书学辞典》(学林出版社,1992)中对双语词典的定义是“汇集一种语言里的词语作为词目(称为词目语言)用另一种语言加以对释(称为释文语言)的辞典。两种语言;可以是一个国家内部两个民族的语言,也可以是两个国家的语言”。根据双语词典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汉英惯用语词典的定义:汇集现代汉语中的惯用语,用英语进行对译或加以解释,供人查阅的工具书。

二、汉英惯用语词典的收词原则

1.从宏观角度看汉英惯用语词典的收词原则。

一部专门词典想要把所有属于门下的词全部收录起来似乎有点困难,但可以尽其所能地多收词。汉英惯用语词典也是如此,它在尽可能多收词的前提下突出自己的收词原则。

(1)时代性原则。辞书由于编纂和使用期限较长,需要具有稳定性。但是,在社会和语言在不断向前发展的时代,一部惯用语词典如果要像古汉语词典那样保持数十年稳定如一日,显然是不可想象的。在汉英惯用语词典编纂过程中,应充分注意收取新产生的已经通行的惯用语。例如:“豆腐渣工程”、“炒鱿鱼”、“放鸽子”、“开房间”、“塞红包”等。

(2)生命力原则。所谓生命力原则是说收入的惯用语不能是昙花一现、瞬息即逝的,而应该是经过时间的考验,证明在社会交际中有长久存在的价值的。例如:“半吊子”、“打游击”、“传家宝”等。

(3)宽严一致原则。这一般来说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尤其是集体编纂词典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这就需要在收词上要做到标准一致,要掌握好收词的宽严尺度,以保证质量。例如:收录了“爱面子”不能不收“碍面子”;收录了“摆架子”就要收“摆威风”、“摆架势”、“摆排场”等。

(4)平衡性原则。所谓平衡性,就是在属于收词范围内的同一平面或层次上的一些词,词典里基本上都要照顾收录。例如:如果收录了偏正结构的“半瓶醋”就要收录“活字典”,如果收录了主谓结构的“鬼画符”就要收录“驴打滚”,因为它们属于同一层面上的惯用语。

(5)实用性原则。在词典收词时应选取人们更需要查考的条目,放弃人们无需查考的或很少查考的条目。例如:在“不顺眼”与“不顺脸”和“操胜券”与“操左券”中我们就应该收入前者,因为前者是为人们所熟悉的和常用的。

2.从微观角度看汉英惯用语词典的收词原则。

从词目结构的微观角度来看,汉英惯用语词典收词时注重词目内部结构的规律性,即该词典的词目收录原则体现在三音节、四音节和多音节三个方面。

(1)三音节惯用语的界定。

三字格惯用语的界定实际上就是认清“语”同“词”之间的界限。“语”和“词”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语言单位:词是“最小的、能够***运用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而语则是“由词和词组合成的、结构相对固定的、具有多种功能的叙述性语言单位”[1]。惯用语属于“语”的范畴这是毋庸置疑的,并且主要以三字格为主,但在汉语中仍有大量的三音节的词或词组,因此并不是所用的三字格都是惯用语。那么怎么区分三字格惯用语和其它三音节词或词组呢?

首先,惯用语具有灵活性。①惯用语词序可以发生变化。例如:“吹牛皮”――他牛皮吹得比喇叭还响;“碰钉子”――他们经理总是给他钉子碰。②可以在其中加入其它词。“吃寡醋”――怪不得林宛芝在吃她寡醋。(周而复,《上海的早晨》);“敲竹杠”――这家伙尽想找便宜,跟我借钱买大烟,明明是敲我竹杠了。(《高玉宝》)而有些复合词同惯用语一样结构稳定,也有比喻义,但它们是不能加入其它成分或改变词序。例如:“安乐窝”、“白眼狼”、“不倒翁”、“定盘星”、“百宝箱”、“半边天”等。

其次,三字复合词是“词”,是表达概念的语言单位;而惯用语是“语”,是对事物性质或状态的一种描述,不具有知识性。如上所举的例子“安乐窝”、“白眼狼”、“不倒翁”、“定盘星”、“百宝箱”、“半边天”,虽然这些复合词是一个固定的结构,而且都有比喻义,但它们都是指代某种事物,是某种事物的一个名称,明显是属于概念性的语言单位。而像“吹牛皮”、“碰钉子”、“吃寡醋”、“敲竹杠”等都在描述或叙述一件事情状态,因此应该收入惯用语词典当中。

最后,三字非固定词组是指由一个有比喻意义或转义的词和另一个词临时搭配在一起的词组,因此它属于自由词组,不应收入惯用语词典当中。例如:“招牌”可以和“新”组成一个非固定词组“新招牌”,同样也可以和“空”组成“空招牌”,但值得注意的是它同“打”搭配时就组成了三字惯用语“打招牌”,这是因为“打招牌”已被大多数人广泛地接受并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

(2)四音节惯用语的界定。

尽管四字惯用语的比例很少,但为了编一本完整的汉英惯用语词典,也应尽量收入。四字惯用语的界定就是在不同的“语”之间的界定。既然是“语”类之间的界定,那么首先我们看看语的分类。根据语的叙述性特征,把语分为“表述语”、“描述语”与“引述语”三类。语的分类系统如下***所示:[2]

在界定四字惯用语过程中,我们主要要把它与成语区分开来。目前,在学术界广泛认为,成语是“二二相承”的四字格式。温端***(2006:225-226)认为,成语可以定义为“二二相承的描述语和表述语”,它含有以下四层意思:第一,成语在字数上大都是由四个字构成的语言单位;第二,成语在读音上都是二二音步;第三,成语在结构上是相对固定的;第四,成语在语义表达上都是叙述性语言单位。“二二相承”性使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和成语之间有了清晰、明了的界限,也成为成语的重要特征。语类之间的区分可以从上***中清楚地表现出来。

根据上***的归类,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是非二二相承的描述语都应该属于惯用语;而二二相承的描述语就因归在成语之中。例如:“喝西北风”、“唱对台戏”、“揭不开锅”等在结构上是非二二相承的而语义上是描述性的,因此应归入惯用语。在“二二相承”的限定下,同样是四字的“语”:“兔死狐悲”、“含笑九泉”、“风和日丽”、“大公无私”、“长治久安”、“就地取材”等就应归于成语类。

(3)多音节惯用语的界定。

多音节惯用语的界定同样也是在不同“语”类之间的界限,主要是多字惯用语同谚语之间的划分。根据***a,我们可以知道谚语是非“二二相承”的表述语(采用推理判断方式,具有知识性)。例如:“无风不起浪”、“一动不如一静”、“小不忍则乱大谋”、“失败是成功之母”、“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等,它们都有明显的知识性,当然应归入谚语之中。

多字惯用语同歇后语之间的区别很明显。歇后语是引述语,在结构上有二部分组成:引子+注释。例如:“柳条子串王八――一路货”、“城头上跑马――绕圈子”、“鸡飞蛋打一场空”,以上三例中前半部分“柳条子串王八”、“城头上跑马”、“鸡飞蛋打”是引子,后半部分“一路货”、“绕圈子”、“一场空”是注释。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一些惯用语由歇后语去掉了“引子”或“注释”演变而来。例如:惯用语“凉了半截”来自歇后语“冷水浇头――凉了半截”,惯用语“矮子里选将***”来自歇后语“矮子里选将***――短中取长”等。

三、结语

汉英惯用语词典编纂质量的高低与收词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不是收词越多就越好,关键在于要在占用丰富的语料和科学的分析方法及充分考虑其主要读者群的基础上对属于惯用语范围的进行收入。事实上,在已经出版的近十几种惯用语词典,在收词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漏收、缺收;一些把自由词组或成语、谚语、俗语等收入词典。本文在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的同时认真总结了惯用语界定的标准,希望在汉英惯用语词典编纂过程中能尽量少出类似问题。

参考文献:

[1]温端***.汉语语汇学.商务印刷馆,2005:16-17.

汉语词典篇5

该词典于2011年3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一部供汉语教师和中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使用的中型词典。正文共收录条目6300余条,内容覆盖了汉语水平考试和教学大纲中的所有常用词。编者坚持“义必有例,例多为句”的用例标准,力***使例句从语义、语法和语用等不同方面体现词语的功能。词目的具体体例为:汉字词条——汉语拼音——笔画、部首——词性——英文对译——简明释义——例语例句——提示或比较——扩展。《教与学》能够站在汉语学习者的角度,将生成性原则贯穿于全文的始终,代表了对外汉语词典领域的最新成果,因而值得推崇。

一、《汉语教与学词典》的独特之处

纵观对外汉语词典的发展史,外向型学习词典正在逐步摆脱内向型词典的束缚,开始走一条真正适合外国人需要的、具有对外汉语特色的词典编纂之路。王力在编著《中国语法理论》时指出:“本国人觉得平平无奇的,而外国人读了,觉得是很特别的,这正是极值得叙述的地方。”《教与学》从外国人的角度来观察、分析这些“特别的”地方,和同类的其他词典相比,体现出了诸多独特之处:

(一)使用“提示”对释义和举例中未能体现之处做进一步说明

“简明的释义有时并不能把某些词语的功能、用法等地方都交代清楚;虽尽量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例句,但外国读者不一定能从中归纳出规律性的认识”(施光亨、王绍新,2011)。所以,《教与学》特别设立了1900余条“提示”,用以对释义和举例中未能尽现之处做进一步深入的说明。这是编者用力最勤,也是本词典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教与学》中的“提示”可以分为语音提示、词汇提示、语法提示和语用提示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1.语音提示

由于相邻音节的相互影响或表情达意的需要,有些音节的读音要发生一定的变化,这就是“语流音变”。这种属于超音段的韵律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容易让人忽视的地方。因此,《教与学》特别补充了“啊、八、不、七、一”的变调问题。

2.词汇提示

《教与学》中的词汇提示包括词义提示和离合词提示两个部分。

(1)词义提示

词义是由理性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组成的。其中,词的色彩意义很难通过释义和例句表现出来,因而需要特别指出。

1)感彩。指的是词语搭配使用所表达出来的褒奖、肯定;贬斥、否定或中性的语气和态度。最典型的用例为对“太”的提示:a.“太”表示赞美时,句末多带“了”。表示过分时,句末可带、也可不带“了”。b.“太”可以放在否定词“不”的前面,构成“太不”,使否定的意思更强,后面的形容词、动词一般是褒义的或中性的;“太”也可以放在“不”的后面,构成“不太”,使否定的语气比较委婉。

2)语体色彩。例如对“保重”一词的提示为:“保重”多用于口语。向对方表示问候、祝愿,不说“请保重你母亲的健康”。又如对表示“失败”之意的“负”字的提示为:这个义项的“负”多用于书面语,口语中单说时,常说“败、输”。类似的词还包括一些亲属称谓等。

3)民族色彩。主要用来说明具有中国特色和符合中国国情的词文化背景。例如“甲”的提示为:中国传统用来表示排列顺序的这一类汉字符号共有十个,常用最前面的“甲乙丙丁”四个,相当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又如对“千克”的提示为:“千克”是中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也说“公斤”。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非法定单位为“斤、市斤”。

词汇中有关词义方面的提示还包括词的比喻义和引申义。例如对“扮演”一词的提示为:“扮演……角色”有时比喻人在社会上、工作中所起的作用,如“在工作中,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表示“靠近”的“边”字的提示为:这个义项的“边”可说“身边、耳边、嘴边”等,意义有引申,如“在老人身边”,意思是生活在一起。

(2)离合词提示

众所周知,离合词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外国留学生容易将离合词和动宾结构的双音节及物动词相混淆,说出“我今天下午要见面王老师”“他帮忙了我,我一定请客他”等错误的句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与学》先在注音时用“/”将离合词的拼音分写,采用形式上的标志对两者加以区分,后用提示说明离合词的结构特征及用法。这种简易的方法对留学生学习离合词是十分有效的。如:辞职cí/zhí,其提示为“辞职”是动宾结构的离合词,中间可以插入其它成分,如“辞了职你打算做什么?”后面不能带宾语。类似的词还有“打针、保密、报仇、毕业、涨价”等。

3.语法提示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词语实现用词造句的交际目的是语法提示的重要作用之一,其内容主要涉及词语形式的改变、在句中的位置、充当的句子成分、常用固定搭配等。郑定欧指出:词典中语法信息的处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隐性的,即把语法信息体现在设例中;一种是显性的,即以不同的方式把语法信息归纳出来。《教与学》中的语法提示属于典型的显性方式,具体表现为:

(1)词形的变化。主要是指某些双音节动词或形容词重叠使用的情况。例如“安静”的提示为:“安静”可重叠为“AABB”式,如“安安静静的生活”;又如“打扮”的提示为:“打扮”可以重叠为“ABAB”式,如“你穿得太随便了,该打扮打扮”。类似的词有“比较、笔直、别扭、冰冷”等。属于词形变化的情况还包括“ABB式”“AAB式”和“半A半B式”。

(2)词语在句中的位置。由于汉语中的虚词和关联词在句子中的位置灵活多变,用法比较复杂,有时甚至可以省略,也是外国人学习的难点,因而需要特别提示。比如《教与学》对关联词“不但”的提示为:前后两个句子的主语相同时,“不但”在主语之后,主语不同而谓语相同时,“不但”应在主语之前,前一个句子的谓语可省去。

(3)在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例如:形容词“正好”在句中作谓语、补语,不能作定语,如不说“正好的衣服”“正好的钱”。

(4)常用固定搭配。对于本族人来说,这些固定搭配都是习以为常的,人们说话的时候不会考虑一个词的前后分别和哪些词搭配使用。但对于缺乏语感的外国人来说,《教与学》将这些惯用搭配指出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偏误的产生。比如提示“站”后面常有助词或补语,如“站着、站在、站住、站稳、站起来”等;又如动词“打算”的宾语都是动词性的,如“打算做什么(/好好儿休息一天)”;有关“保持”一词的提示为:“被保持的常常是抽象的东西,不能是具体的东西”。同类的用例在“提示”中占相当大的比例。

4.语用提示

指的是在不同的场合使用的语言形式要符合交际环境的需要。这与词语所针对的表达对象、语境、场合、礼貌与否等有密切关系。目前同类型的其他词典对词语语用功能方面的描述鲜有涉及,但《教与学》对所收的大量词语都设置了“语用提示”,其标志词通常为“多用于”“常用于”。例如对“重点”一词的提示是:“重点”多用于工作、学习、制定计划等有关全局的事情,不用于日常生活。再如对“东西”的提示是:说“东西”对人表示喜爱时,常用于年龄小的或地位低的人,不能用于尊敬的人,也不能用于正式场合。

(二)首次明确地将“教”作为词典的重要内容提出来

词典的名称为《汉语教与学词典》,也就是说,它不仅告诉学生如何学,还要告诉老师如何教。对外汉语教学讲求“精讲多练”,那么所谓的“精讲”主要讲什么?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才到位?这是令对外汉语教师困扰的问题。很多教师在备课时为了查一个词,要翻阅好几本词典,把所查结果综合起来,才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教与学》的编者们结合自己多年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将自己宝贵的教学经验无私地与大家分享,不失为汉语教师理想的教学参考资料。

(三)在名词前标明与其搭配使用的量词

对于大部分外国人来说,其母语中都没有量词,因此,量词的漏用或误用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偏误之一。《教与学》在所收的名词前都列出了与之搭配的常用量词,学习者可以根据实际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量词,十分方便。例如名词“花”前标示的量词为:枝、朵、束。

(四)补收了大量其他词典漏收但外国人容易产生疑问的近义词组

《教与学》共设740余组“比较”,对外国人不易区别的近义词语进行了辨析。其中,“衣、服、装”在构成合成词时的区别,以及对表示饮食、住宿类的旅馆、宾馆、酒店、饭馆、食堂等词的辨析都是同类型的其他词典没有收录而本词典首次收录的。

二、《汉语教与学词典》的尚待改进之处

与同类的其他词典相比,《教与学》虽有不少明显的优势,但从其具体的使用情况来看,《教与学》似乎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一)扩展的范围超出中级学习者的汉语水平

扩展中列出了大量由所查字组成的双音节词、词组、成语或固定搭配。这对扩大学习者的词汇量有很大帮助,但由于对词语的选择没有限制,再加上没有注音和具体的释义,所以多属于难度较大的超纲词汇。因而,对于大部分学习者来说,既读不懂,又无法查阅,所以起不到示例的作用,反而增加了他们的记忆负担。即使是汉语教师,也因为其没有标明这些词属于哪级词,需要他们自己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来确定哪些词该教,哪些词不该教。例如:“不”的扩展项共有176个。其中“不单、不动产、不置可否”等词是大纲中未收录的,而且也不是常用词,可考虑予以删除。

另外,由于扩展中既包括在举例中使用过的词,又包括未使用的词。再加上数量大,字体有别,正序、逆序位置不定,在格式上显得很凌乱。我们认为,如果这个词在例子中出现过,那么在扩展中就没有必要再列出了。

(二)检字法过于单一

《教与学》中只有部首检字法,这是编者在假定汉语学习者不知道汉字读音的情况下使用的一种有效的查字方法。但前提是学习者有一定的汉字基础。因为即使学了一定量的汉字,但找不出部首或找错部首的话,将没法查到想查的字。所以,如果能在凡例中对部首检字法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予以说明,相信对学习者更有帮助。

我们还注意到,编者在每个单音节字的右侧注有笔画数和部首。但是,只有查到了目的字,才能看到这些信息。因此,这对查字典没有帮助。《教与学》的主要对象为中级以及中级以上的学习者,对于他们来说,是否还需要在词典正文中将笔画和部首标出来是仍值得商榷的。此外,如果考虑到部首检字法的需要,标注部外笔画可能比标注总笔画数更有帮助。

有时候,汉语学习者已经知道了某个生字或词的读音,也通过英文注释知道了其大概意思。只是想通过查字典来知道它的具体用法,那么这时使用音序法是最方便的。因此,本文建议编者在修订时将音序法补充出来。

(三)个别义项属于比较生僻的用法

和内向型词典不同,《教与学》主要针对的是外国人。在词典义项的编排上不用讲求词义的全面性,但要特别注意其规范性和使用频率。在《教与学》中,“保险”的第三个义项为:“保证能办到,不会出问题”。我们把其具体用例“保险没问题”这种说法代入针对汉语本族者使用的北京大学CCL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只搜到两例这种用法。而另外两个用例“他保险会来的”和“保险能完成任务”则无一例这样的用法。为了减轻学习者的负担,同时考虑到词典编写的经济性原则,可以把一些比较生僻的义项和用法排除在外。

(四)插***的使用具有较强的随意性

使用插***是词典编纂过程中增强趣味性的表现之一,但如果标准不统一,就容易表现出较强的随意性。《教与学》中共有41幅插***,主要涉及名词和动词两大类。以名词中的“熊”为例,其右侧的插***却是“熊猫”。虽然它的下面还有一个和“熊”组成的双音节词“熊猫”,但乍一看还是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如果能够更改***片的位置,就可以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可是,为什么给“熊猫”配插***,而不给“熊”配插***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又查阅了词典中其他动物类名词的配***情况,发现也都没有配备相应的插***。例如:兔、鸡、狗等。我们认为,对于插***“使用与否,何时使用”的情况应当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五)词典中术语的使用过当

《教与学》的“提示”和“比较”中使用了大量的语言学术语。例如:兼语、介宾短语、心理动词、被修饰的中心语等。对于汉语教师来说,使用起来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对于广大外国留学生来说,有很大的阅读和理解障碍,因而对学习词典中出现的术语应加以限制。

国内外汉语教学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对外向型词典的编纂提出了迫切需求,另一方面为对外汉语词典学理论的建设和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与学》适应国际汉语推广的需要,是将对外汉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有益尝试。这一领域还需要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为编纂出更多、更好、适合师生共用的外向型词典而努力。

(本文由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参考文献:

[1]高慧宜.一部易查易懂的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商务馆学汉语词典》评论[J].辞书研究,2009,(6).

[2]鲁健骥,吕文华.编写对外汉语单语学习词典的尝试与思考——《商务馆学汉语词典》编后[J].世界汉语教学,2006,(1).

汉语词典篇6

关键词:学习者词典 语言四技 学习者类型

一、引言

学习者词典是辞书家族中出现较晚的成员,1942年才出版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者词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随着语言学习群体的日益壮大,学习者词典逐渐成为辞书出版业和学术界关注的重点。本文认为在编撰学习者词典的过程中,应该将学习者培养语言四技的实际需要考虑在内,同时明确不同等级的学习者对词典的不同使用需求。换言之,即是将语言技能培养和学习者词典的编撰整合。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学习者在培养语言四技的过程中分别需要词典中的哪些信息?

(2)不同等级的学习者所需要的词典信息是否相同?

(3)学习者词典应该怎样提供有用信息,帮助不同等级的学习者解决实际困难?

在回答这些问题的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一个针对不同等级学习者的整合词典编撰和培养语言四技的框架,作为未来学习者词典的编写原则。

考虑到已有的学习者词典和相关讨论大多针对英语,因此本文的讨论将专注于汉语学习者词典,以期弥补这方面研究的不足。另一方面,汉语所特有的汉字与拼音的特殊关系也使汉语学习者词典编撰变得更复杂。为方便行文,本文有关讨论中提到的“学习者”专指汉语学习者,并假定他们的第一语言为英语。

二、词典信息与学习者语言四技

1.学习者语言四技的内在关系

在语言教学与研究领域,将听、说、读、写作为四大语言技能进行区分的做法已经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人们习惯于在实际语言教学中,将四大语言技能的训练切分为不同的课程。随着20世纪80年代交际教学法的兴起,语言教学界开始倾向于将四种语言技能的培养进行整合。越来越多的课程设置针对两种或更多种语言技能的训练和提高(Brinton,Snow&wesche1989;Wills 1996)。本文针对的目标群体是语言学习者,关注的是语言四技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内在关系。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看,聆听和阅读同为接收性技能,说话和写作则同属产生性技能。针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这种信息的传递又有不同的含义。这类学习者接收和产生的信息都以第二语言为载体,但他们的思维活动却借助第一语言完成。换言之,在第二语言学习者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语言之间的转换,如表l所示:

考虑到学习者第一与第二语言技能的实际差异,他们的信息传递能力与思维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落差。这种落差当然可以通过不断提高第二语言的水平加以弥补,但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实中学习者常常使用的就是工具书,包括各类型的学习者词典。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学习者词典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向学习者提供大量信息,填补信息传递能力和思维水平之间的落差。这实际上也引出了下一部分的内容,即词典信息应该怎样填补学习者培养语言四技过程中的信息落差。

2.词典信息与学习者语言四技的培养

词典主要向学习者提供四个方面的信息,即具体词条的发音、词(字)形、意义和用法。这些信息都开放式地提供给学习者,但学习者在进行不同语言技能的训练时只是选择性使用。这里讨论的是学习者针对每一种语言技能使用词典时可能做出的最大选择,依听、说、读、写的顺序进行阐述。

聆听的过程可以划分为多个步骤:从听到原始声音到界定语段,再到调用背景知识,然后猜测进而确定语义,最后完成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的转化,听到的声音内化为大脑内的信息(Brown 2001)。如果听者不能确定某个或某些词的含义,就会造成聆听过程的停顿,影响最后的理解。学习者可以通过词的声音使用词典来确定它们的意义。如果需要查找的词只代表整个篇章中的次要信息,使用词典确定词义的作用并不显著;相反,如果一个词承载着篇章的关键信息,而且反复出现,使用词典可以显著提高对该词语所在篇章的理解。另外,确定词义可以帮助学习者调用背景知识,提高猜测相关词词义的准确度。因此,词典中同语音和意义相关的信息对听力过程最为重要。

在进行口头表达之前,学习者需要一个思考的过程,之后才能选择合适的词语来进行表达。所以,学习者首先确定的是要说什么,要表达怎样的意思,然后才通过使用词典来确定该意义在汉语中应该用哪些词语表达,如何发音。但是,口语表达还有是否得体合适的问题,这一点对较高级的学习者显得尤为重要。学习者常常要在查到的词典信息中做出一些取舍。在这种情况下,词典中关于某词条用法的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可见,学习者借助词典完成口语表达涉及词典中语音、意义和用法三个方面的信息。

汉语词典篇7

[关键词]大 顺序 第一

[中***分类号]G6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057-01

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教条地照搬硬套,就不如没有书好。为什么,因为书中也有错。作为语文教师,工具书是最多的,而最常用的工具书之一,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在使用中,笔者觉得有些词语的释义有不妥之处,如“大姑子”释为“丈夫的姐姐”,“大舅子”释为“妻子的哥哥”。要么释义不准确,要么不周全。本文拟就《现代汉语词典》先后(以下行文中称“先后”为“旧”与“新”)两种不同版本中部分“大”字头人物称谓词做点辨析,借此和同行探讨,并就教于方家。

一、“大”的义项

大:①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对象(跟小相对);②大小(的程度);③程度深;④用于“不”,表程度深或次数少;⑤排行第一的;⑥年纪大的人;⑦用在时令或节日前,表示强调;⑧(dà)姓;⑨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

大:(方)①父亲;②伯父或叔父。

大:(古)又同“太”“泰”(tài)。

本文所选词对应的义项为第⑤条,即排行第一的。

二、词条辨析

(一)大伯子:丈夫的哥哥。新旧版本同义。如果丈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哥哥,究竟是指哪一个呢?这样就不准确了。如果丈夫就是排行第一的,则无。当为:丈夫的大哥。

(二)大伯:伯父。新旧版本同义。应当指:父亲的亲兄弟中排行第一的那位。

(三)大副。轮船上船长的主要助手,驾驶工作的负责人。大副之下有二副和三副。新旧版本同义。也就是排行第一,这个解释准确无歧义。

(四)大姑子:丈夫的姐姐。新旧版本同义。只是旧版本前有“”,表明是口语。两种版本均释义为“丈夫的姐姐”,初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但细做分析,却有不当之处。如丈夫在其家中排行是最小的,而丈夫又有若干个姐姐,就不准确了;再则,如丈夫在其家中排行老大,他只有几个妹妹,而丈夫的这些妹妹都是自己的姑子,这个解释就落空,而不指任何人了。笔者觉得当释为:丈夫的亲兄弟姊妹中排行最大的女性。或者简洁准确定义为:婆婆的大女儿。

(五)大舅子:妻子的哥哥。新旧版本同义。也只是旧版本前有“”,表示口语。如果妻子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哥哥呢?难道每个都是大舅子吗?当然不是。还有一种情况,妻子只有弟弟,而没有哥哥,也就不准确了。准确定义为:岳父岳母的长子。这样,不论妻子在其家里排行第几,均可合情合理解释。

(六)大老婆:有妾的人的妻子。新旧版本同义。如旧中国的男人有相当一部分有若干房妻子,大老婆准确说是指第一房,原配或正房。

(七)大妈:伯母。新旧版本同义。准确当为:父亲的亲兄弟中排行最大的(第一的)娶的妻子。如有几个比父亲年长的娶的妻子,则依次为大妈、二大妈、三大妈……

(八)大娘:伯母。新旧版本有两个义项。义项①相同:“伯母”。义项②也相同(略)。不同之处:旧版本义项①前有,表明是口语。新版本增加了一个义项③:大老婆。只谈义项①“伯母”。后面举例是“三伯母”,即有大伯母、二伯母之别。

(九)大少爷。旧版本:指剥削阶级出身,好逸恶劳、挥霍无度的青年男子。现多指不好劳动、挥霍无度的人。新版本:指好逸恶劳、挥霍无度的青年男子。新版本删去了“剥削阶级出身”这个定语。

在当今社会,一些有点身份地位或经济状况很好的人家的长子,也称大少爷。但在不同场合与不同心情下,可以褒义,也含有贬义,但大多含贬义。如“这是某长家的大少爷”“这是某经理家大少爷”多少含有点自贬的调侃意味。

(十)大婶儿:尊称跟母亲同辈而年纪较小的妇人。新旧版本同义,但仍然有不当之处。应当是“与母亲同辈而年纪较小且其丈夫是兄弟中排行第一的男人的妻子。”生活中还有二婶、三婶之称谓。这个称谓盘县本地人称“大娘”。

(十一)大叔:尊称跟父亲同辈而年纪较小的男子。新旧版本释义相同。只是有不准确之处,应当指与父亲同辈的堂兄弟中排行最大而年纪又小于父亲的男子。盘县也叫大耶。

(十二)大姨:最大的姨母。新旧版本释义相同。有两种情况:在母亲的亲姐妹中必须是排行最大的,而且必须是长母亲的。另外,在母亲的堂姐妹中,不论年纪大过母亲还是小于母亲,但排行必须是最大的。在母亲的表姊妹中亦然。

汉语词典篇8

关键词语文词典释义语义特征

《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是我国第一部用规范的现代语言全面确切地解释词语意义的词典。学者、读者对释义各方面的探讨对其修订时改进释义起着重要的作用。最近看到《辞书研究》上几篇对《现汉》中具有某种语法特征的词的释义提出质疑、改进意见的文章,但这些意见对一般语文词典释义的性质、释义的应用认识片面,不够妥当。本文就针对这些意见来谈三个问题:(1)关于作格动词的释义;(2)关于二价名词的释义;(3)关于释义中核心动词的使用。

二、关于作格动词的释义

有文章[1]解释作格动词如下:

感动①动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起同情或向慕。(用例略,下同)

②动使感动。

作者认为“感动”①义表自动变化,叫作格释义,②义表使动变化,称役格释义。文章又举“激奋”“为难”二词条,认为

“激奋”的①义为形容词义。②义为:“

动使激动振奋。”属役格释义。“为难”的①义为形容词义,②义为:“动作对或刁难。”属役格释义。该文对《现汉》中这类动词做了全面考察,对它们的释义、义项划分、用例配置做了调查。在释义方面提出的问题是:为何“感动”同性质相同的“激奋”“为难”不一样?可以看到“感动”义项②用的是“使+原动词”释义,“激奋”则是“使”后对释两个语素“激动振奋”,“为难”是用两个同义近义词释义,用“或”连接,表示是选择关系。该文列举归纳了《现汉》对这类词的释义类型多达11种,而认为“却没有――至少没有明确地――给出一个标准,以致影响了词典释义的系统性、准确性”。我们选择列举该文认为不同释义的其他例词如下:

迁移动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

弱化动变弱;使变弱。

激荡②动冲击使动荡。

方便②动使便利;给予便利。

该文建议:“需要解释好作格用法的语义结构,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使(变)×’或‘使+作格释义’”这样的模式,如“激化”释为“使激化”,“灭”释为“使熄灭”。

问题集中在《现汉》为什么对从语法角度看同是“作格”的义项有这么多种的释义方式呢?现在来看这类词不同释义的内容特点。

“感动”的释义是“使”加原动词,解释了这个义项的使动语义特征。

“激奋”的释义是“使”加两个语素义对释,这个对释包含有两个并列关系的心理活动:激动、振奋。

“为难”的释义是并列两个同原词同义近义的动词,包含有两种选择的内容。

“迁移”的释义未区分自动使动义,而是说明其行为特征:离开原地,换到别地。

“弱化”的释义是一个义项组,分别解释其自动义,使动义,用分号隔开。

“激荡”的释义说明由于冲击而使动,使动义变成行为的目的结果。

“方便”的释义也是一个义项组,分别解释其使动、自动义,用分号隔开。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1.这些含有使动义的词义内容各有特点,有的仅是自动行为的使动变化,有的包含两个并列或选择的行为或状态,有的包含有由于强力作用而引起使动的特征,等等。语法上对这类词特点的概括,不能完全揭示这类词的词义特征,不能只据某一语法特征,要求释义的格式化。2.确切、明白、简洁是语文词典释义的要求,这并不需要另外说明。上述词的释义经词典编纂者多年多次推敲,应该说是确切、有特色、见功力的,但是释义的确切并不是只有唯一的一种说明,其他词典的编者还可以有新的概括、新的提炼,因此释义才是创造性的,否则会陷入陈陈相因的抄袭。

该文提出的义项划分,用例配置方面的意见,就一般语文词典来说,还要根据词典的性质、目的、篇幅等情况处理。

有文章[2]对《现汉》中语法上称之为二价名词的释义也提出质疑和修改建议。所谓二价名词,该文解释为:“这些名词往往与另外两种名词构成语义上的依存关系,或者说与另外两种性质的名词之间存在隐含的谓词性配价关系。”例如“意见”的语义表达式为“某人对某事或某人的看法”,其中“某人”和“某事或某人”就是“意见”的配价成分。该文认为“要求配价成分共现是二价名词的典型语义特征”,而《现汉》中对这类词的释义模式不统一,标准不一致,建议应尽量统一。如“兴趣”原释为“喜爱的情绪”,可改为“对人或事物喜爱的情绪”。

我们认为,该文所提的问题应该区分为两个方面:(1)从这类词词义内容看,各个词的词义特征是什么?关涉到的两项人或事物在释义中占何地位?是否必然要出现?如何表述?(2)从这类词进入语句的组合特点看,是否必定“要求配价成分共现”?

先谈第一个问题。我们来分析一般语义词典对这类词的释义。

兴趣《现汉》见上文

爱好或关切的情绪。《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以下简称《规范》)

由爱好而产生的愉快情绪。《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汉大》

益处对人或事物有利的因素。《现汉》

好处;有利的因素(跟“害处”相区别)。《规范》

犹好处。《汉大》

印象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里留下的迹象。《现汉》

客观事物刺激感官而在人脑里留下的迹象。《规范》

2.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迹象。《汉大》

感想由接触外界事物而引起的思想反应。《现汉》

在同外界事物的接触中引起的想法。《规范》

2.接触事物引起的思想反应。《汉大》

词典对这类词的释义,除使用同义近义词外,用扩展性词语释义必然是定中结构。中心语是被释词的类词语或意义相近、相关的词语,指明被释词所属概念范畴,定语说明词义特征。定语说明的词义特征限制中心语所指概念范围,二者结合揭示词义内容。“兴趣”释义词语的中心语,三部词典都选用“情绪”,其词义特征,《现汉》用“喜爱的”,《规范》用“爱好或关切的”,二者是选择关系。《汉大》则说明这种情绪“由爱好而产生”,性质是“愉快的”。“益处”释义词语的中心语,两部词典都选用“因素”,定语说明的词义特征,《规范》用“有利的”,《现汉》先说明“对人对事物的”,再说明“有利的”。“印象”释义词语的中心语,三部词典都用“迹象”,定语部分说明的词义特征,《现汉》和《汉大》一致,《规范》则加上“刺激感官”。“感想”释义词语的中心语,《现汉》《汉大》用“思想反应”,《规范》用“想法”,定语说明的词义特征,三部词典一致,都强调“由接触外界事物引起”。

分析上述词的释义可以看到,释义都注重于词义所含的语义特征,如“喜好的”“有利的”等等,所关涉到的持有者、针对者等,出现的情况不一样。在“兴趣”中完全没有出现,在“益处”中,《现汉》采用针对者出现在“对”介词结构之后的表述,“印象”中持有者、针对者并未采用分别出现在“对”介词结构前后的表述,这同选择的说明角度有关,这种选择是恰当的。“感想”中持有者未出现,针对者也未出现在“对”介词结构之后,这也是由选择的说明角度决定的。由此可见,这类词词义中关涉到的两种名词性成分在释义中是否出现,如何表述,服从于确切、简明释义的需要,不可能要求一定要用某种格式来表述。

下面谈第二个问题,二价名词进入语句,是否必定“要求配价成分共现”?我们以“意见”为例。“意见”有二义,《现汉》

的解释如下:①名对事物的一定看法或想法。②(对人、对事)认为不对因而不满意的想法。

①义作宾语

谈谈你对工作的意见。

咱们来交换交换对工作的意见。

②义作宾语

对这种粗暴的做法,我有意见。

以上“意见”的持有者、针对者都出现。

①义作主语

我的这个意见还不太成熟。

他们俩的意见有些分歧。

②义作主语

他的意见很尖锐。

大家的意见很大。

以上“意见”的持有者出现,针对者未出现。还可以有这样的用例:

有意见就快提!

意见?没有。

以上“意见”的持有者、针对者都没出现。

由此可见,这类词的两项配价成分在语言中出现的情况是随语境而变的,即使在一个句子中其出现、不出现也视语境而变。因此从这类词在语句中应用来看,笼统地说“要求配价成分共现”也不符合语言事实。

有文章[3]提出,在对表动作行为的词的释义中,要注重“核心动词”的使用。什么是这类词释义中的核心动词?我们先来看该文据这个观点对《现汉》中几个词提出的修改意见。

涂《现汉》原释:“①使油漆、颜色、脂粉、药物等附着在物体上。”建议修改为:“通过摩擦使物体表面附着上一些东西。”修改理由:1.认为原用的“使……”并非“涂”词义所特有,需另用核心动词“摩擦”;2.通过同义词语义场的分析,发现“涂”的核心动词是“摩擦”。

捣和舂“捣”《现汉》原释:“用棍子等的一端撞击。”“舂”《现汉》原释:“把东西放在石臼或***钵里捣去皮壳或捣碎。”建议修改为:“捣用棍子等的一端撞击物体。舂把物体放在石臼或***钵里(用槌)撞击,使去皮壳或碎裂。”修改理由:1.《现汉》原释义“捣”和“舂”的核心动词不一致,一为“撞击”,一为“捣”。2.原释义核心动词不同,无法显示词义差别,故改为一致。

该文的观点,涉及对一般语文词典释义性质的认识,涉及对使用扩展性词语释义中包含的词义成分性质的认识,下面以上文举出的这三个词的释义为例子来讨论这些问题。

先看其他重要语文词典对这三个词的解释。

涂①使颜色、油漆等附着在物体上。《新华字典》(第10版)(以下简称《新字》)

把泥、灰、油漆或者药物等抹在物体表面。《规范》

把颜色或油漆等抹在其他东西上面。《现代汉语学习词典》(以下简称《学习》)

捣砸,舂,捶打。《新字》

用棍棒等工具的一端撞击或捶打。《规范》

舂;捶击。《学习》

舂捣去皮壳或捣碎。《新字》

用杵在石臼或***钵里捣谷物等,使去皮或破碎。《规范》

把谷类的皮、壳捣掉。《学习》

上述语文词典对这几个词的释义可以指出这几点:

1.有用同义近义词释义的,如《新字》释“捣”,且用三个词,是一个义项组;《学习》释“捣”,用两个词,也是一个义项组。

2.用扩展性词语释义的,皆用以表动作行为的词为中心的谓词性词语释义,但各词典选用的表动作行为的词并不相同,如“涂”,《现汉》《新字》用“使……附着”,《规范》《学习》用“抹”;释“捣”,《现汉》用“撞击”,《规范》用“撞击或捶打”;释“舂”,《现汉》《新字》用“捣去”或“捣碎”,《规范》用“捣”。

3.各词典释义除选用的表动作行为的词有不同外,附加的限制成分说明也有差异,如《规范》说“舂”是“用杵”为工具,《现汉》不说明这一点,《学习》则完全不说明所用的工具。

词的释义是用语言解释语言,要求确切、明白、简洁。语言的丰富表述手段决定了词的释义不是只有一种方法,语词的运用也多有变化。上述各词典对这几个词的解释也是如此。该文提出的对《现汉》的修改,就“捣”“舂”来说,也只是一种选择。而“涂”中所加的“摩擦”,在释义词语中并未出现在动作行为应处的位置上,动作行为仍是“使……附着”。“摩擦”放在介词“通过”之后,说明的是一种方法,这种说明,未必妥当。“涂指甲油”“涂眼影膏”中的“涂”,说是“通过摩擦”,难以接受。

扩展性词语释义所包含的词义内容,就是词义成分、词义特征;它们组织在一定的语句模式中,以各种语义关系相结合而说明整个词义。用核心动词指称释义中表动作行为的词,并不恰当。理由是:1.核心动词是语法分析句子成分关系,区别句子的主要成分、次要成分使用的术语,而词义成分各表示一个词的不同词义特征,它们以各种语义关系结合在一定的模式中。它们对说明词义特征都是重要的。例如“掐用拇指和另一指头使劲捏或截断。”(《现汉》)其中不仅动作行为“捏”“截断”重要,其手的部位限制“用拇指和另一指头”,其力量程度的限制“使劲”同样重要,更能显出词义的特征,有什么理由区分为中心和非中心成分呢?2.许多词的释义可以选择包含一个动作行为,也可以使其更展开,包含多个动作行为,如“观光”,《现汉》释为:“参观外国或外地的景物、建设等。”《新华词典》(2001年修订本)释为:“到外国或外地去参观访问。”《现汉》释义中包含有一个动作行为“参观”,《新华词典》释义中包含三个动作行为“到”“访问”“参观”,哪一个是该词的核心动词呢?又怎么能限制词典的不同运用呢?3.该文称核心动词是在一个同义词场中确定的,但是一个同义词场包括多少个词有争论,它们每个词都可以有多种释义,从中确定释义的核心动词,其主观性难以得到共识是显然的。

对语文词典释义的探讨批评对词典改进释义有重要作用,但不可轻易否定合理的、有根据的释义,不可轻易限制多种释义方法的运用。有创新的探讨改进植根于深入细致的研究。

附注

[1]参看白鸽,施春宏.《现代汉语词典》中作格动词释义情况的考察与思考.辞书研究,2012(1).

[2]参看许晓华.二价名词的词典释义和配例.辞书研究,2012(4).

[3]参看张少英.核心动词的使用与释义模糊性的关系研究.辞书研究,2011(6).

参考文献

1.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

2.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10.

3.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新华词典(修订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孙全洲主编.现代汉语学习词典.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第10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汉语词典篇9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 第6版 注音

《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是一部久享盛誉的规范型词典,是为推广普通话和现代汉语规范化服务的。《现汉》1978年正式出版后,与时俱进,不断修订,至今已经出了六版。刚刚面世的《现汉》第6版增加和调整了部分字词的读音,本文拟对《现汉》第6版的注音变化进行举例分析。

一、增改外来词读音

1.的士

“的士”和“打的”中的“的”,《现汉》第5版注音为dí,同时加注:“在口语中一般读阴平”(291页)。但日常生活中老百姓根本就不念dí,而是统统念阴平dī。《现汉》第6版尊重语言事实,把dí直接改为dī(278页)。

2.拜拜

“拜”在《现汉》第5版中只有一个读音bài,表示再见的“拜拜”注音为bàibài(32页)。可事实上我们绝少听到有人这么念,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都说báibái。《现汉》第6版为“拜拜”的“拜”设立了字头,音bái,“拜拜”注音改为báibái(28页),更符合大众的语言习惯。

3.戛纳

“戛”在《现汉》第5版中只有一个读音jiá(656页),那么我们熟悉的戛纳(法Cannes)电影节该怎么念?是Jiánà还是Gānà?《现汉》第6版规范了“戛纳”的读音,为这个法国地名设立了字头“戛”,音ɡā(414页)。

4.啫喱

《现汉》第5版没有收“啫”字。食品、化妆品中常用的啫喱在词典中没有一席之地,词典不能及时反映现实的语言生活,收词滞后。《现汉》第6版为“啫喱”的“啫”设立字头,音zhě,“啫喱”注音为zhě·lí(1649页)。顺带说说“咖喱”的读音,《现汉》第5版、第6版都注音为ɡālí,可日常生活中“喱”往往轻读,建议《现汉》将来修订时把注音改为ɡā·lí或者ɡā·li。

二、调整古语词读音

1.跂①

“跂”是多音字。“跂望”的“跂”,表示“抬起脚后跟站着”,《现汉》第5版注音为qì(1081页)。《现汉》第6版改为上声qǐ(1025页),符合古代韵书记载。跂,《广韵·上声·纸韵》音“丘弭切”。《集韵·上声·纸韵》:“企,举踵也。或作跂。”举踵,踮起脚跟。《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辞源》《辞海》在这个意义上的注音均为qǐ。

2.倩

《现汉》第5版收有两个“倩”,都读qiàn,“倩1”意为“美丽”,“倩2”意为“请”(1093页)。《现汉》第6版仍收两个“倩”,但读音不同,“美丽”义仍读qiàn(1039页),“请”义改读qìnɡ(1064页)。《现汉》这样调整符合古代韵书的记载。《广韵·去声·劲韵》:“倩,假倩也。七***切。”假倩,假手于人,请人替自己做事。“倩”在这个意义上音“七***切”,读qìnɡ。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名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最后一句是:“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句中的“倩”就是“请”的意思。《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辞海》在这个意义上都注音为qìnɡ。

3.柷

《现汉》第5版只有一个读音chù,古代乐器(205页)。《现汉》第6版改为两个读音:一音chù,用于人名,李柷,唐哀帝(197页);二音zhù,古代乐器(1704页)。笔者以为《现汉》这样改动虽有依据,但结论未必可靠。“柷”是异读词,在《广韵·入声·屋韵》中有“昌六切”(音chù)、“之六切”(音zhù)两种读音,指的都是乐器柷敔的“柷”。《旧唐书·哀帝纪》:“哀皇帝讳柷……庚寅,中书奏:太常寺止鼓两字‘敔’上字犯御名,请改曰‘肇’。从之。”“柷敔”改称“肇敔”,乃避唐哀帝李柷讳。柷,《新唐书·哀帝纪》作“祝”。可见,《现汉》将唐哀帝李柷之名定音为chù证据不足。《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辞源》《辞海》等工具书都只采用了zhù音。建议《现汉》选用比较通行的zhù音,或者像“谁”“嘏”那样进行“又音”处理:柷zhù又chù。

4.唯

“唯唯诺诺”的“唯”,《广韵·上声·旨韵》:“唯,诺也。以水切。”读wěi。《现汉》第5版注音为wěi(1421页),第6版改为“wéi(旧读wěi)”(1353页),体现了语音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使用习惯而慢慢地发生着变化。

三、删改方言词读音

1.虎不拉②

《现汉》第5版“虎”有hù音,收方言词“虎不拉”,音hù·bulǎ,指伯劳鸟(579页)。但北京多数地区读hǔ,不知词典编者依据北京哪个城区的读音,徒然增加了多音字,给人们学习和使用带来了不便,最好按它们的普通话读音来标注。《现汉》第6版删“虎不拉”,“虎”只有一个读音hǔ(549页)。

2.猫腰

《现汉》第5版“猫”有máo音,收词“猫腰”,音máoyāo,同“毛腰”(923页)。“猫腰”在北京话中有māoyāo和máoyāo两音,但读māoyāo更普遍,不妨取消“猫”的máo音。“猫腰”和“毛腰”相比,“猫腰”更合造词理据,有助于理解词义。《现汉》第6版删“毛腰”,“猫”只有一个读音māo,“猫腰”音māoyāo,并增加标记表示方言词(874页)。

3.屎壳郎

《现汉》第5版注音为shǐ·kelànɡ(1242页),第6版改为“shǐ·kelánɡ(口语里多读shǐ·kelànɡ)”(1184页)。《现汉》第6版用普通话读音来标注,符合语音发展趋势,但括注值得商榷。“屎壳郎”在北京话里有shǐkelànɡ和shǐkelānɡ两读,究竟哪个读音更普遍,还有待进一步的方言调查,建议《现汉》改为“口语里也读”更妥。“屎壳郎”是方言词,《现汉》第5版有标记,第6版却改为标记,没有道理。

汉语词典篇10

关键词 外向型 学习词典 离合词 元语言 完整句释义

离合词是汉语中一类比较特殊而在汉语表达中又占有重要地位的语言现象,对它的语法性质及界定原则的争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就未曾停止过,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无论是对外汉语教材还是工具书,对它的注解大多各行其是,导致留学生使用离合词的偏误发生几率一直较高。

虽然目前离合词研究方面的文章很多,但是从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编纂角度进行研究的却不多。本文先对目前对外汉语学习词典中离合词的注释进行调查;然后针对目前汉语学习词典中离合词注释存在的問题提出建议。

一、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对离合词处理情况的调查分析

1 调查范围

此次调查共计九部词典,其中包括为外国人学习汉语而编写的、目前在对外汉语教学界有较大影响的词典共六部:

《当代汉语学习词典》(初级本),徐玉敏,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下称“当代”;

《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李晓琪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下称“常用”;

《商务馆学汉语词典》,鲁健骥等,商务印书馆,2006,下称“商务”;

《HSK词语用法详解》,黄南松等,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下称“HSK”;

《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词汇大纲汉语8000词词典》,刘镰力,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下称“8000词”;

《应用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2000,下称“应用”;

另外,由于离合词一般被看作动词或动词组合,因此我们又选取了两部对动词用法介绍较全面的动词用法词典和一部专门介绍离合词用法的词典:

《动词用法词典》,孟琮等,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下称“用法”;

《人机通用现代汉语动词大词典》,林杏光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下称“人机”;

《现代汉语离合词用法词典》,杨庆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下称“离合”。

2 调查对象

离合词的特点就是可“合”可“离”,其运用既涉及词法,又涉及句法。离合词常用度越高,则其扩展能力越强,所涵盖的语法项目越多,学生掌握起来越难。一些高频的扩展形式所对应的语法点在目前的教学大纲中相对滞后,周上之(2000)曾指出:“如表示否定意义的‘什么’,它的扩展率最高,在90%以上,绝大部分的离合词都可以用这种方式扩展,如‘见什么面?’……但是‘什么’这种表否定意义的语法点要到中高级阶段才出现。”这些矛盾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因此我们的工具书就应该为解决此問题提供帮助。

一般在分析离合词用法时都将其分为合用形式和扩展形式两部分。据我们调查,留学生学习离合词,合用时的偏误主要集中在带宾语上,而扩展式的偏误则五花八门。我们以扩展能力很强的甲级词“洗澡”为例,逐一考察上述调查范围内编纂者对其处理的理据和方法。周上之(2000)将“洗澡”一词的扩展形式分析为17种:甲级语法项目(1)动词重叠:洗洗澡;(2)动态助词:洗了澡、洗着澡、洗过澡;(3>定语:洗什么澡?洗冷水澡。(4)结果补语:洗完澡。(5)数量补语:洗了两次澡。(6)连动式:进城洗澡。(7)肯定否定相叠提問:洗不/没洗澡。乙级语法项目(8)可能补语:洗得上澡、洗不上澡。(9)趋向补语:洗起澡来。(10)时量补语:洗澡洗了半个小时。丙级语法项目(11)程度补语:洗澡洗得好。(12)数量补语:洗了两个小时的澡。(13)情态补语:洗澡洗得全身发热。丁级语法项目(14)黏合语素:澡我已经洗过了。(15)“是……的”句:是下午洗的澡、是下午洗澡的。(16)把字句:把澡洗完。(17)“连……也”句:连澡也不洗。

我们认为这种总结是比较全面的,但由于他分类时兼顾了这些扩展形式所对应的语法点在《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中的等级,因此有些分类其实是重复的,比如(5)、(10)和(12)都属于数量补语,为了更清楚地表达,我们将它们分别表述为:“数量补语在中间”、“数量补语在后”和“时量补语在后+的”。

3 对词性标注的调查

对“洗澡”的词性标注可分为四种情况:一种标注为动词,主要是《应用》、《人机》、《用法》;一种处理为短语,如《当代》、《常用》;第三种处理为离合词,如《8000词》、《离合》、《HSK》;第四种处理为短语词,如《商务》。这种标注上的不同,说明目前学术界对这类语言现象在理论上仍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界定。

4 对释义的调查

离合词的义项一般比较单一,“洗澡”也不例外,在这九部词典中也都只列一个义项。但是在注释语方面,九部词典却不尽相同,现将注释情况列表于下:

上表中表现出的释义方面的問题有:

(1)模糊了内向型词典和外向型词典的差别。《8000词》等四部词典的释义完全相同,《现代汉语词典》从1978年第1版至2005年第5版,“洗澡”的释义均为“用水洗身体,除去污垢”,显然这四部词典的释义都取自《现代汉语词典》,这种混淆不同词典类型的释义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习者掌握目的语的难度。

汉语词典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汉语词典10篇

学习

电力板块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电力板块10篇,内容包括电力板块推荐,电力板块标题。一、研究方法简介及样本指标选择与处理利用新浪财经、上市公司资讯网上公布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根据已有研究的成果选择适当的财务比率变量。在此基础上,采用统计方法进行

学习

石化项目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石化项目10篇,内容包括石化化工立项报告样本,石油石化行业工程案例。有限追索是项目融资的一个突出特点。所谓追索是指在借款人未按期偿还债务时,贷款人要求借款人用以除抵押资产之外的其他资产偿还债务的权力。作为有限追索

学习

铁路交通事故模板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铁路交通事故模板,内容包括铁路交通事故案例书籍,铁路交通事故如何报告。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铁路发生特别重大行车事故,即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紧急转移人员超过10万

学习

网络故障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网络故障10篇,内容包括网络故障及原因分析汇总,网络故障排除。(2)故障管理的类型故障类型指的是具有某种特征的故障的分类。通常我们可以根据故障发生来源的不同,将它们划分为两大类,即硬故障(harderrors)和软故障(softerrors)

学习

玩具汽车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玩具汽车10篇,内容包括儿童玩具汽车大全整箱,改造玩具汽车。&nbs...

学习

学院工作要点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学院工作要点,内容包括学院工作汇报技巧,学院工作纪实如何写。二、重点目标(一)研究目标1.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温州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策略研究》。2.继续编写中职文化课地方实验教材;编写出版《校本教

学习

古代汉语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古代汉语10篇,内容包括古代汉语必背十篇和解释,古代汉语必考十篇翻译。“妻子”,古代汉语中意为“老婆和儿子”,现代汉语中意为“老婆”;(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艾滋病宣传活动总结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艾滋病宣传活动总结,内容包括艾滋病宣传活动心得800字左右,艾滋病宣传活动总结。一、领导重视11月下旬,英格堡乡领导安排部署了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要求把艾滋病防治工作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积极参与,认真开展防治工作;按照防

学习

派出所考核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派出所考核,内容包括派出所考核办法及评分细则,派出所考核好的做法。派出所改革中要求责任区民警“一警多能,一警多用”,责任区民警需要“沉”在责任区之中,处理自己责任区内发生的方方面面的事情,工作内容纷繁复杂,是责任区内的

学习

对外汉语专业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对外汉语专业10篇,内容包括对外汉语专业最新动态,对外汉语专业能当教师吗。1借助多媒体设备高效教学现代汉语课程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如果课堂上单凭教师的口头讲授,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多媒体具有***

学习

转基因食品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转基因食品10篇,内容包括排名前十的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是最好的例子。一、什么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即非同种外源基因)转移嵌入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

学习

宠物食品10篇

阅读(23)

当美国玛氏公司将中国这个偌大的宠物消费市场培育起来之时,劲敌雀巢普瑞纳进***中国宠物食品市场,或许也因为企业运作宝路品牌的决策出现问题,使宝路品牌在中国宠物食品市场的份额遭受到了很大影响,至今元气受损的宝路品牌,发展得并不像高层

学习

高三学期班主任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高三学期班主任,内容包括高三班主任教学计划锦集9篇,高三第一学期学生班主任随笔。二、重视了常规管理,建立了班级良好秩序继续以中学生行为规范要求每位学生,努力做到“爱校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创设

学习

管理会计报告模板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管理会计报告模板,内容包括管理会计报告内容模板,管理会计利润表模板。在阅读国内管理会计相关文献之后,本人发现在大部分文献中管理会计报告等价于内部报告。张先治(2005)在《论企业管理会计报告系统构建》中提出管理会计报告

学习

现代汉语词典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现代汉语词典10篇,内容包括最新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内容附录。Keywords:lexicons;lexicalmeaning;TheContemporaryChineseDictionary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蓬勃发展推

学习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同义对释研究

阅读(26)

摘要文章分析比较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普通语文词典和学习型词典使用同义对释的现状,提出在词汇系统的三个梯度中同义对释的使用存在差异,进一步研究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在普通词语和词语中应用同义对释的情况。根据分类统计的结果,客

学习

《现代汉语词典》“羼杂”的迷宫

阅读(37)

自从“读书时间”推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后,我们收到了许多同学的来信,他们在肯定这本别致的词典的同时,还来信谈到了他们运用《现代汉语词典》的体会。这里我们选登北京刘露同学的一篇来稿。(文昌)《现代汉语词典》几乎伴随我走过了小学三

学习

现代汉语词典新义词语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现代汉语词典新义词语,内容包括现代汉语词语解释词典,现代汉语词语词典最新。[摘要]词语增加新义项是社会发生演变,词汇系统与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之间打破原有相对平衡的结果,是词汇系统在增加新词语的同时,充分发挥和利用语言

学习

《现代汉语词典》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现代汉语词典》,内容包括现代汉语词典全文翻译,现代汉语词典。【摘要】运用计量统计和对比描写的方法,分析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1089条具有比喻义的成语的释义方式,并且与《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进行对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