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几年,研究生的队伍逐渐壮大,与此同时他们的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对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导致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研究生大幅扩招导致市场供需失衡;二是学校培养机制不完善导致研究生质量下降;三是硕士研究生就业期望值过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两点建设性建议:一是完善培养机制;二是开展就业指导。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
中***分类号:C91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4-0061-02
随着我国经济和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现在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在逐渐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如现在的研究生分为学术性研究生和应用型研究生两大类,前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而后者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所以说在当今倡导科教兴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研究生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近年来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不少杂志报纸出现了“研究生就业尴尬”、“研究生就业不如本科生”的报道。本文对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现状和原因进行探析,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一、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
1.硕士研究生就业率呈下降趋势
目前,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形势正变得越来越严峻,几年前凭硕士学位就有到大学当老师的机会,但现在高校招聘老师的最低门槛已变成了博士,一些省份近几年的研究生就业统计数据也在总体上呈现出就业率逐年下降的趋势:湖北省从2004-2007年4年间研究生就业率分别为95.6%、93.4%、90.7%、86.85%;甘肃省2005-2007年的研究生就业率分别为:92.1%、82.8%、73.2%,连续三年出现下降[1]。
2.研究生就业优势不突出,出现学历“倒挂”现象
学历“倒挂”指毕业生学历越高就业率越低的一种现象。2010年江苏省教育厅该省首次出现毕业生学历层次与就业率倒挂的现象,研究生(论坛)就业率84.46%,本科生就业率88%,专科生就业率92.17%。其中双专科就业率最高,为94.65%;博士生就业率最低,仅为80.96%。据江苏省教育厅一些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江苏毕业的研究生就业率逐年下降,相反专科生就业率逐年上升。针对不太乐观的社会就业形势,很多用人单位如今也发出了“我们只要本科生”的招聘“宣言”,这无疑将研究生的就业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所以,有些冷门专业的研究生则采用了“曲线就业”的手段,把自己的硕士学位隐藏起来,使用本科的学历去应聘。
3.硕士研究生在就业中存在学科与性别差异
在就业过程中,由于劳动力市场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是不同的,所以一些热门专业(工商管理、企业管理、通信、管理科学与工程、建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等)与传统文科专业(历史、中文、哲学、教育学等)在就业形势上存在显著差异,即理科毕业生的市场需求量高于文科毕业生,他们较容易找到满意合适的工作单位。研究表明研究生就业除了存在学科差异外还存在性别差异,即女硕士研究生在就业上处在弱势地位。
二、影响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的因素分析
1.研究生大幅扩招导致市场供需失衡
研究生大幅扩招导致市场供需失衡是造成硕士研究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前几年的大学扩招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采取了研究生扩招的办法,2012年全国研究生考试人数为165.6万人,比上年增长6.9%,创历史新高。多数学生为了躲避当下就业的压力也都选择了考研这条路,认为学历高毕竟多了一份求职的把握,研究生的队伍逐渐扩大起来。但是几年下来,在市场对研究生的需求量饱和之后,扩招的结果又是什么。从近几年各学历毕业生需求统计情况来看,单位对研究生的需求有逐年降低的趋势;而对本科的需求量比较大且稳定;对中专生的需求量有逐年增长趋势,所以现在研究生不仅不再像前些年那样占有优势,相反却面临就业的压力,甚至出现了研究生就业率低于本科生的情况。在这里,我们不禁会想到:研究生扩招真的能解决就业现状吗?仅靠提高学历进行扩招来延缓就业能解决问题吗?以后是不是博士生也要扩招呢?
2.学校培养机制不完善导致研究生质量下降
由于研究生扩招效应,现在导师指导的研究生太多,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学生在专业上进行个性化设计和培养。一些大学中,单纯从导师所带研究生的人均数来看并不算多,但是这些平均数有的并不能真正反映实际的师生比,不少高校规定导师在临近退休年龄的两至三年内不能带研究生,刚获准带研究生的教师招生也较少。
理论上,研究生的学习应该是更加专业化,但事实上,一些学校研究生课程的设置与本科生差不多,并没有强调知识的精细性与专业性,课题不够新颖,前沿性、尖端性课程少,不同学院不同学科的学生跨学院跨学科选修的课程很少,对于培养方案上所列出的可供选择的课程,多数学生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而是学校根据课程设置的方便性强迫学生去选,这大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下降,无法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导致学生知识面窄,见识不够广。同时,大部分课程结束时的主要评价方式也是以论文为主,为了学生不挂科,老师一般都不会为难学生,只要能交上来都可以通过。多数学生在网上东拼西凑写一篇文章交给老师就算完事。由此导致硕士研究生除了在学历上优于本科生外,能力上并没有过多的优势,随着社会择才由“学历型”向“能力型”转变,用人单位已经不再盲目地追求人才“高消费”,不再以员工中的研究生比例高来装点门面,而是更注重实践经验,从而造成研究生就业时的尴尬场面。这也让我们想到了一个问题:国家大力投入资费来培养研究生,结果研究生与本科生没有大的区别,这是不是一种浪费。
另外导致硕士研究生就业存在学科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也体现在学校对文理生培养机制间的差异。理科生的培养多为应用性培养,有研究调查显示理科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在帮导师做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实践工作,在实践的过程中查阅资料补充理论知识,所以他们的知识专业针对性很强;而传统文科生多为学术性培养,平时除了上课就是去***书馆看看书,导师有项目的时候跟着做一做,最多的实践活动是做家教,而家教只是赚钱的一种手段,对他们专业能力的提升帮助并不大。所以在就业过程中理科生与岗位的匹配度更高,他们的就业状况要好一些,而文科生专业学术性的培养与用人单位专业实用性要求的矛盾导致了他们就业的不佳。一般男生多选择报理科专业,女生多报文科专业,这也就不难看出为什么硕士研究生在就业上存在性别差异了,有研究也发现专业是影响求职成功的主要因素。
3.硕士研究生就业期望值过高
硕士研究生就业期望过高也是影响他们就业的一个重要内在因素。近年来由于国家对研究生教育培养机制的改革,多数学校取消了公费的优惠***策而采取了奖学金制,这就使得研究生的投入成本过高,就业时的期望也就更高。陶永琛、常学辉在对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就业意向的分析显示,60.7%的被试在最期望就业的单位中选择了省级医院,44.4%的被试希望薪酬在3000~4000元,37.6%的被试希望薪酬5000元以上[2]。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期望过高,大多数选择人才资源丰富的中心城市,而不愿意去边远基地,缺乏对现实理性的认识。
一些用人单位也表示,同样的工作研究生比本科生的薪酬要求要高,让高学历的人***较容易的工作,不仅难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这样的员工也容易跳槽。因此,本科生能胜任的工作,他们一般不用硕士生,这就使得部分高学历人才找工作时压力更大。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当前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