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诺日朗》中,我们感受到的始终是一个高大奇伟、无所不能的人的力量,他上天入地,溯古推今,有操控宇宙、灵长万物之能。他有人的精神,又有神的力量,所以更类似于“巫”。“巫”的精神便是《诺日朗》的精神,便是作者杨炼的精神。
关键词:诺日朗;巫
初次接触杨炼的诗便是这激荡心灵的《诺日朗》。读后的第一感觉便是精神振奋,情绪激荡,仿佛真的立于那飞流直下的圣洁高瀑,纯净的又沁凉的水突兀地击打在面,真切可感,摄人心魄。
从内容上看,这应该是一首绘景诗,描写的是九寨沟最具魅力的瀑布之一――诺日朗的风貌。“诺日朗”原是藏语词汇,意为“强壮”,全诗也确实为我们展现了一种非人力可控的自然力,雄奇壮阔,粗犷高拔。面对如此雄壮的景致,尤其在原始面貌保存相对较佳的地域和年代,人会很自然地被感染、被震慑。这时,人的主体性很大程度上被削弱,客体性踊跃而升,产生出发自内心的折服感与恐惧感。于是人们感叹、赞美,进而感伤、悲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云云不胜枚举。可在《诺日朗》中,我们感受到的始终是一个高大奇伟、无所不能的人的力量,他上天入地,溯古推今,有操控宇宙、灵长万物之能。他有人的精神,又有神的力量,所以更类似于“巫”。
“巫”的精神便是《诺日朗》的精神,便是作者杨炼的精神。
首先,他带有历史的厚重感。这种厚重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巫”要沟通天人,就一定要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见多识广,博学多才。杨炼是传统国学的“肖子”,他造诣颇高,修为精益。他对国学的深切挚爱、追捧甚至使他严重地厚古薄今,对现实极为不屑与不满。他说:“中国古典诗歌极端完美,给我们提供了美学的标准,我们要向那个方向发展,在这种意义上来讲,反对一切***治上的压迫,做一个干干净净的人,这就是文学最初的起点,只有在这个起点走出来,这才是文学,也是我们真正要做的事情。”这种近乎极端的想法、做法一方面导致了他的闭塞、幽闷,另一方面恰恰完好地保存与传承了国学中的精华。
杨炼是文化的寻根者也是国学的幸存者。他的诗多以自然景物为表,实则挖掘到东方文化深处,披沙拣金,捧起一片片破损又唯美、粗疏又精致的古陶,沉甸甸地交到你手中,看似脆弱、飘渺、不堪一击,却能压得你战栗、喝(音“贺”)得你觳觫。从《人与火》到《半坡》到《敦煌》到《易经》再到《诺日朗》。
其次,他带有宗教的神秘性。在现今这个现实、理性的时代,我们常将“巫”笼统地划归迷信,而实际上它是严肃、理智、坦诚的,只因人类思维及认识的局限以及历史的脱节而带有了今人不可解的神秘与深邃。“我是瀑布的神,我是雪山的神”,他宣布,并集中描绘了“血祭”“午夜的庆典”等场景,还以“偈子”悟道其中,为读着勾画出一幅神圣不可侵犯的宗教***景。其中“于是让血流尽:赴死的光荣,比死更强大!朝我奉献吧!四十名处女将歌唱你们的幸运”等篇章纵然血腥、荒蛮,但这种历史上真实事件的文学再现也充分满足了人们的求知欲――更大程度上是猎奇心理,为日渐平缓的文坛投进一块不加雕琢的砾石。
“巫气”的神秘飘渺也注定了诗的浪漫趋向与朦胧风调。杨炼很好地承袭了屈原《楚辞》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注重主体的多义性和情感的复杂性,调动多种视听因素,用想象的逻辑安排意象,将本我无限扩展弥漫到皇天后土,不受任何限制,上天入地,毫无羁绊;将自我镌刻到字里行间,不理陈规例矩,自由施展。《诺日朗》便是这方面的典型。
再次,他带有文人的狂狷气。作为凌驾于万民之上的“巫”,他自然是睥睨凡人的。加之恃才傲物,就更超然世外,不愿食人间烟火了。形式上他故意放纵自己的语言,追求一种躁动不安的狂野气质,用这种如驰骋豪嘶的剪鬃烈马般的语言毫不留情地,甚至带些自我欣赏与满足地横冲直撞,践踏太平盛世下日渐麻木呆滞、日渐疏离本初的人们的心灵。内容上,他刻意描写脱离尘世、久被尘封的神秘生活,挖掘早已僵直甚至死亡的历史遗脉,幽深缠绕的诗境常使人有意外的发现,也常常使人有迷失之感,更使一些读者有被吞没和淹灭之感。精神上,他力展大丈夫情怀,颇具游侠气质,仗义又暴虐,深谋又旷达,不畏“举世混浊我独清”,不肯“J其糟而啜其r”,而是“将计就计”“倚老卖老”式地将自己就置于“孤狼”之境,靠主体的膨胀抵制外界的不解与非难、驳杂与污秽。他强调的不是对现实景物的描摹,而是创作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感受。这自然而然就将诗歌由写实导向了写意,由具体化归了抽象,由明确偏向了含蓄,朦胧懵懂间韵致无穷。
《诺日朗》的诗性便是以这种文人气点睛而成的。它完全背离了当代诗歌普遍的甚至约定俗成的小资情调,不疏淡,不精致,甚至不美观,它处处踊动着不安、焦躁的狂涛,将情感以散点的方式辐射喷薄,并且以作者娴熟精准的语言驾驭能力为屏障,多用象征、暗喻等手法,叠加意象、变形客体,增强诗的跳跃性,极大地拓宽了想象空间。所以他的诗张力很大,难解、晦涩、飘忽,很容易就屏蔽了世人的注视,使人望而却步、自惭形秽,出于自我保护与藏丑的目的而束之高阁。
参考文献:
[1]【大纪元11月4日讯】(大纪元记者郑雅文法兰克福报导)
[2]1987年杨炼在北京与芒克、多多、唐晓渡等创立“幸存
[3]《诺日朗》第二章《黄金树》。
作者简介:
郭丹曦,河北省涞水县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读学生,主要研究方向:新闻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