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梳理各级各类媒体开展的“走转改”活动,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本文着重对当前媒体“走转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当前媒体“走转改”存在的主要问题
问题一:有的媒体为了应付检查,把新闻专栏改头换面,往往是换汤不换药
“走转改”,哪里是基层,如何“走”?“转”什么、“改”什么?这是摆在新闻媒体面前的重大问题。一些媒体缺乏研究,仓促上阵,导致报道缺乏新意。一些媒体片面追求“走转改”报道的量,把原有的栏目改头换面,打上“走基层”的栏花,内容是换汤不换药,报道乏善可陈,这有悖于开展“走转改”活动的初衷。
问题二:一些媒体的记者为了走而走,缺乏扑下身子深入基层的恒心,缺乏把问题反映出来的决心
一些记者为了追求稿件数量,运用网络和电话等便捷的采访方式的多了,真正沉下去写稿的少了。即使走基层采访,往往出发点不是为了反映基层的实际问题,而是带着主题采访,应付差事了事。有的即使下去了,心还是在“上面”,不能真正沉到基层,真心倾听基层呼声、真情体味基层疾苦、真诚反映基层难题。急急匆匆下去,慌慌忙忙上来,稿件一交,就万事大吉。这样做不仅影响稿件的质量,也影响媒体的公信力,更不利于***和***府赋予媒体作用的发挥。
问题三:有些媒体“走转改”活动没有创新,造成“一窝蜂”地进村入户,往往给人造成“一阵风”的感觉
一些媒体没有广泛征求意见,就确定了大量的联系点,而且多选择乡镇、村、社区等作为联系点。如果都用单一的思维搞活动,势必有重复。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个村子有多拨记者采访的现象。这不仅给基层带来了不小的负担,也可能造成媒体报道内容的雷同,更容易让人产生“走转改”活动是“一阵风”、“一窝蜂”的印象。
问题四:部分媒体习惯了自说自话,孤芳自赏,不顾群众的所需所想,严重影响了媒体报道的效果
一些媒体不顾采访地区和对象的想法,主题先行,采访的内容往往宣传味道过浓,受众不接受,报道的效果也微乎其微。有的媒体还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群众不认可,开展“走转改”活动的目的也难以达到。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让“走转改”不再是新闻
1.进一步规范采编规程,让“走转改”成为记者的自觉行动
当今时代,信息手段十分发达,利用网络、手机等新的信息工具了解和掌握情况,也是一种方式,而且是越来越重要的方式。但不管通信手段多么发达,绝不能代替记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采访。《北京青年报》新闻采写规范中说:采访不要全靠电话。电话采访目前被大量运用,但此种采访方式也有弊病,电话采访无法实现视觉参与,不能确定被访者的确切身份。因此,在使用时必须慎重。电话反打是确定被访者身份的方法;通过电话让被访者描述现场细节是获得现场感的途径。记住“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这句名言,一定不要把它变成“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的电话”。
笔者认为,要把类似的规范变成严格的制度。媒体在制定采编规程时,要进一步明确:电话等现代通信工具是扩大新闻来源、增加线索的重要方式,而运用这些手段进行采访只是辅助手段。要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用规范的制度让记者自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实地采访,并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定期组织人员对记者是否到现场采访进行核实。对于能长期坚持落实“走转改”要求的记者,要进行奖励,并在涨工资、职务提升时予以优先考虑;对于那些长期浮在面上采访、作风不扎实的记者应进行处罚,问题严重的要及时清除出新闻采编队伍。
2.定期和不定期地策划涉及基层的重大新闻采访活动,逐步培养记者深入基层采写新闻的习惯
媒体在规范日常报道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地策划涉及基层的重大新闻采访活动,让年轻记者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深入基层的习惯,学会如何走基层,写出鲜活的报道。今年中国***迎来了90华诞,连云港日报提前谋划,立足本土,精心策划了大型系列报道“我为基层***组织写***史”,安排10多位青年记者深入基层采访和挖掘***组织所走过的风风雨雨。整个采访历时近两个月,先后采访22个基层***组织。由于“我为基层***组织写***史”活动面向基层,客观上“逼”着记者深入乡村、社区、企业,这样才能找到关键的***员干部,挖掘到生动的故事,为基层***组织写好***史。该组报道见报后,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同和读者的赞扬,连云港市委组织部的领导认为这组报道为全市先进的基层***组织总结了经验,为全市其他***组织提供了样本,并明确表示要出资支持报道结集出版。与此同时,该组报道也锻炼了一批青年记者,还从中挖出了一批鲜活的新闻,并让记者真正懂得:只有走进基层,才能从群众中吸取智慧和经验,真正了解群众干事创业的活动和事迹,从而写出群众喜闻乐见、可亲可信、深入人心的新闻报道;只有走进基层,才能看到自己的工作与群众需要之间的差距,从而转变作风,改进文风。
3.树立先进典型,让“走转改”扎根新闻工作者的心田
典型的作用难以估量。1辆电动自行车,10年颠簸路;100多个县市区,300多个村镇……数字凝聚着大众日报记者陈中华对基层的深厚感情。他说:记者只有走进基层、转变作风、改变文风,才能让报道更具体、更鲜活、更可信;也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倾听和传递老百姓的呼声。可以说,如果各媒体都树立一批如“当代好记者”陈中华这样可学的身边典型,一个单位的作风、文风就一定能得到极大的改善,也有利于走基层的理念在新闻工作者心中扎根。
4.以“走转改”活动为契机,经常问计于民,增强新闻报道活动的互动性和针对性,使“走转改”成为媒体的自觉行动,让“走转改”不再是新闻
当今社会,交通发达了,通信先进了,沟通的方式多了,但是部分媒体和群众的距离有点远了、沟通有点少了、感情也有点淡了。新闻媒体要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必须深刻认识这次“走转改”活动的重要意义,以活动深入而有效的开展为契机,增强新闻报道活动的互动性和针对性。人民日报前不久刊发了一篇记者走基层的报道《挂号难,难在哪》,正因抓住了“看病挂号难”这个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反映了群众的呼声,并对其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和分析,因而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得到各界好评。
(作者为连云港日报综合新闻部主任)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当前“走转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