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多诺的“音乐社会学”以其独特的光芒显得格外耀眼。阿多诺就像19世纪末的尼采一样,扛起社会批判的大旗,利用音乐这一利器,对西方知识界进行了激进而彻底的批判。。他对音乐所作的社会解释是独特的,他并不把音乐嵌入社会结构中,而是把他们同样视为启蒙精神的产物。当社会结构与音乐形式相互对照时,音乐所具有的批判性就显露出来了。
关键词:阿多诺;音乐社会学;启蒙主义;同一性;社会批判
中***分类号:J6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7-0112-02
音乐是人类精神活动的结晶,它并不仅是一种非理性的、个人的情感流露和展现,它还遵循着理性的思维,比如说音乐的作曲技术。这和西方十八世纪风行的启蒙思想有着紧密的深层次联系,如何组织音乐材料就如同社会组织其成员、人类组织自身感受一样。因此,音乐、社会、人类三者都是在理性化的指导下发展的。启蒙思想的诞生为西方世界带来了优渥的物质生活,也促进了其自由意识的诞生,但其塑造的这个社会却不断受到不同思想家的批判,阿多诺就是其中一位。
阿多诺就像19世纪末的尼采一样,扛起社会批判的大旗,利用音乐这一利器,对西方知识界进行了激进而彻底的批判。他的批判颠覆了大众对进步、民主、自由的社会理想的想象。音乐之所以能成为社会批判的利器,正是因为其是理性化的产物,并且背负了构建一个理想社会的想象。但是,因为音乐在构建过程中具有社会建构所不具备的整体与部分的矛盾,这一矛盾充满张力。对这种矛盾的解读,就是对现代社会构建的批判。
阿多诺对于现代社会的认知受到两个理论的影响:一个是马克思的交换价值,另一个是韦伯的形式理性。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用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取代,拥有劳动力的人被看做生产力的来源,工人被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劳动力之间也有如商品一样存在着竞争关系。社会中的个体不在是***自主的自身存在,而是受到交易原则支配的,是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交换原则而存在的。①韦伯的形式理性也对阿多诺产生着重要影响,体现在阿多诺与霍克海姆所合着的《启蒙的辩证》一书中。本书扣紧韦伯的世界除魅化/理性化的概念,指出在这个除魅化的和理性化的世界中,“人类没有进入真正的人性状态,反而深深地陷入了野蛮状态”。②实际上,韦伯也意识到在一个理性化的世界中专家是没有良心的,社会成为一个牢笼,信仰的实质理性被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形式理性压倒,“启蒙主义──宗教禁欲主义那大笑着的继承者──脸上的玫瑰色红晕似乎也在无可挽回地褪去。”③对阿多诺而言,这个问题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认知是有着关联性的,在马克思所分析的生产力可突破生产关系的历史辩证中,生产关系,即组织生产力的理性模式,具有了压过生产力而阻碍历史辩证的第二自然性质,甚至已经深入人们的无意识之中。④
马克思主义者将打破这种社会秩序作为努力的方向。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将无产阶级摆在历史整体性(totality)的主置,希望其能带领工人进行***。资产阶级因为没有处于生产劳动之中,对社会的整体性认识不足。但是,事实上,无产阶级并没能成为历史的主体。
阿多诺进一步分析为何阶级意识无法形成。当然,阿多诺并没有像卢卡奇那样将社会改造的希望寄托在无产阶级身上,他也没有赋予任何其他特定的阶级及******任何历史主体地位。他甚至指责马克思想把世界改造成一所“巨大的感化院”,当然,这也和苏联共产主义的高压***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阿多诺“几乎没有兴趣去谈论***治”,甚至被认为是“厌恶***治的唯美主义者”⑤。
阿多诺的价值在于,虽然他没有正面对社会指出发展方向,但是却极力寻找当代社会问题的根源。为何在这样一个个体被压制、集权主义充斥社会的世界中,整个秩序却运作如常,连卢卡奇寄希望的无产阶级都无法形成阶级意识。阿多诺把这种情况归因于资产阶级意识型态对无产阶级的社会整合:“社会存在不必然地创造出阶级意识。正是因为他们的社会整合,大众并没有比19世纪时更具有控制他们的社会命运之能力;并且他们摒弃的不只是阶级连带,甚至摒弃了他们只是社会过程的客体而非主体这一事实的完整意识,虽然他们认为自己是主体。”⑥因此,阿多诺的批判重点转向了“阐释(社会)缺乏危机的原因所在”⑦。阿多诺认为,整个社会如何向人们“隐瞒”其秩序的不合理性以及对人民意识的压制是文化工业批判的焦点问题,只有通过对真诚的音乐作品的解读,才能为这个社会的困境寻找另外一条出路。
因此,要客观的认识阿多诺的思想,就绕不开他对启蒙和音乐的论述。阿多诺在其早期代表作《启蒙的辩证》中,充分阐述了启蒙的概念及其人类学意义。启蒙本身就是一个二律悖反的辩证,它让主体摆脱了混乱的自然状态,却同时掉入困顿的僵局,而音乐是唤起人们认识到这种僵局的重要媒介。阿多诺十分重视音乐的作用,他的作品全集中大部分是与音乐相关的论文。这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从小受到音乐的熏陶,并学习过专业作曲,而是音乐本身具有批判的能力。音乐如何可能具有批判力,它又批判了什么?这是本文的一个核心所在。
音乐批判的正是启蒙的同一性,而音乐本身也是启蒙的辩证。阿多诺在其晚年哲学著作中,明确指出长久以来潜藏在其“反体系”的、“用哪种不被同一性所控制的事物的观念来代替同一性原则”的思想,他注重“运用主体地力量来冲破根本的主观性谬见”的批判哲学,即否定的辩证。⑧对同一性(identity)原则的批判是阿多诺一生最核心的工作之一,这种同一性作为主体组织其客体的指导原则,是现代社会的病态表现。
同一性原则即普遍(universal)(主体)由上而下地对特殊(particular)(客体)强行的扭曲和支配,并且,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情况已经造成了人类意识上的无力反抗。在个体和社会的案例中,即个体的思维模式吸收了作为启蒙产物的社会体制之运作模式,因此,经由启蒙的概念,阿多诺把个体和社会的关系从个体在社会体制内的角色更进一步深化至个体的认知层次。正像马克思在《***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指出的,个体认识到自身是自由的或***的,皆起因于生产力的***。⑨但阿多诺甚至把生产力本身也视为启蒙的产物,因此,谈论启蒙,几乎谈论了一部人类的历史。另外,由于启蒙是推动历史的最根本的推手,它只能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因此,人类是否摆脱启蒙的同一性压制,并不在于是否消费民主化,或教育是否平等的问题,而是人类是否认识到自己精神活动中追求同一性的倾向。
阿多诺通过对同一性系谱学的研究指出,同一性一方面为人类的自我保存本能(instinct),另一方面当同一性原则被视为自然,人类即进入了二律悖反的吊诡之中,以至于源自本能的变成了对本能的压抑。社会可说是这种压抑的具体体制,然而痛苦的人类无法抵抗巨大的社会力量,反而只能在受到操纵的文化工业中得到虚假的安抚。因而,对于能够真正反思并同时反映出人类痛苦经验的寄望,阿多诺把它转移到艺术中的形式(form)去,这种转移并非传统意义上所谓的“艺术提供一个美好的、现世所没有的宗教性情感”,而是对社会真相的一种知识。阿多诺选择音乐作为突破同一性的媒介,他揭示了音乐史中启蒙的二律悖反:音乐即要求结构上统一,但相对于作为音乐结构的统一性这一主体,音乐又试***保持其客体(主题或材料)的自我同一性,或说音乐材料的优先性(primacy)。正是音乐的这种自我困境,促使它走向我自解体的不归之路。
如前所述,同一性的压抑是伴随着启蒙理性而出现,不只是个体被困在实践的同一性原则之中,而且其意识也被困在理性知识之中。因此,如何突破这种同一性,在阿多诺的理论思想中即成了非常重要的一环。艺术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即艺术模仿客体。但同样作为模仿行为的巫术却完全不同,它与艺术有着完全不同的模仿对象,只有区分了他们的差异后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所谓艺术模仿客体的意义。但是,艺术的模仿行为并非意味着艺术是非理性的,正因为艺术创作法则是理性化的,才使得艺术一方面作为一个社会事实,而另一方面作为自律的整体,而只有经由艺术的这种二元性,艺术才模仿了客体并批判了社会。
因此,当20世纪中期德国社会学界开始陷入一片该如何对音乐进行“社会学式”的研究争议时,阿多诺“音乐社会学”以其独特的光芒显得格外耀眼。其他的音乐社会学与之相比,显得非常的无力单纯,因为这些音乐社会学随意地(在阿多诺的观点中,这是看来是无意识地但却是必然地)放弃一些前提,如音乐的形式等,阿多诺却能为音乐形式找到有意义的社会观点。阿多诺对音乐所作的社会解释是独特的,他并不把音乐嵌入社会结构中,而是把他们同样视为启蒙精神的产物。当社会结构与音乐形式相互对照时,音乐所具有的批判性就显露出来了。
注释:
①参考马克思的一段原文:“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 … 私人劳动在事实上证实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份,只是由于交换使劳动产品之间、从而使生产者之间发生了关系。”(Marx, 1972:88-9)
②阿多诺.前言1•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M].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③Weber, Max.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于晓、陈维纲等译.唐山出版社,1991.
④‘Is Marx obsolete?’, trans. Nicolas Slater, in Diogenes (64), pp.:10
⑤Jay, Martin.阿多诺[M].李健鸿校阅.桂冠***书,1994:88、89.
⑥‘Is Marx obsolete?’, trans. Nicolas Slater, in Diogenes (64), pp.:5.
⑦Habermas, Jürgen.现代性的地平线──哈贝马斯访谈录[M].李安东等译,人民出版社,1997:180.
⑧阿多诺.序言•否定的辩证法[M].张峰译,重庆出版社,1993.
⑨Marx, Karl:197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