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礼仪范文精选

青少年礼仪篇1

【摘 要】礼仪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素质和能力,青少年时期是礼仪文化学习的基础阶段。重视青少年的礼仪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礼仪素质,也是提高国家文明素质、建设良好社会风尚所必需。加强礼仪文化建设,社会各方力量要通力合作才能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

【关键词】礼仪文化;青少年;教育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即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要从学礼仪开始。礼仪对人的一生十分重要,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然而,在当今的教育中,礼仪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实际进展缓慢。青少年时期正是接受思想文化教育的黄金时期,对塑造其人生意义非凡,因此,必须提到一定高度来认识。

1 当前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适合青少年特点的礼仪文化体系

目前,礼仪方面最为丰富的是各种院校的专业课程,以商务礼仪为主、专业性强,适合青少年特点的书籍资料却少之又少,并且思想教育多,实践技能训练少。其实,礼仪不能等同于德育,它是应用性很强的普适性学科,其内涵十分丰富,不仅是道德层面的教育,更是贴近生活、操作性很强的实践课程,从穿着服饰到言谈举止,从个体的行为到社会群体的规范等等,包罗万象,包括了思想意识、道德规范、民风民俗等众多范畴,但是目前我们的礼仪教育体系并不完善,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适合青少年发展的科学文化系统,从幼儿到青少年形成一套具有连续性、科学性的完整体系,便于有效地进行养成性教育。

1.2 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礼仪教育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投入不足、落实不到位,教育流于形式的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地方用突击式、口号式应对考察或作为工作业绩,敷衍的现象并不鲜见。尤其在中学阶段许多学校礼仪教育形同虚设,学校、老师、家长的关注点放在了成绩上,似乎成绩代表了一切,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学习的压力,导致师生把学习作为压倒性的任务,礼仪修养、人格品性的培养被漠视化、边缘化。而美国的评价体系却十分看重人品、人性的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帮助敬老院老人、参加慈善募捐等实践活动在申请高校时是十分重要的加分项,礼仪修养、个人品性被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些很值得我们反思。实际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十分重视礼仪文化道德情操的教育培养问题。

1.3 任务不明,责任不清

礼仪教育不只是学校一家之责,学校、家庭、社会该怎样协调,怎样实施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明确的认识,出现问题时,往往问责难。例如,近年来关于校园暴力等事件频发就是典型案例,如果我们及早教育,用礼仪涵养自己,以道德自律,匡正行为、纠正错误,就可以减少、控制犯罪行为,避免悲剧的发生。因为礼与法往往只有一步之遥,跨越了礼的界限就可能演变为犯罪,礼仪教化可以有效遏止青少年犯罪。然而,由于任务不清,责任不明,家长学校没有能够做好这一工作,造成礼仪教育的缺失,出了问题之后,往往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也影响了礼仪教育的主动性。

2 青少年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 青少年时期是礼仪教育的最佳时期

在人的生命周期中,礼仪教育的最佳时期是青少年时期。青少年正是接受文化的基础阶段,也是关键时期,抓住人生关键时期进行教育,就容易接受和吸收,深入人心。从社会学角度说,文化塑造了社会的人,从生物人演变为社会人,是文化的作用使然,礼仪文化是一个人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文化之一,是做人之道,有了礼仪文化人们便有了行为标准,通过教育,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能够更好地自觉遵守社会规范。

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宋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在《小学题词》中说,“蒙养佛端,长益浮糜,乡无善俗,世乏良才。”这就是说,如果童蒙时期的教育没能够扶正孩童的心性,他们长大之后就会越来越浮华不实,若普遍如此,则乡间就没有好的风俗,世间也就缺乏优良的人才,“蒙养佛端”就容易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来,有了童蒙教育即可“养其正”,培养正气。朱熹强调了童蒙时期教育的重要性。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朱熹所说小学阶段是指8-15岁,他认为小学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必须抓好、抓紧,这一时期孩子们还比较单纯,坏习气少,受到的教育能够植根心田。在朱熹的理论中,小学阶段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重在“教事”,通过具体行事,养成行为习惯;15岁以后为大学教育,重在“教理”,探究事物的“所以然”,从而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这一认识与今天社会学观点基本相同,也符合现代教育的思想理念。

2.2 礼仪讲究内外兼修,有助于塑造完美的人格

礼仪教育对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完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礼仪讲究内外兼修,讲求以德为基础,重自律、重德性培养,将心性修养化为自觉,达到一个境界高度。礼仪不再是一个形式问题,《礼记》中有“德辉动于内”,“礼发诸外”,就是强调礼仪不仅要求言谈举止的儒雅得体,行为规范,而且内心一定要有鲜明的德性,“德”是礼仪行为的原动力,是礼之根本,这使得礼仪具有了更深层的塑造灵魂的意义,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也造就不凡气度。传统文化中特别重视气节情操的培养,这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可以帮助人们廓清思想,明辨是非,保持清醒头脑,不为利益所惑,坚持正气,是非常可贵的。礼仪修炼可以使人的心胸开阔、豁达,心智成熟,有益心理健康,有效减少心理问题,有助于塑造完美的人格。

2.3 礼仪教育是现代社会的需要

现代社会对用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待人接物、来往应酬、组织活动及协调事务等情况,往往要求专业之外还要有很强的多面性,要适用多种角色,一些礼仪能力、素养就凸显出来,仅有专业知识就不够了,礼仪的应用非常明显。因此,礼仪教育也是适应当今社会通才教育的需要。

3 意见和建议

3.1 建立合理的礼仪文化体系和教育评价体系

根据青少年特点,建立科学有效的礼仪文化体系。要行之有效,科学合理,汲取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华,经过各方面论证,构建新时代的礼仪文化体系。内容上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层递进,从技能到理论都得到提高;过程上,如朱熹所说从“教事”到“教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从一般应对向文化纵深发展,深入到事物的本质。

建立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改变那种重成绩、轻品性的评价体制,学习借鉴国外的经验,美国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很值得学习。

3.2 重视各种教育因素的作用

礼仪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影响礼仪教育的因素很多,我们对各个方面都要予以重视,只有各方协作,才能实现礼仪教育的目标。

3.2.1 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基础,这在礼仪教育上尤为突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思想意识行为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习惯与认知,父母的权威对孩子社会化具有重大影响,父母的榜样力量是极大的,正因如此,要给孩子积极正面的影响,在出现重大问题时家长必须承担应负有的责任。长期以来一些家长总是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全部托付给学校了,无论出了什么问题都与自己无干,一味地把责任推给学校,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家长对孩子成长负有不可替代的责任。离异家庭的孩子、留守儿童发生问题几率多,特别是心理方面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关心欠缺。

3.2.2 重视学校教育

学校是教育的主体,是青少年社会化的最主要的社会环境因素。要根据学生年龄有的放矢的选择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学校中师生群体的行为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个体的认知判断,因此要建立良好的校风,这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否则,不良的环境也会造成负面影响。师生、同学间人际相处,一定要互相尊重,教师更要为人师表。要把讲尊重、讲诚信落到实处,那种按分数把学生划等级的做法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不尊重,更不能因此在言语行为上讽刺挖苦甚至责罚;杜绝考试作弊现象,建立诚信体系,应该让人们意识到诚信高于成绩,建立正确的荣辱观,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以成绩评定一切的评价体制。

3.2.3 社会群体不可忽视

社会群体中,同龄群体是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对留守儿童、因家庭离异而缺少关爱的孩子们来说,受同龄伙伴影响往往比较大,我们要关注这些孩子的社会交往群体,防止受到坏影响、沾染坏习气,帮助孩子们结交品性良好的社会群体。

3.2.4 关注大众传媒的导向作用

随着大众传媒的日益发达,网络、电视等媒体在当今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对人的影响都要大,对人的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对人们的行为活动具有暗示作用,传媒中的形象、行为经常被儿童青少年当成学习模仿的对象。对这些媒体的关注必须加大,做好审控。不利青少年成长的要戒除,如暴力镜头,吸烟、酗酒消愁的情节,多制作些正面的、健康的、愉悦身心的好作品。特别是对低龄儿童,家长更要加强监管,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加强舆论文化的监督,多注入正能量、正面宣传,鼓励、树立良好的形象和社会风气。

3.2.5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重视各种社会力量,***府部门要重视加强整个社会的文化建设,建设精神文明家园,如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文明城市的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对人的影响往往干扰着正规的、正面的教育,考验着对正面教育的信任感。因此整个社会必须重视风气引导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3 注意教育方式方法的运用

目前,礼仪教育表面化现象比较严重,急于求成。礼仪教育不是搞运动,不会一蹴而就,只能采取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日积月累,逐步养成。礼仪的目的也不是培养听话的好孩子,而是有思想、有能力、明辨是非的公民和人才,因此,要充分尊重个性发展,科学地选取内容和方法,与时俱进,合乎时代的要求。加强实践,重视其应用性学科特点,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4 结语

礼仪教育不只是一个形式上的问题,实际上也是一种思想意识文化的教育。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基,作为重要文化之一,礼仪文化的教育更是要趁早。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习惯的养成主要在青少年时期,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正所谓秉性难移,基于此,礼仪教育一定要抓住最佳时机,这样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青少年礼仪篇2

【摘要】当今社会,青少年礼仪文化缺失是青少年文化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青少年礼仪文化缺失的原因。

【关键词】传播学;礼仪文化;缺失

所谓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礼”是一种表达尊重的行为规范,而“仪”就是恰到好处地向别人表示尊重的具体形式。礼仪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行为规范和社交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实际上包含了三层含义,即:礼貌、礼节、仪式。

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礼仪是华夏民族的代表文化之一。历代的***治家、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中华民族的礼仪教育。荀子的《修身》篇里就曾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意思就是说,人不守礼就无法生存,做事没有礼就不能成功,国家没有礼则不能安宁。孔子也强调,“不学礼,无以立”。这种将礼仪教育视为育人之基的观念对礼仪之邦的奠定和维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礼仪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提升民族竞争力、维护社会秩序、维护人际关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今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精神生活,包括对着装品位、时尚程度、出国开阔视野等诸多方面的要求。但对自身的礼仪修养却不够重视,有的人甚至不能做到“知荣辱”,国民素质良莠不齐,社会总体文明程度不够。这一点在青少年的文明礼仪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校园里屡禁不绝的课桌文化;进办公室不懂得敲门;卫生间、教室的墙壁上随处可见的不堪入目的交友广告;甚至还有大学生如厕后不懂得冲水。而更令人不安的是,有的青少年把行为不羁、不顾别人的感受看成是有性格的表现;还有的青少年过于愤世嫉俗,强烈要求别人尊重自己,但是自己却不懂得尊重别人,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这种现象随处可见,不仅仅与中国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礼仪文化背道而驰,同时也对青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质量的培养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传播在人格形成和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什么会造成青少年礼仪文化素养的缺失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传播过程中模仿对象礼仪行为的缺失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认为,一切社会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仿”。模仿是通过人与人的接触和传播发生的,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现象,传播是最基本的互动渠道。米德认为,社会角色和行为的掌握是由于模仿他人的角色言行而获得的,因而模仿在人们的个体社会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当代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模仿是他们学习礼仪文化的重要途径。不管是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还是大众传播,都为青少年提供了大量的模仿对象,而这些模仿对象的礼仪行为,对于青少年礼仪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群体传播和人际传播中,青少年周围的人,如父母、老师、同学等一些接触密切的人的行为举止,大众传播媒介中所塑造的各种角色的一言一行,如果能够得到青少年的认同,或者在尚没有是非观念的青少年那里被动接受,都会产生模仿行为。

而遗憾的是,大部分被青少年模仿的对象,本身就缺乏良好的礼仪行为。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家长自身礼仪修养良莠不齐。我们的社会正处于价值观转型阶段,很多家长没有受过系统而正规的礼仪教育,总体来说受礼仪教育的程度不尽如人意。虽然有的家长自身修养较好,但就整体水平来说,依然是不足的。他们自己也许都很难做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自己都不清楚食礼,不知道见到长辈应该用怎样的礼仪,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也没有遵守礼仪规范的习惯思维,更遑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某些不合礼仪规范的行为,最容易被孩子模仿,所以青少年礼仪文化的缺失,首先来自家庭礼仪教育的缺失。

再从大众传播媒介来看,大众传播工具如电视、网络在现代人生活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一些不符合礼仪规范的例子经过电视、网络的传播,会起到立竿见影的宣传效果,它们所提供的模仿对象,对青少年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掀起了海外游的热潮。而与此同时,国人在旅游过程中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也经常见诸报端,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中国公民的整体文明礼仪素质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礼仪之邦的形象已极为不符,长此以往,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的青少年势必会对这样的文化产生认同,从而诱发模仿行为的产生,最终导致礼仪文化的缺失。

新浪网曾做过一个关于“明星的不端行为,会对社会大众产生什么不良影响”的调查,参与调查的人中有52.2%的人选择了明星的行为会对普通人产生影响,公众人物需要自律;有34.8%的人选择了青少年会把明星的不良习惯当成时尚,盲目模仿。而明星崇拜是青少年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社会现象,是青少年自我确认的一种手段。青少年一旦崇拜某个明星,就会从各种途径去了解搜集这个明星的有关信息,了解其生活和动态,部分青少年还会由羡慕、向往明星的生活发展到模仿明星的生活、行为方式。而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往往会过度渲染明星的不端行为,这极易使价值观、人生观还没有完全确立的青少年盲目地去模仿这种不端行为,引起自己行为的偏差。

二、组织传播过程中礼仪文化教育的缺位

作为组织化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同时也是组织传播高度发达的社会,因其制度性和高效性的优势,现代社会青少年的教育大部分要依靠组织传播来实现,青少年的文化礼仪教育也不例外。而作为组织传播最主要的实施者,学校在青少年礼仪文化的教育上承担着重大的责任。造成当代青少年礼仪文化缺失的一个主要原因,即为学校在组织传播的过程中忽略了对青少年文明礼仪文化的教育。

如今义务教育中鲜少开设和落实礼仪课程,“学制改了,改成了所谓的洋学堂,把这些礼仪都废了。所以现在我们的国民礼仪,变得很可笑,中国礼仪没有了,洋礼节也不懂。”我们的义务教育阶段接受的主要是文化课的教育,素质教育推广中礼仪教育并未受到重视,或者鲜有提及。“从学校开展礼仪教育的现状看存在严重的价值目标功利化、教育内容单一化和教育方法简单化。”“在实践中则搞短期行为,只求迎合,不顾长远的效果。”音乐课变成了单纯的唱歌课,或者只是做简单的音乐知识介绍,并未吸取孔子礼乐修身的经验真正给予学生们音乐中温柔敦厚、和谐平淡气质的熏陶。这都导致如今的学生不懂礼仪的现象。比如在学校见到老师时不会主动问好,对着长辈大呼小叫;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且不以为意;用餐时会发出很大的声音;没有恭谦诚敬的品质和心态,待人接物时手足无措,不懂得感恩等等。学校几乎都有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但是其内容一般都较为空泛,缺乏具体可行的指导且很少涉及礼仪规范方面,学生对此也缺乏敬畏之心,未能严格遵守。

另一方面,学校即使开了礼仪课,也往往只是讲一些概括性的道德知识和大道理,操作性的技能、技巧讲得少;礼仪的知识传授得多,而扎扎实实的行为训练比较少,以至于使青少年学生茫然,不知道怎样将学到的礼仪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礼仪行为,并没有形成以礼为尊的行为规范。例如,许多大学生在求职面试时所表现出来的对起码的待人接物礼仪的无知,让招聘单位感到万分无奈。这正是礼仪行为训练缺乏所导致的直接后果。

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一般比较重视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和一些特长课比如乐器、舞蹈等课程的学习,而学习这些特长更多的是为了升学或者考级,并非真正为了礼乐精神的培养,且多爱攀比自己与别人孩子的成绩,忽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在公共场合放任自己的孩子大喊大叫甚至觉得这是一种活泼的表现。家长看不到礼仪教育的长远意义,认为礼仪教育并不重要,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导致孩子大多“博学于文”却未能“约之以礼”,学到的只能是技术,而不是真正的文化,自然也谈不上有多么好的礼仪修养。

相比较而言,在日本、韩国,礼仪教育十分发达。礼仪教育从小就开始了,且十分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并形成了浓厚的社会风气。在日本,孩子们在幼稚园学习的并不是珠算、英语等文化课程,孩子们首先学习的是最基本的一些行为规范,比如要对人温和地微笑;要耐心地倾听他人的话语;不同的场合怎样行鞠躬礼;不同年龄的孩子依照兄友弟恭的概念在一起玩耍,并且作为哥哥姐姐的孩子们会主动照顾作为弟弟妹妹的孩子们。而我们能感受到,日本、韩国人那种恭谦有礼的姿态,并不仅仅是礼节形式,更是一种严谨认真、恭谦诚敬的态度。礼仪教育的贯彻在日语和韩语中也有体现,他们说话时总是用敬语,而平语则是对晚辈、平辈或者关系非常要好的朋友之间才敢使用。甚至有的人因为害怕失礼而对那些只要是不熟悉的人都使用敬语。在称呼对方时总是会用尊称,比如某某君、某某哥哥姐姐、某某前辈。他们对待前辈十分尊敬,有韩国人说,前辈对于他们是神一样的存在,不尊敬前辈是会被前辈教训的,前辈也可以完全无视你的存在。这种规范、系统并且认真贯彻的教育方式十分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这有助于学生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中恰当协调、在言行举止上得宜。且在日韩这种礼仪观念已深入人心,是发自内心的遵守,所以我们也应该让学生从小接受礼仪教育,培养其发自内心的恭敬有礼之心。

三、大众传播的“议事日程”的偏位

青少年礼仪文化缺失现象是大众传播宏观社会效果的表现之一。

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是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之一。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自孔子时代开始,很长一个历史时期,我们的礼仪文化曾经走在世界的最前端。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重点。因此,我国的大众传播媒介在选择传播内容的时候,偏重经济建设,而忽略了道德建设,缺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介绍与发掘,缺少对受众礼仪文化形成的指导与熏陶。随着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工具在我国的普及,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在大众媒介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作为受众的青少年便渐渐地被媒介设置了议程,认为自己应该关注的重点是经济生活,而不是传统文化和礼仪,这无疑会影响其价值体系的建构,从而造成礼仪文化缺失的后果。

大众传播对于礼仪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全社会的礼仪氛围也不浓。虽然国民素质有整体提高的趋势,但大部分人对礼仪的态度是可有可无的,礼仪并未成为公众重视的必备修养。如今媒体虽然有很多公益广告倡导人们互相关爱、注重环保、热爱生命,也有一些日常行为规范方面的,如中央电视台的一些公益广告等,但整体的宣传力度依然不够,主流媒体节目并没有在这一块起到主导宣传作用。而且这样的公益广告只是依靠人们的自觉性去遵守,无法形成一种强烈的意识,也没能成为硬性要求和必须的规范准则。

当代青少年礼仪文化缺失的现象,是大众传播过程中各种媒介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在礼仪文化方面具有精深的理论和博大的体系,拥有深厚的礼仪文化资源。培养和建立青少年的礼仪素养,需要社会利用好不同的信息传播媒介和方式。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南怀瑾.论语别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张吉生.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9.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文法学院)

编校:董方晓

青少年礼仪篇3

本文为2014年北京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职业为导向,突显专业特色,优化英语教学体系》(项目号:2014-ms227); 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资助项目研究成果

【摘 要】 本文阐述了以中国为主的东方文化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发展历程及其对礼仪的影响,分析了中美社交礼仪方面存在的诸多差异,探讨了中国加强对青少年礼仪教育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以期提高青少年文明素养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中美礼仪;文化差异;青少年;礼仪教育;重要性

礼仪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按照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或行为习惯进行活动。现代社会,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跨国家跨地区的经贸合作进一步加强,全球化进程带来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突显,其消极影响更是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种,侧重于研究礼仪的概念、特点、功能和重要性;第二种,侧重于对中国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其内容主要包括礼仪教育现状、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研究对象涉及大、中、小学生和中职生,多以大学生为主;第三种,侧重于对中外交往中存在的礼仪差异进行对比研究,涵盖会面、交谈、餐饮、婚礼等多个方面。上述研究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礼仪教育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然而,它们都是围绕礼仪概念从理论层面展开论述,未能深入挖掘如何将中西礼仪的文化差异理论研究应用于西方社会交往的实践活动中,进而提升礼仪研究的社会价值。

改革开放以后,礼仪教育在我国进入全面复兴阶段,以金正昆教授为代表的礼仪教育专家和学者们对礼仪教育开展了大量研究和论证,各种礼仪教育读本和教材不断涌现。但在中国知网上的期刊全文数据库中, 以“中西礼仪”为主题检索词,相关文章93篇,以“中美礼仪”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仅有1篇文章。因此,文章以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为背景,细致地分析中美礼仪文化差异的同时,深入地阐述其背后的文化因素,旨在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礼仪素养教育,使其成为传播中国礼仪文化的传播大使,改善和提升国家形象。

一、东西方礼仪文化的发展

礼仪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礼仪文化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科学,不仅与道德、教育、宗教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且自身也有着深刻的理论来源。西方礼仪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发展于资产阶级文艺复兴时期,成熟于现代社会。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礼仪文化始于原始社会,形成于奴隶社会。尽管影响中西文化的因素错综复杂,但是总得说来,儒、释、道文化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而塑造西方文化的则是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当社会意识形态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自然也会对在社会文化中发展起来的礼仪产生影响。诸多相关论著便应运而生,如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的《成功之路丛书》,法国学者让・塞尔著《西方礼节与习俗》,英国学者埃尔西・伯奇・唐纳德的《现代西方礼仪》等等。而我国的《周礼》、《仪礼》、《礼仪》三部古代著名礼典,更是集中涵盖了中国传统礼仪的主要内容,成为中国礼仪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对人的正确行为和社会公德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对人际交往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此后,孔孟等儒家的礼仪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是人们交往时的一种行为规范,如礼貌、礼节,而“仪”则指仪式、仪表、仪态,是指被人们规定的共同认可的程序。简言之,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在西方,礼仪一词最早源于法语的“Etiquette”,指“法庭上的通行证”。英语中引入“Etiquette”后便有了礼仪的含义,成为人们交往中应遵循的规矩和准则,意即“人际交往的通行证”。礼仪不仅是行为方式的外在表现,更是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的内在升华。礼仪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繁荣,并为维护人类社会的稳定秩序及和谐交际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中美文化对礼仪的影响

中国是有着古老文明的农业大国,美国是一个新兴的超级工业大国。无论是地理环境、社会制度、生产方式、文化传统、个性特征以及民族心理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差异。中美两国的民众观念因受到不同语境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影响,礼仪交往中呈现出迥异的文化特征。总的来说,主要涉及四个方面:1.中国礼文化提倡谦虚谨慎,强调“贬己尊人”;美国礼文化崇尚务实,强调个人荣誉感。2.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中国礼文化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美国礼文化秉承欧洲文化影响,强调人权观念,主张自由平等。3.中国礼文化深受封建家长制,注重个体与团体的关系;美国礼文化有强烈的自我中心观念,注重个人自由和***。4.中国礼文化注重伦理,提倡重义轻利;美国礼文化信奉个人主义,强调法治。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所要遵循的规则和惯例存在差异。中美礼仪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对礼仪有着不同的诠释,对合乎礼仪的行为规范诸如在见面与告别、社交称谓、赞扬与应答、致谢与回复、交谈、餐饮、婚俗、时间观念等方面都有细致入微、迥然不同的行为准则。中美两国只有深刻地探寻礼仪文化的互通性,了解彼此文化的异同点,才能求同存异,切实体会到礼仪的文化底蕴。在青少年中开展礼仪教育,有助于广大青少年更好地把握交际原则和习惯, 减少因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良好得体的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也决定了他国人士对自己国家文明程度的评价,并对弘扬中华文明礼仪,提高国民素质、改善国家形象等方面意义深远。

三、青少年进行礼仪文化教育的意义

1、现实意义

(1)我国的青少年礼仪教育现状堪忧,改革刻不容缓。随着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培养青少年的文明素质,都以不同的方式对公民实施着礼仪教育。新加坡将日常规范纳入法律体系中,韩国将理解和遵守日常生活所必要的礼节作为《道德》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强调“绅士”教育的英国将“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作为教育的出发点;美国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公民教育”之中,并占据着重要地位。而我国的礼仪教育发展相对缓慢,过于教条、僵硬和死板。灌输式的礼仪教育一味强迫人们接受外在的约束和规范,却无法转化为内在的认可,从而无法以一种较为持久的方式成为自觉行为实践的需要。

(2)留学生人数剧增,青少年礼仪文化备受考验。***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芩建***司长在出席2014年中国留学论坛时指出,目前,中国已成为最大留学生生源国。近五年出国总人数就达到166万,分布在一百多个国家,91%集中在美国、新加坡等西方国家。2013 年中国以近1亿人次出境旅游,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客源市场。但同时发现,个别留学生不文明的举动一同被带出了国门。礼仪本无优劣高下之分,学习西方礼仪的目的,归根到底还是为更好地促进交流,使沟通更顺畅。既可以使走出国门的莘莘学子尽快熟悉、适应当地的风俗习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使留学生活更圆满;也可使出境游客在文明观景的举手投足间,使西方社会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中华礼仪的熏陶,从而对中华礼仪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好的掌握。

(3)中美较量不断升级,必将演变成人文素质的较量。中美两国作为引领全球***治格局的两个超级大国,在世界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两国关系跌宕起伏,暗战不断。无论从***治***事还是经济角度来看,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礼仪外在表现为言谈举止,内在则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与心理。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良好的礼仪有助于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净化与美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仅如此, 礼仪的不断实践更会使青少年的心灵得到净化,道德品质和人文素质得到提高, 从而使他们逐渐形成一个社会人必须具备的价值观。

2、理论意义

清代教育家颜元提出: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在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与文化发展的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横向吸收和借鉴西方礼仪文化中符合现代文明的成分,并加以改造、丰富和促进我国礼仪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使其更好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也为中国更顺利地走向世界发挥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礼仪能折射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因此,肩负祖国未来发展的广大青少年也应着眼于纵向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礼仪文化,从点滴的日常行为举止做起,重拾中国传统礼仪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并善于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精神,成为中华文明礼仪的践行者和传播者。文明从来不是生而就有,提升也不会一蹴而就。只有在横向吸收和纵向继承的学习中,中国礼仪文化才能朝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健康发展。

四、结论

礼仪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礼节和文明规范, 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礼仪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沟通人们之间的感情,彰显人格魅力,增强民族的尊严感。它有助于发展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的友谊。一个组织、一个国家的形象往往是通过其成员和民众对礼仪的重视及履行程度来体现的。礼仪是一种文化特征,是社会历史的沉淀物,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熟稔中美社交礼仪文化差异,不仅能够促进我们的英语语言学习兴趣,还有利于中美在社会交往各个领域中增进交流与沟通。

【参考文献】

[1] 陈许.中美礼仪中的观念差异浅探[J].英语研究,2002.12.

[2] 邓慧.论中西方文化对礼仪的影响[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8.

[3] 饶纪红.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J].江西社会科学,2005.4.

【作者简介】

赵 欣(1979-)女,北京青年***治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青少年礼仪范文精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青少年礼仪范文精选

学习

诗人戴望舒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诗人戴望舒,内容包括诗人戴望舒的诗集,诗人戴望舒作品。游子谣

学习

两难的选择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两难的选择,内容包括两难的选择全文免费阅读,两难的选择下集。这些人在干什么呢?说来你可能都不信,就为了一张100元的收据。这点小事怎会引起这么大的麻烦呢?故事就此展开……

学习

撼动日本宪法的老太太

阅读(28)

今年已经75岁的冢本京子是日本冲绳县的一位普通老太太,原本她的姓名是大野京子,那是她早年还未出嫁时的娘家姓氏,但自从她嫁给一个名叫冢本大岗的男人之后,她就跟了丈夫的姓。

学习

鲁迅“百草园”中的药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鲁迅“百草园”中的药,内容包括鲁迅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药原文。“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学习

同学的姐姐范文精选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同学的姐姐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姐姐的散文范文,我最喜欢的人是我的姐姐范文。同学的姐姐篇1■西子姐姐: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大家都升了一个年级,看到又有很多小朋友加入了自己的学校,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

学习

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念辨析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念辨析,内容包括施工定额中人工消耗定额制定方法,施工定额和预算定额哪个价格高。AComparativeStudybetweentheEnterpriseQuotaandtheConstructionQuota

学习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阅读(32)

大约是十年前,泸州的奇石市场初起,大家都爱画面石,不过好多石友都知道我还喜欢晶莹透明的雨花石。一个赶场天,有位石友从衣袋里掏出一枚拳头大小鲜艳莹润的石头给我看,我惊讶于它异乎于寻常地油润,且触手生温,便问他:“你上了油?”他说:“没有啊,我

学习

20世纪中国戏曲传播的时代背景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20世纪中国戏曲传播的时代背景,内容包括中国戏曲的萌芽时期,20世纪50年代国家戏曲改革。摘要:20世纪戏曲传播离不开其特殊的背景。支撑20世纪中国戏曲传播的社会背景主要体现在变革的主调、现代传媒的兴盛和社会结构的转型三

学习

思维发展: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之核心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思维发展: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之核心,内容包括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八个目标,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核心素养”分为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在学生的智力

学习

知乎上的社会实验

阅读(58)

本文为您介绍知乎上的社会实验,内容包括知乎社会试验,知乎社会故事。知乎就是一个社会,算法的调整就是一次社会动荡。

学习

蒲丰投针问题的类比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蒲丰投针问题的类比,内容包括蒲丰投针的原理,蒲丰投针试验什么意思。【摘要】该文把蒲丰投针问题中的平行线改为同心圆,得到很有意思的一个结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蒲丰投针问题,拓展其思路.

学习

浅谈尼尔·波兹曼的媒介技术批判理论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尼尔·波兹曼的媒介技术批判理论,内容包括尼尔波兹曼说媒介即是恩赐,尼尔波兹曼媒介批评三部曲。【摘要】技术是媒介技术的一个重要属性,媒介技术一方面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也造就了现代传媒帝国的霸

学习

柳芭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柳芭,内容包括柳芭的画,柳芭画家。(话外音:时光的流逝有时候会让我们忘记很多过去,就好像我们刚刚穿过一片森林,脚步一旦走远森林就恢复了平静,似乎什么也没发生。可是,往事终会被梦境唤醒,就像鹿铃总会被风唤醒一样……)

学习

爱上陌生人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爱上陌生人,内容包括爱上陌生人小说最新章节,爱上了陌生人。是谁路过我爱情的眼睛

学习

中国餐桌上的礼仪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餐桌上的礼仪,内容包括有关中国餐桌礼仪的文章,餐桌上的礼仪大全。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几千年来的文化源远流长,礼仪志邦是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赞誉,而餐桌上的礼仪很早就有了,下面是精心整理的中国餐桌上的礼仪,希望能给大家带

学习

着装礼仪常识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着装礼仪常识,内容包括女士正装着装礼仪,司法礼仪着装要求。美国

学习

社交场合着装礼仪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社交场合着装礼仪,内容包括社交着装礼仪,社交礼仪中着装的原则。

学习

餐桌礼仪15则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餐桌礼仪15则,内容包括餐桌礼仪的基本礼仪,餐桌礼仪的100例。人们的正常生活离不开一日三餐,尤其是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丰富的今天,请客吃饭似乎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交方式之一。泱泱中华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懂点儿

学习

世界各国礼仪禁忌

阅读(86)

本文为您介绍世界各国礼仪禁忌,内容包括敲门的规矩礼仪与禁忌,西方礼仪禁忌大全。1.涉外活动言行忌

学习

男女有别:礼仪中的男左女右

阅读(41)

摘要:历代尚左尚右问题难以定论,但礼仪中的男左女右背后的文化概念应主要是男女有别,而不是男尊女卑。男女有别体现的是分别,男尊女卑体现的是差别。男尊女卑是在男女有别的概念上,逐步强化等级尊卑的产物。在今日,男之于女,女之于男,更应是相须

学习

青少年服装需求与服装设计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青少年服装需求与服装设计,内容包括青年服装设计定位方案,不同人群对服装设计的需求。(注:作者简介:陈莲(1963-),女,汉,湖南长沙人,武汉科技学院服装设计学院服装实验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工艺,服装品牌设计。)

学习

座次安排的礼仪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座次安排的礼仪,内容包括座次礼仪安排图示,汽车座次安排礼仪。会见客人时,中国人的传统讲究是:“坐,请座,请上座;茶,上茶,上好茶。在会客时,对于让座的问题应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