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上,评估团团长海因・维尔布鲁根讲道,在中国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将给中国和体育运动留下独一无二的遗产。何为“独一无二的遗产”?这就给北京奥运会遗产的战略定位提出了要求。
宝贵的奥运“遗产”
1993年,在悉尼代表团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陈述报告中,“遗产”这个词充分发挥了作用。悉尼奥组委制作了以绿色为主题的电视片,名为“我们的环境,我们的奥运遗产”。在申奥报告中,对“遗产”的讨论突出了这个词的多样性。报告没有将其狭窄地定位为经济遗产,而是提出:奥运会后,新南威尔士人将得到物质和情感的双重遗产。“情感”这个词在国际奥委会的***文件中出现的并不频繁,它更不是《奥林匹克》中的词,而“情感遗产”这一提法是悉尼申办报告所首创的,它为人们认识奥运遗产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
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特殊之处,则在于将独一无二的历史遗迹、文化与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相结合。奥运会射箭比赛和马拉松比赛利用帕纳新纳克斯体育场就是个极好的例证。这座体育场是雅典城的重要纪念物之一,建于公元前4世纪,后为举办第1届现代奥运会而重修,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考古工作者再次对其进行重新设计与修缮。对于雅典来说,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远远超越了奥运会本身。
北京如何实现给中国和世界留下宝贵遗产的庄严承诺呢?笔者认为,最能体现北京奥运会的特色,最能凸现其独一无二的价值,最能对奥林匹克运动和世界有所贡献的,就在于“人文奥运”理念的阐释和具体实施。正如美国学者苏珊・布朗(Susan Brownell)在《Olympic Review》中所言:“北京奥运会留下的最大遗产将是巨大得无法估量的人文遗产。这个目标表达为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中的一个:人文奥运。”“人文奥运”不仅是一种思想理念,而且是一种发展战略、行动规划,因此它必将同时产生一系列的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
人性化的场馆和市***设施
“人文奥运”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三大理念的核心,它要求奥运筹办工作处处以人为本。具体到场馆建设方面,就是要注重人性化设计,尽可能让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广大观众感到方便与舒适,充分体现对各类人群特别是残障人士的关怀。拥有9.1万个座位的国家体育场之所以独创为一个没有完全封闭的鸟巢状,就是考虑既能使自然空气流通,又能为观众和运动员遮风挡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功能设计上,奥运会的场馆除了可以进行体育比赛外,还兼顾了大众健身、展览、演出等多种需要。比如,北京西部社区体育设施相对较少,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的建成将弥补这一缺憾,为市民健身带来福音。
为迎接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举办,弘扬“人文奥运”理念,北京市***部门积极推进全市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和改造,在主要道路、地铁、车站、机场、大型交通枢纽、奥运场馆及周边地区和其它重要公共场所设置必要的无障碍设施;规范和完善全市公共场所的语言文字和导向标识,在重点公共场所临时修建一批大型电子屏幕墙,用于播放有关奥运的宣传片、新闻片和旅游片,在奥运期间转播奥运会比赛实况。
东方格调的奥运会视觉形象
奥林匹克运动诞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继承了古代奥运会的人文传统,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与人类创造的各门类艺术紧密融合,逐渐书写了一部瑰丽的体育文化艺术史。奥运会视觉形象就是两者结合的典型外在表现,其元素包括:奥运会会徽、色彩形象系统、吉祥物、宣传画、体育项目***标、环境标识、纪念品和服饰等。可以说,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盛事,更是文化盛会,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视觉形象展示活动之一。塑造奥运会视觉形象使我们有机会将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不间断的以华夏――汉族为主体的东方文明,以及它所形成的人文景观、技术成就、体育形象展示出来,将北京独特的风土人情、悠久而崭新的容颜竞相呈现,与世界共享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共享古老而现代的北京风貌。北京奥运会视觉形象工程将“人文奥运”理念化为看得见、摸得着、买得到的实物,带到世界各个角落,同时也将东方文明洒向全球。
运动员主体地位的回归
20世纪是竞技运动获得充分发展的时期。数以百万计的观众通过电视观赏精彩的体育表演,使得今天的运动员获得了空前的声誉和社会关注。然而不幸的是,在光环的掩映下,运动员的真正价值往往被忽视。当社会物质利益置于人的价值之上,当竞技运动的结果置于过程之上时,运动员便被异化为一种工具,竞技运动促进人自身全面发展的目的也因此而扭曲。“人文奥运”是以人为本的奥运,它在竞技运动严重异化的当代体坛,竭力主张:摒弃***治和金钱的影响,充分尊重运动员的主体地位,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运动员,体现竞技运动的真谛。
国民素质的提高
北京正在迎接的不仅仅是一场国际性的体育盛会,更是一次国民素质的洗礼。北京奥运能否得高分,不光要看场上东道主运动员的表现,更要看场下大众的言行举止。任何一个承办奥运会的国家,都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大力支持,每个人的表现往往会影响到来访者对整个国家国民素质的评价,更关系到举办城市乃至国家的形象。“人文奥运”对市民文明素质的影响过程,是包括了礼仪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等内容的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过程,它将推动以素质提高、生存方式和文化模式转型为主要内涵的中国人自身的现代化,提升中国的整体国民素质。
志愿精神的传递
奥运志愿服务既是一项无尚光荣的历史使命,更是一次实实在在的公益行动。在张扬个性、强调自我价值的现代社会中,志愿者本着“我为人人,实现自我”的精神追求,在辛勤付出的同时体验到的是“你快乐,所以我快乐”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现代意义上的志愿精神就是来自于对公民地位的认同和对公民责任的自觉承担,这是当前社会迫切需要加以培育的。“人文奥运”理念深入挖掘出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价值,即:促进个人身心全面发展、促进由个人组成的社会的和谐进步、带动由和谐社会组成的和平、公正、友爱的国际社会的建立,与志愿精神有着高度的契合。奥运志愿者的行动不仅弘扬奥运精神,同时也在中华大地上进一步播撒志愿精神的火种,倡导乐于助人、甘于奉献、勤于学习的社会风气,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理念深入人心,让志愿活动得到普及。
***府执***理念的更新
在***的十六届三中会全上,以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文奥运”在“以人为本”的核心问题上与***府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是统一的,它是科学发展观这一执***理念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筹办、举办过程中的具体而集中的展现,是运用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2001年12月13日北京奥组委成立大会提出,2008年奥运会要坚持“五个方针”,其中之一就是贯彻“廉洁办奥运”的方针。为落实这一方针,北京市在奥运筹办期间专门成立了奥运场馆工程建设监督领导小组,负责全程监督奥运工程建设,确保奥运场馆建设的廉洁和节俭。同时还通过恰当的渠道,将监督的过程和结果,向社会和百姓进行如实、及时的,让舆论和百姓能够了解奥运工程建设的情况和监督小组的监督情况。这一措施充分体现了在以人为本执***观的指导下,***府角色由权力***府向责任***府转换,公众形象由“神秘”向“透明”过渡,治理方式由“人治”向“法治”的改变。
中国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地位的加强
初创于欧洲,产生于工业文明背景下的奥林匹克运动,在其发展过程中虽然十分强调世界性,但始终没有摆脱根深蒂固的“欧美中心主义”的影响,至今仍深深地带有西方文化的烙印。当前奥林匹克运动中出现的过度商业化、兴奋剂滥用等危及奥林匹克理想的问题,都可以在它赖以生存的西方文化背景中找到根源。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2008年奥运会将给奥林匹克运动的世界化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奥运会期间,中国传统体育将通过奥林匹克文化节及其他文化活动,得到全面的展示和宣传,让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成员们“读懂”东方的体育文化,为我国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国际体育大家庭创造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中国传统体育将以其充满着个性魅力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对奥林匹克运动产生深刻的影响。此外,通过奥运会的举办,中国将有一批优秀的国际体育管理人才进入奥林匹克组织体系之中,为中国体育争得更多的话语权。
中国国际形象的提升
奥运会具有强大的国际展示功能,这使得奥运会举办国在筹办和举办过程中可以全方位地充分地向世界展示自己。一次成功的奥运会后,举办国的国际形象往往会获得相当程度的提高。1964年东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战后重建的日本;1988年首尔奥运会使处于国际社会边缘状态的韩国,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成为韩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2000年悉尼奥运会,改善了澳大利亚长期以来在亚洲国家心目中“重欧美、轻亚洲”的***治形象。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筹办与举办将有助于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真实情况,纠正西方主流媒体和***客妖魔化中国而给国际上一些人士造成的错误印象。“人文奥运”彪炳文化的伟力,呼唤中华文明的价值重构,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赋予我们重建文化中国国际形象的极好机缘,为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持久的文化发展机遇。“人文奥运”遗产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带给中国的宝贵财富,其独特之处在于它更多地体现为无形性和转瞬即逝性。而无形遗产又是文化多样性的载体,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促进全人类了解与交流的要素,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而谁提早认识到它的价值,谁就能将这些珍贵的遗产留住。相关机构应尽早确立科学的操作原则,让“人文奥运”理念不仅在中国发扬光大,而且惠及世界,并拓展和培育富于代表性及时代性的奥运文化新元素。(作者系北京奥组委二级高级项目专家、志愿者部培训处处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人文奥运”将给我们留下什么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