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篇1
[关键词]词汇;新词义;《现代汉语词典》
Abstract:paredwiththe1996edition,thereareabout350wordsthatacquiresnewmeaningsinTheContemporaryChineseDictionary(2005edition).Asurveyofthesenewmeaningsfromtheanglesoflexicology,semanticsandsociologyshowsthattheyhavetheirownfeaturesintype,syllableandpartsofspeechdistribution.Newmeaningsareproducedthrougheitherrhetoricalmeansornon-rhetoricalmeans.ThenewmeaningsofcontemporaryChinesewordsreflectthefeaturesoftimefromvariousaspects.
Keywords:lexicons;lexicalmeaning;TheContemporaryChineseDictionary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蓬勃发展推动了语言的变化,涌现了一大批新词新语,其中包括为数众多的在原义基础上增加新义项的词语(以下简称新义词语)。词语增加新义项是社会发生演变,词汇与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之间打破原有相对平衡的结果,是词汇系统在增加新词语的同时,充分发挥和利用语言材料表达潜力的体现。本文拟对2005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增加新义项的词语进行词汇学、语义学、社会学的多维考察。
一
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2005年版与1996年版的比较,我们统计出350余个新义词语,从词汇类型、音节、词性3个方面进行定量分析,力***揭示新义词语的一些规律性特点。
(一)新义词语的词汇类型分析
词汇从使用范围来看,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全民普遍使用的词语,可称之为“普通词语”;一类是在一定地域或一定范围中使用的词语,如方言词、行业语、隐语、外来词等,可称之为“特殊词语”。从新义词语的分布来看,有的是普通词语产生新义,如“步伐、盘子、顶风”等;还有一部分是特殊词语产生新义,又分为3个小类型:行业语泛化增加新义,方言词产生新义,外来词产生新义。本文主要分析特殊词语产生新义的情况。
1.行业语泛化增加新义,这是新时期以来既有词语增添新义非常突出的现象。据统计,发生语义泛化的行业语有119条,占新义词语总数的34.0%。这部分行业语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1)医学,如“硬伤、打预防针、脉搏、把脉、放血、暴泻、小儿科、杀毒”等;(2)金融行业,如“本位、翻盘、升值、透支”等;(3)物理学,如“盲区、反弹、驱动、能级、蒸发、触电、含金量、内聚力”等;(4)地质地理学,如“品位、板块、高峰”等;(5)***事航天领域,如“硬着陆、抢滩、登陆、对接、开战、前卫、入侵、主攻、助攻、服役”等;(6)生物学,如“生长点、变态、变异、激活、变性、病毒”等;(7)商业领域,如“兜售、专卖、上市、包装、回头率”等;(8)体育界,如“冲刺、红牌、黄牌、跳水、出局、底线、叫停、开局、摸高、抢点、时间差”等;(9)交通行业,如“站点、首班车、跑偏、通票、客流、全天候、头班车”等;(10)生产建筑业,如“安全系数、打造、构架、防火墙、马赛克、接轨”等;(11)文教艺术领域,如“大手笔、淡入、重头戏、走台、淡出、文件、倾向性”等。
2.方言词产生新义,本文中的方言词是指已进入普通话边缘,但尚不完全具备共同语性质的方言词。这些词在《现汉》一般用“<方>”表示。据统计,产生新义的方言词语有12条,占新义词语总数的3.4%。这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方言词自身产生新义,如“生猛、膈应、雪藏、傻帽儿”;一是方言词义以新义项出现在与其同形的普通词语中,如“翻车、男生、女生、非礼、老大、料理、炒、管道”。
3.外来词产生新义,随着外来词的大量借入,部分外来词在汉语环境内产生了新义,还有个别普通词语通过吸收外来词义增加了新义。这些词语有7条,占新义词语总数的2%。它们绝大部分来自英语音译词,也有来自日语的借形词。这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外来词自身产生新义,如“拷贝、克隆、马赛克、拜拜、黑客”;一是外来词义以新义项出现在与其同形的普通词语中,如“人气、写真”。
(二)新义词语的音节分布特点分析
据统计,在350个新义词语中,有单音词8个、双音词304个、三音词35个、四音词3个,分别占新义词语总数的0.9%、86.9%、10%、2.3%,符合汉语双音化的总体趋势。汉语双音复合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结构上可以利用有限的语素材料,用不同的搭配方式,灵活地组合出大量新的复合词;在词义上,可以充分利用单音词的意义基础,或概括抽象,或比拟形象,使复合词表义鲜明、传意准确、音节和谐、色彩丰富。
(三)新义词语的词性分布特点分析
语法与词汇有着密切关系。词的语法意义进入实词,同实词的词汇意义紧密结合在一起,是词义的一种组成要素,语法对词汇的作用如此重要,研究词语新义就不能不顾及语法,特别是词性。据统计,在具有新义的350个词语中,名词123个,占35.1%;动词124个,占35.4%;形容词6个,占1.7%;兼类词97个,占27.7%。新义词语中名词与动词的数量较多,说明在词的使用方面两者都比较灵活。这与社会生活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随着新事物、新现象的大量涌现,出现许多新的行为方式。为了交际的需要,必须通过创制新的词语或使既有词语派生新义,表事物的新义名词和表动作行为的新义动词便应运而生。新义词语的兼类特征较明显,体现了人们灵活运用语言这一时代语用特征。
二
词语产生新义的途径,可分为修辞法和非修辞法两大类。通过分析350个新义词语,我们发现:修辞法是本时期词语派生新义的主要途径,并体现出3个特点:(1)产生修辞义的词语数量多,据统计,350个新义词语有186个是通过修辞方式产生的新义,占总数的53.1%;(2)造成新义的修辞手法多,主要有比喻、比拟、借代、委婉、别解等;其中运用比喻产生新义的词语有99个,占修辞法产生新义词语总数的53.2%;(3)修辞新义使用频率高,我们通过人民网对45个增加修辞新义的词语进行检索,发现修辞新义在用例中的使用率均在50%以上,部分词语如“出炉、反弹”等词的修辞新义的使用率高达90%以上。许多修辞新义已成为词语的主要义项,而原义退居次要义项,较少使用或基本不用。
(一)修辞派生法
1.比喻法,指词语通过比喻运用而产生新义的方法。如:“垃圾”,原义是脏土或破烂东西,新义比喻失去价值或有不良作用的事物。再如“旗舰”,原义指某些国家的海***舰队司令所在的***舰,因舰上挂有司令旗所以叫旗舰,新义比喻起带头主导作用的事物。其他如“大手笔、菜单、防火墙、重头戏、晴雨表、筹码、接轨、牵手、试水、封堵、兜售、出局、扳倒、下课、缩水、遥控、把脉”等都有新的比喻义。以往研究者曾指出,给比喻性转移提供特别丰富的词语材料的是有关身体、天象、动物、服装等的名称。现在看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比喻法在单义性为主的行业语中大显身手。据我们考察,在99条通过比喻法产生新义的词语中,行业语有48条,占48.5%。
2.比拟法,指词语通过比拟运用而产生新义的方法。如“服役”,原义是服兵役,也指运动员等在专业岗位上服务,新义比拟武器装备正在使用,也指交通工具、设施等正在使用。再如“磨合”,原义指新组装的机器,通过一定时期的使用,把摩擦面上的加工痕迹磨光而变得更加密合,新义比拟人与人之间在彼此合作的过程中逐渐相互适应、协调。其他如“摸高、跳水、抢滩、充电、分流、透支、杀毒、透明、启动”等都有新的比拟义。
3.借代法,指词语通过借代运用而产生新义的方法。如“帆船”,原义为利用风力张帆行驶的船,新义借指利用风帆力量推动船只在规定距离内比赛的一种体育运动项目,以工具代事物名称,于是产生了“体育运动项目”这个新义。其他如“皮划艇、摩托艇”等都有新的借代义。
4.委婉法,指词语通过委婉运用而产生新义的方法。如“拜拜”,原为客套话,相当于分手时说“再见”,新义婉指结束某种关系(有时含诙谐意)。新义用法比“分手”或“断绝关系”等词要含蓄得多。再如“”一词的新义突出了其字面意义“强迫、凶暴”,回避了“”一词可能带给受害者的语感尴尬。委婉新义的特点是:原义中某些义素(显性义素或隐性义素)在新义里被强化或突出了;同时,在语气、色彩等方面又比所“借代”的词语程度轻,这就使人们在用这些词语指称不宜直说的事物时,可以用新义做掩饰,避免感觉或心理上的不适。
5.别解法,指词语通过别解运用而产生新义的方法。其作用是引发人们联想,获得新颖幽默的语趣。如“触电”,原义为人或动物接触较强的电流,新义为参加拍摄电影、电视片等(多指第一次)。原义的“电”是“电流”之义,新义的“电”作“电影、电视”之解。类似的词语还有“热线、能级、潜能”等。别解法因其俏皮、风趣备受年青一代喜爱,特别是在校园流行语中,别解新义占很大比例。例如时下流行的“奔驰250”(指某人“笨、痴、二百五”),“早恋”(指“早上锻炼身体”),“白骨精”(指“作为骨干和精英的白领”)等。
(二)非修辞派生法
1.特指法,是用原来范围较大的词去指称在这一范围内某一特定的事物,从而产生新义的方法。特指法增加的新义,在《现汉》中一般注以“特指”两字。如“插足”,原义指参与某种活动,新义特指第三者与已婚男女中的一方有暧昧关系。再如“严打”,原义是严厉打击,新义特指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其他如“血检、情人、外援、男友、人物”等都有新的特指义。
2.泛指法,是用指称个别领域事物的词,去扩指与其有共同特点的更多类型或各种类型的事物,从而产生新义的方法。泛指法增加的新义,在《现汉》中一般注以“泛指”两字。如“海量”,原比喻很大的酒量,新义泛指极大的数量。再如“对接”,原义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航行中的航天器靠拢结合成为一体,新义泛指互相接触、沟通。运用泛指法派生新义的词语还有“抢点、屏幕、闭锁、放血、开局、平台、时间差、品位”等。
3.引申法,是指词的新义由原义经过人们的逻辑推理相沿而来,即通过由此推彼的方式产生新义。引申法与修辞派生法的区别在于:前者依据的是事物之间内在逻辑关系,事物的客观性起主要作用;后者则借助修辞手段,人的形象思维起主要作用。如“听证”,原义为法院公开听取当事人的说明与证词,新义为行***机关公开听取公众意见和质询。新义与原义的相通之处是“决策者公开听取”。再如“打印”,原义为打字油印,新义指把计算机中的文字、***像等印到纸张、胶片等上面。“打印”的新义是伴随打印设备的更新而产生的,是以电动打印机和计算机的发明使用为前提的。从初始的油印、针式打印,到喷墨打印、新式激光打印,可以说记录了“打印”一词的词义引申史,也反映出打印技术的进步过程。产生引申义的词语还有“传呼、航测、墨盒、屏蔽、解密、解读、涉猎、锁定”等。
4.减缩法,即通过词组缩略而使某词承担整个词组的意义,从而使该词产生新义的方法。如“笔记本”,原义为用来做笔记的本子,后由于“笔记本式计算机”常常缩略为“笔记本”,因而增加了笔记本式计算机的新义。再如“病毒”,原义为比病菌更小的病原体,后由于“计算机病毒”常常缩略为“病毒”,因而增加了计算机病毒的新义。
三
当代汉语词语新义从多方面映现出时代特征:修辞新义的大量使用,体现了人们追求高品位的语用心理;经济行业语的泛化,反映出经济建设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主题;科技行业语的泛化,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科教进步的事实;新义词对外来词义的吸收,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和深化。
(一)修辞派生法的大量使用体现了人们追求高品位的语用心理
在350条新义词中,有53.1%属于修辞新义,说明人们非常注重语言的表现力,越来越讲究词语使用的艺术品位。
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是形象思维的具体表现,通过修辞产生的新义,必然具有艺术的审美功能,蕴涵着丰富的“修辞信息”。一般而言,比喻法、比拟法产生的修辞义多具有生动形象性。如“桌面、菜单、站点、孵化器”等词的比喻义,非常形象地描绘了事物的作用,突出了它们的功能;而“蒸发、反弹、抬头、接轨”等词的比喻义,则动感鲜明,具体形象。有些修辞义,如别解义还能增添幽默色彩。如“海龟”本是一种海洋动物,因为“海龟”与“海归”语音相近,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用来指“海外留学或工作后归国的人员”,显得风趣别致。此外,修辞义还能够使语言表达简洁、凝练。修辞新义词把原修辞方式凝缩成定型的词语,既承继了原有的修辞信息,又无需扩展符号来表达,体现了语言的经济原则。如“反弹”一词表达了“事物改变发展态势后又恢复到原先的态势”的语义,“聚焦”一词表达了“视线、注意力等集中于某处”的语义。这些新义补充到词义系统中,使得现代汉语的用词品位更高,词义表现力更强。
(二)经济行业语泛化反映出经济建设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主题
行业语语义泛化具有对社会的反映功能,发展建设的导向、社会观念的变化、文化心态的重塑、价值标准的嬗变等都会在行业语的泛化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改革开放以后,国家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商品经济大潮冲击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行业语泛化便主要集中到经济类词语上。
经济领域的词语不断普及,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中的商业气氛日渐浓厚。市场经济带来了“市场”的流行,凡是待价而沽的都可以进入“市场”进行交易,于是有了“人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甚至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也成了“交际市场”。“兜售”是商家卖货的手段,目的在于有利可***,而现在“兜售观点、兜售主张”已成为某些理论家、说客的重要活动。精美的“包装”可以吸引顾客,获得商业价值,当人们意识到装扮明星与包装商品之间有着相同的目的和企盼时,那么明星装扮与商品包装之间就具备了相通性,“包装明星”也就顺理成章了。
金融行业语因股市的魔力不断通俗化,“潜力股、蓝筹股”既可以指股票也可以指人或企业;“本位”既可以指货币制度的基础或货币价值的计算标准,也可以指“某种理论观点或做法的出发点”;“升值”既可以表示本国货币对外币的比价提高,也可以表示技术、知识、字画、楼盘等用途、价值提高;“翻盘”不但可以描写证券市场的重大变化,而且可以描写体坛或***坛上彻底扭转不利局面。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的行为也经常类比成经济活动,人的精力就如同银行的钞票一样,可以提前支出,但如果超出了承受能力,无论是银行还是血肉之躯都无法禁受,于是在这个意义上就有了“透支”的新义“精神、体力过度消耗,超过所能承受的程度”。
(三)科技行业语泛化反映了科教的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知识爆炸,科技日新月异,许多科技词语发生了语义泛化。从这些泛化的科技行业语,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科教事业前进的脚步。首先,科技行业语泛化反映出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科技行业语,特别是科技术语所指的事物,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都是陌生的。只有当社会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时,专业性强的行业语才可能为大众所理解、接受,进而提高其在公共生活中的使用率。随着我国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作为言语主体的国民知识背景逐渐深广,整体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们敏锐地感受着日渐浓厚的科技氛围,创造性地在各类语境中使用行业语,促使其发生语义泛化。其次,科技行业语的泛化反映出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行业语发生语义泛化的一个因素是词语社会价值的提高,而词语的社会价值取决于它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社会价值高的词语由于反映着时代主题,因而运用频率高,语义发生泛化的可能性比一般词语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各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表示这些现代科技词语的社会地位也随之提升。借助发达的信息传播技术,它们迅速为大众所了解和熟悉,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专用”性,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从而转化为全民共享程度很高的词语。例如“软着陆”和“硬着陆”原是航天领域行业语,随着“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飞船的成功上天进一步为大家所熟识,广泛用于***治经济领域,出现了“避免***策硬着陆”、“实现经济软着陆”等说法。再如“板块”本为地质学术语,指地球上岩石圈的构造单元,如今该词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展,已延伸到股票市场、文艺节目、刊物内容等方面。
(四)因外来词吸收的新义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和深化
改革开放以来,外来文化和某些强势语言凭借其优势给汉语带来了较大影响。但是与新词相比,既有词语因外来词吸收的新义数量要少得多,原因一方面在于汉语词汇系统的制约性,另一方面在于词语派生新义,注重的是意义的关联,而外来词一般注重的是语音相似,而且也很难从现有词汇中寻找到契合的成员来表示外来词的概念义。不过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和外来词语数量的不断增加,一部分外来词在汉语的环境里逐渐派生了新义,如“克隆”,本是对英语“clone”的音译,最初的使用范围仅限于植物学、动物学和医学等领域,原义为“单亲繁殖”或“无性繁殖”,多作名词用,后来也作动词用。如今,在保留科学术语意义和用法的同时,其使用领域逐渐扩大,又派生出许多普通意义和用法,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新词。再如人们十分熟悉的口语词“拜拜”,原是对英语“bye-bye”的音译。20年前的改革开放之初,“拜拜”因音义简单而又带有洋味被城里的年轻人挂在嘴边,现在恐怕已经普及到一些乡村老太太也知道其含义了。另外,“bye-bye”在英语里只是交际双方告别语,而音译词“拜拜”在汉语的使用场合要宽泛得多,不仅表示告别“再见”,还常常用在谈论时尚、天气、婚姻状况、生活习惯、思想心理、商务信息、体育文娱等各种场合。在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中,越来越多的外来词义进入我们的生活。这些附带着外国文化色彩的词语,不但填补了汉语词义上的空白,而且为表达增添了域外色彩和时代气息,丰富了汉语表情达意的方式和手段。
[参考文献]
[1]曹炜.现代汉语词汇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3]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4]郭伏良.新中国成立以来汉语词汇发展变化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5]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6]苏新春.汉语词义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
[7]魏慧萍.汉语词义发展演变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
[8]武占坤,王勤.现代汉语词汇概要[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
现代汉语词典篇2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 外来词 释义问题
外来词的释义一直是词典编纂中的重要内容。《现代汉语词典》作为规范的中型语文词典,从1973年的试用本开始就收释了一定数量的外来词,此后各版不断对外来词进行修订。其中以1973年的试用本和2016年的第7版时间跨度最大,内容差别最大。虽然第7版较试用本对外来词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修订,词条释义质量也有了较大提升,但仍存在一定问题。既有试用本和第7版中较为共性的问题,也有《现汉》在修订的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主要集中在语源标注、释义模式和释义内容等方面。
一.语源标注
1.1化学元素的语源标注
化学元素语源未标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现汉》第7版中。《现汉》试用本不仅在词条内部指出了化学元素的符号,也在其词条末尾进行了语源标注,而《现汉》第7版只在词条内标注了化学元素符号,缺乏语源的标注。以“锕”为例:
(1)【锕】金属元素,符号Ac,原子序89,质量数227,由铀蜕变而成,有放射性,又能蜕变成一系列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为22年。[新拉actinium](《现汉》试用本)
(2)【锕】名金属元素,符号Ac。银白色,有放射性。锕-227用作航天器的热源。(《现汉》第7版)
在《现汉》试用本对“锕”的释义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锕”是一个新拉丁语外来词,原词是actinium,“锕”是原词的摘译。而在第7版《现汉》中,由于没有语源标注,我们几乎看不出“锕”是一个音译外来词,有些读者可能会误以为“锕”是一个汉语词。
1.2日语和少数民族语中外来词的语源标注
日语和我国一些少数民族语中的外来词语源未标注的情况在《现汉》试用本和第7版中均有所体现。试用本这一部分的词语收录较少,所以这个问题并不明显,到了第7版,随着这部分外来词收录得越来越多,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现汉》试用本和第7版均存在将日语对英源外来词的翻译引入汉语的情况,其中第7版中还收录了一些直接来源于日语的外来词,但这些词均未标出日语原词。如:
(3)【俱乐部】进行社会、***治、文艺、娱乐等活动的团体和场所。[日,从英club](《现汉》试用本)
(4)【俱乐部】名进行社会、文化、艺术、体育、娱乐等活动的团体或场所。[日,从英club](《现汉》第7版)
(5)【寿司】名日本料理中的一种食品,主要材料是用醋{过味的冷饭,再加上鱼虾、蔬菜或鸡蛋等做配料,平铺在紫菜片上卷成条,切成小段食用。[日](《现汉》第7版)
“俱乐部”在语源标注上只标注了日语语源和英语词,并没有标注日语原词,“寿司”只标注了日语语源,没有标注原词,而汉语中的外来词是根据日语词引进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词条信息的不完整。在《现汉》第7版中,只有“卡拉OK”这个日语和英语拼合而成的外来词标注了“卡拉”的日语原词“カラ”。
我国少数民族外来词也同样出现了语源标注的问题,如:
(6)【萨其马】一种糕点,把油炸的短面条用糖等粘合起来,切成方块儿。[满](《现汉》试用本)
(7)【萨其马】名一种糕点,把油炸的短面条儿用糖等黏合起来,切成方块儿。[满](《现汉》第7版)
“萨其马”在《现汉》试用本和第7版中只是简单地标注了语源,并没有指出原词。《现汉》试用本中收录了3个满语词,哈什蚂[满]、萨满教[满]、萨其马[满],四个蒙语词罕达犴[蒙]、呼毕勒罕[蒙]、呼拉尔[蒙]、呼***克***[蒙],第7版中收录的少数民族语言的外来词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在语源数目上也有所增加,包括满、蒙、傣、壮、藏、维六种少数民族语源在内的15个外来词,都只是注明了语源,没有标注原词。满语和蒙语都是有自己文字的语言,只标注语源而不标注原词,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词条的明晰性和准确性。
1.3音译加意译词的语源标注
这类问题主要体现在同为音译加意译类的外来词在语源标注上没有采取相同的标注方式,标注体例不一致。《现汉》对音译加意译词的语源标注一般只标注音译部分,如:
(8)【芭蕾舞】一种起源于意大利的舞剧,用音乐、舞蹈和哑剧的手法来表演戏剧情节。女演员舞蹈时常用脚尖点地。也叫芭蕾舞剧。[芭蕾,法ballet](《现汉》试用本)
(9)【芭蕾舞】名一种起源于意大利的舞剧,用音乐、舞蹈和哑剧手法来表演戏剧情节。女演员舞蹈时常用脚趾尖点地。也叫芭蕾、芭蕾舞剧。[芭蕾,法ballet](《现汉》第7版)
“芭蕾舞”中“芭蕾”为法语“ballet”,“舞”为汉语意译,故《现汉》标注为“芭蕾,法ballet”。
但有的却采取了与音译词一致的整体标注语源的方式,如:
(10)【克里姆林宫】俄国沙皇的宫殿,十月***后是苏联最高******机关的所在地。在莫斯科市中心。常用作苏联***的代称。[英 Kremlin,从俄Kремль](《现汉》试用本)
(11)【克里姆林宫】名俄国沙皇的宫殿,在莫斯科市中心。十月***后是苏联最高******机关的所在地,现俄罗斯联邦***府设在这里。常用作苏联和现俄罗斯联邦***的代称。[英Kremlin,从俄Kремль](《现汉》第7版)“克里姆林”为俄语“Kремль”的音译,“宫”为汉语意译,故应该标注为“克里姆林,英Kremlin,从俄Kремль”,以保证同类外来词在语源标注上体例一致。
二.释义模式
《现汉》试用本与第7版中的外来词还存在释义模式欠统一的问题。我们知道系统化整体化地编纂修订辞书已经成为了现代辞书编纂的重要理念之一。处于同一最小语义场的词,应该具有相同的释义模式。从这个角度来考察《现汉》试用本和第7版中的释义,我们发现有部分处在同一最小语义场中的词条释义没有达到相同的模式。这些词条主要集中在化学物质的有机化合物部分。
《现汉》中有机化合物外来词的释义模式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对有机化合物中的某一种类别进行释义,释义的基本模式为“有机化合物的一类+化学式+产生方式”,其中的化学式既有分子式,也有结构式、通式。第7版中删掉了试用本“化学式”中的通式和结构式。
另一种是对某一特定有机化合物的释义,试用本中的释义基本模式为“有机化合物+化学式+颜色状态+物质气味+产生途径+溶解性+用途”。第7版删除了释义中关于“产生途径”和“溶解性”的内容,同时将其中的化学式中的结构式、通式统一改为分子式。释义模式欠统一的有机化合物主要集中于这一类。如:
(12)【吡咯】有机化合物,分子式C4H5N,无色液体,溶于酒精和乙醚,不溶于水。供制药品。[英pyrrole](《现汉》试用本)
(13)【吡咯】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C4H5N。无色液体,在空气中颜色变深,有刺激性气味。用来制药品。[英pyrrole](《现汉》第7版)
(14)【***】有机化合物,分子式C17H17NO(C2H3O2)2,白色晶体,溶于酒精,有苦味,有毒,用吗啡制成,医药上用作镇静、麻醉和止咳剂。常用成瘾,是一种。作为时,叫白面儿。[德Heroin](《现汉》试用本)
(15)【***】名有机化合物,白色晶体粉末,有苦味,有毒,用吗啡制成。医药上用作镇静、。极易成瘾。作为时也叫白面儿。[英heroin](《现汉》第7版)
“吡咯”为有机化合物,但试用本的释义中并没有表现出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颜色变深的特点,第7版在试用本的基础上删去了“溶于酒精和乙醚,不溶于水”这一关于溶解性的论述,加上了“有刺激性气味”的特点。“***”一词,试用本在释义中标注了其分子式“C17H17NO(C2H3O2)2”,但在第7版中其分子式并没有标注出来,与其他有机化合物的释义模式产生了不一致。
三.释义内容
《现汉》的试用本和第7版中存在义内容不准确的问题,外来词释义中的并列成分相互包容的情况,导致不合逻辑。如:
(16)【华尔街】美国纽约的一条街,有许多垄断组织和金融机构的总管理处设在这里。常用作美国财阀的代称。[英Wall street](《现汉》试用本)
(17)【华尔街】名美国纽约的一条街,有许多垄断组织和金融机构的总管理处设在这里。常用作美国财阀的代称。[华尔,英 Wall](《现汉》第7版)
在“华尔街”一词的释义中,《现汉》试用本和第7版都将“有许多垄断组织和金融机构的总管理处设在这里”作为对“华尔街”释义的一部分,其中“垄断组织”和“金融机构”并列,但是实际上“垄断组织”和“金融机构”是有交叉的,一部分金融机构同时属于垄断组织,并列成分之间相互包容交叉,这不符合逻辑思维和人们认知的规律。
四.结语
总体来看,《现代汉语词典》外来词释义中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化学元素外来词、日语和少数民族语中的外来词、音译加意译词的语源标注不完整,有机化合物外来词释义模式欠统一,释义内容不准确。其中化学元素外来词的语源标注问题主要集中在第7版中,其余问题均为《现汉》试用本和第7版中较为共性的问题,也是《现汉》各版在修订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为词典日后的修正提供了可能。随着一次次不断地修订改进,《现汉》外来词的释义会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安华林.《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释义部分若干问题商榷[J].辞书研究,2014(6).
[2]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3]黄海英.《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字母词释义问题[J].辞书研究,2015(4).
[4]连晓霞.字母词的收录与规范――以《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为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2).
[5]梁盟.《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外来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刘中富.关于收释外来词的几个问题[J].东岳论丛,2001(4).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3.
现代汉语词典篇3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人名;问题
中***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201-02
美国字典一般情况下会收录人名,而英国字典不会收录。相比之下,美国字典比英国字典更加百科化。那么,中国字典中会不会收录人名呢?如果有的话,那都收录了哪些人名?以什么样的标准收录人名?本文以《现汉6》为参考词典,讨论以上问题。
一、《现汉6》中有无收录人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历史悠久。汉字是象形文字,它作为劳动人民生产劳动与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一般情况下,姓名将伴随人们的一生,人们常常在许多场合谈论和思考自己或他人的名字,甚至有人把名字和自己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这种说法虽有些夸张,但不可否认的是,自古至今,人们都非常重视取名字。
《现汉》是中国首部权威的现代汉语规范型词典,在辞书理论、编纂水平、编校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是辞书编纂出版的典范之作。作为一本综合类词典,就其广度而言,应该尽可能多地收录某一范围内的条目。人名“不只是区别人与人的符号,同时又是文化的镜像和观念的折射”。“人名是通过汉字这一载体而流传的,而汉字又是语文辞书传统的重要单位,语文辞书中不可避免要处理人名用字”。《现汉6》是目前在我国使用最广泛的语文辞书之一,不可例外地要收录人名。
人名用字是现代汉语字词典收录的重要对象。在我国,学者对词典人名用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和《当代汉语词典》上。魏胜元认为新版《新华字典》中的人名用字绝大多数都不适合作为当代人名用字。杨彦宝、安利敏通过比较《现汉5》和《当代汉语词典》,认为《当代汉语词典》在姓氏人名用字上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但是对姓氏词的释义的术语,似乎有不协调之嫌。人名用字主要是编纂思想上对字义的共时和历时平面的把握不同。前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人名用字的具体分析上,并未对某本字典的人名用字进行分类整理(前人一般是对姓氏用字分类)。
二、《现汉6》收录了哪些人名
刘中富曾提出:“适度性、必要性和协调性是中型语文词典收释专名词语时要认真对待的最基本的规范原则。”经过系统调查,我们发现《现汉6》共收录了126个人名用字,可分为3类:
(一)用于人名的单个汉字
从上表可知,《现汉6》中,注释“用于人名”的单个汉字有43个。其中,24个汉字举了历史人物作证。所举例证中,大多都表明了历史人物的身份、年代或其做出的贡献、影响等。而且这类汉字多是罕见、有意义的。如:
妲dá用于人名,妲己,商纣王的妃子。
颉jié用于人名。仓颉,古代传说中的人物,相传他创造了汉字。
刘叔新认为:“大体上说,古今中外的伟人、杰出人物、作出过重要贡献的或家喻户晓的人物,其姓名(包括汉姓和非汉族人士的汉译名)可以成为现代汉语词汇的成员。”这也就不难理解例证中要选用具有特殊意义的人名。
19个汉字没有举具体的人名做例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常见的汉字,没有特殊含义。如:娜nà 1.用于人名。2.(Nà)名姓。
(2)日本人造的汉字,常见于日本人的姓名。如:tián日本汉字,旱地。多用于日本人姓名。
(3)汉字后有释义,并括注多用于人名。这类汉字的释义结构呈现统一的特点:汉字+读音+〈书〉+汉字含义+(多用于人名)。如: lǎng〈书〉明朗(多用于人名)。
和注释“用于人名”的单个汉字不同,《现汉6》中收集了13条专指某个人的单个汉字。前者部分义项中出现的人名,只是该汉字的例证。而后者就是指该人本身。这类汉字多是用于古人名。如:喾 kù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
(二)被泛化的人名
这类人名是指被人们广泛使用,代表某一类型人的人名。人名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是指该人本人。但是因为该人某种品质或特点十分突出,他成了某种人的典型,他的名字也就成了这类人的代称。比如:【伯乐】Bólè 名春秋时秦国人,善于相马,后借指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人:各级领导要广开视野,当好~,发现和造就更多的人才。
生辉曾指出,人名词语一旦被泛化,会有以下点变化:1.身份的变化。也就是说某个人名被泛化后,人名所指的对象就会从某个人变为某类人。2.功能的变化。也就是说某个人名被泛化后,人名的功能由特指变为类指。3.语义色彩的变化。也就是说某个人名被泛化后,其原指人的特性会凝固于新的意义中,并且会得到进一步的凸显,甚至得到进一步的夸张。
这类人名多以例证的形式单列在首个汉字之后,如:“伯乐”单列在“伯”之下;“诸葛亮”单列在汉字“诸”之下。《现汉6》中这类人名的释义是十分详细的,一般都首先介绍人物原型,再说明现多用于指的人物类型。
“词义泛化就是用不变的音形表达更复杂的语义内涵。”人名词的泛化,使得单一词语由特指变为泛指,一方面有效地充实了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另一方面也减轻了人们的记忆负担,这符合奥卡姆剃刀原则,也体现了语言发展经济简约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人名不只可以作为某类人的代称,也可作为某件物品的代称。比如:【杜康】dùkāng 名相传最早发明酿酒的人,文学作品中用来指酒。
同时,人名也可作为某件事的代称。比如:【回禄】Huílù〈书〉名传说中的火神名,多借指火灾:~之灾 惨遭~。刘纯豹在《英语人名比喻辞典》中提到:“凡是对集体、对社会作出过贡献的人――不论其贡献大小――其专有的姓名也许会被附着在他的成果上,从而变成了一个普通名词。后人在享用其成果或学习其知识时,会不经意间思念其人,甚或效而仿之。”这里所说的“从而变成了一个普通名词”,笔者认为,即是人名的泛化。这里被泛化的人名不是特指某一类人,也不是指东西或事件,而是指以科学家、发明家或首创者命名的计量单位。生辉认为,这类词是“由于人为原因引起意义泛化的人名词语(这一类型的人名词语多是已泛化用作×× 单位的量词)”。在《现汉6》中,收录的为数不多的以人名命名的计量单位都是汉译的英语人名,如安培、贝尔、瓦特等。
(三)神话宗教人名
《现汉6》出现的神话宗教的人名有24个,占到总数的19%,相对来说,数量是较大的。其中大部分是人们所熟知的佛教、道教、基督教的神灵名字。如:阿弥陀佛,玉皇大帝,耶稣。神话传说人名都来自于中国神话,如:,。
名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烙印着不同时代的文化印记。原始社会,人的丰富想象赋予在自然万物上。神话传说的出现、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人对神的命名中实现了一种对大自然的寄托,也获得了人类对自身的祈福。“人类对神的命名也是对自我命名的抽象,即通过对超人或者想象中的抽象人的命名,来放大自我,寄托愿望。”
“文化决定语言,语言反过来又会强化文化。”《现汉6》中出现如此多的神话宗教人名,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宗教神话在我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深远影响。宗教神话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继而影响了人们的语言。《现汉6》中的神话宗教人名之多正是证明了其意义。
三、《现汉6》人名研究发现的若干问题
在对《现汉6》人名用字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未能提供充足信息
按照信息论的观点,信息量只有在受众不知悉的情况下才是最大的、最有效的。词典要给使用者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不足量的信息只会带给使用者不愉快的使用感受。信息量不足的问题多存在于用于人名的罕见字。《现汉6》只是指出了该字用于人名,未做任何例证和释义。如:shēng用于人名。yáng用于人名。
笔者认为,对于这类不常见的人名用字,字典应该给出恰当的释义和例证,以供使用者查阅。“如果没有家喻户晓的人物,则可列举出某方面有突出贡献,或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
(二)释义结构未统一
人名用字作为字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词典在释义时就相应要有一个标准,能让使用者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更好地体现“用户友好”原则。《现汉6》在人名的释义结构的一致性方面有所欠缺。比如:基督教灵神名字有4个:
【夏娃】Xiàwá 名《圣经》故事中人类始祖亚当的妻子。【希伯来 Hawwāh】
【亚当】 Yàdāng 名《圣经》故事中人类的始祖。【希伯来A(-)dhām】
【耶和华】Yēhéhuá 名希伯来人信奉的犹太教中最高的神。基督教《旧约》中用作上帝的同义词。
【希伯来 Yěhōwāh】
【耶稣】Yēsū 名基督教徒所信奉的救世主,即基督。
其中有3个(亚当、耶和华,夏娃)按“名从主人”的原则附注了希伯来文。但“耶稣”这一词并没有附注。笔者认为应该按照一致性的原则给“耶稣”释义中同样附上其希伯来对应词。
通过对《现汉6》人名用字的考察,笔者认为《现汉6》在人名用字上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注重百科化和实用性,基本上按照以上三类标准给出统一的释义结构。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划分人名类型,可能会有部分重叠现象,但是数量是极少的。所提出的两点问题,可以为词典修订做参考。
――――――――――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杨彦宝,安利敏.《当代汉语词典》姓氏人名说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6).
〔3〕于芳.汉语人名研究述评[J].南平师专学报,2006(3).
现代汉语词典篇4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知书达理知书识礼
一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05年)“知书达理”条的解释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第1746页:
【知书达理】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也说知书识礼。
这个解释,实际上是把“知书达理”和“知书识礼”作为同义词来处理的。其实,从古今文献中的用例看,这两个词的意义还是有区别的。另外,把“知书达理”的“理”解释为“礼貌”,也不准确。这里的“理”是“事理、道理”的意思;而“知书识礼”的“礼”,才是“礼貌”的意思。
二
从文献调查的结果看,和“知书达理”构成同义词的不是“知书识礼”,而是“知书识理”;和“知书识礼”构成同义词的却是“知书达礼”。这样,这四个词就形成了两组:一组是“知书达理”与“知书识理”,另一组是“知书达礼”与“知书识礼”。就此而言,《现代汉语词典》实际上是把这两个词语混搭在了一起。
下面先看一下有关辞书对这四个词语的收录与解释情况。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未把“知书识礼”作为正条出现,也没有收录“知书达礼”和“知书识理”。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研社、语文出版社,2004年):【知书达理】有知识而且通达事理(第1674页),没有收录“知书识理”“知书达礼”“知书识礼”。
《中国成语大辞典(新一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知书达礼】熟读诗书,懂得礼仪。【知书识礼】见“知书达礼”(第1461页)。没有收录“知书达理”“知书识理”。
刘洁修《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开明出版社,2009):【知书达礼】通晓一般的文化知识,懂得人情事理。形容有教养。多指子弟或女子。……又作【知书识礼】(第1470页)没有未收录“知书达理”“知书识理”。
《辞源》《辞海》均没有收录这四个词。
再看一下这四个词在古今文献中的使用情况。一般认为,“知书达礼”出现的时代最早。如《中国成语大辞典(新一版)》和《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都认为元代无名氏《冯玉兰夜月泣江舟》第一折中已见。但这本杂剧收录于明代臧晋叔编的《元曲选》中,因此,不能确定这个词元代已经出现。其他三个词,“知书达理”与“知书识礼”,明代后期文献中已经能看到,“知书识理”略晚,清代初年可见到。
我们利用《汉籍・子部》(共收古代子部文献977种)和“人民网***搜索系统”(检索范围为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京华时报》《江南时报》《讽刺与幽默》《华东新闻》《华南新闻》《新闻战线》《人民论坛》《人民文摘》等10种报刊),对这四个词进行了检索,结果如下:
各举一例如下:
【知书达理】
(1)又喜得芳淑小姐知书达理,四德兼备,夫妻偕好,鱼水如同。(明代天然痴叟《石点头》第九回)
(2)母亲知书达理,含辛茹苦拉扯兄妹三人。(人民网***搜索)
按:例句中的“理”,指事理、情理。
【知书识理】
(1)你是个知书识理之人,岂不闻覆水难收之事。你当初既要守节,为甚么不死,却到别人家去守起节来?(清代李渔《连城璧》卷五)
(2)多么精灵聪颖,多么通情达理。“文明猴子!”“知书识理!”我们“口不择言”,不停地夸赞着。(人民网***搜索)
按:例句中的“理”,指事理。情理。
【知书达礼】
(1)原来许晏、许普,自从蒙哥哥教诲,知书达礼,全以孝弟为重。”(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卷)
(2)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人民网***搜索)
按:例句中的“礼”,指礼貌、礼仪。
【知书识礼】
(1)后房歌姬舞妓,非知书识礼者不用。(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卷)
(2)(老师)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人民网***搜索)
按:例句中的“礼”,指礼貌、礼仪。
三
综上所述,这四个词古今都有一定的使用频率,但比较而言,“知书达理”较“知书识理”为常见,“知书达礼”较“知书识礼”为常见。《现代汉语词典》在“知书达理”词条的处理上不够准确:一是释义不准确,二是收词不全,三是混搭。
因此,从意义和词语出现频率看,这四个词可以处理成两组,列为两个正文词条。如:
【知书达理】有知识,通事理。也说知书识理。
【知书达礼】有知识,懂礼貌。也说知书识礼。
现代汉语词典篇5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释义;商榷
作者简介:尹戴忠,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湖南湘潭411201)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是精品辞书,作为一部具有相当权威性、规范性的语文词典,在社会语文生活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历次修订中,虽然《现汉》第5版用时最长,用力最勤,力度最大,但《现汉》在内容上还有完善的余地。有不少学者已陆续对其提出修改意见,如胡丽珍、何丹、钱玉趾、叶秋生、张莉、孔昭琪、孔见、董树人,还有《(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代汉语词典)编纂学术论文集》、《(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等书收录了许多名家对《现汉》的一些精辟意见。笔者在此也提出几点意见,敬请编者指正,使《现汉》的修订日臻完善,渐趋精湛。
一、释义问题
1 义项与例句不对应
A.郎②对某种人的称呼:货~|放牛~|女~。(《现汉》P813)
按:此释义与例句混杂,不对应。从例旬分析应包含两个义项:①对某些视为低级职业者的称呼:货~|牛~|花~。②对年轻女子的称呼:女~。
B.[狼藉]形。乱七八糟;杂乱不堪:声名~(形容名声极坏)|杯盘~。(《现汉》P813)
按:此释义和例句不对应,分析例句“狼藉”应包含两个义项:
①乱七八糟,杂乱不堪。如“杯盘狼藉”。
②比喻行为不检,名声不好。如“声名狼藉”。
C.临①动靠近;对着:居高~下。(《现汉》P862)
按:《说文》:“临,监也”,又“监,临下也。”可见,“临”的本义是“俯视”、“居高视下”。“居高临下”之“临”非“靠近、对着”之意,乃其本义“俯视”之意。《汉语成语大词典》释“居高临下”为:占据高处,俯视下面。
D.[母亲]名。有子女的女子,是子女的母亲祖国,我的~!(《现汉》P968)
按:此条对“母亲”的解释是其本义,但例句却用的是其比喻义,因此义项与例句不对应。
2 义项缺失
义项缺失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传统义项的缺失,一是新生义项的缺失。
(1)传统义项的缺失
A.[懒]形。①懒惰(跟“勤”相对)。②疲倦;没力气。(《现汉》P812)
按:“懒”还有一个义项不为《现汉》所收,即“没兴趣、不愿意”,如:我懒上街。这样“懒”字下所收“懒得”(厌烦;不愿意)词目也就有了呼应。
,
B.“临”的本义为“俯视”,并且其本义还保留在成语“居高临下”中,但却未收入《现汉》中。(《现汉》P862)
C.“郎”漏收了一个义项,即“雄性的”,有些方言就说“郎猫”、“郎猪”。(《现汉》P813)
D.[母亲]名。有子女的女子,是子女的母亲祖国,我的~!(《现汉》P968)
按:《现汉》只收录了“母亲”一个义项,其实“母亲”应包含三个义项:
①子女对生养自己的女子的称谓,俗称妈妈,是其本义。
②比喻养育人的某一群体或事物。如:大地,我的母亲!是其比喻义。
③泛指生儿育女的妇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七条:“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是其泛指义。
E.[魔法]名。妖魔的法术;妖术。(《现汉》P963)
按:《现汉》对“魔法”的释义为贬义词,除此之外,“魔法”还可为中性词,包含三层含义:
①魔术,如“魔法师、魔法箱、魔法盒、魔法棒、会魔法的熊、会变魔法的秘密武器”等。
②神奇的、超人的本领,如:从靠救济金生活的单亲妈妈,变成了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女性之一,她到底有怎样的魔法呢?
③(神奇的)方法,如:作文魔法第一招、时间管理的七条魔法、快乐礼仪――问候的魔法,等等。
(2)新生义项的缺失
A.[敢死队]***队为完成最艰巨的战斗任务由不怕死的人组成的先锋队。(《现汉》P443)
按:在和平时代,***队中的“敢死队”使用频率减少了。现在的“敢死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不再限于***队,如“减肥敢死队”、“时尚敢死队”、“抗‘非’敢死队”、“捉鬼敢死队”、“***犬敢死队”、“老鼠敢死队”、“太空动物敢死队”、“机器人敢死队”等等,这些词语中的“敢死队”含有“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冲锋在前、毫不畏惧的人(或动物、机器人等)”的新义。
B.啃:一点儿一点儿地往下咬。(《现汉》P777)
按:“啃”字还有一个新义,即“靠……生活”,如“啃老族、啃薪族”等,此义不为《现汉》所收。
C.[魔鬼]名。①宗教或神话中指迷惑人、害人性命的鬼怪。②比喻邪恶的人或势力。(《现汉》P963)
按:“魔鬼”还包含两个新义项:①身材特别好,有吸引力的,如“魔鬼身材”。②特别辛苦的、苛刻的(运动等),如“魔鬼划”、“魔鬼训练”、“魔鬼教练”。
D.[山寨]名。①在山林中设有防守的栅栏的地方。②有寨子的山区村庄。(《现汉》P1187)
按:我们经常听说“山寨版、山寨帮、山寨族、山寨潮、山寨剧、山寨货、山寨车、山寨春晚、山寨货币、山寨经济、山寨精神、山寨文化、山寨现象”等,这些词语中的“山寨”包含两种新义:①形容词,具有仿制、假冒、廉价特点的。②形容词,具有模仿性、低成本、平民化、娱乐性特点的。这也是《现汉》所未收的。
3 释义错误
A.[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比喻非常渺小。(《现汉》P133)
按:比喻非常渺小的词语,语本《庄子•秋水》:“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米之在大仓乎?……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其中的“小石小木之在大山”、“米之在大仓”、“豪末之在于马体”都是比喻非常渺小。“大山”与“小石小木”、“大仓”与“米”、“马体”与“豪末”都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此,同样是比喻非常渺小的“沧海一粟”,“沧海”与“一粟”则非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沧海里怎么就来了一颗谷粒呢?《辞海》“粟”④:泛指粟状物。《山海经•南山经》:“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郭璞注:“细丹沙如粟也。”由此可见,“沧海一粟”的“粟”亦为“沙子”,“沧海”与“沙子”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了。
B.[临机]掌握时机(行动)。(《现汉》P862)
按:按照《现汉》对“临机”的解释,则是把“临”释为“掌握”,但“临”字条中“临”却无此义。其实“临机”中的“临”是“面临”的意思,“临机”指面临变化的机会和情势。
4 释义不确、不全
A.[花絮]比喻各种有趣的零碎新闻(多用于新闻报道的标题)。(《现汉》P584)
按:我们在电视上经常可以看到某些节目的拍摄花絮,因此建议释为:花絮是指新闻或画面外的有趣而零碎的片段。
B.[懒汉]懒惰的人。(《现汉》P812)
按:“懒汉”应指“懒惰的男人”。称懒惰的女人为懒女人或懒婆娘,称懒惰的小孩一般为懒虫。
C.[目不暇接]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现汉》P971)
按:“目不暇接”的对象不是一般的“东西”,而是指美好新奇的东西,建议改为:美好新奇的东西太多,眼睛来不及看。
D.[网吧]备有计算机可供上网并且兼售饮料等的营业性场所。(《现汉》P1408)
按:并非每个网吧都会“兼售饮料”,建议把“并且兼售饮料等”删除。
E.[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现汉》P1414)
按:此释义不确,建议改为:精微的语言包含着深奥的意义(或道理)。
F.[师姐]①称同从一个师傅或老师学习而拜师的时间在前的女子。(《现汉》P1229)
[师妹]①称同从一个师傅或老师学习而拜师的时间在后的女子。(《现汉》P1229)
按:称师兄、师弟、师姐、师妹有两条标准:一是论届次,即进入师门的时间先后;二是论年龄,即同一届中的同学,以年龄大小为依据。所以,以上两个词目建议修改为:
[师姐]①称同从一个师傅或老师学习而拜师的时间在前或同一届中年龄比自己大的女子。
[师妹]①称同从一个师傅或老师学习而拜师的时间在后或同一届中年龄比自己小的女子。
5 个别多义词义项排列次序混乱
多义词的义项排列次序,一般先为本义,其次为引申义。但《现汉》个别多义词的义项排列有点混乱,如:
[顿]①动,稍停。②动,书法上指用力使笔着纸而暂不移动。③(头)叩地。(《现汉》P348)
按:“顿”字从页,故其本义应为头叩地,如顿首。应把义项⑨排第一。
6 词目与例句不符
[郎当]②颓唐的样子:看他走起路来郎郎当当的。(《现汉》P813)
按:词目是“郎当”,而例旬用的是“郎郎当当”。
二、成语处置问题
1 是否交代出处不一
有些交代出处,有些不交代出处。如“目”字下所收成语:
[目不窥园](《现汉》P971)交代了出处。
[目不见睫]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现汉》P971)
按:此词条未交代出处。语出《韩非子・喻老》:“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目迷五色]形容颜色又杂又多,因而看不清楚。比喻事物错综复杂,分辨不清。(《现汉》P97I)。
按:此词条未交代出处。语出《老子》:“五色令人目盲。”谓五色纷呈,使人眼花缭乱。
2 始见书证偏晚
如:
[临渊羡鱼]《汉书・董仲舒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后用“临渊羡鱼”比喻只有愿望,不去实干,就无济于事。(《现汉》P863页)
按:《现汉》举的书证是《汉书》,其实,“临渊羡鱼”语本《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自《淮南子》后,仅东汉的学者转引此语的就不少,如扬雄《河东赋》:“雄以为临川羡鱼,不如归而结网。”张衡《归田赋》:“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汉书・董仲舒传》:“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故《汉书》引自《淮南子》。
三、词类问题
1 兼词类处理有误
《现汉》对有些兼类词进行了处理,如:把“科学”(P769)标注为名词和形容词,把“麻烦”(P906)标注为形容词、动词和名词,等等。但有些属于兼类词的却没有标注,如:
[改变]动。①事物发生显著的差别。②改换;更动。(《现汉》P435)
按:“改变”应为兼类词,兼动词和名词。邢福义先生认为名词有两个突出的特点:“第一,一般能受物量短语的修饰,不能受副词的修饰。第二,能直接用在介词后边,一起组成介词短语。”而“改变”具有名词的这两个突出特点,可以说“一些改变”、“根据他的改变”,所以“改变”亦可作名词用。
[改革]动。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现汉》P436)
按:“改革”应为兼类词,兼动词和名词。如前文所述,“改革”可以受物量短语的修饰,可以说“一些改革”;“改革”还能直接用在介词后边,一起组成介词短语,如“为改革(加油)”。因此,“改革”亦可作名词用。
[改良]动。①去掉事物的个别缺点,使更适合要求。②改善。(《现汉》P436)
按:“改良”应为兼类词,兼动词和名词。同样,“改良”亦可受物量短语的修饰,可以说“(作了)一些改良”,所以,“改良”亦可作名词用。
[廉价]名。便宜的价钱:~书|~出售。(《现汉》P847)
按:叶秋生先生认为“廉价”应为形容词。他举了许多例子说明“廉价”能作谓语、状语、定语,还能受程度副词“很”、“更”、“十分”等词语修饰。综合《现汉》和叶秋生先生的观点,笔者认为“廉价”应为兼类词:兼名词和形容词。
2 词类标注有误
[廉***]动。使***治廉洁。(《现汉》P847)
按:将“廉***”标注为动词有误。根据“廉***”这个词的使用情况来看,“廉***”主要用作定语和主语,其次还可用作宾语和中心语。
(1)作定语,如:廉***文化、廉***意识、廉***理念、廉***风险、廉***准则、廉***教育、廉***建设、廉***思想、廉***干部、廉***警言、廉***制度,等等。
(2)作主语,如:廉***可以强国|廉***以勤俭为基础|企业廉***构筑反腐“防火墙”|明朝的反腐廉***存在严重“泛道德化”偏差。
(3)作宾语,如:张謇认为勤俭的作用可以营养廉***|狠抓廉***育人才。
(4)作中心语,如:张謇的廉***及其启示。
从以上例句看,“廉***”主要作定语和主语,还可用作宾语和中心语,这是名词的主要语法功能,而动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作谓语,但笔者没有发现“廉***”作谓语的例子。所以,笔者认为“廉***”是名词而非动词,即“廉洁***府或***治”的意思。
四、漏收词目
《现汉》前言、凡例中未说明所收词目的原则、依据,因此操作起来就无标准,随意性大。有些常见的、使用频率较高的词目或成语往往漏收。如:
“祸”字下未收“祸从口出”。(《现汉》P624)
“婚”字下收了“婚介”词目,却漏收“婚介所”。(《现汉》P614)
“狼”字下漏收“狼牙”、“狼外婆”、“狼狈不堪”等词目。(《现汉》P813)
“目”字下漏收“目染”、“目无王法”、“目无尊长”、“目录学”等词目。(《现汉》P971)
“朝”字下漏收“朝市”、“朝起”、“朝生暮死”、“朝令暮改”、“朝过夕改”、“朝云暮雨”、“朝歌夜弦”、“朝朝暮暮”等词目。(《现汉》P1721)
五、设例问题
《现汉》在前言、凡例中,对是否设例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设例亦带有随意性,有些设例,有些则不设例。此种情况不少。例如:
[挨板子]被人用板子责打,比喻受到严厉的批评或批判。(《现汉》P4)
[挨批]动。受到批评或批判:挨了一顿批。(《现汉》P4)
[挨宰]动。比喻购物或接受服务时被索取高价而遭受经济损失。(《现汉》P4)
[挨整]动。受到打击迫害:他过去挨过整。(《现汉》P4)
按:以上是“挨”字下的词条,“挨板子”、“挨宰”没有举例,而“挨批”“挨整”则举了例,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显得不规范。
现代汉语词典篇6
[关键词]词汇;新词义;《现代汉语词典》
abstract:a word acquires new meanings as a result of social evolution that breaks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lexical system and social activities it reflects.it indicates the full exploration of the potential capacity of expression by the lexical system while it accepts new pared with the 1996 edition,there are about 350 words that acquires new meanings in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dictionary (2005 edition).a survey of these new meanings from the angles of lexicology,semantics and sociology shows that they have their own features in type,syllable and parts of speech distribution.new meanings are produced through either rhetorical means or non-rhetorical means.the new meaning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words reflect the features of time from various aspects.
key words:lexicons;lexical meaning;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dictionary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蓬勃发展推动了语言的变化,涌现了一大批新词新语,其中包括为数众多的在原义基础上增加新义项的词语(以下简称新义词语)。词语增加新义项是社会发生演变,词汇与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之间打破原有相对平衡的结果,是词汇系统在增加新词语的同时,充分发挥和利用语言材料表达潜力的体现。本文拟对2005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增加新义项的词语进行词汇学、语义学、社会学的多维考察。
一
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2005年版与1996年版的比较,我们统计出350余个新义词语,从词汇类型、音节、词性3个方面进行定量分析,力***揭示新义词语的一些规律性特点。
(一)新义词语的词汇类型分析
词汇从使用范围来看,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全民普遍使用的词语,可称之为“普通词语”;一类是在一定地域或一定范围中使用的词语,如方言词、行业语、隐语、外来词等,可称之为“特殊词语”。从新义词语的分布来看,有的是普通词语产生新义,如“步伐、盘子、顶风”等;还有一部分是特殊词语产生新义,又分为3个小类型:行业语泛化增加新义,方言词产生新义,外来词产生新义。本文主要分析特殊词语产生新义的情况。
1.行业语泛化增加新义,这是新时期以来既有词语增添新义非常突出的现象。据统计,发生语义泛化的行业语有119条,占新义词语总数的34.0 %。这部分行业语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1)医学,如“硬伤、打预防针、脉搏、把脉、放血、暴泻、小儿科、杀毒”等;(2)金融行业,如“本位、翻盘、升值、透支”等;(3)物理学,如“盲区、反弹、驱动、能级、蒸发、触电、含金量、内聚力”等;(4)地质地理学,如“品位、板块、高峰”等;(5)***事航天领域,如“硬着陆、抢滩、登陆、对接、开战、前卫、入侵、主攻、助攻、服役”等;(6)生物学,如“生长点、变态、变异、激活、变性、病毒”等;(7)商业领域,如“兜售、专卖、上市、包装、回头率”等;(8)体育界,如“冲刺、红牌、黄牌、跳水、出局、底线、叫停、开局、摸高、抢点、时间差”等;(9)交通行业,如“站点、首班车、跑偏、通票、客流、全天候、头班车”等;(10)生产建筑业,如“安全系数、打造、构架、防火墙、马赛克、接轨”等;(11)文教艺术领域,如“大手笔、淡入、重头戏、走台、淡出、文件、倾向性”等。
2.方言词产生新义,本文中的方言词是指已进入普通话边缘,但尚不完全具备共同语性质的方言词。这些词在《现汉》一般用“<方>”表示。据统计,产生新义的方言词语有12条,占新义词语总数的3.4%。这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方言词自身产生新义,如“生猛、膈应、雪藏、傻帽儿”;一是方言词义以新义项出现在与其同形的普通词语中,如“翻车、男生、女生、非礼、老大、料理、炒、管道”。
3.外来词产生新义,随着外来词的大量借入,部分外来词在汉语环境内产生了新义,还有个别普通词语通过吸收外来词义增加了新义。这些词语有7条,占新义词语总数的 2%。它们绝大部分来自英语音译词,也有来自日语的借形词。这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外来词自身产生新义,如“拷贝、克隆、马赛克、拜拜、黑客”;一是外来词义以新义项出现在与其同形的普通词语中,如“人气、写真”。
(二)新义词语的音节分布特点分析
据统计,在350个新义词语中,有单音词8个、双音词304个、三音词35个、四音词3个,分别占新义词语总数的0.9%、86.9%、10%、?2.3%,符合汉语双音化的总体趋势。汉语双音复合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结构上可以利用有限的语素材料,用不同的搭配方式,灵活地组合出大量新的复合词;在词义上,可以充分利用单音词的意义基础,或概括抽象,或比拟形象,使复合词表义鲜明、传意准确、音节和谐、色彩丰富。
(三)新义词语的词性分布特点分析
语法与词汇有着密切关系。词的语法意义进入实词,同实词的词汇意义紧密结合在一起,是词义的一种组成要素,语法对词汇的作用如此重要,研究词语新义就不能不顾及语法,特别是词性。据统计,在具有新义的350个词语中,名词123个,占35.1%;动词124个,占35.4%;形容词6个,占1.7%;兼类词97个,占27.7%。新义词语中名词与动词的数量较多,说明在词的使用方面两者都比较灵活。这与社会生活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随着新事物、新现象的大量涌现,出现许多新的行为方式。为了交际的需要,必须通过创制新的词语或使既有词语派生新义,表事物的新义名词和表动作行为的新义动词便应运而生。新义词语的兼类特征较明显,体现了人们灵活运用语言这一时代语用特征。
二
词语产生新义的途径,可分为修辞法和非修辞法两大类。通过分析350个新义词语,我们发现:修辞法是本时期词语派生新义的主要途径,并体现出3个特点:(1)产生修辞义的词语数量多,据统计,350个新义词语有186个是通过修辞方式产生的新义,占总数的53.1%;(2)造成新义的修辞手法多,主要有比喻、比拟、借代、委婉、别解等;其中运用比喻产生新义的词语有99个,占修辞法产生新义词语总数的53.2%;(3)修辞新义使用频率高,我们通过人民网对45个增加修辞新义的词语进行检索,发现修辞新义在用例中的使用率均在50%以上,部分词语如“出炉、反弹”等词的修辞新义的使用率高达90%以上。许多修辞新义已成为词语的主要义项,而原义退居次要义项,较少使用或基本不用。
(一)修辞派生法
1.比喻法,指词语通过比喻运用而产生新义的方法。如:“垃圾”,原义是脏土或破烂东西,新义比喻失去价值或有不良作用的事物。再如“旗舰”,原义指某些国家的海***舰队司令所在的***舰,因舰上挂有司令旗所以叫旗舰,新义比喻起带头主导作用的事物。其他如“大手笔、菜单、防火墙、重头戏、晴雨表、筹码、接轨、牵手、试水、封堵、兜售、出局、扳倒、下课、缩水、遥控、把脉”等都有新的比喻义。以往研究者曾指出,给比喻性转移提供特别丰富的词语材料的是有关身体、天象、动物、服装等的名称。现在看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比喻法在单义性为主的行业语中大显身手。据我们考察,在99条通过比喻法产生新义的词语中,行业语有48条,占48.5%。
2.比拟法,指词语通过比拟运用而产生新义的方法。如“服役”,原义是服兵役,也指运动员等在专业岗位上服务,新义比拟武器装备正在使用,也指交通工具、设施等正在使用。再如“磨合”,原义指新组装的机器,通过一定时期的使用,把摩擦面上的加工痕迹磨光而变得更加密合,新义比拟人与人之间在彼此合作的过程中逐渐相互适应、协调。其他如“摸高、跳水、抢滩、充电、分流、透支、杀毒、透明、启动”等都有新的比拟义。
3.借代法,指词语通过借代运用而产生新义的方法。如“帆船”,原义为利用风力张帆行驶的船,新义借指利用风帆力量推动船只在规定距离内比赛的一种体育运动项目,以工具代事物名称,于是产生了“体育运动项目”这个新义。其他如“皮划艇、摩托艇”等都有新的借代义。
4.委婉法,指词语通过委婉运用而产生新义的方法。如“拜拜”,原为客套话,相当于分手时说“再见”,新义婉指结束某种关系(有时含诙谐意)。新义用法比“分手”或“断绝关系”等词要含蓄得多。再如“”一词的新义突出了其字面意义“强迫、凶暴”,回避了“”一词可能带给受害者的语感尴尬。委婉新义的特点是:原义中某些义素(显性义素或隐性义素)在新义里被强化或突出了;同时,在语气、色彩等方面又比所“借代”的词语程度轻,这就使人们在用这些词语指称不宜直说的事物时,可以用新义做掩饰,避免感觉或心理上的不适。
5.别解法,指词语通过别解运用而产生新义的方法。其作用是引发人们联想,获得新颖幽默的语趣。如“触电”,原义为人或动物接触较强的电流,新义为参加拍摄电影、电视片等(多指第一次)。原义的“电”是“电流”之义,新义的“电”作“电影、电视”之解。类似的词语还有“热线、能级、潜能”等。别解法因其俏皮、风趣备受年青一代喜爱,特别是在校园流行语中,别解新义占很大比例。例如时下流行的“奔驰250”(指某人“笨、痴、二百五”),“早恋”(指“早上锻炼身体”),“白骨精”(指“作为骨干和精英的白领”)等。
(二)非修辞派生法
1.特指法,是用原来范围较大的词去指称在这一范围内某一特定的事物,从而产生新义的方法。特指法增加的新义,在《现汉》中一般注以“特指”两字。如“插足”,原义指参与某种活动,新义特指第三者与已婚男女中的一方有暧昧关系。再如“严打”,原义是严厉打击,新义特指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其他如“血检、情人、外援、男友、人物”等都有新的特指义。
2.泛指法,是用指称个别领域事物的词,去扩指与其有共同特点的更多类型或各种类型的事物,从而产生新义的方法。泛指法增加的新义,在《现汉》中一般注以“泛指”两字。如“海量”,原比喻很大的酒量,新义泛指极大的数量。再如“对接”,原义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航行中的航天器靠拢结合成为一体,新义泛指互相接触、沟通。运用泛指法派生新义的词语还有“抢点、屏幕、闭锁、放血、开局、平台、时间差、品位”等。
3.引申法,是指词的新义由原义经过人们的逻辑推理相沿而来,即通过由此推彼的方式产生新义。引申法与修辞派生法的区别在于:前者依据的是事物之间内在逻辑关系,事物的客观性起主要作用;后者则借助修辞手段,人的形象思维起主要作用。如“听证”,原义为法院公开听取当事人的说明与证词,新义为行***机关公开听取公众意见和质询。新义与原义的相通之处是“决策者公开听取”。再如“打印”,原义为打字油印,新义指把计算机中的文字、***像等印到纸张、胶片等上面。“打印”的新义是伴随打印设备的更新而产生的,是以电动打印机和计算机的发明使用为前提的。从初始的油印、针式打印,到喷墨打印、新式激光打印,可以说记录了“打印”一词的词义引申史,也反映出打印技术的进步过程。产生引申义的词语还有“传呼、航测、墨盒、屏蔽、解密、解读、涉猎、锁定”等。
4.减缩法,即通过词组缩略而使某词承担整个词组的意义,从而使该词产生新义的方法。如“笔记本”,原义为用来做笔记的本子,后由于“笔记本式计算机”常常缩略为“笔记本”,因而增加了笔记本式计算机的新义。再如“病毒”,原义为比病菌更小的病原体,后由于“计算机病毒”常常缩略为“病毒”,因而增加了计算机病毒的新义。
三
当代汉语词语新义从多方面映现出时代特征:修辞新义的大量使用,体现了人们追求高品位的语用心理;经济行业语的泛化,反映出经济建设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主题;科技行业语的泛化,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科教进步的事实;新义词对外来词义的吸收,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和深化。
(一)修辞派生法的大量使用体现了人们追求高品位的语用心理
在350条新义词中,有53.1%属于修辞新义,说明人们非常注重语言的表现力,越来越讲究词语使用的艺术品位。
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是形象思维的具体表现,通过修辞产生的新义,必然具有艺术的审美功能,蕴涵着丰富的“修辞信息”。一般而言,比喻法、比拟法产生的修辞义多具有生动形象性。如“桌面、菜单、站点、孵化器”等词的比喻义,非常形象地描绘了事物的作用,突出了它们的功能;而“蒸发、反弹、抬头、接轨”等词的比喻义,则动感鲜明,具体形象。有些修辞义,如别解义还能增添幽默色彩。如“海龟”本是一种海洋动物,因为“海龟”与“海归”语音相近,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用来指“海外留学或工作后归国的人员”,显得风趣别致。此外,修辞义还能够使语言表达简洁、凝练。修辞新义词把原修辞方式凝缩成定型的词语,既承继了原有的修辞信息,又无需扩展符号来表达,体现了语言的经济原则。如“反弹”一词表达了“事物改变发展态势后又恢复到原先的态势”的语义,“聚焦”一词表达了“视线、注意力等集中于某处”的语义。这些新义补充到词义系统中,使得现代汉语的用词品位更高,词义表现力更强。
(二)经济行业语泛化反映出经济建设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主题
行业语语义泛化具有对社会的反映功能,发展建设的导向、社会观念的变化、文化心态的重塑、价值标准的嬗变等都会在行业语的泛化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改革开放以后,国家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商品经济大潮冲击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行业语泛化便主要集中到经济类词语上。
经济领域的词语不断普及,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中的商业气氛日渐浓厚。市场经济带来了“市场”的流行,凡是待价而沽的都可以进入“市场”进行交易,于是有了“人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甚至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也成了“交际市场”。“兜售”是商家卖货的手段,目的在于有利可***,而现在“兜售观点、兜售主张”已成为某些理论家、说客的重要活动。精美的“包装”可以吸引顾客,获得商业价值,当人们意识到装扮明星与包装商品之间有着相同的目的和企盼时,那么明星装扮与商品包装之间就具备了相通性,“包装明星”也就顺理成章了。
金融行业语因股市的魔力不断通俗化,“潜力股、蓝筹股”既可以指股票也可以指人或企业;“本位”既可以指货币制度的基础或货币价值的计算标准,也可以指“某种理论观点或做法的出发点”;“升值”既可以表示本国货币对外币的比价提高,也可以表示技术、知识、字画、楼盘等用途、价值提高;“翻盘”不但可以描写证券市场的重大变化,而且可以描写体坛或***坛上彻底扭转不利局面。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的行为也经常类比成经济活动,人的精力就如同银行的钞票一样,可以提前支出,但如果超出了承受能力,无论是银行还是血肉之躯都无法禁受,于是在这个意义上就有了“透支”的新义“精神、体力过度消耗,超过所能承受的程度”。
(三)科技行业语泛化反映了科教的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知识爆炸,科技日新月异,许多科技词语发生了语义泛化。从这些泛化的科技行业语,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科教事业前进的脚步。首先,科技行业语泛化反映出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科技行业语,特别是科技术语所指的事物,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都是陌生的。只有当社会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时,专业性强的行业语才可能为大众所理解、接受,进而提高其在公共生活中的使用率。随着我国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作为言语主体的国民知识背景逐渐深广,整体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们敏锐地感受着日渐浓厚的科技氛围,创造性地在各类语境中使用行业语,促使其发生语义泛化。其次,科技行业语的泛化反映出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行业语发生语义泛化的一个因素是词语社会价值的提高,而词语的社会价值取决于它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社会价值高的词语由于反映着时代主题,因而运用频率高,语义发生泛化的可能性比一般词语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各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表示这些现代科技词语的社会地位也随之提升。借助发达的信息传播技术,它们迅速为大众所了解和熟悉,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专用”性,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从而转化为全民共享程度很高的词语。例如“软着陆”和“硬着陆”原是航天领域行业语,随着“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飞船的成功上天进一步为大家所熟识,广泛用于***治经济领域,出现了“避免***策硬着陆”、“实现经济软着陆”等说法。再如“板块”本为地质学术语,指地球上岩石圈的构造单元,如今该词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展,已延伸到股票市场、文艺节目、刊物内容等方面。
(四)因外来词吸收的新义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和深化
改革开放以来,外来文化和某些强势语言凭借其优势给汉语带来了较大影响。但是与新词相比,既有词语因外来词吸收的新义数量要少得多,原因一方面在于汉语词汇系统的制约性,另一方面在于词语派生新义,注重的是意义的关联,而外来词一般注重的是语音相似,而且也很难从现有词汇中寻找到契合的成员来表示外来词的概念义。不过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和外来词语数量的不断增加,一部分外来词在汉语的环境里逐渐派生了新义,如“克隆”,本是对英语“clone”的音译,最初的使用范围仅限于植物学、动物学和医学等领域,原义为“单亲繁殖”或“无性繁殖”,多作名词用,后来也作动词用。如今,在保留科学术语意义和用法的同时,其使用领域逐渐扩大,又派生出许多普通意义和用法,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新词。再如人们十分熟悉的口语词 “拜拜”,原是对英语“bye-bye”的音译。20年前的改革开放之初,“拜拜”因音义简单而又带有洋味被城里的年轻人挂在嘴边,现在恐怕已经普及到一些乡村老太太也知道其含义了。另外,“bye-bye”在英语里只是交际双方告别语,而音译词“拜拜”在汉语的使用场合要宽泛得多,不仅表示告别“再见”,还常常用在谈论时尚、天气、婚姻状况、生活习惯、思想心理、商务信息、体育文娱等各种场合。在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中,越来越多的外来词义进入我们的生活。这些附带着外国文化色彩的词语,不但填补了汉语词义上的空白,而且为表达增添了域外色彩和时代气息,丰富了汉语表情达意的方式和手段。
[参考文献]
[1]曹 炜.现代汉语词汇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3]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4]郭伏良.新中国成立以来汉语词汇发展变化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5]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6]苏新春.汉语词义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
[7]魏慧萍.汉语词义发展演变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
[8]武占坤,王 勤.现代汉语词汇概要[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
现代汉语词典篇7
摘 要:本文是以《现代汉语词典》为基础,将大量的三音合成词按照语义构词规则分为九类,并以举例分析的方式研究归纳每一类型中的三音合成词。在分类描写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汉语词典》在释义内容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语义构词规则;现代汉语词典;三音合成词;释义
第一章 研究综述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形成语义解释的科学体系,相继出现了许多词典学著作,在这些著作中都论述了释义问题。其中对释义的论述大都从整体着眼,谈论的问题涉及一个或几个方面,有宏观的指导意义,而单篇的论文则从微观角度出发,从一个问题或者问题的一个方面入手,对释义的研究更加具体、深入。
1.某一释义方式或释义理论的探讨,代表性的成果有:陈伟(2006)《“多维释义”理论学理探析》,文章从“多维释义”理论的理论基础、认识论本质、发生论本质、释义本体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多维释义”理论立足于各种意义理论以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跳脱了传统词典释义的方***窠臼,构建出现代词典释义的新范式。
2.释义的原则或要求。如曹聪孙(1997)《词典释义的规范化进程》中,论述了释义的科学性、准确性、完备性等。王宏硕(2000)《词语释义要合法》,指出词典释义要合乎国家的法制建设,要跟上法制建设的步伐。
3.释义中的义项问题。如符淮青(1981)《义项的性质与分合》,文章通过对比几部现代词典中实词义项的处理,探讨了义项的性质与分合中的一些问题。章宜华(2005)《多义性形成的认知机制与词典义项的处理――兼谈多义词的语义理据及词典义项的解读》,文章从原型范畴、隐喻和转喻几个方面探讨了多义性形成的认知机制与词典义项划分的语义理据。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可见,词典释义的研究趋向多元化,从宏观到微观,从形式到内容,词典释义的研究涉及到方方面面。
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学者们对词典释义的研究是多角度的、多方向、多目的的。在这些研究中,他们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词典释义的理论与方法,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但我们也能看到,有关三音节释义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前人对三音合成词并无深入研究。而从语义构词角度入手,找出《现代汉语词典》中部分三音合成词释义所存在的问题的有关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第二章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围绕《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方面的研究成果丰富,但针对《现代汉语词典》三音合成词释义的大规模专门研究尚未出现,而三音合成词在词典中地位重要,应予以充分的重视。我们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三音合成词的部分考察情况,来探讨《现代汉语词典》中三音合成词的释义。一方面能丰富《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理论研究的内容,另一方面,可以为语文词典的编纂或修订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释义是词典的生命线。词典释义要求科学性、准确性,达到规范化的要求。”[1]好的词典是在修订中日臻完善的,改善词典释义是提高词典质量的中心环节。
词典中的释义是我们理解词义的关键。精确的词语释义,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错误的或不当的词语释义,则会导致人们对词语理解的偏差。三音合成词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极为密切。我们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三音合成词释义的研究,能够提高三音合成词释义的质量,进而提高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研究方法
从语义构词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中部分三音合成词释义的考察,以举例说明的方式研究归纳《现代汉语词典》中三音合成词释义的相关问题。
3.2研究对象
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三音合成词为基础,从语义构词的角度,将其大致分为九类(公式中的一个字母代表一个语素,括号代表词语),分别为:第一类A+B+C=(A+B)+C、第二类A+B+C=A+(B+C)、第三类A+B+C=D、第四类A+B+C=A+B+C、第五类A+B+C=(A+C)+(B+C)、第六类(A+B)+C=(A+B)+D、第七类(A+B)+C=D+C、第八类A+(B+C)=D+(B+C)、第九类A+(B+C)=A+D。并以此为框架,列举说明《现代汉语词典》中三音合成词释义的相关问题。
第四章 《现代汉语词典》中三音合成词释义方式的研究
4.1释义及释义方式
“释义是指对词目含义的注释或解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离不开‘释义’。”[1]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释义的理解会有所不同。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词典中的释义。“在词典学中,词典中的词条就是一个陈述句,该句子所陈述的主语或主题就是词目,谓语部分就是释义。”(Dubois,J.et Dubois,C1.,1971)[2]“词的释义既是以语言解释语言,就要利用语言中语词的各种各样的意义关系,使释义词语和被解释的词所代表的意义等值或近值。”[3]
关于释义方式,各家都有自己的观点,并在相关著作中做了明确而具体的分类,有代表性的如:胡明扬等的《词典学概论》中,将释义分为对释式和定义式。其中对释式又分为同义词对释,词语交叉释义,反义词对释,限制性同义对释。定义式又分为逻辑定义释义和说明性定义释义。
4.2基于语义规则分析的三音合成词释义
三音节词的释义方式应该由其语义构词规则决定,而不应受到来自词语的语法方面的过多束缚。原因在于,三音合成词多实词,少虚词。其释义就可以理解为是对词目含义的注释或解释。因而,从语义规则分析的角度研究三音节词与的释义是实际而可行的。下面来具体分析每一类的三音合成词的释义问题。
第一类:A+B+C=(A+B)+C代表的是前两个语素可组成词,后一个语素单独成词的三音合成词。而A+B+C=(A+B)+C的释义即为词语(A+B)和C释义的相加。
如:
(1)对立面:名,出于矛盾统一体中的两个方面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斗争的两个方面。
a对立:动①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中的两个方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矛盾、相互斗争。②互相抵触:敌对。
b面:部位或方面。
(2)友谊赛:名,为了增进友谊、交流经验、提高技术而举行的体育比赛。
a友谊:名,朋友间的交情。b赛:动,比赛。
(3)民俗学:名,民间的风俗习惯、传说、口头文学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a民俗:名,民间的风俗习惯。b学:指学科。
(4)服务业:名,国民经济中在流通、国产生活、科学文化教育、社会公共需要等领域提供各种劳务的部门和行业。其中银行、保险、会计、律师等现代服务行业越来越重要。
a服务:动,为集体(或别人的)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
b业:行业。
第一类词语在三音合成词中占据了很大比重。例(1)是典型的A+B+C=(A+B)+C的释义。而(2)、(3)、(4)则在解释三音节时,将(A+B)的意义加以扩充。扩充的方式多是举例说明。
第二类:A+B+C=A+(B+C)代表的是第一个语素单独成词,后两个语素可组成词的三音合成词。而A+B+C=A+(B+C)的释义即为词语A和(B+C)释义的相加。
如:
(5)活火山:名,正在喷发的和人类历史上经常作周期性喷发的火山。
a活:动,生存;有生命(跟“死”相对)。
b火山:名,因地球表层压力减低,地球深处的岩浆等高温物质从裂缝中喷出地面而形成的锥形山,火山顶部漏斗状的洼地叫做火山口。
(6)见世面:名,在外经历各种事情,熟悉各种情况。
a见:接触:遇到
b世面:名,社会上各方面的情况。
(7)核威慑:动,拥有核武器的大国以核***备、核战争进行威胁,作为处理国家事务及推行全球战略的理论和策略。
a核:指原子核、核能、核武器等。
b威慑:动,用武力使对方感到恐惧。
例(5)和例(6)属于典型的第二类三音合成词。而例(7)中为了更加详尽的表达该词的意义,在词语后有添加了该词的所属范畴。本文认为,添加公式外的释义,容易造成词语的冗余,影响查阅者的判断,故应去掉。
第三类:A+B+C=D代表的是组成三音合成词的三个语素的意义,与这个三音合成词的意义不同。此处的D≠A≠B≠C。
如:
(8)二百五:名,①讥称有些傻气,做事鲁莽的人。②半瓶醋。
a二:数,一加一后所得的数目。
b百:①数十个十。②表示很多。
c五:数四加一后所得的书目。
(9)耳边风:名,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过后不放在心上的话(多指劝告、嘱咐)。也说耳旁风。
a耳:名,耳朵
b边:靠近物体的地方。
c风:名,跟地面大致平行的空气流动的现象,是由于气压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
(10)一根筋:形,比喻死板、固执。
a一:数,最小的正整数。
b根:量,用于细长的东西。
c筋:名,肌腱或骨头上的韧带。
(8)、(9)、(10)都是属于A+B+C=D。组成三音合成词的语素与整个三音合成词的释义不存在紧密的联系。
第四类:A+B+C=A+B+C代表的是组成三音合成词的三个语素各自意义的加和即为该三音合成词的释义。
如:
(11)老大难:形,属性词。形容问题错综复杂,难以解决。
a老:副,很;极。
b大:副,程度深
c难:形,不容易;做起来费事。
(12)防空壕:名,为了防备敌人空袭而挖掘的供人躲避的壕沟。
a防:动,防备。
b空:天空。
c壕:壕沟。
(13)仿生学:名,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亚纽生物系统的结构、功能等,用来改进工程技术系统。如模拟人脑结构和功能原理,改善计算机的性能。
a仿:动,仿效:效仿。
b生:生命。
c学:指学科。
例子中,(11)和(12)为典型的第四类三音合成词。例(13)中,对于“仿”字的解释放在了举例说明部分。着重解释了仿生学的范畴及其作用。本文认为,这样的释义会让查阅者不能直接通过释义的主体部分理解概念,而要借助举例说明部分来理解。这会给查阅者,尤其是汉语初学者带来理解上的困难。
第五类:A+B+C=(A+C)+(B+C)的意思是语素C分别与语素A和B组成词语,两个词语相加的释义就是三音合成词的释义。
如:
(14)教职员:名,学校里的教员和职员的合称。
a教员:名,教师。
b职员:名,机关、企业、学校、团体担任行***或业务工作的人员。
(15)明后天:名,时间词。明天或者后天。
a明天:名,时间词 今天的下一天。
b后天:名,时间词 明天的明天。
(16)影剧院:名,供放映电影、演出戏剧、歌舞、曲艺等的场所。
a影院:名,电影院
b剧院:名,①剧场;②用作较大的剧团名称。
第六类:(A+B)+C=(A+B)+D代表的意思是语素A和B组成一个词语,而语素C的意义在三音合成词中变为其引申义或比喻义。
如:
(17)二婚头:名,指再嫁的妇女(含轻视意)。也叫二婚儿。
a二婚:动,再婚(旧时多指妇女再嫁)
b头: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
(18)糊涂虫:名,指不明事理的人。
a糊涂:形,不明事理;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
b虫:比喻具有某种特点的人(多含轻蔑意)。
(19)交际花:名,在社交场中活跃而有名的女子。
a交际:动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接触;社交。
b花:比喻年轻漂亮的女子。
其中例(17)中的“头”是引申义。引申为妇女。例(18)和(19)中的“虫”、“花”为比喻义。
第七类(A+B)+C=D+C代表的意思是语素A和B组成的词语在三音节词语中的意思为其引申义或比喻义。语素C仍为其本身的意思。
如:
(20)发烧友:名,对某项事业或活动非常迷恋专注的人;狂热的爱好者。
a发烧:动,发热。
b友:朋友
(21)门面话:名,应酬的或冠冕堂皇而不解决问题的话。
a门面:名,商店房屋沿街的部分,比喻外表。
b话:名,说出来的能够表达思想的声音,或者把这种声音记录下来的文字。
(22)蜂窝煤:名,煤末掺适量石灰或黏土加水和匀,用模型压制成的短圆柱形燃料,有许多上下贯通的孔。
a蜂窝:像蜂窝似的多孔形状。
b煤:名,一种可以燃烧的黑色物体。
例(20)、(21)中的“发烧”、“门面”在三音合成词中都是其比喻义。而例(22)中没有把“蜂窝”解释成其比喻义,而是以描写的方式将蜂窝煤的形态展现出来。对于那些没有接触过蜂窝煤的查阅者来说,会形成认知上的困难。
第八类A+(B+C)=D+(B+C)意思是语素A在三音合成词中的意义为其比喻义或引申义。而由语素B和C所构成的词语的意义不变。
如:
(23)伤脑筋:形容事情难办,费心思。
a伤:动,伤害;损害。
b脑筋:指意识。
(24)灰空间:名,建筑学上指功能上不定性,具有双重或多重意义的空间。如某些传统建筑的檐下外廊,介于室内和庭院之间,是有多种功能的中间性空间,就是灰空间。也叫模糊空间。
a灰:形,像草木灰的颜色,介于黑色和灰色之间。
b空间:名,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展性的表现。
(25)下意识:名,潜意识
a下:名,方位词。位置在地处的。
b意识:名,人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其中的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反映现实的高级形式。
上述例子中的“伤”“灰”“下”都是引申义。分别引申为“耗费”“中间状态”“潜在的”。
第九类:A+(B+C)=A+D代表的是语素A的释义不变,语素B和C所组成的词语在三音合成词中的释义为其引申义或比喻义。
如:
(26)电老虎:名,①比喻凭借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刁难用户的电力单位或人员。②比喻耗电量大的设备。
a电:名,有电荷存在和电荷变化的现象。电是一种很重要的能源,广泛用在生产和生活各方面,如发光、发热、产生动力等。
b老虎:①比喻大量耗费能源或原材料的设备。②比喻有大量贪污、盗窃或偷漏税行为的人。
(27)怀鬼胎:比喻心里藏着不可告人的事或念头。
a怀:动,心里存有。
b鬼胎:名,比喻不可告人的念头。
例(26)、(27)中的“老虎”、“鬼胎”都是比喻义。
第五章 结语
本文从语义构词规则的角度总结了三音合成词的九大类型,分别是第一类A+B+C=(A+B)+C、第二类A+B+C=A+(B+C)、第三类A+B+C=D、第四类A+B+C=A+B+C、第五类A+B+C=(A+C)+(B+C)、第六类(A+B)+C=(A+B)+D、第七类(A+B)+C=D+C、第八类A+(B+C)=D+(B+C)、第九类A+(B+C)=A+D。在进行了大的分类之后,我们对这九类三音合成词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且分析了《现代汉语词典》在释义每类三音合成词时存在的若干问题。
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我们仅选择了三音合成词中的一小部分进行研究,这对于类型的归纳与分析都是一种限制。而且在文章中,描写的内容占据了较大比重,理论性的阐释相对较弱。囿于学识和眼界,对于已有的词典释义理论吸收尚不全面,尤其是外文资料的占有量较少,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对国外词典释义的理论借鉴较少,而国外的词典释义理论中往往蕴含着宝贵的可借鉴之处。同时,本文对《现代汉语词典》中三音合成词的释义所作的研究,仍属于抽样的而不是全量的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增加所选词条的数量、拓宽词条所涉及的领域,从而增强研究的科学性,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作者单位:鲁东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黄建华.词典论[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现代汉语词典篇8
关键词:轻声 性质 产生原因 分布 作用
中***分类号:H1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026
1 轻声的性质
传统音韵学中是没有轻声这个概念的。厉为民先生认为:“第一次提出轻声概念的可能是赵元任的《国语罗马字研究》。”语流中某些音失去原来的读音,读得又轻又短的调子叫做轻声。有人把轻声看作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轻声不是一种***的调类,而是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
2 轻声产生的原因
轻声何时产生,不可能精确到某一个时间点上。因为任何一种语言现象的产生都不是一朝一夕的,都必须经过一个积累过程。一般认为轻声产生于唐五代时期。
2.1 大量双音节词的产生是形成轻声的重要原因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 如:石、桌、燕、窗等。随着语言的发展,双音节化成了主要趋势,大量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原来的单音节词只有声韵调三个区别性成分,而双音节后,就变成了“声韵调+声韵调”六个区别性成分,于是有些词的声调逐渐被模糊了,这些双音节词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变成轻声词。
这一部分轻声词的出现可分为四种情况:一是加词尾。词尾没什么意义,只是附着成分,如“子、头、们”等读轻声,于是“桌、石、我”就变成了“桌子、石头、我们”等。二是加一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单音节词,这个词的意义可有可无,变成双音节词。“窗、月、柴”等变为“窗户、月亮、柴火”等。三是新造一个双音节词代替原来的单音节词。“臀、头、臂”等变为“屁股、脑袋、胳膊”等。四是重叠单音节词。“叔、伯、娃”等变为“叔叔、伯伯、娃娃”等。另外还有一些动词重叠,后一个语素为轻声,如:“看看、想想、说说”等。
2.2 人们发音的生理机制对轻声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主要是单字加单字,语素与语素之间存在着主次之分,如“桌子”,侧重的是“桌”而不是“子”。由于两个语素在双音节词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人们在读音时的情感不同,因此轻重就不同。“桌”用的力要大一些,而像“子”这样没有意义的词缀就会一带而过。同时人的发音器官的肌肉松紧度也是由紧张趋于松弛,这样读音时就比较省力。因此读轻声在能让别人听清楚又能让自己省力的情况下,人们会自觉的把双音节词的后一个音节发得又轻又短,久而久之,这些轻声词便固定了下来。
3 轻声的分布
轻声词在现代汉语中占很大一部分,《现代汉语词典》共收词语65000多条,其中轻声词将近2400个。轻声在口语中,特别是北方方言中占的比例更大一些,而在一些新词和一些固有的生僻词中则几乎没有。下面就将对《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轻声词做一下简单归类。
3.1 带有某些后缀的名词
这一类轻声词共867个,占总数的37.1%。这些后缀主要有“子”、“头”、“们”、“乎”、“么”等。如:靶子、老头子;石头、舌头、甜头;我们、你们、咱们;热乎、胖乎、在乎;要么、那么、怎么等。
3.2 带有表示结构、时态、语气的助词
这一类轻声词共53个,占总数的2.3%。主要有“的”、“地”、“得”、“着”、“了”、“过”。如:当家的、巴巴地、不见得、有着、得了、写过等。
3.3 趋向动词
这一类轻声词共12个,占总数的0.5%。主要有“来”、“去”、“上”、“下”。如:出来、进去、加上、拉下脸。
3.4 方位名词
这一类轻声词共38个,占总数的1.6%。有“上”、“下”、“里”、“面”等。如:府上、地下、这里、西面等。
3.5 叠词
这一类轻声词共46个,占总数的3.9%。如亲属称谓“哥哥”、“姑姑”;名词重叠如“猩猩”、“道道”;拟声词如“嘎嘎”、“哈哈”;动词重叠如“说说”、“看看”等。
3.6 “不”读轻声
这一类轻声词共69个,占总数的2.9%。这一类词绝大多数是三字词,如:保不齐、差不多、由不得;也有四字的,如:果不其然、灰不溜丢;还有一些俗语,如:吃不了兜着走。
3.7 AABB式词语
这一类轻声词共26个,占总数的1.1%。如:病病怏怏、躲躲闪闪等,这些词都是第二个音节读轻声。
3.8 一些必读轻声词
这一类轻声词共有1272个,占总数的51.6%。一部分双音节合成词后一个词素相同,这相同的词素有些读轻声,有些不读轻声。一般来说,读轻声的词素有虚化的趋势,不读轻声的意义比较实在。如:“实”――结实、厚实、踏实等;“家”――亲家、娘家、公家等;“气”――客气、义气、运气等;“处”――好处、用处、近处等; 一些双音节单纯词,包括动词、名词、形容词,第二音节要读轻声。其中有些是从象声词转过来的。这些轻声没有区别意义作用,属语言习惯,对语言表达有一定影响。如:动词――哆嗦、骨碌、嘀答等; 形容词――马虎、罗嗦、糊涂等;名词――疙瘩、喇叭、骆驼、琵琶 、鸳鸯、葡萄等。还有合成词也是习惯上读轻声。如:磨蹭、蘑菇、豆腐、钥匙、笤帚、指甲等。
4 轻声的作用
轻声作为现代汉语的一个特殊语言现象在语言交际中是必不可少的,在我们的语言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它的主要作用有:
4.1 区别词义
现代汉语中的同音词、同形词很多,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要根据语音的不同来确定它的具体含义,否则容易引起歧义。如“老子”、“千金”等在读原调时,分别是指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比喻贵重或者敬称别人的女儿;变调读轻声后,意思也就发生了变化,分别变成了父亲、机器上防止齿轮倒转的装置。这种现象在汉语中很多,如“鳌头”、“顶真”、“报仇”轻读后就是“熬头”、“顶针”、“报酬”,这些词语在书面上很容易区分,但是在口语中,就必须要依赖语音的轻重来加以区分。
4.2 区别词性
现代汉语词典篇9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兼类词 配例 功能凸显 照应
目前,学界对《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照应问题的研究多是从释义、词类标注、配例、词典体例等方面展开的(参见李志江1997;毛永波1997;谭景春2012;王小郴2011;张博2012,2013等),也有针对某类词语进行的专项研究(谭景春2009),本文拟从配例如何凸显词类功能的角度对《现汉》第6版的系统照应进行探讨。
配例能够“配合释义、体现用法以及扩大词汇信息量”(《现汉》第6版说明),兹古斯塔(1983: 467―468)尤其指出:“实际上任何语义现象,不管是指称意义、附加含义还是使用范围,都可以用例子来说清楚。”配例的功用可见一斑。而从词典的系统照应角度来看,配例既能与词类标注、释义实现照应,亦能在相关词条间实现平行照应。因此,配例成为我们观察《现汉》第6版完善系统照应的窗口。
本文主要对形名兼类词的配例的句法功能与词条的语法属性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原因在于形容词和名词在“名词―非谓形容词―形容词―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词类链(张伯江 1994)上邻近,语法功能有相似之处,如都可充当定语、有条件充当谓语等。那么,如果给形容词义项和名词义项都适配其做定语的例子是否可以有效区分二者的词类功能?在不违反按常用性、“词―短语―句子”的层级配例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如何协调不同类型语例的分配以更好地凸显词类功能?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一、 《现汉》第6版形名兼类词配例的修订
本文检索了《现汉》第5、第6版收词较多的B、C、D、J、S、Y、Z部的全部形名/名形兼类词[1],共298个。其中,两版都收录、配例发生变化的17个形名兼类词是本文的研究对象,那些第6版新收的或只是第6版的词类标注或释义等有所变化、配例并未发生变化的暂不予考察。通过考察分析,我们将《现汉》第6版形名兼类词配例的修订分为五类:
1. 增加配例
为形名兼类词的某一义项增加配例是第6版最显著、也是数量最多的修订,并以为形容词义项增加配例为最多。如(只列相关义项,修订的配例下加下划线。引用《现汉》第6版一般不标,只在与第5版对比时标出):
精 ①经过提炼或挑选的: ~盐颉米颉矿颉饲料。④形细(跟“粗”相对): ~密颉确颉巧颉纺颉加工蚬ひ铡。
傻气 ①名愚蠢糊涂的神态: 一脸~。②形愚蠢、糊涂: 这话说得有点儿~。
速效 ②形属性词。快速显示效力的: ~药颉肥料。
“精①”新增的3个配例全部置于原配例之后;“精④”新增两个配例,一个是与原有的3个联合式双音形容词不同的偏正式双音名词“精纺”,一个是与原主谓式三音短语不同的偏正式三音短语“精加工”,新增的两例插在原双音和三音配例之间;“傻气”两个义项第5版都没有配例;“速效②”新增的配例置于原配例之前。新增配例与原有配例的顺序同样体现配例的功能凸显,后文将详述。《现汉》第6版增加配例的形名兼类词还有“稗②、经济⑤、上乘①、深层①、爽气①、洋③”。
第6版为形名兼类词的名词义项增加配例的不多,但针对性很强,即给单音量度形容词的名词义项增加一个以其为中心语的双音定中名词。如:
长 ②名长度: 波~蚰暇そ大桥气势雄伟,铁路桥全~6772米。
双音定中名词“波长”是第6版新增的配例,置于原配例之前。谭景春(2009)对第5版10个单音量度形容词“长、大、高、厚、快、宽、久、深、重”名词义项的配例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建议为“长、高、深、重”的名词义项适配以其为中心语的双音定中名词“身高、进深、毛重”[2]。可见,能够进入词法层面作为中心语构造双音定中名词说明该量度形容词已比较显著地具有了名词性,更宜作为名词义项的配例出现。这是第6版为形名兼类词增加配例的重要一类。
2. 替换配例
第6版对第5版形名兼类词的配例进行了全部或部分替换。如:
本1 ③事物的根本、根源(跟“末”相对): 忘~蛏帷逐末虮民是胜利之~。(5版)
③事物的根本、根源(跟“末”相对): 忘~蛞匀宋~蛏帷逐末。(6版)
痴 ④〈方〉形由于某种事物影响变傻了的;精神失常: ~子。(5版)
④〈方〉形由于某种事物影响变傻了的;精神失常: 吓~了。(6版)
“本1③”主要是考虑到常用性而替换了配例,原配例“兵民是胜利之本”时代性较强,替换为配例“以人为本”,义域较宽,在倡导人本主义的当今社会使用频率较高。“痴④”以带体标记的述补短语“吓痴了”替换了原派生词“痴子”,看来,原词例的典型性不及修订后的短语例(后文将详述原因)。
3. 微调配例
第6版对第5版形名兼类词的部分配例进行了形式上的调整,语义保持不变。如:
单 ⑧(~儿)名
单子①: 被~儿虼病子。(5版)
⑧(~儿)名单子①: 被~儿虼病。(6版)
尖端 ②形发展水平最高的(科学技术等): ~科学颉技术颉产品。(5版)
②形发展水平最高的(科学技术等): ~科学颉产品蚍浅!的技术。(6版)
“单⑧”配例的修订从形式上看只是去掉了一个“子”,但配例的实质却大不相同,即由原派生词调整为双音定中名词。“尖端②”的一个配例由不带“的”的单层定中短语调整为带“的”的双层短语,充当定语的是一个状中短语,且配例顺序有变。
4. 整合配例
第6版将第5版形名兼类词的两个配例整合为一个新例。如:
齿 ②(~儿)名物体上齿形的部分: 锯~儿蚴帷儿蝮髯尤绷思父觥儿。(5版)
②(~儿)名物体上齿形的部分: 锯~儿蚴嶙尤绷思父觥儿。(6版)
“齿②”第5版配例中的“梳齿”不常说,“篦子”现在也不常用不常说了,出两个不常用的配例倒不如出一个生活中更常用常说的“梳子”。整合配例的同时,配例的数量也减少了,词条所占篇幅可因此而有所省减。
5. 删减配例
第6版将形名兼类词的部分配例直接删除或将该配例调整至另一义项之下。如:
长1 ③形辈分大: 师~颉亲蚴迨灞戎蹲印一辈。(5版)
长 ⑥形辈分高: ~亲蚴迨灞戎蹲印一辈。⑦年龄大或辈分高的人: 兄~蚴Α。(6版)
“长”第5、第6版共有的名词义“领导人”的配例未变,本文不予讨论。“长⑦”是第6版新增的名词性义项,其配例之一的“师长”是从两版共有的形容词义项移过来的。意即,较之第5版相同的形容词义项,第6版“长⑥”的配例少了“师长”。“师长”中的“长”是联合名词的构词成分,作为形容词义的配例实不足信。删减配例是就某一义项而言的,所删配例一般会被调整到更合适的义项中去,以保持《现汉》诸版配例的连贯性。诸如将配例从一义项调至另一义项的处理在兼类词中比较常见,如量度形容词中不少配例都如是,只是在本文所观察的形名兼类词中不太多。
综上,《现汉》第6版对形名兼类词配例的调整以增加配例为主。在篇幅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现汉》仍能如此修订,说明足够的配例对补充释义和凸显词语功能的必要性。即使在面向母语者的词典中,其作用同样应当得到重视。
二、 形名兼类词配例的功能凸显
吴昌恒(1996)指出,“不是说每个词语都非举例不可”,如专门术语(盐酸)、历史名物制度(井田制、世袭)、标〈书〉的词语都不必强行配例。但是,一般词语却应以配例来显现或补充词语的语义、语法或语用特点。因而,第6版给第5版没有配例的“傻气①②、上乘①、深层①、爽气①”各增加一个配例,给第5版只有一个配例的“精①、稗②、经济⑤、洋③”都增加了配例。
配例的典型性也是其凸显词语功能的一个重要体现。前文总结的第6版形名兼类词配例的五类修订都是在充分考虑配例典型性的基础上进行的,如增加的“速效药、真性近视”、替换的“以人为本、吓痴了”、微调的“床单”、整合的“梳子缺了几个齿儿”都比第5版该词条的相关配例更典型、更常用。我们将从凸显词法功能的配例类型、以自由短语或句例凸显多样化的句法功能、配例顺序凸显词条功能的同质化等方面来讨论这些配例更具典型性、对词语更具功能凸显作用的原因。
1. 合成词或固定短语的配例凸显词法功能
“同一词语或义项,其配例的语言单位有词、词组和句子三种,综合使用这几种类型可以使配例类型更加丰富。”(张妍 2007)这三级语言单位在《现汉》配例体系中的适配顺序为(>表示“优先于”):
合成词(复合词>派生词)>固定短语>自由短语>句子
当然,单音词条与复音词条不同,前者宜以适配词例为主,后者若能构成合成词或固定短语,就优先适配,否则,就从自由短语配起。
综观《现汉》第6版对形名兼类词配例的修订,更加注重为词条适配词例,在名词义项上体现得尤为突出,最为明显而成系统的就是在第5版原有句例的基础上,给4个单音量度形容词“长、高、深、重”的名词义项全部适配了由其做中心语的双音定中名词“波长、身高、进深、净重”。可见,对于单音词而言,合成词例能够凸显其词法功能和特点,须优先考虑适配。
介于词与自由短语之间的常用固定短语也可归属词法层面,虽然其意义多为字面组合义,与很多具有融合义的复合词不同,但固定短语的成分替换性和句法自由度远不及自由短语,与词更接近。因而,若词条能够构成固定短语,且其使用频率也比较高,词典就当予以适配。如第6版就将“本1③”第5版时代性较强的句例“兵民是胜利之本”替换为更有普适性、更常用的固定短语“以人为本”。而且,优先适配常用固定短语也是上述配例序列的要求。
词法层面配例的内部在凸显词语功能上也存在差别。如“单⑧”第5版配的“床单子”和第6版配的“床单”都是词,只不过“床单子”是在复合词“床单”上添加了后缀“子”,但二词在凸显“单⑧”名词上的作用却不同。“床单子”凸显的是“子”的名词性后缀功能,无法让人一下就想到其中的“单”是名词性的,需要经过二次切分,将“床单”切分出来再进行构词分析,才能获知定中名词“床单”的中心语“单”是个名词性成分,这不是词典配例的目的,因此,第6版直接以“床单”替换“床单子”是非常恰当的。
对于形容词来说,也要优先适配典型词例,如“精①、精④、长zhǎng⑥”,除非词法层面的配例不及句法层面的更能凸显词条的功能。如“痴④”第5版配的是派生词“痴子”,但此例作为形容词“痴”的配例不够典型,原因在于: (1) 双音派生词“X子”中的X动词(盖子)、名词(儿子)、形容词等都可以充当,“痴子”不足以说明其中的“痴”是形容词;(2) “痴④”在合成词中的使用相当受限,且不常用。相比之下,第6版所配的“吓痴了”更符合形容词多充当结果补语的句法特点,且此例的类推性较强,如将述语换成其他动词(不限于心理动词),“想痴了、哭痴了、撞痴了、打痴了”等都成立。因此,第6版替换的配例更适于凸显“痴④”的形容词功能。
2. 自由短语或句例凸显多样化的句法功能
同样是凸显句法功能,短语侧重于凸显词语与其他实词在一定语法结构关系中的搭配,句子侧重于凸显词语与其他实词和虚词的共现。由于词典篇幅所限,一般语文性词典不可能适配过多句例,短语例成为出现率最高的配例。短语在凸显词条功能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多样化的句法结构关系,且应力避同一结构关系的重复。如“尖端②”第5版的3个配例“尖端科学、尖端技术、尖端产品”都是定中短语,既无助于凸显词条的功能差异,又浪费篇幅;第6版保留了其中两个“尖端②”最常以定语身份出现的不带“的”的定中短语“尖端科学、尖端产品”,将原有的“尖端技术”微调为能够表明词条可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带“的”的定中短语“非常尖端的技术”。这样保证了“尖端②”句法功能的全面性,又以配例的不同数量凸显了“尖端②”句法功能上的倾向性。
“精④”第5版有4个配例,对一个义项来说,数量不算少,但第6版又新增了两例,说明这两例对凸显“精④”的形容词功能不可或缺,与原有4例形成互补。“精④”原有的双音配例“精密、精确、精巧”都是联合式形容词,是其在双音复合词中的典型用法;新增的双音定中名词“精纺”虽不是“精④”的典型用法,但也是其在词法层面拥有另一种结构关系的重要体现,不应忽略。“精④”原有的三音配例“工艺精”是主谓短语,新增的“精加工”是状中短语,这两例说明“精④”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句法位置,体现不同的句法功能,因而这两个三音配例更有利于全面凸显“精④”的句法功能。
3. 配例的顺序凸显词条功能的同质化
一般而言,词条的配例主要遵循频率原则进行排序,而不应受制于原有配例就当置于前。高频配例应前置,但也需考虑音节较长的配例宜向后编排,具有同一语法功能的配例应邻近编排,语义难解、使用域偏狭或过于专业的配例不宜前置等因素。
配例的顺序凸显的是词条语法功能的同一和归并,即语法功能相同的配例宜归并同出。如“尖端②”第5版第2个配例“尖端技术”调整为第6版第3个配例“非常尖端的技术”,是因为第5版的“尖端技术”与另两例都是定中短语,且音节相当,排序只考虑使用频率即可;但第6版调整后的“非常尖端的技术”是结构关系比较复杂的双层短语,体现了“尖端②”句法功能的多样性,且音节较长,调至另两例之后更妥帖。“精④”配例顺序的调整亦如此。新增的三音配例“精加工”放在了原有的“工艺精”之前,是因为: (1) 形容词“精④”最主要的语法功能是充当定语,因而体现这一功能的5例(包括4个双音词和三音短语“精加工”)宜排于前;(2) 同为新增配例的“精纺”是定中名词,与“精加工”结构关系一致,二者宜邻排,而不宜为主谓式的“工艺精”所分隔。与以上修订类似的还有:
洋 ③指外国、外国的(多指西洋、西洋的): ~人颉货颉服颉酒蛄簟颉为中用。
配例的顺序还凸显词条的语用功能。如“速效”新增的“速效药”在语感上比原有的“速效肥料”更常用,更贴近百姓生活,“速效肥料”的专业性较强,因而,新增的“速效药”就置于前了。做相同处理的还有:
稗 ②〈书〉用于比喻,形容微小、琐碎: ~官颉史。
经济 ⑤形耗费较少而获益较大: ~实惠的家用轿车蜃髡哂梅浅!的笔墨写出了这一场复杂的斗争。
以上词条新旧配例顺序的调整比较合理。第6版也有一些词条新增配例与原配例的排序不甚理想。如:
真性 ①形属性词。真的(区别于“假性”): ~霍乱颉近视颉耳聋。
“真性①”新增的两个配例都置于原配例之后,但是,“真性近视”和“真性霍乱”无论是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检索(7∶1),还是百度新闻检索(32700∶5),前者的使用频次都要高得多。可见,新增的“真性近视”应排在原有的“真性霍乱”之前。另一新增配例“真性耳聋”的使用频次与“真性霍乱”相差无几,但与“真性近视”义域相同,二者宜邻近排列,亦应置于“真性霍乱”之前。
三、 《现汉》第6版系统照应的体现
词典编纂中的照应体现在方方面面,就形名兼类词配例的功能凸显来看,《现汉》的系统照应既体现在同一词条内部配例与词类标注和释义的对应、不同层级配例的分配上,也体现在不同词条配例之间的平行照应上。
1. 配例更好地体现了与词类标注和释义的对应
作为一部科学、规范的通用词典,《现汉》十分注重词类标注、释义性质和配例功能的协调统一。经过第6版的修订,三者的一致性更加明显、突出。仅就本文所考察的形名兼类词来看,为了与词类标注相对应,不少词条的释义进行了调整,如“稗②、经济⑤、长zhǎng⑥”。当然,我们更关注配例与二者的契合。
在配例与词类标注的对应上,很多形名兼类词都通过增加、替换、调整、删减等方式实现典型配例与词类标注的彼此照应。如“痴④”以带体标记的述结短语“吓痴了”替换原派生词“痴子”更彰显形容词做补语的自由性,“尖端②”将词条充当定语的“尖端技术”微调为受程度副词修饰的“非常尖端的技术”更凸显形容词的典型功能,“单⑧”从“床单子”微调为“床单”表明充当定中名词的中心语比充当有名词性后缀的派生词的构词成分更能凸显名词性,“长zhǎng⑥”删减而移至名词义项⑦之下的联合名词“师长”足以说明这一配例被第5版置于形容词义项⑥之下不够科学。这些修订都使得配例的功能凸显与词类标注更好地实现了对应。
在配例与释义的对应上,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洋③”:
洋 ③指外国;外国的: 留~颉人颉货。(5版)
洋 ③指外国、外国的(多指西洋、西洋的): ~人颉货颉服颉酒蛄簟颉为中用。(6版)
第6版的释义增加了括注,于是新增了与之相对应的配例“洋为中用”,其中的“洋”与“中”的对立恰合了这一释义的变化。“洋③”的配例既凸显了词条义项的相关功能,也较好地实现了与不同释义内容的对应。
综上,第6版形名兼类词的修订实现了“词类标注―释语―配例”三位一体的一致性对应。
2. 词条内配例的层级更加合理
第6版在合理适配词、词组和句子三级语言单位方面编排得更突出、更完善,由形名兼类词的配例可见一斑。
照应性地适配复合词例和句法结构例最突出的当属单音量度形容词的名词义项。第6版为4个量度形容词的名词义项全部适配了由其充当中心语的双音定中名词,第5版则只给“重①”配了一例不足以凸显其名词的动宾复合词“举重”,配例的层级性几无体现。在第6版的大幅修订下,4个形名兼类量度形容词(占总数的2/3)的名词义项所配的复合词例能更好地照应句法结构例,体现名词。
有些词条第5版的配例一方面不足以涵盖词条的常用用法,如“经济⑤”原来只有一个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句例,第6版增加的以“经济实惠”共同充当定语的短语更能体现“经济⑤”的惯常搭配特点;另一方面,配例虽不少,但类型比较单一,或遗失了词条的某一重要用法,如“尖端②”原来的3个配例都是四音节定中短语,微调后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定中短语也是形容词“尖端②”的一种常见而重要的用法;或只凸显了词条的主要功能,却忽略了一些固定搭配,如“洋③”第6版新增的固定短语“洋为中用”绝不比“洋货、洋服”等双音词的使用频率低。
3. 不同词条的配例之间实现了平行照应
如果每个词条都做到了配例与词类标注和释义的对应、配例的层级结构全面而合理的话,各个词条(不只是配例)就会很好地实现平行照应。关于第6版形名兼类词的配例在各词条间的平行照应,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讨论:
从形名兼类词的配例对词类特点的凸显来看,(1) 形容词义项的配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该词在词法/句法层面单独充当语法成分,单独充当定语(成分)的有“稗②、尖端②、精①④、速效②、洋③、长zhǎng⑥、真性①”,单独充当补语的有“痴④”,此类配例中形容词性的自由度较高,最能凸显其语法功能;该词与其他形容词共同充当定语,如“经济⑤”,此类配例重于凸显常用搭配;该词受程度副词修饰,如“尖端②、傻气②”,这是形容词的另一重要用法。(2) 名词义项的配例摒弃类似“床单子”这样不能一目了然地凸显名词的语例,重于适配以词条为中心成分的双音定中名词/名词短语,如“长、高、深、重”等量度形容词的名词义项、“单⑧、傻气①、深层①、爽气①”;还有与量词搭配的语例(如“齿②”)、熟语或固定短语类语例(如“本1③、上乘①”)等。名词的用法不及形容词丰富,其配例类型也没有形容词多。虽然不同词类的内部差异也不小,但是总体上第6版各词条的配例之间保持了比较一致的平行照应。
从单双音词的配例系统来看,音节的差异涉及词法与句法配例的分配,单音词的配例几乎全部以由其构成的双音词或固定短语为主;双音词的配例则以不同结构的短语为主,最先适配由其充当定语的三音/四音定中短语,其次适配其受程度副词修饰的状中短语(多在句例中),句例由于所占篇幅较多而适配得最少。
此外,第6版在遵循常用性原则为配例排序方面,各词条间和词条内部的平行照应也是比较系统的。第二节已讨论,此不赘述。
四、 结 语
文章考察了B、C、D、J、S、Y、Z部形名兼类词的配例在《现汉》第5、第6版中的修订,我们发现,第6版通过增加、替换、微调、整合和删减五种方式优化了形名兼类词的配例系统,修订后的配例在以合成词或固定短语凸显词法功能、以自由短语和句例凸显多样化的句法功能和以配例顺序凸显词条功能的同质化几方面凸显了词条的功能特点,这些功能凸显又使得配例在词条内与词类标注和释义保持对应、层级更加合理化、词条间的平行照应更加凸显三方面体现出第6版的系统照应。可以说,相比于《现汉》纷繁复杂的修订,本文所关注的7部之下的形名兼类词的配例只是沧海一粟,修订后尚有瑕疵(如“真性①”的配例应调序),实属情有可原。但是,无论是词条内部或词条之间的照应,还是音节、词类不同的词条的彼此照应,第6版基本都做到了系统照应,足见《现汉》对词汇系统和词典细节修订之精深,当为词典编纂和修订的楷模。
附 注
[1]形名/名形兼类词(以下简称“形名兼类词”)的某些义项是黏着语素义,也是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论述之简便,下文不特别指明是词(义)或语素(义),统称为兼类词(义)。
[2]第6版根据谭景春先生的建议为“重”的名词义项适配了“净重”。
参考文献
1. 黄国营,石毓智.汉语形容词的有标记和无标记现象.中国语文,1993(6).
2. 拉迪斯拉夫・兹古斯塔主编.词典学概论.林书武,宁榘,冯加方等译,胡明扬校.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3.
3. 李志江.试论语文辞书义项内部的一致性.∥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辞书论集.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7.
4. 毛永波.《现汉》修订中的相关照应问题.辞书研究,1997(1).
5. 谭景春.谈谈词的归类及其相关问题――以“大、高、重”与“多”等词为例.世界汉语教学,2009(3).
6. 谭景春.词典释义中的语义归纳与语法分析――谈《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条目修订.中国语文,2012(6).
7. 王小郴.《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词语释义照应问题.辞书研究,2011(2).
8. 吴昌恒.《现代汉语词典》用例笔记.∥吕叔湘,胡绳等著.《现代汉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6.
9.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课题组.《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8.
10. 张博.《现汉》第6版释义修订的力度与特色.澳门语言学刊,2012(2).
11. 张博.《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释义修订的类型及特征.辞书研究,2013(2).
12. 张伯江.词类活用的功能解释.中国语文,1994(5).
13. 张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配例的改进.辞书研究,2007(2).
1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5、第6版).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5,2012
现代汉语词典篇10
汉语工具书一直在追随这种进步的变化,但是,从观念到实践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与封建社会结束比较早的国家相比,显得非常落后。
在汉语工具书现代化方面,我们首先要感谢魏建功先生。他在1950年接受叶圣陶先生的邀请,担任“新华辞书社”社长,开始主编《新华字典》。提出“绝对以音排列”、“以语分字”、“广收活语言”、“适合大众”等进步原则。[10]终于在1953年正式出版《新华字典》。其次是吕叔湘、丁声树等先生。1956年***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责成当时的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以确定词汇规范为目的的《现代汉语词典》。[15]吕叔湘、丁声树先后担任主编。终于在1965年出版“试用本”,1978年正式出版。《现代汉语词典》使汉语工具书现代化在《新华字典》的基础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从此,配合语文现代化新生活的新型语文工具书不断涌现。这是中国语文生活中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李行健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下面有时简称《规范字典》)1998年由语文出版社出版,给汉语工具书的发展带来一股新风,引起学者们见解新颖的讨论。大家在赞扬它的规范意识的同时,指出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运用语言理论,结合有关成果,讨论汉语工具书现代化的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1.必须区分词典和字典
英语只有词典,不需要字典,汉语词典和字典都有需要。因为任何语言都有几万个活着的词,但是不是都有很多的字。英语用26个音素字,不需要专门的字典去解释。汉语通用的字有7000个,所以需要字典。[8][P254]
汉字的字在古代记录的基本上就是词,所以古代的词典就可以直观地叫做字典。在现代汉语中,虽然词典不能简单地叫做字典,但是,单字基本上仍然记录有意义的语素。一种语言的语素的总数肯定少于词的总数。通过语素学习词,可以一定地提高效率。这就好比一些英语单词学习手册,把词根、词缀从大量的词中拆分出来。所以语素意义上的“字典”,可以比词典更加简明地提供基本信息,可以为巩固学过的词语提供联系。这样字典的存在有一定意义的必要。但是,要完全解决语言使用问题,更加需要词典。
有些人仍然不愿意区分词和字,也就不会明确区分词典和字典的不同。黄河清等写的一本书在中国内地出版用了术语“词、词典、词组、词义”等,可是在中国台湾重新出版的时候,出版者却违背作者的原意,把这些术语“翻译”成了“字、字典、字组、字义”等,语素“词”全部强行改换成“字”。[3]
《规范字典》把“非”分开成“非1”和“非2”,是非常科学的创新。但是“非2”的解释是“指非洲”。“非洲”在“非1”里面没有也不可能解释。如果有小朋友问“非洲”是“谁”,我们只好叫他再去查词典。
即使要让词典和字典两种工具书同时存在,也绝对不能混淆字典和词典的功能,不能混淆“字”和“词”的性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就出过一本《英文部首字典》。把“英语语素构词词典”,叫做“英文部首字典”,这是牛头不对马嘴!这是缺乏语言理论常识的表现。它严格混淆“字”和“词”。一个字的部首和一个词的词素,怎么能够等同?这好比把北京市、长沙市、韶山市3个级别分别是省、地区、县的城市并列在一起。为什么会在研究外语的人那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观念?因为有些研究汉语的人现在还认为词是字构成的,说汉语的词汇可以通过汉字扩大,英语词的结构复杂,“不能类推”。[1]其实,英语单词完全可以通过词根、词缀这样的语素类推。不过,英语语素一般不像汉字用一个语素字书写,而是用几个音素字书写。
词典可以包含字典,字典不能包含词典。一般来说有了《现代汉语词典》,就不需要《新华字典》了。但是《新华字典》为什么也畅销呢?表面的原因是,重量轻价格又便宜。其实,使用字典的人往往是已经掌握汉语的人,只是经常忘记书面上用什么字表现。一个大学的中层干部因为一个词的意思不懂,打电话问我。我说你查了词典没有。他说查了。原来他一辈子只知道小学就买了的《新华字典》。为了方便小学生,应该精简现代汉语词典中那些杂质和不常用的词语,编辑一本《新华字典》那么重的《汉语词典》。
2.词典和字典的编写必须现代化
我们现在非常需要现代化的词典、字典这样的汉语工具书。以汉语为第一语言的小学生、中学生,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外国学生和中国少数民族学生更加迫切需要这样的工具书。[6]汉语工具书的现代化直接影响汉语的正常使用和健康发展,它应该成为汉语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它需要长期的连续的比较稳定的又有现代化思想武装的研究队伍。
现代化的语言工具书,是与现代化的语文生活密切相关的。80年以前,“白话文运动”废除文言文,使汉语的书面语不再是一种古董一样的少数人的摆设,而是成为接近口语的充满活力的大众交际工具。同时“国语运动”使汉族人的口语逐渐形成了统一的交际方式。中国语言的现代化在这一个世纪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语言能够更加适应中国的国家现代化的需要。我们的汉语工具书虽然一直在追随这种现代化的需要,但是目前从语言观念到语言实践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3.词典和字典需要加强时间和空间规范意识
作为普通话词典应该是对现代共同汉语的单一系统的共时描写词典,不是普通话跟古代汉语、方言的对比词典。因此,要具有强烈的时间和空间意识。[7]可是这方面的问题仍然存在。
目前《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虽然在区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方面表现出了最高的水平,但是,距离现代化的要求还有距离。这里应该肯定的是在1990年修订中,《新华字典》更加自觉地修改了“一些不符合现代汉语普通话表达习惯和规范的释义”,例如把“位次于后”改为“地位次于皇后”。[9]这是工具书本身的在语言现代化道路上的明显进步。
对于“蜈蚣”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用了“有一对足”,《新华字典》相应地用的是“有脚一对”。很明显,《新华字典》更加现代化,用“脚”代替了“足”。相反,对于“猪”的解释,《新华字典》用了“体肥”,《现代汉语词典》更加现代化,用的是“身体肥”。再例如,《新华字典》用古代词“此”解释现代词“这”,用方言词“晓得”解释共同语的词“知道”,缺乏语言规范的时间、空间意识。同样,《现代汉语规范字典》收集大量古代汉语的语素意义,是一种倒退,更加严重地缺乏语言规范的时间意识,使规范失去了真正意义,与它名称中的“现代汉语”背道而驰。
例如,《现代汉语词典》收集了“要fio”,用“〈方〉不要”解释。“fiào”完全违背普通话语音系统中音节结构的规则,不可能在普通话中成长。所以《应用汉语词典》把它删除了。但是,《应用汉语词典》也保留许多方言词。例如,“mǎo”,汉字写成“有”缺少里面两横,用“[动](粤语)没有”解释。即使要收集一些方言词,又怎样进行比较科学的解释呢?对比《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方〉没有”,我们发现用“粤语”注释是画蛇添足,因为湘语等方言也有。至于读“mǎo”的声音,就像模仿外来词的声音,不可能逼真。这个词注释成“上声”,可是长沙、衡山等地方的方言读“阳去”。再说,这个方言词能否取代普通话“没有”或者“没”,跟外来词一样在普通话中流行呢?我们需要把不会说普通话的人夹杂的方言词,把不会写白话文的人夹杂的文言词,都当做现代汉语的词收集到词典中吗?
4.词典必须重视词意识和正词法
《现代汉语词典》一开始就以词为单位拼音,这是汉语词的拼写在现代化方面的表率。在1996年的修订中更加注意词的书写规范的引导。例如,异形词在确认的主要词形下面进行解释,其余词形下面只说明同主要词形。“这样做有导向作用,树立了规范。”[14]
但是,这些进步还是不够。正当我们需要《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进一步出现新的现代化突破的时候,我们却看到在同样的编写队伍编写的其他词典中还有一定的倒退现象。例如《新编汉语词典》[4]的编者李国炎、莫衡、吴崇康、单耀海4人都是《现代汉语词典》的编者。这部词典与《现代汉语词典》的主要不同是词语采用逆序集中。可是取消词语的拼音,使一些词的读音无法得到准确的反映。多音字包括轻声不能得到准确信息,例如“打点(dadian)”。
他们为香港编辑的一本类似的字典中,放弃了词式拼音,改为汉字式拼音,也许是为了尊重出版者的“实用性”要求,而放弃了“科学性”。《现代汉语词典》的老主编吕叔湘先生,在为《新编汉语词典》写的序言中说,他当时问作者《新编汉语词典》跟《现代汉语词典》有什么不同,作者说“《现代汉语词典》注重科学性,我们要编的是首先考虑实用性。”我们认为实用性应该使科学变得容易接受,不是放弃科学。
值得高兴的是我们已经看到李行健主编的《现代汉语成语词典》[5]对成语的拼写,全部遵守了正词法规则。例如“千言-万语”写成“qiānyán-wànyǔ”,“泪如雨下”写成“lèirúyǔxià”。
5.汉语词典同样应该说明词性
给词说明词性是汉语工具书迫切需要进行的现代化工作。事物肯定可以分类,只是有的容易有的难。语言中的词都可以根据功能分类,确定词性。各种语言的词典一般会说明词性。由于汉语在书写实践中长期出现不按照词书写等旧习惯,人们难以确定汉语的词和词性,所以一直缺乏全面说明词性的词典。随着汉语应用的发展,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这个问题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20世纪末期,中国从对外汉语词表,到相关的词典,都开始说明词性。
这里要特别提到200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郭良夫主编的《应用汉语词典》。这是到目前为止,在词典现代化方面最先进、最全面的成果。它在继承《现代汉语词典》的好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词性,采用正词法,插入文化知识等。
我们忍不住要问:《现代汉语词典》在修订过程中为什么不做这样的改进工作呢?
6.词性说明不应该用于语素或者字典
由于传统习惯的影响,人们往往不同程度地把“字”和“词”混淆在一起来做语言工具书编写工作。《应用汉语词典》凡例说:“比词小的词素……也一律标注词类”。这就不仅造成矛盾,而且词素或者语素跟词不是数量上的大小关系,而是使用上的不同性质的关系。
《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的“前言”说:“给词标注词性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当前我国通行的字典、词典一般都没有标注词性”。对于词典,这是非常值得重视的警告,也是汉语词典现代化的一种重要的觉醒。但是,在字典上面标注词性,却有点南辕北辙了。给字典上的字记录的语素说明词性,不仅不伦不类,没有必要,而且会带来许多主观错误和麻烦。[2]
给“字”确定“词性”,好比给“眼睛”而不是给“人”去解决户口。这不仅没有积极价值,反而有些消极作用。本来我们的教育使我们不能区分“字”和“词”,这样反而强化了这种混淆。例如,《规范字典》第37页,有“并”的一个解释是“表示两件以上的事同时进行或者被同样对待,相当于‘一起’”,例子有“工农业并举”。根据词性“副”,我们应该可以说“工农业并发展”。可是事实上为什么不行?因为这正是词素意义,虽然与词“一起”的意义一样,但是它们的语言构造功能不同。“并发展”(一个词素+一个词)要说成“一起发展”(两个词构成的词组)。“如果词素和词的功能完全一致,这当然是很理想的。可是事实上不完全如此。”[11]
这也许在古代汉语中基本上可行。今天我们是用来创造句子的“词”不再是用一个“字”书写的。一个词内部的结构分析,如同分析历史上留下来的化石,如同分析建筑用的砖。如果一定要把砖打碎,当作几块砖来使用,那么肯定会使用“故呢,一定要及时***”这样别扭的句子,把不能自由使用的“故”来代替自由单位“所以”。
7.词典应该区分单音节的词和语素
汉语的词典是在字典这座大楼上面经过修补建筑起来的,显得不伦不类。如果要编写词典,我们必须字典的模型,重新设计词典的模型。这样才能促进词典科学化、现代化。这不是不要优良传统,而是要敢于打破不良传统。对于思想保守的人,需要忍痛割爱,才能避免更大的痛苦。
目前比较进步的词典《应用汉语词典》在凡例第一条说:“本词典分单字条目和多字条目”。这跟《现代汉语词典》完全一样。这种按照字或者音节的数量来区分语言单位的做法没有抓住语言单位的实质,也是不符合语言使用实际需要的。人们需要知道哪些是词哪些不是词。这样才方便规范地用词来说话。
例如,如果知道“知”、“幸”在现代汉语没有词的功能,中学生作家郁秀就不会在她的小说《花季,雨季》第123页(海天出版社,深圳,1996年)出现“真不(知),这是你们的(幸),还是不幸?”的句子。这句话应该连同问号一起修改成“真不知道,这是你们的幸运还是不幸。”不然,《现代汉语词典》怎么用“不幸运”解释“不幸”?
问题是:《现代汉语词典》又用“幸运”解释“幸”,只是例子属于包含“幸”这个语素的词或者成语“荣幸,三生有幸”。读者无法体会“幸”的这种功能不是词的功能,所以容易错误地当做词去用。
如果我们的词典能够明确地把“单字条目”区分成“单字(音节)词”和“语素”。如果通过词典进行引导,并且通过语文教学贯彻这种思想,那么上面问题就会逐步得到解决,现代汉语词的规范就能够得到普及。这样,普通话的普及就不是停留在语音和文字的形式上,而是深入到了词汇和语法层次,就有希望形成系统和规范的现代汉语。
这里,我们要特别感谢美国语言学家JohnDe-Francis(德范)1996年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出版社出版了《ABCChinese-EnglishDictionary》。把字作为一个特殊条目夹杂在词条中间说明它有哪些表达语素的能力。这样不是字牵着词走,而是词牵着字走,就真正体现词典的性质。
8.解释用的词语要尽量常用化
?ピ谘细褡裱?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的基础上,用尽可能常用的词语解释。用同义词解释意义,确实是一种非常方便的办法。但是,用来解释的词语如果更加不常用,那么,正如古代人用同音字的办法给汉字注音可能越注释越读不出来一样,这种解释可能越解释越糊涂。我们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就可以找到这样的毛病。例如,查找“拌”,解释是“搅和”;再查找词条“搅和jiaohuo”,解释是“〈方〉混合;掺杂”;再查找“混合”,解释是“掺杂在一起”,查找“掺杂”,解释是“混杂”;再查找“混杂”,解释是“混合掺杂”。这样进入了死胡同。我又回头查找“搅”字条下面的解释“搅拌”,才算基本解决了问题。“搅拌”的解释是“用棍子等在混合物中转动、和弄,使均匀。”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怎么能用“搅和〈方〉”这个方言词进行解释?方言词是北京方言中的还是南方方言中的,情况又大不一样。又例如,查找“诽”,解释是“毁谤”;再查找词条“毁谤”,解释又回到“诽谤”。
在《新华字典》中,我们发现,“这”用“此”解释,“知道”用“晓得”解释。这好像是面向古代、方言地区的人翻译词语。这怎么能够很好地为学习共同汉语的现代人服务呢?
所以,用同义词方法解释,应该用常用词解释不常用词,对于常用词我们不能用不常用词进行同义解释,而要尽可能用定义的方式解释,并且定义解释用的词语尽可能选择更加常用的,更加容易理解的。这样看上去浪费了一些篇幅,实际上节省了读者使用中的许多时间,而且真正解决了疑问。
英国的《朗文当代英语词典(LongmanDictionaryofContemporaryEnglish)》[12]收集了5.6万词条,只用0.2万个常用词(definingvocabulary)解释,¼,而且几乎都有完整的句子例子。这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俞士汶教授认为这本词典是“受限语言”的杰作[13]。
9.词典、字典编写者要有语言理论素养
随着普通话在国内的普及,随着汉语在国外的流行,汉语的词典、字典迫切需要上面这样的编写思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许多人来参与词典、字典的编写是好事。虽然编写词典、字典不是个别人的专利,但是认为会说普通话的小学生也可以编写词典、字典,这就忽视了它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同时,有人错误地认为语言学专家去编写词典、字典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这就会导致符合素质要求的人不能做,做的人可能不具备基本素质。如果总是这样,那么我们的汉语工具书事业怎么顺利发展呢?当然,即使是语言学者,如果缺乏现代化的思想,缺乏现代汉语的发展意识和规范意识,也不能实现词典、字典编写现代化的目标。新晨
参考文献
[1]陈蒲清.《论世界文字发展轨迹与汉字》[J].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4).
[2]程荣.《汉语辞书中词性标注引发的相关问题》[J].北京:《中国语文》,1999,(3).
[3]黄河清.《Dictionary和“字”》.香港:《语文建设通讯》,20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