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题型】
1.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2.从全文看,XX是怎样的一个人?
3.XX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请从一个方面举例说说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4.请根据原文简要描述XX外貌的具体特征。
5.读完全文,你最敬佩哪个人物?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解题策略】
一、明确人物形象的基本要点。
人物形象包括:人物的思想特征、性格特征、精神风貌、社会或时代意义。分析时应当结合以上几方面尽可能全面地去分析,并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语言。从表达上而言,人物形象用如下方式概括:××是一个(人物性格)的(人物身份地位、性质、评价等)形象。
二、通过具体的人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特点。
阅读写人为主的记叙文,首先要粗略地将文章从头到尾看一遍,看作者写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然后再细细地阅读,看作者是如何写的。看肖像描写,要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内容;看语言描写,要抓住个性鲜明的、能凸显其思想品质的语言;看细节描写,要抓住那些过目不忘,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起到显示本质特征作用的细节。我们做题时,只要抓住具体的人物描写方法,就可以很快地提炼出人物形象的特点。
三、通过侧面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人物。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抓住侧面描写也能分析人物形象。
四、通过环境、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在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环境与情节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自然环境描写除了推动情节发展这一作用之外,其他作用都是围绕人物展开的,它们包括:烘托人物心理活动,烘托气氛,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故事情节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需要从整体上把握,简而言之,就是要看清通过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五、要抓住关键的抒情议论句去体会人物形象。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往往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这些语句一般都是作者对人物的分析和感悟,抓住这些关键语句,结合文章对人物的刻画,进行分析归纳,就能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例文展示】
两角钱
文/肖复兴
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总是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这更让我感到奇怪了。
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这才两角钱,还没有呀?”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她差点吵起来。
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男孩子。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他羞涩地脸红了。原来刚才他一直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接过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有两角钱,我还是谢了他。他微微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一百元,有了足够的零钱。我又回到邮局里,不过,那时已是落日的黄昏,不知那个孩子还在不在。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
他还真的在那里,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还没有汇完钱,他是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走到他的身边,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
【思考练习】
1.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任选其中两种),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具体分析。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对描法的理解能力。解题时认真阅读画线句,分析句子写了什么内容,使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然后按照以下格式作答:描写方法+描写内容+描写效果。
2.男孩子帮助“我”的仅仅是两角钱,请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我怎么也忘不了他”。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站在全文的高度去分析。“我怎么也忘不了他”,其实就是分析男孩子的优秀品质,以及他对“我”的影响。根据原文来看,原因有三:帮助“我”、感动“我”、教育“我”。 即男孩子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了“我”;男孩子乐于助人的纯洁心灵打动了“我”;男孩子的举动提醒“我”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一定要伸手帮助他人。
【***演练】
符号李娜
文/王怡薇
①1月24日,墨尔本下了一上午的小雨,对于正值酷暑的城市久旱逢甘霖。李娜透过球员餐厅的玻璃窗,看着对面的罗德拉沃尔球场。再次走出餐厅时,墨尔本已经放晴。
②上次冲进澳网,距今四年来李娜一直在变,或者说公众眼里的她在变。和所有走到类似高度的运动员相仿,一千个人眼里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李娜正在成为一个符号,可能是网球的代号,可能是职业体育的代表,可能是一个任性的妻子、一个叛逆者、一个心直口快的人。
③这一切取决于你看她时,站着的角度,不管你怎样看,李娜就在那里。
④与齐布尔科娃决赛前,澳网***公布一组“30岁以上进入澳网决赛女球员”的名单:2014年李娜,31岁零334天;2013年李娜,30岁零335天;而再往前推,符合这个标注的人是李娜儿时的偶像,纳芙拉蒂诺娃。1987年纳芙拉蒂诺娃闯入决赛时是 30岁零99天。
⑤《纽约时报》记者曾在去年夏天来到北京跟踪采访李娜。35度的高温下,训练中的一项,整整45分钟,李娜在沙地上做双替下蹲,中间只允许休息30秒,这也差不多就是网球运动员每一分之间的休息时间。前一天,在计时骑自行车训练之后,李娜就惨叫道:“我要死了!”而在沙地上一套下蹲练习之后,她弯下身体,脚底的炽热遍及全身,双腿剧痛,满身大汗,她大叫道:“现在我觉得真的要死了!”在训练结束后,李娜问卡洛斯:“你知道我今年几岁了么?”那时的李娜已经年过30。而除了身体上的折磨,卡洛斯更是不断改造李娜的技术,从变化发球到增加上网次数,变得更有攻击性。而在距离32岁生日还有整整一个月的时候,她终于收获澳网大满贯冠***。
⑥与齐布尔科娃的决赛,《今日美国》直接用“13亿VS 4百万的决赛”这样的标题来形容这场比赛。对手齐布尔科娃来自斯洛伐克,一个只有四百万人口的小国,而不要说全中国,就连李娜家乡武汉的人口都超过1000万。“我爱我的祖国,你知道法网夺冠时我背后有多少国人在支持我么?”李娜在回复外媒记者“变国籍”假设时这样说道。2011年法网决赛,1.3亿国人通过电视收看了李娜的比赛。
⑦澳网赛事总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毫不避讳地表示,李娜的成功是提高中国以及亚洲地区观众对澳网关注度最直接的原因。
⑧“我眼中的失败,不是最后一个到达终点的人,而是提前放弃的人;我用澳网奖杯实现了当初的承诺。我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任何人。”在获得澳网女单冠***后李娜感慨地说道。
⑨李娜毫无疑问是姚明之后的中国体育职业的符号,而她在个性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以至于围绕着她的解读更为复杂。至少在墨尔本,她已经是中国符号。
(摘自2014年1月26日“腾讯网”)
【思考练习】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李娜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娜说:“我爱我的祖国,你知道法网夺冠时我背后有多少国人在支持我么?”分析这句话里蕴含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段画线句是两处环境描写,请简要分析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文章,联系下面材料,说说李娜与李坚柔的共同点。
李坚柔,28岁,短道速滑队员,主项是1500米,1000米次之,500米最次,世界性比赛只滑过3次500米。2014年索契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她进入决赛,被分在出发时的最外道。决赛中,她利用因前三位选手发生碰撞倒地后的巨大机遇,以45秒263获得冠***。赛后李坚柔说:“或许这是奇迹,但只有努力了才能出现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