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情趣盎然、富有诗意。这儿有玩的和吃的,有地上爬的和天上飞的,还有一些动植物药――桑椹、蜈蚣、何首乌,真是一幅充满天真童趣的风景画。请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蝎……。”
“有人说何首乌根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
一、长在桑树上的“红枣”――桑椹
吃过桑椹的人都知道,它甜中夹酸、爽口清喉,别有一番风味。不用说小孩子喜欢吃,就是大人也想厚着脸皮尝几颗。每逢五、六月桑椹红熟时,人们就开始采收了。只要将它洗净,拣去杂质,然后晒干,便可入药。
桑椹又叫桑枣、桑果,文武实,性甘寒。自古以,来它就是佳果良药。祖国医学认为,桑椹有滋阴补血之功效。据《滇南本草》记载:“桑椹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它可以单用,以水煎其汁加蜂蜜服;也可以与何首乌、女贞子同用,***阴亏血虚所引起的目暗、耳鸣,失眠等症。正如《随息居饮食谱》所云;“滋肝肾,充血液,祛风湿,健步履,息虚风,清虚火。”另外,桑椹还可与麦冬、生地、枸杞同服,用以***津伤口渴和消渴症。
桑椹酿酒的历史由来已久。《本草纲目》中曾有记载。“捣汁饮,解酒中毒,酿酒服,利水气,消肿”,中医认为桑椹酒是去湿消肿的良药,它有宁心利水之效,可治心气不和引起的水肿。
桑椹含有果糖、葡萄糖、柠檬酸、维生素C、B、A和钠,铁等微量元素。现代医学认为,桑椹能治少年白头、贫血,神经衰弱、糖尿病等症,这些观点基本,与中医理论相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二、砖头底下的“老虎”――蜈蚣
大多顽皮的小孩,都喜欢到杂草中去翻砖搬石。有时候,他们兴高采烈地回来了,因为抓到了蟋蟀,也有时候,他们留着泪回来了――手被螟蚣咬了。
蜈蚣和蝎子一样,是有毒的小动物,可在春夏季捕捉。抓到螟蚣后,可以用两端尖的长竹片插入头尾部,晒干,烘干入药;或者用沸水烫洗,干燥后研末入药。
据《本草纲目》记载,它能治“小儿惊风,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疠,便毒痔漏,蛇瘕,蛇瘴,蛇伤。”祖国医学认为,它性味辛温,有毒,具有熄风止痉、解毒散结和通络止痛的作用。以毒攻毒是中医常用的***方法,所以中医常用螟蚣***急慢性惊风、破伤风、蛇咬伤等症。螟蚣与雄黄同用,外敷治肿毒恶疮。《枕后方》还记载,它与茶汁合用外敷,可治瘰疬溃烂。
本品有毒,用量不易过大,另外,血虚发痉的病人和孕妇忌用。煎服,每次1~3克,研末吞服,每次0.6~1克。
抗癌,这是对蜈蚣药理作用的新认识。据分析,蜈蚣含有类似蜂毒的成分,它含有组织胺样物质、蚁酸,胆固醇等。实验证明,这些物质及其它一些未知的物质对肝癌、胃癌、食道癌等消化系统的癌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与中医的“解瘀化结”的理论是一致的。
三、何家的“孙子”――何首乌
宋朝《***经本草》上有这样一则故事。何能嗣多年不育,他走访了许多名医都无济于事。一天,他无意中吃了一种草药的根块,随后就连得十子,后来又抱上了孙子,这个孙子取名为“首乌”,于是何首乌的药名就传了下来。
何首乌最初记载于《开宝本草》:“春生苗,蔓延竹术墙壁间,茎紫色,……秋冬取根,大者如拳,各有玉棱瓣,似小甜瓜”。这段话形象地描写了何首乌的根、茎、叶的形状和大小,可见古人对它观察得十分细致。
何首乌性味苦、甘,涩,微温,是蓼科多年生缠绕草木植物何首乌的块根。一般在秋冬季采制,晒干入药,生用,或与黑豆汁拌匀晒黑变色后再用。
何首乌属于补虚药,具有补肝肾、益精血、解毒通便的作用。《本草备要》一书认为它能“补肝肾,涩精,养血祛风,为滋补良药”。《本草纲目》则认为它的补虚滋阴作用在“地黄、天门冬诸药之上”。
市售袋装的首乌粉是由糖,淀粉、香剂、麦精和何首乌混合喷制而成的。秋冬季节,病后身体虚弱的人经常冲饮这种首乌粉,有益于身体的康复。
何首乌不仅具有滋补的作用,它还可“抗肺痨,消痈肿,治瘰疠,治五痔”。何首乌能抑制结核菌,中医用何首乌15克,茯苓9克,五味子2克,制成“抗痨饮”,作为肺结核病人的抗痨滋补药,可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何首乌的藤也是一种药物。它有养血、安神,舒筋、通络的作用,可用于***失眠、多汗、血虚、肢体酸痛等症。民间还流传着一个便方;首乌藤煎汤外洗,对皮肤疮疹和外阴瘙痒的疗效很好。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鲁迅“百草园”中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