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伪书”一边在市场上大行其道,一边又受专业人士的质疑。“伪书”的存在有其原因,带来的危害也引起社会的关注,应对其加以治理。
【关键词】伪书 辩伪 危害 治理
一、什么是伪书
“伪书”是一种新的违规出版表现形式,是指包含虚假信息、对读者构成欺骗的正规出版物。它们都出自正规的出版单位,有的还是知名的出版社,销售也是通过正规的新华书店等渠道。
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到 20 世纪 90 年代已大批涌现的仿冒新派武侠小说“金梁古温” 四大家的“伪书”:以“全康”、“金康”、“金唐”、“金庸巨著”等假借名人之名以混淆视听的方式面市。现代的伪书有《没有任何借口》《谁动了你的奶酪》《一分钟的你自己》《珍贵的礼物》《给加西亚的信》等,这类经管励志的伪书多是跟风之作。
二、伪书存在的形式
第一类:伪造外国作者及虚假评论。如伪造所谓哈佛等外国著名学府的教授或外国畅销书作家;伪造国际知名媒体、人物的评论,伪造国外***书畅销信息。
第二类:盗用国外已有影响或畅销的***书书名及相关信息,包括原外文名字及其所获得的荣誉等,而中文***书内容则完全是由自己编写的。
第三类:假冒中国著名作家。假冒知名作家的姓名写书或荐书,利用读者崇拜名人的心理,将二三流作者的作品或一些纯粹是胡编滥造的作品署上名家大名兜售。
三、伪书的危害
1、“伪书是皇帝的新衣”
伪书被公开性地批判,是在2005年的“3・15”晚会上,姜汝祥曾向千千万万的读者揭示了伪书的存在及危害。他说:“假药危害健康,假书谋害思想。任何一个伟大企业的背后是伟大的思想,是对伟大思想持续的执行。如果思想都可以被伪造,那么怎么可能在中国建立起伟大的企业?伪书的危害就像我们讲的“假奶粉”一样,人们以为它是真奶粉,实际上它是假奶粉。那么,人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使用这些假的东西。最后给我们的危害是看不见的。”①
2、伪书会引起读者思想上的混乱
毋庸置疑,伪书的大量出笼,首先会给正规出版业带来沉重的打击,但更直接的危害是引起读者思想上的混乱。书对读者来说是一种精神食粮,它不光提供给读者单纯的知识积累,更多的是丰富读者的思想,引导读者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接受某些观点,从而指导读者在具体实践中运用。正确的思想观点无可非议,但错误的内容恰恰相反,它给人勾画出另一个世界,让许多读者以为是正确的思想,做着完全另外一种结果的行为,成为一种宣扬理念的“傀儡”。②
3、伪书之“违法”
伪书被越来越多人所诟病,说它们害苦读书人、泯灭良心、是***书业里的逆流,还有人从法律的角度对它进行了深入分析。
首先,“伪书”冒用他人姓名构成了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违反《民法通则》;其次,“伪书”摘录、拼接,盗用他人著作内容,违反《著作权法》;第三,“伪书”夸大甚至捏造虚假的宣传,违反了《广告法》;第四,“伪书”炮制与已经出版或即将出版的畅销书相同、相近的书名、装帧,通过低成本形成的价格优势抢占市场,这是一种不正当竞争的手段,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最后,“伪书”无论从形式到内容再到宣传都误导、欺骗了受众,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③
4、伪书与盗版书
如今很多人都认识到了盗版书的危害,但对伪书的警惕性却不高。如果说盗版是一匹狼,那么,伪书更像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光鲜的外表下隐藏着“猛于虎”的恶毒。所以,相比较而言,伪书比盗版书的危害更大。盗版是书原封不动被别人伪造,就是说这本书本来是存在的,只是没有得到别人的允许把它出版了。所以,盗版书可以定性为‘偷’。④
尽管伪书被无情地撕掉了面具,被条分缕析地加上了种种罪状,但是“存在即合理”。在当今的***书市场里,伪书仍然稳稳地占据着自己的一席之地。选题在不断更新,形式在不断变换,封面也在不断改进,书店里遍布它们的身影,无声地彰显着自己的强大。为什么伪书打不倒压不垮呢,它背后究竟有什么错综复杂的社会力量在支撑?
四、伪书存在的原因
第一,可观的利润
巨大的经济效益的诱惑是伪书泛滥的内在驱动力。“赢利是硬道理”,利润最大化是所有商家追求的永恒主题。而出版社虽然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在出版改革风起云涌的今天,也要面对生存与发展的压力。
随着部分行业的不断开放和解禁,各类策划工作室、文化传播公司应运而生,出版社享有垄断地位的书号资源,很快成为这些书商凯觑的目标,也成了书商与出版社交易的对象。市场上一般出现的“伪书”都是名作家写的或畅销书,有着十分强大的读者群,不必花费功夫去开拓销售市场。成本低、利润高,更吸引了书商或是出版商的眼球。
第二,我国的法律和管理的不完善
有许多伪书,它们借用的外国人名是子虚乌有,但书却是正规出版社出的,而且所有的批文从法律上来讲完全是真的,从书号到出版路径,都没有任何的违法行为,这种伪书伪得让法律无处下口,讲不出什么东西来。⑤
作为大购买商的***书馆,如果购买了新闻出版总署认定的68种“伪书”,***书馆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向经销商或出版社索赔。但我国目前还没有集体诉讼制度,单个***书馆维权成本较大。对于其他有“伪书”嫌疑的***书,需要确凿的证据才能向经销商或出版社索赔,维权成本更大。
所以,正是这种法律和管理上的“不完善”和“缺位”使伪书可以蔓延在***书市场,违规不违法。
第三,市场的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外交流的扩大,客观上产生了对经管类、励志类***书的巨大社会需求。而且伪书在写法上也迎合了中国人的读书心理,内容通俗易懂,不同于原著翻译的晦涩艰深,读者可以轻松阅读。
第四,读者购书的盲目性
读者容易一味地追逐名人效应,对名人过分地相信和依赖,缺乏必要的分辨能力,从而给一些不法书商提供了可乘之机。而且许多有价值、高质量、高品质的所谓“真书”因版权原因导致的出版周期较长、价格过高,以致被李鬼抢了风头。
五、如何辨伪
面对今天大量涌现的署名外国作者或国内的著名人士所著的,由著名的出版社以正规渠道出版发行的“伪书”,我们有什么辨别方法呢?
(1)通过伯克全球在版书目查询系统辨伪。伯克全球在版书目查询系统(GBIP)是全球最大的书籍名称查询系统,涵盖各国1100多万本在印、脱印以及即将出版的纸本书籍、音像书以及视像书籍。通过该系统可以查询***书的真伪。
(2)版权页辨伪。引进版***书的版权页通常应刊载外文书名、外文作者、外文版权的时间和归属以及版权贸易合同登记号(著作权合同登记号)。没有外文版权说明或者说明不完整的书,很有可能是“伪书”。
(3)通过网络查询辨伪。“伪书”一般都打着“国外畅销书”的旗号误导读者,可以通过美国亚马逊书店网站查询该书的真实性。
除了以上这几条外,最关键的是广大读者也要有一双雪亮的眼睛,分清书内容对自己思想是一种奴化洗脑还是对心灵的充实和洗涤。
六、伪书的治理
伪书已经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弊端,要想彻底根除它,最关键的就是根据伪书的“病理”对症下药。
1、利用法律手段。利用《出版管理条例》《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著作权法》《民法通则》等治理“伪书”。最关键的,出版社要守法。应该责无旁贷地把好第一道关,坚守出版职业道德,坚持依法出版,就不会让伪书、假书出笼。
2、利用行***手段。行***管理部门应定期公布伪劣书名单,加大对造假的查处力度。
3、进行舆论监督。鼓励全社会进行舆论监督,充分认识伪书对出版业及中国的国际声誉造成的危害,建立联合监督制度,让伪书在社会上失去立足之地。在全社会实行举报监督制度,对发现伪书的举报者给予奖励,支持伪书的购买者依据有关法规保护自己的权益。新闻媒体对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伪书经营单位要给予曝光。
4、利用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应大力提倡行业自律,主动加强与各有关出版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坚决反对唯利是***、见利忘义的出版行为,对确定出版虚假***书的出版社,要采取全行业通报等制裁措施。
5、出版社要洁身自好。只有出版社自觉地净化编辑、出版、发行等一系列环节、才能有效地从源头杜绝伪劣书的出现。出版业要杜绝这种造假现象,关键是要层层把关,认真履行三审职责,审稿不光要审内容,对书稿来源、作者、译者、版权合同、广告等也要严审。■
参考文献
①④肖方、姜汝祥,《撕开“伪书”洋包装》,《江淮法治》,2007,4,20
②王溱,《打击“伪书”不要借口》[J].《招商周刊》,2005,17-18:52
③杨磊,《“解剖”伪书》[J].中国出版,2005,11:33
⑤何晓丽,《“伪书”的启示:出版业应在守法中求发展》 [J].《中国出版》,2006,2:19
(作者: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2007级研究生)
责编:周蕾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伪书”的危害及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