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都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我想,不能忘记纪念邓丽君。
――题记
曾读卢梭,知有“思想启蒙”,没想过歌声也能启蒙。我是首次从邓丽君的歌声感受到一种启蒙力量。也许她本人从未想过她的歌声具此力量,但这种力量是确切存在的。我想我应该为邓丽君郑重地写下一篇文章。她是值得我们和后代永远尊敬的。
(一)
1978年,当我突然听到她的歌声……曾是那样震撼!我第一次听到,也许该说是看到――在故乡群山环绕的天空之外,在我目不能及的遥远地方,还有那样动人心弦而我一无所知的旋律。那旋律是那样地抚慰了我疲惫的心,让我感到走在家乡小街上的女子都妩媚起来,或说所有的男人和女人,我们原本都可以温和一些,不必筑起心的壁垒,不必穿上厚厚的盔甲……是的,我对山外广袤的世界还多么陌生,但她的歌声已为我提示了去认识的极大的可能性。
不久,我的已故父亲得到,我们家领到一笔补发的钱,我用那笔钱的三分之一买了一台七百元的SONY录放机,就为了听邓丽君的歌。我这行为曾使我的母亲非常伤心,她觉得儿子在生活刚有些转机就变了,变得奢侈和***享受了。当邓丽君的歌声在我的小屋响起来时,伴那歌声的是母亲无声的泪水……我无以安慰,只在心里说,亲爱的妈妈,别难过,我已在启程,去认识一个我不知道的世界。
1978年后的岁月,有这经历的何止是我?孔子曾那么努力地倡导复礼乐。礼,是关系人们赖以相存的社会秩序的东西。乐,能陶冶人的心灵。两千多年后,在“批孔”的声音再一次猛烈响过之后,这位祖籍河北的女子,她的歌声飘洋过海,来到她终其一生都没有踏上的祖国大陆,哪一条乡村小巷没有响起过她的歌声呢?在这历经十年动荡之后的土地上,她的歌声,以近乎天赋的方式,具有可以抚平一切创伤的神奇力量。
我甚至想起一位影响了美国历史的女子。1851年6月,斯托夫人写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开始在华盛顿一家周刊连载。当时林肯将***正领导着捍卫美国统一的南北战争,非常需要白人兄弟和黑人兄弟团结起来。这部深情关怀黑人命运的小说,使投入林肯部队的黑人不断增多,比任何***令和***府文件都更有效地扩大了林肯部队“正义之师”的战斗力。1851年斯托夫人四十岁。1978年邓丽君才二十五岁。这是中国改革开放起始之年,她那响遍中国的歌声,上至领袖,下至平民,谁没有为之感动?纵然插队岁月我们已学会不少动人的外国歌曲,但邓丽君歌声中的乡间生活和小城,那种乡情,那种甜蜜,那种淡淡的忧伤和浓浓的祝福,都郁郁葱葱是“中国”,给了我们一种追忆,一种寻找,一种团聚,一种向着新生活出发的激励。这是一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东方大国,那影响谁算得清!
(二)
1995年5月8日,邓丽君四十二岁猝然仙逝,我见消息震惊!当时就想,我会写下一篇纪念她的文章。数月过去,纪念她的文章已数不清,我体会着阅读纪念她的文章也是一种纪念,但我还是要写下我的纪念。
那时我看到,“”都有很多不同年龄的人自发地为她设简易灵堂,为她守灵,悼念者络绎不绝。乃至花圈遮道,鲜花如圃,掩面痛哭者众。在心中悼念她的华人更不计其数。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怀念她?我不禁再思,她的歌声从哪里来?
然后看到,邓丽君1953年1月29日生于台湾省褒忠乡田洋村,那个日子是星期四,壬辰年腊月十五日。童年时家中生活艰难,她出生的时候家里已有三个男孩,邓爸爸做大饼,用自行车载着出门去送外卖。邓丽君少小歌声甜美,方圆十里哪家有婚丧嫁娶之事,小丽君常被邀请去唱歌。八岁时,她被送到远门下接受专业声乐培训,持续五年。李先生创作过很多普通人喜爱的歌,每逢新春佳节,街头巷尾相闻的贺岁歌《恭喜发财》《新年好》等,都出自远的创作。这使我看到,邓丽君童年唱的歌就有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艰难的乡村生活中,人们喜欢笑容,喜欢吉祥、吉庆和欢乐,喜欢向往和祝福,邓丽君的歌声充满了人们的心愿。她的歌声中还有思乡之情,对一切在外奔波的人和海外华人都有抚慰――她的歌声接受过无数乡亲掌声的哺育,这是她的流行歌曲与日后那些痛苦万状的流行歌曲不同的深层原因,二者不可同日而语。无论在祖国大陆,还是在祖国的台湾,两岸人民血脉同源,都润泽着中华文化的悠久哺育。邓丽君最崇拜的人物是南丁格尔,这也透露出她开阔的心灵理想。
1967年,她十四岁与台湾宇宙唱片公司签约,以歌唱为职业。十六岁,她应当时新加坡总统夫人游莎芙的邀请,前往东南亚巡回义演,从此打开了她通往国际乐坛之门。在很多人心目中,邓丽君天资丽质,她的魅力就流淌在她甜蜜的嗓音、甜美的形象和极富感染力的演唱中。“此曲只应天上有,此人只应天上来”,称她是“错落凡尘的仙子”。她的老师则说她其实非常努力。
歌唱,是用语言和音乐去表达的艺术。邓丽君掌握了国语、粤语、闽南语,还掌握了英语、日语、法语、马来西亚语。用不同的语言与音乐结合,她都表达到几乎完美无缺,这需有怎样的学习与训练?1968年宇宙唱片公司为庆祝邓丽君唱片畅销,曾特别开拍了一部电影,邓丽君出演女主角,后来她在香港也参与拍摄过几部电影,但她认为自己还是适合歌唱而非表演,此后一心唱歌。这不仅可见她的自我选择能力,她的性格中有天真、亲切、诚实,还有坚定和坚强。这些性格同她的歌声,因融合到浑然一体而宛若天生。
(三)
1973年,她二十岁选择到日本发展,此抉择非常重要。那时日本家用电器正以高技术飞速发展,音像音响产品成为邓丽君歌声的极好载体。邓丽君的终生遗憾是尚未到祖国内地来演唱过一场,这说明邓丽君歌声在中国大陆的影响完全是通过录音机、电视机传播的。但她的歌声在日本一唱走红,并持续获得极大成功,这辉煌中有内在的决定性因素值得我们特别重视。
日本是接受西方文明甚深的国家。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被优胜劣汰追赶下的生活快节奏均有甚于欧洲各国。突然,邓丽君的歌声在日本出现,同样令日本人感到震撼!
我不禁想,我们曾感受过“暴风骤雨”等猛烈事件的震撼。
在邓丽君的歌声中,是感受到“温柔”的震撼?
再想,老子曾说“柔弱胜刚强”。
不管怎么说,邓丽君歌声传播的分明是浓浓郁郁的中国情怀、中国生活、中国人传承悠久的价值取向。她的歌声能在日本经久不息的掌声中溶化日本观众和听众,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这里确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东西。有的日本评论家则说,邓丽君的歌声唤起了日本已经消失的――曾有过的甜美和深情。
(四)
1978年,我听到的邓丽君的歌那么纯然天成,让我感到那就是她心的果实,亦如美酒供那么多人醉饮。接着,生活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流行歌曲也变出了与邓丽君歌声不同的情调。又过了多年,仔细听那愁容满面而又震耳欲聋的歌声,会发现西方文明所追求的竞争,那种以强汰弱的生产生存生活方式,正以过去百年都未曾达至的汹涌之势渗透到我们的民族生活,甚则淹没诚信。诚信遭遇沉沦,在茫茫世界里你可以相信谁?茫然、困惑、孤独、抑郁、痛苦,百种愁肠都刻划在歌手的千条皱纹上,并每每迎来广场万众的掌声与狂呼。人们也许会觉得歌手本身并无那种痛苦,因为他们已是名利双收的很大实惠者,但他们哀伤万种的歌声唱出了很多有着流浪心态的人们的情绪。我们是否需要重新找回我们民族生活中那些温柔淳厚的东西,是否需要找回心中遗落的旋律?我们会不会在猛烈地经历了竞争生活之后,再次从呼唤重返家园的歌声中去体验启蒙!
在当今的忙忙碌碌中,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停下来悼念一位歌手?邓丽君的歌声,从幼童到百龄老人都喜爱。没有哪个歌手能拥有这么多代的这么多华人受众。她的歌声究竟是在1978年后那段特殊岁月给过我一种启蒙,还是具有永恒的意义?
其实,我们少小就受过很多歌声的启蒙。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如《歌唱祖国》,童年唱过的歌那么晴朗,没有一丝皱纹,那种沛然化雨滋养过我们旋律,是我们永不会忘怀的文化自认。上溯到孔子听《韶乐》,曾“三月不知肉味”,那种养育灵魂的音乐,在中国世世代代都有动人心弦撼人心魄的启蒙力量。这种启蒙能够惠及尚不识字的孩童,也能温暖一生都没有机会识字的贫民,其普照生命的伟力,有甚于用文字表述出来的启蒙文章。给我们的启示应该是,我们该如何珍视歌声的启蒙力量。
(五)
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邓丽君的歌声无疑前无古人。一些当今相当著名的流行歌手声称从未想过能超过邓丽君。事实上,至今也后无来者。今日歌坛谈艺术论风格,不同的风格是存在的,因之才有万紫千红。百姓只记得,邓丽君的名气已经多么大,她的演唱永远没有傲气,始终保持着谦和与温柔。永远给人以笑容,即使人们只是从录音机里听到,也能感觉到她的笑容。她流泪唱的歌,大约只有《再见,我的爱人》,感人尤深,催人泪下。
她的歌声与舞台形象没有包装痕迹,比任何精心包装都更天然纯真,才那么透彻地浸润到人们心田。不论在经历了“”之后的岁月,还是在经历着激烈“市场竞争”的岁月,这样的歌声都有抚慰创伤,令人反省的温柔力量。不论在东南亚各国还是美国,她的歌声都受到热烈喜爱和尊贵赞誉。无论何时何地,她的歌声一响,就是典型的中国艺术、中国文化。
她拥有中国女子端庄大方的气质,也有仪态万方的尊容,美丽而内蕴着善良,温柔而内蓄着坚强,并有大国风范。她演唱的数百首歌曲,数量之巨,艺术之精,世上的歌唱家罕有人达至。全世界都敬重意大利的帕瓦罗迪,我们没有理由不珍爱我们的邓丽君。她创造的中国艺术形象,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灿烂部分,播扬的始终是人类情感世界的真善美。
我曾经在罗马举办的欧洲第十四届戏剧节上,看了立陶宛国家剧团新编排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发现剧中的时代变成了工业时代,两位主角的家庭变成了两家面包作坊的平民家庭,但莎士比亚名剧的精神不仅丝毫没有丢失,而且让我们看到,人类的相互仇视心理和偏见,不仅莎翁那个时代存在,在工业时代乃至当今也存在;在贵族中存在,在平民中也存在。而用爱心去相互理解,克服互相残杀,增进人类团结、友谊与和平,才是莎士比亚经典作品超越时代、超越种族、超越阶层的永恒主题。
我相信,只要世界还存在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相互伤害,像邓丽君这般甜蜜、纯真、温柔的歌声,就永远具有启蒙力量。
伟大的艺术和伟大的思想,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独一无二,又分明具有承前启后极为广阔之影响力的。伟大的艺术和伟大的思想,均因拥有芸芸众生而伟大。
1995年5月28日,邓丽君的灵柩在国人及全球华人的目送下,被送往台北金宝山墓地长眠“筠园”。
她虽然只有四十二岁,她是不朽的。
由于永远有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去瞻仰她悼念她,她的墓碑前永远有鲜花。在我心中,邓丽君是华人伟大的歌手。
(作者系著名作家,著有《无极之路》、《智慧风暴》、《新教育风暴》、《贫穷致富与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