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日本垒球协会正式任命原日本女垒队长、曾执教日本女垒联盟高崎队的宇津木丽华为日本女垒的新主帅。
出生于中国的宇津木丽华原名任彦丽,她曾代表日本女垒征战过2000年和2004年两届奥运会,分获银牌和铜牌。退役后,宇津木丽华在高崎队充分施展了执教才华,自2008年起先后率队夺得日本女垒联盟、全日综合锦标赛和日本国民体育大会冠***。
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都已经决定不再把垒球作为比赛项目。也就是说,垒球将告别奥运会,投身群众体育运动。有日本媒体指出,日本垒球协会此时决定由宇津木丽华出任女垒教练,是为了维持人们对日本女垒的关注度,在日本推广垒球运动。
与日本的缘分始于她的一封“球迷信”
1963年,任彦丽(原名)出生在北京。原本是标***选手的她,因为种种原因开始垒球训练。1978年,日本女垒队应邀来中国比赛,任彦丽遇见了此后在她人生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宇津木妙子。
当时的任彦丽被宇津木妙子精湛的球技所震慑。“可以说是被那种球技迷倒了。”任彦丽回忆着自己和宇津木妙子的第一次照面,“那样瘦小的日本人,垒球居然打得这么好,实在让人无法想象。”就因为看了那场比赛,对垒球怀着无比热情和向往的任彦丽,托人写了一封日文信寄给了宇津木妙子。“哈哈,那封信……完全就是球迷写给球星的那种感觉,充满了仰慕之情。”大笑着的任彦丽说,那封“球迷信”就是她和日本结缘的开始。
自从和心目中的偶像通信之后,意识到语言障碍的任彦丽开始学习日语。此后两人常在信中交流球技。当时的宇津木妙子经常率日本队来中国打比赛,有机会也会去看看这个小球迷比赛,并指导一些动作。渐渐地,宇津木妙子起了爱才之心,她认为任彦丽是不可多得的垒球人才,1978年,她就有了想带任彦丽去日本发展的念头。当她向15岁的任彦丽提出这一想法时,当时还未成年的任彦丽显得相当困扰。
每月30万日元通讯费感动她的父亲
任彦丽的父亲任位凯曾参加过抗日战争,当得知女儿突然被一名日本教练看中,并想带去日本打球时,任位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
“任的防守和击球能力都非常强,即使是在垒球运动发展很好的日本,这样的人才也很难寻觅,我真的不想放弃这个人才。假以时日,她一定可以成为一名球星。”顶着压力,在对任彦丽越来越熟悉之后,宇津木妙子更加坚定了要带这个女孩去日本发展的意愿。而随后宇津木妙子的举动,不仅感动了当时的日本媒体,更感动了任位凯。
那一年,宇津木妙子每个月都给任彦丽和她的父亲打电话,试***说服这位父亲。“那半年多时间里,每个月她的电话费大概都要花掉30万日元。”任彦丽回忆道。要知道,即使是眼下,普通日本工薪族的月薪也只有二三十万日元。
最后,任位凯点头了:“如果是那个人(宇津木妙子)的话,我想我可以信任。”
1988年,宇津木妙子成功地将自己发现的这块璞玉带到了日本。
感情由“姐妹”升华到了“母女”
任彦丽在得到父亲的允许后,义无返顾地跟随恩师宇津木妙子赴日。到日本后,任彦丽举目无亲,长期借住在老师宇津木妙子家里。而因为要照顾这个来自异国的小女孩,宇津木妙子迟迟没有结婚。任彦丽说,她们之间的感情由“姐妹”升华到了“母女”。
来日本最初的六年里,任彦丽从没想过要入日本国籍。宇津木妙子的妈妈希望任彦丽把户籍入到她的家里,成为宇津木妙子的妹妹,但如果这样,办理手续就需要宇津木妙子的兄弟姐妹全部同意,这意味着宇津木家的财产要有一部分划入任彦丽的名下,这是她没办法接受的,“我不需要钱,不想要别人的东西,太麻烦了!”
但事情在一年后发生了改变,时任日本女垒主教练的宇津木妙子希望她能代表日本出战亚特兰大奥运会。“妙子女士是我的恩人,同时中国女垒除了美国基本没有对手了,因此我就同意了。”
在日本垒球协会的帮助下,任彦丽顺利地办理了个人入籍手续,为表达对宇津木妙子的感谢,她选择了和她同样的姓氏,而在名字中保留了原本名字中的“丽”和代表中国的“华”。“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我只是想通过这一点,让大家知道我并没有忘本。”
但因为转换国籍不足三年,参加奥运会须得到中国许可,而后者没有同意她参赛的申请。所以,直到两年后的1998年曼谷亚运会,任彦丽才正式穿上日本队服。
当时日本媒体在对任彦丽进行报道时,都会加上姓名由来的这个细节。而日本的垒球爱好者,也都出于尊重,习惯性地在“宇津木丽华”前面,加上这样一个定语――中国裔日本人。
悉尼九月丽花怒放
1998年,悉尼奥运会的备战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着,父亲任位凯却突然因脑梗塞倒下,医生当即发出病危通知,并告知有“随时死亡”的可能。就是在这样的压力下,宇津木丽华依然选择留在日本备战奥运,实现自己的终极梦想。“下一次去探望父亲,我会送上在奥运会上的一个‘本垒打’。我只是想在梦寐以求的赛场上,做一件梦寐以求的事情,仅此而已。”
由于右肩膀的伤痛长期困扰着宇津木丽华,她一直忍着右肩疼痛进行训练和比赛。“医生看了我的伤告诉我,即使动了手术,今后重回赛场的可能性也只有五成。”对于自己的伤情,宇津木丽华表现得相当冷静,“我无论如何都要冲击悉尼奥运会,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垒球。”1999年1月,为了踏上奥运赛场,她最终决定走上手术台。
接受《朝日新闻》专访时,宇津木妙子对这位干女儿的精神,发表了感慨:“那孩子(宇津木丽华)承受着只有她自己清楚的痛苦,那些痛苦堆积成山,重重地压在她身上。我想她是抱着誓死一搏的信念,她那种努力法,简直是要毁了自己。再这样下去,即使能挺过2000年悉尼奥运会,她的身体也不太可能再站在竞技场上了。”
那年,日本女垒获得了悉尼奥运会的银牌,日本《朝日新闻》发表了一篇鼓励日本垒球队的言论,标题是――悉尼九月,丽花怒放。
雅典铜牌成了她的最后一战
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宇津木丽华曾打电话给北京的姐姐,“如果电视上转播中国和日本的比赛,也许你还能看到我呢!”“你可千万别打出‘本垒打’呀!”姐姐说。没想到当时的笑话,却在四年后的雅典成为了现实。
小组赛对决中,在双方战成平局的情况下,宇津木丽华上场打出一支“外野安打”直接下分,日本队2∶0战胜中国。半决赛,又是中国对阵日本,战至第八局双方仍是平分,宇津木丽华小声对在自己之前出场的日本第二棒选手说:“你千万要得分,我就不用出场了,你知道我的难处。”但二棒选手没能成功下分,比赛胜负又掌握在了41岁的宇津木丽华手中。结果她第一击就是一个完美的穿越球,护送已经站到三垒的日本队员返回本垒得分,自己也顺利站住了二垒的位置。这1分,也终结了中国女垒的奥运奖牌梦。
“既然我已经站在了场上,打好球就是一个运动员该做的。”欢呼的日本队友和垂泪的中国姑娘在宇津木丽华的眼前形成鲜明的对比,她说她能明显地感觉到中国姑娘们经过她身边时那种不甘的眼神。“日本队友都特别兴奋,但是我一点都兴奋不起来,我听到很多中国记者、观众的议论,别人听不懂,我都听在耳朵里了,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宇津木丽华匆匆地通过了混合区,也没参加后来的新闻会,由此,“不接受中国媒体采访”的说法不胫而走。
那之后,宇津木丽华结束了自己的垒球生涯。
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
2008年,受中国垒球队盛邀,宇津木丽华抵达中国,以临时教练身份带领中国女垒进行为期一周的强化训练。从2008年1月14日开始,中国垒球队为冲击北京奥运,在四川省进行集训。而宇津木丽华本次受到的嘱托只有一项:帮助中国队练习防守。
早在2006年,在中国垒球队向宇津木妙子抛出橄榄枝之前,中国女垒主教练王丽红就曾和昔日好友宇津木丽华进行沟通。尽管两人关系甚笃,但当时的她考虑到自己的日程,以及执教高崎队等种种因素,最后婉言拒绝了中国队的邀请。
这一次,经过中国队的再三努力,宇津木丽华终于下定决心前往中国进行针对性指导。“尽管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队很可能会与我带领的日本队作战,但我依然想尽自己的全力,指导中国队怎样去防守,也算是一种报恩吧。”关于为何同意接受“临时教练”一职的理由,宇津木丽华并不愿过多地去谈论。
多年好友终于接受自己的邀请,王丽红表现得非常高兴。只要宇津木丽华能够帮住中国队练好防守,哪怕只有一星期也好。“毕竟离开中国二十多年了,可能会存在无法相互理解的问题。”2006年时,宇津木丽华曾这样向王丽红吐露心声,“这次,我是真心想帮助中国队。”她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名“中华文化使节”。“现在的我很幸福,没错,就是因为我这个特殊的身份,我既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液,又是日本人,并能够代表日本出战。”2004年,在日本电视台一档教授汉语的节目中,宇津木丽华曾担任阶段性电视汉语老师,通过体育术语,来教大家讲汉语。“我始终认为,能同时为两国作贡献,是至上的光荣。”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宇津木丽华:日本女垒队的中国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