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家中5岁小男孩(也有小女孩)举行“骑马礼”是哈萨克族的独特民俗。哈萨克是“马背民族”,自然很重视骑马传统。他们想通过“人生仪式”的方式,让民族的优良传统后继有人,让后代都像祖先一样健壮、机敏、开放、自由。
哈萨克族
5岁举行“骑马礼”
哈萨克族是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在我国则是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自治区的伊犁、阿勒泰、木垒和巴里坤等哈萨克族自治州(县),还有少数分布于甘肃省的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数千年来,哈萨克族一直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马儿和歌声是哈萨克族的“两只翅膀”。哈萨克族的每个小男孩都会举行“骑马礼”,他们从小就在歌声和马蹄声中成长,成为大草原的主人。
骑马礼在每个男孩子5岁时举行。这是一种非常庄重、寄托哈萨克族人内心祈愿的生命仪式。不过,如果一个家庭中全是女儿,那就要为大女儿举行,而如果四五个孩子中,只有一个是女儿,那么除了为男孩子举行之外,也要为这独女举行。举行该仪式时,父母要为他们选好马,这匹马将来成为孩子的专马,同时要请客祝贺。有趣的是,孩子骑马这一天,要穿上新衣服。孩子的帽子上要插上猫头鹰的羽毛,马的鬃和尾也都要梳成辫子,并扎上红绳。小孩子要骑在特制的“阿夏麻依”(小马鞍)的马上,由爷爷(也可以是父亲或哥哥)骑着马,牵着那匹小马去拜访亲戚。亲戚要为小孩子把奶疙瘩、水果糖、包尔沙克(一种炸制的菱形面食)等喜食撒在地上,让前来祝贺的小孩子们抢着吃。同时,还要赠马鞍肚带、马镫带、马鞭等礼物。从此,小孩有了自己的马鞍具,开始马背上的生活。
(***旅行网、维基百科)
满族
追风掣电的英雄
马,是满族人从事农业生产和打围的重要工具。满族久居山林,娴于骑射,饲养马匹有悠久的历史,不仅在许多文献中有记载,而且在满族民间也有许多关于马的故事,例如大青马的传说。史书记载努尔哈赤就经常察看战马的膘情,马壮者赐酒,马弱者鞭责。皇太极把大量的马匹作为赏赐,鼓励将士杀敌。大清以弓矢定天下,几代帝王,精骑善射,史书记载不少。清初只知马上打仗,入关后才有所改变。
满族在长期的狩猎生活中,培育出的马行动敏捷,耐力大,善于在密林中穿行。其驮载能力也很大,当猎人打到猎物之后,驮上二、三百斤重的猎物,人再骑上马,照样能爬山涉水。这种马还善于走易陷的低洼地。满族早期养马方式极为独特,“马四时常放草野,唯所骑马饲以刍豆,若乏刍豆,切獐鹿肉,和水鱼饲之”。可见,过去生产水平有限,因为种植的豆粮不够,所以才想出饲马掺以兽肉水鱼的权宜之策。
(满族***)
藏族
民族情怀的寄托
“矫健的骏马备上金鞍,英武的青年骑在上面。锋利的长刀别在腰间,这三宝象征着吉祥平安。我用这三宝祝吉祥,祝愿家乡像巍峨的雪山。”
这首藏族民歌赞美了一个跨马、佩刀的典型藏族青年男子的形象,民歌视骏马、青年、长刀为吉祥三宝的象征。对马的这种夸耀有着深厚的文化缘由。众所周知,马在藏族的生活史和文化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马匹是青藏高原上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忠实伴侣,藏族人对马有着特殊的感情。诚如他们在民歌中所唱的:
“要问谁是我的朋友?胯下的骏马就是我的朋友。”
“你来自上方还是下方?要是来自上方的桑尕尔,请问我的马儿是否还在桑尕尔?它在马群中是否过得很舒服?请别隐瞒告诉我,我想它想得过不了日子。”
马是人驯养、役使的动物,人爱马,马亦通人性。《五部遗教后妃篇》介绍莲花生弟子作别好友泽赛和伏扎时说:“这匹马就像我一般,你俩骑着快回大师前。说罢跳下黑马来,马缰递到二友手里边。黑马不乐嘶嘶鸣,双眼流泪大如卵。”可以毫不隐晦地说,马牵系着藏民族深沉的文化情怀,从而形成藏民族独具魅力的马文化,马文化是探究藏族民间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窗口。
――夏敏《马文化与藏族民间生活》
门巴族
“麝香之路”上的马文化
是地球上最神秘的地方,门隅地区又是这片神秘之域中的“隐秘乐园”。门隅地区在喜马拉雅山东南,自古自古就是自中原通向南亚次大陆的交通孔道,是“麝香之路”上的枢纽之地。马,以其铮铮铁蹄更加突破了门隅的封闭环境,更加拓展了门巴族的文化心理,更加丰富地传动着各民族的文化。我们从门巴族歌谣中时时听到跋涉在“麝香之路”上的“驮队的丁丁铛铛的铜铃声”,“金黄膘壮骏马的嘶鸣”;时时看到伴随在马队左右的“驮帮富商阿仲”,“贩卖货物的西宁商人”,“头戴细蔑竹帽”的“不丹商贾”。
马,作为文化传播的使者,我们从门巴族歌谣中看到马给门隅地区和门巴族人民经常带来的有“内地镂花瓷碗”、“内地白玉瓷碗”、“犹如彩霞般的丝线”、“闪亮的墨绿绸缎”,还有“清香的茶叶”、“绿色的烟草”、“金制的烟袋”,以及用金银铜铁等制作的各种工具和器具等等。
门隅地区的达旺和茶马荣两处是“麝香之路”上的著名的古市场,每年春秋两季,来自内地、藏区、不丹和印度的商人云集,货物堆积如山,赶场的人流潮涌,人头攒动,叫声鼎沸,而马,则是古市场上的佼佼者,因为它们带来天下商客,载来四海珍奇。一首短短四行情歌,生动地再现了市场上讨价还价的热闹场面:
西宁镂花瓷碗,岂能亏本交换;不丹商人面前,掂量尊物价钱。
――于乃昌《门巴族歌谣中的马文化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