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圣地蓝毗尼位于尼泊尔,是佛祖释迦牟尼诞生的地方,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佛陀诞生蓝毗尼
释迦牟尼本名悉达多,姓乔答摩,因其父为释迦族,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佛陀是他的另一个称号,意思是“觉者”;此外释迦牟尼还有“如来”等多种称号。有关释迦牟尼的生年,由于古印度典籍没有明确的记载,因此有多种说法:北传佛教根据汉译《善见律毗婆娑》推断其生年为公元前565~公元前486年(与孔子同时代),南传佛教则认为是公元前624 ~公元前544年,蓝毗尼园区则介绍释迦牟尼的生年为公元前623年。
释迦牟尼出生年代众说纷纭,但其出生地却公认为是蓝毗尼。蓝毗尼梵文是“可爱”的意思,位于今尼泊尔南部中段,距印度边境不到10千米。此地历史上曾属于印度,1857年印度掀起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在镇压这次起义中,尼泊尔的廓尔喀士兵成为英国人的忠实盟友和冲锋陷阵的尖兵。作为回报,英国***府将这块具有神圣意义的地方划给了尼泊尔。
根据传说,蓝毗尼古代是一片园林,绿树茵茵,百花争艳。相传释迦牟尼一出生就会走路,迈出了7步,而且每走一步,脚下便盛开一朵莲花,即所谓的步步生莲;天空同时有二龙涌出,口喷清泉,为其沐浴。今天来到蓝毗尼,确实可以看到一个小小的池塘,中国唐代僧人玄奘在其《大唐西域记》卷六中曾描述说:蓝毗尼园里“有释种(释族人)浴池,清澄皎镜,杂花弥漫,其北二十四五步,有无忧花树,今已枯悴,菩萨诞灵之处”。不过后来这个池塘的水已经干涸了,只剩下丛生的植物。1939年,当地***府用红砖把这个池塘砌成方形,称为圣池。圣池旁边的无忧树上伸出的条条线绳挂满写有经文的五彩经幡,就像五颜六色的小旗在风中飘摆。
在蓝毗尼园最有价值的遗址是孔雀王朝最盛时期阿育王(约公元前273年~公元前233年在位,又称“无忧王”)竖立的石柱。这位笃信佛教的君主在佛陀涅槃200多年后,曾到这里朝拜并立柱以资纪念。我国晋代著名高僧法显在公元403年和唐代高僧玄奘在636年都曾到过这里朝拜,并在《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中留下珍贵史料。玄奘还在书中对阿育王柱刻有马像、柱体因雷击而断裂等情况作了比较详实地记载。但从14世纪末起,就再也没有朝圣的记录了。当时***势力席卷印度和尼泊尔,蓝毗尼遭到彻底破坏,最终变成荒芜的原野,阿育王石柱也被掩埋,渐渐被人们所遗忘。1896年,这里的地方官员和德国考古学家发现了阿育王石柱,石柱高约7米,周长2米,石料为浅红色沙石。正是靠着玄奘的记载及实物的印证,才最终断定蓝毗尼是佛祖真正的诞生地,从此荒废千年的蓝毗尼园又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阿育王石柱东侧几米的地方,建有一座摩耶夫人祠,也称“摩耶夫人神庙”,外观白色,为扁平四方体建筑。游客进入神庙必须脱下鞋子。说是神庙,其实内部更像考古遗址,保留有公元前3世纪~7世纪神庙的基石,还有一块据说是阿育王摆放的表示佛陀诞生场所的石头标志。室内一面墙上供着一块1米多高的石浮雕像,刻有描绘摩耶夫人手握无忧树枝、释迦牟尼在身边的出生***。摩耶夫人旁边站着她的妹妹,摩耶夫人产后7天去世,她妹妹便成为释迦牟尼的庶母。这块浮雕是出土文物,石像的表面已被***教徒划损,看不出眉目,只能分出人体的大概轮廓。这座神庙不仅受到佛教徒的膜拜,也受到印度教徒祭祀,因此浮雕像的脸上被涂满红色的蒂卡粉。
现在,圣池、阿育王石柱和摩耶夫人神庙所在区域,包括一些佛塔僧院废墟在内被划为圣园区,是游客游览蓝毗尼的必到之处。圣园区由大片种有莲花的湖塘三面包围着,环境十分优雅。
佛教徒的朝圣地
当年释迦牟尼离开宫殿,一直走到菩提伽耶。此地在今印度大城巴特那以南,他在河边的树林同苦行人在一起,每天“一麻一粟”,艰苦备尝,修行了6年,仍然一无所获。于是到河里洗去6年的积垢,饿得上不了岸,喝了一位牧女给的奶粥,走到一棵菩提树下,铺上草,发誓“我今如不证到无上大觉,宁可让此身粉碎,终不起座”。经过49天的冥思苦索,他终于悟道成佛,“佛”是“觉悟”的意思,即领悟了真理。如今菩提伽耶作为释迦牟尼成佛处广为人知,也是佛教徒心中的圣地。
释迦牟尼成佛之后第一次开始说法收徒,史称“初转”。这件佛教大事发生在鹿野苑,位于印度恒河边大城瓦拉纳西东北大约10千米处。当年,释迦牟尼在菩提伽耶悟道成佛后,便西行来到了鹿野苑,随后就在这里对父亲派来照顾他的5个随从讲解佛法,向他们阐述人生轮回,苦海无边,善恶因果,修行超脱之道。5人顿悟后,立即披上了袈裟,成为佛门中人,即最早的五比丘。佛陀初转之后,鹿野苑便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唐僧玄奘西天取经时,曾来到这里参拜。当时这里香烟缭绕,盛况空前。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卷七中详细记述了鹿野苑。当时玄奘看到的鹿野伽蓝:“区界八分,连垣周堵,层轩重阁,丽穷规矩。僧徒一千五百人,并学小乘正量部法。大垣中有精舍,高二百余尺,上以黄金隐起作庵没罗果,石为基陛,砖作层龛,龛币四周,节级百数,皆有隐起黄金佛像。精舍之中有錥石佛像,量等如来身,作转势。”当时正值佛教的全盛时代,随着佛教在印度逐渐衰微,鹿野苑也终至湮没沉埋。直到1836年,英国考古学家在此进行大规模发掘,才使这个沉埋千百年的古迹重放光彩,目前已发掘出4座僧院的遗址及大量文物。鹿野苑现存的主要古迹是达麦克塔,建筑分两层,下部是较粗的圆柱形,石筑结构;上部是较凸的圆锥形,砖砌而成。此塔是5世纪时修筑的,就建在佛陀初转的地方。
鹿野苑还有一个重要的去处就是考古博物馆,这里保存着十分丰富的古代雕刻作品,有公元前孔雀王朝时代的雕刻,也有贵霜时代和笈多时代的艺术作品,其中最为珍贵的是阿育王柱的四狮柱头。柱头高约两米,上面是4头雄姿勃发的狮子,分向东南西北;中部是圆形底盘,边上四面刻有象马牛狮,彼此间还有24根辐条的;最下方是钟形莲花。石柱由灰色大理石雕成,打磨精细,光滑鉴人,造型逼真,可谓万古不朽之作。印度国徽***案即来源于鹿野苑的柱头石刻。
释迦牟尼80岁去世,佛教称为“涅槃”。当时他身在拘尸那迦,涅槃的时候,释迦牟尼侧身卧着,头朝北,脚朝南,背朝东,面朝西。参观过卧佛雕像的人都会发现,无论在哪里,雕像卧的方位都是一样的,即来源于此。佛陀涅槃后7天便火化了,当时有8个国王分了他的舍利,各建塔供奉,佛教的塔就是这样起源的。拘尸那迦在今印度北部,距蓝毗尼约百十千米。在释迦牟尼火化的地方,现有一个高大的土冢,直径30多米,墓旁花木扶疏,时常有虔诚的佛教徒来到这里,向土冢膜拜。
与释迦牟尼有关的这四大佛教圣地构成一条朝圣路线,自古就是佛教徒最重要的朝圣地。瞻仰过蓝毗尼后,从附近的苏瑙利口岸离开尼泊尔前往印度,依次参观拘尸那迦、鹿野苑和菩提伽耶三地,将会对释迦牟尼的一生有更深入地了解。
蓝毗尼的佛寺
在蓝毗尼博物馆和圣园区之间开辟了一条笔直的运河,河两岸划为寺院区。由于蓝毗尼是佛教徒心仪的地方,因而各国佛教界在运河两边修建了30多座寺庙,以资纪念这位佛祖。
运河西侧是中、日、韩和越南等国的大乘佛教寺庙,东侧是泰、缅、柬埔寨和斯里兰卡等国的小乘佛教寺庙,几座桥梁把运河东西两边的寺院联系起来。
中国所建之寺名中华寺,位于运河西侧中段,兴建于1996年,为佛教协会在海外建立的唯一一所寺院,是中国佛教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中华寺是典型的中国建筑,取明清宫殿仿古建筑风格,红墙黄瓦,两进院落,占地总面积25600平方米。殿内供奉弥勒佛,背后为护法神韦驮,两侧则是四大天王。进入寺院内即第一进大院,正面大雄宝殿双重屋顶,飞檐翘角,殿顶虬龙盘旋,气势庄严宏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磅礴大气、灵动自然的艺术风格,是一座殊胜难得、清静庄严的梵刹道场。殿前的大型铜香炉中冒出缕缕青烟,飘向蓝天。踏上白色大理石铺就的基座进入大殿,彩柱、彩绘、雕门等无一不透出中华工艺的精美。绕过大雄宝殿进入第二进院落,这里有斋堂、僧寮、藏经阁和居士楼等建筑。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世界佛教圣地——蓝毗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