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技术篇1
2.智能变电站张沛超,高翔,ZhangPeichao,GaoXiang
3.智能电网下的用电服务新技术沈昌国,李斌,高宇亮,朱金大,ShenChangguo,LiBin,GaoYuliang,ZhuJinda
4.信息动态
5.智能电网的网络通信架构及关键技术徐磊,XuLei
6.电力系统故障的智能诊断综述李再华,刘明昆,LiZaihua,LiuMingkun
7.智能电网及高压开关设备技术发展周华,孟晨,张战***,华飞,王鹏飞,ZhouHua,MengCheng,ZhangZhanjun,HuaFei,WangPengfei
8.储能技术在分布式发电中的应用田***,朱永强,陈彩虹,TianJun,ZhuYongqiang,ChenCaihong
9.大容量风电远距离送出的经济性研究华文,徐***,李慧杰,林晞,HuaWen,XuZheng,LiHuijie,LinXi
10.风电以微网的形式并入智能电网的研究王帅,,崔红芬,WangShuai,LiPeng,CuiHongfen
11.数字化水电站中智能水轮机调速器的设计思路蔡卫江,陈东民,荣红,朱***,蔡晓峰,CaiWeijiang,ChenDongmin,RongHong,ZhuJun,CaiXiaofeng
12.风电场运行中电网频率和相位信息的检测王帅,,崔红芬,WangShuai,LiPeng,CuiHongfen
13.基于***像采集与识别的输电线路覆冰监测系统曹翊***,董兴辉,曹年红,吴虹,祈永涛,CaoYijun,DongXinghui,CaoNianhong,WuHong,QiYongtao
14.电力推进船舶电网提高电能质量方法研究许晓彦,石晴晴,XuXiaoyan,ShiQingqing
15.终端用户分布式新能源接入智能配电网技术研究王仁祥,王小曼,WangRenxiang,WangXiaoman
16.并网发电厂运行考核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孟荣,褚罡,杨丰,MengRong,ChuGang,YangFeng
17.装置设计寿命估算方法在变电站LCC招标评估中的应用魏勇,马力,李志超,张乔宾,WeiYong,MaLi,LiZhichao,ZhangQiaobin
18.基于FPGA时间同步技术的实现周国平,ZhouGuoping
19.智能电液随动系统的研究何林波,许栋,胡伟,汪***,HeLinbo,XuDong,HuWei,WangJun
20.基于电流记数型分段器和重合器配合的10kV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研究及应用刘红伟,封连平,王焕文,LiuHongwei,FengLianping,WangHuanwen
21.数字化变电站中通信设备时钟同步技术的研究王彦亮,卜宪德,高安邦,张浩,何迎利,WangYanliang,BuXiande,GaoAnbang,ZhangHao,HeYingli
22.电气技术 基于三次***条小波的电力故障录波器数据压缩的研究周天沛,黄文芳,ZhouTianpei,HuangWenfang
23.智能变电站集成一体化方案的应用研究陈力,孙嘉,牛强,姜帅,ChenLi,SunJia,NiuQiang,JiangShuai
24.节能减排背景下的火电AGC机组组合优化研究马一凯,雷霞,柏小丽,程***,孔祥清,MaYikai,LeiXia,BaiXiaoli,ChengZheng,KongXiangqing
25.数据挖掘在电网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程***,雷霞,廖翔,马一凯,柏晓丽,ChengZheng,LeiXia,LiaoXiang,MaYikai,BaiXiaoli
26.DN250主配压阀国产化的研究李建华,朱***,许栋,何林波,胡伟,LiJianhua,ZhuJun,XuDong,HeLinbo,HuWei
27.电力远程自动抄表系统终端服务器的研究张长利,房俊龙,王树文,ZhangChangli,FangJunlong,WangShuwen
28."电路故障智能化预警装置"探讨赵克季,ZhaoKeji
29.提高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抗干扰和可靠性的措施张志琦,孔维娜,ZhangZhiqi,KongWeina
30.采用智能电表的居民用户无线自动抄表系统曹舒,CaoShu
31.基于高级量测体系的用电器分类测量终端的设计张超,江贤康,任建文,李泽荣,ZhangChao,JiangXiankang,RenJianwen,LiZerong
32.一种实用的智能交流电网节电装置梁忠民,刘再略,LiangZhongmin,LiuZailue
33.微机型PT并列及切换装置的设计与实现丁健,DingJian
34.千兆交换机在智能变电站的应用探讨杨贵,王文龙,熊慕文,刘明慧,YangGui,WangWenlong,XiongMuwen,LiuMinghui
35.智能配网3D监控系统别志铭,辛勇***,BieZhiming,XinYongjun
36.耐张引流发热的分析与处理郭晓飞,李拥春,赵元林,GuoXiaofei,LiYongchun,ZhaoYuanlin
37.分布式发电对电网的影响及对策顾定***,GuDingjun
38.大负荷接入小电网中安全问题的研讨电气技术 张宗芳,陈志英
39.考虑衰减直流分量的电压补偿量直接检测方法崔红芬,,王帅,刘建涛,CuiHongfen,LiPeng,WangShuai,LiuJiantao
40.光伏发电逆变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解决方案范莉平,FanLiping
41.磁阀式静止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荣俊锋,杨圣利,RongJunfeng,YangShengli
42.小直流电容三相变换器新型调制技术的研究王树文,WangShuwen
43.永磁真空开关投切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的研究和应用刘建初,LiuJianchu
44.新型可变频变压器(VFT)的设计与研制宁玉泉,NingYuquan
45.开关变压器模块在抽水蓄能电站软起动方面的应用研究潘***刚,潘家忠,PanZhenggang,PanJiazhong
46.基于固态继电器的无触点有载自动调压配电变压器的研究与实现赵玉林,董守田,梁秋艳,ZhaoYulin,DongShoutian,LiangQiuyan
47.船舶辅机电气设备节能技术研究阳世荣,王云鹤,吴团结,夏伟,曹晨,YangShirong,WangYunhe,WuTuanjie,XiaWei,CaoChen
48.绥电800MW发电机定子端部绕组振动***监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倪志英,NiZhiying
49.低压智能电动机保护器高级应用功能的开发及高端工业用户对电动机保护装置应用功能的需求吕隆壮,董桂成,张汝山,胡郧生,岳建宁,LuLongzhuang,DongGuicheng,ZhangRushan,HuYunsheng,YueJianning
50.国外无刷励磁机国产化绝缘结构的研究刘凤娟,李金勇,李铭,任志学,田永平,LiuFengjuan,LiJinyong,LiMing,RenZhixue,TianYongping
51.基于Multisim的控制系统串联校正分析孙立***,SunLijun
52.施耐德电气升级为电能配送和管理智能先锋肖吉德
53.ABB的智能电网观肖吉德
54.决战智能电网的竞赛场肖吉德,奚大华HtTp://
55.白晓民:全面推进标准建设工作,服务智能电网大市场王玉胜
56.饶陆华:全力以赴打造世界级能源服务商——访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饶陆华肖吉德
57.积极构建服务平台大力促进科技创新《电气技术》编辑部
1.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综述及应用前景戴卫力,费峻涛,肖建康,范新南,DaiWeili,FeiJuntao,XiaoJiankang,FanXinnan
2.风力发电机叶片数值模拟综述刘丹,李***向,薛忠民,陈淳,LiuDan,LiJunxiang,XueZhongmin,ChenChun
3.我国环保型绝缘材料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卢春莲,周键,LuChunlian,ZhouJian
4.电力机车断电过分相的速度和时分损失研究刘柏思,王青元,LiuBaisi,WangQingyuan
5.用配电静止同步补偿器提高风电场的电压稳定性唐俊娥,朱晓平,黄小银,李伟,刘冲,TangJune,ZhuXiaoping,HuangXiaoyin,LiWei,LiuChong
6.电气技术 并网型无刷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建模及仿真李功克,吴捷,姚国兴,LiGongke,WuJie,YaoGuoxing
7.信息动态
8.配电网自动化通信规约转换器的设计黄世远,杨如辉,郭谋发,杨耿杰,高伟,HuangShiyuan,YangRuhui,GuoMoufa,YangGengjie,GaoWei
9.农电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杜欣慧,蔡亮,武云峰,DuXinhui,CaiLiang,WuYunfeng
10.超声波法在GIS局部放电检测中的应用王伟,冯新岩,曲文韬,徐亮,WangWei,FengXinyan,QuWentao,XuLiang
11.220kV迪光变电站接地网故障诊断优化分析倪泰文,康东,严海磊,何润财,程邦富,NiTaiwen,KangDong,YanHailei,HeRuncai,ChengBangfu
12.基于纹理特征的绝缘子检测方法杨翠茹,YangCuiru
13.基于CAN总线的自动刨煤机组监控网络动态调度研究郝刚,HaoGang
14.自抗扰技术在PWM整流器中的应用赵俊梅,任一峰,ZhaoJunmei,RenYifeng
15.基于PAC的温度控制自动化实验系统设计任永辉,RenYongHui
16.基于ArcGIS的城市化粪池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侯春兴,靳丽,王森,车万锐,HouChunxing,JinLi,WangSen,CheWanrui
17.矫直机辊缝调节系统王忠,王善富,WangZhong,WangShanfu
18.自动发电控制(AGC)在330MW机组上的运用与分析庄述燕,吴忠强,ZhuangShuyan,WuZhongqiang
19.大唐鲁北发电厂330MW机组励磁系统模型参数确认试验及仿真的分析王茂松,***,WangMaosong,XuHaidong
20.0.4kV无功补偿电容柜弧光短路事故原因深度分析谭永林,TanYonglin
21.6kV厂用电快切二次回路改进谢勇,段周朝,谭富娟,XieYong,DuanZhouchao,TanFujuan
22."晃电"检测与再起动控制器设计陈亮,信明贵,ChenLiang,XinMinggui
23.一起主变套管渗漏油故障的综合分析梁爽,LiangShuang
24.交流电机交叉式绕组展开***连法分析吴晓霞,申晓剑,WuXiaoxia,ShenXiaojian
25.追日有源滤波守护光彩世博周韦
26.ABB传动建设中国节能美好世界——访北京ABB电气传动系统有限公司总裁陶诺·海诺拉肖吉德,罗慧姝
27."2010第五届中国电工装备创新与发展论坛"即将盛大举行
28.2010年世界电气上市公司100强分析肖吉德
1.我国20kV配电电压等级的历史沿革及应用综述殷红旭,张建华,YinHongxu,ZhangJianhua
2.信息动态
3.电力系统小扰动电压稳定性的研究现状及展望李林,康积涛,刘永江,张学群,LiLin,KangJitao,LiYongjiang,ZhangXueque
4.并网风电场发电可靠性的新的评价指标许郁,朱永强,XuYu,ZhuYongqiang
5.住宅年用电量的评估模型研究林承就,林承华,LinChengjiu,LinChenghua
6.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并网控制策略研究王全胜,郭纯生,曹桂荣,WangQuansheng,GuoChunsheng,CaoGuirong
7.基于灰色理论的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评估电气技术 薛敏,韩富春,XueMin,HanFuchun
8.矢量控制系统中的模糊滑模变结构速度控制王嘉男,李春明,张春雷,WangJianan,LiChunming,ZhangChunlei
9.基于开关状态函数化的三电平逆变器分析及仿真研究赵圣宝,黄松清,胡寅峰,ZhaoShengbao,HuangSongqing,HuYinfeng
10.基于DSP单相逆变电源抗直流偏磁技术彭博,王琳,陆帅,PengBo,WangLin,LuShuai
11.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算法(SVPWM)的原理及其仿真研究张强,任一峰,林都,赵敏,ZhangQiang,RenYifeng,linDu,ZhaoMin
12.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直接功率控制研究马晓娜,任一峰,MaXiaona,RenYifeng
13.变频技术在定州电厂二期工程凝结水泵控制中的应用王斌,郭乐乐,WangBin,GuoLele
14.基于PIC12C672的半导体制冷系统过热保护装置郭朝有,吴雄学,GuoChaoyou,WuXiongxue
15.SPWM的谐波及抑制程宝平,ChengBaoPing
16.基于CAN总线的环网柜监控系统高伟,陈清川,郭谋发,杨耿杰,曾志洪,GaoWei,ChenQingchuan,GuoMoufa,YangGengjie,ZengZhihong
17.直流螺管式开路磁系统的试验研究于季刚,YuJigang
18.电力系统稳定器(PSS)在330MW发电机组上的运用***,王茂松,XuHaidong,WangMaosong
19.解决克拉玛依电网6kV、35kV系统铁磁谐振的方法纪建强,JiJianqiang
20.基于S7-200设计的复杂交通灯控制系统张小青,ZhangXiaoqing
21.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故障选线方法分析与比较姜维胜,JiangWeisheng
22.东莞中压配电线路的故障主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徐宏海,XuHonghai
23.电线电缆在电磁兼容方面的设计要点张立伟,ZhangLiwei
24.电气技术 标准是技术创新的总结与产品检测的根据蓝洁,LanJie
25.三菱PLC和触摸屏在变压器绝缘层压板热压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刘洪江,刘洪海,LiuHongjiang,LiuHonghai
26.低损耗稳相电缆的温度稳相及机械稳相研究张磊,靳志杰,高欢,ZhangLei,JinZhijie,GaoHuan
27.两票评价分析"联合会诊"管理在我局的实践王连辉,WangLianhui
28.用PLC实现变频器的有级调速陈洁,张其努,贾利忠,ChenJie,ZhangQinu,JiaLizhong
电气技术篇2
关键词:强电施工;线管敷设;电气安装
一、电气安装的步骤
电气安装安装前首先对管路的预制加工、管路的连接、扫管、箱柜定位、穿带铁丝、穿线及电缆敷设等,其次是安装,最后电气系统调试。
二、电气安装中强电安装技术
(一)预留预埋
预留预埋是强电施工里较为主要的步骤,此步骤应在土建或桥梁主体工程施工的配合下进行。利用分析两种值,即建筑物的高度,以及装饰材料、抹灰材料的厚度,去调整预留预埋的具体高度与深度。在进行预留预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暗敷线管在混凝土当中,必须按照最短距离的线路去安排敷设,并且要尽量地避免出现弯曲线路;其次,线管在埋入建筑中后,应当与建筑物的表面保持距离,其距离的最小值必须大于15mm;再有,就是要对暗配箱和暗配盒做好标志,利用颜色进行区分,避免混淆,然后放置在相对应的模板处;第四,管子在透出地面,或引出混凝土墙的时候必须要保证其顺直度,如果是两根以上的管子,则应保证全部管子都能按序排列整齐。
(1)钢管暗配的技术措施
当线管处在潮湿环境中,或是所处场所灰尘较大的时候,电线管路连接管口的地方就必须进行密封的处理;同时,电线保护管的排列必须保证整齐,尤其是落地式的配电箱,要注意与管口的基础面距离必须大于50毫米。埋在地下的电线管道必须尽量避免通过基础设备,对于必须穿过基础设备的电线管道,一定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在连接管与盒焊的时候,每根管道与孔口都应对应到位,使其能与敲落的孔相吻合。
(2)PVC电线管暗配的技术措施
PVC电线管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但却容易变形和老化,且其机械强度也比钢管弱。因此,PVC电线管只适用于室内有酸、碱等腐蚀介质的场所,不能用于高温和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在进行PVC电线管敷设时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尽量避免线管弯曲,以便减少穿线时的阻力;第二,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处不得出现裂缝、凹陷和褶皱现象。
(二)管内穿线的技术措施
(1)电线管路内的清扫
将电线插入管路内之前,需对管内的杂物及积水进行清理,其清理方法如下:用布料绑在钢丝上,伸入管路内,来回拉动几次,以便将管内的杂物与积水清除,同时,可用滑石粉吹向管内,增加管内的度,降低导线与管壁的摩擦系数,增加穿线时的方便性。
(2)引线的穿入
为了检查管路的走向是否合理、箱与盒的位置是否于施工设计相符,因此必须对管路进行穿引线处理。如此才能正常检查到管路的通畅度,引线穿入是强电施工中检查安装的重要手段。将引线穿入管路较长或多弯曲的管道内并不容易,此时应同时敷设管路和穿入引线。如果穿到一半时引线受到阻碍,则可以利用两根铁丝同时进行搅动,让这两根铁丝钩结在一起,然后将引线拉出,做相应处理后再将引线穿入。
(3)接头的位置
导线的接头不允许在管内,在有箱底板的墙体内也是也不允许的。导线的接头,必须在箱内或是在盒内,并且要注意导线的长度不能小于正常需要的长度,最好能够比正常使用所需的长度再长约150mm。
(4)导线区分
导线在馆内必须区分其相、色。规定黄色为L1相,绿色为L2相,而红色为L3相,另外,淡兰色代表着中性线,黄色与绿色相间的导线为PE保护线。各相之间,在穿线时必须按照其用电的负荷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维持负荷的平衡。
(三)电缆敷设技术措施
(1)敷设电缆之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电缆的选择和实验。电缆应选择与设计要求相符合的型号和规格,同时也必须是合格的、没有损伤的电缆,实验主要指的是超潮湿环境实验和绝缘实验,以确保电缆的使用寿命。
(2)电缆敷设时,必须保证电缆要整齐排列,且固定,不可交叉敷设。同时也要对其根据设计文件进行一些标记,要按顺序对几种电缆进行分层配置。比如电缆和控制电缆不能敷设在同一侧的支架上面,必须按照由上而下的配置顺序,把控缆放在电力电缆下。普通支架上应敷设控制电缆,而且不能超过一层,如果是敷设在桥架上的,则不能超过三层。
(四)配电箱、柜体安装技术措施
在桥梁、隧道或房建等主体工程或电气设备基础施工完成后,才能进行变压器、配电箱、柜体安装与墙柱上的明装箱的安装,而暗装配电箱、接线箱则是在土建抹灰粗装饰的之前完成。配电箱、柜安装的位置必须精准,备齐部件,与箱体的开孔吻合。整齐的切口,墙面与暗式配电箱盖要紧贴,零线衔接排接,完整的油漆,干净的盘内外,灵活的箱盖和开关,清晰的回路编号,整齐的接线,而且成柬的绑扎。
(五)电力变压器的安装
(1)变压器到达现场后,立即进行本体和附件的外观检查,随机文件资料应齐全,本体及附件应无锈蚀和机械损伤,符合各项规定要求。
(2)变压器就位前核对土建施工部分的尺寸、标高、中心线预埋件是否符合变压器安装***及厂家资料和规范要求。施工完的变压器基础要水平,水平度小于3mm,并根据所测坐标,划出变压器中心线。就位时确定好方向并使变压器的中心线与基础中心线相吻合,避免大型变压器的多次移位。
(六)高中杆灯安装:
(1)安装、调试:
1、灯杆按施工设计***纸定位。
2、同一道路的路灯安装高度(从光源到地面)仰角、装灯方向保持一致。
电气技术篇3
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健全,电气工程应用技术也在不断深化,其现代电气工程系统逐渐健全,满足了时代经济对于电气工程技术的发展需要,电气工程的发展,离不开对其内部理论应用体系的健全,实际上电气工程理论体系的健全与当时的经济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在学科相互融合交叉的今天。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导致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二、关于电气学科环节的分析
1随着电气工程系统的不断健全,电气学科理论知识也在不断深化应用,这两者实现了相互促进。我国对于电气信息学科的划分包括以下内容,其属于工学门类,其学科分支有电气工程、信息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技术等。无论是哪一个学科分支,其都以计算机应用为基础,这是电气学科的理论实践基础,也是电气工程的应用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技术工程及其电磁类的基础学科得到有效结合。实现了对其现代电气工程的发展,满足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我国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设五个二级学科: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电气工程包含的专业基础理论有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电磁理论、MATLAB仿真等。专业理论有电力系统及其暂态分析、电力电子、电机学、高电压与绝缘、电力拖动、输配电、工厂企业供电、电力市场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高校的电气工程教学中,电力学科也逐渐实现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符合了国家信息化经济的法发展需要,这有效推动了我国的电气工程的学科应用系统的健全,进行其电气工程领域的技术创新模式的应用,保障其内部技术应用环节的优化。在此过程中,我们为了本国的电气经济的发展需要,需要进行国外电气学科的先进管理经验的汲取。国外发达国家的着名大学大都把电气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工程放在同一学院,以利于在电气工程学科中融入大量的信息技术知识。与其他学科不断交叉融合,拓展了研究领域,大量的研究都是在跨学科领域开展的。与企业联系密切,科技成果转换能力强,引领产业技术更新。
三、关于电气技术发展前景的分析
电气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其影响着电力工业及其相关电力行业发展,可以说电气技术的应用发展,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电气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深化应用,满足了国家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了对风电技术、光伏技术及其氢能的有效应用,这符合未来电气工程的发展需要,满足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特别是氢能技术的应用,氢能有其他能源无与伦比的优势,其反应后的生成物为水和氮化氢,对环境没有污染。地球上的海水所含的氢用来发电就够人类用数亿年。单位重量的发热量叫热值,氢的热值是汽油的3倍,煤炭的4倍。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正在斥巨资研究这一能源,但目前还处在实验室阶段, 距工业应用还有一段距离。超导技术的深化,满足了电气工程的发展需要,促进其综合社会效益的提升,通过对其超导储能系统的深化应用,实现对其电能的有效转换,实现对其电磁能的应用。它是一种高效的储能系统,能够实现对电网的安全性的提升,满足了实际工作的需要。保障电网安全。超导大容量电缆,可大大降低输电过程中的电耗,提高能源效率。灵活交流输电技术,用大功率电子器实现对电力系统电压、参数、功率、相位角等的实时调节控制,以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和输电过程中的能耗。
电气技术篇4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电气工程;应用
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电气工程在推动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发挥十分关键的影响作用。在传统电气工程领域中引入新型电气自动化技术,从根本角度全面提升相关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采取有效措施将电气自动化与电气设计方案相互容易,可以实现电气系统自动化发展目标,如进行系统自主调节、自主检测等,为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创造良好基础条件,同时有助于系统稳定性全民提升。
1.电气工程中常用的电气自动化技术
1.1集中式监控技术
所谓集中式监控技术即是利用同一个监控系统对所有设备实施全面监控。简单理解即是将传统比较复杂的监控系统线路全部集中到一起,采用更为简单的方式进行操作、管理,而且尚未对应用的工作环境提出更高需求。
1.2远程监控技术
所谓远程监控技术即是在终端计算机控制下,对处于不同空间的电气设备实施监督与控制的自动化技术统称。采用远程监控技术方式,可以避免空间、距离等方面因素等系统实施效果所产生的限制作用,使电气工程项目“灵活性”特征有了显著提升,确保任何空间内的电气设备都可以保持稳定运营状态,有效节约系统监控成本,大大提高了利润发展空间。
1.3现场总线监控技术
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电气工程领域中,总线监控技术的应用范围最为广泛。所谓现场总线监控即是结合项目市场实际发展需求所指定的相应管理方案,其自身具备显著的“针对性”特征,可以最大化压缩工程控制成本,同时不影响各项工程内容的***性,确保在一台工程设施出现问题时,其他工程设施可以正常运作,从根本角度全面提升电气工程系统的可靠性。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2.1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
相对比较而言,传统的电网调度自动化水平较低,始终没有解决电网运行稳定性发展问题,一旦电网系统出现故障,查找事故原因后才能进行维修,因此,会造成大面积、长时间停电现象。如果在电网调度服务器内安装电气自动化设置,则可以逐步实现电动调度自动化发展目标。开展相关设计,不仅有助于提高电网调度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还可以通过数据库系统提供的相关数据信息,对未来一段时间的用电量进行有效评估,平稳峰谷平段用电量,即便电网内部分区域出现故障,系统也可以自动进行故障定位,安排工作人员在最快时间赶到故障地点实施维修,将相关事故引发风险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2.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变电站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很多工作环节都需要人工参与,不可避免存在一定偏差,而且工作效率相对较低。为了保持系统稳定运作状态,变电站全天二十四小时都需要安排工作人员值守,不仅造成大量人力资源被浪费,而且系统的安全性及可靠性特征相对较差。传统变电站监控系统设置过程中,主要依靠电磁装置发挥自身效用,如果将自动化技术引入相关工作中,可以在终端计算机控制下,对整个变电站系统实施监控,相关系统运作数据都会传输到电脑主机内,一旦引发故障,主机会通过计算机端进行提示。随着自动化发展水平逐步提升,大部分传统人工操作环节都可以依靠计算机进行,从而真正实现系统无人值守发展目标,使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避免人工操作误差对系统造成严重损害,从根本角度全面提升变电站系统运作稳定性。
2.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对于电气工程管理而言,传统的电气技术只能在故障形成后发挥相关作用,一旦在系统维护及保养过程中出现工作误差,很可能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而采用自动化技术则可以通过自动化设备对电气系统运作状况实施全程监控,通过搜集有效数据判断系统设备是否存在故障,即在事故发生之前已经做好预防工作,避免故障形成使企业遭受巨大经济损失。相对比较而言,在电气系统内引入自动化技术,不仅有助于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压缩控制成本,同时也加大了系统运作的灵活性。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对管理策略进行全面调整,维持低投入、高产出的良好系统发展状态。
2.4电气自动化及时在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分散控制系统即是采取有效措施,将系统控制功能分散,而将显示及操作功能即为一体的系统类型。该系统在发电厂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举例说明,工作站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分别是工程师工作站和运行员工作站,实际发展过程中,工程师工作站主要负责系统参数设置,并对维护系统运行的整个发展过程;运行员工作站主要负责提供相关借口,实施信息的接受及命令的发送,同时将相关信息及时提交给工程师工作站。不仅如此,过程控制单元可以采用动态监控模式监督设备运作的整个过程,以保持安全、稳定、经济化的系统运行状态。与传统技术相比较,电气自动化技术拥有显著发展优势,不仅可以全面提升电气工程的整体工作效率,还有助于控制监督成本的投入。随着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在电气工程内引入电气自动化技术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发展效果。
参考文献:
[1]田镜.浅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10).
[2]王伟.浅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6).
电气技术篇5
建筑电气的安装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会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最终会影响质量的好坏,存在一定的隐患,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很多威胁性硬塑。对于这点而言,就会重点的提出些要求,安装工程人员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安装质量。低压电器安装工程工期进度长,安装工序多并且复杂,这就促使在这个过程中受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施工的综合性质量难以保证。在施工之前,接地网,管线铺设的准备工作要充足,这之后就进入了设备试机阶段。在所有工程结束后,工作人员要将系统调试到最佳状态,由有关部门检测验收。
2低压电气安装技术种类
2.1配电盘的安装技术
配电盘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在电柜、电箱和配电盘安装过程中,要准确定位安装位置,正确连接内部线路,要确保安全的运行整个电力设备。在电柜、电箱和配电盘的制作过程中,要选用不可燃材料,确保安装牢固,各类技术参数指标正常。要依照***纸结构对箱内原件分布严格把关,严格划分区域,严格按照***纸的线路界面进行操作。要保证基础型钢和电柜、电箱和配电盘的金属框架接地的正确性,设置与之相配的可开启门。要确保电柜、电箱和配电盘的内部线路保持整齐,紧密连接,避免交接无序现象的发生和断股伤芯线的出现。
2.2管件预埋的安装技术
建筑电气工程的重要组成包括管件预埋和焊接。其中管件预埋最为重要。只有提高管件预埋的质量,那么建筑电气工程质量就有了保障。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技术施工人员的技术不过关,发生了错埋和漏埋的现象。因此对施工技术也有很高的要求,比如施工人员一定要提前对预埋件规格型号和预埋部位与***纸进行严格核对。检查设备基础施工质量是否过关。对于上述要求,如果出现不达标的现象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避免损失。
2.3接地装置的安装技术
在进行埋设防雷接地干线时,要注意干线在经过人行通道时的埋地深度一定要在1m以上,为了更好的方便人们通行并且更加舒适,在管道的上方最好铺上沥青,使路面平整。接地模块的间距不能过小,应是模块本身长度的3-5倍,埋地深度要在0.6m以上。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各项指标的记录工作。安装模块要保证水平或者垂直,接触距离要适宜,整合处理各个模块的引线要用焊接成一个个环路,接地模块与干线的材质要相同。在暗敷操作过程中,抹灰层内的芯线下方要设置出固定的装置,不能够弯曲。明敷操作时要引下线。放置装置时要尽量平整。在支架焊接位置处用油漆做好防腐工作。
2.4低压电气安装的协调施工技术
低压电器是供给电源的基础性物件,所以应该以非常严谨的态度进行低压电器的安装,在安装前,要综合考虑现场各个工种的进度,要保证做好各专业施工顺序的正确,明确不同施工顺序的重要性,从而对各个不同施工工种进行合理安排。例如:土建工程的进度会受到低压电气安装的影响。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要分清主次,两者协调分配。要依据土建施工为核心项目,低压电气在之后,并且要求低压电气应该尽量的协调配合土建工程建设。当排水工程与建筑工程低压电气产生交叉相遇时,要协调配合两个工种的施工***纸,从而进行认真的研究,最终敲定先后顺序的安排。
3低压电气安装技术难点
3.1步骤繁多
安装困难触电是建筑电气安装过程中所需要十分注意的危险现象。为了防止触电,在电力系统中通常将设备和用电装置的中性点和支架还有一些相互接触的装置运用良好的导体进行连接,这就是接地技术。接地线是由接地体连接的金属导体和电工设备。在低压电气接地安装中,安装步骤繁多,错综复杂,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故此要求技术水平相对较高。
3.2时间长,干扰多
在建筑工程低压电气的安装施工过程中,由于工序十分的辅助,所涉及的各方面内容十分的多,最终导致会有较长的工期,工序的复杂,就会导致在安装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面积十分广,交叉性比较强等特点。所以,在安装的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有很强的责任心与细心。安装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稍有差错,就有可能出现故障,引发危险的发生。
3.3定期检查,有效运行
电气技术篇6
在我国的各项建设中,电气工程属于基础性工程,意义重大,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建设项目。当前,电气工程逐渐趋向科技化和自动化,彰显智能优势。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实现了较大的突破,影响范围扩大,较大地提升了使用效率随着国家对电气工程的重视,自动化技术成为整个工程建设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关键字:
电气自动化技术;电气工程;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实现了较大的进步,是电气工程中的使用逐渐提高,领域实现拓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大量推动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加大研究力度,促进电气工程更快地发展。
1电气自动化的概念及发展方向
动化为技术的一种,是电气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实现了电气与自动化的有机融合,是新技术的代表,也是一种具有基础性作用的知识,主要包含电气、自动化以及电气设备自动化技术。电气自动化彰显很多优势,如,维护电气系统的有效、稳定、可靠运行;促进整个电气行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有效提升电气行业的经济收益;电气自动化技术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涉及诸多领域的知识,能够方便操作。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增强,各行各业都重视对外资的引进,加强合作,很多电气企业也不断加强电气自动化,目的是实现自身行业竞争实力的增强。为此,为了实现利润的增加以及社会地位的上升,要重视技术改造,推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实现与世界行业先进技术的接轨。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彰显的优势
2.1结构相对简易,便于全程操作着电力行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传统的电力结构彰显不足,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实现对电力系统结构的全面优化,对功能进行完善,需要依靠自动化技术来完成,以其为主要动力,在根本上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的总体水平。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整体性能上比较简洁,有利于操作人员的进行高效的操作,简化流程,在根本上提高电气工程的运用水准,促进电气工程的长远发展。
2.2具有高性能的结构系统当前的电气自动化技术明显优于传统的电气基础,结构方面比较健全,设备种类多,功能齐全,技术应用的领域较为宽阔。对于传统的电气技术,已经很难满足电气工程的实际发展步伐,很难与时俱进,与当前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不相适应,滞后于电气设备的发展速度,因此,要重视对电气技术自身结构的优化,完善电气设备的类型,更新换代相关技术,促进电气工程的持续发展。
2.3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与传统电气技术的显著不同就是不需要较多的人员进行操作,而且对电气系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另外,操作流程较为简单,效果明显,效率较高,与电气行业的需要十分匹配。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适应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整个技术的效率。
3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具体运用
根据当前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实际状态,核心元素包含自动电压、动力机械以及自动发电量的制系统。由于电气工程具有加强的复杂性和系统性,涉及诸多流程和环境,程序繁杂,运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的优化,简化相关操作,提升施工品质。
3.1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的主要应用体现将自动化技术运用到变电站,能够极大缓解用人压力,减少人员使用量,简化操作步骤,使得整个电站的工作效率得以增强,降低误差发生的频率。同时,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支持下,有利于提升管理者的对整个变电站的监管,强化实时监控,及时发现电站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迅速、及时地作出处理决策,在根本上保证电站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更新,其在电站中的应用将更加突出,应用在更多的流程和环节中,同时,也有效提升电站的管理水准。因此,为了实现电气自动化的顺利应用,需要对相关技术进行不断开发和研讨,对运用中的技术难点进行不断解决,为整个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实的保证。
3.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发电场中的有效运用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比较突出的技术为分散测控系统,这一技术的应用,在发电场中的表现尤为突出。对于这一系统,在具体运行中,实现了测控过程的层次化,联合相关的通讯、太网和远程,建立了综合性较高的网络体系,实现对各个工作单元和整个系统的全程监控,在运行中体现过程,有助于操作人员进行高效的控制,同时,这一系统还能够及时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打印,便于人员进行系统运行的合理分析,简化了操作过程,提高电气工作的效率。在火电厂中,其集中优势是实现了炉、电、机运行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借助监控装置,能够实现对相关数据和信息的有序整理,对操作中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及时的消除。而在水电厂中,这一系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设备自动化方面,为其稳定运行奠定基础。
3.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体现在电网的调度工作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比较突出。其系统构成为硬件和软件,借助信息网络,达到对不同业务类型的及时调度和监管,强化电网自动化进程。在具体操作中,实现对电网中各种类型电站的有机联系,达到自动调度,及时监控。借助电气自动化技术,电网调度自动化发展的进程被极大推进,有助于相关数据和信息的获取和分析。
3.4电气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系统中的具有表现在配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使用相对较少,规模不大,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其进行普及的速度将急速增加,将不断加大对配电模式的集中控制,实现与配电管理模式的有机结合,强化模式的选择、站点的联系,形成统一、集中的自动化系统,保证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
4结束语
综上,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的发展,极大拓展了其涉猎的领域,在具体运用过程中,要增强应用强度,充分挖掘其内在潜力,与此同时,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全面提升运行效率,推进电气工程的安全运行进程,电气工程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能够得到更大的发挥。
参考文献
[1]董荷风.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12):76
[2]李祥.对汽车现代电子控制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的探讨[J].电子世界,2013,(15):11-12
[3]常华.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工程设计及其应用[J].中国电子商务,2013,15:30
[4]任博.价值链电子信息系统工程管理模式分析[J].电子测试,2014,20:78-80
电气技术篇7
关键词:当代电气工程;技术;问题研究
电气工程技术,既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又能够提升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影响社会经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就从当代电气工程技术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
1当代电气工程技术的现状
电气工程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传统的电气工程技术是指创造电气与电子系统,而如今几乎涵盖了所有与电子光子有关的工程行为。现在,人类追求着快速稳定的发展,电气工程技术除了对传统的电力,电机电器的发展起到重大影响之外,还会积极在能源、运输等领域起到推动作用。现在,电气工程技术已走进千家万户,我们身边用的电视、电脑、洗衣机、空调等,都离不开电气工程技术,虽然在技术的细分上还不能完全理解,但不可否认的是,电气工程技术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2当代电气工程技术存在的问题
(1)当代电气工程技术的安全问题在现在的新闻报道中,经常会出现工人使用机器导致受伤的现象。电气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安全问题则是电气工程技术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部分。从前期的设计,到选择组成原件,直至安装施工和完成后验收,每一步都要考虑机器的安全问题,而现在很多的企业和个人为了追求利润,将安全问题搁置,这是人员的素质问题也是监督和管理的问题。(2)当代电气工程施工技术问题在电气工程施工作业的过程中技术问题也时常发生,穿线、接线和安装避雷系统就是其中的一部分。穿线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导线多,导管粗细不合适的现象,导致管内散热不够,电流过大过小,绝缘层老化速度加快;电气配线颜色混乱,分色不清。这种技术问题通常是由于施工人员不按规定的方案和***纸进行操作,自以为是,导致机器寿命降低,安全系数也随之降低。在电气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接线需要剪去两线的外皮,再进行连接,如果施工人员使用钳子操作不当,就会产生横向伤痕,使连线处的电线过细。根据基础物理知识,横截面小,产生的瞬间负荷就会过大,产生的热量也会增大,甚至容易发生火灾,造成财产或人身安全的损害。富兰克林指出,避雷针在雷暴期间所释放出的电流太小,不足以雷雨中所带的电荷,其作用是通过释放的电荷,将闪电引向壁垒系统自身,将电流引入大地以避免其他事物受到电流的影响[1]。在安装壁垒系统时,外部防护解决了空气中的载荷,应采用有效屏蔽,重复接地等办法,在此过程当中,可能出现架空导线而受到直击的现象。内部防护系统则可以限制电压,避免电气设备等受到电压的影响。在此过程中,设计和安装都是容易出现技术问题,稍有差池就会对电气工程的结果产生较大影响。(3)电气工程中的设备调试和试运行技术的问题在电气工程中,设备调试和试运行可以说是最后一道关卡,是指在电气设备完成安装后,依据国家的标准和规范以及生产要求对最终产品进行试验和检验。电气设备调试的技术包括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气设备的绝缘技术和其他电气设备实验技术[2]。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的保护装置准确灵活,使变压器组在受到故障的影响时可以进行外部电源切除;电气设备的绝缘技术是为了检验在长期负电的状态下是否可以保持其绝缘性;至于其他的电气设备实验技术,包括电压互感器实验、电容器实验等等,需要对电气设备进行全方位的调试,每一步都不能省略。电气工程的设备试运行是指在完成安装和调试之后,为了测验设备的性能和可行性等而进行的一种行为,同时也为了检验是否符合设计的规范要求并发现设备中出现的不足以及时改进。
3解决当代电气工程技术问题的对策
根据以上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可以得出,在安全问题方面,需要提高人员的素质,严格按照设计以及规定的要求进行施工,所有的自以为是都不适用于电气工程技术的工作人员;在电气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熟知工作流程并熟练的运用和选择工具,尽量避免在电路施工中产生安全隐患,还要从设计的角度出发,全方位的考虑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和消耗问题并及时解决和改进;最后,在电气工程的设备调试和试运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纸中的规范和要求来进行,所有涉及到的电阻实验、避雷实验等都要仔细检验,并在施工的过程中加强监督。
4结语
根据以上分析总结,当代电气工程技术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安全问题,二是技术问题,三是检验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对策也可以总结为两点,即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使其更加细心,更好的完成工作;另外,要加强监督管理,保证从设计***纸直到检验试运行都严格按照规定进行。
参考文献:
[1]胡克强.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02):10.
电气技术篇8
关键词:电气设备 安全技术管理
中***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电力资源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电气设备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最密不可分的工具。电气设备是以电力为动力的设备,由于电力使用的特殊性,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安全,轻则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对个人、企业或国家造成经济损失,重则会造成人身伤亡事故,损害人民身体健康。因此,提高和落实电气设备安全技术,对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及防止各种电气设备事故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电气设备安全评价因素
电气设备安全技术是指在使用电气设备的过程中,因电气设备发生电击事故,而为了避免或减少由此而产生的损害而采用的各种安全保护技术。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电气设备发生事故以及事故造成的后果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偶然性。但是,不管是哪种电气设备发生事故,分析其原因,都有其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因此,正确评价电气设备的安全因素,就成为电气设备安全技术应用的基础。
1.1电气设备的固有安全性:
通俗来说,就是电气设备自身的产品质量。电气设备的固有安全性能与电气设备的固有安全技术息息相关,它是电气设备带来危险的根源。因此,电气设备的固有安全性是电气设备安全评价因素中的第一要素。在我国,所有电气设备的设计、制造都必须符合《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和各类电气设备的安全标准。
1.2电气设备运行环境
电气设备的运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客观环境。自然环境是指静电和雷电等;客观环境是指电气设备所处的工作场所的环境。电气设备运行环境的好坏,对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极为重要。静电的放电火花和电弧容易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潮湿的环境,电气设备容易发生漏电现象和短路现象;高温,则会使电气设备绝缘层老化、爆裂,进而发生漏电现象。一个通风良好、干燥、常温、无尘、无静电的良好的运行环境,能让电气设备长时间的安全、稳定运行,可以大大减少了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和事故的机率。
2.电气设备安全保障技术
2.1电气设备的绝缘保护
绝缘带电体,就是用绝缘材料把电气设备的带电体与外界隔离开来,使带电体封闭在绝缘体里面。良好的绝缘是保证电气设备安全、正常、稳定运行,防止发生触电事故的必要条件。另外,绝缘的良好与否,还与运行环境息息相关,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使绝缘材料变成导电材料,因此,需要绝缘的电气设备应当尽量运行在干燥的环境中。
2.2电气设备的接地保护
接地保护是电气设备安全防护技术的主要措施之一。电气设备出现故障时,比如电气设备绝缘被击穿后,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以及与之想连的机器、管道等金属部分便可能呈现危险的对地电压,人体触及时便可能发生触电事故。
接地保护,是为了防止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构架和线路杆塔等带电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而进行的接地。所谓保护接地就是将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在绝缘材料损坏后或其他情况下可能带电的电气设备的金属部分(即与带电部分相绝缘的金属结构部分)用导线与接地体可靠连接起来的一种保护接线方式。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减少或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与大地做联接,称为接地保护。
采用了接地保护装置的电气设备,可以使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远远小于电气设备故障时产生的对地电压,因而大减轻了触电危险。接地装置应当远离人行通道和建筑物的出入口,而且,电气设备的接地支线与接地干线或接地体之间,必须采用并联联接,禁止采用串联联接。
2.3电气设备的漏电保护
接地保护虽然可以减轻和防止人身触电的危险,但是却不能完全保证不发生触电事故。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发明了另外一种更为理想的防护措施,即当有人遭到电击而危及生命之前,触电线路能够准确、及时地向保护装置发出信息,使之能够迅速切断电源,起到漏电保护的作用,这种措施就是漏电保护。起漏电保护作用的装置就叫漏电保护器。
漏电保护器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⑴、对于以防止触电为目的电气设备,宜选用动作时间为0.1秒以内,动作电流为30毫安以下的漏电保护器。例如家庭、临时插座板、电钻、潜水泵、振动棒、吸尘机、吹风机、电砂轮、电锯等。⑵、对220伏以上的Ⅰ类手持电动工具,当接地有困难时,或者在某些发生人身触电后同时会发生二次伤害的,如高空作业或在河岸边工作的,宜选用动作电流小于15毫安、动作时间在0.1秒以内的漏电保护器。⑶、选择漏电保护器时应考虑灵敏度与动作可靠性的匹配,当所选择的漏电保护器的动作电流小于正常漏电电流时,漏电保护器就不能投入运行,即使投入运行,也会因为频繁动作而造成电气设备运行的不稳定。
2.4电气设备的隔离保护
当电气设备不便于使用绝缘层来作保护或者电气设备单靠绝缘保护不能够保证电气设备使用安全的时候,可以使用屏障、遮栏、护罩、箱盒等将电气设备与外界隔离或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隔离保护是高压电气设备必须采用的安全技术。
2.5采用安全电压
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所使用的电气设备,可以采安全电压作电源来供电,以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我国规定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36、24、12、6伏。
3电气设备安全技术的管理
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包含工程技术和组织管理,两者相辅相成,组织措施是技术措施的可靠保证,技术措施是组织措施实现的基础,因此,必须重视电气设备安全技术的管理工作。
3.1制定电气设备安全责任制。
电气设备安全责任制度主要包括:⑴、电气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职责;⑵、电气设备岗位培训部门安全职责;⑶、安全生产负责人岗位职责;⑷、电气设备管理人员岗位职责;⑸、电气设备作业人员岗位职责等。
3.2制定电气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与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做到电气设备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人手一册,强化其防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电气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3.3制定培训制度
主要有两方面的培训:一是生产技能方面的培训。操作人员是电气设备的使用者,只有在熟悉本岗位电气设备的技术性能、结构原理、工艺指标的情况下,才能够使电气设备更加安全、稳定的运行。二是安全生产方面的培训。作为管理者,应加强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方面的宣传教育,监督其持证上岗,对、违章指挥和违反电气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造成设备事故和经济损失的责任者,由企业根据情况给予处理,情节特别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作为电气设备的管理者,定期对电气设备操作人员进行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维护等方面的技能培训,以及安全生产方面的培训,温故而知新,不断汲取各种新型技术,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电气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安全性的保证是关系到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要引起电气设备操作者和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因此,作为电气设备的管理者,应在确保电气设备质量的前提下,充分运用电气设备安全技术,加强对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使人们能够放心安全的使用电气设备。
参考文献:
电气技术篇9
【关键词】电气控制 PLC技术 探析
PLC从外观来讲,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的特点,小型的PLC底部尺寸一般不超过100mm,质量不超过150g,所以在安装方便,和电气系统组装容易。PLC应用范围广泛,一般的电气控制场所都可以使用,尤其是数据应用能力在数字控制方面的运用更为广泛。另外,抗干扰技术的应用更使电气控制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了有力保障。PLC外部检测系统的设置,为自身内部和系统外部的故障检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且,PLC的安装操作简单易懂,对于从事电气控制方面的人员来说掌握起来也比较容易。储存逻辑是PLC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所使用的,接线比较简单,这样也方便日后维修和改造,在减少工作量的同时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1 PLC技术与电气控制融合后的工作流程
电气控制主要是通过对电气设备一次和二次回路控制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其在现代工业自动化方面已经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更是推进工业自动化发展的重要武器。而PLC技术的实质就是一个控制器,专门用于专业控制,主要利用计算机、通讯技术、自动化等技术发展起来的通讯控制器。PLC技术与电气控制技术融合可以生成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和自我诊断能力,完善电气的控制系统的同时有效排除系统中故障。
目前,PLC技术在电气控制行业的应用十分广泛,很多企业开始逐渐重视这些外来技术的引进,作为现代电控行业中的重要角色,PLC技术的应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电气控制行业的发展。同时,想要PLC技术与电气控制合理融合就必须要对PLC技术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这是PLC技术能够更好的运用于实际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此外,PLC技术在工业体系中也有着广泛应用,如石油、建材、钢铁、化工、电力、机械制造、汽车、交通运输等。
结合PLC的工作流程,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将PLC技术与电气控制融合后的工作流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主要有收集和输入原始数据、用户程序执行、刷新输出。
(1)采取收集数据是PLC工作进程的第一步。通过扫描的方式依次读取并存储输入状态点和数据,同时存入I/O映像区中的相应单元。完成后,进入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的刷新阶段。在这一阶段,I/O映像区中相应单元的状态和数据不发生改变。
(2)在第一步完成的基础上,对用户程序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扫描。用户程序是执行阶段,具体的实施中,先扫描用户程序左边的控制线路,同时依然遵守由上到下和由左到右的顺序对触点构成的的控制线路进行逻辑运算。同样,在I/O映像区内单元中的状态和数据也不会发生变化,但其他输出点和软设备在I/O映像单元区域或系统RAM存储区域的状态和数据都可能会发生变化。
(3)PLC工作流程的最后阶段,即输出刷新阶段。在用户程序扫描结束后,PLC就会进入输出刷新阶段。此阶段中,CPU按照I/O映像区相应的状态和数据刷新所有输出锁存电路之后再由输出电路完成相应设备的驱动设置是PLC的最后输出过程。
PLC的工作流程与大部分其他的机械设备相似,是一个周期循环的过程。这三个工作阶段是循环运行的,每进行三个阶段为一个周期。PLC技术与电气控制技术的融合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又节省了故障和开发研究的开销。
2 PLC技术在电气控制应用中常见的问题
系统控制出现故障。可能由于线路老化、周围环境破坏等原因造成控制出现故障,进而无法将信号传递给系统内部,也就无法完成对数据的接收、加载和转换,同时对系统发出的其他执行命令也没办法接收。
数据收集和传输故障也可能是由于开关一类的设备操作不到位造成的,例如打开、闭合不彻底,致使无法接收或接收错误信息,造成控制运作出现错误,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即造成了PLC无法接收信号控制系统出现故障。
设备开关和现场变送器的自身故障也是使PLC技术无法正常工作的原因,引发故障的原因可能是接线接触不良,出现破损等,同样也会造成以上PLC控制分析系统无法接收数据和进一步的处理。此外,人为操作出错也是造成系统故障的原因之一。
3 PLC技术问题相应的解决方法
对输入PLC控制系统信号的可靠性加强注意。保证所有的现场设备和相关部件的性能完好,杜绝由于设备自身零部件问题造成信号无法正常传送和接收的现象发生。此外,更新改进主界面功能模块设置也有利于减少控制的出错。
完善系统设置,使其更加具有可靠性、自动化、网络一体化。在PLC电气控制系统遭受破坏或出错时,起到预警系统的报警作用,这项功能在PLC系统控制里十分重要,能够有效的对工作情况进行监控,减少了由于指令出错带给系统的损失。确保PLC周围的运行环境,及时排除干扰因素,实施24小时监控。
加强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修养,鼓励员工学习新技术、新的方法和技巧来提高工作质量。
4 总结
面对如今高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在任何领域如果想要健康长远的发展,就必须不断的学习掌握新的技术,只有对新技术和设备做好充分的了解和学习并合理应用,才会真正的有所收获。PLC在电气控制方面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二者的融合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电气控制行业的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牛云.先进飞机电气系统计算机控制与管理系统主处理机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
[2]陈实. MW级风力发电系统单机电气控制技术研究――无功补偿和偏航控制系统[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
[3]周石强,郭强,朱涛,刘旭东.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的分析研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1:199.
[4]付焕森,李元贵.基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项目驱动教学与研究――以电气控制与PLC技术项目课程为例[J].大众科技,2012.
作者简介
张车(1981-),男,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本科学历。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气自动化控制。
电气技术篇10
关键词:电气技术 智能建筑
前言
智能建筑产业是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而诞生,且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建筑物的电气发展是经过电气化阶段、自动化阶段和当今的智能化阶段。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它是由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等一系列最先进技术飞速发展的结晶。特别是智能建筑系统工程,它作为弱电系统工程的延伸和发展,综合性强,涉及的专业领域更广,新的弱电系统不断加盟到智能建筑技术领域内。建筑物使用功能现代化的需求和相关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共同促进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技术的快速发展。
1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作用分析
智能建筑是在电气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建筑在其整体框架上,加上电气技术,就好比是一个生物躯体有了血管神经这些控制的东西,变得鲜活起来。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重要作用是在建筑平台上实现的,脱离了建筑这个平台,那么智能建筑也就无法实施。智能建筑中弱电系统的设备、缆线安全必须依靠电气技术如:电源技术、防雷与接地技术、防谐波技术、抗干扰技术、屏蔽技术、防静电技术、布线技术、等电位技术等众多的电气技术来支持方可奏效。下面从几个方面入手介绍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作用。
1.1 电梯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作为超高层智能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施,电梯系统在服务高层和超高层智能建筑时,必须具有良好的性能和自动化程度。电梯系统的核心为计算,这是电梯作为一个建筑设备的自动化系统组成部分的必须要求,从而使一个控制、管理和监视与BAS中央计算机,同时也是属于BAS的一个子系统与整个BAS协调运行的对电梯设备的监控系统得以形成。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未做功能性接地导致电梯不能依照指令进行工作,也就是说电梯不能按照乘坐人员的需求进行停层。为了使电梯正常工作,必须使电梯功能性接地,具体做法是设置一根***地绝缘线缆与动力线等截面的接地线在机房内,接地模式为非金属接地模块***式,接地电阻R≤0.4Ω。接地极与原接地极距离为20m~25m呈零电位。做了电梯功能性接地后,电梯才能正常工作。
1.2 智能建筑中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
数字视频监控报警系统多采用计算多媒体技术,CCD摄像机作为报警探头。探头将获取的视频信号经光电转换传输到主机,主机里的高速***像处理器对视频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将视频信号形成的***像与背景***像进行分析比较,若发现有差异就报警,这种全屏报警系统最大的特点是不易漏报。但该系统的光发射机的光端数据接口RS422,室外摄像机防护罩配置的温度继电器、冷却风扇、电加热器、雨刷器经常会被烧毁,更新和维护量大,工作极不正常。主要是由于电力负荷的频繁开关和负荷频繁变化引起的。另外电磁铁的直流电源是由三相可控整流取得的,故电源线路内含有大量3、5、7、9等奇次谐波,远超过谐波电压限制和谐波电流允许值,谐波严重危害配电线路及设备安全。因此智能化系统多采用净化电源,有效地抑制瞬流、谐波的产生。低电配电线路还应具有雷电过电压、电磁兼容(EMC)、电磁脉冲(LEMP)的保护功能,最大程度地改善和提高电源质量,以确保整个智能化系统的安全。
1.3 防雷技术在智能化大楼中的应用
雷电危害建筑物有两种形式:直击雷击和感应雷击。直接雷击就是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其它物体、大地或防雷装置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 一般来说,直击雷击中智能楼宇内的电子设备的可能性很小。
感应雷击是静电感应、电磁感应、雷电波侵入的总称。据统计表明,因感应雷击而产生的雷击事故占总雷击事故的90%,可见雷电对智能建筑物的危害主要是感应雷击的危害。所以,建筑物内部设备的防雷保护重点是预防感应雷击―― 即雷电电磁脉冲防护。
无论雷电通过哪种形式、哪种途径入侵,都会使建筑物内部设备,尤其是电子设备及计算机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甚至造成信息系统瘫痪 因此,任何单一的防护措施,其防护效果都是有限的建筑物必须对雷电电磁脉冲采取综合防护措施,这些防护措施和技术可概括为两个部分(外部防护、内部防护)或称综合防雷六要素:接闪、分流、屏蔽、均压(等电位连接)、线路布置、接地。不同部分和各项技术都有其重要作用,相互之间紧密联系,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也不存在替代性。
(1)外部防雷装置
外部防雷装置(即传统的常规避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接闪器有三种形式: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它位于建筑物的顶部,其作用是引霄或截获闪电,避免或预防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或屋面其它物体上;引下线,与接闪器连接,下与接地装置相联,其作用是把接闪器截获的雷电流引至接地装置;接地装置位于地下一定深度之处,它的作用是将雷电流顺利流散到大地中。
(2)内部防雷装置
内部防雷装置的作用是减少建筑物内的雷电流和所产生的电磁效应以及防止反击、接触电压、跨步电压等二次雷害。除外部防雷装置外,所有为达到此目的所采用的设施、手段和措施均为内部防雷装置,它包括等电位连接设施(物)、屏蔽设施、加装的避雷器以及合理布线和良好接地等措施。
2 目前智能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智能建筑的理念,陆续建成了一些“带有智能化系统”的建筑,“智能化”也成为众多建设者和开发商的时髦用语,尽管与之相应的理论和技术都不成熟,全国各地的“智能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矗立在城市的最显眼处。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我国智能建筑系统存在着不少令人忧虑的问题。
(1)我国智能建筑缺少一整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标准。现有的智能建筑设计、施工验收标准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T/T16-92。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建筑评估标准》等。这些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对智能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还缺少智能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消防联动、安全防范、计算机房等施工验收标准和规范。现行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智能建筑的可操作性还有些欠缺。这给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设计带来了较多的难点。
(2)智能大厦各子系统相互孤立目前已经建成的智能建筑虽然含盖了众多子系统,但大多还是传统意义上的智能建筑设计,主要是以弱电系统为主,是按照各子系统分立进行的,各个系统彼此***,没能够达到集成的目的,致使监控运行需要众多的人力财力。
(3)智能大厦系统集成重点没有突出.达不到节能节电等相关指标。据统计中央空调系统、弱电系统和发配电系统占智能化建筑电气系统总投资的86%以上。因此,对该部分的资源进行有效的优化配置,对降低大厦建筑电气设备的节能和投资有重要的意义。
(4)智能大厦系统集成概念理解错位。“集成”设计较弱一些大厦仅仅有综合布线系统的建设,就称其为智能大厦,设计者没有理解系统集成的真正内涵。另外设计者对智能建筑设计的重点大多集中在智能化系统上,而在建筑平台方面注意不够。从而使建筑结构的灵活性、适应性欠佳,对智能化系统设备的安装空间、管线等考虑不周应采用统一设计,集成优化的方式。
(5)理论研究跟不上智能建筑的发展尽管我国在“七五”期间就确定了“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的攻关课题,但对智能建筑的理论研究和相关科技产品的开发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展,对其认识也停留在国外的研究成果上。
3总结
总之,智能建筑是利用现代电气技术将智能型电脑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智能建筑是人、信息和工作环境的智慧结合,是建立在建筑设计、行为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社会工程学、系统工程学、人类工程学等各类理论学科之上的交叉应用。智能建筑己成为未来时代建筑的标志,中国的智能建筑将面向新的世纪,面对信息时代,做好一切准备迎接更大的发展。本文从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作用入手,逐渐介绍了现代电气技术与现代建筑的智能融合,详细介绍了电梯技术,视频监控技术以及现代防雷技术在其中的体现。最后总结分析了现代智能建筑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 周景全.智能建筑的电气设备安装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7):226.
[2] 连文奇.电力监控系统在智能建筑和电气节能中的应用[J].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08(1).
[3] 蔡传俊.浅谈智能建筑与建筑电气技术[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