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是中外文坛上的一个典型形象,是英国文坛上的一个不朽的经典符号。小说的剧情生动波折,引人入胜,鲁滨逊多次遭遇海难,逃生荒岛,收服礼拜五,统治荒岛,共同抵抗强敌,发财后荣归故里。在这一系列的情节中,作家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畏的冒险家的典型形象。笔者将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
关键词:《鲁滨逊漂流记》;典型形象;形象分析;人物性格
中***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103-01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部作品是笛福根据当时一位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近乎传奇的经历写成。笛福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同时抒发了自己的***治见解,形成了这样一部具有内容丰富极具感染力的文学作品。笛福通过鲁滨逊这样一个艺术形象,为当时在同封建势力角斗中正在崛起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开拓精神提供了一个生动画像。
一、《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典型形象
鲁滨逊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喜欢航海,一心想要到海外见识一番。在一次航海中,他的船不幸的遇到风暴触礁。同行的其他船员都葬身鱼腹,只有他一人幸存,他漂流到一个荒岛上,在小山边安扎了帐篷居住了下来,造屋、种地、喂羊、造船,战胜了一个有一个困难。后来,他从岛上的土人手上救了一个人,给他取名“星期五”,作为自己的奴隶,他在岛上生活了28年,直到有一天有条英国船在岛边停泊,他才带着“星期五”离开了荒岛,回到了英国。
作者塑造了鲁滨逊这样一个具有时代气息的崭新的艺术形象,成为英国第一部真正的现实主义小说成功塑造的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典型形象。作品着重塑造了人物形象的复杂性格,采用日常的生活口语,《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大部分发生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主人公是一个在资本主义初期的普通冒险家,它既不是一个完美的好人,也不是一个罪大恶极的坏人,只是一具有复杂性格的普通人。
对于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的形象分析我觉得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鲁滨逊身上强烈的***自强精神,这种精神在古今中外一直是一个真正的成功者的必备的素质。作者笛福在《鲁滨逊漂流记》中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事实的确如此,一个具有冒险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最终也会成长为一个成功者。
《鲁滨逊漂流记》作为现实主义的典型作品,作家在创作中,一方面以第一人称叙述,运用了增进小说真实感的艺术技巧,同时还在序言中声明没有半点虚构,但是在作品中时时隐约看到作家的影子。所以无论是作品,还是作家本人都体现了那个时代新兴资产阶级勇于探索冒险的英勇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
被弃于无人的荒岛上,生存环境非常恶劣,生存工具非常匮乏,鲁滨逊想到的不是逃避而是积极面对,为了生活的便利,也为了防备野人或野兽的袭击,鲁滨逊“拟定了选择住所的几个条件:第一,必须如我上面所说的,要卫生,要有淡水;第二,要能遮荫;第三,要能避免猛兽或人类的突然袭击;第四,要能看到大海。万一上帝让什么船只经过,我就不至于失去脱险机会,因为我始终存有一线希望,迟早能摆脱目前的困境。”他“挖洞围栏、驯养山羊、制作桌椅、捕猎禽兽、采集果子、播种谷物、烧制锅盆、制造木舟”通过勤劳的双手缔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王国”。笛福通过使用具体的数据深刻的体现了鲁滨逊的勤奋、耐心的精神。比如,在船失事的时候,他知道只有自己活下来了,因此必须给自己找住处找食物,他往返十二次,从沉船处尽可能多的选取他需要的东西,这无疑需要巨大的耐心。为了求得生存,并且尽可能的提高生活质量,他总是敏锐的观察他所生活的荒岛,努力利用他所生活的荒岛的自然资源改善自己的生活,他没有把自己生活的荒岛当做囚禁,而是当成一种生活的历练,通过自己的双手,他努力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鲁滨逊身上有新兴资产阶级的团结友爱精神,有新教徒所提倡的仁爱精神,比如说,他从海岛脱困以后,找到了那位曾经救过他、把他带到巴西的葡萄牙籍老船长,除了免除了他的旧债外,还决定每年送给这位已经退休的老船长100葡萄牙金币。老船长过世后,每年送给他的儿子50个葡萄牙金币。另外,他还让人找到曾经多年替他保管财产的那位寡妇,送给她100英镑的现款,还答应以后继续照顾她。此外,他有两个在乡下的妹妹,虽然她们生活并不困难,他还是给她们每人寄了100英镑。当然,也不能否定鲁滨逊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的慷慨大方,是在自我站稳脚跟后的慷慨,是在能够确保自己权益情况下的慷慨。在权益可能受到侵犯时,他是非常谨慎的。在荒岛上,他和星期五救下了星期五的父亲和一个西班牙人。他表示可以让劫后余生的十几个西班牙人都到岛上来,一起造船,离开海岛。但是,他让回去的西班牙人签署保证书,保证服从鲁滨逊的领导,还要求其他西班牙人也签署同样的保证书,不得对他的领导地位提出挑战,若有人反对鲁滨逊,他们必须站在鲁滨逊一边。中国有句古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当鲁滨逊与他人相遇的时候,鲁滨逊具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但是,一个人孤独地在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上生活了28年,如果没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恐怕早就活不下去了。所以对于鲁滨逊的自私与狭隘我们应当辩证的看待。
另外,不能忽视的一点是,鲁滨逊作为新兴资产阶级,他的身上还是带着地主阶级的影子,心理上也会不自觉地产生等级意识。从他收服“星期五”做奴隶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清晰的看出来。他曾经一度沦为摩尔人海盗头子的奴隶,后来他裹胁同为奴隶的摩尔少年佐立驾船出逃,他们曾患难与共。后来遇到一艘开往巴西的葡萄牙船终于得救,一旦得救,鲁滨逊和佐立之间的关系由共患难的伙伴关系,马上就变成了拥有和被拥有的关系:鲁滨逊成了佐立的主人,而佐立则被他以60个西班牙银币卖给了葡萄牙船长。在出卖佐立的过程中,鲁滨逊也曾犹豫了一下:“他又表示愿出六十西班牙银币买下佐立。这钱我实在不能接受。我倒不是不愿把佐立给船长,而是我不愿出卖这可怜的孩子的自由。在争取自由的逃跑过程中,他对我可谓忠心耿耿。我把不愿出卖佐立的原因告诉了船长,他认为我说得有理,就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这孩子如果成为基督徒,则十年后还其自由,并签约为凭。基于这个条件,我终于同意了,因为佐立自己也表示愿意跟随船长。”鲁滨逊说这段话只是因为他们曾经共患难,现在卖了佐立他在良心上有一些不安而已。在鲁滨逊内心深处还是存留着一块尚未被资本主义触及的黑暗地带。
二、《鲁滨逊漂流记》的重大意义
《鲁滨逊漂流记》开掘了人类的世俗生活这个重大的主题,娓娓道出人类日常生活的细节,前后衔接相当连贯。这样的处理排除了神性的功能,而更多地向平凡人们的生活触伸。在此之前的欧洲小说,大都避免不了这样的弊病:要么情节散乱,结构不完整,要么就是充斥着传说的神话人物。因此,《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真实性、亲切感较之以前有了巨大的进步,开创了西方现实主义小说的新路。《鲁滨逊漂流记》成功地运用了第一人称写法,具有强烈的真实感。而且,“回忆录”的形式也在读者那里产生了信以、为真的效果,以鲁滨逊自己的口吻,叙述他自己惊险的经历,使《鲁滨逊漂流记》成为鲁滨逊自己真实的回忆,是他自己看到过的,感受过的,思考过的。正因为如此,这部小说被誉为英国文学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语言通俗浅显,风格明朗简朴。作者自己曾经说过:“我认为只有这样的语言和风格才是完善的:一个人如果用这种语言写给500个中等程度和智力不等的人看(和疯人除外),他们都会理解这个人所说的……而且别人所理解的就是他想告诉他们的那令意思。”尤其是作品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对文坛具有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笛福.鲁滨逊漂流记[M].徐霞村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2][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等译.北京:三联书店.
[3]王帮英.启迪世界的100部文学作品 (上册)(珍藏版)[M].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4.
[4]内桑臣.不知道会被人笑话的100部文学名著[M].武汉出版社,2009.07.
[5]高继海.英国名家名著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6]杨大亮,张发祥.浅析丹尼尔笛福及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J].名作欣赏,2009(4):96-98.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鲁滨逊漂流记》中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