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教育篇1
“绿色”,是植物的色彩, 是大自然的骄傲,象征着生命,预示着希望和活力。现代意义上的“绿色”,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颜色,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人文精神的象征。当“绿色”一词运用于教育领域,则衍化为一种教育理念,一种艺术化的教育,一种将“人的智慧、才干和人对人的爱”统一的教育境界。
《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引发了我们对传统语文课堂的反思,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我们应构建一种能激发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们的心灵火花,使语文学习更具生机和活力的理想课堂,我们将这种理想中的课堂称为“绿色课堂”。我以为,理想的语文教育应该是绿色的教育!理想的语文教学的课堂应该是绿色的课堂!
一、绿色的语文课堂沐浴着浓浓的爱意
教育是什么,它可以是唤醒,是等待,是激励,是鼓舞,但教育首先是爱护。童年对孩子来说,是纯洁的,充满着天真与好奇,如果孩子在童年时代所持有的好奇、探索精神和创造力能得到珍惜、呵护,这些孩子的一生都可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但童年又十分的脆弱,很容易受到伤害。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爱迪生,你的讥笑声中有瓦特……有多少孩子的创新火花和想象能力是在课堂上逐渐泯灭的啊。因此,我们教师应呵护孩子们的这份天真,这种好奇。一个好的语文课堂应成全孩子的发展,应让孩子们在精神和肉体上都得到放松,并按照他们自己的个性,敢说,敢想,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争论甚至敢反驳教师观点的课堂。
二、绿色的语文课堂充盈着深深的情意
在语文教学中,感知的主要对象是语文教材中的那些情文并茂,文质兼美的典型文章。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不是无情物”,就其思想内容讲,有对真理的追求、对英雄的赞颂、对谬误的批判、对邪恶的诅咒……师生共同浸润其中,心灵必然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感染,并相应地作出或爱或憎、或喜或忧、或褒或贬的情感体验,语文课堂远离了“情感”只能是“一潭死水”。因此,绿色的语文课堂教学总是沉浸在一片深情的海洋中。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心灵的催化剂和主动学习的原动力。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这就是说语文课堂教学首先要通过“言”、“声”的分析来激情感人,教师要披文入情,进入角色,把学生领进作者创设的角色中,以激动人心的情感魅力,把学生的情感“煽动”起来,使他们投入忘我的学境界,使学习始终保持自主能动的积极状态。
三、绿色的语文课堂栖居着绵绵的诗意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儿童天生就是诗人。”是啊!孩子们心里本就栖居着诗意,扑棱着诗情,他们倾听花开的声音,描绘生命的绿色小河,欢呼冰雪融化成的春天……
课堂应该富有“诗意”,绿色的语文课堂更应如此。什么是诗意?《现代汉语词典》里“诗意”的解释是: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那么,语文教学的诗意是否可以解释为“创造出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教学意境呢”!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平台,学生个体和群体、教师个体和教学技能、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都是充满活力的。在这个平台上,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栖居的主要场所,也应该充满着浓浓的诗意――涌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芳香,勃发着诗的激情,流淌着诗的旋律,演绎着诗的精彩。
四、绿色的语文课堂闪动着个性的火花
绿色课堂是体现“个性”的课堂,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作为教师,他不再是传统课堂教学中那个教科书的照本宣读者,也不再扮演知识的机械传播者。在绿色的课堂中,教师是智慧的替身,他根据课堂上生成的情况,随机应变地调整课前的预设,适时引领学生的智慧。因此,绿色的课堂由于教者的智慧,呈现出不同的带有创意的“教学个性”和“教学艺术”。二是作为学生,他们是充满智慧的不同个体,使他们的智慧得到充分地挖掘,培养他们具有富有创新个性的儿童,也是绿色课堂所致力于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陈鹤琴先生曾非常形象地描述儿童的潜在创造力为“沉睡在儿童大脑中的小狮子。”教育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它苏醒过来,成长起来,活跃起来,把它的“狮威”发挥出来。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的想象力在广阔的语文天地中自由地驰骋,让学生敢于质疑,提出新的见解,不在考试的标准答案面前“俯首称臣”,不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敢于打破“一江春水只能向东流”的惯例,在放飞心灵与个性中,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无处不在。
五、绿色的语文课堂浸润着寥寥的“写意”
“写意”是中国国画的一种画法,画者用笔不求工细,只粗线条勾勒,寥寥几笔,就使画面上景物的神态和情感得到了淋漓尽致地抒发。与“工笔”画的精雕细琢相反,“写意”画也许不够精致,但它却带给人们更多想象的空间和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灵震撼。因此,它的画面更加生动,更加充满灵性,也更加受大家的喜爱。绿色课堂在这方面也与“写意”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即教师不再以权威者的姿态来主导教学过程,更多地是担任起组织者、帮助者的角色。教学中教师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自己一讲到底,而更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读、去悟,去以大观小、从小窥大,不断地生成,不断地探究,进而掌握文章精髓,领略课文的美妙。此外,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将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留下空间,学生们浸润其间,其乐融融。
“春草年年绿”,绿色的语文课堂是一个舒展生命的人生驿站,是一处流溢动感的心灵港湾,是一座充满智慧的理想王国,是一方流淌诗意的栖居境地!
让绿色在语文课堂中轻舞飞扬吧!
绿色教育篇2
摘 要: 幼儿是21世纪的主人,是未来的主人,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意义重大而深远,环保作为一个全球性课题,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幼儿园是幼儿环保意识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应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为依据,充分利用特有的环境资源和条件,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关键词: 环保教育 重要性 幼儿教育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的主人,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从小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提高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可以从哪些方面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呢?
一、从兴趣入手进行环保教育
在组织各种有趣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兴趣应该说是有效的。幼儿天性好动,精力旺盛。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摸摸、弄弄、学学、做做,兴趣由此而生。在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这一点。在活动中大量引入操作实验,如认识植物时,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根吸收有颜色的水的实验,让幼儿了解到植物根、茎、叶的作用,此外,我们让幼儿观察植物在受污染的水中生长直到枯萎的过程,幼儿认识到水受污染对植物的害处。由于幼儿认识过程中的有意识性发展较差,兴趣便是无意的、偶然的和不稳定的。事实上,我们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其对此的兴趣,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孩子思考问题,帮助他们建立初步的保护环境意识。因此我们没有把教育停留在知识层面,而是帮助幼儿把这种学习兴趣升华为对环境问题的兴趣。
二、游戏中的环保教育
首先,“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所以通过游戏向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幼儿最易接受,从而使幼儿在活动中自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游戏”是孩子们的特权,在游戏中渗透自然内容,使幼儿更容易接受,并在玩玩、说说、做做中培养环保意识。四月鸟周期到来时,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利用情感体验法进行爱鸟教育。在区角活动前教师可以讲一个关于小鸟找朋友的故事,让孩子们不仅对鸟的名称、外形感到好奇,还对鸟产生关心、同情等情感。在区角活动中,孩子们画画、剪剪小鸟、蝴蝶,并来到森林和鸟类做朋友,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
三、美术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
美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包括欣赏、绘画、工艺等。
1.在美术欣赏课中渗透环保教育,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专题美术欣赏有许多课题,对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非常有利。教师可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关环保的作品,既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使其受到美的熏陶,又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这对从小培养幼儿保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2.在绘画课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绘画课中利用范画进行教学,能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环保意识,有效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如教学《大树和小鸟》这一课时,我准备了这样一张画:天空中飞来一只小鸟,它的嘴巴里衔着一些稻草。它停在了一棵大树上面,正准备搭一个鸟巢,突然看到下面有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把斧头,正准备砍掉这棵大树,小鸟只好失望地离开了大树。看完这张画,我提了一个问题:“小鸟为什么失望啊?为什么要离开大树啊?”孩子们都抢着回答:“因为有一个人想砍掉这棵大树,小鸟不能在这棵大树上面搭自己的房子,所以小鸟只要离开大树。”通过对这幅画的欣赏,幼儿知道不能随便砍掉树木,否则小鸟就没有家。保护好树木,才能让小鸟有美好的生活环境,不仅达到绘画课的教学目的,还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四、生活中的环保教育
在幼儿一日生活环节中,蕴含不少环境教育内容,是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的最佳时机。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可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如每天的一餐一点,在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同时,进一步对幼儿进行节约能源教育。不挑食,不浪费,不倒掉饭菜,让幼儿知道我们所吃的颗颗饭粒都是农民伯伯用辛苦的汗水换来的。在节约用纸活动中,我们还设计了游戏《报纸变变变》,让幼儿知道很多废纸是可以做成好玩的玩具的。活动后,教室变得干净、整洁,小朋友一看到纸屑都会主动捡起。
五、幼儿园环境创建与幼儿环保教育相互渗透
在幼儿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方法很多,如课堂教育、家庭教育、幼儿园环境教育等,其中幼儿园环境教育能达到潜移默化的特殊效果。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大部分通过环境潜移默化和影响获得。试想,如果一个幼儿园园内果皮乱扔,到处是脏水、垃圾,家长、教师熟视无睹,孩子耳闻目睹,则其长大后怎么会是爱护自然、爱护环境的人呢?所以,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必须充分发挥环境教育的作用,两者相互渗透,即在进行环境创建时要考虑安排环保教育内容,而进行环保教育时,充分利用幼儿园周围环境,发挥其特殊作用。
六、幼儿园与家长、社会力量的结合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实现幼儿园、家长、社会力量的整合,开展宣传活动,组织“保护地球妈妈”、“爱护花草树木”等活动,捡起一片片落叶,给小树系上“请关心我”、“请不要折我”等环保小卡片,孩子们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社会的品质得到升华。家长了解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后,要求家长配合教师在一点一滴之中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环保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中一项极为重要的教育任务,应力争把幼儿园建成培养绿色种子的乐园,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行为将决定下世纪我国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进程,创新儿童环境教育,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为热爱地球、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地球人”是一项伟大的教育工程。最后,让我们携手并心连心,打造绿色的21世纪,让世界充满绿色。同时,全力将幼儿园建设为“绿色幼儿园”,让环保与我们同行。
绿色教育篇3
近日,我阅读了《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周小山、严先云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一书,可以说通过阅读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对我的教学工作有了全新的了解与认识。所谓教育,就是要发展每个同学的个性,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发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教学与教学策略的含义。以前我认为教学就是老师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接受老师的教导;教学就是学生疑问,老师解答的过程,简言之就是“问—答”的单向传输模式。在我阅读了《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这本书之后,发现并不是这么简单,其实教学工作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教学原来可以被看成是一系列精心安排的外部事件,这些经过设计的外部事件是为了支持内部的学习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提供的各种教学“事件”“情景”和“刺激”,都是指向内部心理活动,即唤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
我也认识到了,为适应新课改的形势和需要,教师在教育理念上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我认为在如今国家大力提倡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每个教师都应该有“绿色教育,健康发展”的理念,正如国家现今主张的绿色经济一样,经济的发展不能以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的污染为成本和代价,应该做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这反映到教育领域,就是不应该让学生学得太苦、太累、有厌学情绪;不应该让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自主性、创造性、发展性受到束缚或抑制;不应该让学生只学习书本理论知识,整天在题海战术中煎熬,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狭小的校园、教室里,忽视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不应该让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脱节,导致学生的实际社会生活能力软弱。
现在的学校教育太过于注重学生的书本文化和考试分数,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老师们、同学们可谓是用尽招数,很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结果学生的“成绩”是提高了不少,但是其创造性思维、人格培养、个性塑造等方面的社会能力被抹杀了,很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今国家经济发展的思维方式已经在逐渐发生变化,我们的教育理念也应该与时俱进,要有所变革、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跟上时展的步伐。作为教师要意识到教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是老师与学生进行思想碰撞的过程,是师生智慧的交融;学生不是空的容器,他们也有思想、有认识。
另外,使我更清晰地认识了课改的“三位一体”课程目标精神实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转变课程功能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根据这一目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在我看来,这符合时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回想当初步入教师岗位,以为一名的教师的职责就是将书本知识传输给学生就可以了,然而事实上并不是这么简单。作为21世纪的人民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地由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隘的课程定位,科学、合理地整合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结构因素,因材施教,关注并实现学生的“全人”发展。
所谓“全人”的发展,具体说来,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和环保意识,这不仅是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对于我个人来讲,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永不止步,在教育事业上努力实现我的个人价值,无愧于人民的嘱托,时代的责任与使命。
(作者单位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立山镇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