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振绪(1872~1960),字禹勤,号东雪老人,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城关人,清工部主事范培之子,出生于北京,9岁丧父后随母返回故里,清光绪年进士。1906年,同沈钧儒等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
1909年回国,先后任县长、国会议员、甘肃省副议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北******委员、***协甘肃省副***等职。范振绪是一位生在清末、长在民国、活动于新中国的富有传奇色彩的书画大家。他攻山水、精书法,绘画取法王石谷、王元祁,书法承坡。一生笔耕不辍,画作流传甚广,著作有《东雪草堂笔記》、《东雪草堂诗聊存稿》、《夜窗漫录》、《学画随笔》、《东雪杂文》、《兰州事变纪略》、《燕子笔秦剧本》、《桃花扇秦剧本》、《济源县志》、《靖远县新志稿》等。范振绪不仅书画闻名于世,而且诗文造诣深厚。他的书法根基和诗文修养成就了他的绘画。他是典型的文人型画家,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宦海世家。祖父范呈芳是贡生,父亲范培以贡生任同治时兵部郎中。
范振绪自幼受家庭的良好教育,8岁时能赋诗,14岁涉丹青,青年时代***史,1903年中进士,获取功名。后又远洋求学,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他过着传统士大夫的文人生活,为先生、为小史、为幕僚、为画家、为领导,都未脱离作为传统文人的气节。首先,他是一个诗人,对诗的嗜好近于痴迷,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画全国能有者多矣,不算什么,我是画不如字,字不如文。”①这都是传统文人的特征,他耿直不随时流,耻于周旋官场,同情劳动人民,奖掖后进,关心民生疾苦,都体现了他的文人本色。他推崇的艺术家如黄公望、倪云林、苏轼等,都体现了作为文人的传统本色。
简远朴素的山水画谈及古意,世论误会甚大,以为古意即陈旧、过时、腐朽之意。其实,古意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文化气质。正如历史上所有大诗人写的怀古诗,并没有一个诗人是纯粹的怀古。诗人本有一颗寂寞不平的心,古地、古场会触动其心,使其心直通千载,借怀古以抒不平之意。诗人感慨的皆是自己的情怀,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一种审美反应,也是民族心理上的一种苍凉感。范振绪山水画有文化品位、哲学意蕴、历史积淀,不可与古旧划等号,他作为“人心古朴”风格的表现,可以勾起中国人精神上的联想与共鸣,不是轻易可至的境界。正如古雅美是人类创造的阴柔、阳刚之外的第三种人文精神。
②王微在《叙画》中说,绘画创作是在大自然面前感慨之后“亦以神明降之”,“情”与“致”的意境表达,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们提倡“萧散简远”的绘画美学之外的“诗化”言志,绘画不再是一种形象的简单记录,而是在人们心目中情感化的形象表达,是中国绘画内在的文化底蕴。范振绪的山水画就是在此基础上,继承传统文人的“娱情”志趣,取法董源、黄公望、倪云林、米芾,熔黄一峰的“痴”、倪云林的“迂”和米芾的“癫”为一炉,尤其对集古之大成者“四王”用功最勤,得益最多。并在实践中领会“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的宗旨,③逐渐形成了古而新、朴而雅、苍而秀、巧而拙的艺术风格。正如他的题画诗云:“南宗衣钵骏丰裁,道学痴翁属麓台。曲折写成江畔路,最难风雨故人在。子陵滩畔一渔翁,罢钓归来酒不空,醉后便知天地阔,数丛沙草半江风。重嶂层峦逾万重,荆关笔势出南宗。”非深解中国文人者,难知其中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