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企业针对融资方式的选择,是在一定的融资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我们知道融资方式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融资即是选择适宜自我发展的资本结构(又称融资结构)。企业资本结构是指企业的不同资金来源渠道之间,以及通过不同来源渠道筹集的资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比率关系,包括:总资产负债率、各股权之间的比率、各债务之间的比率等。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讲,当前中国企业资本结构是转轨期融资环境在企业内部的投射,研究并治理企业的资本结构成为最为重要的方面,本文就企业内源性融资进行简要阐述。
内源性融资是指公司经营活动结果产生的资金,即公司内部融通的资金,它主要由留存收益和折旧构成。分析内源性融资是将本企业的留存收益及折旧等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其实质是通过减少企业的现金流出挖掘内部资金潜力,提高内部资金使用效率。相对于外源性融资,内源性融资对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和抗风险的特点,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内源性融资是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是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
虽然内源性融资有诸多优点并可以为企业带来种种发展优势,但在国企中普遍依靠外部融资缺乏寻求内源性资金的热情,现就其中的原因及其改善方法浅谈如下:
1、国有资本的产权界定不清晰: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的产权均属国家,银企之间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债权债务链,不必担心偿债风险及由此带来的信誉与生存发展危机,更谈不上还款的内在压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致使硬约束的银行债务却变成了软预算约束。
改善方法:应明确产权界限,明确国家作为出资者的身份,提高企业外源性融资的门槛,引进外资银行、大力发展私有银行,使国有企业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获得外部资金成为不可能,将企业真正融入市场经济竞争,从观念上重视内源性融资。
2、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委托一关系不明确、所有者虚位问题,没有真正建立起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之间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经营者只拥有剩余控制权而没有剩余索取权,容易使经营者在融资方式上倾向于选择外源性融资。
改善方法:在股权激励机制下,企业经营者的薪酬与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形成休戚相关的关系,经营者的收入依赖于企业的长期发展状况。完善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对经营者进行股权激励,经营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会更加关注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规范企业的股利分配***策和利润留存制度,积极进行内源性资本扩张,强化企业内部积累。同时,作为人力资本的拥有者,经营者如果被赋予一定的剩余索取权,会产生努力工作的内在动力,从而抑制其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
3、长期低折旧率***策的影响:在国企中除某些科技含量较高、技术进步较快的行业可采用加速折旧方法外,其余均须采用直线法且折旧年限较长,据有关资料显示自1978年至1995年,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平均折旧率在5%左右,不难得出这样的数字:固定资产使用年限20年。在生产力迅猛发展的今天,科技产品日新月异,依旧按照一成不变的折旧方法必然造成企业折旧计提严重不足,限制企业内源融资步伐。
改善方法:逐步建立和规范内部资金补偿制度。其一:逐步完善所得税***策,实现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的统一,并有计划、有措施、有步骤地适当降低,以达到切实减轻企业税收负担目的,增强企业的积累能力。其二:建立健全发起人资本充实责任制度,增强企业的自我补偿、自我积累能力。其三:适时修订固资折旧***策,允许企业在规定范围内自主选择折旧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折旧年限,提高折旧率,从而拓宽企业内源性融资的资金来源,从根本上为企业提高自我积累能力提供***策保障,进而企业将有足够的内部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更新改造。