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乌鸦想办法喝到水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本课要求学生们1、认识“乌、处、怎、么”等12个生字,会写“升、办、可、里、多”5个字;2、理解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3、教育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开动脑筋,想办法战胜困难。在完成以上诸目标的同时,我还因地制宜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一、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喜欢读课文的热情。
读是学好语文的重要环节,是积累语言的基础,是促进语感的形成。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有限,要读好一篇课文实在不容易。为此,一上课设疑之后我就范读课文,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并注重指导学生用多种的方式读书。1.在想象中读。在读书时引导学生想象作品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活动;想象事物的形状、颜色、作用等。如读《乌鸦喝水》一文时,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乌鸦找不到水的时候是怎样的着急,从而突出乌鸦急着喝到水的心情。学生通过想象很快地感知了语言文字,加快了语言的积累。2.在思考中读。就是让学生读完一部分,要停留下来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读懂,把不懂的地方做一个记号,再继续往下读,读完了,原来不懂的地方可能会清楚明白了,如果还不懂,再反复读或请教老师。学生把不懂的地方读懂了,弄明白了,说明学生理解了语言,学习了语言。
二、 根据课文内容设疑,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内容时,让学生想象乌鸦到那些地方找过水?感悟“到处”的意思,体会乌鸦现在真地是渴极了。在教学二、三、四自然段时,让学生说出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的句子和心里着急的句子。让学生说出乌鸦怎样想出办法了?想出来了什么办法?这些问题的设置不光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训练了学生的说话的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三、 在课堂活动中让学生观察、发现、争论,从而积累他们的语言。
乌鸦从“到处”找水喝到发现水,这些学生都比较好理解。但让一年级的学生理解乌鸦看到旁边有小石子,就想出办法用嘴将小石子一颗一颗衔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到水了。这部分内容时,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为此,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了实验来看看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我们准备了一个矿泉水瓶,学生又从家里带来了许多小石子。王佳幸把矿泉水瓶接了一点儿水,大概占瓶子的三分之一,然后学生开始往瓶子里放石子,但实验的结果并不理想,因为书上的插***显示随着瓶内的石子越来越多,水面逐渐升高,最后乌鸦就喝到水了。可是我们把石子都放进瓶子里了,水面是升高了不少,但是水并没有升到瓶口,并且随着石子的增多,石子到水面的距离越来越近,最后石子都放完了,水和石子完全融合了。这下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有的孩子说:“这只乌鸦除了聪明,它还非常幸运,因为它的劳动没有白费,如果瓶子里的水很少的话它再努力也喝不到水。”同学们给她鼓掌。有的孩子说:“这是只坚持不懈的乌鸦,它要是不坚持的话,它说什么也喝不到水。”有的孩子说:“这是一只会观察、会思考的乌鸦,它肯定是观察了以后知道用这种方法肯定能喝到水才这样做的。”有的学生说:“书上的插***有错,因为石子放进瓶子里后,石头和石头之间也有空隙,石头离水面的距离会越来越近,刚才我们都看到了,因此书上的插***有毛病。”多响亮的声音,孩子们不停地争论着,不知不觉中乌鸦的形象进一步清晰起来,大家对乌鸦的认识更加深刻、自己也不再轻信书中的知识,要用怀疑的态度对待一切。
总之,要在课堂上积累孩子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是需要老师有意识去训练的,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愿和孩子们一同成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