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凤翔泥塑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明快的设色、独特的造型、质朴的寓意成为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一绝,学习、继承和传承这一艺术瑰宝能使其开出更加灿烂的民族艺术之花。
关键词: 民间美术 凤翔泥塑 民间艺术
民间美术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代表,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区域内的文化传统的标志,也就是说,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是实实在在的民族艺术之花的一种类型。在凤翔农村以虎头挂片为代表的虎头系列造型,进入到家家户户,在人们的生活观念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这无疑是***腾崇拜意识在当代农村的残留。西周与先秦是中华民族文化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审美意识的奠基阶段,从西周的岐山到先秦的雍州,从扶风周原出土的珍贵文物到秦兵马俑,不难看出西秦大地显赫的历史地位和蓬勃的历史人文精神,而当今仍在流传的凤翔民间艺术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是古老传统文化的孕育与造就才使凤翔泥塑有着深邃与隽永的艺术魅力。因此历史传统孕育和发展了凤翔泥塑,也是以今观古的一个典范,其中透射着中国传统元素的源远流长。说它是民族艺术之花的一种,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凤翔泥塑是从传统的古老的民间生活中产生发展的,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在民间流传的一个典范。
对于凤翔泥塑中的虎头挂片,人们将威猛而震慑人心的面具造型特征与商周青铜器的饕餮纹相联系,也会有人将概括、抽象、符号化的造型特征追溯到远古***腾时代。商周青铜器反映出奴隶社会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敌视和压迫,充满着神秘恐怖威慑的“狞厉”。经过历史岁月的演变,虎头挂片在造型格局上依稀可见青铜饕餮纹的威严的悍猛,这一特征是中华民族传统中的精华,被劳动人民保留,借以震慑鬼魂和驱除邪恶。而在纹样的运用和色彩的搭配上,劳动者则将对生活的热忱和对幸福的向往倾注其中,使其饱含醇厚而热烈的质朴美。
二、凤翔泥塑是凤翔民间艺人勤劳与智慧的结晶,透过奇特的造型,依稀可见远古传统文化的神秘之光,从其亲和的媚态中,又能体会到民俗文化的深邃内涵,折射着中国元素的有意味的三个特征。
1.奇特造型。凤翔泥塑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圆雕,分人物和动物两方面。人物有《西游记》人物、古装戏曲人物、麒麟送子、娃娃嬉戏、孩儿骑牛和孩儿等。动物中有12生肖、鸟、鱼等。无论何种造型都有其独特之处;另一类是挂片,以虎头挂片为代表,挂片有大小之分,小的有小孩的手掌大,大的可以有1米多高。被称之为民间泥塑的是指那些深受民众喜爱的民间泥玩具,又称为“耍货”,固然制作简便,小巧玲珑,适合玩耍,价格便宜,比其他泥塑趋于小型,而凤翔泥塑是大、中、小兼有,而大型的泥虎、泥塑羊等凤翔所独有的。我们在赏析凤翔泥塑之美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民间泥玩具,而应当有更宽广的审美――是中国独特的艺术特色。另外,将独特的造型与中国几千年来传统绘画精神元素紧密相联。中国传统绘画讲究“师造化,中得心缘”、“写意精神”,在泥塑造型中民间匠师的精心造化赋于泥塑中国传统的绘画精神,即只取大型大势,忽略细枝末节,塑简法之形提扼要之势,在似与不似间而形神兼备,给这一团团黄土以鲜活的生命灵魂。实用性也在此彰显。
2.线描。凤翔泥塑的多线是凤翔彩绘泥塑制作至关重要的环节。民间艺人通过线描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吉祥***纹,或为着彩划分了一个明确界限,其中勾线分为四类,主线粗犷有力,分线细腻清秀,随线利落劲挺,绕线婉转流畅,变化多端的线条加上少量碎点与快面的配置,构成了一幅幅美妙绝伦的白描***,简直可以与宋代历史名作“朝元仙杖***”等白描作品相媲美。而且,泥塑勾线往往是在起伏不平的泥片上勾描,轻重徐疾、抑扬顿挫、技艺娴熟、效果精美,足可令专攻线描者自叹不如,这也是中国传统元素在民间美术中根深蒂固的表现。
3.重彩。就像陕西关中庄稼汉性格的凤翔泥塑所选色彩,大方、热烈、豪爽,不掩不遮地大胆运用大红大绿,直截了当地采取黑白红绿黄等未经调配的基本色。民间艺人基本用色讲究:黑白表现为“力”像石头;白色表现为“大”像“天地”;绿色表现为“生”像草木;红色表现为“心”像“钟馗”;黄色则表现为“熟”像果实。通过这些颜色的“大联合”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自然的生生不息,开花结果的自然规律。
三、民间美术作为民族文化的视觉符号载体,其使用及融合在民间广泛的习俗文化和日常生活之中。
凤翔泥塑得以在乡间广泛流传,正是因为其启迪观赏者展开想象的翅膀,寻味潜藏着的情感智慧,以及得到人生的和谐与满足,例如:小孩满月,外婆一定要给孙子送一只最大的泥老虎,是用虎威来辟邪,寄托长辈对孩子的疼爱之情,希望孩子平安;每逢庙会,人们总要从神庙那里买回一只带红绳的泥虎回家,称之为平安虎,以报佑全家人平安吉祥;还有“麒麟送子”,娃娃骑虎等都寄托这人们希望家庭兴旺、子嗣满堂的美好心愿等,这些寓意都是从民族思维、人文观念生发出的精神与物质结合的产物,是生存中最本质、最直接的元素。
总之,凤翔泥塑以它悠久的历史底蕴,奇特的造型,传统的白描,直接的取色,以及最本质的寓意,成为民间即民族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视觉符号的载体,也成为民族艺术之花。
参考文献:
[1]冯骥才编撰.民间艺术草根漫谈.中国美术出版社,1994,第1版.
[2]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6,第1版.
[3]左汉中编撰.民间绝活――凤翔泥塑.江西美术出版社,2001.9,第1版.
[4]朱志良.中国美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第1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民族艺术之花凤翔泥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