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文化论文范文精选

禅文化论文篇1

一、禅宗思想与少林武术的发展

佛教是由印度传入中国的,禅宗却是佛教完全中国化的产物。因为主张修行者修习禅定,故名禅宗,是汉传佛教的最主要的派别之一。禅宗相传由菩提达摩传入中国,在六祖惠能时期趋于成熟,至中晚唐开始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形式。汉传佛教的宗派大多来源于印度佛教,禅宗、天台宗与华严宗,却是在中国本土***发展并壮大起来的三个宗派。禅宗以及天台宗、净土宗的创立,改变了汉传佛教由外来僧人主宰的局面,标志着中国佛教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武术活动在中国有着非常古老悠久的历史。据《庄子•人间世》和《荀子•议兵》记载,当时人们比试武艺就已经有很多技巧,比如拳术打法中就包括进攻、防守、***、佯攻等技术动作。所以,中国武术的产生要远远早于少林寺的创建甚至是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但是,少林武术根植于少林寺的佛教文化之中,随着禅宗思想在中国的普及兴盛,少林武术与禅宗文化相互交融。少林六祖惠能在《坛经》中说,禅乃梵文音译“禅那”,其意译为“弃恶”“功德丛林”“思维修”“静虑”。其基本含义就是息心静寂地参悟。这就造成了少林功夫和其他门派的不同———讲究“禅武合一”。少林武术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断吸取民间的武术精华,习武者在修行的过程中不断地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和启示,并且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对原有的武术形式进行改造,出现了“武以寺名,寺以武显”的独特现象,也开创了中华武术的新局面。

二、少林武术中“禅”文化与“武”文化的契合

少林寺位于少室山的五***之下,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我国传统的武术技艺从此便深植于有着“禅宗祖庭,功夫圣地”之称的少林寺之中,并成为寺院僧众经常演练的修行内容。唐武德四年,少林寺昙宗等十三位僧人,擒拿王仁则,夺取辕州城,归顺当时的秦王李世民。三年后,昙宗被封为大将***僧,自此,少林寺以武功侠义名扬四海,少林僧众习武之风代代相传,盛行不衰。到了宋代,少林拳术增至一百七十余套,同时,少林武术的形式和内容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在明代,少林武僧们对内保邦定国维护国家稳定,对外共御外侮同仇敌忾。明代后期,少林武术被冠以“今之武艺,天下莫不让少林”的美誉。

(一)少林武术中“禅武合一”的精神实质

少林武术不同于其他武术门派的独特的文化内涵是禅武同源,禅拳归一。这也就意味着“禅为武之主,武为禅之用”。武术是禅修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禅生命的有形化;禅修是武术的精神本质,武学之道也就是禅道。以禅入武,禅武合一,身神兼修才可以达到武术最高境界。

1.禅悟与武悟的升华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禅宗区别于其他宗教派别的最独特的宗旨和内涵。悟是禅的生命,悟可以解释为对事物本性的一种直觉观照。禅宗在自身的中国化发展过程中逐渐淡化了以往佛教经典中晦涩难懂,一般的修行者不易领会的经典理论,而由修禅者自身的顿悟、感受和判断所产生的思想火花来体会领悟世间万物以及宇宙永恒。这样的依靠修行者自身的悟道来修炼的方式与少林武术的练习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禅宗讲究在日常生活中修行,一些令我们很容易忽视的日常行为,对于修禅者来说很可能会起到当头棒喝的效果。所以在禅宗中出现过很多修行者通过一句偈语,一声呵斥,一个无声的动作,甚至是一顿拳脚而悟禅得道的公案。换句话说,禅宗修行大都要靠自身的感悟来体验禅的精髓。“禅”可以说是一种修养素质方面的修炼,而少林武术的表现形式虽以身体活动为主,但本质也强调要动静相济、内外兼修。要想达到修禅与习武的至臻境界,都需要通过“悟”这个关键环节的完成才能达到,“悟”是二者修炼的必要方式。自古以来,习武的特点是口传身授,武术的固定招式可以拆解教授,示范讲解,但是武术的最高境界并不仅仅注重外在形式,而是随心所欲,无招胜有招。这些却是“可以传而不可以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需要练习者自身日复一日的学习、苦练、体验、领悟,最后把所学所悟全部融会贯通才能够实现。所以拳谚有云:拳打万遍,其理自现。少林僧众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不是单纯重复地练习各个技术动作,而是在寺院文化浸染的这一独特环境下从武学技击招式中感悟出少林武术和修禅的精髓与真谛,再通过修禅得出的禅理来指导武术练习,使“禅”与“武”在共同的练习与悟道的过程中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二为一”。

2.禅戒与武戒的合一

武术与生俱来就带有技击搏杀的性质,而佛教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不妄语,不饮酒)中的第一戒就是杀生戒,要求信众不但不要杀人,也不能杀害包括蛇虫鼠蚁在内的一切有生命之物。于寺庙文化中所孕育出来的少林武术非常自然地受到佛家慈悲为怀,戒斗戒杀思想的影响,把强身健体、益智益德、自卫御敌作为练武的首要目的,一再要求僧众不可以恃艺妄用,逞凶肆恶,一味地好勇斗狠,于是少林寺僧对武术有着明确的戒约及道德规范。早在12世纪,为训练僧众习武,少林僧人觉远就制定了名为“十禁”的习武戒约,即,禁判师,禁异思,禁妄言,禁浮艺,禁盗劫,禁狂斗,禁违戒,禁抗诏,禁欺弱,禁酒***。所有少林僧众都不得违反,否则,“犯者轻罚百尺,重者驱之”。从佛教的五戒到少林武术的“十禁”,从根本上约束了历代少林武僧们的言行,使武僧们只有在锄强扶弱为国为民时,才可拔拳相向甚至是大开杀戒。比如: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助唐王李世民,助明***府抗击倭寇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少林武僧都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与少林武术把暴力因素和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的禅宗理念融为一体,并且严格遵守禅戒与武戒的教条有很大关系。

(二)少林武术中“禅武合一”的技术内涵

1.修禅与修武的合一

禅宗的修行方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修禅的伊始阶段,也就是“看山是山”,“譬如“念佛、拜佛、持咒或打坐,从妄念纷飞到集中于一”。在这个阶段中,习武者练习的是武术的入门功夫,要对腰、腿、桩等基本功和基本套路进行训练,即一拳一腿地练习。少林武僧们开始把全身游走不定的散乱之气逐渐聚集于丹田,经过本过程的努力研习,练武之人就会去拙力,增刚劲,身手变得矫健,面目也相应威猛起来。禅宗修行的第二阶段是“看山不是山”。这个阶段是修行者达到一定境界后,能够不为肉眼所迷惑,可以看透事物的表象和本质。也就是产生疑团再破疑团,即从一到无。少林武术在这个阶段中,刚猛之劲变弱,柔和之力逐渐充实。这一阶段注重“气”的修炼,要求练气的时候,要求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心如明镜,以气催力,以意领气。还要注重调息、调心。少林拳谱中说:耳与心合多益精,目与心合多益明,口与心合多益勇,鼻与心合多益力,手与心合更疾快……心不动,气自固。经过这一阶段的修炼,修习者调整了气息,磨炼了心意,从而对武术的见解更为深远,遇敌沉着冷静,步伐稳健,精神倍增。禅宗修行的第三阶段是“看山还是山”。即不执著“一”“多”,更把“无”也放下,回归于滚滚红尘之中,在尘世中以智慧心、清净心广度众生。这个阶段的少林武术在技击动作上除却所有繁杂的招式,达到洗尽铅华返璞归真的境界。此时,习武者领悟无我的境界,在武术练习中心内有禅,以禅入心,用超脱外物的境界,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达到随心所欲的境地。这也是练武之人“练时有招,用时无招”“无拳有拳,有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最高追求。

2.禅宗思想与武术技击动作的合一

少林武术的技术动作、招式套路等都是少林武术文化的最终表达形式。少林武术的文化价值、本质、内涵通过这一特殊的文化符号真实彻底地反映出来。以大洪拳为例,其中一个具有有典型性的招式被命名为小烈马,具体的动作为左掌平放于腰际,右掌置于胸前做拜佛状。从这个武术动作中不难看出,即使是在千钧一发的技击搏斗过程中,少林僧人们仍然表达出一种一心拜佛、恭敬谦和、慈悲为怀的禅宗思想。禅宗始祖达摩说过,“安心无为,形随运转”;六祖惠能也说过,“但行直心,不着法相”。二者都阐明了修禅之人的一切行动坐卧、言语举止皆出自自然和本性。这种朴实无华的思想在少林武术中表现为套路结构紧凑,动作朴实自然,反应敏捷,攻防严密,注重武术的实用性,不摆花架子。在技术动作风格方面,由于禅宗对僧人们的言行举止有所约束,长期生活在佛教戒律中的少林弟子们在演练功夫时,也必然会受到《少林习武戒约十条》的制约,这种制约也直接影响了少林武术动作风格的形成。少林武术只防守,不攻击,风格含蓄,讲究内力,时时处处表现出谦和恭让、后发制人的特点就是其最直接的体现。少林武术的许多技术动作在命名上也同样体现出了禅宗思想在意识层面上对于少林武术的启发。少林武术的很多招式都是以佛教的著名人物或经典公案命名的,如:达摩铲、达摩杖、罗汉拳、拈花指等。这样的命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少林武术的技击动作与禅宗思想的完美结合。

(三)少林武术中“禅武合一”的养生观念

少林禅学之中,参禅是为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打坐的目的则是清心静虑,万念归一。在长期参禅礼佛的过程中,禅修的僧人固然可以达到“化境”的精神高度,但不可否认的是,打坐时间太长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气血不畅,从而引起肌肉退化,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要摆脱这样的弊病,就需要通过一定幅度的肢体活动来进行改善。而习武的僧众,为了不堕入恃艺逞强的魔道,同时也为了缓解身体的疲劳,也需要通过修禅这一形式去静养。就这样,表象以静为主的参禅与以动为主的习武活动,两个看似矛盾的文化现象在禅宗祖庭少林寺这一特定的载体中融合碰撞后,擦出了新的火花。禅宗主张***修身、安定养性,倡导“顿悟成佛”,主张通过调身、理气、息心、***等方式来完成“身”的修行,进而用“心”来体会和感悟乱花迷眼的宇宙本质,强调身心和谐,天人合一。禅宗重视人的主体性,追求一种彻底的不拘于外物的心灵上的***。少林武僧创造性地将禅宗“***入定”的修行方式和对内在修为的重视融入少林功夫之中,在修炼少林武术时区别于其他武术门派的争勇斗狠,注重完善自我,领悟禅学的真谛,而无胜败之心。少林武术也特别重视内在的本质修炼,强调武功“要以气功为始终之则”。气功的修炼包括养气、炼气等内容。修炼内功时要注意姿势、调息和运气的变化。少林派所练习的内功分为下乘、中乘、上乘三个层次。下乘的内功以祛病强身健体为目的。修炼时会将“神”“气”在身体内部汇聚运行,可以调息内脏血脉经络,使修炼者能够尽快沉静下来,神气相随,动气于内脏。修习中乘的内功则可以增强练习者拳脚的攻击力度和速度。这个层次是以刚柔并济、动静结合、补气相凝为特征。上乘的修炼是少林内功的最高境界,以刚柔、动静达到随意转化为特征,招由心生,排除外物,最终达到随心所欲、天人合一。少林武术区别于其他武术流派的特质就是将佛教修行的“静”与中国武术修炼的“动”互为交融。在少林寺发展强大的过程中,因为***治的需要、少林寺自身的影响等原因,少林寺的***治地位和经济条件在各个历史时期相对稳定。这种难得的稳定为少林武术的腾飞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少林武术就在这样独特的环境中萌芽、发展、壮大,并合理地融摄、吸收禅宗的养生保健文化,逐步形成了具有标志性的少林武术技术体系,丰富和延展了少林武术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推动了少林武术的整体发展。同时,少林武术的修炼也推动了禅宗的发展,大量的禅修实践和经典证明:优质的生命形式需要内外兼修,动静结合。参禅打坐可以使僧众的身体得到适度放松。在练习完高强度的少林功夫之后,将修禅作为一种调节身心,缓解身体疲劳的方式,是武术锻炼的实践功能的体现,也对禅宗的发展起到身体保障的作用。

三、结语

在一千五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少林武术逐渐吸收了禅宗文化看重心意锻炼的精髓,以修禅礼佛的内心修为作为练习的法则。少林武术在修炼方式上深受佛家慈悲为怀、扶危济困核心思想的影响,强调武术练习过程中的强身健体、自我防卫的作用,弱化武术本身对抗、搏杀的特性,成为中国佛教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赵广涛 单位:河南教育学院体育系

禅文化论文篇2

一、禅宗文化与传统艺术的联系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禅”便与中国的文化艺术交织在一起。中国传统吉祥***案用象征性的表达方法,将求福纳祥、趋吉避凶的愿望,通过各种艺术手法化作各种***形,通过***案的视觉语言表达心物统一、意象契合、情景交融,产生“境生象外”的美感,这与禅宗文化的追求是相契合的。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对于禅宗文化的借鉴主要表现在对生活的理解、感悟上,设计师创作的作品与自然浑如一体,透露出内心的感悟等。禅宗文化与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是相辅相成的,禅宗文化在发展与传承中不断与人们的生活和艺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具有密切联系。

二、禅宗文化对现代服装设计风格的影响

中国现代服装设计中一些质朴、简约的设计元素在作品中的体现,就是受到了禅宗文化的影响。在现代语境下,服装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人们对于它的感受和追求越发多样化,中国风格的设计莫过于它所表现的东方传统,而强调内心灵性的禅宗文化,正是这一特点的表现。受多种文化的影响,中国现代服装设计风格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禅宗文化作为一种古老的精神文化,将其融入服装设计,能够给人以独特的视觉感受,也反映出设计师本真的内心世界。服装设计师马可说:“我喜欢质朴、大气、简单的东西。女性,我欣赏那种有力量的女性,这种力量是更多的来自于内在,是一种精神上的***自信。作为一个设计师,我应该能够提供一种最适合她们的服装,不取悦于男性,充分体现自我和她们的个性。”佛教常说见性可指本心,马可正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这样的思想与感悟,其设计正是贯彻了一言一行皆为“禅”的设计理念。在服装设计领域,越来越多的服装设计思想、艺术语言、创作意境等开始受到禅宗文化的影响。禅宗文化给人提供的是一种高远的人生境界和审美的生活态度,它将设计理念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让我们审视自己的行为,平复日益浮躁的内心世界。现代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禅宗思想崇尚自然之美,倡导宁静、悠远、质朴的生活。它反对人工矫揉的雕饰和装饰,强调运用最纯粹、最简单的材料,一切以心表意,这就是以禅宗文化为基础的服装设计风格。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含蓄之美。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道、释三者相互交融渗透,形成了中国服饰上独特的审美体系。禅宗文化对于缓解人们由于现代社会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有着积极的意义,也让人们在细微处感受到禅宗文化的力量。一切设计都需要以文化为基础,而禅宗文化则为中国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文化支点,对今后的中国服装设计风格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结语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的象征,如今更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放眼世界服装设计界,只有蕴含丰富文化气息的设计才能被广大人群接受,如今的服装设计已不仅仅局限于最基本的实用功能,更多的是要以此为基础,创造出更多符合当下人们各种审美需求的服装。我国的现代服装业与世界接轨的时间比较晚,刚起步的时候以效仿国外的设计风格和理念为主。如今,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近些年来“中国风”服饰的兴起就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文化的魅力。禅宗文化逐渐为世界各国人民所了解。设计者要敏锐地抓住这一契机,以禅宗文化为主体,以服装业为翅膀,让中华文明在世界的舞台上演绎出更加灿烂的色彩。

作者:李晓鲁 时艺铭 单位:中原工学院服装学院

禅文化论文篇3

摘要:禅与古代日本建筑园林禅宗勃兴于唐,盛于宋,其间相继传入朝鲜、日本和越南甚至新加坡等周边国家,并对当地的文化、宗教、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其中对日本的影响尤为重要和明显。禅宗最初由日本入宋求法的僧人荣西和道元传入日本。在日本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的传播、消化、吸收后,进而对日本的文学、茶道、书道、剑道、武士道、儒道、绘画、雕刻、建筑、园林等,几乎所有领域的所有层面都产生了影响,禅宗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也渐渐成为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特点。正如铃木大拙所说:“禅造就了日本的性格,禅也表现了日本的性格”。

关键词:古代建筑园林

2000多年前,伴随着云南地区水稻技术成功传入日本,云南地区特有的干阑式建筑也随之传入日本,称为高床式建筑,成为日本建筑造型原始形态之一。日本的神社建筑造型就是源于干阑式建筑。就佛教建筑而言,南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建筑,经过朝鲜传入日本。佛教也因此成为连接东亚各国的一条文化纽带。

日本的建筑在早期模仿中国严格的轴线对称布局,如飞鸟、奈良时代所建的飞鸟寺和四大天王寺都和中国早期的寺院建筑类似,都是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山门、塔、殿堂等主体建筑,四周以回廊相连,并且左右对称。但是这种中式的传统布局在经过日本文化的吸收和消化后,严格的轴线对称布局渐渐消失了,到公元13世纪大多数寺院都采用了非对称布局。飞鸟时代的法隆寺,在建初期是仿制中国的对称布局,但在不断的翻修、改建过程中,原有的对称布局慢慢消失,现在的法隆寺已经是依山就势的非对称格局了。

这种不对称布局不仅在寺院建筑的规划中使用,也被日本皇家建筑采用。桂离宫中的古书院、中书院、御幸殿、月波楼等多栋建筑主要集中在西侧。整个建筑群的布局与自然地势浑然一体,人工的痕迹融于自然的地形当中。这已经和源于中国的建筑习惯大异其趣了。中国的宫殿,等级制度森严,在中国的宫殿建筑中出现不对称布局是不可想象的。而源于中国的日本建筑在这一点上却表现出了极强的民族性和实用性。有的学者认为,桂离宫的布局更像中国的皇家园林,如避暑山庄或颐和园,但是在中国这些皇家园林中,它们的主体建筑依然是严格的轴线对称,只是在园林部分布置的比较自由,建筑的色彩也是华丽富贵,彰显出皇家的气派与威严。日本多山多丘陵,这种依山就势的不对称布局适应了日本的自然地形,也和日本人的精神信仰直接相关。

除了不对称布局之外,日本建筑还有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简单、纯粹的建筑风格的追求。伊势神宫,是日本神道教最重要的神社,也是日本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它的建筑材料非常纯粹,以木材和茅草等自然材料为主。木结构,草葺屋顶,屋檐无起翘,室内无天花,自然古朴,毫无人工修饰和人工技巧,排除一切违背功能、违背纯粹性原则的装饰。桂离宫内的体量并不高大的竹编御幸门,园内的草葺或树皮葺屋顶,以及素色的格子门窗,抛弃了人工的装饰、设色和多余之物。还有源于中国的牌坊式建筑——鸟居,和中国牌坊的繁琐和华丽也形成了强烈的相比,已经简化到只剩两根立柱,柱上架横木,省去了一切装饰。这些都完整地体现了日本建筑追求的纯粹、朴素、简单、调和的自然性格。

禅宗传入日本后,日本人对宋代禅宗五山十刹的建筑风格极为推崇,在日本大规模仿建,一时间宋式禅寺成为日本建筑的时尚。室町时代,五山十刹宫寺兴起,日本上至宫寺,下至林下诸苑,数以千计的禅寺在建筑结构和风格上均模仿宋代式样,被称为“禅宗样”。

日本的禅文化与建筑

日本的建筑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而日本对禅宗的欢迎却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少有的,这不单单是因为仰慕当时先进的中国文化使然,还有来自日本内部的自身因素。

日本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日本的自然条件,日本远离大陆,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海洋性气候明显,经常有突发的台风、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即使再美的事物也会因自然灾害的降临而瞬间消逝。这自然助长了日本人的无常感跟宿命感。他们知道再美的事物也只是一瞬的存在,都只是昙花一现。日本人爱樱花,但樱花的的花期只有七天,短暂易落,它的美是一种让人心醉更是心碎的凄凉的美。伤感的日本人,总是把它与人生苦短、世事无常联系起来。同时,大量的自然灾害使日本人感到生命的压抑、自身的渺小。台风、火山、地震这些自然灾害也因其不可征服而让日本人更加崇拜自然。这种无常感和孤寂感渗入日本民族的审美意识中,使人产生一种解脱和超越的渴望,正是在这里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与禅宗美学相逢了。

日本本土的神道教有着浓厚的自然本位的思想。禅宗也追求自然,让自然成为悟道的媒介,这也是禅宗容易被日本人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禅宗和神道教的融合嫁接使“日本的审美更趋向于禅的空寂与枯淡”(见叶渭渠《日本文明》)。“空寂”日语语义为幽闭,孤寂,贫困。这种禅宗影响下产生的空寂的审美倾向,对日本文化艺术各个领域影响深远,在诗歌领域表现为“余情”?在绘画领域表现为“留白”,在园林艺术领域表现为“空相”,在茶道表现为彻底的“无”。

枯山水

日本的园林艺术也深受禅宗影响。入宋、入元的日本禅僧以禅宗崇尚自然,喜爱山水的灵性,对园林浓缩天地的艺术形式有着特殊的情感。回国后,在禅寺庭院模仿杭州、苏州名园,陶冶性情,体会“物我一如”的禅境。梦窗疏石著《梦中的问答》中说“把庭院和修道分开的人不能称为真正的修道者。”室町时代开始,日本社会上有文化的阶层—朝廷贵族、禅宗僧侣,他们热爱造庭,认为山水庭院有助于参禅。在质朴、空灵、通透的庭院里吟咏禅诗,观赏园景。禅僧们大都擅长园林设计,其中最具特色的要数“枯山水”造景艺术。

造园艺术的“枯山水”是在室町时代禅宗精神广为传播之后,从禅宗冥想的精神中构思出来,在禅的“空寂”思想的激发下,而形成的一种最具象征性的庭院模式,表现“空相”、“无相”的境界。枯山水以石头、白砂、苔藓为主要材料。以砂代水,以石代山,用绵软的白砂和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石头来突出大自然和生命的主体。《造园记》中规定“在没有池子、没有用水的地方安置石子、白沙造成枯山水,所谓枯山水就是用石头、石子造成偏僻的山庄,缓慢起伏的山峦,或造成山中村落等形象。”以白砂的不同波纹,通过人的联想、顿悟赋予景物以意义,它的美更多的需要靠禅宗冥想的精神构思。因而具有禅的简朴、枯高、自然、幽玄、脱俗等性格特征。它不单是一种表现艺术,更是一种象征的艺术和联想的艺术。如京都龙安寺,在无一树一草的庭园内,经过巧妙的构思,通过块石的排列组合,白砂的铺陈,加上苔藓的点缀,抽象化为海、岛、林,幻化出另一种境界,所以龙安寺也称“空庭”,使人从小空间进入大空间,由有限进入无限,达到一种“空寂”的情趣。

枯山水中使用的石头,气势浑厚;象征水面的白砂常被耙成一道道曲线,好似万重波澜,块石根部,耙成环形,好似惊涛拍岸。如果点缀花木,也是偏爱使用矮株,尽量保持它们的自然形态,这种以凝思自然景观为主的审美方式,典型地表现了禅宗的美学观念,所造之境多供人们静观,为人们的冥想提供一个视觉场景,人们只能通过视线进入它的世界。从这一点上来说,与中国古典园林可游、可居相比,它更像是一幅立体的水墨山水画,是在三维空间中追求的二维效果。枯山水抽象、纯净的形式给人们留出无限遐想的空间,它貌似简单而意境深远,耐人寻味,能于无形之处得山水之真趣,这正是禅宗思想在造园领域的凝聚。

茶庭

日本的茶室建筑可以说是日本建筑空间精神性的代表。茶室面积通常都比较小?室内设壁龛?其中挂上一幅画、或摆上一枝花以供人眺望。通过这种处理来达到以有限表现无限空间的扩展感。日本茶道以拂去俗尘而体认并表现清净寂静的佛心为第一要义?特别强调禅茶一如。茶叶虽然在汉末已传入日本,但直到宋代,随着佛教禅宗和禅僧饮茶习尚的传入,饮茶才在日本广泛流行。日本茶道即来源于中国宋代禅宗倡导的和、敬、清、寂的教义,其目的是利用茗茶来修养个人性情和参禅悟道。桃山时代,艺术家干和休将禅宗精神融合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茶道开始从幽闭的寺院走入日本社会,日本的园林也因此多了一种类型——茶庭。

茶庭强调去掉一切人为的装饰?追求简素的情趣。园内石景很少。石水钵,供客人净手、漱口之用,石灯则是夜间的照明用具,同时也作为园内惟一的小品。园内植物主要为草地和苔藓。除了梅花以外,不种植任何观赏花卉,为的是避免斑斓的色彩干扰人们的宁静情绪。

茶庭格调洗练、简约,并突出其“闹中取静”的山林隐逸气势,以便于沉思冥想,故造园设计比较偏重于写意及平淡恬逸的境界。园中有水井一口,供烹茶洗漱之用。一般在茶庭在内、外露地之间,用碎石和白砂铺成一条干枯的小溪,溪上架桥,增加园林气氛。这种由喧嚣入静寂的庭院设计,就像中国宋代兴起的“城市山林”,使人人在朝野不妨心存江湖。在茶庭中,一切都安排得朴素无华,富有自然情趣,更加突出禅者、茶人心造其境的禅宗主旨。以禅宗心身感悟的方法,把人们引入一种淡泊清幽的脱尘境界,使人感受更多的是一种纯粹的对精神空间的追求。超级秘书网

茶室外部造型好像草庵,尺度不大,材料结构都很简朴、原始。茶室内部利用凹间、窗户和天花布置创造出千变万化的小空间。大量使用自然材料,不加修饰,追求空寂、枯寒的气氛。这种自然、优雅的中性色,配合阳光从外面射入,使得内外空间表现出简朴、实用、洁净、安详的气氛,从而启发茶人的清静情趣,排除私欲,探寻本源,达到觉悟的目的。

铃木大拙说“日本人最擅长的,是用直觉把握最深的真理,并借表象将此极为现实地表现出来。”从日本枯山水园和茶庭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壶中天地”的园林审美倾向传入日本后,被日本人改造成一种以高度典型化、再现自然美为特征的写意庭园。无论是枯山水园还是茶庭,虽然本身并不大,但常常让人感到其空间的无限延伸,或者是一种从小空间向大空间甚至是向无限空间扩展的精神诱导。它们那种抽象、纯净的形式,给予人们无限遐想的天地。它反映的与其说是一种宗教思想,不如说是美学的境界。佛教禅宗在日本兴盛,使日本人认为大自然是超脱凡世的,日本庭园也在自然美中融入了浓厚的禅的意趣。

禅宗思想对日本庭园的影响是深远广泛、潜移默化的。这种禅的样式已成为经久相传的程式,禅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它虽然来源于中土,但是经过和日本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特制的融合与变异,已经成为日本本土土生土长的主导文化,甚至是最能代表日本文化的思想体系。

参考文献:

[1].任晓红。《禅与中国园林》[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8.

[2].铃木大拙。《禅与日本文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

[3].彭修银。《空寂:日本民族审美的最高境界》[J].载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1)。

[4].刘毅。《禅宗与日本文化》[J].《日本学刊》。1999(2)。

[5].张十庆。《中日古代建筑大木技术的源流与变迁》[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作者李猛志

禅文化论文范文精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禅文化论文范文精选

学习

梅特卡夫定律的解析与应用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梅特卡夫定律的解析与应用,内容包括梅特卡夫定律与比特币关系,梅特卡夫定律又称为a定律吗。摘要:梅特卡夫定律指出,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这个定律为指导互联网的发展起到重

学习

PBN(基于性能的导航)利与弊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PBN(基于性能的导航)利与弊,内容包括pbn与传统导航区别,pbn规定的导航性能。中国民航业发展速度快,空中交通流量与日俱增,传统的路基导航方式对地面导航台过度依赖,对于空域流量的增加产生瓶颈。区域导航技术应运而生,并体

学习

英语应用能力测试(PRETCO)中翻译、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应用能力测试(PRETCO)中翻译、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内容包括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翻译题技巧,英语考试选择题盲选。摘要:本文根据专科学生英语教学的特点,并结合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测试的特点和针对性,总结这一测试中翻译、

学习

浅谈莫斯科中山大学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莫斯科中山大学,内容包括莫斯科中山大学学生名单,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历史。[摘要]

学习

大阅读, 小作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大阅读, 小作文,内容包括阅读小作文,阅读作文300字。书面表达是英语学习综合能力的体现,由于国际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英语学习者注重口语表达的能力,而忽略了写作能力的相对滞后,所以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乃至高考试卷中不难发现:

学习

否定词与否定句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否定词与否定句,内容包括否定句常用否定词,否定句否定词的位置。Wife:“Thereisnothingleftintherefrigerator.Peter,Canyougoshoppingwithme?”

学习

子宫全切与子宫次全切两种术式的对比分析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子宫全切与子宫次全切两种术式的对比分析,内容包括子宫切除微创和开腹术式的优缺点,老人子宫切除应采用哪种术式。摘要目的:比较子宫全切与次全切两种手术方式的利与弊,为妇产科医生与患者根据不同病情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提供

学习

只恐夜深花睡去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只恐夜深花睡去,内容包括只恐夜深花睡去全文阅读,只恐夜深花睡去全文翻译。曾几何时,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意蕴里怀念霜影迷茫的秋江和渔夫柴担上悠然飘起的秋凉;曾几何时,在“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的语境里遥想烟岚舒展的云

学习

重返月球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重返月球,内容包括重返月球原版,重返月球电影。今年9月19日,美国航天局正式宣布,美国将实施1040亿美元的登月计划,在2018年前,美国宇航员将重返月球。

学习

包装物押金处理

阅读(61)

本文为您介绍包装物押金处理,内容包括包装物押金账务处理,包装物押金处理方法。包装物押金是指纳税人为销售货物而出租或出借包装物所收取的押金。对纳税人收取的包装物押金如何征收增值税、消费税及所得税的问题,现行税法作了明确规定,其

学习

黛安·基顿 好莱坞最才华横溢的演员、导演、制片与编剧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黛安·基顿 好莱坞最才华横溢的演员、导演、制片与编剧,内容包括northernlights黛安基顿,黛安·基顿和杰瑞米·艾恩斯。她的男友和她的事业一样著名,先是与伍迪·艾伦相恋,后来又成为阿尔·帕西诺的女友,一路风风火火,占据娱乐

学习

传统文化香插设计的应用

阅读(19)

中国传统造物艺术以器物形态传达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智慧和哲理,传统文化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是现代人对民族特有的生存智慧的思考和表达。本文以香插的造型设计为例,展现传统文化所赋予的生活状态和追求,探讨现代设计对传统文化的领悟与传

学习

比较教育学教育教学论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比较教育学教育教学论文,内容包括比较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最新教育教学研究论文。一、比较教育学的现状剖析

学习

毕业论文提纲模板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毕业论文提纲模板,内容包括毕业论文提纲模板,古代文学毕业论文提纲模板。论文频道为大家提供了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论文请浏览论文频道。

学习

生态危机生态文明论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生态危机生态文明论文,内容包括关于生态危机和生态文明的论文,生态文明应对生态危机。一、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由来及内涵

学习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论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论文,内容包括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论文,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文化word版。1基层供电企业要把握好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五统一”

学习

关于建筑与文化的探究

阅读(44)

【摘要】20世纪的文化趋同性趋势和传统文化消失状况成为了世界性文化危机,当代高层建筑呈现出的各种异化特征均是高层建筑人文尺度缺失的外在表现,是根本性的高层建筑文化特质创意危机。在我们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和辉煌灿烂古建筑文化传

学习

旗袍文化引领中华女性着装走向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旗袍文化引领中华女性着装走向,内容包括旗袍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服饰讲究,婚礼母亲蓝色旗袍着装。[摘要]本文从旗袍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角度,结合中华女性着装文化特点,分析女性着装走向,研究了中华女性服饰――旗袍文化不同时

学习

关于学术论文“一稿多投”的分析和思考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学术论文“一稿多投”的分析和思考,内容包括以前的论文一稿多投,硕士论文一稿多投。摘要论文“一稿多投”是学术界存在已久的学术不端现象。近年来,随着学术论文刊发量的增加,“一搞多投”的现象也日益突显。本文就当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