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让我痛哭吧》是亨德尔歌剧《雷纳尔多》中的一段咏叹调,这首作品不同于以往脱离歌词内容、炫耀花腔技巧、的演唱风格,重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该曲分宣叙调和咏叹调两个部分,具有鲜明的巴洛克风格,演唱时严格注意速度与节拍,注意乐段之间的力度对比,保持声音的灵活性和抒情性,即兴装饰音的演唱不影响歌词大意。
关键词:宣叙调 咏叹调 巴洛克 装饰音
《让我痛哭吧》是德国作曲家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1685―1759)所作的魔幻歌剧《雷纳尔多》中的一个选段。歌剧作于1710年,两星期完成,2月24日公演,连续15场,受到空前欢迎。这是亨德尔在伦敦写的第一部意大利式的歌剧,也是他在伦敦上演的歌剧中最成功的一部。
18世纪的意大利歌剧是在社会***治、文化生活的要求下,在新古典主义文学思潮和阿卡狄亚学会的推动下,在音乐和文学人才聚集的作用下兴盛起来的。这一时期是美声唱法的黄金时代,“唯声论”一度占据主导地位。当时的歌唱家是演出的中心,作曲家处于从属地位,剧情是拼凑的,歌唱家全神贯注于即兴表演各种花腔、快速乐句和装饰音,极力炫耀自己惊人的绝技,观众也主要听一段咏叹调结束前的华彩乐段。这种以阉人歌手为代表的,脱离歌词内容、炫耀花腔技巧、堆砌各种装饰音、形式主义的演唱风格,一度占据歌剧演出的主导地位,使歌剧渐渐变得苍白和令人乏味。而亨德尔的歌剧却以人物形象和感情表现为基点,着重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表现特定的戏剧情景中的人物性格。他的歌剧具有严肃的情节、高贵的历史题材和以咏叹调为中心的音乐特征;其戏剧的本质是展现真正的人生悲剧,是专门为音乐而作的戏剧。歌剧《雷纳尔多》主要立足于意大利早期歌剧经验的巴洛克风格,既有意大利歌剧的特点,又显示出极具个性的创作和演唱风格。其中咏叹调的返始结构是在对比之后实现情感的升华。咏叹调的这些风格特征反映了歌剧传达悲剧精神,表达情感的戏剧观念。
剧本是当时在伦敦相当走红的剧院经纪人阿龙・希尔(Aaron Hill)根据意大利著名文人塔索(T.Tasso, 1544-1595)的长诗《***了的耶路撒冷》(La Gerusalemme Liberata)中十字***英雄雷纳尔多和大马士革的异教徒魔女阿尔米达(Armida)的故事整理的,而后由脚本作家杰克莫・罗西 (G.Rossi)写下。主要叙述了十字***战争时期,巴勒斯坦的圣殿骑土雷纳尔多爱上了贵族少女阿米达,但阿米达是女巫阿尔米达的宠儿,女巫把她藏在魔园里,不让雷纳尔多把她带走。异教国王阿尔甘特是女巫的情人,他生性好色,又看中了魔园里的阿米达。当阿米达正对自己和雷纳尔多的爱情陷于绝望时,雷纳尔多前来救出了她,并把阿尔甘特和女巫囚禁起来,使他们改邪归正,成为基督徒。
《让我痛哭吧》这首咏叹调,出现于《雷纳尔多》第二幕第四场,是阿米达在花园里抒发对命运的悲惨痛苦的感叹而唱的。该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宣叙调,宣叙调是歌剧情节发展的重要途径。亨德尔在这段宣叙调中使用了大量的休止符,来安排乐句的进行,伴奏和声织体简单明确,只有几个和弦,节奏较为自由,使宣叙调更趋于戏剧化和想象力,同时演唱者在演唱中有更加自由发挥的空间,该段为4/4拍,由弱拍进入,表现雷纳尔多对阿米达的情词恳切的哀求和质问:“阿米达,求你怜悯,你用的力量,夺去了我的心和一切欢乐”。最后一句“上帝啊,请你怜悯,请你怜悯”,旋律采用连续的级进下行,表达了内心的悲伤和哀怨的情绪。演唱者的着眼点放在突出歌词的语言内涵,从文字里体会出角色的内心情感,注意语言旋律与语言逻辑重音的结合,使歌唱者能够清晰地表达歌词大意。旋律多采用级进,表达语气的抑扬顿挫,以及情感上的起伏波动。在演唱这一段时,根据意大利语语音特点,重音突出,音断意不断,音准保持平稳;依据旋律以及休止符的韵律特点去唱,就显得动人而不刻板。第二部分咏叹调的结构为小型复三部曲式:第一小部分再现单三部,调性由F大调转入C大调,再回到F大调;第二小部分调性由d小调转入a小调,结束处再现第一大部分。音域f1一g2,。这一段为3/4拍,在节奏上具有西班牙舞曲萨拉班德的强弱特点。第一小部分,a段是在F大调上进行的,以一种哭泣的音调开头,表现雷纳尔多内心的痛苦与无助。第一小节第三拍的前半拍休止,好像在表现哭泣时的抽泣和欲言又止的无奈。演唱时要求气息连贯,声断气不断。b段开始采用级进上行的旋律走向,相对于前句要激动一些,表现对自由的强烈渴望,之后运用了上行六度的大跳进行。这一句转到C大调,由F大调转到C大调,纯四度的调性变化,给人以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体现出主人公内心对悲惨命运痛苦的感叹。接下来是a段的再现,情绪的对比由强转弱,表现对自由的极度渴望,在演唱时注意气息及声音的控制。第二部分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句引进了新材料,调性也有所改变,由d小调转为a小调,给人以层次起伏和阶梯感。但情绪的基调不变,直至最终的第一部分再现。
必须指出的是,(1)这首咏叹调具有鲜明的巴洛克风格,演唱时必须严格注意速度和节拍,3/4拍的节拍在起拍之后,必须保持规律性重音的稳定进行直至全曲结束,不允许任何矫揉造作的随意渐慢或者渐弱,必须永远保持音乐进行的庄严步伐。(2)这首作品中的力度变化,是在乐段之间而不是乐句之内,往往是在一段强有力或响亮的乐段之后,出现一段轻柔的乐段,这种阶梯式而非浪漫主义式的波浪起伏的力度对比,也是巴洛克时期音乐风格的一个重要特征。(3)这首作品的旋律结构,与古典时期的作品相比,也有所不同,古典时期的作品讲究乐句均衡对称,章句分明,而这段作品则是连续不断的绵延开展进行,不停的运动,直至曲终,包含着整体的庄严地宏伟地荡气回肠地气魄。
在声音的表现方面,由于这首作品的主题是要求个性***,追求爱情,因此在演唱这一主题作品时,一、必须深入理解歌词,从歌词内容出发去追求高度的艺术表现,以及为达到这种艺术表现所需要的歌唱技巧,依据“音乐之中歌词为先,节奏次之,声音居末”的美学原则,亨德尔赋予这个咏叹调的旋律妩媚又充满力量、忧伤而富含渴望。因而演唱这首作品不可使用浓重的胸声,而要保持声音的抒情性和灵巧性。二、歌唱中要用气息控制音量,不要用喉咙的变化来控制音量。音量变化时喉头要稳定,以呼吸控制强弱,不要丢失美好的音质和正常的微颤。三、17世纪末盛行即兴加“花”即装饰音的华彩乐段,装饰具有与旋律同等的作用,但在演唱中要掌握的原则是加花必须以不影响演唱歌词效果为前提,在歌词许可的地方加花,歌词的音节数量不因加“花”而改变。
参考书目:
1.《西方音乐史简编》, 沈旋 古文娴 陶辛著,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2.《欧洲声乐发展史》, 尚家骧著,华乐出版社出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亨德尔歌剧咏叹调《让我痛哭吧》的解读与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