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化论文模板

现代文化论文例1

所谓的文化管理,实际上就是后现代企业的企业文化战略。与现代企业不同的是,后现代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其管理的核心。因此,我把“企业文化建设”称之为“文化管理战略”。这一称呼上的改变昭示了后现代企业与现代企业的不同。在企业文化上升为管理战略的后现代时期,对企业文化的整合或“建设”变得空前重要。在此,我要强调一个观点:企业文化必须“建设”。有些实力派企业家可能不太赞成这一观点,那是因为他们尚未领悟到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别是尚未领悟到后现代文化经济时代“文化”的本质及其重要性。认为企业文化无须“建设”的企业家或学者们的理由无非是,企业文化蕴藏在企业实践过程之中,企业家在奋斗过程中自会形成自己的风格、价值观与信念。然而,这正如说“人类只需要实践,不需要理论”的观点一样,是一个明显的错误。而事实上今天每一家试***获得持续成功并追求卓越的企业都必须拥有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很大程度上将通过企业文化得以体现。正如一个******必须拥有自己的纲领一样。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这一人类历史的永恒进程无疑也适用于企业。企业家在奋斗过程中虽会形成自己的风格、价值观与信念,但这一切须不脱离时代精神更不能闭门造车。真正的企业文化应该兼收并蓄,去芜存菁。而自发形成的企业文化,或许存在很多糟粕,或许根本背离了时代精神,或许正将企业引入深渊。因此,后现代企业的文化战略必须整合,必须上升到人类思想的高度。这是一个卓越的后现代公司不可逃避的命运。后现代企业文化是前现代文化与后现代文化的融合卓越的后现代公司必须走在时代的前面。而后现代企业文化整合的首要原则就是,在吸取后现代文化精神的同时,适当借鉴前现代文化。事实上,在很多时候,后现代文化本身就是某种程度上的复古主义。正如后现代建筑曾经从古典主义建筑中吸收了大量有益的因素一样,后现代企业文化也将会从古老的文化中获得一些关键性的启迪。古典文化,特别是东方文化,可以在诸如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给后现代人提供有益的启发,从而促使后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走在正确的轨道上。后现代企业文化建立在对现代企业文化解构的基础之上后现代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关系正如后现代与现代的关系,前者对后者虽有继承,但更多地表现为***性的颠覆。后现代企业文化的整合将建立在对现代性八个精神向度的解构与超越的基础之上。对现代性二元论的解构与超越——建立在二元论基础上的现代企业文化导致所有者与经营者、高层管理与普通员工之间的对立。与之对应的是,后现代企业将通过废除二元论,并通过相应的企业制度变革打破所有者与经营者,以及高层管理与普通员工之间的对立,全面构筑新的超二元论的企业文化。对现代性个人主义的解构与超越——建立在个人主义基础之上的现代企业文化导致权威崇拜和团队之间关系的冷漠。而后现代企业则将以反个人主义文化和后现代民主精神,废除权威崇拜和冷漠的团队群际关系。对现代性进步神话的解构与超越——建立在进步神话基础之上的现代企业文化导致企业以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为惟一目标。与之相反,后现代企业构筑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展与进步相互平衡的企业文化。对现代性未来主义的解构与超越——建立在未来主义基础之上的现代企业文化导致对现实生活的漠视——企业员工被异化为生产机器。与之对应的后现代企业则将调整现实与未来之间的关系,构筑人性化的工作空间与工作文化。对现代性世俗主义的解构与超越——建立在世俗主义基础之上的现代企业文化导致货币拜物教的泛滥和神圣情感的消失。而后现代企业则将通过对世俗主义的超越和信仰的回归,终结货币拜物教在企业中的侵蚀力量,构筑健康理性的公司文化。对现代性以自我利益为基础的经济制度的解构与超越——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现代企业文化导致企业伦理的危机。后现代企业则将在稳态经济、阳光经济等后现代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建设超越传统资本主义精神的企业伦理体系。对现代性之自恋人格的解构与超越——建立在自恋人格基础之上的现代企业文化导致企业员工的孤独、自闭等心理症状。而后现代企业将通过交往理性的构筑,使企业成为一个员工交往的理想场所,逐步破除现代自恋人格对员工所造成的伤害。对现代性之单面的男性精神的解构与超越——建立在单面男性精神基础之上的现代企业文化导致鲨鱼式的领导风格,导致工作狂和管理上冷酷无情的铁血作风。与之对应的后现代企业则将倡导海豚式的领导风格、倡导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以及柔性管理作风,从而构筑后父权制和后女权主义的企业文化。后现代企业文化是对本企业文脉的传承与***传统企业进行企业文化整合之际,最重视对本企业创业过程中所积累的文化的发掘。而富有解构精神的后现代企业,将对本企业文脉进行全面的解构,从企业战略的高度,保留对企业发展有利的文化传统,并以后现代精神进行***性建构与创新。其中包括对现代企业文化的本质性超越。后现代企业文化是个人文化视界与集体文化视界的融合富有真正民主精神的后现代企业,以多元文化为主导,在塑造企业文化代言人——公司英雄人物时,也一反现代企业的模式。现代企业文化的代言人通常就是企业的最高领导。将所有荣耀与光环集中于一人身上,这无异于塑造新的权威。而权威主义与后现代精神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后现代企业应以“典型人物多样化,企业英雄团队化”为原则,树立与现代企业截然不同的企业形象代言人。在后现代企业英雄塑造过程中,我们并不是要抹杀企业领袖的权威、魅力、号召力和影响力,而是要以后现代精神为本,在塑造领袖人物的同时,推出最高领袖之外的企业英雄。这些企业英雄可以是领袖团队中的其他人,也可以是“知识工人”中的优秀代表。总之,要使后现代企业实现人人为企业主人的目标,仅靠产权***还不够,还必须进行一次文化***。而现代企业虽然也会在普通员工中树立典型人物,但他们本质上只是企业领袖人物的附庸。达到“典型人物多样化,企业英雄团队化”的后现代企业与现代企业的普通人物典型具有本质的不同。因为无论是现代企业的领袖典型还是普通员工典型,都摆脱不了个人主义的桎梏。而通过“典型人物多样化,企业英雄团队化”,后现代企业将达到个人文化视界与集体文化视界的融合。后现代企业文化是人文理性与工具理性的融合现代企业文化是建立在技术主义的现代社会背景之下的。因此,在现代企业文化中,单面的男性精神得以肆虐,企业如同一部向自然开战的技术主义的战车,它看到的只是矿藏、单纯的利益,它利用技术主义的手术刀,对自然、社会、甚至人本身进行理性而冷漠的解剖。现代企业只拥有或只认同工具理性,而工具理性使社会变成单面的社会,使企业变成单面的企业,使人变成单面的人。由于工具理性的过度张扬,理性走向了它的对立面——癫狂或非理性。而当技术成为非理性之时,技术也就背离了文化的范畴。这意味着以技术主义为主导的现代企业文化是建立在反文化的基础之上的。现代企业文化的困境由此可见一斑。而后现代社会是一个平衡的社会,它不对工具理性进行片面的张扬,它倡导工具理性与人文理性的融合。在这种融合中,理性恢复为一个整体,理性成为真正的理性。后现代企业文化是真正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的。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人类却只有在付出沉重代价之后才会领悟。而正因为我们曾经陷入现代及其文化的泥潭,今天以人文理性与工具理性建设后现代企业文化才会成为我们的一项伟大任务。后现代企业文化是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融合现代性之未来主义并未造就现代企业的理想主义文化,相反,它导致的是一种功利主义的现实主义,准确地说是务实主义。由于未来主义相信只有拼命劳动才会创造美好的未来,因而它使人遗忘了当下生活的意义。未来主义使人活在乌托邦中,而乌托邦与理想主义是格格不入的。理想主义一旦沾上乌托邦的色彩,就会使人陷入疯癫的非理性状态。后现代企业文化是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融合,换句话说是真正的现实主义文化。现实主义并不排斥对未来的预期,但这种预期是对未来所进行的科学的规划,它使人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充满生活的激情。现实主义的理想主义是一种科学的方法与态度,它以现实为基础,并以完美的态度完善现实。而未来主义的乌托邦是以不可能实现的事物作为人们生活的目标。这就是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不同,也就是现代企业文化与后现代企业文化的不同。抛弃了未来主义的后现代企业文化,将重建当下生活的意义。后现代企业的员工可能与现代企业的员工一样辛勤和忙碌,但他们并不以莫须有的未来作为生活的目标。如此对立的企业文化必然导致完全不同的企业制度。

现代文化论文例2

[中***分类号]D4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0082-01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所说的现代文明更多是一种同步于世界的外国文化,虽然现代文明中有中国文化传统的部分,但似乎文化传统成了现代文明的对立面。其实文化传统对现代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中国文化传统和现代文明的内容体系

(一)中国文化传统的内容体系

中华文化传统博大精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由于我们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不侵略、不称霸的民族性格。南部和西部有高山、沙漠,东部濒临大海,北部则是冻土带。整理中国文化传统其特点如下:

儒学是主流文化。孔子创立儒学框架,战国时经孟子、苟子的继承与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一个派别。在秦朝时经历了“焚书坑儒”,到西汉时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中国文化传统是一个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多民族文化相融合的体系,它充分吸收了其他许多民族优秀的文化。而且有主动吸纳外国文化的举动,引入佛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二)现代文明的内容体系

文化界限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似乎没那么明晰了。现代文明已经扩展到世界范畴,超越国界而成为全球共享。因为中国和西方已正趋于同步,现代文明趋同于物质文明,其核心价值如下:

民主观念。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它是的核心思想是“民有”“民享”和“民治”。

法治精神。法治精神是依法治国又一个具有战略性号召力的新概念。它主要包括法治的善治精神、民主精神、人权精神、公正精神和和谐精神。

全球视角。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发展让整个世界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形成了一个地球村。整个世界范围内人们所持有的价值观念是全球伦理,也是现代文明一种独特的美景。

二、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对接

(一)中国文化传统与科学理念

在中国古代社会比较重视人文学素质的培养,对自然科学知识比较薄弱,不具备理性思维方式。但中国古代也产生了许多科学技术成果和文学作品,这些都为现代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二)中国文化传统与民主观念

民主观念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核心价值之一。但是,专制统治在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占主导。不过中国文化传统与民主观念也是有衔接的。

(三)中国文化传统与法治精神

中国文化传统是一种温情的文化,以“仁”“义”“礼”

为活动的原则,是一种道德本位的德行文化。但“法治”概念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早就存在,战国时期韩非子以“法治”代替“仁义”治国,得到了统治者的采纳。虽然最后被中央集权制所取代,但文化传统中也有一些法典、法仪可以为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四)中国文化传统与全球视角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世界成为“地球村”,交往不断增多,以前只是同民族、同文化范畴内交往,现在面对的是不同文化渊源的对象。以前的理论渐渐淡忘,新的伦理观念即全球伦理成为潮流。但是,仍然不能忽视传统文化的基因遗传,推动世界范围内的现代文明发展应该成为一项全球共同任务。

现代文化论文例3

1.1必须做好共同价值观的引导,用先进的价值观来引导和培育企业员工。共同价值观属于企业文化的核心所在,同时也是企业的根本信念所在,是企业管理的最高要求。企业的价值观念来源于员工队伍,来源于企业的客观环境。不同的企业,其价值观念往往不同。

1.2必须对企业精神进行深入的提炼,从而进一步的激励员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企业精神的实质便是共同价值理念。企业精神的基本内涵必须丰富且具有深远的意义,具备较强的内部凝聚力与感召力。因为各个企业的发展历程、经营管理方式、业务发展结构、员工结构等各不相同,同时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条件也有所差异,因此企业精神必然是具有独特性的。

1.3要抓好共同理念的培养,用企业理念凝聚员工队伍。企业理念也可以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它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发展决策的正确指向。企业在刚刚建立时便已经拥有了初具原型的经营理念。企业经营理念的本质便是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和发展之道。企业文化的建设属于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任务,也是一项非常艰巨且具有较大难度的任务,应该要有重点、分阶段的开展。不仅要有长远目标,又要有近期效果。只有一步一步地扎实推进,才能取得实效。

2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企业文化代表了一个企业的生命力,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但会对企业管理工作带来积极影响,同时也会对企业的思维方式以及战略发展目标的规划产生影响。现代企业基本都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提出了企业管理工作以人为中心,始终尊重人、关心人、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借助人的力量来发展企业。

2.1企业经营管理手段朝着理念化的方向发展。企业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未来发展,企业理念的转变应该属于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这种管理模式和过去的管理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可以结合国内外市场环境的转变以及自身企业的实际特点来确定其经营管理理念,之后再将其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未来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便是理念管理,过去海尔公司在兼并企业的过程中并非是委派财会人员,而是委派海尔文化中心的人去完成这项任务,让企业员工认可海尔公司的管理理念,在思想上形成共识,这个企业就自然被激活了。海尔公司的这种管理模式是国内企业管理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2.2管理方式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企业管理方式的信息化发展即是建立和完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搭建统一的数据库同时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加工,从而为企业管理工作人员提供准确信息实现辅助决策的功能。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主要包含了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这些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机整合能够帮助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

2.3企业之间的人才争夺呈现出本土化趋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世界五百强企业纷纷入驻我国,目前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大约有超过70%的企业进入中国,他们都已经在国内设立了分公司。世界五百强企业利用其自身的福利或者提供更好晋升机会等措施来挖掘人才,实行雇员本土化,如此便导致了国内企业优秀人才的流失。面对当前的市场竞争形势,国内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怎么制定出一个有效的人才发展战略以及人才争夺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2.4越来越多的企业朝着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方向发展。所谓学习型组织指的是通过培养企业内部的学习氛围,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在企业内部营造出一种系统全面的、具有较高柔性和人性化的管理组织。其本质在于借助各种学习活动来让企业员工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因此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已经越来越普遍化,也属于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点方向。

2.5企业文化建设呈现出合金化的趋势。在当今时代,国内各大企业要活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要积极与国际接轨。因为国际市场处于不断融合之中,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也逐渐开始呈现出与外国企业文化相融合的趋势。如海尔公司的文化便集合了东西方的管理理念,在继承中进行创新,在引进中逐渐消化,最后形成了独特的海尔文化。张瑞敏先生曾经这样比喻过海尔公司的企业文化:海尔文化中的团队精神是从日本企业文化中吸取的,海尔文化中的创新精神等同于美国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国内企业也应当积极借鉴西方优秀大型企业的管理文化,从而最大限度的推动国内企业的发展。

2.6创立学习型企业文化。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从本质上来说即是知识传播的过程,优秀的企业中包含了有助于学习与知识共享的内部文化,而其实际行为也和企业文化有机的融合。二十一世纪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点便是学习内容与效果。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心在于利用学习与创新途径来处理好过去一直以来的分工、竞争以及反应性等基础问题。在过去的企业管理工作中,过于专业化的分工让企业变成了相互***且比较冲突的领域,不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管理工作也出现了偏差,因此必须进行创新和改革。

3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3.1企业文化可以把企业员工都凝聚在一起,发挥出团队的能动性。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即是经济成分与经济利益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因此,国内的企业应当要努力营造先进的企业文化,创造企业员工都能够认可和遵守的价值理念与企业精神,从而让企业员工的思想得到统一,最终实现提升企业内部凝聚力的效果。

3.2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有效增强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企业文化从根本上来说即是人的管理,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也是对员工创造性与能力的开发。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便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模式转变的过程,它可以让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从过去的以管物为重心逐渐向着以管人为重心转变。

3.3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发展带来较多的经济效益。美国著名大学哈佛大学曾经进行了这样一个调查:“影响美国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内的各大大型企业以及全球五百强企业中进行了抽查,通过深入分析研究他们得到了下面的结论:优秀的企业文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提升经济效益,例如说雀巢公司、沃尔玛、惠普公司、大众公司等企业,他们能够获得今天的地位和影响力,都是因为其拥有自身独特的文化。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国内的企业,比如说海尔的张瑞敏先生在谈论海尔的发展历程时曾经讲过:海尔公司从刚刚建立到今天所获得的一切成绩,其主要功绩在于企业文化。

3.4企业文化可以让企业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管理相适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已经进入了国际市场,他们在国外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设置了分公司,那么如何对这些分公司展开有效的管理,如何让其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环境,这便是现阶段我国企业所需要解决的最关键问题。实践说明,过去一直使用的泰勒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要借助于文化管理手段,来让先进的企业文化培育出优秀的企业精神和价值观念,从而对分散的企业实施有效的领导。

现代文化论文例4

二、中医药企业运用文化营销的必要性和优势

1.中医药企业运用文化营销的必要性

五千年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具有独特价值和深厚底蕴的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和国粹。中医药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文化,凝聚着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中医药企业作为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重点开展中医基础理论创新及中医经验传承与挖掘,研究中医药诊疗、评价技术与标准,发展现代中药研究开发和生产制造技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中药资源,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和国际合作平台建设。”还有《***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了发展中医药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中医药产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推进中医药迈向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面对这样的机遇,中医药企业应该立足自身,整理和深入挖掘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发挥优势,开展文化营销,让消费者感知并且认同凝聚在产品和品牌中的中医药文化,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样,面对市场上西药、生物药的竞争压力,消费者对中药的信任度降低等情况,中医药企业也需要大力开展文化营销,发挥中医药文化对中医药企业市场营销积极的推动作用。

2.中医药企业运用文化营销的优势

我国中医药企业在开展文化营销策略方面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首先,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消费者对于中医药文化的接受和认同度较高。中医药特有的文化内涵赋予了中医药产品在***方面的整体观,其独特的疗法使中医药产品毒副作用低,在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尤其是中医的养生文化被大多数消费者所接受并推崇。其次,许多中医药“老字号”企业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在文化营销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例如北京同仁堂、云南白药等企业在长期的营销活动中在产品和品牌中不断渗透着文化,使企业的文化感召力深入人心,在营销团队、渠道建设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有力的支撑企业进行文化营销。

三、文化营销在中医药领域的成功案例—东阿阿胶

山东东阿阿胶成功的开展文化营销已经从一个固定资产几万元的小作坊发展成全国最大的阿胶及其系列产品生产企业,以文化为利器从传统企业转变成文化型企业,向中华气血滋补国宝级企业迈进。东阿阿胶挖掘产品本身的文化内涵,让消费者了解阿胶的历史,申请并获得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的称号。阿胶属于滋补保健品,顺应当前消费者所追求的健康理念,符合国家倡导的“治未病”,通过赋予产品丰富的文化内涵,来唤醒消费者对中医药的认知,弘扬中医药文化,进而提升东阿阿胶的品牌影响力。在品牌建设方面,东阿阿胶也植入文化战略,聘请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组成团队,搜集古代经典和民间验方,形成阿胶学术文化、美容文化和滋补文化三大体系,对品牌的文化内涵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在东阿阿胶的主要标识中也运用了文化因素,红色的***形体现了浓重的东方色彩,易于被消费者接受并认可。在企业文化营销方面,东阿阿胶倡导“厚道”文化体系,积极参与社会慈善事业和公益活动,并通过兴建中国阿胶博物馆,举办阿胶文化节等文化活动大力传承并创新中医药文化,增进消费者对阿胶的了解,带动阿胶行业健康发展并真正实现文化价值的引领。

现代文化论文例5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科学规划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用先进的文化培养公民的现代化公民人格,以文化和人的品质的现代转型,促进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小农人格向公民人格的嬗变,实现“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一、先进文化和国民现代公民人格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大国向工业和信息社会跨越式转型的剧烈嬗变中,文化、***治、经济等领域内部和各领域相互间思想、制度和机制的冲突和错位,孕育了社会生活中传统与现代、先进与落后、感性和理性、垄断和竞争、强制和自由、腐败和廉洁、人治和法治、蒙昧和科学的冲突与矛盾,阻碍着科技、教育、经济、***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的和谐发展,显示着社会和谐发展对先进文化和国民现代公民人格的急迫需要。

(一)文化和先进文化

文化一般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物质文化为人的衣食住行提供各种物质产品和给养;制度文化调整和规范人的行为,为社会生活的有序展开提供各种组织制度和机制;观念文化包括思想、艺术、科学、哲学、法律、***治、道德、宗教和神话等内容。文化具有广泛而丰富的应用价值、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在文化和人的密切交融与相互作用中,文化哺育着人类心灵的健康发育和茁壮成长,塑造着人的生活方式、人格品质、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先进和科学的文化是“真”的发现“、善”的积累“、美”的创造。先进文化是推动人与社会不断进步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制度保障、精神动力、智力与思想源。先进文化引领正确价值追求、规范优良道德实践、确立民主制度和法治机制、繁荣科学理论和思想、孕育健康社会风气、塑造公众完美的主体人格。善于吸收人类的先进文明、建设先进文化,是领袖们一贯倡导的。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这一***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1](P299)也说过:“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做得还很不够。这不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2](P706—707)今天,建设中国现代化的先进文化,即是推进社会道德思想、文化哲学、经济制度、***治文明、法制文化的积极变革与发展,培育社会和公民现代化的科学精神、健全的民主法制和广泛的***治参与制度与机制、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生活方式、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尊重知识和人才的实践理性、义利兼顾的价值追求等,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与前提。

(二)人格和现代公民人格

人格是文化塑造的结果,是人的道德品质、审美趣味、知识积累、思想素质、***治修养和心理健康等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代表主体的知识、文化、审美、道德修养及实践理性等素质同社会要求相吻合与协调的程度,是主体社会价值的客观表现和评价标准之一。构建和谐社会,亟需用先进文化营造蕴含丰富先进时代性文化内涵的社会有机环境,定向培育国民现代化的公民人格——习惯公平竞争、密切合作;尊重知识和人才;奉公守法、合法取利;崇尚民主与法制、积极参与***治,具备相应知识和能力;习惯社会变革、善于接受新事物;思路广阔、头脑开放、尊重并愿意考虑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及要求;守时惜时、对个人和社会充满信心、办事讲究效率;善于制定和实施计划;信任并善待他人与社会;善于扬弃传统的思想和智慧;积极沟通、相互尊重、自信,善于保护弱者和地位低的人的自尊和权利;了解社会生产、教育、***治运行过程,能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纪律与自由、生产和效率、组织和个人的关系;具备良好的文化生活、物质消费理性;能实际体现优良的家庭道德、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具有爱国、艰苦朴素、注重环保的情感和行为习惯;注重家庭、学校、社会组织功能对人的养成教育,善于以优良的文化价值、文明习惯、正确方法教育人,引导公众做正确的事、健康的人。

二、塑造国民现代公民人格的宏观文化战略选择

塑造国民的现代公民人格,需要从宏观层面确立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培育全社会共同的现代化文化观念和价值追求。梁漱溟先生认为,社会文化的核心内涵,是国民共同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文化变革,也需要首先从这里着手。“概人类文化占最大部分的,诚不外那些为人生而有的工具手段、方法技术、组织制度等。但这些虽极占分量,却只居从属地位。居中心而为之主的,是其一种人生态度,是其所有之价值判断。——此既是说,主要还在其人生何所取舍,何所好恶,何是何非,何去何从。这里定了,其它一切莫不随之。不同的文化,要在这里辨其不同。文化之改造,亦重在此,而不在其从属部分。否则,此处不改,其它尽多变换,无关宏旨。此人生态度或价值判断寓于一切文化间,或隐或现,无所不在。而尤以宗教、道德、礼俗、法律,这几样东西特为其寄寓之所。”[3](P297)因此,通过现代化的教育、科技、道德、***治、法制、经济文化建设,培育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文化审美追求,是国家文化战略的合理选择。

(一)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培养人的现代化人格品质

解思忠在《中国教育忧思录》中,对中国教育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如下的概括:近乎空白的人格教育、乏力的精神教育、被功利熏染的道德教育、偏废的文化教育、倾斜的科学教育、落后的健康教育、薄弱的职业教育、狭隘的审美教育。这些不足,揭示着我国教育现代化存在的问题。教育包含教育设施和设备等物质条件,教育体制、制度和结构等制度体系,教育思想、目标、内容、方法和教师队伍的职业修养与人格品位等文化思想内涵。相应地,教育现代化就是教育目标、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师队伍、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既是科技和经济现代化的先导,也是***治和文化现代化的前提,还是人和社会现代化的必要科学食粮和人文基础,培养人的各种现代化素质和能力,塑造国民健康的多元现代人格。

(二)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现代化

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家庭熏陶和学校教育,应当循序渐进、文化养成;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教育孩子和学生如何尊敬师长、爱护环境、团结同学、认真学习、讲究卫生、科学饮食、锻炼身体入手,促进他们的成长健康、心理健康、人格健全、自强自立、养成良好习惯、自爱、爱家、爱校、爱国等。家长与教师依据感性经验与目的教育孩子和学生,忽略健康人格、习惯、实践理性的养成,会损害他们的人格、身心健康,破坏他们的全面、自由地和谐发展。家长和教师对儿童只养不育,代劳一切,纵容放任,不教导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不培育孩子健康的人格、自立的能力、做人和做事的良好素质,违背科学、文明教育的要求,其结果是不道德的。

(三)普及现代科技文化知识、培养公众的科学素养与科学精神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发展和应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马克思认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力量”[4](P184)、“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4](P184)、“是最高意义上的***力量”。[4](P184)受传统人治文化的影响,我国公众普遍缺乏实用主义的科学精神与素养,社会和公众极度缺乏对科技的自觉向往和强劲追求,这造就了中国社会近代百年的屈辱历史。普及和强化各种自然科学和现代科学知识的教育,培养公众的科学精神,塑造公众自觉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培养公众积极学习并善于运用科学技能的实践传统,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崇尚科学、积极学习科学、合理地利用科学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循序渐进地积累公众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相应地实践精神,是文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内在需要。

(四)推进***治文化现代化、营造崇尚民主法制的社会文化环境

建设服务型***府和公民社会,促进国民对***治的广泛有效参与,让各种社会组织获得充分发展并分享部分社会管理职能,鼓励各种工商业、金融业、教育和公益服务类的社会团体和组织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循序渐进地加强权力监督,促进***府职能在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方面,不断获得完善与发展。彻底改造官僚文化,“官文化”造就了高高在上、俯视众生;自以为是、自私自利;心胸狭隘、因循守旧;顺上欺民、当官弄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官官相护、徇私枉法;投机取巧、欺上瞒下的异化人格,这些是民主法制现代化发展必须根除的绊脚石。促进法制文化、民主制度和行***道德的完善与发展,这是现代化过程中***治文化现代化的内容和要求,对于中国的社会现代化而言,没有***治和法制的现代化,不能彻底改造官僚体制,不能确立现代化的行***道德规范,不能培养公众优良的现代化***治人格,中国的现代化最终就不可能彻底实现。按照专业过硬、***治合格的标准,对***员干部、***府官员和公务员进行考核、任免、奖惩,使之在专业素质优良的基础上,做业务过硬、***治合格的掌权者。他们应当能自觉将优良专业能力和合格***治素质统一起来,正确、高效地履行职责,推动***治文明的现代化发展。切实保障行***官员和公务员懂法、守法,依法行***,培养***员干部的现代化素质和能力:有坚定的社会主义觉悟和为人民服务的愿望,尊重知识和人才,具有民主法制意识和能力,崇尚公平竞争,具备鼓励和支持年轻人和下属大胆创新的精神与勇气,善于和观点不同的人团结协作、和谐相处,具有健全的知识结构,***治合格、业务过硬、精神追求和人格健康等,能够依法行***、奉公守纪、恪尽职守,做到向上对***负责、向下为民尽职。

三、以文化养成教育,培育社会和公众健康的社会实践理性

“文化养成教育”,就是通过营造具有积极文化内涵熏陶的生活、学习、社会环境,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审美、做人、道德实践、交往、合作、竞争、守法等环节中,贯穿寓教于乐的指导思想,以循序提高主体的道德修养为目标,在具体活动中蕴含正确的价值和行动导向,训练和引导公众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认知、价值选择、道德实践习惯,不断提升主体的社会实践理性,塑造主体的健康人格和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群体,以有效地推动人的现代化发展。

(一)塑造义利兼顾的人生和社会理性

在继承艰苦奋斗、勤俭耐劳、崇德尚和、爱国奉献、探索求知的优秀文化传统,丰富民主法制、公平竞争、尊重知识和人才、诚实守信、善于创新、习惯变革等先进文化内涵的同时,注意摒弃传统重义轻利理念的束缚,塑造义、利兼顾的人生和社会理性,注意克服和纠正市场经济下唯利是***的自发行为,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协调,是人和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彼此相互促进的文化保障。

(二)培养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提高公众和社会的环保理性和能力

现代化的工农业生产、商业经营和生活消费,对环境产生了无情污染和巨大破坏,导致了资源的枯竭、生存环境的恶化、社会矛盾的层出不穷。如土地的沙漠化、淡水资源的枯竭、社会分配不公和腐败的愈演愈烈、各种食物中农药的高残留、农药和化学制剂广泛使用对土地和水源以及人的肌体的潜在毁灭性伤害等。培养人和社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克服和纠正商品经济自身无法抑制的非理性功利追求,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把兼顾社会效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把属于子孙的土地、资源和环境保护好,是中国社会现代化无法回避的艰巨任务。

(三)重塑和弘扬社会人文精神与理想

市场和资本势力的异常活跃、感性生存的自由与疯狂、市场经济原则的独步天下、实用主义的大行其道、***治现代化的艰难爬坡、社会法制的极端疲软、高尚审美的普遍劣质蜕变、信仰和理想及归宿感的丧失、心灵世界的空虚,导致了文化生活的极端多样和感性、文化价值的异常多元和无序、文化人格的严重落后和畸形、文化环境的“合法”污染和混乱、文化继承的群体消极和无为、文化变革的普遍自发和无序、文化生产和消费的庞杂与唯利是***、文化建设的无序和制度管理的严重滞后、健康平民文化的销声匿迹和“精英文化”的畸形繁荣等。积极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用丰富的时代性先进文化精神与品质,培养公民的科学精神、民主法制意识和能力、广泛的***治参与能力、自觉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尊重知识和人才的实践理性、习惯平等竞争的主体人格、追求道德完善的价值取向、义利兼顾的人生追求、文明礼貌的良好修养等,是培养国民现代公民人格的实际需要。

(四)塑造公众和社会健康的生活理性

通过制度化、量化、操作性强的制度建设,及时考评奖惩,培养公众简朴、实用、科学、合理消费的实践理性,杜绝铺张、浪费、奢侈、攀比的消费观念和消费道德,引导公众追求健康、文明、淳朴、真诚、相互帮助的价值追求和交往道德,循序渐进地培养公众自由、快乐、简洁、文明、义利统一的生活理智和生活道德,弘扬爱岗、敬业、创新、合作、讲求效率、注重质量、乐于自我完善的工作观念和职业道德,等等,是丰富时代性先进文化内涵、建设文化养成有机社会环境、培养国民健康主体人格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五)有效增强和普遍提高公众的民主法制意识和能力

***治民主化和社会法制化变革,是国民文化心理和人格的现代化转变过程。民主和法制建设是社会现代化的内容、文化现代化的方向、培育公民民主法制意识和能力的制度保证。只有民主法制观念和习惯深入人心,公民理性的民主法制人格才会逐步形成;只有民主法制成为社会和公众普遍的意志要求和实践行为时,才可以说民主法制建设已经熔铸成了相应的社会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心理中的意识形式,成为了培育人与社会的民主法制能力和促进民主法制传统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良田沃土。

因此,丰富先进的时代性、民族性文化内涵,全力塑造文化养成教育的有机社会文化环境,贯彻文化养成原则,用积极的社会文化价值导向,塑造公民健康的审美心理结构、意志结构和行为习惯,培育国民健康的主体人格和文化生活理性,形成国民普遍的现代观念和现代公民人格,使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同现代化要求协调一致,促进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物质、制度、思想保障。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现代文化论文例6

二、“和谐化艺术设计”

“和谐化设计”的概念及核心“和谐化设计”的概念。所谓“和谐化设计”,也叫“和谐化艺术设计”,是指在现代艺术设计过程中,坚持以“和”文化精神为指导,在处理人、作品(产品)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构成作品(产品)的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时,调和其矛盾与对立、使之获得动态平衡,建构一个有机协调的统一整体,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受众的实用和审美的双重需求。四、“和谐化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谐化设计的基本内容就是指现代艺术设计的各种构成要素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协调关系。主要包括:设计主体关系的和谐、设计主体与消费主体关系的和谐、主体与客体关系和谐、客体关系的和谐、设计主客体与环境关系的和谐等等。

(一)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和谐

“主体”包括设计主体和消费主体,是设计中人的因素。“客体”是指设计对象,即由材料构成的产品或作品,它属于设计中的物的因素。因此,从本质上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设计中人与物关系。客体是联系设计主体与消费主体的中介与桥梁。主体与客体关系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设计师与产品或作品的关系;二是受众与产品或作品的关系。要建立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和谐关系,首先,要实现设计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和谐。设计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作品或产品是设计师的创意和设计意***的物化,设计师的设计思想要通过作品或产品来表现;另一方面,设计师是产品或作品的直接创造者,设计师的素质和能力决定产品或作品的艺术品位和特色。当然,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在产品或作品中的体现程度,受到设计手段的制约。所谓“设计手段”,是指设计师用以作用于设计对象的一切因素,包括物质手段(硬件)和精神手段(软件)。设计手段是联系设计主体与客体的中介,采用何种手段对设计效果的影响极大。在普遍采用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现代艺术设计中,必须建立和谐的人——机关系。电子计算机是模拟人类思维的工具。在人——机关系中,人永远处于主动地位;人制造和利用电子计算机为人类造福,绝不能成为电子计算机的奴隶。在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对电脑及网络技术的熟练程度和操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设计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每一个现代设计师都应当把学习和掌握电脑及网络技术作为一门必修课,这是建立人—机—产品(作品)之间的和谐关系的必要条件。

(二)客体关系的和谐

客体关系的和谐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客体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和谐;二是客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和谐。首先,产品或作品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必须是和谐的。为此,必须做到以下三点:其一,产品或作品的形式构成关系的和谐。前面讲过,西方传统美学是特别重视形式美的,受其影响,现代艺术设计十分重视产品或作品的形式构成关系的和谐。比如:平面设计一般由文字、***案、色彩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其形式美。其中,文字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某些平面设计中,甚至可以文字为主题。***案由点、线、面三个要素构成,协调点、线、面的关系,是构造形式美的关键。可见,能否构造和谐的色彩关系,对设计效果的影响极大。

(三)设计主客体与环境关系的和谐

所谓“和谐化设计”十分注重设计主客体与环境关系的和谐。设计主客体与环境的关系是指人、产品(作品)与环境的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人与环境的关系。设计离不开环境。“如果我们脱离环境而存在,那么就不可能有什么设计活动,也不可能产生正确的观念和思想。正确的设计也就不可能创造。”艺术设计的环境包括两个方面: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有学者把研究设计主客体与环境的关系的学科称为“设计生态学”。从设计生态学的视角看,设计生态系统是由主体、客体与环境构成的有机整体。离开了环境,设计生态系统就不能正常运行。主客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环境对主、客体产生重要影响。就自然环境对设计的影响而言,自然环境成了一些设计师的灵感之源,比如,当代西方有的设计师受生态环境被破坏而产生灵感,提出了“生态设计”、“绿色设计”等新理念。

现代文化论文例7

城市化,或称城镇化,都市化,是英文Urbanization不同译法。Urban(城市)是Rural(农村)的反义词,除农村居民点外,镇及镇以上的各级居民点都属于UrbanPlace(城镇地区)[1]。根据城市的发展历史,现代城市由Hamlet(小村)、Village(村庄)、Town(镇)、City(城市)、Metropolis(都市)一步步演变而来的。所以UrbanPlace(城镇地区)既包括City,也包括Town,因此将Urbanization译做城镇化更全面。

对于城市化的涵义,不同的学科分别依据各自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例如,人口学认为城市化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地理学认为城市化是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的过程;社会学家认为,城市化是由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经济学家认为,城市化是由农村自然经济转化为城市集约大生产的过程[2]。尽管不同学科理解的侧重点不同,但大家一致认为城市化是一个过程,是人类文明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它包括人口的非农化、产业的高级化、地域景观的复杂化等。

1.2现代化的涵义

现代化的英文是Modernization,根据《牛津英汉大词典》注译有两个含义:①现代化,②现代文明。现代化这个术语开始被学者们广泛使用是在1958年,丹尼尔·勒纳发表《传统社会的消逝》一书中。勒纳提出了相互对立的两种社会系统,一是传统社会,一是现代社会[3]。所谓传统社会是指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比较落后,生产力较低的前工业社会;而现代社会则指市场经济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人们的思想观念有很大的提高,生活方式有很大的改进,生产力较高的工业社会及后工业社会。并且他认为现代化就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一个过程,是一个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社会、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学者英·克尔斯给现代化下了一般定义的同时,还给出10项指标来明确现代化的状态和发展水平,它们分别是①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②第一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下降至12%-15%;③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上升至45%;④非农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所占比重超过45%;⑤成人识字率超过80%;⑥大学生占20-24岁年龄人口比重10%-15%;⑦城市化50%;⑧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数为2人以上;⑨平均预期寿命70岁;⑩人口自然增长率1%以下[4]。可见现代化也是一个由低级社会不断向高级社会转化的过程,其实质是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出现了产业多样化与高科技化;生产的社会化与集约化;劳动者的文化、科技、健康观念等方面的高素质化;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富裕化。

2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2.1城市化过程与现代化进程是相生相伴、既联系密切又有区别

城市是人类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农业和商业、手工业分离的产物,这就意味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所以从广义上说,自从有了“城市”,城市化进程也便开始了,只是在前工业社会,城市化速度实在太慢了,由于工业化的推动,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现代化起源于工业化,但它不仅包含现代工业,而且还包含有现代农业,现代科技和人的思想观念的先进性等,所以城市化早于现代化。到了工业社会,通过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与现代化进程紧密相联,其相生相伴的关系越来越明显。从区域来看,工业化水平高的地方,城市化水平和现代化程度也较高。从时间来看,自工业社会以来,世界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基本一致。

现代化源于工业***,但不仅仅限于工业化。工业化推进了城市化,但城市化也不仅包含工业化。相对而论,城市化更侧重从地域角度来推进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的转变及城市内部的地域级差的转化,而现代化更侧重从社会的角度来推进社会各要素变化的文明进程,但现代化的含义更为全面,它既包括两种地域的整合,又包括社会结构的优化等。所以从内容看,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一个方面;从时间角度来看,城市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过程。

2.2城市化的本质是现代化

在现代化的实现过程中,最具有***性的是经济现代化,即社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而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必然要求人力、资金的集中,城市化正是在这种生产要素高度聚合的背景下产生的特定现象。

从工业***一开始,城市化也就顺应了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促进了两种地域明显的分异,一种是促使了现代意义上城市地域的形成;另一种是导致农村地域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于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产生的巨大集聚力和辐射力,农村地域的优化要素不断向城市集聚,由此城市的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产业开始出现了专门化和多样化,科学技术在生产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城市居民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提高,这一阶段完成了现代化的第一阶段——工业现代化阶段。

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城市化过程开始有要素的集聚走向扩散阶段,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产业分工更加复杂,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提高,现代化建设覆盖范围变宽,这时进入现代化的第二阶段——工农业及其它行业的现代化阶段。

将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城市要素与农村要素将融合共生,社会生产水平更高,社会文明程度在所有人群中得到共同提高,人民生活将更加富裕,现代化建设的内容更加全面,这样就进入现代化的第三阶段——社会的现代化阶段。可见,城市化发展过程所带来的各个方面的变化正是现代化建设所要求变革的内容,所以从城市化引导的动力机制看,城市化的本质就是现代化。

3我国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发展状况

3.1我国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不同步

早在1964年,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做的***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20世纪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纲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中进一步强调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5]。事实上,我国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不同步。①“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年),我国仿照前苏联的发展模式,过分强调重工业的发展,大大推进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同时城市化水平得以迅速提高,城市化水平由1952年的12.5%增加到1957年的15.4%;②“”至国民经济恢复期(1958-1965年),1958年开始的“”完全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和中国国情,工业的发展依赖于“人海战术”,农业人发性进入城市,1960年城市化水平为19.7%。1961年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注重现代化的内涵建设,动员大批城镇过剩人口返回农村,1965年城市化水平下降至17.9%,城市化进程与现代化建设协调发展;③“”时期(1966-1976年),当时错误地推行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工厂内迁,大批城市人口迁往农村,1976年城市化水平降至17.4%,这种非正常现象极大的阻碍了工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进程,由此阻碍全国现代化建设,国民经济持续恶化;④建设“四个现代化”时期(1978-1992),“”结束后,我国现代化建设曾有短暂的“洋冒进”,总的看来,城市化进程得到极大的发展,但在我国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上,一直贯彻的方针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使我国城市化水平滞后,现代化建设与城市化进程本质上没有得到很好结合,城市化扯了现代化建设的后腿;⑤现代化城市建设时期(1992-),1992年,***南巡讲话给城市建设以巨大的推动力,招商引资、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评比相继拉开城市环境建设的高潮,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6]。深圳、上海按西方口径统计已率先步入现代化城市行列,城市化与现代化建设相得益彰,而农村城镇化与农村现代化建设形势依然严峻。

3.2城市化水平与现代化建设水平的地带性差异

用全国各地区的城镇人口与总人口比例表示城市化水平,用人均GDP来粗略的反映现代化进展,对两者进行比较(见表1)。我们发现: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往往也是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东部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同时表现在城市化水平和现代化发展程度也较高,其市镇非农业人口比例和人均GDP分别为33.8%、9364元(1998年),而西部作为我国落后地区,它的城市化水平和现代化发展程度明显偏低,分别为20.7%、3838元[7][8]。但从现代化与城市化发展的潜力来看,东部有着较成熟的工农业发展基础,较雄厚的科技优势,较高的城市密度等,而中西部则有着较丰富的耕地、自然资源。

4我国城市化的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构想

(1)结合上面的分析,根据现代化的内涵,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不应局限于“大城市论、小城市论和中等城市论”的争论,而应注重于现代化内涵的城市化发展道路[9]。目前,我国现代化发展的现状是工业现代化建设程度快于农业现代化建设程度,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总的看来农业发展的滞后严重影响了城市化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现代化发展存在着地带性差异,所以我国城市化道路选择不仅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发展重点问题,还要考虑不同地区的适宜性问题。

(2)东部地区是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现代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其工农业生产率、人民生活水平较高、思想观念也较先进。同时,本地区设市城市和大城市多,分别占全国的44%和43%,城市设施和条件相对较好,但由于绝对人口和外来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城市负荷重,以致非农人口转化压力大,旧城改造难度大。如果我们在城市化道路选择中不分析该地区特点,盲目强调本地区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发展,势必影响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限制了先进思想在本地区的普及,由此影响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因此本地区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重点是要突出非农人口的转移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两个方面。选择的城市化道路要以保护耕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核心,强化区域城市规划,有针对性的发展小城市、小城镇;大城市则在内涵建设基础上,形成有生命力的城市带、城市圈,发展都市农业,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3)中部地区是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现代化发展程度居中的地区,它的现代化发展优势有:人均耕地最为丰富,农业生产潜力大,同时其农业生产率较高,工业也有一定的基础,正处于工业化的前半阶段,其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要考虑到工业的现代化建设问题。本区城市化已有一定的基础,城市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城市化正从发育阶段进入成长阶段。但是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中地位不突出,或者城市首位度过高,缺乏承上启下的次级经济中心城市。结合现代化与城市化水平的实际,本区的城市化发展应在不抑制区域大城市发展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地区中心城市,形成多个中心城市组成的城市体系,以工业带动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现代化的水平,使城市化与现代化同步发展。

表1东中西三大地带城市化与现代化部分指标对比(1998)

Tab.1Thepartialindicatorsofurbanizationandmodernizati-onamongthethreedistricts

市镇非农人城市密度人均GDP工业全员每医生人均

地区口比重(%)(个/平(元)劳动生产负担人耕地

方公里)率(元/人·年)数(人)(亩)

东部33.82.18936435484.255790.78

中部26.60.83513926982.466541.87

西部20.70.26383828543.546501.24

资料来源①表中第一栏数据来自参考文献[8];②第二栏数据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9年)》和参考文献[7]并经过整理得到;③其它各栏数据来源于参考文献[7]。

(4)西部地区是我国待开发地区,其城市化水平和现代化建设程度最低。目前该地区的现代化建设的突出问题是现有基础较差,工业发展水平较低,其工业化发展程度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任务还远没有完成,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城市化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不仅中小城市、小城镇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而且大城市发展也显得不足,所以本区城市化发展道路应是在加强农牧业、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着重发展大城市,提高它的功能和实力,以带动西部地区的全面发展。

1谢文蕙,邓卫.城市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2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陶文达.发展经济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4吴永保.城市现代化及其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城市发展研究,2000,(8):25-27

5蔚芳.城市化与现代化[J].城市问题,2001,(3):16-19

6顾朝林,柴彦威,蔡建明,等.中国城市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85-87

现代文化论文例8

文化影响现代设计,现代设计传承并表现文化,设计是一个载体,设计体现文化的发展,设计的主观意志应体现在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认识与把握之上。

一、本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设计,是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而艺术与科技,同属于广义的文化范畴,而本土文化本身即是本国人民历代在实践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结、归纳。具有不可逆的传承性。曾经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 设计师都企***摆脱传统文化的阴影,但本土文化还是如影随形。因此,我们可以说,任何传统文化都必然对艺术与科学的发展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并且通过艺术与科技,都对现代设计产生连带的巨大作用。

在人类社会,各国的本土文化都在发挥其自身的功能--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在此我们仅以中国为例,以点窥面,从中发现其规律性。 在当今世界里,像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也只有中华文化,所谓四大文明古国,也只有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一脉相承,不曾中断。也正是基于这一点,中国人对本土文化情有独钟。我们谈中国本土文化,大体离不开易学文化,离不开儒道,释文化,即儒学、道学、佛学。在东方,或者说主要在中国,各种文化相互通融,数千年相安无事,这本身就说明中华文化巨大的兼容性,也正是这种兼容性才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到了现代社会,中国的文化再传承,中国的设计也在延伸。

本土文化可谓是一脉相承的器物和习惯,就像一个家庭的传家宝和日常行为,站在历史的角度,传统文化即是物质与精神的沉淀,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物质得到改进和创新,使人类有了新的征服自然和表述情感的工具,物质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使得人在精神系统养成的习惯也发生了变化。设计,作为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活动,从宏观角度来看,国家一些***治改革,经济发展方面,都可以称之为设计,微观方面,人们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都包含其中。

设计是"以人为本",其中的人我们又可以分为两种人:主观形态的人[设计师]和客观形态的人[大众群体]。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设计引导人"与"人引导社会"这本身就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就像法国印象派兴起的时候,连街头擦鞋的姑娘也会谈论莫奈的油画,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类似情况,宋朝宋徽宗崇尚道教,导致了街上买烧饼的也回说道,这不也就说明了我们的设计在引导人的时候也在引导自己的方向,反过来,人引导设计的时候也在引导自己,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来看,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物质影响意识,意识也影响物质。当人们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向前发展了,这时候用什么作为语言呢?无疑,最好还是本土文化。毕竟本土文化离我们较近,就好像中国人用筷子用惯了叫他用刀叉反倒还不习惯。这就是人的一种情怀,设计师如果把握好了这种情怀,一切问题就解决了。

陈汉民老师在设计王府井饭店的标志时,把传统的中国结与建筑墙壁上的装饰融合在一起,使我们看到这个标志时,既有中国情结,又具备现代设计的特点。

靳棣强老师在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中,运用中国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肌理效果,现代又不失传统。贝津铭先生更是世界公认的建筑大师,在做中国香山饭店运用江南水乡的青砖灰瓦白墙色调,使现代建筑加上文化情怀,形成一种共鸣。

他们这些大师自身都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挖掘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种韵致。

现代设计的发展,不仅仅是设计师个人的问题,寻找相同切如点,那么传统文化的介入应该来说对当代设计文化具有推动作用,这也就是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最大意义了。

二、本土文化是现代设计的基石

之所以提出以上观点进行试析,其目的也就在于体现本土文化在现代设计所特有的分量,曾经全球十大营销公司世界伙伴公司的执行长说:"本土文化的广告要比国际化的广告效果至少强百分之三十"。因此,他们从来都和当地的营销公司平均持股,使命是增加本地商的力量,使之与全球传播集团的商抗衡。屡获广告大奖的nike广告创意掌门人说:"不管他们给不给你奖都别在乎,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广告来自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惟有从自己的文化和角度出发告诉世界其他角落的人什么是你所认为的广告。

以上两个观点告诉我们,使用本土话语言进行创作与设计,向世界呈现自己独特的文化视角其所具有的广告效应,商业价值是国际化的设计所不能抗衡的。现今社会都笼罩在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之下,可当文化也到了一体化的哪天,其实也就是文化的终结点,而设计作为文化发展的一个方面,将遭遇其同等命运。可这一切的操纵者、传承者、发展者皆为人,以人为核心进行外延,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设计。

人类最初的设计正是针对人们最普遍最基本的需要展开的,几千年来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的消费品蕴藏着不同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审美追求,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和人们对自我实现的不同追求,产品本土化设计符合不同民族需要民族识别,民族认同的亲情感要求,是民族表现欲不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民族识别的要求表现为不同的精神生活方式,即不同的风俗习惯、起居饮食、喜庆节日、信仰祭祀、婚姻家庭、文学艺术特点等等。民族认同表现为同个民族共同的民族心理素质,即在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中,感觉到大家都属于一个人们共同体的"自己人"的这种心理,这种心理强烈而集中的体现在共同的风俗习惯、情感需求。

设计需要创造,如果没有创造,世界将是一副模样,但创造是有基石的不同的地区有其地域环境,气候条件,经济情况,人文思想,民族习惯等等不同,表现在设计方面,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法兰西民族,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良好的生活环境造就了法兰西民族追求美妙而浪漫的生活习惯,时尚成了这个迷人国度奉行的生活准则,时装、香水这些时尚的载体成了这个民族的代词,洛可可风格的延存与装饰艺术运动的渲染,形成一种华丽、经典的法国浪漫风格。德意志民族则不同,气候干燥,多山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严谨的德国人。因而,德国的设计体现了严谨、重功能的品质,就连较为倾向艺术性的平面设计在这里也自由不起来,包豪斯是其代表,乌尔姆设计学院提出的设计就是科学技术,从而形成重功能、技术缺乏艺术感的德国风格,与之相反,美利坚民族是个民族大融合,渴望自由的环境下造就了设计的幽默感与随意性,短暂的历史,自由的人性,使美国设计更具轻松、乐观的色彩。

社会文明的不断提高,使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了设计本土化的问题,设计必须融如当地本土文化中去才能得到持续发展,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处于东亚文化核心地位的国度里,更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设计的本土化并不是对本土中国文化的肤浅理解即"形"的简单融如进去,香港设计师靳棣强的成功,就是因为他懂得如何将浸***五千年中国文化如中国水墨文化,儒家文化之精髓融如设计中,儒家的审美标准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和",体现包容性,包容性必然衍生多样性,而多样性也是造型与装饰在注重整体效果之上,就体现在形式与功能协调结合与造型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设计是一种把人们的思想赋予形态的工作,设计就是将所有的人造物赋予美好的目的并加以实现,优秀的设计是真善美的体现,设计从过去对功能的满足进一步把人们上升到了对人的关怀,这是在设计中融如文化,增强产品的文化附加值的根本所在,这是设计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现代文化论文例9

由陈嘉上执导,陈坤、甄子丹、周迅、赵薇、孙俪、戚玉武等多位著名影星主演的电影《画皮》,目前在全国公映后获得广泛好评,具有值得称道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该片的成功与导演的现代性执导理念息息相关,这是以新时代的价值观、爱情观、审美趣味和商业意识对原著进行的创新性改编,将封建志怪小说,改编成了具有现代性内涵的爱情大片。

一、改编注重现代气息

依据对原著的符合程度,改编的方式大体可以分为忠实原著与自由创造。忠实原著的改编方式,强调主旨内涵、人物形象、情节内容等与原著相符合;自由创造的改编方式,则对此不大顾忌。传统的改编原则(尤其是中国大陆)侧重于忠实原著,这和早期改编的不发达状况有关。随着改编的盛行,某个作品甚至被多次改编,后来者如果继续坚持忠实原著的方式,就会雷同,意义和价值就会大大减弱。随着改编实践的发展,改编理论也逐渐成熟,持自由创造式改编观的人越来越多。西方的改编观念远远比中国开明。贝拉·巴拉兹认为:“如果一位艺术家是真正名副其实的艺术家而不是个劣等工匠的话,那么他在改编小说为舞台剧或改编舞台剧为电影时,就会把原著仅仅当成是未经加工的素材,从自己的艺术形式的特殊角度来对这段未经加工的现实生活进行观察,而根本不注意素材所已具有的形式”克莱·派克认为:“一部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决不是原始材料的一种机械复本,而是从一套表现世界的成规转化和变换成另一套。

香港深受西方文化影响,而且市场经济发达,影视业以满足文化消费需求、获取利润为宗旨,形成了开放和多元的文化氛围,改编观不受传统思维定势束缚,不死板地坚持忠实原著,而是灵活自由,大胆前卫。作为香港著名导演,陈嘉上浸染了香港现代文明,既注重电影艺术自身的特性,又考虑观众的审美趣味:“《画皮》拍了很多版本,除了戏里的演员换了一拨又一拨,创新不是很多,重拍没有创新不如不拍。”

《画皮》原著产生的时代与现在相去甚远,其宣扬的伦理道德带有明显的封建、陈腐气息,与现代文明相悖。如王生的好色和对妻子的压迫,陈氏在“三从四德”封建思想影响下,对丈夫的压迫行为不计较,陈氏为救人却要忍受人格侮辱等。陈嘉上对此表达了严重不满:“我第一次看到《画皮》原著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好烂!这个男人好烂,受到女鬼的蛊惑。这个道士好烂,每次只是飘飘然地给些意见,从来不真心帮人。老婆好烂,这样的老公让他死了好了,干嘛还要去救他?这样的故事我没兴趣去写,它的角度太封建了,完全没有一丝现代的气息。”因此,在陈嘉上看来,改编不简单地是两种文本形式的转换,主要是在文化观念上的如何处理的问题。

二、现代爱情观

主题的转换主要是因为文化观念的冲突:“时代过去这么久了,我们对很多事情有新的、比较开明的看法,尤其对人、男女关系、爱情、婚姻有很多新的命题。”从爱情的角度改编,体现了陈嘉上对现实社会爱情、婚姻的关注和思考:“从现代人的角度看,就是老公和另一个女人有了关系,那么作为老婆,你该怎么做?尤其是你遇到的还是一个‘法力无边’的第三者。我觉得所谓‘妖’,不过是夫妻关系之外的另一个女人。至于这个第三者到底是妖是鬼还是人,其实不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无所谓的。所谓‘妖’,还不就是心魔?”为了多角度展示爱情,影片设置了多个“三角恋”,不但有小唯、王生、佩容之间的“主三角恋”,还有庞勇、佩容、王生之间,佩容、庞勇、夏冰之间,王生、小唯、飞天晰蝎之间的“辅三角恋”,错综复杂。观念的现代性转变、情节的精心设计和演员的投入表演,使爱恨情仇、生离死别,真实感人,震撼灵魂。

原著显示了王生和陈氏夫妻地位的极不平等,王生根本就不在意妻子的感受,而妻子没有办法,只好忍受。王生遇见女郎(女鬼所变),带至家中书房共寝,而且过了几日才将此事告诉陈氏,陈氏劝说王生打发女郎走,王生不肯。恩格斯指出一夫一妻制的貌似公平的虚伪:“一夫一妻制的产生是由于大量财富集中于一人之手,并且是男子之手,而且这一财富必须传给这一男子的子女,而不是传给其他任何人的子女。为此,就需要妻子方面的一夫一妻制,而不是丈夫方面的一夫一妻制,所以这种妻子方面的一夫一妻制根本没有妨碍丈夫的公开的或秘密的多偶制。”

在电影《画皮》中,庞勇作为王家***前统领,虽然爱佩蓉,但没有利用权力霸占对方,而是选择了离开,因为佩蓉爱的是王生。同样,飞天晰蝎虽然深爱小唯,法术高强,但并没有强迫小唯,而是为她奉献,甚至杀人,在情势危急的时候也不肯离开,牺牲自己也毫不顾惜。王生虽任都尉之职,但并没有压迫妻子,也没有妻妾成群,他始终珍视和妻子的感情,甚至为了妻子能够复活而牺牲自己。古代以女性的牺牲为代价来满足男性,双方为爱牺牲—不单单是女性,这才是现代的爱情。爱情、婚姻中男女地位的平等,不是和古代而是和现代相联系。“古代所仅有的那一点夫妇之爱,并不是主观的爱好,而是客观的义务;不是婚姻的基础,而是婚姻的附加物”。“现代的,同单纯的,同古代的,是根本不同的。第一,它是以所爱者的互爱为前提的;在这方面,妇女处于同男子平等的地位,而在古代爱的时代,决不是一向都征求妇女同意的。第二,常常达到这样强烈和持久的程度,如果不能结合和彼此分离,对双方来说即使不是一个最大的不幸,也是一个大不幸;仅仅为了能彼此结合,双方甘冒很大的危险,直至拿生命孤注一掷”。

三、时空变化的现代内涵

从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看,原著并没有写明具体时代;在1965年鲍方导演的《画皮》中,女鬼的故事发生在明朝;在1979年李翰祥导演的《鬼***》中,女鬼故事跨越千年,分别是唐朝和清朝。在陈嘉上导演的《画皮》中,故事发生在汉代,对此,陈嘉上给出了这样的理由:“清朝离现在比较近,明朝又太有规范,所以索性把时间推得远一点,就放到了汉代。有一段汉代的狐仙,会感觉不一样。”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都深受宋朝以来的理学影响,封建思想严重;与明、清相比,汉朝则不那么“规范”(儒家独尊的现象也只是在汉武帝出现后),人的自由空间相对大。将故事发生的背景放在汉代,能够为人物形象的重新塑造提供时代条件。“因为汉朝的东西非常的不同凡响,那时候的人视野很大,不仅关心身边的事情,还关心几千公里外的事情”。更能够因为时代的具体化而增强影片的现实意义:“新版《画皮》的主题、年代、表现方式应该能引起今天观众的共鸣,应该有一些现实意义,否则就又有可能走上惊惊道路,这也是以前多种翻拍版《画皮》相对雷同的原因所在。所以我没有通过虚化年代的手法去实现魔幻情节,而是选择了现实感较强的生活环境,这种环境只不过是发生在己经逝去的不同凡响的时代而己。中国绝大多数观众并不喜欢纯粹虚构年代中发生的纯粹虚构的电影故事。”

从故事发生的空间背景看,原著的空间范围比较小,主要是王生家中和集市;而影片的空间很大,从西部大漠到江南都城。导演把狐妖出现的地方设置为西部大漠,这种变化,能够增强视觉冲击力:大漠上的激战,使观众欣赏到功夫的魅力。茫茫大漠,浩瀚无边,给人一种粗狂、奔放的感觉,使影片显得大气,扩大了观众的视野,这与城市的狭小空间形成对比,就像陈嘉上导演所说:“我希望西部的风情能为这个戏带来大气、宽广的视野和剧烈的反差。大漠的宽广与城市里困兽犹斗的对比。”

四、人物形象符合现代性观念

现代文化论文例10

1978年4月,***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制定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他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示“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20年来,这些指示一直指引着我国教育技术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积极利用现代技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是***同志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伟大战略家的眼光,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融入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设计之中,深刻揭示了科技、教育同现代化建设的辩证关系;同时正确分析和把握当今时代特征以及世界范围内教育、科技发展新趋势、新情况。1977年10月19日,恢复工作不久的***同志在会见英国首相希思时,就对英国开放大学利用广播、电视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他当即表示:“我们要利用电视手段来加快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时隔不到4个月的1978年2月6日,***同志亲笔批示“同意”筹备电视大学,半年后又批准筹建中央电化教育馆。这些充分体现了***同志对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视与支持。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明确提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他力主发展广播电视教育等手段,并把它作为多快好省地发展我国教育的重要途径,用***府行为,积极推动它的发展。

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求教育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要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进行变革,逐步实现教育自身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体制、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模式等多年方面的现代化。***同志这一思想对教育技术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它第一次从教育发展战略的高度充分肯定发展教育技术和教育技术的作用,奠定了教育技术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小平同志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积极关注各种先进媒体如:计算机等高新技术进入教学领域,对传统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学组织形式、课程体系、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变革所产生巨大影响。在计算机还没有开始普及的时候,他就要求“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这充分体现了小平同志“我们已经承认比国外落后了”,就“必须下定决心,急起直追”,“力戒空谈”的思想。

2、教育技术发展是贯彻***思想,实事求是路线,“少说空话,多办实事”的结果

在小平同志的倡导下,***和***府积极支持教育技术的发展,几任***府领导在***思想、实事求是路线指引下,创造性地推动这项工作。

1986年为落实开办卫星电视教育台,***在***接见了参加卫星电视教育工作会议的代表,他说:“现在,教育面临着两个问题,一个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问题,一个是如何发展高等教育问题。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要把这个基础打好,得要两条***策。一条叫因地制宜,就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教育发展的状况,来考虑和确定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规划,在全国不搞一刀切。再一条是要培养合格的师资。”为此,“参考国外用广播电视卫星传送教育节目的经验,中央决定在我们租用的卫星上专门开一个教育频道。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办法,使全国尽可能多的中小学教师不脱离工作岗位,就得到培训提高的机会。使他们经过一年、两年,或者三年的学习,达到合格的水平”。他还说,开通教育频道有利于发展成人教育,有利于多快好省地培养大批专门人才。“电视教育频道把晚上的时间给电视大学,可以使更多的在职职工和农民能够不脱产学习。中国这样大,需要那么多的专门人才,只靠普通大学一条路是不行的。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发展高等教育要两条腿走路。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电化教育的优势。使人才的培养做到收效快、质量高。”

为落实卫星教育电视网络建设,***亲自布署:“租用国际卫星、编制电视节目、电视节目上行站的投资和经常费用由中央负担;地方***府、企事业单位要自己解决卫星地面收转站需要的投资和经常费用”。要求各地“一是要支持这件事情,二是要勤俭办事”,“采取各级都分摊一点,都集点资的办法”,解决资金方面的困难。他指出:“这件事情能不能办好关键在各省、市、县领导要以实际行动来组织和支持这项工作。”

在国家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下,我国卫星电视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了由中国教育电视台和10个省级教育台,107个地(市)级、数百个县级教育电视台和10000多座接收站,66000多个放像点,全

国70%的地市以上有线电视台转播了中国教育电台的节目,形成了全国卫星电视教育传输网络。

1992年在***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教育和学校电化教育,推广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抓好教育卫星电视接收和播放网点建设,到本世纪末,基本建成全国电教网络覆盖大多数乡镇和边远地区。”1995年全国人大颁布的《教育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府应当发展卫星电视教育和其他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关行***部门应当优先安排,给予扶持”。“国家鼓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至此,学校教育技术和卫星电视教育纳入了国家法制化的轨道。”

卫星电视教育开办十多年来,通过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电大课程与各类教育节目共九万多小时。有效地配合了全国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达标率由62.8%提高到89.9%,其中70%是通过卫星电视教育手段实现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十年培养毕业生137万多人;农业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也通过卫星电视,使近百万农民达到中专毕业水平或单科结业。卫星电视教育的开通,改变了中国远程教育的面貌,推动了“普九”和扫盲工作,也推动了继续教育的发展和“燎原计划”的实施,缩小了因教育投入不足和区域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

3、改革开放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

从本世纪20年代视听教育引入中国,定名为电化教育以来,我国开展教育技术已经有70余年的历史,但真正意义上的大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这20年。改革开放创造了教育技术发展的良好机遇。

教育技术的大发展是经济发展、人才需要的直接结果。1978年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各类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矛盾尤为突出,而现有的传统高等教育规模一时很满足大批量、多样化培养人才的急需。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同志力主用电视、广播等先进媒体手段武装教育,增加新型教育方式,扩大教育范围,解决教育资源不足与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20年来,广播电视教育培养的大批毕业生在国家改革开放条件下,在各项现代化建设事业迅速发展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人已经成为了各条战线的重要骨干。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教育思想指导下,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改革呼唤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实践证明,一系列行进的物质型技术和智能型理论引入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了教育工艺的面貌,使班级授课提高了效率和质量,使学生分散、个别化学习成为可能,扩大了教育时空,延伸了学校功能,使更多的学习者有了学习的机会。

对外开放促进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和产业的迅速发展,也使我国学校教育从视听教育逐步跃入了计算机多媒体阶段。丰富的市场,多功能、多价位的竞争创造了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情况的教育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可能选择恰当媒体,推进教育技术现代化,进而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广阔天地。通过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交流,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和教育技术的发展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在有些方面受到了国际同行的赞誉。

在国际交流中,我国学者积极吸取国外研究成果,适应国际化发展需要,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把电化教育推向教育技术新阶段,明确指出要把过去的工作范围从视听教育或视听媒体的研究与应用,拓展为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使电化教育由原来的教育教学的辅助手段,变成电子信息技术等物质型技术与系统方法、传播理论、教学设计等智能型技术相互交叉、结合、相互渗透的新型学科——教育技术学。

面对知识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认真研究国际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趋势的情况下,根据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任务,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提出,发展面向21世纪的终身教育(学习)的现代远程教育,要按照“统筹规划、需求推动、扩大开放、提高质量”的方针,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及构造面向21世纪的终身教育体系作出新的贡献。

二、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在***教育思想指引下,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得到了蓬勃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技术体系,已经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1、初步奠定了教育手段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从1978年,小平同志亲自批准成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中央电化教育馆,到1986年,成立中国教育电视台,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三大系统,即由中央、省、地(市)、县电化教育馆(中心)以及学校电教机构组成的学校教育技术系统;由中央电大、44所省级电大、823所地(市)级电大分校和1766所县级电大工作站组成的广播电视教育系统;由中国教育电视台,省、地(市)教育电视台和县、乡卫星教育电视收转台及放像网点组成的卫星电视教育系统。在三大系统的有力支持下,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得到进一步普及和应用。

由于我国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府一直强调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要坚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具体实际,分类指导的原则,在“七·五”和“八·五”期间都提出了“中等学校和中小学校电化教育设备配备标准”,指导并推动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

从目前的情况看,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中小学的应用,仍然基于视听媒体技术的多媒体优化组合教学形式为主;基于电子通讯和计算机网络的远程教育形式已经在一部分学校中开始应用,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的应用,优化了教育过程,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效率,减轻了学生负担,促进了中小学

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改革。我国高校已经由视听技术向多媒体、网络化发展,进入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阶段。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或地区提出“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启动或建设现代化教育工程”。据1995年底对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缺贵州省)的统计,“八五”期间我国教育技术总投资为115亿多元,其中财***预算内投入占80%,预算外投入占20%,平均每年投入23亿元。由于国家和地方对发展教育技术的重视,我国用于现代化教育的设备、设施在20年间有了突飞猛进发展,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打下较好的物质基础,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2、音像电子教材建设不断满足需要

音像电子教材建设作为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保证,多年来,一直受到各级教育行***部门的重视。过去,我国教材建设形式单一,基本是文字教材“一统天下”。随着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教材的表现形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现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视盘、计算机软件等音像电子教材已成为我国教材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中小学的音像电子教材建设经历了从投影、幻灯(80年代初期)到录音、录像(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初期),以及到现在以多媒体组合教学形式为主的几个发展阶段。由于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以投影、幻灯、录音、广播、电视、录像、计算机等媒体优化组合的多媒体教学形式不仅是现在,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媒体形式。中小学使用的音像电子教材,主要由教育行***部门负责规划和组织建设。中央电化教育馆及地方各级电化教育馆为中小学组织编制了大量的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等音像电子教材。随着教育软件市场的发育和逐步规范,涌现了一批教育软件公司,生产制作符合学校需要的音像电子教材。一些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还自己开发制作了适合教学需要的音像电子教材作为教学的补充。截止到1995年底的统计,用于教育过程的音像电子教材,幻灯、投影片为8.3亿张,录音教材1716万小时,录像教材1708万小时,计算机教学软件28万个,光盘3.9万张。新媒体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有利于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引起了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有更多教师的应用和参与开发新的教育教学软件。

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的教材建设也发生很大变化,由借用普通高校的文字教材,配套录制“课堂搬家”式的音像教材,变为自行编制适于远距离教育要求的、相互配套的文字与音像电子教材。全国电大现有录像带167.9万盘,录音带198.7万盒。我国卫星电视教育开通了综合教育、电视大学教育、中小学教育等三个卫星电视频道,在北京地区通过35频道还播出一套综合教育电视节目,每天共播出5.1小时。使一些学校通过接收,选播,扩大了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软件供需之间的矛盾,逐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3、现代教育技术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广泛开展,研究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受到了各级领导和从事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重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科研已经从早期的媒体对比型研究、学科专题型研究向以整体、综合为主的实验研究过渡。各级电教馆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了一支从事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队伍,开展了一批对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课题。如: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研究、中小学音像电子教材建设的研究、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研究、我国基础教育实施现代化教育工程的策略研究、中小学校及职业技术学校电化教育设备配置标准的研究、中小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现状及其资源共享的实验研究、小学语文“四结合”的实验研究、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的实验研究、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等,取得了一批丰硕的成果。

我国高校中的教育技术专家、学者在研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开展教育技术理论、方法,远程教育,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教学设计,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教育技术的发展发挥了前导和推动作用。我国远距离教育的研究,特别是在远距离教育的开放性和教学现代化方面的研究,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推动了全国广播电视教育改革和发展。“八五”开始,为推动农科教结合、燎原计划实施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国家教委组织开展了现代教育技术综合实验县的研究。全国有一批综合实验县,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宝贵的实验研究经验和成果,丰富和发展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

4、建立了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一支队伍

在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教育技术学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具有较强专业技术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育技术专门人才队伍。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已经在我国绝大多数师范专业的高等院校中建立起来。非师范专业的高等院校,也有部分设立了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技术学学科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等层次齐全人才培养能力。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呈现出勃勃生机。

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支有理想、懂专业的专门人才队伍。这部分人才除了从从事教育技术相关专业工作的同志和教师中选,进行培养和任用者外,大部分是从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据1995年的调查,我国已有教育技术机构74849个,专职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人员达20万人,还有数十万兼职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教师,他们中的多数已经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在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这支具有较强专业技术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育技术队伍必将在实践

、研究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5、探索了全面提高学生以及劳动者的素质的途径

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利用先进媒体手段,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教师和教育技术人员充分利用录像、电影等媒体,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节目给学生们播放,使孩子们在形象生动的画面里和感人的情节中接受爱国家、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一些中小学还建立了卫星电视接收站和校园有线电视网,收集了许多优秀教育电视节目、教育影片、VCD光盘、录像片定期为学生播放,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高等学校为加强思想***治课建设,编制了大量生动形象的音像教材,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开展中国的国情教育。由于改变了传统单一说教的方式,多种媒体教学,为学生所喜闻乐见。一些高校充分利用校园“有线电视台”,每周编制校内新闻和反映本校教师学生生活的专题节目,使大家了解学校工作,表扬先进,指出存在问题,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深受师生欢迎。

中国教育电视台以及各省级教育电视台在播放教学节目的同时,积极开办教育新闻、教育信息和综合性教育节目,宣传***的教育方针、***策,介绍教育战线工作情况,宣传优秀教师、著名专家的业绩,使社会对教育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理解。中国教育电视台举办的百部爱国主义影片展播,受到社会好评。

电化教育的开展为广大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并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组成部分。许多县电教部门以支农为己任,把当地农民急需的农业技术知识、商品经济知识、医疗卫生知识的录像节目送下乡,宣传了致富门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受农民欢迎,直接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的地方把如《稻田养鱼》、《毛竹种植》、《烤烟技术》等录像片反复为乡村农民播放,使农民迅速掌握了致富技术。还有的县电教部门将扫盲识字与推广一、二项致富技术结合在一起,利用电教手段培训农民,也收到很好效果。1991年原国家教委表彰了天津市静海县等31个综合开展电化教育,在学校电教、教育电视收转站建设、农村实用技术推广等方面作出突出成绩的县为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县。

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势,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服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中电教手段得到广泛应用。职业高等专科学校、职业高中、大型厂矿培训中心都不同程度地开展教育技术工作。电力系统、人民银行系统利用专业培训录像带直接为基层岗位培训继续教育提供了形象教材,受到社会广泛欢迎。

三、认真总结20年的基本经验,积极规划面向21世纪的发展蓝***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我国重新起步的教育技术走过了一段辉煌的历程,为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加快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思想,是我国教育技术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南,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

教育技术重新起步与迅速发展,源自改革开放后国情的实际需要,来自经济振兴、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教育技术的发展要自觉服从、服务于“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适应与满足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积极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服务。

教育技术实践领域涉及面宽,覆盖面广,必须在***和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依靠中央各部门,各级地方***府、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与协作,才能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既要依靠国家给予***策扶持和必要的投入;又要坚持改革开放,引入市场机制,取得社会支持;还要发扬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

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科学,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为教育服务,为教育教学整体改革服务。在信息化过程中,要重视网络化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同时要注重各种现代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不能偏废。只有注意把“常规媒体手段”与“先进媒体手段”恰当结合,才能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教育技术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的组成要素。教育技术要深入学科、深入教学、深入课堂。要调动广大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始终围绕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开展工作,并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益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术学科和事业的发展,要高度重视教育技术工作者和广大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技术队伍,通过他们观念上的转变和实践上的努力,促进并支持教育技术的发展。

电子媒体教材建设始终是教育技术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统筹规划,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持久地抓好这项工作。软硬件建设必须协调发展,***策和资金要向软件倾斜,使软件建设从数量上、质量上进一步缓解目前仍很突出的供需矛盾,逐步满足目前我国的迫切需求。

20年来,我国教育技术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两个层面上还显落后。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准确把握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进一步从战略高度规划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技术设备与信息资源,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整体改革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的十五大确立了***理论的指导地位,提出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的战略目标,也对教育战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把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带入21世纪,我们必须在深刻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确定我国的教育技术发展战略。

随着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的飞跃发展,即将来临的21世纪,许多新的技

术将应用到教育领域之中,从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情况看,数字化音像技术,广播与卫星通讯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都已应用到了教育与教学中。教育技术的内容和形式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发展趋势可归纳为:音像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卫星广播技术应用于远距离教学;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个别化交互学习;交互网络技术应用于通讯教学;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仿真教学。与此同时,当前的教学媒体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是信息显示的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以及教学过程的智能化。从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看,国外教育技术正在学校教育、培训和作业技术三个方面向纵深发展。这些发展趋势和特点对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为跟上世界发展潮流,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世纪之交的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策略应是:巩固发展以音像技术为基础的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逐步推行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

首先,要发展学校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实现教学现代化

面对即将来临的21世纪,我国学校教育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于观念上的转变和随之而来的教学环境的改变。教育技术工作应高度重视对现代化教学环境的建设,重视教育技术对促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的研究。

在基础教育领域,要进一步巩固发展以音像技术为基础的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根据不同地区,加强分类指导,使大部分学校在不同层面上的教育技术水平有明显的提高,推动“普九”工作的巩固、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通过《全国电化教育“九五”计划》的实施,到本世纪末,全国城市中小学和县城中小学达到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一类电化教育设备配备标准的学校总数增长8%,有条件的乡镇中学、中心校和少数民族寄宿制学校达到二类电化教育设备配备标准;常规技术媒体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现有卫星资源被充分用于教学活动,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和实验,少数学校和发达地区建立起校园网并与社会联网。通过全国中小学1000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工作,带动和加强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总结出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开展教育技术的典型经验,指导并促进学校教育技术的全面开展。统筹规划,加强审定,引导教材制作企业的发展,使一体化设计的教材初步满足多层次、多规格的教学需要。

在高等教育领域,根据高校的不同情况,建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环境,把教育内容、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在教育技术的平台上。到2010年,使我国若干所高校的教育技术水平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各校都有应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多媒体教室,使其在数量上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建设校园网络,实现教学信息、***文资料和管理信息收集、存储、检索、调用的现代化,并与“教育科研网”联网,及时获取国内外信息资源。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实施的基础上,一体化设计教材。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意见》,初步完成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的有机合并,使学校教育技术力量得到综合利用,运用教育技术的学科和教师范围有明显扩大。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建设远程教育设施,以自己的优势学科参与远程教育,使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

在现代远程教育领域,面对世纪之交,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态势,要把现代远程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面向21世纪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逐步推行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

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必将进一步使教育领域产生深刻变革,促进教育现代化。它也将进一步突破传统教育时空的限制,扩展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大众化和终身化。同时,它将会推动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进一步扩大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需求,促进优秀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带动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成为国家信息产业发展以及整个经济发展的新的生长点,推动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现代文化论文模板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现代文化论文模板

学习

国税实训总结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国税实训总结,内容包括税务实训总结万能版,税务局实训总结。(一)抓好领导干部培训以建设一支***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视野宽、思路宽、胸襟宽的领导干部队伍为目标,税务总局将继续举办司局级主要领导干部

学习

幼儿园大班实习生总结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大班实习生总结,内容包括幼儿园实习生个人总结,幼儿园实习生自我鉴定总结50字。二、幼儿园班主任目前的主要管理内容(一)幼儿园班主任的主要任务:幼儿们在幼儿园接受智慧和生活的启蒙,幼儿园对幼儿的一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

学习

电容式传感器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电容式传感器10篇,内容包括电容式传感器推荐,电容式传感器参数选型。1、测量电容的几种转换方法⑴充电法测电容***1是这种方法的原理***。集成运放反向输入端所加的基准电压Ur经电阻R对被测电容Cx进行充电,当输出电压Uo达到

学习

大学生期末自评报告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期末自评报告,内容包括学生期末自评简短50字,高二期末自评70字。新的实验教学模式的采用,必然带来新的教学理念与管理方式。实验考核是评定学生实验课程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如何对学生进行实验考核

学习

我的妈妈是天使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妈妈是天使,内容包括我的妈妈是天使合集,我的妈妈是精灵精选9篇。每年槐树开花的时候,放学经常把书包扔地上。蹭蹭两下就倒挂在树上了。从来不管干净与否,用那还糊着墨水的手,捋起一把槐花就往嘴里塞。雨过天晴时,抓起菜篮

学习

汽车工程专业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汽车工程专业10篇,内容包括汽车工程专业课程,汽车工程专业就业前景。电话:139********(手机)E-mail:最近工作[1年9个月]公司:XX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行业:机械/设备/重工职位:技术工程师最高学历学历:本科专业:汽车服务工程学校:华南理工

学习

保护眼睛教案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保护眼睛教案,内容包括幼儿安全教案保护眼睛,健康领域保护眼睛教案。《眼镜公主》【教学目标】1、了解近视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体会眼睛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学习保护眼睛的正确方法,养成爱护眼睛的良好习惯。【教

学习

电容测试仪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电容测试仪10篇,内容包括电容电流测试仪推荐,电解电容测试仪。1硬件组件和小电容简易测试仪的工作原理本文设计的电容测试系统包括电源模块、函数信号发生器模块、电压调节模块、TM4C123GH6PM控制系统和显示模块,系统结构如*

学习

电解质分析仪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电解质分析仪10篇,内容包括电解质分析仪集锦9篇,电解质分析仪的基本原理和结构。中***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7)001005404引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也在逐步改善,人们在享受高品质生活的同

学习

电容屏10篇

阅读(9)

本文为您介绍电容屏10篇,内容包括电容屏方案排行榜,电容屏原理。

学习

叉车工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叉车工10篇,内容包括叉车工工资,叉车司机文章怎么写。

学习

真空电容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真空电容10篇,内容包括真空陶瓷调节电容原理,真空电容原理。引言从电网运行情况看,因开关重燃故障引发的电容器损坏等事故也时有发生。浙江电网均采用经过老炼试验后的真空断路器,多年来未发生由于真空断路器重燃引起的重大事

学习

社区服务标语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社区服务标语,内容包括社区冬至活动主题标语,社区服务口号。3、防患未然,原人人健康;4、以我们的衷心服务保障你的健康!5、服务到家庭,康复进社区!6、加强公共卫生工作,全面实施农民健康工程;7、关爱健康,护卫生命8、关爱农民健康,实

学习

高压电容器10篇

阅读(18)

Rs、Cs—分别为故障串联段的极间绝缘电阻和电容;UR—熔丝动作后,经时间t,在故障串联段上剩余的直流电压分量在式(11)中,Rs、Cs是一个与电容器极间材料的介电性能有关的常数,通常可用τ来表示,即:Rs·Cs=τ(12)对于用二芳基乙烷浸渍的PP

学习

幼儿美术教学论文模板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美术教学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幼儿美术教育论文10篇,关于幼儿创意美术论文范文。1.1选择丰富有趣的内容,引起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兴趣与好奇紧密联系,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就不会产生兴趣。因此,在选材上要下功夫,要根

学习

现代医学论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现代医学论文,内容包括实用医学论文范例6篇,医学论文范文100篇。对于从14、15世纪发展起来的、以先进科学技术手段装备起来的现代医学,人们过去和现在都有过许多尖锐的批评,主要集中批评其对人性的淡漠和对技术的过度崇拜。

学习

培训思想汇报模板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培训思想汇报模板,内容包括培训总结思想汇报,培训思想汇报连续8周每周怎么写。而***员角色意识的自我修炼路径应怎么进行呢?首先,我们要牢记入***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拥护***的纲领,遵守***的章程,履行***员义务,执行***的决

学习

刑法哲学论文模板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刑法哲学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刑法论文参考文献大全,刑法学论文范文。

学习

爱岗敬业先进事迹模板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爱岗敬业先进事迹模板,内容包括最新爱岗敬业个人先进事迹,爱岗敬业先进事迹100字。作为一名普通***员,认为,既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又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在钻井队,安全工作首当其冲。他始终坚信安全来自管

学习

校长研修培训总结模板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校长研修培训总结模板,内容包括中学校长培训研修总结,校长培训班自我研修总结。其次,建设了一支专兼结合,善于从事校长培训工作,有较强培训能力的教师队伍。目前,进修学校配备了专兼职干训教师17名,其中专职6人,兼职11人,全是本科

学习

项目管理毕业论文模板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项目管理毕业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建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项目管理论文模板范文大全。一、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近些年来,我国***先后多次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

学习

管理会计报告模板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管理会计报告模板,内容包括管理会计报告内容模板,管理会计利润表模板。在阅读国内管理会计相关文献之后,本人发现在大部分文献中管理会计报告等价于内部报告。张先治(2005)在《论企业管理会计报告系统构建》中提出管理会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